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肺部手术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肺部手术术后护理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肺部手术术后护理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肺部手术术后护理要点

第1篇:肺部手术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复杂性脾切除患者中,男8例,女5例,年龄为31-42岁,平均为36岁;其中门静脉高压症巨脾2例,轻、中度脾肿大伴脾周形成广泛、致密的血管性粘连11例。

1.2 结果

13例患者中无1例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肺部感染1例、左膈下脓肿1例,均经积极保守或手术治疗痊愈后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术前多数患者担心手术失败,精神压力大,易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护士应针对患者的病情、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等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向患者提供有关手术及自我护理的知识,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和希望;同时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以消除顾虑,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主动性。

2.1.2 术前准备

术前对患者的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进行检查,有异常者应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明确护理和监护要点,术前1d备血,术前晚给予温生理盐水灌肠,术晨置胃管时选用细软的胃管并充分后轻轻插入,避免置管过程中发生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2.2 术后护理

2.2.1 评估患者术中情况

患者返回病房时,应与麻醉师认真交接,全面细致地了解患者麻醉及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液、输血及尿量等情况。详细了解患者术中情况,有助于术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2.2.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尿量及脉压差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面色有无苍白、皮肤有无湿冷、皮下有无出血点、口唇及四肢末梢有无发绀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向经治医生反映,争取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2.3 胃肠减压管的观察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加之手术创伤可引起应激性溃疡,术后可出现胃出血,故需密切观察胃管引流液的颜色及引流量,及时准确记录24h胃管引流量,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2.2.4 预防肺部感染及膈下脓肿

肝病患者免疫功能削弱,抗感染能力下降,加之术后害怕切口疼痛拒绝咳嗽及腹腔引流不畅等情况,术后易出现肺部感染及膈下脓肿,因此术后应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及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咳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每天给予雾化吸入2-4次;保证膈下引流管通畅引流,并注意观察引流液性状,了解有无膈下感染的症状,如术后高热不退,或术后一周体温降而复升,或伴有左季肋部疼痛等,应予高度重视。

第2篇:肺部手术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 小儿 心脏直视术后 呼吸道管理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大多需要经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矫治,由于手术创伤大,麻醉时间长等因素。容易产生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粘稠、不易排出;长时间的体外转流使肺毛细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产生通透性改变,气道分泌物增多;手术过程中的低温麻醉又可引起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造成有效通气量减少,导致缺氧,所以呼吸道护理是小儿心脏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1 临床资料

        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科收治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室间隔缺损27例,房间隔缺损20例,法乐氏四联症8例,法乐氏三联症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6.2岁。均采用低温体外循环手术。

        2 呼吸道护理

        2.1正确使用机械通气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年龄小、病情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在围手术期诸多因素均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因此,绝大多数心脏直视手术患儿术后需要一段时间的辅助通气,以利于安全度过手术早期的危险期[1]。选择适合患儿的呼吸机及其管道,根据患儿年龄和体重设置呼吸机工作参数:(1)本组60例均采用定容、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模式,潮气量一般为 10~12ml/kg,频率为18~35次/分,吸入氧浓度(FiO2)30%~40%,气道压力<30mmHg。(2)加温湿化:湿化罐的温度为30~37℃, 良好的吸入气温度与湿度能保持呼吸道粘膜纤毛正常排除分泌物的功能[2]。一般以管道内壁附着密集的小水珠为湿化适宜。(3) 保持呼吸机管道通畅: 定期检查呼吸回路, 各接头处有无松动,严防插管脱出、扭曲、受压、堵塞,管道中的积水应及时倾倒。(4)应用呼吸机监测要点:除术后需监测的一般生命体征外,要重点观察患儿胸廓活动情况,两侧胸廓活动是否对称,经常听诊双肺呼吸音,观察患儿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气道压力、呼吸频率等。监测血气分析,及时调整各参数。

第3篇:肺部手术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32-01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常见的危急症,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手术治疗早期清除血肿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术后严密的观察病情、精心的护理、有效的健康指导能显著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从1996年以来护理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9例,现将详细护理报告陈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8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102例,女87例,均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年龄在49-82岁之间,98例患者发病前有情绪激动,剧烈活动、劳累、饮酒等诱发因素,入院时意识障碍程度按GLS评分为:6分以下58例,9-11分89例,12-13分42例。18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由头颅CT检查确诊,出血量在30-150ml之间,平均出血量70ml。按出血部位分为幕上浅表型(壳核、外束、皮质下)出血72例,幕上深部型(丘脑、基底节区、内束及部分破入脑室出血117例。

1.2临床表现:入院时清醒10例,嗜睡32例,浅昏迷89例,昏迷40例,深昏迷18例,一侧瞳孔散大114例,双侧瞳孔散大20例,一侧椎体束征阳性176例,双侧椎体束征阳性23例,血压240-160/95-120mmhg之间,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24例,肺部感染95例。

1.3手术方法: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

2.结果

入院至出院时间段内存活174例,死亡15例,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9例、颅内再出血5例、颅内感染1例。出院后半年随访结果:86例得到完全恢复,29例需人帮助下行走,15例患者卧床不起但意识清晰,38例处于植物人状态,6例死亡。

3术后护理

3.1仔细观察病情特别是生命体征、意识瞳孔,伤口及引流液的变化,189例病人术后均进入外科监护病房(1)生命体征观察:严密监测体温、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避免血压过高诱发再出血,术后48小时内做到15至30分钟测量一次生命体征,将血压控制在21.3-18.7/12-10.7kpa,避免血压过高诱发再出血,同时注意血压不能过低,防止脑缺氧引起脑水肿。如患者体温过高则考虑是否存在肺部感染。(2)意识判断:术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通过对答、呼唤及疼痛刺激来判断病人的意识程度,采用GCS评分法评定睁眼、语言及运动反应三者相加得分值评定患者意识障碍程度。(3)瞳孔观察:若出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且伴有血压进行性升高、呼吸慢、脉搏慢、意识障碍加深,可能出现继发性出血。术后有15例发生再出血,经抢救10例存活5例死亡。

3.2、引流管护理:手术完成之后,要控制好引流管位置,保证其低于患者血肿部位,若引流管过高会影响引流效果,同时让液体回流造成颅内感染;若引流管过低常引起拔罐效应。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头部固定,仔细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流量等,若引流液流量大、颜色呈鲜红考虑术后出血,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进行处理。引流管安置期间,患者外出检查时应先夹管,防引流管脱落及液体反流入颅内引起感染。

3.3护理:患者手术完成回房休息时,要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术后8小时或待患者意识清醒后,将床头稍微抬高15°~30°,从而帮助静脉回流,降低脑水肿和颅内压。

3.4呼吸道的护理:术后有9例因肺部感染死亡。应给予持续吸氧3-4L/min,严重缺氧时增加氧气流量。呼吸道分泌物应及时清除,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翻身拍背,利于痰液排出。若患者出现呕吐,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若昏迷状态下咳嗽与吞咽反射减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必要时应将气管切开,术后22例病人给予气管切开,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①确保气管套管的牢固固定。②确保气管口的干燥清洁,敷料浸湿后要及时进行更换,每天至少要对套管进行2次清洗消毒。③定时给予吸痰,在吸痰前应该进行高流量氧气输入,若痰液呈粘稠状,应每小时向气管中滴药1次,给予超声波雾化吸入每隔4-8小时一次。④确保病人气道处于湿化状态,于气道口覆盖两层盐水纱布,避免细菌或灰尘被病人误吸。超声波雾化吸入每天至少3次,每次时间应在15~20min,从而让病人的痰液稀释易于排出,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3.5、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每天使用生理盐水为病人擦洗眼睑分泌物,帮助病人涂抹角膜药膏避免角膜炎;每天给予2次口腔护理;同时要保持病床的干燥整洁,每隔2h进行翻身一次,使用红花酒进行受压部位按摩,预防病人皮肤潮湿受压而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发生褥疮。必要时增加床栏,以免发生坠床;慎用热水袋,以免烫伤;留置尿管的病人要做好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第4篇:肺部手术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 老年人;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不断完善的卫生保健事业,使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然而,由于老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尤其髋部是骨质疏松的好发部位,因而髋部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另外,老年人常并存其他系统的疾病,增加了护理的复杂性及难度。我院骨科于2002~2004年对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护理上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情况,制定并实施详细的、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男32例,女48例;年龄56~90岁,平均74岁。股骨粗隆间骨折50例,股骨颈骨折30例;跌伤63例,车祸伤17例;30例股骨颈骨折均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粗隆间骨折18例行人工关节置换,15例行钢板固定,17例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80例患者在伤前均并存各种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其中并存1种10例,2种37例,3种25例,4种8例,并存的内科疾病依次是: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糖尿病、中风后遗症、慢性肝肾功能不全、前列腺肥大、贫血及营养不良等。

2 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与护理要点

2.1 老年患者呼吸系统生理特点与护理

2.1.1 呼吸系统的生理变化 老年人呼吸系统渐出现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老,主要表现为胸廓僵硬、肺泡减少、肺弹性降低、小支气管扩张、肺活量下降、防御功能降低等。正常情况下,吸入肺泡中的微小尘粒及病原体均由肺泡内的巨噬细胞吞噬,并带至细支气管,再由黏液-纤毛系统排出。随着年龄增长,巨噬细胞的数量、吞噬功能及纤毛的移动能力均降低,不能有效地清除这些微尘及病原体。加之老年人呼吸道黏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A分泌减少,从而降低了呼吸道的灭菌作用及中和病毒的活性作用,故老年人在围手术期间,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且有发病快、病情重、病死率高的特点。本组患者均并存不同程度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资料表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卧床后最易发生的并发症就是肺部感染,尤其是在原有肺部疾患的基础上。所以,预防呼吸系统感染的护理是高龄手术患者能否进行手术及影响预后的关键。

2.1.2 护理

2.1.2.1 病情观察 老年人呼吸道感染发病隐袭,进展快,症状多不典型。因此,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体温、咳嗽、咳痰情况,加强肺部听诊,必要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全面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及呼吸道感染情况。

2.1.2.2 增加肺活量 根据护理评估为患者制定详细可行的肺活量锻炼计划。如病情允许给予半卧位;指导患者深呼吸的方法;拉吊环每日3次,每次5~10下,以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

2.1.2.3 加强口腔护理 口咽部细菌的吸入是产生细菌性肺炎的主要途径。老年人口腔和牙齿疾病较多,因此保持口腔卫生,防治口腔和牙齿疾病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可用生理盐水或呋喃西林液清洁口腔。

2.1.2.4 维持适宜的空气环境 老年人鼻黏膜萎缩,其纤毛脱落,导致鼻腔对空气的加温、湿化及净化功能减退,干冷及含尘粒的空气易进入下呼吸道导致下呼吸道炎症。因而注意维持病室的温度和湿度,定期紫外线空气消毒,减少空气中尘粒,避免扬尘。对张口呼吸者用2层或3层湿纱布盖于口鼻部以湿润空气,吸氧患者做好氧气的湿化,调节氧流量,避免氧气对鼻黏膜的长时间直接冲击等。

2.1.2.5 促进排痰 老年人呼吸道清痰液的能力减退,加之老年人神经系统老化,对外界刺激反应差,神经传导减慢,呼吸肌萎缩,造成咳嗽反射减弱、咳嗽无力、痰液不易咳出,易形成痰栓阻塞小气道。痰液阻塞与肺部感染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促进痰液的排除是预防和缓解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指导患者正确的咳痰方法,鼓励自行咳痰;对低效咳痰者2~3h给予翻身、叩背,刺激咳痰;痰液黏稠者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

本组80例患者中有1例95岁的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8例出现肺部感染,经过及时对症治疗与护理,出院前呼吸道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其余72例均未发生明显呼吸道感染。

2.2 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特点与护理

2.2.1 老年患者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本组病例均为老年患者,半数患者存在高血压、冠心病,静脉血管壁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同时术前骨折下肢活动明显减少,术后切口疼痛、麻醉反应等又使下肢活动明显受限,下肢血流处于相对滞缓状态。以上因素导致老年患者术后易发生静脉血栓,危及生命。

2.2.2 护理

2.2.2.1 抬高患肢 术后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同时将患肢抬高20°~25°,利用重力原理,促进静脉回流。避免患肢受压,尤其是避免腘窝受压,避免过度屈髋,以促进静脉回流。

2.2.2.2 保持引流通畅 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患者要保持引流通畅,减少局部受压,以影响静脉回流。

2.2.2.3 早期积极活动 腿部肌肉尤其是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存在许多静脉窦,这些静脉窦内的血液几乎只有依靠肌肉泵的作用才能向心回流,仰卧时这种情况更为突出,因此易发生静脉血栓。早期积极活动,如主动肌肉收缩活动关节、被动肌肉按摩和关节伸屈以及翻身等是预防静脉血栓的重要护理措施。根据护理评估因人而异制定活动计划,指导并督促实施。一般术后麻醉消失后即指导患者行主动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每2h 20次,并辅以下肢肌肉被动按摩;每2h协助翻身1次,避免患肢内收、外旋;术后1~2天主动行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肉等长收缩活动,每小时40~50次;根据病情协助床上坐起,每天2~3次,每次不超过30min,同时行髋、膝关节屈伸活动,逐渐由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活动。

2.2.2.4 下肢血液回流观察 治疗静脉血栓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般静脉血栓的高发期是术后1~4天,在此期间注意加强对肢体肿胀程度、肤色、温度、浅静脉充盈情况及感觉的观察,认真听取患者主诉,注意对比观察,必要时测双下肢同一平面周径,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2.2.2.5 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护理 术后患者常规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和肝素抑制血栓的形成,治疗过程中注意低分子右旋糖酐的滴速要缓慢,一般30~40滴/min,防止发生肺水肿;注意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渗血情况、引流液量,防止术后出血性休克。

本组病例中2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因发现及时,处理得当,逐渐康复,余未发生深静脉血栓。

2.3 其他重要器官的生理特点与护理

2.3.1 老年患者神经精神系统生理特点与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功能衰退,有反应迟钝、易疲劳、记忆力差、睡眠缺乏规律、行为不能自制等特点。另外,创伤、住院与手术均易造成老年患者知觉剥夺,产生认知障碍,如错觉、幻觉、时间感觉障碍、谵妄等精神症状。护理人员白天按分级护理巡视,经常与患者交流,防止患者过于安静、处于浅睡眠状态,使氧饱和度、氧分压降低,从而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对于骨折合并偏瘫侧肢体的护理十分重要,将肢体放舒适位置,避免骨突部位受压,避免足踝部下垂,定时、定量对患肢进行被动功能锻炼。对外伤后老年反应性精神障碍、躁动严重者,除药物治疗外,使用约束带和床栏,24h不间断陪护,防止坠床等其他意外事故发生。本组并存脑血栓后遗症偏瘫15例,摔伤后老年反应性精神障碍10例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2.3.2 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特点护理 随着年龄的增加,肝脏细胞数减少,结缔组织增加,肝细胞酶活性、解毒功能及蛋白合成功能降低。肾单位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肌酐清除率、调节酸碱平衡的能力均下降。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肝肾功能不全。对慢性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应用抗生素药物时,注意观察尿液颜色、性质,记录每小时尿量及24h总量,监测肝肾功能变化。本组80例老年患者未发生肝肾衰竭并发症。

2.3.3 泌尿系统特点与护理 老年男性患者并存前列腺肥大引起尿潴留,易使细菌繁殖生长;前列腺液减少,可降低尿道抗菌能力。女性患者更年期后,雌激素减少,尿道黏膜发生退行性改变,阴道pH值相对升高,难以抑制局部细菌生长,细菌容易由尿道逆行至膀胱引起感染。本组病例术后即行留置导尿,鼓励患者多饮水,定时开放导尿管排尿,定时用呋喃西林液冲洗膀胱,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清洁会皮肤,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素预防泌尿系感染。

2.3.4 内分泌系统特点与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环境、遗传等因素易发生内分泌调节障碍,最多见的是糖尿病。高血糖可影响伤口愈合,对术后恢复十分不利,因此,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是对该类患者的护理重点。本组58例患者并存糖尿病,请内分泌科进行会诊治疗。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行饮食护理,每天监测血糖尿糖,使其空腹血糖控制在6~9mmol/L,餐后血糖维持在10mmol/L以下,尿糖控制在(+)以内。患者均匀顺利通过手术,术后无一例出现切口、伤口感染。

3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要点

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易出现多种心理异常。第一种情况是由于创伤、住院、手术等重大应激易出现恐惧及退行性心理,表现为行为异常、过度兴奋、多疑等症状。对于这种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尊重患者,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第二种情况是老年患者反应能力下降,往往对治疗和护理缺乏正确的理解和配合。如术后不敢活动,担心切口裂开、出血、关节脱位、疼痛,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安慰,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用鼓励性语言对患者的每一个动作都给予指导和肯定,使其树立信心,自觉地进行练习。第三种情况是老年患者思想负担较重,担心拖累家庭,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尊重并理解患者的感受,开导鼓励患者,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配合,使患者处于接受、配合治疗的最佳状态。

4 小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然而,髋部骨折常常是老年人的一个致命性损伤,在高龄患者中保守治疗,一年内的病死率可达50%以上[1,2],不但给患者自身造成了身心痛苦,而且也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护理负担[3]。通过对本组80例围手术期的护理,认为除按照骨科护理常规,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有针对地预防和控制术后并发症外,根据老年患者易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反应能力下降、思想负担重等心理特点,加强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Mark C,Denis C.Mortality following surgery for 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s in centenarians.Injury Int Car Injured,2000,537-539.

第5篇:肺部手术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卵巢畸胎瘤

卵巢畸胎瘤是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中常见的一种,由于生殖细胞异常增生所致,因为生殖细胞中含有外、中、内胚层组织成分,所以肿瘤里会有毛发、油脂、皮肤、牙齿、骨片、肌肉等胚叶组织。卵巢畸胎瘤种类有成熟畸胎瘤和未成熟畸胎瘤等。其中95%以上是囊性成熟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居多[1]。手术治疗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方法。我科于2000~2006年收治了60例卵巢畸胎瘤患者,现对60例患者的护理进行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其中成熟畸胎瘤58例,未成熟畸胎瘤2例,术后均无并发症和复发。

1.2手术方法常规消毒后,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行卵巢畸胎瘤切除术。此种手术方法费用低、实惠、患者易于接受,又无并发症,是我院目前治疗卵巢畸胎瘤的常用手术治疗方法。

2术前护理

2.1术前检查手术前护士要协助医生做好患者心、肝、肺等功能检查,做好血常规、血型及出凝血时间测定,以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2]。

2.2心理护理当确定要手术时,患者已开始了术前的心理准备,担心手术后引起疼痛、担心手术会有生命危险、担心术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护理人员需应用医学知识耐心地给予解答、解释,并进行心理疏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名称、涉及范围、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以及手术、麻醉中的配合要点注意事项,介绍手术成功的实例及主刀医生情况,使患者相信将得到最好的治疗和照顾,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2.3术前健康指导让患者了解子宫切除后不会再有月经,卵巢切除后会出现停经、潮热、阴道分泌物减少等现象,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接受雌激素补充治疗。其次进行术前功能锻炼,让患者进行呼吸和咳嗽的训练以增强肺功能和促进排痰预防肺部感染。指导患者练习使用便器习惯床上排便。

2.4术前准备阴道准备:术前1天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进行阴道冲洗;肠道准备:术前1天进流质饮食,晚餐后禁食,禁饮4~6h,术前晚、术晨予以灌肠。术前1天做好备皮、备血、药物过敏试验,认真做好体温和血压的监测,观察患者月经是否来潮,嘱患者淋浴,晚上为了保证患者充足睡眠,可用镇静药。术晨遵医嘱予以留置导尿管,肌注基础及抗生素。认真与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交接。

3术后护理

3.1根据手术及麻醉方式决定术后,全麻手术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分泌物呛入气管;硬膜外麻醉患者去枕平卧6~8h。术后次晨可采取半卧位,有利于减轻伤口疼痛;有利于伤口愈合;还有利于腹腔引流。

3.2生命体征、病情、伤口的观察患者回病室后及时向手术室人员了解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注意点。每30min测血压、脉搏、呼吸并记录1次,连续7次。以后每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共4次,再以后每4h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至术后24h,异常情况按医嘱执行,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阴道出血。

3.3尿管、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保持各种管道通畅,进行处置、活动、翻身时勿使管道受牵拉、折弯、脱落,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时更换各种管道。

3.4饮食手术麻醉后患者禁食6h,以后可进食免糖、免奶的流质饮食。在患者术后恢复排气后可进食半流质,排便后可进食普食,鼓励患者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并保持大便通畅。

3.5疼痛的护理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会出现伤口疼痛,剧烈而持久的疼痛会使患者焦虑不安,拒绝翻身、检查和护理,为此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正确处理,保证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

3.6基础护理卧床患者应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每日进行会阴擦洗2次,以防发生尿路感染。

3.7术后健康指导术后鼓励患者做咳嗽和深呼吸,并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促进良好呼吸功能,预防肺部感染。同时告诉患者术后3个月内勿进行体力劳动,禁止性生活和盆浴。坚持出院后定期随访,如出现阴道出血、异常分泌物等应及时来院就诊。

4小结

卵巢畸胎瘤手术在住院期间不仅要做好患者的术前检查、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和预防感染等,而且要做好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提高其依从性,坚持出院后定期随访。术后3个月内勿进行体力劳动、禁止性生活和盆浴对术后成功恢复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篇:肺部手术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过敏体质;肺癌;围手术期;护理

"过敏体质"指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和过敏性疾病而又找不到发病原因的人。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可发生各种不同的过敏反应及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等,有的则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过敏体质者在围手术期容易发生过敏性休克、哮喘等,并直接影响开胸手术效果。本文介绍了1例过敏体质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73岁,半年前开始出现胸闷、胸痛,不伴发热、咳嗽、咳痰等不适,以"检查发现右肺结节3年余,增大10余天"于2014年4月14日住院。患者自述有茶碱、青霉素、链霉素等多种药物过敏史,同时伴有多种食物、物品过敏;既往有哮喘病史三十余年,未正规治疗,张口呼吸,出现"三凹征"和"桶状胸"。肺功能检查显示重度阻塞轻度限制性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舒张功能下降;胸部CT检查显示右肺上叶背段片状高密度影,边缘呈毛刺状,最大层面大小约1.6 cm。PET-CT显示右肺上叶及右肺下叶磨玻璃结节,考虑"周围型肺癌,双肺门及纵膈小淋巴结炎性增生",准备行手术治疗。4月22日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皮试,出现过敏性休克,经积极抢救、抗过敏治疗好转。4月23日行"VATS(电视腔镜)右肺上叶后段+下叶背段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经抗炎治疗、积极的胸部物理治疗、有效的健康教育,患者于术后6 d病情好转出院。

2护理

2.1术前建立有效呼吸模式 患者既往频发哮喘导致长期张口呼吸,呼吸浅快,无法有效咳嗽、咳痰,不利于术后胸部物理治疗和早期肺复张。因此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及呼吸形态,根据患者接受程度,制定计划帮助患者建立有效呼吸模式,包括系统的呼吸功能训练,以教其腹式呼吸、缩唇呼吸为主。责任护士耐心向其讲解建立有效呼吸模式的重要性,讲解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的方法和技巧,并为其做示范,同患者一起练习。此外,教会家属观察患者呼吸形态和频率的方式。术后一周电话随访,患者有意识地改变既往不良呼吸方式,呼吸模式以腹式呼吸为主,呼吸平稳。

2.2心肺功能锻炼,提高手术耐受性 患者存在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且有左心舒张功能下降,为提高手术耐受性,术前为患者制定了阶段性心肺功能锻炼计划[1-2],包括:第一阶段床旁原地踏步三分钟;第二阶段围绕护士站健步行走2圈(约100 m);第三阶段爬三层楼梯。前一阶段完成且生命体征无明显异常、无哮喘症状再进行下一阶段锻炼。三个阶段都可连续完成后,每天上下午分别行一次完整锻炼。经心肺功能锻炼,患者围手术期未发生心律失常及肺部并发症,出院时患者活动耐力较入院前明显提高。

2.3避免诱发哮喘的因素 因患者为过敏体质,多种药物、食物或物品都可能引起过敏诱发哮喘,哮喘发作将导致气道阻塞及气道压力增大,使呼吸肌做功能明显增多,通气血流比严重失调,甚至引起严重的低氧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因此围手术期采取积极预防措施,避免诱发哮喘的因素。具体为:①用药:选用致敏性低的抗生素,除抗炎、补液外,尽量减少其他用药。用药前应用地塞米松注射液预防过敏。用药后密切观察有无过敏症状,尤其关注呼吸节律和深度、血氧饱和度。②环境: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洁;时处春季,风力较大时不通风换气时,避免柳絮、花粉等飘入室内;清扫病室时协助患者暂时离开。③饮食:保证必要能量摄入的前提下,避免海鲜、牛羊肉等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④吸氧:术后即开始使用鼻导管吸氧,不用面罩吸氧。严格控制氧气流量,2~4 L/min。

2.4积极胸部物理治疗,促进早期肺复张 由于患者对多种药物过敏,为保证安全,术后以评估为基础开展针对性胸部物理治疗,促进肺膨胀、预防肺部感染,实现早期肺复张[3-4]。评估内容包括呼吸状况、肺部听诊、咳痰有效性及痰液性质。针对性胸部物理治疗具体包括:①:借助减轻呼吸困难,仰卧及半坐位可显著降低功能残气量,端坐位效果更佳。②呼吸的控制:通过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减少小气道的塌陷,减轻气喘,维持正常呼吸模式,提高呼吸肌效率;通过深呼吸促进肺底部及肺泡扩张,鼓励持续深缓呼吸。③引流:经肺部听诊气道分泌物较多且部位固定时采用。④"叹气式咳嗽":适用于咳嗽无力时,经鼻深吸气后短暂屏气,声带轻发声,以声带部肌肉力量带动呼吸肌,将痰咳出。⑤诱发咳痰:患者无力咳痰或抵触咳痰时,指压气管,诱发咳嗽、咳痰。实践证明上述胸部物理治疗方法保证了患者有效咳痰,术后第一日胸部X线显示患侧肺部完全复张,之后未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2.5健康教育 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易频发哮喘,由于知识缺乏,导致长期不良呼吸方式。以健康教育单、示范指导等形式,告知其可能诱发哮喘的因素以及如何避免,出现哮喘时及时就诊、勿自行随意服药,保护呼吸道方法,定期复诊等[5]。出院时患者及家属已对疾病的预防、复发和早期就诊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出院后1 w和4 w电话随访时,患者呼吸方式、活动、保护呼吸道等情况基本符合健康教育内容和要求。

3结论

既往肺癌患者多以吸烟男性为主,但近年来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不吸烟者、女性等其他人群发病率也不断攀升[6],患者特征呈现多样化趋势。因此,仅以本病例的护理过程说明,除传统护理措施外,以评判性思维为基础,如客观评估患者呼吸模式、咳痰有效性,充分考虑个体差异,针对不同人群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认真辨别并分析患者主诉,教育内容和形式个体化,成为新时期肺癌围手术期护理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孔轻轻,沙永生,赵岳.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0):880-882.

[2]孔轻轻,沙永生,张慧明.围术期肺康复运动训练对肺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7):607-608.

[3]陈素锦.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肺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8,23(18):34-35.

[4]路潜,李乐之.外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第五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12-313.

第7篇:肺部手术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直肠癌患者中以低位直肠癌多见,约占全部直肠癌的65%-75%[1],因低位直肠癌位置特殊,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对排便功能影响较大。我科自2010年8月至2013年5月治疗直肠癌患者48例,围手术期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及指导规范化的康复训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入组患者48例,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39-74岁,中位年龄55岁.肿瘤下缘距2-7cm以内,全部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经抗炎通畅引流后自行愈合,引流时间15天,切口脂肪液化8例,经换药后愈合,平均时间13.6天。2常规护理

2.1术前护理要点

2.1.1心理护理在我国,由于向患者隐瞒病情,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一知半解,认识局限,容易焦虑、烦躁心理。护理人员要耐心回答患者的各种提问并有效隐瞒病情,消除紧张的情绪,使患者以最佳身心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2.1.2肠道准备肠道准备对于手术的成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术前3d告知患者服用诺氟沙星+甲硝唑控制肠道菌群。术前1d中午起给予恒康正清2盒,兑水4000ml,间断口服,清洁肠道,减轻肠道压力,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及感染发生几率。术晨7点留置胃肠减压管,指导患者如何配合置管,尽量降低对咽喉部的损伤。

2.1.3营养支持恶性肿瘤患者多伴有消瘦,营养状态差,相关文献[3]报道表明,术前营养状态差,低蛋白血症,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风险性相应增加,患者的营养状态决定了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术后的恢复速度,故术前营养状态的纠正,对于手术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术前鼓励患者进高蛋白、高能量、低纤维半流食,适当加以辅食,如安素粉、蛋白质粉等。对于低蛋白血症、贫血患者给予纠正,使血红蛋白大于80g/l,白蛋白大于30g/l。

2.1.4合并症的纠正老年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支、肺气肿的病人,应在相关科室医生的协助下,将血糖血压控制在合适的水平。术前测肺功能,肺功能差的患者,我们给予气球锻炼肺功能。

2.2术后护理要点

2.2.1生命体征观察观察一般生命体征情况,吸氧心电监护,注意全麻术后可能发生的呼吸道梗阻、误吸及循环血容量不足。

2.2.2骶前引流管护理骶前引流管的护理为直肠癌术后的重中之重,保持骶前引流通畅是防治吻合口周围积液的重要措施。术后妥善固定骶前引流管,防止受压、打折等,在患者翻身的时候首先想到引流管,防止翻身时用力牵拉以致脱出,严密观察引流情况,每隔2个小时,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堵塞,发现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并采取措施。通过盆腔引流物,可以发现出血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及时采取措施,对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2.2.3尿管护理直肠手术与膀胱关系密切,术后一般保留7-14天,过早拔除患者易出现排尿困难,我们的经验是术后第4天间段夹闭尿管,患者有较强烈尿意时打开尿管,如此锻炼膀胱功能,一般7天时即可拔除。在护理时,保护好尿管,在临床工作中,常见尿管脱出后患者无法排尿,再次留置尿管给患者心理及生理上造成了巨大的创伤。

2.2.4饮食护理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高能量肠外营养,一般为3-7天。排气后根据情况开始无渣全流食-流食-半流食-普食[4],循序渐进,少食多餐,以易消化、高营养、低纤维、易吸收的食物为主,禁止刺激性食物。最好结合个体情况,量身制定食谱。

2.2.5造瘘口护理对于低位无法保肛的患者行MILE’S术,术前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划定造瘘口位置,术后密切观察造瘘口血运情况,及时清理造瘘口,肠液导致的造瘘口周围皮肤红肿,可应用氧化锌软膏处理,保持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污染。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人工袋[5]。每次排便后及时更换肛袋,同时预防造瘘口各种并发症,若出现造瘘口坏死、狭窄、回缩、脱垂、旁疝、周围静脉曲张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

2.2.6排便护理术后第二天,开始护理,以2指扩肛,注意勿伤及吻合口,特别是超低位吻合术后。低位吻合术后因吻合口位置低,排便控制力差,便次多,便不成形,做好护理和康复非常重要。肛周皮肤的护理:用生理盐水纱布清洗肛周,喷洒婴儿爽身粉,2-3次/d。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提肛训练,因直肠术后排便反射和自主控便能力下降,及早锻炼尤为重要。具体方法[6]为:加强盆底肌肉力量的训练:提升,收缩盆底肌群时夹紧及大腿,将尽量上提,然后张口吐气后再放松,避免增加腹压。每次锻炼10min,嘱患者每日早、中、晚、临睡前各训练一次。3并发症的护理

3.1出血主要为吻合口出血,多发生在术后1-3天内,也有排便后发生者。术后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排便后注意排便颜色,少许暗红色为正常,当有鲜血时应警惕吻合口出血的可能,发现情况及时汇报医生,可行药物止血等保守治疗。因此,对于出血的观察主要为骶前引流管情况及排便情况。

3.2感染多发生在术后3-7d内,包括切口、肺部、腹腔管的感染、泌尿系,故术后应加强翻身叩背、及早离床活动,做好切口及引流管护理,及早锻炼膀胱功能,可以自主排尿后及早拔出尿管。

3.3吻合口瘘吻合口瘘一般多发生于术后7天左右[7]。本组1例发生于术后第4天,骶前引流管引出粪汁样液体,伴有高热、腹痛,报告医生后给予抗炎、肠外营养对症治疗,0.5%甲硝唑每日2次冲洗引流管,引流液清亮为止,注意进出量是否平衡,冲洗后以康复新液30ml分别由引流管及注入保留30分钟。本组2例经骶前双套管冲洗等保守治疗后吻合口瘘均自愈,其中l例给予保守治疗后效果不明。4体会

通过对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特别是加强对引流管的观察及并发症的观察,可以及早发现病情,汇报医生早期处理,有助于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有效减轻了患者生理上的痛苦及经济上的负担。对本组48例直肠癌患者的护理,使我们认识到加强术后仔细的观察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骶前引流情况是直肠癌术后护理的重点[8],加强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15.

[2]陈业伟,高坤,徐龙,等.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8):1035-1036.

[3]徐云.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11):89-90.

[4]朱建新,钟向志.消化内镜护士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74-375.

[5]张春丽,毕文.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肿瘤防治杂志,2002,9(3):379.

[6]袁菱.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9(26):1721-1723.

第8篇:肺部手术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 支气管肺癌;肺切除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c)-104-01

肺癌多数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因此也称支气管肺癌。近年来,随着工业发展的加速,环境污染严重,我国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肺癌的早期发现,使手术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成为其疾病的治疗首选,本院的手术量也日益增多。本院2005~2009年共行肺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278例,术后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278例患者术后出现15例并发症,死亡3例,余均痊愈出院。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278例,男184例,女94例,最小年龄34岁,最大83岁,平均56岁。术前均经胸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确诊为肺癌,其中,行肺楔形切除16例,肺叶切除248例,全肺切除14例。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出现15例并发症,其中,肺感染、肺不张为9例,术后出血2例,乳糜胸1例,脓胸1例,支气管胸膜瘘2例,死亡3例,余均痊愈出院。

3护理要点

3.1手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各种治疗护理的意义、方法、配合要点与注意事项,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术前的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从而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

3.1.2改善肺泡通气与换气功能指导并劝告患者停止抽烟,掌握正确的咳嗽、咳痰方法,对于痰多的患者使用祛痰剂、雾化吸入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状况。练习腹式深呼吸,有效咳嗽和翻身,促进肺扩张,利于术后配合。

3.2术后护理

3.2.1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①手术后2~3 h内,每15分钟测量生命体征1次。②脉搏和血压稳定后改为30 min~1 h测量1次。③术后24 h内血氧饱和度不能低于95%;若出现呼吸困难,缺氧而物理疗法无效,应及时给予机械通气[1]。若有异常,立即通知医师。④手术后24~36 h,血压常会有波动,若血压持续下降,应考虑是否为心脏疾病、出血、疼痛、组织缺氧或循环血量不足所造成。

3.2.2护理 麻醉未清醒时予平卧位,血压稳定后,采取半坐卧位;肺叶切除术或楔形切除术者,应避免手术侧卧位,尽量选择健侧卧位;全肺切除术者,可采取1/4侧卧位,避免过度侧卧位;有血痰或支气管瘘管者,应取患侧卧位。避免垂头仰卧位,以预防纵隔移位和压迫健侧肺而导致呼吸循环障碍。

3.2.3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肺切除术后常在肺上部和下部各放置一引流管,以加速肺的复张,消灭残腔。其主要的护理要点:①维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堵塞和滑脱,定时挤压引流管,每15~30分钟1次,并观察水柱是否有波动,必要时请患者做深呼吸或咳嗽观察。②引流不可抬高超过胸腔水平,防止瓶内液体倒吸入胸腔内。③严密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并准确记录。手术后第1个5 h内,需要每小时记录1次引流量,以后每8小时记录1次或按需要记录。正常引流量为:第1个2 h内是100~200 ml,第1个24 h内约500 ml。若引流量每小时超过100 ml,且为血色过深或伴有血块,检查引流液血色素超过5 g时,表明有内出血,需要再次开胸止血。对全肺切除术后所置的胸腔引流管一般呈钳闭状态,保证术后患侧胸腔内有一定的渗液,减轻或纠正明显的纵隔移位。每次放液量不宜超过100 ml,速度宜慢,避免快速多量放液引起纵隔突然移位,导致心脏骤停。

3.2.4加强术后呼吸道的护理肺切除术后,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能有效防治肺切除术后肺内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第1日扶患者坐起,协助患者咳痰,患者虚弱无力咳嗽时,用手指按压气管部位,以刺激气管引起咳嗽,如因切口裂开而不敢用力咳,可给予胸带保护切口,指导患者及家属用双手由胸部两侧向中央挤压切口进行有效的排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而对于病重,反应迟钝者应及时给予吸痰,帮助清除黏痰,解除呼吸道阻塞[3]。

3.2.5术后维持液体平衡及营养补充严格限制总量和速度,防止前负荷过重而导致肺水肿。全肺切除术后应控制钠盐摄入量,24 h总量为1 000~1 500 ml,速度以20~30滴/min为宜[3]。记录出入水量,维持液体平衡;当患者意识恢复后可开始进食清淡流食、半流食;若患者进食后无任何不适可改为普食,饮食宜为高蛋白、低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以保证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3.2.6心理护理术后患者由于疼痛,担心治疗效果等综合因素,术后易出现烦躁,情绪低落,不配合治疗的心理反应。护士应帮助患者及时调整患者的情绪,与患者勤交流、沟通,做好疾病的解释工作,及时解决患者疼痛,睡眠不足等问题,从而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最终以乐观情绪出院。

[参考文献]

[1]元红梅,李正君.肺部一侧全肺切除的护理体会[J].实用全科医学,2004,2(1):882.

[2]李月兰.胸外科术后雾化吸入障碍分析及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2):140.

第9篇:肺部手术术后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 听神经鞘瘤 围手术期 护理

资料与方法

~6年收治听神经鞘瘤患者8例男6例女1例。年龄9~55岁平均.岁。病程1个月~5年不等平均6个月。术前主要临床症状:耳鸣、眩晕、听力减退同侧面部麻木伴同侧角膜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脑性共济失调动作不协调后组脑神经麻痹少数病程长者有同侧肢体无力及颅高压症状。

方法:8例手术治疗患者均采用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肿瘤全切例次全切除和大部分切除8例。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X检验。

结 果

本组8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例术后康复良好并痊愈出院5例好转后自动出院1例死亡。对例康复出院患者经随访至8年8月发现患者生活质量良好。

护 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听神经鞘瘤病程较长术前患者易产生对手术意外及术后并发症的恐惧心理为此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护理耐心与患者交流介绍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和优点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心理适应能力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本组1例术前表现为烦躁不安喜怒无常;8例伴有自卑、抑郁、焦虑及丧失对生活的信心。通过术前护理所有患者的心理问题都得以平复。②安全护理:由于听神经鞘瘤患者出现听力、视力下降、平衡及共济失调等症状容易跌倒发生意外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安全防护措施要专人看护协助患者日常生活并嘱患者勿随意到室外活动。要保持病房地面干燥防止打滑而摔伤患者。有神经麻痹者应注意饮食饮水温度防止烫伤。③营养疗法:因部分病人有进食呛咳、吞咽困难和体质虚弱症状为了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促进术后伤口早期愈合所以应给予静脉输入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血浆、白蛋白等。④病情观察:主要观察患者头痛情况和有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加剧、呕吐、复视等要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嘱患者勿用力大便以免颅内压增高而发生脑疝大便干结者酌情应用缓泻剂。对巨大听神经鞘瘤发生重度脑积水患者可于术前~天预先行侧脑室穿刺置入硅胶管持续缓慢引流脑脊液暂时缓解其症状达到监测颅内压增高的目的。在护理上应注意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引流管的高度应保持在15~cm引流不宜过快避免过度引流脑脊液诱发小脑幕切迹疝。⑤术前指导:对吸烟患者护士应劝其戒烟防止增加术后发生痰阻气道的现象尽量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术前护士耐心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及有效的咳嗽排痰法使其熟练掌握。在排痰前要嘱患者先轻咳嗽几次使痰液松动再深吸一口气后用力咳嗽使痰液吐出。⑥术前准备:患者术前一日晚要洗澡护士要遵医嘱备皮和配血并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术前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前晚注意睡眠情况如头晕头痛影响睡眠者给予颅痛定、安定片口服。晚上1点以后禁食禁水遵医嘱术前用药。

术后护理:①护理:对麻醉未醒患者去枕平卧位头偏向健侧以利于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流出。待意识清醒、血压平稳后抬高床头15°~°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术后8小时内禁止患侧卧位。对肿瘤切除后遗留较大残腔的患者在翻身时应动作轻柔避免头颈部扭曲或震动以免脑干移位导致呼吸、心跳骤停。②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减少脑缺氧改善脑水肿预防肺部并发症。由于肿瘤累及舌咽和脑干及手术的影响术后患者呼吸功能减退咽反射减弱或消失痰液不能排出易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和并发肺部感染所以应每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叩击背部有利于痰液排出。要随时吸痰、吸氧。对痰多黏稠患者可于每次吸痰前15~分钟给予超声雾化吸入。舌后坠影响呼吸者可取健侧卧位并托起下颌部必要时放置咽导管等改善呼吸道通气。床边备气管切开用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术后做好气切护理。本组1例术后病情平稳医生予以拔除气管插管后小时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嘴唇发绀、痰鸣音严重发生窒息经口鼻吸痰无效后行气管切开转危为安。③引流管护理:术后一般要常规放置引流管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伤口局部有无隆起并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如发现引流液过红呈新鲜出血或小时内超过8ml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及脱落每日更换引流袋1次应严格无菌操作。如伤口敷料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引流管一般放置7小时可拔除拔管后注意有无脑脊液外漏情况如发现漏液或敷料渗透应及时将头皮渗液和积液抽出严密缝合伤口加压包扎适当使用抗生素。禁止用水冲洗以免脑脊液反流使感染浸入颅内。本组例拔管后出现脑脊液外漏经抬高床头、伤口加压包扎或缝合伤口愈合。注意脑脊液耳漏或鼻漏患者的外耳道和鼻腔的清洁对鼻漏患者在鼻孔置以无菌干棉球浸湿后及时更换;耳漏患者可用75%酒精拭子轻拭后覆盖无菌敷料防止颅内感染的发生。④严密观察病情:由于肿瘤位于后颅凹、桥脑小脑角、靠近脑干手术直接或间接影响脑干的功能出现呼吸、心律改变及意识障碍加之后颅凹容积狭小术后肿瘤残腔若有渗血极小的血肿就可造成脑疝。因此术后应密切观察瞳孔、生命体征及有无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尤其是呼吸和神志的改变最为重要。一般~6分钟观察和记录1次同时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及心电监护出现异常应报告医生处理。本组1例术后意识清醒6小时后突然出现昏迷、呼吸深慢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立即行头颅CT检查证实为瘤腔内出血急诊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转危为安。⑤饮食护理:对术后患者伴有面神经和三叉神经损伤引起周围性面瘫或感觉功能减退或丧失者要注意患者进食速度宜慢食物不可过热防烫伤。已出现声音嘶哑、咽反射消失及吞咽困难的患者手术后天暂禁食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天后试饮水若仍有呛咳给予管饲饮食鼻饲饮食应少量多餐待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后方可进流质饮食进食后用压舌板或汤匙掏净口中存留食物并观察有无食物吸入气管的症状。每天要清洁口腔防止口腔并发症的发生。本组5例吞咽困难者经适当饮食护理均未发生误吸。⑥眼部护理:由于肿瘤的侵犯和手术的损伤可引起面神经麻痹出现暂时性和永久性面瘫使患者角膜感觉减退或丧失、眼睑闭合不全致角膜炎和角膜溃疡严重者导致眼内感染、角膜白斑而失明。对眼睑轻度闭合不全者白天予.5%氯霉素滴眼液滴眼夜间涂以抗生素眼膏并加油纱或眼罩覆盖。眼睑严重闭合不全者暂时缝合眼睑。由于精心护理本组无1例发生失明8例术后面瘫和眼睑闭合不全患者至出院时均未发生角膜炎或角膜溃疡有例可闭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