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地理优秀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070-02
引言:
高中地理是一门十分基础的学科,它不仅让学生们了解到全世界的地理面貌和气候特征,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爱护大自然、爱护地球的思想情绪。但是由于近年来,课堂教学的单一化、传统化,导致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大不如从前,从而出现了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改观。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其意义
案例教学是老师通过某些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指引学生们对例子进行分析、探究、归纳,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充实、具体,再由特殊到一般,使得同学能够了解到知识的一般性和原则性,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学生们的创新实践性。案例教学也是以新课标准则为基础,体现了老师们各自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特性,通过一些经典的案例,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参与学习,并指引学生们独立自主地研究其案例,让学生们自己发现其中的奥秘所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的中心理念在于通过案例,让学生们都能活跃地参与课堂的教学,采用学生课堂讨论的模式,让学生们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到知识的中心要点,养成能够独立思考并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当然其意义也有许多方面,它可以加固所学习的理论体系,并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了解,它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增强师生间平等互助的关系,进而提高老师们的教学积极性以及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中的作用
1.生动具体,直观易学。通过实际的案例教学可知,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们主动学习的习惯。老师们在备课的时候,可以结合实际,利用近年来世界各地所发生的一些自然变动,再根据所要上的课程,将其有效地结合到老师们所要上的课程中,这样不仅让学生们了解到了最近的各地实事,而且还会带动学生们对这一章节的学习好奇心,这样学生们上课积极性提高了,老师的上课效率和教学的质量也会得到好的提升
2.能够集思广益。由于案例教学是要求师生们能够通过课堂互动,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探讨,所以他可以解决老师们一味单一的课堂教学,带动学生们一起讨论,一起思考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学得更加牢固,也减少了学生们课上记笔记的时间,学习的效益也会比从前有着很大的改观。
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运用及其应该解决的问题
案例教学是强调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由于新课标改革对于地理的改动较大,使得老师在采用案例教学的时候出现了许多的麻烦,所以在使用案例教学时应避免以下情况出现:
1.忽视系统的理论知识与传授。虽然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们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把知识点从特殊归纳到一般,但是现阶段的案例教学并没有取得想象中的效果。原因就在于案例教学不是万能教学法,它也有着自身的缺点,所以老师们并不能一味地认为只要通过案例教学就能让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还要结合课本所需的理论知识,案例教学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须以理论知识为前提。只有学生们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这样分析一些典型案例才会更加得心顺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调整好案例学习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关系。
2.切勿将案例教学与事例混淆。因为实际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有很多,但是不是与教学内容相关就可以作为教学案例。因为要作为教学案例,其例子不仅仅要与课程相关,还要体现课程所讲的中心理论思想,便于老师能够继续展开接下来的教学。所以说一个优秀的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通过整合加工之后,将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部分展示给学生,这些案例必须有典型意义,且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
3.案例选取要把握好难易程度。因为老师们挑选典型的例子时是要求根据学生们接受知识的程度来确定,如果例子的选取过于简单的话,它所表现出的知识点就会太少,这样学生太容易懂得其中的道理而不能激发学生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话,也实现不了启发学生自主思维、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目的。但是如果老师选择的案例过于困难,超出了现阶段学生们的接受范围,就会使得许多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无法表达各自的见解与观念,这样的话,该典例就无法进行分析和探讨了,那就更不要说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最终使得学生学的基础不够扎实,老师的教学目标也无法完成。结合所述可知,老师们在选择实例作为典例时,一定要先分析其难易性,看学生能否能够接受,当然典例所包含的知识也要全面,既包含一些新的知识,又联系旧知识,这样学生们学起来就会有关联之感,所学的知识也不会脱节,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度,还使他们乐于开动大脑,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之中,从而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总结:
案例教学开始并不是利于高中地理传统的教学,而是通过老师们精心的挑选和课堂上老师重点的讲解与引导,使得学生们能够层层深入地理解知识的要点,了解学地理这一门课程的精髓,发现学地理这门学科的规律性,最终培养出有着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优秀人才。所以在教学上,老师不能一味地采用案例教学,还要结合专业的传统地理教学,这样才能将教学的质量与效益达到最大化。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合理地运用案例教学也是授课老师专业化的重要表现。
参考文献:
[1]王寅.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案例教学[J].考试周刊,2012,(60).
[2]王一宪.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初探[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09,1(3).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集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特性于一身的综合型学科,具有知识性强、趣味性强、综合性明显的特点。因此,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做到寓教于乐,就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以基础课程改革为教育教学标准,高中地理教学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教育部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学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遵循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的特点及原则,创设有利环境和情境,全面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然而,本文作者结合在教学和听课的过程,总结出高中地理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对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和激发不够。传统课堂的45分钟,教师授课时间占比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整节课下来,黑板上满满全是板书,教学过程没有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2)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枯燥,死板,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和认知程度较低。
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知识点多,综合性强的特点,如果授课老师在讲解过程中不注意因材施教,深入浅出和贴近生活,教学质量会大大折扣。
(3)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效果较差。目前许多学校都配置了各种多媒体教学工具。这些设备本来可以大大方便教师授课,然而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许多老师上课时使用的课件制作都较为粗糙,疏于讲解,而且对功能强大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往往仅将其当做一个幻灯机使用,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4)教师对优秀的网络资源的应用能力较差,现在网上有各种地理教学网站和QQ群等,里面都有大量优秀的地理教学资源,然而教师对这些资源的利用能力却较为有限,有待进一步提高。
正是基于以上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我国教育工作者先后引入了微课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地理微课时间短、内容少、资源容量较小、交互性强、使用方便。
微课目前虽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但根本还在于课堂教学的综合把握,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微课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微课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出各种符合地理课堂需求的微课视频,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地理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了实处。一般来说,采用了微课的课堂会更加别开生面,更加让学生以最大的兴致参与到课堂当中,这也为新时代的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与理念变革,解决了教学当中枯燥无味以及学生昏昏欲睡的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是以“探究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案例应用,探索微课应用中的重要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成功的在教材的部分重要知识点中应用微课进行教学,”作为最根本的目的。本课题通过实际教学的案例研究,对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本课题将通过较长时间的细心研究,以微课在高中学生地理学习中的实际案例为突破口,在充分研究影响微课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效果的基础上,对微课在地理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措施进行一系列的探讨,并积极构建一系列效果较好的微课教学案例。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日常地理教育教学过程,改进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有着知识点数量较多且较为琐碎,概念抽象,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低等特点。本文认为合理引入微课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有效模式,可以整合网络上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激发起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使得知识点脉络更为清晰,突出重难点和考点。
二、课题研究现状
微课在我国的起步较晚,最初是以 2011 年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和 2012 年教育部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为代表。随着微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以及新课改的推进,关于微课的研究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在知网搜索关键词“微课”可以看到,最近五年来关于“微课”的文献数量都以50%的速度增加,且数量较多,有7575条,如图1。另一方面,无论是知网或者百度学术中关于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文章较少,例如在知网搜索 “微课”+“地理”仅搜索到203条结果,如图2。可见“微课”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和丰富。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要实现微课的有效运用,我们课题组的共识是,教材抽象,微课能具体化;教材简略,微课能补全教材缺失的知识环节;教材知识老化,微课能让学生紧跟时代;教材只有文字,微课可以是动态视频加讲解。每个成员至少制作一个微课,自己确定适合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让学生学习,自己判断属于有效运用,再发博文,与其他成员交流。网上有一些地理微课QQ群,每天都制作出新的微课,内容涵盖初中高中地理的各个知识板块,我们要精心挑选适合自己学生的微课来使用,同一节微课,有可能让学生看一次效果不太明显,可以让学生复制下来,多次观看,充分消化吸收,帮助他们攻克教材重点难点。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课题文献学习研究阶段。课题研究是需要理论指导的,在理论指导下的课题研究才会有生命力和高度。因此课题组成员首先抽出一定的教学空余时间,主要采用文献法。认真学习有关“微课” 的相关知识,充分认识“微课”的重要意义;参照黎加厚教授的分类,每一种微课有其优缺点,各课题组成员选择一种模式自己制作一节微课,应用于教学中。还要把在网上下载的微课让学生学习,并观察效果。其次,工作室成员集体听课,判断这节课上,微课的应用效果是否显著。
第二阶段:课题小案例收集、反思、归纳阶段首先,课题组成员,轮流运用微课讲课,其他人听评课,写心得体会。其次,将自己在教学时所用的微课的与其他老师的方法加以比较,写博文总结得失,将自己在“微课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理清自己的问题,探寻有效的实施策略。再次,在分析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对学生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对的微课个性化学习进行效果分析。
第三阶段,主要是汇总、整理课题材料,加以科学地分析和提炼,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个案分析等。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研究成果汇总,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博文、随笔、叙事、教学设计、工作室集体活动照片、地理微课等。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应用作用探究
(1)引导预习――帮助理解记忆地理知识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有很多散乱的知识点,如何让学生系统的记忆地理知识?如何使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这就是我们教师教学的重点。微课教学倡导“先学后教”,课前让学生先阅读教材,观看微视频,与下发的导学案相结合,梳理知识,进行全套的预习工作。许多课堂内容可以用多媒体的方式演示出来,帮助学生对地球有感官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
(2)解疑释惑―生动描述复杂地理现象
地理中很多知识都是枯燥乏味的,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是不知所以然,模棱两可的,因此如何让枯燥的地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容易感兴趣?这又是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一大应用。在《地球的运动》讲解中,我采用了动画的形式。通过一张张的动态图片,生动形象地演示出了地球是怎样自转的、怎样公转的以及内部物质是怎样运动的。这让学生对我们的地球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对于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大有裨益。
(3)延伸拓展―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不一样,每个人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导致学生间存在很多差距。但是如果我们放任这种差距只会使差距越来越大,恶性循环,但若照顾后进生的话也会浪费很多学生的时间。所以,这时微课就又派上用场了――制作未学章节的微视频,让对之前知识掌握好的同学观看,预习下一章节,既可以照顾到掌握差的学生,又可以节省好学生的时间。
(4)提炼总结―重现章节知识解决问题
通常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学生只记得一些计算公式,而对于解题思路和原理已经十分模糊。微课的又一大应用就是帮助学生再现章节重点,回忆所学内容。
(5)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关注点
以前的课堂从“教师主讲、学生主记”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对课堂时间的分配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大多数教师采取的方式是增加课堂的提问数量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有的简单问题还采用简单的方式进行,这种看是学生主体的课堂其实效率不高。而在微课程背景下,学生在课前需要独立观看,理解视频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课前预习的好坏决定了对微课程视频的理解程度。课堂上,学生则需要将自己的理解,表述给其他学生听,组内研讨。这样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二)利用微课提高课堂效率
(1)正确处理多媒体与课堂、微课的关系
多媒体在教学中是一种辅助工具,并不是全部。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程不使用多媒体效果会更好,比如《大气环境》中,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只需要教师讲解一下就可以,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有些内容需要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就像“洋流”的学习,可以给学生们观看洋流的视频,洋流的运动是怎么进行的?洋流对其后的影响?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下这些不能接触到的东西,对教学也是益处颇多。
(2)集体备课,加强微课的科学严谨性
“众人拾柴火焰高”,尽量进行集体备课模式,备课组长分发任务,尝试将复杂繁多的微课任务分配到每一个具体教师身上,由具体教师收集资源,总结整理,搜索最新时讯整合制作成微视频。这样把任务分散不仅减轻了单个教师的负担,而且还集各家智慧于一身,最重要的是经过多轮审核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产生,对教学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3)了解微课和教学实际的内在关系
微课就是教学设计的一种类型,但是微课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有一定的考验。教师在微课视频制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解答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卡壳现象。
六、课题的研究成果
6.1数篇:《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案例研究―以“昼夜长短的变化”为例》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发和运用的实践研究》等。
6.2学生学习状况的改变
(1)通过微课的应用,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一步高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
(2)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学生养成了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学习习惯,并具有一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考试成绩来看,进行微课案例教学的几个班级的平均成绩要明显高于没有进行微课案例教学的班级。
6.3微课应用效果的调查问卷结果
在应用微课之后对上课学生进行集体访谈,访谈对象为100名进行该文科班学生,年级是高一下学期,男生30名,女生各70名。访谈内容包括:微课内容是否吸引学生兴趣,有没有出现知识点错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没有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没有其他建议,通过这些访谈内容来评测微课的效果。
访谈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将微课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有效辅助学生预习新课,总结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复习知识等,微课视频包含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元素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最主要的是微课时间短,内容精,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掌握起来更容易,如果又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反复观看,而且能准确找到没掌握的知识点。
参考文献:
[1]林燕.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D].上海:上海大学,2015.
[2]孙研高.微课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城市地理,2013(4):12-17.
关键词: 案例运用 地理课堂 情景―问题探究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即围绕一定的培训目的将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它从经验与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究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1]。
随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进行,“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在地理教学内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正越来越受广大地理教师重视和关注。就高中地理新教材而言,许多章节采用了“案例分析法”编写教材,因此,“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法对整个教学过程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以下笔者介绍五年多地理新教材教学的经验积累。
1.“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
“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重视培养学生能力,启发式诱导,思维多向流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能力培养效果好。贴近学生生活,落实“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2]。
如在讲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时,我设计了学生课外调查,调查农村人口外出情况,主要目的,在外停留时间和外出之后,家庭的主要农业活动怎么样安排等问题。这几个问题的设置基本涵盖了本节内容中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以及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等主要内容。由于案例的设计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在此过程中思考、分析和相互讨论,贴近周围生活状态,达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问题来源于生活,一方面达到了旧知识在教学中迁移的目的,另一方面切实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因此,在教学中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深刻的启发性,突出了实践性,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进来、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交往,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交往,过程的动态性导致结果多元化的发散思维培养,真正实现了学生地理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2.“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注重把知识变为能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我国古代早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这就告诫我们,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教给学生独立探求、索取知识的方法。
例如鲁教版必修二讲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时,我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热门案例:中国富士康工厂代工苹果,每个苹果4代净利润360美元,富士康只有6.4美元,深圳已形成了一个专为苹果提供皮套、贴膜、数据线等配件产品的产业,囊括了1500多家大小厂商,年产值逾千亿元。获得授权经营苹果配件的厂商要向苹果公司交纳相关费用,以数据线为例,每根数据线要向苹果公司支付5-6美元。与苹果在中国的高额获利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内地代工厂接连发生的爆炸事故、存在的污染毒害和产业链中微薄的利润。西方和亚洲人权组织批评苹果亚洲供货商的劳工待遇过于苛刻。每一部苹果手机的成品都是绿色无污染的,但整个生产过程中,手机某些部件却可能对环境产生巨大污染。比如带铝壳的手机中使用到的铝粉,可能会引发爆炸并产生粉尘污染。2011年发生于苹果代工厂富士康成都工厂和日腾电脑配件(上海)有限公司厂区的爆炸事故犹在眼前。借助这个案例,让学生谈谈看法,引导学生加深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工业生产上的差异,发达国家的工业扩散带来的影响等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事件的两面性。
由于案例具有新颖性并且背景清晰,蕴涵深刻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科学的理论与原则,学生经过努力而得出结论,不是被动地接收材料,而是主动地参与发现知识的过程。学生从知识产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农业发展水平、对外贸易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学习和讨论,认识的深度和广度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由小故事引入已经成为新课标下地理课堂教学的一个新亮点,创造性的课堂设计,培养了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和不断探索的自学精神,坚持主见、知难而进的优秀品质。
目前“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在地理这一学科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如案例的来源往往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法本身主观性很强,教师对案例的选择不当可能给学生造成模糊的认识,不能真正发挥“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的长处。甚至课堂可能会侧重于案例的分析,忽略了方法的传授。
当然地理课堂教学不能完全依附于“情景―问题探究”教学法。教师要对自己劳动的复杂性、创造性有充分认识,要更新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大胆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教育改革的新途径与新思路,不断提高自身实施创新教育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地图 读图能力 地理教学
地图被称为地理学习者的拐杖,也有人说地图是地理的语言,现今的地理考试,无论是小高考还是正式高考,似乎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无图不成题。要想学好地理,提高地理成绩,必须会读图,但是,现在很多学生,读图能力较低,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浅显看法:
一、熟悉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信息量很大,包含的内容很多,会读图,必须知道地图有哪些基本知识,比如基本要素:比例尺、指向标、图例和标注。这些内容最好强化,并且贯穿到今后的实际教学中,要细化,不能一带而过,要多练。这看起来很容易,却容易忽略,那么最后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尤其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地形起伏高低,对于学生来讲,是有难度的,和平常生活常见的立体图不同,就显得抽象。这就要求教师教学生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的方法,最好其中再补充一些知识点,以加深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图。
二、明确读图、表步骤
从教材入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当学生拿到一幅图,告诉他们“读图四步走”:一读图名,即这是幅什么图;二读图例和注记,即图中的符号表示的有哪些地理事物;三读坐标轴,若有坐标轴,就要看清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什么内容;四读图表中表达了哪些地理信息【1】。“读图四步走”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这也是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基础和关键。高考中因读图习惯不良,漏读、误读图例和漏读、误读图名而导致失分的事例实在是举不胜举。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最基础、最关键的途径就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自觉运用“读图四步走”。
三、注重图表的阅读与识记
地理课本中汇集了大量的图表,把这些图表做到熟记于心,有助于认识出现的各种大比例尺的区域图、变式图等等难度大的图。通常对变式图采取局部放大,整体恢复,回归基本的处理方法。比如有关晨昏线的一些读图题,学生们普遍感觉较难,就是因为变式图太多(大约有20种),但只有侧视图和俯视图两种最基本的形式。复习时首先要掌握教材上的基本图形,再弄清每一种变式图与基本图形的关系,是怎么“变”的。解题时先将局部图还原为整体图,将变式力回归为基本图,这样可以使将此类题大大简化。同时,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总结一些读图“法则”。例如要认识小范围、大比例区域图,除了要根据经纬线进行定位外,还要求学生识记一些地面上点状的重要标志以及线状的轮廓,点状的如一些重要山峰、矿产地、城市等,线状的如河流、岛屿、海陆、行政区等,识记基本图,有助于认识区域图。
四、加强图表归类的训练
经过以上两步,学生已经有了较好的读图习惯和基本的读图技能,要想更快的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还要将图表归类,了解不同图表的特点,指导学生归纳各类图表的读图方法和关键注意点【2】。在近年的文科综合试题中,地理部分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变式图、 统计图、 区域图、等值线图和叠加图。
1、变式图
通常是从教材中的基本图演变而来。这类图形虽然看上去没有见过,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追根溯源,并非无从读起。如:地球公转变式图、光照变式图等。下面主要说说光照图的阅读技巧:光照图的种类很多,此类图的解题关键首先是要求学生记住一些基本图形,再在此基础上逐步掌握读图的技巧和方法。假如解题的已知条件不足,就要充分发掘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处,其经线的地方时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其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还可以利用地球的自转方向确定“东”和“西”,等等【3】。
2、统计图
包括扇状统计图、饼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有纵向的和横向的)、三角状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这类图表读图的关键,是要读懂、读通坐标的含义,还要注意坐标轴上数字的单位。
3、区域图
可以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域的图形。这类图又可根据图中所示内容分为区域地形图、洋流图、气候图、交通图、农业地域图、资源图、工业分布图等。读区域图,重要的是正确识别图示地区是什么地方,这就要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面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等加以识别。要提高此类图的读图能力,就要对重要经纬线经过的区域重点关注,再加上以上对各类图表的归类分析和总结,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形成网络状的地球,尤其要注意线与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在复洲、大洋时,让学生记住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大洲、大洋,重要的大地形和气候区;在复习高中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时,引导学生进一步丰富这些经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如工业区、农业区、交通线、城市、重要国家等,经过以上训练,当给你地球上任意一幅区域图时,学生的脑海中就会涌现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地理事物。
4、等值线图
包括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这类图大都遵循“等值线原理”即:凸向高(指数值)处反而低。(如山谷、低压槽、寒流等),凸向低处(指数值)反而高。(如山脊、高压脊、暖流等)。具体含义是:若为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凸向低处为山脊;若为等压线,凸高处为低槽,凸向你处为高压脊;若为海洋表面等温线,凸向高处为寒流,凸向低处为暖流。
5、叠加图
就是几种地理要素的内容叠加在一幅图上。虽然读起来相互之间有些干扰,但只要采取“分而治之”并注意其交叉点,找出其相同和不同处,还是不难解决的。
五、根据要求绘图
当图形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开始让学生在玻璃片上描绘出相应地图的轮廓,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填图,学生在玻璃片上独立填图,并用幻灯展示学生的玻璃片,进行相互比较,让学生自己 选出最佳“作品”,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熟练程度。
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现今社会,高科技已贯穿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多媒体也成为我们教学的辅助工具之一。教学中遇到不同类型的图表,要多展示。此时,可以充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然后大家共同讨论、补充,最后教师总结,形成统一的结果。
总而言之,地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又并非朝夕可成之事,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邓带,主编,高中地理读图导学,中国地图出版社,2011 (07):52.
【关键词】反思教学法;初中;思想品德
0 前言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要想让学生们对本门课程感兴趣并且拥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反思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 反思教学法简介
国内较早进行反思教学法教学研究的专家是熊川武,他给反思教学法确定了这样的定义:“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是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这一定义包括了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创造性的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二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三是在实际教学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1]。
2 如何将反思教学法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想要做好本学科的教育工作,需要不断反思教学中不足,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时时反省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提醒自己保持良好的教学作风,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发生同样的错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1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反思
在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往往是教师只带了“嘴”,学生只带了耳朵,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感受,课堂中的学生只是在被动的听课,没有主动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更缺乏学生主动的思考。尤其是在思想品德这样的偏重理论的课程中,更需要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吸收思考课堂的内容,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讨论。同时,在制定教学计划是时尽量让教学目标贴近学生实际的课程掌握情况,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情境的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产生共鸣[2]。
此外在课堂内外可以对重点热点话题设计辩论赛,让学生在辩论中充分开放思路,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思辨性学习氛围,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欲望,教师在辩论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辩证思路进行引导和纠偏,适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在选取教学案例时,尽量选取学生感兴趣,有助于突出教学内容的案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避免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习障碍[3]。
2.2教学成果的反思
一般在课堂教学完成后,都会存在部分学生仍然对某些基础的概念和说法迷惑不解。这样的情况通常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一味的追求教学标准的统一,导致不同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学习成果的差别。对于学生学习作业中存在的就提论题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拓展和跳跃,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4]。
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师应当要以学生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为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让学生们能够举一反三,学会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独立解决。对于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课后辅导,及时解决遗留的问题。
2.3教学师资力量的反思
学校教师的专业教学素养进行提升对于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坦言,自己的知识结构还是太单一了,教学方法也不够完善丰富,自己的教学水平还是有待提高。对于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师资力量,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从教师个人角度出发,教师需要有个人忧患意识,明确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可以经常参加校内外的学术访谈和交流、提高个人学历、加强思想品德教学理论的研讨学习、拓宽各方面的知识面、阅读各类名师教授的书籍和文章、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相关课程等。从学校教学出发,学校应该为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师资力量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邀请外校名师、学者来校进行教学指导和讲学、积极争取参加学校间组织的教师交流会、为优秀老师提供出国深造等。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我们的教师和学校需要通力合作,反思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我们的教学力量,提升我们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3.1.反思教学法是促进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通过观察体会课堂中学生思想品德理论的理解情况,进行一次甚至多次的课前课后的教学反思,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3.2反思教学发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通过反思教学的方式,摒除了之前不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提升学习兴趣,切实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了解。
我们教师需要在实际思想品德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提升教学效果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邹皎,姚璐璐,文波.试论反思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07:143-145.
[2]李曼.反思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2,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