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地理学科素养范文

初中地理学科素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地理学科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地理学科素养

第1篇:初中地理学科素养范文

一、地理素养和地理素养养成教育内涵

1.地理素养的内涵

地理素养即一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观点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技能解决问题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里品格和内在涵养。它包括地理知识、地理学科能力、地理观点、地理方法等。良好的地理知识素养要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自然地理知识、经济地理知识、人文地理知识三大方面。自然地理学包括水文、地质、气候气象、环境等方面知识;经济地理学包括研究人类社会农业工业的发展,制约农业工业发展的因素等;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研究为核心,以文化地理学理论为基础,探索人文现象空间分异规律的学科,其内容涵盖经济、人口、宗教、语言、民族、民俗、行为、自然、政治等诸多内容,且涉及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等。良好的地理素养需要熟练掌握地理知识并分析现实地理热点问题。地理科学能力包括地理信息采集能力,地理分析判断能力,全面地理观点和地理方法等。

2.地理素养养成教育的内涵

地理素养养成教育即培养学生能够从地理视角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技能解决问题的良好行为习惯,这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一种内在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较高地理素养需要从学生的养成教育着手,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学习地理知识、培养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树立全面的地理观点、掌握科学的地理方法,从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开始。

二、贵州农村初中学生地理素养现状及原因

贵州位于祖国大西南地区,全省土地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六普”人口为3 475万,居全国第19位。2010年共有初中1 617所、九年制一贯学校531所,共计在校生213.7万人,初中生占全省总人口的6.15%,其地理素养状况如何,直接影响人口的整体素质。

1.地理素养现状

(1)地理知识欠缺。以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看云识天气”一文学习为例,该课学习需要让学生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通过观察云朵形状变化、运动路径和速度来判断天气可能出现的变化” 。学习这一课,能够解决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反之,若对生活没有多大实际应用效果的内容,学生会表现得倦怠。由于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主要停留在基础理论的学习上,没有通过开展实践课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地理学科学习欲望,使学生觉得学习枯燥乏味甚至厌学。地理知识欠缺,一方面是受教育评价体系限制,学生地理学习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注重“实效性”,表现为学科学习实用性和自身诉求实现程度,两者具体表现为考试成绩排名的提升和学习进步在学生中对自己“地位”的提高程度。

(2)地理学科能力不足。地理学科能力包括提出地理问题能力、地理信息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解决地理问题能力四个方面。贵州省农村初中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他们缺乏提出地理问题的基本能力。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大量信息充斥社会,人类生活的地域空间既是信息发源地,又是信息传递载体。学生要博览地理信息就需要掌握电脑操作技术,学会在网上收集地理信息并通过判读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在指导学生判读地图收集信息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地图素养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要素获取地理信息,认识地理事物相关性,从图形中获取地理要素特征,绘制地图形成空间认知的能力”。

(3)表达交流能力较差。表达交流能力是一项重要能力,可让学生在已有地理知识基础上,通过与他人进行相关地理知识的沟通交流,实现对已掌握地理知识的运用技能提高。当前在贵州省农村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受教学辅助设施限制,致使学生地理知识匮乏,不能很好地表述地理事物的形状特征,严重制约学生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

2.地理素养较低的原因

(1)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相关学科的发展。当前贵州省初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地理素养不足,主要是教学评价体系存在一定问题。在当前的初中学生评价体系中,一般只把地理学科作为考查科目,仅有极少数地区把地理学科列入中考范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因而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没有后劲。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集中体现在学校升学率上(以学生考取省级示范性高中的人数和比例来量化)。受学科教育评价体系限制,学校主抓升学率,把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主科教学上,而忽视了地理等学科的发展。

(2)教学设施不足。贵州省自1998年开始,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但由于贵州省经济发展落后,学校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形同虚设。以德江县桶井中学为例,连基本的教学辅助工具都不足,如八年级中国地理教学中需要的中国行政区划图、地形图、资源分布图等不全,多媒体教学设施和GIS三维模型等教学辅助设施缺乏。2000年以来,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地理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也有较大变化。为了充实学生地理知识,强化其表达交流能力,新课程注重实践教学,强调通过活动让学生融入学习。在广大的农村学校,受教学辅助设施的限制,地理实践课开展很有限,影响了地理教学的效果。

(3)应试教育导致学习偏重“实效性”。当前贵州省大多数地(州、市)都没有把地理学科纳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考核范围,学生不能通过学习地理提高自己考试科目的整体成绩,从而实现提升自身学习成绩的利益诉求和心理诉求,学生不愿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地理学习上,这也是阻碍学生提高地理素养的主要因素。

根据2011年贵州全省中学升学考试统计调查发现,在2011年的中考中,全省9个地(州、市)文科综合学科评价体系如下:贵阳市、六盘水市、黔南州、铜仁地区、遵义市、安顺市、毕节地区、黔东南州8个地(州、市)均未将地理纳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范围,只有黔西南州把地理学科纳入中考范围,以30分制计入中考成绩。在调查中发现,黔西南州学校的学生,由于地理学科以实考分数计入中考总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即使是被迫学习,学生的地理知识素养都要稍高于其它地州市的学生。

由于对地理学科重视不够,在课程安排、任课教师安排方面也不尽合理,缺乏专业的地理教师授课,也是造成贵州省农村初中学生地理学科能力不足的原因。

三、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养成教育的建议

1.改变现有教育评价体系

针对学生地理素养偏低的现状,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措施是完善现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在中学推行学分绩效制,把所学各门学科按照学分计算绩效,全面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德、智、体等各个方面。教育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关于人解放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的学校教育要扭转办学理念,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应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重视各学科教学的均衡性。因此,提高学生地理素养需要不断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2.改革现行中考制度

学校不重视地理学科的教学,其根源在于现行的中考制度。由于没有将地理学科纳入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范围,加上学校师资有限,为抓升学率,学校不得不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升学考试科目的教学中。如果将地理学科纳入中考范畴,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态度就会截然不同,如黔西南州以30分制将地理计入中考成绩,学生对地理学习态度认真得多,对地理学习就不会显得漫不经心。而其它地(州、市)由于地理学科没有纳入升学考试范围,平时学习也只是科普性学习,属考查科目,学生学习兴趣受到影响。

3.加强实践教学

由于大多数农村学生没有条件外出进行较大范围的旅行或独立到陌生环境的经历,他们利用地理知识特别是地图知识的机会不多,没有直接感受到地理知识对生活和生存的实用性,最终淡化了对地理知识的求知欲,导致大部分学生的地理素养偏低。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只有开设实践课程,使学生真正运用地理知识,通过对地理知识的运用激发其强烈求知欲。新课程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实现学生地理素养提高,必须注重实践课设置,通过实践课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使用地图、采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在实践课中养成良好的地理素养,达到提升学生地理素质之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2篇:初中地理学科素养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师;基本素养

一、地理素养的内涵

一般来说,地理素养表现在三个层面上:物质层面,指地理学习者在地理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精神层面,指地理学习者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品质,包括地理学习动机、地理学习意志、地理学习态度等;社会层面,指地理学习者所带有的一定社会属性,表现为社会倾向、文化水准、品德素养等。

二、地理教师应具备那些素养

地理教师的素养结构应包括职业道德素养和身心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能力素养等方面,上述的每个部分都是地理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都是地理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前提。

(1)职业道德素养和身心素养。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强健体魄、美化心灵等。

(2)科学文化素养。包括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和具有相关学科知识。

地理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地理教师驾驭新课程的瓶颈。地理教师原有的知识容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的需要,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地理教师要构建完备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吸收先进的理念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其中包括地理学科专业知识、其他相关学科知识。

(3)能力素养。包括运用地理地图、地理略图 (板画)进行教学的能力; 多渠道收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等。

“地理课程标准”对传统能力素养进行了新的规定,同时对地理教师在信息集成、学习评价、课程开发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力素养的养成需要地理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积累,注重把传统能力素养与现代能力素养有机融合,以构建适用新教材的能力素养结构 。

三、地理教师素养如何培养

1.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机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将有力推动课程改革,因此,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和考评机制必将推动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第一,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提高教师职业水准。按照教师资格证的要求,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是教师职业走向专业化和提高教师职业水准的重要步骤。它有利于体现教师职业特点,使教师队伍和队伍素质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优化队伍,把那些虽然具备合格学历但不具备相应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淘汰出去,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推动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吸引优秀人才从教。

第二,严格教师的培训工作。搞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是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积极推进新课程的培训,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理念、改革目标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使广大地理教师深入了解地理学科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的实施建议等。新课程有关内容的培训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教师教育的内容还应该包括:师德养成教育、学科前沿介绍、世界教育发展、信息技术的运用、科学研究的创新、跨学科知识的综合等。培训过程既要注重教师学历的提高,更要注重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既要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也要努力提高教师基础教育课程的适应能力。

2.积极推进地理教师的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教师接受一次性师范教育并不能终身受用,要不断更新和调整知识结构,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升华自己。

第一,更新继续教育观念。要从传统的 “以学历教育为主”的观念尽快转到“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主”的新的师训观念上来。同时,要确立 “因地制宜,立足创新”的师训新观念,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自身具有较高素质,又懂得如何进行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队伍。

第二,扩充继续教育内容。继续教育应以地理专业思想教育,师德教育,地理教材教法研究,一般教学基本功与地理学科基本功训练,地理学科前沿知识学习,地理教学改革实验与地理教育科学研究等作为培训内容。

第三,探索继续教育途径。教师素质的完善与提高是一个动态的、永恒的过程,它将伴随着每一名教师的终生,所以继续教育途径也应符合终生教育特点。继续教育通常是在进修院校和任职院校组织指导下,自学自练,补以必要的授课、研讨和交流。另外,要坚持将继续教育与科学研究活动相结合。

3.提高地理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

初中地理教师中年轻教师逐渐增多,缺乏教学经验。而初中地理教师中非地理专业毕业的占很多。面对现实情况,亟须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一,到校听课,指导教学。到各个学校听课是教研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深入基层多听课,尤其要听年轻教师和非地理专业教师的课,耐心细致地加以指导,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第二,举办教材辅导会。聘请地理实验教材编写专家进行人教版实验教材编写基本理念的培训,全面了解地理实验教材的编写结构、体例、教学原则和基本要求,切实转变教学理念,以便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第三,强化专业培训。新教材带给地理教师的将是前所未有的改革,地理教师将接触到许多新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除安排相关理论学习外,还应适当安排最新的地理学科新知识的学习,让地理教师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理解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意图和目标;进行地理教研活动,加强分章分节的教材分析,广泛开展教学研讨,将地理教材实验工作纳入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强化备课指导,加强操作层面上的实验工作指导。第四,举办观摩课。举办地理骨干教师培训班;让地理骨干教师做课,发挥他们的特长,给年轻和非专业地理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带动地理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3篇:初中地理学科素养范文

我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已20年有余,经历多届的高一年教学,作了不同的尝试,每一届的地理第一节课都要琢磨很长的时间,精心设计,赋予第一节课以更多的想法,目的都是想让自己的地理课对学生产生最大的吸引力,让学生喜欢地理学科,想学地理,轻松学好地理,把学生的心留住。现以2010级的高中地理第一节课来进行分析。

一、转变学生学习态度,让其觉得地理课很有趣

学生告别初中三年的学习和生活,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初中义务教育地理课程设置在七、八年级时学习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并在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结束地理学科学习。由于种种原因,在初中,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本人,甚至学校其他科目的老师,都认为地理是“副科”“次科”,客气一点的说法是“小科”,很不重视,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地理只是背一背就能通过的学科,学生是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根本谈不上具备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思维习惯,更没有养成相应的学科素养。初高中都是基础教育有机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二者在课程总目标、课程设置、知识体系、学习方法、评价手段等方法既有联系,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高中地理第一节课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实施最终的环节就是要落实到课堂教学,高中地理学科教育的主旨和功能是通过学科的教学活动过程来实现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

第一节课我设置了第一个环节:留心:我们的身边皆是地理学问。

“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看世博,让学生畅谈自己看世博的经历和感受,然后再引用冰岛和沙特馆加以比较分析,看世博,看什么,怎么看,和学生初中所学的地理知识、技能联系起来,以及与今后所学的地理学科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激情,对高中地理的学习产生兴趣和期待。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兴趣的秘密何在――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最重要的源泉之一。我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地理学科的直观性。让学生明白地理是什么,地理就是我们身边存在和发生的点点滴滴,不难学,而且很有趣。

二、树立科学严谨的态度,学习对生活有用、终身发展的地理

《地理教育国际》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未来的专家们,例如国际事务专家或环境保护专家,必须接受特别摄入的地理学习研究”。

第一节课我引用学生关心又疑惑的美国2009年的灾难大片《2012》人类面临灭顶之灾――飓风、洪水、火山喷发、地震、海啸引发学生思考。2012年12月21日真是世界末日吗?玛雅预言,你信吗?

玛雅预言是什么?神秘预言一:世界末日;神秘预言二:两极倒转;神秘预言三:天体重叠;神秘预言四:未知行星撞地球;神秘预言五:太阳风暴袭击地球;神秘预言六:玛雅人真的预言过2012年是世界末日吗?

2012年12月21日是一个怎样的日子?(闰年冬至日)两极倒转是怎么回事,可能吗?天体重叠,天体是什么?未知行星撞地球,行星是什么?怎么个撞法?太阳风暴袭击地球,什么是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将产生什么现象?会导致世界末日吗?通过学习,这些疑问将在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中了解到。

――泉州会发生大地震吗?谣言:2010年8月13日泉州发生大地震,人心惶惶。

泉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震带(长乐――诏安活动地震带)与台湾岛多地震的原因有所不同。

今年泉州好热!――引入中央气象台8月21至8月30日近10天全国气温距平实况图进入比对分析。

盼望已久的台风来了!(圆规的生成地与路径、莫兰蒂的强度大,破坏严重,几个台风接踵而来……引发的洪涝、风暴潮、山区的泥石流、滑坡等)

高中学生在心智发育和认知能力上与初中有着明显的差异,高中生喜欢作风民主、公正平等、严格友爱、幽默诙谐、知识渊博、方法多样、深刻生动的教师。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善于提出问题,揭示矛盾,适度进行深层次的探究。特级教师王树声提出: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发挥主动性――要学;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爱学;教会学习方法,培养独立性――会学;养成好习惯,形成自学性――想学。对此我深有同感,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元智能,动脑、动手、动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交流、沟通,设置问题与情境,启发学生的“愤懑心理”,深度探究,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关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可贵的生成,激发学生头脑风暴,让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三、引导学生学习方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教学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中地理学什么?怎样能学好?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学习轻松有效。第一节课,我用思维导图引导教学过程,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把高中地理学科学什么,地理各模块、各章节、各要素、人地之间的关系制作成思维导图,展示给学生,并简单说明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及其今后思维导图在教与学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综合分析、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构建地理学科思维,学会根据地理环境的组成因素综合分析地理区域特征及其成因、归纳推理地理因果关系、地理原理和规律,把区域及其地理事象的“地”和“理”有机整合,形成“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地理觉察能力,能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地理,培养地理能力和素养,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只要用心,地理学科不难学,同时通过学习形成地理素养和品格,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现代公民的地理素养。

高中生热情活泼、兴趣广泛,思维敏锐,信息更新快,好奇心强,对身边的、国家的、世界的许多事情,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接受新事物快,地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把热点等问题引进课堂,提升学生辩证思维与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科学严谨的态度,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创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等五个方面,许多时候这些理念要借助课堂教学自然渗透,潜移默化,而不是单纯的说教与灌输。

四、发挥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作为教师要关爱学生,为学生着想,了解学生的需要,选用与学生生活贴切的案例作为教学情境,深入浅出,解决学生的思维困惑,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其喜欢学习,轻松学习。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一书中提到:让教育还原为本色的教育,就是尊重、实践教育规律。让教育成为接受者愉悦接受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让教育成为师生互动的教育,就是追求师生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实现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从学生第一节课后对我的尊重和对地理学科的喜爱,让我感到这次的课堂较为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教育是崇高的事业,需要我们无私的奉献,教育是科学,需要我们努力探究,教育是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创新。上好第一节课,仅仅是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良好开端,让学生留恋每一节的地理课堂,舍不得下课,期待下节课的到来――这是当老师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作为一个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4篇:初中地理学科素养范文

一、新版地理课程标准的三大变化

1.课程理念更鲜明、简洁,凸显地理课程价值功能

原“实验稿地理课标”涉及的学科课程理念有:“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共六条”,而2011年版地理课程标准将过去的六条理念重新梳理整合为三条,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可以说,这三条学科课程理念紧扣时代脉搏,凸显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在培养公民素养方面的重要价值,文字简洁,朗朗上口,容易记忆,便于教师时刻牢记本学科的三大理念并在地理教学中加以体现。

2.尊重差异性、不均衡性,重新调整“标高”

我国是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且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很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而国家制定的本学科标准就只有一个。因此,如何考虑标准的通适性问题,是课标组修改地理课程标准所面临的主要课题。新版地理课标在尊重差异性和不均衡性方面,重新调整了“标高”,在部分较难内容上,降低了要求,如删除了“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取而代之的是“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这使国家课程标准更能适应我国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奠定了基础。

3.标准更具操作性、指导性,令人耳目一新

过去的实验稿地理课标的一些条目,在行为动词的搭配,要求的具体化、活动的实施等方面,还存在指向性不明确、教学深度和广度难以把握、“活动建议”实施困难较大等问题。而新版地理课标针对这些原实验稿地理课标所存在的问题均做了修改,如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修订为 “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将“……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中的“说明”二字修订为“认识”等。其许多变化之处,令人耳目一新。

二、落实新版地理课程标准应注意的问题

1.高度重视课标,摈弃轻课标重教材的错误认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教学评价的依据,也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因为学科课程标准在内容上通常具有以下一些要素:以学科内最重要的内容且长久不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有利于公民素养的培养,满足学生今后工作和终身教育的需要;体现时代性和科学性;具有发展性等。可以说,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根本大法。然而,在实验稿课标使用中,许多一线教师片面认为,课标与自己的教学没有多大关系,只要认真研读教材,根据教材进行备课并实施教学即可。由于这种错误认识,致使部分地理教师教学盲目拔高或降低教学要求,甚至增加课改前老教材中相关的教学内容,仅注重知识传授等,从而加大了教学难度和学生负担,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

因此,重新学习和领会地理学科课程标准,是广大一线教师把握地理学科教学目标,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广大地理教师当前专业发展和继续学习的重心。

2.对照课标要求,反思教师自身教学行为

地理课程标准在培养学生形成地理思维方法和地理技能方面有许多具体要求。这既是新课程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价值追求,也是地理学科教学工作的重点。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技术和途径。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借助一定的方法,地理学也不例外。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一是获取地理信息和资料;二是分析处理地理信息;三是形成结论、成果展示。这其中就涉及地理学科的探究发现法、野外考察法、观察观测法、社会调查法、脑中地图法、文献资料法等。而作为地理学科的地理技能,则是思考地理问题的必要工具和技术,它是地理学了解地球上自然、人文现象和过程的特有方法。具体来讲包括:提出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回答地理问题等。

反思目前的地理教学,许多教师仍停留在就地理知识而讲知识的层面上,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仍显得非常薄弱。其原因之一即是没有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精髓,缺乏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因为单凭教材难以逐一落实课标所提出的若干学科方法和技能的条目内容。

因此,只有掌握和领会学科课程标准,才能养成依据课标备课,逐一完成课标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在教学中体现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新课程理念。可以说,课标是一面镜子,通过学习和了解课标,发现自己平时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这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落实,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实施等。

3.改革教学评价,发挥课程标准重要作用

尽管新课程已经推进了十一个年头,但是许多地方涉及的考试内容仍未完全按照学科课程标准来确定考试目标、考试内容和评价方式,这致使许多一线地理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掌握了教材,死记硬背教材中那些所谓的重要知识,就能让学生获得好成绩,课标也因此变成可有可无的指南。具体表现为:过分依赖纸笔考试,仅以分数作为评价的唯一指标,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对平时地理学习的评价权重还非常小等。还有一些地方将义务阶段地理考试纳入了中考,虽然客观上有利于提升本学科的地位及提高本地区将来文科生的高考成绩,但另一方面又拔高了教学要求,将水平考试变成了选拔考试,增加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地理教师的工作压力。

第5篇:初中地理学科素养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55

地理学科作为文史类学科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我们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初中地理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任课教师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切实将新课标中提倡的新型教学策略应用到我们的实际教学之中。这不仅是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负责的表现,也是对学生以及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做贡献的积极表现。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很多学校的教师在教授这门学科的时候并没有认真对待,这和当前初中地理学科在我们日常教学中的地位有显著关系,也和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理念密切相关。众所周知,在当前的应试教育占主导的形式下,我们的地理学科明显处于弱势状态,这也就促使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面对这种应试教育的大趋势,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自然而然地过多的重视对所谓的主要学科的学习。这在我们任何一个中学都可以明显发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很难将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落到实处。因此这也就导致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用心,学生当然也很难爱上对初中地理学科知识点的学习。因为,在日常的初中考试中,地理学科的考试内容只是简单的选择和填空,相对于其他重点学科很简单,学生做起来也没有难度。

很多学生都以为学好地理学科的关键就是死记硬背知识点。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能感到深深的悲哀。那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呢?我想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首先从教学方面转变自己的做法,从而全面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整体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希望可以给我们广大的初中地理教师带来一定的帮助。

第一,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逐步转变学生之前对地理学科的片面认识,让我们的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学习地理学科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当前的初中教学中,我们很容易发现的是很多学生面对地理学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一门副科,我只要能够记住教材中出现的重要知识点就行,考试的内容也会非常简单,教师上课的要求也很少,地理课是一堂放松课等等。而且很多学生在地理这些认识在他们的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从小学以来,很多学生就已经形成了这些意识。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想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心态确实有些难度。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扭转学生的这些片面认识呢?我想最主要的就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转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等方式让我们的学生逐渐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感兴趣。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的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但是,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这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其中,我们可以发现,初中地理学科中学习的中国国家地理方面的知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的联系是相当紧密的,这就启发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将教材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意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节假日旅游的风潮越来越风靡,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沿途不同的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的差异,而这些与我们的地理学科是有很大的联系的,在教材中我们也会学到部分地区的自然风情、人文风景的特点。这样,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好好学习其中的知识,相信很多学生也会对这些内容感兴趣,因为这的确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第二,在具体的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要正确认识教材,敢于挑战教材的权威,善于借助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让我们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更加充实起来。这也是有效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的好方法。

第6篇:初中地理学科素养范文

一、初中地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地理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学习到知识,同时,将受到全面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祖国波澜壮阔的大好河山如一幅徐徐展开的长卷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从奔腾不息的黄河到富庶广阔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诉说着千万中华儿女五千年来的豪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美好蓝图向学生展现着震撼世界的“中国梦”,从沿海地区的飞速发展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复兴,中华儿女以自己的顽强不屈讲述着中华民族新的神话。

然而,有一些学校片面地认为初中地理并非中考主要科目而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很显然,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初中地理教学,首先能够使学生全面了解我们祖国的现状,通过对地理知识的讲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使我们祖国的下一代成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有志青年。几代中国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上不断摸索,总结出“少年强则祖国强”的真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的新一代青年是成为祖国建设合格接班人的必需条件。

地理教育还有助于学生了解国情和基本国策。比如,“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这一基本国策,许多学生都听过,但是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一国策的制定原因和现实意义。通过初中地理的学习,学生了解到,我国虽然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但人口基数过大,人均资源不足,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同时提高人口质量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一步。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笔者多年从事初中地理教学,深深地体会到,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地理学科,那就一定是“优美”。地理学科不像语文的绰约美,也不像数学的严谨美,地理学科的美,在于它独特的趣味性。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踏上南极冰盖,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征服珠穆朗玛峰,可是,在地理课上,每个人都能有机会了解这些地球上神奇的地方。“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初中地理课程就像一对翅膀,带着学生自由翱翔在这山川湖泊中。许多人梦想着能环游地球,饱览世间名山大川,在地理课程中,就是这样一次心灵的旅行,让心去感受地球上每个角落的魅力。

三、初中地理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笔者多年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对学科教材有着自己深入而独特的理解。在笔者眼中,地理教材不仅能告诉学生许多知识,还能教会学生一些灵活实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例如,通过初中地理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各种表格、图表的含义和使用方法,学习如何从这些图像信息中获取有效的内容、怎样分析图表。这些方法,将伴随着学生学习进程的不断深入而发挥出巨大的用处。对于学生日后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道路,他们从地理课中学到的思维方式和探索方法,必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创新,是从平凡的日常点滴中发现不寻常之处;实践,是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思维、合理的分析、科学的方法,这些是学生创新和实践的基础,也就是综合素质。初中地理学习超越自身的重大意义,使得这一学科成为素质教育推进的一块“战略要地”。作为教师,应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认真对待日常的教学实践,为学生细致讲解课程知识点的同时,有意识地强调地理学习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工作重心,身体力行地争当素质教育的排头兵,将素质教育理念贯彻到实践中去,为祖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新一代国家建设者。

作为中学教学的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仅是关系到全民素质提高这一关系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也关系到我国面临的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短缺问题、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保护和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学科。初中地理课程不应该因为不属于所谓的中考重点而受到冷落,相反,初中地理应该在新课程改革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初中地理课程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将培养出一大批热爱祖国、有知识、有理想的新一代青年。笔者深信,初中地理教育在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中起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初中地理学科素养范文

关键词:地理教学;素质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64

0引言

初中地理在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和认知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识到人类发展和地理环境破坏的严峻性,树立正确的全球观和资源环境危机感,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地理课程学习,探索地球空间和人类发展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可见,初中的地理课程教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地理技能和地理意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①然而,当前我国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在课程定位、课程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还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差距,为了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建立“人”与“地”相对立统一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境危机感和责任感。在新世纪综合素质教育的视域下,地理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强初中地理教学的改革,重新审视传统的地理课程教材存在的不足,设计符合未来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的地理教学课堂,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新型人才,②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初中的地理教学也是如此,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中,通过培养基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和全球空间意识,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关注全球性问题,为地理课程革新注入了活力。③

1初中阶段地理课程教育的性质与地位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发展等问题成为人类发展主题,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口的膨胀以及资源的不可逆转性破坏,导致人类发展与自然资源不协调,初中的地理课程正是面向培养学生的地理环境观的重要学科,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使得中学生能够科学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④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构成,在地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研究人类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发展问题,建立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模型,为人地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可见,初中地理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地理课程内容丰富,理论严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地理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通过初中地理的学习,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可见,地理课程教育在培养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⑤

2初中地理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教育还存在教学目标不明晰,定位不准确,评价体系不合理,以及内容分配上存在结构不合理和重点不突出等问题,要进行改革创新。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地理课程教学内容分配不合理,对层次,多元化发展问题不够突出。当前初中地理课程教育的课程设置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在地理课程内容分配中,需要重点体现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体现时展需要,在地理课程的内容搭配上,要坚持教材要反映地理学科的最新成果,培养学生学习地理,掌握地理的意识和情操,学习和生活中,利用层次性和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2)初中地理教育的定位目标有偏差,不能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需求。初中地理教学的基本要素是地理及与地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自然环境现象,在初中地理教育中,需要更加突出培养学生认识地球和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责任,而不是强调应试教育。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是一个师生交往并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然而在当前的地理教学中,没有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手段,固步自封,存在着重结论轻过程,重机械记忆而轻理解记忆的现象,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符合。(3)初中地理教学的评价机制和教学手段不尽合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重视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在素质教育视域下,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主要还是采用的是考试的方式,对学生体验人类的认识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机制还没有形成,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兴趣不高。事实上,通过地理课程教育,营造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整体氛围,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世界、中国和家乡的地理概貌,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优化教学手段,实行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3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对策

目前的初中地理教育在教学体系和内容分配上存在结构不合理和重点不突出等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在素质教育视域下,研究初中地理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卫生和能源开发等重大问题,在素质教育视域下,研究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本文结合当前初中地理教育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给出如下几点改进措施:(1)优化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现层次性和多元性。在新世纪综合素质教育的视域下,必须重新调整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不能固步自封,在内容设计上,突出自然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全球变暖与可再生资源利用,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精选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实时地反映地理学科的最新成果,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引导学生参与地理探索性活动的程度和水平。利用地图、图表、图片、图解和各种信息源,提高学生学习地理,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并应用地理知识解决视觉问题,提高认知水平的能力。(2)革新教学定位,在课堂教学中要变单纯式传授地理知识为地理素质教育的培养。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以单纯式的传授知识为目标,老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进行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上重述教材,学生死记硬背,对地理课程教学的灵活性和素质培养方面把握不够,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地理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开展启发式和体验式的素质教育,使得学生通过感知地理事物分布,理解地理环境的规律性展示,在生动的课堂上接受地理素质教学,促使学生走入自然,走入社会,走入自然与社会的地球空间,在地球空间的情境获得地理知识,进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观念,并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环境理念应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联系工作生活的实际,接受地理素养的教育。(3)重视素质培养,改革地理教学的评价机制,同时还注重学生的地理品德素质的培养。初中地理教育评价机制应当综合反映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在地理教育评价机制中,无论是对教师的评价还是对学生的评价,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比如,在学习“认识大洲”时,让学生阅读北美洲地形图,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述转换为地理略图或模式图,评价学生实现地理空间图文间的转换的能力。在地理素质培养中,要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形成的价值观和环境保护观以及生态家园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并通过地理教学评价机制,评价学生对环境保护基本态度。同时,可以开展一些地理教学的配套活动,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通过地理教学改革,促进未来的初中地理课程教育满足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地理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4结语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理课程教学是解开地球密码的钥匙,初中地理课程教育在培养学生了解地球、了解环境资源和了解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地理课程教育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促进学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释

①王涛.自然地理学课程差异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5.7.

②伍光和.从综合走向和谐——自然地理学教学的感悟[J].中国大学教学,2007(6).

③王文福.测绘专业《自然地理学》教改体系的构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0).

④戴仕宝,王岽.基于不同授课对象的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滁州学院学报,2009(3).

第8篇:初中地理学科素养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现状 原因 措施

中学地理是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二者相互关系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本身有着综合性、实践性、地域性、开放性等方面的特点,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它旨在让中学生掌握地理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随着我国考试制度的改革,地理教学工作逐渐引起了教育部门的重视,但在中学实际教育过程中地理教学现状依然令人堪忧。作为地理教师,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探析了地理学科目前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希望能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肩负起应有的责任。

一、地理教学现状及原因

长期以来,因在实际教学中面临的升学压力,学校对初中地理这门课程的要求逐渐简化,而仅仅将其作为一门了解性的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师、学生整体对地理的“教与学”缺乏足够重视,归结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教育政策影响。初中地理作为一门文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在考试中分数与其他主要科目相比较低,或者在中考中不被列入考试范围,从而导致学校对该课程的要求逐渐简化或忽略,教师对该课程的要求降低。第二,教师资源匮乏。学校中有很多地理教师并不是地理专业出身。这样就会出现教师教学水平不足,导致学生无法深入听课或者讨论与地理知识无关的话题等问题。第三,教学资源有限。主要表现在学校将大部分资源分配到那些对于考试有利的主要科目上,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地理学科的资源分配。第四,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师生缺乏互动,学生主体意识淡薄,缺乏创新精神。第五,学生缺乏兴趣。由以上政策、教师资源、方法等问题导致了学生对地理学科重视度不高、兴趣不足,他们习惯于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浅尝辄止,考试前“临时抱佛脚”。

二、提升地理教学质量的措施

1.加快教育政策改革。教育政策改革会直接影响到教育部门对学校下达的教学目标,也直接影响学校教师、教学资源的重视和分配,影响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要求。只有将地理教学正式纳入到中考科目,才能够让学校真正从教师、资源及方法上重视起地理教学,才能够让学生从主观思想上重视地理知识的学习。

2.合理分配教师资源。将地理教学水平一般的教师进行合理调配,安排足以胜任的、专业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强势专业,深入挖掘和钻研地理教材,从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地理科学中渗透农业、工业、城市和交通等环节,保证每个环节有序地贯穿着在课堂教学中,从根本上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3.合理分配教学资源。保证教学资源的平等分配是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合理分配是非常必要的,充分运用电脑、幻灯、投影、多媒体课件等资源,不但能增大教学容量,还能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同时,这也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使他们以精神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讲授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无法保证学习质量,只有在地理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与时俱进,结合多种渠道及形式综合进行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前课堂中普遍为地理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兴趣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5.在国情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地理知识的各个环节和要素,是国家、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来认识地理课程中各个环节的现状和重要性,从而激起学生对国家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课外活动与现实生活中获取地理资料,通过直观考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好奇心,并把资料进行整理、宣传、展览,增强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兴趣。

总之,改善地理教学现状,不仅需要从教育政策、教学资源等客观方面为地理教学提供保障,明确地理教学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还需要广大地理教师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地理教育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教学过程中找到更多、更好地开展地理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最终不断提高中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长青,冷疏影 当代地理学特征、发展趋势及中国地理学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06).

[2]山西省初中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总课题组.山西省初中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1).

[3]段梦晓.初中地理教学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

[4]毛晓红.对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学周刊,2014(1).

[5]李慧.浅谈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3(11).

[6]回爱珍.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微[J].学周刊,2014(1).

[7]景国雄.对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试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2).

第9篇:初中地理学科素养范文

【摘 要】乡土地理是初中地理的必学内容。通过乡土地理教学,能够使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地理环境特点,了解家乡的现状、变革和未来,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更能促进学生热爱家乡,立志投身家乡,报效祖国的情感。然而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金寨县初中乡土地理教育教学不甚理想,本人结合自身感受,对金寨县初中乡土地理教育教学现状及对策,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初中地理;乡土地理

乡土地理是初中地理的必学内容,是中国地理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乡土地理主要讲述县(市)乡(镇)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乡土地理教育顺应了普通中学地理要为当地建设培养人才的需要,也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作者曾在金寨县多所学校教授过地理学科,想结合自身感受,浅谈一下金寨县初中乡土地理教育教学现状及对策。

一、金寨县乡土地理教育资源丰富

1.金寨县地理位置优越

金寨县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腹地,地处三省七县二区结合部,是著名的“鸡鸣闻三省”之地。合武高速,合武铁路纵贯全县,临近312国道。金寨县地处北纬31°,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2.9%。金寨县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贫困山区县和旅游资源大县,也是我国第二大将军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2.金寨县自然地理资源丰富

金寨县山清水秀,风光秀丽,自然资源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山岳风光资源:较著名的有大别山三大主峰之一天堂寨,也是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燕子河大峡谷,金刚台,悬剑山,马鬃岭林场等。

2)水域资源:有全国著名的治淮骨干工程——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史河和西庄温泉等。

3)动植物资源:金寨县地处山区且森林覆盖率高,动植物资源特别丰富。以天堂寨为例:天堂寨是华北、华中、华东三大植物区系交汇点,森林生态系统保存完好,植物群落分布地带性明显,森林覆被率达96.5%,境内高等植物1881种,脊椎动物近300种,有些为国保级珍稀动植物。

4)矿产资源丰富:金寨县地质构造复杂,形成的矿产丰富。金寨县已探明矿藏40余处,其中沙坪沟钼矿为一巨型钼矿床,其钼储量约有220万吨以上,达到世界第二,亚洲第一。

3.金寨县人文地理资源多样

金寨县是全国第二大将军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被称为“红色金寨”。历史古迹众多,民俗风情多样。目前金寨县正在实践跨越式发展,各种乡土资源正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二、金寨县乡土地理教育现状

如上所述,金寨县乡土地理资源丰富多样,作为金寨县师生,实在没有理由不去了解这些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前一段时间,作者与同事对金寨县四所农村中学的部分班级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从结果来看,学生们对金寨县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建设成就认识还不够。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足见本县大量的乡土地理教育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乡土地理教学要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要促使学生自觉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和未来。本人对金寨县正在大力兴建的抽水蓄能电站、旅游资源开发和现代产业园区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咨询过县城的几所中学的学生。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抽水蓄能电站有何用途,甚至认为是多此一举。对于金寨县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只知道梅山湖和天堂寨景区,对于现代产业园区的污染治理问题更是显得一脸茫然。足见地理教学与本县乡土地理的热点问题联系较少。

三、原因分析

作者认为金寨县乡土地理教学之所以不甚理想,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地理学科师资力量薄弱且配备不合理

针对金寨县15所中学的学生人数、专业地理教师配备及转岗情况调查,金寨县初中地理老师严重不足、流失严重。

在随机抽查的15所学校中,无专业地理教师的有6所,占40%,这6所初中皆为农村中学。有专业地理老师但有转岗现象的学校,占有专业地理教师学校的比例达56%,且有转岗现象的学校皆为农村中学。而县城中学地理教师配备较合理,且无转岗现象。由此可见,金寨县专业地理教师力量总体薄弱且县城中学与农村中学之间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

2.地理学科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地理学科没有受到学校及家长应有的重视。由于中考指挥棒的作用,对于非中考学科的地理来说,有些学生和家长认为“副科”地理就是一门休闲课,是为学习“主科”而设置的“情绪调节课”。受此影响一些地理教师自身对本学科重视不够。

3.地理学科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有待转变

据我调查,很多非专业地理教师大多照本宣科,强调死记硬背,根本不注重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和乡土地理的教学。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金寨县不仅乡土地理教学很薄弱,甚至整个地理学科教学都不甚理想。

四、金寨县初中乡土地理教育的对策措施

通过以上对金寨县初中乡土地理教育教学现状的分析,为更好地改善地理教学环境,提高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水平,本人特提出以下对策。

1.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和教育,让全社会形成一个重视地理学科的氛围。

2.转变观念,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重视乡土地理知识教学。

3.加强地理学科师资力量建设,尤其要注重提升地理教师自身素养,丰富自己的乡土地理知识。

4.改善初中乡土地理教育教学方式。在乡土地理教学内容上应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活动,同时可以尝试以课外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多考察和调查,直接获取乡土地理资料。

5.建立交流平台,加强县内交流,便于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提升乡土地理教学水平。

6.注重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乡土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树声.中学地理教材教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