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汽修专业就业前景范文

汽修专业就业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汽修专业就业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汽修专业就业前景

第1篇:汽修专业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校;就业难;德育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但是现在不少地方把升学看做是拓宽职中办学的主要渠道,我觉得不能仅重升学,不重就业。应双头并重,统筹兼顾,或者更侧重专业技能和就业,这样才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市场需求,符合职业教育的办学思路。

一、我校学生目前的基本情况

1.专业技能差

职中的学生来到职业中学,对于大多数家长和学生来说就是希望能学到一技之长,走上社会后有生存之本。可是我校即将走出去,或者刚进入企业的学生表现差强人意:财会专业的学生不会算盘,不会点钞,不会记账;汽修专业的学生,师傅让拿个零件不认得;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打字慢,常用的软件操作不熟练;数控专业的学生由于上车床时间短,操作不熟练。虽然每年毕业时都能通过技能等级鉴定,领到毕业证,但说实在话,咱们的学生专业技能太差了。

2.见识少

我校学生用的设备太陈旧,太落后。比如汽修专业技能比武里比赛用的汽车都没见过;数控专业和人家比赛用的数控车床操作系统都不一样,怎么编程,怎么操作,怎么比赛?这是我校就业较好的两个专业,也是市场需求较大、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学生见得少,教师见得少,这两个专业怎么能做大做强呢?走出去的学生怎么会有竞争力?

3.不吃苦,不懂事

现在的学生有一大部分没有明确的理想,只懂得靠天靠地靠

父母,只懂得享受,根本不懂社会,不懂得外面的世界或者只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出去挣上钱就好了,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幻想。但不知道其实外面的世界很无奈,甚至现实很残酷,充满了竞争,充满了弱肉强食。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做好走上社会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这样的学生如何走上社会,或者走上社会后一事无成时,对于他的本人、他的家庭意味着什么?对于我校的声誉又意味着什么呢?

4.就业渠道窄

榆次毕竟是一个小城市,又地处山西,企业经济效益好的没几家,工资状况不乐观。比如汽修专业,学生外出实习工资最多的每月500元(个别),少的每月100~200元(多数),出徒慢,2~3年,甚至4~5年才能出徒,如果出不了徒,就得重新选择企业。再则对口就业率低,尤其是计算机财会专业。这些客观因素使得我校学生就业比较困难。除汽修数控能全部安排外,计算机财会专业的有很多不能对口就业,只能自谋生路。

二、建议和措施

1.强化专业技能

在高一高二年级,定期分阶段进行技能比武,这样能促进学生技能的提高。比如,计算机专业进行打字、软件操作比赛;汽修专业进行发动机故障处理比赛;数控专业进行编程与操作比赛;财会专业进行珠算、点钞、记账比赛等。这样有利于在学校形成一种“技能至上”的氛围,让一些文化课成绩不好而专业课好的学生找到自信。这才能降低流失率,让他们安下心来,愿意留下来。同时也能提升我校学生的整体专业技能水平。

2.设备更新(需要投资)

3.大胆让学生走出去,定期到不同的联办企业见习

(1)大胆

安全是第一位的,所谓责任重于天,但不能因为怕出安全问题就缩手缩脚,什么也不做了。我想只要认真安排、精心策划、反复论证,做出较为科学的预案,就不会出大的问题。

(2)走出去的好处

通过参观访问学习可增长见识,让学生了解自己与外面世界中就业实践有所差距,包括思想素质、专业技能水平、身心素质、纪律观念,了解企业的用人制度、工人工资状况等。让他们知己知彼,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在校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4.大胆走出去,拓宽就业渠道

一切有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专业发展为前提。实习处联系实习单位应该立足本土企业,着眼省城太原,面向沿海城市,为我校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实习就业平台。

5.重视德育工作,强化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让学生学会立德、立技、立业、立功。我非常赞成这句话。学生就应该先成人后成才,不能本末倒置。这就需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在全校教职工中倡导教书育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第2篇:汽修专业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农村职校 汽修专业 联合办学 作用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连年激增,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社会急需大批汽车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我校为适应市场发展,在2007年开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由于农村职校办学综合实力相对较弱、双师型师资缺乏 、设备不足等原因,导致教学质量不高,专业招生陷入困境。2009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机制之后,我校与当地一家技术力量雄厚的汽车维修企业达成共识,学校与企业联办学,企业直接参与汽修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深度合作。实行校企联办后,汽修专业迅速成长,2010年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专业,招生人数逐年递增,成效显著。

我校汽修专业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为:学校利用企业的影响力、技师资源,促进招生、师资培训和教学实训等工作;企业利用学校场地、生源,解决人力资源后备、员工培训和企业发展等问题。双方共同招生,协同教学和管理等,学校请企业技师指导专业课教学与实训,企业利用学校场地开办维修车间,接纳学生见习和实训,学生的实训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校、企、生三赢。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试论校企联合办学在农村职校汽修专业中的作用:

一、校企联合办学带动汽修专业招生

学生是学校的核心,因此招生工作是职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普通高中不断扩招,而且社会对职校有惯常疑虑,许多农村职校面临着招生难的问题。在此情势下,我校汽修专业以“以就业带动招生”和“以出口带动入口”为招生指导思想,学校招生工作人员与合作企业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优势,采取一系列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措施,共同开展招生工作:1.在群众中大力宣传汽修专业在师资培训、实验实训建设、经费投入、见习与就业等方面的政策;2.宣传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不闭门造车,根据市场的需求、用工单位的需求来设置;3.在教学管理上不墨守成规,突出校企合作的优势,深入企业调研,根据岗位需要、技术需要、管理需要来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4.在专业课授课上充分利用企业中技术精湛的技师力量现场教学,实车实训;5.在学校管理上树立为企业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以企业用工的标准规范学生的言行;6.邀请学生和家长到学校和企业现场观摩,展现实验、实训设施,介绍专业就业前景;7.除开设专业普通班外,还开设专业特色班如企业班、经管班等,同时根据企业用人计划提前运作、策划,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实行有选择的“订单培养,定向就业”计划。以上七项措施,有效打消了学生和家长担心学不到有用知识、掌握不了有效技能、发愁毕业以后的就业门路等疑虑。通过校企双方努力,我校汽修专业招生人数逐年递增。合作招生使学校与企业都获得了双赢,学校利用企业(包括技师)的影响力破解“招生难”问题,企业结合自身需要吸纳了高素质人才,同时充分储备了技术工人,消除了“招工难”的后顾之忧,另外,企业还能减少员工再培训环节,节约了资金开支。

二、校企联合办学对汽修专业师资力量的促进作用

职业教育不但要培养学生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目前一些农村职校汽修专业不少教师由其他类型教师通过转岗培训转型而来,他们虽然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专业知识,有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方法的能力,能够胜任课堂管理和理论教学等工作,却缺乏相应专业岗位上的工作经历,传授复杂的专业技能显得有些困难,理论教学课时远多于实践教学课时,造成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只懂理论,缺乏操作能力,最终形成薄弱的师资与专业授课不相适应的矛盾。校企联合就可以解决这个瓶颈,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第一,我校在课时安排、教材选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征求并采纳合作企业技师的有益意见;第二,邀请企业技师上技能实训课,教师跟班观摩并配合上课,从中吸收技师技术与经验;第三,校企双方共同打造专业师资队伍,学校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定期送至企业培训学习,邀请企业专家培训授课,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教学水平,逐步促进职校汽修专业师资技师化,打造一支“双师型”队伍。

三、校企联合办学在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汽车企业与维修行业的飞速发展,行业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在汽车上广泛应用,机、电、液一体化、自动变速器、防抱死系统、安全气囊、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车载诊断系统等在汽车上的普及,客观上要求必须转变传统的职业教学和实训“三段式”(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在校企合作这一框架下,我校汽修专业和企业密切进行交流和沟通,根据教学需要和企业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把学生安排到企业,实现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真学真做,校企双方整合专业教师和企业技师,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由理论或实训教师共同进行现场教学、现场管理、现场模拟、现场动手,让学生了解工作的性质,了解企业的工作制度。在这种教学合作模式下,对师生都有促进作用:在学生方面,这种模式既解决传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短板,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真正体验企业环境,有助于学生对自己未来工作进行定位。这种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结合在一起施教的形式,从根本上解决“学职业的不职业,学技能的动手难”问题;在教师方面,教师能够边教边学,可以不断收集一些在课本上无法得到的信息,经过对现场教学的总结和对资料的整合,把结论(成果)运用在以后的教学中,反复进行研究、修改,形成一套完整翔实的教学心得和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四、校企联合办学在汽修专业技能实训中的作用

目前,多数农村职校的实训条件还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是实训基地需要高投入,二是一些学校教学重理论、轻技能,缺乏“双师型”师资,为此,我校汽修专业力求 “以实训带动质量” “以质量促进发展”,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利用企业资源进行实践实训教学和教师培训,弥补校内实习实训设备不足,汽修课程大大增加了实训含量。一方面,学校把企业的技能系列和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糅合在一起,使以技能为中心的体系与行业的岗位体系相吻合,让教学有依据,以岗位为目标,突出就业导向性;另一方面,学校还根据汽修专业特点,通过查阅维修合作企业的台账统计,归纳出频率高、最需要掌握的维修技能,据此提出职校重点技能和核心实训项目,依据典型车型维修手册,列出每个实训项目的技能规范,制定操作流程,结合专业教师与维修技师意见,总结出在实训中规范化传授技能的新方式。此外,学生通过在合作企业中学习与实训,不但能够迅速把自己学到的部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达到锻炼实践和动手能力的目的,还能有机会融入企业,体验企业的生活,感受企业的环境,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优良作风,为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中找到合适的岗位做铺垫。

综上所述,农村职校汽修专业引进的校企联合办学,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双方资源共享,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最终实现校企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技能”三赢。

【参考文献】

[1]曾俊香. 关于县职校发展问题的思考. 广西教育,2009(7C).

第3篇:汽修专业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中职;汽车维修;教学改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自主研发的汽车产量逐年增加,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也得到了广泛使用,这就促进了汽车售后市场的快速发展,为汽车维修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中职学校主要培养适应生产、经营、服务等行业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面对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中职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深度优化和改革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完善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体系,从而为汽车行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术型人才。

一、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现状

(一)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的课堂教学仍是职中职院校主要的教学形式,老师主要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课堂实践性很差。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基础知识偏差,而汽修专业理论又往往比较深奥抽象,因此板书加图片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清晰的概念和认识,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理论学习不够扎实,在课外的实训阶段,不明白零部件的构造结构和相互联系,更不能理解其各自的作用原理,这样自然无法掌握维修技能。

(二)教师教学素质偏低

汽车维修专业是一门较综合的专业,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材料、加工等方面的知识,作为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师,既需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又需要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但是目前来看中职学校大部分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师还达不到要求。中职教师还沿用着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只是以教材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在实践操作中也是按照操作流程,机械式的教学,不能够充分利用操作技能和时间经验对学生进行灵活性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汽车维修包含机修、电工、车身饭金修复、喷涂等子工种,而且每个工种既可以独立、又存在相互联系,从培训的角度来说,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所有科目的培训。而学生和家长普遍希望学到更加全面的技术。学校在开设课程时为了满足学生及家长的要求,在开设课程时强调“多”而忽视“精”,教学内容过于繁杂,造成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四)教学未与社会实际结合

传统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过于陈旧,没有与当今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与社会实际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职业的生产过程和实际要求,强调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的需求,以岗位的需求确定教学内容。而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中职学校的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内容陈旧,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难以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及生产需求,使得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太弱,择业面窄。

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在课堂上老师纪要讲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也要演示汽车部分零部件的拆装;车间实训时,既传授学生组装机械的技术,也能讲解知识原理,理论与实训同步并进,教材与实验设备两手抓。例如,当教师讲解汽车底盘构造时,可以先在课堂上结合平面图形让学生对其组成有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带领学生观察实验室的汽车底盘,使其加深印象,接下来再利用多媒体演示底盘的构造与运动形态,指导学生分解结构,使其对复杂的机械结构和各零部件的相互配合运动关系形成直观认识,课堂结束后,学生不仅掌握了不同的零部件构造与各自作用,还提升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师资建设

中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加强师资建设是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加强师资建设,就要对教师进行更专业化的培训,对教师进行丰富的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更要注重对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同时还要定期安排时间让教师去汽车维修车间进行参观实习,从而积累实践经验,建立一支“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三)调整专业课程

对中职院校来说,汽车维修专业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一线维修技术人员,一切教学都应该围绕这一根本目标开展,以此为导向调整当前的课程设置。中职院校要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对该专业现有学科删繁就简,空泛而毫不实用的基础学科,陈旧落后的理论学科,与教学目标联系较少的课程,这些都要全部删除或尽量减少学时安排,将大部分学时留给最新行业知识与专业技术。

(四)以社会需求为教学导向

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与社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中职院校需高度关注市场动态,切实掌握当前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做到企业需要什么技能,学生就学习什么技能,以此为标准进行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训课,要通过实践环节,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其今后自然过渡到工作状态。中职学校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方案,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部门经理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加深对实际生产的了解;让学生去企业的车间进行实践学习,真正接触到汽车维修企业的实际生产全过程。

三、结束语

面对社会对汽修人才的迫切需求,中职院校的汽车维修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更新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集合,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效果,还要结合企业的需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出专业技术更强的汽修人才,推动汽车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蔡英富.关于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科技风,2015,02:233.

第4篇:汽修专业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对策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也在不断地扩大规模。

但是,大规模的建设并不能解决其本质的问题――学生。中职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厌学、缺乏诚信、择业盲目、对社会和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面对这种情况,中职生首先应该树立自信、完善自我,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一、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根据制约因素与外界机遇、自身发展潜力与现实条件变化的预测,确立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方向,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制订的学习计划、发展计划等具体进程与策略。

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制通常为三年,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其教育由中等职业学校来实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国家宏观调控,整合教育资源,调整教育布局结构,使中等职业学校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

二、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目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如下特点:

1.缺少可操作模式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缺少统一评价标准以及操作模式,职业生涯规划的随意性较大,无法确保规划的效果。由于学生与家长对职业的规划和选择都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使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科学性,很多学生选择职业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好朋友选择了这个职业而跟风。

2.缺乏专业性

中职教育教学的开展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在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有企业经历的专业教师的指导与参与,

而仅仅由德育课教师来进行指导,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专业教师对本专业的要求和就业前景的了解,是德育课教师不可比拟的。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缺少专业教师的参与,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3.缺乏系统性

中职生的生涯规划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其规划仅体现在德育课或者新生入学中,而实际上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贯穿中职生在校生活与毕业后的跟踪过程,这就造成规划内容与实际执行的脱节,影响职业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三、立足专业、自我定位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核心,而做好生涯规划的前提是学好本职专业,为入职打下牢固基础。我们以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为例进行介绍,该专业学习的理论内容对中职学生而言又难又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种状况,必须及时应对变化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从学生自身、专业教师、德育课老师、家庭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例如组织学生到重汽、汽修厂、汽车美容店、车行参观学习,使学生对汽车制造及检修所包含的具体职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了解此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群有哪些,不同的职业有哪些不同的要求,自己的差距在哪里,让学生将这种紧迫感转变为学习专业的动力,让这动力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养成,并且为本专业所需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这样才能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般来说,我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时间表大致是这样的:一年级学生完成自我定位和对专业的初步了解;二年级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深入了解各个就业方向并锁定目标单位群,从而为进入目标单位开展实习活动进行铺垫,并提升综合能力以及专业能力,完成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转换过程。

四、自我定性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各种负面心

理:勉强心理、职业心理定势、自卑心理以及依赖心理。具有勉强心理的学生觉得随便找一个工作就行,反正自己也找不到好工作;抱有职业心理定势的学生将找工作的范围锁定在所学专业;

抱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具备竞争力;抱有依赖心理的人认为找工作可以靠父母,自己不用那么辛苦。形成这些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中职学生没有直接接触实际工作岗位,所以,对未来工作岗位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可以通过安排一系列的活动来消除学生的消极意识。例如:可以安排学生与目标单位接触并讨论,对工作职责和日常工作内容进行初步讲解;还可以安排在校生与毕业生的交流来了解学生初步的就业意向;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深入到企业中走访、上网收集信息等,了解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最新动态。校方还可通过一些本行业的知名企业,向学生提供该行业的能力要求、综合素质要求、基本需求等内容,从而促进学生专业意识的提高,使学生能够初步确定就业方向。

另外,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价值观、能力、性格等因素,根据学生专业学习情况以及岗位需求的变化,指导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中职学生的年龄正处于15~18岁之间,该年龄段具有特殊性,其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有时候容易被一些表象所掩盖。因此,青少年极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对此,德育课教师可借助例如MBTI职业性格测试等受企业欢迎的、权威性的性格测试。在进行性格测试前,注意选择适合的地点和时间,推荐地点最好选择在自己家里,时间则在周末早上八点左右,头脑的清醒和环境的安静有助于性格测试获取较为准确的结果。当性格测试得出结果后,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合理校正测试结果,专

业教师还可以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这样通过清晰的性格分析,才能做好明确的自我定位。

五、制定符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1.设计合理阶段,达到能力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稳步发展,信息化网络遍布于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学生应尽可能利用网络,对自己求职有帮助的信息进行搜索,从企业的招聘信息中取得目标岗位的工作能力要求和内容等,并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将这些能力要求逐步分解,进而通过如从业经验、职称、执业证书、学历等,对每个发展阶段的预期成果予以明确。

2.路径灵活,应该具备替代选择

必须在个人的专长和兴趣之上建立个体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否则就会绕了弯路,舍近求远。一定要将延续性、相似性维持于我们在职业或工作的变动中,不应为了追求短期的利益而使个人的竞争优势牺牲掉。同样以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为例,这一专业的学生刚就业作为学徒时,无论在工作强度还是薪资待遇方面都差强人意。有些学生就想先找一份营业员或是服务生的工作,觉得相对干净工资也高,但一段时间之后,专业知识遗忘殆尽,想再干本行业的难度就更大了。因此,在选择职业时,对于专业技能与知识的要求一定要尽量保持内在相似度。

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使中职生能够适应就业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学校应该加强同用人企业的合作,德育课教师也应与专业课教师合作,对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个性化指导。学校可以与用人单位共同开发职业技能以及学生职业素质的训练课程,还可积极为学生争取专业实习和就业机会,为学生提前接触业内人士和了解企业提供便利。学生对自己应该充满信心,通过在校期间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在教师、家长的协助下,通过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奔赴未来美好前景。

参考文献:

[1]薛璇,丁顺前.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建构中职生理想人格:对通州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理想人格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13(1).

[2]严淋渭.如何提高中职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考试周刊,2013(13).

第5篇:汽修专业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 中职 语文 教材 改革

一、中职语文的教学现状及成因

长期以来,中职语文课一直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地位。一方面,它作为基础学科的必修课,在专业林立的中职课堂里一直被轻视,显得无足轻重;另一方面,中职教育作为相当于高中阶段的专业教育的一部分,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对以后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又具有重要作用,不可或缺。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教师难教又必须教,学生厌学又必须学的怪圈。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对象发生了变化。

由于社会对学历的要求不断提高,高学历文凭成了就业时的“敲门砖”。大学不断扩招,很多学生选择了读高中升大学的道路,致使中职学校不得不降低门槛,甚至完全失去选择余地,导致了中职生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差异性越来越大,语文基础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些未经选择招来的学生,多数语文基础薄弱、语言能力不强、写作水平不高、缺乏一定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甚至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智力或心理障碍等问题。

(二)教材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高教版语文教材(倪文锦主编)虽然分为提高版、基础版,并采用模块化教学,但仍是教材、教法不分专业,采取“一刀切”;选文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的作品,知识陈旧,面孔严肃,不能紧跟时代变化;序列安排不完善、选文系统不严密,如基础版第一册(修订版)所选课文《创造宣言》、《安塞腰鼓》、《关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册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文章都是学生在初中时学过的,知识内容重复,缺乏新鲜感,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导致学生不愿学、不会学、不能学的现象。

(三)中职语文教师的前途得不到保障,教学素质得不到提高。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为了突出职教特色,增加了实际操作和技能课程的学习时间,不断压缩语文课的课时(很多学校只开一个学年),导致中职一些语文教师无课可上,前途堪忧,不得不出现跳槽或转行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考试、升学的压力,教学评价机制单一,教好教坏一个样,同行之间缺乏竞争,又少有观摩、进修的机会等,造成了中职语文教师积极性不高、不思进取、不进则退的局面。这样发展下去,势必导致中职语文教学每况愈下。

(四)家长和学生的“语文无用论”。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技术工人的需求量激增。国家号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社会对中职生和技工学生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也做了积极的报道,甚至还出现了中职生比本科生更易就业的宣传。这些宣传无不透露着拥有“一技之长”便能找到好工作的信息。语文课由于学科的特点,教学效果很难得到立竿见影的提升,所以,家长、学生的“语文无用论”便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了。

二、中职语文教材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决定了中职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较好的培养和提高,所以用人单位对中职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表达能力评价不高。这已经影响到了社会对中职生的评价和选择。为了改变这个现状,中职学校必须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要,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对现行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加以调整,开发出适应不同专业特色的语文教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发挥“语文教材要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负责”的作用。语文学科和语文教材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更加注意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人文精神的培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本,教本,教学所本,教材是教学的依托与凭借,倘若改革教育,势必抓住教材改革作为契机和突破口”。中职语文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正是中职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语文课程是一门主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它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学会人际交往、提高人文素质、完善职业素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而语文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呈现:它既是教师组织教学、传道授业的凭借和依据,又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范本和示例。教材改革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其意义非同小可。从教学论方面看,教材不仅要解决教什么,还关系到怎样教。好的语文教材不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全面素质为基础”的教育理念,体现新思想,提供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教师,为他们提出新的理念和更高要求,提供发展机遇和拓展空间,使他们在教材使用和教学活动中锻炼成长。所以,中职语文教材的改革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

三、中职语文教材改革的原则

中职语文教材除了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突出职教等特点之外,还要做到:

(一)突出专业特点,注重未来岗位的职业要求。

中职语文教材的接受对象是初中毕业生,他们现在的学习主要是为了今后的就业,毕业后将赴一线直接从事技术、生产、服务和管理等工作,他们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必须满足未来岗位的职业要求。这就决定了中职语文教材应紧密联系学生的专业,注重未来岗位的职业要求,让学生的语文所学能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得心应手。为此,语文教材改革必须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语文课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以高教版语文教材的模式为例,如果在选文时能突出学生的专业,就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愉快、扎实地学习。如在模具专业的语文教材中,可以适当精选一些有关模具设计与制作、或与本行业成功人士有关的文章,既让学生学会分析赏鉴课文,又深一层地理解了专业知识及从事本专业必备的素质,学生何乐而不为呢!总之,“课文只是个例子”,有意识地将这些例子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让它关系到学生日后的就业和前途,自然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感到语文的魅力,从而喜欢并重视语文学科。

(二)体现“以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博伊曾呼吁:“教学内容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学科范围本身,还要在课堂上体现出人文主义的教育精神。”所以,在突出专业特点的前提下,语文教材也要充分体现人文主义精神,以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处处体现对每一个学生的人文关怀,这就是“以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念在当今语文教育中的真实体现。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要重视学生的实际特点和真实需要,建构适合他们的主体式教材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经验获得的过程体验,提供更多的个性化的学习机会,从而变“教本”为“学本”,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创造条件,形成有利学生成长发展的语文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人文素质结构。

(三)选文应遵循时代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初级技术应用人才,学生毕业后必须能胜任生产第一线的工作,这就要求他们在学校即应完成相应的知识储备,形成相应的职业技能。因此,语文教材的选文标准要分别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以后的工作需要,将各类选文的比例关系和顺序处理好,既让学生进一步吸收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并给以推陈出新,又要适应时代、贴近生活、拓宽视野、讲求实用。精选一些反映人生与价值、社会与现代、体现实用性的文质兼美、增知益智的文章,充分发挥“例子”的作用,让学生借助这些“例子”来了解行业、专业信息,学会与人交流沟通相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应用文写作方面,仍以高教版(基础版)语文为例,我认为把《计划总结》、《报告合同》与《广告》、《通报》、《说明书》、《摘要》的安排顺序调换一下,会更符合学生的需要。因为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已缩减为一个学年,学生毕业后一般又从事生产第一线的工作,写计划、总结、报告与合同的机会应该比写广告、通报、说明书、摘要的机会多一些。

(四)考察学生的基础,分层设置课程的难度。

中职学校专业繁多,学生的语文基础又参差不齐,所以应该考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置课程的难度。一般来说,文秘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好,不乏有继续深造的愿望和计划。教材编写要注意与高职内容接轨,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个性才能,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使其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为提高层次。商务英语、财会、电子商务、计算机等专业学生的语文基础一般,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会直接走上工作岗位。教材编写要立足基础,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并能模拟撰写简单的求职信、记录、计划、报告等常用文体,为中等层次。机电、汽修、数控、模具等专业中男生占绝大多数,语文基础较差,多数对语文不感兴趣,来中职学校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会一技之长,毕业后马上就业,所以在教材的编写上应降低难度,要求其掌握与日常工作、生活相关的语言技能,能进行简单的日常口语会话和自我介绍,会撰写简单的常用文体,适应一般企业需求,甚至还要做一些基础文化(字词句篇)的补习工作,为基础层次。考察学生的不同层次,并且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编选教材,才能最大限度地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语文水平上有所提高,各有所得、各尽其才。

总之,语文教材改革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文化基础课要为专业课服务的呼声越来越高,语文教材改革成了当务之急。各中职学校应该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语文教学内容,开发语文教学资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适应自身需要的语文校本教材,逐步改变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尴尬现状,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倪文锦主编.《语文》基础版(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许琴.苏教版中职语文教材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3]孟光雪.大胆改革重建中职语文课程新体系.

第6篇:汽修专业就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中职 英语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策略

中职英语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教师在进行此课程的教学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将英语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未来的职业发展,以及社会需要等环节相融合,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应当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充分钻研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调动起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中职英语教学现状

1.生源素质不高

受普通高中扩招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中职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较低,严重影响了中职英语教学的质量。另外,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中职英语的教学方式,也影响到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和对英语的运用。

2.教学目标不明确

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一个显著差别,就是培养目标不同,前者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后者以培养普通专业型人才为主。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部分中职学校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已经逐步形成特色,其专业课程的设置也逐步趋于规范。但是,因为强化了技能课,导致部分学校缩减了英语课时,甚至有些学校都没有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中职英语教学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理论研究也相对滞后,远远不能适应中职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和影响中职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3.教材和教学模式滞后

随着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侧重于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但是,现在中职英语教学一直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一味地依赖于教材和教师,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学以致用。

4.教学评价不健全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职学校的很多专业课程有很强的外部评价机制,比如各级等级证书,而英语却没有相应的外部评价机制,而校内的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没有严格的监控与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评价――考试与测验也很宽松,无法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二、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1.转变师生观念

为了使教育紧跟科技的飞速发展,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专业英语教学作为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促使学生完成从学习阶段到使用阶段过渡的任务,由此可见专业英语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企业迫切需求既精通专业又能熟练掌握专业英语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专业英语教师,必须认识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就得重视专业英语的教学,彻底转变教学观念。

在转变教师观念的同时, 也必须让学生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必须向学生们详细地介绍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哪些场合能用到等信息。接着,使学生明白随着国际市场日趋开放,国内企业涉外业务越来越多,如很多企业使用购自国外的机器,而作为直接操作这些机器的一线技术人员就必须能看懂使用说明书、操作规范等,以免因看不懂而出现操作失误。最后,从学生密切关注的就业前景来分析,结合企业招聘实例让学生认识到较好的专业英语素养对他们来说更是工作上一个很好的筹码,使学生知道专业英语是必须掌握的课程。

2.创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层次

要打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加强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真正实现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突出和巩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课堂上以教师“主讲”、学生记笔记为主的教学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氛围,尤其是在英语听力和口语对话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播放发音标准的英语对话和影像资料,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学生在好奇、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尤其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计算机教学所引发的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的英语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主动学习。多媒体、网络技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增添学习的趣味性,成为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3.运用启发式、互动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实质上是让学生主动探索并在这一过程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教师则主要起指导作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而发挥出其主观能动性,而且还有益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互动式教学法是以小组协商讨论以及角色扮演等方式,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化理解。这一过程给学生创造了对某一特定问题用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和比较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组织和引导作用。

4.开展多种活动,倡导学以致用

中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日常用语和专业用语,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因此一定要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少讲多练,以活动为载体,坚持“在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有实际意义的、有现实环境的训练活动,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用英语完成任务,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其专业特色,教师可以增加学习材料,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如汽修专业学生英语基础非常差,但对汽车结构、品牌等会比较感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与其专业相关的词汇,如进口汽车品牌名称、发动机部件的名称等,我们平时看到的进口车的说明书都是英文版,而零部件上也有英文标识,所以了解汽车各重要部件对应的英文名称及其缩略语对他们的专业学习至关重要。对计算机、网络专业则可以补充电脑零部件、网络常见英文等。

三、结语

英语教学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工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人才。不断适应当今社会和科技迅速发展对中职学生的新要求,敢于对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努力为社会造就全方位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小莉.对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24).

[2]张志增,周予,张静.中职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职教论坛.2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