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健康教育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事件频发,2004年云南大学生化学院2000级学生马加爵在宿舍杀害4名同学;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五官科医院耳鼻喉科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被投毒死亡。一系列触目心惊的案件,引起了社会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道德教育的反思。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迫切需要和关注的问题。
1心理健康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包括智力正常、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有心理自控能力、有健全的个性特征、有自信心、有心理耐受力。
2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面对大学生“成长的烦恼”和种种“心结”“心病”,家长不能视而不见,学校不能无所作为,社会不能漠然置之。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干预教育,使大学生保持快乐、阳光、乐观、向上的心态,是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
3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特点
根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测算,目前5%左右的中国人患有不同程度和类型的精神障碍、心理疾病,真正患有不同程度和类型精神障碍、心理疾病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0.32%。对比之下,大学生群体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一般社会群体。因此,极端个案并不能代表全体,大学生群体整体的心理状况健康良好。大学生心理问题特点主要表现在:
①抑郁自卑:随着社会就业及各方面的压力,使得当代大学生心理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一部分同学受自卑情绪困扰。据调查,42.5%的同学为自己没有一技之长等能力上的缺陷而引不起老师、同学,尤其是异性的注意而自卑;36.7%的同学渴望拥有优越的家庭环境,因为“家里条件差,没钱,跟别人不在同一个档次”产生心理落差;29.2%的学生觉得自己相貌不好或是身材矮小而不愿和人交往;22.5%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如人而导致自卑;15.8%的学生因性格问题(比如胆怯)而导致自卑。自卑情绪的产生,导致学生对学习没有信心,生活上消极抑郁,心情烦躁,还会出现心悸、胸闷、尿频、出汗、自怨自艾等症状。
②盲目攀比:17岁少年王某卖肾买苹果手机案、大学生以“奖励”为名要求父母买笔记本电脑、PSP、iPhone等电子产品的新闻报道,无一不反映出当代学生盲目攀比、虚荣心强的心理,折射出大学生价值观的错位。
③功利主义:大学校园受到整个社会唯利是图风气的影响,同学们在利益的驱动与压力下读书,不少人信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种价值观,唯利是图,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有些学生就把同学视为学习或者是感情与未来生活的对手,甚至敌手,为了战胜对方在学校里几乎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连对法制的畏惧都置之脑后。而盯着功利性十足的个人目标,造成一些高学历人才的精神偏陋或心理失常,在原本只属于常识、常规的人际关系或行事挫折面前,缺少包容心与应对能力。
④上网成瘾:网瘾即“互联网成瘾综合征”,英文简称为IAD。基本症状是上网时间失控,欲罢不能。据有的学生自述,一些学生迷恋魔曾、CF等游戏,一玩就是十几个小时;一些学生早上一起床就开始玩游戏,一直到深夜,困了倒头就睡,醒了又继续玩;一些学生一到教室上课就无精打采、迷糊睡觉,一上网就精神抖擞,两眼放光。不少学生为了上网逃课,不参加考试或考试成绩不佳,不仅严重影响学生学业,而且对身心健康都造成极大危害。据专家分析,上网成瘾的大学生中,绝大多数存在性格内向、孤僻、意志力薄弱等特征,他们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中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寻找心理安慰,弥补心理落差。
4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中,始终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许多高校在大一时均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课时在24学时或是32学时。在高年级开设《咨询心理学》等多门选修课,帮助学生科学认识心理问题,教学方式寓教于乐,主要以活跃的课堂、团体心理游戏、心理健康活动月、户外拓展训练等方式展开,学习考核以撰写学习心得、个人的心理成长报告为主,引导学生具有阳光心态,快乐生活。多数高校都配有多名专职以及数十位兼职心理辅导教师,除了日常咨询外,每月都会有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开展大型咨询会。学校将人际交往、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咨询分成小组,处理学生的心理困惑和矛盾。
5 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建议
5.1 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倡导多元化和个性化教育。让大学回归教育和学术本位,破除仅仅是就业率、考研率等的学校评价体系,摆脱功利的办学追求;不能以扼杀受教育者的个性、兴趣为代价,让学生们变为只会应试,却没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书呆子;倡导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的教育,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具有完善的人格。
5.2 加强生命教育、人格教育的心理教育。人际关系紧张是制造大学生心理问题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与人格素养的培养,引导、鼓励学生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把同学当竞争对手进行教育,最终异化同学关系,甚至制造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紧张。
5.3开展心理自救课程。建议学校开展“心理自救”选修课程,鼓励学生多与人交往,教育学生坦率面对自己的不足与缺陷,多体验群体生活,多与人交流。
针对当前中国对古代文学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做出以下总结:
1.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古代文学的传统课堂教学内容包括作者生平简介、个体文学的讲授和介绍、代表作品的研究和讲解等,这种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拘于形式,没有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当今的古代文学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以及教育理念中教师应着重注意学生的人格培养、情绪调适、意志培养、认知纠正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在课外学习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古代文学教学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也要给学生布置适量的课外任务以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例如古代文学作品的赏析和阅读、读书笔记、写作练习、撰写论文等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或是以心理健康为题让学生思考并创作论文,从而达到在课外学习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
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外与学生的相处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的发展,尤其是师范类院校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会成为中小学教师,这关系到中国教育事业的长久发展。因此,一名教师应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和高尚的品德,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活跃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
4.正确认识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虽然很值得研究和学习,但也有其消极的内容。每个人在研究其内容时,对其理解和感悟不尽相同。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大多是忧愁伤感、忧国忧民,而古代文人在文字中也透露了自身的性格特点,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给学生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使学生无意中开始模仿并形成这种忧患、多愁的性格。因此,教师在古代文学课堂的教学中应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创新教学思路,一旦发现学生出现此种情况,应及时对其进行教育,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以积极的心态来学习古代文学,客观了解古代文人的写作思想。
二、结束语
关键词:高职;学习者特征;学习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244-02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类用人单位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高职大学生日渐成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部分,因此,对高职大学生学习者特征的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作者通过参与高职与普通院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总结了高职大学生的几点较为明显的学习者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高职大学生学习的建议。
一、高职大学生比较明显的特点
1.多样的学习起点。高职院校中,普通高中生源和职业中学生源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且比例因学校、地域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一般普高生源多于职高生源。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入学条件、招考方式的不同,以及中等教育阶段教学侧重点的不同是高职大学生多样化学习起点的主要原因。在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上,普通高中生源有较好的基础;在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上,职业中学生源有一定的基础。加之各省教学内容的差异,因而,高职大学生有多样化的学习起点能力。
2.热衷上网娱乐。高职大学生使用网络具有如下特点:第一,高职大学生上网的目的大多在于娱乐,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较少;第二,高职二年级学生上网时间明显多于一年级和三年级;第三,男生大多热衷于网络游戏,女生热衷于电视剧、娱乐信息和网上购物;第四,手机上网和笔记本上网都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途径,部分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较多;第五,非计算机专业高职生计算机操作和网络运用能力一般低于普通大学生,大学期间信息能力有提升但程度不大。
3.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普通大学生。现有研究成果均显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本科生相比有一定的差异,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低。卡特尔16PF测验显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学业成就水平略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SCL-90中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的因子得分高于普通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一样的是,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成长经历、社会环境、自身身心发展水平等。结合现有调查研究成果及笔者参与高职与普通本科生活的经历看,高职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原因主要在于学历层次、就业压力、家庭教育三个方面。
4.高职大学生与社会互动频繁且热衷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及学生会。高职生与社会互动的途径主要有兼职工作、网络、实训、实习等。兼职和实习是高职生与社会互动的主要途径,高职的培养目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因此课程要求的实习实训较多,实习实训也是高职生与社会频繁互动的重要途径。
高职生大学生热衷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其原因在于:刚进入大学的新鲜感;从众心理,别人参加各种社团、学生会自己也要参加;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结交兴趣相同的朋友;希望通过社团、学生会活动实现自我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各种网络通讯方式,微信、微博、论坛等也日渐成为大学生之间以及大学生与社会互动的重要途径。
5.厌学现象较为普遍。高职生厌学情况较普遍,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弱,学习能力不强,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上独立性、自主性、探究性均低于普通大学生。不爱看书,不喜欢长时间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静不下心来是高职生的显著特点。高职大学生更加热衷于考证,对基础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如专业课程。其实很多高职生并不缺乏学习的热情,但懒于学习,不能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坚持下去,长期以来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且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搁置学习计划。
二、优化高职大学生学习的建议
1.部分课程实行分级教学。针对高职生多样化的学习起点,课程培养体系也应与之相适应。调查发现高职生学期起点差距相对较大的课程是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和计算机基础,有部分学生入学就具备良好的起点能力,针对这部分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水平,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夯实基础以达到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2.基础课与专业程并重,知识与技能并重,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多以工作流程为体系组织课程,重视技能的培养。过多重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知识的学习,过多重视专业课而忽视基础课都不利于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实际观察发现,很多岗位技能的培养只需3~4个月,对于这些能在几个月就能学会的技能没有必要让高职生一入校就学,一年级、二年级应重视基础课程及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我们还应该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大学生除了在正式的显性课程进行学习外,他们还从学校的制度特征、教学材料、校园文化和集体生活等受到潜在的影响。
3.培养学习兴趣,适当放宽专业选择。很多高职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并没有兴趣,选择这个专业是服从安排或者完全为了就业。学习者对课程涉及的知识不感兴趣,自然不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有热情、爱活动、不爱看书是高职生的显著特点,可以通过举办与专业相关的活动、竞赛,让他们多接触实践,在竞赛中获得满足感建立自信心。课堂上,采用启发式的授课方式,教学过程中,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滥用小组学习,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灵活选用“接收式”学习模式和“发现式”学习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识水平。
4.引导高职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沉迷电视剧,过度娱乐,手机依赖的现象很常见,对此,很多学校完全禁止大一学生在宿舍使用电脑,或者只允许学生访问指定的几个网站。观察发现,这样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他们会在二年级或假期找“补偿”或者转而沉迷手机上网,或者去网吧上网。控制大学生上网行为为应当“软硬兼施”,既要加强引导,让他们意识到过度上网的危害性,也要通过时间限制、带宽限制、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控制学生的上网行为,但控制应适度,过分限制大学生上网并不是有利无害的。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适合大学生使用的教育软件、网络学习平台越来越多,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学习过程,管理学习时间,改善认知过程等。MOOC、微课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MOOC可以让高职大学生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扩展视野。微课做出来更要用起来,它可以帮助高职大学生掌握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5.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大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他们生活的场所,学校是高职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然而很多学校的道德教育模式陈旧,过度重视传递价值其实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校园文化对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短期内不易察觉,但意义更深远。学校在重视传递知识与培养技能的同时,还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6.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无论在学校还是社会,心理健康始终是一个比较敏感又往往被人们忽略的问题。大学生往往对自身的心理健康均没有足够的重视,而且对心理咨询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偏差,认为去心理咨询的人就是心理有病。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普通大学生,可见落实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引导他们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正确地看待心理咨询。学校方面在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强调就业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足够重视。心理健康课程在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更加要重视情感与体验,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日常的生活中去,搭建有效的心理咨询空间,及时干预心理问题。
7.对各年级的学生都要充分关注。很多高职大学生升入二年级之后会感觉学校对自己的关注少了,觉得“自己的时代过去了”。其主要原因在于,进入大二的学生对于大学校园逐渐失去了新鲜感,各种校园活动大多也只针对于新生,没有担任学生会或社团干部的学生一般没有机会再参加。学生管理方面一般一年级比较严格,二年级明显宽松。部分学生从大二开始逃课、整天上网或者过多兼职。
8.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拓宽上升空间。普通本科生毕业后上升空间较多,可以直接考研、留学、参加很多单位的招聘考试,因此很多普通本科生有相对明确的计划,且本科生平时学习成绩对他们实现这些计划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普通本科生比较注重在校的学习成绩。相对而言,高职生的上升空间窄得多,平时学习成绩即使好对未来也没有明确的影响,很多高职生学习只是为了通过平时的考试。高职生的优势在于具备一定的技能,毕业就能较好地就业,很多高职生毕业就直接进入工作岗位,但也有很多高职生渴望继续深造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所以职业教育体系既要考虑学生目前的就业需要,更要关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香.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学习者特征分析及教学探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42-54.
[2]张敏.论高职外语教学与就业能力培养相融合的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5):39-41.
[3]王利华,肖凭.高职生与普通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30):42-43.
[关键词]女大学生成才与发展教育途径
[作者简介]钟万林(1968-),女,重庆人,重庆三峡学院政法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重庆404000)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178-02
随着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的不断上升,加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社会处于转型引发社会生活发展了深刻的变化,弱势在女大学生这个群体中明显地呈现出来,如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她们日渐感到生存的压力;旧的观念和用工偏见,造成她们比男性就业更难;她们自身也或多或少存在诸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心胸视野狭窄、沟通交往能力不强、身心素质欠佳等问题。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如何提高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将来能更好地走向社会并立足于社会,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面临的新的课题。关注女大学生群体,坚持以人为本,探索针对性教育的有效途径,强化教育的实效性,着力于为女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成才与发展环境,是促进女大学生人成其才的必然选择。
一、通过知识传授,晓之以理,提升女大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理性思维能力
女大学生成才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将影响到女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高校教育要为女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开辟广泛的教育途径,帮助她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完善和提高自己,强化她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克服来自社会及自身的障碍,成为有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适应社会需求、业务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
1.强化专业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大学是人生获取知识、技能的重要阶段,是一个青年进入社会、走上职业岗位前主要的学习阶段。女大学生要适应社会,进入职场,获得事业成功,实现自身价值,必须要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因此,就女大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指导女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规划职业生涯,设计职业奋斗目标,以此来激发她们在校期间始终对专业知识的勤奋学习,对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创新精神的不断培养;正确处理好学习与生活、学习与社团活动、学习与交友等关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乃至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开设女性专门课程,提升女大学生生存发展能力。针对女大学生成才的需要,以公选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开设女性课程,将女性学的基本内容引入高校课堂。内容包括妇女观、女性理论、女性人才、妇女发展与进步、中国女性的成长与发展等。女大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使她们知晓以社会性别为核心理论的女性学内涵,了解女性性别的优势,树立女性独立的个性,懂得女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邀请专业人士为女生传授形象设计及礼仪知识;邀请成功女士传授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等,使她们全面地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学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和开拓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广阔天地。
3.开展女生技能培训,提高女生综合素质。为使女大学生更新传统思维观念,不断挖掘自身潜能、树立长远目标,塑造新的形象,做好机遇到来前的各种准备,利用实践教学课堂和第二课堂等途径,组织讲座,开展主题会、报告会、演讲会、辩论赛等系列活动等。用这些主题鲜明活泼、学生喜闻乐见、愿意积极参与的多种形式,引导女大学生正确评判优秀女性形象和女大学生成才的标准,实现女性人生价值的必备条件等,以提高她们自觉培养独立个性、发展综合素质的能力,坚定成才的志向和信心。
二、通过心理辅导,动之以情,提升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抗挫折能力
心理弱势在女大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因高考分数在本宿舍中最低而苦闷;因家庭生活困难,穿着打扮不能入时,产生自卑,生怕别人瞧不起;因同学一句玩笑话造成心理郁闷;等等,反映出她们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生活能力较差,这种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女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高校要从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加强德育科学化,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高度来认识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义。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女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抗挫折能力。
1.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周”等活动来帮助女大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和心理调节的基本技巧,如升华、补偿、转移等心理防御机制,引导其用健康的方式来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好心态,提高应付挫折、摆脱心理冲突的能力,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迎接未来的挑战。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充分利用报纸、橱窗、广播、网络等媒介,加强对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增强其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增强女大学生的“自信、自强、自尊、自立”意识,尤其要有意识地注重自己的人际交往关系,避免因琐事、小事而产生心理问题,用良好的心态,提高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
3.建立心理咨询站,消除心理障碍。建立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一批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咨询师,做好心理咨询和服务工作;开通心理热线以及网络交流等手段,帮助女生解除心理困惑;设立心理门诊,建立心理咨询档案,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及时治疗。通过恰当的心理咨询,引导女生关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女生的意志力。
三、通过社会实践,导之以行,提升女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为人处世能力
女大学生期待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高校组织女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增强女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我国的改革开放,城市和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存在较多矛盾和面临诸多现实问题。让女大学生参加诸如“三下乡”、科普宣传、“三进三同”、社会调查、“顶岗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国情、市情、民情,充分接触社会,锻炼实践能力。引导她们进行价值辨析和甄别,帮助她们开阔眼界,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直面今后进入社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以积极进取的作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同,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1.组织女大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团体,社团的一切活动是民主、平等和生动活泼的,每个成员都是社团的主人,有义务为社团的生存和发展作贡献。通过参加社团活动,能够充分调动社团成员的主体意识,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女大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社团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丰富大学生活,而且可以丰富情感体验,提高交往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提升自信心,获得归属感,矫正心理成长。同时,有助于她们投身社会实践、陶冶情操、提高综合能力,是促进和帮助女生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有效方式。
2.组织女大学生积极参加读书活动。女大学生的许多心理困扰主要源于其观念陈旧、视野狭窄、完美求全等其非理性的认知倾向,通过增加阅读适宜的书籍等,其观念则能发生隐性调整,促进认知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开展“读书节”“赛诗会”等活动,指导她们多读书,读好书,坚持每天读书、带着问题读书,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与经典好书为伴。长期的读书思考,催生认知重构,她们才能恢复健康、愉快的心态,促进个人成长。
3.组织女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活动能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激励,激发人们更加热爱生活,确立顽强向上的人生态度,使生命向着更健康、更和谐、更完善的境界推移,有效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学校除开设体育课程外,要积极利用课外时间,开展适合女大学生身体特点的强度适中的体育活动。比如健美操、拉拉操、交谊舞、跆拳舞、健身瑜伽、跳绳、踢毽子等。通过参加体育活动,烦恼得到削减,情感得到发泄,精神得到舒展,情绪趋向稳定,能有效地塑造女生的行为方式,增强女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和自强精神。
四、通过人文关怀,以人为本,营造促进女大学成才的良好育人环境
由于性别的特点,女大学生更需要春风化雨的思想教育、人性化的管理、全方位的服务,以及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高校应着力构建完善的女大学生成才与发展的工作格局,把女大学生成才与发展作为学校党委、行政工作思考的重要部分,建立专兼职队伍,研究工作规律,促进女大学生全面发展。
1.抓好队伍建设。一方面遴选一批德高望重的教师兼职从事女大学生成才与发展的教育工作;另一方面,选聘一支专职女大学生成才与发展的辅导员队伍,保证每个院系、每个年级都有专职从事女大学生成才与发展教育工作的辅导员队伍。同时,通过举办业务培训、经验交流会、开展课题研究等多种途径,提高整个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2.开展女大学生成才与发展专题研究。高校要有工作计划、工作目标,逐步建立社会性别学学科,重点开展女性学的教学和研究,积极倡导建立女性学研究中心,从学理层面和实践之中探索女性学科的跨历史、跨文化、跨时代的特点和基本理论。开展女性学相关课程,比如女性社会学、女性心理学、女子形体学、性别与发展等,给女大学生获取知识、立志成才、服务社会以全面的指导和帮助。
3.搭建有利于女大学生成才与发展的教育平台。学校要高度重视网络、报刊、广播、橱窗等媒体在推进女大学生成才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应把网络作为关心女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阵地,建立女性综合网站和专题网站,集女性学理论、女性心理生理、女性礼仪、女性时尚等一体,帮助女大学生成功应对社会、事业选择的挑战,帮助女大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组织“女大学生论坛”,以女大学生如何丰富内涵、被人欣赏,女大学生如何提高修养、懂得审美,女大学生如何增强能力、快速成长,经济全球化与女性的作用,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等内容为主题,引导她们认知社会、认知自我,努力营造有利于女大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和谐环境。
高校是培养和塑造女大学生成才与发展的重要阵地。高校积极探索女大学生成才与发展的教育途径,既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女大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也是高校的责任。它有利于女大学生自觉调整成才坐标,确立起既适应社会需要,又能充分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的人生;有利于女大学生处理各种矛盾,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有利于女大学生以主人翁姿态投身社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娜.关怀视野下的女大学生成才心理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7).
[2]朱莎,李红莲.女性成才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1).
[3]邵振丽.困惑与出路:关于女大学生成才发展的若干思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1).
[4]吴新娣,许玥.新经济时代的女大学生成才教育[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1).
探究式教学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以教师拟定的教学内容为基本探究内容,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和讨论问题,采取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疑释难尝试活动,将学生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课堂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高职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在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时,选择要探究的心理问题,创设特定的心理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多方面观察日常表现,搜索记忆,反思自我。而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所起的作用是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
2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现状
2.1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参差不齐
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只在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对于心理健康课教师多数是半路出家,或由学校政工干部、思想政治课教师兼任。因此,他们缺乏专业的训练,对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方法而是采取以往经验来开展教学,甚至部分教师能对照心理健康教材念完就已经很不错了。
2.2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根深蒂固
当前高职院校大多数在教学手段上主要还是粉笔加黑板,条件好的采用多媒体教室。但在教学方法却没有多大改进,因教师不专业,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不管是黑板还是多媒体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不互动,导致学生不能主动去参与、去体验。
2.3过分依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多媒体的发展,教学手段也不断更新,很多高校为了体现与时俱进,通通采用多媒体替代黑板加粉笔上课。很多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过分依赖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海量的信息,认为信息量越大学生学习效果越好,使课堂教学过程变成了信息轰炸,使学生忙于抄笔记而很少有时间进行思考。
2.4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
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更好的评价学生,区分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评价方式,但基本上都离不开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而心理健康课的目的在于教会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优化心理品质。偏重于知识型的考核内容仅仅能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定,而无法获知他解决自身问题的情况。
3探究式教学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3.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探究式教学,新颖的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迅速地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注意和思考,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我们教大学生自我意识章节,讲认识自我的重要性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设置如下情景,画面一是李白狂放吟诗神态,然后是深得皇帝宠信的轻狂,在皇帝面前让皇帝大舅子磨墨,让大内总管给他洗脚等情节,最后皇帝大怒,把他贬出京城,他扬天长叹怀才不遇。画面二是陶潜在和官员喝酒吃饭中间,官员对其提出一些意见,他愤然拍桌离去,然后种菊东篱下,慷叹自己怀才不遇。从上面情景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进入学习情景。
3.2引导讨论,合作探究
选定好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利用手机上网搜集有关的资料,对问题进行检索和查阅,积极思考,发表个人观点。同时指导学生要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可以采取同桌、小组、全班集体探究相结合的形式,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推动问题的解决。例如上面情景可能引出几个问题,如何正确评价自己,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检索和讨论,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起监督、指导和服务的作用,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3.3总结并升华
论文摘要:加强对大学新生的课外教育管理,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校园的学习生活,对建立稳定和谐的教育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对大学新生的课外教育管理,帮助引导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校园的学习生活,对建立稳定和谐的教育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谓大学新生,即指刚人校的大学一年级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步入大学后,面对崭新的学习环境,许多大学新生都在精神上处于一种兴奋与梦想交织、天真与豪情外现的错综复杂状态。在人生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大学新生对未来的憧憬与对现实的把握仍处于心理断乳期。如何教育管理好大学新生,避免他们在人校后盲目乐观、沉醉于天之骄子的幻想而荒废学业,是大学老师特别是辅导员老师必须承担的教育管理任务。
一、调整大学新生的心态
大学新生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误认为考上大学就胜券在握。历经高考拼搏,误认为自己常胜不衰,进人大学后思想迟迟不能从高考取胜的喜悦中冷静下来,他们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心态:
逃出篱樊,开心玩乐。从高中阶段紧张求学,到高三毕业迎接高考冲刺,他们把自己喻成笼中小鸟。进人大学后,面对丰富多彩的环境,他们有些眼花缭乱,感到有些轻飘飘。幻想自由,展翅高飞,对如何渡过大学生活缺乏心理准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充满过多的理想主义色彩,玩乐有余,紧张不足。
依恋家庭,交往迷茫。许多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长期对集体生活不习惯,对天南地北各种口音充满陌生感,交际行为处于无所适从的心态。
释放个性,我行我素。大学新生刚刚脱离中学模式的日常管理和家长的制约,进人大学后相当多的新生将自己的个性特征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为我行我素。
此外,大学新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矛盾心理、攀比心理、忧郁心理以及享乐心理等等。
对此,及时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键康教育,在课外教育管理过程中,帮助大学新生调整心态,对教育者来说是一项常规性的基础工作。
首先,要教育他们提高对上大学的思想认识。上大学仅仅是人们追求科学、探索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既不是唯一的最终的途径,也不是人们学习的终极目标。相对现代社会的高度文明,读大学仅仅是一个青年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一段重要教化过程。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终生学习已成为现代人全面发展的自觉选择。因此上大学无须得意忘形。
其次,要教育他们主动适应大学的人文环境,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应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要让他们懂得存有天之骄子的,L"理、自我封闭的心理、恃才放旷心理和唯我独尊心理,在大学这种充满厚重文化底蕴和科学探索的环境中,是格格不入的,如不及时调整,最终会由于不适应反而造成精神上的自我找害。
第三,要将对大学生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纳人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规划内。从思想、道德、法制、情感等方面教育引导大学新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用理论武装和丰富自己的头脑,从而建立稳定健康的精神境界。
二、帮助大学生制订学习策略
面对大学课堂高难度、快节奏的知识传播和教学进度,许多大学新生表现出手忙脚乱、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盲目状态。他们的学习方法仍然停留在中学阶段的抄笔记、作练习题等接收式的被动状态。具体表现为:
学习被动,缺乏条理。由于大学新生习惯沿用中学的学习方式,上课仍然寄希望老师给抄笔记,甚至不善于听课,思维能力的发散程度偏低。忙于整理笔记,又抓不住学习重点,是大学新生上课的主要特点。
学习沿袭中学的方式,善于死记硬背,综合理解不足。大学新生刚人校,在学习上还没有找到大学课堂的快节奏学习方法,往往一节课听下来记得龙飞凤舞,有的回圈半片。在课后复习上好死记硬背条条,对于知识的整合缺乏创新联想能力。
学习上缺乏系统的规划和阶段性目标。这也是大学新生在学习方法上的缺失。许多学生对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目标不够清楚,对自己在三年或四年的大学生活将收获什么样的知识成果也不十分清楚。所以,他们中时有补考、打小抄、考试成绩偏低等不正常现象发生。相当多的学生在第一学期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承受不住,或考试受挫,存在弃学厌学心理。
课外自学活动盲从,主动钻研自学能力差。表现为盲目听各类讲座,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如社团组织活动。由于这类活动的知识含量相对灵活,传播形式比较符合青年学生特点,所以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热衷于此,但也有一些学生顾此失彼,成为社团活动积极分子,而在主课上学习基础不牢,成绩平平。在利用资料、图书阅览等自学活动中,缺乏针对性,虽开拓视野,但庞杂没有深度,没有建立起知识系统。
凡此种种,都是大学新生在学习策略上巫待教师帮助解决的现实问题。对大学新课外教育管理,作为专业课教师或辅导员老师都应结合本专业实际,结合学生的不同差异,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新生规划自己的学习策略和计划。
首先,应帮助大学新生制订个人的学习规划和发展目标。教育者有责任有义务将大学教育的 本质内涵提示给新学生,整个大学阶段从某种意 义上都说是为将来参加工作奠定专业基础。因 此,不能舍本逐末,忽视专业基础,盲目发展个人 业余爱好。要将每课学习应达到的最佳绩点向学 生交待清楚,以便确定奋斗目标。
其次,应积极辅导、热情帮助大学新生总结归纳适合大学课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构建系统的学习策略,则有助于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把应学会的知识学到手,应取得的考试成绩考出来,应掌握的知识要点掌握住。这样才有利于大学新生避免学习受挫,减少竞争压力,充满信心地迎接繁重的大学学习任务。
指导大学新生构建学习策略,归根结底是指帮助大学新生科学地分配时间、精力,把宝贵的时光运用到最佳专业领域,克服舍本求末的弊病,从而愉快地完成学业。
三、指导大学新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随着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联合与融合,大学生社会活动越来越多,社会实践涉及的范围更加多姿多彩。有的因缺乏指导,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家教问题,时常引起报酬纠纷;打工问题,引发不安全事件发生。有的学生禁不住社会消极现象的骚扰影响,堕落甚至犯罪。这些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对大学新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人校开始,就要严格系统地纳人培养教育计划之中。笔者认为,对大学新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管理,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制定以班为单位的集体活动规划,拟定目标,明确学习实践的方式、方法和任务;
二是组织建立大学新生自主参加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信息反馈系统;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心理服务 潜能发掘
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借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东风,“以人为本”的观念也在不断在实践中充分地体现。心理健康在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社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度也在日益上升。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文化传播的主阵营,其主要职能已经从为教师提供教学和科研服务逐渐转变为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和素质成长的平台,而为学生提供一定程度的心理服务自然也成为了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1.高校图书馆开展心理服务的优势
1.1馆藏资源丰富,读者心智成熟。
高校书馆藏书丰富、种类繁多,拥有大量的纸质图书、期刊、报纸和庞大的数字化资源,而作为高校图书馆服务主体的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且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相对比较成熟,能够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从而提高自信心;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阅读人文科学方面的文献,领略和体味历代大师们总结的处事方法、人生真谛等[1],学习悦纳自我和人际交往的技巧,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意志力和耐挫力,避免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甚至可以通过阅读疗法应对已经出现的程度轻微的心理障碍。
1.2人文气息浓厚,环境优雅怡人。
高校图书馆一般环境都比较美观优雅。比如宿迁学院图书馆座位充足,书架排列整洁有序,近年来馆内施行“季季绿色,月月有花”的绿化措施,从大厅到各个楼层,从借书处到阅览室到处都有蓬勃的绿意和清新的花香,整体上给读者以心旷神怡的感觉;而图书馆工作人员们技术娴熟、训练有素、热情周到的服务,也让读者感觉心情舒畅。优良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陶冶读者的心灵,从而不自觉地逐渐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水平。
1.3受益面广泛,客体心理阻抗较小。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直接接触学生最多的部门之一,被称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2009年6月对该校80个专业40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每周至少到一次图书馆的学生占83%[2]。图书馆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问题,利用自身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育活动,具有其他部门所不具备的受益者广泛的优势。同时,图书馆不同于学校的学生处、教务处等行政部门,其对于学生的感染性远大于威慑性,在图书馆欲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方面的积极影响时不容易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实效性更高。
2.发掘高校图书馆心理服务职能的措施
2.1拓宽渠道,提高图书荐购质量。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荐购工作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忽视了大学生这一主要的读者群体――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今后大学生必将成为这项工作的主要受益人。图书馆可以利用借阅处、书库和图书馆网页对读者进行对读者进行书面问卷调查和网上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掌握学生对心理资源的需求状况;可以利用网络进行馆藏数据统计,了解馆藏结构与各种心理资源利用情况等,分析研究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倾向,制订出可行的心理资源采购计划,及时反馈给采编部门调整采购计划,优化馆藏结构;还可以借鉴宿迁学院图书馆的经验:针对个别学生的需求,利用采编部的自身优势为他们承办图书代购服务。
2.2利用硬件资源,实施积极的心理影响。
在图书馆内的读者必经之处,利用电子屏、宣传板适时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例如,在新生入学时,主要进行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策略的宣传;在期末考试临近时,进行复习策略和如何预防考试焦虑等知识的宣传;在伟人或者科学、人文方面的模范人物诞辰纪念日前后开展专题展示或宣传活动。宿迁学院图书馆在每次本校学生有杰出事迹之后都会及时地在一楼一进门的大厅处利用大幅彩色展板的形式进行宣传,旨在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以提高广大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前进的动力,培养他们的意志力。
负责网络和电子资源管理的老师可以适当地对具有心理服务意义的资源进行整合,制作成主题数据库,以方便读者进行选择浏览。图书馆的报告厅,可以每学期抽出几个时段放映和大学生关系比较密切的心理影片,或者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等形式的心理服务。
2.3提高馆员素质,提升软环境质量。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的读者群体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馆员的文化和专业技能过硬不仅能够在与师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游刃有余,而且能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提高图书馆自身的口碑和对读者的影响力。图书馆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的业务学习和素质训练,通过制订一些鼓励馆员自我提升的奖励措施,以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热情,从而提升图书馆的软件质量,起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陶冶的良好作用。
宿迁学院图书馆施行“学习型图书馆建设”的措施,对馆员定期展开业务培训,所有馆员在业余时间积极进行业务学习,人手一本学习笔记和读书笔记;同时,馆内号召所有馆员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在行为方面做学生的表率,爱岗敬业,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些措施,既提高了馆员的业务技能,又提升了图书馆的文化氛围,为读者创造了积极的心理成长的空间。
2.4用好读者协会,开展相关活动。
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读者协会或类似的组织开展心理图书的导读、进行放松训练、举办心情留言板、进行问卷调查等小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发现心理问题,并将比较普遍性的心理问题反馈给学生处相关部门,以便及时进行疏导。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后举办的“读书节”期间,可以开展专门的心理方面图书、期刊的宣传、赠阅活动和其他的相关活动。
通过组织读书联谊活动,创办书林、书评等小刊物[3],并在其中设置心理卫生专栏,以扩大有益心理健康图书的影响,也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一种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服务形式。
2.5开设心理成长专区,进行专业辅导。
高校图书馆可以在图书馆内比较幽静和偏僻的房间划设心理成长专区,依据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类型整理出一不分相应的心理书籍和报刊杂志,按照问题的类别放置以便学生翻阅[5];在该区设置“心灵信箱”、“心情留言簿”等,定期组织心理健康专业人员或者校内的朋辈咨询员认真进行回复,针对出现率较高的问题及时组织相关学生建立专题成长小组进行团体辅导。
有条件的图书馆,最好在馆内的心理成长专区(或类似的场所)内依据相关的设置标准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前提是有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因为在图书馆设置心理咨询室具有其他部门不具备的两大优势:一是环境优雅,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二是避免很多高校把心理咨询室划归为学生处管理的弊端,有利于学生解除心理戒备。
总之,在以学生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下,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空间是高校每个部门的职责和义务,高校图书馆必将不甘落后,充分利用好自身的各种资源,普及和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做好心理服务工作,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赵秀敏.论加强高校图书馆的心理素质教育功能[J].邢台学院学报,2005,(3):122.
[2]黄雪雄,杨玲梅,权├.科学发展观下高校图书馆心理资源的开发利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6):163-166.
[3]张锦荣,李玉郑.高校图书馆心理咨询工作[J].中州大学学报(综合版),1996,(3):64-66.
本次大赛是以“一些事、一些情”为主题的心理轻小说大赛。
五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协会主办的心理健康活动月于本学期拉开帷幕,各院系将面对全校承办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比赛。因此,我们化工系与纺织服装系借此机会,决定合作举办心理轻小说大赛。让同学们能通过写作告诉我们更多他们的心声。利用“五邑大学心理在线”平台展示同学们的作品的同时,藉此机会推广“五邑大学心里在线”的网站。
都说小说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总不期然的遇到很多感动,是抬头望异乡明月时泛起的浓浓亲情,还是平日里朋友之间那份暖暖阳光般的友谊?又或者,是我们心中期待的那份纯纯的爱恋?太多太多,我们的心情需要有一个机会,去一语道破,来吧!拿起你的笔,把生活中的那一些事、那一些情,打磨成璀璨星光!
通过本次活动,目的是为了促进我校文学交流,提高同学的心理素质,为我们的大学生活增加色彩,让我们的理想、感情、信念有一个舞台,展现我们的青春,让五邑大学的校园更有活力!
我们将以“公平、公正、共同参与”为活动宗旨,力求将活动办得更好!
ps:轻小说(light novel)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十多岁的中学、高中生的少男少女为主要读者群取向,偶尔使用动漫画风格作为插画的一种娱乐性文学作品,另外也有juvenile或young adult小说的说法,juvenile原意为青春期,比较属于从儿童文学到国中高生阶段间的文学作品走向;而young adult小说则为以青少年十五二十时期的读者取向作品。
其文体多使用读者惯常口语书写,比较轻浅易懂,是适合给少年少女轻松阅读的风格,包含的题材也是包罗万象,有如恋爱、奇幻、科幻、推理、恐怖等多样化的种类,其中也有部分作品是改编自电玩、动画、漫画。
主办单位:五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承办单位:化工系心理健康教育协会
纺织服装系心理健康教育协会
一、
参赛对象
五邑大学所有在读学生
二、
征文要求
(一) 题材限定为小说,字数500以上XX以下。
(二) 文章内容积极向上。
(三) 必须为自我原创作品,不得抄袭、套改。
(四) 稿件请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及详细的联系方式。
(五) 网上投稿至电子邮箱者,附件电子文档排版要求:题目为二号黑体,正文为小四号宋体,行距为固定值20磅,页边距为上25.4mm,下25.4mm,左31.7mm,右31.7mm。
(六) 自助投稿者稿件需以原稿或方格纸以简体字书写,版式字迹需清晰。如采用打印稿,排版要求见征文要求第(五)项。
(七) 电子版如附带插画请注明来源是原创还是网上download
(ps:插画只影响评选最佳插画奖,与其他奖项不挂钩)
三、
投稿方式
(一) 网络投稿:
申请开通电子邮箱(暂缓申请),以附件形式提交作品。(再由相关工作人员、整理并到五邑大学心理在线网站相应专栏。)
(二) 自助投稿:可以交到校心理健康教育协会办公室(主楼二楼)。(再由相关工作人员每天下午领取、整理并到五邑大学心理在线网站相应专栏。)
(三) 组织推荐:由各社团组织或各班级推荐作品。
(衷心希望看到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协会推荐的优秀作品)
四、
赛程安排
4月13日前传单出炉,分别派发给各院系心里健康教育协会,互通有无,相互间在院系内进行宣传
4月16日前开始进行贴横幅等前期宣传工作
4月19日晚动员大会,地点待定
4月20日开始接受投稿,投稿截止日期为五月3日
4月21日开放网上投票,投票截止日期为五月8日
五月5日举行插画现场投票
同月10日进行颁奖晚会
(备注: 以上日期地点均为初定,等待校方时间安排。)
五、
经费预算
(一) 宣传费用:传单40,横幅20,颁奖晚会场地布置20
(二) 奖品(待定)
六、
奖项设置
1 一等奖一名奖金200元、证书、宣传手册
2 二等奖一名奖金100元、证书、宣传手册
3 三等奖一名奖金80元、证书、宣传手册
最佳插画奖1名,奖励:证书、奖金120元、宣传手册
最具内涵奖1名,奖励:证书、优质名牌钢笔一支、奖金120元、宣传手册
最佳人气奖1名,奖励:证书+小说一套、奖金120元、宣传手册
其余选手奖励:笔记本一本
七、
比赛评分标准
(ⅰ)一、二、三等奖由专业评委评选
(ⅱ)最佳插画奖由现场设点投票结果选出得票最多者
(ⅲ)最具内涵奖以专业评委及网站投票结果选出,其中网上投票占70%,专家评委占30%
(ⅳ)最具人气奖由网站文章点击率评选出最多者
(ⅴ)届时我们会开通抄袭举报,被举报并经查实者取消参赛作品所获奖项,奖励顺延至顺位排名选手
八、
筹备组机构设置
(一) 专业评委:暂定邀请项传军老师及傅蓉老师担任,其余人选待定
(二) 总筹备小组:张蔚睿、徐怀颖、成嘉虹、唐紫恩
(三) 网络组:黄锦鸿、张宏明、胡志辉、梁杰霞、陈杰川
(四) 宣传组:李祥朴、翁春禅、朱晓敏、梁杰坚、林沛瑜
(五) 档案组:陈丽珠、黄惠霞、曹传海
(六) 策划组:李永耀、胡志辉
(七) 主持:待定
备注:
总筹备小组:作为整个大赛筹备期间的主要筹备成员,负责和管理整个大赛。
网络组:及时跟进投稿文章,及时更新网站。
宣传组:负责比赛所有的对外宣传工作。
档案组:负责比赛筹备期间所有的资料收集、参赛者的跟踪工作。
策划组:跟进整个比赛流程,策划颁奖晚会。
九、
具体工作进程
(一) 4月上旬:
1.
学习相关网络知识,让参赛者或读者更方便投稿、阅览(网络组)。
2.
开始准备第一期宣传工作(宣传组)。
3.
进一步详细经费预算(档案组)。
4.
跟进比赛流程,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策划组)。
(二) 4月中旬:
1.
与校心理健康教育协会网络部沟通,于五邑大学心理在线网站设专栏上传来稿并开放投票(网络组)。
2.
举办动员大会及在南北区饭堂定时设点派发传单宣传,挂初期横幅(宣传组)。
(三) 4月下旬:
1.
及时更新主题网站,阅读各上交文章,检查是否有抄袭、套改(网络组)。
2.
继续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本次比赛(宣传组)。
3.
接受参赛者投稿,收集整理参赛者资料,制作参赛者通讯录(档案组)。
4.
对比赛设置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跟进,及时更改(策划组)。
5.
设点插画展示并进行现场现场投票
(四) 5月上旬:
1.
整理统计各项奖项评选数据(网络组)。
2.
准备颁奖晚会现场布置,出海报公布获奖名单(宣传组)。
3.
收集各项本次比赛相关资料,联系获奖参赛者,准备奖品(档案组)。
4.
筹划颁奖晚会流程,会场布置,工作安排(策划组)。
晚会预定邀请对象:
1>校心理健康教育协会领导:项传军老师及傅蓉老师
2>各院系心理辅导员老师及各院系书记
3>各院系心里健康教育协会主席团
4>校心理健康教育协会各部门干部
5>大赛各获奖者
6>适当考虑班级心理健康委员或个别班级出席(视地点的大小而定)
(根据情况酌情添加或减少邀请名单)
备注:希望各筹备小组于整个活动中认真负责自己工作任务,且互相帮助。
1.营造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
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学校和班级要经常组织和举办一些诸如阅读经典名著、写读书笔记、制作精美书签、办读书海报、手抄报等文化活动。校园里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再加上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2.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
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内化为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注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看,不管什么学科的教学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就会使学科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
二是建立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构建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成为朋友,使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你,教师才有资格做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引导者。同时还要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老师提出批评。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
三是注意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教学活动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活动设计要多样化,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每项活动设计至少要达到一项明确的心理辅导目标。学生通过这些饶有兴趣的心理辅导活动,逐步领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4.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举办定期讲座
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为学生进行个别的心理问题咨询和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信息,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诊断、分析、解释、评价,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施。因此,教师要在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好本班学生的心理档案。此外,将心理学常识引进课堂,让学生获取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对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有积极的意义。
5.动员家庭和社会,共同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心理卫生工作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情,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心。学校可通过一系列措施向家长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如以家长、学校的名义聘请心理卫生专家讲授心理卫生常识;利用家长会的时机适当进行心理卫生宣传,督促家长协助学校共同解决子女的心理卫生问题。学校从主动沟通、争取支持的立足点出发,积极加强同校外有关机构的联系合作,共同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心理环境,坚决抵制不良社会诱因对学生的侵蚀、毒害,确保广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沿着“四有”新人的道路健康成长。
二、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心理
1.自信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自信,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够达到某种目标的乐观、充分的估计。拥有充分自信心的人往往不屈不挠,奋发向上,比一般人更容易获得成功。良好的自信心对一个人成就事业十分必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一是以名人为榜样帮助其认识自我、培养自信。教师多举名人成功的例子或多让学生阅读名人传记,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经常关注自己的优点和成就。二是鼓励学生多与自信的人接触交往,不断强化正面心理,坚持“我能行”、“我很棒”、“我能做得更好”,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三是指导学生确定恰当的目标。目标太低容易实现,不能提高自信心;目标太高不易实现,挫伤自信心。所以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指导学生确定恰当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