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教学的概念范文

语文教学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教学的概念

第1篇:语文教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校本教研;理念;特征;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体现地域特色、体现学校之长的校本教研逐渐成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校本教研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选策略,其重要性正日益突出。语文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语文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所开展的语文教学行动研究活动。如何保障校本语文教研科学有效地运行,充分发挥其对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作用,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总结和实践中深入探索的问题。

校本语文教学研究,无论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还是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机制,其直接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其核心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这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内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研究的兴趣,增强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的意识,使教师能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课堂教学的优化。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明确语文校本教研的理念

著名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说:“说千道万,思想转变。”只有学校里从管理者到全体语文教师,真正牢固形成了正确的校本教研观,深刻认识其概念含义、基本特性、价值意义之后,才能形成学校整体发展需要、学科研究需要、学生发展需要与教师专业成长需要有机结合的良性循环,使语文校本教研逐渐成为一种内在需要,而不是额外的负担。

1、确信初中语文校本教研是时势所趋的。顺应社会发展形势和实际,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自主性逐渐加强。《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在教育思想日渐科学务实、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越发注重师资优势整合的大背景下,以“为了学校,基于学校,以校为本”为基本特征的语文校本教研能在无须更多投入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升本校语文教师的业务素养,改进语文教育的全过程,改善学生语文学习效果,最终有效地提高本校语文教育的质量。

2、确信初中语文校本教研是切实有效的。与传统的研究方式相比,它具有如下特性:一是校本性,因为是从本校的学情实际出发,以解决本校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目的,由本校语文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可以长期经常性的进行;二是科研性,一旦找准本校语文教学研究的定位,选好课题和切入点,拟订出近、中、远期规划,并持之以恒地开展科研活动,应当有较显著的收效;三是人本性,因为校本教研是以人本、生本为基础的,把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这与师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不谋而合;四是牵引性,以教学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必然涉及语文教学的各种因素的研究,逐渐解决本校语文教育发展的障碍,有效地改善语文教学现状;五是依托性,省、市、区各级专业教研员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上、教科研操作的基本规范上、学科教学的把握上拥有优势,而基层语文教师在教学经验上具有优势,优势互补必将很好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掌握语文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

首先,语文校本教学研究必须立足课堂。问题源自鲜活的课堂教学实践,问题的探析融合于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问题的化解也归宿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提升。 其次,语文校本教学研究必须面向学生。即研究每个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乃至教育活动中的特殊形态,研究其参与深度、参与质量和人格品质的发展状态,研究学生如何“建构”知识而不是知识如何去“整合”学生。 最后,语文校本教学研究必须珍视经验、注重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特殊情境中所积累起来的感性经验,往往包蕴着值得回味的教研价值,需要教研主体梳理、分析、感悟、升华。这中间,教师自身多层面、多角度的“反思”,是开掘研究资源的主要和重要方式。

三、体现语文校本教研的特色

1、抓住一个重点。即聚焦课堂教学,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课堂教学既是校本教研的出发点,也是生长点和落脚点。全校语文组上下要始终把课堂教学作为核心和关键,多形式多层次组织开展校本教研,使之鲜活生动,不仅能吸引教师积极参与,而且使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真正得到“实惠”。

2、落实三个着力点。组织好每一次校本教研活动,把着力点放在生动灵活的教研活动质量上,以好的效果吸引教师积极参与;其次要把着力点放在组织引领教师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和同伴在积极互动中解决问题,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三要把每一次活动取得的研究成果及时转化并服务于课堂教学。

第2篇:语文教学的概念范文

教育是浸泡在时间里发展的,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推动着人对自身教育观念的革新和教育行为的转变,以及对我们所采取的教育造成的后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到底我们心目中的教育是什么?我们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这是需要我们每个从事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工作者必须要回答的问题,这是形成我们对教育基本认识的前提条件。传统的认识里,我们一般会把教育仅仅认为是学校教育,教育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教育出现了问题,就应该从学校找寻原因和解决的对策,这只能说是一种狭义上的理解,或者甚至认为教育理论实际上就是一种实践理论,“早期的教育学是为指导教育者的教育实践而建立起来的,它主要包含两种成分:从实践哲学和历史学角度对教育目的进行分析的理论知识;探讨教学艺术以帮助教师从事实际工作的实践知识。”[1]在传统的狭义认识里,教育或许就是这个样子,这是一种阶段性的认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教育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当然我们的认识也不会局限于先前的狭义认识。因为教育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我们不再把教育看成是一种别人的事情。任何认识只能是在原来基础上的刷新,对原有认识的发展,教育同样是这样。教育问题的出现,人们开始思考自身,思考与之相关的各种因素,同样社会的发展出现问题,人们同样会反过来思考教育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发展是必然的了。其中,在人类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都一直在思考教育如何在我们认识中给其自身一个恰当的角色,在当今学科如此细化和交叉分支学科的极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学是否面临着改革。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传递着人们的生存技能和社会经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育被一种生活、生产经验的传递活动所代替着,或者在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之后,尤其是在学校产生之后,教育就被一种单纯的教学活动所代替着,这时的教育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是模糊的,但一些教育思想却散见于一些长者、教师或学者的语录和文献资料的中,可能称不上教育理论,但为以后人们对教育的研究起到了借鉴和启迪的作用。在近代,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社会和经济的极大发展,促使着人们对知识的极度渴求,因为在此之前人们一直生活在崇拜自然的观念里,认识的解放,推动着人们对自然的探求,通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对自然改造和利用的目的,进而促进自身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在此过程中,知识是我们掌握自然密码的关键,它推动着我们揭开未知,而知识的掌握是离不开教育的,进而把教育推向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急先锋的位置。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动力,同时也带给了教育极大的社会压力,人作为一个个鲜活的发展因子,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在社会这个大的机体上。

2 由“教育”概念引发的教育学反思

我们此时,需要反思一下,教育学是否可以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发挥作用,教育学属于社会科学的一支,在很大程度上,我们都把教育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理论来认识了,既然教育学可以作为一种科学理论,我们就有必要证实这种教育科学理论可以科学地解决教育的相关问题。但问题在于,教育科学本身是客观的,不具有任何归属倾向,但形成了理论就应该需要讨论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才应该是科学的。自从赫尔巴特给“教学”作出“教育性”的规定以后,便逐渐形成涵盖教育与教学的“教育”概念。[2]

第3篇:语文教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教学;改革

一、设置引读性的疑问,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

想要不断激发中年级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参与积极性,就应该改变传统阅读的模式,通过一些新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爱上阅读。所以,在小学中年级语文的阅读课堂上,教师应该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学生才能够全神贯注于阅读课堂之上,在阅读中细细品味其中的乐趣,从而提升阅读的效率。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比较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教学,在阅读课堂上为学生布置问题,这时候学生一定会感觉非常疑惑,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引导,带领学生不断地思考和探究,然后再发表言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在这其中,教师要学会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景不但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情境中去,还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小学生阅读的范围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为今后高年级阅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阅读课程中,教师应该先认真研究阅读的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并能够提前设计好教学方案,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使学生能够灵活掌握阅读学习的思路和规律性。在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巧之后,教师应该为学生分析这篇文章,明白文章中的一些基础知识,让学生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思想,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师也可以详细地讲述这篇文章,可以为学生分段落讲解,先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章内容,然后再分析作者的心理感受。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文章的情感变化,与作者产生共鸣。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喜欢接触一些比较新鲜的事物,对着这样不熟悉的事物都非常好奇,想要接触和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为学生选择一个比较符合学生性格特点的课外阅读材料,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促进学生全方面地发展。

三、科学地选择阅读内容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为了能够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先了解学生,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年龄大小以及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科学地选择阅读内容。例如一些通话故事或者是具有趣味性的寓言故事。这样的文章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符合小学生的口味,学生喜欢学习这样的文章。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会对语文阅读非常感兴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教师应该学会辅导学生,对于一些寓言故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分析文章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同时,使学生能够明白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理解其中的道理,从而得到启发,为自己今后的行为提供借鉴。除此之外,童话故事比较富有魔幻的想象力,是非常典型的创造作品,通过学习童话故事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还能够给予学生一个更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想象的海洋中遨游,在思想上获得新的体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课堂主体的位置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之后进行大胆的创作,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展示自己,从而促进学生全方面地发展。

四、积极开展合作阅读的学习方式

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应该科学合理地进行,要保证每一个小组的语文实力上下相当。在分组完成后,要保证每一个小组都有三个层次的学生:优等生、中等生和上进生。随后教师应该在小组内选择一个小组长,小组长应该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几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完成之后,学生可以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最后得出答案。随后教师应该以小组为单位以比赛的形式开展阅读,这样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参与热情,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阅读课堂。

总而言之,在小学中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贯彻落实教学改革方案,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束缚,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和探究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快乐。

参考文献:

第4篇:语文教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语文 新课程 理念 教学

新课改理念就是彻底摒弃传统语文教学观念的束缚,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必然也要求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使之适应形势的需求。那么,如何开展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一、更新观念,做到“四”转变

课改实验是一个改革创新的进程,当课改的浪潮滚滚而来时,肩负着“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之重任的校长、教师以及所有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必须更新观念,才能使课改落到实处。要做到以下四个转变:

1、转变课程观:从“文本”走向“体验”

“课程”是什么?传统的教学论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这就意味着“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它规定学校“教什么”,学校和教师只有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权力,而无对课程进行创造、选择等权力。

此次课程改革,力求将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学生,使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仅是课程的传授者、接受者,而且成为了课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开发者。

2、转变教学观: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

课程决定教学观,传统的教学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整堂课以传授知识,解决问题为中心,学生学得被动,学得无奈。而今我们追求的是“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思想、情感交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就是把学习的活动定位于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从而在实践上超越了“教师中心论”,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主动,学得活泼,而教师也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高。

3、转变教师观:从“讲学”走向“导学”

长久以来,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本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观念,在课堂上过于繁锁地分析,自始自终是教师唱主角,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较少得到关注。新的课程改革,深中肯綮地倡导改“讲学”为“导学”,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究、自主学习,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交换意见者,使教师的“教”真正让位于学生的“学”。

4、转变学生观:从“被动”走向“主动”

学生是学习的直接者,过去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学生学得相当被动。进行课程改革以后,我们重在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合作式学习方式,增加课堂上学生参与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充分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以学生为主体,做到“四个”关注

1、关注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片自由探索的空间

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学生在课程学习方式上由过去的以接受性为主向“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方式上转变如何才能做到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主动去合作,自己获取?我们知道,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自己想的,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师都应该想办法为其提供机会,那么学生的终身受用的知识就会自然而然地建构起来了。小学阶段,向学生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素材,以“问题——探究——新问题——新探究”的基本模式展开。这一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习了知识,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许多生活必备的经验。

2、关注学习主体的互动性,尽量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率

学习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之上的。实现有效的互动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究性、思想性、趣味性和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与讨论性练习,才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互动。其次,交流应是双向的,教师创设有效的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或小组讨论,在回答问题后,教师应给以有效的反馈,而不是简单地判断学生回答问题的对与错,或简单地予以更正。教师的介入行为应是: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完整,则一定要给予明确、积极的评价。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周、不足甚至错误,则要引导其找错并加以改正,或指导学生弄清回答的根据和理由,通过再思考先前的回答,或要求学生补充他人的回答。教师这一介入行为,有助于发展学生评价、判断和交流的能力,有助于他们主动获取知识。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交流,还应关注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求知、充分的言语实践活动,这样“互动”才能落实。要把握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

3、关注学习材料的储备性,尽量把学生的眼光引向课本外那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

在课堂教学中应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学生头脑中已储备的与学习新知有关的材料充分地挖掘出来,优化组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创新的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开放教材,开放课堂,给学生提供“凭借”的机会,实行大语文教学观念,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沟通,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各学科教学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课堂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相沟通,扩展外延,丰富内涵。

4、关注学习过程的反思性,尽量宽容对待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

第5篇:语文教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阅读;识字;语文教学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人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高年级。其实,低年级存在的问题更多、更严重。为了切实在低年级就打好基础,从克服教学中的主要弊端入手,彻底改变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已是刻不容缓了。纵观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来对照,有哪些主要问题呢?

1、重识字,轻阅读。好多教师误认为:低年级把好识字关就可以了。阅读是三年级以上的事,所以总拿出好多的时间反反复复地教生字写生字,阅读似乎可有可无了。

2、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挂上小黑板,出示生字卡片,先拼音,再说字型,最后讲字义,给字找朋友(组词),课文几乎没有用了。这么一折腾就是一节课,生字多时一节课还教不完,最后学生还得带上拼音写上若干遍,真是枯燥之极!明摆着可以加强识字教学的课文以及课文中的插图,弃之而不用。看了这种现象,怎么不让人心焦又心疼!

3、识字阅读两张皮,互不联系,不是通过课文在语言的具体环境中去理解字义。

4、课堂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说话训练。如:看课文插图;指名回答问题;复述故事;对话等。

当然问题远不止这些,但仅就这四个问题也可看出改革低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势在必行了。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作了明确的阐述,就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又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识字的基本途径。有利于巩固提高识字质量,为作文打下基础。并着重指出“阅读能力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对作文教学特别指出“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的同时,更着重指出“这两种能力要从一年级起就要培养”。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大纲提出的标准与要求看,还是从目前低年级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看,结论只有一个:彻底改变目前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思路,从指导思想到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方法,重新思考和设计,走出一条新的科学的路子。

从上面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思考,结合总结我们自己的教改实践来考虑,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一定要:

(1) 以读为主线,将识字、说话训练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同步进行。改变常见的先识字后阅读,识字阅读两层皮的现象。我们要大力提倡“在阅读中识字”,坚持走“阅读-识字-阅读”的路子。

(2) 以课文中的插图为凭借,以课后问题为线索,以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为重点,以朗读训练为主要形式。

(3) 将识字教学的“读准字音、分析字型、理解字义”结合学习课文分开进行,不搞一锅煮。拼音教学要求做到:学生直呼音节,分析字形方法要灵活多样,不搞死套套。理解字义一定在句子中去体会揣摩,从小就注意培养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意思的能力。

第6篇:语文教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

语文课是中职学校的公共课,从小学到高中一直被学校视为主科,然而在技工学校,学生“重专业而轻语文”的现象,使得探索新的语文教学问题摆在眼前。近年来,我们结合学生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讲授方式,开展了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要形式的多项教学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即让学生增强了自信,又能在比赛中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轻松学好语文。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依据教学大纲,中等职业教育要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虽然我们在按照大纲要求进行教学,但是中职学生重专业轻语文,学习兴趣不浓的现象在以前的教学中一直存在。这是因为长期以来,语文课上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学生认为这些内容在他们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后可用性不强,因此学习兴趣下降,课堂气氛沉闷。

近两年,我校使用了新版本的教材,这种现象就有了大大的好转。因为新的第五版语文教材在内容上和风格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从单元分类上就可以感受到,有几个单元内容非常新颖。如:上册第一单元:“零点起飞”重在帮助学生建立人生的奋斗目标和不断进取的动力系统,培养一个准职业人应有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像《牛顿上大学的第一天》这篇文章,就在学习态度上给了学生很多启示。第二单元:“品读职业”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职业的基本内涵,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接受优秀的职业精神的熏陶。第三单元“直面社会”重在通过社会现象和事件,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运行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事理。从而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第四单元“走近经济”通过对典型经济现象的解读,了解市场经济中人与人合作共赢的基本法则,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多赢的市场经济理念和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

下册应用文写作中,关于条据、启事的写作;关于计划、总结的写作;关于协议书、劳动合同的签订等内容的学习,使得学生了解了应用文在使用上的广泛性、内容上的实用性、形式上的程式性、主体上的确定性等基本特点。这些新选入的文章与学生今后的生活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就业素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办学指导方针。在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的同时,必须围绕“职”字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语文教学模式,那就是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使之获得的语文素养能增强就业的竞争力。

想要开展好语文教学,首先要了解你的教学对象。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常过于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然而,技工学校的学生多数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制定适合他们口味的教学套餐是很重要的。其次,教师要具有亲和力,要与学生平等、民主地相处。“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投入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成果才能得以体现。因此,即要打消传统教学模式,又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传授知识,这就要制造机会进行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仅依靠单一的讲授,而且还引进了多媒体,根据教学需要创造多种教学艺术风格,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能提供并展示许多教学所需的资料,调动各种感官功能,加强教学的整体效应。例如:我们在上《荷塘月色》一课,就利用多媒体集形、声、色为一体,再现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创设广远的意境,为学生开拓无限的想象时空。

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辅以音乐和动态画面,为语文教学创设相应的情境和氛围,有利于加强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如在上《景泰蓝的制作》一课时,我就先选了琵琶曲作为开场音乐,悠扬的曲调声使人们感受到景泰蓝的制作工艺的悠久历史。接着再展示一些景泰蓝的工艺品图片,就能让学生随着图片集中精力去理解课文。课文分析到一半时,我再拿出几种精美的景泰蓝饰品让学生传看,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触摸就能更好的理解景泰蓝的制作流程。这样一节集音乐、图片、实物和内容相结合的课必定会让学生特别难忘。

当然,利用多媒体于语文教学毕竟是一种辅教学。在应用过程中,既要考虑语文学科的特点,又要考虑具体语文内容的需要,不能喧宾夺主,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替代学生的想象思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学习和从事电脑使用、软盘制作、多媒体操纵和综合应用等现代信息载体的新的语文教学实验,拓宽教学视野、接受继续教育。

三、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学活动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

(一)语言活动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也是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训练学生的一项能力。那么要做到“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让学生学会自我介绍很关键。

在第一次给学生上课时,老师往往要进行自我介绍。我就要求学生参考课文口语训练章节关于自我介绍这方面的提示,等我进行完自我介绍之后,学生也要做好准备,下一次上课时大家都要上台来自我介绍。刚开始,有些学生上台时很紧张,声音也较小。针对这个问题,我就鼓励后面的同学要自信,要注意一些细节。新同学有了这样上台讲话的机会,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另外,学校开展的辩论赛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具有许多积极的意义。在思想品格方面,它能使大学生更多地关心国计民生,能让大学生明辨是非,用正确的思想武装自己头脑,能强化大学生追求真理的意识;在知识能力方面,它能有效地拓展大学生的知识,提高其思维辩说能力,使掌握更多的规律和方法;在心理情绪方面,辩论赛能调节大学生的情绪,满足其个性发展需要,激励他们更好更快地成才。

(二)练笔活动

我们在学校举行了多次书法比赛,学生报名的积极性很高。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瑰宝,今天仍生机勃勃。 书法具有广泛的实用性,练习书法能丰富自己的头脑,提高整体修养。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今社会,学生能写得一手漂亮的字,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书法可以修身养性,能让学生从情绪上变“静”,培养他们的专心、细心、耐心和毅力等优秀品质,从而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现在很多学生上课时心普遍浮躁、做事马虎、缺少耐心和毅力等。通过书法,可以弥补。因此这项活动的开展,对增强学生自信心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为语文活动,作文大赛的功能也不容忽视,它被称为“第三种力量”。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体验生活,思考人生,表达真情实感,我校每学期都会举行作文竞赛活动。作文竞赛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锻炼的机会与展示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切实享受到了写作的乐趣!

(三)演艺活动

为激发学生对青想的执著追求和美好憧憬,我校语文组的老师在每一学期还会组织校园诗歌朗诵比赛。当看到学生们在台上富有激情的朗诵,抑扬顿挫、充满感情,就仿佛把我们每位聆听者带进了诗的意境,使我们感觉到了幸福和快乐。同时,在优美隽永的字里行间,升华了我们每位参与者的情感,触动了我们的灵魂,陶冶了我们的情操,给予了我们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第7篇:语文教学的概念范文

新课改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对教师本身的重新定义,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住性学习,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传统的教师概念需要重新定义,倡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方向的引导者;同时教师还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

二、创新教学手段,精心安排课堂教学活动

传统的物理教学注重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因此,教师大多采取单纯的教材内容的传授方式,将物理知识作为书面化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当代物理教学应当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学”的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探索学习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索获取知识,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习或者进行探究性试验的方式。物理学习的探究活动作为新课程改的一项新的教学理念,要充分体现出新教材基础上物理教学课堂上的应用价值,物理教师应当以探究为教学出发点,以实验活动为中心,让学生从实验活动过程当中体验物理的基础原理和规律性,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的具体产生过程,进而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探究性试验学习不仅可以对学生学习物理进行动态性的构建,以便使学生在探究实验当中完善对于物理知识的构建和真正掌握。

三、增加在教学实践当中的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自我动手的能力

物理实验室人类获取知识且开始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活动,是科学探究工作的基础。探究实验教学活动是新课标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探究实验教学的目标是以新课标物理教学的理念为理论依据,以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兴趣为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对于科学实验和知识获取的严谨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在探究实验的具体设计过程中,体现出物理科学的核心指导思想。因此,对于实验本身的有效性的传达和引导,才能更好地实现新课标要求的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和动手实验的的良好物理学习的习惯。

四、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在新课改过程中对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得教师由班级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方向的引导者。但是,无论教师角色怎样的进行转变,学科教学对于每位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要求都是没有放松的,这也凸显出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的必要性。(1)增加对物理学科的专业书籍的阅读量。教师在选取书籍时,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经验学习交流,对教学当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谈论和研究,这样可以充分的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对于专业书籍的不断阅读和学习不仅教师自身可以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提升教师个人的职业素养。(2)课后进行教学内容的梳理和对教学过程的重新评估。新课改在改革过程中提出教师在课后要多进行教学反思,多记录课堂教学当中的遗漏和灵感或者学生提出的代表性的创新意见,这些都可以促进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请款,及时的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是为教师日后的教学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3)加强对探究实验的操作与演示能力的学习。在实际探究实验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总是存在不同之处,这就需要教师在试验开始之前设立引入环节,以便增强学生对于实验过程的印象,从而提升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学生体验探究实验的直观感受,以便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结语

第8篇:语文教学的概念范文

蒙特梭利说,让孩子去观察并接触真实的东西,这样孩子们想象力的激发就会从更高的层次开始。下面小编准备了我与学前教育改革这十年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查阅。

当你走进枣庄市实验幼儿园,你就会被一种爱的氛围所温暖。这里的每一棵小草都很温馨,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十几处园林景观、大型玩具和攀岩墙,充满童趣的游戏区、砂石区、植物区、科学观察区和日常生活练习区遍布园中。樱花、玉兰花、海棠花迎风开放,香气满月。每一处设施都浸透着对孩子的精心呵护与关爱,孩子们在这样一个优美迷人、充满爱的家园中自由的呼吸,快乐成长。

枣庄市十幼儿园是一所山东省十佳幼儿园,始建于1983年,隶属于市教育局,沐浴着阳光雨露,度过了春华秋实,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走出了一条独具鲜明特色的集团化办园之路。

近十年来,幼儿园在纲要和指南的引领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为人终身发展奠基为办园理念,在实践中确立了坚持示范突出特色争创名人的办园目标。积极探索具有鲜明特色的生命成长课程,尊重孩子自然成长法则,创设适宜孩子成长的环境,发挥教师和家长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始终将一日生活作为孩子生命成长课程内容,运用陪伴孩子成长的方法,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通过孩子动手做的过程不断获得生活经验,很好地促进了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为其一生成长奠定了良好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成人所给予的是万物,需要阳光,空气雨露,象征着爱与包容,科学的指导与成长的陪伴,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孩子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理自立,独立专注,为一生的健康成长赢得属于自己的天空。

走进孩子理解孩子,陪伴孩子快乐成长。孩子入园前的教育源于家庭环境,成人不适宜的教育方法,导致孩子行为的偏离和性格的迥异。包办代替,溺爱包庇,纵容骄横,扼杀了孩子自然成长的生命力。作为教育者,我们该如何构建适应幼儿生命成长的课程呢?

走进孩子,理解孩子,让孩子学会生活

让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的那一刻起,我们意识到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并放在首位,探索生命成长课程,重要的是实现五加二的完整教育,也就是说,家园携手并进的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讲座、家长约谈家长、进班观摩等多种渠道来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学习育儿知识,了解孩子生命成长的需求,创设适宜的环境,共同陪伴孩子,走进孩子,理解孩子,让孩子学会生活。成人预备环境塑造幼儿。清晨,孩子入园互道早安,真诚的问候,相互的尊重,溢出浓浓的师生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换鞋,脱衣,叠衣,有秩序地做事和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已成为孩子们的生活好习惯。蒙特梭利说,幼儿不断的忙碌着,流露出幸福的表情,无论什么时候都在找一些事情动手做。孩子进班后就像辛勤的小蜜蜂一样忙碌着:整理图书,擦墙壁,拖地板,花叶给小动物换水喂食,学会了照顾自己,照顾他人,照顾环境,体验做事的快乐。一日生活节课程,我们将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作为生命成长课程内容实施教育。餐前准备。排队盛饭。听着轻柔的音乐,自己吃着香甜的饭菜,餐后礼貌说声:我吃完了,大家请慢用。轻推小椅子,自己擦桌又洗碗。小簸箕、小扫帚照顾环境真方便。抹布脏了自己洗,衣服中的自己熨。擦鞋、插花、缝扣子样样都会做。自制美味佳肴共同分享。

幼儿园三年的生活课程,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满足了孩子生命成长的需求。学会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为一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的话:成人预备环境,环境塑造儿童,作为家长和老师陪伴孩子,就是不断的找事情给孩子做,善用孩子对成人的依赖,成就他们启迪孩子,尊重孩子,让孩子学会学习。

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充满着好奇,他们期待去探索去体验,去收获生活赋予他们的成长。如何让孩子获得发现的眼睛与体验的心灵,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和家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做孩子学习的陪伴者,引导者支持者,让孩子学会学习,给予孩子生命成长真正的帮助。

家长感言:“对孩子的成长包括心智成长和体质啊,都家家都有很大的锻炼,通过这次的活动的话,那么让城市的孩子感受大自然,能够感受到我们枣庄的那个枣文化,那么意义非常重大。”

蒙特梭利说,让孩子去观察并接触真实的东西,这样孩子们想象力的激发就会从更高的层次开始。我们本着一切环境就是课堂,一切的生活经验就是教材的宗旨,合理利用地方资源,组织幼儿和家长开展各类亲子教学活动。大自然是孩子们学习的大课堂,花草树木、畜禽昆虫都激发起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望,是获得力量和智慧的源泉。于是,春天走进农场去种植,走进植物园去观察花叶树的生长变化。在幼儿园种下小树苗。秋天去采摘,和爸爸妈妈一起感受丰收的喜悦。对大自然的热爱,在一次次的体验和认知中加深。陪伴孩子教师和家长学会如何适时的帮助孩子,如何为孩子做最佳的示范,共同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陪同孩子一起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人近距离的交流,更激发了孩子们热爱家乡文化的美好情感。几千年的文化精髓,浸润孩子的童年,浸透根的教育,不但开启了孩子的智慧,而且还培养了孩子的文化之根。促进他们情感、价值观、文化素养社会性的发展。当孩子的技能与经验达到一定层次,他们就会借此去展现自我,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不仅获得动手做的切身体验,更能提高他们对艺术的表达与创造,从而形成自己的审美艺术与情趣,孩子在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自信与成就感

教师的话:孩子的学习就是孩子的生活,日常生活社会环境地方文化自然景观都是孩子的生活课程

情感共融,爱的分享,与孩子共同成长

陪伴孩子成长,建立了良好的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家园关系孩子。家长教师三者的情感共融,促进了孩子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教师家长以孩子为师,分享孩子成长快乐的同时,也感受到内心成长的喜悦,真正享受到生活所赋予的幸福感。让我们一起分享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的快乐!

亲子体育教育,民俗节日活动,是孩子和家长都喜爱的活动。他们以轻松喜庆的氛围,传递着生活的情感与精神的互动。父母放下手中的一切,陪伴孩子一起回到快乐的童年时光,其乐融融。亲子之情在笑声中传递,幸福暖流在每个人的心头流淌。快乐,让每个家庭更加和谐幸福

家长的话:“我的女儿平时是个非常文静的孩子,但是在运动场上爆发出的那种活力,也是我认为这个做家长平时看不到的非常的感染,我相信在她今后的人生路上,她这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应该是她童年生活中最快乐,最难忘的一段时光,也是我作为家长与她共同成长的一段中最难忘的片段”。

新年亲子大餐将孩子日常的课程融入到亲子活动中,让家长透过孩子专注有序的操作,看到孩子成长的变化,更加懂得学会生活,就是教育,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我们将亲子教学活动融入到幼儿园课程建设体系中来,使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和形式,都在与家长协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将家长以及其他主题知识和经验纳入亲子课程,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真正促进幼儿园生命成长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教师的话:家长和教师应以同理心来陪伴孩子成长,以达到情感共融,共同分享彼此成长的快乐。

这是中班亲子互动活动“小脚与大脚”后家长在参与活动之后写下的感言:“父者乃自生命之源本。子者乃父生命之延续,手足同土,生命同源也。勤劳双手,能创造美好未来。健康双足,能走好人生之路。父母不可陪伴你一生,只能在你少时扶你学会走路。今后人生之路还需自己走好。孩子,父母扶你起步,祝你走好人生每一步”。

因为有爱,孩子们的歌声充满了欢乐;

因为有爱,孩子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因为有爱,孩子们的未来充满希望;

第9篇:语文教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改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具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对小语教师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笔者认为,素质教育要求小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中国一、过于注重“情感熏陶”,忽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新课程下的语文应由过去重知识传授发展到现在注重学生内心灵性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我们应借课文这一载体,努力创设情境,培养和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灵人格。很多时候,教师们都很注意学生的情感培养和熏陶,课堂中师生互动,情感交流都比较好。但似乎又不约而同地走了另一个极端:忽视了基础知识的传授。其实,语文知识的传承与情感态度的培养同等重要,在教学中万不能顾此失彼。如,五年级的《月光启蒙》中,有些老师的课堂内容是这样的:配合课件音乐讲解《月光启蒙》的情感意境;让学生欣赏音乐后畅谈感受;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幅图画。课文中的字、词、句基本不讲,课文内容也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结果整整两节课就在音乐声、放映录像、教师的煽情语言和学生的抒感的交谈和绘画中完成的。这课很浓情,可怎么看都不像语文课,倒像是音乐欣赏课。课后再对学生进行知识检查,发现不少学生把“混沌”“筛”等字读错或写错,不少学生没能真正理解“课文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的朗读水平不如意,等等。这些最基础的语文知识都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需要教师的传授和训练。然而,往往有时却过于注重了课文的情感熏陶,造成学生的基础知识缺失。很多老师往往矫枉过正,似乎凡与“训练”沾边的做法就是违背新课程。其实这种理解恰恰偏离了新课程的精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牢固的基础知识,才能在能力、情感等方面健康地发展。

二、过于重视学生的互动体验,课堂缺乏理性引领和客观评价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体验式学习。为此,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一方面,过去那种在课堂上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的方式逐渐被教师们摒弃;另一方面,凸显学生主体、关注师生交往的“互动”式课堂,越来越成了教师们的课堂追求。于是,小组活动开展起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得很。学生有着前所未有的表达机会。可是,仔细观察这些课堂的时候,却觉得有些不大对劲:所谓“自主、探究、合作”,就是自由说话。教师东瞧瞧、西望望,成了旁观者。课堂活动缺乏严密的组织,更缺乏教师理性的引领和评价。热闹的一堂课下来,学生说得很尽兴,但实际上教师却没有真正完成该课的教学任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活动应该融入教师的理性引领和客观评价。让学生交流,不等于教师不加引导地让其“乱说”,“互动”不等于天马行空不完成教学任务。“互动”是教与学的方式,是师生分享经验、拓宽视野的过程。

三、过于重视教学形式和方法,课堂缺乏教学智慧

新教材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和现代语文能力的提高,理解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集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汉语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新教材显示了这些特点,而教师除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高度的责任感之外,还应具备哪些素养呢?下面几点就是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搜寻信息,博览群书。汉语是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当今社会科技发达,信息灵通,教师必须注重搜寻信息、博览群书,讲课时渗透信息,充实教学内容,学生在自己合作探究的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质疑有一个丰富完美的解答,这样学生就会学得满足满意。同时还要注意课文阅读取材的广泛性,使教材承载着大量的社会、人文、历史及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在学习使用语言的同时,还将接触到许多诸如天文地理、文化艺术、古今中外的背景知识和一些未知领域。若老师孤陋寡闻、知识面窄,在教学中就会捉襟见时,被动应付,就不能应付自如,举一反三。小学的课堂同样需要这样的语文素养的渗透和培养。

2.语文兼顾,训练驾驭。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多义性的语言。运用语言表达思想要恰当;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要准确;运用语言辩论事理要严密。教师要引导学生听、说、读、写,兼顾教材,学会在生活中撷取语言。生活处处皆语文,利用这一优势,尽可能地为学生打开语文世界之窗。所以教师应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使教学富有文学色彩,生活情趣,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得以感化掌握知识。

四、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反思

1.“自主”与“自流”。 “你喜欢学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想怎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学习内容、自选学习方法已是当今课堂上的主要学习方式。的确,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然而凡事都有个度,当新的课文还没有让学生产生强烈阅读欲望的时候,甚至学生对阅读文本还很陌生,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内容,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在汇报问题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教学无主次,完全处于被动应付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地位,如此教学如何能有益有效?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去自主,教师不去组织学生学习,而成为一个旁观者,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了放任自流。例如,听一位教师教学《落花生》,在学生初读后问学生:“此刻你心中有什么滋味?”接着让学生说感受,谈体验。学生一会儿说酸,一会儿说甜,一会儿说苦,东一榔头西一棒,杂乱无章,学生说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导权,对教学无组织,对学生不引导,弄得学生也糊里糊涂。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教师应该确实担当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目前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但是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活动的展开、等有些主观随意。只要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合作学习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学习的组织等。不要大题小题必合作。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种情况比较适宜使用合作学习:一是出现了新知识,需要培养探索时;二是遇到大家都希望解决的问题,而依靠个人能力又不能实现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论时。 总之,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有必要、有价值,否则这种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

总之,小学语文教改的路程还很漫长,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提升。今天的我们正在逐步地掀开新课改的“盖头”,总而言之,要利用课改的有利时机,多动脑筋,勇于探索,让学生在紧张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让多才多艺的高素质的教师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实施指南》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

[3]《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