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范文

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第1篇: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范文

一、认真实施素质教育

让学生恪尽修身之责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是某些学生的口头禅。但却形象地反映了部分学生对应试教育的不满。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各种素质的人才――真才实学的人才,这不是单纯的应试教育就能解决的,不是单纯用分数就可衡量的。它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实实在在推进素质教育,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办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

只有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学生的各项素质都得到充分锻炼和发挥,让学生致力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致“天下大同”,方可实现中国梦。以前的应试教育,其目的叫“修学”,不是“修身”,是某个特定时代特定条件的产物。但值此追梦时代,“修身”和“修学”的区分,将影响教育对“中国梦”的贡献值。“修学”仅指修学业,“修身”不但包括“修学”,还要“修心”。如果“修身”、“修学”都分不清楚,将直接制约我们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整体推进。

笔者以为:素质教育“立”不起来,或“立”得不好,责任感教育就行而不远,或将半途而废,中国梦也就永远是“中国梦”,仅梦而已。古人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现代社会讲究人人平等,早不说天子与庶人了,但是修身养性还是必需的。由此可见,格物至知,即“修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是教育的低级阶段,“修心修身”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才是教育的高级阶段。素质教育是培养又红又专人才的摇篮,这才是实现中国梦所急需的教育形式。不但学生需要,教师需要,整个社会也会需要它。

二、倡导体验信任学习,让学生担当守创之任

学习永远是改变命运的一种方式,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以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那么,按道理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是比较高的,但目前为什么不少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来越缺乏呢?笔者以为,是“信任学习”抓得不够,由教师、家长包打包唱过多,学生缺乏主体性。

记得叶圣陶老先生讲过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也指出: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因此,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唤醒灵魂,让学生自己学,信任学生的学习,尽可能维护学生的自然学习过程,倡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的基本框架是:体验-分享-共识-行动-新体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分享经验、解决问题为导向的个性化学习。体验教学由于强调个人体验,其自然学习过程长,短期很难见到实效,但时间愈长,正面效果就愈明显。

体验学习必须和信任学习完美结合起来,但要达到理想效果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或许一年,或许两年,或许更长。我们要在可预见的学习时段内,大胆容许学生失败,大胆鼓励学生成功。让学生体验失败的教训,体验进步的喜悦,在学习成功和失败的交错体验中建立学习信心。让学生觉得自己行,学生自己才有主观能动性,才愿意主动去学,自觉去学,扎实地学。教师的教学才会越教越轻松,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时间长了,就会训练出学生的责任感。那么,什么是责任感啊?责任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叫正能量,有正能量就有责任感。什么叫责任?就是有担当。学生该有什么样的责任感?学习的责任,做人的担当。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在不少学生的主体责任感缺失,最主要的是学习的责任感越来越缺失,当然社会责任感也越来越淡薄。现实正是这样,迫切需要增加社会正能量,迫切需要增加社会责任感。但要真正抓好学生责任感的教育殊非易事,比如某学校狠力抓此事,但迎面遇到的就是“传统派”和“升学派”的阻力。很多老师、学生和学生家长都认为:责任感教育只可以在非毕业班和非实验班推进。这样的话,导致我们的责任感教育就像一阵风吹一下,而实验班连想都别想,高中普通班可以吹两年,初中也可以吹两年,小学的时间长一点,可以吹五年,然后就什么都没了。

这是思想的误区,实际上,对于学生而言,读书、成长、参与社会实践就是创业,守住自己的学习阵地和成长阵地就是尽自己最大的社会责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一旦形成,内化为其学习动力,学生就会变得自主自律自治,教者的管理压力就会大大减轻,教学效果就会更好,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们的责任感教育步伐可以更大一些,要全力推动,围绕不同主题轮番推动――积极倡导信任学习和体验学习,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负责,让学生自己担当守创之任。

三、扎实推进国情教育,让学生胸含报国之志

曾几何时,日本将国有化的危机爆发,学校里有部分学生意气飞扬,不想上课想游行,斜坐着捧读《长沙晚报》,闹着要教师给他们讲的有关知识。我只好调整教学进度,讲我国产业转移,讲中国的日本产品,讲当今中国要如何科学分析和认识日本。当时我就想啊,这批学生虽然“捣蛋”,但是他们爱国啊,尽管是单纯朴素的爱国,也是难能可贵的,所以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做了个顺水推舟的“人情”――讲以渗透国情教育。

第2篇: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加强 途径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准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先行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第3篇: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师;专业素质;专业化;探究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是课程实践的关键人物。教师的水平为数学教育提供活力,而教师的局限也会限制数学教育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社会对数学教师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努力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便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

为了更好地提升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笔者认为可从下面六个方面进行尝试和实践。

建立良好的教师评价机制来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化

为了解决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目前我国在以高师院校为主渠道的条件下,还充分利用综合院校和其他高等院校、远程教育等途径来拓宽教师的培养来源,然而,教师尤其是中学教师不仅应具备较扎实的学科知识,而且还需拥有较系统而专业的教学知识,因而面对教育来源广泛,背景有很大差异的准教师队伍。必须建立严格的任职标准来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但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研究还仅停留在议论水平,如何评价数学教师专业素养仍需进一步研究,专业评价的不清晰不仅削弱了数学教师专业工作的技术含量,难以突出数学教师自身的专业优势,而且也使得部分教师缺乏明确的专业认同意识,因而在专业发展中常常处于被动、消极的无为境地,所以尽快确立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的构成标准,对数学教师进行公正而全面的专业性评价便成为提高数学教师整体素质的当务之急。

激发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趋力来推动数学教师专业化

由于专业性评价制度作为一种“外在”的约束和要求。只能起到筛选的作用,把不合格的教师“过滤”掉。并不一定能够促进实质性的、内在的教师素质的提高,数学教师的职前培养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起步,其功效也是有限的,因而只有教师自身意识到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后,他们才能够主动地寻求和探索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不断提高其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职业适应能力,而不是被动地实现外界所制定的专业标准,执行所规定的要求。

随着教师资格证书在我国的推行,教师任职的稳定性和近乎终身性将最终成为历史,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的数学教学理念的倡导也决定了教师不能固守在原来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上,因而只有教师意识到了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才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而不再仅仅是出于功利性的或被强制性的目的来对待各种继续教育。

缩小地区差距、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来推进教师专业化

由于在一定程度上,文化程度上的不平等并不是由天赋能力的差别或其他类似的需求因素引起的,而是由物质条件的不平等引起的。因而缩小教育投资的地区差异,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配置是推进欠发达地区教师专业化进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首先。目前教育经费的短缺和教育设施的落后已成为制约不少地区尤其是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教育部门应着力优化这些地区的教学环境,确保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学设施的齐全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应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来提高教师获取信息、接受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能力。

此外,物质待遇差和工作环境不理想也是影响目前数学教师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数学教师队伍稳定的两大主要原因,因而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其敬业奉献精神的同时,还应该在政策、经济、激励机制等方面来积极评价教师的工作价值,并给予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和自我发展的空间,使其获得持久而稳定的职业动力。

加大教师专业自来保障数学教师专业化的实现

教师拥有相当程度的自主决策的权力。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教育管理机制死板,教师缺乏自”却成为目前影响教师教学质量。制约教师能力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缺乏足够的“信任”,因而大到学业成绩的评价,小到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学校甚至是教育主管部门都没有给予教师足够的专业自,教师在教学领域中的这种弱势处境和有限的权力,降低了他们承担变革责任的能力,久而久之,教师便习惯于被动地按规定的规程和建议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失去了创新的欲望,因而加大教师专业自,给教师提供可充分发挥自身才华的宽松教学环境便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必要条件。

此外,教师从教后往往被要求在工作中敬业奉献,而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则很难获得强调,同时,客观上教师的教学时数多、教学压力大也使得教师即使有继续充电,完善自身素质的意愿,也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继续深造,这样就导致不少教师从教数十载,而专业水平却始终停留在入职后的初期水平,因而倡导新的教师发展观,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给教师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条件便成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举措之一。

改革高师数学教育体系,为专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培养中小学数学教师主阵地的高师数学系,近年来虽然进行了系列改革举措。但其改革的深度和速度仍难以适应数学课程改革和时展的需要,因而在这种“重数学专业知识的教授而轻数学教育理论的掌握、重常规教法的传授而轻新教学方法的探究、重经典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对前沿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关注”的教育体系培养下,不少数学教师人文数学素养薄弱、掌握新技术和先进教学手段的能力较差、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先天不足,这最终导致他们在教学方法上缺少创新,在专业发展上缺少自我充实、自我完善的能力,难以适应当前新课程的推行和数学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因此,现行师范院校数学系在对原有课程进行优化整合的同时,应通过多样化的课程选修体系来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价值观,在教学内容上要力求反映教育理论和数学学科的最新成果:在教学方法上要敢于突破和创新,勇于尝试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理念上要真正突出师范院校数学系的特色,以数学教师专业化的理念为理论基础,密切关注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优化数学教师培训机制来推进教师专业化

以“学历达标”为目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各类在职教师的课程培训作为提升数学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在补充和扩展教师的数学方面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相对于广州、上海等发达地区数学教师的专业程度而言,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数学教师数学观念和数学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对先进教学手段的掌握程度低和教学科研能力弱的现状应引起培训机构的关注,因而在今后的数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目前的培训机制:

在培训的内容上应将计算机知识、技能和辅助教学的培训作为全员培训的突破口,重视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观念的更新,例如,可增设一些类似离散数学、数学建模等反映现代数学发展趋势和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科目,开设旨在强调数学育人价值的数学史、数学文化学等课程以及关于当前数学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和疑难问题的专题讲座等。

第4篇: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三要义;情境探疑;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6-0088-01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课堂,关键在教师。所以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把研究的焦点转移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使之具体化和可操作化方面来。“情境探疑”教学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它是现代教学理念和思想的体现。教学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情境探疑”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情境探疑”教学模式“以学定教,关注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面向全体”要义的体现

“面向全体学生”应为“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柳斌语),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情境探疑”教学模式强化“面向全体”的理念。尊重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困学生,实现课堂教学“面向少数尖子学生”向“降低重心、面向全体、重视学困生”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先讲后练”,教师什么都要从头讲起,这就带来了注入式、满堂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实施素质教育十分艰难。“情境探疑”教学模式在“创设情境,设疑立标”环节,提倡在学生全面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形成生成性学习目标,教师补充形成预设性学习目标,共同构成课堂学习目标。这样做既关注了全体性也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在“凭借情境,解疑构建”环节,借鉴“尝试教学法”,先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合作学习,最后探究解疑。整个过程首先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尝试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然后兵教兵讨论学习。同时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课本的示范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师生多向的情意作用、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促使学生走向成功。在当堂训练和反思评价中,或倡导全员参与,或倡导“学困生作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都充分关注了全体学生。

“情境探疑”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做法,以学生为主、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以当堂训练为主。它关注和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促进后进生的转化。正是由于这样明确的教学思想,所以与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相一致的。

二、“情境探疑”教学模式“全方位落实三维目标”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要义的体现

“素质教育的第二要义”,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柳斌语)。德、智、体、美、劳诸方面为一体,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为一体,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为一体,构成了素质教育的整体性。而“情境探疑”教学模式把创设和运用情境贯穿课堂教学始终,让学生始终在适宜的情境中学习,全方位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能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情境探疑”教学模式倡导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通过“当堂训练”解决问题,通过“反思评价”总结问题,通过“质疑再探”创新问题。长此以往,学生自学的意识和能力就会自然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就有了。

2.培养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情境探疑”教学模式在“解疑构建”中,让学生首先“自主尝试”。对于没有教过的习题、不懂的课文,学生能够大胆尝试,并通过自学课本与“合作讨论”,努力去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步形成一种敢于探索的精神。

3.培养合作交往能力,发展健全人格。现代社会需要人们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处理好人际互动关系。“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已是国际教育的潮流。因此培养交往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情境探疑”教学模式强调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和师生多向的情意作用,创造和谐的互感互动的情感交流活动,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无论是学生个体的自主尝试,还是同桌、小组的合作讨论,或者师生共同的探究解疑,都是在班级集体中进行的。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不仅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帮互助、互相启发,更重要的是感情的交流、人际的交往、认识与行为上的相互评价。因此,它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个性只有在人际关系中才能形成和发展,组织个体参加集体活动是发展个性的基本途径。另外,“情境探疑”教学模式更能让学生经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形成向上的态度和与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认识,从而发展健全的个性。

三、“情境探疑”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素质教育“让学生主动发展”要义的体现

“让学生主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第三要义”(柳斌语)。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很难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解,背诵现成的结论,重复机械的训练。这样是无法培养现代人的良好素质的。

第5篇: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范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素质培养;教育;策略

体育教育中的学生基本素质培养是将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团队意识教育等内容有效结合起来的实践活动。体育教育能让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落脚于实践,在实际体验中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本文在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实施素质教育策略。

一、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之必要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能综合素质人才的责任。体育教育的目标在于:在有效提高学生体质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更好的从事学习、生产和科学研究工作。

1.素质教育之本质。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而言的,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重视人的内在的思想品德教育,达到提高受教育者能力、个性、身心等方面发展的目标。应试教育往往强调“以书本为纲,以分数为纲”,重视将学生的思想统一起来,以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这样的教育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消磨了学生的个性,在现实社会中“书呆子型”学生也很难适应、立足。我们强调素质教育也正是看中了应试教育所存在的弊端。而体育教育在消除这些问题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为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展示其才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顽强、进取精神,促进学生的身体与身心健康发展。

2.社会发展之要求。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刺激着文化、理念、生存环境等内容的高速变化。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立足,不仅仅需要的是“生存技术”,还需要社会所要求的各项基本素质。这里面包括:交际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在挫折面前的“抗打压”能力,在成功面前的不断进取能力。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以一种“身体力行”体验式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活动的。这就决定了体育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本质区别,彰显了其在素质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体育教育以体育活动为载体,以身体锻炼为表现,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强调了育体与育人的一致性。

二、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素质教育实施之策略

1.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来源于医学领域,指的是对那些有心理疾病的患者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他们走出阴影,重新面对社会。这里的心理干预针对的是对那些不爱运动、害怕活动、性格孤僻、喜欢独处、远离集体、不与人交流的学生。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当前的大学生绝大部分都存在着心理问题或者是心理障碍,喜欢张扬自己的个性,往往沉溺于网络世界,极少有人主动地面对现实社会。我们在面对这样一个群体的时候,传统的说教往往起不到什么作用,反而会激起他们的叛逆情绪。因此,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走近他们、接触他们、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做他们愿意做的事情。只有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

2.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当前,高校德育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具有对国家、社会、家庭、朋友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强魄的体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能够具有立足于社会的综合性素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该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身示范,用自己高尚的师德,高超的体育技能去“征服”学生,让他们从心底由衷的敬服。与此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活动的舞台,训练学生的思想道德。例如利用长跑训练学生的意志力,利用群体运动训练学生的团队意识,利用队列练习训练学生的责任感。

3.有效实施拓展教育

实施拓展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开展此项活动。起源于国外的拓展训练具有投入为先、挑战自我、熔炼团队、高峰体验、自我教育等特点。它很好的将趣味活动、情感教育、心理素质考验、团队协作、抗压力感、发挥主观能动性等内容融合到了一起。通过活动,让参训者在自我潜能挖掘、自信心增强、自我形象改变、团队意识提升、抗压能力增强等方面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升。而且尤为重要的是,拓展教育是一种自我体验、自我感受式活动,不同于传统的书面说教,它能让受训者有真切的感受。因此,我们在体育教育中可以引入诸如雷区取水、无敌风火轮、信任背摔、空中断桥、孤岛求生等活动,在激起学生活动兴趣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陆五生.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新课程(教研版)2009(11).

第6篇: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中,体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育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质,而且还可以向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陶冶情操,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学校体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1 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相关的学术期刊和文献,全面地正确地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情况,了解当前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及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1.2调查法

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对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综合,以指导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对禹城市七所小学112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这一阶段,男女生形态发育的差异不明显。小学生心脏发育不如骨骼肌快,心脏每搏输出量较成人低。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不均衡,分化抑制能力较差。神经活动以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主体地位,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主要靠具体的直观现象建立条件反射,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小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主要动机是兴趣,喜欢在有特定情节的环境中运动。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综合来看,在这一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最好的方法是寓教于乐,即将运动与游戏和竞赛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体育锻炼,培养健全的性格。

2 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2.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了影响,这样必然使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而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具体做法如下:

(1)研究学生乐学体育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学法,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荐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变学生练习以失败告终为始终得到练习成功的喜悦感受,变学生练习中的失落感为满足感。

(3)给予学生应有的权利,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让学生自定学习目标,自选练习内容,激励学生相互讨论和发表意见。

(4)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个让学生享受运动乐趣和使之能实现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机制,重视分组训练,让学生互帮互学,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2.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时代对育教提出的根本要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教法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又提高能力。还必须保证让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练习,而这又与教师对他们的严格要求和耐心诱导密不可分。因而让“教”与“学”达到合理的统一,必须在教学上精心设计,比如,在讲解前滚翻时,让学生观察球体与方砖的滚动方式让学生明确了解作这个动作的方法,思考用力情况,讲解跳马起跳的技术时,讲解物理学中的斜上抛原理,让学生了解用力与人体运动轨迹的关系,从而明确掌握动作的关键,足球停球技术,让学生思考球撞到墙上和被褥上之后,反弹的路线与轨迹,让学生了解缓冲与用力所产生的不同。

3 体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3.1增强学生的体质

体育教学对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学生走向社会后,不仅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而且具有一定的体育素养,以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3.2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体育运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可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

3.3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这一特定环境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对教师的示范、讲解、指导的理解等方面。能力的提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创造力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学应该有目的地逐步开展,促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3.4使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个体能力存在差异,往往有一些同学不能跟上教学的节奏,从而产生心理上的负担。作为教师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善于发现后进生的某些细微的长处,有意识地让其展示起其特长,使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4 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4.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不少教师多年来在教学工作中形成“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因此,学校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培训广大体育教师,使其提高素质教育的观念。在施教过程中切实贯彻素质教育,以适应新世纪教书育人的工作,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4.2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其基本意义在于突出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在体育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生动活泼地参与体育活动。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主体性有目的的活动中才能完善和发展自身素质。

4.3为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4.3.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异思维。教师工作的本质在于创造。教师应通过灵活的、恰当地“设置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异思维,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还要成为师生交流情感、展示个人才华的主阵地,使学生的智力灵活性得到高度的发挥。

4.3.2培养、提高学生各种能力,产生创造性效果。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和科技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例如,在篮球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教师把原则、方法、注意事项讲给学生,让同学们自己去发挥,不管水平如何,通过开展趣味活动,调动女生的积极性,终归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5.总结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世纪到来之际,这种要求已变得更迫切。这就要求我们体育老师更新思想,转变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要我们方法得当,操作科学,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竞争意识,并且也将锻炼学生的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的综合人才,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克娜.对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N].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8,(3):86.

第7篇: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主体地位生活中的数学质疑

素质教育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渠道,把学生培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型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以提高同学们的各项素质。对于小学生而言,较早地实施素质教育更是为以后培育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小学数学教育如何开展有效的素质教育,下面就谈些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看法。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要求数学教学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少数学习好的学生是“配角”,

1、创造条件 激发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上讲台讲题不失为一种好的教法。学生在讲题过程中,教师认真听讲,及时有效地提出意见,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在讲题训练中判断题是最有效的训练题型之一。让学生讲,这样在讲题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的穿插了关联词语的训练,更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

3、面向全体分类要求

课堂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针对性,在课堂练习当中,要加大训练的份量。大体讲,练习题一般分为基础练习题,如教材后的“做一做”,可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去讲和做;变式练习题,如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去讲和做;综合练习题,如教材中带星号的练习题,让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去讲和做。这样,全体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二、体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性

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真是实现学习数学价值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1、数学实践活动必须体现实践性。开展实践活动就要帮助学生在接触数学问题的同时,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最终达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目标。

2、实践活动内容生活化。在数学教学中,要将教学生活化、题材数学化,如教学“利息计算”时,我组织学生一起去当地银行实地填写存单,让银行工作人员讲解储蓄的意义,介绍计算利息方法等活动。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么,“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

1、创设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教师要尊重 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平时的交往中,也要使学生觉得教师的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生疑发问,当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时,无论提的正确与否,问题的质量高低 ,都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表扬,能站起来并提问就是良好的开端。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任意给出2个或3个条件,让学生根据这些条件提出问题,比一比谁提的问题多,质量高。这样也非常有助于他们理清数量间的关系。

2、科学引导,让学生有疑可质

第8篇: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范文

一、更新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有时候听到一些老师在抱怨,现在又要追求学生成绩,又要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在很难做到二者兼顾。这种怨声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抱怨者的教育理念落后,他们认为中高考成绩跟素质教育相冲突,二者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另一方面,现行中高考制度确实有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使得一些“题海战士”能够“收获颇丰”。其实,从本质上说,中考高考跟素质教育之间并无冲突,因为其目的是为了选拔有潜力的人才,而被选中的人才当然应该是那些素质优秀的人。因此,我们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在教学中要改进教法,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课堂教学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全过程都须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和完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五个方面。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并实现目标分级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这无疑给新时期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给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了生机。

因此,我们须以新的教学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大到学年、学期目标,小到一节课目标。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努力把目标转化为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等,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了教与学的方向。传统的目标教学是向学生展示“理解、掌握”等,学生虽然能掌握结论,但往往靠死记硬背,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其创造能力也受到遏制。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把教学目标转化成目标思考题,设计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索求知,最终掌握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习惯: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提前预习习惯、认真听课习惯、主动参与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习惯和及时复习习惯等。

四、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第9篇: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范文

关键词: 化学教师; 课堂;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197-01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四大知识板块分别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所以,作为一个化学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高尚的道德风貌、良好的认知能力、健康的身体素质才能把素质教育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在毕业时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知识水平。培养他们具有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情感、身体条件和劳动技能。那么,咋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要在中学化学教学体现素质教育,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转变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如下几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从培养目标上看,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从对待学生上看,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只面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从教学内容上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是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从教学过程上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是听讲。

从教学方法上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变讲授为训练,优选最佳的教学方法;应试教育则为“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学习。

从学生负担上看,素质教育目标是当堂理解,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应试教育是大搞题海战术,学生不堪重负。

从教学效果上看,素质教育的任务为大面积培养合格学生,应试教育侧重个别尖子学生而且多为高分低能,大面积学生不合格。

作为一个化学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

二、在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突出观点的教育及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初中化学教材是按义务教育大纲编写的,它的体系是必学与选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为主与阅读和家庭小实验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比较科学的体系,使教材延深到了社会和家庭,使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生产劳动相联系,是一本进行化学素质教育的好教材。

因此,深刻理解大纲,钻研教材并且体现在日常教学中,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化学课的讲授主要目的是在教会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制法和用途;通过一些定性的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通过化学计算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定量地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双基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用化学观点和化学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例如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除以碳、氢、氧、铁等金属和非金属及化合物知识为主,介绍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外,还介绍了空气、水、煤、石油、环境保护、能源、人体健康与化学的关系等与公民素质教育有关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比较零碎,庞杂难记,在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注意归纳和总结。如在学过H2,O2,CO2三种气体之后,可组织学生利用教材P.115的仪器,让学生选择仪器进行操作制取三种气体,这样从H2,O2,CO2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开始,对实验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及实验中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归纳,然后再通过实验复习H2,O2,CO2各自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实验现象及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等。

再例如:可设计一组C,H2,CO三种还原剂实验对比,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系统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这样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的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促使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三、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在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突出观点的教育及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坚决反对“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的应试模式,要把教材中选的82个演示实验认真做好。做到课前进行周密的准备,使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实验时要做到操作规范化,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上升到抽象思维。对10个分组实验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联想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填写实验报告,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8个选做实验和10个家庭小实验,在课外活动中老师应指导和鼓励学生做,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善于自学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为保证实验成功,还应进行心理素质的教育。首先,应克服依赖心理,独立完成实验,必须自己拥有第一手资料,亲手做,亲眼看,用脑想,只有亲自参与,才能从成功中得到喜悦,从失败中通过总结得以提高;其次,应教育学生克服胆怯,怕失败、危险的心理,用科学家不畏艰险探求科学真谛的动人事迹教育学生,启发他们大胆实验;再次,还应注意向学生介绍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偶然现象,使他们心中有数,实验时踏实。“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教学中要坚决反对“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的应试模式;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实验中的时间和空间的运筹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和称量实验帮助学生形成“量”的概念,以增强环境保护和节约药品的意识。

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