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范文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

第1篇: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生产性景观;高校校园;设计

生产性景观的含义

生产性景观是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劳动,并且融入了生产劳动和劳动成果,包含了人对自然的生产改造( 如农业生产)和对自然资源的再加工( 如工业生产) ,是一种有生命、有文化、能长期继承、有明显物质产出的景观。

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设计的意义

1.丰富校园文化,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学生对于农业文化和农耕文明的了解也仅限于课本的知识,很少真正的有机会接触和感受自然的勃勃生机与变化,造成了很多的现代学生甚至老师“五谷不分”。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的设计可以给校园师生提供亲近自然,认识自然的机会,让校园师生能更好的去感悟生命的真谛,认识自然的力量,了解自然变化发展的规律。同时,四季更替,各种生产性景观呈现出的不同季相变化也丰富了校园景观层次。

2.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意识

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的设计对于学生提升动手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现代社会大多家庭都为独生子女,很多学生都没有参加过任何劳动,生产性景观的设计,为他们提供了劳动的机会,同样,这些体力劳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于各种工具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为今后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这些劳动大多较辛苦,有些也需要团体的合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团体合作精神。例如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校园景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学校每年都会举行插秧比赛和水稻收割比赛,这都是对学生劳动意识和竞争意识的锻炼。

3.感悟生命,维护生态平衡

校园生产性景观的各种作物随着节气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生命指征,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着各种农作物的发芽、长大、开花与结果,这些都会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感知,促使学生领悟人生,关爱生命。同时,各种作物的开花结果,春华秋实,也会吸引各种昆虫和鸟兽,为他们提供食物和各种生活的需求,这也会使校园环境中的生态系统得以维护和平衡。

4.顺应低碳设计理念

低碳设计理念是当前景观设计的主流思想,校园生产性景观不仅能够美化校园环境也可以为校园师生提供各种生产果实,满足校园师生的部分生活需求,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完全符合低碳设计的要求,甚至达到零碳或负碳的标准。

高校校园设计生产性景观的优势

1.高校校园基址环境优势

当前各地高校都在扩建新校区或开发大学城,很多高校的新校区原先都是肥沃的农田,这为校园生产性景观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基址环境和适宜的土壤条件。如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校园景观,本身就是农田区,只是后来土地被征用改为学校用地。同时,当地被征地的农民也对这块土地较为熟悉,也有一定的感情,可以被聘为生产性景观的生产维护作业人员,既解决了管理问题,也为当地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机会。另外,高校新区的校园环境大多较好,没有城市社区等的空气污染或水体土壤污染等问题,这些因素也成为校园生产性景观的设计一大优势,在这些校园中生产出的各种水果蔬菜或粮食可以保持较好的安全性。

2. 高校校园师生群体素质优势

高校师生都是接受过或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都有着良好的综合素质,对于校园的生产性景观的管理问题有着较好的优势。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不用担心像在城市社区里的生产性景观那样遭到破坏或者人为的乱采乱摘等方式的摧残。

3. 高校专业特色以及科研力量优势

高校作为国家或地方的教育和科研机构有着各种各样的专业,这些专业大多需要生产性的实践或科研实验,这些生产性景观也可以为这些科研和教学活动提供资源。尤其是农林类专业或者相关的生产加工性专业以及艺术设计景观设计等专业,对于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的需求和增强作用更加明显。如很多农林类院校都有试验田,这些完全可以发展为校园生产性景观。福建农林大学的校园景观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在这里,满校园都是各种果树和经济林木以及各种其他的农作物,而且这些植物信息都被标注的很清楚,这将极大方便学生的专业学习。还有,齐鲁工业大学的特色专业为酿造专业,该校在规划过程中,将二期建设用地全部种植了葡萄,这些葡萄在秋天将有学生采摘回实验室进行酿制葡萄酒。

4.高校学生课余时间充足的优势

高校学生一般学习压力较小,各种课余活动较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也较多,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去和这些景观植物接触,或耕作,或收获,或管理。这些活动就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劳动的意识也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和农业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设计方法

1.结合高校专业特点,合理选择景观植物类型

校园生产性景观的设计要结合各个高校的专业特点,这样既有利于彰显高校专业特色,又可以使生产性景观有所依托,促进校园生产性景观的发展。例如山东中医药大学的特色专业是中医药相关的专业,所以该高校结合药用植物的种植和管理,在校园的中部种植了大量的各种药用植物,形成了具有中医药大学校园特色的药用植物园。这些药用植物,不仅美化校园环境,而且还可以为高校的科研和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同时,这些药用植物的种植管理工作也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了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应用能力。

2.结合地域特色,合理设计景观形态

我国的地域辽阔,各个地区各有特色。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设计要根据当地的地域环境特色和气候特征等因素,合理设计生产性景观,尽量选择乡土植物。比如珠江流域地区,气温高,校园生产性景观植物可以选用当地常见的芒果、香蕉、荔枝等植物,形成相应的香蕉林,荔枝林等景观形态。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以选择符合江南水乡特色的景观形态,以营造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观意境,比如江南稻田景观,以及结合水乡特色的其他景观形态。如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校园里原生态的农家屋舍旁盛开着成片的麦子、油菜,一畦一畦的蚕豆和茭白;而秋天换季时,人头攒动的收割播种还有大白鹅、鸽子、白鹭这些家禽飞鸟在校园中摇摇摆摆的成了另一类流动的景致。

3.结合高校学生群体特点,增强景观设计的趣味性和教育性

高校学生群体年龄都较小,比较有好奇心,而且他们这个时期是重要的学习和成长时期。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的设计要能够符合他们的群体特点,能够积极吸引学生。同时,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设计还要有一定的教育性,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生产性景观的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学的知识,得到锻炼。

结语

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设计在当前的形式下有重大的意义,一方面高校特有的环境优势和专业优势可以促进生产性景观的发展,让人们逐步认识和接受生产性景观,促进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高校校园生产性景观设计可以提升校园景观环境,增强校园的文化氛围,为特色专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作者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1] 李阳 生产性景观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艺术与设计,201204

[2] 保罗・索莱里等. 生产性景观访谈仁J3. 景观设计学,20l0

第2篇: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范文

论文摘 要: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加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了空前的机遇,也把校园景观设计推向新的。蓬勃发展的形势必然要求校园景观设计与之相适应,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最基本的挑战是如何使高校更加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和劳动市场,这是高校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近几年来,校园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建设的基础除了建筑更主要的是校园景观设计,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人文景观,艺术性和功能性兼而有之,对人类生理、心理影响有着积极意义。  

  

园林景观强调的是对人的作用,作为校园园林景观强调的当然是对师生的作用。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是人才的摇篮,但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大学校园不仅应提供用与传授知识的课堂,还必须提供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启发智力的场所。根据当前多元素,综合办学模式,创造人文化、生态化的校园空间环境,满足校园社会化,开放化的现实需要,以组团化,网络化的建筑设计融入自然环境,并考虑校园的动态发展和未来需要,从而最终实现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此,探讨适合高校当前高等教育体制和社会发展的校园景观设计,可以对高校校园规划、发展进行指导,进而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环境,适宜的工作、学习、空间。鉴于这些设计要求,校园景观的设计理念和艺术手法尤其重要。  

  

1场所精神的提练和情感文脉的注入  

人文主义的词源于拉丁文来自古希腊的教育,教育与人文主义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把人的思想感情融入到景观设计中通过各种表现形式使这种思想在人们面前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就达到了以人为本的目的,而这一点在一般高校设计景点几乎都贯穿了这种思想。  

(1)校园小广场。在进入小广场的路口上,如出口的一排挺拔的雪松,不加装点,显得很严肃,寓意校园是一所神圣的知识殿堂,广场中心国旗的伟岸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众人面前。它时刻警醒大学生要热爱祖国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不仅此,如果仅有一种庄严的氛围似乎又不能充分体现大学生的朝气蓬勃。在旗杆下放上一盆对节白腊,一株植物四种不同枝叶,它更象征校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盆景四周颜色绚丽的草花,形成花带,簇拥着盆景,意味学生拥护着校园。  

(2)意境。意境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它虽不象一山、一石、一花、一草那么实在,它既不完全在于客观,也不完全在于主观,而存在于主客观之间,即是主观想象,也是客观反映,即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主客的统一。高校广场喷泉由静态变为动态,由水底喷头喷出各种图案形成立体美,而所有的空间造型效果都要靠光影表达,在喷头边置灯,根据喷出的水柱恰如其分地反应灯光,为校园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3)夜景照明。几乎所有高校的夜晚都是灯火通明,那象征着生生不息。夜景照明应当与校园周围环境结合,主要烘托校园气氛,并始终为学生和所需要的景观空间服务,遵循突出自然的景观特色,突出校园人文活动特色。  

(4)道路设计。首先决定于校园绿地的规划形式,尽量避免多条道路交接在一起,如果避免不了则需在交接处形成一个小场,正是小广场设在此处目的所在,为了方便师生出行,在出口处采用循环道,实行人车分流制,外环行车,内环行人,在小广场中用草坪围出一条条小径,形成放射状,为师生提供极大的方便。  

(5)亭楼。“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亭是园林绿地中最常见的建筑,亭应设在靠图书馆旁边,这个地方最适合晨读,其寓意是学生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振兴中华的未来。唯有用功读书,奋发图强,才能承担所赋予的重任。  

(6)教学区小园。它通常的精神核心理所当然落在正中心雕塑上,如园心雕塑是一名女学生手拿一本书,昂首挺胸展望未来,这尊雕塑明确反映学校对学生要求,用小饰品来反映主题,小中见大,看表面找实质。  

  

2理性与浪漫的交织  

(1)以植物造景为主。着力改善校园环境建设园林单位 有树才有园,有花才有景,植物是园林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景观要素,春华秋实,树茂花艳,生命之类和季相之妙主要是通过植物景观来表现,绿色植物还能调节人的心理,它能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和肉体,使人产生满足感,安逸感,活动感和舒适感。  

(2)建筑环境的植物种植。小广场和大门处都设置草坪,使人进入校园都能感觉到一种强烈的生命活力,广场上的草坪,用小黄杨做绿篱,把草坪组成不同的几何图形,使整个广场面的布置气势庄严。通过这种精神环境的塑造,展示校园美好的精神风貌,激发师生的爱国爱校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  

(3)道路植物的种植。在考虑到校园交通所需要的空间和绿化的需要,总体采用植物的有节奏的排列在道路旁,主道一律采用高大乔木,除满足其交通和遮荫功能外,更注重了与人行道植物的搭配和协调,樟树、石楠等冠大荫浓的植物形成的林带,并用桂花,棕榈大叶黄杨作为道路旁建筑的背景烘托主题。加之樟树与广玉兰、塔柏、小叶黄杨结合层次丰富。协调统一,韵律感强,简洁明快,既满足师生夏季遮荫又照顾了师生的视觉美,达到功能与美观的统一。  

(4)水景植物的种植。高校人工湖里的水是一种静态的水体,根据原有的鱼池和水沟改建而成,就地取材,并且根据原有曲折岸线做池岸改造为自然式的水岸曲线,在实用经济的前提下使它的外形美观,周围的水景植物与之协调,水旁的园林植物其姿态、色彩和倒影等,强化了水体的美感。湖边垂柳之间草坪相连,湖里倒影涟涟。利用倒影起到借景虚幻虚实结合的效果,人工湖中种植野生水草更增添自然的情趣。  

(5)造景中穿插小品着力渲传理性与浪漫交织的艺术效果。园林本来就是一种艺术,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创造和保存人类居住环境和广泛的国土之上自然风景的美,同时园林理应给日渐疏远田园风光的都市人提供美丽而宁静的风景,以满足他们亲近自然的需要,更新和安慰因紧张而成天忙碌的劳动生活。构成园林空间的景观除山石、水体、动物、植物以及园林建筑等到五大要素外,还有大量的小品性设施,从而满足师生的休息娱乐,采用情景交融,用园林小品在所处环境中表达一个主旨,通过设计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园林景观设计多方面讲究艺术特色,往往是含而不矫作,作为一个育人的场所它的主观要表达的思想必须是切合学校自身意义和办学目的等用来表达这种艺术效果的手法。  

3 融入园林绿化的建筑设施  

(1)住宿区建筑园林绿化。住宅区显得幽静、素雅,也体现了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离老师宿舍外围用高大的水杉,樟树栽种成林带,摆上圆凳、圆桌,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在此休闲有惬意和深幽之感。学生宿舍成排成列,考虑到空间的问题,在每栋搂之前设花坛,栽种观赏性植物,又起障景作用,同时使空间显得宽阔不产生拥挤感。  

(2)公共建筑设施的绿化。校园共公建筑的绿化首先是共公绿地的选择,增加必要的服务设施,不断提高校园园林艺术水平,使能适应改革开放与师生的需要。针对校园就是能适应广大师生的需要,位置适中交通要方便,充分考虑学校的发展方向,节约用地,为满足广大教职工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地方就在教职工住宅群最前沿设一个小广场,留出一定的空间,足够为他们进行各种集体活动周围,仍用樟树用作遮荫。  

(3)草本花卉植物的景观设计。在园林绿化中,常用各种草本花卉创造形形的群体装饰图案。多布置校内道路广场,主要建筑之前的林荫道等处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对活跃环境气氛。启迪人们的思想都有重要意义。  

(4)花坛设计。花坛布置的形式要和环境求得统一,花坛在园林中不论是作主景还是作配景,都应与周围的环境求得协调。布置在广场的花坛其面积要与广场成一定比例,平面轮廓也要和广场的外形统一协调,并注意交通上的要求不妨碍人流交通和行车拐弯的需要。  

(5)花境设计。花境以多年生花卉为主组成的带状地段。花卉布置采取自然式混合种植,以表现花卉群体的自然景观,花境,表现的主题是观赏植物本身所特有的自然美,以用观赏植物自然组合的群落美,所以构图不是为了几何平面图案的美联社,而是为取得植物群落的自然景观之美。校园花境设计多在道路用地上布置花境,如道路两旁种植各色的月季,并用月季组成花境,形成流线形的带状。  

(6)植物的色彩布局。校园植物是高校景观的主体,然而植物又有其独特的生态规律,在不同的地条件下,利用植物个体与群落在不同季节的外形与色彩变化再配以山石水景,建筑道等。必将出现绚丽的景观效果和展示序列。  

(7)叶色 。高校小广场两旁如种红叶李、樟树、月季。让红叶李在月季与樟树之间形成鲜明对比。春夏为浅绿,秋为深绿,落叶之前叶自身叶绿素被破坏而呈红色,从而可欣赏到不季节的景色。  

(8)层次。植物分层配制不仅影响高校园林景观空间感,而且是校园色彩搭配的最主要方法。以不同叶色的绿色度与花色,用不同高度的乔灌木层配制。可形成丰富的层次,特别是不同花色的乔灌木分层配植,更是园林中常用的一种配植形式。  

(9)季相。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使得植物产生了型貌和色彩的变化,如:话的开谢、叶的层落,植物色彩丰富,交替出现优美的季相。在校园的春季有开红和黄的迎春花搭配成格式的花坛,开粉红和白色的樱花,嫩绿的垂柳;夏季有各色的紫薇、白色广玉兰、红色的一串红;秋季以色叶木为主。冬季有翠绿的雪松等使整个校园丰富而不杂乱。春天的迎春花,红花艳丽。其背景树上层是白色的樱花。夏季当其落花之时背景树又出现一片红叶李,带红叶李落叶,其背后又是一片苍翠的雪松。  

  

4 结语  

总之,无论各大高校的景观设计如何发展与创新,保护生态环境和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坏境己成为当今世界的共同目标。相信,随着高校景观园林理念的转变、大学校园建设的不断发展,高校景观环境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会日趋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周小青.我国大学校园特色景观营造方法研究[d].福建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 李文.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林业科技,2003.  

[3]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 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5] 祭彦加等.校园绿化.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4.  

[6] 刘管平.建筑小品实录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1987.  

第3篇: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范文

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风向和日照时间、日照强度。这些自然界生物的能源反过来影响自然的生态,从而影响了校园景观条件,如选择、活力、植被外观、户外场地的使用、建筑物选址和用以缓解恶劣气候的绿色植被。从宏观上看,气候因素在校园规划和构建景观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考虑到。风景如画的大空间和小地区,以及由植物确立和强化的地域感,从最广义上讲,景观本身就是由气候决定的设计成果。

恶劣气候也许是一个限定因素,但不是景观设计的阻碍。例如我国北方大学可以考虑冬季和夏季的温差,可以在植物园中加入具有吸引力的冬季景观;中南财经大学设计的户外游廊以及供人们休息和聊天用的草坪将宜人的气候作为了一个设计因素。

二、植被

气候影响植被的选择和利用。每一种植物有其独特的形状、外观、颜色和质地。精明的设计者研究它们的特性,把设计理念与实际的视觉效果结合起来,形成独特、适宜的景观效果。景观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但却不是无限的。气候影响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不按自然环境选择植物,通常没有好结果。大体上讲,将与气候相关的园艺学原理应用于校园景观设计时,通常需要运用常识性的知识。因此,没有一个设计者建议把棕榈树种植在黑龙江省地域的车行道旁。

植物散发魅力,舒缓的激活了人们的思维,这是在工作时间无法做到的。大多数人都同意“树木是健体强身、放松神经与刺激灵感的工具”。绿色植被如同健康科学一样具有疗效,如同艺术一样激发灵感。如果恰当的选择树木,校园路线就会更加明晰。在校园周围密植的树木,可以形成屏障降低噪声。

树木能加强建筑群的整体结构感,设计者在选择树的种类时,一定会权衡再三,以期达到最佳美学效果,树木可以按其高度、形状、木质、颜色、果实和花来选择栽种,或者视地形、季节变化、树的寿命及保养的难易程度来安排。在生态方面,所有的树木选择都要考虑到要与土壤条件和气候相适应,至于外在形式,现代建筑物的线条“主要是水平的,且无法装饰点缀”,这样的建筑如果配以“盘旋生长的树,如果经树木种植在建筑物周围,那么其设计效果最佳”。

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校园为求短期效应,经常将小树拥挤的种植在一起,当它们生长时,就会争夺土壤、阳光和空气。树木发生倾斜,进而达不到原有设计的对称性。更为糟糕的是,由于分布不均,加速植物枯萎,加重植物病害,由此导致的缺陷是无法用新树木代替的。所以景观树在开始种植时不能急功近利,长期保留的树木需要精心养护,绿化管理预算中应该预留充足的养护费用。

三、环境适宜性

环境适宜性同样重要,因此也是一个设计决定因素。例如,过度依赖于单一树种就想设计出引人注目、别具特色的景观几乎是不可能的。某些树木受到疾病的侵害、发育不健全,挽救起来耗费资金,且从视觉上令人不舒服,这就给校园风景留下了缺憾。设计中的这种弊端,我们有必要反复告诫。

同样,设计草坪也要考虑生态问题。在人们的脑海中,草坪就是校园的特征。无论草坪是否适合在缺水的地区生长,也无论学校能否担负施肥和除草机的费用消耗,例如,如果在兰州大学应用大量的观赏草坪的话,那么灌溉费用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缺陷能激发解决办法的产生。现在人们重新对选择其他植被产生兴趣,如野花及不需要精心培养和浇水的草。总而言之,现在的景观设计正提倡使用本地生长的植物和地面覆盖物,这些植物美丽耐寒,基本上不需要施肥、除草剂、杀虫剂或浇水,可想而知,使用适当的乡土植物,会给我们节省一笔可观的绿化养护费用。

四、校园的面积、布局与周围环境

校园景观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形的。校园所在地的面积、布局及周围环境的状况和特征都是决定校园景观的要素。

利用景观学中的数学公式可以合理分配场地。公式包括建筑物的预测使用空间、停车场、运动场,服务场地的面积等等,然后根据地形、资金和政治情况,进一步调整设计方案。

如果尺寸已经确定,就可以研究布局和周围环境了。一般情况下,方形布局比直线布局更为灵活,一块完整的地块要比几个零碎地块更为有利。与不适当的使用方法相比,适当的土地使用方法能提供一个更为优美的环境。

五、规划

景观规划设计对于一个具有多项任务、多种用途的校园来说,规划,作为一个过程和结果,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至少它也可以防止功能不当、浪费、文化冲突、不合理和有悖常理的现象——既不恰当、不合算、不简洁、令人摸不着头绪的设计。例如:不合理的选取在当地气候和环境下不能生存的植物;装饰性路面由于坡度不均翘起和裂缝;绿色植被的位置不当,挡住了那些优美的风景。但只要合理规划,每一种缺陷都可以避免。

第4篇: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校;园林景观;文化;建设;探析

高校校园是育人的场所,是科学、技术、知识的荟萃之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阵地。培养高素质社会栋梁人才,不仅靠课堂传授知识,而课堂外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1 园林景观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文化和景观是密不可分的,景观是承载文化的物质载体,高校园林景观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校园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从广义上讲,校园园林景观不同于其它景观,它是具有教育功能的文化景观。一个规划设计科学、匠心独具的优美校园景观,不但营造出高校文化氛围,而且担负着积淀学校历史、彰显办学理念和突出办学特色的重任。不仅为师生提供良好课外活动、休息场所,其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更有助于师生身处其中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动力[1],也以深刻而持久的潜在力量影响着师生的思想、情感、内心,对于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增长智慧、激发创造力,增强凝聚力,形成完善人格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2]。有人形象地把校园园林景观比作“隐形课堂”,具有潜在的教育功能。

因此,高校在新旧校区建设和改造中,园林景观设计既要继承原有的校园文化,更要有创新,融入时代特征。现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咸阳职院)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探析高校园林景观设计如何体现校园文化,激励全院师生厚德强能、艰苦创业、奋进图强。

2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景观

2.1 学校的概况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师范教育、农业、体育、教育四校合一组建的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位于陕西省咸阳历史文化名城、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的沣渭新区统一大道,紧临西安。目前设有11个教学系部,在校学生11000人。学校一期工程占地64.6万m2,建筑面积20.8万m2,景观面积19.9万m2,水系面积2807m2,绿化面积13.2万m2。

2.2 自然条件

咸阳市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热干湿分明,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较为丰富。年平均降水量为537~650mm,全年平均温度9.0~13.2℃,最高气温出现在6月,41.5℃;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11℃~14.3℃。

2.3 地形地质

咸阳市地处陕西省关中盆地中部,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高差明显,界限清晰。属暖温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灌丛褐土带向北部暖温带半干旱草原黑垆土带过度区。全市土地资源南北差异较大,学院地处咸阳南部,南部土地条件较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3 园林景观总体设计

3.1 设计理念

校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传承和挖掘学校原有的文化积淀,充分发挥地域特色,运用标志性建筑和园林小品巧妙布局,植物合理化配置,展现古老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的特点,达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创建“绿色、开放、人文、生态化”景观校园。

3.2 规划设计的原则

3.2.1 整体性原则。校园景观设计在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和高校校园总规划规定的前提下,以确保校园环境可持续发展,依据不同功能区的需要进行整体设计,做到“点”——景点绿化、“线”——道路绿化规划、“面”——大块绿地规划有机的结合,构成校园绿地系统。

3.2.2 地方特色与人文精神原则。校园景观环境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规划设计时要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利用所在地形地貌特点,做到合理地利用植物资源,形成独特的绿地景观,体现学校的历史沿革,缅怀前辈,激励教育后代。

3.2.3 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原则。校园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是在科学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山、石、水体、建筑物及植物等物质要素遵循科学和艺术的原则,因地制宜,注重对比的支配性,强调组合联系的完整性,考虑所表达的轻松、恬静、愉快的韵律节奏的流动性,创造出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景观环境。

4 景观规划设计与校园文化内涵的表达

4.1 富有特色的空间布局

校园空间布局是形成校园环境的基本框架,根据环境用地所处的空间地位及其所赋于的精神功能,将学校景观整体规划设计形成“一轴、一核、一廊、一环、六区”的景观体系。

4.1.1 “一轴”:是学校北门至教学楼处,南北走向的一条轴线,是空间上的延续,浓缩了历史与现代气象交融的一条轴线,体现出恢弘大气、宽广的胸怀,是学校的“文脉”轴线。由北至南中浮雕——雕塑——超跃广场——教学楼——北门入口轴对称。

4.1.2 “一核”:是学校的中心区,包括教学楼及其前方的超跃广场,是整个景观体系的核心部分。设置有旗台,是学院师生集会的场所。

4.1.3 “一廊”:是贯穿整个校园南北的一条走廊。是整个校园的绿廊,与校园道路形成纵横的道路网络。

4.1.4 “一环”:是采用环形道路系统联系各区,增加景面变化。

4.1.5 “六区”:按功能及结合景观分为:厚德区、求真区、教学强能区、才艺区、生活区、运动区。

厚德区:位于主轴线的东侧,在行政办公楼和艺术楼的周围。厚德载物,突出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人才,与学院的办学思想相吻合。

求真区:在轴线的西侧,在图书馆、实验楼、活动中心以北周围。营造学生追求真理的景观氛围。

第5篇: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职 经济管理类 实训基地 建设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251-02

我国经管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在国家政策与项目支持下,大部分高校都开展了国际贸易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物流管理实训室、会计实训室等实训室的项目规划、项目建设。但是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地域分布、地区差异、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原因,还有不少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甚理想,存在着很大的欠缺。

1 目前高职院校经管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问题

(1)经费投入少于理工类专业实训基地。近年来虽已有不少高职院校采用了实物3D、全景影像等技术,充分的把实物与实景引入到实践教学当中去,很大地提高了实践教学手段与内容,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但相对于理工科专业而言,经管类专业对于实习实训的投入,无论是在硬件还是在软件方面,相对来说经费较少,达不到当前高职院校对实训教学的要求,也满足不了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需求。

(2)校内实训基地与理工类专业相比生产性不明显。经管类专业工作过程不易区分,很少有实物产品,现阶段大部分高职经管类实训基地建设为了解决校内“生产工厂”等问题,形式相对单一,只有帮助企业建立呼叫中心等单一方式。相比而言,理工类专业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较容易,有真实的产品产出,且容易进行基于工作任务的实训项目设计。

(3)经管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的仿真度不高。现阶段大部分经管类专业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均采用了软件操做式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往往只知道软件如何操作、表单如何填写,而忽视了其目地性、关联性等问题。大部分的学生从学校走出以后由于没有经历过职场的考验,又缺乏管理者的素质,所以基本上不能适应企业管理岗位的要求。

(4)学校参与合作开发软件的程度不高,许多高职院校为了合作成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和物力,但结果并不理想。软件开发的工作几乎完全由企业开发人员来承担,脱节现象十分严重,尽管学校方面再三强调软件实用要求并非“技能训练”,其核心理念是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但开发人员受到其自身条件的限制,对于学校、教师、课程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

(5)高职院校在自身实训条件改善的前提下,仍然需要明确教学是高职类院校的根本任务,但是大多数的学校还是按照传统的思路去教育学生,学生在上课时按照老师的思路和要求一步步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实训结束以后写一份实训报告,教师批改实训成绩的教学与考核方式,虽然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了学分,但是也存在管理松散、考核指标相对死板,考核要求不能够准确反应出岗位实际需求等问题。

(6)高职院的经管类专业的实训教师的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首先教师专业的对口率不高,如,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师大部分都存在所学的专业和实践教学的专业不对口等问题,大部分的实验实训教师的专业还是管理学专业,或者是交通管理专业毕业的老师。其次,大部分高校都在提倡教师应该具有双师型素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老师的培训和企业的实习的机会并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2 高职院校经管类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议

(1)大部分的经管类的实训基地建设都会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那么想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必须在学校的层面多争取学校的支持,要让学校的领导认识到,相比于理工类的实验基地建设来说,经管类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际上是一个低投入高产出的投入,同时经管类实训基地还应该积极寻找校外和和会的力量来资助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要让企业明白只有在校内的实训基地建设好,才可以为企业输送更多的符合他们实际需求的人才。同时政府也应该多多关心高职院的实训基地建设,地方政府应该认识到,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需要地方的高职院的培训与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应该为投入学校实训建设的企业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学校、企业、政府之间的利益共享。

(2)如何解决高职院经管类实训基地建设的生产性问题。就这一点来说还是需要领导和老师们多多与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比如:财会专业的学生,是否可以把企业的一些简单的账务问题放在高校实训基地中来,学生在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的带领下完成一些简单的查账、验资、评估等工作,这样学生也能够通过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充分的感受到企业的实际环境更加明确了岗位要求,提升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3)解决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仿真化的问题。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要做好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衔接。

①在教学环境仿真方面实训基地是与企业联系最紧密的场所,可以将实验实习室建设成为公司的一个部门,大到管理的理念,小到宣传标语的设置,都和企业紧密联起来,实行5S管理理念,强化环境育人的目标。加大考核力度,给每个“准员工”发放“员工证”,让其以一个员工的身份参与项目的开发与工程的实施,实行“刷卡考勤”,严格实训纪律和制度,不断地丰富管理内涵,以“虚拟工资”的结构发放办法加大力度对其进行考核。②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真实信息为背景材料,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及多媒体,利用模拟场景及模拟教学软件,让学生结合相关课程的实验、实训,通过操作、参与或扮演角色的方式,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企业管理、公司经营以及政府职能部门行为的某一环节或某段流程的模拟训练。

3 如何更好的解决岗位职能与技能需求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制定一个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从某种意义讲是学院和专业的“宪法”,而要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应在培养目标中明确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是什么?岗位能力要求是什么?岗位核心能力是什么?

4 如何解决实训过程与实训考核问题

(1)为了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应该制定《专业实践教学计划》《专业实践教学方案》《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办法》《专业学生实训指导手册》《专业学生实习考核鉴定表》等,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从制度上保障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2)建立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技能考核制度。要改革传统的、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笔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

5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经管类教师师资问题

学校定期聘请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挂职,就一些实训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及现场指导。再有,鼓励实训教师参加应用型科研项目建设,这样不但可以使实训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而且也能够起到锻炼和培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乔兴旺.国外高校经济管理实践教学研究[J].实验室技术与理,2012(6):188-192.

第6篇: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院校 景观设计 教学建议

一、艺术类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现状

目前,我国各类大专院校大多开设了景观设计专业,只是称呼有些不同,侧重点不同。农林、园艺或生命科学等农科类院校的景观课程设置则侧重植物应用和生态效应,开设的植物基础课程过多并重复交叉,多停留在园林种植上;建设类理工院校课程设置则一般注重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艺术院校中的景观设计存在于环境艺术专业,其课程设置注重场地规划等硬质景观形态,强调设计的视觉美感和设计的艺术表现。

在国家教委颁布的专业目录中规定,目前我国艺术类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学制一般为三年。第一学年学习基础课程以素描色彩为主。第二学年上半年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并在巩固、深化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加入初级的专业设计课内容。第二学年下半年开始真正接触所属专业,熟悉专业特点,掌握一般性的专业设计方法和规律,同时开始专业理论、专业材料和工艺等课程的学习。第三学年深化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设计课程,使学生具备专业要求的设计能力。在这种模式下的教育往往在前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前面大量的美学基础训练的功效并没有完全在后面的设计课程中反映出来,看似紧凑的课程安排,设计课程环环相扣,但是由于每轮课程设置的目的性不是十分明确,再加上相关课程如园林美学、中西方园林历史知识的缺乏,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只是停留于表面,并没有真正触及该专业的核心,所以设计没有灵魂没有创新成为学习中最大的问题。学生虽然会画两张效果图却往往把握不助设计真正的命脉和关键,正是这种对设计的不敏感和设计精神的缺失,使得院校培养出来的专业毕业生尚不能满足社会对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化进程中,如果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我们培养出来的设计师将无法面对未来的挑战。面对城市大规模膨胀给生态环境造成的诸多威胁,作为一个专业设计人员,他所承担的责任已不再仅仅是处理一个视觉上的美学空间,他们需要面对的是一个自然与人类生存发展相交融的物质体系,远远超出于划分几个功能区,规划几条道路或是建造亭台楼阁、种植花花草草的界限范围。

二、艺术类高职院校景观设计教学建议和构想

(一)基础设计学习阶段

在学习基础设计阶段,不着重特定具体的环境课题,籍由一连串的练习作业激发初学者对造型、视觉的表达及创造能力,抽象的分析思考习惯,尤其培养他们对环境空间的敏锐度。训练学生表达及思考的能力,除了制图训练使他们熟悉图面尺寸外,更籍由徒手画与模型制作强化他们对空间造型的感知能力。相反,对大量的美术基础课程如素描色彩等则需要压缩减量,取而代之的是对设计形式构成要素与三度空间美感的大量练习。

(二)专业设计学习阶段

通过第一阶段基本设计的学习,学生对环境设计的敏感度以及各项专业基本技能、美学欣赏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提高。专业设计学习阶段分两个层次完成。

第一个层次是进入到景观设计实际领域的初步设计。不仅通过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通过接触真实环境设计,来加强各项环境资源、景观元素的认识和设计的基本训练。如以培养空间尺度感和环境感知为主要内容的“景观设计元素和空间形式”课程;以满足特定对象空间需求的“小型主题场地设计”课程以及通过植物配置设计进行的“园林美学训练”课程等等,这些课程的设置是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敏锐度以及空间设计能力,可以通过课题以假想的基地来进行景观配置或者是以某个场地环境为例来观察解读空间。这些课程都是从景观设计最真实的服务对象出发,通过研究各类使用对象的需求,切实可行的从精神上把握设计的关键。同时加强理论修养也是这个层次比较重要的学习内容,高职特色的的园林、景观史论课程应体现出知识面广泛、针对性强、更为实用的特征,使理论知识真正的为设计实践服务,学为所用。

第二个层次是进入实际环境设计阶段。景观设计课程安排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该阶段的设计题目尺度与复杂度较前期有所增加,并开始进入环境规划的领域,涵盖了小而精的环境设计课题和毕业专题设计。一般来说,从课程到作业都是虚的,只有把课程变为课题,作业变为项目,才能加强学生的自主研究学习能力,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实战能力顺利完成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企业的过渡。在课程的主题选择上应与目前社会所热门的行业项目设计紧密联系,可以有所侧重。如与都市生活密切相连的街道与交通的专题;或者是社区住宅景观规划设计等等。在学生具备了一定设计能力的前提下,还可以开设一些能体现不同内容范畴的设计鉴赏课程,如以体现历史文化的景观专题、体现都市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设计专题,以期丰富学生的景观设计知识结构层次。

三、艺术类高职院校景观专业教学实施的建议

第7篇: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精品课程;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材

精品课程建设应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科学先进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以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教材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为保障,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整个专业发展,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下文简称“学院”)是浙江省最早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具有丰厚的历史积淀,会计专业是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又是院级特色专业,《基础会计》课程2007年成为浙江省级精品课程。该院课程的建设目标是通过本课程建设带动会计专业建设,形成优势学科,在努力做好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力争将本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笔者就建设《基础会计》省级精品课程的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以注册会计师为主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一门精品课程的产生,是每位教师的经验、知识、理念、追求以及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因此,高素质“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基础会计》课程组6位教师中,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和双师资格,5人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3名副教授,3名讲师,学缘结构合理。有的教师来自本科院校,有的有国外留学经历,还有来自企业、行业一线的优秀兼职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爱岗敬业,教学经验丰富,是梯队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在浙江省内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属于一流水平,在国内同类高职院校中具有很强竞争力。

二、明确的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为后续《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程做好相关知识准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对象及其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一般要求;理解并掌握会计要素、科目和账户、借贷记账法的内容及其具体运用;学会会计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为后续《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做好相关知识准备。

(二)能力目标――掌握会计基本操作技能

学生可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根据凭证或其他凭据登记账簿;根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是作为会计人的起码职业能力要求。

(三)考证目标――为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准备条件

《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证》是会计人员进入会计行业的门槛,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不得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专业职务的评审。而《基础会计》就是会计证考试的最重要的课程。

(四)综合职业能力目标――掌握基础会计综合技能

主要包括书写与计算技能,如数字、文字书写和珠算、小键盘快速输入技能;利用计算机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技能;利用财务软件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技能等。

三、科学先进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打造精品、提升质量的先导。会计专业主要针对浙江经济发展及对会计人才的需要,针对会计专业培养目标,针对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结合新会计准则,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完成会计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来选取基础会计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知识能力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按照项目教学理念,强调按会计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从整体上突出了以应用能力为目标,体现对会计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路,使课程标准符合会计职业标准;使学历证书与会计技术资格证书相结合;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符合企业实际;建立具有真实工作岗位氛围的学习环境,实现本课程教学的工学结合,达到校内学习和将来实际工作相一致的要求。

(二)内容组织与安排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务兼容的学科,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遵循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围绕工作任务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做合一,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1.教学文件。教学大纲是教学实施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规范教学内容的有力手段。教学大纲每年都要根据会计准则新变化,及时进行修订;制定教学日历,保证教学进度。

2.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加入会计资格证内容,符合双证融通,双师执教;按照最新会计准则内容全部更新;选用教材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

3.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基本知识部分,“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开展启发性教学,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借贷记账法运用部分,以案例教学、课堂实训为主,知识讲授为辅,教学做合一;基本方法部分,以讲授、课堂实训与会计实训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4.注重学生的素质,以赛促训,以训强技。会计专业参与并开展各类专业特色浓厚的技能竞赛,如: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会计业务操作技能竞赛、综合计算技术竞赛、财务软件操作技能竞赛等,将技能竞赛作为一项教学常规工作,以竞赛的方式强化技能训练,检验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四、与行业紧密合作的会计实践教学

(一)实践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突出会计职业教育特色,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与行业合作办实训基地,坚持工学结合,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实行会计单项实训、会计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实践能力、职业道德、职业判断能力。

(二)实践教学方式

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和工学结合的思想进行设计,与行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场所。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习两部分。

1.校内实践教学。

(1)单项实训。单项十二项实训安排在平时进行。

(2)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学完课程后,安排两周时间,采用一个月企业经济业务的模拟资料、仿真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由学生分组在模拟实训室进行岗位模拟实训。

(3)会计电算化综合模拟实训。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结束后,安排一周时间,利用福思特会计软件,安排学生从最初记账凭证编制,到最终生成会计报表,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

(4)会计服务部――根据真实的经济业务进行操作。经贸会计服务部是学院与浙江中瑞江南税务师事务所合作成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时间安排在学生毕业前半年,与岗位实习同时进行。服务部组织机构健全,面向社会开展业务,主要从事记账、申报、业务咨询等业务。服务部的成立旨在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更好地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2.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岗位实习。

发挥“专指委”的作用,精心打造校企合作平台,会计专业已经与10余家单位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时间安排于学生毕业前半年,为该课程的实训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实践条件

1.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1)会计与税务手工模拟实训室。实训室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教学做一体化,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实训资料仿真化,各项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项目贴近企业实际。实训室设备先进,配置齐全。实训项目涉及两大类:一是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是通过手工实训方式,要求完成开设账户、编制凭证、登记日记账和明细账、登记总账及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实务;二是课程实训主要指基础会计实训、制单技术实训、珠算实训及点钞实训等。

(2)会计电子化实训室。会计电子化实训室现有计算机50台,拥有用友ERP软件、天健培训软件和福思特软件,总投资共计59.07万元。利用现有财务软件及会计教学软件进行实训,内容包括:使用福思特会计教学软件,满足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实训教学;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模拟实现企业会计电算化作业流程;分别进行用友ERP培训及认证考试和会计电算化上岗证培训及考试。另外,还可进行技能训练、竞赛、综合模拟实训以及竞赛培训等活动。

(3)经贸会计服务部。服务部面向社会开展业务,主要从事记账、申报、业务咨询等业务。

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1)组成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本专业领域第一线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教授组成,他们参与教学过程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成为企业与学校、社会产学研结合的桥梁。同时,实训基地的部分专家也被会计专业聘请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2)聘请实训基地的会计专家作为会计专业的兼职教师。通过主讲、答疑、现场教学、专题讲座等多种教学形式,与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与交流,或承担一部分教学工作。

五、先进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手段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实现课堂与实训实习地点一体化。以工学结合的“大课堂”代替固定教室。所谓“大课堂”,即将教室、实训室、实习基地等实现有机结合;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和外聘兼职教师的实践作用,使实训室成为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场所。

2.按照知识结构分模块组织教学内容。按照教育部对高职高专“理论必须够用”的原则,以案例教学和任务导入式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取舍,重组为:“会计基础知识”、“借贷记账法应用”、“会计操作技能”、“会计工作组织” 四个教学模块,从最终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作为切入点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在讲授“会计基本知识”模块和“会计基本方法”模块时,采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边做边学;而在讲授“借贷记账法应用”模块时,则采用“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模式,边学边做。

(二)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运用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院在教学实践中,改革了传统的单一课堂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建立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启发式、讨论式、情境教学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

六、具有丰富实训内容的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配合这次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课题组成员编写了符合现阶段要求的《基础会计》教材,由东北财大出版社出版。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一)与会计证内容相结合,体现工学结合思想

吸收全国优秀《基础会计》教材的精华,以我国最新会计准则为依据,强调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及时更新教材内容,特别是与会计证内容相结合,与人才培养定位相适应。

(二)体系合理、教材设计突出会计职业实践能力

在教材体系的编排上力求符合教学规律,通俗易懂,循序渐进;教材设计上既对理论和技能方法准确地阐述,又注重教学案例与实际训练,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实训,企业会计专家直接参与本教材的编写

会计专家直接参与本教材的编写,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在每章后面加写各种类型(特别是与会计证相关)的练习题和实训题,并附有参考答案。

七、课程特色与创新

(一)“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注册会计师比例高

课题组会计教师共6人,其中,硕士学位6人,占比100%;双师6人,占比100%;5人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占比83%;副教授4人,占比67%;5位注册会计师中,同时具有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资格的有3人。课题组教师全部工作在教学一线,会计专业已经形成一支理论功底深,教学经验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

(二)工学结合紧密――形成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教学体系

会计服务部的成立,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教学和岗位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为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提供了可靠保证。

(三)双证融通――会计资格证书内容穿插于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工作,由学校优秀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并针对学生毕业证和会计从业资格证要求所应具备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职业素养组织施教。为保证学生尽快取得会计证书,采用选修课方式专门培训,并要求全部学生必须通过会计证考试,为学生考取初级会计资格证书奠定了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第8篇: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财经类高校;图书馆;中原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73-01

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五省的共同努力下,于2011年3月,“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9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正式将建设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原经济区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中原经济区是以郑汴洛都市区为核心、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处中国中心地带,全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地理位置重要、交通发达、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中原经济区具体在行政区上包括河南省全部,山西省的长治市、晋城市和运城市,河北省的邢台市和邯郸市,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阜阳市、亳州市、蚌埠市和淮南市,再加上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和泰安市东平县,共32个地级市200个县,区域面积28.9万平方公里,2011年末区域总人口达到1.79亿,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2万亿元,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13.3%和9%。

在河南省全省上下都在积极投身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时代,作为财经类高校图书馆应该怎样应对呢?现有文献多这一问题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为案例,重点分析了图书馆如何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贡献力量。

1 整合资源,搭建中原经济区高校图书馆的联动平台

中原经济区以河南省为主体,但还包括周边四个省份,因此,涉及到的省份共计是五个,迫切需要搭建不同省份之间高校图书馆的联动平台,实现中原经济区内部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共享,信息的沟通。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五个省份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在相应省份的财经类高校图书馆应该比较丰富,但在其他省份的高校图书馆可能就会比较缺乏。比如,各省自然禀赋水平、产业布局情况、区域发展定位等。现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把五个省份联结为一个经济区,必然要求各省高校图书馆方面的文献能够整合,实现联动发展。在需要相应资料时,只需在中原经济区高校图书馆的联动平台上搜索即可查找,方便学者对中原经济区的研究。而且,如果需要对中原经济区进行数据调研时,也可以通过这一联动平台,发动五个省份的入网高校学生积极参与,较好的完成面积广泛的数据调研工作。

2 建立微博圈,搭建中原经济区高校图书馆的微博平台

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迫切需要高校图书馆建立微博圈,搭建微博平台。现在是网络的时代,网络的产生改变了许多传统行业,高校图书馆也包括其中。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图书馆早已不再是拥有信息资源的唯一主体,网络日益成为人们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有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每天花在电脑前一个小时的比例为47.98%,占被调查对象的一半以上。71.58%的学生承认网络是他们接触信息的主要渠道。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2010年为公认的微博元年。经过近四年多的发展,微博已成为传播媒体之一,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微博时代自然形成。

中原经济区涉及的高校图书馆可联合应注册及认证微博账户,构起以图书馆官方微博和读者微博为主的平台,通过微博为学术界提供简单、及时、开放的交流媒介。微博收到他人有关中原经济区的评论时,系统会提醒,同时这些讨论的内容又都会在中原经济区的微博上保留下来,任何人都能浏览和上去参与讨论。因此,中原经济区高校图书馆的微博平台,有利于增进各个省份之间的相互了解,吸收先进省份的做法和经验,学习先进地市的技术,极大地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建设。

3 建立中原经济区建设读者协会,为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言建策

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迫切需要五省高校图书馆建立一个中原经济区建设读者协会,定期开展活动,可以讨论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比如,新型城镇化新在哪儿?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意义有哪些?中原经济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如何,现代化的农业如何在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经济区34个地级市之间怎样才能协调发展,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中原经济区包括不同省份的地市,怎样能够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真正实现经济区的一体化呢?富士康从深圳搬迁到郑州,其背后的原因是《“以貌取人”还是“以能择人”:结构化招聘情境下的实验研究》(项目编号:201210488078)的支持,指导教师:邹琼(副教授)。

作者简介:齐晓雪(1991-),女,湖北当阳人,武汉科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邹琼(1976-),女,湖北武汉人,硕士,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积极组织行为学;陈默(1990-),男,湖北黄冈人,武汉科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

什么,对郑州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对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呢?等等,这些突出的问题对于高校学生来讲也许并不陌生,但是,他们不一定研究深入,很感兴趣,但不知道具体怎样解决。

中原经济区建设读者协会可以定期拟定讨论的话题,在中原经济区高校图书馆的微博上公布,大学生及教师均可对这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展开一个热烈的讨论,然后,中原经济区建设读者协会可采访相关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的看法,并结合微博上的讨论作出总结性的文字,切实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建言建策。同时,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进程与高校大学生和相关学者、教师紧密相连。作为中原经济区主体的河南省,一些高校的学生虽然听说过中原经济区,但根本不知道中原经济区都包括哪些省份,如何建设,以及为何这样建设,通过这样一个中原经济区建设读者协会的工作,可以增进他们的了解,吸引大学生为中原经济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4 建立中原经济区的统计数据库,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由于中原经济区涉及的省份较多,而我国的统计年鉴一般以省份为单位,中原经济区的数据需要多个省份的统计年鉴,广大学生和学者都迫切需要一个有关中原经济区的统计数据库,以对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如果每个人都去搜寻这些共同的年鉴,就会极大的浪费人力和精力,作为高校图书馆,可以把这五个省份的统计年鉴统一搜集整理起来,构建一个中原经济区的统计数据库,需要的学生或学者只需进行统计数据库中进行简单的查询即可得到想要的数据,这样一来就节约了数据搜寻成本,可以为实证分析提供更加充裕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李璐.微博时代中的高校图书馆应对策略思考[J].河南科技,2014,(1):268-267.

[2]张梅.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的高效管理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18-19.

第9篇: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范文

1.精品课程的内涵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的建设,不仅单单提高学科的专业性,还能进一步带动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度,树立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自主观,更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改革阻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不合理机制与制度。精品课程的建设,不仅要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进行融合,学校还应鼓励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使用优秀的教材,提高精品课程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学习性①。所以,对精品课程的建设是刻不容缓的。

2.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现状

从教学思想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从教师到学生、从教材到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涉及广泛。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核心是解决好人力资源管理该课程的内容建设问题,而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点和落脚点则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资源建成后的共享与应用,以及共享和应用后所反馈的意见和建议。然而,要想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重要的核心课程,则要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学校和任课教师要注重教学每一个环节,重视教学过程,关注学生和教学动态。但由于受现实中的各种因素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存在一定困难,其主要问题表现有如下:

2.1教材使用落后,与企业需求不符

有的高职院校为了追求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品牌效应,未将精品课程的建设作为系统化的工程进行管理,仅仅当成一项荣誉,利用其座位学校的招牌,对课程的教学不加重视,教材选择监控不高,所选择的教材也是没有结合企业实际的需求,更是不能根据学生需求以及课程自身特色来及时选取、更新教材,教学内容脱离了实际教材,导致教材的更新与教学实践要求出现严重不符的情况。

2.2理论教学居多,实践教学缺乏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需求的人才偏重于实践技能型的综合性人才,高校当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但在现阶段中,我国精品课程创建和实践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存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失调、课程教学学时设置不合理等不良问题,忽略了提高学生专业操作技能,使得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存在一定的偏差。

2.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调、落后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其的建设不是一时半刻能完成的,而是一项长期化的、系统化的工程。但是在走访调查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比较单调和落后,与现代网络信息化的教学由一定的差距。

2.4专业化师资队伍严重缺乏

在高职院校中,大部分教师都肩负比较重的教学任务,且教师人数完全更不上学生增长的人数,在高负荷的工作负担下,教师根本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对精品课程的建设。同时,还需要及时调整师资结构,在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普遍不高、知识结构相对不够完善,大部分教师的职称学历比较偏低等等这些都对精品课程建设起着一定的阻碍。

3.对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建议

3.1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和学生的特点选用教材

教师在进行选择使用教材的时候,应该从企业实际所需人才以及从学生的特点两个角度出发,选用的教学应在整个教学流程中贯穿项目,将传统教材请项目开发、重知识讲解的不足有效弥补。同时担任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的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高职院校办学的特点出发,编制适合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的教材,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

3.2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互融合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里,单调和陈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更是无法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的建设。担任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师必须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并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互融合,根据教学对象不同的特点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内容的不同,根据“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习兴趣。

3.3 创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综合化的考核方式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特点,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参与性,给学生营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虚拟却又不失真实的企业管理环境,教师可以创建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做到以“赛、评、做、学、教”五位一体教学,把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真实项目以及真实案例作为任务驱动和案例演练,让学生融入案例扮演案例中的每个角色,进而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决能力。同时,为了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灵活应用和消化只是,学校还应该建立综合化的考核方式,在运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特点的前提下,结合平时表现、理论知识、项目评审、案例演示等强化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自主学习等方面的培养。

3.4 加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更好地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的建设,就必须要有一支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所以,高职院校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加大对精品课程经费的投入,并要及时完善人事制度和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制度。高职院校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师资队伍专业化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双师化的教师队伍的培养,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