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教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范文

地理教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教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教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

第1篇:地理教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地理;教学

On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Zhang Lu-yu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eography and GIS technology, widely used, all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curriculum reform raised challenging new topic. To promote quality education, requirements from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lifelong learning starting, building reflects the modern educational concepts, reflecting the geography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dapt to the social production and living needs high school geography curriculum. Guide students to focus on global issues, as well as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modernization of the major geographical issues, promote the scientific spirit and humanistic spirit, cultivate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enhanc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trengthen the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social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which is the time to give high school geography education mission.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 majority of geography teachers generally recognized, because each different basi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taken is also different, but to really achieve quality education, and must go through a complex process from the macro to the micro, or ,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will be a mere formality. In this paper, teachers' theoretical level, the concept of change education, educati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position and changes in the way teaching expounded Geography Teaching and Quality Education.

【Key words】Quality education;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开放的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其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他事关国家民族的存亡。

1. 注重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内涵

素质教育是依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和主动性精神,注重开发发展潜能,注重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推行素质教育,得到教师们的普遍认同。并在教学中进行有关素质教育的实践工作,由于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得不够,所以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深、理解不够,使得素质教育难以落实。加之某些教师头脑中固有的高中地理学科为次要学科的观念的影响,使素质教育在地理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如有的教师理解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多活动、多回答问题,有生硬地安排许多无意义教学环节,有的使用大量的教学工具。这些所谓的培养学生能力、强化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结果是事与愿违,使本来简单的教学复杂化,轻松的学习沉重化,既违背了教育规律,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了解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了解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国际国内最新的教育动向,在丰富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尽早适应当代的教育教学工作。

2. 提高自身素质应对新的挑战

素质教育培养的是21世纪发展需要的新人。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完成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又是通过每位教师具体的教学工作来实现的,因此教师素质的提高势在必行。

首先,是德育素质的提高。教育过程是教书育人的过程,要达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极强的业务能力,还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尊重并关心学生,以其人格魅力从正面为学生树立榜样。

其次,是业务素质的提高。知识的传授靠教师较强的教学基本功来完成。在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教师业务水平较低,课堂教学平淡乏味,使课上得死气沉沉,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地理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板书、板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等。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胜任现代的教育工作。

最后,是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素质对于人的一生中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教师的心理素质不但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影响学生心理的发展。因此,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要具有轻松愉快的心境、豁达开朗的心胸、振奋昂扬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这些对于学生方面的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相关教育现象、对学生主体以及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信念”。教师的教育观念要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师要以人为本,人是各具个性的,正是丰富多彩的人构成了生动活泼的社会,因此只有关注人、信任人,才可以发现和创造出办法来影响和改变人。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开放”与“封闭”、“创新”与“保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

地理教师与其它各学科教师一样,首先应树立新时期的地理教育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思考的时间。不仅要传授有关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和能力,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及与当今社会联系比较密切的环境意识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教育。

4. 重新认识教材确定地位作用

第2篇:地理教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范文

1、学生预习的时候的注意点

1.1、精心设计预习的引领性的问题

教师不能打没有准备的仗,备课的时候要把问题设置得更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自发地想学习,教师不能逼着学生学,教师要根据教学的总体的进度来科学合理地安排预习的时间,预习的时间科学自由调节,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有信心完成,全面积极参与预习。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太过于笼统,让学生有明确的预习的目标,要将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让学生能够找到答案,通过思考和交流能够总结出答案,这样就能增长学生学习的信心了。

1.2、培养学生养成好的预习的习惯

教师要加强学生预习的指导和培训。地理教学中,很多学生预习的时候只是填空,而不是有的学生那样能在教材中进行适当地圈点,或者能在地理的图中找到答案。教师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感觉到好的地理预习的习惯是可以通过长期的训练加以提高的。很多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后,觉得学习成绩并没有获得明显的提高,就想放弃预习的环节,这样是不好的,教师不能仅仅重视在学生知识上的帮扶,更应该重视在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帮扶。

1.3、重视对自己的预习的评价

我们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及时科学的评价,对于预习认真,预习速度快的学生,或者对于学习上有明显的进步的学生,教师都要给充分全面的肯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学生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

2、掌握科学的好的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学生好的自主学习的方法,也是学生行为习惯,也可以当作是地理作业。学生预习可以让学生上课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心中有数,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初中地理内容繁琐,抽象,学生可以通过预习来提高学习效果,可以挤出时间来预习课文。预习没有定法,但是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给学生参考:

2.1、做作业式的预习形式

预习课文是按照“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过程来进行,教师可以教学生当预习时做作业,明确课文学习的内容和重点,难点等,记录自己的疑惑,记录课堂学习的重点,这样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时间长了学生就能感受到预习的好处,就能主动去预习课文,并形成好的预习的习惯了。

2.2、浏览式的预习方式

教师可以教会学生运用快速浏览的形式,弄清楚学生自己弄不懂的问题,并加以标注,课堂学习中质疑,并在同桌小组讨论的时候拿出来共同探讨和参考,解决学习中的疑问。

3、预习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3.1、活跃的课堂和学生,打破课堂常规的行动策略

我们的预习的地理学习方式可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预习,可以让学生愿意学习了,会学习了,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敢于提出疑惑,提升学习的境界。此外,通过课前的预习,课堂再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2、通过地理预习,张扬学生的个性

教师通过预习和反馈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学生在预习和反馈中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学习起来更加激情满怀,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学生愿意学习了,会学习了,课前预习,保证每个学生投入到思考、讨论和相互评价和互动学习中,创造了学生完善个性的机会。

3.3、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学会学习,敢于质疑,学会合作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学习,有了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就产生了研究问题的氛围。有的问题预习的时候解决不了,课堂,课后可以研究讨论。有的学生的奇怪的问题让老师意外和惊喜。学生为了解决问题,也更加爱钻研教材,拓展知识面,阅读相关书籍,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了学习能力。

3.4、增加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机会

通过预习,课堂学习的过程,学生单干的机会少了,合作的机会多了,学习程度逐渐深入,合作意识都增强了,都意识到了预习的好处,合作学习的好处,实现了相互启发和相互学习。通过课前预习,进行了自主学习,再经过课堂积极的交流,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这样就加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机会。

3.5、科学合理的预习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第3篇:地理教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方法;分析

教学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素质教育成为当代教学的主要模式。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的中学以及小学得到广泛的推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师反思的对象。然而,教学改革的推进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在教育发展新形势之下,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还存在许多困难。教师的教学思想、学生的学习思维与兴趣以及教学环境与氛围,都是影响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笔者选择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意义。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教师的个人素质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引导者与组织者的作用,其业务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只有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才能将地理知识恰当地传授给学生。要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师生要进行充足的互动,提高当代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设就成为重要之重。

首先,初中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师资力量不断强大。在招聘教师时,要选择具有较高地理专业知识水平与业务水平的教育工作者,重视教师的职业素质。只有具有较强专业水平的教师,才能将初中地理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让学生接触到更为丰富的地理学习世界。学校要引导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教学经验的增多会使教师在教学中发现更好的地理知识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更加高效地展开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其次,地理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对于课堂氛围有着直接的作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使初中地理课堂具有开放性,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如果师生关系不尽和谐,那么学生就不会自愿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更不会自主与教师进行地理知识的互动。一个教师不讨学生喜欢,会严重影响到课堂效率。因此,新时代的初中地理教师,要学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课上给学生时间思考问题,与学生就地理问题进行讨论,课下与学生讨论他们喜欢的电视节目与社会事件。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得以改善,初中地理教学效果才会更加显著。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教育改革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科学技术成果。在教育活动当中,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多媒体可以将地理知识更加生动与形象地进行展现,使学生在众多感官的配合之下,掌握应学的知识。地理学科具有跨学科性质,既具有文科的文化知识,也具有理科的分析与计算成分。因此,传统的地理教学法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将地理知识与多媒体设备进行联系,可以使初中地理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在讲解“海陆的变迁”时,教师利用简单的语言为学生描述海陆变迁的过程与结果,学生很难对其进行想象。而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海陆变迁相关的视频或者动画,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海陆变迁的前因后果。因此,加强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因材施教

每一位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不同,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利用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对于地理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对学生进行区别化的教育引导,因材施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材施教是以学生为主体,服务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利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要求。只有因材施教的方法得到落实,初中学生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地理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的改变会促进初中地理教学现状的改变。笔者提出三点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策略,希望以此引起初中地理教师对教学活动的重新审视,利用高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初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郑文兵,汤标.浅谈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行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4):67-69.

[2]乔文军.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途径[J].学周刊,2012(08):34-36.

第4篇:地理教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教学;优化整合

学习是一个对信息进行收集、选择、整理、分析、运用的过程。地理教学中的信息以社会信息为主,可分为基础信息、隐含信息和外围信息三大部分。基础信息是指经过教材编写者、教学材料的编制者以及地理教师事先加工好的地理知识。就我中学地理教学来说,这部分知识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各地区各学校情况加以适当扩充构成,包括自然、人文、经济等方面。隐含信息指隐含教学需要的信息的各种地理数据(如文字、图片、图表、数字等)。外围信息是指学生通过非正规教学获得的地理信息。例如,通过看电视、报纸、课外读物、参观博物馆等方式获得的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各种信息的运用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容量大、可操控的优势,将各种信息优化整合,使学生在对现象步步深入地探索中发现规律,查找问题、寻求办法,是现代地理教学的特色。

一、利用视听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把学生带入浓郁的学习氛围之中,是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的前提和保障。多媒体技术用图片、音乐、声音、视频等形式将外围信息直观呈现,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地理现象的思考。

例如,在学习“中东”这个内容时,学生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获得的外围信息非常多,但大多零散。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节选一段视频新闻,学生们马上能说出事件发生地,并积极交流关于这一地区的相关信息,学情高涨。然后我们简单总结学生们的发言并提出本课探索的主题:“频繁的冲突、战争,使中东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地区。为什么这里战争不断?”这样一来,学生们不再将学习当作任务,研究更加积极,对生活更加关注,认识更加理性。

再如,在介绍“亚洲人文环境——多样地域文化”这个地理知识时,教材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阐述了什么是文化,亚洲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各地理区域文化差异,目的是认识各地区的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我们可以把此节设置成活动课的形式,多媒体技术又发挥出它的优势。准备阶段,将学生分组,要求每个小组收集亚洲不同国家有特色的文化风情资料并制作成小课件;授课阶段,小组代表一边展示成果一边描述情境,其他成员回答同学们的提问;评价阶段,进行年级内部展览,评选出优秀作品以资鼓励。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们对地理课堂有了全新的认识,全员热情参与,将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习的真谛演绎得淋漓尽致。

二、利用图表整合,培养发现性思维

培养发现性思维,就是使学生在掌握基础信息的同时,不断提炼隐含信息的思维过程。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学到思维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具有独立探索、细心发现、有所创新的能力。

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征,要求对一个区域的各种地理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揭示客观规律。这些组成要素涉及范围很广,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文因素;既有空间因素,也有时间因素。在自然方面,要考虑岩石、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因素。在人文方面,要考虑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因素。各种要素相互影响、紧密结合。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能挖掘出每篇资料的隐含信息,而且找到各信息点之间的联系,形成信息网络,从而揭示客观规律。这一要求对于初中教学来说是个难点,而多媒体技术的恰当使用可以化解这个难点。

三、利用虚拟技术,发展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对学生较高层次要求的思维能力,有赖于学生其他能力的提高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将深奥的原理、现象进行模拟再现,可以把抽象变具体,复杂变简单,帮助学生对教学中抽象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掌握,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海陆变迁”这个地理知识时,由于地表大规模海陆变迁经历漫长历史时期,人类身处其中无法直观认识过去、现在及未来。关于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说两种假说描绘的情境,学生头脑中很难形成科学清晰的影像。我们要结合大多数人对学说的理解,使用三维动画技术制作模拟动画,再现几亿年间的沧海桑田,用形象生动的画面代替语言文字性描述。学生们通过观察大陆整体及局部板块的运动变化,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海陆变迁的过程,加深了对学说内容的理解。

四、利用大容量空间,落实教学反馈

第5篇:地理教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西部农村教育;小学教育;规范化管理

小学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有目、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它由多个要素构成,要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要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就必须依靠管理过程。教育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对教和育的众多环节实行控制和管理,即教育的规范化管理。而西部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规范化管理应该做到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教育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化管理;二是以教育过程为主要内容实行制度化管理;三是健全检查、评价、激励机制,实行效率管理;四是以民主和科研为手段实行科学管理。

一、以教育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化管理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必须树立以质量为中心的观念和全面管理的观念,因为“教育质量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而教育质量“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衡量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培养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培养者的具体质量要求,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因此,教育质量的实现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

因此,教育质量应该成为管理的中心和关键所在。而如何提高教育质量,这就通过全面教育管理来实现。教育质量是教育管理的综合效果的表现,离开了全面的管理,就不可能有质量的提高。因此,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应该成为教育管理的一大原则。

所谓全面管理,就是“教”和“育”两大系统要素共同构成的管理过程和结构的综合体现,教育质量由“教”的质量和“育”的质量决定,因此,全面管理就是既要抓“教”的管理,又要抓“学”的管理,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以教育过程为主要内容实行制度化管理

制度是教育目标在教育工作规范上的具体体现,教育机构制订、完善各项制度,引导教育工作者日常工作规范,约束教育工作者个体工作行为,明确教育工作者遵守或者违反规定的奖励惩罚措施,保障教育机构各项措施执行的政令畅通,对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事实证明,任何制度制定以后关键是执行,没有人去执行或执行力不到位也是没有用的。对制度执行的跟踪管理不是对职工的不信任,而是基于执行过程信息沟通的需要,避免出现理解不一致导致执行结果偏差的需要。跟踪执行管理实际上就是执行的信息反馈办法。实现对制度执行全过程的监督控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育的制度化管理内容涉及诸多层面,管理队伍、师资队伍、学生管理、教学流程、后勤保障、基础建设等方面无不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和实践。我们必须不断改变个人主义式的教育方式,事事力求以制度办事,以制度办教育,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长期行为就会形成习惯,良好的习惯就会成为品质,这种品质最终将决定个人、单位和事业的命运。

三、健全检查、评价、激励机制,实行效率管理

教育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教和育两方面,教育质量的提高要把教的质量和育的质量相结合。部分教育机构在教学管理中非常重视教师教的管理,备课管理、上课管理、辅导管理、作业管理、成绩考评管理等方面的制度、细则规定非常详细,但教育质量却没有丝毫进步。其实,就是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健全的检查、评价、激励机制,没有实行效率管理造成的。

在现代西部农村地区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人治”成份大于制度管理成份,教育管理中的一些规定、细则相当部分是领导在会议后出台的,很少征求全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意见,因此主观性强,随意大。但在教育过程管理中,教育者是教育实施过程的主导因素,没有他们的参与,制定的制度就缺乏民主性和有效性。也必能在实施过程中受阻或致使教育工作者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的有效性是管理的生命线,是实现管理目标,提高管理质量的关键。要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健全教学管理中检查、评价、激励互相联系的三个环节。奖励和评价应依据三项原则进行:首先是明确的目的性。奖励是为了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机构要把奖励的项目设在教育的重要部位和环节。奖励向薄弱环节倾斜,引导去解决教育上落后的部分,使全面工作平衡发展。

为了使教育管理科学化、人文化,针对以上问题,西部地区农村教育机构应转变观念并实行民主和科研为手段实行科学管理,即健全西部农村地区教育机构的检查、评价和激励机制,实行效率管理。

四、以民主和科研为手段实行科学管理

决定教的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即教师素质(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等)、教学环节质量和教学研究。所以,在教的管理上就紧紧抓住了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环节和教研工作三个方面。作为一个现代农村小学的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本领,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现代教学的理论修养,并能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同时一个学校应该有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三、是树立典型,指导教学。

抓好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又一重要方面,育的过程是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只有抓好育的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育的管理立足点在于育的长效培养,只有让受教育者学会育的方法,才能够顺利地完成教育过程各环节的任务,取得教育的高效益。

办好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离不开两个最根本的东西:一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二是教育科研,可以说它们是教育发展的两个翅膀。这是因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要靠全体教育者的共同努力,只有全体教育者参与,实行民主科学化管理才能集思广益,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措施的可行性;才能取得教育者和受教育的认同和支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针对部分西部农村地区小学在教育管理中的现状,提出的四项措施,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它们都是以现代教育管理的有关原理和原则为依据的。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是系统原理、整体性原则的体现;以规范化为内容,实行制度化管理是整分合原理、目标价值原则的体现;健全检查、评价、激励机制,实行效率管理是控制反馈原理、激励原理的体现;以民主、科研为手段,实行科学管理则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参与性原则的体现和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管理的要求。四项管理内部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全面管理的目标靠规范化制度化来贯彻落实,规范化制度靠检查、评价、奖励来推动,最后教育管理的目的要靠群众的参与来实现,管理靠科研来完善和深化。因而,四项管理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是教学管理规律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第6篇:地理教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CDIO 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课题来源: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2年一般规划课题,基于CDIO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核心领域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课题编号2012C177。

一、引言

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评价。针对我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实际情况,实践基于CDIO专业核心领域课程体系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与整合,满足企业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需求,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设计改革和教学评价改革等。

二、教学模式改革

在原有单门课程教学模式制定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课程与课程之间建立了关联,使多门课程同时支持专业的培养的目标,并且是循序渐进的,按照CDIO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来组织教、学、做一体化,将各门课程建立联系,避免重复,使各门课程的知识点相互衔接,能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经过大家的集体努力,在基于CDIO工学教育模式的指导下,我们给学生营造了四真环境,采用了PTLF教学模式和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依托国家级实训基地,为学生营造真实工作环境、真实身份、真实项目、真实压力,让学生成立工作室,工作室有项目负责人,上下班打卡,每个人有真实的工作任务,自己研发一些小应用并进行推广。PTLF教学模式,即项目导向(Project-oriented)、任务驱动(Task-driven)、层层递进(Layers of progressive)、四真环境(Four kinds of simulation environment )。项目导向是将课程内容分解到几个典型的项目中,以项目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任务驱动是将项目进一步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从中获取信息,进行决策,接着计划实施,最后检查和评价;层层递进,将各个子任务环环相扣,直到整个项目验收完成,各个环节由简到繁,层层递进。

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鉴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的特点是课内实训、虚拟公司、基地三位一体。单项学习型项目和综合学习型项目,就采用课内实训方式,利用教学时间,分别进行教学实践一体化训练和在虚拟公司完成;对于企业项目,利用集中实训时间,可以在虚拟公司,也可在合作企业完成;对于顶岗实习,利用假期和顶岗实践的时间,在合作企业或自己找的企业实习。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地点、内容根据项目类型的划分,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个网络资源,搭建专业的实训平台,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搭建比赛平台等。

三、教学设计改革

原有的教学设计就是教学内容,教师授课,学生听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这些模式。我们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引入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分组教学、讨论和SDSPR等教学法,都是根据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特点、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的。本专业数据库类和程序设计类的课程居多,如程序设计类的课程,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常会采用SDSPR五步教学法,分别是展示(Show)、演示(Demo)、模仿(Simulate)、实践(Practice)、提高(Raise)。

我们教学设计中,除了教学内容外,案例、提问外,还要有教学方法,这里以SDSPR教学法为例,该教学过程分五步。以数据结构中的线性表的教学设计为例,学生学习完线性表后要达到三个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线性表的特点,重点掌握顺序表、链表和双向链表循环链表;技能目标,能运用线性表解决实际问题;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编程习惯、团队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调试程序的耐心。有了具体学习目标以后,我们要完成一个90分钟课堂,两节课的教学设计。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90分钟的教学设计,将90分钟的时间划分为八段,分别为::展示案例5分钟,列举生活中线性表的实例,如学生成绩表、人口登记表、公司职员表等;课堂演示15分钟,教师演示如何学习成绩添加到学生成绩线性表中,给出关键操作和实现方法,讲解需要主要的地方,学生注意观察效果,思考实现思路,也可随时提问;课堂模仿25分钟,学生模仿将10个员工信息添加到公司职员线性表中,小组成员相互帮助,教师巡视、答疑和纠错;继续课堂演示10分钟,教师以引导为主,点评前面的学生模仿练习,充分发挥教学案例法的作用,学生仔细听和观察,阐述自己的思路,学生点评前面的练习情况,展开自我点评和小组相互点评;课堂模仿10分钟,学生将前面的思考观察结果,与并自己的想法进行对比,寻求更好的或更合适的解决方法,教师辅助指导;课堂实践20分钟,实现顺序表和链表,学生要注重发挥小组的作用,分组实践和学习,对学生吸引力强,加强学生的主动沟通的能力;总结提高5分钟,教师对教学效果、知识点、设计思路、重难点、易犯的错误和课堂纪律总结,并布置课后扩展提高练习,查找线性表在软件中的应用,分析总结线性表的应用场景。

在教学设计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环节设计是重中之重,教师要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师如同导演,学生如同观众,教学相长,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充实教学内容、细化教学环节、注重教学方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四、教学评价

原有的教学评价方式,分为教师和学生评价。对教师的评价,把教师放在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核心位置,对教师的评价以教学内容是否丰富,教学方法是否合适,讲解时间有多长等。对学生的评价就是考试成绩,考勤,作业是否按时上交等。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师生的发展。在现今信息发达的时代,知识的数量远远超越了人类记忆的极限,知识更新更是日新月异,人们都得终生学习,作为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才是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我们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以学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评价围绕学生指定,对学生的评价从知识转变到了能力,对教师的评价从传播知识转变到了构建学习环境。对教师的评价,教师教授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为学生营造了利于学习的环境,是否能及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能促进学生主动保持学习兴趣,是否能引导学生加深对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等。对学生的评价,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端正,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能力是否有提升等。学生考试也进行了多样化和企业化的改革,有项目答辩、产品、以证代考、学分置换等。

我们进行的一系列的教学评价的改革都是围绕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展开,从教师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体系和学生考试都做了很多改革,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参加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都很受企业欢迎。

五、总结

实践证明,我们所做的一系列的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教学改革工作,培养了一支强而有力的教师队伍,提升了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对于启发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非常有效,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毕业设计与入职工作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鸽,新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评价,江苏教育,2008年第11期

第7篇:地理教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民族地区;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52

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稀、缺少高质量教学人才以及教学设备,再加上有限的教育资源缺乏整合,力量分散,重叠浪费现象严重;各种教育形式和办学类型缺乏沟通,优质资源难以共享,教师培训质量效益难以保障。而采取构建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这样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取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发达地区的优质资源,这对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民族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特别是加快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1 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设计原则

1.1 可靠性。系统必须能在处理各种日常的业务中,能够从容的应对,保持系统的稳定性,不能时常出现崩溃现象,在发生错误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兼容性和容错力,能够在对各种业务的处理过程中,做到准备和降低错误[1]。

1.2 伸缩性。系统的伸缩性以及适应性: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能方便的进行系统的维护,或者根据系统的新需求,对系统进行扩展等。并且能够适应教学资源管理业务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1.3 标准性。系统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以及规范,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系统采取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在以后数据的共享,以及系统的修改,调试,与其他软件相互操作方面有很大的好处。由于资源的种类、数目、以及各种文章,文献的数量非常的多,管理起来本身就十分的困难,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在日后的管理中,会更容易出现问题。

1.4 安全性。对于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这样一个运行在互联网上的应用,安全性是十分的重要的。要做到数据的安全性,不但要保证数据的逻辑安全、物理安全,并且在数据的存取以及数据共享的时候都必须要保证数据的安全。

2 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模块设计

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主要有六个模块组成,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共同完成了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的所有功能。

2.1 教学资源系统管理模块。此模块是整个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大脑,他具有系统最高的权限,管理着系统的主要设置功能。教学资源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有五个管理项:(1)系统参数设置,主要设置系统的运行方式,项目资源管理方式等系统级别的指标。(2)用户管理设置,主要包括对用户的基本信息的增删改查功能,还有对不同的用户的权限进行管理,不同用户,拥有权限不同,所能访问的资源也不同。(3)资源分类管理主要对各种教学资源的类别,所属部门等的管理。(4)审核管理则是对所有教学资源的有效性以及可利用性进行审核。(5)数据库管理,主要功能包括对系统数据库的备份、恢复等[2]。

2.2 教学资源用户管理模块。教学资源用户管理模块主要是对教学资源用户浏览资源和管理资源的权限设置。此模块包括用户管理和权限设置两个管理项。用户管理主要是对用户登录账号的设置与管理,用户登录账号由管理员统一设置,教师用户名为其真实姓名,初始密码统一为教师工号:学生用户名为真实姓名,密码统一为学号。用户可以修改密码和个人信息资料,每个账号是唯一的。权限设置是教学资源用户管理的特色之一,本系统采用权限分类管制,以防止教学资源不当使用。按权限的不同用户可分为管理员用户、教师用户和学生用户,管理员执行系统之各项管理功能,包括系统参数的设置,用户和资源的管理,以及数据的备份:教师用户则拥有自己独立的资源库,教师用户除了可以浏览和下载所有公共资源库、修改个人基本资料之外,还可以随时进行资源的上传、编辑和管理以及资源的浏览权限设置:学生用户只能通过学生角色应用接口使用和浏览指定的资源[3]。

2.3 教学资源管理。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包括的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这些资源可以分为十个类型:课件、文献、案例、考试试卷、试题、教程动画、视频教程、音频教程、图形图像、文本资料。在此模块中可以对新加入的资源进行分类,还可以对已有资料的分类进行管理和修改,此模块的维护是通过全校所有的教职工才进行。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可以对自己空间内的教学资料进行增加、删除、修改、等管理。

2.4 教学资源显示及下载查询。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目的就是实现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共享,因此教学资源的显示和下载是十分重要的功能,系统默认的显示方式是按照资源加入时间的先后才排序,同时也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按类别、相关度等进行排序。这样学生就可以方便的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下载或者批量下载自己所需的资源。

要想让学生迅速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源,这就要去系统拥有灵活方便的查询方式,因此系统设计了灵活多样的查询方案,可以按照名称、作者、类别、时间等多种方式进行资源的查询。

3 系统整体设计思想

网络教学资源管理是系运行在Internet互联网上的网络系统,所以系统采用多层分布式构架设计,主要包括底层结构和中间服务层,以及应用层等三层。在系统设计上采用J2EE平台,SQL SERVER数据库等来进行开发和实现。

3.1 底层结构。此部分在系统的最底层,主要是对数据的存储操作,包括系统所有能用到的十大类资源,所有的数据都是来自这里。这些资源有很多,同时还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参数、资源共享留下的应用资源等等。同时建立平台所需WEB服务器及SQLSERVER数据库[4]。

3.2 中间服务层。在上面底层服务的基础之上,中间层主要实现用户信息资料管理、用户的权限管理、对教学资源的增加删除管理、系统的设置和参数管理、以及资源检索查询等服务。

3.3 应用层。这一层是离用户最近的层,一般是HTML页面,它的主要工作是跟逻辑处理层进行沟通。Web浏览器是客户端最常用浏览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也可以是Java语言或者其他的高级语言,编写专用的程序,即:传统UI应用程序。用户不用安装其他程序,只要拥有浏览器即可。

4 结束语

在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本来教学资源就缺乏,再加上传统的教学资源管理方式费时费力,因此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现在通过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现在把教学资源的管理放到互联网上来,不但大大减少了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同时可以使教学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和共享[5]。让民族地区的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民族地区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是十分的必要的,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杜巧玲,后立胜.网页设计超级梦幻组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周金玲.校园网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

[3]氏辉麒.关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5(02).

[4]丁宝康,董健全.数据库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5]严程.INTERNET资源与网络多媒体:使用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第8篇:地理教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素养训导;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8(b)-0000-00

在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的形势下,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中的职业素养训导,有助于推进工学结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本研究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管理的现有问题进行了调查,初步编制出基于职业素养训导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体系。

1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管理现存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对于职业素养的培养作用还不强,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1 对职业素养训导教育的重视不足

通过走访了解到,62%的专业教师认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最需要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职业素质不是主要因素。相当多的专业教师认为职业素养训导教育主要是学生管理工作的责任。

1.2 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脱节

目前的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中师资严重缺乏,除了教务部门和实训教师外,几乎没有其他人员参与管理,造成在管理过程中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脱节。

1.3 训导教育途径单一

目前实践教学基地的职业训导教育仅仅依靠部分任课教师和实训教师在实训课上进行说教式教育,无法让学生意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2 构建基于职业素养训导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体系

通过对政府部门、用人单位、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进行走访调查,结合《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初步编制出基于职业素养训导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体系。

2.1 制度架构管理

制度架构管理分为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和执行力三个二级指标。组织架构要求组织健全、分工合理,参与人员来源多样化,除了学校外,也应该增加政府、企业甚至是学生代表。规章制度则需要渗透企业文化和借鉴企业制度,并且科学、完备。执行力要求管理规范、运转高效,具有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和建立安全预案。

2.2 日常规范管理

日常规范管理主要针对人员行为、文件档案和成本控制三方面指标进行管理。在实践教学基地活动的学生和老师必须要有合乎的行为规范,如按时考勤、统一着装、佩戴胸卡等。所有运行文件档案必须真实完整记录,及时归档并保留一定时限。成本控制引入企业成本管理意识,除了控制采购计划外,还需要合理节省。

2.3 师资队伍管理

针对师资严重不足,这一指标下设人员构成和师资提升两个二级指标。人员构成除了对管理人员的来源和比例有要求外,对于师生比也要有科学的要求,同时管理人员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对接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职业素养训导的成效。师资提升主要指管理人员通过外出交流培训、企业一线实践、学历提升、资格证书获取以及参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改造等多种途径达到管理能力的提升。

2.4 多元教育管理

多元化的教育途径才能让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很好地提升,因此本指标分为学前体验和学生活动两个二级指标。学前教育主要指学生在进入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教学活动前,通过岗前培训、安全教育、情境体验等多种形式体验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而学生活动主要覆盖了社团活动、技能比赛、创新设计和企业家讲坛这些与职业素养密切相关,又能在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的学生活动。

2.5 场地设备管理

场地设备管理主要由场地布置、设备管理和废弃物处置三个二级指标构成。场地布置需要突出实践教学场地高度仿真,有明显的操作指南和安全警示。企业典型人物宣传在职业素养教育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视。设备管理要求落实专人负责,对所有仪器设备建立使用说明,做好日常保养和安全防护,并能利用现有条件对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废弃物处置往往被忽视,因此废弃物的规范处置和循环利用也被引入本管理体系。

以上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基于职业素养训导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制度架构管理

组织架构

组织健全

分工合理

参与人员类型

规章制度

企业文化渗透

企业制度借鉴

科学完备

执行力

程序规范

运行效率

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建立安全预案

日常规范管理

人员行为

学生行为

教师形象

文件档案

记录真实完整

归档及时和保存时效

a成本控制

采购计划周全

消耗合理节省

师资队伍管理

人员构成

来源和比例

师生比

对接度

师资提升

外出交流培训

企业一线实践经历

学历提升

资格证书获取

参与建设及改造

多元教育管理

学前体验

岗前培训

安全教育

情境体验

学生活动

社团活动

技能比赛

创新设计

企业家讲坛

场地设备管理

场地布置

布局仿真度

操作指南

安全警示

企业典型宣传

设备管理

责任落实

建立使用说明

日常保养

安全防护

更新改造

废弃物处置

符合规范

循环利用

实践教学作为大学生培养职业能力、进行职业定位的重要手段,而实现大学生成才、谋求职业生涯发展又是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实践教学基地作为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对于当今高职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基于职业素养训导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体系,能使学校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更好地同职业素养训导教育相结合,管理工作越来越规范,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也得到了明显地提高。本管理体系从多个方面对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管理,并且契合社会和行业需求,通过综合多方面资源形成合力指导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应煌,吴兴.高职校内实训学生职业素质培育训导研究[J].成人教育,2013,4:104-105.

第9篇:地理教育学与地理学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教学过程;创新意识;功能发展

地理学科是一门兼跨自然和人文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科教学具有时空跨度大,社会实践强,教学内容开放的特点,它以人为本,以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目标。地理知识的广泛性使地理学科与其它众多学科建立广泛的联系,使学生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形成完整的认识,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功能从狭义角度来理解无非是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从现代教学论角度来看,这些认识显然是片面的。应该说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功能很多,就现阶段而言,我们教师要关注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深化素质教育,体现美育价值。

一、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注重人际环境----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任何课堂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非智力因素养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师生之间具有融洽的感情,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课堂的人际关系,必须既作为教学手段,又作为教学目的来考虑。中学地理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教学内容相对贴近生活实践的事实,在教学中注意教师的讲解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并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感知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塑造创造性思维人格,我们知道创新的大敌是因循守旧,迷信权威,而创造就是出新,出新就是要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敢于走这条路的前提则是对前人创造中不合理的成分的怀疑和否定。

2、优化教学环境----运用现代、鲜明的教育教学手段

以现代多媒体为特征的现代、鲜明的教育教学手段正不断受到教师的青睐,同样教育教学也完全可以因为计算机变得多姿多彩。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多样性可以吸引学生的选择性注意,一般来说新事物容易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尤其在地理课堂上当学生们厌倦了烦燥无味的地理讲解时,计算机辅助教学给讲堂添加了无穷的魅力,可以说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正广泛地走进各级各类学校的地理课堂。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功效是不容置疑的,如它可动态地模拟水循环、大气运动、岩浆喷发、洋流等地理过程,也可以把宏观的星球、天体系统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帮助学生快速、深刻地理解掌握地理知识。但是,在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时,教学软件的选择不可忽视,首先是内容,要求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要能够充分表现本堂课教学内容,切不可为了更多的教学内容,使软件变得杂乱,而冲淡了教学主题,误导学生。 成功的辅助教学应当始终将学生牢固地控制在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内涵的进一步展开上,使CAI有鲜明的教学性。

二、地理教学中学科本身功能的凸现

1、凸现素质教育功能----地理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在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中有其特殊的功能。学习地理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的整体理解、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知识内化、也有利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赖融合。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可以给学生以知识,地理教学可以给学生以智慧。地理学发展的历史,更反映着地理科学孕育、产生和发展演变规律的历史,蕴涵着地理学家的业绩、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可以说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尤其地理学科立足于过去与未来、自然与社会、科学与技术的交叉点上,是沟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理想工具,对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教育学生尊重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学习人类科学知识上发展的历程,各种技术产生与演进的历程,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对人类文明的促进作用,以及作为科学家的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科学的真谛和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同时地理学科真实、丰富地反映了地理科学家的学术生涯和地理科学的演变过程,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地理学习的完全意义,确保地理教育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2、凸现美育价值功能----地理教学的自身魅力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