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开颅手术护理注意事项范文

开颅手术护理注意事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开颅手术护理注意事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开颅手术护理注意事项

第1篇:开颅手术护理注意事项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垂体瘤

   对2011年2月~2012年3月应用临床路径对25例垂体瘤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常规健康教育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在全身麻醉下行开颅右额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25例为观察组,年龄26~70岁,平均43.2岁;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全身麻醉下行开颅右额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25例为对照组,年龄25~68岁,平均41.6岁。两组患者年龄、腺瘤大小、文化程度、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即由管床护士或当班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其余时间随机进行健康教育,宣教后没有相应的评估,每次宣教的内容较多,针对性不强。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计划。

1.3  临床路径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在科主任、护士长的指导下,由主管护师以上的业务骨干、科室质量管理组成员与医生合作,结合垂体瘤诊疗计划、护理特点,根据患者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健康问题和需求,查阅资料,制定垂体瘤患者临床路径健康教育计划,其表达方式采用表格式。临床路径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入院时:入院介绍如病区环境、病区设施、作息时间、探视、陪护制度、便民措施、科主任、护士长、管床医生、管床护士等的介绍;安全指导。入院至术前第2天: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予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讲解各种检查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术前第1天:告知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医生、手术方式和麻醉方式,告知贵重物品不得带入手术室;向患者讲解备头皮、抗生素皮试、交叉配血试验的重要性;指导禁食、禁饮,心理指导,预防感冒。手术当天术前:戴腕带,去除首饰,更换病员服,排尽尿液。手术当天术后:予介绍心电监护、吸氧的意义,予平卧位4~6 h,头偏向一侧防误吸,呕吐的护理;禁食。告知头部引流管的作用及护理要点,以及保持敷料清洁干燥,不能抓挠伤口的重要性。术后用药的药名、目的;术后不适应的应对措施。术后1~4 d:遵医嘱予含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讲解翻身防褥,微波治疗,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注意事项,记录24 h出入量、引流量的重要性。术后5~10 d:头部引流管已经拔除,指导下床活动的注意事项各种检查的目的和意义。出院前1 d:介绍办理出院手续流程。出院当天:指导出院后注意休息,出现头昏头痛情况时及时就诊;指导按时服药,告知复诊时间。

1.4  临床路径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由管床护士或当班护士在患者入院当天负责临床路径表后放入病历中,由管床护士或当班护士在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连续、动态,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管床护士或当班护士作为主要实施者,观察宣教情况,评价了解患者的健康知识需求,根据患者接受能力,按路径表进行宣教。护士长定期检查健康教育实施情况,抽查患者的知晓度和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

2 结果

2.1  自身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观察组对自身疾病知识的掌握率为96%,对照组为7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例)

组别

例数

掌握

基本掌握

未掌握

总掌握率(%)

观察组

25

23

1

1

96

对照组

25

14

5

6

76

2.2  护理满意度:治疗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6%,对照组为7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情况(例)

组别

例数

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观察组

25

24

1

1

96

对照组

25

15

5

5

80

3 讨论

垂体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在颅内肿瘤中仅低于脑胶质瘤和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垂体瘤好发年龄为青壮年,对患者的生长、发育、劳动能力、生育功能有严重损害,并造成一系列社会心理影响[2]。因此做好垂体瘤患者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传统的健康教育往往将教育内容一次性灌输给患者,容易遗忘;且护士的资质和水平,教育的内容、方式均没有统一的标准,差异较大,效果无法保证。应用临床路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规范了操作程序,每个阶段要做的健康教育项目均安排很清楚,避免了重复或遗漏现象,也避免了因护士能力、水平不同而造成健康教育质量的差异。临床路径健康教育的应用达到最佳护理效果,满足了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升了医院的形象,从而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4 参考文献

[1] 齐德广,秦银河,李书章,等.临床路径的应用及其相关问题和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3,10(1):38.

[2]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89.

[收稿日期:2012-05-27   编校:朱林]

第2篇:开颅手术护理注意事项范文

[关键词] 脑出血;微创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51.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5(a)-165-02

自2000年10月~2008年10月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共用微创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8例。根据出血部位及病情,采取钻孔引流尿激酶灌注术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死亡6例,生存率92.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45例,女性33例,年龄38~78岁。平均64.7岁,均有高血压病史。

1.2临床表现

1.2.1 GCS评分13~15分38例,10~12分22例,6~9分14例,3~5分4例。

1.2.2 瞳孔变化双瞳正常68例,一侧瞳孔散大6例,双瞳孔散大4例。

1.3血肿部位及血肿量

全部患者经头CT检查明确诊断,① 出血部位:壳核56例,丘脑内囊区11例,皮层下8例,小脑3例。②出血量:按照多田公式[1]计算,30~40 ml 48例,41~60 ml 19 例,60 ml以上8例。3例小脑血肿为10~20 ml。

1.4手术时间

发病6 h以内者30例,6~12 h者15例,13~24 h 19例,25~72 h 14例。

1.5 手术方法

16例行小骨窗血肿清除引流术,局部+强化下咬骨窗2 cm×2 cm~3 cm×3 cm大小,直视下清除血肿并止血,血肿腔留引流管。

62例行颅骨钻孔血肿冲洗,尿激酶灌注引流术。其中3例小脑出血全部行钻孔引流术。术前根据CT片定位,局部麻醉+强化下小切口钻骨孔,置入引流管,术后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2万~5万单位,每日1次,溶解血块,引流血肿。不用或少用降颅压药,3~5 d后可引出70%~95%血肿。

2结果

治疗结果为,恢复良好49例,偏瘫卧床17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6例,3例小脑出血钻孔术后全部死亡。

3 讨论

3.1关于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多发病,老年人居多,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其死亡率为28%~48%[2],目前尚无统一明确的治疗方法。目前认为脑出血危害在于血肿的占位效应,破坏作用及造成周围脑组织的缺血低氧损害,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对出血量大、术前昏迷脑疝的患者效果较好,但同时存在对脑组织二次损伤以及颅骨缺损造成神经功能受影响,尤其对于出血量在30~60 ml,一般状况较好的患者,或年老体弱的患者,开颅手术不易被家属接受。1978年baklund等提出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以来,国内开展了各种微创治疗的研究。目前主要有:①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②简易定向钻颅血肿碎吸术。③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④钻孔尿激酶灌洗引流术。⑤开颅血肿清除骨瓣还纳术。经临床实践及临床条件所限,目前应用最多的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及钻孔尿激酶灌注引流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疗程短,效果明显,费用低等特点。

3.2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的占位效应及继发水肿向周围挤压,造成脑组织移位,引起神经功能障碍,脑疝,血肿压迫时间越长,周围脑组织损害越严重,致残程度也越重。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操作相对简单,能直视下清除血肿,有效止血迅速解除血肿占位效应,降低颅内压力,有效保护神经功能,且损伤少,有利于恢复,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3]。本组16例行小骨窗开颅,生存率100%,生活自理50%,卧床31.2%,植物生存18.8%,无死亡。

3.3 钻颅尿激酶灌注引流术

尿激酶是一种外源性非特异性纤溶酶原直接激活剂,清除抑制。因子对纤溶酶的抑制作用,能溶解血块,无抗原性[4],对脑组织无致炎和出血作用。本组62例行钻孔注入尿激酶引流脑内血肿,生存率90.3%,生活自理78.0%,死亡6例,其中3例为小脑出血,3例为丘脑出血,术前双瞳孔散大,术后因并发症死亡。

3.4手术时机的选择

目前观点不一致,有的学者认为早期手术治疗会导致颅内出血[5],多数学者认为清除血肿时出血大多已停止,只有极少数有活动出血[6-9]。本组全部患者于发病72 h内手术,仅3例发生再出血,与大多数人观点一致。早期手术可缩短病程,尽早降颅压、减少血肿机化吸收造成的继发损害[10-14]。

3.5手术病例的选择

笔者认为,出血量在30~60 ml,意识障碍较轻,或患者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全麻开颅或家属不能接受全麻开颅手术,适宜行钻孔手术;出血较多,但未发生脑疝者,适宜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对于术前昏迷,双瞳孔散大者这两种手术均不适合;对于一侧瞳孔散大的,不适合钻孔手术,可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小脑由于位于狭小的后颅窝,出血后向前直接压迫IV脑室及脑干,可迅速导致死亡,治疗上需尽快清除血肿,解除压迫,钻孔手术不能早期清除血肿,不能充分减压,故不适用于小脑出血。

3.6注意事项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术前准确定位,避开功能区及大血管。②术中术后控制血压在160/100 mmHg以内。③术中根据冲洗引流情况和患者意识及瞳孔变化初步判断是否有活动出血。如有活动出血,用负肾盐水冲洗,大部分可止血;如仍有活动出血,可扩大骨孔直视下止血。④不得强行吸除血肿腔底部难以吸出的血块,以防出血。⑤清除血肿时避免吸除血肿腔周边的脑组织, 因水肿易出血。⑥术后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的变化,如病情恶化,随时查头CT,决定进一步治疗。⑦钻孔术患者术后复查头CT证实引流管位置正确后及无再出血后灌注尿激酶,同时不用或减少应用降颅压药,利用颅内压力促进血肿引出[15-18]。

[参考文献]

[1]多田明弓.CT脑内血肿量的测定[J].脑神经外科,1981,9:151.

[2]刘宗惠,李士月,田增民,等.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4,10:159-161.

[3]苏科,刘燕鸣.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2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6,3(6):4.

[4]黄炳辉,陈春麟.临床溶栓药UK与SK生化,药理和临床应用比较[J].生化药物杂志,1990,2:19-22。

[5]薛庆澄.神经外科学[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44-349.

[6]金子满雄.急性期血肿摘出术[J].日独医报,1984,29(4):516-517.

[7]张延庆, 颜世清, 伦学庆,等.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 ,14(4):237-239.

[8]安宏斌,程玉梅.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5):100.

[9]王刚.神经内窥镜CT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4):30-31.

[10]颜建辉.神经内镜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13.

[11]车广前,何波.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84例[J].中国医药导报,2007,4(8):23.

[12]宋金锋,李世伟.微创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7):37-38.

[13],王大武,胡礼虹.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1):44.

[14]苏香丽,武秀丽.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4):152.

[15]刘建国.钻颅血肿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5):88-89.

[16]王锡铭,魏建功,董世节,等.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超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2例 [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5):101-102.

[17]陈小娟,胡志斌.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60例[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5):115.

第3篇:开颅手术护理注意事项范文

临床医学中神经外科的基础情况,是在临床医学上需要对患者进行合理的综合性分析,确定相关的患者年龄层次,制定合理的综合性病情分析,对患者的相关病情进行合理的分析,确保医生在对患者的神经外科治疗中,可以合理的对患者的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临床上神经外科的急症有颅脑挫裂损伤、颅脑骨折、颅内出血以及脑疝等相关问题,而这些患者中有一些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稠、糖尿病等相关的并发症,这些问题在临床外科手术中需要合理的配合完善综合性的治疗过程控制,从而逐步加强手术开颅清理血肿块、骨瓣减压、钻孔减压、引流等一系列的相关临床手术的过程,制定合理的综合性神经外科手术过程控制。

2临床医学中神经外科的手术配合

采用仪器机械完成相关的手术过程配合,对手术前需要做的开颅手术制定相关的仪器设备,脑压板、线据、导板、各类吸引头、冲洗器、电钻、电刀、心电监护、麻醉机等一系列的相关仪器,同时配合相关的急救药物完成必要的准备工作。合理的引导患者减轻心理负担,逐步改善患者的综合性压力过程控制,采用合理的综合性分析过程,实现合理的综合性应用效果。

2.1术前的准备

针对患者的综合性呼吸道情况和供养情况进行合理的供养分析,制定良好的综合性颅脑损伤情况控制,防止出现一系列的相关不良问题。加强综合性的面罩给养控制,改善患者的综合性氧气流量控制。对患者需要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制定合理的综合性静脉注射实现合理的综合性管理,对呼吸道内部的分泌物进行吸痰控制,改善患者的综合性呼吸道分泌物清理过程,逐步实现有效化的综合性呼吸道畅通过程,逐步改善患者的综合性血氧饱和度控制,保证血氧的综合性过程。在急症的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中采用静脉通道完成的综合性注射过程具有综合性过程控制,保证患者体液、输血、血氧含量、升压、降压情况的控制,同时合理的控制综合性的护理过程,保证合理的综合性手术过程,制定合理的综合性四肢静脉。例如,可以采用穿刺性静脉注射完成相关的手术过程控制。采用合理的综合性病情控制,完善患者神经受力的控制过程,采用合理的综合性防护垫完善综合性的神经压迫控制管理,从而逐步加深综合性的呼吸道窒息问题的防患,逐步完成患者呕吐物的合理化清理过程控制。另外,需要合理的控制患者的综合性创口的清理,制定合理的无菌过程控制,将患者的头发、泥沙等相关异物进行合理的控制,制定良好的综合性伤口清理过程控制,逐步实现有效化的综合性抗感染效果分析。

2.2术中的相关情况的配合

在临床医学的手术过程中,需要护士将相关的手术仪器进行合理的传递,配合医生完成相关手术过程。医生需要做常规的消毒,逐层切开皮肤患处和组织,采用止血钳牵开头皮,剥离骨膜,采用电钻完成开颅过程,同时采用生理盐水完成清洗过程控制,逐步控制温度,防止出现摩擦产生过热的问题。采用合理的综合性降温止血控制,改善脑膜周围的出血点位置,采用合理的综合性凝血机制控制,防止出现血肿的问题,制定合理的综合性诊断和治疗过程,完善综合性的处理过程,从而逐步稳定相关的脑膜清理过程控制,制定合理的综合性护理过程控制,采用机械、敷料、缝针等相关过程完成综合性的护理。对于临床上的各类抗菌药物需要进行有效的综合性血脑屏障控制,防止出现感染。血液中可能出现一系列的相关细菌滋生。因此,采用合理的综合性操作控制,完善血液内部的清理过程,采用托盘完善综合性的无菌治疗过程控制,保证合理的综合性干燥效果。

3临床医学上的相关神经外科急症的注意事项

针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表现,合理的分析神经外科的相关麻醉、翻身、护理等相关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采用电压冲击完成综合性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控制,逐步加深综合性的脑部、颈部等相关的防护处理过程,准确的制定相关清理效果,完善综合性的记录过程,采用合理的综合性止血过程控制,制定合理的综合性针线的缝合控制,从而逐步加深综合性的筋膜控制管理,防止出现丢失问题。合理的防范相关的颈部脱位问题,制定合理的综合性医疗治疗和护理过程的控制和交接。

4结语

第4篇:开颅手术护理注意事项范文

【关键词】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显微外科;外科手术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ndoscopeassisted small bone window craniotomy on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Endoscopeassisted small bone window craniotomy was performed on 56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Results: Complete hematoma clearance were observed in 32 cases, less than 10% residual hematoma volume in 20 cases, no rebleeding occurred. 10 cases of unilateral mydriasis regained normal size. 4 patients died after discharge, and 52 survived. According to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 10 cases were evaluated as grade 1, 22 cases grade 2, 10 cases grade 3, 8 cases grade 4, and 2 cases level 5. Conclusion: With advantages of smaller lesion, quicker access of focus, complete clearance of hematoma and hemostasia, and disadvantages of small operating space, high requirements for microsurgeon equipments and operative technique, no decompression effects on patients with large amount of hematoma, endoscopeassisted small bone window craniotomy is not good for application in primary hospitals.

[KEY WORDS]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Hypertensive; Microsurgery; Surgery

我院2003年6月~2007年2月采用神经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6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0例,年龄46~84岁。有明确高血压史52例,一侧锥体束征36例,双侧锥体束征12例,一侧瞳孔散大10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CT示基底节区出血32例,皮质下出血8例,血肿累及血脑、基底节并硬入脑室12例,小脑出血4例;出血量幕上40~80 mL,幕下14~26 mL。

1.2 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术中采用控制性低血压,以减少出血,根据CT或MR定位,于距血肿最近的体表位置做纵行直切口5 cm,暴露颅骨并钻孔,做直径2.5 cm近圆形小骨窗、骨蜡止血,“十”字切开硬膜(如果肿量较大,可予切开硬膜前用20%甘露醇250 mL脱水),尽量避开重要功能区,用脑针穿刺确定血肿位置后,与脑沟回方向一致切开1.5 cm皮质进入血肿腔。用自动撑开器及窄脑压板暴露血肿,在10倍放大显微镜下操作,估计吸除血肿60%以上或脑组织塌陷后可停止吸引。用自动撑开器撑开后暴露出血点,电凝止血,如在显微镜盲区则用内镜辅助观察,明确有无活动性出血及血肿残留,彻底止血后血肿腔留置脑室外引流管以防止术后创面渗血,缝合硬膜及头皮。如血肿破入脑室堵塞脑脊液通道,则同时行脑室外引流,术前有误吸或呼吸道不畅通则行气管切开。

1.3 术后处理

本组术后均行心电图、血氧及血糖监测,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躁动者给予镇静药物,控制血压至基础水平,常规应用脱水剂、抗生素预防感染,制酸剂预防消化道出血,保持电解质平衡,高热者予物理降温,争取早期肠道营养,血肿腔引流管手术后1~2 d拔除,病情稳定后予高压氧治疗。

2 结果

术后3~5 d复查头颅CT,32例患者血肿基本清除,20例血肿残留量小于10%,无一例再出血,10例单侧瞳孔散大者均回缩。4例出院后死亡,存活的52例随访4~12个月,根据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1级10例、2级22例、3级10例、4级8例、5级2例,整体疗效满意。

3 讨论

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是高血压脑出血近年来采用较多的术式[1]。该手术的要点是选择直接而精确的径路,以最小的创伤抵达病变,避免常规手术入路无用的开颅部分,不暴露无病变区,能有效地清除血肿,具有创伤小,脑组织损伤轻,手术时间短,对重要器官干扰少等优点[2]。神经内镜辅助能改善显微镜下的视野盲区,彻底了解血肿的残留量以及出血点,达到在微创条件血肿清除满意,止血彻底的治疗效果。术中血肿腔放置引流管有利于减轻术后创面渗血或少量再出血对脑组织的压迫[3]。

手术注意事项:(1)术前要精确定位:定位不准确将导致扩大入路范围,加重脑损伤失去“微创”意义,故要求术者有一定的立体定向基础。(2)器械要求严格:需具备全套显微神经外科专用设备,如带冷光源的显微镜、神经内镜、多功能头架及自动牵开器、微型脑压板等。因深部视野相对狭小,故要求术者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技巧。(3)术中强调明视下清除血肿,彻底止血,避免直接吸引血肿边缘的脑组织而造成创面大量渗血。对显微镜下的盲区辅以神经内镜观察,可明显改善深部视野的视觉效果。应尽量避免操作过程中损伤脑组织,止血后可适当填塞明胶海绵或生物蛋白胶以防止创面渗血。此手术损伤小,进入病灶时间短,血肿清除及止血彻底,将医源性创伤降到极限,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并发症。术中无需输血,术后无需颅骨修补,利于患者康复及降低医疗费用。缺点是操作空间狭小,对设备要求苛刻,对手术医师显微技术要求高,不利于在基层推广使用,且该手术对血肿量较大的患者无“外减压”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承运, 刘玉光.临床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0,549.

第5篇:开颅手术护理注意事项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幕下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科27例儿童幕下肿瘤患儿,介绍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总结整体化护理程序,制定护理计划,手术前评估、有效沟通,术中合理的摆放、严密病情观察等护理方法。结果:27例患儿采用俯卧位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无手术并发症发生,均好转出院。结论:儿童幕下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可防止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儿恢复。

关键词 儿童;小脑幕;肿瘤;手术;显微外科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30

儿童幕下肿瘤占儿童颅内肿瘤的47%~56%[1],我科收治了27例儿童幕下肿瘤患儿采用俯卧位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儿童幕下肿瘤患儿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6个月~15岁,平均年龄6.8岁。其中6个月~3岁4例,4~9岁16例(学龄前及学龄期),10~15岁7例(青春期)例。病程:初诊时间最短1 d,最长3年,平均82 d。主要临床表现有呕吐、头痛、视盘头水肿、共济失调、颈抵抗、嗜睡以及意识障碍、视觉障碍、头围增大和前囟张力增高、眼球震颤、抽搐、智力障碍等。肿瘤位于中线部位24例,位于小脑半球3例。

1.2治疗方法全组病例均在俯卧位下行显微外科肿瘤切除术,25例采用正中-小脑蚓入路,2例采用旁正中入路;手术全切22例,次全切4例,大部切除1例。所有病例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评估做好手术护理评估,包括心理评估和病情评估。病情评估:了解患儿生命体征和营养状况、神经功能评分、睡眠情况、家庭支持、治疗依从性等;阅读实验室报告,了解重要器官的功能和电解质情况有无异常。心理评估:向家属介绍针对患儿所做的手术准备工作,并告知术前注意事项,取得家属配合;与患儿交流,消除其恐惧心理,使其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2.1.2术前准备常规准备俯卧位软垫、马蹄形头架托或Mayfield-Kees头架、开颅包、电钻、高频电刀、吸引器、束缚带等物品,特殊器械准备显微镜及其托手架、数字视频采集监视器、显微镊、弹簧剪刀、肿瘤钳、双极电凝、止血纱布、骨蜡等。

患儿准备:术前日剃头、更换清洁衣服,术日晨充分清洁手术区域皮肤,术前排空小便,遵医嘱应用术前药物。准备手术所需的病历、影像学资料。

2.2术中护理

2.2.1常规护理调节并保持手术间温度22~25 ℃,湿度50%~60%。患儿入手术室后平卧,双眼衬垫消毒棉纱,再用贴模黏贴好,以免消毒液接触角膜引起灼伤。建立静脉输液通道2条(颈部中心静脉穿刺1条、肢体浅静脉穿刺1条),协助麻醉医师做好有创操作,导尿并将尿采集袋悬挂于手术床旁。

2.2.2摆放保护气管插管,扶托患儿头颈部,托起患儿肩背部、臀部及下肢,使患儿在同一水平轴向同一方向翻转于俯卧位软垫(软垫长度上端略高于双臂、下端超过耻骨联合处)上,胸腹两侧垫软垫以免胸腔器官和腹腔静脉受压,双上肢适度外展(不超过90°)自然放置于两侧的托手架上,双下肢膝、胫前骨隆突处加软枕,双小腿上翘与大腿成30°角,大腿与背部呈20°角,束缚带固定于腘窝上方8 cm处,患儿头部放置马蹄形头架托固定,眼睛位于头架凹处、勿受压。年长患儿用Mayfield-Kees头架固定。

2.2.3协助显微手术协助手术医师将无菌显微镜薄膜套于显微镜上,用橡皮胶圈固定连接目镜处薄膜旋紧镜盖固定,显微镜托手架用双层消毒辅料包裹,横置于手术者胸前紧靠手术视野,根据手术者要求调节托手架高度以方便手术者操作。将显微镜视频采集器的显示屏放置于明显处,以方便手术者、助手和器械护士了解手术进展。

2.3术后护理

2.3.1术后护理评估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了解手术中患儿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评估神志、生命体征以及手术切口引流情况。

2.3.2护理措施尽量平稳,减少震动,注意保护切口、引流管、输液管,防止滑脱或受到污染。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经常挤压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阻塞,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及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并记录。

3结果

27例儿童幕下肿瘤患儿,采用俯卧位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无手术并发症,均好转出院。

4讨论

儿童幕下肿瘤位于颅后窝,俯卧位手术是颅后窝病变和颈椎等部位手术经常采取的[2,3],优点是手术视野暴露好,缺点是并发症多,特别易造成呼吸循环障碍,但随着手术技巧的改进和麻醉监护手段的提高,俯卧位手术日益增多。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察尤为重要:(1)儿童幕下肿瘤多居中线部位、紧邻脑干,手术牵拉与电灼刺激中枢易引起呼吸循环障碍,而且儿童血容量少,对失血敏感[4],术前做好中心静脉及动脉穿刺,既可保持输液通畅又可监测中心静脉压、动脉压,观察患儿胸廓起伏、指端末梢循环、血压、中心静脉压以及尿量,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及时准确反应生命体征的变化。(2)儿童幕下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手术视野范围小,手术时间长[3],手术者易疲劳。将显微镜视频显示屏置于手术者、助手和器械护士易观察处以便了解手术进展,准确传递手术器械,这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显微外科手术时间长,肢置应摆放适当,双上肢适度外展(不超过90°)自然放置于两侧的托手架上,以免损伤臂丛神经,双下肢膝处加软枕,小腿上翘与大腿成30°角,避免腘神经长时间牵拉损伤,是护理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周大彪,罗世祺,马振宇,等.1267例儿童神经系统肿瘤的流行病学[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1):4-7.

[2]刘亮,郑晓梅,陈礼刚.儿童颅内肿瘤研究现状[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7,30(6):534-536.

[3]齐巍,王宇,甲戈,等.儿童小脑星形细胞瘤的外科治疗策略和预后[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1):1072-1074.

[4]张芹,吕秀兰.儿童颅后窝肿瘤术术中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0):1442-1443.

第6篇:开颅手术护理注意事项范文

【关键词】 气管切开;食管反流;鼻饲法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急救手术,上呼吸道梗阻和需要长期机械通气是危重病人施行气管切开术的经典临床指征,但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中食管反流引起的肺部感染是并发症之一,据报道,气管切开的病人有69%出现胃内容物误吸,并常在气管切开后72 h内发生[1]。气管切开各部细菌阳性检出率不同,口咽部>气管内套管>气管切开切口处;神经外科行颅脑手术后的患者意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因此不管是急诊还是平诊的患者在术前都置有胃管,一方面观察胃出血情况及时避免食管反流引起窒息,另一方面能确保患者术后的营养。为了减少颅内压增高的影响因素,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措施之一。当不能进行有效呼吸时气管切开是唯一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途径。所以预防食管反流及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1 临床资料

20例患者中,10例是40~50岁的脑膜瘤切除术患者,8例是60~70岁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例是30~40岁的小脑出血患者。其中1例脑膜瘤患者在全麻下行开颅术后第三天,气管切开术后第二天发生了食管反流,持续高热,最高体温40 ℃,且从气道内吸出大量胃内容物,连续3天每天3次从气管切开处取痰做痰培养,检查结果为细菌感染。另1例小脑出血的患者在全麻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第四天气管切开术,第八天发生了此临床症状,痰培养结果是绿脓杆菌感染。根据痰培养结果采取抗感染治疗,积极寻找食管反流的原因并杜绝此症状的发生,肺部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2个月后2例患者气管切开顺利封管。

2 临床原因分析

通过2例病例我们从中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积极预防食管反流的发生。

2.1 抗反流的防御机制下降 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下降(

2.2 胃排空障碍 胃排空障碍会使胃内压升高,易发生短暂食管括约肌松弛,终止异常反流发生。

3 护理要点

3.1 鼻饲管的护理 (1)鼻饲时进行无菌操作,保持食物及餐具的清洁卫生;(2)每次鼻饲前必须要回抽胃液以确定胃管是否在胃内并检查胃残留物,若残留物大于前次灌入食量的50%,表示胃排空延迟,应通知医生,并适当顺延喂食时间。每次喂量不得超过200 ml,间隔时间不少于2 h,每天5~6次,温度以38 ℃~40 ℃为佳;(3)平卧位和保持平卧位的时间延长是引起误吸的最危险因素[2],因此鼻饲时及鼻饲后应抬高床头30°或协助病人取坐位,鼻饲后应尽量避免吸痰,翻身和叩背,以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呼吸道;(4)鼻饲速度应缓慢,过快容易刺激咽喉部,引起咳嗽,同时导致反流;(5)长期鼻饲者,定期更换胃管;(6)经鼻饲管喂食时应注意将药物碾碎,溶解后灌入;鼻饲后用温开水冲洗胃管,防止药物、食物残渣堵塞胃管并密切观察术后胃内容物颜色,以警惕消化道出血;(7)躁动,不合作病人可适当约束双上肢,防止自行拔管;(8)长期留置胃管病人,要指导家属喂养饮食并详细交待注意事项,为出院进一步康复做准备。

3.2 气管切开的护理

3.2.1 患者的心理护理 气管切开及语言功能受损的患者由于交流障碍,我们选择合适的方法主动与患者沟通,判断患者要表达的意图并及时给予解答,所以在采取各项医疗护理措施之前先要向病人简要说明,并以同情,关切的态度和有条不紊的工作给病人以安全感,取得病人的信任和合作,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我们的操作,以免在操作过程中患者的躁动引起气管导管的脱出,增加感染的机会及影响疾病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经常巡视病房,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安慰病人,主动询问患者病情及关心患者的生活所需,以减轻其心理负担。我们还通过家属和亲友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鼓励。

3.2.2 加强预防感染的护理 (1)保持病室温度在22 ℃~25 ℃,湿度在70%~80%,每月用紫外线灯消毒1~3次,桌面、地板要用专用抹布擦洗,并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每天至少拖地2次,如地面被污染随时擦拭;(2)气管内套管每隔6~8 h取出用84消毒液煮沸消毒10 min,并用棉签清洗管内的痰痂,每洗一个内套管换一双手套,洗后再煮沸消毒20 min,待冷却干水后,即按无菌操作将其放回外管内,整个过程不超过30 min,否则有致外套管被痰液堵塞,不畅的危险;(3)气管切开每日换药2次,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擦拭时棉球不宜过湿,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套管脱出。并检查患者颈部及胸部,注意有无伤口感染,皮下气肿,肺部并发症等;(4)每日用生理盐水擦洗口腔2次,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黏膜感染;病人口部和咽部的分泌物进入下呼吸道是重要感染源,0.01 ml口腔分泌物中有106~108细菌[3],因此加强口腔护理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5)痰液黏稠时每天行雾化吸入2次。

3.2.3 吸痰的护理 吸痰前后先要给病人高浓度吸氧3 min并检查系带的松紧度,过松易造成气管套管脱出,过紧影响呼吸,能容纳一指为宜,系带术结。吸痰要做到准确,快速,无菌,无损伤,口鼻和气道内的吸痰管要分开,每次时间不超过15 s,每次吸痰不超过3次。痰黏稠时,先湿化气道,传统的方法是用生理盐水气管滴药,陈淑琴等[1]报道,吸痰滴注生理盐水可以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并增加感染几率。我科采用生理盐水+5%碳酸氢钠以4∶1比例,用微量泵以2~5 ml/h速度持续注入或根据痰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与生理盐水配成湿化液,同法气管滴药,以控制呼吸道感染。吸痰时观察痰量、颜色、黏稠度,及时报告医生。鼻饲后1 h应暂停吸痰,翻身,拍背,要防止食物反流,引起肺内感染。

3.2.4 气管切开的 气管切开术后当日应取平卧位,且头颈与躯干应在同一水平位,有义齿时要取下义齿,同时要观察面色和呼吸情况,防止套管转动角度过大而发生窒息。

3.2.5 终末消毒 吸痰器储液瓶内痰液不超过2/3,每日用1 000 mg/L含氯消毒液100 ml浸泡,吸引器连接管也要浸泡在2 000 mg/L含氯消毒液中。

总之,对于每例实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术后的护理要求护士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娴熟的操作技术和严格的无菌观念,及正确掌握鼻饲的相关知识,才能在护理患者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治疗时间,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原发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陈淑琴,王茂娟.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常规操作商榷.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211-212.

第7篇:开颅手术护理注意事项范文

1.1一般资料

本组三叉神经痛患者72例,男34例,女38例,年龄27~74岁,平均59.2岁;面肌痉挛患者47例,男20例,女27例,年龄29~68岁,平均49.4岁;舌咽神经痛患者4例,男3例,女1例,年龄47~71岁。

1.2手术方法

患者全麻后侧卧位,在耳后发际内直切口,暴露乳突后部和枕骨鳞部外侧部,在相当于乙状窦与横窦交界处钻孔,利用铣刀和磨钻做3cm×3cm大小的骨瓣,骨窗外侧近乙状窦。倒T形切开硬膜并悬吊,在显微镜下缓慢地充分释放脑脊液,尤其注意保护岩静脉,锐性分离目标颅神经周围的蛛网膜,仔细寻找责任血管,并在责任血管与脑干、颅神经之间用Teflon团垫开充分减压,对于血管压迫不明显的三叉神经痛,在感觉根部行定向微电凝及梳理毁损。对于舌咽神经痛患者,充分松解舌咽、迷走神经及移位减压责任血管,并行舌咽及迷走神经根梳理。

1.3术后疗效评估

将疗效分为治愈(术后痛疼或抽搐消失,且6个月内无复发);有效(术后痛疼或抽搐明显减轻)和无效(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或6个月内复发)。

1.4结果

7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治愈69例,无效3例,后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后治愈;47例面肌痉挛患者中,44例治愈、2例好转,另1例行肉毒素注射后控制症状;4例舌咽神经痛患者全面治愈。术后10例因三叉神经根定向毁损术后遗留有面部轻度麻木,1例面肌痉挛出现轻度面瘫。另术后出现口唇疱疹9例,脑脊液漏1例,颅内感染1例。全部病例随访12~24月,平均15.1月,无复发病例。

2护理

2.1术前护理

术前做好常规术前检查,因颅神经疾病患者中老年相对较多,宜将血压、血糖用药物控制在基本正常范围,高龄病人同时作肺功能及心脏超声检查,以客观评估患者心肺功能,术前检查并对手术侧(左右)作好标识,积极做好基础护理,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前的准备工作,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2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2.2.1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护理

2.2.1.1头晕、头痛、恶心及呕吐

是MVD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清醒后出现,多由于术中脑脊液丢失过多导致的低颅压所致,少部分可能与术中牵拉小脑、前庭神经有关。可给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健侧或头低位,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再逐渐抬高头位,避免过早下床活动。呕吐时头偏健侧,保持口腔及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呕吐物,并遵医嘱给予止吐药物。适当增加补液,嘱多饮水使低颅压及时得到纠正。值得注意的是,持续低颅压也可引起颅内迟发性出血,应严密观察病情,如出现持续剧烈头痛、呕吐频繁、意识改变时,及时通知医生复查头颅CT。

2.2.1.2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尤其是后颅凹术野出血是MVD最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也是MVD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手术损伤和牵拉小脑过度、岩静脉处理不当及患者原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史等基础疾病均是出血发生的原因[1-4]。因此,术后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及意识,如果患者术后长时间不清醒或清醒后转为嗜睡、意识模糊,血压升高、脉搏洪大有力,呼吸深慢,应考虑颅内出血可能,需及时行头颅CT检查。我科MVD术后4~6h常规行头颅CT检查。

2.2.2术后中期并发症的护理

2.2.2.1颅神经损伤

包括面部麻木、耳鸣、听力下降、面神经瘫痪等。面部麻木主要是因为三叉神经感觉根术中搔扰或术中责任血管不明确而行定向毁损有关;耳鸣、听力下降主要多见于面肌痉挛术后,面听神经解剖结构毗邻,作面神经减压时不可避免造成对听神经牵拉以及手术操作引起相应神经滋养血管痉挛[4];目前认为,MVD术后面神经瘫痪主要可能与术中激活疱疹病毒感染、面神经滋养血管痉挛、减压垫片压迫有关[2-4]。本组三叉神经痛患者有10例于术中探查发现责任血管不明显,行定向毁损后出现患侧面部轻度麻木、耳鸣听力下降7例,迟发性面瘫3例。遵医嘱使用扩血管药、神经营养药并辅以中医针灸等治疗,如有眼睑闭合不全,可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眼药水白天滴眼4~6h一次,睡前可涂眼膏,以保护角膜,预防角膜炎的发生。

2.2.2.2口角疱疹

三叉神经痛MVD术后多见,多在术后2~3d出现于术侧上、下唇及口角,认为是三叉神经半月节潜伏的单纯疱疹病毒(HSV)在手术时被激活所致[2]。本组9例患者术后出现唇周水疱及疼痛,采取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给予抗病毒药膏外涂等,必要时口服抗病毒药。2.2.2.3脑脊液漏表现为耳漏、鼻漏或切口漏,主要因为术中缝合硬膜不严密,或术中打开乳突气房,骨蜡封闭不严密、脑脊液经乳突小房至耳及鼻腔流出[2]。一旦发现脑脊液漏应及时通知医师,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30°或半坐位,置漏口于高位以利于漏口的愈合,同时告知病人严禁填塞和冲洗鼻腔,不用力打喷嚏、咳嗽,防止逆行感染,必要时行二次封闭修补手术。对于脑脊液切口漏,可在无菌下缝合漏口,切口处加压包扎,必要时行腰大池引流放脑脊液。

2.2.3术后晚期并发症的护理

主要是颅内感染,尽管发生率不高,一旦出现,治疗往往比较棘手,其治疗疗程长,常需进行腰穿等侵袭性操作,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使病人了解颅内感染的相关知识。如患者术后3d体温高于38.5℃,持续不退,伴有头痛、嗜睡、精神差、颈项强直等症状,应考虑颅内感染可能[2],在积极处理高热,按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前提下,配合医生行腰椎穿刺检查,同时动态监测脑脊液性质、颜色及化验报告结果等。

2.3出院指导

应详细交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出院后多休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饮酒,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注意切口干燥,出院1周后洗头洗澡,避免局部挠抓导致切口感染。若有迟发性脑脊液漏或体温增高、头痛及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延误治疗。如有复发要及时就医,告知病人复发再次手术效果仍非常理想,不可自行滥用药物或乱投医,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3讨论

第8篇:开颅手术护理注意事项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显微手术;去骨瓣减压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48-01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指因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使脑内小动脉因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而破裂出血。HICH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50-60岁的病人,其致残率及死亡率很高,严重威胁国民身体健康。我科从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施行显微手术治疗7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就治疗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性47例,女性31例。年龄35-78岁,平均56.5岁。手术时间:24h5例。

1.2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检查均显示脑出血改变。其中壳核部34例,尾状壳19例,皮层下11例,丘脑11例,小脑半球3例。血肿量35-50ml者46例,51-70ml者21例,>70ml者11例。

1.3 临床表现 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12分,其中3-5分12例,6-8分57例,9-12分9例。术前一侧瞳孔散大者29例,两侧瞳孔散大者7例。锥体束征单侧阳性53例子,双侧阳性14例,去大脑强直5例。

1.4 手术方法 根据CT定位血肿,根据具体情况可于相应部位行直切口或马蹄形瓣状切口,分离皮瓣,咬除颅骨成骨窗,对于术前昏迷程度较深、持续时间较长、或术中清除血肿后脑压较高者予以扩大骨窗提高外减压效果,悬吊硬膜,电凝硬膜血管,星状剪开硬膜,显微镜下沿无血管区脑沟分离脑组织深入至血肿腔,按各方向有序、仔细、轻柔清除血肿,吸引器吸力不可过大,否则易对脑组织及血管造成损伤,遇有动脉活动出血,予以电凝止血,遇有大的血管应用蘸水棉片保护,质地硬韧粘连过紧的血块,多为原发出血部位,其内多包含责任血管,可电凝止血,不强求吸除,满意清除血肿、脑组织明显塌陷后,术腔严密止血,止血纱布敷盖脑组织创面,脑表面置引流管。

1.5 转归随访 术后血肿腔出现血肿行二次手术3例。随访恢复良好19例(24.36%),中残31例(39.74%),重残19例(24.36%),死亡9例(11.54%)。

2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资料表明80%以上的脑出血病人有高血压病史。其好发部位为内囊、基底节,其次是外囊、额叶。脑干和小脑相对较少。脑出血发病多较突然,病程进展迅速,严重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恶化。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呕吐和大小便失禁,进一步发展,导致昏迷、脑疝、死亡等严重后果。所以能够准确把握手术适应症,在尽可能早的时间段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手术目的主要是尽快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防治或降低脑疝导致的严重后果,达到挽救生命、降低致残率的目的。

2.1 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 单纯从血肿量角度对于①幕上出≥30ml②幕下出血≥10ml或直径≥3cm或合并明显脑积水的病人考虑存在手术适应症。实际临床工作中还要综合考虑病人的临床状态、年龄、身体情况等因素最终判断是否存在手术适应症。目前脑出血手术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去骨瓣减压脑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穿刺血肿碎吸术、内窥镜血肿清除术、脑室穿刺引流术等。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小骨窗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具有创伤小、速度快等优点,对于血肿量不是太大的病人十分适用。对于血肿量很大,中线结构移位严重,特别是已出现脑疝者,我们在大量的手术病例中发现即使术中血肿清除满意、皮层塌陷明显的病人,术后减压窗仍具有相当的张力,因此对于这类病人选择去骨瓣减压还是十分必要的。

2.2 手术时机的选择 基础与临床研究表明,早期原发性损害主要由血肿破坏直接产生,并对脑组织产生压迫、推移而变形,继发性引起周围局部脑水肿及脑梗死或新的出血灶,并使脑组织变性、液化、坏死发生,导致不可逆性神经损伤,颅内压反复升高,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时局部高颅压可导致小脑幕裂孔疝和枕骨大孔疝而危及病人生命。因此,我们主张尽可能早期(超早期

2.3 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 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发展,脑出血手术要求尽可能减少副损伤,以提高恢复水平。吸除部分血肿(可在剪开硬脑膜前穿刺)减压后,在显微镜下由浅至深缓慢予以吸除,随血肿减少、脑组织塌陷和回缩血肿可逐渐涌至视野下。血肿清除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对血肿周围脑组织不可误吸。彻底清除血肿后仔细、小心的进行显微止血。血肿腔内冲洗至生理盐水澄清方可关颅,吸引器吸力要适中,可反复血肿腔内生理盐水冲洗稀释血肿。对于与血肿壁粘连紧密之血块不宜强行吸除。对于血肿腔渗血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电凝,一般通过明胶海绵压迫可以达到满意止血。对于血肿腔大、皮层明显塌陷者可于血肿腔内放置适量明胶海绵,以防止脑组织过度塌陷牵拉桥静脉导致出血。

2.4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治疗是多系统综合治疗的过程,可以出现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F),很多病人术后死于并发症,导致前功尽弃,非常可惜。因此加强术后护理及防治并发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①控制血压于正常高值,既可防止在出血又能保证足够灌注压。②预计短时间内不能清醒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不可姑息。③监测血糖、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等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④应用胃酸抑制剂防治应激性溃疡,必要时可胃管内可注入凝血酶、云南白药止血剂。⑤定期翻身叩背,防范褥疮。⑥高压氧舱治疗对很多病人有效,病情稳定后可进行1-2疗程。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吴中学,赵继忠,等.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6,6(增刊):173;外科杂志,2005,10(1):44.

[2] 许海雄,罗友章,李克民,等.合并脑疝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4,27(2):93-95.

[3] 杨晓明,冀东,蔡颖琦,等.超早期微创伤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3,19(4):312-314.

[4] 谢京城,王振宇,刘彬,等.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4,27(2):89-92.

第9篇:开颅手术护理注意事项范文

 

关键词:护士;手术室;培训 

    2006年10月一2008年10月,我们对12名新护士的基础培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 1培训对象本组12名,男1名,女11名;年龄19 - 25岁;学历:本科1名,大专8名,中专3名。均为安排到手术室的聘用制新护士。按护理部的统一安排,分期分批分配到手术室工作。

1.2基础教学组组成由护士长担任教学组长,由7名临床经验丰富、素质高的主管护师担任带教老师工作,拟订规范化培训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及基础、专科教案,采用PBL教学法,使基础培训科学化、规范化。

1.3新护士岗位轮转由于新护士人科的时间、人员数量、学历不同,无法统一集中教学。所以首先安排护士进行培训前的岗位轮转,以便对手术室各岗位有初步了解,从而也使培训人员集中化。培训时,让新护士知悉每月、每周培训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使教和学达到统一、双向监控。

2结果

    对新护士采用PBL教学法的基础教学,规范了操作规程,减少了老师和新护士的盲目性,缩短了基础教学和临床实践的距离,培养了护士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经培训后有6名护士及时填补了手术岗位空缺,另外6名护士成为扩建的后备军,护理部将安排更多的护士接受手术室基础培训。

3  PBL教学法

3. 1制定教学计划科室教学计划的内容要求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教学计划由教学组长制定,经带教老师讨论后实施。

3. 2根据计划书写教案教案是基础教师实施规范化教学的依据,内容来源于临床并服务于临床。老师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系统性与循序渐进为原则,将全部教学内容的各章节按关联程度划分为6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从规章制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到专科知识、专科技能、应急预案、感染管理等层层深人。

3. 3培训方法

3. 3. 1第1个月培训①首先轮转2周器械室,了解器械的分类保养及消毒灭菌原则,掌握基本手术器械名称、用途、打包要求及方法。对于器械的分类、打包等容易遗忘和混淆的内容采用PBL教学法。先让新护士对手术室的各种器械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如各种器械具体有哪些用途、如何使用及不同手术的器械包搭配原则等,让他们带着问题到手术间参观手术,观察手术过程中各种手术器械的具体作用,并组织讨论,而后再引导他们自己把手术器械的分类、用途、使用方法、器械室护士职责等知识做系统回顾,最后采用提问的方式来检验教学效果。②第3 ,4周人手术间做巡回护士2周。掌握巡回护士职责,外科刷手法、无菌持物钳及无菌容器的使用;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器械车及铺无菌巾;一般器械的传递方法;污染器械的处理等操作要点。每个专科操作先由带教老师讲解操作流程及要求并示教,大量时间由新护士自己练习。情景模拟练习使新护士的理论知识逐步向临床靠近,缩短了基础教学和临床实践的距离,护士练习后考试合格进人下个月的学习。

3.3.2第2个月培训熟练掌握妇产科及普通外科等一般腹部手术的护理配合。术前1d提问有关解剖及手术图谱,如子宫、甲状腺、阑尾的解剖特点,剖宫产术如何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高频电刀的操作规程,手术部位术前消毒原则等。带教老师根据术中配合情况,术后进行点评并提出要求,直至熟练掌握。

3.3.3第3个月培训掌握泌尿外科手术及术中麻醉的配合。提问有关内容如泌尿外科常用的手术、肾脏手术的种类及途径、肾及输尿管结石的手术适应证、术中引流管适应证,术中麻醉的配合、麻醉的并发症等。

3. 3. 4第4个月培训掌握微创手术的概念及腹腔镜、胸腔镜、纵隔镜、关节镜、电切镜、宫腔镜手术的配合。如用二氧化碳建立气腹的原因,电切手术中冲洗液的选择原则,腔镜手术器械的清洗保养,超声刀、氢气刀优点和使用注意事项。

3. 3. 5第5个月培训掌握神经外科和开胸手术的术中配合。如显微手术器械的使用与保养,颅脑外伤患者输液应遵循的原则,开颅手术中骨蜡、明胶海绵、甘露醇的作用,胸科手术配合注意事项,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等。

3. 3. 6第6个月培训掌握骨科手术的手术配合。如外伤清创处理原则,开放性骨折处理原则等。基础教学组成员对半年的学习进行总结,对照教学计划强化薄弱环节。整个带教过程中随时进行提间,带教老师必须及时发现新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给予有效指导,同时每月进行阶段性评价。

3. 4集中培训与考核考核组成员由教学组长、基础教师组成,采取每个新护士考核后教师讲评的方法,杜绝后考的学生犯同样的错误。基础教学阶段结束后,要对考核成绩进行汇总,评出单项最高项、总分最高项,评选优秀学生。根据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及基础阶段成绩,决定以后是否留用。由于新护士对手术室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了解是未知数,所以教学组成员在半年时间内采用PBL教学法,使新护士带着问题听课、练习和工作。提问是基础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带教技巧之一,评估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情况,以利改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