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规避金融危机范文

如何规避金融危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规避金融危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规避金融危机

第1篇:如何规避金融危机范文

近段时间, “金融危机宝宝”成为不少白领女性讨论的“热词”。虽然中国就业形势总体还算良好,但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逐渐影响到实体经济,部分企业裁员已是“箭在弦上”。在这种背景下,一些规避金融风险的职场新现象悄然出现。作为裁员“敢死队”的职业女性们则更是首当其冲,为了保住现有饭碗,部分女白领纷纷利用法律的“福利”使自己避免裁员命运。68%的被调查者表示会考虑甚至愿意在金融危机发生的时候生宝宝,以规避被裁员的风险。她们所孕育的宝宝也因此被称为“金融危机宝宝”。

国家《劳动法》规定,任何公司在女员工怀孕和哺乳期间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开除员工,而女员工在怀孕期间可以要求单位继续履行合同,直到哺乳期结束。如果女员工在怀孕和哺乳期间被裁员,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做出经济补偿等。有了法律的保障,就相当于有了突击怀孕的“护身符”,而即将出世的一批“牛宝宝”们,一不小心便成了“金融危机的人质”。

由此可见,面对经济危机,一直打着“男女平等”大旗的职业女性们也不得不在大环境下“缴械投降”。在“危机”中酝酿“生机”,这也算是一种无奈的生存智慧吧。

对于职场女性的突击怀孕,许多人表示忧虑。职场专家郝健说: “虽然怀孕是女性自保职位的一个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职场女性都可以通过怀孕来保住饭碗,她们依然可能被公司辞退。被不被裁,要看公司效益和实际需要。如果公司坚持一两年熬过‘寒冬’就可能不会触犯相关法规而辞退怀孕妇女。但如果企业不景气到极点,宁可支付一定补偿金也很可能会辞退怀孕女员工。此外,也要看这位女员工是不是核心员工,是否值得企业留住。”

除此之外,如果在双方心理、生理都没有准备好的状态下匆忙要孩子,或许会给孩子将来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比如:自己目前的身体条件允许吗?做好养育孩子的精神和经济准备了吗?能不能应付孩子出生之后带来的种种问题?等等。

如果上述问题都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女性白领还需要考虑如何应对职业发展及养育孩子的高昂费用所带来的双重压力。以玟玟为例,每个月工资扣除三险一金,实得2000元左右。这样的工资水平在天津,属于大多数。玟玟的老公在一家外企工作,月收入3000元左右。由于买房子的时候是双方父母帮忙全款付清的,所以小两口儿并没有还贷的压力。5000多块钱的家庭总收入,让小两口儿的日子过得还算滋润。但每个月扣除各种生活开销,基本上只能有1000到2000元的剩余。工作到现在,两人的存款加在一起只有三万元左右。

我们计算了一下,目前在大中型城市中,生一个孩子所需要的基本费用。首先是准妈妈的营养费、置装费、保胎费、产前检查费、胎教费,生育时的住院费、营养费、看护费、宝宝的置装费、奶粉费、营养费,这些加在一起每月费用增加大概2000到3000元左右。生育后,妈妈的身体调理费、母子营养费、医疗费、亲子教育费,每月费用增加2000元左右。宝宝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幼儿园费、交通费、书籍费、兴趣班费等则更加昂贵。以消费属于中等水平的天津为例,幼儿园每月光学费就需要800到2500元不等。

玟玟如果想生孩子,又不想让自己的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家庭收入至少需要增加2500元左右,才可以勉强维持过去的生活水准。以目前金融危机的情况来看,涨工资基本是不可能,而且一旦玟玟过了生育“安全期”,由于她错过了金融危机期间企业的人事重组和各种工作调整,很可能她的职位在这段时间已被别人顶替。所以她重新入职后,被裁的危险性会更大。这种情况下,再找新工作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即使幸运地保住了职位,那么重新上岗和养育新生儿的压力也会非常的大,对于经济基础并不牢固的新家庭来说,无疑相当于一场家庭“金融危机”。

从更加长远的角度分析,据业内人士透露,今年下半年可能是“金融危机宝宝”、“金牛宝宝”的出生小。赶上生育高峰,对于以后孩子的人托、入学、考试乃至工作都会产生一定影响。虽然未来形势还不明确,但i思而后行,不打无准备之仗才是上策。

养育孩子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在你的职位不够牢固,家底不够厚实,准备不够充足的情况下,盲目生孩子,只能是弊大于利。如果“金融危机宝宝”仅仅是你规避裁员风险的产物的话,无疑是对这个小生命的不负责任,又怎么会生逢其时呢?

第2篇:如何规避金融危机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 出口企业 影响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008-02

一、全球经济危机概述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最初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一次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但这次危机最为严重,而且与其他金融危机有着本质区别,当前的危机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以美元为全球储备基础之上的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以往其他周期性危机一般是规模较大经济周期的组成部分,而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持续了六十多年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次金融危机,是美国一贯的金融霸权惹的祸,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都是由美国主导并按照美国的意愿组织或建立起来的,有关国际金融或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也是由美国主导的,体现了美国的意志。美国利用美元的全球中心地位,变相剥削其他国家,无限地推动本国金融泡沫发展和超前消费,最终导致金融危机。

二、无锡锐丰五金有限公司简介

无锡锐丰五金有限公司,位于经济繁荣、风景优美的太湖之滨无锡。专业生产经营各类高品质标准及非标准紧固件产品、五金工具。

产品依据GB国标、DIN德标、ANSI美标等相关标准生产;主要产品种类:螺栓、螺母、销轴,非标特殊紧固件,以及各类精密车削件产品等。广泛应用于能源、机械、钣金、汽车配件、电动车、摩托车等行业。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精通的员工服务队伍。自创立伊始,即本着“质量第一、倾心服务”的经营理念,锐意进取,积极创新。不断推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并在市场和客户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新的增长期,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地发展,紧固件产业呈现了出高速的增长态势。目前已为多家知名外资企业和国内民营企业配套,并行销美国、日本、欧洲等市场。

三、金融危机对无锡锐丰五金有限公司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该企业有两大影响:一是企业对美国的出口直接受中美双边贸易的影响;二是企业对欧盟、日本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出口增长也间接受金融危机扩大蔓延到欧盟、日本以及世界整个经济贸易的影响。此次金融危机不仅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导致了企业生存环境的恶化。

四、金融危机给锐丰五金有限公司带来的影响

(一)加剧了该企业与同类企业之间的贸易摩擦

金融危机使企业之间的贸易量萎缩,甚至不断裁员,导致国内市场竞争激烈。而有些企业会采取比较保守的贸易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将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增大,形成贸易壁垒。据我国海关统计,2009年美国新发起的针对贸易伙伴的18项调查中,有15项是针对我国,占83.3%。而对于涉足五金行业资历不够老成的锐丰公司来讲,与国内多家优秀领先的企业相比,该企业感受到从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二)加大了该企业的收汇风险

这几年,由于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加大,企业的付款也由信用证结算演变为赊销结算方式。这种付款,由银行信用转为买卖双方的商业信用,卖家收汇风险较大。特别在金融危机期间,信贷紧缩,致使依赖银行资金运转的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成本增加,且能融资的额度也不能满足正常经营的需要,同时五金行业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整体销售趋势不乐观的情况下,企业较难维持以往的销售量和盈利水平,造成了资金周转困难。

(三)加速了国际订单的转移

受原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工人工资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五金行业出口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再加上产品质量问题和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就面临着亏损。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已经慢慢消退,但是国外采购商却仍然在追求更低价格的产品。他们已经转向价格更低的越南、泰国等东南亚的供应商,将大批订单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国家。

(四)金融危机使该企业的生存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流动资金的紧缺、员工薪资的拖欠、个别企业欠款的无法收回等问题,使得企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员工相继辞职、订单无法维持原有的数量、且企业信誉降低。这些种种使得经济危机下锐丰五金的立足,变成一个棘手的难题。

五、锐丰五金有限公司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措施以及策略

2009年上半年,在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税率下调和行业限制等多种因素的多重打击下,出口企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而下半年,始于美国随后蔓延到欧洲、亚洲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更是如同雪上加霜,使出口企业危机四伏,举步维艰。面对这样的经济环境,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危机的“救市”政策,改善对外贸易条件,缓解出口企业的经营压力。锐丰五金也顺应政策之“利好”,积极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在危机中寻找商机,求得更多发展。

(一)调整自身节奏,尽快适应变化

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是一个全球性的大气候,不是很快就能扭转的,作为出口企业来说,能做的就是尽快调整自己,适应变化。据了解,危机发生后,很多企业的出口订单由原来整装的大订单变成了零碎的小订单,这给企业的生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样就必须改变过去的方式和节奏,不断地调整工艺和设备零部件,以完成出口合同。

(二)加快产品研发,促进产品营销

要对市场和客户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的同时,尽快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稳定并扩大现有的市场份额。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企业可能想通过产品降价来稳固市场,但这只能解燃眉之急,不是长久之计,而且不是对谁都灵的,如果企业利润空间大,还可以考虑此法,否则于事无补。因此,从长远来看,只有产品的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三)慎重选择结算方式

任何进出口贸易都需要通过一定的结算方式来进行清算,一般来说,国际结算方式有三种,即汇款、托收和信用证,前两种属于商业信用,能否收回货款全看进口商是否守信用,而信用证属于银行信用,只要满足信用证所要求的条款,即可得到银行的偿付,对出口商来说有一定的保障,风险也小得多。

(四)巧妙利用银行融资产品,转嫁风险

目前,各家银行针对进出口企业都推出了很多贸易融资产品,其中有些产品对出口企业非常有利。比如“福费廷”,就是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银行无追索权地买入企业的远期票据,这样企业可以将应收账款视同已经收回而立即入账;再比如“国际保理”,是在采用赊销(O/A)、承兑交单(D/A)等信用方式时,由进口保理商(即国外银行)承担进口商的信用风险,一旦出现问题,进口保理商会在保理额度内对出口商进行偿付。因此出口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结算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产品,巧妙规避进口商的信用风险。

六、结论

综上,由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来看,它开始向经济实体蔓延,将对我国的出口产生更深远的影响。作为出口企业必须提高市场风险敏锐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规避、防范和抵御由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在危机中寻找商机,把危机带来的压力变为企业前进的动力。俗话说“适者生存”,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我们必须尽快调整自己,适应变化,才可能有机会活下去,才可能在困境中重新崛起。而且,事不宜迟,要及早动手,否则,等到“病入膏肓”,就无药可救了。

【参考文献】

[1]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8.

[2]美国次贷危机让中国出口企业面临更大风险,2007.

[3]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商的影响,2008.

[4]出口企业应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

第3篇:如何规避金融危机范文

论文摘要:2007年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向国外扩散。特别是08年9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恶化,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迅速影响实体经济,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风险明显增大。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机、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当前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和一致行动。 

 

 

一、金融危机的产生 

 

1、国际经济失衡 

黄晓龙(2007) [1] 认为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虚拟经济导致流动性过剩,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从国际经济失衡导致金融危机的形成路径可以看出,国际经济失衡通过国际收支表现出来,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又通过国际货币体系来进行,如果具备了完善和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那么完全可以避免国际经济强制性和破坏性调整,也就是说可以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然而现实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受到大国操纵的,因而国际经济失衡会被进一步扭曲和放大。 

2、国际货币体系扭曲 

徐明祺是国内学术界较早把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缺陷的学者。徐明祺(1999) [ 2 ] 认为,一方面是秩序弱化在改革和维持现状间徘徊的国际货币体系;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债务方面的弱势地位;处于双重制约下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一次次吞下金融危机的苦果,因而现存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难逃其咎。也就是说国际货币体系在调解国际收支不平衡时遵循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原则和理念,而各国在制定货币政策协调国际经济失衡时却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和纪律性,因而现在的国际经济的失衡被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放大了,加剧了。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保留了原来国际货币体系的理念和原则,但却失去了原来的秩序和纪律,强势经济体可以利用这样的体系转嫁金融危机和获取更多利润,而不需要承担过多的责任。 

3、国际游资的攻击 

国际经济失衡是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不完善的国际货币体系会加剧国际经济失衡,然而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是 

国际游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金融危机离不开国际游资的攻击。 

 

二、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该如何走下去 

 

美国金融危机既然对中国经济领域带来这样广泛的影响,那么有什么措施可以应对呢? 

首先,美国银行面临破产的时候,一定会有并购的需求,“我们应该看到这是我们银行的一个机会”,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指出:“以前美国不愿意让我们介入这一领域,现在他们面临破产愿意让我们进去了。 

另外,陈东琪认为应该防止热钱集中大量撤离。因为美国以及国际上的资本热钱为了解决自己的燃眉之急,撤资一定不是个别现象,我们要加以密切跟踪、监管,看看这个资本是什么样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防止大幅度撤离现象。在信心层面,要从宏观的总量政策上面、特别是货币政策上面有一些微调动作,提振或者稳定市场的信心,以防市场信心层面对国内市场打击太大。

再就是美国资本市场对我国产业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制造业市场的影响,陈东琪认为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支持和保护措施。防止影响的深化带来制造业的过快下降。防止出现一个滑坡现象引起的就业下降以及企业大规模的亏损。当然更重要的是政府方面要有一些基本的措施。还要治本,立足制度建设,加快相关制度的改革,包括新股发行制度、ipo制度、上市公司的分红再融资制度、市场的投资者管理制度、相关的政策信息披露制度等。在银行层面来讲,应该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来,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经济调整期,它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价格体制的改革,尤其是资源品的价格机制改革是好时机。陈东琪预计,这一轮国际油价的下降可能会时间比较长,而且下降幅度会比较大,70美元以下都有可能。这对我们的成品油的价格改革无疑是一个机遇,今后的定价权可以从此逐步企业化,让企业说了算,这样就可以使政府补贴减少。要不然既补高又补低,油价高了要补消费者,油价低了补企业。当我们把价格放开了以后,我们只有非常规性补贴了。既可以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又可以使我们的油价体制市场化。 

另一个要注意的是粮食价格。据农业部统计,今年粮食有可能超过5.1 亿吨,菜仔油、猪牛羊肉也会增产,国际上的粮食下半年也在不停地增加,所以全国今年下半年到明年粮食的供给关系可能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稳定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保护粮农的利益?要早做防备,防止粮食价格大幅下降对农民带来冲击。 

在这个阶段,政府还应该做好两件事,一是减税加薪,政府给企业减税,企业给工人加薪。二是与其留着很多的外汇储备,还不如搞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因为从长远来讲是一定需要的。而外汇储备实际上我们总在受国际资本市场带来的风险压力。 

把更多的国家盈余用于长远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规避金融风险,对我们的长期发展来讲是一个巨大的动力和后劲储备。我们一定要看得远一些,有一个长远的视野,长远的谋划和打算,这样我们可以有很多收获,为下一轮经济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晓龙. 全球失衡、流动性过剩与货币危机—基于非均衡国际货币体系的分析视角[j]. 金融研究, 2007 , (8) . 

[2]徐明祺. 国际货币体系缺陷与国际金融危机[j] . 国际金融研究,1999 , (7) . 

[3]夏斌,陈道富. 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下的中国汇率政策[j] . 经济研究, 2006 , (2) . 

[4]宗良. 对国际游资冲击金融市场的若干思考[j] . 金融研究,1997 , (11) . 

[5]陈炳才. 对国际经济失衡和国内经济失衡的重新认识[j] . 金融研究,2007 , (5) . 

第4篇:如何规避金融危机范文

关键词:通胀红利;金融发展战略;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2)08-0065-03

Financial Development Choices to Avoid Inflation onus

DING Jian-chen, MENG Da-wei, LIU Ya-xian

(Institute for Pu lic Policy,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usiness and Economy, eijing 100029)

A stract: A andoning inflation onus illusion, eliminating the monopoly profits in financial firms, enhancing financial supervision capacity and avoiding the cross-infection of fiscal and financial risk ecome China’s strategy choices in financi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new era.

Key words: inflation onus; financial strategy; proposal

一、我国金融发展战略面临金融危机挑战

通货膨胀侵蚀国民经济机体,物价上涨造成居民财富缩水。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制度变迁的进程中,

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迫切需要规避通货膨胀红利、强化宏观金融调控、加强金融监管、重塑我国金融发展战略。当前我国金融发展面临的金融危机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挑战一:金融制度设计与经济制度运行面临挑战。判断现代化国家的标准包括经济私有化、政治多元化和金融自由化。就经济私有化而言,土地作为最大的生产要素,按照现行的国体和政体设计难以私有化,目前全国大范围清理小产权房就是明证。就政治多元化而言,纳税人与政府之间的委托关系亟待重新梳理。就金融自由化而言,虽然我国占世界经济和贸易总量15%以内的市场份额,但金融制度设计与经济制度运行严重脱节。

挑战二: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有机配合面临挑战。当前世界经济一片低迷,中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备而来,凯恩斯主义在中国大行其道。如何利用财政赤字,夯实民生财政基础,着实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与智慧。如何有效地管理通货膨胀预期,避免国民经济“硬着陆”,央行可谓任重道远[1]。人为地将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等量齐观,误读凯恩斯大师的赤字财政政策,造成长期以来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相互转化,银行信贷激增和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并存,持续累积的高额政府债务风险发散,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难以有机配合,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乏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双重压力[2]。2011年我国GDP达47.2万亿元,财政赤字规模为8500亿元,1.8%的财政赤字率尚处于安全范围之内,但历次金融危机都加剧了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严重失衡,经济运行中的“三驾马车”难以形成合力。

挑战三:金融稳定与国际经济平衡面临严峻挑战。始于2008年的美国银行信贷危机迅速蔓延为全球金融危机后,又演变为可能导致欧元崩溃的欧洲债务危机,世界各经济体无一例外陷入了衰退的泥沼。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美国政府债务总额达13万亿美元,占GDP的90%以上,次贷危机共造成美国银行业损失1.7万亿美元,证券业损失1.3万亿美元。2010年希腊债务总额占GDP的124%,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达12.7%,3000亿欧元巨额政府债务虽然得到欧元区国家两次救助,但恐怕难以拯救十分脆弱的政府财政。爱尔兰、西班牙等欧元区国家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均超过10%,预期未来三年财政赤字仍居高不下,就连欧元区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传统强国也已受到危机影响,2010年债务与GDP的比值分别为83.2%、82.3%和118.4%,截止2011年12月,欧洲5国债务余额合计为2.76万亿欧元,其中意大利为1.6万亿欧元、西班牙为6589亿欧元、希腊为2773亿欧元、葡萄牙为1310亿欧元、爱尔兰为860亿欧元。2012年1月13日,标准普尔宣布下调欧元区9国信用评级,其中拥有AAA评级的法国和奥地利被各降一级,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被各降两级。危机引发的多米诺效应持续显现,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二战结束后60多年来最严峻的挑战。随着欧元区债务危机升级,欧元区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可能进一步引发更加严重的银行危机和社会危机。连续4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造成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贫富悬殊差距日益加大,地区经济发展鸿沟持续加深,理论界和实务界充斥着中国经济遭遇“拉美陷阱”的悲观情绪和担忧。

第5篇:如何规避金融危机范文

论文摘要: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最初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此次危机愈演愈烈,中国经济也无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和冲击,尤其是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危机,从中寻求新的机遇,化危为机,值得高度重视。

美国金融风暴蔓延全球,其影响深度和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并且迅速地波及到各国的实体经济。对中国来说,虽然金融危机对我们所造成的直接影响不大,但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扩散,世界经济发展放缓,日趋全球化的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金融危机波及和拖累。因此,国内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危机,从中寻求新的机遇,化危为机,值得高度重视。

一、金融危机对国内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1、需求下降

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逐月增加,11月份我国出口1149.9亿美元,下降2.2%,中国外贸单月进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12月份我国出口1111.6亿美元,下降约3%。其中,向欧、美、日三个市场的出口明显回落。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根据近几年的统计,这三个市场占我国出口份额的60%以上;但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国经济滑坡,需求急剧减少。在国际市场萎缩的背景下,我国的出口受到极大影响。

2、经营模式

从出口统计数据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一般低于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金融危机下,高新技术型企业受影响较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影响较大。例如,在出口商品中,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229.3亿美元,增长17.3%;同期,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97.9亿美元,增长只有4.1%。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生产链上的各个企业都陆续受其影响,而接到最后一棒的,往往是处于最底层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

3、坏账损失

金融危机会导致流动性资金普遍紧张,金融机构为了保证生存必然采取信贷紧缩的措施,这对实体经济的打击巨大。事实上,美国金融机构在资金上的收紧措施,已经直接导致了部分高度依赖银行资金运转的企业在资金流动上困难,最终使很多美国企业直接宣布倒闭,把负担甩给了下游的制造企业。例如,一家美国发电机生产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2008年3月向美国破产法庭提出破产申请,直接导致中国出口企业1055万美元的出口账款无法收回,从而将企业推向绝境。国际信用环境的恶化,对中国出口企业产生了进一步的影响。

4、企业内部

除去外部金融环境的影响,企业自身的各种问题使得企业在金融危机中遭遇更多困境,如缺乏行业自律,企业间恶性竞争;生产环节缺少监控,产品质量差;缺少研发、技术、设备的投入;缺乏诚信、不注重企业自身的形象等。这些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产品出口。

二、国内出口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分析

如前所述,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在实体经济,根本原因在于国际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导致我国的出口出现困难,进而引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为了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国内出口企业应及时果断地提出灵活审慎的应对策略,制定出相应的短期及长期目标。

1、出口市场多元化

面对美欧市场衰退,出口企业应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从目前来看,中国对美国出口金额增速下降最为明显,对欧盟日本次之,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则影响不大。我们应有意识开拓新兴市场,通过新兴市场的增长来弥补发达市场的下降,借助市场多元化减小金融危机的影响。

2、防范财务风险

由于国际金融形势前景不明,海外买家的资信状况在发生着变化,即使过去履约纪录良好的老客户,也不能保证他们现在的信用评级没有下降。所以,企业应建立一套良好的风险防控机制,准确地判断风险,并及时采取各种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做好事前风险防范准备,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或减轻损失。企业可以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对买家进行征信调查;采用谨慎的结算方式;积极利用信用避险工具,最大程度上规避信用风险。

3、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在未来的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纯制造业环节的边际利润会变得越来越小。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可以为我们引进外资、引入先进技术,解决中国暂时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它只是一个过程,不能将其视作经济发展的战略或是终点。国家应鼓励企业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结构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外向型服务贸易。

4、进行品牌建设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并不是所有实体经济都受到损失,仍有部分企业显现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逆市上扬。在出口企业中,就在很多“代工”的企业受创时,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企业却还挺立潮头,品牌成为应对危机的重要砝码。企业应以这次金融危机为契机,正确认识并促进自主品牌的建设,增加产品研发的投入,以更大更好的创新促增长。

5、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①注重成本与产品质量。要在生产线上下功夫,关注成本,同时对生产质量严格把关。金融危机并不代表没有了市场,而有限的市场必然会谨慎的挑选质量过硬的产品。

②注重企业服务与形象。要有更高、更快、更有效的服务面对变化,贴近消费者。以服务为渠道,努力提升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陈亚雯;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和出口企业的影响与政策建议[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08期

第6篇:如何规避金融危机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影响;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1.59;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01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Crisis),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加深,金融市场动荡波及的范围在不断扩展,金融风险传递的速度在不断加快,金融危机爆发的周期在缩短、频率上升,如何防范金融危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美国金融危机产生原因解读

围绕着美国创新出的,并渗透到金融机构投资产品组合中的一系列“次级贷款打包”、“次级债务”衍生产品,形成了一个由全球各类机构和个人组成的复杂资金链条,随着链条的不断拉长,投行及其他机构用高杠杆的交易,使次级债务风险不断向周边关联者蔓延扩散,直到衍生产品价值与其真实资产价值之间的联系被完全割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脱离而产生了泡沫风险。美国在金融领域的监管缺失是导致危机的根本原因。

二、我国当前金融危机存在的诱发因素

1.国际收支失衡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越来越多,一方面给我国带来了发展经济的机遇,但是,它也是一把双刃剑,过多的外汇储备增加了贸易摩擦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和难度,货币政策实施独立性不足,从而给经济金融稳定发展带来越来越大的风险。

2.流动性过剩

流动性过剩是指银行自愿或被迫持有的“流动性”,超过健全的银行业准则所要求的通常水平。简单地说,就是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以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货币的供应相对与需求显得“过剩”。不受控制的流动性过剩,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大量的流动性集中于金融体系,增加了金融企业多发放贷款的冲动和压力。加剧了商业银行之间的盲目竞争和增加了商业银行经营预期的不确定性。

3.资产泡沫

从房地产市场来看,第一,房地产开发商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对银行贷款非常依赖,而且往往通过土地或者房产本身来获得抵押贷款。一旦房地产市场崩溃,那么开发商的资金链条将会发生断裂,从而难以偿还银行债务。第二,在房地产牛市阶段,住房抵押贷款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是坏账率很低、收益率很高的产品,很多商业银行为了招揽业务,可能降低对购房者还款条件的审查。一旦房地产市场崩溃,那么个人违约率的上升将给商业银行的房地产金融部门造成毁灭性打击。同样,银行难以通过变卖贬值的抵押品来收回贷款,从而形成债务危机和银行偿债压力。2007年美国因房地产泡沫破裂而产生的次贷危机和次债危机便是上述两种压力的体现。

三、金融危机防范策略

1.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变革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实际上,这场金融危机把中国更加彻底地推到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转变的十字路口,中国经济应主动调整为靠国内消费、投资的增长来带动。我们需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规划、落实以消费为主导模式的发展战略,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活跃消费,拓展内需,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改革完善教育和卫生以及养老等社会保险制度,继续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挖掘消费的潜力,特别是激活农民购买力,不断把潜在消费市场转化为现实的消费市场,就能够为经济增长创造长期不竭的动力,促进我国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应更好地控制住金融开放的业务范围和节奏,加强跨境资本的管制,积极干预和监管短期国际游资的流入。

2.理智发展房地产金融业务

对房地产而言,重新审视现行的住房开发贷款和按揭贷款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估计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尽管奥运会后,全国楼市成交量持续在低位徘徊,但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政府也提出了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措施。所以,从中长期的趋势看,房地产市场经过目前的合理调整,仍将会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从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来看,房价的快速上涨往往会掩盖大量的风险。所以,我国应主动挤掉房地产泡沫。银行一定要重视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各类金融风险,特别应关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建立健全抵押保险和担保制度,加强对房贷市场的监管。

3.进一步完善会计监管体系

强化会计业务制度体系。会计业务的制度体系是银行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一套完善的会计业务制度,将有利于内部制约机制的充分发挥,从而使银行会计工作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起到化解风险的功效。设置一套会计监管指标体系。在会计监管中,中央银行要由合规性监管向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审慎性监管转化。应设置一系列有效的指标体系,通过日常核算和对相关会计报表的分析,反映出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能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实现规避风险的目的。

我国的金融业正在进入重大的转折时期,一些新兴的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保险公司、投资银行正在国内迅速成长,促进了国内金融竞争局面的形成和加剧。但我国金融机构存在着诸如不良资产率高、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银行资本充足率低等重大的潜在风险。鉴于此,文章对我国金融危机的防范提出了几点思考。

参考文献:

[1]杨荣,徐涛.中国外汇市场的微观结构[J].世界经济研究,2009(03).

第7篇:如何规避金融危机范文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仍在咆哮,并已经从金融行业向其他行业蔓延。据报道,次贷危机正在快速向经济危机转变,并将对全球的实体经济产生严重的影响。

在美国众议院举行的听证会上,美国三大汽车巨头讨要“救命钱”未果后,资本市场迅速将通用汽车、福特汽车打入“可能破产”之列。银行业也同样难逃厄运,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11月25日报告指出,今年第三季度,全美约8500家商业银行和吸储机构中,有171家被列入“问题银行”名单,远高于第二季度的117家。这也是1995年以来的最高数字。

不难看出,实体经济正在面临严重的受挫局面,并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实体经济个体的企业,该如何抉择、如何生存、如何发展,显然已成为他们不得不正视的重要战略问题。

离职人员使商业机密外泄

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经济衰退,致使很多企业和机构开始实施裁员来“御寒”。一时间,裁员风波似乎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发不可收拾。

10月6日,全球电子商务巨头eBay正式宣布裁员10%,约1500名员工; 10月30日,美国第三大电信运营商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传出裁员1200人的消息; 此间又有消息称国内视频网站土豆网的投资人也开始着手开源节流,并内部宣布将裁员20%。

事实上,近期裁员的企业还远不止这些。对于大多数企业用户而言,裁员是控制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抵御金融危机的无奈选择。但在企业实施裁员措施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一个严峻的信息安全问题――由离职人员带来的商业机密外泄问题。

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近半数的员工承认在离职时会带走原公司的资料。而且,在这种恶劣环境的逼迫下,有些员工会禁不住利益的诱惑,将公司的商业机密出卖给竞争对手。更有甚者,为报复企业的裁员行为,将客户信息、技术文档、设计图纸、财务报表等商业机密删除或恶意破坏。除了员工,各大企业也使出了浑身解数来抢占市场份额,恶意挖人、商业窃密等事件屡见不鲜。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本是中国的一句成语,而此刻则恰是美国金融危机对各大企业影响的真实写照。北京思智泰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昊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当前企业正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特殊时期。对外,需要抵挡住金融风暴的威胁; 对内,需要规避离职人员带走商业机密的风险。”我们不禁要问,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企业,该如何转危为安呢?

信息安全投资彰显价值

毫无疑问,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之下,要想安然地度过这个“冬天”,各大企业必须得适时调整策略,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加强对商业机密的保护。在此过程中,对于信息安全产品的投资是不容忽视的。刘昊宇指出: “信息安全投资将带给企业两方面的优势,一是从管理角度来讲,可实现管理效率的蜕变,通过加强管理降低运营成本,节省运营开支; 二是协助企业实现业务模式上的蜕变,这种蜕变意味着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具体来讲,这两大优势与企业的整个IT管理、信息安全的措施紧密相关。管理上的蜕变,意味着对企业生产资源的有效整合; 从业务模式蜕变来分析,企业讲创新,需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这必然涉及到机密信息的保密问题。在目前这种混乱的局势下,企业在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如果得不到有效的保密管理,将存在严重的信息泄密威胁,这将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第8篇:如何规避金融危机范文

经历了“内忧外患,旧痛新伤”的洗礼,中国服装业在探索出口之道、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可谓一直是在崎岖中前进。

2008年,一场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服装业的发展再次面临被洗牌的风险。

如何应对?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国内企业又应该如何规避风险,把握契机?一系列问题一时间成为业界普遍关注与研究的焦点。

危机到来,风雨满城

金融危机对中国服装业的冲击是巨大的,尤其是在服装外销方面,加剧了正处于转型升级期中国服装业的现实矛盾。

2008 年前9个月,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累计出口增幅同比下降10.8个百分点,出口增幅连续8个月回落,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相当数量的工厂停业,2008年上半年已有超过1万家的服装工厂倒闭,2008年1~5月全国纺织业实际就业人数减少4.6万人。虽然国家于2008年8月1日和11月1日两度提高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但整个产业近期仍难走出低迷状态。

另外,成本上升的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服装产品的外销。据中国服装协会调查显示,2008年上半年服装企业的生产成本平均上升了15.16%。作为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外向型经济的代表,受成本上涨压力的威胁,目前纺织行业2/3的企业靠着0.62%的利润过日子,盈利能力的持续恶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平均利润率从2007年的1.48%下降到了0.1%,近万家企业亏损了135亿,比2007年增亏44%。

此外,金融危机还导致行业就业率下降。2008年1-9月份就业减少3.6万人,1-8月就业人口出现0.83%的负增长,而规模以上企业以前每年会增长6%-7%。金融危机对中国服装业的冲击在2009年初还将不断显现。

危机中的契机

进口国市场需求萎缩、成本上升、汇率变动……这一切似乎成为了服装业灾难性的关键词,但进一步看,在面临再一次洗牌风险的同时,中国服装业仍面临诸多机遇。

“倒逼机制”发挥显著作用,自主创新和品牌化经营将步入新轨道

金融危机客观上为服装产业变革提供了外部促进因素,中国服装业长期存在过于依赖密集型生产模式、产品附加值低以及重复投资等问题,庞大的出口产值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上述问题的严重性。但在全球市场陷入低迷的今天,国内企业已经失去了得过且过的借口,唯有坚定目标,迅速改变产品结构,改进技术,积极拓展新市场特别是国内市场,才有希望在这个“冬季”顺利过冬,而在此过程中,自主创新和品牌化经营无疑是必经之路。

宏观政策发挥显著作用,扶植力度进一步加强

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行业利好政策,包括极具针对性的拉动内需计划,为中国服装业走出低谷奠定了政策基础。其中增值税转型改革将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同时金融机构也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2008年11月17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再次上调鞋帽类产品出口退税率,加之2008年下半年两次提高对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中央对服装业的扶植力度可见一斑。

市场分化日趋激烈,竞争机制迎来新机遇

与“洗牌”随行而至的将是“市场细分”,此轮市场细分不仅仅局限于品种、档次、区域的进一步细分,更表现在以产品风格和消费群细分为特点的深度细分上。因此可以判断,本轮细分不仅仅为品牌生存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也为企业的多品牌发展创造了条件。在这一进程中,加工商与经销商也将进一步分化,外销型企业、海外品牌进军国内,市场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

国内外市场仍存在巨大消费空间及潜力

国内13亿人口的消费市场,人均纤维消费量从1978年的2.8公斤到了2006年的14.6公斤,但相对于发达国家30-40公斤的人均纤维消费还具有很大的差距。同时,中国13亿人口具有不同的消费层次,农村、中小城市具有不同的消费人群,且其消费水平也在随其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长,个性化、功能化消费将大幅提高,市场需要更好的服装来满足其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此外,国际市场对中国纺织品的需求亦没有改变,中国纺织品的质量、价格已经得到了国际市场大众消费者的认可,国际市场对中国纺织品的需求趋势没有产生太大变化。

建立“圈层风险规避机制”

金融危机带来了服装业的再一次洗牌,在认清契机、把握优势的前提下,建立相应的圈层风险规避机制尤为重要。

产业层面应建立产业和市场双向转移机制

面对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庞大的服装消费市场,应在产业规划和发展方面采取产业与市场双向转移的战略思路,加快服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

(1)建立扩大内需市场的结构调整机制。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结构调整、成本结构调整的标准和体系。

(2)完善服装专业市场的功能和业态调整。突出服装专业市场的综合功能,通过完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体系,实现专业市场“市场综合体”的商务功能。比如,当前流行的“外贸内销中心”、“尾货市场”、“奥特莱斯品牌折扣店”等新的市场业态,都将成为专业市场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和平台。

(3)服装专业市场终端下移。我国一向比较重视大型区域性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和对服装的省级服务。传统的做法是商入驻大型专业市场,县镇的经销商前来采购。但现在看来,集中大型专业市场的总,将批发终端下移,集中在县级商业中心开办“三线”批零结合终端,已成为延伸市场终端、增强加盟的新方式。

(4)跨地区双向转移的有效运营机制。所谓“跨地区双向转移”就是将东南沿海的服装产业向中国的东北和中西部转移,继而带动服装专业市场的转移;同时将东南沿海的服装专业市场向中国的东北和中西部转移,从而推动服装产业的转移。产业与市场的双向转移可以降低成本、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平衡。因此,可以在服装专业市场联盟对接活动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区产业和市场的情况,开展跨地区的市场和产业对接活动。

(5)协助服装专业市场联合品牌商和经销商,实现南北产业与市场的对接和联合,推动产业与市场的双向转移。通过举办大型产销对接会的形式,把“对接会”作为服装各类博览会的重要形式和组成部分,积极开展外向型服装专业市场的转型和出口外销型企业进入服装专业市场平台的建设工作,以此迎接服装产业和市场的全面内需时代。

企业应关注自主创新和品牌化经营新机制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国内服装企业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更要提升品牌意识。在此轮金融危机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具有较好品牌价值的企业,非但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有些企业甚至获得了更大的发展,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也可以说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应对危机的很好的范例。

中国在世界上叫得响的服装品牌太少,因为缺少品牌价值,中国服装目前只能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要想获取更大的产品附加值,品牌建设已是当务之急。尤其是在目前的经济寒冬下,只有苦练内功,才能从容应对危机。

此外,在品牌建设中还应高度重视文化创意的作用。在此前上海举办的2008时尚创意空间系列活动中,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指出,“时尚创意空间”从目标来讲是探讨现代生活方式对于纺织服装的新的需求。一个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往往会带来新的消费领域。如果抓住这个领域,对全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金矿,会带来很多价值。

第9篇:如何规避金融危机范文

信用风险是授信人因未能履约对交易中的一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如何规避信用风险、最大限度的获得收益,是有效使用“信用”的精髓。本文主要在分析信用风险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指出信用风险管理如何给企业的财务活动带来盈余,并提出了通过加强财务管理以规避信用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

信用;信用风险;财务管理

从金融史上已经出现过的金融危机可以知道,金融危机下,无论是曾经多么风光无限的企业,即使拥有上千亿美元的资产,在金融危机到来之时也不堪一击。这些企业最终的风险都集中在财务层面,突出表现为信用危机,从而使得企业的信用风险集中爆发。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有效利用财务杠杠,是企业从危机中存活的出路。

一、信用风险与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可以分为银行信用风险和商业信用风险两种。银行信用风险,从狭义上讲就是到期无法偿还金融机构借款的风险,商业信用风险最主要的表现为客户在债务到期后不具备还款能力。总体来看,信用风险主要跟以下因素相关:一是经济周期性。往往在经济下行阶段,企业赢利情况总体恶化,信用风险增加;二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信用风险从其表现形式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一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二是从个体信用判断整体信用紊乱的传递性;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控制的可控性;四是具有经济周期性。信用风险管理是针对信用风险进行的管理活动。企业可以通过制定信用管理政策,对授信和收回应收账款等交易环节进行全面监督,有效控制客户信用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信用风险管理,一般包括事前调查、事中监督和事后调整三个阶段。在事前调查阶段,一般通过企业征信和信用等级评价等手段对客户进行分类,建立客户档案信息,明确客户类型,在交易之前规避与高风险客户发生交易往来;事中监督是指企业建立客户信用的跟踪机制,防范客户因经营状况变化导致的风险异动,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还款能力;事后调整是指企业定期对客户进行再评价,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客户分类,使其与客户的风险能力相匹配。信用风险既有复杂性的特点,同时也很隐蔽,它是隐性和间接的财务风险,既不同于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会产生直观的交易损失,也不同于经营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给企业带来的经营困难,信用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链条的每一环节,关注的重点是交易双方的履约行为,从而表现为隐性和间接性。因此,信作者简介:张琛,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方法。用风险与传统的财务风险互为一体,难以完全区分,如不加以妥善管理,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打击,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中不乏典型的例子。因此,企业在日常经营和战略发展过程中应时刻高度重视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建立符合自身长远发展目标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完备和高效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不但能够减少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减少由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损失,还将提升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规范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利于企业的稳定和长期健康发展。

二、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企业的财务盈余

良好的信用风险管理有助于企业获得财务盈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持企业持续增长持续稳定的销售增长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信用销售的好处在于,企业通过让渡客户部分的货币时间价值,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客户群体。当然,信用销售本身存在一定风险,盲目的信用销售可能短期内给企业会带来一定的增长,但从长远来看,企业无法保持稳定的收入。如果企业引入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就能够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有效控制信用风险,从而使企业保持持续增长。当前,国内实体经济呈萎靡态势,需求不旺导致订单减少,企业热切希望能通过信用销售政策维持销售。客户付款能力减弱后,信用风险直线上升,大大超出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果选择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借助其专业的风险评估和专业能力,可以帮助客户在保持企业持续增长的同时,得到相应的风险补偿,从容应对经济周期带来的危机。

(二)保障企业顺利回款,降低企业坏账信用销售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企业主流的销售方式之一。信用销售的劣势在于:一旦出现逾期或者应收账款长期挂账的情况,企业的呆坏账将直线上升。根据银监会披露的年报公开信息,我国银行业2015年的不良率接近2%。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增大,回收速度放缓,资产流动性降低,其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无疑将受到限制。而企业通过信用风险管理控制并降低呆坏账率则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内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来实现对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对应收账款进行全面管理和良好催收,将呆坏账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当企业生产扩大、应收账款余额增加时,可能凭一己之力难以对大量应收账款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这时可以选择引入专业的风险管理和风险咨询机构,通过共担风险的方式,将部分信用风险转移到第三方,进而将公司回收应收账款的概率控制在理想的区间,保障企业收支安全。

(三)带来稳定的现金流量企业通过高效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够多渠道的获取现金流,从而为企业经营和筹资服务。一方面,通过信用销售和应收账款管理,能大大提升公司业绩、扩大业务规模、获得市场和稳定增长的业务收入,带来经营性现金流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将应收账款权益转让给第三方进行融资,提前获得货款资金,给公司增加筹资性现金流入。

(四)优化财务报表根据以上论述,企业优秀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够从销售、融资、风险控制等方面给自身带来效益,同时,也必将有效地改善企业财务结构,优化报表信息。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类账户的主要科目,该科目的质量高低即资产的变现能力的快慢直接影响到企业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的好坏。保证应收账款正常及时的回款,并通过应收账款融资提前获得资金,可以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提升企业的资产质量。另外,销售收入是企业营业利润的主要来源,直接体现着企业的成长性和发展潜力,是最主要的财务指标之一。企业保持持续稳定的收入增长,不但能够带来资产的积累,同时,也为企业扩大再生产、扩大企业规模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如何通过财务管理规避信用风险

(一)规范会计核算,强化监督审计职能信用风险计量建立在可靠的财务数据基础之上,因此,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在量化信用风险方面就体现得尤为重要。这要求企业务必重视财务信息披露和会计核算工作,重视专业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建设和培养一支专业素养强、职业道德高的专业人才队伍。同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内控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和再造企业财务流程,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聘请具有良好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年度审计,最大限度的保障企业对外公开的财务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可信性。

(二)有效利用大数据,拓宽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正在成为当下社会的趋势,这也为风险监控电子化和信息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方面,客户交易行为的日积月累形成了海量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从数据库中识别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所需的关键信息,进一步提升数据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信息广泛存在于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媒介,整合数据信息,打破数据边界,降低信息的不对称程度,能够使企业对客户行为进行全方位的跟踪评估,从而深度的挖掘客户,实时更新客户信息,合理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此外,为了规避企业的信用风险,企业还有多种金融工具可供选择。如专业的评估服务能使企业快速获得客户的财务及经营类信息,避免个别高风险可能性的交易;专业的追收机构有一定的催收专业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可以有效促进信用销售资金的及时回笼,防范由应收账款逾期导致的现金流断裂风险;保理等业务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防范因信用销售导致的现金短缺,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三)树立诚信观念,堵塞票据管理漏洞税务的信用风险也是信用风险的一部分。这部分信用的缺失除了与市场主体自身的法律知识匮乏和信用意识薄弱密切相关外,票据的管理手段不严,也为此种信用缺失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环境。所以,治理税务失信现象的根本,不仅需要加强税务法制的建设和宣传,还要加大依法惩处失信行为的力度,同时,加快票据的电子化管理,在全面实行财务电算化核算的基础上,实现电子网络系统的无缝连接,实现银行数据、经营数据和票据行为的实时监控和对接,完善对票据市场的全面升级管理,堵塞管理漏洞,进而服务于信用风险管理。

(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财务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信用风险的产生,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建立现代企业机制,完善公司治理,定期或不定期对公司制度履行进行监督,将会大大降低财务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从而保证信用风险计量和分析完全以透明和对称的财务信息为基础,达到有效规避信用风险的目标。信用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存在和发展使得信用关系在各交易主体之间不断发展和壮大。一方面,信用能提供交易便利,带给交易各方双赢的局面,甚至是高额的回报,促进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另一方面,信用的扩大甚至失控也会给社会带来损失,甚至导致公司破产或更大的经济金融危机,降低了帕累托效率。随着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信息时代的来临,现代社会对于如何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工具,相对于西方社会,我国的征信体系不完善,信用市场不健全,信用风险管理的水平和金融工具运用都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但是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最大限度的获取信用收益,合理管理好信用风险,使其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仍将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

参考文献:

[1]斯蒂芬A.罗斯等著,吴世农等译.《公司理财》第6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09.

[2]张新民,钱爱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8.

[3]安贺新.《信用管理概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06.

[4]李敏,张美灵,韩家平《企业信用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