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地理教学效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兴趣;主体作用;生活化教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教学一直处于被动的位置,其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很多学生都对地理课堂教学产生了厌倦感。加之初中地理作为副科在初中教育中不受重视,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如今,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带动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倡导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科知识的实际性等等,使得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开展成为教师重视的话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提升途径。
一、以兴趣来推动学生学习地理
传统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依据教材内容来硬性地让学生掌握或者背诵一些地理知识,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加之初中地理知识的枯燥性使得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匮乏,致使课堂效果低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行使某种行为的主要动力,属于内部动力范畴。因此,笔者认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要想提升教学效果,首先需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以兴趣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笔者在教学中以生为本,通过关注学生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初中生都喜欢地理教材中的地图,其实初中生的好奇心强、有活力,已经初步具备探究能力,鉴于此,笔者则以地图为基准,通过培养学生读图来引导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并且运用读图来解决实际地理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所在,增强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情感,借以促使学生主动开展思维,学习、探究地理知识,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活跃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本身属于动态的。新课程指出: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科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促使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活跃课堂教学,借以来推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形成。如:在学习“地球地图”时,鉴于此部分知识点的枯燥,笔者引导学生开展想象思维,即:运用具体的教学工具(多媒体图画或者地球仪等等)来让学生想象我国处于地球的什么位置,地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的国家在地球上的大概位置,等等,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自己来实践、感受,促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地理学习活动中。尤其是新教材中添加了活动内容,旨在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践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运用教材的这个特点将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借以来推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充分显现。如:在学习“多变的天气”时,笔者出示多幅天气图片来让学生进行分析,之后让学生以“多变的天气”为中心来自主设计“活动”,诱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性,进而确保学生能够深入掌握地理知识,增强自我地理综合技能。
三、从实际出发深化初中地理教学效果
所谓从实际出发,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来开展教学。从某些方面而言,实际出发也属于“生活化教学”范畴。初中地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诸如:多变的天气、气候、岩层结构、国家的地理位置、各国首都、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等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也是生活中的常识性知识。以实际出发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熟悉感,使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地理知识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密切性,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深化初中地理教学效果。如:初中地理知识主要是强化学生对一些国家、地区、气候、地形等知识的认知和记忆,属于文科范畴,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以学生的所见所闻为切入点来循序渐进地拓宽学生探究、学习地理知识的道路。如:在学习“地形分析”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思考自己现在生活的地方属于什么地形,之后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在地形的特点进行描述。这样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环境为基准点,层层拓展,诱发学生不断深入地掌握地理知识,不仅教学的可行性很强,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知等等,有利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发生质的变化。
总的来说,初中地理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依据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以生为本,强化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感知、体验,活化课堂教学,借以来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纷繁复杂,如何在两年的教学中提高地理教学效果,诸多教师在教学方法手段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地理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收效颇丰。
关键词:地理教学效果营造环境创新能力兴趣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一个地理教师的心中愿望,许多教师在教学方法、手段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收效甚微。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个人教学实际,本人认为只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说:“创新是掌握民族发展命运的关键之举,是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制胜之道”。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对地理信息的处理能力。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首先教师在指导各种地理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如学习的信心、恒心、毅力、乐观、忍耐、直觉、抗挫折能力等一系列与个人素质有关的反应程度。凡是情商低的学生,主要表现出缺乏理性认识,意志不坚强,难以控制情感,常常容易冲动、悲观、孤僻,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等。这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我激励,发挥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意识。教师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尊敬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其次要开发学生无限创新的思维潜能。在地理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凡被压抑的个性,不能表现出创造性自我,在不同场合下,教师的暗示会产生强烈的心理优势,增强信心,打开心灵大脑的“活阀”,引导潜能在动机上产生行为,形成高效的催化剂。
最后,可利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通过共享多媒体信息,增强了地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地理图像可以放大、缩小的互动性,在直观性上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多媒体网络等渠道收集信息加以处理筛选,开展社会调研,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科研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教学直观形象。地理研究的对象,包罗万象,时空广远,内容广博,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较难掌握,必须借助地球仪、教学挂图、景观图片等直观教具,或多媒体等手段,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方能缘情引趣。
1、充分发挥地图册、课本插图和教学挂图的作用。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充分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直观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间概念。学生学习地理概念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的理性认识的过程,仅靠语言讲述、挂图、板图无法跳出静的框框,多媒体将静态的图、物变成动态的过程,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便于学生形象的感知内容,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有许多重要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的。如大气循环、昼夜交替、气候成因等,都是一些难于讲解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耳闻目睹,重难点迎刃而解。
(二)巧用口诀,激情引趣。广义的口诀,包括民谣、谚语、古诗词、歌诀、对联、顺口溜、打油诗在内的知识性强、趣味性浓、概括性强又简单易记的句子。有形象性、概括性、韵律性等特征。巧用口诀是教师充分运用各种语言,形象地概括各种地理现象、地理数据、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它符合中学生机械记忆为主的特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单位时间的知识摄入量。
1、利用民谣、顺口溜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特点加深理解、加强记忆。例如:“早穿皮袄午穿纱, 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歌谣讲解我国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我国地理歌谣非常广泛,有许多专门的书籍,只要平时注意搜集,合理应用,对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大有益处。
2、巧借古诗教学。诗词歌赋,琅琅上口。应用得法,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如讲地球运动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描述黄河奔腾咆哮,滚滚东去的气势: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 讲解长江时,为描述三峡滩险、流急的美景,可吟诵《白早发帝城 》。短短几句,把学生带入了奇妙的意境,韵律和谐,情景交融,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3、谜语是我国的国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在教学中适当应用,则可启发思维,拓宽知识面,活跃课堂气氛。比如:“船出长江口”——上海; “江淮河汉”——四川;“红色之路”——赤道;“孔子墓”——丘陵。
4、口诀教学法可以活跃丰富中学生的文化生活。在教学中适当引用文学作品,不仅能揭示地理现象和特征,还有陶冶性情的艺术感染效果。口诀概括性强,韵律悠长、简单易记,符合初中生好奇心强,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年龄特征,能激发中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定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褚亚平等.地理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中学新课程资源库.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3]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陈龙飞.可持续发展思想与中学地理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5]段玉山.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主观能动性;现代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都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地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故而受到重视的程度不高,随着国家改变“应试教育”的偏向,强调着眼于提高公民素质,为基础地理教育提供了大好的发展前景。地理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根据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融感情、知识、能力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作为中学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素质教育价值,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丰富的素材,使得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可能。随着教材改革的进行,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以往陈旧的教育方法,用新观念,新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必然走势。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初中地理教学意识的创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应该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提高。在现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死板硬套的搬用一些固旧模式,过分强调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地理思维的严谨,缺乏生动活泼的地理情趣,也就是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驱动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学习中寓教于乐,可以明显提高地理学习能力,有时候教学老师的一些举动、语言等都能引起学生的好感,这也会成其学习的驱动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成就事业的沃土,是思维的“启发剂”,是学生学习和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向活跃状态,美籍华人杨振宁博士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课堂中教师以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兴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动人的漫画来激趣、引趣、索趣,不仅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还会激发创新思维。
启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应当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采用创设意境这一手段对于地理思维的开拓具有极佳的启发效果。通过一些形象风趣的地理语言把学生引入到一定的创新情境中去,让学生掌握有关的地理景观特征,借以丰富地理知识。例如:在讲到我国大陆西北部气温日变化剧烈的特色时,借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语句来形容地理特征,使学生对温带大陆性气候有了形象的了解。
思考问题必须要有动机,然而要使内在动机变成经常起作用的思考动力,还需要教师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诱导、激发,设计导言、悬念或问题,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例如讲《天气与气候》一节课时,我这样设计导言:“沙尘暴、台风、寒潮等天气现象在天气预报中出现,你能说明它们的形成原因吗?它们对中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有什么影响呢?”这样的悬念和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叙述、讲授和学生的讨论,达到了在学生兴趣正浓时,获取新知的境界。
三、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方式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的重要性,各种有形无形资源都迅速融入到各种学科教育当中,当然,地理教学也离不开现代科学方式。电教化教学是指利用幻灯机、录像、等各种电教手段来帮助学生认识复杂的地理事物。地理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复杂,从时间、到空间,从天空到陆地,再到海洋,各种时间的长久性、空间的无限性以及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学的综合性、复杂性、困难性,而电化教学正好能解决这些教学上的问题。
1、化虚为实。比方讲亚洲地形时,选择播放刘欢和韦唯演唱的1990年亚运会主题曲《亚洲雄风》,并把歌词打在投影片上,让大家一起跟着唱,唱过后乘着学生的兴奋点马上利用歌词来和学生一道分析亚洲地形的主要特色,学生因有“走马观花,身临其境”的体会,所以,除能掌握本节内容外,还对地理这门学科大感兴趣。
2、互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随时互换,变“教大家”为“大家学”,地理教师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在后“的原则。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于参与教学过程。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活动既活跃又深入。
四、创新教学模式,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本刊讯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旨在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2014年工作要求,促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的探索和研究,鼓励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对教学方法、选用材料和使用仪器进行创新、改进和完善。
本届说课活动受到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指导,得到全国各省(区、市)教育装备部门(协会)的协助和支持,来自28个省市的94位中小学教师参加说课,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科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参赛教师通过现场展示、PPT演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详细阐述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克服的手段,运用新装备新技术新方式,通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改进原有教学方法,增强教师授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本届说课活动得到了参赛和观摩人员的一致好评,认为参赛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实验目标设定清晰到位,无论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实验过程都以学生为主,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的探究方法。改进的实验方法和创新的实验仪器构思巧妙,特别是对实验仪器的改进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充分体现了教师们的聪明才智。
本届说课活动邀请了六位专家对说课教师进行问辩、点评,现场评出一等奖29名、二等奖40名、三等奖25名。为将每位参赛教师的经验与真知广泛传播,给广大实验教师以借鉴和指导,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编辑出版《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获奖作品集》。全书分小学、初中、高中三部分,其中小学部分收录小学数学、小学科学、小学信息技术三个学科15篇文章;初中部分收录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初中生物、初中科学、初中信息技术五个学科43篇文章;高中部分收录高中物理、高中化学、高中生物、高中通用技术四个学科36篇文章。本书配套有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现场视频光盘。
就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的成功举办,主办方向对本届说课活动给予指导的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给予支持的各省市教育装备部门(协会)、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指导委员会、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评审委员会各位领导和专家、对参与和协助活动组织的广大教师和工作人员致以谢意。希望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获奖作品集的出版能够为落实实验教学和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和提升实验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文/宋利云)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地理;教学改革
一、引言
初中地理在整体初中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在实际中并不受到重视,很多初中学校为了应对中考,提高自己的升学率,会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上,忽视了地理教学。但此种情况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得到了改善,素质教育对初中地理教学十分注重,因此,初中地理教学逐渐地走入人们的视线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的改革问题也暴露于出来,因此,如何解决初中地理教学改革问题,就成为了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二、素质教育视域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改革问题
(一)教学内容层次不清
在素质教育下,要求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综合性的素质培养,这样的要求与以往单一型的理论知识人才培养有着较大的出入,因此,以往的地理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目标规划等都与素质教育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要求不相符。在以往的教学内容分配中,教师基本上是按照统一标准来进行的,并没有对内容进行层次性的划分,这样一来就导致了不同智商、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处于同一层次,学习好的学生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学习不好的学生又会因为难度较高而掌握不了知识,这样就导致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教学定位目标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相符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确定教学目标,在有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就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定位目标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与素质教育的需求不相符。在定位目标过程中,教师强调的是应试教育,一切为了中考取得高分而服务,而素质教育则要求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此,不同的定位目标就给教育改革的实行增加了难度,进而影响了改革的推行速度。
(三)教学评价机制不合理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教学进行评价是比较重要的环节,通过评价工作,教师可以了解教学现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但就目前的评价机制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评价机制不够合理,主要采用的是应试教育的评价方法,而且评价目标也比较单一,主要是围绕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程度开展的,所以说,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对评价机制进行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素质教育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体现层次性
在初中地理教学改革实行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此改革阶段,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层次性划分,同时教学也应有层次地进行。在教学中,教师应增加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内容的比例,同时还应在进行基础知识讲解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应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提高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视觉问题的能力。举例来说,教师在讲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由浅入深地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吗?”这一问题较为简单,学生基本都可以知道,当学生解决了此问题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你们知道气候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吗?”这一问题稍有难度,可以满足中等学生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哪些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会产生影响?”这一问题可以满足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需求。在这样层次分明的教学内容中,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掌握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知识,而且教师在对气候知识进行讲解过程中,可以针对最后一个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知道乱砍伐树木等人类一些不好的行为会对气候产生影响,然后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维护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重新定位教学目标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填鸦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来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在素质教育视域下正在逐渐地被淘汰,教师在教学中,应开展体验式的素质教育,通过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解地理事物分布,能够掌握地理环境的规律变化,如此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走入地理世界,接受地理素养教育。
(三)丰富评价机制
在地理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对评价机制进行丰富,教师应将学生对地理概念、人文特征等内容的理解程度列入评价指标中,同时还应采取多样化的评价形式,以此来促使评价机制更加健全,评价效果更加良好。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传统的教学与素质教育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做好改革工作,通过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有效开展素质教育来促使地理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冉海燕.素质教育中初中地理教学创新策略分析[J].读写算(教研版),2015,5(22):58.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方法;分析
教学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素质教育成为当代教学的主要模式。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的中学以及小学得到广泛的推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师反思的对象。然而,教学改革的推进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在教育发展新形势之下,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还存在许多困难。教师的教学思想、学生的学习思维与兴趣以及教学环境与氛围,都是影响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笔者选择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意义。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教师的个人素质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引导者与组织者的作用,其业务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只有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才能将地理知识恰当地传授给学生。要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师生要进行充足的互动,提高当代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设就成为重要之重。
首先,初中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师资力量不断强大。在招聘教师时,要选择具有较高地理专业知识水平与业务水平的教育工作者,重视教师的职业素质。只有具有较强专业水平的教师,才能将初中地理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让学生接触到更为丰富的地理学习世界。学校要引导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教学经验的增多会使教师在教学中发现更好的地理知识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更加高效地展开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其次,地理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对于课堂氛围有着直接的作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使初中地理课堂具有开放性,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如果师生关系不尽和谐,那么学生就不会自愿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更不会自主与教师进行地理知识的互动。一个教师不讨学生喜欢,会严重影响到课堂效率。因此,新时代的初中地理教师,要学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课上给学生时间思考问题,与学生就地理问题进行讨论,课下与学生讨论他们喜欢的电视节目与社会事件。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得以改善,初中地理教学效果才会更加显著。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教育改革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科学技术成果。在教育活动当中,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多媒体可以将地理知识更加生动与形象地进行展现,使学生在众多感官的配合之下,掌握应学的知识。地理学科具有跨学科性质,既具有文科的文化知识,也具有理科的分析与计算成分。因此,传统的地理教学法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将地理知识与多媒体设备进行联系,可以使初中地理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在讲解“海陆的变迁”时,教师利用简单的语言为学生描述海陆变迁的过程与结果,学生很难对其进行想象。而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海陆变迁相关的视频或者动画,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海陆变迁的前因后果。因此,加强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因材施教
每一位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不同,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利用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对于地理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对学生进行区别化的教育引导,因材施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材施教是以学生为主体,服务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利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要求。只有因材施教的方法得到落实,初中学生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地理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的改变会促进初中地理教学现状的改变。笔者提出三点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策略,希望以此引起初中地理教师对教学活动的重新审视,利用高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初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郑文兵,汤标.浅谈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行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4):67-69.
[2]乔文军.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途径[J].学周刊,2012(08):34-36.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初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陈述技术是一个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难点。初中地理教学目标通常都是用“了解”“理解”“认识”等词语进行陈述,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知识。例如“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和“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片的能力”等,都是较为笼统的,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如果教学目标内容过于重视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就可以采用目标陈述法,为了避免出现歧义,必要时应该尽可能地简化陈述,可以适当省略一些内容。例如,在设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教学目标时,首先提出相关依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其次,通过赤道周长、地球的表面积和地球的平均半径详细地说明地球的大小;最后,将地球的形状画出来,并且将地球的周长、表面积以及地球的半径准确地标注出来。这样设计教学目标,可以将一些内容省略,尽可能地简化陈述,从而能够充分体现教学目标的可量性和准确性。
虽然陈述技术是初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但是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师开展教学的侧重点,合理地应用各种陈述方法。如果初中地理教师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中将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内容,就可以采用内外结合的目标陈述法。例如,第一,对照墨西哥湾暖流图以及直布罗陀海峡两侧的海水盐度及海水流向图。说明洋流的类型和形成的原因;第二,灵活地应用洋流形成的理论解释一下“旅游鞋失而复得”的现象。这种设计方法同样能够做到简化陈述内容目的,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二、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是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中的主体内容,主要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合理地解决教师怎样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因此在教学策略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活动开展的先后顺序,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选择好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设计初中地理教学策略过程中应该根据初中地理知识的属性。如果是陈述性较强的地理知识,可以采用精加工策略和描述策略设计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讲解重要的地理名词、地理分布等内容时就可以应用精加工策略和描述策略。初中地理教师应用精加工策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应用描述策略可以将相互独立的地理术语、地理名称等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描述性较强的句子表现出来,例如,可以将我国矿产储量位于世界第一的钨、锑、锌、钒、钛、稀描述成吾弟、心烦、叹息,这样学生不仅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能够让学生准确地记住这些矿产。
初中地理教师设计教学策略过程中对于初中地理程序性较强的知识可以设计地理概念和相关规则学习策略。对于概念和规则的学习,可以通过变式练习,使学生自觉地建立学习体系,最后能够将地理概念和相关的学习规则成功地转变成技能。初中地理教师帮助学生将地理概念和学习规则转化成学习技能后,可以灵活地设计一些情境问题,使学生能够根据地理概念和相关学习规则解决初中地理问题。
初中地理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策略设计方面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地设计初中地理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媒体设计
过于刻板的PPT教学课件设计,会让信息技术的平台形同虚设,甚至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在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中,不加筛选地在所有环节中加入信息技术辅助方式,也会让人徒生宁缺毋滥的感叹:处处用等于没有用。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凡是能用信息技术支撑的地方一定会用,没有考虑是否需要用及如何用,这就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沾边就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媒体的使用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甚至用信息技术代替了学生亲自实践的机会,导致教学内容主次不分,偏离教学内容,效果适得其反。
2以信息技术平台为基础实现
初中地理教学工作的创新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来制定课程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步骤,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引入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要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即学生在地理课堂应该学会哪些知识,具备哪些能力,以什么样的方式学习效果最佳。这就需要创新地理教学方法,彻底改变地理教学现状。创新教学方法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两方面考虑,因为信息技术在这两方面的应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2.1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中的要
求与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对教学过程做出详细的步骤规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以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这类教学内容为例,我在课件设计中注重其美学意境的展现,采用水墨风格的背景作为本课程PPT的背景。将课程目的、学习资料、相关情境讨论及本课课堂评测等部分精细排布在PPT课件中。主要采用的是小组协作式和自主探究式两种方式。信息技术平台与地理学科教学整合设计的流程主要是这样的:第一,情境导入。以第六次火车提速的有关内容导入这节课。第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主要内容有:火车已在现有铁路上第六次提速,也是最后一次提速,今后为了使火车更快些,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磁悬浮列车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为什么中国先在京沪之间建高速铁路呢?为什么先在上海建磁悬浮铁路呢?我们有哪几种交通运输方式?我们学校附近就有汽车站,为什么?能不能布局在十字路口?探究题出示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把学过的知识点和生活联系起来,能进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观察智能。
2.2加强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独有的声光电媒介,可以让教学内容以更生动立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并且记忆深刻。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机制是初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
3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内容挖掘
更深层次的含义初中地理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地理常识和知识,也应该将德育教育和环境保护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给学生。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提倡可持续发展,表现出对环保工作的重视,教师也应该在初中地理课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对身边的一草一木心存仁爱,保护环境为国家未来建设出力的观念。在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教授学生基本的地理知识。创新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重点,应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使学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对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条件
关键词:初中地理;信息技术;合作学习
1前言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其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动态感、信息容量大、画面清晰、声形并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加强学习,掌握信息技术运用技巧,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让初中地理教学绽放新的精彩。
2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主体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巧妙设计教学流程,以增强应用效果。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地理教学内容地理是一门人文与自然学科。因此,要学习地理知识,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更要深入了解自然地理,掌握世界各地的人文地理。如果只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会阻碍学生由感性认知过程向理性认知过程的发展。而信息技术具有形象生动等优势,且通过网络可以搜索下载与教学相关的教学内容。许多日常生活中见不到的有趣的地方,比如丛林密布的热带雨林、生机勃勃的热带草原、神秘的高原雪山、浩瀚的大海和天空、异域风情、各地习俗等,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将这些地理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生动的视频会将学生带入缤纷多彩的世界,感受世界的精彩,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收获更多的地理知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再如板块运动、地震形成原因、火山喷发、降水的形成、大气运动这些内容抽象性强,而通过信息技术模拟火山和地震的形成过程以及板块和降水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理解所学地理知识。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实现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使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信息技术理解地理知识体系地理学科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从而更加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赫巴特曾说过:“真正感觉观察比单纯的描述更可取。”[2]在以往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地理知识体系的讲解往往是依靠学校的一些挂图,或者将课本中的插图通过投影仪进行放大。这样静态的图像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投影出来的图像有的比较模糊,学生观察起来比较费劲,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知识体系的建立。利用信息技术则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立体的学习环境,突破教材局限性,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体系,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在教学“世界的气候差异”的时候,教材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不同气候的差异,而且过于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不同国家的气候特征,展示不同气候之间的差异,可以加深学生对气候差异知识的理解。因此,通过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建立理论知识体系,增强学习效果。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合作,以达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目的[3]。合作学习也是地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通过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所学知识,通过学生的共同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而且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可以辅助开展合作学习,增强合作学习的效果。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搜集有关学习目标的信息和知识,然后让小组成员将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总结,最后通过PPT或者地理小报的方式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分享学习的经验。这样既可以体现信息化教学•集体的智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互帮互助,培养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竞争方式。比如教学三大平原、四大盆地、四大高原这些内容的时候,首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通过上网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比一比谁找到的答案最好,最后总结归纳,选派代表汇报小组的学习成果。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好胜心,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主动求知、主动探索,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还可以采用协同方式。如讲到“青藏高原”的内容时,首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拟定学习提纲,然后小组学生搜集资料,分工合作,将其制作成PPT课件,选派代表上讲台进行展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搜集了大量的音乐、文字和图片资料,这样一来不但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另外,合作学习还能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德育功能初中生处于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而按照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渗透德育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努力实现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为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依据地理教材的具体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因素,结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功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达到内化道德情感的效果。如在教学“中国的河流”时,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我国综合治理黄河、长江的小浪底工程与三峡工程,从而让学生的心灵感到震撼,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加学生的自豪感。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促进社会进步的第一生产力,也是保证社会前进的基本动力。因此,要充分重视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通过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示地理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避免弄巧成拙、喧宾夺主,发挥整合教学优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注意事项。正确认识、准确定位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和手段,而教师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不能让其代替教师的位置。要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掌握好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度,从而真正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制作课件,要从实际出发地理教师在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从教学实际和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情况出发,借鉴其他课件的优点,要突出自己课件的特色,从而提高课件的针对性和创新性,这样在教学活动中才能运用得更加灵活自如,实现教学、学生和教材三者的完美结合。关键环节使用,增强使用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导入环节、信息补充环节、情境营造和关键教育环节等几个重要环节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从而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实现画龙点睛的效果。而不是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应用信息技术,这样会使机器代替教师,不利于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把握使用频率,提高使用质量如果教师不能够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频率,那么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要注意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掌握好一节课信息技术使用次数和每次使用的时间,展示精练的内容,尽量不多占用宝贵的教学时间,发挥信息技术教学“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4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体系,开展合作学习,提升德育功能。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常规,发挥信息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途径,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努力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实现高效地理教学的目标。
作者:王军 吴秀秀 单位:1.淄博市高青县第五中学 2.淄博市高青县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石常刚,马长娟.浅析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3):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