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范文

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

第1篇: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监测;问题;措施

1前言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综合国力、整体经济水平等方面均得到大幅度地提升,但是环境问题却越来越成为人们避不开的主要问题之一。自21世纪以来,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虽然也在不断的深入,但是其力度还远远达不到理想值,因而仍有各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存在,其中以雾霾这种愈发严重性的环境污染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而如何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给我国的相关环境监测部门提出新的要求,而其首先就要从问题的根本出发,进而予以针对性的解决措施[1]。下面笔者就先从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其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力图为相关管理工作提供些许可参考性的建议。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虽然不断得到深入,但是却未能改善环境的问题,因而说明了其工作的不到位;经过相关的调查,将其主要的工作问题归为以下几点:其一,政府的重视力度不足。大多数下级地方的环境管理部门在环境数据监测中,常常以经济发展不足为由而不重视,因而为这一管理工作的实施增加了阻力,加之部分地方的管理部门存在擅自改动相关数据等行为,因而使其工作质量失去时效性与准确性。其二,环境监测人员的素质不高。环境监测管理要求其监测的数据具有准确性、完整性等,因而若监测人员的素质低下,将会影响其监测数据的精准性,进而导致数据差过高,从而影响监测工作的质量。其三,环境监测报告的质量不高。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的环境监测技术,我国显得较为落后,这一不足主要在于技术水平的有效性,因而在同一个环境问题上,我国将会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进行解决,有时甚至还会难以开展,因而促使管理不当的恶性循环的形成。由此可见,完善、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系统、工作尤为重要。

3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

3.1重视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在人们物质水平、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的过程中,人们的关注重点愈发偏向于经济收益,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环境的问题,进而才会使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化,因此,改变人们对环境的思想认识、转变人们的思想理念,才会使改善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施得到基础。重视思想工作,不仅是对人民群众而言,更是对政府、相关的管理部门而言。首先,政府要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以实际的行动证实环保的重要性,然后再向人民群众以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进而提高其思想认识,从而以正确的思想指导环保的行为[2]。

3.2强化法律武器

环境监测工作不单是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因而需要“官”、“民”互帮互助,但是要想实现“从上之下”的落实目标,必须要依靠法律的强制性特点来保障与约束。我国分别在1991年、2006年等颁布针对我国环境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但是由于其仅为一种行政行为,因而不具有强制性的约束效力,因此在实际的问题解决上作用性不强,由此可见,法律武器可以起到约束人们、提高人们管理自我行为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相关管理部门实施管理工作的载体[3]。

3.3重视素质的提升,充实人才队伍

想要提高环境检测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要有一直素质专业的管理队伍。据了解,我国的环境监测管理部门中有素质良莠不齐的工作人员,因而在执行相关的工作中,会因为工作人员个人的原因而影响其最终的工作质量;且在这一基础上再健全政策、完善制度也会促使良好目标成为空谈,因此在组间环境监测管理队伍时,相关管理人员要重视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实人才队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适量增加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内容;其二,加强先进带动后进的学习方法,提高整个队伍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增加工作人员的学习活动,提供多种交流学习的机会以及平台。

3.4增加、完善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是一项极为精密,且要求严格的工作,因而对相关的监测技术有极大的依赖性,因此对其技术的要求也愈发提高。在环境监测技术中,最为重要的技术要数监测跟踪技术,原因在于这一技术的作用主要是对所归置范围内的环境数据进行实时、全方位地记录,为整个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可靠以及大量的数据支持。但是在相关的了解下,得知监测跟踪技术在国内的使用有监测范围较小、数量过少等不足,因此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可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增加地外数据的传输稳定性与速度;其二,增加其与商业卫星系统的连接,从而提高监测工作更大范围环境数据的获取实效性。此外,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也尤为重要,而这一工作依赖于监测设备的操作规范性。目前,国内的大多数设备机械生产厂家的设备制定操作标准不一,因而导致其设备在实行环境监测时存在较大落差与误差,影响各种设备的兼容使用状态,因此在这一技术问题上,要求做到统一制定设备操作的标准,提高设备的生产技术,进而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数据获取有效性与可靠性。另外,还应建立一定的环境监测数据检验机构,用来核查相关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进而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4结语

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已经不单单是由经济、技术等因素来决定。在经济等各方面实力逐渐得到发展的如今,环境问题已经愈发成为阻碍其整体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且也是主要的因素,由此可见,环境的问题也成为左右一个国家繁荣、兴衰的重要因素。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完善、创新、有效地落实每一个工作内容,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深思的问题,因而从其根本性的问题着手,才能更好的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呈稳步发展的状态[4]。

参考文献:

[1]纵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探究[J].水能经济,2016(1):306~306.

[2]陈慧琳.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初探[J].科技与企业,2013(24):112~112.

[3]杜燃利.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3):138~138.

第2篇: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提高方法;工程质量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method of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Keyword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mproving method; engineering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日益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了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而建筑工程管理对于工程的质量、成本、安全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已经成为行业人士工作的重点。

1、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尤为突出的重点问题之一。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要设置功能齐全的项目管理部门和机构,并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分别配备数量不等的人员,以满足工程管理中各项具体工作的要求。但是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为了节省人员开支,而大量削减工程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数量,这就造成管理部门和人员的残缺,甚至引发了管理人员不得不身兼数职的现象。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就无从谈起了。

(2)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是于二〇〇二年五月一日开始实行的,这是我国比较全面的一套法律法规,它将我国多年来对于国外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和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并将其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进行了大力的推广,这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后来又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与建筑工程管理相关的法律

法规,但是和国外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着落后性和局限性的缺点。

(3)缺乏明确的质量监管核心与机制

目前,国内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施工质量监督与控制工作多是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检机构共同承担和完成,各单位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沟通为主要方式,这就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缺乏明确的监管核心,更难以谈到监管机制的构建与发展了。施工单位在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中,更多的是站在经济收益与社会利益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监理单位是独立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第三方,具有监理工程质量、进度等职责,但是由于国内工程监理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监理单位难以挑起施工质量监管核心的重任;质检机构是隶属于国家的工程旌工质量鉴定与检测机构,其属于科研技术研究机构,不具备相应的执法权,也无法成为施工质量监管的核心。

2、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方法

(1)、强化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工作

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是工程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工程管理工作的实质必须通过项目成本管理来反映。第一,建立并完善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度。项目管理相关人员的成本责任与一般的工作责任不一样,完成工作责任完成并不代表完成了成本责任。在工作责任完成的同时,还必须充考虑到成本责任的落实情况,明确成本管理工作的责任,使得所有管理人员都有成本管理意识,实现精打细算。第二,对施工队实施分包成本控制。应当在项目部与施工队之间确立固定的劳务合同关系,项目部必须对施工队的质量、进度、安全以及现场管理标准实施监督管理工作,并且按照合同支付相应的劳务费用。第三,控制施工队成本,施工队加强自身的管理工作,项目部不宜太多的干涉。

(2)、强化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工作

强化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将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工程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确立质量方针与目标,使之更具指令性、系统性以及可行性,并将人员、材料以及机械等各项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第一,人是质量控制最为关键的要素,应始终将人当作控制的动力,提高人的积极主动性,树立质量第一的科学理念。第二,施工材料是工程建筑产品的主体,控制材料质量是控制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第三,施工工程机械是施工机械化的重要标志,对于项目施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施工项目的质量与进度有重要影响,因此,选择优质的工程机械设备十分关键。因此,应当充分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不同的环境因素,实行严格的施工现场控制,为确保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强化法律建设并增强部门执行能力

为确保政府监督工作的权威性与执行力,应当提升监督人员的整体素质。所以,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质量管理的培训工作十分重要,以提升监督人员的业务水平。此外,还应当进一步改进质量监督手段,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以提高监督工作的科学技术含量,使得监督工作更加现代化。从目前建设市场的总体情况而言,市场运行的规则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频频产生。工程质量无法确保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因为建设市场秩序的混乱所导致的。所以,政府务必建立并完善相关的运行规则,并确保这些规则可以落实到位。应当以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强化对建设单位以及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执行力度。针对执行工程建设程序的监督实施重点监督。特别是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核、质量监督手续的审查与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审查以及竣工验收等程序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4)、规范并统一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

当前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强化的主要原因是质量与安全监管体系的合并统一。由于安全监督部门的工作并到位,一些工作人员总是抱怨施工安全监管工作难度太大,手里没权,没有对应的制约措施以及处罚根据,从而使安全监督部门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施工单位阳奉阴违导致管理工作无法真正落到实处。所以,针对这些状况,有些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出了相应的地方性管理办法,比如,将施工安全指标与招标投标、奖金有机结合,实践表明,尽管该办法有一定的效果,然而其局限性同样明显,对于大多数的工程难以发挥作用。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合并统一之后,安全就能够通过质量的手段来管理, 质量的保证可以利用安全措施来保证;不管是在检查质量的时候还是在检查安全工作的时候都必须兼顾质量与安全,安全不达标的就不开展质量验收工作,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就不能开展安全达标评定,两者紧密联系、相互制约,从而提高了工作执行力度,其方法也更为科学合理,使得监督管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极大地提升监督管理工作水平。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监督是法律赋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基本权利,其监督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生命以及财产安全,正确行使这些权利行使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和谐稳定意义重大;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合并统一管理,确保了通过质量手段保证安全,通过安全措施保障质量的根本目标。这样还有效弥补了目前工程管理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问题,并使得管理机构的工作更加精简、管理机构的责任更加明确,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进一步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3、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是信息化的时代,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思想现代化,并且逐步走进了现代建筑企业,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严重影响着建筑企业管理总体水平的高低和企业效益的好坏,这一思想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以及专业人士的认可和赞同。

(1)有利于生产领域之间更通畅的交流,并与经济因素互通有无应当知道,不同的领域之间有较大的相互补充的作用。在我国现在建筑工程讲求管理体系充分化的时代,可更广泛地域另外的经济领域以及搞好生产领域之间的互通合作,有助于国家的经济更和谐。

(2)有利于建筑管理问题的完善和解决因为当前企业建筑以私营为表现形式,并且由于改革的阵痛导致内部完整性以及契约观念的不完整不充分,使管理工作陷入难点。时常发生违法乱纪,低劣工程以及管理不到位,事故常发的现状。所以应当充分加强和完善管理体系,并充分解决这些问题。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以及壮大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方法从实质上提升了我们国家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强化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以确保建筑工程管理得科学高效运行。科学地组织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施工过程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规程和技术规律,以保证高质量地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达到统一。

参考文献:

第3篇: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范文

 

结合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和评价系统,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政策标准为依据,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信息的采集、分析、评价系统。该系统与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相配套,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管理,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果,并实现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客观性、科学性和真实性,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从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来看,大部分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都是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质量进行管理、监督,而对社会用人单位信息、主管部门或社会评估单位评价信息、校外实践基地信息的收集、分析、反馈做得比较少。

 

一、关于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关于教学质量信息系统概念界定,从收集到的资料看有两种说法,两种观点说法略有不同,但表述的意思是相同的。一种是闵建杰提出的“教学质量信息系统是在高职院校质量监控过程中收集、处理质量信息的各种渠道、因素的总和。从信息收集的渠道来看,包括校内信息收集系统:教学行政管理信息、各种教学评价信息、各种教学检查信息、从学生中反映的各种信息等等;校外信息收集系统:社会用人单位信息、主管部门或社会评估单位评价信息、校外实践基地信息等。从信息处理过程来看,包括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处理、信息反馈等环节。”另一种说法是陈绍敏等人提出的“教学质量信息系统是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效果、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毕业生就业实践中的各种信息的跟踪、反馈,包含两个方面:校内教学活动信息以教务处为核心,建立一条学生—教务处—教学系部—教研室—教师—学生的纵横交叉的闭合信息跟踪、反馈网络;另一方面是校外教学质量信息系统学校—社会行业(企事业单位)及毕业生的双向信息跟踪、反馈闭合系统,具体操作可由教务处、教学系部、专业教研室及招生就业中心等部门协同完成,要在学校的管理机制中形成制度。”可以看出教学质量信息涵盖了教学的全过程,不仅关注校内教学活动信息的收集处理,更加关注校外的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对教学质量的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

 

二、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分析

 

第一阶段:在上世纪90年代中之前,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从对信息加工处理到获得有用信息基本不用或可以不用计算机辅助,这是当时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与办学模式所确定的,也是那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态使然。

 

第二阶段:近十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迅猛扩张,许多职业教育的发展由单纯的数量增长向提高质量转变。从世界经验看,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都经历了“数量增长——质量下降——控制数量——提高质量”的发展过程。由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为了搞好教学管理,因此对教学管理信息流量需求今非昔比,在一些职业教育由于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仅在局部教学管理环节中有少量应用,多为单机运行,信息资源难以实现共享。

 

第三阶段:随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与高职学院校园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全面细致地分析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需求,科学规划、稳步实施,逐步完善。以往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关注的是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实现,即如何以计算机技术代替管理者的重复性工作。新一代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更加关注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科学利用。

 

三、当前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通过对当前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认为学生达到目标应具有的素养不仅具有知识素养、技能素养,而且具有人文素养。表现有和他人沟通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能力,解决较复杂问题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系统中,不仅把学生知识、技能素养作为评价的标准,更应将人文素养、心理素养、自学能力和创作能力纳入评价标准,监控和评价信息多元化。

 

2、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不够完善,应把握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结合本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将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引入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争取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开展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3、缺乏多元化的标准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系统,教学质量支持和目标系统相对单一,系统功能也比较单一,基本上所有的大中专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系统都是从教学对象和教学管理两个方面对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处理和评价,未能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训设备管理、教材管理和学校文化教育以及校外(包括社会、用人单位、学生)对教学质量等因素对培养综合性现代化的技术人才的影响。

 

针对存在问题,我们初步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管理信息系统:

 

1、结合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严谨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系统和多元化、全程化的评价系统。

 

2、遵循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系统,详细地进行信息的采集.

 

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教学能力等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是否选择合适的教材,实验设备的管理、学校文化等也是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因素之一。在信息采集过程中,不仅对教学对象——学生进行信息采集,更要在教学过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师评学、学生评教、考试管理及教学研究进行信息采集和分析。

 

3、信息分析处理的关键点

 

1)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实施。教学大纲的实施情况要从课程安排情况、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情况、实验课开设情况、实践环节的落实情况、教学大纲的编写、教材选用、学生考试情况等方面进行采集、分析和评价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核心环节。主要从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课后辅导、成绩考评等方面实施全程监控和采集,包括备课的充分程度、教案编写完整程度、教材选用恰当;讲授清晰度、概念准确度,内容新颖程度和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是否启发思维,是否因材施教;课后辅导是否到位,学生课程学习成绩考核是否科学、严格等方面。

 

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创新人才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主要从实习基地的建设、设备管理、实践教学内容、实验课程开设情况、实验工作时的环境与条件及综合性、研究型实验的开设情况等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信息的采集分析。

 

4)完整的教学监控机制

 

(1)定期教学检查(2)教学督导、领导听课、学生评教(3)教学评估

 

4、教学质量信息的采集处理机制

 

1)根据信息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教学检查信息、教学信息员信息、教学督导信息、领导管理信息和社会(用工单位)信息。

 

2)教务处通过采用领导信箱、教务处信息、教学检查、学生信息和学生评教信息等。

 

3)各个系部直接采集日常教学(教师教学规范、教学秩序、教学质量等)、同行评教信息。

 

4)督导组采集督导检查、督导评教、领导评价教学等信息。

 

5)所有的教学质量信息采用教务处统一规范的文本格式进行传输。

 

6)信息分析处理。教务处和各系部应意识将采集的教学质量信息进行分类处理,需上报的教学质量信息及时上报,需各教学部门或其管理部门决策处理的教学质量信息及时通报,需本部门直接决策处理的教学质量信息及时决策处理。

第4篇: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质量管理;ISO900;TQM

0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至关重要,这事关人们生命安全,但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有其复杂性,所以需要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对其进行管理。本文通过分析ISO9000与TQM能够结合的基础上,对濮阳市移动公司工程项目进行实证研究,希望能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提高起到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1 ISO9000和TQM结合模式

1.1 ISO9000和TQM相结合的原因

(1)ISO9000和TQM相同点

第一,相关原理相同。TQM的"三全"思想中,包括全员的质量管理思想,在 ISO9000质量管理方法的八项原则中同样提到了全员参与。第二,目标一致。TQM的质量目标是满足顾客的需求,使得顾客的满足度达到最大,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也是使得客户达到最大程度上的满意。第三,系统方法相同。在TQM的质量规划中就要求采用系统的方式形成完整的质量管理方案,在ISO9000质量管理方法的八项原则中包括系统方法。

(2)ISO9000和TQM不同点

第一,管理形式表现不同。IS09000标准更侧重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制定,主要是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计划阶段。TQM更加侧重于在主要是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第二,执行标准不同。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除了结合企业具体情况或建筑工程所依据的标准之外,还要以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标准为基础进行制定。TQM在制定质量管理计划中只是依据企业或者工程自身进行制定。第三,所处角度与动力机制不同。IS09000标准主要动力市场, TQM主要动力是生产者。

(3)ISO9000和TQM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的表现

在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施工过程中,以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作为指导,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对于各组织进行合理分工,同时运用TQM进行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其主要体现 "三全"思想,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

2 IS09000与TQM在项目中的应用

2.1 项目简介

濮阳市移动公司主楼,位于河南省濮阳市,于2006年建成,位于濮阳市金水路与新华街交叉口东北侧,呈规整的矩形。整个场地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周边的市政配套设施完善。本工程总的用地面积为3320m2,总建筑面积为2699.14m2,营业部生产楼呈现"L"型, 此工程共四层。

2.2 IS09000的使用表现

(1)准备与策划

在濮阳市移动公司主楼在使用IS09000质量管理方法进行质量管理时,是由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原:信息产业部设计院),对于此工程项目进行设计。这一阶段主要是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主体工程、给排水工程、暖通空调设计、电气部分设计等所用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学习。然后结合河南省濮阳市的自然、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确定"建设一流施工项目,打造金牌工程质量"质量管理目标,策划质量管理体系。

(2)质量管理体系形成

濮阳市移动公司主楼所编制的质量管理体系大纲为:一、严格按照建设公司ISO9001-2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施工过程应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地方的有关标准规范。二、严格遵守"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满足所有相关方的要求。三、从人、机、料、法、环五在因素进行项目质量控制。四、项目部应建立项目质量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办法。五、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应按确定项目质量目标、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实施项目质量计划、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程序实施。

2.3 TQM的使用表现

(1)全员质量管理

本工程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程序控制领导小组,坚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设立质量技术监督岗,实行一级管理。针对本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成立工程项目监理部,确立总监理师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全面负责,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各专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将质量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到个人。

(2)全过程质量管理

全过程质量管理是指依据工程质量的形成规律,从源头抓起,全过程推进。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中要做到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3)全方位质量管理

在濮阳市移动公司主楼工程项目中,分为土建工程组、电气工程组、给排水工程组、暖通工程组。各工程组在对于项目进行管理过程中,对于重要工序进行了数据的收集与备案,作为检验工程质量的依据。

3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1)质量管理体系仍待完善

本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较为系统,但是不够详细、具体。在本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方针、4M1E要素、质量管理的程序以及施工过程中的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都进行了列明,但是,只是大纲式的简述。

(2)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评审工作有待加强

在本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和评审工作特别简单,只是项目负责人口头的说明,并没有具体的审核过程以及评审程序,所以,本工程项目的审核工作非常不到位,有待于改进。

(3)对于重要工序凭经验管理

在进行质量管理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施工经验进行项目管理,对于重点环节的记录的数据只靠经验进行判断,但有时候仅仅靠经验判断,风险较大。

3.2 改进建议

(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在进行项目的质量管理中,运用IS09000质量管理方法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就是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并且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更好的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起到指导作用,并且要考虑各施工小组在进行质量管理时所需要的质量管理标准,这样质量管理体系才更加完整。

(2)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评审工作

对于本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建议本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项目负责人应当设定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程序,设计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进行文字记录,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评审工作,才能使得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3)使用质量控制工具进行量化管理

在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质量管理过程中,对于重要的施工环节,如混凝土工程、地基工程都应当采用先进的质量控制工具进行管理,这样才能更好的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通常情况下,先进的质量控制工具有直方图法、控制图法、因果图(鱼刺图)法、排列图、品管圈(QCC)等质量控制工具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管理。

4 结论

本文通过在理论上论证ISO9000和TQM能够结合的基础上,对于濮阳市移动公司主楼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论证了ISO9000和TQM结合使用是可行的,最后提出使用这两种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1]谭满红. ISO9000族标准与全面质量管理(TQM)对比研究[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1):5-8。

[2]刘宏. 施工项目中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研究[J]. 电子质量.2008(10):15-20。

[3]王铁军. 高层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第5篇: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质量要求;质量特性;质量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086-01

引言:产品质量应包括满足客户对产品功能、寿命、可靠、安全等要求的适用性质量和制造质量。企业应建立并维持一种质量管理体系来加强其自身的竞争能力,并保证其以较低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所要求的产品质量。

1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组成要素

体系也称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体系中各要素可以是单个事物,也可以是一群事物组成的子体系,每一个体系又可以成为一个更大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质量管理体系也就是质量管理系统,是指为保证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满足规定的或潜在的质量要求,把企业的组织机构、职责和权限、工作方法和程序、技术力量和业务活动、资金和资源、信息等协调统一起来,所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称之为质量管理体系要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要素一般包括:质量方针与目标、质量组织机构及其职责、质量文件及质量记录、质量审核、不合格控制与纠正措施、质量培训和质量教育、市场调研、设计及规范质量、采购质量、工艺及生产准备、生产制造过程控制、测量试验过程控制、检验和验收、

质量成本控制等,对各体系要素应确定所需的准则和方法,以确保这些过程的运行和控制有效,确保能够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监视,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2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

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不仅要满足顾客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预防不合格现象的发生,提供顾客和相关方满意的产品,而且还应该站在更高层次来追求企业的业绩以保持和持续改进、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不同的企业可以采用适合其发展的方法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不能强求统一,但对于新企业来说,可以按照质量管理体系内容要求,在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同时做好各项质量体系文件的制定工作,待新企业投入生产时,就能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执行。确定所需的准则和方法,以确保这些过程的运行和控制有效

2.1 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至少应满足以下两项基本要求:

(1)证实能够稳定地生产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

(2)通过有效应用及持续改进,保证产品达到顾客满意的程度。

2.2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坚持以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为基础。

(2) 遵循领导作用是关键。

(3) 坚持采用全员参与是根本。

(4) 注重管理实效是重点。

(5) 寻求持续改进是发展。

2.3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程序步骤如下:

(1) 组织标准学习阶段

企业首先应组织各层级质量管理人员认真学习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四项核心标准,明确质量管理基本要求,确定质量管理方向。

(2) 制定质量方针目标阶段

企业应根据宗旨、理念和发展方向确定与其相适应的质量方针目标,确定的质量目标应该能够测量。

(3) 策划质量管理体系阶段

企业根据质量方针目标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保证策划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方针目标相适应。

(4) 确定质量管理职责和权限阶段

企业应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结果确定各部门、各层级相关人员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并保证有效沟通。

(5) 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阶段

企业依据前期的策划和准备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框架和内容,在质量管理体系框架内确定文件层级、结构、类型、数量、格式、内容,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至少应包括: 1) 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 质量手册;3)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记录; 4)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包括记录。

(6)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实施阶段

企业编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完成下发前应先征集相关部门的意见,将收集的意见经编制组与提出单位研讨后纳入到文件中,经授权人员批准后实施。企业编制的质量手册必须经最高管理者签署实施。

(7)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宣贯阶段

企业正式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后质量管理部门应立即组织员工进行宣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在企业中有效地实施。

(8) 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运行阶段

企业各项生产活动依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正常、有序地进行,同时能够提供有效的证实材料和质量记录。

(9) 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为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有效地运行,企业应制定内部审核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实施。

(10) 质量管理评审

企业为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每年应对质量方针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评审,以达到不断完善的目的。

3 结论

企业建立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期间需要不断地完善改进,以增强顾客和相关方的满意,因此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过程也就是PDCA循环的过程,确保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适应市场环境和顾客要求,使企业不断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 质量管理 运行

图书馆质量管理是运用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rdization)在总结各国全面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ISO9000系列管理标准。世界有关图书馆组织于1994年在华盛顿首次召开了关于“全面质量管理与高校图书馆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促进了质量管理在国外图书馆界的广泛运用。目前,全面质量管理已成为国外图书馆界较为流行的管理方法。我国关于图书馆质量管理的研究始于90年代末期,至今大部分还停留在概念的阐述与应用的必要性论证上,其实践也只是在为数极少的国家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中得到了应用,亟待开展深入探讨和实践应用的推广。

所谓质量管理,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对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措施实施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因此,图书馆质量管理定义可理解为:图书馆的各个部门和全体职工,综合运用管理技术、专业技术、思想教育、经济手段和科学方法,建立健全服务保证体系,对服务的全过程实行有效控制,从而经济地开发、设计、生产和提供用户满意的信息产品与信息服务。

1.图书馆实行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图书馆绝大多数处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着管理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照章办事、缺乏应变能力和竞争意识等诸多问题。图书馆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以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新的信息环境和读者的需求,转变观念,引进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图书馆是一个为用户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部门,其宗旨就是“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图书馆围绕读者工作,借鉴企业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建立一个从业务流程、工作环节、服务方式、管理手段等全方位、全过程监控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有效保证图书馆的最终服务质量。

图书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是:以人为本、质量全面过程控制、科学的系统性的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其具体性表现在:①图书馆质量管理是一种执行国际标准的规范化管理方法,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法制性”。质量管理以文件化的形式,建立一套科学的、程序化的质量体系文件,明确每项工作程序的规定和每个工作岗位的技术规范要求,确保工作质量的长期性和稳定性。质量管理较之于传统的目标管理、定额管理、岗位责任制管理等具有更强的规范性和科学性。②图书馆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制管理方法,强调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在管理中过程中人人有责。全员管理需密切配合,主动发掘和解决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出更具战斗力的团队精神。③图书馆质量管理属于过程控制管理方法。应用质量管理方法,图书馆管理的可控性增强。图书馆质量管理体系,其核心是确定图书馆自我控制、自我协调、自我改进的运行机制,将影响服务质量的一切因素严密组织起来,明确全体馆员在保证服务质量方面的任务、责任、权限、工作程序和方法,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相互协作的质量保障体系。④图书馆质量管理是一种以读者为核心评价机制的管理方法。读者工作是图书馆的中心工作,读者是图书馆的核心要素,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以读者为轴心,以读者需求和读者的评价为依据的。图书馆以读者的文献需求为工作出发点,建立以读者为核心的评价机制,让读者对图书馆的工作水平和效益进行评定,对图书馆工作中存在的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并对图书馆的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使图书馆的评价机制趋于合理。

2.建立图书馆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质量体系的内容应以满足质量目标的需要为准则。图书馆质量管理体系是以满足文献信息质量管理和服务质量管理的需要而设计的系统管理方法。

2.1掌握图书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可拟定图书馆质量管理体系原则为:①目标性原则。坚持以读者为中心,一切为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为总目标。②系统性原则。将影响服务质量相互关联的资料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图书馆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③过程原则。将各个服务环节和影响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与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融为一体,使质量体系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达到常态化。④预防性原则。质量体系的构建要突出质量形成过程的控制,对质量运行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预见性,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

2.2确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图书馆质量管理的宗旨和质量方向,是质量体系的核心和纲领。质量方针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状况和自身发展前景,结合人文、历史、环境等因素的特点而客观制定。图书馆质量方针的制定应明确阐述:图书馆未来发展前景和任务;图书馆确保工作质量的承诺;质量的标准改进和读者的满意度。质量目标是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质量目标是建立在质量方针的基础上,应以质量方针给定的范围内展开。质量目标应是定量的、可测度的。图书馆要客观地确定本馆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它既是对全体馆员的要求,也是对读者的承诺,因此,标准要适宜。

第7篇: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 有效性 对策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套系统、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方法,它吸纳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贯标企业按ISO9001:2000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一般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生产过程得到稳定控制,产品质量水平得到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得到增强,管理理念得到提升。但是也会有一些企业实施的最终结果却只是“一纸文书”――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绩效并没有什么改善,即这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没有得到发掘和体现。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含义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应该是能够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要及期望的体系――这其中包含着对有效性的最基本的也是最终的判断标准,即对顾客和相关方需求满足的程度,程度越高,有效性则越强。

企业组织贯标后的运行效果能不能准确地予以测量、判断和评价(实现预定目标的程度)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最直接表征。所以,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判断结论应该来自以下几个方面:能够实现本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过程得到控制,质量损失减少,质量成本逐渐降低;不断提高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程度;持续的质量改进机制已经形成。

二、影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要素分析

影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都是和企业日常质量管理实践相关的,诸如存在对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识和理解不足或存在执行方面的误区,将导致在体系贯标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与标准偏离的情况,从而大大降低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一)对质量体系适用性的认识存在误区

有些企业认为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外部组织认证,只要获得了ISO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产品质量自然而然就会满足要求,企业产品质量保证的充分性就得到了保障,从而高估或夸大了质量体系的适用性范围,偏离对质量体系有效性的针对性认识。

(二)缺乏理念支持,追求短期行为效果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所要求的质量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思想(如,“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等)没有渗透到企业日常质量管理活动中去,将使强调基于事实决策、过程控制、持续改进要求的质量管理基础得到削弱。此外,由于企业管理者不甚清楚自己的职责,不明白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应该坚持,也将使质量管理过程难以得到系统控制,组织策划和颁布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也将难以付诸实现。

(三)没有建立科学的质量目标管理体系

有些贯标企业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活动目标脱离产品实际,甚至出现照搬照抄的现象,从而影响到质量目标制定的科学性,难以反映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结果表现。

(四)评价方法侧重定性,没有量化反映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定性方法对评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状况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但没能量化出来,如果最后的诊断结果只是定性地描述“质量体系运行正常”,那么进一步的改善活动就难以找准方向和确立适宜性目标,出现问题或症结苗头时也难以得到相应重视。

(五)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持续改进机制

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要求没有融合在企业日常质量管理实践中,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制约有效性发挥的因素没能及时、彻底地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针对顾客、法律、法规对产品(服务)及质量管理要求不断提高和变化,企业应建立一种机制,使其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增强适应能力并提高竞争力,改进企业的整体业绩,让所有相关方满意。

三、对策建议

(一)认识质量管理体系的适用性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在各个领域通用、被全球各个国家普遍认同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是一种管理标准,针对的是生产产品的过程管理要求,这种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各种行业或经济部门,提供各种类别产品、各种规模的组织;但是,每个组织为符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而采取的措施却会是不同的。产品质量必须充分满足顾客的需求,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组织提供合格产品的能力的要求,这种能力,最终还是要通过持续地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来证实,切不可过分夸大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不能认为只要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自然而然就会满足要求。

(二)建立本组织的管理哲学或理念

持续性的开展企业管理活动,需要通过政策导向与方法将管理哲学或理念落实到组织的具体运作过程中去,并坚持始终如一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质量管理也是如此。在建立与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时,要真正将质量管理“八项基本原则”作为管理思想或核心价值观,并转化到组织的质量方针、目标、过程程序当中,要使全体员工理解、遵守、执行,尤其是高层领导要统一思想、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三)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目标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目标实现与否是对企业质量体系有效性进行评价的基本指标。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本身缺乏科学性,那么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评价也失去了意义。一个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不是一个具体的目标,而应当是一个科学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的内容和层次应当与企业的活动和组织结构相匹配,目标制定的水平应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又是企业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四)推行可实施性高的体系评价方法

如何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ISO9000标准给出了两种方法:一是管理评审,二是质量体系审核。但是这两种评价方法实际上都是属于定性的管理手段,往往给企业员工的印象是,不管实际工作成果怎么样,为了满足认证标准的要求,最终的评价结论都不会差。

因此,要提高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必须对评价方法加以改进,使其具有可实施性,使评价标准数字化,具体化。用财务的方法评价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评价方法。对于一个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用财务的方法(如质量成本)评价质量体系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这种方法可以很直观地将企业通过建立、维持、改进质量体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反映出来。

(五)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持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应当是持续不断地找出制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因素,持续不断地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才能实现。编制与实施过程程序时,要从过程识别、要求确定、设计、实施、改进等方面对过程进行管理,必要时采取一些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如团队合作、项目管理等,使组织结构与过程程序为主的质量管理体系相适应;过程程序既要使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又要具有相当的灵活性,使过程的质量、效率、反应速度都能够得到保证,并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借鉴卓越绩效模式的组织成熟度评价,在进行组织内、外部审核时,制定准则采取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按评价结论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级别。如有效级别可分为A、B、C级,A级85-100分,B级70-85分,C级60-70分,以此来代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程度,使获证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具有可比性,使认证证书真正能够证实组织具有满足顾客、法律法规和自身要求能力的程度。

四、结语

企业获证只是质量管理工作步入正轨的开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反映的是企业当阶段现实管理工作的水平。要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首先必须理解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内涵,其次是找到制约的本质与关键要素,采取对策、持续改进,只有这样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陆关新. 论质量体系认证的有效性,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0,(04)

第8篇: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范文

中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是由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2014年,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报告课题组了关于《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报告中指出了中国的小微型企业目前有以下四大特点:一,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私营小微企业是小微企业的主体;第二,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明显,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第三,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具有明显的地域集群特色;第四,敏感脆弱,易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但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进取精神。

质量管理体系是由企业内部组织建立,其目标是为了使质量达标的一套系统的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将资源与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以过程管理方法进行的系统管理,一般企业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将一些要素进行组合,形成自己的管理体系,主要是由前期策划、资金资源支持、产品开发以及后期对产品质量的检测与分析。这些质量管理组成组织内部质量管理工作的形成。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目前来看,是国际上公认的认可度最高、科学性最强、管理最先进的一套质量管理方法。所以,监理企业如何止确理解和掌握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理论内涵及其在工程中的管理应用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武汉市中小微企业IS09001发展现状

武汉市中小微企业己经旱现出产权结构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中小微企业中,集体企业占比重量大,股份合作制、私营企业等民营经济在改革中迅速增长。在全市中小微企业中,集体所有制企业占67.22%,其他类型企业比重占9.92%。武汉市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所以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IS09001的认证、取证唤醒了企业管理者质量管理意识,使之认识到企业管理体系的构筑,这也是目前IS09001在中国许多企业的最大作用。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己通过认证,拿到证书的一些企业并没有因为证书而多多却同以前一样,客户的投诉率没有降低,产品仍然存在很多质量上的问题。所以,综上所述,中小型微企业需要改进和加强很多方面,以下是分析质量管理体系中常出现的问题。

1.缺乏质量意识的观念

质量管理意识是要求企业和员工在工作中重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收到之前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中小企业的工作理念没有转换过来,一直以为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上级指标”、“保证数量第一”,有些企业甚至一心只求数量而忽略产品的质量,有时候连最基木的标准也无法达到。甚至一些企业目的性极强,只是为了拿证书,前期保证质量,兢兢业业,证书到手后,未真止重视质量工作,上行下效,实际与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严重不符,未真止实施,年检或换证时无可奈何,只能做假。国家规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至少要运行三个月,特殊行业如建筑至少要运行6个月,有的小微企业决定认证到证书到手,一个月内完成,用完证书,不到一年时间,就不接受监督审核了,只能哲停证书或撤销证书。对于一些私营企业,他们是以企业的近期效益为目的,而忽略了对企业的长期规划,没有从长远的角度分析企业所而临的挑战,和其他企业对行业的一些冲击。企业并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这样的企业质量管理是存在缺陷的,其发展潜力也是有限的。

2.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不健全

质量管理是由人员、设施、工作环境、信息资源、利益相关者及其财力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各个要素组成,中小型微企业由于其规模的有限性,使得其对于资金投入的比例不均,质量管理部门内的权责不分明,部门设置过于单一。质量管理体系顶层设计未结合企业实际,照抄照搬,天生有缺陷,形成二张皮,体系有效性大打折扣。例如审核中企业程序文件引用的作业文件,居然实际没有,更有甚者机械制造工艺文件出现了食品工艺描述等等。不胜枚举。这主要是因为在咨询老师对企业和产品了解不深、不透,企业配合人员对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理解不够,双方沟通配合不好等情况下,由咨询老师包办代替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咨询老师按模板或照抄照搬或生搬硬套,形成天生缺陷,体系实施后自然形成二张皮,体系有效性大打折扣。这样下来,很多企业自己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方针,也没有权责分明的质量管理系统框架,所以大大的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质量管理基础工作发展滞后

很多中小型微企业以“包”代“管”,以“股”代“管”,一味地以为有技术就有了经济,有了前途,有了一切。然而很多时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技术只是前提,而后期的生产、管理等才是企业生存的命脉。很多中小型微企业人员的素质不够,不能很好的掌握公司技术,而对于企业管理,人际沟通能力要强于书而沟通能力,在运行管理时,仅仅依靠以往的经验,很多完整的流程也不能照实记录,往往导致了企业不受控制。

4.没有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

中小型微企业随意的指定管理者,导致管理人员素质过低。中小企业由于人员的有限,在指定管理者时要么会委派一些能腾出时间与精力去应付文件编制和现场审核,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不了解的人员;要么委派一些质量管理经验弱与,专业知识不强,对IS09001族质量标准没有深刻理解的人员,这样会使得管理人员没有办法制理出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的政策,也没有能力去领导企业人员去遵守这些管理规定,最终只能被淘汰。

5.对质量管理工作的投入严重不足

中小型微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经理层,其主要精力都投入在销售、对外联络等事项上,而对于贯标这样的事关质量生命的大事却尽量“放权”,很少亲自过问,更有甚者,把贯标“全权”交给咨询公司“一手包办”,用以质量管理的成木投入更加“经济”,从专业咨询公司的付费到内部质量管理相关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员及检测仪器的配备都是能省即省,其结果要么是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与企业质量管理需要严重不符,要么是建立的质量体系无法在企业中顺利推行,质量管理水平仍就无法提高,使企业在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中很快会被淘汰。

三、建立武汉市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对策

按照IS09001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需从管理理念和模式上对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变革,构建科学合理、职责明确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建立文件化的科研过程质量管理规范。

1.持续进行企业全员教育,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

在中小企业对员工的全员教育和培训中,企业未制订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对象的培训计划,使得培训内容未具体到各岗位的应知应会。培训实施不到位,培训效果得不到实际评价。所以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制订针对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尤其针对管理者代表、质检人员、内审员、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操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要包括5W1H。

(2)认真切实实施培训计划,达到培训目的和效果。使每个岗位明确并掌握其质量职责、质量目标、管理或作业质量要求、质量考核或检验、质量记录和质量改进,具备相应岗位的知识和能力。

2.建立和遵循一个好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个企业领导者在建立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时,往往因为选择一个好的质量管理体系会导致很多问题,如文件制订者未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未能应用工业工程方法实测、分析和研究,与操作者未能深入沟通,不断总结、积累、优化操作方法。制订的操作方法得不到认同,无指导性。导致一个师傅一个法,文件与实际脱节。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得不到保证。所以对于质量管理系统的建立要落实到细节:针对企业基层的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成立由设计、技术、工艺、生产、质检和操作相关人员组成的QC小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应用工业工程方法进行实测、分析和研究,与操作者深入沟通,不断总结、积累、优化操作方法,并达成共识,然后,有效培训,强化工艺纪律。

3.加强创新,追求卓越

(1>管理评审前,集思广益,有奖征言,修定符合企业发展方向和质量宗旨、反映企业特点的质量方针。

(2)管理评审前,修订质量目标,使其体现产品或服务特点,体现企业管理难点和产品制造过程重点,且与各部门职能挂钩,真实反映其管理水平和制造水平,通过一段时间努力后,能真止体现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的质量目标。

(3)质量目标要合理分解到各部门或关键环节,认真考核,与票子和位子挂钩,才会有效。

4.选定质量管理者,确保强有力的领导力

在企业实际管理中,管理者代表、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内审员、质检员等质量相关人员未到位最高管理者的真止授权和重视,无权威性,无一票否决权。得不到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吃力不讨好,二头受气,导致无不合格品、无纠止和预防措施、内审和管评做假,根木达不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防止问题再发生或发生,持续改进的实际效果。所以管理者代表、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内审员、质检员等质量相关人员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和能力的情况下,得到真重视、真授权,有权威性,有一票否决权,通过质量管理真正让企业受益或受损的,相关人员应得到奖惩。

5.构建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

在企业实际管理中,内审、管理评审、纠止和预防措施、不合格品统计、顾客满意度调查等活动,根据没有认真实施或不知道该如何实施,只是为应付年度监督,被迫做假,相关数据和信息毫无分析利用价值,达不到改进的目标。信息作假严重,领导重视、职能部门认真实施,确保相关信息和数据真实,才有可能发现问题,从根木上解决问题,不断改进,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和企业的管理管理水平,最终使企业受益。

第9篇: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质量管理;问题

0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煤炭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面对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煤炭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市场敏感度。特别是在管理体系及制度建设方面煤炭企业仍需完善,只有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及管理方法,才能帮助煤炭企业逐步走向现代化发展道路,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为此,在新经济环境下,应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做到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主动地引进大量先进技术、先进设备,选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实现传统煤炭企业的转型。从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发展现状来看,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存在严重的滞后性,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为缩短与现代化管理标准的差距,必须对自身管理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找出自身缺陷、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才能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变现状,提高管理水平。

1煤炭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职责不明确

现阶段煤炭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在科学性、严密性等方面还存有不足之处。优质的管理体系,应具备超前性、主动性,能够将质量问题扼杀在萌芽里。针对该企业已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做了详细的规定,但仍在一定问题,如传递信息不及时、信息有效性不足、信息过于零散等。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都会对煤炭质量信息的动态把控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还会影响煤炭企业经济指标的确定。因质量体系内的指标大部分属于定性数量,如对应的定量指标严重不足,则不利于产品质量把关。

1.2资源管理方式创新不足

质量管理涉及范围广、环节多,管理过程中如何做好信息沟通工作就显得尤为关键了。煤矿工作环境较为恶劣,操作工序较为复杂,特别是在井下巷道、工作面及掘进面较多,都会加大信息沟通的困难性,加之管理方式较为传统,思想守旧,无法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容易出现质量管理中信息沟通不畅等现象。首先,在管理及采集质量信息中,质量信息能够将真实、有效的凭证提供于质量管理,由当前企业管理现状分析,目前仍选用纸质的传统记录方式,且各个单位负责自己质量信息的记录、管理,如单位间交流不多,沟通不畅,都会对信息的共享、查询等造成严重影响。同时,纸质材料保存难度大,极易损坏、丢失,这对实施质量管理方法影响较大。其次,质量控制过程执行效率不高。因管理体系内软件系统不足,文件规定将严重与实际应用脱节,导致管理中常常出现违章办事、违规操作等问题。因软件系统不健全,监督系统不到位,则无法形成固定的操作流程,这都会对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开展带来负面影响。与此同时,因仍选用人工传递的方式作为质量管理信息传递,此传递速度受限,较慢,必然会对工作效率造成一定影响。为此,应重视质量信息传递与现代信息传递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质量管理方法的创新。

1.3产品实现缺乏指导性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管理及服务质量的高低对其市场竞争力起决定性作用。虽然该企业已建立了一系列质量管理规程,且与ISO9000标准基本相符,但质量管理文件及详细程度却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第一,在具体应用中,文件的指导性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作用不明显。只在内外部审核或发现问题时想到与文件标准对比分析,此做法说明并没有深入了解文件内容,且对文件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无法对实际工作起到指导作用,或出现按照经验处理问题等现象,上述问题均说明质量标准体系的指导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第二,虽然质量体系文件设定基本满足ISO9000标准,但操作性和单位实际需求存在偏差。主要体现在表格设置繁琐、操作难度大及记录控制过程太复杂等,此类问题都会影响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2提升煤炭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

2.1优化管理职责

1)完善质量目标及质量方针。20世纪90年代,Capon等人在对质量与企业业绩关系研究时发现,两者间为正相关。在推行及改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将有效减少资源浪费现象,合理控制成本,并提高企业业绩。煤炭企业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这对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及实现质量目标意义重大。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深入分析市场经济发展情况,与市场经济发展特点相结合,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第二,要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重视客户需求,在最大限度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满足客户需求。第三,关注竞争对手发展,培养对市场发展的敏锐度,为单位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2)完善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分配。在全面遵循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基础上,在组织机构及管理职责分配上企业管理应做好顶层设计与细致规划。要求详细斟酌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等相关内容,要求不仅满足市场、企业发展需求,还要综合考虑职工利益,在制定管理制度之后,需设置征求意见环节,避免流于形式,应贯彻到各个层次,落实到每个岗位。在传达及培训过程中应合理选择方式,便于职工接受,做到全面贯彻落实。

2.2优化资源管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源是管理的基础,是支持企业运营的根本要素,如果没有资源的支撑,即便规划再完善、顶层设计再完美都无法有效实施,更不能落到实处。为此,做好资源管理工作极为关键。。

2.2.1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是各项工作开展的执行者、实施者,是资源向生产力转化的必要条件,是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关键。为此,煤炭企业质量管理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不断激发职工创造力,增强职工岗位责任性,选择与岗位符合的职工。在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根据单位发展现状,建立及完善奖惩制度,为职工提供良好的晋升环境,鼓励职工积极主动参与单位各项建设管理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这对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意义重大。

2.2.2完善基础设施与工作环境

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是煤炭企业的基础设施,如生产设备、控制软件、安全防护等。工作环境是否良好,对职工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影响较大,为此,单位应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只有进入工作状态,才能保证产品质量,这也与质量管理要求相符。

2.2.3优化产品实现

产品实现是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资源价值得以实现的唯一形式,产品质量的优劣对客户的满意度起决定作用。煤炭企业通过开采、生产、运输等环节来实现资源向产品的转变。在煤炭产品未生产前,必须做好设计开发及策划工作,对其用途、市场价值加以明确。在计划开发输出后,需对论证反复确认,最终通过评审、验证等过程保证开采生产的科学性。针对供应商管理,要有效控制采购整个过程,保证采购产品及服务满足相关规定,在质量管理方面能够得到供应商的合理建议。针对生产与服务提供,应保证产品特性相关信息明确化,并将必要的辅助装备提供于需要维护的生产运行设备。针对合同管理,必须与法律法规相符,必须满足客户要求。

2.2.4完善体系内审工作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内审工作是整个体系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开展内审活动,能够将整个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现状真实反映出来。要求审核工作必须严格按照ISO9000标准实施,重视质量文件内审核标准,标准不同则审计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审计标准对审计结果起决定作用。除此之外,还应做好各项质量管理评价工作,对其合理性做出准确判断,并及时反馈,便于改善质量管理体系。

3结语

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我国矿产资源体系及工业发展进程中煤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当前国内煤炭供求形势转变,对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巨大。为更好提升煤炭企业发展水平,必须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