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RFID 图书管理 电子标签
现在RFID技术以便捷、高效、先进的信息识别和数据采集优势,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物流管理、证照识别、电子支付、医药、食品安全、资产追踪管理等各个领域。国际上应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因此,如何运用RFID技术完善学校图书自助借还书系统,提高图书流通效率,进而提高学校整体文化软实力,是当前我校图书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RIFD的工作原理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系统由数据的输入、输出、标签、阅读器等部分组成。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在RFID标签进入电磁场后,接受无线射频发出的信号,由感应电流获得能量发出存在芯片中的数据信息,通过阅读器的读取和解码之后,将信息送到中央信息系统里进行处理。RFID的优势在于读取距离、信息容量、数据加密存储、操作简单等能够快速识别,对于该技术的使用,不仅仅在图书馆管理这个领域中,还包括物流管理、交通应用、超市、动物身份识别等诸多的领域都在使用RFID技术。
二、RIFD标签的优点
条形码对整个图书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条码技术优点很多,它是迄今为止最经济实用的自动识别技术,它制作简单,易于操作,应用灵活。但是在现代图书馆建设中,条码技术不能满足读者和图书馆人员的各种需求,其数据量较小,空间利用率低,工作距离要求近距离且不能有物体阻挡,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现代图书馆的发展。RFID技术作为新一代自动识别技术,能简化流通环节,快速、大批量地扫描数据,标签信息容量大,重复使用,安全性高,抗污染、耐磨损强,体积小、变化多,穿透性强等。具体有如下几点:
(1)使用寿命长,能在恶劣环境下正常读取,条码易破损,且在污损时无法读出。
(2)存储信息的容量较大,对图书管理较为有利,而条码记载信息较为简单。
(3)读取距离远,可不需接触,直接读取信息。
(4)标签的内容可动态改变,可多次改写,可重复使用,而条码内容不可更改,是只读的。
(5)标签的数据存取有密码保护,安全性更高,且抗干扰能力强。
(6)能够轻易嵌入或附着在不同形状、类型的产品上。
(7)可以对RFID标签所附着的物体进行追踪定位。
三、RFID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图书管理系统在应用RFID技术时,可以遵循这样的思路进行:选择合适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实施解决方案,安装RFID管理系统,安装支持和帮助系统,实施系统维护。由于目前很多图书管理都采用了条形码管理系统,只要在图书搭建相应平台,RFID智能图书管理系统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考虑无缝连接、系统集成,用RFID读卡器取代原条形码光照,用RFID标签取代条码或手工录入,既保证原有系统的正常使用,又可节约投资。集成系统采用的是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相连,应用服务器具备数据处理能力。在运行时,首先由客户端向应用服务器发送请求,请求被服务器接受和处理,并把处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RFID智能图书管理系统能为馆员和读者都带来很大的便利,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简化图书借还流程
利用RFID电子标签后,在读码器可识别的距离范围内,标签读码器可以非接触式读取信息。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自助借还书设备,读者可以通过网络系统查找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图书,给读者带来极大的便利;图书馆管理者可以重新调整节省下来的人力资源,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从传统的管理工作转向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或者其他增值服务,提升整个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2.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RFID技术可以满足全天候的自助服务,读者可以自行借阅、归还图书,根本不用担心图书馆何时闭馆、开馆,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从这一点看,运用RFID系统足以令图书馆零距离、无限度地服务于读者,让读者有家的感觉,使图书馆的服务向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3.实现图书的可视化管理
基于RFID技术构建的图书管理系统利用电子标签对每本图书和所有存储架位进行标记管理,实时了解掌控每本图书的性能、状态、位置、历史变化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计算机自动处理,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和措施,达到馆存图书实时“可视”的目的。
四、结语
从国内外多家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的经验看,它确实在很多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RFID技术进一步融合于图书馆的各项业务中,新一代的RFID技术会拓展出更多的功能。基于RFID技术的自助借还书系统具有快速借还和无人值守等优势,以及解决开架借阅中的找书难、归架难、整架难等问题,提高了图书借阅效率和图书盘点效率,从而提高了图书管理效率和图书流通速度。
参考文献:
[1]潘浩.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电子测试,2014(7):85-86.
[关键词]图书资产;清查;管理
1 引 言
各学校每年都要在图书馆投入一定的经费进行资源建设,日积月累,图书馆的图书资产越积越多,如何管理好这些资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图书资产的定期清查也就成为必不可少的工作[1]。但图书资产的清查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要弄清楚图书资产的价值更是难上加难。原因之一是图书数量大,一般学校的图书册数在几十万至几百万册之间,且易损坏或者丢失;原因之二是图书管理系统软件开发使用的滞后性和不完善性。图书管理软件在国内高校使用大多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原来都是人工借阅和管理。正因为种种困难的存在,现在大多数高校对于图书资产的管理都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主要还停留在只强调图书实物资产的册数上,即以每年新增或者丢失多少册来衡量图书资产的管理情况,这实际上是非常不科学的,弄清馆藏图书的数量和丢失情况,不等于也理清了图书资产的价值,例如买的书中如果不少都是旧书或者质量差的书,虽然数量很多,但实际上并不值那么多钱,这个就是资产变相流失的问题。图书资产清查的重要性主要从几个方面来体现:一是学校领导和资产管理部门需要知道每年投入到图书馆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情况,以防止图书资产的流失;二是图书馆自己需要掌握自己管理的图书资产情况,每届图书馆馆长上任时必须清楚自己管理的图书资产情况,以加强管理;三是通过清查增强对图书资产有效利用的管理,剔除破旧的图书,使馆藏较有效的服务读者;四是财政厅审计的需要。
2 图书资产的清查
图书资产主要包括纸质图书、纸质期刊报纸和电子资源。本文主要是针对纸质图书的清查进行详细的介绍,期刊目前主要是按年装订成册后贴上条码按纸质图书进行管理,报纸也是按月或年进行分类存放管理。
2.1 图书资产清查的思路
图书资产清查的目的:一是要弄清楚丢失图书的数量 ,也就是馆藏信息与现存图书实物之间的差;二是要弄清楚图书资产的价值、每年购买图书的经费和总经费使用情况。任何一本书成为馆藏图书之前,采编人员首先都要给其贴上一个唯一的标识条码,因此要对馆藏进行清点,必须提取图书的条码信息[2],然后根据提取的条码信息从馆藏中调出相应的图书信息。因此图书资产清查的主要思路是从图书管理系统调出所有馆藏图书和所有借出图书,然后提取现有馆藏图书(existbook)的条码信息,则丢失图书的数量可由下面的公式得出:丢失图书的数量=所有馆藏图书数量-所有借出图书数量-现有馆藏图书数量。[3]图书资产价值则是现存图书的总价值。
2.2 图书资产清查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定图书清点的时间和参与图书清点人员的分组。本馆根据实际利用寒假学生不在校之际进行图书清点,图书数量根据图书管理系统统计约41万册图书,去掉借出的图书数量约2万册,要实际清点的图书数量约39万册,参与清点的人员共18名,分6组,每组3人。实际清点之前预计每天按6小时计,每组能清点的图书数量约5 000册,约13天能清点完成。
其次,图书条码提取方案的确定。提取图书条码信息要用到条码扫描枪,建议购买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商品盘点设备手持条码扫描枪,它其实就是一个终端设备[4],扫描的条码可以保存在终端设备上,一般都具备功能,如果重复扫描条码,会有提示,条码扫描完后会将数据导出到电脑上。选购时要注意其存储的条码信息数量,也就是内存大小,还有其识别条码的性能如何,质量差的扫描枪不少条码不能识别,需要手动输入,影响盘点速度。如果不购买这种终端条码扫描枪,使用图书借阅的扫描枪进行图书清点也是可以的,但不能脱机使用,另外还需要编写条码存储程序(可用VB+Access数据库),把录入的条码直接存入数据库,否则容易丢失扫描条码数据。
最后,把所有归还图书上架,从图书管理系统导出所有馆藏信息和借出图书信息,统计各大类图书数量,给各清点小组分配清点任务。
2.3 图书资产的具体清点
各清点小组按计划利用手持条码扫描枪进行条码的提取,各小组根据情况可自由配合以提高清点效率。为了数据的安全,每天都需要对各小组的扫描数据进行备份和汇总,并把汇总数据报给领导,让领导掌握图书清点的进度情况。根据需要,每天清点完后,各小组组长可开会交流,总结清点的经验,以便提高效率。[3]
2.4 条码扫描数据的处理
条码扫描枪扫描的条码导出数据格式一般都是文本文件,把数据导入到SQL2000数据库,通过一定的数据转换汇总在一个表中,叫“扫描条码表”,表中有两个字段:ID(自动编号)、条码(数字)。然后对“扫描条码表”进行,即在SQL查询分析器通过查询语句“select distinct 条码 from 扫描条码表”即可得到不重复的所有扫描条码数据。
从图书管理系统中导出借出图书的信息,把借出图书的条码与 “扫描条码表”后的数据汇总成一个新表,叫“汇总条码表”,然后把导出的所有馆藏信息汇总到SQL2000的一个新表中,叫“馆藏表”,表中字段:条码、ISBN、索取号、题名、入档日期、单册价格和出版年月。在SQL2000查询分析器书写简单的查询语句就可以知道现有馆藏情况和丢失图书情况。
现有馆藏情况:通过查询语句“select * from 馆藏表 where馆藏表.条码in (select条码from汇总条码表)”可以查询出目前现有的馆藏实际图书信息。
丢失图书情况:通过查询语句“select * from馆藏表where 馆藏表.条码 not in (select 条码 from 汇总条码表)”可以查询出目前图书丢失的信息,即图书馆丢失图书的情况。
数据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仔细观察条码扫描枪读取的数据发现,一些数据是带有一些字母(如00w45230或者空格等)的非法字符,这些数据显然与实际的条码数据不符,属于读取条码错误,这些数据所占整个扫描数据的比例约万分之二,比例较小。在数据处理时当作丢失数据处理。2.5 图书资产价值的清查
图书资产的清查最终要弄清楚现有馆藏图书的馆藏情况和图书资产的总值,目的在于加强对以后图书资产的科学管理,防止图书资产流失。因此在这里,图书资产的清查要说明两点:一是不考虑图书折旧;二是不考虑珍贵图书的价值,有的珍贵图书原价可能几元,但就实际价值而言可能是无价之宝。下面结合本馆此次实际图书资产清查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问题一:套书价格的问题,即套册价问题。一般从图书管理系统能够调出图书相关信息,即图书条码、ISBN、题名和索取号、出版的信息和图书单册价格等。图书的大部分信息可根据图书的MARC数据字段调出,但图书的单册价格就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当购买图书时,书商提供MARC数据,由采编人员通过贴条码录入馆藏,如果在做数据时不在 215@a字段(以ILAS管理系统为例)注明册数,则录入的馆藏数据对于整套书录入时默认都是套册价格而不是单册价格,也就是整套书种每一本图书价格都是按整套书的价格计算,这就造成了统计出来的价格不准确。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采编人员在编目时在215字段中注明册数,例如“215@a5册”,这样从馆藏库中调出的单册价格才是准确的。但一般学校在编目时都没有要求这样做。
问题二:图书的折扣价问题。目前图书采购业内都知道有一个折扣价的问题,即实洋和码洋。实洋就是购买图书折扣后的价格,码洋就是图书书本后面标明的价格,码洋折扣后就是实洋。由于通常每年采购的图书不同批次的折扣价都不相同,这就给统计图书的实际价值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如果图书管理系统里面有根据批号记录每批书的折扣,并能把图书的实洋也写进数据库,并能准确的统计出来就比较好办。但问题是目前大多数图书管理系统没有这个功能。我馆使用的图书管理系统是深圳图书馆的ILAS系统,对这个图书的折扣问题没有较好的处理办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馆采取自建一个数据库系统的办法,把所有馆藏数据信息(包括图书单册价)都导入自建的数据库系统,然后通过添加图书的折扣和批号两个字段利用数据库查询操作加以解决。
问题三:原来的图书资产如何计算和弄清楚。进行图书资产清查的目的是为了以后图书资产的科学管理,所以对以前那些图书可以根据财务处每年存档图书购买的账目折扣和图书管理系统的图书入档日期进行推算,能基本弄清楚每本书的实洋。重点是对以后每年新增的图书加强科学管理,要分清楚图书的来源信息和折扣问题。图书来源主要为三个方面,即图书馆批量购买、教师自购和捐赠图书,图书编目时就要分清楚这三种书。至于折扣问题,图书馆批量购置的图书就是实际折扣;教师自购书通常没有折扣,折扣就为零;一般捐赠书可以把图书码洋设置为零,可以设置不同的批号来记录和区分图书来源信息,然后把信息写进自建数据系统,以后每年的管理账目和数量就一目了然了。
3 小 结
通过本次图书资产的清查,弄清楚了图书的丢失情况和图书资产的总价值。同时,图书馆也发现了管理中的一些漏洞,为今后图书馆加强管理提供了决策依据,加强了图书资产的管理,整理了馆藏,提高了图书的流通效率。具体表现在:
一是通过输出所有的馆藏信息,对图书馆藏进行了清理,纠正了不少编目错误数据,如有些图书没有审校成功、有些图书条码在编目时录入错误等得到了纠正。二是加强了图书资产的规范化管理。首先是在编目环节解决了套册价的问题;其次加强了对捐赠书和教师自购书的管理,要求对捐赠进行登记,对捐赠书设置了特别的条码,即以“JZ”开头,如“JZ000001”,这样以后在馆藏中统计捐赠书就非常方便,对教师自购书的管理也是采取了同样的办法。三是对破旧和丢失图书数据的处理。剔除了一些破旧没有流通价值的图书,将一些有价值的孤本图书列为珍藏图书,并将这些图书在图书管理系统单独建库以方便读者查询。丢失图书在馆藏中就标识为剔除,而扫描错误条码数据的图书由于数量较少,可按剔除处理,流通过程中如果发现不能流通的图书则返回重新编目。通过这样的清理,使得所有馆藏数据都是有效的,同时弄清楚了丢书的情况及丢书质量的好坏,以便以后加强管理。
[参考文献]
[1] 黄晓静. 高校图书资料固定资产管理的突出问题与解决方案[J]. 图书馆建设,2009(10):56—59.
[2] 朱 莉. 图书资料资产清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4(15):58—61.
关键词:自主研发;图书馆管理系统;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116-02
图书馆自主研发的管理系统,虽然根据需要也在不断改进,但随着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的不断提高,该系统的功能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图书馆的业务需求。由于该系统的书目数据缺乏标准性和专业性,软件又很难进行改造和升级,造成图书馆难以与外界进行资源的互通和共享,长期处于一个孤岛状态。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都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会影响盗整个服务质量。成熟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目标是采用较为先进的商业图书管理软件系统,满足长职图书馆的各项业务流程、工作管理和信息化服务的必要的需求,在彻底解决现存问题的同时,也在技术层面为图书馆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项目需求及理解
(一)图书馆管理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以下几点较为突出:
书目数据不标准、不专业。数据库的结构采用自主设计,明显缺乏标准性和专业性,数据库接口也尚未开发完善,与外界进行数据互通和共享较为麻烦,像个“信息孤岛”。
(二)没有采访业务模块,无法实现采访业务。每次批量采购新书时要依靠书商来进行,而这个工作应该是馆内自己完成。
(三)分编业务不标准不专业。图书的分类号和种次号大部分是外包制作,无法验证其准确性,目前馆藏存在少量的同书异号和异书同号现象;编目功能只能采用简单编目,不能采用MARC的专业编目;编目工作基本闲置,这也不利于培养馆内自己的编目力量。
(四)图书流通环节交互性差,功能不完善。逾期图书的信息不能有效的通知读者,逾期天数过长不能及时回流典藏地,读者也因此要多交更多罚金。
(五)还有很多必要的统计业务都未实现:需要统计报表时只能依靠数据库管理员在底层进行提取,这样不够科学同时也加大了管理员的工作量。
(六)只能在本地查询:书目查询和读者查询业务只能在图书馆局域网内而不能在外网使用,交互性差,这大大的限制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服务质量。
(七)期刊不能签到录入:期刊业务模块开发不完善,无法使用。
(八)没有非书资料管理模块:光盘等非书资料无法进行数字信息化管理。
二、项目理解
针对图书馆管理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经过深入的走访和调研,认为采用更先进的妙思图书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的解决以上比较突出的问题。
先进成熟的商业化图书馆管理系统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大高校、公共图书馆、科研机构及研究院所。功能完善,业务逻辑清晰,交互性强,安全稳定性好,并且提供开放的数据接口便于系统的二次开发,可以不断的扩展业务和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先进的软件系统可以实现图书管理业务中所有必要的流程,包括图书采购、编目、典藏、流通、统计、opac网上查询、期刊管理、读者管理,还提供系统管理和多种应用服务,核心模块编目遵循图书馆行业的多种国际国内标准和规范,便于信息资源的互通和共享。
本次系统集成项目就是要根据我馆具体情况,按照我馆的具体需求定制购买相应的软件模块,在合适的网络和硬件平台之上进行运转,来实现我馆的具体需求。
三、项目解决方案
本项目是图书馆系统集成项目,软件占主要部分,但还得综合考虑硬件的建设。现有硬件已经使用了6年多,配置相对落后,而且新的软件也需要在更高配置的硬件上面运行,因此还必须增加服务器及相关配套设备。
另外本解决方案只适用于本校区的使用,因此重点考虑硬件和软件方案,若搬迁到新校区,则还需要做新的网络建设方案方能正常使用。
(一)网络方案如图:
(二)网络对策
将数据库服务器和业务用机规划在内部局域网内,OPAC服务器对外信息。可以使用网络防火墙将内外网隔开,防止图书馆数据库服务器受到外网的攻击。但要注意的是编目的Z3950网络功能可能会使用210、2100、2200、7090等端口,应与网络硬件公司协商正确合适的配置您的网络。
(三)服务器:
1、服务器硬件要求
内存建议>=4G。Oracle数据库中的排序比较等运算会优先使用内存,当内存不够时将使用硬盘上的Oracle临时表空间来解决,两者的速度差别是4个数量级。
RAID磁盘阵列(RAID1镜像需两块硬盘,RAID5奇偶校验需三块以上硬盘),机内阵列或外挂均可,注意RAID可能不是服务器厂商的标准配置。
如果是数据库及OPAC服务器均选购PC服务器,建议购买两台同型号同配置的服务器。这样当数据库服务器出现硬件故障的时候,只要硬盘没有故障,就将硬盘换到OPAC服务器上。只需几分钟就可保证馆内的正常业务运行,且比双机方案节省硬件成本。
2、建议措施:
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 Windows平台,数据库及OPAC服务器购买两台同型号同配置的服务器。HP ProLiant DL580系列 cpu 2颗4核、内存>=4G 、 硬盘>= 300Gx2 。需要2台 服务器,一台做数据库服务器,一台做图书馆3w服务器和opac服务器。客户端采用一般的PC机器即可,操作系统采用 Windows 2000,XP。
3、采用的软件:
经过实际调研及我馆具体人员及技术配备情况,推荐使用大连妙思图书管理系统软件。妙思系统成熟稳定,界面友好,功能齐备,主要模块包括采访、编目、典藏、流通、阅览、期刊、统计、OPAC查询、手机OPAC、系统管理、应用服务等,可以实现在因特网上进行查询和检索,突破了只能在局域网进行检索的限制,更大的拓宽了图书馆服务的覆盖范围。妙思系统后台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更加易于学习、管理和维护,更适合我馆实际情况。该系统在国内拥有2,000多家用户,武汉地区有湖北经济学院、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警官职业技术学院等10多家用户,经调研和考察,使用评价都比较良好。妙思系统主要业务模块总价位在7万元左右,相比较其他的管理系统(例如ilas系统、汇文系统)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性价比明显更高,可以为学校节省不少的经费。
(四)项目实施步骤
项目实施前后共分3个阶段:数据转换阶段,软件项目实施阶段,软件系统运行阶段。
1、数据转换阶段
由于我馆馆藏图书已全部按照我馆数据库的格式进行了编目和存储,若换新的软件,首先必须解决22万册图书数据和近1万多读者数据的数据导入问题。
经调研,比较成熟的软件公司例如大连网信和深圳ilas都承诺可以绝大部分解决数据导入问题,但是需要与长职图书系统的开发人员进行配合,并且需要一定的周期。具体的数据转换效果如何,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2、软件项目实施阶段
软件购买以后,由软件公司负责上门安装调试软件系统,配置系统参数;软件公司对业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业务人员上岗,各司其职开始办理业务。
3、软件系统运行阶段
系统安装调试完毕后,除正常的开展业务和提供服务以外,还必须对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数据库、软件、硬件、网络的维护,保证系统正常运转无故障,数据安全不丢失。
系统管理和数据维护由系统管理员和数据库管理员承担,系统维护和硬件维修由软件公司和硬件供应商负责承担,如本项目由系统集成商来实施,则由系统集成商整体负责项目的售后服务。
4、项目实施过程的说明
数据转换和软件安装阶段应该闭馆进行,如果不闭馆但又要保证流通照常进行,可以用新购置的1台服务器进行数据转换和新系统的安装调试,两者同步进行,待新系统安装调试完毕并且数据导入完成后,再放弃旧系统转到新的系统运行。整个项目的关键点在于数据转换阶段。在此阶段,我馆的馆藏数据、读者数据、流通数据要被最大程度的导入新系统的数据库加以利用,如果效果良好,可以保证数据的延续性,不影响目前的业务工作状态,读者借阅都不受影响,同时数据的二次加工和处理相对简单,工作量小;如果效果一般或效果不佳,则会延缓业务开展的时间,同时加大数据二次处理的工作量。数据导入和系统安装调试应该保证在项目开始实施后2周以内全部完成。
四、实施计划
(一) 签订合约:商务谈判,双方签订合同。
一、搭建平台,把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逐步建在“云端”
为了推行“泛图书馆”管理理念,实现区域中小学图书馆(室)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我区从2005年开始着手区域中小学图书馆(室)工作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具体来讲,平台搭建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是建“烟囱”, 建构学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烟囱”模式阶段。
所谓“烟囱”模式,简言之就是建构各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单机版模式,各校单机版信息化管理系统各自为政,互不相通,各冒各的炊烟,各发挥各的作用。2005年,我区5所试点校开启了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第一步,这是图书信息化管理平台进入我区学校图书馆的雏形阶段。2009年完成了20个校点达49%的学校配备量,至此,建构起了区域内学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烟囱”模式。
二是破“壁垒”,建构区域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社区“云”模式阶段。
所谓图书馆管理社区“云”模式,就是引入城域网或互联网对学校、区域图书馆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它是单机版的升级换代,可以实现馆与馆信息的互通互联、区域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区域职能部门对学校图书馆的在线管理与监测。
我们建设社区“云”模式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源于两点认识、一个追问:
两点认识:(1)当图书信息化管理“烟囱”模式在区域内达到一种普及状态后,我们发现,各自为政的“烟囱”也只解决了各学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单线问题,对学校来说是鸟枪换炮了,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区级职能部门却无法实现对其应用效益的有效监测和对应管理,信息化深度应用效益又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2)在“烟囱”模式下各校数据必须随时备份,遇到突况,数据维护存在的较大麻烦和风险,给学校图书管理工作者带来新的不便和安全隐患。
一个追问:我们能否打破“烟囱”各冒炊烟的孤立状态,实现区域职能部门对学校图书馆(室)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在线管理呢?
因此,不管是从管理的角度还是从数据的安全性角度来看,都十分需要进一步建构新的模式。“云”计算技术和“教育云”等新概念的出现,为我们的追问找到了答案,我们确信教育信息化发展已经为打破“烟囱”模式,建构一朵小小的区域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云”奠定了技术基础。于是,我们在与合作伙伴多次沟通的基础上,于2010年,为教育局电教馆配备了教育局城域网版本的“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同时将已有的各校单机版图书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了第一次全面升级。2011年,又新装备23个校点的“图书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为各校图书管理系统进行了第二轮升级,使区域内配备量达到97.7%。进而很快将图书信息化管理教育局城域网版升级为互联网版。这样,通过破“壁垒”,使“烟囱”模式的图书信息化管理模式过渡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社区“云”模式,建构起了高起点的区校互动的区域图书信息化管理平台。
现在,全区新增图书全部实现数据编目入库,绝大部分旧有藏书实现数据入库上架,图书信息化管理后的流通工作开展顺利,实现了区域中小学图书馆(室)在线管理。
二、创新机制,保障区域图书信息化管理工作始终行在“地面”
锦江区区域中小学图书馆(室)信息化平台的成功建构,使区域图书管理工作发展有了高平台,但我们深知,再高、再现代化的平台最终是为应用服务的。如果没有配套的机制来保障,信息化平台为应用服务就会显得空洞、不实在。我们的机制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
1.实施“三化”装备机制,为“云”环境下的图书应用工作提供更优质的物质基础
针对我区学校图书装备全部达到省定标准这一实际,为进一步提高藏书质量,改善藏书结构,提升图书馆(室)装备水平,并消除原有图书集中招标采购的弊端,我们提出了周期化、个性化、集约化的“三化”图书装备机制。在新的图书装备机制中把集中指导性采购和学校自主采购有机结合,既符合装备的规范程序,又利于为学校的特色化发展服务。在实践中,我们认为是科学有效的装备机制。
(1)周期化装备。主要指周期更新性装备,目的在于增强新书补充的常态化、针对性、高时效性和高循环更新度。我们要求学校每年必须将区教育局拨付的生均公用经费的2.5%用于本校图书周期性更新并纳入考核。对未按规定更新图书的学校在目标考核中适度扣分;并对全年未购买图书的学校,由区教育局分管领导约请校长谈话。在周期化装备过程中,电教馆根据《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以及省、市相关业务指导部门下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藏书分类比例表》指导学校进行藏书结构调整,按“进三剔一”,即购入3本新书剔除1本旧书的原则,逐步改善藏书结构,使其日益科学、合理。
(2)个性化装备。主要通过图书设备个性化、环境氛围营造个性化、藏书补充个性化充分满足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其中在改善藏书结构,提高藏书质量方面,电教馆负责指导学校根据各自办学特色进行个性化新书装备,如:成都三中的办学特色是“艺术”,重点进行艺术方面新书的补充装备;成都现代职业技术学校的特色在美容美发、幼教、旅游方面,重点进行相关图书品种补充;龙王庙小学一直致力于“绘本阅读教学”研究,重点突出绘本方面的新书补充等。
(3)集约化装备。集约化实际上就是资源的共建共享,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重复投入。现在,我们正在试点由区教育局领导提出的“六二二”图书装备机制:即学校负责自购60%的图书 ,区教育局电教馆负责配备20%的工具书,各校拿出20%的图书用于馆际流通。这种配备机制中的第三点就重点体现了集约化装备思路。我们同时也在广泛调研、论证“六二二”比例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总之,不管制定多少比例,“教育局统一配备一点,学校自主购买一点,校际之间流动一点”是我们践行“三化”配备理念,实现图书装备机制创新的大方向。
2.实施“三评”工作机制,为“云”环境下的图书应用工作提供更可靠的活动载体
“三评”即星级图书馆(室)评选、优质阅读指导活动课评比和根据实际需要的专项督评。
(1)星级图书馆(室)评选。我们从2011年起,通过锦江区教育技术在线考核平台、对口联系人制度和区域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学校图书工作进行综合评估,开展全区学校的星级图书馆(室)评选活动。尤其是充分利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平台,从基础条件、管理、应用效益等方面设置具体的参数,对学校图书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评估,为星级图书馆评选提供了可靠、科学的依据。
(2)优质阅读指导活动课评比。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中小学课程也进行着相应改革。我区因时应事, 于2008年在全区启动“中小学图书馆(室)应用效益解决方案”之“课外阅读指导活动课”项目,要求全区各中小学将课外阅读指导活动课纳入课程计划,并按学年选送1~2节录像课到区上参加优质课评比。经过近年的强势推进,现在区内各学校课外阅读指导活动课程基本做到5个“落实”,即计划落实、时间落实、场地落实、人员落实、内容落实。5个“落实”及系列举措从根本上提升了学生读者的到馆率和图书的流通率、利用率,有效避免了学生课外阅读流于形式,使图书应用落到实处。
(3)专项督评。我区自从实现了图书信息化管理后,将提高书刊的借阅流通量,提高图书馆(室)应用效益作为重中之重,先后启动了“节假日图书借阅高峰期达标暨流通统计” 和“中小学图书周期性更新落实情况”专项督评工作。一方面要求各校利用寒暑假、节假期、双休日合理增加个人单次借书数量,使节假日图书流通达到一个高峰期;另一方面监控学校按照新的图书装备机制进行藏书结构和藏书质量的改善,专项考评成为促进各校图书借阅流通,提升图书应用效益的有力措施。
三、着眼培训,促进区域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在“云端起舞”
建了先进的云平台,就犹如买了好车,这个时候最需要技术过硬的驾驶员。驾驶员从什么地方来?—通过办驾校、考驾照。这两年我们就是借鉴培养驾驶员的思路,让各学校的图书管理员熟练掌握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区域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在“云端起舞”。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开展“两培训”和“两检测”。
1.两培训
(1)信息素养能力专项培训。这里特指图书信息化管理平台城域网版本和互联网版本的操作技能专项提升培训,除进行集中性和供应商入校一对一培训外,还利用区域“书香漫步”QQ群平台促进区与校、校与校、信息化平台供应商技术顾问之间的互动交流,适时解决疑难问题,有效促进了图书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及时运转和深度利用。
(2)“图情知识教育活动课”执教能力培训。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第三章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图书馆要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并开展图书情报教育课、图书和图书馆知识介绍、工具书使用方法、图书的选择和读书方法以及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学校应开设阅读指导课并纳入教学计划,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电子阅览指导课,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电子阅览系统。而开设“图情知识教育活动课”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图书管理员的执教能力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2010年起,我区开展了“锦江区中小学图书馆(室)课外阅读指导”之“图情知识教育活动课”专题培训暨展示汇报活动,图书管理员“图情知识教育指导能力培训”成为本系列培训主题。除个别即将退休的图书管理员外,其余管理员均要在这个培训过程中行走一遍,既充当参培人员,又充当主讲人和评论人,互动性极强,电教馆负责全程指导和引导。
2.两检测
(1)图书管理员信息化技能检测。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促进区域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应用效益的提升,是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发展的方向,也是目前我区中小学图书工作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我区电教馆于2012年上半年在区域内开展学校图书管理员“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技能水平检测”工作,全区各校图书管理员均必须接受检测,检测合格发放新的图书管理员上岗合格证,做到人人持证上岗。
目前全区51名中小学图书管理员接受了严格的上机检测考试,现场抽取考题题签,限时完成操作。从检测成绩汇总来看,操作水平优良者居多,优良率占74.5%,还有少数图书管理员不太熟悉业务,需个别指导,二次提升。
(2)“图情知识教育活动课”执教能力检测。此项检测工作与我区“中小学图书馆(室)课外阅读指导”之“图情知识教育活动课”专题培训暨展示汇报活动同步进行。除个别即将退休的图书管理员外,其余管理员均要接受检测,检测的方式就是每名图书管理员上一节“图情知识教育活动课”的区级展示课,完成我们总结出的“图情知识教育活动课”教学内容板块结构中的三个板块的书面教案各1份。这项检测是一个耗时比较长的动态过程,目前已经有部分管理员接受了这个检测项目,我们将在2012年年底完成全部检测工作。
【关键词】微信;移动校园;信息系统;移动互联网
手机媒体的广泛应用,已经深入地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利用手机的便携性再借助相关的软件,将原来只能在传统计算机上使用的信息服务移动化已经是现在的发展趋势。
1 微信公众号简介
微信公众平台(也就是微信公共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基础平台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每一个人都可以用一个 QQ 号码,打造自己的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并在微信平台上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主要在于让企业的服务意识提升,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企业可以更好的提供服务,主动功能有群发推送、自动回复、1对1交流5等。
2 校园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
2.1需求分析
该系统主要功能有课表查询、成绩查询、新闻浏览、信息互动、图书借阅、校园一卡通、学生评教、学生选课等功能。
2.2系统架构
本系统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模型,将整个系统划分分为三层,分别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库层。系统架构图如图2所示,表示层是位于用户移动终端的微信,为用户提供交互界面和信息呈现。该层只作为轻应用的入口,用来收发消息并将消息呈现出来,本身并不进行数据的处理。本系统的核心部分位于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的主要工作是处理用户通过客户端发来的请求,为表示层提供服务,同时根据用户的请求通过数据层访问数据库。
2.3数据库设计
根据前文的需求分析,本系统涉及到的主要数据库表有学生基本信息表、教师基本信息表、院系信息表、班级信息表、教师任课信息表、班级课程信息表、学生成绩信表、用户信息表、新闻信息表、图书信息表、借阅信息表、评教信息表、校园一卡通表等13个表。
2.4系统功能实现
2.4.1解决不同系统的数据共享问题
信息孤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信息化的一个中间产物,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信息孤岛的变现形式各不相同。由于我院的教务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均在不同的时期由不同公司建设,也导致各个系统之间相互孤立,无法进行数据交流,犹如一个个的信息孤岛。
为了解决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独立,在系统设计时按照一定的规范设计了一些API,API提供了接口给校园信息服务系统,并为该系统提供服务。
下以查询学生成绩为例为说明具体的解决方案。
(1)绑定用教务管理系统中的学号与用户的微信账号作为新的ID.用户在输入正确的学号和教务系统登录密码后才执行账号绑定;绑定成功后在用户数据表内创建一条学号openid关联记录。
(2)学生点击“查询成绩查询”按钮时,用户微信客户端向微信服务器发送一条查询成绩信息的消息。
(3)微信服务器收到消息后再将消息转发给校园信息服务系统。
(4)校园信息服务系统按照微信预先制定的规则获取用户的openid,之后到“学号openid关联表”中查询该openid对应的学号。
(5)校园信息服务系统向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开放API发送查询成绩请求,参数为学号信息
(6)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对请求进行响应,响应信息包括学生的成绩信息。
(7)校园信息服务系统收到学生的成绩信息后,将消息封装成微信公众平台的xml格式数据包,然后将数据反馈给微信服务器。
(8)微信服务器再将消息发送给用户.此时用户收到成绩信息。
2.4.2信息格式化
微信可以发送的信息包括文本、图片、语音、视频等,这些信息转化成统一的格式XML数据包后进行传输和处理。本文以文本消息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ToUserName为接收方微信号,FromUserName为消息发送方微信号,CreateTime为消息创建时间,MsgType为消息类型,Content为消息内容,MsgId为消息ID号。
2.4.3用户身份认证
2.4.4校园信息查询功能
校园信息查询功能主要包括缴费信息查询、校园卡消费情况查询、课程信息查询、成绩查询等功能。现以课程表查询功能为例介绍查询功能的实现方法,代码如下:
实现代码如下:
public function kbquery()
{
$xq=XQ;//保存学期变量
$xhid=getxhid0;//通过openid关联记录表查询该生的学号
$jg=mysql_query("SELECT * FROM course WHERE xq='".$xq."'AND XHid='".$xhid."'",$con);//根据学期和学号查询
while($rowid=mysql_fetch_array($jg))
$result=$rowid[‘kcname'].$rowid[‘kcxs'].$rowid[‘dj'];//将查询结果按照预定的格式输出
else
if($rowid[‘demo']!=null)
$demo="说明".$rowid[‘demo']."
";
$demo="
";
Return"姓名".$xm."课程表".$demo;
}
3 结语
微信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移动校园信息服务系统在整合了我院的教务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等系统后,功能更加完善,建起了学校和学生之间双向沟通的桥梁。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是未来移动互联在学校应用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倪志宏.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掌上高校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4):127128
[2]陈文.基于Android平台的校园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广州:暨南大学,2012:41
[3]鲍金.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校园移动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1:32
[4]王勇,洪斌.微信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J].新世纪图书馆,2013(09):4549
[5]古雯雯,吴景海.3G环境下移动数字化校园的信息服务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12):3134
基金项目:2016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校园信息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项目编号:2016R469003。
关键词:RFID 图书馆 应用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248-01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俗称电子标签、射频标签等,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 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20世纪90年代以来,RFID技术开始应用于物流领域,并逐步在图书馆领域推广应用。目前国内外有不少图书馆已经应用该技术,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推动着图书馆管理者对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进行变革。
1 RFID技术在国内外图书馆的应用概况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芯片制造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开始应用于汽车和交通等民用领域,并进入图书馆领域。1998年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开始尝试应用RFID技术,用于改变图书馆传统的借还书模式,2002年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全RFID技术的图书管理系统。
在国内,最早引进RFID技术的是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深圳图书馆新馆于2006年7月在全国率先采用RFID技术替代传统的条码技术,建成了完整的全自动 RFID系统。
截止到2011年3月国内已经有67家图书馆正式应用了RFID技术。其中公共图书馆47家,高校图书馆20家。在这所有67家图书馆中,使用高频的图书馆数量为43家,占总数的64.2%;选择超高频的图书馆数量为24 家,占总数的35.8%。公共图书馆中选择高频的有35家,选择超高频的有12家;高校图书馆中选择高频的有8家,选择超高频的有12家。
2 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中的优势
RFID技术不只是简单的条码代用品,电子标签的非接触读取和大容量信息存储对图书馆的整个业务流程产生革命性影响,进而引发新的业务流程重组,使图书馆的内部管理更具科学性和高效化,图书馆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2.1 业务流程更加高效,节约大量人力资源
借助RFID技术的优势,图书馆大量业务逐渐自助化,读者自助就能完成借书、还书等业务。读者自助完成10本图书的借阅仅需数十秒,这在条码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同时,RFID技术也让自动分拣变得简单可行,借助层架标签和3D图书导航地图,读者可以方便快捷的找到图书的存放位置。RFID技术让图书馆管理人员从繁琐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而更专注于读者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拓展业务空间。
2.2 提高科学管理能力,扩展新业务
在条码时代,查架、顺架工作是件费时费力的事,图书盘点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图书丢失率永远是一笔糊涂账。同时也造成读者存在困惑:书目检索到的图书在书架上却无影无踪,而管理员也无法给出明确的解释。RFID技术让这一切变得轻松,图书的查架、顺架和图书清点可以轻松实现,甚至偶尔发现部分死书。
利用RFID技术,智能书架、无人值守智能图书馆和24小时街区图书馆开始得到应用,目前深圳图书馆共有160个24小时街区图书馆遍布全市,读者在社区就可以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成为永不关闭的图书馆。
3 RFID在图书馆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技术标准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对RFID产业的标准不统一,是制约这项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RFID技术标准目前就有三种:国际标准ISO18 000、欧美EPC Global和日本的Ubiquitous ID Center,这三种标准不互相兼容,主要差别在通讯方式、防冲突协议和数据格式三个方面,这给RFID技术的大范围应用造成障碍,我国的国家标准主要参照ISO18000。
3.2 HF还是UHF
RFID技术应用存在HF(高频)和UHF(超高频)两个频段,HF的工作频率是13.56MHz,UHF的工作频率是860MHz~960MHz。在技术应用和解决方案的成熟度上HF具有优势,但劣势是标签过大,隐蔽性差;UHF在标签隐蔽性、数据读写速度、标签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但稳定性不够,抗干扰性有待提高。目前国产UHF标签不足1元,HF标签价格略高,标签价格已经不再是RFID技术推广的障碍。
到底是HF还是UHF,让很多图书馆大伤脑筋。据笔者调查,HF和UHF各有优势,并无哪种技术取代哪种技术的趋势。RFID技术的优势不在于防盗,而在于智能业务的拓展,过分强调防盗功能只能是本末倒置。
4 RFID技术应用的拓展
RFID技术能更好地提高图书流通管理和典藏的效率,优化工作流程。常用功能有自助借还、24小时自助还书、馆藏清点、顺架管理、流通管理、架位导航等,相对于RFID的强大功能而言,图书馆RFID的功能开发仍然有限。未来RFID技术在图书馆以下领域会得到更大的开发和拓展:
4.1 智能书架的应用
传统书架无法对在架图书进行监控,无法对图书是否在架做出判断,对图书的取阅次数也无法做出统计和跟踪。应用了RFID技术的智能书架解决了这些问题,智能书架能够记录架上图书的取阅记录,能够对不在架图书进行报警。从而能为图书馆提供详细的统计信息,帮助图书馆改进图书订购决策的科学性。
4.2 无人智能图书馆
智能图书馆是利用RFID技术,结合智能自助设备和图书管理系统,将图书馆建成无人管理智能化,从而将图书馆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深圳图书馆已经建立160个24小时街区图书馆,上海等城市也相继建立;2005年台北市立图书馆建立无人服务智能图书馆。
5 结语
推广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目前时机已经成熟,标签和设备的价格已经不再让人望而却步。并且随着标签使用量的增加,又会进一步降低标签的制造成本。RFID技术的应用将是图书馆的一次技术革命。
参考文献
[1] 科技部等十五部委.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2006.
[2] 刘白秋.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内图书馆中的首次应用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07(4).
以互联网络和自动化技术为依托的信息化图书馆,较传统图书馆具有多方面的变化:计算机管理已取代大部分传统的手工操作,立足于自动化技术的服务方式成为主流;各种书目数据库、图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声、像多媒体记录等电子文献信息产品的上网,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规模进一步扩大,各种馆藏信息资源可以同时被更多人利用;在线检索可以让读者很快得到想要的资料信息,找寻时间大大缩短,获取资源的效率极大提高,读者和图书馆各自的工作效率都得到提高;资源共享技术让读者不仅可以获取本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诸多校外图书馆的资源信息和文献资料,如原文传递服务可以让本校读者获得其它馆藏资料。到目前为止,在网上可检索到世界上400多个专业机构和600 多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与馆藏目录,以及 50多个大型数据库的联机服务系统。
先进的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研究图书馆管理创新意义的基础上探寻创新管理的模式,并找出管理创新的关键所在,进而进一步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是本研究的宗旨。
一、图书馆管理创新是时代要求、又是内在需要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发展的希望。在当今社会,知识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被作为重要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应用和传播,知识创新被誉为推动时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对担任知识信息收集、整理和传递任务的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创新,要求图书馆管理也要改革创新,增强自身发展活力,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新的管理要素引入图书馆的管理之中,充分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应对信息化给图书馆的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意义在于:
1.作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不只因为市场竞争,更是出于职业使命 当人类的文字记录和社会知识都是以数字形式存在时,当读者和用户都习惯于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获得信息、进行学习时,图书馆如果不能实现数字化转型,它就无法在信息时代继续实现传递科技情报、开展社会教育、开发智力资源和保存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图书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2.要实现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必须变革管理模式 信息化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是完全不相同的,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传统图书馆的管理采用的是采、编、藏、管等形式,信息化的图书馆则是将这种旧形式用信息化手段取代,为图书馆的发展和信息资源共享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技术支持,同时真正实现图书馆的国际化、全球化。因而要求图书馆采用与信息化时代相对应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流程,跟上时代需要。
3.图书馆馆藏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设备的科技创新 是创新人才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对科技创新具有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因而,高校图书馆自身必须通过创新来拓展服务范围和提高服务质量。
二、探寻有效管理模式,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能
今天,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图书馆业务带入了信息密集丰富时代,高校图书馆正在进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全面更新换代的升级和转型时期。作为知识的“海洋”和“宝库”,其知识载体类型越来越丰富,数字资源在馆藏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比例,图书馆向读者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多种多样,所以需要我们探寻有效的管理模式,来全面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效能。
1.实行智能化管理,提供开放性、动态化的信息服务
推进高校图书馆智能化管理,是更好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打造高效智能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必由之路。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对图书借还、顺架、查找、馆藏盘点等功能,使图书管理工作智能化、程序化、系统化、规范化,避免图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使图书借阅更加方便,大大地提高馆藏的借、还、阅速度。图书馆智能化为读者提供快捷服务的前提,是实现网络资源馆藏化、馆藏资源数字化。另外,图书馆在提供自身有限资源的同时,更应注重获取其他信息机构的无限资源,通过网络技术进行网络资源整合,开展与其它信息服务机构之间的合作,以馆际互借等方式共享信息资源,以方便用户进行资源的共享和查询,促进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2.引进新型服务系统
现在一种新一代图书馆服务系统正初露雏形,有的称为“图书馆服务平台”(LSP:Library Services Platform),有的称为“统一资源管理”系统(URM:Unified Resource Management)、 “一体化管理系统”(UMS:Uniform Management Systems)、“全网域管理解决方案”(WMS:Web Scale Management Solutions)等等,名称不同,其实质是一样的,就是对现有的、以纸质文献为主要馆藏的图书馆业务和服务的一种升级,我们暂称其为“新一代图书馆服务系统”。
新一代图书馆服务系统能够让图书馆真正实现对于知识的整序而不是载体的整序,并通过提供知识发现工具把过去的想象带入现实。图书馆要更好地成为读者获取知识的平台,必须能够敏锐感知用户的需求和体验,不断优化我们的服务系统,人性地调整我们的服务。网络时代,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信息环境,用户的信息行为都是通过与环境中各类角色和资源的交互来完成,学习和研究的过程是上下相关联的、是动态的,因此图书馆不能只静态地提供一个知识学习空间,而要充分利用技术,通过馆员的服务及读者、用户的参与来实现服务。希望能通过这种“新一代图书馆服务系统”体现我们图书馆的实现自身价值以及核心能力。
3.有效应用专题文献数据库
专题文献数据库是为了快速、有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建立。专题数据库中的数据一般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要根据读者的需要而设定。在建库时,不仅要揭示文献的基本信息,还要标志出特点,包含的信息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精度;要根据文献信息的内容及形式,选取最能反映其特征,最有可能被用到的检索途径,设置丰富有效的检索点,以保证存贮到数据库中的信息能被快速、准确地查询到。
4.建立对口服务的学科馆员制度
为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工作,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对口服务的学科馆员制度。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的目标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服务,提高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利用率,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推广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以提高文献资源利用效率;为对口院系的重大课题和已立项的科研项目提供跟踪检索服务,提供方向指导。每个馆员要集中精力,尽己所能,为自己所负责联系的院系教师学生及科研人员提供信息服务。
5.构建新型图书管理人才队伍
将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引进图书馆,变传统服务模式为现代服务模式,必须有一支与之适应的图书管理人才队伍,没有新型人才队伍,再先进的“新型服务系统”也不可能成功。因此,必须构建图书馆信息化人才资源培养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化人才匮乏的局面。
三、构建图书馆信息化人才资源培养体系方法
当前图书馆的主要矛盾已不是信息资源的匮乏与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而是信息资源的泛滥、无序以及存取障碍,造成读者无法正确选择和获取的问题。图书馆要想提供更准确、更方便、更人性化的服务来满足读者,除了大力引进新技术、完善硬件设施以外,是否拥有一支具有较高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是图书馆新型管理模式最终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图书馆在创新管理工作中应努力做到:
1.加大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人才队伍的培养 现在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相比,阅读对象从单纯文字和图案扩展到多媒体,阅读平台从纸质印刷物转向了电子设备,还增加了看影像、听声音,图书馆在不断更新技术装备的同时,不仅要积极引进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人才,更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知识更新的相关培训,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成为能够对信息进行加工、开发、维护的复合型人才。
2.提升图书馆员的专业技能 图书专业知识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每个馆员都应学习图书馆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的业务知识,熟悉馆藏资源,了解情报学、目录学、文献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图书采购、分编、流通、参考咨询等专业知识,并掌握各种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工作模式不仅是人与书的结合,还有人机结合,工作人员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业务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计算机、网络等技术。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代技术的操作应用技能。图书馆员熟练掌握计算机与网络工作技能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和特色服务的基础前提;二是文献管理技能,包括文献采集、分编等传统工作技术,熟练地运用各种检索工具和手段,能迅速帮助读者查找所需文献,解答读者在确定文献检索中的疑难等。
3.增强图书管理员的心理综合素质
图书馆要达到优质管理,图书管理员的心理综合素质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在引进先进的图书管理系统后虽然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服务效率、降低了馆员的劳动强度,而新技术的引进,对馆员的心理造成了很大压力。在这种日新月异的技术挑战下,图书馆就要不断对馆员进行针对性的系统培训以及再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处理能力和自信心。其次还要不断招聘新员工,并对应聘人员进行信息技术掌握程度和专业素质的考核,只有达到一定标准、考核通过者才能进入新职员序列。
4.培养图书管理员的职业忠诚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 TP392 G712.4 [文献标识码] A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VF课堂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1 确定能力目标
面向中小型软件企业,针对编码员岗位分析职业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项目分析,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能运用VF技术,按照解决方案,设计界面的能力;能运用VF技术,按照解决方案,面向对象编程实现的能力;能综合运用VF知识,连接ACCESS小型数据库,完成项目的能力;能从用户实际操作角度,全面考虑问题,做单元测试的能力;能将项目作品打包,制作说明文档,交付给客服使用的能力。
2 课程整体设计
2.1 设计精彩的第一堂课
从企业引进真实项目“开发售后服务系统”。这是一个综合项目,符合编码员岗位要求,需18课时完成。我把这个项目需要的单项能力分解在七个单项项目中。该项目基本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第一堂课就把这个项目布置给学生,并且告诉学生,最终要模拟这个项目开发“图书管理系统”。学生课下分组,3~6人一组,确定后人员不能调整。期末由组长利用投影展示作品,并上交项目解决方案和使用说明书。这将占总成绩的50%。
学生对利用VF做抽奖器很有兴趣,操作过程中,不断出错,不断追问我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引导学生修改属性,考核学生自学的情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 贯穿项目教学的能力培养逻辑关系
将原有课程结构的知识点重组,形成九个实训项目。通过单项项目培养单项能力,支撑学生完成综合项目训练综合能力,达到编码员职业岗位能力。
3 单元设计
以一个单元项目制作登录窗体,实现身份验证为例,阐述行动导向的教学实施过程。占8学时,4次课。
3.1 第1次课
能力目标:能使用简单的条件表达式、消息框以及输入对话框的能力。
任务引入:我们要为售后服务系统做个登录窗口。你们见过哪些登录窗口,都有哪些功能?同学们讨论做多的就是QQ登录窗口、邮箱登录窗口。总结为有账号、密码、验证码、图片、按钮、组合框等。布置任务,自由设计自己的密码登录窗口,要求简洁。用时20分钟。
任务实施:学生在2学时内基本完成任务。期间自学了消息框、输入对话框和条件表达式写法,遇到问题问老师。因为有源代码,无法判断学生设计登录窗口和编码能力。50分钟。
成果展示:有的小组做的界面精美甚至跟QQ登录窗口一模一样,有的小组侧重代码实现,甚至实现产生随机验证码功能。
归纳总结:着重总结比较共性的消息框选择不同按钮,执行不同代码问题。加成果展示15分钟。
新任务引入:大家做个网银登录窗口,它跟普通登录窗口有什么区别?学生公认输入三次锁定密码了。有的同学说直接退出,有的同学说锁定不让输入密码。我总结都可以。但3次怎么控制呢?留作课后预习作业。5分钟。
3.2 第2次课
能力目标:使用模块变量完成编码的能力。
任务引入:引导学生分析小组讨论结果,学生大致得出两种结论,1用数组控制,2用一个变量控制。我要求: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然后用作品说话。20分钟。
任务实施:指导辅助学生完成任务。没有源代码,学生主要问题集中在代码实现上。50分钟。
归纳总结:同样是提示密码输入次数,用数组需要写多次,用变量i只需要做3-i的运算就可以了。另外,企业是多个小组合作工作的,数组不符合编码规则。所以用变量控制好。5分钟。有剩余时间,同学们开始改进代码。
3.3 第3次课
能力目标:制作界面设计较复杂登录窗口的能力。
新任务引入:在网络上找一个实例“教材选取系统”,让同学们分析复杂登录窗口的功能。讨论结论:课程选择是有一定范围的,每次进入登录界面随即改变验证码,可以修改密码。20分钟。
3.4 第4次课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对指定项目按照用户需求的能力;制作带权限的登录窗口的能力。
实践证明,这种以行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把项目和任务作为主要载体,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理念,为全面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云计算图书馆云计算技术应用
0引言
云计算作为一个相对新兴的名词,出现的时间虽不长,却足以引起众多追捧者对其概念的极大热忱,甚至Matrix关于云计算的20个定义都不能涵盖其全部内涵。对于图书馆人而言,我们应该将研究重心更多关注到云计算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方面。
目前,与云计算相关的网络应用与服务已应用到图书馆中,但对于中小型图书馆而言,云计算的到来对中小图书馆带来的影响和机遇也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为了推动中小型图书馆利用云计算技术提升服务能力、降低运行成本,有必要对云计算在中小型图书馆中的应用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1云计算概述
1.1云计算的基本原理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Computing)的发展,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把存储在大量分布式计算机产品中的大量数据和处理器资源整合在一起协同工作,使相关的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中。
云计算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将运行在PC上、或单个服务器上的独立的、个人化的运算迁移到一个数量庞大服务器“云”中,由这个云系统来负责处理用户的请求,并输出结果,它是一个以数据运算和处理为核心的系统。
1.2云计算的发展现状从2007年下半年,云计算开始被关注,并被认为是影响IT未来发展的“革命性的计算模型”。Amazon是最早进入云计算领域的厂商之一,它使用弹性计算云(EC2)和简单存储服务(S3)为企业提供计算和存储服务,分别为企业提供在线数据存储、计算、内容传递、大量数据并行处理、数据索引和查询等服务。有第三方统计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Amazon与云计算相关的业务收入已达1亿美元,云计算已经成为Amazon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
Google当数最大的云计算的使用者。Google搜索引擎就建立在分布在200多个地点、超过100万台服务器的支撑之上,这些设施的数量正在迅猛增长。Google地球、地图、Gmail、Docs等也同样使用了这些基础设施。目前,Google已经允许第三方在Google的云计算中通过GoogleAppEngine运行大型并行应用程序。
IBM在2007年11月推出了“改变游戏规则”的“蓝云”计算平台,为客户带来即买即用的云计算平台。它包括一系列的自动化、自我管理和自我修复的虚拟化云计算软件,使来自全球的应用可以访问分布式的大型服务器池,使得数据中心在类似于互联网的环境下运行计算。
随后,微软紧跟云计算步伐,于2008年10月推出了WindowsAzure操作系统。Azure(译为“蓝天”)是继Windows取代DOS之后,微软的又一次颠覆性转型——通过在互联网架构上打造新云计算平台,让Windows真正由PC延伸到“蓝天”上。
1.3云计算在图书馆的应用2008年中,OCLC的JaniferGatenby在期刊上撰文指出:“对图书馆而言,重要的是拥有与控制他们的数据资源,自由地共享、提供访问、曝光数据,而拥有或运行操作与管理这些数据的软件则不那么重要。”2009年4月,OCLC推出Web-scalemanagementservices;2009年7月,美国国会图书馆试水DuraCloud;上海图书馆刘炜研究员在2009图书馆前沿技术论坛中说:“图书馆被裹挟着进入了云计算时代,选择的解决方案要适应技术发展。”
2云计算给中小型图书馆带来的机遇
2.1当前中小型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面临的挑战第一,资金投入不足。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高投入的工作,然而,中小型图书馆经费主要是依靠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大多数中小型图书馆得到的主要是有限的常规经费,因为没有后续的维护资金,难以继续追加投入,造成设备陈旧、老化,网络传输速度缓慢。从长远角度来看,目前在中小型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资金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必须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需要大量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软件开发、平面设计以及信息处理、信息咨询、外语等专业技术人才。中小型图书馆目前现有专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技术消化能力较弱,导致资源建设与数据库建设不规范且工作进展缓漫,严重制约了数字化建设的进程。
第三,规范标准不一。虽然几乎所有图书馆在积极进行本馆数字化建设,但是往往各个图书馆各行其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从而导致各地中小型图书馆的低水平建设和重复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个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应当遵循严格的标准和规范。
2.2云计算对中小型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机遇
2.2.1云计算降低了中小型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巨大的软硬件成本对于中小型图书馆来说,日常流通系统和科研数据库的硬件设施投入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当前社会电子设备技术更新飞速,通常这些设备在投入巨大后却使用不了多长时间就需要更新或升级,即使硬件设施配备好以后,软件及数据库系统的安装和维护又成为一大问题。
如果中小型图书馆采用云计算所提供的服务,将会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云计算环境下,一般的中小型图书馆用户只需作为终端用户使用软件系统,馆内的计算机设备内无需安装应用系统软件,只要连接到互联网就可以使用应用软件系统。因此云计算对使用的终端计算机本身的要求并不高,所以完全可以节约初期的投入。
各种软件系统及各类数据库的使用都可采用类似于租借的形式,统统来自于“云海”中,不需要再费时费力的为所有计算机安装所有图书管理系统需要使用的软件。因此,软件的升级、维护可由厂商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图书馆彻底摆脱软件系统维护的烦恼,摆脱招聘、留用软件专业人员困难的窘境。
2.2.2确保中小型馆图书管理系统的可靠运行一些中小馆由于资金限制,服务器在系统建设初期及维护过程中欠缺资金支持,服务器正常运行存在隐患,云计算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服务器出错概率。在现行图书馆中,图书馆中的数据都集中在馆内的服务器上,而一旦服务器出现故障,都将给图书馆造成严重的不可挽回的后果。运用云计算模式可以挽回这种局面,因为云中有成百万台服务器,即使云中的某台服务器出现故障,云中的其它服务器也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快速将这台服务器中的数据完全拷贝到其它服务器中,并启动新的服务器来提供服务,从而使图书馆真正实现无间断的安全服务。
此外,云计算可以克服服务器访问限制的瓶颈。普通的服务器的相关硬件资源都有一定的限制,若服务器同时响应,用户的数量超过了自身的限制将导致服务器的崩溃。因此,图书馆对服务器的最大服务响应数量及接入数量等都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如果图书馆想满足这部分被限制的用户的请求就不得不投入资金购买或更新更高级别的服务器。而通过云计算技术,图书馆就可使用云模式中大规模数量的服务器,用户的请求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响应,从而使本身经济实力不强的中小型图书馆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效益。
2.2.3帮助中小型图书馆实现更大程度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云计算模式,中小型图书馆之间、中小型图书馆和大型图书馆之间可以共同构筑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这样众多中小型图书馆就可以分享由大量联网系统的基础设施,其运行成本在大大降低的同时效率却大幅度地提高。此外,在云计算中,各个图书馆的相关电子资源将存储在云中成百上万台服务器中,而不是存储在某台计算机中。对于单个馆藏资源相对贫乏的中小馆来说,云上共享的资源无疑就是成倍扩展的各个馆藏资源的集合体,用户就像使用单个图书馆一样在全球世界各地的云中图书馆漫游。
2.2.4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小型图书馆的作用在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下,用户一般必须使用计算机才能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而运用云计算模式,用户使用手机、PDA等设备也可以使用图书馆提供的电子资源服务。由于云计算模式提供了强大的无线接入功能,因此未来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相关的终端使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从而使中小型图书馆资源中心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云计算在中小型图书馆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云中的资源配置问题客观而言,为了安全和稳定,也为了在“云”服务中断或失效时,图书馆仍然能够正常的提供相关的服务,各个中小型图书馆显然不能把所有的数据资源都放在“云”中,必然要继续在本地保存一些常规的重要的数据来作为“云”数据的一个备份。因此云计算模式是在保留原有模式的基础上,使现有模式与云计算模式进行融合,作为现有部署模式的有效补充。因此,中小型图书馆应对现有的数据进行梳理,合理配置,通过研究、论证来确立哪些数据资源可以放到“云”中,哪些数据必须在图书馆现有的模式中予以保留。
3.2数字资源版权问题在云模式中,各个加入云模式的中小型图书馆之间可以通过有关的协议共享彼此的信息资源,各图书馆利用云模式方便用户、提高信息资源共享度的同时,也带来了版权纠纷问题。由于云计算而产生的知识产权问题,可能超出传统的知识产权法范畴。因此,已有学者提出,“云计算的独特问题可能表明,技术已经到达需要重新考虑知识产权许可的迫切地步”。
3.3数据安全问题数据安全和保密问题,更多的是政策层面上的。云计算企业的管理政策、企业信誉,甚至国家政策,都可能对云计算数据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据介绍,加拿大政府的政策是不允许本国公共部门的IT项目使用总部在美国的托管服务,理由是美国的《爱国者法案》授权联邦调查局可以查看任何一台电脑上的内容。类似的政府行为也完全可能发生在云计算领域,成为国家云计算安全的隐患。
3.4协议和接口的问题IT服务商的可替代性是中小型图书馆应用云计算的一个重要前提,要能够实现不同IT服务供应商之间的可替代,需要供应商之间的共同协议约束,还需要IT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云计算能够遵循共同的标准。没有共同的标准,就不可能实现从一家供应商到另一家供应商之间的零成本转移。各个图书馆目前应当密切关注云服务提供商针对不同的操作平台开发的接口软件或与有关的单位合作来开发适合本馆具体情况的接口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