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洛阳牡丹范文

洛阳牡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洛阳牡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洛阳牡丹范文

5000年的悠久历史,3000年的文化中心,1600年的帝王之都,为洛阳留下了丰富的名胜古迹。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又造就了洛阳优美的人文景观,使洛阳以风景优美,名胜荟萃著称于世,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提到洛阳自然想到洛阳牡丹。洛阳牡丹,以其雍容华贵,娇艳妩媚的秀姿,赢得“国花”、“花王”的美誉。每当谷雨前后,海内外游客纷纷涌向洛阳,争相观赏国色天香的洛阳牡丹。

唐代涛人刘禹锡,在《赏牡丹》一诗中赞许道: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渠争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又名洛阳花、富贵花、木芍药、百两金等。原产我国西北部深山中,现在陕西秦岭及豫西山区一带,尚有野生种。远在隋唐以前我国人民就把它引种下山,培育成为观赏植物。据《广群芳谱》记载:南朝诗人谢灵运,在浙江永嘉任太守时,曾在那里发现有牡丹。由此可见,我国栽培牡丹至少从南北朝已经开始,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我国栽培牡丹最著名的产地有洛阳、西安、亳州、荷泽等地,而以洛阳最盛。从唐代起,洛阳牡丹就已经甲于天下,成为我国名花之最。

唐宋时期,洛阳观赏牡丹风气极盛,据《国史补》记载:“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唐代诗人白居易也在《牡丹芳》诗中咏叹道:“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竞赏牡丹简直到了狂热的程度。每至花期,各种牡丹,竞相怒放,万紫千红,争奇斗艳。赏花之人,摩肩擦踵,络绎不断,而且设帐搭棚,携槽提盒,晶竹弹丝,热闹异常。不但城中男女,关门闭户,争着去看牡丹,就连外郡之人,也都慕洛阳牡丹之名,纷纷赶来游赏,“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如狂”,就是形容当时人们争先恐后观赏牡丹的热烈场景。

洛阳牡丹之所以令人百看不厌,不仅由于它富丽堂皇,花色娇艳,花型富于变化,而且因为它品种繁多。在洛阳牡丹极盛时,园艺栽培品种多达五百余种。它的分类也与众花不同,它可以依花型、花色、花期、用途,甚至以种花者的姓氏等分类。洛阳人爱花成俗,尤爱牡丹。唐宋时,洛阳民间的牡丹花会就已十分兴盛。每到牡丹盛开,洛阳城中,各种花会、花市,竞相举行。全城不分男女老幼,簪花踏青,倾城赏花。欧阳修《洛阳牡丹记》中详细地记载了洛阳花会的盛况:“花开时,士庶竞为遨游。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张幄幕,笙歌之声相闻”。宋代张邦基所著《墨庄漫录》也记载道:“西京(洛阳)牡丹闻于天下,花盛时太守作万花会,宴集之所,以花为屏帐,至于梁、栋、柱、共,系以竹筒贮水,簪花钉挂,举目皆花也。”

今天的洛阳牡丹已有500多个品种,上百万株。从1983年起,洛阳每年春天都要举办盛大的牡丹花会。年年花事盛,岁岁春色好,花会举办以来,一年比一年盛大。花会期间,古都变成一片花的海洋,花的世界。游人面对姹紫嫣红、绮丽绚烂的牡丹,无不如痴如醉,留连忘返。

牡丹花会时间:

每年4月15日-4月25日

牡丹花会主要赏花点:

王城公园、西苑公园、牡丹公园;国色牡丹园、袼阳牡丹园等;

赏花指南:

第2篇:洛阳牡丹范文

1、洛阳牡丹花开的时间一般是在每年的4月到5月之间,花朵单生于茎枝顶端,花色丰富,有着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共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

2、牡丹花有观赏价值、经济价值、食用和药用价值。牡丹花会时间为4月5号到5月5号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洛阳牡丹范文

妻子突患重病又遭下岗,丈夫鼓励她坚强面对人生

徐灵霞是河南洛阳关林镇人,她曾是河南省洛阳市地质调查队的一名职工。1988年年底,徐灵霞和在洛阳一所中学当化学教师的郝天禄结婚。1990年,儿子的降生,为这个夫妻恩爱的家庭增添了无穷欢乐。

然而,儿子4岁那年,不幸降临这个家庭。那是1994年4月的一天早上,徐灵霞起床后,突然觉得头很痛,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了。她紧张地叫着丈夫的名字,伸手去扶墙时,又发现自己右半边的身子开始发麻不听使唤了!

郝天禄闻声赶来,连忙将妻子送进医院。住院后,医生安排徐灵霞做了一系列检查,几天后经过会诊,怀疑她是患了脑肿瘤,而且因为肿瘤位置特殊,不宜手术。经过几个月住院治疗,徐灵霞的右半边身子恢复了正常,头疼有所减轻,眼睛也慢慢看得见了。当年7月下旬,徐灵霞出院了。

可出院才一个月,徐灵霞又发病住进了医院。这次,徐灵霞昏迷了两天。醒来后,头仍然很疼,半边身子无法动弹,眼前一片漆黑。徐灵霞很绝望。

住院期间,医生在对徐灵霞进行脑部检查时,发现那片阴影如上次一样,既没有变大,也没有缩小。最后医生得出结论:是脑脓肿。

1994年11月,徐灵霞病情稳定后出院,她在丈夫的搀扶下回到家。目睹妻子遭受病痛的折磨,郝天禄心疼不已。以前从不下厨房的他,每天早早起床做饭、干家务,还陪妻子去公园锻炼身体。

1995年10月,徐灵霞再次发病昏迷。郝天禄把妻子送进另一家医院治疗。经过检查,徐灵霞脑部的阴影依然没有变化。医生无法确定她到底是脑肿瘤还是脑脓肿,建议暂时不考虑做手术,继续采取保守治疗的办法慢慢恢复。

出院时,医生特意叮嘱徐灵霞:“千万不要忧虑过度,否则会加重病情。”

这次出院后,徐灵霞边治疗边上班。为了减少病情发作的次数,她学会了自我宽慰。而郝天禄则瞒着她辞去了教师工作,调入地质系统与妻子成了同事,以便更好地照顾她。徐灵霞知道丈夫的良苦用心后,非常感动,答应他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1996年5月,因单位减员增效,徐灵霞下岗了。这对病中的徐灵霞又是一次重大的打击。她只觉得万念俱灰,不知道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见妻子丧失信心,郝天禄紧紧握住她的手,说:“有我在,你啥都别怕,一定要保持好心情,让身体好好恢复!”丈夫的体贴,使徐灵霞深为感动。她想,自己好,家人才会好。一定要坚强面对人生,战胜病魔,走出生活谷底!

在丈夫鼓励下重拾信心,从零起步画牡丹驱病魔

为了让徐灵霞重树生活信心,郝天禄想尽了办法。他不但常常带妻子到公园和野外散步,还给她读书读报,讲一些笑话给她听,每天都要逗她开心。在丈夫的努力下,徐灵霞虽然有时头会隐隐作痛,但再未出现突然昏迷的情况。

1997年11月的一天,徐灵霞又一次发病。经过医院检查,她脑部的阴影还是那么大,除了双目几近失明外,其他未发现新的异常。医生再次劝诫她除了吃药外,要保持好心情,以控制病情不再发展。当年12月底,徐灵霞出院回家。

1998年3月的一天,郝天禄在报纸上看到一条信息,说是俄罗斯医学博士的研究表明,通过彩色刺激视觉系统,能活跃大脑皮层,对治疗眼疾有帮助。郝天禄顿时眼前一亮:妻子以前在野外进行地质测量时,常爱趁休息时间在纸上信手涂鸦。如果鼓励她学画,不但可以刺激她的视觉,还可以怡情养性。

在郝天禄的鼓励下,徐灵霞信心十足地拿起了画笔。考虑到雍容华贵、色彩鲜艳的洛阳牡丹是中国名花,徐灵霞决定学画牡丹。

刚开始,徐灵霞因为从未画过牡丹,加上眼睛不好,她拿着画笔常常不知该从哪里下手。见徐灵霞不敢动手,郝天禄就带着徐灵霞去观赏牡丹花,一边给她讲花的颜色和样子,一边近距离地让她看花,通过色彩刺激她眼睛的视觉神经。

在白马寺、龙门牡丹园,徐灵霞面对成片姹紫嫣红、恣意怒放的牡丹花,开心地笑了。在模糊的视线中,她认真地欣赏那墨绿的叶子、艳丽的花朵,在一朵朵黄灿灿的牡丹前,从花蕊中间散发出的幽幽香气,让她心醉不已。

那天回家后,徐灵霞心情很好,立刻动手画牡丹。她先在普通纸上练习,用了整整半天时间,终于画出一株牡丹,并上了颜色。虽然画面粗糙,但徐灵霞开心极了。

红、橙、黄、绿、青、蓝、紫,画牡丹常用这7种颜色,让徐灵霞感觉生活突然变得多彩起来。有时画着画着,她还情不自禁地哼唱起《牡丹之歌》:“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

见妻子画牡丹很开心,每年花开时节,郝天禄每天早晨都要带妻子去看牡丹,让她感受新鲜有形的色彩刺激。牡丹花期过后,郝天禄就买来各种颜色的牡丹绢花,让妻子临摹。在郝天禄的帮助下,徐灵霞的病情逐渐好转,绘画技巧也不断进步。

2002年10月的一天,徐灵霞画牡丹时,仿佛感觉眼前有一朵正在怒放的牡丹,那微风下散发的阵阵花香,吸引来蜜蜂和蝴蝶……她顺着自己的思绪专注地画着,就连丈夫走到她身边都没有发觉。见妻子画出了牡丹细腻的花蕊,郝天禄惊奇地说:“你现在把花蕊也画得这么漂亮?你的眼睛……”徐灵霞揉揉眼,扭头看看四周,这才发现,自己的视力已不知不觉有了显著提高。

15载潜心作画病魔遁形,画作远销国外赢得“洛阳牡丹王”美誉

到了2003年春,因为画画时精力的专注和集中,徐灵霞居然很少头痛了,而且再也不用吃药了。这一切,让她深受鼓舞。

2004年年初,徐灵霞夫妇去公园锻炼身体时,认识了国家一级美术师李松茂。李老师知道徐灵霞的情况后,就免费收她为徒,教她画牡丹。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徐灵霞懂得了重墨、轻墨、布局以及画面深、浅、远、近的层次感,她画的牡丹越来越逼真了。

徐灵霞在跟李松茂恩师学画牡丹时,还学会了装裱。2005年8月,画技娴熟的徐灵霞在关林附近开了一家“牡丹画廊”。每天,她都在画廊里作画,来看她画牡丹的人越来越多,有时她刚画好一幅牡丹,就被看客买走了。

画廊越来越火,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不久,徐灵霞又在龙门风景区附近开了第二家画廊。随着时间的推移,徐灵霞画的牡丹越来越出名,受到了书画爱好者和艺术品收藏者的热捧。同时,对那些喜欢画牡丹的来访者,她还义务向他们传授牡丹绘画的技艺。

2010年5月的一天下午,在龙门画廊里,一个碧眼金发的外国女郎买了一幅牡丹画后,用流利的汉语问徐灵霞:“老师,您可不可以教我?我非常喜欢中国文化,还特别喜欢中国的牡丹花!”徐灵霞当即高兴地答应了。原来,她是一位郑州大学的法国留学生,名叫安妮雅。此后,安妮雅便经常从郑州坐车到洛阳向徐灵霞学习画牡丹。

徐灵霞画牡丹出名后,热心教下岗职工、贫困家庭的孩子画画。她的徒弟越来越多,有的徒弟创作的作品还在国内外绘画大赛上获得大奖。

2013年4月,洛阳牡丹花会举办期间,美国游客史密斯也来洛阳赏牡丹,无意中发现了徐灵霞的画廊。看到徐灵霞创作的牡丹画作,他爱不释手,接连挑选了3幅牡丹画。临走时,史密斯对徐灵霞说:“我真希望在美国也能买到你的牡丹画!”

第4篇:洛阳牡丹范文

关键词:牡丹图案;洛阳;民俗

0 引言

在洛阳牡丹又称洛花,“花”不难体会在洛阳人眼中的牡丹已非寻常牡丹,而升华为一个崇高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其他地方流行的龙凤虎等辟邪祈福图案,在洛阳都被牡丹所代替,牡丹花是神花、爱情花,是吉祥昌盛的象征,被广泛地运用在民间婚俗中来表达对美好婚姻的祝愿。

1 洛阳民间婚俗牡丹图案造型特点

形式多样的民间婚俗牡丹图案,造型上不受具体形状的限制,形态夸张、以形写神,没有繁缛装饰,端庄大气地体现出抽象形式的艺术美感。同时常常采用中心线或中心点对称的形式,如蝶恋花图案,以花为中心相互对称,双碟动作上相互顾盼呼应,注重不同形、色、量纹样间的对比与调和,大小、主次、虚实、疏密、聚散、动静、的微妙变化,使艺术品在统一和谐中富有变化充满灵动。

2 洛阳民间婚俗牡丹图案的色彩

2.1 色彩选择

不同的色彩给人们不同的视觉体验,在民间婚俗中不同色彩的吉祥图案有着更深层次的表达和诠释。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喜庆的代表,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牡丹自然也就有了祥瑞尊贵的含义。红色的洛阳红深受人们的喜爱,洛阳红不仅因红它是民间年庆节日里最喜欢的色彩,也是春日明亮的光,被广泛地运用在婚俗绸缎和礼品包装上。

紫色,紫与子谐音,故紫色被用在代表求子的吉祥图案上,如民间肚兜上紫色牡丹图案、新娘上花轿时穿的红面紫花白底绣花鞋,寓意子孙满堂(如图1)。

黄色,从黄色尊崇说起,五行中黄色位于中部,属土,代表大地、中央,是万物生命之源、王权的象征。如宋代赵匡胤,黄袍加身就意味着皇权的获得。黄色自古是皇家贵族的最爱,老百姓追赶的潮流,在民间婚娶中有金丝绣牡丹图案的新郎和新娘礼服、红包上金色印刷的牡丹图案等,以黄色为基调以示人们对富足生活的追求。

2.2 色彩搭配

受传统五色和五行说的影响,即青、赤、黄、白、黑。在民间婚娶牡丹图案中的运用,增加其象征意味和文化色彩。为了夸张突出牡丹艳丽、丰满的外形特点,补色对比成为老百姓的首选,在民间流传着“红花要靠绿叶扶,黄马要用紫鞍配”等朴实的配色口诀。如常见的洛阳红配松花绿图案,颜色不一定互补,常常是形成对比,接近于20世纪马蒂斯提出来的色彩观念。洛阳红与松花绿搭配鲜亮夺目、富有变化,增强吉瑞喜庆艺术感染力,这种传统配色观念体现了老百姓的审美情趣。

3 洛阳民间婚娶吉祥图案的艺术形式

3.1 剪纸牡丹图案在婚娶中的运用

千百年来海誓山盟的场景变了又变,但这些符号从未变过。牡丹喜花,洛阳民间每逢婚礼喜庆的日子,男方家总会在婚礼的前一天请来剪纸艺人,为这种婚礼剪上喜花,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喜花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吉祥。大大的喜花在当天下午剪好,贴在窗户、墙壁、大门、堂屋、器具、树木之上来烘托喜庆的气氛(如图2)。另外女方家里,娘亲把剪好的喜花,放在陪嫁到新郎家的箱子底部和脸盆中,放在箱底的喜花要珍藏到生儿育女以后才能毁掉,“箱底喜花”寓意富贵双喜早生贵子。放在脸盆中喜花俗称“盆脸花”用来祝愿姑娘嫁过去花颜永红过得更幸福。

3.2 洛绣牡丹图案在民间婚娶中的运用

婚嫁服饰作为传统婚俗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洛绣是其灵魂的延续,将嫁衣与牡丹的秀美描绘得淋漓尽致,洛绣曾经是历史上一朵倾城“名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代表了当时全国的技术和艺术水平。宋代以后,洛阳刺绣的地位才渐趋式微。如今在洛阳民俗博物馆的刺绣厅,还能看到盛装的新娘穿着“凤穿牡丹”的靓丽绣衣,向我们款款走来(如图3)。以及婚床上新婚夫妇必备的牡丹绣花绸面被罩、枕顶,足见牡丹在洛阳人们心中的地位亦非寻常牡丹,已上升为一种崇高的精神文化符号。

3.3 牡丹图案在洛阳宴席中的运用

中国具有悠久的饮食文化,在洛阳用来招待贵宾、亲友团聚的大餐――牡丹宴席,制作技巧十分精细,讲究素菜荤做、粗粮细做。牡丹宴的主菜水席牡丹,以白萝卜为主料,以精心炮制的汤底带出味道。用鸡蛋皮做出的牡丹花瓣栩栩如生,清淡中透出浓郁,寓意幸福美满,配合牡丹宴以汤辅菜、菜随汤进、行云流水、穿梭不息独特的上菜风格,将婚娶的热闹、喜乐传承的有滋有味。

4 洛阳民间婚俗牡丹图案的内涵

4.1 吉祥、幸福的渴求与原始崇拜

洛阳民间婚娶牡丹图案不仅仅是图案,还包含人们对图案的诠释与运用,婚娶的主要目的是生命的繁衍,原始社会人敬畏自然,认为万物有灵。民间人们借助牡丹图腾来表达对生命繁衍的追求。百年牡丹,花开百朵、瓣超百枚的特征,符合人们祈求长寿、家丁兴旺的幸福之意。民间对于牡丹的信仰,把喜花,或印染洛绣的牡丹图案运用在婚俗物品上,相信它有一种神力会影响人类繁衍后代,实现子孙满堂。

4.2 阴阳和谐观

民间婚娶牡丹图案受《周易》阴阳和谐相生、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讲究阴阳相合。如使用鱼、蝴蝶、鸟、鸡等形象来暗示阳性的男人,牡丹象征阴性的女人,共同组成美好寓意的图。较常见的凤穿牡丹对食相戏图案,凤鸟属阳与牡丹搭配,注入了阴阳交合和谐幸福的内涵(如图4)。

5 新时代洛阳民间婚俗牡丹图案的嬗变

5.1 内容上嬗变

传统婚俗办喜事,简直就是剪纸、喜房的艺术展,母辈们精心剪制的喜花,纺织物上印染或刺绣的牡丹图案等,很容易让人感受到晚辈们对新人幸福生活的期盼与祝愿。伴随着新时代喜事观念的影响,生殖崇拜已不再是婚姻的主要目的,西化观念影响下更加注重牡丹图案的艺术表现力,和对当代简、速、精社会精神的揭示(如图5)。

4.2 材料手法上嬗变

随着时代变迁,以剪纸洛绣为载体的喜事艺术,转变成工业社会下批量雕刻和印染的图案,高科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以一种新的视觉语言传承牡丹文化信仰。如数字化下的婚礼仪台,将传统二维牡丹图案转变到三维,打破平面增强空间感。不同材质肌理和诙谐幽默卡通形象的运用,打破原有吉祥图案的正统感,增加婚娶的趣味性。

6 洛阳民间牡丹图案的现代传承

洛阳民间牡丹图案在婚俗中的运用,不是对牡丹的简单临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合,而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是民间手工艺人指尖流露出来的艺术,是自然信仰、文化积淀。然而在当今巨变的世界里,婚俗中牡丹图案作为我们文化的一部分,需要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不要让婚俗中的牡丹图案变成遗产、博物馆艺术,它应该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中。

作为洛阳人,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将伴随我们生活千年的文化符号,融入现代设计和生活中呢?李泽厚说过:“离开形式固然没有美,但是只有形式也不能成为美。”对于牡丹图案的传承,我们应该超越外形,把握内在的精神实质,将文化内涵转化为自身修养,达到对民间文化以貌取神的境界,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

参考文献:

[1] 邹劲,梁淑群,田国杰,宫万瑜.洛阳民俗博物馆馆藏文物[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

第5篇:洛阳牡丹范文

关键词 牡丹江;冰封期;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 X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163-01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Biodiversity of Phytoplankton in Mudan River in Ice Period

ZHOU Hao WANG Feng-lu YU Xiao-ying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Harbin Heilongjiang 150056)

Abstract Phytoplankton samples of Mudan River were collected,identified and analyzed,and 56 taxa were found,which belonged to 7 phylum,9 classes,13 orders,24 families,43 genera,56 species. Diversity of phytoplankton was analyzed by indexes of Shannon-Wiener,Pielou and Margalef.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ts pollution was above a middle level.

Key words Mudan River;ice-period;phytoplankton;community structure;biodiversity

黑江省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份,冰封期可长达半年之久,水体径流量小,是水体自净能力最差的时期,浮游植物作为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其生长、繁殖与水环境密切相关[1-2]。随着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极端条件下水环境中生物及生态环境的研究报道逐年增多[3-4],对牡丹江流域冰封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的研究,不仅对为北方寒冷地区的水环境监测提供基础的资料,也为水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1 研究区域概况

牡丹江位于我国气候区域东北区的松嫩副区,气候类型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牡丹江为松花江第二大支流,发源于吉林长白山的牡丹岭。河流呈南北走向,全长726 km,河宽100~300 m,水深1.0~5.0 m,总落差1 007 m,平均坡降为1.39‰,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为冰封期。根据牡丹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特点,开展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为牡丹江流域完善生物监测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2 材料与方法

2.1 采样与测定方法

在牡丹江流域干流和重要支流设置31个采样点,分别于2014年1―2月和2015年1―2月进行浮游植物采样,定性样品用25号浮游生物网采集,定量样品用2.5 L有机玻璃采水器采集,定性和定量水样均在现场使用Lugol固定液固定,回实验室后沉淀,然后在显微镜下检查、鉴定和计数。浮游植物采集定量水样1 L,静沉24~48 h,浓缩至30 mL,取0.1 mL浓缩液,置于0.1 mL浮游植物计数框中,在显微镜下观察、鉴定、计数。浮游植物的鉴定参考胡鸿钧等[5]的方法。

2.2 指数分析计算

浮游植物多样性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uo均匀度指数(J′)、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进行多样性分析,公式如下:

H′=-■Pi log2 Pi,Hmax=log2 S

J=■

d=■

式中,Pi为第i种个体数量在总个体数量中的比例,Pi=Ni /N;Ni为第i种在样品中的个体数量;N为样品中所有种个体总数;S为总种类数。

3 结果与分析

3.1 组成与数量

牡丹江流域冰封期浮游植物经初步鉴定,共发现浮游植物56个分类单位,分别隶属于7门9纲13目24科43属56种,如表1所示。其中,硅藻门22个分类单位,占39.29%;绿藻门17个分类单位,占30.36%;蓝藻门6个分类单位,占10.71%;裸藻门6个分类单位,占10.71%;甲藻门2个分类单位,占3.57%;隐藻门2个分类单位,占3.57%;金藻门1个分类单位,占1.79%。

3.2 浮游植物多样性分析

Shannon-Wiener指数显示,2014年和2015年1―2月,31个采样点整体反映,以标准清洁为主要特征,75%的研究期流域平均Shannon-Wiener指数在3.0以上。2014年1月,Shannon-Wiener指数介于1.5~3.7之间,2014年2月,Shannon-Wiener指数介于1.8~3.7之间,2015年1月,Shannon-Wiener指数介于0~3.7之间,2015年2月,Shannon-Wiener指数介于3.2~4.1之间。

(下转第167页)

(上接第163页)

Pielou指数显示,2014年和2015年1―2月,31个采样点整体反映,以标准清洁为主要特征,研究期内流域平均Pielou指数在0.5以上。2014年1月,Pielou指数介于0.29~0.72之间,2014年2月,Pielou指数介于0.36~0.74之间,2015年1月,Pielou指数介于0~0.75之间,2015年2月,Pielou指数介于0.63~0.80之间。

与Shannon-Wiener和Pielou指数反映的情况稍异,Margalef指数显示(表2),研究期内平均Margalef指数均超过1.6,流域冰封期Margalef指数为2以上,基本达到中污以上。2014年1月Margalef指数在1.6~2.3之间,2014年2月Margalef指数在2.4~3.1之间,2015年1月Margalef指数在1.6~2.4之间,2015年2月Margalef指数在2.0~2.1之间。

4 讨论

牡丹江流域浮冰封期游植物种类组成仅有56个分类单位,这是由于在北方的冰封期气温低,极端的气候条件形成了极端的生存环境,对浮游植物的耐受能力要求较高,但却隶属于7个门类,种类最多的是硅藻门和绿藻门,达39.29%和30.36%,一方面是硅藻T和绿藻门所含种类繁多,涵盖了很多普生种和冷水种,对极端环境有很好的适应性。硅藻门和绿藻门是浮游植物群落中的重要类群,在自然和人为作用下的高营养盐浓度,容易形成优势类群[6]。

本研究采用3种多样性分析方法,根据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的评价标准,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示(图1),标准清洁采样点比例占58%,中污占42%;Pielou指数显示(图2),标准清洁采样点比例占97%,中污占3%;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全部显示为中污水平。3种多样性分析法得出的代表不同类型的采样点比例并不尽相同,但总体显示在中污水平以上,各指数之间由于因子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评价结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结合理化指标做进一步的研究。生物监测是传统水环境监测的有效补充,由于水生生物体现了累积的环境效应,近年来受到诸多关注,但通常某一流域生物监测的历史延续性有限,今后工作中应加强生物监测,开展生物指标与理化指标的关系研究。

5 参考文献

[1] 沈韫芬,章宗涉,龚循矩,等.微型生物监测新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 蓝文陆,黎明民,李天深.基于光合色素的钦州湾平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J].生态学报,2013,33(20):6595-6603.

[3] 黄继国,傅鑫廷,王雪松,等.湖水冰封期营养盐及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09,29(8):1678-1683.

[4] 蓝文陆,李天深,郑新庆,等.枯水期钦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与分布特征[J].海洋学报,2014,36(8):122-129.

第6篇:洛阳牡丹范文

关键词:节事活动;都市旅游;影响;洛阳牡丹花会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 A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研究者发现大型节事活动举办之后给举办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正面的,也有消极、负面的,因此引起了相关学者对于节事活动对目的地影响的研究。随着近年来旅游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从旅游方面研究节事活动,在研究成果中,主要集中于节事影响研究和节事管理策划两个方面,本文主要侧重于节事影响研究。

1.1节事活动与都市旅游的概念研究

国外研究者认为,节事,即Festival & Special Event,是节庆活动和特殊事件活动的统称,概念比较广泛。与节庆是相对而言的,范围比节庆广泛,还包括除节庆外的各种交易会、博览会、文化、体育活动等特殊事件活动。但是在国内,也有学者把节事等同于节庆的,把游客参与节事活动的行为同旅游活动相结合,提出了旅游节事(节庆)的概念,一些学者,如吴必虎,李国平,庄志民等都认为“旅游节庆”等同于“旅游节事”。旅游节庆活动,又称旅游节日盛事活动,它是指规模不等、有特定主题、在特定的地点或同一区域内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能吸引区域内外大量游客,相异于人们常规的生活路线、活动和节目的各种节日庆典、集会、交易会、博览会、运动会、文化活动等[1]。

“都市旅游”是指被都市旅游资源所吸引并在都市内消费的旅游活动,有学者认为,“都市旅游是旅游产业的后开发市场和豪华市场”[2]。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城市发展到成熟和高水准阶段的产物,以整个都市为旅游吸引物,依赖都市较为完备的旅游服务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逐渐发展成熟。

1.2节事活动对都市旅游的影响

节事活动的举办一般都是在具有坚实经济基础,深厚文化内涵和完善基础设施的城市举行,都市期望通过节事活动吸引游客的契机,利用本地都市景观,都市文化和都市商务气氛为吸引物,强化游客对举办地的认知,扩大游客市场,增加旅游收入。但是节事活动对举办城市开展都市旅游的影响是双面的:

(1)积极影响:增加游客流量;提高城市旅游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加都市旅游有形的吸引物;树立鲜明的城市形象。

(2)消极影响:增加游客旅游成本;增加举办地旅游安全费用支出;基础部分旅游者;可能会减少部分游玩项目[3]。

2.洛阳牡丹花会的发展历程及其产业化发展

2.1洛阳牡丹花会发展历程

洛阳牡丹花会创办于1983年,至今已有近30年历程,从1983年第一届,旨在“活跃人民生活,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到1998年第十六届,开始“面向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再到2008年第二十六届,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不断改革,现今牡丹花会已经发展成为在全国具有知名度的地方节事活动,每年吸引近200万的海内外游客到洛阳赏花,洛阳市政府也以此为契机,举办经贸洽谈会、展销会、招商会,20年中仅花会期间签订合同外资金近80亿元。

2.2洛阳牡丹花会产业化发展情况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洛阳已经成为国内外闻名的牡丹栽培盛地,至2010年,洛阳市牡丹种植面积达2.1万亩,总株数达6000多万株,包括1200多个国内外品种,参与商品牡丹开发的企业40多个,100亩以上的生产单位68个,催花牡丹基地30多个,面积达6000多亩,是全球重要的种质资源基地。2000年,洛阳牡丹花会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花会总收入8.45亿元,到2010年,接待游客1622.31人次,花会总收入80.06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牡丹观赏中心。同时,洛阳目前也是全球重要的种苗和盆栽基地,每年出口盆栽牡丹数量众多,外汇收入可观。

3.洛阳市借助牡丹花会发展都市旅游的优劣势分析

3.1机遇与优势

旅游业作为无烟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我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自然风光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而洛阳牡丹花会恰逢“五一”黄金周内,种种机遇,为洛阳市都市旅游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动力。洛阳市借助牡丹花会发展都市旅游的优势主要在于:第一,文化优势。洛阳市历史悠久,自夏朝开始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文化内涵深刻,且隋朝开始洛阳便是牡丹种植中心,宋欧阳修曾作诗“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就是赞誉了洛阳的牡丹文化。第二,交通优势。连接洛阳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洛阳机场为国家二级机场,同时还有三条大的铁路线交叉而过。第三,旅游资源与服务设施优势。洛阳市旅游资源丰富,截止2012年8月,洛阳共有5A级景区4家,4A级景区12家,3A级景区11家,三星级以上酒店数量众多,保证了游客的接待服务质量。

3.2威胁与劣势

3.2.1同类主题节事活动的威胁

目前在国内,菏泽牡丹节、彭州牡丹节与洛阳牡丹花会同在一个时段,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也直接导致了游客的分流。同时,一般的节事活动由于管理不到位,整个活动期间环境不尽如人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游客参与节事活动的积极性,也因此阻碍了洛阳市都市旅游的发展。

3.2.2洛阳周边城市旅游资源的威胁

洛阳市周边城市,如郑州,开封,安阳以及焦作等地旅游资源级别都比较高,会分流到洛阳旅游的游客数量,游客在牡丹花会期间前往洛阳观看,也会减少在洛阳的停留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客源。

3.2.3花会活动中游客平均消费水平低

节事活动中游客消费普遍偏低,洛阳牡丹花会虽然游客众多,消费群体庞大,但对游客的经济水平要求不高,花会期间人均消费水平低,限制花会盈利的同时也局限了整个城市都市旅游的发展。

4.牡丹花会对洛阳市开展都市旅游的影响

4.1积极影响

4.1.1牡丹花会为洛阳市开展都市旅游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至2012年,洛阳牡丹花会已成功举办30届,下表列出2000-2010年间洛阳市全年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以及各届牡丹花会期间接待人数,旅游收入,由此表进一步分析牡丹花会为洛阳都市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

表1洛阳牡丹花会部分届次经济效益对比一览表

年份 届次 全市全年游客接待数量

(万人次) 花会期间接待游客数量

(万人次) 花会期间游客量占全年游客量份额 全市全年

旅游总收入

(亿元) 花会期间

旅游总收入

(亿元) 花会期间收入占全年旅游总收入份额

2

注:以上数据根据洛阳市情资料库(洛阳市统计年鉴)整理而成。

根据上表分析可得,自2000年到2010年这11年间,牡丹花会期间游客数量成呈稳定增长趋势,自2004年至今,游客数量增长较快,近几年已经占到全年游客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花会期间旅游收入占全年旅游收入的比例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2003年由于非典特殊时期,洛阳旅游业受到较大影响,游客人数及旅游收入出现低谷,到2004年,旅游业恢复情况良好,继续快速平稳增长。由此表得出,洛阳牡丹花会期间,游客数量及旅游收入在洛阳市全年游客数量及旅游总收入中都占有较大比重,对洛阳市的都市旅游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同时在花会期间,政府参与促进经贸合作,接待众多境外国家和地区,仅2007年一年,洛阳市在牡丹花会期间签订各类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合同项目298个,投资总额462.6亿元,引进外资398.4亿元,接待众多外宾及商务客人,在带动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洛阳市旅游业的发展。

4.1.2有助于洛阳市树立鲜明的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品牌,作为现代文明的标志,在都市旅游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也是城市发展都市旅游的关键。目前洛阳牡丹花会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国家级的文化品牌,到洛阳观看花展的游客逐年增加。除人们传统认知上的古都洛阳外,牡丹花会已经成为洛阳市旅游一个新的代名词。

据统计,仅在第23届牡丹花会期间,国内主流媒体及境外媒体、网络媒体广泛关注,发表牡丹花会消息170余篇,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对花会进行了较大篇幅报道,香港凤凰卫视还在《纵横中国》栏目对洛阳进行了专题制作,在很大程度上树立了洛阳市的城市形象,扩大了洛阳市整体知名度。

4.1.3有助于提升洛阳市都市旅游的接待能力

节事活动使游客在短时间内涌入同一目的地,对目的地的旅游接待能力是极大的考验,一个大型节事活动的成功举办,必然要求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重新的改造、扩建甚至新建,尤其是对交通条件的要求。随着洛阳牡丹花会规模的逐年增大,花会期间对洛阳市的旅游接待能力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满足游客需要,洛阳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设备和服务质量。据统计,在2007年,洛阳市共有旅行社89家,星级饭店58家,客房5417间,床位10085张,旅游景区(点)83家,其中5A级1家,4A级10家,3A级9家;到2008年全市共有旅行社89家,导游人员2600多人次,星级饭店61家,五星级2家,四星级9家,三星级29家,景区方面,4A级景区增加到14家,3A级景区10家;到目前为止,洛阳市星级景区数量继续增加,共有5A级景区4家,4A级景区12家,3A级景区11家。

4.2消极影响

利与弊是一个事物的两种特性,在充分肯定牡丹花会对洛阳市都市旅游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当清醒的认识到花会所带来的负面作用。

4.2.1增加了洛阳市政府的财政支出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无论公共设施建设如何完备,其承载力也是有限的。为了牡丹花会的成功举办,洛阳市势必会投入巨大的经费,举全市之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来满足游客的需要,同时对于花会期间的安保、治安工作,也会投入一部分财政支出,确保花会顺利开展。

4.2.2增加了游客的旅游成本

对于游客而言,由于花会期间洛阳可能出现的物价上涨,特别是供不应求所带来的与旅游相关的服务行业物价的上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游客的旅游成本,旅游感知舒适度也会相应下降。以一般经济型酒店为例,一般房价80-150元/晚,牡丹花会期间房价上涨至300左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出部分游客的承受能力。

4.2.3影响到洛阳市民的福利

政府举全市之力举办牡丹花会,就很有可能在短期内影响到市民福利,比如物价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居民日常生活。花会期间,大量旅游者在短时间内聚集洛阳,加大了城市公共设施的压力,特别是市内交通压力,在花会期间,洛阳市政府对交通实行线路限行,时间限行,减少停车位,这都影响到居民的日常出行。同时由于公共设施压力较大,一些旅游者也会考虑食、住、行问题,从而做出减少停留时间或是不出行的决定。

5.牡丹花会促进洛阳市都市旅游效应的最大化战略

5.1变政府主导为政府主导,企业主办

早在1998年,牡丹花会就提出了面向市场,但现在还未能做到完全转型,政府干预过多,花会容易背负过多经济包袱和政治压力,忽略了举办花会的本来目的,也影响到牡丹花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进程[4]。应将牡丹花会完全转型为市场化运作节事活动,淘汰政府主导的管理模式,鼓励企业参与其中,选择正确的营销策略,促进牡丹花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促进洛阳市都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5.2抑制牡丹花会期间物价的上涨

在花会期间应确保旅游产品的供需平衡,对肆意哄抬物价的行为要严肃处理,降物价的变动幅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维持洛阳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同时尽量缓解花会期间投资过热带来的通货膨胀。

5.3立足长远,建设与社区共享的公共设施

牡丹花会举办时长一个月左右,政府应立足长远,考虑到洛阳市民的需要,在建设公共设施的同时,考虑到设施的后续使用情况,建设社区共享的公共设施,在花会结束之后,不影响居民的使用,同时也可以提高设施利用率,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5.4建立配套的旅游应急机制

洛阳牡丹花会举办期间,游客数量众多,且大型节事活动本身较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游客的安全和花会活动的顺利进行,洛阳市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旅游应急机制以预防突发状况的发生。

6.结语

通过对洛阳牡丹花会的分析,笔者认为节事活动对举办地都市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消极影响是短期且易于改善的,而积极影响则是长期且具有激励作用的。对于积极的一方面,应该继续坚持并完善其体制,使当地的节事活动能够发展成为具持久生命力的活动,以此来带动都市旅游的发展,对于其消极的一方面,应该看到问题并解决问题,认识到节事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及时改善不足,促进节事活动与都市旅游的成功运作。

参考文献:

[1]沈祖祥.张帆.旅游策划学[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2]陈昱霖.孙建梅.都市旅游—后奥运北京旅游产业的突破点[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报,2009(9):27.

[3]胡燕雯.事件旅游:都市旅游竞争的制高点—以京沪穗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4).

第7篇:洛阳牡丹范文

楔 子

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与西安、南京、北京合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它,有“十三朝古都”之称,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唐、后梁、后晋13个王朝先后在此建都。

决定洛阳这一特殊历史的,是它e具一格的地理位置。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因在洛河之北故名洛阳。

不同朝代,洛阳有不同的名称,成周、雒阳、东京、河南府等等,使用次数最多的名称便是洛阳。同学们可以查找下历史,看看洛阳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在古代,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东升西落的太阳光能照射到山的南面,而无法照射到山的北面,所以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江河湖海的北岸能受到阳光的照射,而南岸则无法受到(阳光通常被南岸边高高的树木、房子等遮挡),所以水北为阳,水南为阴。

若把古代所称的九州画成一张棋盘,那洛阳就在棋盘的正中间,可以说是位居天下之中。再加上它还有着旖旎风光,山川形胜甲天下,于是便成为了历代立国建都的首选之地和兵家必争之地。

从众多名称,到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再到我国最古老的寺院白马寺以及满城牡丹……纵览洛阳的历史,就如同看到了中国历史兴衰的缩影。

那提起洛阳,你的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形象是什么?

闻 香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

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纷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张抗抗《牡丹的拒绝》

作者本想徜徉花海,一睹牡丹芳姿,却没想到受天气影响,牡丹没能如期开放。于是作者另辟蹊径,转而写牡丹的拒绝,赞扬牡丹不慕虚华,向世人展示了牡丹娇嫩外表下蕴藏的铮铮傲骨。

牡丹的“傲”早已出名,在唐朝时它就因此开罪了女皇武则天,不仅遭受了焚身之苦,还被贬至洛阳。

相传,有一年冬天,武则天到上苑饮酒赏雪,看到银装素裹的世界中冒出点点红梅,不禁诗兴大发,在白绢上写了一首五言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然后,她叫宫女焚烧白绢,将自己的命令传给花神。第二天奇迹出现了,其他的花都开了,唯有牡丹未开。武则天大怒,下令将牡丹花烧为焦灰,并将其连根拔出,贬出长安,扔到洛阳邙山,以解心头之恨。谁知牡丹却在邙山扎根,开出片片花海,引得人们纷纷前去观赏。

文人墨客纷纷为牡丹所倾倒,留下佳作诗篇,牡丹也因此成为了洛阳著名的文化名片。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白牡丹

[唐]韦 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如今,赏牡丹依旧是洛阳的一大盛事。4月是牡丹花的开花期,想要欣赏牡丹华贵的身姿,我推荐几个最佳去处!

洛阳王城公园

王城公园坐落于洛阳市中州路北侧,建于东周王城遗址上,是全国第一座遗址公园,园内开辟了牡丹观赏区、牡丹文化区、历史文化区等。园内种植红、白、粉、绿、黑、黄、紫、蓝、复色九大系牡丹,800多个品种3万多株。历届牡丹花会的主会场就在王城公园,花开时节,漫步其中,牡丹花争奇斗艳,与园中的亭台楼阁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

洛阳国家牡丹园

国家牡丹园位于洛阳北郊,目前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牡丹基因库。它分为南区和北区。大家到牡丹园,一定不能错过南区,因为著名的隋朝西苑遗物“千年牡丹王”就在那里,它可是洛阳牡丹的“活化石”。

园内建筑继承了隋西苑和唐神都苑的神韵,这里四季如春,百品争艳,一年四季都可以饱览牡丹的国色天香。

洛阳的牡丹品种丰富,除了常见的红牡丹、白牡丹、黄牡丹、紫牡丹,花木专家们还培育了许多新品种呢!

我的名字叫“绿玉”,也有人叫我“豆绿”。你们喜欢我吗?

大家好,我是黑牡丹。我还有个文雅的名字, 叫“乌龙卧墨池”。

赏 石

洛阳另一个为大家所熟知的,应该是石窟艺术了。我国石窟雕像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位于洛阳市南郊的龙门石窟,是我国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为我国四大石窟。而龙门石窟以其年代久远、蕴含丰富、保存完整,被列为众窟之首。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位于伊水两岸绵延1公里的峭壁上,此后直到宋代,都有开凿,共有10万多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不管有没有到过龙门石窟,我想你们都应该见过这张照片。这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最精美、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组。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中间的这尊主佛名为“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佛像雕刻艺术的精华,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前方。

关于卢舍那大佛形象的来源有很多种说法,民间流传最广泛的是:佛像是根据女皇武则天的长相雕刻的。你们觉得这种说法可信吗?

除了雄伟壮阔的佛像群,龙门石窟还有因洞顶雕刻着一朵高浮雕莲花而得名的莲花洞,有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的万佛洞,有因窟门刻有诸多药方而得名的药方洞,等等。千百年来,精美的石窟文化让大家惊叹不已。宋代诗人韩维曾有诗记述他游览龙门十二处景观后的所见所想:

游龙门诗十二首・宝应寺

林峦若无路,钟磬时出谷。

凿石排僧龛,研金画佛屋。

日没上方夕,明灯满云木。

想一想:这首诗哪几句描写了龙门石窟优美的自然环境?哪几句又直接描写了龙门石窟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呢?

前一段时间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的“剪刀手”佛像,就坐落于龙门石窟宾阳洞。你们觉得有趣吗?

品 汤

拐个弯不到十公尺就到粮集市场,那里小吃摊林立,样式繁多,品种颇丰,其中最大众化的杂烩粉条汤,使大众赞不绝口。杂烩可分牛杂烩与羊杂烩,内容包括肝、心、肠、筋、肚、碎肉等,经过10个小时以上的火候,加上葱、蒜、姜等作料调制而成,嗜辣的人不妨自加些油炸的辣椒油,色香味俱全,真个是又香又辣,入口即化,既营养又便宜。尤其是在严寒的冬天,寒风刺骨时,一碗下肚,浑身暖和。所有粮集的食客,包括达官显贵、贩夫走卒,各色人等,都会去光临。而经营杂烩粉条汤的店摊,莫不生意兴隆,门庭若市。据说洛阳生的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封洛阳牛汤为“神汤”。洛阳人喝汤一次付钱,多次添汤,是刘秀当皇帝时下的命令。故汤馆不厌其烦地(为有需要的食客)免费添汤,沿袭至今。

――卫繁昌《怀念洛阳小吃》

卫繁昌先生祖籍洛阳市孟津县,后迁居我国台湾。隔着一道浅浅的海峡,一碗热汤倾诉着他对家乡无限的思念。这汤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在洛阳有这样的俗语:清晨一碗汤,神仙都不当;不喝牛肉汤,不算到洛。走在洛阳的大街上,经常可以听到:“走,喝汤去。”

第8篇:洛阳牡丹范文

说到洛阳牡丹,联想到洛阳的“假燕菜”来,“假燕菜”,故名思义,不是用真的燕窝烹调而成,是用其他代用品作原料。殊不知,假燕菜是由萝卜和鸡丝烹调而成,滋味鲜美,可与燕窝相媲美。此菜是著名的“洛阳水席”中的第一道菜,享有美誉,其称谓的由来还得追溯到唐代武则天的年代。

传说武则天称帝之后,天下太平,而且在民间出现不少“祥瑞”之事,说什么“麦生三头、谷长三穗”之类。不论是真是假,一旦传奏上去,武则天听了之后当然非常高兴。有一年秋天,洛阳市郊有一农民,地里长出一个特别大的白萝卜,足足有三尺长,上青下白,这个巨大的萝卜,被百姓视为神圣之物,而敬献给武则天。武则天惊喜,立即命厨师将萝卜烹调成菜。

萝卜能做出什么菜呢?这可为难了御厨们,但女皇之命,谁敢不从。御厨们只好硬着头皮,配上种种山珍海味烹调出色彩鲜艳、滋味鲜美的菜肴,呈献武则天品尝,哪知武则天品尝后,口感鲜嫩爽口,滋味独特,甚至可以和燕窝相媲美,于是赐名为“假燕菜”,并将其列为宫廷筵席的佳肴,供她经常享用。女皇喜爱,一批官僚、贵族也以吃此菜为荣。宴饮时,也必将“假燕菜”作为宴席的头道菜。即使在萝卜断档的季节里,也费尽脑汁用其他蔬菜来替代做“假燕菜”,以免掉身价。

后来传入民间,人们便用萝卜、肉丝、鸡蛋、香菜等来烹调,味道也不错。因此,民间不论红白喜事,待客娱友,他们习惯把“假燕菜”作为席上首菜。

第9篇:洛阳牡丹范文

走进院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尊汉白玉塑像—牡丹仙子和芍药仙子,站在花丛中飘飘欲仙,仿佛在欢迎人们的到来!

走进长廊,满眼尽是怒放的牡丹,真是姹紫嫣红、花团锦簇!你看那红的华贵,粉的娇艳,微风吹来,花纸摇曳,仿佛牡丹仙子从天而降,美丽极了!

牡丹园不但景色优美,传说也很动人!

传说伟人去世时,牡丹开白花!关于洛阳牡丹牡丹曾有这样一个传说:传说唐后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她乘酒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惟有牡丹抗旨不开。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将牡丹贬至洛阳。刚强不屈的牡丹一到洛阳就昂首怒放,这更激怒了武后,便又下令烧死牡丹。枝干虽被烧焦,但到第二年春,牡丹反而开的更盛。因为这种牡丹在烈火中骨焦心刚,矢志不移,人们赞它为“焦骨牡丹”。后来经过洛阳人的精心培育,花儿更红更艳了,所以后人起名叫“洛阳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