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地理课外活动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自学能力指学生通过阅读地理教材、地理图表、地理课外资料,进行分析、探究、领会,独立、自主地学习地理知识,完成教材中的地理习题,掌握地理技能的能力。地理知识的学习一是依靠自己独立学习来获得,二是依靠在学校学习获得。只有两者同时进行,才能比较全面地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在新课预习中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预习是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分析理解知识的过程。在新课讲授前,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抓住教学重点,设计出要预习的问题,并提前布置给学生。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初步领会和理解新课程知识。在预习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不会的知识,这样带着问题去学习新课时,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效率就会更高。学生通过阅读分析、理解记忆、探究归纳独立接受新知识的过程,就会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二、在课堂中培养自学能力
(1)利用教材提供教学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在上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自学,让学生在阅读中解决疑问。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们认真读书,积极动脑,教师则检查督促、巡回辅导。对于不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交流,并针对典型问题进行启发点拨、讲解归纳。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利用教材提供“活动”环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地理教材中有很多“活动”部分,这部分内容中涉及很多读图分析、材料分析、填表格等内容。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环节,根据地理学科特点指导学生自学,启发诱导学生阅读分析。如在阅读地理图表时,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认真观察和分析图表,积极思考和分析在图表中所显现出的地理基本知识和特征。经过分析、探究、归纳等方式的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扩大知识面,培养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在地理课课后培养自学能力
(1)课后复习中培养自学能力。教师在地理教学课后,指导学生进行复习,规定复习内容、范围,用以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复习中,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对有些掌握不准、不明白的知识,自学解决。这使学生巩固了已学知识,激发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学地理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294-02
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界定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是指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2]。新课改下的课程将不仅仅是学科的总和,它是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的有机统一体。故而在学生所生活的环境中,只要有利于地理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标准和达到地理教育目的的一切资源都可以称为地理课程资源。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都应成为课程开发的内容,还要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探究学生生活中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因此,本文中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指的是:学生所在的学校乃至社区的一切自然的、人文的地理要素,包括家乡的基本地理知识、民风习惯、传统文化、生产生活经验等。
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相关研究
2005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对课程资源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途径。此后,有人对课程资源的目标与要求、知识与理论、过程与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论述。第八次课程改革之后,对“地理课程资源开发”进行研究的人很多,有进行理论研究的,也有进行实践探讨的。这些研究在明确地理课程资源概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包含的内容以及教学意义等,并认为我们应重视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在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性和实践性。实践方面,一些课程专家、学者、一线地理教师纷纷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了如何在实践中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但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研究却还没有深入的研究。
国内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研究主要是针对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湖南师范大学尹耀武基于地理教学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之间的关系,把澧县地理课程资源做了分析,并通过调查澧县在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上存在的问题,给学校、老师、社会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周顺心则从“地理乡土课程资源”的相关概念、研究理论入手,探究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从教材方面来谈如何开发地理乡土课程。此外,他还实地调查了我国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网络分类,认为我们可通过“博客”和“网络”平台来进行地理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另外,在张碧秋和焦洪霞的文章中,她们都认为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十分必要,她们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着各种问题,还不能自成体系。针对这种现象,她们总结出了一些原则、提出了个人建议,以促进我国各地区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教育界研究“乡土地理”,一般是从教材编写、地理教学入手,但有关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广东省是最早开始新课程改革的地区之一,因此笔者选择深圳市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
三、深圳市初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调查与思考
本文以初中地理教师为对象,用抽样调查法对深圳市的初中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主要分“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相关概念及理论的了解、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认识、所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配备、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四个方面,情况分析如下:
1.教师对有关概念及理论的了解
调查发现:只有8.5%的教师比较了解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概念和相关理论,23.6%的教师不了解,其余教师只是听过并不清楚,这与很多教师没有参加过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训有关。
2.条件性地理课程资源的配置
“条件性地理课程资源是指间接作用于地理课程中的教学素材或来源,主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地理课程的认识情况。”[3]为了了解深圳市初中条件性地理课程资源的配备情况,本文的调查主要涉及:多媒体教室、地理实验室、地理标本室、地理图书室以及相关参考书的配备。结果表明:多媒体教室拥有率达73.5%,为地理教师订阅或购买相应参考书的只有35.2%;而地理图书室、地理标本室的拥有率却只有12.5%,地理实验室、地理标本室的拥有率仅9.6%。可见,深圳市条件性地理课程资源配置不足,是制约初中地理教师进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因之一。
3.教师、学校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的认识
绝大多数一线地理教师支持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并肯定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有96.9%的学校没有地理课外活动小组,87.5%的学校没有关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校本教材。由此可知,对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绝大多数的学校仍缺乏应有的开发利用意识,对此并不重视。虽然我国施行了三级课程体系,但对于国家课程的关注远超过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方面还存在巨大漏洞。
调查表明,在初中教师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目的方面,最主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这只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强调的“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及部分“知识目标”,却相对缺乏“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由此可见,初中地理教师还没有形成多元化、科学化的地理教育目标。在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上,绝大部分地理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层面。
4.教师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具体情况
由调查可知,88.3%的教师没有调查过当地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58.3%的教师只是偶尔在日常教学中利用学校附近自然、社区地理课程资源;而经常收集并把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用于教学的教师只有17.5%,另有10.7%的教师想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但不能将其很好地制成教学课件。这说明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大部分教师还没有真正参与到其中,部分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还很低,这些都制约着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不利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
此外,教师在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上遇到的主要困难是没有资料、课时不允许。究其原因在于地理不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因而学校、社会不重视初中的地理教育。
四、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1.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利用技能
教师素质的高低对课程资源范围的识别、利用的程度及效益发挥的水平有决定作用,因此在开发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时,要把提高教师素质始终放在首位。各级教育部门要把教师培训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利用技能,使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真正主动地参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此外,学校要有针对性地选派地理教师定期、不定期地外出进行交流学习,把“新课程、新思想、新教法”带回来。教师个人也要积极地发现和接纳新的对教学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能。
2.完善考核制度,改善条件性地理课程资源
“建立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是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完善初中教育质量检测机制。通过完善考核制度来增强各界对初中地理学科的重视。
此外,要改善条件性课程资源,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地理图书室、地理实验室、乡土地理实践基地,开发校本课程等。也可以多校联合共同建立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库,选派地理学科骨干教师组成“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小组”,由骨干教师带头组织收集优秀教学案例,定期进行资料汇总,建立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库、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网站等,实现校际资源共享。
3.注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缺少乡土地理教材、乡土地理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式主要是融入平常的地理课堂教学,常见的方式有“新课导入、解释学生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补充和丰富地理教材内容等”。所以,教师平时要自觉地收集乡土地理资料,分析调查学校周边可利用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并结合相关章节内容,把“乡土、乡风、乡俗、乡情”等直接或间接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去,以开阔学生视野、增强爱国爱乡的情感。
4.注重乡土地理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地理活动
新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材应更加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实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实际。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乡土地理实践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收集日程生活中的地理小常识、趣闻,开展地理辩论赛、乡土地理知识讲座,制作海报、手抄报、展板等,也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网络等编排小栏目、播放自排节目……这些方式更精彩灵活、操作简便,经济实用,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结论
尽管深圳市初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着很大问题,但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是新课改下的必然趋势,也有利于实现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对此,笔者建议各级教育部门要把初中地理教师的培训落到实处,提高他们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与利用技能;完善考核制度、改善条件性课程资源,积极开发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注重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课外的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让广大师生都参与到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来。
参考文献:
[1]张碧秋.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19.
一、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时,要引导和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趣味中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特征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价值。教师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角色。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是建立在这样一种理论上。教无定法,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思维状态,让学生、教师进入各自的角色。
以“中国地理”为例,对照《标准》,我们不难理解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必要性。《标准》中,每一部分的学习内容都有“运用地图,说出……”“运用资料说出……”“举例说出……”三大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提出问题─运用地图─提取信息─找出答案(问题教学)
阅读资料─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开放性教学)
举例─探究成因─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探究性教学)
提出假设─运用地图─结合地理现象─提出新观点(创造性思考教学)
从以上可以看出,运用这四种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研究式的环境下学习,彻底改变以往“留心听讲”的读书方式。
1.实行问题教学
这类模式的关键是老师提出有吸引力的问题,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进入思考状态。问题要有技巧性、科学性、趣味性,扣人心弦,才能把学生引入枯燥无味的地图中去提取信息。如在“经纬网”一节中,可先问学生看电影时是怎样找座位的,引入经纬和经纬网定位的概念。此外,教师从一些新闻热点提出问题,诱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新闻热点问题具有时代感,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老师就顺势引导他们通过读图找出答案。这就是问题教学的优点。
2.打破常规,实行开放性教学
开放性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让学生活泼地、主动地发展求异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这种方法适合于区域或国家地理教学。它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上注意开放性。
3.实行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教学。它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己的观察、考察、实验及查找资料而获得答案。这种教学方式适合于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的学习。初中学生一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问题,例如,在学习《中国的地理差异》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可提出探究活动要求:请你根据地图选取几个代表性的地区进行比较,说明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具体回答这样的几个问题:①选取这几个地区进行比较的依据;②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③从比较中得出什么结论。“探究”就是试探和研究,没有试探就没有研究,试探就是举例、实验的过程,研究就是归纳总结,形成规律的过程。
4.实行创造性思考教学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改革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新方法,发现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新颖性、独创性和跃迁性。这是研究性学习中最需要的思维,也是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教师可以从鼓励质疑、激发兴趣、创绘地图、发散思维等方面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其中,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创造性思维的重点。因为发散思维强调对未知信息的想象和假设,以突破原有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
二、在课外活动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我们经常走出课堂进行观察、调查、试验等。建构主义认为:科学活动是一种创造意义的活动,与其他活动一样,也带有偏见并经过人的价值观的过滤。课外活动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综合体现,教师可以从以下这个模式指导学习进行研究性学习:确立课题-搜集资料-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展示成果-点评升华。
(一)确立课题
课题确立的好坏可以影响学生研究的质量,课题太陈旧,学生没兴趣;课题太深奥,学生难以应付,也失去研究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确定课题时必须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课题要有乡土性。2.课题要立足于课本。3.课题的难度要适宜。4.课题最好有实用性。
(二)搜集资料
这是研究性学习中最重要的步骤,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真正体现。第一手资料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这对初中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派发问卷、采访、实地考察、观察、上网等方法取得第二手资料,然后进行整理。教师在这过程中要给予指导。如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对疑难问题具体指导、关注活动的整个过程,组织活动,为学生提供文献书籍的名称、网站名称等。
(三)研究分析
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比较、演绎、归纳、统计等方式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洞析地理事象,达到研究的目的。
(四)得出结论
关于优选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初中地理作为次科存在教学时间缺少,学生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的实际情况。地理科要求知识点掌握的程度,虽然每年都有所下降,但实际上一些知识点还是比较难于掌握,遗忘率非常高,如资源中矿产的分布、降水的分布规律等,如果硬要学生去死记硬背,会严重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做到教学上使学生通过“悟”来学习,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上放下包袱,对一些难懂的知识点只要求学生知道便可以了。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也即是开发学生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就能更好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对地理科的好感,为将来高中地理的高层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的学习方法是“悟”的要决。
各学科的学习基础都是兴趣。地理作为次科,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教学更需要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否则学生会放弃地理这一科。但地理课本的知识编排过于严肃,趣味性不足,故事性不强,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开展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触类旁通,做好引导,理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初中地理知识基本上是与实际联系得较为紧密的,很多的理论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例证,如太阳、月亮的东升西落引证了地球的自转;一年四季的更替引证了地球的公转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体验来引导,如讲到环境保护时,我们不应单纯讲应如何做,更应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黑水河的可怕、废气呛人的滋味,同时让他们写上一份调查报告,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又如讲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番禺地区的自然特征去理解。
2、情景感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由感性思维转入理性思维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途径,而地理知识的直观感悟更是比较可用的。如讲述到沙漠地貌时,让学生从一张清晰度高的实物景观照片中感悟出沙漠气候干燥特征,其效果比老师讲一万句有用得多。又如讲述南北气候异同时,用两张南北方特色景观的图片进行对比,再加上表格练习,学生“悟”性便能加深。再如讲西欧和北美气候和地形关系时,运用寥寥数笔的简笔画画出两个地区的差异,再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效果更好。
3、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来使学生有所“悟”。
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中找出知识间带规律性的东西,如说到南方地区时,可让学生用北方地区来对比,找出南方地区独有的自然特征;又如讲到北美的气候与地形的关系时,可用欧洲气候和地形的关系来比较,就能使北美的气候特征鲜明突出。通过对学生进行对比思维的培养,就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进行知识的横向或纵向联系,树立地理知识的全局感。
4、合理的讨论是启发学习的好方法。
过去,我们的教学一直强调提问、讲授、严肃的课堂纪律,却从来没有安排学生讨论,其实这是个误区,其实,只要教师调控得当,预留一定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讨论的时间,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讲述南极大陆的气候特征时,列出几个引导性的提纲,如:对气候影响的四大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对南极气候的影响等,让学生讨论其成因,通过过去积累下来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推导出正确的结果。
5、培养外展思维是“悟”的提高。
地理教学的感悟还在于举一反三。地理课本的知识内容与一些时事问题密切相关,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一些热点问题,在增加地理知识的可用性的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讲到西北地区时,就可由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延伸至开发大西北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有关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讨论研究开发西北地区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通过讨论,学生纷纷表示真正感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6、开展多种多样的地理课外活动,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如果设计安排得当,则会极大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我每年都组织学生进行观星,面对满天繁星,细听星座的动人传说,通过高倍放大望远镜观察月亮上的环形山,学生的兴致未曾如此高涨过。虽然,对于星座的知识,他们不一定会懂,但他们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都被激发起来。
7、动手制作效果更佳。
自己设计并动手制造小道具或者收集地理小标本、地理小资料,会使学生从中悟出更多的地理知识。如讲到南方的水稻土、红壤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到郊外收集标本并进行观察记录,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又如讲到经纬线的分布时,在课前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小地球仪,再进行观察后完成表格练习,效果比教师费力讲解效果好。
8、让学生设计一些小表演或演示也能提高学生的悟性。
在地理教学中,有一些本来很有趣的知识内容却被课本讲述得非常枯燥,此时,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图片、声像资料或文字资料,进行自己设计的演示,效果也不错。如讲到旅游时,课本的风光图片非常有限,文字内容太过严肃,会做成学生感到难记的现象,这时可由学生担任导游的角色,让他们自己收集资料来讲述祖国河山壮丽的风光和旅游名胜分布的位置(可联系交通中铁路的分布),又或者让他们制作相关内容的手抄报,以及风光照片进行演示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感悟知识。又如讲述广州地区“三年一中变”的成果,就可以让学生收集资料自主编辑,进行演示性讲解,教学效果比老师讲授好得多。
9、增强学生的阅读机会,让他们学会发问、懂得看书、学会查找资料,成为学习的主人。
地理的科普读物有很多都是形式生动、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如《少年科学》、《世界奇观》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看书、多思考。安排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讲述课外所学的知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悟性。
要“悟”关键在于教者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地理知识之间带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和规律性,学习上要悟,则要求教者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懂得知识间一般的联系,引导他们去发掘课本上的知识,不要包办一切。如在区域地理中,气候一般都受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等的影响,气候和地形等又决定了区域的自然特征,而经济特征、人口分布和生活特色又受环境(包括政治环境和自然环境)、交通和资源分布的影响。
教师可以在讲课的基础上,总结出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规律,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即综合法),为他们将来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好像讲述青藏地区的特点时,由于前面已讲述了多个区域特点,学生已大概掌握了区域特征分析方法,此时,就不应再由教师讲授太多,教者可列出几个提纲式的引导问题,让学生分小组研究解决,再由教师整理出思路。另外,也可以设立一个地理主题,让学生按小组收集资料进行讲解,效果也好。
关于优选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一、教学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教学要面向高考,在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要求的过程中,要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是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致用。
二、教学要求
1。教师必备的教材和相关材料。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上、下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第一、二册;初中地理1~4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历年全国文科综合试卷以及试卷分析。
2。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
3。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教学基本功的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多渠道的获取知识,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以适应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发展的需要,同时为本校的高三地理教学创出佳绩。
4。教师要用现有了课件资源和课堂背投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密度,要求及时效率和长效效率相结合。
三、各阶段复习要求
全学期的高三复习分为两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知识内容、指导思想、目标要求。
第一阶段:
时间安排:开学——第一学期期中
指导思想:明确高考要求,进入复习状态,强调基础知识的复习
教学任务:地图知识、中国地理(与高中地理选修二相结合)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注意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的落实,明确单元知识体系、认识知识点间内在关系,避免将知识点零碎的罗列给学生。
目标要求:落实区域位置、掌握区域特征,学会用综合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和区域差异。学会找出事物共性和差异性的方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第二阶段:
时间安排:第一学期期中——第一学期期末
指导思想:以自然地理的全面复习为主。在某一区域范围的基础上,会进行相关的自然、人文相关知识的综合复习。明确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两大核心问题是本阶段复习的主线。在系统复习、落实基础同时,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适当强调灵活性,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建立,能做到纲举目张。
教学任务:完成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的复习。
目标要求:强调对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学习和落实,各校自命题的阶段检测以检测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关于优选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一、情况分析:本学期担任初一年级的教学任务,面对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地理知识的了解不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好教学的切入点,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学期教材为湘教版新教材,其内容同以前相比教淡化了具体知识,虽然内容浅显了,知识点少了,难度降低了,但并不说明课就好上了。如果我们不认真去挖掘,将失去课改的意义,所以要用务实的态度紧跟课改的步伐,学习新课程标准,重塑新课程理念,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在努力学习积极尝试中不断提高。
二、教学目标:按照大纲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形成。以学校、年级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用多种方式和教学模式,高效地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提高,同时传授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由“我要学”向“我会学”和“我乐学”深入,构建综合素质的形成。
三、采取措施:
1、抓好常规教学,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并及时进行反思,形成文字。
2、倾听学生意见,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
6、利用网络获取多方面教学素材,充实课堂内容。
关键词: 中学地理 科学探究 活动设计
一、问题提出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试行)》及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行)》均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明确提出倡导探究学习。“探究”对于广大一线老师来说已不陌生,然而在教育部颁发的《初中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中,出现了一个耀眼的名词:科学探究。《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科学课程的核心概念。[1]教育部与科技部联合召开多次会议,要求在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学科中开展科学探究学习。[2]
地理科学探究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自然地理科学问题,根据已有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地理科学方法体验地理研究过程,尝试解决地理科学问题的学习活动。[3]
“科学探究”在国内还是较为前沿的课题,近年来国内主要有华东师范大学夏志芳教授等从理论视角进行研究,而从理论运用到实践,还鲜有人涉及。[4]本课题以地球科学探究为例,研究内容涉及《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的两个主题,四个科学探究活动,七个基本模式。国内外对“地球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只局限在教学设计、课件设计等或对某一方面(地球仪、地球运动)的研究,如此全面的、系统的探究活动设计,还不曾有人研究。其中地理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模式中前六个前人已有,而第七个步骤“学以致用”是笔者的创新之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希望我们的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教师、学生,为教学改革作出一定的贡献。
二、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实施对象。
2012学年学校科技节展示活动中选取初二、初三共10名学生做实验;2013学年上学期选取初一学生做实验对比。
(二)实施方法。
1.观察、调查相结合,设计科学探究方案。
2.用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教育观察法等开展探究活动。
3.用统计法检验活动效果。
(三)实施计划与目标。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通过科普讲座、到大学城“广东科学中心”进行参观等活动,丰富师生的科普知识,培养师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利用每周三第八节课外活动,实施地球科学探究活动、科技节展示活动,宣传和展示地球科学探究活动。设置实验班级,开展地球科学探究活动,把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引进课堂学习,并通过学校和区级公开课,推广和检验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其目的是形成一套适应当地资源和本校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设计,并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实施方案。
1.选取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属于自然地理,是青少年了解地球的必备活动,是初中地理的第一个探究活动,对激发学生学科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部分内容较抽象,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多年教学经验证明光靠老师讲、课件和教具演示,效果不理想。需要配套的《地球科学探究器材》和相关活动设计指导。但是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缺乏相关活动设计指导,只有一个活动“制作地球仪”,过于简单和枯燥。[5]而且目前配套的《地球科学探究器材》存在不足:探究材料不足,缺乏有效说明、指引,难操作,使用价值不高,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存在局限性。
2.地球科学探究活动设计方案。根据课标和教材要求,本课题把地球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为两个主题、四个活动,配备操作简单的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器材,研制简易教学用具,设计《活动指导》和《活动检测》等,见下表。
三、研究的成果
(一)《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器材》的改造与研发。
旧的《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器材》存在不足:探究材料不足,缺乏有效说明、指引,难操作,使用价值不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存在局限性。探究活动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制作地球仪,另一个是制作简易等高线模型。
新的《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器材》在原来基础上有如下创新和改造:
1.改造探究材料。新器材包括自制地球仪、《太阳直射点移动及昼夜长短变化演示盘》、《公转动态示意图》等。
2.删除无关内容。根据课标和教材要求,删掉制作简易等高线模型活动(应该放在下一节探究地图活动中)。
3.增加探究活动。新的探究活动有两个主题、四个活动,主题一:认识地球仪(活动1―画经纬线,标注经纬度;活动2―制作地球仪);主题二:探究地球运动(活动1―探究地球自转;活动2―探究地球公转)。
4.增加有效指引。原有的《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器材》只有简单的说明,没有有效的活动指引,增加《活动指导》和《活动检测》。
笔者负责2011年海珠区科普计划项目和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资助项目《地球科学探究活动器材》的改造与研发,于2013年已通过验收和结题。
(二)形成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式,并开发相关案例。
地理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模式中前六个前人已有,而第七个步骤“学以致用”是笔者的创新之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依据是《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6]
四、结果评析
在2012年学校科技节展示活动中,选取初二、初三共10名学生做实验,利用《活动检测》做前测和后测,结果如下:满分100分,前测平均分为56.9分,后测是87.3分,有明显差异。结果分析:初二、初三学生已在初一地理学过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有一定基础,但对于抽象的知识,如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基本遗忘,所以前测成绩不理想,但他们完成地球科学探究过程后,再做《活动检测》,成绩理想,说明地球科学探究活动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教学难点和重点。
2013学年上学期选取初一入学学生做实验对比,实验班15、17班,对比班11、13班,这四个班学习能力等基本没差异,在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的教学中,11、13班按常规教学,15、17班采用科学探究活动教学,最后进行《活动检测》,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检测结果分析如下:从总分看:实验班15、17班平均分为:84.5分,对比班11、13班平均分为:68.9分,分差15.6分,存在显著差异。从检测内容分析:基础题:一、二、三、四、五、八题差异不大,而较难或抽象的题目:六、七、九、十、十一题分差较大,进一步说明地球科学探究活动设计是有效的,能解决教学难点和重点,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五、不足与展望
(一)学校硬件和软件的添置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一定要继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为课题研究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二)我们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实施探究活动的重要基础,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课题组教师加强学习、研究、实践和总结,并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
(四)学生的成果比较难以体现。除了反映学生能力水平提高的调查报告外,学生的进步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设计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并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实施,思路已基本清晰,轮廓初显。前面的研究中虽然取得一些成就,但也存在问题,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还需延续,我们一定会克难奋进,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
[2]顾绍琴.中学地理科学探究活动研究.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3]夏志芳,张建珍主编.地理案例教学论[M].2011.12,第六章自然地理教学:在探究中弘扬科学精神.
[4]张建珍.科学探究学习视域中的地理主题活动设计研究.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5]张建珍,夏志芳,汤瑷宾.中学地理科学探究学习实施现状的调查.地理教学,2013年第10期8-11页.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理是一门要求学生用理性思维去学习思考的学科。它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记忆能力与理解能力。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学好地理,刚开始接触地理的孩子有时候会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渐渐地就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难易相间。关键是看学生是否融入到学习地理的兴趣当中,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诚然,每个老师都有每个老师的教学方法。有的治学严谨,课堂氛围严肃认真;有的则风趣幽默,课堂气氛活跃。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大失误。仅凭这一点就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初中地理教学现状的一些思考。
一、当今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 教学趋于“公式化”
所谓公式化教学是指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制定教学方案,并按照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它可以使老师的讲课有条理性。但是它的局限性是使课堂趋于“公式化”。老师在黑板前讲课,学生在课堂上机械地记笔记,这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方式,在少数课堂上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现象,老师只按照他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来讲课,缺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其实,地理这门课程是一门比较活跃的课程,宇宙那么大,处处都有地理知识。灵活地运用教案是反映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
2. 课堂学习气氛不浓
由于学生只知道机械地记笔记,使得课堂的学习气氛比较压抑,一些地理知识不是靠机械记忆才被记住的,需要学生去理解,比如人文地理,各个地区的特产或者代表作物,这些都是与当地的气候有相互关系的,掌握了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就能很快记忆这个地方的代表物产。除此之外,有的地理知识还需要通过计算。例如,老师在讲世界区时,要涉及到一些计算,如果学生不理解什么是区时,或者不知道怎么去计算的话,那么单靠机械地记忆是不能学会这一节内容的。
3. “死记硬背”成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死记硬背”是大多数学生所采用的方法,也是被老师所默认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记住知识,但这只是短时间的记忆,时间一长就容易被忘掉,由于老师只注重学生记住知识的效果,没有考虑学生到底有没有真正地理解知识,这就导致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对地理知识地记忆,因为记忆是建立在良好的理解之上。而学习地理知识一定要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再去记忆,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只注重理论,忽略实践的重要性
老师一般讲授的都是地理理论知识,很少注意实践的重要性,很少有老师组织学生去外面观察实践,实践的本真就是探索知识的过程,所以它的重要性不容我们忽视。
这是大多数学校所犯的“通病”。因为地理这门课程不涉及到中考,所以学校对地理这门课程重视不够,试想学校都不重视,学生那就更不用说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都不是很强,学校不重视的科目他们自然也不会乐意去学。
虽然初中地理教学存在很多不如意,但是我们不应气馁,应该积极应对,寻找解决的方法。再困难的问题只要我们认识到了并认真地去解决,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二、采取的措施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引导学生去积极实践,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比如在地理课上讲到喀斯特地形时,有条件的地方就可以带学生到实地去参观。这样学生会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2.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地理是一门集科学与人文为一体的学科,它的趣味性很强,如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调动,就会把地理这门课程学好。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老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预习来逐渐地了解地理知识,这样老师讲课会比较轻松,学生可以通过在预习中发现不懂的地理知识,在课堂上找到答案,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学校地理老师个人总结
时间匆匆而过,回顾一学期来的工作,除了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外,还要参加各种主题教育培训,各级教研活动和继续教育。闲暇之时,还要习惯性的作好自我充电,不仅广泛涉猎地理学科知识,而且认真研究现阶段新课改教育思潮。
下面简述一下本人一年来的具体工作:
1、紧抓课堂教学不放松,向45分钟要质量。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了上好课,我认真做好下面的一系列工作:
⑴课前准备:综合考虑,认真备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学生。为此,我除了读好教师用书之外,经常上网搜索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包括课例,反思,经验,课件,试题和纯知识材料等等。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根据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等行为的指向,制定相关的教学策略,预设想适应的教学过程,创设学生可能需要的讨论活动,使学生能积极的,自主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另外还要估计到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会有遇到哪些困难,教师应及早的采取哪些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怎样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学科知识。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并且把这种好的学习习惯延伸到课外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这是我经常在备课中思考的问题。因为我很清楚,学生仅凭几堂课和几本课本是学不好地理的,地理是纵横万里的一门学科,尤其有一些地理知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所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知识阅读习惯,显然与教师高效,灵动,睿智的教学方法有关,只有有好教法的好教师才能培养起学生这种习惯。
⑵课堂教学:随机应变,激情演绎。
教师一切的学习与准备都是为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师生最重要的对话平台,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有趣的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他们整整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学校地理老师个人总结
回顾高三地理教学工作,心中有许多感慨,今年我担任高三三个班的教学工作,尽管在高三任教期间经历了许多的煎熬和挫折,但是,自己总算挺过去了,并且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受益匪浅,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指导,让我也成长了许多,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细节、讲求效率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备好每节课
为了把课备的更全面,更深入,每节课我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教参上的,备课系统上的,以及网上的。综合教材,资料,练习以及高考信息来备课;充分考虑学情、研究学生各阶段的学习状态,课前利用各种空余时间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各阶段的学习状况,让学生对前面的课堂教学进行反馈,如知识点是否讲清楚,哪些内容还需要补充,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讲学生更容易理解等等。同时,尽量与其他老教师错开课,经常去听课,向他们请教。有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我才能充满自信,做到深入浅出,游刃有余。
(二)、讲清楚、说明白”上好每一堂课
每一次步入课堂,就都以自身饱满的情绪去感染了全体同学,使学生们也能以饱满的、高涨的情绪来参与我每一节课的教学,然后抓紧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把本课的知识重点学完,并把难点剖析清楚。但是在特长班学生注意力只能集中十几分钟,一会儿课堂秩序有些不稳定了,这时我就要用一些小新闻或小幽默或开个玩笑改变一下课堂气氛,待学生把精力又集中时,及时把重点、难点巩固,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及时检讨、总结反思每上完一节课,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同时,我不断地探索、反思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板书设计、语言组织等细节,以期增加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全批全改、及时面批
坚持全批全改,通过作业、练习的批改,寻找学生的知识缺漏,经常利用课间操、下课期间、自习课等课余时间及时找学生面批,及时反馈并加以辅导。这样不断发现问题,又不断反馈给学生改正,使得教学过程逐渐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从高二年开始,任课班级较其他班多训练的题目在上千题以上,这为他们在高考中发挥出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文科生而言,在政史地三科中部分文科生对学习偏重理科性质的地理感到确实困难,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相当的恐惧心理(特别是女生)。鉴于此,我就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心理舒导,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如多找学生谈心,拉近师生距离,对于地理学科薄弱的同学更是多表扬,多鼓励。
二、全面介入,一同成长
在高三任教地理期间,作为一名科任老师,我全面参与班级的日常教育管理,经常参加班级的班会和学生日常教育,主动协助班主任对一些行为表现较差进行帮助教育,经常与班主任沟通协调优秀生和差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为班级的日常教育教学出谋献策,通过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烦恼,帮助他们释疑解惑。经过高二高三两年的时间,学生和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更加喜欢读地理,并经常与老师交流学习情况,这对日常课堂教学更有效实施提供了基础。在过去的一年,我始终与他同呼吸,共患难,与他们一同成长。
三、关注信息、把握走向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能及时获取高考信息,了解高考动态,特别是参加哈尔滨的高考研讨会加强了对高考走向的把握和理解,参加高考信息交流会,经常与其他重点学校教师联系,探讨有关教学的问题。还参加新课程改革的培训,不断提高对地理新课标的认识,并通过学习经常反思分析新课程改革的感受和心得,不断地推动自身思想观念转变,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力求每堂课、每份练习的讲解更加有效,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同时,我还积极参加校内外教研活动,虚心向老教师求教,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一个学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收获颇多,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任教班级在高考中取得文综第一名的好成绩。对我而言,这一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学习的机会,不管是日常教学还是育人,我都力求做到尽心尽力,尽善尽美,以无愧于学校、家庭和学生。
学校地理老师个人总结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是七年级地理共分五单元,如果按照正常教学进度计算,至少需要三十个课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学。考虑到地理是小科目,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提高课堂效率,不得占用学生课外时间,最后就必须留些时间给学生复习,迎接期末考试,我制定了合理的教学与活动计划,并有序地进行教学。最后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开学初,本人总统了上个学期的期考情况,分析了学生成绩偏低的原因(本人将近三年没有上过地理了,课程进度慢,无复习时间),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给学生定出了期考平均分要在50分以上的目标,同时向学生提出本学期的学习要求以及宣布课改计划,从正面鼓励学生,让学生明确了目标,又使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二、以课改理念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的六个理念告诉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不再是盲目的教教材,传授知识要点,而是要传授对学生的生活及终生发展有利的地理知识。另外,在教学中还得注意方法的指导和学习放式的变革。
为此,本学期在教授基本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渗透生活中的地理常识,通过探讨学习,切实地为学生发展着想,让学生学有所成。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地理学习变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探究并获取知识的活动或方式。这样的教学即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探究精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的感情,增强爱国爱家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还要进行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
在具体的教学中采取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化难为易、删繁就简教学;归纳框架知识,构建链式教学等,使教学更贴近生活,使知识要点更易于掌握,更利于识记。尽量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抓住学生心理,有针对性地教学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要联系人们生活的实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地关系”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因此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要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四、存在的问题
抓教学常规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措施: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地理教师工作总结,请笑纳!
地理教师工作总结1七月降临,阳光学校的阳光格外的灼热,多么希望小雨如期而至啊!我的教学工作已经由“忙碌”转变为“轻闲”,比往年延迟一周的中考终于结束了。本学期我主要承担八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大力支持,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下面对我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教学工作方面
今年是地理学科加入中考大军的第二个年头,去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中考成绩很不理想,在全旗三所中学里垫底,让我心里有很大的压力,因此本学年地理教学工作有所改变,初二上学期把所有课程讲完,本学期以复习为主。在复习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教学复习计划欠妥
初二的学生6月29日进行地理科目中考,复习任务非常紧张,打破了常规教学顺序。由于复习时间较少,期间学校的很多活动打乱了复习计划,导致第三轮复习时间偏少,综合型题目训练不足。
2.脱离课本,基础不扎实
与去年的那届学生相比,缺书现象并没有很大改观,初二2班、初二3班有1/3的学生课本丢失,临到考试也没有借到书,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没有以课本为主,而是以复习资料为主,效果很不理想,学生大多时间是凭感觉做题,手里没有书,不会的题目就直接“拿来”不加以思想和分析,当时是会做了,也记住了,过后又都忘了。
3.教学准备不充分
学校要求初二年级使用导学案,而为了中考,教学容量较大,导学案并不太适用,在资料和导学案同时使用的情情况下,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刚开始阶段运用导学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但是,由于是复习,有些学生对内容掌握的较好,而有些学生则几乎和没学过一样,讨论起来比较费劲,不能同步进行,使教学进程受阻,有好学生吃不饱,中等学生吃不好,差学生吃不到的困惑。同时,每周课时比较多,在选材料、选题方面不够仔细、认真,没有做到精选。最后,由于初二年级多媒体不能用,在利用课件展示地图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地理学科是离不开图的,而学生手里没有书,只靠教师手绘难度较大,时间上也不太允许。
4.培优补差工作不到位
地理加入中考对我们来说,即是机遇也是挑战。既要培养“苗子”,又要抓平均成绩。而班级理学生层次高低不齐,给教学带来困难。为了能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成绩,本人几次制定潜能生辅导方案,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都不幸“流产”,一方面是占用学生活动时间,学生不情愿,把老师的辅导看成一种惩罚一样,积极性不高,迟到、缺课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学校今年教室紧张,只能在初二4个班轮流进行辅导,而有些班主任不配合,以占用学生打扫教室卫生为由,把我们的辅导地点一改再改,最后放在会议室,结果三天两头的会议致使辅导活动不得不停止。在优等生辅导方面的主要措施就是“吃小灶”除了课堂上同学们共同要完成的任务外,额外再发给他们一些难度较大的资料和试题,加以拔高,并且只要学生做了的,老师都给予批改,效果还不错,就是有些同学不太主动学习,可能是其它科目任务也很重,时间上不太允许。
二、业务学习方面
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型教师是我一直的梦想和追求,因此工作之余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是少不了的。本学期除了参加学校每周五的教研培训外,更加注重本人创建的“一线地理教师交流群”的组织和交流活动,由于我校地理教师少,不得不想办法与全国各地学校的地理老师进行专业交流。同时为了在今年的鄂尔多斯市初中教师业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本人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课程标准》等,通过学习,对教学管理方面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本人继续阅读我校订购的《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期刊,从中获取地理教学的经验和方法。
本学期还参加了鄂尔多斯市教育学会地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仪式,并在康巴什新区一中和鄂尔多斯市一中参与了听评课活动。
三、努力的方向
1.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2.研究中考,把握中考动向,抓住重点、难点。
3.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多听同教研组老师的课,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取长补短,
同进步。
5.继续教学方法研究,取长补短,形成本人的教学特点。
6.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7.加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绩。
地理教师工作总结2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圆满地完成了教育地理学科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业务。
我担任高一4个班的地理科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我经常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他们一起探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地经历探索中掌握地理事物事物发展发生和变化规律。
三、致力于地理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注重作业批改的及时性,经常当面批改,个别辅导。
3。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自然地理思想与地理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地理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地理思想、地理方法,从而达到学习地理、应用地理的最终目的。
1、多教一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
地理思想是在地理活动中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想法,是对地理概念、命题、规律、方法和技巧的本质认识,是地理中的智慧和灵魂。所以,领悟地理思想,方法是地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要钻研教材,把握知识中蕴含的地理思想和方法,通过传授知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地理方法,思考问题的地理思想。学生在学习了地理知识的同时,更能领悟到地理思想和方法,能熟练的对知识进行举一反三式的应用,真正达到活学活用,使教学理念转变,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地理知识探索有效途径。只有学生自己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他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
2、多一些过程探究,少一些知识陈列。
地理知识起源于生活,是从实际应用中逐渐抽象、概括、演示、推理而形成的系统的、严密的学科体系,地理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开放的思路,就要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地理知识生长的基础,对知识的生成,讲授多一些过程性探究,通过学生主动性探究来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和最终定义,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讲难题时,我常常会让学生上讲台上来发表自己的见解,用学生自己的表达方式让大家去理解,去判断谁是对的,谁的方法最简单。我发现有很多的同学乐与表达并与大家辩论。而实际教学中公式化、概念化的粗浅、简单、枯燥的诵读、机械式的演练教学不注重地理理性的、深层次的内涵,使地理教学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面对新理念指导下的检测,不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学生地理方面的发展。
3、多一些以生为本,少一些教师中心。
高中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对贴近他们的生活,有一定感性经验的学习素材,更能焕发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长期的教师中心式的讲授,会挫伤学生学习热情,造成了学习的被动和教学的困境。地理学习中结合知识多创设一些生动活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将学生放置于问题之中,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和地理知识,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的思维品质,对地理学习有推进作用。以生为本,破除教师中心,要始终成为地理课堂实施教学的首要策略。
我认为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地理,乐于学习地理,才是重要的。
地理教师工作总结3本学期我担任高一级8、9、10三个班的地理课。由于是在下学期接手这三个班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重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展现学生个性风采。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中没有系统的学习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不重视。对高一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文科目,在会考之后,多数选学理科的学生极不重视地理学习。选学文科的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高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高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与初中比较,难度加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结合安顺市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一方面,充分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另一方面,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地理教师工作总结4光阴飞逝,转眼间,又一个学期了,回顾__年的地理教学工作,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到很大的收益。现将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二、提高学生素质,力抓课后辅导工作。
现在的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在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上狠下功夫,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首先是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认识、理解。故此,还进一步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三、提高工作效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出成绩。
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输业等方面。在掌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通信、邮电、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尽管在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尚存在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地理教师工作总结5本学年我担任八年级的地理课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教导处计划、学科组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积极完成了本学年的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轻视地理学习,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配套练习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习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习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习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平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玉树“地震”,火山,嫦娥探月,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尽力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
四 今后的工作思路
1.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2.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重视知识的应用。
一、中职旅游地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旅游地理课程是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对于旅游专业学生的知识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通过这门课程带动其他专业课程的发展与改革。
(一)课程内容存在交叉或重复现象
在中职旅游地理教学过程中,涉及到诸多教材,针对不同教学层次或教学对象,但是教材存在明显的共性,尤其在旅游资源相关内容方面,存在较大比例的重复现象;在教学内容方面,多集中于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导游基础、国家概况、旅游文化等内容,由于仅考虑到学科的系统性格局,为教师授课提供方便,但是缺乏对旅游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视,与旅游专业人才市场定位不一致,不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
(二)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职业能力
以中职学校当前设置的课程情况来看,虽然学生对旅游地理产生一定兴趣,认为可从中学到相关旅游知识,并提高综合素质。但是以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大多数学生缺乏对学习成效的认同性,虽然在课堂表现出浓厚的学习欲望,但是在考试时却只能死记硬背。可见,在旅游地理教学中,教师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性,课程教学与考核的实用性不强,对加快转变教学方法,提出全新要求。
(三)忽略学生主体地位和兴趣培养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标在于应用实践,以此体现理论价值。但是以当前中职学校旅游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过于注重灌输课本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忽略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以教师“一言堂”为主,没能真正树立学生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如果不能加快改进教学方法,可能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加重学习负担,不利于职业能力的养成。
二、提高学生旅游职业能力的途径
中职学生由于自身基础差,且在初中时期基本上没有接触过旅游地理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提升旅游地理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旅游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改进教学方法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旅游地理教学局限于“填鸭式”教学或者“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和学习的自主性,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能力,具体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案例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精心选择案例,将学生带入案例中的环境。如通过旅游景区的宣传材料或者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切身感受,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填补他们脑海中旅游地理知识的空洞,同时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与探讨,进一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图式教学法
在旅游地理教学中,提升学生绘制导游图、交通图能力,增强读图水平与空间定位水平,是培养职业能力的基础所在。通过各种各样的地图、景观图等,可更好地诠释地理知识,提高学生求知欲望,推动思维创新发展。例如,在学习中国各地区的旅游景点时,教师先向学生展现旅游区图,让学生从宏观加强对旅游区的了解,包括空间位置、区域范围、区域特征等,将原本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更利于提升地理思维能力与职业技能水平。
3.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如何设置有效的情境,将学生带入真实的环境中。例如,在学习东北旅游区过程中,通过应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东北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并设置这样一个情境:构建东北三省的大旅游战略体系,在南方地区进行活动推广,包括旅游信息的收集、整理、欣赏旅游景观等;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以旅游企业身份进行活动策划,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团队合作效果,提升工作责任感。
4.多媒体教学法
对于旅游地理教学来说,教学内容的空间跨度非常大,且十分抽象。如果能充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应用教学资源软件,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积极作用,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动态化、综合化发展,将更加直观、生动的旅游景观呈现在学生面前,活跃课堂氛围,即可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增强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较好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二)发挥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保障
旅游地理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中职学校应针对旅游地理学科及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相互补充,使之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课堂实践
课堂实践作为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形式,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等,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活动,通过案例分析、模拟讲解等形式,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例如在旅游地理基础知识中,有大量的名山、名川、名城及各地的气候类型、地理位置等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繁杂、难记忆。教师在教授之前可以先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课上让学生将收集整理的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并进行讲解。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2.校园实践
在旅游地理教学中,针对刚入学的新生,教师可设计“校园导游”模拟教学形式。在新生入校时,让学生做校园介绍讲解的小导游,通过校园导游,让学生进入导游角色。从而加深理解、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职位表现,掌握最基本的服务技能,教学效果显著,增强了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开拓能力。此外,遵循自愿原则,可在校园内开展有效的校园实践,学生组成兴趣学习小组,在小组内互帮互助、取长补短;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如导游大赛、专业知识演讲比赛,或在与旅行社导游进行技能比拼等等,让学生开展逼真、有效的职业训练,为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3.社会实践
在中职学校旅游地理教学中,应加强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并引入学期教学计划中。从学生一年级开始,就可以参加周末实习、假期实习等,兼职导游工作;或者学校统一组织,在著名景区进行义务导游活动,既可提升学生能力水平,也可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另外,在最后一个学期,可为学生安排一个月的实习时间,广泛积累工作经验,为毕业做好准备。
(三)创新考核形式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有力举措
在传统的课程考核中,主要采取命题方式,考核学生掌握旅游地理相关知识的情况。只要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就可在考试中获得高分,但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没有明显效果。若想改变这一情况,需进行考核手段的改革,具体分析如下:
1.创新考核阶段
改变过去课程结束之后再考核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职业活动模拟训练与考核,将课堂学习的旅游地理相关知识与旅游职业过程相结合,如考查学生对景点的鉴赏评价能力、识别能力、讲解能力等;例如,在模拟现场导游讲解过程中,考查学生是否自觉运用旅游地理相关知识或方法、掌握程度等。
2.创新考核题目
在考核过程中,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旅游活动情境中,如让学生运用多学的旅游地理知识设计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所设计的旅游线路中应有具体的组团时间、旅游景点、交通工具及相关注意事项等,考查学生能否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创新考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