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股票投资方法有哪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投资学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务性并重的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投资学》是一门研究证券投资运行规律的专门学科,是金融学科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作为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其内容包括证券投资的环境、现代证券投资理论、证券投资分析以及证券投资策略等理论知识和实务知识。因此,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不仅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证券市场及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熟悉证券市场及相应的投资运作和管理措施,而且学会进行科学的、理性的投资,并能够运用和服务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证券机构、企业及从事投资活动的个人实践。投资学中很多原理和数据模型都是非常抽象、很难理解的,需要用很多数学的方法来推导出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用现实问题、案例引出问题,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或知识点,教师再总结出理论。学生讨论、发现的这些解决方法或知识点是理论的一种现实体现,通过体现归纳出理论,而不是用严密的数学推理来论证出投资学原理,更加直观、更加容易理解。这样,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教学难度。因此,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不失为解决《投资学》教学难题的明智选择。
二、驱动式教学在投资学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一)案例类任务案例
教学主要是通过分析证券市场发生的典型事件,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使其了解实践中会出现哪些问题,提高其对重大事件和信息的敏感性和特定市场环境的分析能力。案例教学所具有的很强的目的性、启发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能够诱导学生提出问题,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中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单向传授知识的弊端,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改变学生对知识被动接受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针对投资学中“期货交易的风险”案例,设计了案例讨论课程,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深入讨论,探讨案例包含的金融学知识。期货风险案例设计了如下渐进的分解话题:一是风险事件的主要过程。二是影响期货价格涨跌的因素。三是期货价格变动时相应的技术指标(成交量、换手、持仓量等)的相应变化。四是风险事件过程中交易制度存在哪些缺陷,做了哪些相应的调整。五是经验与教训。从而,通过一个完整的案例事件的讨论,达成学生主动学习的目标。
(二)专题类任务
在投资学的教学过程中,有若干的知识点可以用来解决专门的问题,可以据此设计专题类任务。例如在“套期保值和套利”的章节教学中,可以根据知识点设计如下专题类的任务:一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差的概念和基差形成的原因及规律,布置学生针对某几个期货品种,绘制历史基差变化图,并标出处于正向市场和反向市场的时间段。分析形成的原因。二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套期保值的操作,设计如下案例:假定今年年初某铜材加工企业计划5月采购100吨铜,担心铜价可能涨价,决定利用期货市场做套期保值,请学生搜集市场数据,分析该企业年初应该如何做套期保值,并分析套期保值的效果。如果该套期保值者考虑到基差变化的风险,决定不采取1:1的比例做期货套期,请学生利用方差方法或者回归的方法计算最优套期保值比率,并比较与上题套期保值效果的差异。这样,通过这样的一个事件研究,学生学会了如何针对真实的市场进行操作,并对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行比较。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三是在金融期货的套期保值中,由于是现金结算,与商品期货的交易有所不同,于是可进一步设计针对金融期货的套期保值事件研究:假定某投资者在今年3月22日已经知道在5月21日有300万资金到帐可以投资股票。他看中了A、B、C三只股票,准备每个股票投资100万。由于行情看涨,担心到5月底股票价格上涨,决定采取股票指数期货锁定成本。请计算所需期货合约数,并分析套期保值结果。
一、实训教学中学生股票投资活动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投资心理问题是投资成败的首因
我们的学生在实训课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同广大中国股票投资人是一样的。中国股票市场中的投资人被称为股民而不是投资人,本身就反映了我们的一些投资心理问题,他们是证券市场被动的接受者,不是主动的投资行为选择者。股票市场的投资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新事物,虽然股市已经存在了二十余年,但它独有的一些特性还没有被广大国人认同和接受。我们的学生在投身市场时同样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凭感觉行动,常常跟随他人,毫无理由地认同所谓多数人观点,出了问题则一厢情愿地认为政府会为自己做主,总是要找一个为投资失误分担损失的人而不检讨自己的行为。中国传统文化对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一些带有负面特色的印记在股票投资行为中危害尤其大,当中首推的是中国式赌博心理。学生中也有很多问题出现,如行为的情绪化倾向严重,容易做出极端的事情;贪婪与恐惧并存,但与应有的投资心理反应相违背;急功近利,陷入短线行为;略有成功操作后开始盲目自信,自我能力认知出现偏差;跟风依赖,没有自己的投资策略;过度追求题材信息,听信市场传闻。在诸多问题中,学生投资心理问题应该是投资成败的首要原因。
(二)学生投资行为中的问题影响投资成果
在严酷的股票市场上,永远不要高估自己的判断力,实时修正自己的操作思路,知错必改,不怨天尤人,顺应市场发展的规律,坦然接受市场的种种不完美。投资者应根据自己的情况,明确优势和劣势,寻找自己的盈利模式。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明确、清晰地知道行情的机会有哪些,自己该怎么操作赚钱。对各种交易机会的类型、相应的交易方法都应了然于胸,牛市有牛市的策略,熊市有熊市的对策。一旦进入某种操作,立刻就进入这类操作的心态和角色。面对股市的变化,学生在实训操作中经常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买进或卖出过程中斤斤计较,丧失时机。
2、误读分散投资理论,过度分仓,加大了投资风险几率。
3、频繁操作,常常因小失大。
4、不明趋势,追涨杀跌,做出与行情相反的操作。
5、借贷投资,放大风险。现在的杠杆投资其实就是新形态的赌博。
学生投资行为中的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投资成果,更对课程学习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学生在投资能力上存在先天的缺陷需要弥补
每个投资者,都需要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盈利模式,自己的最强项,最熟悉的交易思路。做慢牛股,就要有淡定稳健的心态;做短线,就要变得机敏果断。学习与积累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在实战中学习,能成功的只是有天赋的少数人,而多数人的结果是,在实战中还没学到什么,就败下阵来了。因此弥补知识、能力上的缺陷,用理论来武装自己,培养金融投资的专业技能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在实训课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在投资能力上同样存在着一些先天的缺陷需要弥补:缺乏最基本的金融理论知识及市场常识;没有相应的对市场不同时期特征的认知;对目标公司缺乏专业的了解,对公司的经营状况有时一无所知;不能进行专业的投资价值的分析,不会判读公司的财务报告。
二、引导学生成为成功投资人的实训教学建议
当股市处于牛市之中时,许多经验不足的投资者将会有一种错误的安全感。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是股市上涨让所有人手中的股票都水涨船高,而误以为是自己水平很高,这种错误的过度自信会导致投资者丧失风险意识,一旦股市进入持续的下跌,可能给他们造成巨大亏损。这中间有投资者个人的问题,也有证券市场不成熟造成的问题。国内证券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保护投资者利益将无法实现。我们在教学中要紧贴市场实际,让学生在具体实训课程中体验市场的变化,认清市场规律,引导学生在投资活动中走向成功。
(一)教学中明确讲解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国家的行政管理工作特色,突出依法治国,突出市场经济。让学生树立敬畏法律,尊重市场的良好心理,不再把希望寄托在不切实际的人治上。理解我们国家未来发展趋势是,减少对市场的人为干预,让市场自身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教学中用现实教育我们的学生懂得,政府的责任是维护市场的公平、公正,依法维护市场的交易秩序,真正发挥及时、有效的监管职能,履行政府的宏观管理责任,不是维护某一特定投资者的盈亏。
(二)通过金融理论知识的教学,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引导学生进行长期投资,克服过度的短线投机。好多学生在买入时,甚至不知道这家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他们往往不管股票的投资价值,也不分析股票的投资机会,更不理会买入的价格是否安全,买什么往往道听途说。消除一夜暴富心理,弱化赌博心态,就应该通过市场自身机制来教育学生认清自己的投资行为,用盈亏的经验和教训完善投资心理。社会要同时传播恰当的信息,弱化短期内暴富的资讯的影响。
(三)强化实训环节,让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形成具体投资的能力。成功的投资需要掌握各种金融证券知识,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在一轮挣钱效应席卷而来之前,做好炒股的准备,如对整个金融市场的了解、经济形势的走向、中国股市的波动特点、行业发展政策、自身资金的配置、赢利的期望值等。必须真正明白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句话的含义。
(四)加强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分清正误。明确了解我们国家的证券市场正在逐步规范化,原来存在的错误一定会改变。整个社会会客观报道、分析市场,加大证券市场违法行为的查处,减少讲故事欺骗投资人的行为,让学生在投资过程中认清市场本质,减少所谓主题投资行为。这样可以促使所有普通投资者脚踏实地稳健投资,形成全社会良好的投资氛围,保持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我们的学生尤其需要良好的投资环境的保护,他们是新生的投资群体,处于市场的最弱势的地位。教师有义务在教学过程中,把投资的各种问题讲清楚、分析明白,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有特色的投资心理,投资方法,最终达成有效的投资能力,成为成功的投资人。在投资活动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避免不良投资心理对他们的影响,做到冷静沉稳,平和淡定;心胸豁达,明辨真假;不贪不惧,自信不骄。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性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性学习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305144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研究性教学的实践应用——以《公司金融》课程为例
收录日期:2014年1月10日
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走向内涵式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现实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乃至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知识传导,缺乏自身的独立思考,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虽然传统教育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加强对课程教学的进程控制,但它忽视了对学生主动学习的激发,因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此导致高校学生培养质量始终无法跟上社会的节拍,高校教育难以适应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同时也造成了人才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双重浪费。
教育部2005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特别提出了“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并强调了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在此指引下,国内很多高校开始积极尝试通过研究性教学以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然而,在实践中很多教师由于对研究性教学的内涵理解不足,如一些教师将教学重点集中于教学形式的改变,如将研究性教学简单地等同于“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是“基于案例实践的教学”的形式,而忽视了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思想与实际效果的有效性。我们认为,研究性教学应以激发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为核心,并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对应,因此教师施行研究性教学无论其形式如何都应以是否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是否能够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为评判教学成功与否的依据。
相比传统的教育模式,研究性教学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从研究性教学的指导思想革新入手,将全新的研究性教学指导思想应用于具体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研究性教学在实践中的突破。在此,我们以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普遍开设的《公司金融》专业课程为例,从指导思想与主要方法入手,具体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体会,以供同仁共同探讨和进步。
一、研究性教学的指导思想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从过去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自我学习的“引路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第一出发点,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性地探索课程知识。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拘泥于教学参考书本身的知识结构体系,而应结合课程的特点,将最新、最丰富的社会知识大胆引入教学实践过程,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根据教学大纲,《公司金融》课程中包含股票价值评估的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从学期开始就提醒学生经常关注中国股市的股票行情变化,并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最关心的两只股票进行重点观察,并将这两只股票的变化与上证指数变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等因素相关联,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观察心得。当讲到股票估值的具体章节时,我们结合章节中有关股票估值的相关模型,如股息贴现模型、市盈率模型等要求学生针对自己选定的股票进行相应估值,并将估值的结果与市场实际价格进行综合比较。同时,我们还特别鼓励学生把自己对股票价值判断的依据乃至据此得出的投资方案拿出来和其他同学共同讨论。此时,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发言讨论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如将不同学生的投资方案进行比较,并鼓励学生通过继续观察证券市场变化以判断自己的投资方案是否可行。
2、坚持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但受到课程所限,有些知识相对本专科层次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更应注意教学过程中对知识诠释的深入浅出,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以资本结构理论中的“MM定理”教学为例,“MM定理”相对较为抽象,且很多教材中用英文直译的语言来对其进行解释,因此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此,我们在讲授“MM定理”之前专门设计了一个对其深入浅出地介绍:“1991年MM定理的提出者之一米勒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被记者要求用最通俗的话来解释他提出的MM理论,他的回答是:无论你把一块比萨分成四块还是八块,那仍然是一张比萨饼。”以此为起点,我们对MM理论进一步地解释是,如何切割比萨饼相当于一个企业的融资范畴,不管分成几份或者分给债权人还是股权人,比萨饼自身没有发生改变,这也就初步解释了为什么MM定理也可以叫做资本结构无关论。通过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学生很容易就对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并克服了学习中的畏难情绪。
3、鼓励质疑精神与提倡实证分析。现有教材绝大多数内容都是以讲述具体知识为主,较少提到具体观点的论证。在研究性教学的授课过程中,我们大力提倡学生在学习中对教材里所提出的各种论点多问“为什么”,通过具体分析找到(或)其合理性的依据。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我们力图将现有的学术研究路径引入学生们的分析中,具体过程包括:(1)提出问题或具体假设;(2)寻找前人的研究;(3)进行初步的逻辑性分析,有条件的话要针对提出的问题寻找相应数据;(4)运用计量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假设的证实或证伪;(5)写出研究过程并利用课上或课下时间进行讨论研究。
如在股票价值评估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市盈率模型为例,引导学生提出相应问题:教科书中提到的市盈率模型是否能够应用于股票投资?投资于低市盈率股票是否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然后,我们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或者互联网等途径查找前人对此问题的研究,并尝试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地逻辑分析。然后,我们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证券市场数据选定“一篮子”低市盈率股票,然后通过其历史走势分析投资这类股票的可行性,最后根据结果要求学生在课上讲解自己的研究心得,并与其他同学的研究形成一种互动。
4、积极鼓励跨学科研究。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在具体研究中进行大胆假设,特别是鼓励学生能从更深更广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如果能够在研究思考中提出跨越科目甚至跨越学科的思想会被视为一种非常有益的创新。以期权定价理论为例,教科书中只是简单地介绍了期权定价的一般理论,在研究性教学实践中我们则在此基础上首先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把期权解释为一种选择权,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这种选择权由经济问题引向社会问题的思考,如能否用期权理论来为北京之类的大城市户口进行定价,或者比较不同收入阶层的期权价值,即金钱的增加实质也是一种选择权的增加,这样教科书中的期权定价理论被用来解释一些社会学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促进了其对基础理论的理解。
5、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授课之初,我们在课堂上特别提出要重视社会经济现实,任何理论如果不能有效地解释经济现实,那么我们就有理由对其提出质疑。为此,我们特别鼓励学生每周抽一些时间进入图书馆阅读一些财经类期刊杂志,寻找社会热点特别是经济热点问题,并尝试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理论与现实相对照。例如,针对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现实,我们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看待此类创新对公司价值的长远影响等问题,并针对学生根据研究成果鼓励其积极申报校内针对本专科生的科研项目。
二、研究性教学的主要方法
1、案例教学。在《公司金融》研究性教学中,案例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案例教学的意义在于它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为了搞好案例教学,我们首先根据学科发展要求提出了建立《公司金融》学科的教学案例库的设想,鼓励授课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科案例库的建设当中来。在具体的教学案例选择中,我们强调了以下几点:(1)案例以启发性为主。符合研究性教学的案例应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为学生进一步思考留下足够的空间,启发性案例有助于学生开动脑筋积极围绕案例进行思考,并能够根据案例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2)案例内容随时注意补充最新的变化。虽然案例本身是静止的,但背后所蕴含的理论知识却是动态的,为此,提出案例的教师必须随时把握经济政策及理论发展的最新动向,并及时调整案例内容;(3)案例要有针对性。一些成熟的案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如果授课对象只是其他专业选修《公司金融》的低年级大学生,则教师在案例选择上应选择相对较容易的案例,甚至减少案例教学在总课时中的比例;反之,针对具有一定基础的本专业高年级学生则可以相应多安排一些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教学案例。
2、问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既包括教师的提问也包括学生的提问。教师提问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能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思考,实现教师对学生思考方向的成功引导;另一方面,问题式教学也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提问掌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可以相应发现其中的问题。问题式教学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根据课程的要求提出相应问题供学生思考,具体问题既可以来自于学科中的理论本身,也可以来自于社会经济实践,乃至教师通过情景假设相应提出问题。通过提出问题,提升学生探索知识的学习兴趣。针对具体的理论环节,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做到基础性与研究性相结合。例如,在债券评估的章节中,我们相应提出系列问题:债券价值的决定因素有哪些?结合实际你认为哪个因素对当前中国债券价值的影响更为重要?如何根据设定情景(如欧债危机)进行最为适宜的债券投资;(2)学生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进行相应思考,在思考中教师不应强求学生尽快解答问题,而应鼓励学生就自己的思考也提出相应问题,实现一种问题的互动,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况,教师很容易掌握学生思考进度,从而在教学上能够积极跟进。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结成小组等方式在内部进行相应的讨论,并整理出一些具体分析结论;(3)问题的解决与问题的延续。经过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得出结论等一整套过程,教师在对学生的分析结论点评的同时也相应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与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不失时机地提出延续性的新问题,从而为以后的教学内容提供伏笔。
3、实践性教学。《公司金融》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我们的研究性教学也突出了实践性的特点。实践性教学包括教学演示、校内模拟与课外实践等多个环节。在教学演示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演示课程中的一些基本运算操作,如利用相关软件演示计算年金及债券收益率变化等,教学演示既可以包含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可以利用网络课堂等新兴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课下进行学习,从而在节省课上教学时间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校内模拟环节主要是利用学校配备的企业级财务软件作为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一些基本的财务电子化操作,从而在训练学生基本财务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学生的校内模拟环节,从学校层面还不定期邀请有关软件公司的专家与教师一同指导学生的校内模拟,并就模拟的仿真程度、完整性等提出宝贵的改进意见;课外实践也是研究性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学校资源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在学校教师带队下进行校外实习工作,并邀请一些一线工作人员切实指导学生的实习。实习的内容涵盖了财务、会计、金融等多方面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考试改革。作为对学生本学期学业的最终评价,考试成绩一直是大学生评优、奖学金评定乃至获得学位等方面的最重要条件,因此备受学生关注。在实施研究性教学之前,学校考试成绩偏重于期末考试的比重,例如很多科目施行的是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成绩则占80%。为了突出研究性教学的重要性,我们向学校申请了考试成绩的改革,第一步将学生平时成绩的比重提高到了占总成绩40%。学生平时成绩除了出勤与日常小测验之外,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更成为了重要一环,能够在课下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课上积极提问,能够提出独到观点特别是创新性观点的学生可以获得额外的分数作为奖励。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积极回应,从而实现教师研究性教学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互动。由于教师在平时成绩给分方面具有较高的裁量权,我们通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平时成绩加分公示等方式尽可能地提升学生成绩的公平性。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教师能够保持公平,平时成绩比重的提升乃至整个研究新教学的实践都获得了学生的积极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冯锐,张君瑞.高校研究性教学现状调查及其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