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简述素质教育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素质教育 生物教学 能力
郑州大学生物工程教研室面向全校非生物专业学生连续数年开设了《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校素质教育课,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该课程旨在通过观察地史的生命,审视过去35亿年以来主要生物类群的延续发展及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来探索它们的起源、分化与绝灭问题。学生选学这门课不仅热情高,而且课后还能饶有兴趣地向同学、家人、亲朋好友讲解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方面的知识,达到了增强学生对现代生命科学的理解和认识,拓展广阔的知识视野,从而认识不同学科的理念和价值的预期目的。
作为一门校素质教育课,我们在《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教学中,自始至终努力渗透科学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为切入点,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其最大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如何把宏观的素质教育思想转化为微观的具体教学过程,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本文结合《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课程的教学实践,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教学方法与建议
(一)教学中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1.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育。通过教材中物种的起源、进化的证据和学说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进化论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批判唯心主义的神创论,事物是孤立、静止的观点;通过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生物具有多样性、适应性,以及生物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对立、统一的观点。
2.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学习我国拥有大量动植物的特有物种,以及我国在防治人类疾病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一些生物科学方面的重大突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通过动物行为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互爱、爱护自己的群体、爱护自己的生存环境是低等动物都具有的天性,而作为最高等的生物――人类,热爱自己的家乡、民族、国家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3.法制教育。通过动物行为的学习,教育学生应自尊、自重、自爱,履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树立法制观念。
(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观察、分析、试验是生物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众多的知识都是前人在观察思考及反复试验的基础上获得的,其中有不少经典实例。在这些知识的教学中可以用精练的语言、简明的图表及一个精彩的小故事“探本溯源”,简述知识的获得过程,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研究历程,循着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去接受、理解和掌握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等。例如,在学习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人类进化发展内容时,可先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像资料、参观动植物园,了解自然界生物之间的有趣联系,之后简要介绍达尔文的环球旅行及其通过旅途的所见所闻产生生物进化思想的过程。这样通过“活动-体验-评价”的教学模式,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判断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能丰富课本知识体系,将书本知识变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课件声像并茂、视听结合、感染力强等优点,创设与教材相关的情景,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例如,在讲述“减数分裂”这部分内容时,根据减数分裂知识微观抽象的特点,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法,将其直观、形象化。通过慢放、定格、特写等方法处理,真实、艺术地再现减数分裂的全过程,再加上教师的适时讲解,既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活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从而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乐学情绪。总之,正确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把握好度,利用板书、讲述、多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对于需要强调的内容可以给以板书,适当时候加上肢体语言,对于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可以运用多媒体演示,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切忌过分依赖多媒体。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只有生物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为学生的提高做好前提条件。生命科学是一个发展迅猛的学科,随时都会有新的研究出现,如果生物教师数年重复讲述教案,只会使学生如井底之蛙,停滞不前,并且输在起跑线上。因此,教好这门课,需要生物类教师不断地学习本专业前沿知识,运用现在的网络技术不断地查阅资料,更新教案,要跟上学科的前沿,跟上时代的脚步。
二、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探讨
学生对探索生命的奥秘,了解人类本身和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充满着求知欲和好奇心,客观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说明了对大学生进行生命科学方面的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是学生本身的需要。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本课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将生命科学研究前沿与现实生活如何更紧密的联系起来,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怎样更好的将学术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在措施上保障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都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生命科学是一门迅猛发展的学科,面向非生物类学生开设有关生命科学的通识课程,对于增加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在《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课程开设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王志英.论素质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职业时空,2009,(2).
[2]闫前荣.浅谈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8,25(3):81-82.
[3]党金鼎. 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科学素质教育. 中国科技信息,2007(23):244-245.
[4]王莉.运用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课件开发的基本思路及设计. 辽宁教育研究,2002,(3):92-94.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素质教育;探究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4-0000-01
Computer Application Courses Quality Education Exploration
Chen Xiaoyun,Qian Fei
(Jiangsu Dongtai Secondary School,Dongtai224225,China)
Abstract:In the vocational schools teaching in a computer integrated quality education,and greatly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foster an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the talents,so that students in the moral,intellectual,physical,and aesthetic aspects of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is comprehensively push forward China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ural choice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is an urgent task.Article explores the basic courses in computer applications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Keywords:Computer Application;Quality education;Exploration
计算机在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且分工要求越来越细,对计算机技术要求也越来越专业化。那么如何顺应时展的要求,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全面融入素质教育呢?下面简述之。
一、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做一个品质高尚的人。计算机教学和其它学科一样,也要把这任务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职业道德。
首先,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习惯。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中重视这个问题,教育学生爱护机房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并注意计算机病毒的查杀,以确保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持久地开展教学。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
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但是,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在计算机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比如,教育学生不浏览黄色网站、不黄色信息,不在计算机上输入不文明的语言、不充当“黑客”攻击计算机安全系统、不随意删除文件等。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
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不仅应传授计算机知识,而且更应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如学习了上网知识后,学生就可以从网上获得容量更大、范围更广的多媒体信息,就可以发送邮件、上网交流、购物、接受远程教育等。又如在讲授了文字处理软件Word后,可以要求学生每人设计一张学习小报,让他们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收集信息,然后在计算机上编辑处理,最后存放到磁盘上(考察信息储存能力),或通过网络传递给其他同学(考察信息传递能力),或打印出来供大家分享(考察信息应用能力)。因此,计算机教学实际上就是对学生信息分析处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素质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教育方式。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教师的精心培养。计算机课的一个特点是:知识的一致性与操作的多样性并存。例如在WINDOWS操作的教学中,文件复制操作就涉及到利用剪贴板、使用鼠标拖放等多种方法,一旦上机练习,情况就会各有不同。教师往往要对不同界面的操作一一讲解,时间用了不少,效果不一定好。其实WINDOWS操作学生比较喜欢,它特有的图形化界面让学生乐此不疲,特有的“帮助教程”提供了自学的机会,我们应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强调文件复制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随后指导学生“看帮助学操作”。通过帮助文件,学生可以自己掌握进度,边阅读边练习,对自己不熟悉的操作可以反复练。
四、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强,内容更新速度快,对创新教育的要求也比较高。我们要结合计算机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创新教育。
五、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电大;教学考核;Struts2-Spring-JPA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3-0661-02
1电大素质教育方式的基本特征
电大的素质教育是完全面向广大的远程社会学习者开放的。电大在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过程当中,建立开放式的远程素质教育形式。电大教育对象多是在职成人。学生的这种特点就使电大的远程开放素质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差别。在电大的素质教育中,必须要考虑学生这些特点,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素质得到提高。与传统学校素质教育模式中不同,电大的远程开放素质教育模式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学生的学习主要以个别化“自主学习”和协同化“小组活动”为主,教师将素质教育思想渗透到远程开放教学的各个环节。
2大教学考核侧重点
面对电大教育质量所表现出来的上述诸特点,在开展电大教育评估的过程中,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2.1质量检测与质量保障的关系
电大教育质量的特点决定了教育评估更需要突出质量保障的作用,而非如其他产品一样,侧重于具体检测。
2.2直接与间接的关系
电大学校中教师的劳动形式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个别性,对电大学生的教育教学也要因材施教才能促其个性发展,因而电大内部的教育教学规范带有一定的原则性和模糊性。学校的学术水平、社会贡献度以及学生的培养质量等,都不是一目了然的,需要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评估。因此,电大教育评估应主要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
2.3终结性考核与形成性考核的关系
教育的实质在于强调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积累知识和提高技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经过一个学习过程,绝非“一蹴而就”。学习的循序渐进,知识的日积月累,能力的逐渐提高,这是一切学历教育都要遵循的原则,其核心是教育必须注重过程学习,这也是在电大教育中经常强调的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是电大教学和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形成性考核是强化素质教育、淡化应试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远程开放教育系统考试方式、方法改革的重要举措。形成性考核侧重在教育活动进行过程中评价活动本身的效果,用以调解活动过程,保证教育目标实现而进行的价值判断。与形成性考核对应的是终结性考核,是指在某项教育活动告一段落时,对最终成果作出价值判断。形成性考核注重细节的分析,在于寻找原因,关注计划使用者的广泛经验,倾向于不考虑各个计划的自身效果;终结性考核注重的是总结分析,提供描述性的信息,关注对效率的陈述并强调自身的效果。教育过程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教育结果的显现需要较长的时间,对电大教育尤其如此,因此,要发挥教育评估对促进电大教育质量的长效机制作用,应把握好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之间的关系,结合电大教育特点,注重教学环节管理,重点把握课程、教材、章节、要点等四个教学管理环节。至于课程、教材、章节、要点等四者之间的关系,课程由多个教材(可以是电子版的课件)组成,教材由章节组成,每一章节又可划分成不同的知识要点。
3电大教学考核方法
开放性、远程性、成人性、自主性等构成了电大教育方式的基本特征,表现电大在学生学习上,是以个别化“自主学习”和协同化“小组活动”为主,教师则应将素质教育思想渗透到电大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开展电大教育考核的过程中,应着重把握好质量检测与质量保障、直接与间接、监控与诊断、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等几方面的关系,结合电大教育特点,注重教学环节管理,重点把握课程、教材、章节、要点等四个教学管理环节。因此,在电大教学考核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教师方面的工作
从教师这方面来讲,需要做好两项工作:
1)教师需要做好课程、教材、章节、要点等四个环节管理工作,进行四个教学环节的建立和维护。在学生对教学要点测评后,教师可以查看学生测评情况。
2)教师可以分别以课程、教材、章节、要点等四个教学环节为出卷单位,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试结束后,教师要做好考试评审工作。
3.2学生方面的工作
从学生这方面来讲,也需要做好两项工作:
1)学生可以对要点掌握情况进行测评,根据自己对教师所授知识要点的理解程度,按照未掌握、已掌握等两种情况进行测评。
2)学生要利用在线考试功能,加强自我测试,测试结束后,学生要做好小结工作。
因为相关要点组成章节,相关章节组成教材,相关教材又组成课程,电大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对要点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对所授课程、教材、章节、要点等四个环节方面的知识理解、掌握程度,进而掌握教学的主动权,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提升电大教学质量。同时,电大师生可以利用教学考核过程中在线测试功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4电大教学考核系统设计
电大教学考核系统的开发目标建立在以下工作基础上:其一,分析教学评估类和在线考试类系统现状和存在问题;其二,对电大教学考核系统需求进行分析;其三,对电大教学考核系统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具体地讲,该系统开发目标包括以下方面:
1)系统具有导向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便于电大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操作。
2)便于按照知识要点,对电大教师教学质量按照课程、教材、章节、要点等管理环节,由粗到细,进行评估;便于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在线测试,方便电大教师进行试题维护及评审。
3)要有用户权限确认,对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不同用户给予不同权限,执行相应操作。
4)系统要具备跨平台性、可维护性及可扩展性。
5电大教学考核系统架构设计
该电大教学考核系统采用J2EE平台内流行框架,正因为有了J2EE平台内流行框架的支持,使得系统从开发和应用变得更合理,模块之间的耦合程度减小到最低,接口设计更完善,确保业务的扩展和变化最终变为业务接口的动态组合,最大程度的实现了模块的复用。
6与同类系统比较
该电大教学考核系统与同类系统相比,其优势可从以下方面进行简述。
6.1功能实用
该电大教学考核系统功能实用,学生登录系统后,可以参加考试、查询考试结果、评估教学要点等操作,教师登录系统后,可以进行试题题目管理、试题项目管理、试卷管理、查询考试结果、考试评审、建立和维护教学环节及查看评估结果;系统管理员可以实施课程管理、教师管理及学生管理。
6.2详细的用例分析、活动关系图分析,便于系统开发
系统开发前期,进行系统用例分析、主要流程分析、模块结构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其中,用例分析内容包括学生用例、教师用例及管理员用例;业务流程分析内容包括考试子系统维护题目操作流程、学生参加考试操作流程、教学测评子系统教师操作流程及管理员操作流程;系统架构设计内容包括框架选择、系统分层设计及程序运行流程。这样,前期需求分析充分,便于系统开发期工作的展开。
7主要结论
本文对电大教学质量考核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系统主要用例和核心流程,并阐述了电大教学考核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过程。在此基础上,基于Struts2-Spring-JPA技术,探讨该电大教学考核系统核心模块设计;最后,阐述了系统测试及系统应用效果,并将该电大教学考核系统与同类系统比较。经过部分电大使用、验证,该电大教学考核系统适应了现代教育与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有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及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能够充分发挥形成性考核的导学功能,增强学生的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能力,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耀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电大教学考核工作[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5-6.
[2]胡翠华,陈登科,俞时权.网络环境下教学考核型题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8(2):43-47.
[3]李静梅.基于J2EE的保密人员考试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J].应用科技,2011(1):63-68.
[4]拓守恒.基于Flex+Spring+Hibernate框架技术的RIA教学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9(9):20-22.
[5]肖金凤.基于WEB的“电机学”在线考试系统开发与实现[J].中国电力教育(下),2010(3):70-72.
[6]宁莹莹.基于J2EE架构的网上考试报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0(5):79-81.
摘要:信息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简述了信息素质的内涵,分析了大学生信息素质的现状与意义,指出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是图书馆的一项职能。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1)05-0081-02
Information Diathesis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 and University Library
Wang Wei
(Library,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China)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information diathesis; education; library
Abstract:Inform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ocial momentums in information era.It is the important task of modern education to train undergraduates for the information diathesis. The meaning of information diathesis was introduced briefly.Moreover, the actuality and significance of information diathesis for undergraduates were analyzed.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education of information diathesis for undergraduates is a fun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1 信息素质和大学图书馆的特点
1.1 信息素质的内涵
信息素质是获取、处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信息素质的主要内涵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能力[1]。信息意识就是主动、积极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和展示信息的意识;信息道德,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图书馆的应用日益广泛,将成为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伦理就是如何看待信息的虚假与共享问题,资源共享,并不是可以无偿占有他人的文化和科研成果;信息能力是在具有较高的信息意识情况下,能对收集和查找到的信息,进行确认、筛选、鉴别、整理、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1.2 大学图书馆的特点
大学图书馆是高校教学、科研的服务中心,是对广大师生进行教育的前沿阵地,是信息素质教育的课堂与试验地。
图书馆的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延伸,它为社会提供公开、公平和全面的服务。新世纪教育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并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能力,这就要求图书馆能适应时代要求,采取灵活多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方式,满足专业教育、信息教育和全民教育的需求。因此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图书馆员来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是目前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方向[2]。
2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2.1 当前大学生信息素质的现状
虽然素质教育已提倡多年,但传统应试性教育依然在延续。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所具有的信息素质低,学生不知道如何利用图书馆去检索信息;不会使用计算机检索、处理及交流信息;更不知道如何正确评价信息与筛选信息。大学生外语、计算机技能整体水平偏低,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信息教育已刻不容缓。
2.2 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意义
信息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实现提高全民族创新能力,逐步建立一个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我国新型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3]。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而学生只能被动地作为信息接受者。通过信息教育的开展,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工具主动获得相关信息,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方法,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了较高的教育和学习效果,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学生通过信息教育能及时更新和补充有关专业技能,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捕捉机遇和迎接未来面临的挑战。
3 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的课堂――图书馆
3.1 信息素质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要求
信息时代知识的爆炸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智能型、创造型人才在时代的激烈竞争中愈来愈表现出充分的活力,这也就对信息时代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育即是“信息化、多媒化、多元化”的三化教育,也是“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的三高教育。首先,信息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对信息社会的适应性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人才水平的高低。这就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4],它是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为育人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型人才的教育活动。终身教育要求尊重学习的主体,提供所有人一生学习的机会,强调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个性化自由发展,使教育成为一种生活,使更多的人获得新知识与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第二、高等教育宗旨的终生化。迅速多变的现代科技和生产,对教书育人提出了新要求,它要求学生具备合理的智力结构,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很多国家把终生教育理论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宗旨,如德国主张“应当把大学看作终生教育机构的基础机构”[5]。因此,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必须开拓,充分发挥信息情报特长,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第三、信息教育与终身教育是辩证统一的。信息社会使知识更新急剧加快,人们不得不置身于不断学习中,信息教育的动态要求终身教育。通过系统、完整的信息教育,社会成员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所以信息教育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实现途径又必须借助信息教育。
3.2 实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方法
信息素质教育具有意识、伦理、道德、技术四个要素[6],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首先,开设合理的信息教育课,加强《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普及教育,通过检索实践使学生掌握信息检索方法、途径与步骤。其次,培养师资,开发教材。缺乏师资和教材是目前开展信息教育的两大难题。师资是课程设置的必要前提,授课老师除了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外语、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应用知识及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等实践知识。因此培养和引进信息教育人才,编写相关教材,是推进大学生信息教育的紧迫任务。最后,在校内开辟信息交流活动,训练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尤其要引导、培养学生熟练利用专业情报机构提供的二、三次文献检索服务系统。
3.3 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是图书馆的职能
信息素质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它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一样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图书馆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因校制宜、因时制宜、突破陈规、勇于创新,积极开展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
图书馆应与电教中心、网络中心、信息中心共同联合,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并实施信息素质教育;图书馆应努力探索教学方法,研制网上教学课件,改善教学效果,并坚持不懈地对师生进行电子资源检索方法的培训;图书馆应积极探索信息素质教育的新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素质教育活动。例如:将文检课的教学从填鸭式向自助式转变,从面授式向远程教育转变,建立便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服务措施,如进行书海导航活动,开展信息角活动,举办信息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图书馆必须重视电子信息资源建设,学校应加大对图书馆经费投入。相信,图书馆凭借丰富的信息资源,先进设备与技术,优秀的信息人员能够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参考文献:
[1][6]杨丽.2000年以来国内信息素质研究综述.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6):28-32.
[2] 饶坤英.以大学文明的标高衡量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2):72-75.
[3] 陈步苓.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0):27-28.
[4] 杨小杰.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1):195-196.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学生素质形成;重要性
当前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往往将“升学率”“考本率”作为衡量学校好坏的标准,而这一诉求往往导致学校教育偏向基础课程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中学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素质教育的缺少会导致学生人格的缺失。21世纪以来,素质教育理念提升议程,中小学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表现越来越重视,一些中学将音乐成绩作为升学成绩参考内容之一,这也是前所未有的,这充分说明了素质教育在当前我国教育行业的重要性,也从侧面反映了音乐教育对中学生素质形成的关键性作用。
一我国音乐教育发展
我国音乐教育体系自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形成了雏形,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音乐教育体系的具体实施方法也在逐渐完善,推动了全国各地区学校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活动的发展,教育管理、音乐教学设备、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总的来说,音乐教育正逐渐走上正轨化的道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落在了中学教育的肩上,[1]学校应将一部分“智育”中心放到“德育、美育”上,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他们的情操,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在对中学生音乐教育上,并不能要求一蹴而就,而是立足于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铸造学生高尚的灵魂和健康的体魄,并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二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中小学对音乐课程的设置存在很大的差距,并没有结合中学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课程设计;另一方面缺乏师资力量也是许多中学面临的问题,并且音乐教学设备、教学方法和思想的匮乏也影响着音乐教育的发展,对中学生素质培养起着消极作用。总的来说,主要症结所在是:学校方面对音乐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将“素质教育”放置其次,没有认清中学生才是音乐教育课程的主体,音乐教学教材内容急需扩展、教育教学方法的更新以及师资力量的加强等。
三音乐教育对中学生素质形成的重要性分析
(一)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都知道,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美”育和“德”育的重要表现部分,其对素质教育的功能和渗透是全方位的[2]。“美”育即对中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和健全,通过音乐教育,使得学生灵魂得到升华;“德”育即是道德修养的提升,通过音乐教育培养21世纪需要的综合型人才。音乐对中学生道德修养和审美观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近代音乐理论家王光祈认为,音乐可以唤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完成文化复兴运动,音乐是一种“灵魂”的语言,是心灵的窗户,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桥梁。
(二)音乐教育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有关“音乐智能理论”的内容提到,人在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对其它智力的发展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正处于由形象思维方式向抽象思维方式转变的中学生来说,音乐教育能够最大化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起到开发智力的作用。
(三)音乐教育能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
音乐能使人拥有美好的心灵,也能使人保持身心健康。通过聆听旋律优美的音乐,能使学生中紧张的学习气氛中脱离出来,得到一份安宁,从而充满斗志地投入到下一阶段更紧张的学习中。有的高校还设立了“音乐治疗”专业,以“乐疗”法帮助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走出心理阴影,从而达到恢复身心健康的目的。
(四)通过音乐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发现和发挥学生的潜力,实现其个人的全面发展,并对社会有所贡献。而音乐教育作为教育工作中的一环,旨在通过对学生的德育、智力开发,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使学生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从眼前的书本中抽离出来,放眼于更远的地方,感受和认知世界。
(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交际能力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表达对某段音乐的感受,这就强制性要求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使得一些平时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进行了比较多的交流,提高了学生交际能力。学校举办的一些音乐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多参加,增强自己的价值感认同,提升自信心。
四通过音乐教育提升中学生素质措施
下文将主要从三方面论述提升中学生素质的措施,即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和教学层面。
(一)激发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动力
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即是重视学生的感受,因为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音乐作品的理解可能会由于成长经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许多学生都有比较高的音乐见解,教师要结合不同学生的音乐诉求,引导学生将自身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同音乐要素相结合,让学生表达出来,尽情去感受和表现音乐。
(二)师生关系向和谐的发现发展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的重要目标,教师应主要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创新两方面改善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首先,教师应从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做起,适应时代的发展及要求,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趋同教育向个性教育转变,满足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其次,以往的音乐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脱离现实,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导致学生兴趣下降。[3]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多注意开展互动式教学,主动激发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多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和观察,找到符合学生需求的音乐教学活动。
(三)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教学活动
1.课堂是教师的舞台,是学生的战场,要想通过音乐教育塑造学生素质就要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丰富教学活动入手。首先要规范音乐课堂的制度建设,教师从班级以及学生的个性情况入手,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奖惩措施,将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在内,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能力,保证让学生能够专心地学习音乐、积极地参与课堂音乐教学活动并勇于表现自己,让学生获得各种成功的感觉体验。
2.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人格塑造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通过课堂活动以及利用课余时间,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一方面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是提高自己的音乐教学能力的关键性举措。
3.丰富教学活动。中学生要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因此在音乐教学上,他们都希望能用丰富的教学活动来缓解学习上的压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应对这一点有所体现。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个班的学生划分为音乐兴趣小组,进行诸如音乐黑板报编写、乐器欣赏等活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五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对中学生素质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其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完善人格及培养综合型人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仲多丽.浅谈音乐教育与中学生素质的培养[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1.
【关键词】高等教育 基础教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b)-0005-0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近年来,教育部对中小学基础教育全面推行按照《科学课程标准》进行改革,新课程的轮廓已大体趋于清晰和稳定,它是在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任务、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和创新。但这种改革决不是孤立的,它与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改革密切相连,因此认识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1 基础教育改革的内容与特点
基础教育的改革是多方位的。首先,基础教育的改革重构了基础。基础是重要的,但基础本身也在变化,基础的结构也要完善。现阶段,在基础的结构性分析上,仅仅简单地强调知识基础是不够的。要考虑到能力结构的问题,考虑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含义,因此,需要我们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其次,基础教育的改革突出了素质教育。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突出了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质、科学素养等等。基础教育要培养学生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培养学生在现实的基础上构思未来。使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掌握探索未知的方法。把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的能力以及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伦理观。第三,基础教育的改革要面向现代化。课程的内容要充分地反映时代的特征。在信息化、全球化、国际化的今天,我们应该通过课程内容的选择,使学生立足眼前,放眼世界。既秉承传统,又反映现代,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第四,基础教育的改革强调多方位的交叉综合。首先是培养目标上的综合。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新高度、新境界、新要求,要求教育把思想道德素养作为核心,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着力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些是对人才培养的高度综合的要求。其次是要实现内容上的综合。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实行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相结合,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明确提出要开设“科学”、“历史与社会”等综合课程。当然还要实现课程形式的综合。研究性学习就是这样一种具有综合形式的课程。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的差别,研究性学习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个性成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以及学生群体性共同发展出发,充分体现创新性学习、多样化和差异性学习、主体性和探究性学习以及互动性合作学习的特点。
2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内容与特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相连,高等院校不但肩负着为国民经济服务的任务,同时还为基础教育提供师资,因此,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形势,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充分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以我为本,博采众长。逐步改造中国固有的教育体系,努力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转型,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体制,为此,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完成大学本科专业知识培养目标的前提下,遵循学科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训练、教育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体验、启迪教育智慧与端正教育思想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加强大学本科阶段的文、理通识教育,使他们具有厚实的文、理各学科专业知识及人文和科学素养。同时,在课程设置、学位论文撰写等方面体现不同的培养要求,强化其教育教学的专业性,使准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大学生在毕业时具备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能力等综合性的职业素养。
(2)优化学科结构,从当前高等院校的实际出发,参照国内外大学教育的成功经验,调整学科布局优化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整体结构,形成以专业教育为主干,以通识教育为辅助的相融相谐的学科群;优化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具体学科结构;优化特定专业、学科结构,使之适应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3)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应遵循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紧密结合、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启迪教育智慧与培育教育价值观紧密结合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专业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科学设计并建立课程体系。一方面,科学论证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在夯实学生文理各学科专业基础的同时,科学设置教育学类、心理学类、信息技术类、科研方法类和教育实践类的教育专业课程,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为从事基础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充分重视本科教学实践科目的学习和考核,加强专业实践技能训练,特别注重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采取不同的教学实践方式,加强双语教学、微格教学、毕业设计、综合设计性实验等教学环节的训练,重视到中小学教育实习的实践机会,为基础教育输送高质量应用型的骨干教师。
3 结语
国家振兴,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具有百年传统的中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究竟何去何从,迫切需要我们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充分认识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关系,以新的战略思维,作出恰当的定位。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国的教育健康持续地发展,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本陆.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争鸣.湖北教育,2006,11,8-13.
[2] 屠莉娅.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国情的适应与创造.全球教育展望,2007,8,20-25.
[3] 丁邦平.以学习性评价促进探究式教学.科学课,2007,5.5-6.
关键词: 小学英语 教学研究 情感培养
一、构建和谐教学环境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创设富有生活特色的教学情境,为上好英语课创造和谐文化环境,给学生营造有利于促进语言能力培养的和谐文化氛围,让那些不爱学习英语及不喜欢用英语做简单交流的小学生尽快熟悉英语语言教学环境,让他们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教师通过构建适宜小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以饱满的热情引导学生学习英语语言,为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否则,小学生只会选择逃避接受新知识,给语言教学增添麻烦,且越来越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和谐温馨的英语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简单交流的能力。英语教师必须以创新探索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英语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实践证明,老师要想强化小学英语教学效果,就必须首先为学生营造一个有浓郁语言氛围的学习环境。英语语言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着眼于未来的基础化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大胆使用英语的习惯,加强语言交流,促进环境对语言学习效果的影响。
二、营造语言文化氛围
小学英语教学中,在强调单词和语法知识记忆的基础上努力营造语言气氛,逐步实现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小学生勤于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的精华的习惯,提高学习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为学生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课堂内外抓住和学生说话的机会,进行有意无意的英语对话等语言训练,关键是教师能否把握好机会,能否坚持引导学生做下去。同时要十分注意使用恰当的评价语言对待每一位学生,有时候一句赞誉学生的话,会像精神营养剂一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那些学生做到更加有信心地学习,振奋全体学生的精神面貌。相反,在英语教学课上,有时候教师随意的一句批评,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一整天心情不愉快,或者产生不愿意学英语的逆反心理,时间长了就有可能产生厌倦情绪。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让客观的评价语言在学生心灵上产生强大助推力,千万不要以为是小学生,就随意批评,那样只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挫伤积极性。所以,小学英语教师在确保语言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一定要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化氛围,强化英语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英语教师要针对孩子们不同的心理特点,首先要激发他们热爱英语知识的兴趣,使其从中获得快乐。小学阶段是培养新的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简单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提高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英语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适宜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言实践能力,是英语教师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坚持每天用英语写日记,向老师和同学们用英语简单讲述自己的情况,简述每天所做的主要事情,以此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锻炼他们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增加以英语语言基础教学为中心的简单写话训练,对那些比较有特色的新鲜事和趣闻,让孩子们一起用英语讲,看谁用最短的时间表述得最清楚,看谁讲得最生动。教师从情感出发,培养学生热爱英语的兴趣,教师可以一边听,一边给学生修正表述不清的地方,对那些讲得生动形象的学生给予进一步鼓励。教师可借助现代多媒体演示技术,让学生集中观看英语教学课件,然后模仿学习,教师通过讲评等形式开展全方位的、生动有趣的英语语言实践训练活动,并且鼓励学生围绕某一兴趣点谈谈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英语说说自己长大以后想干什么,以有利于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另外,英语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做适合的练习作业,这样一方面能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能使小学生逐步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任何一门课程,学习习惯决定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学好外语、成就学业、走向成功的途径,良好的习惯基本都是从小养成的,小学英语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习惯,有效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快速适应英语教学新环境的能力,这一切都需要在良好的和谐教学环境与学习习惯中渐渐培养起来。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积极健康的生活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有利于夯实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强化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中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把养成学生的良好英语语言学习习惯作为英语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以此摆脱传统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的机械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要善于做好引导和启发工作,充分拓展每一个学生的自由想象空间,尽可能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英语教学方案,依据学生的情感需要和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开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潜能,力求使具有不同语言基础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潜能,得到平等发展的机会。教师要培养学生自由大胆地运用英语语言交流的习惯,提高英语语言教学的影响力,培养学生面对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难题能够积极应对的信心和能力。
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除着眼于基本素质的提高,还应考虑职业学校对不同专业应具备的个性,即专业素质的培养。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不是单纯以身体训练为主,更重要的是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多方位全面地发展其身体素质,朝着快乐型、健康型、多元型的方向发展。
一、根据职校特点,适当调整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内容和比例。
1、职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时间具有间断性。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高中,虽然学制三年,但并非是六个学期不间断地进行教学;而是根据社会需求、专业特点,在不同时期存在着间断性的外出实习、社会实践、用人单位提前招聘、参加高职升学考试等因素的影响。这样,不但使教学的系统性、稳定性受到冲击,而且教学总时数相对缩短,难以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及要求。因此,必须做出适当调整,以适应职校体育教学。
2、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专业技术、技能和文化知识较为重视,普遍存在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的倾向。我们必须把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有效地调动起来,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把专业技能和体育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如:对旅游专业学生加强韵律操和艺术体操训练,以提高学生内在的气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微机专业的学生着力与数字游戏的设计,有意和微机专业知识紧密联系,使学生有亲近感,从而使其愿意接受训练,达到上课的目标。
3、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对身体素质的各项要求,根据教学的可行性原则及职业学校学生身体素质的特殊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比例做了适当的调整,制订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体系,使教学更具有可行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我们将调整要点举例简述如下:
田径部分:由原来的14--16%的比例增加到37.5%,同时将障碍跑、接力跑、50米跑、100米跑单元课时量加大。跳远、投掷项目以专项课形式教学,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专项技术牢固掌握,形成定型。这样的调整是为了加强学生走、跑、跳跃、投掷这些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提高,为将来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加大“球类”课的内容比例:由原来的7--9%增至17.2%,主要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多变的反应能力,通过技、战术的学习,动手、动脑的能力普遍加强,对今后参加工作实际动手、动脑、操作都是大有益处。另外,中专生走上工作岗位时,他们的年龄较小,工作经验少,正处于朝气蓬勃阶段,对用人单位来讲,即增加了体育骨干,又得到了新鲜血液,会给企业、单位带来活力。压缩选用教材部分的比例:由原来的35-50%,减少为6.1%,节省出来的时间用于增加比例部分的教学内容。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改进教学方法,是每一位任课教师经常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与学生相互协调配合,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例如在“田径短跑”单元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以步频、步长的测定与分析为重点,通过学生在练习时自测、自析,与班内百米跑的优秀同学相对照,总结分析步频、步长与短跑训练之间相互关系,提高了对短跑的兴趣,建立起初步的知识概念。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创新能力,也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短跑的了解。其结果有利于技术和各项素质的提高,反应效果良好。加强对学生“勤学善思”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工作中能不断创新和开拓。
三、职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关键词】分化“差生” 感化 优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04
当今社会对英语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我国目前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时期。有关素质教育和教学方面的改革如火如荼。素质教育就是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以零初中为起点的英语教学中,分化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初二阶段和农村学校,它直接影响着学生整个中学阶段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阻碍了整个初中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因此如何抑制分化,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能打下坚实的基础,获取英语教学质量的大面积丰收,提高我国民族的整体英语水平,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我认为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燃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教学在纲》和《新课程标准》都有明确的简述: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就是加强对他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查,在学习的起始阶段要能以高要求、严标准地对待每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过关。一旦有学生出现掉队的情况,应及时地找他们谈话,分析他们掉队的原因,尽可能地从各方面来帮助他们:从学法上指导他们,讲述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能够入门;从学习上能够耐心地辅导他们,帮助他们补习;从思想上让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大到国家的发展、外交的需求离不开英语,使他们有一种责任感,小到为他们自己的前途,将来的择业与事业发展大有好处,让他们自己认识到掉队的严重后果,使之防患于未燃。
二、以情感为载体,感化“差生”,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平时我们所说的所谓“差生”,往往由于学习成绩不好,经常会受到“笨”、“不开窍”之类言语的刺击,可能会被老师遗忘和同学耻笑,使他们产生一种低人一等、寄人篱下、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我们老师要经常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做出具体分析,找出原因,寻求解决的方法。像一些如受父母离异、单亲家庭、贫困等家庭因素影响的学生,他们会有性格内向、自卑、孤僻、任性的倾向。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应主动地给予他们关爱。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具有进取心和自尊心,都渴望得到来自各方面的爱与关怀,渴望进步,树立全新的自我。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要能够从他们的身上寻找出哪怕一点点的“闪光点”也要给予肯定,长此以往会增强他们学习的上进心,摆脱他们的自卑情绪,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让他们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使得“差生”不差。
三、以兴趣为中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兴趣即喜好的情绪,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热情。“差生”在课堂上都有一个普遍的现象: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活动的参与度不够高,课堂效率低。随着语言知识和词汇量的不断增多,“差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会荡然无存,课堂活动的参与意识大大下降,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认为老师的课堂教学与自己毫不相关,因而他们上课不闻不问,课后作业不认真完成,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如果老师仍然以好学生的要求来标准他们是不现实的。此时我们的教学重点是如何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充分利用语言交际性这一原则,促使学生能够最大量的反复模仿、训练和运用。我国的课堂教学由于班大、人多、课时少,缺乏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课堂上我们要精讲精练,尽量营造一个良好的交际情境和学习气氛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打电话时,可以让他们用自己制作的手机、电话等通讯工具进行情景模拟;教师节、圣诞节叫他们制作卡片;教比较级时可以利用学生自己的高矮胖瘦去作比较;模拟生日聚会等。这些简单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为了表现自己,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加强语言知识的学习来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
四、以书为本,优化课堂,因材施教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由于学生学习习惯、个性差异、家庭环境等T多因素的影响,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也产生了优良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应根据教材、教学大纲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他们和社会的不同升学需求,认真钻研教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要能使“差生”吃得到,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我们要善于分析教材,吃透教材,牢牢地把握教材,灵活地运用教材。我们要能化难为简,并且简中有深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如在讲授Book2,lesson26课文时,可以将Mr Paul的行经路线以简笔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将抽象化为直观,模糊变为具体;Lesson42课也可以将一年中的四个季节化简为四个独立季节来教,一方面降低了课文学习的难度,有助于中、下等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方便好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描述,加强了他们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在讲解语法将来时时,不妨可以引申There will be/There is going to be、There can/may/can be与There seems/used to be的句型结构,做到举一反三,逐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