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部素质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不足
美国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近年来,美国高校十分重视信息素质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信息素质和信息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国在“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指引下,教育部门开始意识到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198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奏响了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新篇章。随着教育部1985年《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及1992年《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颁布,文献检索课在我国高校开始广泛普及,并成为二十多年来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
一、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不足
多年来,高校实施信息素质教育虽然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存在的不足是不容人们忽视的。
1.信息素质教育在全国高校的实施缺乏统一规划
美国信息素质教育之所以能顺利实施,主要得益于权威机构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组织出面对信息素质教育作一个统一的规划和部署,这使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陷于一种无序迷茫的状态。
2.高校的教育职能部门对信息素质教育管理缺乏力度
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往往陷于图书馆孤军奋战的尴尬境地,得不到教学管理部门以及院系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在高校教学改革的活动中,许多学校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工作不但没有得到加强,教学任务反而被严重削减,因此文献检索课备受冷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素质教育重视不够。第一,将信息素质教育等同于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第二,将信息素质教育片面认为是专业技能教育;第三,将信息素质教育认为是提高学习效率的辅助手段。这些观念深深地影响着学校教育模式,制约着信息素质教育在我国高校的开展及教育的效果。
(2)信息素质教育手段落后。目前,多数高校仍然以文献检索课作为唯一的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方式。模式是老三套:新生入学教育、讲座式教育、文献检索课教学。课程设置大部分为选修课,课时设置多的为一个学期,少的仅仅为几节讲座,而且课程内容陈旧、落后。虽然增加了计算机检索内容,但大部分仍局限于数据库如何检索等检索技能方面的应用,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方法等基本不沾边,缺少系统化的信息意识、信息需求、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综合信息素质的培养。
3.信息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涵盖面窄
教育部“四个文件”的下发,在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史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这四个文件,就不会有文献检索课今天的成就与辉煌,现在的信息素质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但也必须看到,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瞬息万变,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作为信息素质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培养与教育的课程,显然原文件的有关内容,特别是[1992]44号文件《教学基本要求》已经不适应新世纪对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与教育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内容滞后。信息素质教育应该包括信息意识教育、信息知识教育、信息技能教育和信息道德教育。高校现用教材是以国家教育委员会[1992]44号文件《关于印发文献检索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为依据编的,内容主要是信息技能教育,部分涉及信息意识教育、信息知识和信息道德教育,内容陈旧又不全面,对学生信息素质的要求也不高,因此不适应新世纪对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
(2)教学层次不分。学生年龄不同,程度不同,信息素质教育的课程也应不同,对不同的学生应因材施教。目前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大多共用一套教材,教学层次不分。因此,实施本科、专科、研究生的分段教学也势在必行。
4.信息素质教育的理念陈旧、学生信息意识淡薄
信息素质教育的理念,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获取、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其中,信息知识是人们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拓展信息传播途径、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中所积累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是构成信息素质的基础。信息能力是人成功地进行信息活动所必须具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构成信息素质的核心。
(1)信息素质教育理念陈旧。信息素质包括信息知识素质、信息意识素质、信息能力素质、信息道德素质。它们四者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信息知识素质是基础,信息意识素质是核心,信息能力素质、信息道德素质是准则与保证。而我们许多院校把信息素质的培养仅仅理解为文献检索课教育,只着重于信息技能教育,忽视了理念教育,只重视手段应用,忽略了观念更新。
(2)学生信息意识淡薄。根据我们日常工作的观察和对部分
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信息的吸收程度有很大差别,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思路一般不是很开阔,往往局限在与自己所喜爱的某种信息接收上,主动捕捉相关信息的意识不够浓厚。另外学生的信息能力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分析鉴别能力较差、语言较贫乏、缺乏信息创新能力,不善于积累信息。
二、高校信息素质教育针对不足应采取的对策
做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要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实施信息素质教育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相应对策。
1.强调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创造政策支持的环境知识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信息的价值成为价值实体中的独立构成部分,信息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首要资源,对信息资源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已成为衡量21世纪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很多发达的国家对信息素质教育非常重视,把信息素质教育看成是提高全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一项系统工程,并认为信息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项关键性的成果。吁请教育界权威机构和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信息素质教育在知识经济社会的重要性,要为信息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为各部门人员的合作创造条件,并统一部署和规划,制定出具体实施准则和方案及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素质评估标准。为高校推行信息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促使信息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
2.制定科学的信息素质教育规划和切合实际的信息素质教育目标体系
各高校要以国家教育部门的有关政策为依据并结合本院校的实际情况,指定出切实可行的信息素质教育规划。规划制定人应有校长、主管教学的领导、图书馆员、各院系老师和其他相关人员。规划内容应包括以下几点:
(1)信息素质教育的对象和范围。是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还是选择某个年级或院系为试点,条件成熟时再全面推广,要根据各院校的实际情况。因为教育对象和范围不同,要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
(2)确定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应达到的信息素质能力和细则。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信息知识、较强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较高的信息道德水平,其别要加强对大学生信息检索、判断、评价和利用信息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3)指定达到上述能力的课程方案,并分层次、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信息素质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能仅仅依靠一两门课程、几次培训讲座来实施完成。应该根据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年级的本科生、研究生制定系统的信息素质教育实施方案,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措施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素质教育。
[1].对刚入学一年级学生进行图书馆知识及图书馆利用的教育和培训,讲授图书分类法及图书馆对图书、期刊等的加工和管理、图书馆馆藏查询的使用方法。使新生了解图书馆,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并为以后学习专业数据库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对二三年级的学生应注重信息能力的培养,开设信息基础理论课程,同时进行检索专业数据库技能的培养。在专业课教学中,插入专业信息及信息资源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重组和挖掘信息的能力,为全面学习中外文的专业信息检索与利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3].对四年级的学生应注重专业信息收集、获取与利用能力的培养。全面讲授中外文专业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重点在于明确表达检索需求,精确而有效地构建检索策略;介绍专利文献、标准文献的检索与获取;培养学生论文写作的能力,全面、系统地掌握信息理论和技能知识,并能熟练运用到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4)确定信息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信息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各类学生应接受不同程度的信息素质教育,也应达到不同程度的标准。目前我国暂未颁布信息素质教育方面的准则,各高校可参照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也可通过社会需求的考察来制定出一套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和各院校情况的信息素质教育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既能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指南,又可为信息素质能力的评价提供有力的依据。
[1].在信息需求和获取方面。信息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要与学生信息需求的能力相协调,强调不同类型和形式的、现有的和潜在的信息资源的利用,而且还要注重所获信息的成本与收益。
[2].在信息选择与评估方面。信息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要与学生对信息的增值性、信息的矛盾性等性质的认识相一致。要求学生不仅对信息及信息的来源做到批判性评估,而且对所需信息能够进行有效而又高效率地评估。
[3].在信息检索与应用方面。信息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要与学生利用各种方法检索各种载体形式的信息相联系,并不断完善检索策略;在信息利用方面,能够将精选的信息纳入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去;能够利用信息完成特殊的研究;能够遵守关于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利用的法律、规定、政策以及礼节。
[4].在信息交流方面。要求学生通过与他人、与学科专家和从事实践工作的专家的交流,来不断地修整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和解释。
3.高校图书馆要加强与学校其他教育职能部门的协作与联系
信息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推行需要在全校性的信息素质教育整体规划的前提下进行,学校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和院系要相互配合、明确分工,同时还需要信息素质教育教师与各院系的领导及专业教师、学校网络中心、电教中心等相关机构密切合作。合作是高校开展信息素质的重要基础。作为实施信息素质教育主干机构的图书馆,要争取学校主管领导的支持,注意加强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院系教学管理机构的横向联系与协作,制定一套完整的信息素质教育机制和教育评价体系,把信息素质教育贯穿并融入学校整个教学体系中,形成全校上下齐抓共学的良好局面。具体方法如下:
(1)图书馆参与学校教学规划的制定,承担图书馆知识、图书馆利用方法、信息基础理论、信息检索与利用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2)图书馆与专业教师合作,在实现信息素质教育同时深入到专业课教学中,介绍某专业的信息资源与信息检索技巧。并对学生提供像电子阅览室、网络教室这样的实践场所,并能给予辅导和咨询。
(3)积极与网络中心、电教中心等机构合作,开发网络教学平台。图书馆可以对平台的功能、建设模式提出要求,在此平台上进行教学内容建设,并积极开展教学实践。
总之,信息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系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要经过长期的学习、教育和熏陶。为了使信息素质教育在我们高校之间顺利实施,高校之间要建立信息素质教育经验交流机制,定期总结交流经验,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不断改进,使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再上新的台阶,开创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樊宏利.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2005(2).
关键词:高等教育;来华留学生管理;职业素养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驱动和影响下,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亦越来越明显。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世界留学教育不断呈现新的发展,留学教育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集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功能于一身,成为各国扩大自身影响力的利器。在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国纷纷重视并积极发展留学教育,开拓留学生市场。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提供的统计数据,自2002年至2010年,全球留学生人数已从210万增至360万。2014年来华留学生人数也已突破37万。
我国教育部为贯彻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加强中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来华留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制定了《留学中国计划》,根据“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方针,提出到2020年,我国来华留学生人数要达到50万,“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研究型大学学历留学生的数量应达到学校学历教育学生总数的10%。
随着留学生人数的跨越式增长,留学生生源和来华途径也呈现了多样化,从过去单一的公费来华留学生到既有自费的来华留学生、又有享受中国政府或上海市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以及校际来华交换生和海外孔子学院的长、短期来华交流生等。因此,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和变化对从事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职业素养的内涵与要求
(一)政治素养。是每位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应具备的首要素质,也是综合素质的核心。是确保来华留学生工作符合党和国家政策方针,有利国家经济发展,有利于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局的根本保障。面对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势,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应加强政治理论和政策的学习,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工作中体现应有的政治立场、政治品德和政治水平。具体体现在正确的信仰、法制、组织纪律观念,逐步提高把握国际形势的战略眼光,具有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事实求是、廉洁从政的作风以及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二)思想素养。是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修养、品性、认知等的水平和品质。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在工作中的思想素质贯穿和决定管理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管理干部理应具备积极向上的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人生价值观。思想品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之根本,在管理工作中要学会批评和自我批评,应通过加强教育、主动学习不断提升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以追求真善美为目标,达到文明、科学、高尚的思想境界。
(三)道德素养。 “有才无德,其行不远”,强调的是“德乃做人之首”。培养良好的道德是建设文化内涵的基本内容之一,要从自身做起。良好的道德素质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对管理工作具有导向作用,体现在实际工作中的文明、诚信、奉公、公平、正义、正直等等方面。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四)心理素养。是人的认知力、意志力、信心、情绪、气质和性格等的综合体现。在管理工作中应具备的心理素质的几大要素是:①信心和勇气,通过不懈的努力去克服工作中的困难。②理智和宽容,冷静处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顾全大局,体现的合作精。③恒心和耐心,细节决定成败,工作中要做到目标明确、统筹安排持之以恒。④爱心和热情,在外事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包容性,架构中外友谊的桥梁。
(五)社会素养。就是要求管理干部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具有相对丰富而又广博的知识和真、善、美的品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感恩心回报社会,用同情之心去帮助发生困难的人。
(六)专业素养。是包括主观心理特征,专业业务技巧两大方面。虽然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专业背景有差异,但管理干部应保持对工作的敬畏之心和良好的学习欲望,尽快提高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公关能力并主动承担重任和自觉完善工作环节。这也是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使用、锻炼、培养来提升的综合素质。这不仅是当下教育国际化的需要,也是事业发展的要求,更是学校来华留学生事业发展和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共同努力的方向。
(七)文化调适素养。在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干部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既要了解外国的文化习惯,办事也要符合中国的国情。
二、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队伍的现状与新形势下日益增长的留学生人数,存在管理上的不相匹配之处,以SHU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为例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飞跃发展的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目前从事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干部队伍,无论在管理干部队伍的规模、管理干部的思想水平、管理工作作风和管理工作能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仅以SHU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队伍为例,呈现二多二少的现象:“二多”一是转行的多,无论是一般干部或是领导干部,大多是从别的专业,别的岗位转行过来的;二是短期应聘的多,学院工作人员中,临时聘用的人员占较大的比重;“二少”一是管理干部职业培训、进修少,甚至基本是无,二是系统研究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少。
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的国际化与我国社会转型不期而遇,在一些管理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浮燥现象,追求功利,精神迷失和虚脱。因此,加强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的职业素养教育,提高来华留学生管理队伍的素质,在机制上改革创新,突破阻碍自身发展的瓶颈,共同建设具有学院文化内涵的精神家园,是学院迫切的工作,需要研究和组织实施。同时应该意识到,推进来华留学生管理队伍的职业化发展是一大趋势。
三、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职业素养培育的机制与措施
(一)逐步推进由专业化管理向职业化管理的发展。研究和探索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的职业化发展符合现代管理理论的特征,可以充实来华留学生管理理论,可以丰富高校教育管理理论。自改革开放后的来华留学生工作也已近四十年,随着对来华留学生工作的不断积淀与探索,对建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的职业化制度,已具备一定的条件,也是今后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必然趋。
(二)提高来华留学生管理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项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且能直接影响到活动成效的心理特质,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行业核心能力。是一种专业能力养成的基础,是通过对职前、职后在工作实践及生活阅历逐步积累和沉淀的反映。拥有核心能力的管理干部,有助于在工作中的通力合作,引领团队进行高效合理的管理。(2)行业通用能力。是经过对一定的专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修养,使管理工作更具有科学性,以保证在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同时,得到来自各个不同国家的外国留学生的配合与支持。(3)行业职业特定能力。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除了储备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外,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可或缺。外语能力是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其中以英语为最基本的国家语工具,亚洲国家仍然是以日语、韩语为主要交流工具。
(三)制定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的岗位标准。岗位标准的制定首先要符合高校行政管理岗位人员的招聘要求,其次根据来华留学生岗位的工作特点(包括所在学院的管理定位),制定合乎管理岗位要求的条件,既要与时俱进,因岗而异,但也要防止滥权私利下的“量身定制”,从而破坏了党风、校风、院风建设。以高校管理来华留学生较多的国际交流学院院办为例,岗位的设定标准应为①具有较好的文书写作能力,以能完成学院的各种材料的写作任务。②具有活动组织能力,以保证筹办并具体落实完成学院各类教职工活动。③具有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工作思路,用以处理好人事及其它上传下达的工作。④有协调与对外交际能力,以利于在与外部部门工作上的沟通与交流⑤熟悉计算机的同时,具有基本的外语能力,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与来华留学生的交流和管理。
(四)重视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在来华留学生管理中还是很缺乏的,新的管理干部基本上以自己摸索或“传、帮、带”为主,来完成在行业中的自我成长。老的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基本上对自我学习和提高的积极性不高。因此,用多种手段来带动管理干部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各种方式的行业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五)建立合理的来华留学生管理评价与发展体系。(1)对于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的工作评价,不能简单停留在靠用电脑打分、领导不透明的打分形式上,还应该突破程序化的手段,实现更实用、更具体、更细节的评价标准。(2)对于行政岗位上的管理干部,目前除学校的定职定级、学院的定职以外,应有再向上发展的空间和平台,这样有利于管理干部队伍的再建设和合理流动。(3)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包括精神的、心理的、财物的等多方面。
四、结语
对留学生管理干部队伍的职业素养的培育机制的研究是长期的,就目前来讲,对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的要求、各种素质教育从领导层面及相关组织,都有较多论述。但是如何形成有效培育机制,切实培养和提高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的职业素养,还需进一步地系统研究和创新。
参考文献:
一、新课标的出现,使外语教材越来越理想化
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这是外语教学观念的升华。人人有交际的需要,初中生更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外语教师应该在英语教学中抛弃旧的教学观念,挣脱考试束缚,真正地把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纳入教学计划之中。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整体素质,就是要让全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本着这一理念,近几年来的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在此基础上了解文化差异,培养合作精神和社会公德意识
二、构建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教师的自身素质
高素质的教师是完成素质教育的保证。较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和实施者,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要向教学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这就是基础教育深化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素质教育对老师的迫切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把素质教育渗透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文化、心理、技能、身体等各种素质,让他们的德、智、体、美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只有高素质的外语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显然,英语素质教育要由具有良好素质的英语教师去具体实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完成素质教育的最根本保证,因此,实施英语素质教育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英语教师队伍。
三、德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情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把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教学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自然渗透,培养出思想健康、心灵纯洁、品德高尚的优秀人才,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更好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首先在备课的过程中,注意吃透教材,挖掘教学内容中每一单元的德育因素,有目的地进行。在教学中,经常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奋发向上、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如教“China”、“motherland”、“the Great Wall”等词时,适时地进行爱国的教育。其次还要尽可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如在“母亲节”时,向学生进行孝敬母亲的教育;在“教师节”时,向学生进行尊敬师长的教育,并要求学生付诸于实际行动。
1.尊重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鸿沟”是影响教学工作的障碍,应建立平等、真挚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从而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2.和谐施教,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的掌握,智能的发挥,是与情感体验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首先,教师只有把爱赋予教学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姿态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感,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其次,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能引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坚定学习意志,调动内在学习动机。
3.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引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应在学生面前显示出较强的教育能力。此外,教师的仪表、风度、表达和幽默感等也都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二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要善于运用学生喜欢的直观教学手段,如实物图片、幻灯、听录音、看录像、画简笔画及模型等各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四、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途径
1.五分钟会话。每堂课安排五分钟左右时间进行会话,会话内容有值日生汇报、自我介绍、家庭情况、谈论天气以及熟悉的歌星、影星和运动员等。让学生自由用英语交谈,允许学生模仿课文内容适当增减,自由发挥。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通过问答的形式作简要地复述。
2.注重语感教学。加强听说训练,努力做到视、听、说同步,培养语感和学习兴趣。朗读不能老是采用“跟我读”的形式,而是要注意创造情景,让学生懂得不同的句子的重音有不同的语感,显示说话者的不同的语言心理。
3.对话使用,角色表演。结合课文内容,每教授一个情景句型,让学生用当天所学的内容自编一个简短的情景对话,到讲台表演。
4.运用直观教具。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充分利用图片、图表实物、录音机等教具,生动形象地开展教学和交际活动。利用实物和图片教单词,学生能更好地记住词义,并能反复利用他们复习,其趣味性、直观性较强。
【关键词】中学;音乐;素质教育;情感;智能
一、素质教育实施中音乐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关系
我们知道: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让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 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中学生高尚道德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音乐教育是塑造的重要手段,能给中学生以精神影响与滋养,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
二、素质教育实施中音乐教育与情意素质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性格”从广义上是指人的情意素质,它包含着情感、思维、兴趣、气质、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它常伴随着一切智力活动。中学生在学业和将来的事业上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养成。而音乐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个性的发展,是辅助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好帮手。
三、素质教育实施中音乐教育与智能素质
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时代的名人和伟人的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登上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他们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他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点,把思维引向深处。因此,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在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器乐演奏时,手、脑、眼、耳互相协调和配合,能提高大脑反应能力和耳手的灵敏度,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基础上,提高学生理解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演奏时手指动作越复杂, 越灵活,越娴熟,对大脑神经系统越有联系和得到锻炼,使大脑灵敏、聪慧。同时,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能听懂音乐,感受音乐的美,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获得和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打好基础。
四、素质教育实施中音乐教育与身心健康素质
音乐能增进健康,医治疾病。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在日本东京市有一座与众不同的音乐厅,人们戴上立体耳机,轻柔的大自然音乐声便被送进耳鼓,有森林里的百鸟争鸣,有潺潺的流水声,奔腾的海涛声等,听众渐渐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置身于大自然中,三十分钟左右达到大脑完全放松,已消除疲劳的最佳状态。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医院、利用各种音乐医治好了许多病人。生活中制成音乐椅子,音乐楼梯,音乐喷泉等,使环境与音乐融为一体。而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课间听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有利于放松大脑神经、使其课堂上精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另外,练习歌唱时,做平缓的胸腹深呼吸运动,能锻炼肺活量,对心、肺都有保健和按摩作用。尤其是大合唱,不仅能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更能锻炼学生有一个身心健康的体魄。
综观教学改革,素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不可忽视。
第一、对教师的主导作用理解的过分狭窄,就是仅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理解为是个体传授知识,就是“教书”。其实教师的主导作用有较为广阔的含义:1、教学内容、方式以及进程,不由学生决定,而由教师为主来决定。2、学生学习的方法、思维方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教师帮助学生确定的。3、学生学习的态度、对知识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不是学生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学中教师培养教育的结果。为此,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知识外,还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位优秀的教师,其高尚的师德,能够使学生“亲其道、信其言”,这就无条件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反之,教师的威信低,学生对其产生厌恶心态,虽令不从,师生关系紧张,既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也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许多教师不受学生欢迎,这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每位教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第二、对教师的主导作用理解的简单化,就是只管教,好像教是任意的,而不是受学生制约的。其实,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社会诸因素的制约,而且也受学生的制约。主导作用的出发点、落脚点,只能是学生的学。所以主导作用不是任意的,教与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的,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中,教的活动通过主体――学生的学,存在于学生的主体之中,教是为了不教,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依赖学而存在,教的好坏是由学来测定的。因此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刻也离不开学,是受学制约的。为此,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教法,还必须研究学生。现实中有的“泡沫型”教师,在别人的指导下,经过本人短时间的努力,获得了“优质课”奖,“教学能手”称号。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其不研究学生,只研究教本,尽管教书时耗时费力,教学成绩平平。这进一步说明,教师的教与学密不可分,教师要拥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艺,教师在研究教法的同时,要研究学生的学法,要研究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心理状态,搞好双边活动,并搞好辅导、考核及反馈,只有教师占有主动,才能发挥其主导作用。
任何主导作用下的教,都要落实在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学生身上,教师教的一切内容都要通过独立主体的中介中转而发生作用。所以,教师主导作用的核心是唤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启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使教师要求变为学生笑呵呵的需要。只有学生有了强烈的追求新知的愿望,与原有水平、状态相矛盾时,学生才会学好,才能实现主体的发展变化。主导作用的关键是在教学中实现外因到内因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素质教育 差异性 作业 设计
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大班教学的现状近期难以改变。在有限的45分钟内面对60名左右的学生,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实施素质教育的人们。本人认为,教师的备课上课除了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和特点以外,要做到因材施教最最要、最有效的一环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有差异性的堂上作业和家庭作业,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进步。
一、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布置有差异性的作业。
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的需求,以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育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5布置作业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布置作业的数量和难易度要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面对全体学生,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本质不同。应试教育重视的是少数学习能力强的高分学生,试题的编制和作业的布置,其难易度均与招生考试的难易度接轨,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其目的是培养尖子生的应试能力,提高升学率,从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而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因此,要使素质教育的宗旨落到实处,其中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理解知识、接受知识的能力布置差异性的作业。
所谓差异性作业,就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设计难易程度有别,让学习能力有异的学生通过思考和努力能独立完成的作业。作业难易程度的区别在于相同题目后是否附加有解题思路提示或附加解题思路提示的详尽程度的差别。设计差异性作业的目的是让每位参与练习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喜悦,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二、义务教育的目的和责任需要教师认真设计差异性作业布置给学生练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国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使绝大多数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职责。大家知道,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能只靠少数尖子生,要靠培养绝大部分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还要兼顾到每一位学困生。这样才能体现教育的公平。而设计难易有别的差异性作业,让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去练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让每位学生都有进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指导、督促学生完成适合自己水平的差异性作业,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义务教育的目的,完成教师的使命。
三、教师布置差异性作业,是让学生享有接受适合自己水平教育权利的体现,也是每位学生能在自身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的前提。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作为我国公民的所有学生都平等地享有宪法规定的受教育权利,不因学习能力的差异、学业成绩的好坏而被忽视,或者受到不公正待遇。只有学生接受到适合自己水平的教育,使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得到发展,符合所有受教育者长远发展的需求,才是真正意义的平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待学生要有平等的法制观念,包括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难度有别的差异性作业,让每位学生都在接受着适合自己水平的教育,其品德、智力等方面都能在自身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也就是说,不应该给每个学生同样要求和标高的作业布置,否则,会让部分学生甚至大部分学生跟不上,使他们掉进不断失败、恶性循环的泥潭,不听课、不交作业、或抄袭作业的不良现象越来越严重,学生必然从厌学走向缀学。因此,难易没有区分的一刀切的作业布置,有明显的危害性,应该摒弃。如何设计差异性的作业呢?
首先,要把握设计差异性作业的原则:
最初编制作业题目的难易度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要求,然后通过解题思路及解题方法的提示,为非尖子生逐级降低解题难度,让全体学生都能独立完成作业。
其次,将本班学生分组,以便印制、布置差异性作业。
组别的多少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既可按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分组,也可按学业成绩分组。按学业成绩可分为A、B、C三组。A组:学业成绩优秀学生;B组:学业成绩良好学生;C组:经常性学业成绩不良学生。
第三,根据各组学习能力的强弱,在课程标准要求的范围内,给难度较大的作业附加提示,设计难易不同的差异性作业。
A组作业,其难易度完全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一般没有任何提示。
B组作业,题目与A组相同,但题后附有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提示,以降低解题难度。提示词语可适当运用学科术语,便于启发学生联系相关知识解答问题。
C组作业,题目与A组相同,题后除了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提示外,还启发学生联系课文哪些具体的知识要点来解答问题。提示用语要通俗易懂,使解题难度比B组再降一级。
报告称,2014年,热词热语势头不减。中国语言生活热点频发,网络语言上广播电视节目、进教科书、入词典等问题引起社会热议,网络语言粗鄙化需要治理,规范网络语言的必要性逐步得到社会认同。
2014年是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第20个年头。网络语境中孕育出的网络语言已经成为汉语中比较活跃的一部分,然而部分互联网新词如“”“潘俊薄氨聘瘛钡龋造词格调不高、品位低下,却被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使用。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田立新表示,由于网络“虚拟社区”和自媒体“缺少人把关”的特性,网络低俗语言大量涌现,聚集了社会戾气,网络低俗语言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此外,“国家外语人才资源库”高校外语专业招生情况统计表明,目前我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面临小语种人才匮乏的瓶颈。“一带一路”覆盖的国家,官方语言超过40种,而我国2010-2013年高校外语专业招生的语种只覆盖其中的20种。在已招生的20个小语种专业中,11个语种的在读学生数量不足100人,波斯语、土耳其语和斯瓦希里语3个语种的在读人数均在50~100人之间,希腊语、希伯来语、孟加拉语等8个语种的在读人数均不足50人。田立新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但“语言不通则不能人心相通”,因此,教育部正在制定相关规划,加强小语种人才的培养。
违规招生、收费等将被撤销文明校园称号
教育部网站消息 日前,教育部、中央文明办下发《关于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经过2015年至2020年的持续推进,实现高校、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活动100%覆盖,使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响亮品牌。
《意见》提出,通过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师生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文明修养和民主法治观念,提高校园文化生活质量,使校园文化内容健康、格调高雅、丰富多彩,提高校园文明程度,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
《意见》要求,中央文明办负责组织推动各地文明办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组织文明校园创建典型经验宣传,曝光不文明校园现象,营造文明校园创建舆论氛围。
教育部门要制定创建工作具体规划,纳入年度工作任务,纳入学校目标考核,纳入教育督导工作体系,推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落地落实。要会同学校认真调查和摸排师生校园文明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具体措施解决问题,为创建文明校园提供有效指导和切实保障。
《意见》指出,各地文明办和教育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完善创建工作推进计划,制定中小学校文明校园评价细则;认真做好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检查、指导和考核、评比工作;制定创建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并于2015年年底前报中央文明办和教育部。
此外,《意见》明确,做好文明校园日常管理,对于创建期内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取消文明校园评选资格,已获得文明校园的,由命名表彰单位撤销文明校园荣誉称号:领导班子成员有严重违纪、违法事件;有重大劳资纠纷、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故、重大不诚信事件;有重大校园安全责任事故、重大消防责任事故、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有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员工违法犯罪案件;有严重违规办学(办班)、违规招生和违规收费问题等。
河南残疾学生将免费读中职
《中国教育报》消息 河南省政府近日下发通知,推动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实施残疾学生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环保垃圾酵素也称为垃圾酵素,是混合了糖、水和鲜垃圾,经过发酵后产生的棕色液体,有柑橘般的刺激气味。主要用途是化厨余为DIY环保清洁剂,保护环境。
做法:
1、准备一个有密封盖口的塑胶容器。
2、加入适当比例的红糖及水,稍微搅拌。然后将鲜垃圾倒入容器里。
3、容器内留一些空间,以防止酵素发酵时溢出容器外。
4、将容器盖紧。
5、每天将瓶口稍微打开,以泄放气体,避免瓶子被撑破。
6、将浮在液面上的垃圾按下去,使其浸泡在液体中。
7、环保酵素应该置放于空气流通,阴凉处,避免阳光直照。发酵3个月后,即可使用。
一、要有较高的知识修养
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中国古代教师是这样要求学生的,而且自己也是这样做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曾不知老之将至”的痴迷陶醉,“圣人无常师”的虚心好学,“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执著渴求,无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孜孜以求、好学不倦显得尤为重要。社会日新月异,我们的知识也要不断更新。尤其是我们面临的学生头脑敏锐、视野开阔、见识广博,教师即使再博学,也难免会有回答不上来的尴尬。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永葆生机,要保持心灵的澄清,必须及时地补充新知,否则在教学中就可能会江郎才尽、捉襟见肘。教师绝不能仅仅满足于“一桶水”的要求,而应该是一条泊泊流淌的小溪、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要。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能博观而略取、厚积而薄发。教师不应长期停留在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的钻研上,要加强政治、历史、地理、自然等科目的学习和研究,做到一专多能,向多样化发展。教师只有广泛涉猎,才能去伪存真、披沙拣金,才能真正做到居高临下、游刃有余。无论是垂垂老者,还是初生牛犊,都应有一点“书卷气”,终生学习,做一名学习型教师,决不能数十年就读几本教科书、几本教参,那样只能使自己变得“匠气”十足。我们不是文人学者,不一定非得著书立说。
我们要做的是:时时自励,追求卓越,完善自己;在深入钻研文本的基础上,广泛阅读,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在课堂上,根据课型的需要,该讲授的还是应该讲,热情洋溢地讲,海阔天空地讲。“长袖善舞,多财善贾”,教师就应该在三尺讲台上尽显风流、尽显才情,而不能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看客”,成为忙于点击课件的“放映员”。
二、教师的人格修养
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不仅要凭借教材去熏陶学生,还应该以自己的人格修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崇拜明星,也会崇拜自己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这种心理,便有了自觉学习、自主探索的激情与动力。从某种角度而言,影响重于施教,而这就要求老师要有丰厚的学养和高尚的人格。
要让学生接受经典、热爱经典,让我们自己先热爱经典吧!我们对经典的态度会感染学生,对经典的理解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品位,对经典的阐释会塑造孩子的灵魂……搭好孩子与大师之间沟通的桥梁,我们的责任不容推卸,任重而道远。
要让学生学会感动,我们自己先得多情善感。一个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教师是有魅力的。有一位老师在一次作文课上聆听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习作《目光》,到最后朗读者是声泪俱下,教室里传出抽泣声,教师的眼里也储满了泪水。老师缓缓而动情地说:“同学们,多美的文章,多好的同学!感谢习作者詹草!感谢朗读的扬林同学!感谢同学们!有这样的好学生,我应该奉献我的爱心,奉献我的敬重!”这真情的表白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实际上,影响学生绝没有时空的局限,你伏案苦读的身影,你严谨规范的板书,你认真细致的作业批改,你的勤学善思、细致严谨,都会根植于学生的心田;你一个眼神透出的关爱,一个手势传递的温情,一句“谢谢”、“对不起”体现的尊重,都会让学生铭记于心。如果我们教师拥有了高贵的心灵,再凭借文本中高贵的心灵,加之学生善感易化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素养、塑造学生高贵的心灵就应该是卓有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