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知识库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多平台 雷电灾害 风险评估 信息系统
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尽可能的降低气象灾害带来的生命财产的损失,是气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构建完善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信息管理系统,增强气象业务硬件、软件基础建设,提升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已迫在眉睫。本文介绍的基于多平台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信息管理系统正是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的。
1 研究现状
佛山市气象局已经有比较完善的信息化建设,防雷所在业务上也有非常明确的定位和管理流程。防雷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主要是雷电风险评估、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和检测服务。服务范围主要包括:经地方城市规划部门核准的佛山市市属大型、重点工程项目,以及佛山市禅城区、佛山新城区域内工程项目(含新建、扩建、改建)的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和检测服务。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及防雷工程和防雷工程建设单位信息的大量增加,和海量的防雷设施台帐管理的要求,防雷所的信息化程度还有很多待提高的地方,尤其是在通过结合GIS等手段对建筑物防雷管理上,尚缺乏比较先进的手段。
2 系统建设目标
常见的虚拟机资源分配算法有基于市场导向的资源分配算法、启发式算法和基于云计算平台系统特征的分配算法。市场导向的资源分配方法是根据用户对虚拟机资源的需求和自由市场竞争有很多相识之处,将市场中的资源分配算法应用到虚拟机资源的分配中。启发式算法是指在可承受的计算时间和空间下,给出待解决问题的一个可行解。
2.1 实现防雷评估业务流程电子化
结合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使办事流程电子化。通过对电子化流程的优化、构建与管理,将防雷所与不同建设单位、不同职责、不同专业的工作和人员串联起来,理顺工作流程,降低成本费用,提升服务水平,达到了运行有序和效率提高。
2.2 建立雷评项目电子档案库
越来越多的需要实施防雷工程的建筑,要求防雷所建立一个直观,方便的档案库,便于准确的把握每一栋建筑的防雷工程信息、防雷设置评估信息和防雷设置管理责任人信息。
2.3 建立评估报告标准模板库
对各类雷评报告相同或相似的信息片段及格式进行提取,制作成各种不同报告模板,评估人员撰写雷评报告的时候,可以快速方便调取相类模板创建雷评报告书,从而提升人员工作效率,降低书写出错情况。
2.4 建立防雷项目GIS信息库
佛山市需要建设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越来越多,通过建立基于GIS的防雷工程项目和建筑物防雷设施的信息中,便于防雷所对所辖区域内的防雷工程进行高效,直观的管理。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业务边界
根据系统建设目标设定以下系统边界模型。根据图1所示,整个系统分成两个子系统:雷评业务管理子系统和雷评申请及跟踪子系统。系统的参与者包括防雷所业务人员、防雷工程建设单位。
雷评业务管理子系统主要提供雷评估项目管理和审批,雷评报告生成及归档与费用核算管理,报告模板库,雷评知识库对外宣传等功能。
3.2 系统建设总体框架
总体框架是按照分层的思想加以设计和实现,分层的体系结构能够很好的实现系统建设任务的分解,以便整个系统的建设任务能够在明确接口定义的基础上进行并行建设,以缩短整体的建设周期。同时,在接口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分层的体系结构还能保证系统对各层基础技术的发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并且较好的体现以数据获取和整合为核心,以监督管理服务能力建设的功能定位。系统框架图如图2所示。
系统总线将实现“企业登记”、“雷评管理”、“费用核算”、“GIS建筑防雷台账”、“雷评知识库”等几个模块的数据和业务整合,构建新的基于SOA的业务服务,可以确保系统具有高的可用性和扩展性。
3.2.1 雷电风险评估业务申请系统
佛山市防雷所外网主要提供在线提交防雷工程评估申请、查询评估业务办理进度、防雷评估报告调阅;公众上网人员可以在线浏览防雷知识库的文章、在线观看防雷教育视频等。
3.2.2 雷电风险评估移动应用系统
提供支持iPhone、Android的移动应用系统,给防雷工程建设单位查询工程办理进度,调阅雷评报告,业务信息通知等功能。工程相关人员也可以通过移动应用系统查阅项目各种报告。
3.2.3 雷电风险评估微信门户
微信作为当前比较流行的公众信息服务入口,本系统面向公众的所有服务信息都能够通过雷电风险评估微信门户公众号对外提供服务。同时,通过公众服务号实现与使用者的互动,提供各种防雷产品服务。
3.2.4 雷电风险评估业务管理系统
防雷所的内部业务系统,根据防雷所雷评实际业务范围确定,由雷评工程业务管理,GIS建筑防雷台帐、报告模板库、费用核算管理和防雷知识库的宣传与等模块组成。
3.2.5 基础设施
业基础设施包括应用支持层、企业总线、中间层、数据持久层、基础设施层几部分,为上层各业务子系统提供技术应用上的支持。
3.3 雷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综合业务系统包括企业登记,雷评管理,费用核算,报告模板库,档案管理,防雷项目GIS展示系统,统计报表,系统用户几大模块。通用架构如图3所示。
3.4 雷评移动/微信客户端
雷评移动/微信客户端包括企业认证,项目进度查询,报告资料调阅,雷评知识库,消息推送功能,雷评移动客户端如下图4所示。
4 系统技术架构
根据系统总体设计指导方针以及技术标准规范,并充分考虑到应用集成、应用支持等因素,业务应用系统设计体系架构设计如图5所示。
5 结语
本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业主方的使用需求,通过软件系统的流程化管理规范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服务的执行过程,使用报告内容的片段和模块化数据处理手段完成报告有效内容的复用,可切实地提高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考虑到日后移动办公和业务整合的可能性,已预留服务端和移动端的多种技术接口,在本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日后业务需求的变化,方便地接入新的功能模块,如实现远程办公、移动端采集现场数据、提供对接门户网站、公共平台的模块化服务等。
参考文献:
[1]任艳,林巧,冷洪旭等.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系统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4(12):46-47.
早日提防超级菌,禁止滥用抗菌药物是当务之急。然而据统计,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菌药物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目前使用量、销售量排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菌药物。住院病人使用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国外一般在15%~30%),人均年消费量 在138克左右――这一数字是美国人的10倍。另一方面,在中国疯狂消耗抗菌药物的同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可导致住院费用增加55%。目前,中国每年因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00亿元人民币。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比较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卫生部在2004年就下达了一系列法规,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2004年7月1日起全国所有零售药店的抗菌药物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销售。然而限售令未见成效,失败关键问题在于80%的抗菌药物销售来源于医院,而这些法规条例对各级医疗机构制约力差,可操作性不强,并未遏制住抗菌药物日益泛滥的趋势。
“治标要治本”,在这一严峻形势下,中国卫生部宣布2012年9月将出台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对各级医疗机构实施抗菌药物严格控制。本次方法中从医疗机构的行政、临床、指标上对抗菌药物从采购流通、临床管控上重拳出击,成为“史上最严”的抗菌药物管理条例。《管理办法》细化了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提高抗菌治疗水平和合理用药水准、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加重、降低病人的医药费用都有着其积极的意义。
抗菌药物控制系统软件的
设计思路和主要功能
提升抗菌药物管理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例如药剂师将微生物药物的敏感性数据、药动学参数、所选抗菌药物的费用等数据综合起来提供给临床医生,将有助于临床诊断,从而提高处方的合理性。另一个信息化的优势在于对抗菌药物的持续跟踪将有助于收集抗菌药物管理措施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管理方式和方法,保障抗菌药物控制的持续改进。
1. 软件设计思路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抗菌药物管理,医院应立足于现有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在不增加任何硬件投入的情况下,以最小的人员、时间和其他成本投入,仁济医院与金仕达卫宁公司合作研发了一套实用的《抗菌药物管理系统》软件,软件分为六部分:
(1)抗菌药物基础设置
建立抗菌药物目录,并根据按“非限制使用”(一线)、“限制使用”( 二线 )和“特殊使用”(三线)的分级模式进行分级管理规则设置,对提供抗菌药物分级设置。(见图1)
建立医生抗菌药处方权分级设置,对有处方权的医师可以单独设置抗菌素权限;可以对通过抗菌药物知识培训的医师开放抗菌药物处方权,逐步普及抗菌药物知识。
建立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规则,可以对手术切口等级、手术部位、药敏试验进行设置,可以深入设置指定手术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药品种类以及剂量,满足手术中用药灵活调整的需求。(见图2)
(2)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充分应用成熟的信息化软件,满足抗菌药物解决平台建设的要求,结合抗菌药物数据和临床医疗信息,在临床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布控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通过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临床科室的门诊处方、门诊发药、门诊输液室、住院医嘱、住院发药等多个模块的智能提醒,真正做到紧扣《管理方法》中的要求,确保对不同的医嘱进行不同的控制,并且具有长期的使用价值,符合未来抗菌药物管控发展趋势。(见图3)
为了适应临床的一些特殊要求,设置了越级管理流程。临床医师可以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限制使用药物会传送给上级医师进行审批。紧急情况下医师也可以越级使用,但通过系统控制为1天用量。
(3)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管理
根据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设置的规则,在手术申请单、住院医嘱、住院药房等模块中对抗菌药物进行监控和提醒;电子手术通知单能与开出的抗菌药物医嘱相关联,对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内启动跟踪机制,对用药时间、超量使用持续跟踪,提醒医师及时停止抗菌药物,给予正确的用药指导,智能控制围手术期的感染用药,控制药物不良反应,减少细菌耐药性,降低病人住院费用。(见图4)
(4)抗菌药物申购与管理
严格把控在抗菌药物的医院采购流通环节,提供抗菌药物申购与审批流程,控制医院内部的抗菌药物的种类及来源;提供违规使用处理流程。
(5)抗菌药物文档与知识库
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包括抗菌药物政策法规、抗菌药物种类、各类医保政策对抗菌药物的政策、各类医保支付比例等。
建立抗菌药物知识库,提供抗菌药物抗菌谱查询、同类抗菌药物查询、抗菌药物剂量疗程查询、药物不良反应查询、抗菌药物应用指南等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知识、临床应用知识,对规范临床医师的抗菌药物医嘱进行指引。
(6)抗菌药物统计分析
提供医务科、药剂科、临床各科主任实时动态的药物统计数据,包括全院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排名、全院抗菌药物使用量排名、门诊抗菌药物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统计、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统计。
2. 系统主要功能
系统为达到医院灵活主动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要求开发了三大功能及统计分析功能。
(1)三级管控功能:根据医院医生的三级设置住院医师、主治医生、主任副主任医生分别对应抗菌素的三级设置非限制、限制、特殊,严格控制对应设置;针对抗菌素联合使用的情况进行跟踪,要求医生在联合使用时必须输入使用原因,进行联合用药的事后跟踪;特殊类型用药需要进行会诊申请,审批后方可使用;
(2)围手术期控制功能:第一,针对术前、术中、术后合理使用抗菌素进行了控制,在输入抗菌素药品医嘱时以患者当前的情况组织允许使用或申请后可以使用的抗菌素规则。科室、手术切口、手术部位、各种特殊情况(如:出血量大于1500ML,年龄大于70岁等)可以任意组成一个限制或允许使用某些抗菌素的规则。第二,启用围手术期规则,需要医务科规范使用电子手术申请单。
(3)处方规则功能:在原有4.0处方规则基础上增加“并且”的规则功能,如设置外科的主任职称的医生可以允许使用的药品列表等等这种组合条件的规则;支持挂号类型、医保类型、职称、科室、职工代码、诊断任意两个或多个条件的组合规则。
(4)联合用药控制功能:可以配置上限抗菌药物品种数,当超过指定品种数时须经过审批。
(5)统计分析:目前提供卫生部要求标准的查询统计分析报表,应根据医院实际查询需求定制查询格式,只要数据库中保存了数据,与客户确定了查询口径后即可统计出数据。
(6)控制工作流配置:提供一个平台对当前抗菌药物控制情况的管理一目了然,可以随时开启关闭相关模块抗菌素的控制要求,目前针对门诊医生处方录入、住院医生站医嘱录入,手术申请单,出院带药,小处方录入等涉及药品录入的模块应灵活控制。
抗菌药物管理系统特点鲜明
系统依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结合医院管理实践要求而设计开发的一套专业全面的抗菌药物应用管控系统,为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了药品目录、分级、使用权限,三级管控,围手术期,规范制度和知识库,申购与审批,统计分析,违规处理等全面系统的管理。
这套系统和HIS系统充分衔接,全面融合,提供了抗菌药物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全程监控。监控环节涉及门诊医生处方录入、门诊处方收费、门诊药房发药、门诊输液室输液配制、住院医生医嘱录入、住院护士医嘱录入、住院小处方、出院带药、住院发药、手术申请单、手术情况录入等众多环节。
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查询分析和报表统计,包括:全院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排名、全院抗菌药物使用量排名、门诊抗菌药物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统计、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统计等。
系统使用效果明显
随着卫生部加大对使用抗菌药物的监管力度,医院积极响应并迅速部署应用了抗菌药物管理系统。
通过该系统,仁济医院的抗菌药物监管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有效改善:
1. 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情况做到有效监控
医院对临床医生进行严格分级,对于符合资质的医生授予抗菌药物处方权;对于越级使用的申请进入严格的审批流程;对于急诊及病房夜间使用授权越级使用24小时。
2.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和特殊类型的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化
通过知识库的建立,医生对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做到有理有据;针对联合使用三种以上的抗菌药物和申请使用特殊类型的抗菌药物必须经过有药师参加的用药评估会诊,没有通过评估的申请通过软件严格禁止使用。
3. 手术I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素使用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严格控制手术申请单必须录入当前病人的情况,医院通过部位和切口等级和手术名称等因素制定了一系列使用规则,对不符合使用规则的申请做到严格禁止。
关键词:危险废物 应急响应 专家 决策系统
中图分类号:X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139-02
危险废物(包括医疗废物)具有毒性、易燃性、爆炸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或传染性,由危险废物引起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尽管我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随着国家及地方政策及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各地方危险废物应急管理队伍建设也与时俱进,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效能与日俱增。应急响应体系的建设在突发性危险废物环境污染事故、危险化学品泄露等重大环境安全事故处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污染事故涉及的因素极其复杂,而且污染事故一旦发生后环境系统内外部因素处于难以控制的迅速变化之中,并且通常趋于恶化,现有的系统主要侧重于应急监测,应与关于污染事故处理方法以及污染事故案例数据库联系,使其具备启发式推理机制进行辅助决策,在专家决策系统支持的情况下,能使问题的考虑更加全面和细致,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污染事故做出初步的估算并做出最佳应急决策以预防及应对突发性。
1 专家决策系统重要性
综上所述,从国内外的情况看,危险废物污染预警和应急领域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应急机制、应急系统组织、应急监测、应急决策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也是上海“十二五”上海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建立危险废物污染预警及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特征信息库及专家决策系统,开展相关的技术及系统集成研究,构建出运行稳定、管理方便、经济合理、保护环境的危险废物污染预警及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平台并进行示范,促进危险废物污染预警和应急管理水平提升是城市应急管理研究的重要方向。
2 专家决策系统概述
危险废物应急专家决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环境决策者提供更好的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手段,对危险废物的管理和突发性危险废物污染事故的应急快速处理以及提高专家在环境保护决策中的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危险废物应急专家决策系统是由潜在事故发生源管理、知识库与资源库分析系统、GIS专业模型分析系统有机结合的复杂系统。该系统的结构体系可以用图1表示。
3 专家决策系统构建
3.1 逻辑构架
专家决策系统逻辑框架见图2。
3.2 决策资源层建立
(1)潜在事故发生源管理。
本系统所关注的潜在事故发生源主要包括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和危险废物运输单位三类固定风险源,以及曾发生过危险废物污染事件的事故源。环境潜在事故发生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将具有污染隐患的各类信息可视化地现在电子地图上,更加直观且易于理解,同时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6],可以对潜在事故发生源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并为后续综合型、专业型的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建立和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积累经验,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潜在事故发生源管理提供学依据。
(2)知识库和资源库管理。
①知识库包括以下内容。
特性:MSDS(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案例:应急事故案例的集合,提供案例参考。
法规:环境安全法规的集合,提供法律法规支持。
监测方式:各种环境安全检测方式,提供技术手段支持。
处置技术/方法:应急事故处理技术和方法论,提供技术手段支持。
数据模型:应急扩散模型。
②资源库包括以下内容。
应急预案:潜在事故发生源应急预案。
应急机构:能够承担救援任务的各类机构,如危险废物应急处置机构、火警等。
应急队伍:能够承担指挥、物流、监测等各项任务的应急人员。
应急专家:与环境污染处理处置相关的专家、教授。
救援物资:各类应急救援物资、如防毒面具、各类药品等。
避难场所:遭遇紧急环境污染事故后,可以安置遇难人员的安全场所。
3.3 专家决策系统全程管控
(1)系统智能分析。
当应急指挥系统接警并确认警情后,知识库与资源库分析系统的智能分析引擎可以根据警情事故记录中的关键词,对知识库和资源库进行智能分析,筛选出事故危险废物的基本信息、相关法律法规、监测标准、类似案例以及相关的专家和应急机构等,为指挥中心的指挥组成员提供决策支持。
(2)GIS专业模型分析。
空间趋势分析:分析突发环境事件等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发展变化趋势,包括:突发环境事件整体发展变化的趋势分析,分析并图形化展示突发环境事件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在空间上的变化过程。
应急调度分析:利用GIS分析应急资源的分布和可调度情况,主要包括生成资源的最佳调度方案,解决资源“在哪儿”“如何到达”和“如何执行”的问题,实现可视化的动态反馈。
防护距离分析:根据应急指挥车在事故现场采集的各类环境安全参数信息,系统智能引擎进行分析,然后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辅助下划定防护距离,保障事故现场安全,降低人员和经济损失。
模型分析:建立地图数据与环境污染数据库的关联,将环境污染数据与其空间位置相联系,实现环境污染数据的地图化、可视化,依据污染事件爆发点情况,分析污染扩散方式,输出周边高危影响范围。
3.4 系统决策
方案制定:检测排查方案、抢险救援方案、应急监测方案、处理处置方案、善后处置方案的生成。
方案决策:现场决策支持、应急指挥、调度管控。
方案实施:方案执行、现场救援。
4 应用平台建设
4.1 示范平台建设条件设定
危险废物污染预警及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专家决策系统应具备维持危险废物产生处置企业日常安全生产、杜绝事故隐患及事故发生快速响应的监控管理平台。其示范平台的建设将设置以下边界条件。
(1)示范平台应从危险废物行业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建设。
(2)示范平台应以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为处置及运输单位样本、应急中心为应急机构样本。
4.2 系统管理与维护
为了确保应急响应专家决策平台的构建,需要建立业务水平较高,实战技能娴熟,对平台系统及设施设备操作熟练的队伍,同时需要建立一系列系统管理制度,并进行不断地更新改进。
规章制度:制定各类工作人员岗位、设施设备的管理规章,定期培训、维护、检查。
技术储备:不断拓展知识库和资源库,开展各类废物应急处理处置的前瞻性研究,开发包含危险废物基本特性、处理处置方法等信息的计算机软件。
专家库:不断更新、吸收环境相关专业专家,跟进各位专家研究领域。专家除应急顾问的职能外,还负责应急响应平台的年度评估和审核。
经费机制:平台的日常管理和运营经费,应由财政按照一定比例补贴。危险废物风险源承担自身监控预警设施的安装、运营费用。危险废物突发事件的责任单位或所在地人民政府承担相应的应急响应费用。
5 结论
在城市应急体系建设中,建立起危险废物应急响应专家决策系统,可以促进城市危险废物污染预警和应急管理水平的大步提升。整个系统是一个将潜在事故发生源管理、知识库与资源库分析系统、GIS专业模型分析系统有机结合起来的综合系统,能形成一个运行稳定、管理方便、经济合理、保护环境的危险废物污染预警及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平台,从而实现为环境决策者提供更好的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手段,使应急响应处理问题考虑的更加全面和细致,并实现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污染事故做出初步的估算并做出最佳应急决策以预防及应对突发性。
参考文献
[1] 何科奭,马正华.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2):60-62.
[2] 刘佳,薛文,何坚强,等.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1(3):63-68.
性的政府网站之一,纽约311在线自开通以来,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提升了城市政府的公共服务质量,同时为城市的发展搜集了广泛的信息。
综合分析纽约311在线网站的建设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尽管纽约311在线提供了一系列包括在线投诉在内的信息和政务服务,但它并非无所不能,多数情况下也只是通过集成政府各部门的在线服务资源,为用户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与思路。此种“小主站、大子站”的建设策略我们可以借鉴但无需全盘模仿,还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要做好政府网站,多渠道的信息资源必不可少。
以政府信息公开系统为服务资源的来源。信息和服务资源是服务型政府网站建设的核心,要增强网站内容保障能力,必须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深入梳理各部门业务,尤其是面向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政策制度类、许可审批类、执法监督类的业务工作,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体系,以此作为政府网站在线服务资源最重要的来源,以及各类服务信息更新的依据。此项工作是门户网站建设的基础,具体可以充分借助政府办和行政服务中心的力量完成。
与“12345”政府服务热线共建知识库。政府网站在线服务要解决包括城市环境卫生、供水、交通等各种公共事务以及市民生活在内的便民服务问题,因此,可以效仿纽约311在线建立后台知识库。门户网站可以与各地“12345”政府服务热线合作共建“12345”在线受理系统,加大政府服务知识库建设的力度,组织所有政府部门分别设计各自部门所涉及的问题并给出解答汇总至系统的FAQ题库中,知识库实现定期更新。
加强外部合作,提高国际化程度。政府门户网站外文版,是政府在网络时代,让国际社会全面、准确地了解当地,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是“塑造城市品牌,服务国际友人”的最佳平台,特别在开展国际活动时,对于门户网站的外语服务能力要求将大大提高。因此,可以吸收纽约311在线的经验,加强与外部资源的合作,与知名高校的相关专业结成战略合作关系,为他们提供实习与兼职岗位,充分发挥本地人力与智力资源的优势。
做好资源整合
当政府网站的信息和服务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用户查找信息和服务的成本就会大幅提高,往往满足某一需求的服务资源分散在很多不同的栏目下,用户需要在多个栏目之间来回切换,才有可能找到所需资源。参考纽约311在线,网站建设中可按照两种方式整合资源。首先按照主题构建服务资源目录,即将某一领域下的所有相关服务资源进行统一整合,为用户提供清晰的引导,便于用户查找信息和服务资源。其次,可按用户服务需求整合服务资源,即针对用户群体、结合主题、业务流程和办事场景等多种方式,将不同部门提供的信息和服务整合到一起,为用户提供多项场景选择,用户可根据自身境况,以此为渠道快速获取政府网站所提供的服务事项。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由于政府网站建设涉及到内容建设和技术运维,涉及到多个部门的支撑与配合。因此,必须要建立起有效的支撑保障手段,才能确保服务能力实现持续的提升,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和企业用户。
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制度保障是网站服务能力建设基础性保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网站制度保障,通过相关制度文件明确网站建设、运维过程中的职责、流程和标准规范要求,包括网站管理制度规范、内容建设和运维制度标准、安全保障制度标准、技术建设运维制度标准等;其次,投入机制保障,可参照纽约311在线的建设经验,每年从市财政预算中划拨一部分经费投入政府网站的建设与运维。
建立健全机制保障。机制保障是确保网站服务能力建设持续开展、服务能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首先,机制保障体现为组织机构的完善,应通过网站管理办法明确相应的主管协调单位、运行维护单位、内容资源保障单位及其职责分工和责任边界;其次,机制保障体现为管理机制的建设,实践中可借鉴纽约311在线,加强沟通,积极开展网上调查,通过满意度调查表和邮件等方式获取用户对门户网站服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定期开展网站绩效评估,找出网站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引进服务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实现网站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宁夏电力公司;公共数据;集约化
0 前言
随着宁夏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细化深入,信息化手段已全面覆盖并支撑宁夏电力公司有关业务的开展,随之产生了大量的业务运营数据。完成数据中心数据资源及信息系统数据字典常态化管理,实现数据资源统一在线管理,有效提升宁夏电力公司数据字典和明细数据资源的合规性,保证各业务系统之间数据共享融合效率。
建立宁夏电力公司全业务系统数据中心数据资源及信息系统数据字典常态化管理机制,充分利用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数据资源统一在线管理,全面提升数据资源管理水平,为公司数据数据共享及分析利用提供基础保障。组建专门针对企业级数据资源进行维护的数据中心综合运维团队,有针对的建设与维护公共数据资源池,实现集约化和精益化管理。
1 宁夏电力公司公共数据资源专业管理的理念及策略
深化治理:加强数据字典管理,梳理数据中心数据资源手册,构建企业级数据资源视图,实现资源统一查询及维护,满足数据统一检索、共享、分析等应用[1-2]。同时,针对数据重复接入、模型不规范、数据重复存储等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措施,并进行优化改造,提升数据质量,提高数据中心标准化建设水平。
强化管理:通过建立数据专业运维队伍,完善数据运维机制和流程,提升数据中心运维能力,常态支撑数据资源维护、数据质量监控、数据中心优化改造等工作。
2 公共数据资源集约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专业化、流程化的管理思路
如图1、2所示,与传统数据中心运维模式不同,在数据共享工作中,业务部门之间在数据共享原则达成一致后,全部的数据接入接出工作均由数据中心完成,全业务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没有核实有无、质量争议以及测试耗时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一个高效的团队一致对外,对内各司其职,保证数据运行的畅通[3-5]。
2.2 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在2015年下半年宁夏电力公司将数据中心概念进一步扩充,同时将分散在各业务系统运维团队内的优势资源合并为一个团队,打破业务间的界限,形成企业级数据人才库和知识库,使数据中心以逻辑上独立于信息运维的状态存在,专门服务于数据运维,在原运维工作的基础上,业务顾问团队和数据分析团队不仅拓展了数据中心数据分析与应用的功能,更是直接调整了数据运维突出辅助主营业务的发展方向,并为公司今后大数据大规模应用,打下了人才和团队的基础。大体量的数据库的逻辑架构和实体数据库需要专门的基础运维团队进行专门运维,宁夏电力公司集中优势资源,将原先分布在各个业务系统组内的DBA级专家进行人员整合,专门进行对数据中心ODS、营销、PMS等大型数据库的监控、调优以及后期整合。
2.3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绩效考核与控制
数据资源运维体系的人员主要涵盖各业务系统数据运维人员和数据中心运维团队,业务系统数据运维人员大多数为兼职人员,工作量大,并且把控着源头数据的正确性和合规性,对于整个数据运维体系建设来讲比较重要,而作为关键数据运维人员,要配合数据中心完成数据资源治理等相关工作,一无报酬二无较多时间处理,所以这部分人员的积极性无法调动[6-7]。目前,宁夏电力公司想推进数据资源治理等工作,都需部门主任临时协调推进,但是这种人员调动无法长期保持,其无法实现有效的绩效考核。在每个业务系统运维团队中设立数据运维岗,挑选对业务系统熟悉的人员,专职负责宁夏电力公司数据资源治理等数据运维方面的工作,并纳入到数据中心数据运维团队考核中。
外委服务考核主要针对应用支持外委厂家人员进行考核,分为项目组考核和服务人员考核。项目组月度考核结果为项目付款依据,服务人员月度打分影响项目组月度考核结果,同时针对连续三个月考核最差的运维人员予以淘汰。系统外委厂家由此项目建设时项目经理管理。
3 今后的改进方向及对策
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级数据资源管理工作视频贯会的会议的总体思路,结合2016年数据综合治理水平评价工作与公共数据资源池建设的重点任务要求,参照《国家电网公司数据接入管理与使用管理工作规范》、《国家电网公司数据字典管理工作规范》和《国家电网公司数据中心管理办法》的要求,将重新修订《宁夏电力公司数据中心管理办法》,将会在以往的基础上,将数据中心管理的范围从原有的结构化数据,扩展至全公司全业务全部结构/非结构化数据。同时将尽快正式在宁夏电力公司范围内制定并《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公司企业级数据资源管理实施细则》,并在细则中加入对公司各个业务部门以及各基层单位的考核制度,达到“制度落地,闭环管理”的目标,将原有的数据管理提升至对企业级数据资源管理的高度。通过闭环的处理流程保障宁夏电力公司上报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4 结束语
宁夏电力公司整合各业务运维团队的优势资源,对公司数据资产、数据资源和数据人才真正“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团队”的集约化管理,由于直接从根源打破了长期存在各专业业务部门业务系统建的业务壁垒,宁夏电力公司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将零散的人员和专业知识有机的捏合,形成了关于数据资产的企业人才库和知识库,并进行常态和动态的管理。
宁夏电力公司借公共数据资源池建设,在建立一支专门从事企业级数据资源管控的数据中心人才队伍的同时,在整个信息运维体系中将传统的系统运行职责和企业级数据管理为界限划分。将更多的工作人员从传统单一的系统运行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至大体量的更有价值的数据运维与使用的工作中,尽可能创造出信息专业本应该创造出的有辅助决策等价值。
【参考文献】
[1]莫力科,王沛民.公共信息转变为国家战略资产的途径[J].科W研究,2004,22(3):262-266.
[2]燕杰,樊勇兵,金华敏,唐宏.电信运营商的云计算资源池部署方法概述[J].电信科学,2011,27(10):13-19.
[3]张式勤,任赣,汪大海.数据中心资源池规划原则初探[J].移动通信,2014(13):76-79.
[4]张涛.资源池模式及其扩展策略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1,7(3):1578-1580.
[5]张雯.电力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的现状及改进对策[J].中国市场,2016(1):54-55.
【关键词】民用建筑 暖通工程 施工引言
一 .现阶段的民用建筑暖通工程的状况
1材料上的选用
民用建筑暖通的工程十分复杂,而且工程量很大,所以,有一些施工单位会将建筑暖通的工作分给一些小的施工单位,但是,小的施工单位没有质量的保证,会具有以下的一些问题。首先是施工材料的问题,小的施工单位所拥有的资金不够充足,或是以所获得的利润为先,所以对材料的选取上,会选择一些便宜、质量没有保证的暖通材料,这就会导致建筑暖通工程质量的问题,从而使得人们在居住时的舒适度受到影响。
2技术上的操作
是施工的技术上的问题上,在施工的技术上,有些小的施工单位所聘请的施工人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所以,就会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例如供暖管道在调直时没有调准;支架之间的距离偏差过大导致管道的不平直,容易造成积水的现象,使系统的正常运行受到严重的影响;还有管道的灵活度不够,使管道容易受到损害,或者是绝热材料的填充物不够,使得暖通的美观度以及保温设施受到影响等等。
3测量以及计算问题
在施工的测量以及计算的问题上,小的施工企业在施工的测量以及计算上,对计算散热器支管管道的下料量不够精准,对散热器支管坡度也不够标准。放置轴线出现的偏移及测量误差,都会导致立管和干管甩口位置出现较大偏差。
4图纸的会审问题
最后是没有强化施工图会审工作。在进行施工图纸的设计中,都要把主要的暖通设备进行标注,包括暖通设备的尺寸、大小、直径的数据,水管以及风管的定位、尺寸及标高的数据信息等等。还有,如果在审核施工的图纸过程中,没有进行严格的会审,也会施工图会审,也会导致建筑暖通工作的质量受到严重的问题。
二、民用建筑暖通工程施工要点
1 管道的安装要点分析
通过平直安装风管,并且尽力绕开弯刀,这样可以使得暖通工程的安装成本最低,使用的管材也是最节约。在施工过程中,当管道与设备连接处形成软连接或者安装过变形缝的时候,要尽力平直管道,可这样可以免受拐弯带来过大的阻力;安装水管的时候,同样要注意平直放置,到了有坡度或者需要转弯的时候尽量保持 45°C 偏角,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在拐角处存储大量的空气;在安装阀门的时候,要注意与和水流的方向一致,避免方向装反带来各种不便;排水管注意不要混用,尤其是冷凝水排水管要形成单独的系统,以便延长管道的寿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支架的制作与安装要点分析
在暖通工程系统中,支架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支架可以支撑并且固定和各种管道,在暖通安装中运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支架的安装在建筑规范中缺乏技术标准,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设计人员的对具体情况的分析,并且根据个人习惯来确定支架的具置,并且补偿器的选用通常是按照管径和吸收管伸缩量、管径等条件来选择。因此,在日常施工实践中,设计人员常常对此不是特别重视,施工图纸上支架漏画、错画的现象屡见不鲜。
在暖通工程支架制作与安装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所用型钢规格以及吊杆能否符合要求、达到施工标准,是否能够承受设备以及管道的最大临界荷载;要仔细认真的查验支架的防腐处理,最大限度地使得荷载时间不断延长;为了保证支架在暖通工程中作用得到最充分发挥,要用穿楼板固定大型管道吊架和设备,同事,竖向放置的空调管道一定要设置防滑支架,以确保质量和安全。
3检查预留孔洞封堵要点分析
通常,在暖通管道工程施工结束后,都会留下很多楼板或者穿墙预留洞,预留孔洞的封堵在不同的施工现场,是由不同的单位完成的,至少没有固定的标准 明确由什么单位来完成,因此常常会发生预留孔洞封堵不到位或者不严密的现象。不容小觑的是,真是因为这些小孔洞的存在,经常会发生换气无法进行、风量不够、漏风以及废气无法排放等等问题,甚至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在暖通安装工程现场管理中,就要随时督促监理单位的工作人员要注重预留孔洞封堵情况的专题检查,并协调施工单位、装修单位等及时消除隐患。同时要注重做好成品保护。监理单位的工作人员还要核查顶棚隐蔽工程,一旦发现损坏之处要立即要求相关单位进行修复。
4保温工艺是暖通工程至关重要的一道工序,因为其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将会直接决定系统运行的优与劣。保温施工的主要要点就是要密封闭各重点部位,要坚决杜绝漏点或者漏缝;阀门要确保有足够的覆盖保温层;要严密粘接垫木和保温材料;要恰到好处地匹配管道的孔隙大小和垫木之间的大小,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凝结水出现滴落,因而引发安全事故。
三、建立暖通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点信息库,增加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准确度
质量控制点就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而确定的重点控制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施工过程中通风系统的施工技术、操作技术参数、材料、自然条件、施工环境等等都可以成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点。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点可以根据施工地域、季节、进度的不同而不同。暖通工程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质量形成的阶段,因此,在暖通施工过程中以工序质量控制为核心、设置质量控制点、严格按着质量控制点进行检查,以保证工程质量。
在暖通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设置可以更加有力的保证工程的质量。目前最为先进的质量控制点是基于知识库的质量控制点设置。其一般设置流程首先要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确定工序衔接及并行工序。然后通过在以往工程施工数据知识库中检索出相同类型工程质量控制点作为基础模板,以质量通病知识库、质量事故分析知识库、项目特定要求列表为支持,按所设计的质量控制点判断选择规则, 在所选模板的基础上增加和删除控制点, 完成新项目质量控制点的初步设置,再用国家规范、技术、质量标准来检验设置结果是否达到要求。确定基础质量控制点后,在按照以往工程质量控制点监督管理办法数据库的内容及新工程特点制定出新工程质量控制点监督管理办法。最后,再将新工程完成后的各种数据进行入“库”登记,这样一套完整质量控制点以便下次施工时继续按照此流程进行。通过信息库的记录加强暖通施工企业质量控制与施工要点控制,以此保障暖通工程施工质量,增加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
在现代民用建筑暖通工程的施工中,由于建筑档次的升高,工程中通风系统要求越来越高,加上人们对于居室的装修,使得地暖日后的维护比较困难。因此,在暖通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真正的做到工程可以在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质量有所保障。另外,施工单位对于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及现场技术人员的质量责任心的培养也必须加强,通过施工质量与监督力度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保障居住小区的暖通工程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暖通工程,应不断优化和创新施工技术,加大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控力度,尽可能地减少施工环节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暖通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其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95598知识管理 服务品质 信息支撑
中图分类号:C9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072-01
一、名词解释
95598知识信息:涵盖全省电价电费、电能计量、故障报修、供用电技术、营业业务及综合类通用知识信息及各市县地域性、特色性差异知识信息两部分。
合格信息:是指格式规范、内容准确、报送及时、时限有效的知识信息。
市县公司知识信息报送合格率:市县公司向省远程工作站报送的合格信息数占市县公司报送总数的比例,即:市县公司知识信息报送合格率=(市县公司报送合格信息数/市县公司报送信息总数)*100%。
二、95598知识管理背景
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对智力资本的管理与运用,更多的取决于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知识管理是对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共享及应用。电力行业对知识管理关注度较高,2005年左右已开始制定规划,进行全行业的知识管理建设和实施。
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按计划推进95598业务上收工作,供电服务热线受理业务过程中,咨询类业务数量占比较大,95598知识管理在95598全网全业务集中推进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知识信息是客服代表解决客户诉求的业务支撑材料,报送的知识信息不准确,极易产生服务风险,造成服务投诉。知识信息也为窗口服务人员提供明确的服务标准,完善差异知识信息有利于规范各地市特色服务行为。市县公司知识信息报送合格率低,同一知识信息在省公司层面需多次反复,影响信息报送效率,不利于知识信息平台巩固工作的开展。
95598投诉、举报、建议、意见、表扬五项业务上收国网公司前,省客户服务中心组织开展了95598知识收集整理工作,顺利搭建了省级95598知识信息平台,基本满足了五项业务上收后的业务受理需求。2014年10月, 国网公司95598实现全网全业务集中,为完善业务支撑平台,基于山东公司客户诉求多、服务信息量大、业务开展地域差异性强、更新频繁等特点,需进一步提高市县公司95598知识信息报送合格率,以保障本省优质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提升策略研究与实施
(一)完善制度建设和通报考核机制建立
国网公司在各省公司搭建知识信息平台初期已下发《知识采编报送规范和要求》,针对知识信息采编模板、内容、格式、注意事项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省客户服务中心未制定知识报送相关管理办法,未明确各基层单位知识报送职责、流程、考核标准,无法引起市县公司对信息采集工作的重视,极易出现信息报送滞后、报送内容不合格等情况。为此,省客服中心制定并《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知识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省、市、县三级知识管理体系责任划分,规范报送流程,制定考核标准。省客服中心还定期《95598知识维护工作周报》及其它阶段性知识维护分析报告,针对市县公司知识维护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制定并施行相关管理办法,知识维护分析报告等措施,实现了对市县公司知识管理的考核,指标覆盖率达100%。
(二)建立“一对一”沟通模式
全省三级知识管理体系建立初期,部分基层单位对知识信息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未设置知识管理专责人,全省知识信息报送人员固定的5个地市公司,信息合格率均达到80%以上,但其他报送人员不固定的地市公司由于沟通渠道不顺畅,相关采编规范及要求不能实时传达,无法在规定时限内保质保量完成报送任务,致使市县公司知识信息报送合格率相对较低。也由于知识信息采集工作开展时间较短,省客服中心未及时组织报送人员进行知识采编相关内容的专项培训,报送人员采编水平参差不齐,且均无相关工作经验,所以很多基层单位无法按照采编要求规范完成报送工作。为此,省客服中心及时下发《集中开展95598知识收集整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固定知识信息报送专责人,汇集报送人员的联系电话、办公自动化邮箱等信息,并通过公司内部实时通信平台(腾讯通)建立知识维护工作群。通过固定报送人员,知识信息征询过程高效顺畅,信息传达有效率达100%。多次组织地市公司知识信息报送人员开展信息架构、知识采编等内容的培训,对系统操作进行现场演练。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后,地市公司知识信息报送人员测试成绩均达到85分以上,合格率为100%,采编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三)完善系统功能需求
目前,国网知识库管理系统“知识征集”流程只流转至省客服中心,且本省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仅具备单一的“知识检索”功能,市县公司差异知识信息仅能通过线下报送,省客服中心无法实现对市县公司知识信息报送的在线管控。为此,省客服中心提报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功能完善需求,新增“知识征询”流程,完成市县公司工单流转人员系统权限设置。按照国网公司时限要求,对“知识征询”流程进行系统设置,明确各个环节的考核时限,保证知识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同时功能模块中设置市县公司知识信息报送准确率、及时率相关数据查询及报表功能,为知识维护管理提供有力的考核依据。通过完善信息系统功能,实现了省公司对市县公司知识信息报送在线管控,管控率达100%。
一、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及其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和理论教学体系共同构成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才能完成的教学体系,它是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科技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师资保障体系、实践教材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应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实验实训课程以及与其专业技能相对应的专门的社会实践等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应包括对学生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对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考核等。这种实践考核体系应能训练学生为企业设计可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对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甄选、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薪酬与福利、劳动关系管理等各个模块的实践教学开展的平台。这种实践教学平台要能使学生实际锻炼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理论模块的实践技能。
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不能全面体现企业用人要求。传统课堂教学以“教”为中心,忽视学生能力培养,不能完整模拟企业现实。利用案例教学只能静态地启发学生思考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些模块的局部问题;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在小组中往往缺乏明确的职位分工;理论教学的知识传授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教学发展比较薄弱,不能满足学生和企业的需要。传统的本科实习环节不能适应新时期企业用人要求。不少本科生的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匹配,现阶段传统本科实习质量难有严格控制,实习报告不能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了用人单位所需能力的要求。学生在实习阶段的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的时间短,不少学生实习报告完成质量堪忧,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传统的高校师资管理机制难以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传统的高校师资管理机制要求教师以校内教学为主,缺乏使高校教师广泛深入企业界的管理机制,造成知识学习与企业需要的能力锻炼脱节。另一方面,传统的高校师资管理机制对企业导师进入高校授课要求有很高的学历门槛,而一般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学历不高,不能达到某些高校的用人门槛,而且高校严格的课时要求,也限制了公事繁忙的人力资源总监进校授课。专任教师难得走出去,企业专业人员难得进校园,限制了对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艺术的培养。
(四)缺乏完整、独立的实践教材体系。现有的实践教学往往将案例分析作为理论教材的内容。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设计往往作为理论教材的思考题、练习题,这种孤立静止的方案设计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脱节,学生不能根据真实市场的竞争中的对手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来优化改进自己的方案设计,限制了学生应用型技能的培养。
三、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开设管理实验课,开发管理技能模拟仿真软件,弥补理论教学不足。现代科技的发展,已为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带来了新机遇。利用各种模拟仿真软件,可将企业运作所需的人力资源技能通过软件模拟仿真实验来实现。将企业的真实案例作为背景资料提供给学生,学生利用软件扮演分工明确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员,操作仿真软件,能全方面、动态模拟现实中人力资源管理决策过程。
(二)建立校内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公司作为实习基地,使学生得到有质量的实践锻炼。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相关院系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模拟公司,由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负责模拟公司的管理,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进入公司从事校园招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管理执业资格考证咨询等实际校内业务,锻炼其专业能力。使学生通过模拟公司来接洽校外相关业务,例如从事校外的人力资源问题咨询,使学生能对校外真实企业问题诊断、评价和提供咨询对策。
1知识管理的基本内涵
知识管理就是对知识本身以及知识的获取、整合、存储、分享、应用等过程的管理。其本质是创造一种能够使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产生互动机制的平台,使隐形知识能够表述出来并转化成为组织所共享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提供给组织内的人分享、吸收、利用,达到利用集体智慧提升决策和行动能力的效果。其过程是立足于知识需求分析,运用多种工具,整合知识资源,分类归集存储,充分传播共享,进行应用创新。
2知识管理的具体做法
2.1制定实施规划方案,绘制知识管理建设蓝图
投资计划科在明确实施知识管理方向目标后,组织编写了《知识管理实施规划方案》,绘制知识管理建设蓝图,用于指导实践。主要内容包括:确立了实施知识管理“与工作目标相一致、与实际业务相结合、部门全员参与”的原则,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内容和展示方式,以及具体实施步骤。
2.2推进部门文化建设,营造知识管理良好氛围
知识管理强调共享、强调协作、强调创新,投资计划科以“团队文化”培育为出发点,全面推进部门文化建设。一是愿景目标激励,统一思想行动;二是明确部门定位,强化协作配合;三是畅通信息渠道,加强沟通交流;四是营造学习氛围,鼓励知识共享。
2.3组织开展知识盘点,识别知识存量明确需求
知识盘点是一个过滤储存信息、识别知识存量、寻找知识差距、明确知识需求的过程。围绕投资计划工作流程节点挖掘知识点,将每个知识点的显性成果(例如报告、图件、数据等)和隐形成果(例如体会、经验、技巧等)整理出来,共梳理具体工作及项目112项,挖掘知识点237个,并按照工作所涉及的知识范畴进行分类。同时以履行好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以及开展具体业务所必需的知识为依据,进行知识需求分析,制作了《岗位知识需求表》,明确所需知识、已有知识、知识差距、新知识所在地、新知识属性等资料。通过知识盘点,全面掌握当前的知识分布、知识边界、知识缺失等现状,为下一步知识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4进行知识加工沉淀,扩大知识资源增加存量
在知识盘点过程中,我们发现隐形知识没有充分挖掘出来,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技能技巧没有得到及时总结提炼,同时部分所需知识需要从外部获得。为此,投资计划科积极采取措施,对部门内外知识进行加工沉淀,扩大知识资源,增加知识存量。例如,借助AAR任务后检视方法,组织事后回顾会议16次;提供知识采集沉淀平台,组织知识评审,将所知识的相关材料分类别妥善保管存储,形成部门知识增量;建立并不断完善专家库,强化专家的技术支撑。
2.5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提供知识应用信息平台
通过知识盘点、知识加工沉淀,部门存储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只有借助于IT技术,将这些知识资源整合为动态的知识体系,才能实现所需知识的快速检索查找,以此促进知识的共享、应用、创新。投资计划科委托外部单位开发知识管理系统,该系统支持多维度、多用户、多角色的知识系统架构;支持基于智能搜索引擎知识查找体系;支持多种文件格式的附件上传;并规定了权限管理及角色分配。建成后,组织编写了《知识管理系统使用手册》。通过系统建设,使知识片段模块化、系统化,形成了易检索、易应用的知识库。
2.6强化知识应用创新,提高规划计划工作绩效
实施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帮助组织提高绩效,而创新是提高绩效的最佳途径。青东地区的勘探开发,就是一个利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过程。青东地区是胜利油田“十二五”期间打好东部保卫战的重点区域,为了实现该地区的科学高效开发,编制了5年规划,收集整理了包括勘探、开发、人力资源、装备、安全、信息、法律法规在内的大量知识。依照该规划快速有序推进青东地区的勘探开发。在应用成果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了地区标准地层序列、海底沉积物分布和沉积环境区划图、海床原位土体监测等知识创新,建立起了完整的区域环境知识体系。这些新知识又回馈到青东地区发展规划中,重新优化青东地区开发相关部署。
2.7配套相关规章制度,保障知识管理有效推进
知识管理的有效推动,离不开严格的管理制度。投资计划科建立了《投资计划科知识管理实施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知识管理各个节点的实施办法和具体流程。通过严格执行该制度,确保知识管理在部门内部正常运转。目前关注知识、维护系统,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
2.8开展实施效果评估,促进管理优化改进提升
适时开展知识管理实施效果评估工作是知识管理的有效组成部分,通过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调整知识管理实施计划,指导和改进管理工作。2015年8月份,投资计划科组织开展了实施效果评估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知识管理实施以来部门内部知识量增长情况,岗位人员知识贡献度、知识管理系统建设及应用,隐性知识挖掘、知识利用和再利用、创新情况,以及文化、制度适应性等。通过评估绘制个人知识进阶图,直观反映个人知识进阶过程,与技术人员结合,进一步完善知识管理系统。
3知识管理的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