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预算会计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快速行人检测算法; HOG特征; 俯仰角修正; SVM
中图分类号: TN911.7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21?0062?04
Pedestrian quick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with pitch angle corrected HOG features
CAO Qiao?hui, GE Wang?chen
(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HOG feature detection method has a preferable recognition rate for envisaging and side?looking pedestrians, but has a low recognition rate for overlooking pedestrians. An improved pedestrian quick detec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which is realized by converting HOG features in the detected images according to pitch angle and optimizing the SVM classifier training process. The testing result shows that the algorithm is better than the detection methods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HOG features and has improved the detection veracity of pedestrians in the different pitch angle video images.
Keywords: pedestrian quick detection; HOG feature; pitch angle correction; SVM
0 引 言
目前在交通运输方面,针对行人以及客流的建模研究主要集中于对行人的步频和长度、行人安全、行人数目、行人跟踪、公共服务设施服务时间等参数的研究[1]。在国内,由于特殊的国情,研究集中在聚集客流、服务时间以及对行人安全方面的研究。
大部分公共场所的背景较为复杂,因此如果仅仅使用基于背景?前景分割的目标分割技术,其性能会受到复杂背景的影响,其中包括将非人运动物体检测为目标或者将静态目标与背景融为一体导致漏检。此外,监控摄像头一般处于离地面较高的位置,其视角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基于模板或基于特征的检测方式也会在鲁棒性上受到一定的影响。
对于基于机器学习的行人检测来说,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选取一个信息量足够大并且对光照、视角等具有鲁棒性的本地特征,以便将前景中的行人和非行人分割开来。由于Dalal和Triggs提出的HOG特征能够比较准确地描述行人,因此本文将采用HOG特征作为行人的主要特征。
本文对Dalal和Triggs的算法进行了改进,并且应用在不同视角的公共场所视频的行人检测中。在检测过程中,针对不同俯仰角,本文对检测图像的HOG特征进行了转换,使不同俯仰角视频中的行人能够被正确地检测出来。
1 HOG特征及视角变化对其的影响
1.1 HOG特征
Dalal和Triggs于2006年提出了基于HOG的行人检测算法[2]。与SIFT特征类似,HOG也是采用图像局部区域的梯度统计信息对图像进行描述。但是与SIFT不同的是,HOG并不只针对目标区域内的稀疏点进行特征提取,而是一种密集特征,即HOG特征与目标区域内的所有点有关,因此通常HOG会以高维向量的方式表现。
HOG的主要思想是:在一幅图像中,相对于使用颜色信息,本地物体或行人的外观与形状能够更好地被梯度或者边缘分布的直方图描述。因此,Dalal和Triggs将图像分为各个胞元(cells),计算胞元中每个像素的梯度;对检测窗口(window)中的块(block)进行密集扫描,串联起来得到一个高维向量;最后通过线性SVM分类器对向量进行分类,以达到检测物体的效果。
1.2 摄像机俯仰角对HOG特征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行人库,如INRIA,MIT行人库等,其训练样本主要为侧视角的行人[3];而在实际应用中,并不能够保证摄像机的角度一定为侧对行人的角度。如果不考虑视角变换而是将所有视角的行人图片一起作为正样本训练,则会影响到线性SVM分类器的分类性能。此外,对于特定视角的样本采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并且对场景的适应性有限。因此研究视角的不同会带来HOG特征的变化。
设置场景的摄像机的水平旋转角为[α,]俯仰角为[β,]如图1所示。下面将分别讨论它们对梯度产生的影响。
图1 摄像机视角不同对物体高度和宽度的影响
对于俯仰角[β,]其影响的是[y]方向的分量,若人体的高度为[H,][h1]是摄像机和水平面夹角为[β1]时人体在图像上所成像的高度,[h2]是摄像机和水平面夹角为[β2]时人体在图像上所成像的高度,则有:
[Cβ1,β2=h2h1=cosβ2cosβ1, -π2
[θ2x,y=arctantanθ1x,y?1Cβ1,β2] (2)
且梯度为:
[?f2(x,y)=?2f?x2+tan2θ1(x,y)??2f?x2] (3)
[?f2(x,y)=?2f?x2+tan2θ1(x,y)C(β1,β2)??2f?x2] (4)
[?f2x,y=?f1x,y?1+tan2θ1(x,y)C(β1,β2)1+tan2θ1(x,y)] (5)
同时对于扫描窗口的尺寸,有:
[w=C(α1,α2)?w] (6)
[h=C(β1,β2)?h] (7)
因此当摄像机的水平和俯仰角度发生变化时,目标图像的梯度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在实际检测特征时,先对梯度进行相应的变换,再按普通HOG的方式进行检测。
2 快速人体检测算法
2.1 训练过程
本算法使用的训练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SVM分类器完整训练流程
本算法采用INRIA行人数据集作为训练样本库,并加入一些自行采集到的行人数据。INRIA数据集中的图像都为彩色图像,正样本的大小为96×160,负样本的大小为320×240。本系统在RGB空间中提取HOG特征,在三个空间中分别计算这三个分量的梯度,选取幅值最大的作为该像素梯度;使用像素的cell计算9个方向上的梯度直方图,并且将像素作为一个block进行梯度直方图归一化[4],如图3所示。
图3 对图片的block进行直方图归一化并计算梯度直方图
在进行SVM分类时,本文采用SVM Light对正样本和负样本提取的HOG特征分类,并且使用线性核SVM作为分类器。一次分类结束后,将得到的分类器对所有源负样本进行密集扫描检测。二次训练完成后,就得到了3 780维的SVM分类器。
2.2 快速行人检测算法
检测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
图4 本文使用检测算法的流程图
在二次训练后得到3 780维的SVM分类器后,使用此分类器对图像中的人体进行检测。在使用SVM对特征进行分类时,需要对视角进行修正。考虑到摄像机的角度变化,本文中采用的扫描窗口大小由式(6)与式(7)决定,例如当俯仰角为30°,水平角为15°时,窗口的大小为64×110;获得窗口中的梯度后,使用式(5)对获得的梯度进行修正,并且使用线性插值对图像边缘的梯度进行插值,使梯度图像重新缩放至64×128大小;然后对这些梯度计算HOG特征,并使用SVM分类器进行分类[5]。
检测时采用密集扫描,并对检测图像进行变化率为[σ=]1.10的多尺度变换[6]。因此,图像中包含相同目标的多个检测窗口在SVM检测时都会被检测为目标窗口;单个目标可能会出现多个检测窗口,对后续跟踪造成困难。
为了使每个目标仅被单个窗口包围,需要对包围窗口进行合并。如果一个目标窗口被另一个目标窗口完全包含,那么认为它们属于同一个目标;同时当包围窗口之间的重合面积大于70%时,也认为它们属于一个目标。这里将被认为属于同一个目标的包围窗口定义为属于同一类。对于每张图像,将所有的包围窗口分为[N]类,每个目标带有[n]个包围窗口,并且引入一个阈值[T。]当[N]类中的包围窗口数量[n]大于[T]时,将相同类别的包围盒作合并;包围窗口数量小于[T]时,认为这个类属于误报,对其进行过滤。经过测试,使用阈值[T]为2的合并算法就能够合并大部分的包围盒,并且滤除一定的误检目标。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本文分别采用PETS2006的稀疏客流密度视频与PETS2009中的中客流密度的部分视频对算法的识别率进行测试,并且截取一部分对本文所使用的HOG特征进行检测。视频的信息如表1所示。在测试时,记录一帧中未检测出的行人数量以及错误检测的目标框数量。测试的结果如表2,表3所示。
表1 所使用的测试视频信息
[视频名称\&俯仰角\&视频尺寸\&帧数\&总目标数量\&0601\&β≈45°\&360×288\&700\&471\&0602\&β≈45°\&360×288\&1 007\&687\&0901\&β≈30°\&768×576\&794\&3 099\&0902\&β≈0°\&768×576\&794\&2 807\&]
表2 普通HOG特征的测试结果
[视频名称\&帧数\&总目标数量\&正确识别数\&漏检数\&0601\&700\&471\&428\&43\&0602\&1 007\&687\&622\&64\&0901\&794\&3 099\&2 914\&185\&0902\&794\&2 807\&2 723\&84\&]
表3 视角转换的HOG特征的测试结果
[视频名称\&帧数\&总目标数量\&正确识别数\&漏检数\&0601\&700\&471\&448\&23\&0602\&1 007\&687\&670\&17\&0901\&794\&3 099\&3 006\&93\&0902\&794\&2 807\&2 797\&110\&]
本文使用对数尺度下的DET(Detection Error Trade?off)曲线作为本文算法的准确性评价标准,即漏检率(Miss Rate,MR)和误检率(False Postive Per Window,FFPW)曲线。本文的算法与Dalal的算法在俯仰角为0°,30°,45°的情况下的DET曲线分别如图5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俯仰角为0°时,本文的算法与Dalal的算法在检测率上没有没有很大的区别;当俯仰角为30°时,本文的算法的漏检率在时比Dalal的算法低了3%左右;当俯仰角为45°时,本文算法的漏检率比Dalal的算法低了5%左右。
图5 本文算法与传统算法的比较
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性能较传统方法有所改善。图6显示了本文提出的方法在不同视频中的检测效果。
4 结 语
针对传统HOG特征对俯视行人的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本文基于被检测图片的HOG特征进行了俯仰角修正,并且对不同视角的公共场所视频进行了行人检测测试。测试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有效提高了HOG算法检测的准确性。
图6 测试结果
参考文献
[1] SAUNIER N, HUSSEINI A E, ISMAIL K, et a1. Pedestrian stride frequency and length estimation in outdoor urban environments using video sensors [C]// TRB 90th Annual Meeting Compendium of Papers. Washington DC: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201l: 1l?21.
[2] DALAL N, TRIGGS B. Histograms of oriented gradients for human detection [C]//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San Diego, CA, USA: IEEE, 2005, 1: 886?893.
[3] KARAULOVA I, HALL P, MARSHALL A. A hierarchical model of dynamics for tracking people with a single video camera [C]// British Vision Conference. Bristol, UK: BVC, 2000: 352?361.
[4] 刘清,吴志刚,郭建明,等.视角和旋转角变化时梯度方向直方图的转换[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0(9):1269?1272.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定位;预算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4 标识码:A
建国以来,我国的会计体系一直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会计体系,二是预算会计体系。预算会计体系中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两个分支。预算会计改革后,把事业单位会计同行政单位会计区分开来,建立了单独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分行业的会计制度,这是预算会计法规建设上的一个突破。在此情况下,有些人就产生了事业单位是否还属于预算会计范畴的疑问,有的还认为事业单位会计法规制度的管理可以纳入企业会计法规制度的管理体系。事业单位会计的地位问题,关系到事业单位会计的性质、目标和原则,也关系到其法规制度的实施,笔者认为有进一步加以明确的必要。
1 会计的两大分支
会计的体系及其分支,是在过程中形成的,是适应人们管理财务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着会计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从古到今,从我国到外国,会计历来是按其适用范围和核算对象分为企业会计和非企业会计的。企业会计是适用于农、工、交、商、等企业单位的会计,是用以反映和监督再生产过程中生产、流通领域的企业经营资金活动的。再生产过程中生产、流通领域的企业,基本上属于物质生产部门,处于经济基础领域,这些部门中的企业从事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社会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并创造价值,在社会再生产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非企业会计,即我们所说的预算会计,适用于各级政府财政机关、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会计,用以反映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分配领域、精神生产和社会福利领域的政府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的。作为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财政、行政、事业等单位,不直接提供物质产品,处于上层建筑领域,它们从事各种业务活动,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在社会再生产中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和非企业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是否具有物质生产方面的职能,是否具有生产经营性。企业会计同预算会计的主要区别,则在于是否追求资本的保值增值,是否具有营利性。企业投资者投入资本以后,要求得到回报,企业终止时,投资者要收回原来投入的资本,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获得盈利才能维持其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会计要以营利为目的,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都要围绕着资本的保值增值、所有者权益而展开。行政和事业单位进行各种公务活动,公益性、社会性业务活动,其出资者投入资金以后,不要求得到回报,这些单位一般也不会终止,个别单位终止时出资者也不一定都收回资金,它们在业务活动中有的无偿提供服务,有的虽有收费但也并非足额补偿,而是由国家财政提供全部或大部的资金。所以,预算会计要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都要围绕着社会效益而展开。非营利性是预算会计区别于企业会计的特殊性,也是预算会计各个组成部门的共同性。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特征,才能明确事业单位会计必然归属于预算会计(非企业会计)的客观依据。1996年2月我国财政部的“预算会计核算制度改革要点”指出:“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以及事业行政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是我国两大类会计体系之一。”这一概括,为我们认识事业单位会计的地位,建立预算会计法规制度的管理体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2 事业单位会计的特征
把事业单位会计作为预算会计中的会计分支而单独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预算会计改革的一个创举,它有助于适应形势发展而加强单位内部管理。之所以要确立事业单位会计的相对独立会计分支地位,是因为认识到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事业单位会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项:一是事业单位除财政拨款外还有自己的事业收入。二是事业单位虽然以实现社会效益为宗旨,但却具有一定的经营性,并要实行经济核算,其事业收入和事业支出大都与业务活动相联系,可通过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增收节支,争取改善自身的运营条件。三是事业单位虽然不提供物质产品,但向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即知识形态的产品)和劳务,它具有一定的生产性。、、文化、卫生等各种事业单位,大都属于第三产业中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有人把这种提供精神产品和劳务的行业称为第四产业)。这些部门在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越高,智力劳动和智力开发的作用就越显著,物质产品再生产的发展就越依赖于精神产品再生产的发展。正是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特殊性,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成为预算会计中的一个单独的分支。
笔者浅析事业单位的特征,是为了按照其的客观有效地执行法规制度,使之更好地适应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需要。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事业单位会计已经化了,已经按企业会计的规则运行了。这是因为:第一,我国的事业单位尽管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但其绝大多数还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其他资金来源为辅,完全不需要国家财政拨款的还是少数,有些单位虽然能做到日常收支相抵,但重大工程项目依然要依靠国家财政扶持。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同国家财政资金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应该受到国家预算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约束,而且其会计法规制度的建设应该与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建设由同一部门进行,使单位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很好地衔接起来。第二,事业单位的性质及资金来源,决定了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必须把效益放在第一位。水利、林业、、、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提供的是公共产品,而追求利润必然会使其业务活动走偏方向。这里还要说明,一些单位虽然能够实现收支相抵后还有结余,但这是它们加强管理、量入为出的结果,绝不等于在主观上就是以营利为目的。把事业单位会计当作预算会计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来进行法规制度建设,既照顾到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又维护了预算会计体系的统一性,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3 事业单位会计的定位
关键词:预算会计企业会计会计差异
预算会计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环节,主要负责对各级政府部门财政进行监督核算,是合理调度财政性资金的重要保障,体现了国家财政的整体收支状况,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企业会计是指依靠程序化的会计措施,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方向提供财务数据参考,企业会计服务于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经营管理密不可分,是市场经济环境下营利机构的财务管理行为。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是我国会计学科的两大分类,本文就两者的差异性进行了探讨。
1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在性质上的差异
预算会计具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公共性,这点主要体现在会计主体上,预算会计的会计对象是各级政府、行政部门和由政府财政预算拨付经费的非营利性机构,会计主体为政府和公共部门,目的是实现公共职能,其核算对象为公共资产,以公共实务作为核算依据,考核指标是公共业务成果。二是非营利性,预算会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三是财政性,预算会计的服务对象与国家财政存在资金关系。基于以上三点,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在性质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1不计利润,计结余
对于企业会计而言,利润不仅是企业收入与成本相互抵消所形成的资金结余,同时也是企业资本运作所产生的报酬,而预算会计的结余只是会计主体财政收支相互抵消产生的结果。企业会计的利润表现企业所具备的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是资本的报酬形式,而预算会计的结余只说明财政收支的对比状况。对于行政预算而言,结余情况不能与财政状况直接划上等号,无法作为考核行政预算单位财政管理水平的合理标准。
1.2采用收付实现制
会计核算的收支处理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根据我国现行的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企业会计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而预算会计的核算则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只对涉及成本核算的经营性收支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
1.3会计目标差异
预算会计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产生社会效益,其会计目标具备宏观性和间接性。而企业会计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资本的循环进行财务核算,力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具有直接性和微观性。
预算会计是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核算,投资目标是为实现预算主体的政府职能提供财政支持,反映了国家的宏观政策,其每项收支活动都涉及社会的各个环节,影响社会关系与经济效益,投资结果体现在社会效益上。
2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在会计准则上的差异
2.1不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财务中往往存在坏账问题,因此企业会计会对坏账进行账务处理。而预算会计核算对应收、预付款项只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进行记账,不计提坏账准备,对没有形成坏账的,不做账务处理,如果形成坏账(确定无法收回),则应当按照规定报经相关单位或部门领导批准,然后借记“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存货核算按照实际成本计算入账价值,固定资产核算则分为两类,一是使用预算拨款购置的,在预算额度内执行;二是纳入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则按照政府采购的相关规定执行。预算会计的资产核算中,存在对固定资产不重视的问题,固定资产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账面原值产生差距,导致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指标无法反映真实状况,造成净资产虚增,最终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2.2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及专款专用原则
所谓政府采购,是指预算会计主体使用财政性资金根据相关规定集中采购规定范围或金额的货物工程或者服务行为。专款专用则是预算会计主体对政府拨款和指定用途的财政性资金,必须按照规定的用途予以使用并且单独进行核算,反映其使用状况,不得擅自更改或者挪作他用。
2.3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国库集中收付是基于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账户体系的管理行为,收入直接计入国库或财政专用账户,支出通过单一账户统一支付管理。预算会计对象单位以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作为主要支付方式。
2.4实行政府收支分类
对于预算会计而言,如果需要编制政府预算和组织预算执行,或者完成后续的核算工作,必须以政府收支分类作为依据。所谓政府收支分类,是指对政府的财政收支从类别、层次上进行划分,通过这种分类方式清晰的反映政府的财政性资金收支活动。政府收支分类是预算会计区别于企业会计的重要特征。
3结语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在财务活动中的作用不断提升,成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全面、系统的会计核算管理,不仅是企业经营的重要依据,也是政府部门合理利用财政性资金的有利保障。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分属于不同的业务领域,都发挥着反映财务状况和监督资金活动的职能,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对于会计核算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对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差异的研究可以丰富会计理论,有利于推动会计的进一步改革。
作者:冯星等
参考文献:
[1]李灵娟.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在核算上的差异探讨[J].中国商贸,2014(12).
摘 要 经过多次改革,预算会计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但目前现行的预算会计在会计主体、会计目标、确认基础、财务报告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意在深入分析这些需要改善的地方,并提出改革的建议思路。
关键词 预算会计 问题 改革
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面临的预算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很多事业单位已经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阶段特征的转变,而且具备了一些新的功能特征:其资源来源除财政拨款外还有自己的事业收入;虽然具有社会服务性,但同时具有经营性,实行经济核算。基于上述情况,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已日显突出,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亟需做出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以适应财务核算的新要求。
一、当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
1.会计主体存在问题
会计主体是指在会计上能都独立的进行核算和监督的单位,具备独立的资金和经营活动。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是依据1998年颁布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分为的三大类,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根据财政拨款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三个会计制度已不能完全涵盖三种不同形式的事业单位。另外,由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管理方式上已逐步的趋于企业化,其较强的盈利能力已基本不需要政府的财政拨款,与政府财政也逐步脱钩,在这种背景下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已经不能真实、可靠、完整的反应出这些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因此当前的预算会计体系亟需根据事业单位的分类状况加以改革。
2.会计目标存在问题
当前主流的会计目标有两种,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我国当前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主要是以受托责任观为主,主要用来出资方即政府对其经营状况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的监督,具体的讲,各类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接受政府财政拨款,同时向出资方即政府反映其履行职责状况。但目前我国的预算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逐步多元化,其使用主体不仅局限于政府部门,公众对公开财务预算信息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受托责任观作为单一的预算会计目标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3.会计核算内容问题
会计核算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会计科目不完整,不能及时的调整以核算业务扩展的需要,很多事业单位发生的业务活动不能在当前科目中合理的反应出来,致使很多资金、基金项目不能纳入统一核算;二是由于预算会计适用的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也就不能真实反映控制固定资产的净值,另外由于收付实现制导致已发生的负债不能在报表里反映,从而造成预算结余的虚增。
4.财务报告不完善问题
目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预算执行情况表,不能对基本建设资金、社会保障资金等财务信息进行披露。财务报告应该能够全面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预算执行状况以及应该纳入收支核算的所有重要财务信息,但目前的财务报告体系由于没有现金流量表和反映整体财务状况的合并报表,很多重要的财务信息没有披露出来。
二、预算会计体系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1.重新讨论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体系
当前事业单位根据拨款方式不同分类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目前来说这一分类是合理的,而当前的预算会计体系与事业单位的不匹配问题可以通过重新讨论事业单位会计归属的方式解决。前两种依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可以通过预算会计的方式加以管理,而对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可以将其按照企业会计来管理,考虑到这种事业单位也存在社会公益性,应当将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准则综合起来,制定一个适用于这种特殊的事业单位。
2.会计目标要逐步引入决策有用观
决策有用观的着重点在于不仅要对财政支持方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还要向其他有利益关系的相关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引入决策有用观的目的在于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增强财务透明度,在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二者的结合下,用资的事业单位不仅要对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提供相关信息外,还要向社会大众即纳税人提供包括预算执行和全面的财务信息等决策信息,更加透明的信息披露能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敦促事业单位提高其工作效率。
3.引入权责发生制,完善会计核算方法
权责发生制的引入在于其优越性,与收付实现制相比,它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具体的讲,对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施收付实现制;对于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施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实施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也并非全面的介入,而是在固定资产、债权债务以及报表的编制中落实。此外,会计科目的更新要跟上业务扩展的速度,及时的对预算会计体系进行更新和调整以保障财务信息的完整性。
4.完善财务报告披露制度
完整的财务报告应当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包括:预算的执行情况、现金流量信息、资产负债和收入支出以及结余的会计信息、其他有关的非财务信息等。为了能完整的披露上述信息,建议财务报告制度应做出以下调整:一是增加现金流量表,不仅便于对现金的及时反映和管理,还能有效的对预算执行过程加以监督;二是增加整体的合并报表,以此来反映政府整体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水平;三是增加与财务报表相关的信息披露,对重大事件的非财务信息加以说明;四是出具独立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一方面保证报告的可信力和透明度,一方面对事业单位工作效率起到敦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光辉,刘彬.预算会计重新分类问题探讨.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6).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预算会计;协调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预算会计的关系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支付为资金拨款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简称。在这一制度下,国库将直接控制从预算分配、资金拨付、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提供者账户的全过程。而“预算会计”这一术语特指追踪拨款和拨款使用的会计系统,包括拨款、承诺、核实、付款四个阶段的交易记录。其中,承诺表明公共组织已经发生了未来的支付义务,核实阶段是支出义务转化为应计支出的阶段。两者分别属于财政和会计两个不同领域,在传统意义上似乎是彼此独立的;但随着公共财政的发展,财政与会计呈现了相互包容的特征。在许多西方国家政府公共会计早已作为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包括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中。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目的在于强化财政预算的执行,健全财政监督机制以及有利于库款的统一调度。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政府国库部门对于预算会计信息更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只有预算会计提供良好信息,财政才可能完整追踪财政资金的来龙去脉,把握预算执行进度和质量,及时探测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可以说,预算会计是对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重要工具,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同样也可以促进和推动预算会计的发展。两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二、预算会计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协调的主要表现
为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够顺利推行,财政部对1998年开始实行的预算会计做出了一些补充规定。由于预算会计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都应用于财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因此,二者在当年财政支出核算方面是比较协调的。但二者也存在一些不协调之处,主要表现是:
1、预算会计核算基础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协调。在会计核算中,对收支的确认有两个基本标准,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这两个标准对会计核算关系重大,因此国外会计理论界有的称之为会计基本假设,有的称之为会计基准,我国习惯上叫做会计核算基础。
预算会计制度规定: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的会计核算和事业单位会计非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实行收付实现制。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两个直达”的精神实质也是收付实现制。这样看来预算会计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协调的。但是,为了解决年终结余的核算问题,财政部规定实行国库制度改革的地区财政总预算会计年终结余资金核算可以实行权责发生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结余的用款额度,财政部规定年终要收回,同时要求单位记入“拨入经费”或“财政补助收入”,这其实就是权责发生制的具体应用。预算会计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会计核算基础不协调,预算会计核算收支结余的标准不统一,就难免出现人为操纵收支和结余数字的现象,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财政总预算会计支出列报口径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协调。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预算单位向财政部门提出用款申请,财政部门批复的是用款额度。财政部门根据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汇总清单列报支出,其实质是以实际支出数列报支出。而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规定,财政总预算会计以财政拨款数列支、列报。这样就造成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地区,预算支出进度相对比较缓慢。在实行收支统管,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情况下,财政支出如按实支数列报,产生的财政结余就是虚假结余。
3、预算会计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核算的范围不协调。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上连财政总预算会计,下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成立此机构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性资金进行全面、全程监控。然而该机构却只核算当年的财政拨款支出,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其他收支业务、以前年度结余和暂存、暂付往来业务则不核算。可见,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核算的范围明显小于预算会计核算的范围。预算会计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核算的范围不协调,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充分发挥作用就无从谈起。
4、预算会计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会计信息的提供上不协调。目前,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没有专门的会计制度和统一的会计报表。它虽然执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但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中只反映预算收支,不显示预算单位的用款额度使用情况、国库存款中有多少是未支付预算单位的资金等内容。预算会计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会计信息的提供上不协调,那么领导就无法及时掌握国库集中支付机构运行质量和效果。
三、协调预算会计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对策
预算会计和国库支付制度的协调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财政国库制度改革的成败,因此,对这个问题应加强研究和探索,尽快找到一套稳妥的办法,使财政国库制度改革取得更大的成效。笔者提出如下方案。
(一)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程序基本保持不变,但相关内容调整
1、对于财政机关下达各预算单位的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用款额度,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要按照收付实现制编制会计分录,进行会计核算;
2、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停止使用“已结报支出”科目。办理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手续,向财政国库机构结算资金时,不再作为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而作为用款额度支出核算。
(二)财政总预算会计
1、财政总预算会计以批复的用款额度数列支,用款额度剩余退回时,作冲减支出处理。年终预算结余资金核算不实行权责发生制。
2、《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负债类增设一个“待结算支付资金”科目,此科目用于核算与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往来待结算款项。财政机关下达用款额度时,借记“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科目或者“行政事业支出(专项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财政国库支付执行 机构办理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手续与财政国库机构结算资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国库存款”科目或者“财政专户存款”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财政国库机构超拨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现金数;本科目的贷方余额,反映财政国库机构欠拨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现金数。本科目应根据支出性质和支付方式进行明细核算。
(三)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会计
作为财政机关资金调度中心的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目前主要承担两项任务:一是根据财政机关下达预算单位用款额度,办理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手续;二是负责监管预算单位的财政性资金。那么其会计核算的重点就应放在预算单位用款额度收支结余情况及单位其他收支结余情况上。据此,笔者为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设计了如下一套会计科目。
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会计科目表类别
序号
科目名称
类别
序号
科目名称
一、资产类
1
银行存款
三、净资产
6
单位其他结余
2
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
四、收入类
7
拨入用款额度
3
内部往来
8
单位其他收入
4
单位其他暂付
五、支出类
9
用款额度支出
二、负债类
5
单位其他暂存
10
单位其他支出
(四)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1、“银行存款”科目系资产类会计科目,用于核算预算单位其他收入、以前年度结余和各项往来款项等形成的存款。本科目借方,记银行存款增加数,贷方记银行存款减少数。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银行存款的结存数。本科目应按预算单位名称设置明细账。
2、“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科目系资产类会计科目,用于核算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办理资金支付的业务。本科目贷方,记录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当日办理的支付数,借方记录当日国库存款账户和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划入冲销数。本科目应按预算内和预算外设置明细账。
3、“内部往来”科目系资产类会计科目,用于核算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与财政国库机构发生的往来结算款项。财政机关下达用款额度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拨入用款额度”,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办理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手续,与财政国库机构结算资金时,借记“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财政国库机构欠拨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现金数,贷方余额反映财政国库机构超拨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现金数。本科目应根据支出性质和支付方式进行明细核算。
4、“单位其他暂付”科目系资产类会计科目,核算预算单位发生的应收、暂付等待核销结算款项。发生应收、暂付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应收、暂付款项收回或转作支出时,借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待结算的应收、暂付款数。本科目应按预算单位名称设置明细账。
5、“单位其他暂存”科目系负债类会计科目,核算预算单位发生的临时性暂存、应付等待结算款项。收到暂存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冲转或结算退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尚未结算的暂存款数额。本科目应按预算单位名称设置明细账。
6、“单位其他结余”科目系净资产类会计科目,核算预算单位其他收入、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年终将“单位其他收入”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的贷方,借记“单位其他收入”,贷记本科目;将“单位其他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的借方,借记本科目,贷记“单位其他支出”。本科目的贷方余额为预算单位其他收支业务的滚存结余。本科目应按预算单位名称设置明细账。
7、“拨入用款额度”科目系收入类会计科目,用于核算财政机关根据预算单位用款申请批复的用款额度。财政机关下达的用款额度时,借记“内部往来”科目,贷记本科目;年终用款额度支出转入冲销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用款额度支出”科目。平时贷方余额反映拨入用款额度累计数,年终结账后,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预算单位未使用的用款额度数,即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年终预算结余资金数。本科目应根据支出性质和支付方式进行明细核算。
除上述之外,行政、事业和建设单位会计仍按现行会计制度及相关的补充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即可。
四、预算会计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协调对策的优越性
上述方案不仅能够解决预算会计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协调的问题,而且具有如下优越之处:
(一)预算单位从单位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支出后,可能有少量的结余。此外,预算单位的财政性资金在没有支付给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之前,都沉淀在财政国库账户上。
(二)财政总预算会计掌握和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全面,便于领导进行科学决策。
(三)扩大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监管范围。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会计核算的范围涵盖了预算单位的所有收支业务,符合预算单位的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统一核算和综合平衡的核算原则,即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大收入”“大支出”概念相协调。
1、可以及时掌握用款额度结余即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年终预算结余资金情况,即:
用款额度结余=上年用款额度结余+拨入用款额度—用款额度支出
2、可以了解预算单位其他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即:
单位其他结余=单位其他资金上年结余—单位其他收入—单位其他支出
3、可以掌握单位暂存暂付往来资金活动情况。
参考文献
[1] 卢大美,试论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预算会计月刊,2009,
一、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内容与差异
(一)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内容
财务会计主要是在监督与核算企业已完成资金业务活动的财务行为,其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各利益主体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利益主体主要包含债权人、政府部门以及企业投资人,财务会计作为企业基础性工作,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通过运行财务会计能够为企业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进而促进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预算会计主要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个经济组织与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分析、控制以及報告的财务行为,其主要职能在于反映和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预算会计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预算会计的主要目标在于满足信息需求、减少成本支出以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整体而言,相较于财务会计,预算会计与政府部门财务管理的特合度更高,且两者在核算主体、核算目的、核算内容、核算过程以及核算基础等各方面皆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差异
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托责任差异,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虽同属于会计系统,但是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受托责任上看,财务会计的受托责任对象为全部公共资源,其具有持续性与长期性的特征。而预算会计的受托责任对象为预算资源,其具有年度性强的特点。由此可见,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在责任承担上存在明显差异,集中表现在财务会计的责任范围更大,预算会计的侧重点在于合规性,要求严格按照预算对项目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推进,而财务会计的侧重点在于绩效性,两者的有机融合才能促进事业企业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二是会计基础差异,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在会计基础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预算会计的会计基础为收付实现制,其主要包括预算收入、支出以及结余等方面的内容,而财务会计的会计基础为权责发生制,其主要包括单位资产、收入以及负债等方面的内容,财务会计的内容更侧重于强调单位资源的流动状态,只有两者的有机融合,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企业或事业单位资金运行的状态与流向,以保证企业与单位的经济效益;三是会计主体的差异,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所针对的会计主体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国将各部门和各单位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而这一会计主体包含总多的团体、组织以及单位,它们与事业单位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预算联系,对此,在实际的会计核算过程中,企业或事业单位需对组织架构进行明确,以保证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所应对的会计主体相匹配,并通过合理协调的方式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进行有机融合,以保证且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贴合会计基本准则。
二、固定资产在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上的处理差异
(一)固定资产在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核算异同
固定资产在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核算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核算主体的差异,企业一般将财务会计作为主体,核算的主要内容为企业内部经济活动,针对于不属于本企业的经济活动,则不能对其进行核算,而预算会计的重心在于整个国家的预算,其不仅需要预算生产部门的预算收支情况,还需对其他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核算;二是核算过程的差异,相较于预算会计而言,财务会计的核算过程复杂度更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所涉及的流程与环节较多,且每个流程与环节皆会涉及收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务会计核算的复杂度,而预算会计相较而言更为简单,其核算过程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预算支出与预算收入两个部分,其他环节的涉及相对较少,使其核算过程的复杂性相对较低;三是核算目的的差异,财务会计核算的目的在于盈利,企业进行财务会计核算的目标在于减少成本支出,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而预算会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体现预算收支政策的执行情况,从这一层面而言,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固定资产在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上处理差异的实例分析
1.固定资产取得时两者的处理差异。针对于固定资产取得时,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处理方式差异案例如下:一是外购无需安装的固定资产处理,以高校购入风扇为例,A高校用财政授权支付购入一百台无需安装的电风扇,每台价格为四千元。财务会计的处理方法为:借:固定资产400000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400000.预算会计的处理方法为:借:事业支出400000贷:资金结存——货币资金400000;二是需安装的固定资产,以高校购入空凋为例,B高校用财政授权支付购入空调十台,每台价格为6千元。财务会计的处理方法为:借:在建工程60000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60000。预算会计的处理方法为:借:事业支出60000贷:资金结存——货币资金60000。安装完毕交付使用时,财务会计的处理方法为:借:固定资产60000贷:在建工程60000。预算会计的处理方法为:因该项目并不涉及资金变动,故不需做账处理;三是资金建造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的固定资产,财务会计的处理方法为: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预算会计的处理方法为:因该项目不涉及资金变动,故不需做账处理;四是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处理,以高校租如展台为例,A高校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租入需安装的演出展台,为期40年,价格为40万。财务会计的处理方法为:借:在建工程400000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400000。预算会计的处理方法为:借:在建工程400000贷:资金结存——零余额账务用款额度400000。若学校分期付款,则财务会计的处理方式为:长期应付款为10000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为10000。预算会计的处理方法为:借:事业支出为10000贷: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为10000。
2.固定资产相关的后续支出处理差异。固定资产相关的后续支出处理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符合政府会计确认条件的后续支出,针对于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后续支出,在财务会计上,可以将固定资产转化为在建工程,在对扩建所产生的支出计入相关费用中。以高校教室修缮为例,A高校需对教室进行修缮,教室旧有价值为16万元,以折旧为8万元,修缮翻新的支出为12万元,且皆有银行存款进行支付。财务会计的处理方法为:皆:在建工程120000固定资产折旧80000贷:固定资产160000,由于该项目设计银行存款,预算会计需作出以下处理:皆:事业支出120000贷:资金结存——货币资金120000;二是不符合固定资产条件的后续支出,以高校电梯改建为例,B高校电梯故障无法正常使用需进行改建,原有价值为20万,折旧为7万,改扩建支出为9万,且皆有银行存款进行支付。财务会计的处理方法为:借:业务活动费用为900000贷:银行存款为90000。预算会计的处理方法为:事业支出为90000贷:资金结存——货币资金为90000;三是对外捐赠的固定资产,以高校捐赠书籍为例,A高校向B高校捐赠价值二十万的书籍,一共两万本,且每本书籍的原价值为十元,每本折旧为四元,同时,产生了运输费用五百元,且学校皆通过银行存款进行支出。财务会计的处理方法为:借:资产处理费用为120500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为80000贷:固定资产为200000银行存款为500由于该项目涉及资金的变动和运输费用,对此,在进行预算会计处理的过程中,借:事业支出为500贷:资金结存——货币资金为500。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支付为资金拨款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简称。在这一制度下,国库将直接控制从预算分配、资金拨付、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提供者账户的全过程。而“预算会计”这一术语特指追踪拨款和拨款使用的会计系统,包括拨款、承诺、核实、付款四个阶段的交易记录。其中,承诺表明公共组织已经发生了未来的支付义务,核实阶段是支出义务转化为应计支出的阶段。两者分别属于财政和会计两个不同领域,在传统意义上似乎是彼此独立的;但随着公共财政的发展,财政与会计呈现了相互包容的特征。在许多西方国家政府公共会计早已作为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包括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目的在于强化财政预算的执行,健全财政监督机制以及有利于库款的统一调度。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政府国库部门对于预算会计信息更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只有预算会计提供良好信息,财政才可能完整追踪财政资金的来龙去脉,把握预算执行进度和质量,及时探测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可以说,预算会计是对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重要工具,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同样也可以促进和推动预算会计的发展。两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二、预算会计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协调的主要表现
为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够顺利推行,财政部对1998年开始实行的预算会计做出了一些补充规定。由于预算会计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都应用于财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因此,二者在当年财政支出核算方面是比较协调的。但二者也存在一些不协调之处,主要表现是:
1.预算会计核算基础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协调
在会计核算中,对收支的确认有两个基本标准,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这两个标准对会计核算关系重大,因此国外会计理论界有的称之为会计基本假设,有的称之为会计基准,我国习惯上叫做会计核算基础。预算会计制度规定: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的会计核算和事业单位会计非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实行收付实现制。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两个直达”的精神实质也是收付实现制。这样看来预算会计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协调的。但是,为了解决年终结余的核算问题,财政部规定实行国库制度改革的地区财政总预算会计年终结余资金核算可以实行权责发生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结余的用款额度,财政部规定年终要收回,同时要求单位记入“拨入经费”或“财政补助收入”,这其实就是权责发生制的具体应用。预算会计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会计核算基础不协调,预算会计核算收支结余的标准不统一,就难免出现人为操纵收支和结余数字的现象,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财政总预算会计支出列报口径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协调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预算单位向财政部门提出用款申请,财政部门批复的是用款额度。财政部门根据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汇总清单列报支出,其实质是以实际支出数列报支出。而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规定,财政总预算会计以财政拨款数列支、列报。这样就造成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地区,预算支出进度相对比较缓慢。在实行收支统管,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情况下,财政支出如按实支数列报,产生的财政结余就是虚假结余。
3.预算会计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核算的范围不协调
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上连财政总预算会计,下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成立此机构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性资金进行全面、全程监控。然而该机构却只核算当年的财政拨款支出,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其他收支业务、以前年度结余和暂存、暂付往来业务则不核算。可见,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核算的范围明显小于预算会计核算的范围。预算会计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核算的范围不协调,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充分发挥作用就无从谈起。
4.预算会计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会计信息的提供上不协调
目前,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没有专门的会计制度和统一的会计报表。它虽然执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但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中只反映预算收支,不显示预算单位的用款额度使用情况、国库存款中有多少是未支付预算单位的资金等内容。预算会计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会计信息的提供上不协调,那么领导就无法及时掌握国库集中支付机构运行质量和效果。
三、协调预算会计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对策
预算会计和国库支付制度的协调问题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财政国库制度改革的成败,因此,对这个问题应加强研究和探索,尽快找到一套稳妥的办法,使财政国库制度改革取得更大的成效。笔者提出如下方案。
1.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程序基本保持不变,但相关内容调整
(1)对于财政机关下达各预算单位的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用款额度,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要按照收付实现制编制会计分录,进行会计核算;
(2)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停止使用“已结报支出”科目。办理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手续,向财政国库机构结算资金时,不再作为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而作为用款额度支出核算。
2.财政总预算会计
(1)财政总预算会计以批复的用款额度数列支,用款额度剩余退回时,作冲减支出处理。年终预算结余资金核算不实行权责发生制。
(2)《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负债类增设一个“待结算支付资金”科目,此科目用于核算与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往来待结算款项。财政机关下达用款额度时,借记“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科目或者“行政事业支出(专项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办理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手续与财政国库机构结算资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国库存款”科目或者“财政专户存款”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财政国库机构超拨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现金数;本科目的贷方余额,反映财政国库机构欠拨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现金数。本科目应根据支出性质和支付方式进行明细核算。
3.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会计
作为财政机关资金调度中心的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目前主要承担两项任务:一是根据财政机关下达预算单位用款额度,办理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手续;二是负责监管预算单位的财政性资金。那么其会计核算的重点就应放在预算单位用款额度收支结余情况及单位其他收支结余情况上。据此,笔者为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设计了如下一套会计科目。
4.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1)“银行存款”科目系资产类会计科目,用于核算预算单位其他收入、以前年度结余和各项往来款项等形成的存款。本科目借方,记银行存款增加数,贷方记银行存款减少数。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银行存款的结存数。本科目应按预算单位名称设置明细账。
(2)“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科目系资产类会计科目,用于核算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办理资金支付的业务。本科目贷方,记录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当日办理的支付数,借方记录当日国库存款账户和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划入冲销数。本科目应按预算内和预算外设置明细账。
(3)“内部往来”科目系资产类会计科目,用于核算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与财政国库机构发生的往来结算款项。财政机关下达用款额度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拨入用款额度”,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办理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手续,与财政国库机构结算资金时,借记“财政零余额账户存款”,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财政国库机构欠拨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现金数,贷方余额反映财政国库机构超拨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现金数。本科目应根据支出性质和支付方式进行明细核算。
(4)“单位其他暂付”科目系资产类会计科目,核算预算单位发生的应收、暂付等待核销结算款项。发生应收、暂付款项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应收、暂付款项收回或转作支出时,借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待结算的应收、暂付款数。本科目应按预算单位名称设置明细账。
(5)“单位其他暂存”科目系负债类会计科目,核算预算单位发生的临时性暂存、应付等待结算款项。收到暂存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冲转或结算退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尚未结算的暂存款数额。本科目应按预算单位名称设置明细账。
(6)“单位其他结余”科目系净资产类会计科目,核算预算单位其他收入、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年终将“单位其他收入”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的贷方,借记“单位其他收入”,贷记本科目;将“单位其他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的借方,借记本科目,贷记“单位其他支出”。本科目的贷方余额为预算单位其他收支业务的滚存结余。本科目应按预算单位名称设置明细账。
(7)“拨入用款额度”科目系收入类会计科目,用于核算财政机关根据预算单位用款申请批复的用款额度。财政机关下达的用款额度时,借记“内部往来”科目,贷记本科目;年终用款额度支出转入冲销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用款额度支出”科目。平时贷方余额反映拨入用款额度累计数,年终结账后,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预算单位未使用的用款额度数,即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年终预算结余资金数。本科目应根据支出性质和支付方式进行明细核算。除上述之外,行政、事业和建设单位会计仍按现行会计制度及相关的补充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即可。
四、预算会计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协调对策的优越性
上述方案不仅能够解决预算会计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协调的问题,而且具有如下优越之处:
1.预算单位从单位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支出后,可能有少量的结余。此外,预算单位的财政性资金在没有支付给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之前,都沉淀在财政国库账户上。
2.财政总预算会计掌握和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全面,便于领导进行科学决策。
3.扩大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监管范围。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会计核算的范围涵盖了预算单位的所有收支业务,符合预算单位的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统一核算和综合平衡的核算原则,即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大收入”“大支出”概念相协调。
(1)可以及时掌握用款额度结余即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年终预算结余资金情况,即:用款额度结余=上年用款额度结余+拨入用款额度—用款额度支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非企业会计的环境发生了三大变化: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民办非营利组织日益壮大。在这种形势下,非企业会计改革势在必行。目前,我国非企业会计仅限于预算会计的范畴,结构体系不健全,适用范围狭窄,会计信息难以满足客观需要。
依据会计主体是否具有营利性,会计体系分为企业会计和非企业会计两个分支。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我国成功“入世”,企业会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先后建立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完善。但是,非企业财务会计却未能适应其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得到发展。因此,如何根据环境的变化,科学构建非企业会计组织体系成为推动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基础性问题。
一、我国非企业会计的现状分析
国际上,非企业会计多体现为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在我国非企业会计是指预算会计,主要包括财政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和国库会计等。这种预算会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沿革了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预算会计体系,即分为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两大分支。1998年的预算会计改革后,预算会计体系出现了一些变化:细化了单位预算会计,对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分别做出了规定,出台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除此之外,对基本建设单位、社保基金等特殊会计主体和特殊会计事项颁布了相应的会计核算方法和管理制度。
但近年来,会计环境的巨大变化,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的缺陷逐渐显现出来:首先,预算会计体系的结构不严谨。预算会计各组成部分之间协调性差,既存在交叉重叠,又存在空白之处,不同预算会计制度规定之间存在矛盾。这就造成预算会计所反映的财政资金、资源的占用和使用等情况不准确,影响财政预算管理的效果。
其次,预算会计主体的范围不明确。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事业单位组成复杂,其中大量事业单位代行部分政府职能,还有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从事经营活动,具有企业的性质。因此,所有事业单位都适用事业单位会计显然不妥。二是缺乏对非营利组织的界定,特别是对民办非营利组织适用何种会计没有明确的规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办非营利组织不断的壮大,已成为继政府组织和企业之后的重要社会主体,也是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由于民间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组织、企业或个人的捐赠,不存在财政资金的投入,所以民间非营利单位适用预算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显然不合适。并且由于民办非营利组织具有非营利性,也不能适用企业会计,这就造成了会计体系上出现空缺。
再次,预算会计的信息不能满足公共财政的管理需要。公共财政顾名思义是为社会、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国家财政,它要求国家财政管理从为政府自我服务转变到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上来。预算会计(政府会计等)作为财政管理的一个途径,也必须从以政府预算管理为中心转变到以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进行管理为中心上来。目前的预算会计是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以预算执行为中心的各项财政资金收支活动的专业会计,会计报告侧重于对预算收支的反映,忽略了对单位财务状况(包括财政资金、资源在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过程中的效益、效率等)等信息的反映。因此,预算会计与我国公共财政的要求不相适应。
最后,预算会计无法适应会计国际化的要求。预算会计作为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的要参与到会计的国际化进程中来。随着我国参加国际组织和参与国际事务的增多,特别是政府海外筹资的增加,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对我国政府财政信息更加关注,预算会计作为提供财政信息的重要手段,它的可比性、可理解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于1998年和2001年通过和修订了《财政透明度良好做法守则-原则宣言》和《财政透明度手册》,其核心要求是政府应当定期向公众提供全面并且真实的财政信息,并对公开财政信息的内容、程序以及如何确保这些信息的质量进行了具体规范。而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在结构体系、制度内容、会计基础、报告体系等众多方面与国际惯例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阻碍了我国政府财政信息的提供和被国际组织、外国政府的认可,难以适应会计国际化的要求。
二、科学构建我国非企业会计体系
(一)会计环境的变化对我国非企业会计体系结构的影响
纵观会计发展史,会计环境的变迁往往成为推动会计改革进程的动力。重新构建我国非企业会计体系,首先需要从分析会计环境入手。在我国影响非企业会计体系结构的几个主要环境因素有:
第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对非企业会计中的政府会计有重大影响。政府会计必须适应财政体制的要求,与政府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预算管理方式保持一致。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公共财政的建立,对政府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2000年后,我国陆续实施了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政府采购改革和绩效评价管理制度等,标志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已将重点从财政收入方面转移到财政支出管理方面来。因此,政府会计作为政府支出的重要核算手段,所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政府会计信息的种类需要更加丰富,信息的内容需要更加细化和精确,信息的及时性和有用性等质量特征需要不断提高。在公共财政体制下,政府会计应当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反映政府职能履行(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情况;2.反映政府部门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3.考察预算收入和支出的执行情况;4.反映政府采购的情况;5.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情况;6.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7.提供其他政府宏观管理需要的信息。
第二,我国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对非企业会计中事业单位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有重要影响。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是要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满足公共服务需要、科学合理、精简高效的现代事业组织体系。对承担政府职能且不宜撤销的事业单位,应转变为政府部门;对公益性事务较少、可以改制为企业的,或者从事大量市场经营活动、企业色彩比较浓重的事业单位,应明确转变为企业;改革后公益类事业单位是我国事业单位的主体,这些事业单位性质特点是:非政府也非“ 二政府”、非企业也非准企业和非盈利也非变相盈利。可以看出,改革后的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提供教育、医疗、科研、文娱、体育等公共服务,具有典型的非营利性,这一点与民间的非营利组织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可以与民办非营利组织共同执行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非营利组织会计必须提供(1)事业单位事业发展和公共产品、服务提供的成本效益情况;(2)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3)向资金捐赠者提供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4)其他有用信息。同时,事业单位资金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政府拨款,这与执行预算的政府组织的特点很相似。因此,事业单位所适用的非营利组织会计必须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预算收支等加以反映。即事业单位作为全国预算执行的一个有机部分,必须提供其财政预算的相关信息。
第三,市场经济下民办非营利组织的出现对非企业会计体系构建有很大影响。计划经济条件下,社会公益事业都由国家包揽下来,基本不存在民办非营利组织,因此在我国会计体系中未对民办非营利组织会计做任何规定。然而,民办非营利组织不断壮大,“一方面可以弥补公共财政资金在公共产品投入上的不足,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和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到公共产品的提供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因此,民办非营利组织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其作用是积极的。这就要求非企业会计体系必须包含民办非营利组织会计。笔者认为,民办非营利组织与事业单位具有很多的相似性,可以共同使用非营利组织会计。但是,从我国及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民办非营利组织不会成为发展社会事业的主要力量,与政府投资的事业单位相比,无论其在数量还是规模上都相差很多,因此,对于民办非营利组织而言它所适用的非营利组织会计应当更加简单。同时,与事业单位不同,民办非营利组织无财政预算资金来源,它所适用的非营利组织会计也不需要反映预算收支等信息。
(二)我国非企业会计体系的构成
关键词 事业单位会计 企业会计 区别
我国的会计体系分为企业会计体系和预算会计体系两大类,而预算会计体系又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两个分支。预算会计改革后,把事业单位会计同行政单位会计区分开来。通过对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的比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二者的区别,有利于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会计的精神实质。
一、会计核算基础不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预算会计可以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我国的事业单位在进行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还可以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因此,事业单位对预算资金的收支进行核算和监督以收入实现制为基础,对经营性收支业务可采用权责发生制。而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会计要素构成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二者的资产和负债从他们的本质上基本是相同的,其他几类要素在实质上有较大的区别。
1.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事业单位当中的净资产是政府与非盈利组织所拥有的资产净值,产权单一,是预算会计所特有的。企业会计中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所有者权益,它是各种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同时,它也是与债权人权益相联系的概念,它们共同构成权益概念。显然预算会计中的净资产没有上述明确的所有者权益特征,因而在预算会计中采用净资产命名以区别于企业会计的所有者权益命名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合适的。
2.收入:事业单位和企业都有收入要素,名称虽然一致,但在本质上有较大的不同。事业单位的收入指国家或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主要从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取得的收入。事业单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通过上级拨款,所以具有非偿还性的特点,他的目的是为了补偿支出,而不是为了盈利;而企业的收入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收入的实现主要是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产生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企业盈利。
3.支出与费用:事业单位的支出是指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以及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开支。事业单位的支出有着财政资金再分配以及按照预算向所属单位拨出经费的性质,其目的只是为了耗费。而企业的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其目的是为了取得营业收入,获得更多的新资产;只有那些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各种支出,才是费用。
4.利润:利润是企业特有的,指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而事业单位没有利润这个会计要素,因为它是非盈利组织,不涉及到盈利问题,所以也就没有利润。即使有一定的经营活动,期末也只是结转到“结余”。
三、会计等式不同
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是“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此等式为动态等式,反映单位在业务营运过程中收支结余情况及净资产的增值情况。因为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上级拨款取得的,所以要严格监督各项支出的耗费,因此要采用动态等式,资产负债表也是以此等式为依据的。
企业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此等式为净态等式,反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归属关系,表明了企业和所有者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同时,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四、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
在预算会计中,有一些核算内容和企业会计有明显的差异,有其特殊性。
1.固定基金:事业单位核算固定资产,需设置“固定资产”和“固定基
金”两个账户。固定基金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一般由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拨款,也可以是其他单位投入或融资租赁。事业单位的支出具有消耗性与不可补偿的特点,所以无需计提折旧。而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磨损,要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逐步转移到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中去。
2.专用基金:专用基金是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或设置的专门用途的资金,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和住房基金,各项专用基金都规定专门的用途和适用范围,除财务制度有特殊规定外,一般不得挪用、占用。
3.投资基金: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一般与投资基金相适应。不仅要设置“对外投资”账户,还要设置“事业基金—投资基金”账户。
4.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事业单位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内部成本核算。
以上仅仅是两者不同表现的一部分内容,还有大量细节性差异,不再冗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两类会计的差异将会逐步缩小,但不可能消灭差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