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范文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

第1篇: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范文

一、说明文文本的语用解读策略

(一)解读文本的结构

从语用的角度看,缺乏整体观照就无所谓语境的产生,也就没有了语用存在的前提。因此,解读文本的整体结构,是让说明文教学复位的重要做法。

在解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文本结构时,笔者进行了如下分析:

从全文来看,此文严格按照说明文常用的“三段式”结构展开。第一部分是对这一文化瑰宝的总体介绍,用极精练的文字呈现画作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选择画作的精要部分进行重点描述。第三部分是对画作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进行提炼概述。这种结构几乎适用于所有同类说明文,是一种相当成熟的说明文体例。

这种对文本的整体观照和定位,对于接下去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过程实施都会起到重要的规定作用,对于学生整体把握和构思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也会有积极的影响。

(二)解读文本的选材

语用规则中的“量的原则”(说多少)和“关系原则”(为什么说)这两条,对于文本的选材具有重要的规定性。我们不能默认文本选材的存在,而需要探询其存在的原因。笔者对《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进行了以下选材方面的分析:

阅读文本第2~4自然段,我们发现,其内容在选材上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都是从“人”这个角度对画作展开介绍。这样选材既取决于《清明上河图》本身的艺术特色,更是取决于这幅画作的定位――“《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第一,是描绘普通百姓生活的情景,所以课文中介绍的人物是徜徉于市井之间的芸芸众生;第二,是描绘普通百姓眼中的生活情景,因此课文选择介绍的场景是最平常普通的生活片段。

(三)解读文本的语言

在说明文学习中,学生要学会如何把语言表达得简洁、规范、严密。这是对学生语言发展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机会。

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一自然段的语言特点为例,笔者进行了如下解读:

第一自然段在语言表述上的最大特点就是精练……以第4句为例来进行分析:“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这句话为读者提供了三方面的直接信息――画作的历史、保存的完好程度、收藏的地点;当然还提供了一些隐藏信息,如该画作的文物价值。细读这个句子可以发现,“保存的完好程度”这个信息,是整合在“收藏的地点”这个信息当中,作为句子的一个修饰成分呈现出来的。这种信息有机整合的表述方法,正是使文章显得精练的原因所在……为此,我们至少可以做三方面的事:第一,列表呈现画作基本信息,并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第二,对照发现原文清晰精练的特点及原因;第三,背诵积累。

可以看到,这里的解读直接和教学策略的选用联系在了一起。因此语用指向的说明文文本解读,其实就是站在“文本语言促进学生语言发展”的角度展开的,它为有效教学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二、说明文教学目标的制定策略

(一)低段说明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在低年级的教材中,典型性说明文的数量不是很多,同时说明文的语言不是该年段语言学习的主要对象。因此,在低段说明文教学的目标制定中,不需要刻意强化对文本文体特征的认识,还是以完成低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读好文、写好字、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提高阅读兴趣为主。

(二)中段说明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中段学生的语言发展一般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语言不够规范,表达不够精确;第二是语言的逻辑性比较差。教材中大量出现的说明文,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机会。因此,我们可以把较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对文本的语言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发现、揣摩文本语言的准确之处、简练之法、严密之道,并通过模仿等手段,学习表达方法,提高语言水平。

(三)高段说明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高段要求学习抓住要点阅读说明性文字的方法。根据该年段学生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的特点,我们需要做的是:第一,指导学生自觉把握说明文的整体布局,能在整体观照的前提下,实现特定信息的提取、加工和评价反思;第二,指导结合具体语境,对基本说明方法的使用进行理解和评价。同时,语言的规范、精练、严密仍然是该年段学生的语言发展方向,也应该纳入到说明文教学的目标中去。

三、教学方法的使用策略

(一)准确使用“读”的策略

读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之一,说明文教学亦然。例如在《活化石》的教学中,针对“和它在同一时期生活过的动物,许多早就灭绝了,大熊猫却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这一句的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对比朗读的方式,一是把“一代一代”和“一代代”两种不同结构的词语放在一起对比朗读,二是把其他动物“早就灭绝”之快和大熊猫“一代一代繁衍至今”之慢进行对比朗读。两重对比朗读下来,大熊猫“生存年代久远”的特点,学生自然领悟到了。

不同的语用目的,采取读的形式也不同。《活化石》一文可以采用夸张朗读的方法,以帮助学生获得理解,留下印象;而《蝙蝠与雷达》一文,当需要通过朗读厘清课文第三自然段严密的逻辑时,就要代之以自由地轻声地细读,才能让学生在反复读中揣摩语句间的关系。所以,朗读虽然是一种最常用的教学策略,在运用中仍然需要掌握分寸,准确使用。

(二)有效使用“说”的策略

说,是当下很多语文课堂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频率最高,而实际效率却最低的一种方式。其实,“说”的效率取决于其是否在语用指向下、目的明确地“说”。例如《赵州桥》一文的教学难点,是弄清赵州桥设计上的创举。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个李春设计完图纸后开新闻会的场景,要求每个同学以设计者的身份,回答记者的两个提问:“①您打算把桥修成什么样的?②这样的桥有什么好处?”通过这两个问题的备答,学生对文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再度自学,对有关信息进行提炼和整合;而在指名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扮演“记者”的角色,针对学生理解和表述中不到位的地方进行追问,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逐步到位。

(三)及时使用“比”的策略

说明文的文字多为简洁、精练,有时一字之差会导致意义的全面异化。这时采用“比”的策略,对于培养学生语言的敏感性、准确性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例如《赵州桥》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这里除了可以把 “参加”一词挖去,进行比较朗读外,笔者还尝试把“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这个分句去掉,让学生说说为什么 “隋朝”一词不足以表现其历史的悠久。看到学生思维受阻,教师再度介入,用图示倒推的方式,从“现代”一直倒推到“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间年代跨度之大,然后总结出:因为隋代离现在究竟有多远,是很多人没有感受的,所以必须再加上这个具体的时间词,强化年代久远的感觉。这里进行的不仅是阅读理解的指导,其实也渗透了语言表达的指导,体现的正是语用指向。

(四)深入指导“思”的策略

在说明文的所有语言特点中,小学生最难以领会的是语言的逻辑性。但语言和思维的逻辑性是慢慢培养起来的,并且思维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因此从语用的角度看,我们更需要把握说明文学习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思”的指导。

《蝙蝠和雷达》一文中最具美感的文字当数描写蝙蝠夜飞本领高超的第三自然段。这一段用了一串关联词,把各分句之间结合得天衣无缝,句与句之间层层递进,展示出充分的逻辑美。对此,笔者首先利用“比”和“读”的方式,将原文先后去掉关联词、打乱句序,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原句间的逻辑性;然后指导厘清每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后一句更进一步表明了蝙蝠夜间飞行能力强的特点;最后再将这种层层递进的感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里,学生学习了一种“思”的方式――化整为零,层层推进。这对于学生以后学习相对复杂的文本是很有用的。

(五)经常使用“画”的策略

“画”在语文学习中所能起到的作用,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对于说明文学习,经常使用“画”的策略,一方面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理解方面的障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赵州桥》一课时,针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端,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一句,笔者出示了三幅不同的设计图让学生辨析――到底哪一幅图才符合赵州桥的设计?另两幅设计图的错误,是因为忽略了原文中的什么词而造成的?这样,学生不仅对于文本语言的精确和严密有了更深的认识,还强化了“一字未宜忽”的阅读态度,同时对文中表述赵州桥设计的这句话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得到了有效的积累。

(六)适当使用“写”的策略

语用指向下的说明文教学, “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写(表达),语用规则才能被更好地掌握,才能对“读”发挥更充分的促进作用。

第2篇: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范文

一等奖(2名)

《顾青悠的十七岁》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131班 黄雅馨

《悲鸣(组章)》贵州师范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 兰兴昌

二等奖(4名)

《子夜书(组诗)》贵州大学科技学院2013级新闻学 曾入龙

《圈里五口》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141班 何娟

《萤火和光》贵州师范学院2014级广播电视学 吴长青

《老木》贵州师范学院2014级物理学 苏致龙

三等奖(8名)

《守望》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131班 何灵燕

《虚构(外1首)》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15级工程管理(1)班 杨爱琳

《清洗(组诗)》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学(1)班 宰清海

《灵魂的足迹(组诗)》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汽修(1)班 鲁海

《像你在身边一样活着(外2首)》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汽修(5)班 龚乾军

《你好》贵州师范学院2014级广播电视学 张婷婷

《鲜桃》贵州师范学院2015级汉语言(1)班 张应梅

《我们能留下的,其实都没有》六盘水师范学院2013级地理本科班 蒋腊雕

佳作奖(31名)

《那些年,回不去的时光》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131班 李双

《完整人生》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131班 严宇寒

《黑夜》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131班 李龙梅

《与笑无关》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141班 宋春丽

《一片落叶,成全一场相遇》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141班 杨丽

《三万米高空》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141班 杨倩

《忍不住想很多》F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141班 杨懿

《猫・归》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141班 张出尘

《一句话》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141班 郭宝青

《猫》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141班 黄鹂

《是爱》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141班 孙燕

《归家所见所感》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141班 杨小娟

《想当然》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141班 张文轩

《渡河》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151班 黄林玉

《怀念故乡(组诗)》贵州大学资环学院资勘131班 王启林

《一支箭(外1首)》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2013级新闻(3)班 陈再雄

《我的酒鬼父亲》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现代文秘) 王小污

《故乡是条河》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2012级法学班 苏明强

《最后一个贰》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3级教育技术学 艾文

《树(外2首)》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2014级旅游英语班 田林林

《藏在口袋里的时光》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2014级社会工作 肖丽萍

《雨》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汉语言文学(3)班 王爱

《根》贵州师范学院2013级计算机 卢晓丹

《井》贵州师范学院2013级历史学 黄映雪

《一座城》贵州师范学院2015级汉语言文学 李红梅

《流年未央》贵州师范学院少数民族预科班 石金秋

《北风啊,请你小些吹》铜仁学院2014级文本(2)班 龙玉

《失眠(外1首)》铜仁学院人文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学(3)班 杨圳

《远去的海棠花》铜仁学院人文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2)班 张丹枫

《奶奶》六盘水师范学院2013级地理本科班 陈丽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2016级美术专业 彭子力

团体获奖名单

学校团体三强

贵州大学

贵州师范学院

六盘水师范学院

社团团体三强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报社

贵州师范学院朝花文学社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沁欣文学社

先进组织工作者名单

学校先进组织工作者(3名)

贵州大学 龙汶

贵州师范学院 詹峰

六盘水师范学院 龙尚国

社团先进组织工作者(3名)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报社 蒋文正

第3篇: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范文

小学语文新课标再三强调合作、探究,多次谈到关注学习的过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欣赏文章生动的情节,感悟文章丰富的内涵,把握作者独特的个人感受,理解运用精美的语言文字,掌握文章的框架结构,让学生“发动引擎”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重构自己头脑中的“第二文本”,提速小语课堂效率。

一、注重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安定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一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导语,力求一鸣惊人,切不可信口开河,草率从事。

如:在苏教版小语课文《大江保卫战》的导入:谁来告诉老师,你今年几岁?就在你们出生前两三年的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一首歌曲《为了谁》也随之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也就是课前让大家搜集歌词并学唱的歌曲,请欣赏——(出示大江保卫战部分画面,播放VCD:歌曲《为了谁》)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这首歌曾让多少人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课件]歌中唱道:“你是谁?为了谁?”你们听懂了吗?

好的开头便成功了一半。美国学者斯迪帕克(Stipek)认为,要最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要让学生对所学科目从一开始就有兴趣。

二、引导开放性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要让学生明确课堂中学习目标和最终实现目标的方式。即知道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学会什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概意思,掌握字、词的读音,写法,通顺流畅的朗读课文等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第二,教材只是一个例子,要用这个例子引导学生开放性思维。

如:在教学《画蛇添足》时,让学生在读中换一种思维点评“添足”人。有的学生说“‘添足’人审题不严,要是这样去应战,准会失‘街亭’,去谈判,会赔银子。”有的说他有可取处:1.他画得那么快,那么好,说明他艺术水平还是上等的。2.他敢于创新,小孩子加个翅膀称为天使,蛇加上足可以想象为龙吧!说不准龙就是这个添足人的创意。还有的说,添足人可以变通:画好蛇就喝酒,喝了酒,再创新,两不误啊!有学生就反驳说,添足人没立即去喝酒,更说明他不为名利左右,一门心思只有他的艺术——他已陶醉了。

动机理论认为,儿童早期许多孩子好奇心强烈,是训练求异思维的好时机。杜威说,教师是通往天国的“引路人”,而教师不是“天国”!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读通的过程中主要在于“捅破窗户纸”——点拨引导开放性思维。

三、品读感悟文本,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认真品读课文,学生要在听课中与教师争辩,在小组活动中与同学探讨,在困惑中反思,在反复朗读中感悟,通过品读感悟,在矛盾冲突中深化、内化、升华。

如:苏教版小语《姥姥的剪纸》片断朗读的点拨:一次点拨:师配乐朗诵引读:“那头定定站着的老牛就是我的姥姥啊,而那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就是如今已经长大的我啊,这不正是当年在村口离别时,那依依不舍的场面吗?”二次点拨: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读法,教师应报以微笑鼓励。评点词如“你把最美好的思念读出来了……”“你把祝福、期待都融进了这幅剪纸里……”“你把姥姥的剪纸寄到我的心头,我的梦里了!……”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要重视对学生语言文字的品味训练。品词品句的主体是学生,要相信学生,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教师反复引领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细细品味,多元个性化的解读,品读出语言的深度,体验到语言的温度。我想这就是语文课堂的独特魅力与风采。

四、注重分层练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语文课堂中的“练”是关键。教师要从教与学活动的实际出发,从朗读、书写、点评、口语交际、片段描写等有梯度、有层次地设计训练题目,首先读写训练,然后是感悟理解、口语交际,再次是综合练习和片段描写,分层练习能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习能力是当今办学的突破口,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件。探究之于素质教育,就像给龙点睛。如小语课文《麋鹿》的练笔设计:

1.读了全文,谁来联系课文说说你最强烈的感受。(如惋惜、愤恨、悲伤、感动、欣慰、高兴……)你能写一段话——“麋鹿的新生活”吗?下面的词供选择用:“土地广阔、气候温和、林茂草丰、蹦跳、站立、跋涉、潜游、觅食、回归故土、回归自然、繁衍后代、茁壮成长”(音乐中学生练笔交流)

2.选择本课的说明方法。师: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讲故事、画图表、引用等,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例子作说明吗?

第4篇: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范文

一、略读课文选材

“略读课文”是人教版教材的中用“*”表示的课文,一般编排在精读课文后面。略读课文选材相当广泛,小说、散文、游记、到科普小品、说明文、诗歌包含大部分文章体裁,但选文在文体和主题思想上一般和精读课文保持连续一贯,选材具有时代性和人文性,大部分选择当代、现代的国内外优秀作家的美文。

二、略读课的性质

“略读课”是与”精读课”同属于阅读课.但精读课是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文本,教师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教师教的多;略读课主要是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去读,学生自己学得多。叶圣陶先生说:“学生应用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因此, “精读课”是老师教方法,“略读课”是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阅读。

三、略读课教学方法

1、围绕课文中心设计开放的阅读交流话题

利用略读课文阅读提示语中的思考题,或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设计话题激发阅读思考与交流表达的欲望。跟问题相比,话题的思维空间更大,也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师生间的平等。有时候一堂课只有两三个话题串起来;学生不是回答老师的问题而是围绕话题发表意见,所以“答案意识”淡化,学生自我的意识得到体现,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设计能满足儿童精神世界的这种表现欲的需求,激起他们内心的阅读欲望,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变苦学为乐学.

2、利用导学单引导自主合作学习

略读课是以运用精读课中习得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提高阅读技能为主要目标的。自主学习之前,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设计自主(合作)导学单是有效的办法。让导学单引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简洁高效地教会学生独立阅读方法。自主学习之前,要帮助学生把阅读的方法给具体化、可操作化。而自主学习后的集体交流环节,老师也要转变对于引导点拨的习惯性思维,即点拨的目的主要不在于把感悟引向深刻,而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四、略读课的基本流程

(一)整体感知阶段

在整体感知的阶段,只求尽量快地尽量多地略读浏览,搜集信息,多角度、多方位地粗知文章大意,力求放开,从略处理。对全文形成一个比较粗略的整体认识即可。具体有以下一些方法:

1、全文性阅读。整体性阅读是对于课文从整体上快速理解的阅读方法,速读的主要程序是了解文章题目、人物(景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景物特点)、自己的感受体会等。

2、重点段阅读。是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单的要求寻找特定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学生可以根据阅读提示所提示的问题寻找信息,也可以根据学习单或自己在整体性阅读中所发现的问题寻找信息。

3、自由式阅读。只了解大体内容而不过细阅读,甚至不阅读全文就能掌握材料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浏览式阅读法的程序:①看阅读提示或课后习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②浏览全文,有选择性地阅读文章中的部分内容。③整体感知。读后概括中心思想、文章要点,以形成总的印象。

(二)重点感悟阶段

1、围绕主线点拨法。我认为略读课文就是让孩子把在精读课文中学习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我认为围绕主线,设计开放的阅读交流话题,教师进行适当精妙点拨和引导,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张扬,阅读水平得到提高。

2、重点突破法。前文说过略读课文中和精读课文一样,选材广泛,文章经典。因此在教学中寻找适当的“突破口”、“感悟点”设计自主(合作)导学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细细品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适当取舍,不要害怕这没教到,那没教到,敢于取舍才能做到响鼓重锤。取舍的标准是一,文章核心。二,教学重点。

3、语言积累法。人教版教材的略读课文中有不少文章和精读课文一样,文质兼美,情趣突出。文字很美的文章,则注重语言积累。“美文诵读”是理解、感悟课文的捷径。学生在诵读中,积累了景物描写的语言和手法;在品词品句中,自然而然地就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中,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

4、赏析模仿法。教师应该借助学生与文本感情共鸣处或教学重点处寻找“练笔点“,进行读写能力的训练,让笔尖的滑动,留住课堂的精彩,使三维目标在练笔中达到整合。

5、拓展延伸法。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我们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引导学生评价文章的成败得失,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结合课文内容,在课前课后阅读相关文章、书籍,收集相关资料,加大学生的信息吸收量,内引外连,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最终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