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范文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

第1篇: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范文

【关键词】全麻手术;窒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20―0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麻醉技术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静吸复合麻醉因其具有较高的可控性、可靠性及安全性,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使得全身麻醉的应用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然而静吸复合麻醉并非绝对安全,可能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其中引发患者窒息的病例时有发生[1]。因此,全麻手术病人术后防止窒息的护理干预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是全麻手术护理的关键环节。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对全麻手术患者实施术后防止窒息护理干预59例,做到了痰液的及时有效排出,有效的防止发生窒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实施全麻手术59例,所有患者均行防止窒息护理干预,包括男39例,女20例,年龄(45.59±9.49)岁;59例中,4例行颈部手术,47例行腹部手术, 2例行颅脑手术,6例行胸部手术。

1.2术后防止窒息的护理干预方法

1.2.1心理护理 全麻手术患者在术前通常会出现情绪波动较大及精神过度紧张等情况,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不但为患者增加了心理压力,而且还会对手术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容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2]。所以,在术前的护理和干预中,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非常重要,护士要耐心开导患者及其家属,要对患者的紧张情绪表示理解,可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的有关知识、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术后效果,使患者对术后窒息的防范措施、护理方法及观察要点有所了解,可充分发挥“同病相连”优势,让同类患者相互沟通,相互介绍术后护理配合要点,从而消除患者顾虑,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

1.2.2食管、气管推移训练 对于颈部手术患者,手术时为显露椎体要推移食管及气管至颈前路,气管向非抹侧的长时间拉引会对患者产生较大刺激,特别是颈部较短且粗的患者,常会导致患者咳嗽、呼吸困难、反复吞咽,从而对手术过程带来较大影响,术后患者呼吸困难、痰多、咽痛等因素均易引发窒息[3]。为降低手术风险,临床上常采用食管、气管推移训练,而这种训练方式常会因强烈刺激气管而引发干咳等不良反应,过度的训练甚至会导致咽喉疼痛、水肿等症,再加上手术中的麻醉插管及拉引刺激可引发喉头及气管水肿,使得气管分泌物增加,不及时排出痰液极易引发窒息。所以,要向患者介绍食管、气管推移训练要点,强调其必要性。患者训练时,取仰卧位,用枕头将肩部垫高,头向后仰,患者用四指将食管及气管持续推向非手术侧,形如训练时用力要适中,循序渐进,逐步将食管及气管推过中线。训练过程中若出现局部疼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可休息15min,然后继续训练,直到患者能够完全适应。食管、气管推移训练要在术前的3~5d进行,第1天,每次训练持续15~20min,3次/d,间隔2~3h,此后每天增至20~30min,4次/d,同时确保患者术前能够完全适应。

1.2.3呼吸功能训练 该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的肺活量,从而利于痰液排出,防止发生术后窒息。训练方法[4]:①深呼吸训练法 双肩放松用鼻深吸空气,屏气2s后用口将气体缓慢呼出;②吹气球训练法 可采用各种形式(如组织同类患者进行比赛)鼓励患者吹气球,一口气将气球吹到足够大,每吹一个气球间隔5~10s,持续10~15min,3次/d;③咳嗽训练法 深吸一口气,先用较小的力进行咳嗽,当痰液排至咽部(实为支气管口)后再用较大力咳嗽,将其咳出并排出体外。

1.2.4呼吸道的评估和护理 由于手术中气管受到较长时间牵拉,而全麻手术对于喉咙插管造成水肿,影响通气,手术还会对患者的脊髓造成一定刺激,可能会引发脊髓水肿,导致呼吸肌麻痹构成呼吸困难[5]。一般术后的一到两天是水肿形成期,术后的四到五天是水肿高峰期,因此,对患者要加强观察,特别注意呼吸节奏、频率、深浅度以及是否有缺氧现象,观察是否出现胸闷、憋气、唇紫、鼻翼煽动等,尤其要注意夜间观察,一旦出现呼吸骤停要立刻采取抢救。护士要对患者护理工作重点放在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方面,但凡出现异常现象,要立刻汇报主治医师,并采取急救措施,给予吸氧处理。时刻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数据,并及时调节给氧量,和吸氧时间。对于颈前路手术患者,可采用常规雾化治疗三天,2~3次/天,从而消除呼吸道水肿,利于患者排痰,如有需要可采取吸痰措施。

1.2.5切口、引流管护理 密切观察切口局部渗血、渗液情况及局部肿胀情况。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勿污染。切口常规放置引流管,注意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松动、受压、漏气及脱出[6]。引流袋须低于切口平面,及时倾倒引流液,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和量,并记录。如24 h出血超过500 mL,应检查是否有活动性出血,以防切口内积血致局部肿胀、压力增高压迫气管而引起窒息。

1.2.6饮食护理 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会因牵引刺激咽喉、气管等导致咽喉水肿,进而影响进食,甚至会出现进食过程中误吸现象发生。通常手术后的六小时内禁止进食。待患者清醒后,可少量食用冷流质食品。将患者头部垫高,微斜进食。若有不适,可一两天后改为半流质食物,一周后可食用普通食物。患者进食时要掌握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类食物,少食用甜食及辛辣刺激食品。

2结果

本组患者59例,在其围手术期均给予有效的防止窒息护理干预,所有患者无一列发生窒息,提高了治疗效果,为患者的术后恢复提供了有效保障。

3讨论

在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引发术后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的主要原因有:气管拉引、颈椎前路手术及全麻插管均对患者产生较大刺激,导致喉头水肿;患者术后无力,呼吸肌还处于麻痹状态,造成呼吸道内分泌物增多并对患者呼吸产生影响;术后患者伤口出血后,因引流不畅,以及进食不当、气管受血肿压迫造成呛咳窒息,此外,在术后晚期,因肺部感染或不张也会引发呼吸困难和窒息,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综上所述,全麻手术病人术后防止窒息的护理干预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是全麻手术护理的关键环节,应当得到调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艳,苑海燕,杨依. 小儿全麻术前术后护理[J]. 吉林医学. 2006(02):197-198

[2] 万淑琴,王淑芳. 手术前后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全麻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J]. 江西医药. 2006(01):264-265

[3] 邱红梅. 全麻腹部手术后患者的呼吸道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 2006(07):69-70

[4] 周晓菲,田爱丽. 64例老年患者全麻术后呼吸道的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06(10):225-226

第2篇: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范文

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方法有多种,以往以颈丛阻滞居多。近年来,随着病人对医疗的要求增高,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麻醉方法成为讨论的热点[1~4],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越来越多。我院自2005年以来成立了麻醉恢复室,收治甲状腺术后病人285例。笔者旨在对麻醉后恢复室(PACU)中甲状腺手术后病人的恢复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PACU病人甲状腺专科护理的管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择期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人285例,术毕送PACU进行麻醉复苏。其中男56例,女229例;年龄19~62岁。双侧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结节性肿病人201例,甲状腺癌2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64例;手术时间40~135min。

1.2 复苏方法

呼吸恢复者经气管导管供氧,呼吸未恢复者予呼吸机支持治疗。所有病人入PACU后常规监测体温、心电图、血压、经皮血氧饱合度、尿量、伤口敷料、颈围、手术切口引流量。重点观察与记录病人在麻醉恢复期有无呼吸困难与窒息、神经损伤(包括喉返、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甲状腺危象等症状。

2 结果

285例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病人,其中甲亢病人64例,出现并发症6例,占9.38%,出血2例,甲状腺危象2例,呼吸困难2例;非甲亢病人221例,出现并发症3例,占1.36%,均为术后出血。所有病人出现的并发症均在PACU内处理,症状消除后安全返回病房。

3 护理

3.1 颈部护理

观察伤口敷料、负压引流量,测量颈围是发现皮下血肿的重要方法。术后进入PACU即予测量颈围,通过与入室时的基础颈围相比,可动态观察皮下出血量。观察术后出血症状,观察伤口敷料及负压引流情况,早期发现出血,避免病人拔管后出现血肿压迫导致呼吸困难。3例非甲亢病人术后并发出血,2例是通过动态监测颈围进行性肿大进而发现皮下出血,经请手术医师查视后,在未拔管情况下加深麻醉,立即重回手术室打开伤口止血,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将医疗风险及时消除。

3.2 眼部护理

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可合并突眼。在麻醉及麻醉恢复期,对病人的眼保护非常重要,给予生理盐水纱布湿敷,或眼药膏涂眼。在病人清醒之前及时清洁干净,以减少病人的心理不适感,本组病例无术后眼睛发红、流眼泪发生。

3.3 呼吸道管理

由于手术部位位于颈部,甲状腺紧邻气道,因此维持呼吸道通畅是整个围麻醉期的重要使命[5]。气管插管全麻使术中呼吸道维持通畅,而术后拔管时则风险较大。甲状腺手术术中损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插管后喉头水肿,甲状腺对气管的压迫可使术后气管塌陷,术后出血、血肿压迫等均可使病人在拔管时出现呼吸困难。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由于处于高代谢状态,分泌物较多,易出现痰液阻塞呼吸道。在拔管时,分次缓慢拔出,以防止出现术后气管塌陷。本组甲亢病人中,2例在麻醉恢复期出现呼吸困难,为痰液阻塞所致。予勤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4 心理护理

甲状腺疾病以女性多发,心悸、情绪不稳定症状较多见,有些病人对外科手术存有较大顾虑或恐惧心理。当病人在PACU清醒过来,发现周边环境为自己不熟悉时,心情紧张,易发生躁动,加重生命体征的不稳定,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在麻醉恢复期,病人清醒后,轻声告知其所处场所,并给予安慰。

2.5 甲状腺危象的护理

甲状腺手术病人术中常大汗淋漓,尤其是甲亢病人常如此。当甲亢病人出现甲状腺危象时,可表现为高热。本组2例甲亢病人术后麻醉恢复期出现体温升高,伴生命征改变。经汇报医师,同时给予物理降温,积极治疗,病人平稳后返回病房。

3.6 防止意外损伤

在麻醉恢复期,可能出现明显的兴奋期,病人可出现躁动、幻觉等症状。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麻醉恢复期出现的躁动、幻觉症状与甲状腺危象症状不易鉴别。应有专人守护,做好防护,防止病人拔出引流管,也应防止坠床的发生。

甲状腺术后的病人在PACU护理有其专科特点,在恢复室护理中应重视甲状腺病人术后呼吸道梗阻、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可能使病人窒息死亡,而这些并发症多出现在术后48h,所以加强麻醉恢复期的护理管理,对帮助患者渡过甲状腺术后危险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立志,邓烈华,邵义明,等.全麻加颈丛神经阻滞对复杂性甲状腺手术麻醉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1,19(4):249-250.

[2]董师武.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麻醉选择[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8(1):98-99.

[3]帕夏古丽,蒋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麻醉选择的临床对比观察[J].新疆医学,2005,35(1):18-19.

第3篇: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62-02

当今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心理护理与躯体护理并列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需要手术的病人来说,不仅存在躯体问题,还存在因手术引起的心理反应而影响手术效果及康复。在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笔者注意观察病人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心理状态,并针对病人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纠正病人不良心理倾向,使其处于有利手术进行和术后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现就手术病人的心理及护理对策分析如下:

1 术前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

1.1 心理分析

1.1.1 焦虑、恐惧心理 手术本身可以认为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恐惧和焦虑是术前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主要是对手术知识缺乏、惧怕疼痛、残废、死亡;恐惧医务人员不尽职尽责或技术熟练程度不够,医院设备不完善;或恐惧进修生、实习生操作,从而担心手术中的安全问题。

1.1.2 期望过高心理 认为手术后一切会恢复如初,病人对手术的积极性较高,迫切要求尽早手术。但这类病人常常想不到手术弊端的一面,对手术的结果常常是期望高于现实。

1.1.3 疑迟心理 指诊断不明、行手术探查的病人或家庭经济困难、或估计术后效果不理想的病人,对是否手术犹豫不决、情绪不稳定,时而烦躁不安。

1.2 心理护理对策

1.2.1 焦虑、恐惧心理是术前心理护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护理人员在术前要与病人详细交谈,了解其恐惧的原因,予以针对性开导、解释,以同类术后病人做示范,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以减少病人不必要的顾虑,并动员病人家属克服消极紧张情绪,以积极的态度去影响病人,鼓励病人,给病人以积极的心理安慰,缓解病人恐惧情绪;医护人员要关心、体贴病人,通过谈心缩短医患间感情上的距离,医护人员在言行表情上要显示对手术充满信心,并向病人保证尽最大努力为病人进行手术,以树立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进而缓解恐惧心理;必要时用暗示疗法,使病人明确是其最信赖的、技术最高明的医生做其主刀,增加病人安全感,缓解恐惧心理;对于精神特别紧张的病人,术前适当进行呼吸松弛训练和肌肉松弛训练,从而达到心理安定、减轻焦虑和恐惧的目的。

1.2.2 对手术期望过高的病人,心理障碍常出现于术后效果不满意时,术前心理护理的方法是向病人说明手术的困难和弊端,可能出现的不理想问题,让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减少对手术的过高期望和不理想效果所形成的心理反差,预防手术不理想所致心理障碍。

1.2.3 疑迟型心理的病人,对制定手术方案的参与意识较强,医护人员要让病人参与制定方案,讲清手术的利弊,使其在保持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对于病情需要、病人认识不足、不愿意接受手术的病人,要向病人讲明手术对其生命与健康的重要性,并动员其亲属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2 术中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

进入手术室的病人都有紧张、恐惧和疑虑心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对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有很大帮助。

2.1 对全麻病人的心理护理 全麻病人的心理护理关键是在麻醉诱导期,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护士要耐心、细致地回答病人的询问,向病人说明麻醉和手术是安全的,消除病人疑虑和恐惧;在未行麻醉前,护士可与病人交谈与手术无关的问题,以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使病人对医护人员充满信任感,有利于顺利度过诱导期。

2.2 对非全麻病人的心理护理 此类病人处于清醒状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的基础,而患者的合作来自于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护士要主动安慰病人情绪,设法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使病人的情绪尽快松弛下来;要满足病人提出的一些要求,如搔搔痒、按摩肢体等,并要鼓励病人的意志,提高病人的痛阈;在手术的每一个环节上,要及时地预测即将出现的情况,及时给病人以暗示和鼓励,取得病人配合。

3 术后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

术后是病人心理问题比较集中并反应强烈的阶段,术后的反应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手术结果的忧郁,二是术后疼痛。术后忧郁多见于术后伤残缺损和重要器官术后的病人。持续性疼痛原因是多方面的,心理因素是一个重要原因,如心理抑郁状态、心理退化、对术后反应认识不足、缺陷心理等都能加重疼痛程度和使疼痛时间延长。

3.1 对于术后忧郁反应的病人,一味的解释、安慰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关键在于激发病人术后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病人面对自身状态的现实,振作精神,进行顽强的适应性训练,帮助病人制定循序渐进的锻炼计划,持之以恒,使病人重建生活信心。

第4篇: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至2013年6月我院计划生育门诊手术病人80例,其中人工流产术51例,上宫内节育器22例,取宫内节育器7例。年龄18~42岁,中位年龄27岁;其中未婚12例,已婚68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4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46例;无心脑血管、呼吸等系统严重基础疾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病人均在丙泊酚静脉全麻下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

1.2 效果评价 由专人对每个病人进行疼痛、心理、满意度等方面效果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围术期疼痛;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护理干预前后负性情绪,SAS、SDS采用4级评分,并转换为标准分,SAS、SDS临界分值分别为50分和53分,由专人分别于手术前(护理干预前)、手术后进行SAS、SDS评分;术后按“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记录病人满意度。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q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统计检验水准α=0.05。

2 舒适护理

2.1 生理舒适护理

2.1.1 手术室环境舒适护理 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45%~55%。手术室内使用柔和的灯光,避免强光刺激影响病人情绪。保持手术室安静,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

2.1.2 截石位的舒适护理 门诊计划生育手术一般采用截石位。截石位时输液通路通常选择上肢静脉,要保护好输液部位不受压,上肢应尽可能减少外展,原则上不超过90°,以避免过度牵拉造成臂丛神经损伤。安置腰部和臀部时,要避免腰背部悬空,可放置柔软大垫支撑,以减轻腰背部肌肉紧张,避免腰背部肌肉韧带损伤。安置下肢,多选择在麻醉后进行,先将截石位支腿架妥为安置,轻轻抬起病人下肢,屈髋、屈膝来回轻柔活动数次,双替进行,各支撑点垫好柔软护垫,抬起病人下肢,屈髋、屈膝适度外展,固定好支腿架,两腿间分开角度以100°~110°为宜,髋关节屈曲 90°~100°,膝关节弯曲90°~100°,双腿外展<45°,充分暴露会[ 1 ]。

2.1.3 疼痛舒适护理 手术前给病人详细介绍手术过程和麻醉方式,解除病人对疼痛的恐惧心理,态度和蔼可亲,使病人心情放松以提高痛阈。采用丙泊酚静脉全麻醉下手术,术前常规禁食禁饮6~8h,选择上肢静脉开放输液通路,配合麻醉科医师实施麻醉,协助监测呼吸、血压、心电及SpO2等,手术结束病人苏醒后进入PACU继续密切观察,直至达到离院标准。病人离院标准[2]为: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定向力、平衡感完全恢复,无恶心、呕吐,无眩晕,能独立平稳行走。

2.2 心理舒适护理

2.2.1 健康宣教 根据病人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以及手术种类,制定“一对一”的健康宣教方案。通过图解、视频资料等方式,耐心、细致地介绍病人将接受的手术的目的、适应征,手术操作过程,手术的安全性,手术中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和预防措施等。让病人对手术情况有基本的了解,以利于更好地配合手术,同时也能减轻病人因对手术不了解而产生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2.2.2 心理护理干预 热情接待每一个病人,真诚、主动地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基本情况,主动介绍手术参与者的技术水平,介绍过往同类手术受术者的感受和体会。对于情绪波动较为严重的病人指导进行呼吸放松训练:保持坐姿,放松心情,双手交叉自然放在胸前,按节奏循环进行“轻闭目、深吸气、慢呼气”,直至其紧张的肌肉自然放松。

2.3 社会舒适护理 与病人交流时仪表端庄,态度认真、亲切、诚恳。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个病人。尊重病人,维护病人的尊严,保护病人的隐私。

3 结果

2组病人年龄、受教育程度、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由于2组病人均在丙泊酚全麻下手术,术中疼痛VAS评分均较低,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手术前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2组SAS、SDS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但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总体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和表2。

4 讨论

舒适护理是临床护理学科中的一种新理念和新的护理模式,包括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和灵魂舒适等内容。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强调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做到病房环境清洁、安静、空气新鲜、条件舒适,形成了早期舒适护理的萌芽。1995年Kolcaba[3]将其上升到理论,提出了舒适护理 (Thonry of Comfort Care)的概念,指出舒适护理应贯穿整体化护理的整个过程,并成为其追求的目标。1998年萧丰富[4]提出萧式双C护理模式(Hiao`s Double C Nursing Midel),强调护理人员应以病人的舒适为护理工作的重点,使基础护理和护理研究都更加注重病人的舒适感受和满意度。舒适护理模式正越来越被重视和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门诊计划生育手术对象多为健康育龄妇女,但由于受传统思想和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之由于我国目前对生殖健康知识普及工作还不完善,受术者常常会有较为强烈的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因此,加强对计划生育病人围手术期护理,对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手术并发症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舒适护理模式强调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舒适和灵魂舒适等诸方面的舒适体验,十分适用于计划生育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我们在护理过程中,不仅重视病人的生理舒适,而且实施了心理护理干预,尊重病人,使护理对象 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都得到了较为满意的舒适体验,病人在几乎无痛的状态下完成手术,负性情绪也得到有效地缓解,总体满意度达100%。

调查显示[5],病人对生理舒适的要求常常把无痛作为首选,心理舒适的要求常常把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放在首位。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只要没有丙泊酚全麻禁忌,一般选择全麻下手术,对个别存在丙泊酚全麻禁忌的病人选用会阴神经阻滞、宫颈局麻药封闭等,尽可能减少病人手术中的疼痛刺激。在接诊和与病人交流时,护理人员做到仪表端庄,态度诚恳,热情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

门诊计划生育手术一般采用截石位,手术的安置,要求病人舒适、安全、不妨碍病人的生理功能,无并发症发生,手术野充分暴露,便于麻醉和手术操作[6]。我们根据截石位的特点和麻醉、手术对的要求,将舒适护理的理念落实于截石护理的各个环节,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总之,舒适护理应用于门诊计划生育手术病人,可有效地减轻病人负性情绪,利于手术安全实施,利于术后恢复,提高病人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黄莉英.两种手术安置对阴式子宫全切病人循环功能和腓总神经损伤的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9,8(5):363.

[2] 吴文玉,汤安俊,王仁军.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纤维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1,32(12):1985.

[3] Kolcaba KY.The art of comfort care[J].Image Journal of Nursig Schilarship,1995,27(4):287.

[4] 萧丰富.萧氏舒适护理模式[M].台湾:华杏出版社,1998:5.

第5篇: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范文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良表现,临床表现为患者坐卧不安、撕扯衣服和床单、企图拔除身上的导管或口咽通气道、定时、定向能力障碍[1,2]。能够交流的病人可能说出些有意义的句子,但余下的大部分都是无理智的,患者往往夸大地抱怨疼痛,通常不能配合麻醉师或护理人员,听从指令则更为困难,其生命体症也常有异常,血压升高,呼吸心率增快,代谢率增加导致全身的氧耗增加,热量需求增加,呼吸频率加快,通气不足,甚至出现缺氧症状,PaO2 降低和PaCO2 升高。患者一般可在短时间唤醒,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可出现意识模糊、嗜睡、极度定向障碍及躁动不安等脑功能障碍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病人生命[3]。因此,在苏醒期间加强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将我院PACU 2007年所收治的1224例患者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并进行相应护理。

1 一般资料

分析我院2007年实施1224例全麻病人发生术后躁动的因素与治疗。

1.1 资料与方法:实施全麻气管插管病人中,男性503例,女性721例,年龄为5~86 岁,体重29-83kg, ASAⅠ~III 级,施行手术中全部为肿瘤病人。其中胸部、胸壁手术367例、腹部手术520例、头颈部手术319 例、其它手术18例。所施行的麻醉为静脉麻醉者815 例和静吸复合全麻409例;术毕使用新斯的明58例、并用贝美格催醒42例。术中连续监测血压、心电图、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呼气末CO2。术毕观察各种不良刺激、不同手术类型术后躁动的发生比例;比较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全麻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分析催醒药与术后躁动的关系及术后疼痛与术后躁动的关系。

1.2 结果:各种有害刺激是诱发和加重躁动的最常见原因。其中疼痛占65%、气管导管刺激占46.7%、尿管刺激占22.41%、酸碱平衡失调占18.67%、拮抗、催醒药占7.81%、缺氧占4.98;胸部手术发生率比腹部手术发生率相对较高;静吸复合麻醉术后躁动的发生率18.18%,静脉麻醉15.73%;术后躁动患者中使用术后镇痛的占30%,而不使用术后镇痛的占70%,不使用术后镇痛发生术后躁动的几率明显增高。

2 讨论

2.1 原因分析

2.1.1 麻醉原因:①术前用药:抗胆碱类药物的应用与麻醉后的兴奋呈正相关。如氟哌利多、大剂量的胃复安、咪唑安定等苯二氮䓬类药品以及阿片类药物,如度冷丁。②诱导及维持用药。包括咪唑安定、依托咪酯、、氯氨酮,可致苏醒期躁动。另外新一代的吸入七氟醚、地氟醚、异氟醚等,也可成为引起躁动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③快速苏醒:快速苏醒所导致的EA 延长了病人停留于麻醉复苏室的时间,因此利弊相抵,并无特别优势。吸入性物短期内浓度急剧下降,拔管的时机掌握不合适,病人知晓,患者感觉已经恢复,但是意识尚未恢复,对外界刺激呈高敏状态。④肌松药的残留作用:肌松药残留可导致严重的焦虑和躁动,可行肌松监测,常规用肌松药拮抗。如新斯的明。⑤术后止痛的不完善:不同病人对物的反应不一,不同个体也存在对物的敏感性差异。某些生理、病理以及药理因素会影响脑组织对物的敏感性,常规的用药不能满足所有病人的要求,在麻醉苏醒期有多数的病人主诉伤口疼痛难忍,这也是比较明确的一种引起躁动的原因。但是在一些排除了疼痛的试验中,躁动依然存在,疼痛并不能解释所有的躁动。⑥生化及呼吸循环系统的不稳定:气道梗阻、低氧血症、低血容量、酸中毒、高碳酸血症、低钠血症、低血糖、脓毒血症等,这些均可引起躁动或谵妄。⑦其他的原因:如低温,膀胱胀,尿管的刺激。

2.1.2 手术原因:①与手术部位有关:在耳鼻喉科手术、呼吸道、乳腺以及生殖系统等与情感关系较密切的部位进行手术操作,苏醒期躁动及情绪不稳的发生较高。②体外循环等手术操作所致的微量空气造成脑血管的栓塞可以引起术后精神运动以及神经功能障碍,此类手术时间越长术后发生谵妄的机率越高。

2.1.3 病人本身的因素:①病人的年龄。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EA发生率以学龄前儿童和老年人发生为多见。老年病人的发生率较高是否和褪黑素的异常分泌有关。②术前的焦虑:术前过度紧张,对手术及麻醉风险过度担忧,均可增加EA 的发生。③与生俱来的对物的兴奋,包括吸入物,术中一些催眠镇静药物以及阿片类药物的使用,这可能与病人的遗传有关。④ 既往有酒精成瘾、阿片类药物成瘾,麻醉苏醒期会出现类似戒断综合症的表现。有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的病人,长期服用会减少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重摄取,阻断乙酰胆碱受体和组胺受体(H1、和H2受体),在吸入全麻时易引起惊厥或心率失常,EA 生率较一般病人高。

3 护理

术前访视病人时,充分了解患者性格特征、生活习惯、文化修养、社会和家庭背景。详细向病人讲解手术和麻醉的相关知识,特别对一些心理压力大,过度紧张病人,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消除病人的种种疑虑,减少在苏醒期间由于各种不适而引起的躁动。

3.1 确保患者的安全 ①患者术后进入PACU,将其平稳移到病床上,安置适当,给予加用床档,用约束带约束四肢,特别是脑外伤和小儿病人以防患者因烦躁而坠床或误伤。约束带处要注意勿太紧以影响血供。②妥善固定各引流管,保证其有效引流,以防患者躁动而脱出或脱节。③给予皮肤护理,按摩受压部位皮肤,以防皮肤长期受压出压疮。④专人护理,直至患者完全清醒,以防意外情况发生。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全麻术后给予平卧位,待清醒后改半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带管入室的病人迅速连接好呼吸机保持呼吸环路的完整性。根据病人自主呼吸能力的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呼吸机模式,密切观察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及呼气末二氧化碳等。气管导管要注意防止痰液阻塞,及时吸痰,听诊其肺部呼吸音。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和幅度的变化。

3.3 床旁备好负压吸引器和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堆积而阻塞呼吸道;监测血氧饱和度:术后给予持续氧气吸入,PaO2>95%时,给予鼻导管氧气吸入,流量3~4L/min;PaO2<95%时,经观察无上升趋势,给予面罩氧气吸入,流量6~8L/min;PaO2<90%时,应严密观察呼吸的变化,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必要时准备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3.4 保持循环系统稳定 ①全麻药物的作用及手术创伤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大,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病人入室后要迅速连接好动脉模块,注意对零,确保其正确度以及

Y连接处要放盖,液半线靠近时关节处以确保数值的正确度。并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对于有创的动脉血压,观察波动变化及管边,要保证其通畅,确保穿刺点不压迫弯曲及脱落。②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补液;病人入室后应了解术中补液情况,评估术后血管内容量状况。做好三查七对工作,并及时排除输液、输血中的故障。③严密观察引流液的色、量、性质;全麻手术病人引流管较多,要确保其通畅,防止脱落。以便早期发现病情的变化,及时汇报。

3.5 有效镇痛、镇静 全麻期间患者对各种刺激的反射消失,停药后最先恢复的是对疼痛的刺激,疼痛是引起患者烦躁的主要原因之一。合理应用镇痛、镇静药物,可取得良好效果,如给予芬太尼1μg/kg或静脉推注,或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留置静脉止痛泵等,给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3.6 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①减少吸痰刺激 吸痰对患者的刺激性较大,很容易引发患者烦躁,操作前应先听诊双肺呼吸音,痰鸣音重或呼吸音低、呼吸道分泌物多时应立即吸痰,每次吸痰≤15s,2 次间隔时间一般>3min,应尽量减少吸痰的次数。②减少尿管刺激尿管刺激也可引发患者烦躁,应保持尿管通畅,及时向患者解释插尿管所带来的各种不适及其必要性。导尿管的选择:要选择一些产品质量有保障,表面光滑,粗细适中橡胶质量好的导尿管。在苏醒期病人感觉尿管不适,耐心向病人解释留置尿管的重要性,在确保导尿管不滑出的基础上减少气囊内水量,仔细观察尿管是否通畅,膀胱是否充盈,对症处理。对尿管刺激严重的患者,必要时可以给予尿管注入利多卡因胶浆,配合静注镇静药或芬太尼针。可以消除躁动或降低躁动的程度。③ 减少刺激 不适也可导致患者烦躁,应耐心向患者解释该对术后康复的意义,以取得患者配合。④减少操作刺激 护士应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面对烦躁患者,应耐心地给予解释,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减轻患者的痛苦,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对于反复发作的躁动,应作血气监测。如有酸碱失衡的患者,给予及时纠正。

3.7 注意观察 综合分析,对症处理,不可一味的应用镇痛药物而延误治疗。

4 总结

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烦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此期患者病情不稳定,护士密切的监护能预见一些护理问题的发生,有针对性的加强护理,可以降低护理问题的发生的机率,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仔细观察、正确分析,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根据病情对症处理。面对躁动发生的患者,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具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认真分析患者发生躁动的原因,对患者采取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保证患者平稳地渡过苏醒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杭燕南,庄心良.当代麻醉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970.

第6篇: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范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4-0611-02

中图分类号:R 614.20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4.074

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全身麻醉在麻醉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静脉复合麻醉由于安全、可靠、可控性强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而全麻复苏期间病人的安全护理,则是保障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复苏室(PACU)2012年3月收治全麻术后带气管插管的复苏病人327例,经过细心观察和精心护理,均安全返回病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12年3月我院PACU收治全麻术后带气管插管的复苏病人327例,其中男162例,女165例,年龄1~89岁,平均年龄45.50岁。肝胆外科手术108例,骨科手术81例,泌尿外科手术69例,普通外科手术64例,脑外科手术2例,内科纤支镜检术3例。

护理措施

1.临床观察 全身麻醉术后复苏期是麻醉后重要生理功能全面恢复期,手术结束、麻醉终止并不意味着麻醉作用的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复原,此期病人的保护性反射不足,其潜在的危险性并不亚于麻醉诱导期。因此病人入PACU进行复苏时,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的变化,听诊双肺呼吸音的情况,以及神志、瞳孔、面色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呼吸循环的护理 观察、记录气管插管的位置,并妥善固定,防止气管插管扭曲、脱出或滑入一侧支气管;听诊双肺呼吸音的情况;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保证氧气的供给。手术期病人的体温由于受物的影响,加上手术部位暴露时间过长,以及环境温度过低,容易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低温和寒战。因此术后患者应注意保暖,天气寒冷时应提高室内温度,必要时应用电热毯预热床单。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要保证呼吸机的正常运转;注意呼吸机的各个环节有无漏气;防止呼吸机管道扭曲、呼吸机接头与气管插管脱开;正确设置呼吸机参数;正确处理呼吸机报警;听诊双肺呼吸音有无啰音,适时吸痰。患者自主呼吸恢复且呼吸动度好时及时停用呼吸机。

开放静脉通道,保证静脉输液通畅,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

3.伤口的护理 观察患者术区伤口的情况,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渗血多时通知医生查找原因,并及时更换。骨科手术病人还应重点观察末梢循环及肢端感觉、运动的情况,及时发现神经、肌腱有无损伤。人工髋关节置换者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两腿之间放一厚枕,以防患肢外旋而使关节脱位。安置了伤口引流的患者,注意观察引流的情况,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折叠、扭曲、脱落。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如果引流的血性液持续增多,要警惕伤口有活动性出血,需要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理。

4.拔除气管插管的护理 ①严格掌握拔除气管插管的指征:意识及肌力恢复,根据指令可睁眼、开口、舌外伸、握手等,且握拳有力,上肢可抬高持续10秒以上;自主呼吸恢复良好,无呼吸困难的表现;咽喉反射恢复,即吞咽反射存在;鼻腔、口腔及气道内无分泌物;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清晰;生命体征稳定。必须严格掌握好拔管指征,否则极易出现呼吸困难造成严重后果。如果病人意识恢复不理想,又不能耐受气管插管,则可适当应用镇静剂,待病人情况稳定后再行拔管。拔管时动作轻柔,拔管后给予氧气面罩供氧,同时还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喉头水肿、声音嘶哑、舌后坠的表现。必要时重新插管。本组8例患者拔管后出现舌后坠,经托下颌或安置口咽通气管道后,呼吸道梗阻症状均得到改善。

②了解术中手术及麻醉用药情况:全麻病人在送入PACU复苏时,应向手术护士及麻醉师了解患者术前有无基础疾病、术中手术情况及麻醉用药情况、麻醉插管的难度等,以确定拔管时机。

③妥善固定:全麻苏醒过程中,绝大部分病人对气管插管的刺激不能耐受,出现呛咳、躁动、挣扎等痛苦表现,有的甚至将气管插管自行拔出。因此,病人入PACU复苏的同时,应正确使用约束带约束病人的四肢,并加用床档保护,防止病人坠床、自行拔管等不良后果的发生。

5.心理护理 根据准确期望理论,向病人提供某种应激医疗手术的真实信息,将会减轻病人由于不了解手术而产生的害怕情绪,使其忍耐性增强[1]。本组5例患者,由于肌松剂的残余作用,拔管后自觉不能呼吸,加上环境的改变,内心极度害怕,经过及时向病人提供手术结束的信息,并告知病人所处科室,手术情况,床旁有医生护士守护,同时告知病人正确呼吸的重要性,从而消除了恐惧、害怕心理,使其耐受性增强,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全麻诱导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已受到临床广泛重视。全麻苏醒期的应激反应,包括导管刺激、吸痰、伤口疼痛、导尿管和胃管的刺激、躁动、挣扎、植物神经释放反应、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和反射等综合因素[2]。因此拔管前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确保病人安全。在全麻复苏期间,首先应注意观察病人神志变化,清醒状况。可通过观察病人瞳孔、神经反射、脉搏、呼吸等来估计麻醉深度。如瞳孔小,浅反射消失,脉搏慢,呼吸深而均匀,表示麻醉程度尚深,短时间内不会苏醒。反之,瞳孔转大或正常,睫反射存在,眼球转动灵活,脉搏略速,呼吸浅、速且不规则,表示病人即将苏醒。此时护士要加强巡视,警惕病人躁动,特别注意病人安全,防止坠床[3]。本组病人复苏期间生命体征稳定,完全清醒,能按吩咐咳嗽并进行肢体运动,安全返回病房。

总之,全麻复苏期是麻醉状态的延续,是一个病情变化迅速而复杂的过程,患者在瞬间即可出现严重的、致命的并发症。复苏室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和应急能力,严密守护在病人床旁,保证医疗安全,减轻病人的痛苦和负担。

参考文献

[1]吴均林,林大熙,姜乾金.医学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39.

[2]祝惠琴.全麻苏醒期病人的应激反应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3,18(2):127.

第7篇: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范文

开胸手术

护理

全麻开胸手术后因肺部功能受损,呼吸道粘膜分泌紊乱和消除障碍且病人疼痛怕咳,容易形成痰液潴留,引起肺不张、肺炎等并发症。因此有效的排痰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肺迅速扩张、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我们对开胸手术后病人实施了有效的排痰措施,结果患者均未发生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痊愈出院。

1 临床资料

病例为我院胸科2008年9月-2009年9月收治的住院病人。总人数166例,其中男84例,女82例。肺恶性肿瘤41例,食道癌50例,其它75例。年龄60岁以下60例,60岁-70岁106例。均在全麻下行开胸手术。

2 护理方法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有效排痰与病人的主动配合密切相关,我们在实施护理干预前主动与病人沟通,向病人介绍开胸术后排痰是预防肺部并发症、促进康复的主要措施,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相应的护理,消除不良情绪,使之主动配合治疗。

2.1.2控制呼吸道感染 对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肺部感染的患者,遵医嘱进行有效的抗感染、解痉袪痰处理。如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每天2次,一次15min-20min,使痰容易咳出。对有吸烟史患者,解释清楚对健康和手术的危害,劝告患者戒烟。

2.1.3指导病人进行呼吸操锻炼 术前5天开始呼吸训练,包括腹式呼吸,病人取平卧位,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腹部,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稍用力压腹部,腹部尽量回缩,屏气1-2秒,呼气时缩唇,像吹口哨一样,缓慢呼气4-6秒,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膈肌呼吸,护士用双手放于病人腹部,同时嘱病人用鼻吸气,吸气时腹部向外膨起,顶住护士双手,屏气1-2秒,呼气时嘱病人用口缓慢呼气,3次/日,每次10min,直至病人完全掌握[1]。

2.2术后护理

2.2.1有效咳嗽 鼓励病人咳嗽,宜早进行,患者清醒后,即鼓励病人咳嗽,鼓励其经常进行深呼吸,当其用力咳嗽时,护士应双手加压按住胸骨以下肋区,增加膈肌复位时反弹力,加强咳嗽的效果,减轻伤口疼痛,由于胸壁切口范围大,疼痛影响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术后均用持续镇痛泵48-72小时,使患者愿意配合翻身咳嗽。本组有32例病人不能掌握有效的咳嗽,通过耐心指导后,基本能掌握。

2.2.2.协助排痰 当患者无力自己咳嗽时,可诱发排痰。方法:帮助患者坐起,空心拳从下往上,由外向内扣背部。护士一只手扶住患者背部,另一手用食指和中指在胸骨上窝轻轻按压触及气管,引出咳嗽反射,当患者咳嗽时,迅速放开按压手指。家属帮助用双手捂住患者胸部伤口,以减轻伤口疼痛。

2.2.3.雾化吸入 选用最能降低痰液粘稠性的雾化吸入液,即生理盐水20ml+糜蛋白酶4000U进行雾化吸入,病人术后麻醉完全清醒后即开始做雾化吸入,每天2次,每次20分钟,护士应注意观察雾化吸入后痰液粘稠情况,必要时增加雾化吸入的次数。本组有35例病人通过增加吸痰次数后,能顺利咳出痰液。

2.2.4对人工气道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应定时翻身叩背,有效吸痰,在保持患者气管导管气囊持续充盈情况下,及时吸出口腔鼻咽部分泌物及导管分泌物。注意无菌操作,空气定期消毒。

有效排痰是开胸术后护理的关键,痰液粘稠性和气道纤毛的清除功能是影响排痰效果的两大因素。雾化吸入是常用的湿化气道稀释痰液,降低痰液粘稠性的护理干预。用力呼气技术是一种以咳嗽相同的胸部物理治疗方法,使胸腔跨壁压升高,大气道受压直径变小。呼吸操锻炼最大限度地动员全部吸气肌和呼气肌主动收缩,特别是占吸气功能80%的膈肌主动收缩,增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促进排痰。开胸术后,精神紧张恐惧,术后活动怕引起切口出血裂开,早期规范动作,有效咳嗽,有效排痰是非常重要的。对患者在锻炼中出现不成功或不到位的动作,不要加以指责,而要耐心指导与鼓励。

第8篇: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范文

关键词:全麻 复苏室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5-0074-0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3例。男72例,女31例,

年龄10~85岁,平均45岁。其中胸部手术5例,胆囊手术33 例,子宫全切术45 例,附件切除10 例,乳癌根治术10例,皆为气管插管。

1.2 苏醒期并发症:呼吸道梗阻7例,低血压3例,高血压2例,心律失常3例,低氧血症4例,低体温2例,苏醒延迟1例。

2 临床护理

2.1 一般护理:全麻患者手术毕,患者至复苏室前各类抢救物品呈备用状态,患者一入苏醒室专人守护,给氧气吸入连接好多功能监护仪,安排合适的,必要时加用约束带。向麻醉医师了解术中情况,将输液装置,各种引流管负压带装置妥善安放,维持静脉输液,输血通畅,保证输血输液的顺利进行,留置导尿通畅及时清除袋中尿液并记录尿量。将被子盖好。酌情5~1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采用Aldret 护理评分方法,对麻醉恢复期病人进行评估,以了解病情,安排护理量及作为病人出科的参考依据。具体标准①活动力:四肢能活动者2分;仅能活动两个肢体者1分;四肢均不能活动者0分。②呼吸:能作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者2分;呼吸受限或呼吸有停顿者1分;无自主呼吸者0 分。③循环:血压与麻醉前比较不超过±20% 2分;变化在±20%~50% 1分;变化超过±50% 0分。④神志:完全清醒,能回答问题者2 分;呼唤名字能应答者1分;对呼唤无反应者0分。⑤皮肤颜色:正常红润者2分;皮肤苍白、灰暗或花斑者1分;皮肤或口唇、指甲紫绀者0分。并做好记录。

2.2 维持呼吸道通畅,全麻后患者可出现苏醒延迟吞咽反射微弱,为了防止呕吐引起窒息,全麻后患者取侧卧或去枕平卧,头侧向一侧,有呕吐物及时吸出。全麻患者苏醒前颌关节,肌肉松弛,舌根易后坠,堵塞咽喉气道,出现鼾声时,可托起下颌或应用鼻咽通气导管,出现尖锐的喉鸣声提示发生喉痉挛,应及时抢救,去除诱因,充分加压给氧,地塞米松10~20mg 静滴,氨茶碱250mg 加入10%葡萄糖溶液20ml缓慢静脉推注,必要时重新插管。

2.3 循环系统稳定:严密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低血压常因血容量不足和残余作用引起应及时补充血容量,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及引流物的色、量、及时发现异常体征,并注意术后出血情况,以便采取措施排除险情。

2.4 维持正常体温:由于麻醉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抑制手术室室温过低,手术切口大面积暴露,补充大量液体可引起体温过低,患者发生寒战,应注意保暖,必要时将水温不超过50℃的热水袋用毛巾裹好后帮助保暖,并根据病情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滴。

2.5 防止意外损伤:使用麻醉剂后患者在麻醉恢复过程中往往出现明显的兴奋期、意识模糊,出现躁动幻觉,相应地带来许多不安全隐患。易发生坠床,此时必须有专人守护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防止自行拔除各种导管而造成伤口裂开、出血、窒息等意外伤害可按医嘱给予镇静止痛剂。

2.6 疼痛治疗:全麻苏醒后随着镇痛药物的作用逐渐消失,患者常感到切口疼痛,而术后痛是一种恶性刺激,可使机体应急性增高,代谢增加,氧耗量增加,对患者术后恢复不利,可出现情绪改变,心率,脉搏增快,血压上升及出汗,应向患者解释,减轻焦虑,并协助麻醉师进行镇痛处理。

2.7 护理记录 设计专门的麻醉恢复室护理记录单。内容包括进科时间,手术名称,过敏史,麻醉方法,生命体征表,Aldret评分表,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P),血氧饱和度,呼吸机参数的记录;肠鸣音,瞳孔对光反射,疼痛评估,恶心程度,腹部/膀胱充盈度,出科医嘱和时间,术中及麻醉恢复室的输液用药情况,输血、尿量等记录。此单完成后随病历夹放。

3 结果

103 例全麻患者在苏醒期间基本平稳安全,并发症及时发现,并迅速采取措施解决,安全清醒后肌张力恢复,保护性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呼吸道通畅麻醉平面消退满意。对刺激可用言语和行为作出思维应答。生命体平稳后安返病房。

4 小结

手术结束全身麻醉停止后,药物对机体的影响仍将持续一定时间,此期病人的呼吸、循环、代谢等机能处于稳定状态。随时可能发生各种意外,为使这一时期的病人顺利渡过麻醉恢复期,以其进行监护,全身管理及精神护理是很重要的。麻醉复苏室是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的生命体征达到稳定的状态。现在全身麻醉已广泛用于临床,而复苏期的观察和护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保证患者安全加快患者的周转,平稳的渡过麻醉苏醒期及早康复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薛善富.手术期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469~470

第9篇:全麻病人的术后护理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均为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声带息肉手术患者。

其中男58例,女22例,年龄28~65岁,住院天数5d~7d,平均6.2d。

1.2 手术方法: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下进行,插入支撑喉镜,暴露声门,固定支撑架,辅助使用显微镜,使术野放大、清晰,用喉剪、喉刀或喉钳摘除息肉彻底清除病变组织。

1.3 结果:80例声带息肉患者均在全麻支撑喉镜下一次性手术成功,治疗后声嘶明显改善,双侧声带无明显充血,未见明显新生物残留,声带边缘光滑,无1例复发。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1.评估:我院实行优质护理服务责任制,由责任护士进行护理体格检查,询问病史,评估患者喉部不适程度和开始出现声嘶的时间,有无其他疾病,有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饮酒,大喊大叫,用声过度等,全面掌握病情做好记录。2.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都担心术后声嘶是否改善,是否复发,因此多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介绍相关知识,治疗方案,手术方法,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也有少数病人比较担心费用过高,家里不支持,我们也要做好家属思想工作,使病人消除顾虑,保持好的状态迎接手术。3.口腔护理:术前禁烟酒、浓茶及刺激性食物,早晚刷牙,保持口腔清洁,有义齿要取下。4. 术前准备:按全麻术前常规检查,包括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心肺检查,间接喉镜检查。注意询问女性的月经期,要避开月经期,全面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及息肉情况。告知患者术前8~10h禁食、禁饮,女患者忌化妆,以免影响观察。术后禁声7~14d,与其共同制定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如年纪比较轻的,可使用手机或电脑编写文字进行交流,还有打手势,书写等,制定出患者认为最方便的交流方式。按全麻术后准备麻醉床,备好吸痰器,氧气装置,心电监护仪,痰盂等。术前30min按医嘱肌注阿托品,苯巴比妥,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2.2 术后护理:1.一般护理:患者手术回房,与手术护士或麻醉师做好交接,详细询问手术过程。观察患者麻醉是否清醒,监测生命征,吸氧。如果清醒,可以垫枕头,没清醒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利于口腔分泌物及血液自然流出,保持呼吸道通畅。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征变化,尤其是呼吸的变化,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喉水肿、喉痉挛、咳血现象,出血的量、性质、颜色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3.预防感染:按医嘱给予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雾化吸入,起到预防感染,消肿,湿化气道的作用。保持口腔清洁,用康复新液或硼砂含漱液漱口。4.休声护理:术后绝对禁声7d,禁声对日后声音的恢复起重要作用,声带过早活动,使未愈合的创面相互摩擦,加重水肿,延长恢复期,容易使疾病复发。8d~14d声带功能基本恢复,但声带较脆弱,此期间为相对禁声期。休声期要细心观察患者表达的信息,包括手势、眼神、表情等,认真观察肢体语言可判断其生理变化及心理需求,护士及时做出反应和处理。5.饮食护理:术后麻醉清醒4h后可进温凉流质饮食,24h后改半流质,3~4d软食或普通饮食。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2.3 出院指导:术后3d~5d患者出院,告知禁声时间及正确的用声方法,刚开始讲话一般不宜多讲,应循序渐进,在2周后可达到术前正常讲话的标准,3个月内勿大声讲话,不要过度用嗓,指导家属监督患者禁声。忌烟酒及辛辣食物,避免感冒。将优质护理服务延伸到院外,责任护士坚持出院后电话回访,分别在术后7d~10d、1个月了解患者声音恢复情况,督促做好休声及正确用声。

3.讨论

现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已成为治疗声带息肉的一种重要方法,为保证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护士应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心理疏导,使患者以最佳状态迎接手术,同时做好术后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要使患者明确术后禁声、发音、饮食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和重要性。将优质护理服务延伸到院外,及时获得患者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的声音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复并减少复发,确保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程雷.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26—427.

[2]张涛. 116例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围手术期护理[J].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47.

[3]付建云 马波 张旭莲 刘迎 金静. 声带息肉在支撑喉镜下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5):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