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计算能力训练范文

数学计算能力训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计算能力训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学计算能力训练

第1篇:数学计算能力训练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学生;计算能力;运算定律;习惯;训练;练习

计算充斥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是发展学生智力、开拓学生思维的一种外在脑力形式。计算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部分,应当受到关注和重视,应当进行深入的培养和强化。所以,提高小学低段学生数学计算的实际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势在必行的一项责任与义务。

一、明确认知计算的重要

数学计算,是对数学问题的一种脑力思考过程,是对数学逻辑的一种推理解决过程。在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的形势下,我们要摒除计算机、计算器等先进设备带来的偏离影响,要高度认知自主计算在生活与学习中的重要意义。作为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师,要端正自身对计算的教学态度,要明确数学计算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明确计算在学生认识客观事物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意义;要端正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计算学习观念,引导学生充分建立数学、计算与生活三者之间的正确认知。

二、逐一落实计算的基础

正确且熟练的计算能力,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数学中基本定义和运算规律的掌握,从简单的加减法口诀到乘法口诀,从分数至总数至倍数等,只有熟练地掌握这些运算定律,才能达成数学计算的快速与准确,才能实现计算能力的实效提高。例如,在小学数学低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开始之前集体背诵乘法口诀表,并抽查个别学生对口诀的真实掌握情况,以此“找出症结”“对症下药”。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习惯是一种力量,良好的习惯是终身受益的前提。培养低段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可以减少和避免学生在数学计算中的错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规范书写,避免潦草不清;要认真审题,避免马虎大意;要仔细检查,避免错误与失误;要正确反思,避免重蹈覆辙。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训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分层次看清、写清、想清、算清,从而提高学生在计算中的正确性与准确性。

四、设计多样的计算训练

计算不仅需要口诀与理论知识的支撑,更需要实际训练的不断强化。在小学低段数学计算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口算的训练和笔算的练习,从口算和笔算两大基础上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以低龄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前提,以低段数学知识的内容为基础,为学生设置趣味性、层次性、生活性、新颖性、开放性的实际应用性练习题目,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以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训练形式,以不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体地广泛参与,让学生在多样且丰富的训练模式中逐渐提升自身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水平。例如,在口算的训练中,教师可以采取开火车的游戏方式进行训练,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以此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总之,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转变在计算认知上的误区,要夯实学生对低段数学知识的具体掌握;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和计算习惯,再次要强化学生的计算训练和练习,只有以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计算能力,保证计算的准确无误。

参考文献:

第2篇:数学计算能力训练范文

关键词:数学 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织部分。在小学数学知识部分,贯穿教学始终的是计算教学,由此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呢?

一、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进行数学学习、开展数学探究与思考的基础能力。现在的新课程要求中不断地降低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能够进行数学的逻辑运算和推理。因而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起到很大的影响。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所以必须把小学数学的计算能力提高。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①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②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③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确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④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2、使学生理解和牢固掌握有关基础知识。

学生的计算离不开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内容。对学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计算法则,往往成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应帮助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突破口,分散、突破难点。

3、分步入手,提高综合计算能力。

①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题,这些口算题要经常以卡片、听算、做口算练习册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口算优胜组,并给予优胜组奖励。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口算的兴趣非常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②笔算是关键,利用每周十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本学期主要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和简算,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稍微不细心,就有可能打错一个小数点、少写或多写一个零等等这些错误。针对这一问题,我在班里开展利用隔天一次的专项计算比赛训练学生的笔算能力。训练时间为半小时,训练任务是完成3道笔算题,3道简算题。学生们在规定的半小时里完成,如果每次全对,累积五次,将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这样的训练前两次的训练效果不尽人意,满分的不多,但后两次的训练结果让我很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们的笔算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正确率也提高了很多,从满分寥寥无几上升到一个班有三十几名学生都取得了满分的成绩,这样惊人的效果,让我感到非常的惊喜和快乐。由此证明,学生们的这种笔算训练是非常有效,也是切实可行的。

③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在本段数学教学里,主要运用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等进行简算。因此,在本段学习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些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第3篇:数学计算能力训练范文

关键词:计算能力;重要性;兴趣;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计算随处可见,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小学数学《新课标》不但要求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答案准确、计算迅速、方式灵活和运用合理的基本要求,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究竟应如何

提高计算的能力,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要让他们爱上计算,乐于去计算。

1、以典故激发兴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学生从乐中得益,从乐中长智,不知不觉就迷上了数学。

2、以创景激发计算兴趣。计算题比较枯燥无味,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童话、游戏、比赛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更培养了他们对计算的好奇心与热爱。例如在减法中,我常向学生介绍了卡布列克常数,让学生在惊讶中急不可待地计算,希望寻找答案,效果远远胜于让他们算二三十道减法计算题,而他们却还不知疲倦地想再试试。

3、成立兴趣小组。成立数学兴趣小组,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速算、巧算比赛,从而使学生达到算得准、算得巧的目的,增加计算情趣。

二、提高计算的意识、确立重要性。

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却往往还会计算错误,计算的准确率很低。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对文字题,应用题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严重地阻碍了学生

数学成绩的提高。为此,必须切实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小学数学试题,涉及计算内容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均占85%以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一个人在成人以后所需的数学知识,基本上在小学阶段就学全了。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数与计算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受益的。学生时期,数与计算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科学知识的基础。成人时期,计算能力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所必须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一个基本标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其次、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学生们经常容易看错,也容易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盲目地进行计算,影响正确率。解计算题也要和解应用题一样,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训练。对学生提出“两看,两想,再计算”的程序,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由几个部分组成,想一想一般方法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殊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教学生对题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分析。最后、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四、加强计算训练。

第4篇:数学计算能力训练范文

关键词:高等数学 习题教学 一题多解 反例教学 发散思维

高等数学是高校理工类重要基础课之一,数学源自生活,是对现实问题的抽象与研究。高等数学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计划,从数学数学、逻辑推理方法、解题技巧等方面来贯穿数学思维能力。数学习题的设计与训练,有助于学生从具体已知条件、计算过程中来获得数学目标,增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高等数学习题教学的功能及作用

高等数学在习题设计上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特别强调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础计算能力的训练,同时在把握综合性上,又能从数学知识结构上环环相扣,逐步提升。既要充分训练学生的习题计算能力,还要从拔高性数学习题中,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数学习题的设计有助于学生从训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特别是针对计算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补充和改善;二是数学习题的设计与学生的学科专业相适应,从专业领域来构建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三是数学习题要把握数学能力的渐进性,从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上,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对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要从发散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上增强学生的解题积极性。如利用一题多解等习题,在传统解法及创新解题思路中,将学生的求异思维进行扩散,增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创造性。

二、当前高等数学教材中习题设计的不足

当前,结合高等数学相关教材及习题设计现状,多围绕计算题和证明题展开,而这些题目的设计,具有明显的共性特点:即题目的设计已经暗示了本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对于所要证明的命题也一定是真命题。然而,现实生活中,对于很多题目的设计与求解并非都是固定的,还有很多命题,本身就是假命题,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在高等数学习题训练和习题设计上,需要澄清一个概念:那些问题是无法求解的,而只能求解数值;而对于我们不知道的真命题或假命题,则需要从解题中去判断,如果是真命题,则需要证明,反之,在需要举出反例。基于此,从当前教材习题设计特点来看,过于强调知识的验证,而忽视了学生的发现能力,缺乏对学生数学思路的启发,一味地的将数学知识演绎推理作为重点,未能让学生从知识的发现和验证中主动去发现,主动去提升解题创新能力。教师作为习题教学和习题训练的主要引导者,应该从高等数学数学思维及数学能力上,拓宽数学习题的覆盖范围,对于问题的认识要给予高度重视,并从习题训练和习题构建上,凸显学生对解题方法、解题能力的训练。

三、不同数学习题设计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增强

对于平时数学习题训练中的易错题,教师要给予高度重视。常出错的题,错在哪里,说明学生的数学思维困住哪里。因此在例题、习题、错题教学中,要从不同的题型中进行针对性挖掘,强化学生对数学习题的正确认知。以错题为例,来探讨学生易错的地方,并从解题思路和方法上给予注意。如题所示: ,求证某函数在a点具有连续的二阶导数,解题步骤如下: =

通过对本题的解题步骤分析,本题的错误在于f(x)在a点的二阶可导,而不能推出在a点的某个领域内存在二阶导数,所以不能利用罗必塔法则来进行等式转换。也就是说,对于二阶导数的定义及证明,可以从题型的设计上,让学生明白,要证明一道题,应该知道如何求解,以及对于错误的地方如何进行纠正,并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错误。同样如此,对于给出的一个数学命题,首先要根据体例来判断对错,如果是真命题则需要进行证明,反之,则需要举出反例。如对于下题:当正项级数 收敛,则 成立。从上题可知,对于 收敛,如何来证明 ,也就是说,只要我

四、结语

高等数学习题设计与训练,主要从不同体型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上,引导学生从习题训练中掌握必要的方法,从中来培养多种优良的思维品质。数学题在不同条件、题目的改变下,对于一道题的解题思路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要从数学问题的探讨中,从具体到抽象的分析中来掌握其中的关联性,并从开放思维中来进行总结,获得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房明磊,许峰.高等数学习题课教学实践与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04).

第5篇:数学计算能力训练范文

1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计算能力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思维,在计算中学生具备灵活的思维,才能掌握更多的计算技巧,对于后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各种计算活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种引导性的教学,在计算过程中师生间的交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数学计算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适应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小学阶段的数学主要以计算为主,是学生打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充分挖掘学生在数学课程中的潜力,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需要进行长期性的培养,在阶段性的计算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不同阶段计算能力的提升可以实现全程化的监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情况及时的调整教学活动,改善教学方法,调整计算教学的进度,从而实现动态化的计算教学管控。此外,小学计算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2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安排大量的习题集合,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计算能力,虽然大量的习题训练会起一定的作用,也可以到达巩固知识的目的,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当部分计算题目变化时,学生就会触手不及,这是由于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训练缺乏指导。数学题目变化多端,同一个知识点,题型的设计十分灵巧,稍加变化就可以形成新的题型,所以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学生要灵活应对,不仅要有熟练的计算技巧,也要具备灵活的思维,才能高效地应用基础知识,提升自身解题效率。在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设计数学计算教学活动,加强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习题、计算习题,才能在计算过程中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高效计算。但是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题目的量,而忽视了题目的质,更倾向于通过大量的计算题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缺乏对题目的针对性设计,同时教师的引导过少,不注重数学计算教学的方法指导,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在不断的总结和反思中提升的,教学指导极为关键,通过教学指导才能实现高效反思,经典计算习题对学生来说不仅是重要的学习材料和资源,更是实现教学反思和总结的关键材料。此外,在现阶段的数学计算教学中,对于教师反复强调的知识点,学生在计算中仍然会出现错误,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基础知识过于薄弱,同时由于计算题目设计极其灵活,学生对题目把控不精准,审题不充分,继而降低了计算效率。

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审题粗心

计算题过程中,学生常会由于粗心、马虎而导致计算错误,小学阶段的计算题虽然都比较简单,低年级主要以单式计算为主,随着年纪的逐渐升高,会有难度较大的混合运算,并且计算题也会和其它题目融合在一起.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由于粗心大意而导致错误率升高,这并不是因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充分,而是因为学生审题不够充分,例如,书写错误、小数点问题,在解决这一类问题时,主要以提升学生的审题效率为主,经过长时间的引导,逐渐帮助学生改善不良习惯。

3.2学生不重视计算学习

很多学生不重视计算学习,小学阶段的数学计算题较为简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要掌握对应单位的知识点即可,根据学习目标完成相应的计算训练,就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但是部分学生认为计算题目较为简单,所以不重视计算模块的学习。数学计算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计算作为基础数学能力十分关键,但是实际的日常练习中学生对计算题目的认知不够,重视不够。

3.3受固定思维影响较大

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受到固定思维的影响,主要体现于在计算过程中更多学生习惯运用传统的方式进行计算,从而导致题目和计算方法出现偏差,因此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应该进行合理指导,运用科学的指导方式指导学生的计算训练,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4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计算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的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缺乏指导,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计算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计算课堂枯燥乏味,活动单一无趣,降低了学生的计算兴趣,此外在计算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了解也不够充分,对学生的计算训练缺乏客观评价,未能及时的帮助学生,从而阻碍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4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

4.1利用正反题目,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小学是学生重要的学习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以打基础为主,计算能力作为学生的基础能力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培养。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应用计算题目,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虽然解题的过程会遇到一定的阻碍,但也正是因为有了阻碍才能激活学生的好胜心,也才能让学生对计算有更高的兴趣,小学数学题目在设计上十分灵活,教师要积极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通过科学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可以设计适量的经典计算题目,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计算训练中提升自我计算技巧。可以借助正反计算题目,鼓励学生在正反计算题目中进行自主探析和计算,进而打开学生的思维,启发换位思考,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技巧。例如,在学习《分数乘法》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设计正反转换的分数计算题目,通过同一个知识点设计类型的计算题,引导自主解题,并在解题计算中总结规律,促进学生思考,如题目设计如下:“31383183、”,设计好正反分数计算题目后指导学生自主计算,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找到了相反题目的规律,通过反向问题促进学生的逆向思考,启发学生转换思维,通过多个正反题目合集的训练,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也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构建了高效的数学计算教学课堂。

4.2鼓励学生进行习题总结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自主能力比较差,但是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能力。总结归纳不仅是一种学习思想,也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计算题目的总结和归纳,可以提高学生对计算题目的认识。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数学计算题目的难度也逐渐增大,题目设计也更具深度,在计算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通过对计算过程、计算情况的总结和归纳,可以帮助学生回顾计算题目,可也可以让学生在总结和归纳中找到计算题的规律,通过针对性的总结和归纳,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习惯,进而可以达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目的。所以在数学计算题训练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计算中常用到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教师可以依托一组数学计算题目,引导学生对计算过程中用到的技巧进行总结和归纳,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例如题目设计如下:“4115143;20115155;61151125”,指导学生自主计算,在计算完成后,教师提出问题:“通过上面一组分数加减法,我们掌握分数的加减定律,根据分数题组,我们是否可以得出分数的计算定律”,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以题目为为准,鼓励学生对计算活动进行总结,通过总结学生对分数计算的认识更加透彻了,也学到更多的计算技巧,计算过程中运用到了通分、化整为零、凑十法等计算技巧,在计算活动完成后,很多学生都表示计算不能死板,要灵活应对,通过高效的数学计算活动提升了学生的解题技巧,完成了数学计算教学的延伸,培养了学生的高阶计算思维。

4.3利用线段图方法加强习题指导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由于题目类型很多,教师应该加强指导,虽然可以指导学生对算的方法加以总结,但是由于小学生认知有限,无法在短时间掌握不同的计算技巧,所以教师可以借助有效的数学工具指导计算教学。线段图是常用的数学工具,具有直观的特点,利用线段图指导数学计算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线段理解计算题目的定量关系,可以大大提升计算训练的效率,在计算训练中,虽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是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也十分关键,通过高效指导才能提高计算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灵活利用教学工具指导计算教学,充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捋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为学生提供新的计算思路。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并掌握分数特点,教师可以划线段的方法进行教学指导,提升计算教学的效率,借助一道简单的分数题,讲明分数的性质规,如题目设计如下:“小明有1个苹果,想将苹果分给四份,给小红、小刘、小张和自己,小明将苹果切成均等的两半,又分别将两半的苹果切成均等的四块,每人一块,如果用数字来表示,应该如何表示这样的数量”,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并分析,接着引入分数的概念,并画一条线段,将线段分成均等的四份,通过示范41的表示方法,借助线段鼓励学生表示出43的表示方法,通过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数计算能力,构建高效的计算课堂。

4.4立足学生需求,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计算训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计算能力,在计算训练中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意志,科学设计数学计算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计算,开展以学生为主的计算教学,让学生自主在计算中巩固基础知识,实现深层思考。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一课时,在了解学生基础能力后后,依托适量的课堂计算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式的计算训练,融入竞赛元素,提升学生的好胜心和积极性,教师可以说:“今天我们来进行一场小数计算竞赛,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率最高,且计算速度最快”,教师讲述完比赛规则后,学生参与性调动了起来,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展开自主计算,以抢答的形式进行,教师将竞赛信息加以记录,五分钟后,教师开始验收成果,统计小组的计算成果,最终通过对比选出最优小组,在计算比赛中,以学生为主,学生在抢答的过程中巩固了基础知识,也提高了自身计算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4.5加强小组探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会碰撞出不同的思维火花,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也可以激发学生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可以借助合理的数学计算任务,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在探究计算新新思路的过程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了分析。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一课时,在学生掌握基础计算技巧后,可以设计一道难度稍高的四则运算题目,并合理分组,鼓励学生在组内进行探讨,完成常规计算后,教师可以说:“这道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大家能否经过讨论得出新的计算方法”,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开始探究,很快有人提出了新的计算方法,教师接着说:“这一方法是否适用于其他题目,能否检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用新方法解决其他四则运算题目,通过验证和实践,组内的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4.6重视错题分析,培养学生严密思维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错题的价值,将错题转化成学生学习的资源,通过错题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并让学生探究的良好意识,教师可以对学生出错率高的计算典例进行分析,指导学生避免出现相同的错误。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教师常发现部分学生总是忘记小数点,从而出现错误率,如错题设计如下:“6.14+3.83;7.93-1.64;5.23-2.36;3.44+3.36;7.74-5.85;9.35-4.74”,最常出现错误的7.93-1.64这一道题,很多学生没有进位,从而导致解题错误,教师可以可以着重对类似进位的小数点加减法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在出现这一类题目时要先对式子的结构进行分析,不要急于解题,避免漏项,通过对错题典例的分析,学生掌握了这一类问题的计算方法,提升了自身的解题效率,最后教师可以将错题加以归纳形成新的数学学习资源加以灵活应用,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5结语

第6篇:数学计算能力训练范文

【关键词】激发口算的兴趣;加快口算速度;巩固提高口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阶段,计算始终贯穿学习的始终。计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计算。而口算又是计算的基础。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但是在做计算题的时候,很多学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导致考试的时候计算题容易失分,其实这些题目学生并不是不会做,而是因为抄错题,不验算,粗心等原因造成的。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提出的要求是“熟练、正确和会”,可以看出“熟练”是“正确”的基础,没有计算的方法和思维的“熟练”,要想做到“正确”那是很困难的,同样“正确”也是“会”的基础,没有计算结果的“正确”,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和运算方法的把握就会因为建立在“错误”基础上而成为空谈。

而由于口算在整个计算教学过程中的特殊位置,对整个计算教学的过程起到了独到的作用。以后所有的计算都是以口算作为基础的,比如34×28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过程中就经历了四次乘法口算和两次加法口算。只有保证这些口算都准确无误,才能确保最后计算的正确性。因此口算可以成为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突破口。所以让口算成为学生的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一、形式多样,激发口算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让学生乐学,好学,可以每天抽取适量的时间,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比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两种基本的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题目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脑算,方能算出得数,难度较大。在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积极状态。

二、注重算理教学,加快口算速度

在计算的时候多让学生表述算理,让他们讲计算过程,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这样一种算法模式后,老师可以再出示一些类似的题进行口述训练,强化算理,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既然计算能力要有这样的要求,那么口算作为计算的基础,无疑也必须有这样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是借助“比较”来帮助学生运用简便算法,从而使学生的口算方法合理灵活。每一种运算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掌握这些理论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如果不懂算理,只是机械训练,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教学中的运算定律和性质,都是运算法则的依据。在口算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生理解算理,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又能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不仅仅教给学生正确合理的算法,而且十分重视算理教学。

三、加强练习,巩固提高口算能力

口算能力的形成,要通过经常性的训练才能实现,且训练要多样化。要想提高口算能力,达到脱口而算的程度,最主要的还是靠平时的练习,而这种练习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靠长期坚持。每节数学课教师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每天回家我也要求学生自己做8道口算题,使他们养成口算的习惯。同时应注意口算训练的科学性。要提供训练材料,选择训练时机,注意训练方法,考虑训练周期,做到适时、适量、适度。具体说来,一要注意加强课堂练,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及时巩固所学口算内容,二要注意练习向针对性抓住难点反复练习,不能平均用力;三要注意联系形式的多样化,提高学习口算的积极性,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

计算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所以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要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切实地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高,使计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凸显出来,真正地让口算成为学生的习惯。

第7篇:数学计算能力训练范文

摘要: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计算教学,在培养学生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计算的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思维训练

一、严格教学要求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二、讲清算理

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掌握并理解算法算理,是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不少教师有重算法,轻算理的习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练习巩固更是以机械式计算为主。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为:情境导入、呈现算法、观察比较、明确算理、巩固算法。其中算理比较抽象,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探索算法、算理,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步演变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注重思维训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1.指导思维方法。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生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2.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思维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重视估算,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并鼓励算法的多样化。结合日常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的意识和兴趣;课前准备3分钟左右的口算、估算练习;进行针对性练习;注意类似的学生易混淆、易错的口算题的训练。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四、加强运算练习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1.突出重点。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用定律、性质和凑整。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算。简算的基础是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因此,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在小学四则运算中,几种常用的简算方法学生必须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计算速度的要求。

3.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形式要多样化,游戏、竞赛等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维持训练的持久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1.书写规范。要求学生认真按格式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字迹要端正,这样能有效地避免“看错”毛病的发生。教师要率先垂范,对学生有明确要求,作业设计要精心,避免学生产生应付的心理。

2.注意审题。这是计算正确的首要条件,审题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还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能简便就简便,做题前要做到心中有数。

3.认真校对。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学生作完题后,再一次校对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做到不漏不错。

4.仔细验算。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计算完一道题后,或采取笔算验算,至少也要采取口算、估算验算。教师对验算要有明确和有力的措施,消除学生计算后再去验算感觉厌烦和抵触的情绪。

总之,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同时,计算教学又是困难的,在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好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主攻目标的教学原则,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计算教学,以学生的眼光看待计算,努力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速度、积极性、主动性及数学思维能力,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萍.浅谈小学计算教学[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8).

第8篇:数学计算能力训练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说话能力;培养

提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好多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马上就会说:“这是语文老师的事,听、说、读、写不是语文的教学目标吗?”虽然数学课以训练为主线,但训练的多是“做”,大量的书面练习,而很少进行“说”的训练。因此学生“只会做而不会说’的现象普遍存在,或是说上几句而又表达不清,或是说话没条理,颠三倒四,或是说话没主次,说不到点子点等。《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并且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认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说”在数学中是多么重要!

其实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思维与语言密不可分。而数学是一种科学语言,它是人类社会进行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因为数学能够用非常简明的方式,经济有效地、精确地来表达和交流思想,来培养学生初步运用简明语言的能力。小学数学必须进行“说的教学”,使小学生从小学会交流,增强他们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因而在数教学中重视并加强“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当务之急,是一项需要要我们每个数学教师花大力气去努力的事情。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数学的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

一、在计算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

四则计算的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习内容最多,学习时间也最长。通过计算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四则计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计算的法则和方法,了解四则计算的定律、性质,学会简便运算,同时也应该通过计算教学加强说话训练,发展智力,培养思维能力。

首先,在理解四则计算的意义上加强说的训练。例如乘法意义的理解。我设计成这样的三步:第一步让学生两朵花两朵花地摆红花三次,三朵花三朵花地摆四次,四朵花四朵花地摆五次。摆好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摆的,怎样列式。第二步,让学生观察,讨论摆出的图形和三个连加算式,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在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学会读写,并归纳概括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样通过摆一摆、说一说、议一议,在大量感性材料基础上,又加上语言的阐述,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就水到渠成了。

其次,在四则计算法则的推导上可多采用尝试――讨论,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一一讨论自学课本、理解法则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会算,还要逐步用规范的语言简洁、清楚、正确地表述思维过程中。如学习“7+8”这一道算式时,就要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用凑十进法进行运算并引导学生表述:“7可以分成2和5,2加8等于10,10加5等于15。”

最后,在算式读法教学中应有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规范性。如(7+8)×3,不能读成“括号7加8括号乘以3”而应读成“7加8的和乘以3”。

二、在应用题教学中进行说的训练

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是指用文字或语言叙述(有时也用图画或表格表示)出来的,含有已知数量以及它们之间数量关系的,并求出未知数量的实际问题。数学的认知过程,是老师帮助学生求出未知数,经过观察、比较、综合分析、抽象、概括,得出数学理论知识,再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应用问题的过程。那么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加强说话训练呢?

1.在理解题意时训练“说”

应用题的叙述是一个整体。它包括情节、条件和问题三个要素,理解题意就是弄清题目的情节、关键词语、条件和问题。在理解题意时训练说话能力,可以读促说。读是说的基础,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应用题,读出重点,读出关键点。然后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把题目所述情景,在头脑中呈现为一幅图画。再让学生复述题意,把文字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由于有读的基础,有闭目想象出的直观画面的展现,学生也就不愁无话可说了。真正读懂、读通了应用题,解答应用题也就不成问题了。

2.在分析数量关系时训练“说”

分析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应用题教学不能仅满足于学生会列式计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由因到果”去分析或运用“执果索因”的思路去解答。以“说”明量,以“说”导练。在说的过程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并根据暴露出的问题,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3.专项训练,提高“说”的能力

把日常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把数量关系从应用题中抽象出来。这是列式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因此专项的数学语言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题和分析能力。如应用题口述多样化,“48-25”可让学生口述成:“48减25得多少?”“被减数是48,减数是25,差是多少?”“48和25相差多少?”“48比25多多少?”“25比48少多少?”“48比什么数多25?”“48再减少多少就和25同样多?”或者是应用题表述为文字题,如“红花有4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2倍,黄花有多少朵?”引导学生说出:“求黄花有多少朵,就是求4朵红花的2倍是多少,也就是求2个4是多少。”这个题还可抓住关键句“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2倍”,引导学生分析“黄花跟红花比,以红花做标准,如果把红花的朵数看作1份,黄花就有这样的2份,求黄花的朵数用乘法计算,如果求红花的朵数要用除法计算”等。

三、通过一题多变的形式训练学生说

如条件不变问题变,或问题不变条件变,或解题方法不变而叙述形式起变化。并在变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辨析、议论,抓住关键,分析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提高说的能力。

另外,还可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的科学性、严密性,在几何教学中培养说的简洁性、准确性,等等。

第9篇:数学计算能力训练范文

论文关键词:小学教师;数学素养;数学基本功

九年义务制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本保证,小学阶段在其中占有重要的比重,而且小学阶段也是一个人从孩童成人成才的重要时期,做为小学教育的实施者—小学教师,对他们的要求更高,需要他们具备各种各样的素养和基本功,数学素养和数学基本功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

一、小学教师应有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一种个人能力,小学教师应能确定并理解数学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得出有充分根据的数学判断和能够有效的运用数学。这也是培养小学生作为一个有创新精神、关心他人和有思想的公民,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及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数学能力。在上述的界定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做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以便我们更好的理解其内涵。1、“社会”。它包括自然、社会、个体生活的文化背景。2、“从事”。它并不仅仅指狭义上的身体的或社会的行为,而是包括传递、联系、评价甚至欣赏陶醉于数学知识。3、“当前及将来的生活”。它包含有个体的私人生活、职业生活,与朋友、亲友的社会生活,以及作为社区公民的生活。基于以上对数学素养的认识,小学教师主要应有四个方面的数学素养即数学技能、主要的数学概念、数学课程因素、数学情境。其中,数学技能和主要的数学概念为主要内容,数学课程因素和数学情境则是次要内容。

1、数学技能。数学技能是指数学的综合能力,它是评定小学教师所有的数学素养的第一个主要方面,它包括各种不按等级顺序排列的数学综合能力,当然,这种技能与各级的教育相关。具体而言包含这样几个方面:①数学的思考能力;②进行数学论证的能力;③建立模型的技能;④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⑤表示的能力;⑥使用符号、形式和技术能力;⑦交流观点的能力;⑧使用各种工具、辅助物的能力。2、主要的数学概念。主要的数学概念应是包含有足够多的类型和深度来揭示数学的本质。要学会慎重选择机会、变化和增长、空间和形式、数量推理、不定性、从属性关系等概念作为其需要的主要数学概念。3、数学课程因素。主要来源于职前所学的系统的数学课程,这部分内容包含有数字、测量、估计、代数学、函数、几何学、概率、统计学、离散数学等。4、数学情境。要求小学教师能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解答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

二、小学教师必备的数学基本功

小学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计算基本功,包括口算、速算,估算与四则混合运算。随着当前科学技术和生产的飞跃发展,现代化计算工具,已日益普及,繁杂的大数目及四则混合运算完全可以由计算工具来进行,为保证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要求一些基本口算达到熟练的程度即可。预测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内容,加强口算与估算,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在计算教学中,要重视算理教学和过程教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掌握估算、速算与四则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计算机、计算器用法。2、逻辑思维基本功:包括分析综合基本功,比较抽象基本功,归纳、类比基本功,检验和论证基本功。3、数学语言基本功:数学语言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口头表达要语音适度,节奏分明,形象生动。书面语言包括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两种,文字语言要求题文要一致,叙述要简明,判断要恰当,措词要精确,叙述要层次分明。数学符号语言包括:个体符号,运算符号,关系符号,性质符号和其它符号,书写数学符号应注意,书写准确,符号统一,要注意习惯用法,要便于观察。图形是表达数学内容的一种形式,小学数学中常见的图形有:线段图、框图、集合图和几何图。4、解题基本功:小学生学数学,实质上是在学习解题。学生掌握概念,弄清定理、公式,都少不了解题这一重要环节。数学解题要求正确、合理、完整、简洁和清楚。5、教材分析基本功:小学数学教材是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编写的。编写时,既要处理好知识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又要适应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还要注意渗透一些现代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等。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教材,正确领会教材的体系,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挖掘教材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德育因素,并且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圆满地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6、教材组织基本功:“教材组织”是指课时教学内容如何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进一步进行教学法加工。、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基本功: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多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使用这些工具。7、教研和科研基本功:会写各类教学总结和有关的教育论文。

三、如何培养小学教师的数学素养

主要是通过职前培养,小学教师在从教前,都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数学学习,可以在数学学习中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1、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未来的小学教师)感受和了解这些知识的发生和发现的过程,从而萌发一种关于数学知识发生和发现、模仿和追求的兴趣。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没有兴趣、模仿和追求的学习,特别是数学学习,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成效的。一个数学老师,首要的成功,在于使自己的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而且终生不忘。2、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应加强以下几点:(1)通过数学告诉学生数学与周围的现实具有广泛的联系,要求他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主动去观察这些联系,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2)引导学生在解题时注意分析问题的要求和条件,从而考虑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而不是看它属于哪一类型。3、在教学中注重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1)观察、尝试、合情推理、猜想和实验。(2)抽象概括、划归、数学模型、数形结合等。(3)逻辑的思想方法,如分类、类比、完全归纳、反证法、演绎法等。(4)技巧型的思想方法,如换元法和待定系数法等。在目前的数学教学法中只对演绎法和一些技巧型的思想方法有一定程度的重视,而对其他方法的重视则不够。我们今后必须大力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这是因为,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而且它比知识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更快地获取知识、更透地理解知识,使他终生受益,同时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4、更应重视数学素养的培养。也许他们会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忘光,但是,他们所受到的数学训练,那种铭刻于脑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却能长期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如何培养小学教师的数学基本功基本功训练是一个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在职前教育阶段,要结合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通过课内、课外以及教育实践的有关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全面、系统地进行训练。必修课是主体,所以,关于基本功训练的项目、内容和各阶段的要求都应该在必修课教材的有关章节中明确提出以便结合基础知识的教学进行基本功训练,使这种训练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并使基本功训练得到有必要的理论指导。在职后教育阶段,基本功训练只能有重点地进行。训练的重点要根据所教的学科,并且针对本人的薄弱环节,结合教学实践,刻苦地、持之以恒地进行。由于职后的基本功训练是现阶段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开展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符合我国小学教育和教师队伍的实际,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基础工作,能直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把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抓紧抓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它包括通用于所有教师的一般基本功,也包括学科教育和教育工作的基本功。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教师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和要求也将相应拓宽和提高。

(二)教师基本功训练要面向全体教师,通过各种训练活动,使全体教师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教师基本功训练是长期进行的教师培训活动,必须长期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运用自如。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训练内容和要求,要分阶段进行训练。每个阶段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训练项目和训练标准,分层次地达到训练要求,切忌“一刀切”,要把阶段训练和长期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要讲求实效,训练内容、要求、形式都要适合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要做到练有所得,练以致用,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达到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教师基本功训练是群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的持久实践活动,必须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加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持久地把这项工作搞好。自学自练是开展基本功训练的关键环节,必须牢牢地抓住,通过反复的练习,养成习惯,持之以恒。同时,要按照基本功训练的特点和规律,辅之以必要的理论指导和考核评估,提倡能者为师,互教互学。基本功训练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要与教学活动,课外活动,教师业余文化生活,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或开展校际间的交流,或组织表演和竞赛,给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训练环境。

(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和教师任职学校对小学教师基本功训练要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工作;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领导和管理,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政策、划拨经费,保证基本功训练的开展;要制定训练实施方案和管理、考核办法;要建立表扬、激励机制,抓好典型,及时总结并推广典型经验。培训机构要与教研部门密切配合,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训练活动;加强对基本功训练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开展对基本功训练的研究,定期组织基本功训练的考核、评估、验收。教师任职学校是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场所,校长是该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要建立约束机制使训练制度化,提供训练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加强日常检查监督,保证教师基本功训练持久、有效地开展,不断提高小学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