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归纳范文

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归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归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归纳

第1篇: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归纳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情境模拟训练

一、重组教材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现在教学用书上的语言表达方式大多是说教式。如在介绍管理概念时,许多教材都是按照什么是管理、管理包括哪些内容、管理有哪些类型等来编写的。这从理论编写角度看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按这种程序教学,学生因为没有实践管理经验,就无法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只能被动学习。笔者在教学中,紧紧把握住重点基础理论的讲授,首先用系统方法组织教学内容,然后讲其基本点、发展过程及各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组教材内容是一项工作量较大、较复杂的工作,要求教师平时多注意知识的积累和素材的搜集,所举实例越现代越好。为使教学内容精练和新颖,在不断收集资料的同时,还应积极投身科研,编写新教材。如在工业经济管理课程的讲授中,笔者以2~3个最新软科学成果充实教材内容。学生学习后,耳目一新,既学会了工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又掌握了很多分析方法。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采用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原有的认知水平等因素是学习的内因,教师的讲授、引导以及诸多教育影响是外因。教师首先要使学生对所授课程内容产生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兴趣、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授课时,可采用提问、设问、反问等形式启发学生思考。课堂教学要结合课程特点,尽量采用多种形式,将看、听、议、讲、练有机结合。

启发式教学符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有资料显示,73%的创造者所需知识的来源主要不是教科书,而是现实生活和课外书籍。因此,教师应向学生推荐几本一流的课程参考书,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目前的发展动态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案例教学力度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选择地把反映企业客观实际情况的案例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思考,认真分析,以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在经过论证和判断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从而提高管理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目前的企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至少具有如下优点:理论联系实际,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实践能力,实用性强;了解行业知识,有利于扩展知识面;互动性强,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交流、沟通和合作意识;教学方法形象、生动,记忆深刻。

四、运用情境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

情境模拟教学是一种适应企业管理专业学科特点的教学艺术,它的目的就是尽量让学生以管理者的角色设身处地地分析、解决问题,加深对管理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课堂上的模拟情境训练,无疑是一种经济、实用、效果良好的“准实践”,可以有效消除脱离实际的教学弊端。模拟情境教学法强调培训学生的应用能力,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是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模拟教学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某种实际角色,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项任务,从中感受其内涵,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有切身体会,对管理理论的理解会更透彻。

五、改进检测方式,探索教学反馈新途径

传统企业管理专业课程的作业与考试,大多是解释概念、简述问题、论述观点等,造成学生在学习中只重视对现成概念、观点的解释和死记,缺乏对全部知识的综合运用,忽视归纳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尝试采取新形式进行作业的改革,组织学生到附近的著名企业作专题社会调查,在调查研究中得出课题答案。教师也引用一些不同类型的案例,让学生运用企业管理常识进行分析。学生的答案是不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充分体现出来。在考核上,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考核模式,可以采用综合测评手段,即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出勤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期末考试则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形式。第一部分为口试或讲求速度的闭卷笔试,主要以量大面广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第二部分为综合性的案例分析、情况处理之类的考题,主要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后把理论考试成绩、实际调研能力和研究成果评价相结合,评出学生该门学科的学期成绩,在评分标准上力求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成绩分数的比例要向实际能力及调研报告水平和对实际单位的参考价值大小倾斜,尽量调动学生实践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之,开设企业管理专业课程,是培养既具有现代管理理论和基本技能,又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新型综合性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企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创新性较强的前沿学科,应尝试各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切实掌握现代企业运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并提高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归纳范文

一、管理人员信息职业素养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影响

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是指企业单位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对企业信息的合理搜索、管理、利用。在现代化信息不断发展的时代,企业对信息资源的合理把握和利用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提高企业的运营、投资、决策能力,在企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第一,员工的信息素质优化企业业务。

企业员工的信息观点和意识能够改变企业归纳、处理、利用可用信息的方法,对企业传统业务流程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这样一来,能够使企业的敏感性增加,迅速对变幻莫测的市场根据信息规整作出准确的判断。

第二,管理员工的信息职业素养增加企业效益。

管理人员在信息技术上的高效掌握对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对企业投资、开发、生产、销售等每个企业活动成本的降低有实质性的作用。使企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完善,为市场提供更优质、更有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

第三,管理员工的信息职业素养帮助企业提高适应性。

企业管理员工的优秀信息素养除了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发展上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也为企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提供企业敏锐的洞擦力,帮助企业在收集、运行、处理信息上能够更好的适应顺变万化的经济市场,增强企业的适应性。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分析

第一,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员工作特点和能力要求。

企业息息化管理人员主要从事的事情是在信息部门对信息惊醒整理、归纳、分析,并得出一般普适性的结论,为企业做出后期的相关决策和改变提供协助。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特点有很多。首先,工作岗位不唯一,灵活性大。信息管理的工作并不是完全依靠信息部门独立完成的,需要信息管理人员协同其他需要获取信息资料的各层管理人员一起完成任务。由于信息管理工作涉及的方面广,岗位不确定等因素造成了企业需要在信息管理业务上投入更多的精力、物力,比如建设信息机构、数据机构来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其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技术层次明显。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基本工作特点是要求在信息技术和上和管理技术上都有一定的能力,两手一起抓,缺一不可。在信息系统的维护和开发、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等各个方面上对工作人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不同技术的要求层次也是不一样的,高层次的知识和技术的应用相对就更严格。从能力要求上说,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比其他管理层的要求需要更细致、全面、苛刻。需要相关人员在信息方面、计算机软件、网站维护、公关等各个方面具备扎实过硬的本领。

第二,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员信息职业素养构成。

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年代,信息容量呈倍数增长,质量参差不齐,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信息在企业中涉及的领域也相当广泛,利用率很高。因此对信息化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以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节奏。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基本信息素养由以下几点构成:第一,具有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知道信息的适时、适当的运用;第二、准确把握信息化管理问题的涉及方向、层次,缩小信息处理的范围,在自己的能力体系中有一套处理办法,加强工作效率;第三、快速找到所需信息的能力,就是能够在所需的信息数据中心找到适合的信息,制定一定的检索方法;第四,加强信息道德的要求,就是要求信息管理人员遵纪守法,按照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严格约束自己的信息管理活动,不做违法的事,不做损害国家、社会、企业利益的事。

如何有效培养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信息职业素养

第一,分特点分阶段培养。

企业需要信息管理人才具有多技能、高水平、信息素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要培养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人才,需要企业分特点分阶段对人才进行综合性培训和考核。首先企业要注重人才的差异性,制定统一的培养目标。需要人才普遍掌握的基本信息素养就需要广泛普及,要求一般管理人员具有计算机基本知识、网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常规管理系统的掌握等都应该努力掌握的基本技术。其次,根据企业实际发展和技术需求,培养高层次优秀的信息管理人员。除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精通以外,还需要掌握深层次的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检索、独立决策等高素质能力。同时,结合人文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努力培养出一批兼有性格魅力、道德法制观念强、有事业心的高层次综合性信息管理人才。

第二,基于终身学习的理念的培养。

企业需要帮助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觉悟,通过依据不同特点的信息管理人员的能力特点、性格特点来制定长期的与企业紧密结合的信息管理培训和审核制度。内因是改变事物的最主要动力,所以重要的是管理人员自己对终身接受学习、培训有一定的要求。帮助他们评估自己的信息素养层次和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认识到培训就是企业里最好的福利和待遇。有效的让管理人员积极主动的参加信息素养的有关培训和考核,进一步高效的处理企业中信息棘手的问题。

第三,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3篇: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归纳范文

一、调查样本及调查对象的选择

此次共选择调查样本16个:湖南省化工XX有限公司、长沙XX贸易有限公司、湖南省商业XX公司、湖南省XX有限公司、XXX美容美体有限公司、XX钢管销售有限公司、衡南电力XX器材厂、XX银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衡阳XX机电有限公司、春晖XX有限公司、衡南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衡阳市XX汽车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衡阳市XX贸易有限公司、衡阳市XX食品有限公司、衡阳市XX电力特种变压器有限公司、衡阳市XX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这16家企业当中,按所在地区分,有长沙地区企业5个,占31%;衡阳地区企业11家,占69%。按所属产业划分,属于二产业7家,占44%;三产业9家,占56%。按行业属性划分,属于商业批发企业6家,占38%;房地产企业2家,占13%;工业企业7家(其中有钢铁企业、化工企业、高科技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占44%;服务型企业1家,占5%。

此次调查选择调查对象19个,全部都在市场营销岗位工作。调查涉及营销策划、客户服务、产品销售、营销主管等具体岗位。

二、访谈问题分析

为便于分析,此次调查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主要访谈五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对大多数营销人员的回答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以下答案。

访谈内容之一:你主要负责的工作是什么

19名被访人员全部从事市场营销工作。但工作内容和侧重点各不一样。直接从事产品销售的13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业务员,主要工作就是直接推销公司产品。销售主管2人,他们从事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公司战略制定营销战略规划;制定公司营销管理政策,如规章制度、激励政策、工作流程等;组织建立健全营销组织、巩固开拓目标市场;开展内外关系协调;对业务人员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直接从事营销策划(市场调研)的2人,主要工作是收集市场情报、调查市场动态、策划营销方案、进行项目评价。直接从事客户服务(售后服务)的2人。主要工作是老客户的售后服务、新客户的开发及营销现场客户服务工作。

访谈内容之二:你经常要做的工作是什么

业务员经常要做的工作是拜访客户,向客户推销公司产品,完成营销计划。销售主管经常要做的工作是掌握大客户的销售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经常开展对用户、市场、竞争对手的调查研究;开展营销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等。营销策划人员经常要做的工作组建项目团队、负责项目的筹划、实施和推进等。客户服务人员经常要做的工作就是客户引导、产品咨询、现场协调。

访谈内容之三:该工作任务的过程、对象、与相关部门的关系如何

业务人员主要与客户打交道,主要与客户进行沟通、协调。对内与公司各部门沟通协调事项不多。销售主管对外主要与大客户、市场进行调查;对内主要与公司技术部门、财务部门、供应部门进行沟通协调。营销策划人员对外主要摸清市场需求、掌握客户心理;对内主要掌握高层意图,根据内部可以提供的资源进行项目策划。客户服务人员对外主要与客户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沟通,满足客户需求;对内主要是协调上级、同事及相关部门,整合内部资源服务客户。

访谈内容之四:完成任务的关键、需要注意的问题(能力、标准、难点、态度)有哪些

大多数营销人员认为,完成营销任务的关键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能力。对公司产品、公司文化、公司品牌要有深入了解;熟练掌握营销专业技巧。二是标准。维护公司品牌形象,维护客户关系,不断提高销售量,提升产品市场份额。三是要完成以上工作,最重要的是突破难点,即如何动员客户接受公司品牌,从而接受公司产品,保持对公司及产品的忠诚度。四是态度。要文明经商、诚实守信,对现实用户和潜在用户要有亲和力,保持耐心细致、服务周到。

访谈内容之五:你认为学生从事该项工作应掌握哪些知识(知识点)

不同的营销人员回答也不一样,但归纳起来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必须了解自己的公司和自己的产品,学习所在行业的专业知识,如从事房屋销售工作,必须学习房地产基础知识,如建筑学、建筑设计、风水学等;二是必须学习心理学,掌握客户心理;三是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四是学习市场营销、统计学、财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实务。五是要学习和掌握营销的基本技巧。

三、基本结论

此次调研过程中,通过与客户面对面访谈,或电话访谈,我们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市场营销学是一门边缘科学,跨多门学科,要做一名合格的营销人员,必须要学好学通多门专业知识。除此之外,几乎所有被访人员都特别强调,做营销工作,还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坚持、特别能协调。

根据以上分析,特对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课程设计。在现有基本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学主要是营销心理学、现代企业管理主要是营销管理、网络营销学等选设课程。

(二)进一步加强实战训练。紧贴职业技术培训院校的性质,要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基本素质要求,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营销技巧。如针对服务礼仪课程,可以与电力局合作或与酒店合作;针对营销策划课程,可以与专业的市场策划公司合作,培训学生的动手策划能力;针对营销心理课程,通过与心理咨询公司合作,提高学生对顾客的心理分析能力等。

第4篇: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归纳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模式;市场营销;研究;改革

应用技术大学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提供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应用技术大学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走实践教学的道路,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特色人才。云南工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积极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全面深化以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指向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专业定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通过近几年就业率:2009年97.8%,2010年97.6%,2011年96.9%可以看出,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可观。我国高校普遍开设市场营销专业,但要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还要求高校对市场营销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培养掌握企业管理知识和市场营销技术,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云南工商学院作为应用技术大学,以“帮助学生成功”为立校原则,强调“上学即上班”的教学形式,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发展能力与企业运营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企业工作任务为驱动,让学生进行全真策划实践,实现教学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制改革措施云南工商学院专业教学以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研究市场对营销人才需求的特点,归纳营销专业应具备的知识,倒推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需求确定专业课程设置,对市场营销专业本科课程设计作如下改革:

(一)围绕“提升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突破目标,在大一上学期主要进行基础学习和心态培养教育。可引入企业“传单”宣传项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传单发放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感受社会就业的现状,发现能力的欠缺,练就市场营销专业所需要的抗压能力。

课程设置:

1、市场营销学:掌握营销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对整个专业的基本理论作了解,为营销实训提供理论基础。

2、商业心理学:通过商业心理学理论学习,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快速判断出营销目标对象。

3、商务谈判与礼仪技巧:通过谈判策略的学习,培养表达能力;通过礼仪技巧的掌握,能礼貌且灵活地应对日常沟通。

4、形象设计:营销人员应当给人良好的仪表印象,形象设计知识的学习有助于留下良好的沟通印象。

5、职业素养:使大一新生刚入校就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助于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二)大一下学期主要针对促销环节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在真实的经营环境中运用销售促进方法提升销量,培养学生对促销策略的实际运用能力。

课程设置:

1、市场调查与预测:通过对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习,掌握基本调查问卷的设计能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2、广告学:通过广告策划、创意方法等广告基本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广告创新能力;

3、渠道与促销:通过对营销渠道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营销渠道管理的特点,掌握运营中渠道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解决营销渠道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定价策略: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定价策略的基础与理论,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商品价格。

(三)商品进销存管理系统是企业经营的核心环节,因此在大二上学期引入企业商超全真项目,让学生进行管理,让学生在真实的销售管理过程中了解进销存管理软件,掌握产品库存管理、销售管理、资料档案、客户资源信用管理、资金收复、成本利润等方面信息。

课程设置:

1、商品学概论:通过对商品分类、性能、包装、检验等问题的学习,掌握商品知识,有助于对商品进行合理管理。

2、物流管理:通过物流管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学习,掌握物流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助于提升商超运营效率。

3、服务营销:掌握服务营销的要点,在商超运营过程中能熟练运用服务营销知识。

4、推销学:通过推销技巧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推销技巧。

5、人力资源管理学: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对全真实训超市的员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四)大二下学期重在培养学生较强的市场感知能力、敏锐的市场动态把握能力与策划能力。针对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市场战略目标体系的策划,能够制作各种销售支撑宣传材料。明确市场策划的主要内容,熟悉市场策划工作流程,并能掌握市场策划活动方案的撰写。

课程设置:

1、品牌管理:通过对品牌开发、管理和维护过程的了解,掌握品牌战略与品牌整合规划能力;

2、市场营销策划:学习策划知识,掌握策划技巧,为促销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3、写作:掌握文案写作技巧,为策划方案的撰写提供写作基础;

4、企业战略管理:通过对企业战略管理基本原理的学习,掌握基本的企业战略分析、制定、实施等方法,具备良好的企业战略规划能力。

(五)大三上学期通过“自主创业”销售项目,从产品定位、价格制定、商品管理、销售沟通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生的赚钱能力,为下学期的顶岗实习做好铺垫。

课程设置:

1、消费者行为学:通过对消费者消费心理、活动特点、方式及规律的研究,掌握消费者特点,使自主创业能够有的放矢。

2、产品开发:为创业商品的选择、定位提供理论基础。

3、客户关系管理:掌握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论、方法与应用技术、并具备一定的CRM战略制定、开发与控制能力。

4、定价方法与策略:掌握产品各阶段的定价技巧。

5、网络营销:熟悉电子商务运作基本技能,有助于推动自主创业。

(六)顶岗实习对大学生社会化有检验、补充作用。大三下学期安排顶岗实习,能检验学生学习状况是否良好,知识能力是否过硬,是否符合社会需要,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

(七)顶岗实习是对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检验,是一个弥补和提高的过程。大四上学期针对顶岗实习中学生对社会现实状况及发展趋势的全面分析,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反观自己的素质能力,把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所学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的切入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课程设置:

1、CIS策略:通过在企业实习后学习CIS,能让学生结合实际增进对知识的了解。

2、公共关系: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公共关系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实际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3、经济法:让学生了解经济法,形成独立运用经济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正式进入企业打好基础。

4、供应链管理: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综合物流管理素质,为毕业打好理论基础,扩展知识面。

(八)大四下学期安排毕业实习,对学生营销技能是一个综合考核。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寻找单位实习,进一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专业问题,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走上职场打下坚实基础。

三、市场营销专业考核方法改革

1、突破传统考核方法,加大实训考核比重常规考核方法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70%,使学生更偏重理论知识,很难对学生技能进行评测。在市场营销专业考核中,将期末考核调整为项目考核,期末成绩占比调整为50%,将平时成绩占比调整为50%,安排课堂训练、日常项目时间与小组讨论,通过学生表现来记录平时成绩,加大对平时的综合考评力度。

2、创新考核题目突破传统的试卷考,采用项目考核制度,并加强项目的实用性,真正检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选择校内商铺进行策划,让考核项目从实际生活中来,考核学生的实战能力,对学生策划能力进行评测。

3、做好日常项目实践记录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可用实践记录表进行记录,给平时成绩的评测提供依据,并且能为学生毕业实习提供实践支持。学生毕业时提供项目实践记录表,展示实践能力,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

四、结语

第5篇: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归纳范文

大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大学办学的宗旨是培养更多经世致用的人才。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发展较好的专业,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更好地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经济与管理

1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市场经济中最常见的一种管理专业,一般指工商企业管理。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科院校也是根据这个目标进行专业化人才的培养,虽然愿望很美好,但是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层次却有很大差距,这里当然有学生自身的素质原因,而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层次不同,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质量也会有很大差距。本科院校憧憬好,而人才质量参差不齐、培养结构乏味单调、理论型人才多应用型人才少,这是我国大多数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

2.1注重书本知识,轻视实战经历

工商管理类的人才需要学习很多理论型的知识,例如会计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管理心理学等。的确,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理论知识非常重要。这是他们接触经济知识的入门课程,对于日后学习知识的理解也是十分有帮助的。例如经济学原理是整个经济领域的基本知识,其对于先前经济危机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对当下经济发展状况的把握和未来经济发展状况的预期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必须要学习的。而管理心理学等课程更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进入工商企业实习和工作时的敲门砖。通过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学习好这些理论知识非常重要,但是大多数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课本上理论知识的学习之中,而忽视了实践和实习的重要性。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实战的经验也十分重要。在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一般都会有短期实习的安排。而大多数学生对于实习的态度一般都是敷衍了事,找了实习工作单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认真对待这来之不易的实习机会。更有甚者,通过一些自己的关系,找到工商企业给自己的实习证明盖一份企业公章,照几张虚假照片,再编造一份假的实习日记,在老师这儿就可以蒙混过关。的确,这样也可以获得学分,殊不知,在欺骗老师的同时也欺骗了自己,浪费了这大好的实习机会。注重书本知识,轻视实战经验是大多数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遍的现象。

2.2高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力度欠缺

本科院校既然开设了工商管理这门课程,就应该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来面对这门课程。所谓学无止境,本科院校之间应该加强联系与合作,吸取其他院校有益的发展经验,并将之运用到自己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之中。然而,通过我们的走访调查可以发现,只有少部分院校之间会有沟通和交流的经历,并把高等院校之间的交流作为培养方案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更多的本科院校没有与其他院校沟通和交流的经验,甚至同城之间高校的交流都很少甚至没有,这样也必然导致人才培养的滞后。只有不断地通过学习和交流,才能掌握最先进的培养方案;只有不断的向师资力量雄厚,就业率居于前茅的高校学习经验,才能促进本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发展。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3课程设置合理度欠缺

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宗旨一般都是培养专业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本科院校通常也都是根据此宗旨,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课程的设置也是相当有学问的,除了教育部要求必须设立的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与经济管理学院一般要开设的课程如会计学原理、经济学原理等课程外,其他课程的设置也需要做大量的市场调研之后确定。相关人员应该结合当今社会实际不断修改教学计划,这样才能培养出经世致用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根据当今社会和经济学发展情况,开设一些更实用的课程,例如,工程项目融资、系统工程和运筹学等,这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毕业之后的求职也是大有益处的。

3相关意见或建议

3.1关照学生的角度

探究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体终归还是学生。所以在提出意见或建议时,首先应关照学生的角度。在校学生首先应该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课上的理论知识,并做到及时的复习和总结,同时珍惜每一次实习的机会,将课本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之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这样的结合中加强对于工商管理这个专业的理解,从而也可以培养出应用型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竞赛项目,在导师的带领下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多参加“挑战杯”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模拟商战等项目,提升自我。学生之间也要多多创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之中不断总结和归纳,学习他人的优点,补全自身的不足。

3.2关照学校的角度

本科院校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一定要提供周到的服务。首先,对于师资力量的配置上,要下一番功夫。学校一定要督促教师尽快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更新原有的知识,做到与时俱进,避免一些教师出现吃老本等现象。教师也应该具有开拓的视野,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进行课程设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之间也应不断学习,不断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共同的进步。同时教师应该及时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强化讲课重点,归纳讲课过程中的不足。其次,学院也应该加强有关专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例如与会计专业、工程管理专业、营销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等强化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到对自身发展更有益的知识,培养出全面型的人才。学院应该多举办工商管理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们多多参与到其中,在实战中提升自我,认识不足,同时增加实践的经验。学校也应该对工商管理专业给予一定的重视,建立更合理的教学体系,加大资金投入等。

3.3关照社会的角度

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最终流向的重点,社会的需求对于本科层次的培养起到了一个隐形的导向作用。社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生自然会按照这个既定标准去努力,学校也会根据这个标准去培养。社会企业一定要杜绝“成绩论”和“绩点论”,因为成绩好绩点高的同学理论知识的水平可能非常高,但是真正的实践经验不一定很多,所以社会上的工商企业一定要多给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一些机会,从而可以更全面的去了解和吸纳优秀的人才。同时,我们也提议社会企业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增长工作经验,也是为自己的企业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同时对于一些不实习却一样可以得到企业实习证明的行为明令禁止,杜绝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给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工商管理作为经济学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本科院校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状况也备受关注。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每个本科院校的职责所在。让学生在有利的环境中成长,回报社会,也是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姚晖.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2013(3).

[2]李传军,吴昌宇.地方性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1(7).

[3]李福生,韩东,孟祥霞.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对外经贸,2016(2).

[4]焦健.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2013(2).

[5]张红专.一般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选择[J].商业现代化,2008(7).

第6篇: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归纳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精细化;实施

一、前言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精细化财务管理在日本被提出,所谓的精细化财务管理就是精确细微的对企业的每一项工作、每一项业务等建立规范和流程。同时,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展到企业经营管理的领域,从而令企业管理更具完善。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传统的观念意识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化企业的发展,电力企业因此而面临着改革。而在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机遇面前,电力企业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是迫在眉睫的。唯有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才能不断提高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效能。

二、不断推行精细量化预算管理

电力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应将预算的精细化作为首位。针对预算设置编制、考核、控制、评价以及审计监督等岗位,并对企业中涉及的各类业务的预算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电力公司可设置专岗专员,以准确性和真实性为原则,各项预算的制定均按照相关固定的标准和流程来进行,以明晰的项目作为指标,将各项目的预算分解足够细化之后汇总得出具体的预算指标,公司专岗专员指导各单位根据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进行逐级分散下达,通过公司、部门、下属单位、部门、班组、最终落实到各岗位这样一个层级过程,形成全公司专人专岗、专项专责的指标落实模式。从而保证单列指标的相关工作到位。在考核和控制环节中,电力公司应建立相应的监察和考核机制,从基本支出的细化和项目编制、以及编制过程中本级财务批复预算的到位率均配有科学的标准,以此为依据制定各下属部门的耗费标准,并以制定的耗费标准进行限额制度,一切需按标准行事,将各类可控成本规范于基本需要之内,达到逐步控制和考核效用。在最后的评价及审计监督流程里,相应的管理人员应根据预算管理的主要节点进行进一步的归纳、识别、优化,并进行及时的反馈。以此达到良性循环。

预算管理重点体现全面性,即对预算管理的主、客体定位全面,预算管理反映的作用过程及其费用要素要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者应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应全面,预算管理的手段方式应全面,预算管理的配套措施应全面以及预算管理的“硬管理”与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等“软环境”的结合要全面。并根据所属单位、部门的性质和类型设置不同的预算管理模型、考核政策和评价体系形成公司分类集成、高效的精细预算管理模式,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三、加强标准成本管理,细化成本核算管理单元

努力加强标准成本体系的构建工作,不断加强标准成本管理。在财务管理中注重“榜样的力量”。电力企业相关财务人员积极探访各部门、班组,了解基层的实际工作情况生活,确立本单位的内部成本消耗标杆,并以此数据为标准制定全公司的成本消耗基数。通过走访各个同类基层单位,找出各个单位之间的“标杆”,并对其加以分析,找到各同类单位之间的差距,将相关信息汇总之后与公司的总体目标进行标准差距分析,以确定最终的标准化成本参数。同时,公司主管人员对近三年各单位的历史成本与各单位最新制定的标准成本数据进行比照研究,以便对及时处理和完善标准成本,使标准成本既满足实际生产状况又可以节约成本。

成本预算单元精细化、实行统一协调成本核算模式。逐步形成贯彻总部公司、下属单位、班组为一个经济线的成本核算方式,将各项成本管理落实到基层,将成本控制目标与单位、部门及个人绩效相挂钩,实行成本费用承包制。注重成本预算的横纵两个维度的拓展,真正贯彻全员调动,全面落实,全面统一的成本预算管理方针。

四、推广资金预算管理平台,确保资金运转通畅、安全有效

完善资金管理制度。电力企业应结合资金预算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以导致问题的可控流程和管理需求等控制节点前移为工作目标,重新梳理并逐级确定现金预算的发起节点、审核节点、控制节点,做到既要控制资金动态总量,同时也要及时掌握资金动态进度,以实现事前控制、专岗专员、专款专用。在加强将资金预算管理方面,电力企业应建立现金流量预算年度严格控制、月度适当调整的刚性、弹性相结合管理手段。同时,资金预算管理平台对资金流通有着较为严格的制度,对于一些在现金预算管理子系统、投资预算管理子系统没有计划批号、合同信息和超过投资预算的业务不予以挂账,严格控制现金流出预算。

同时,可对现金流量实行滚动预测机制。以现金预算管理系统为平台,按照各级单位、科室编制的资金预算进行汇总,得出具体的周、月资金各项计划及当月流动资金预算,同时进行季度滚动预测和年度现金流评估,建立短星期、中季度和长年度的预期资金流转额度,全面掌握现有和一定时间内的资金流量和存量,对全公司的资金进行整体部署,以合理掌握和调动全公司的资金头寸。

五、培养精细化财务管理财务人员的素质与管理水平

重视人才的培养,特别是财务人才的培养。定期进行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重视高学历、高素质、高资历的财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将财务人员的基本知识与电力行业特殊经营产业挂钩,打造出综合性电力财务人才。同时,定期举行整体财务人员的讨论研究会议,营造出整个公司全体员工热爱学习、共同研究的学术气氛,建设出一支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戮力同心的财务团队,不断为公司发展壮大提供足够的人才储备、技术支持。

财务人员应当在工作当中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更好的完善自身从而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及管理能力。就电力企业而言,企业可以用轮岗来代替员工的培训。财务人员长期处于一个岗位,很容易降低员工的创新能力以及挫伤其积极性。同时,企业要多创造机会给财务人员在其他专业上锻炼。对于加强财务管理的迫切需要,培养复合性财务人员是必要的手段。

六、加强与各部门的配合

对财务管理部门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来说,加强与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能使其更加完善。就电力企业而言,财务管理无处不在,其工作范围涵盖了整个企业。然而企业要更好的实施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就必须与各部门进行沟通合作以得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从而通过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不断完善达到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要建立一套监管机制,各部门应当监督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施,而财务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监管机制来执行其财务管理的方案。

七、结束语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只有不断地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精细化财务管理才能有效的实施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同时,电力企业的财务人员要积极面对财务管理的改革,通过自我提升管理能力、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等方式来强化财务管理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以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雷利勇.论电力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应采取的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0(21)

[2]马国珍.电力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分析[J].投资与合作,2014(04)

[3]王莉.浅谈在电力财务管理中运用精细化预算管理[J].商情,2012(38)

第7篇: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归纳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措施

【 abstract 】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building project management although certain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but quality accident, time delay, cost overruns and still a lot of problems,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of a major project appear more quality accident, to the country and caused heavy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 in the society caused many adverse effec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strengthening the project management of effective measures.

【 keywords 】 building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项目管理是50 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跨越出行业的界限,继而归纳出的项目管理体系,成为了各行业的项目管理人员都可以依赖的基本知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建设工程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性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近几年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 特别是近年出现的多起重大工程质量事故, 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在社会上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2、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建筑承包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还相当薄弱, 有的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有的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及办法等。项目经理普遍缺乏项目管理的系统知识,法制意识、技术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淡薄。有的项目经理团队意识淡薄,个人英雄主义严重,从而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对于机械设备、材料等方面的管理,也存在突出的问题,许多承包单位建立了内部租赁公司或租赁站,对机械设备、周转材料,实行内部资源市场运作, 总体情况是好的, 但突出的问题是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比较薄弱,隐患较多,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比较突出。

2.2目前我国项目法人制的落实还有较大的死角, 项目的建设投资和运行主体呈现多样化,表现为有的是项目筹资、建设管理、运营、还贷一体化的项目法人制运作;有的则是筹资建设一个单位一帮人,运营还贷又是另一个单位的一帮人。

2.3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继承了许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以行政手段和硬性指令代替科学的管理方法(其中大型国企和央企在这一点上尤为明显),违背了工程建设的客观规律, 使建筑施工企业无法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导致资产利用率降低,成本急剧上升。

2.4根据建筑工程事故统计分析, 有一半以上的事故原因是“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尤其是职工违章作业冒险蛮干在其中比重最大。尽管大部分职工在长期的建筑施工操作中,安全经验已经较丰富,企业各类岗位安全操作规范也日趋完善化,但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用, 一些旧的安全操作规范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施工的需要,存在生产与安全脱节现象。

3、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

3.1加强项目内部管理项目内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更是工程质量好坏的落脚点加强项目管理首先是建立一支能打硬仗的领导班子,精诚团结,配合默契。加强项目管理,就是要坚持施权到位、管理到位、责任监督到位。其次是要求每个项目部在工程开工前编制项目管理大纲,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分包监控体系和经济约束体系,把工程项目质量落到实处。要坚持精干高效,结构合理、"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原则,做到对项目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弹性化,对项目部管理层人员要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阶段的要求,在各项目之间合理组合和有效流动,实行派遣与聘用相结合的机制,根据项目大小和管理人员性格、特长、管理技能等因素合理组合。防止项目经理自由组阁,形成独立"王国",保证项目部管理层整体合力的有效发挥。

3.2多年来,不少施工企业一直未能摆脱效益低、积累少、资金紧张的困扰,症结何在?主要是存在粗放经营、重干轻管、先干后算、干而不算等问题。在项目采购管理中降低成本中,应该确立采购全流程成本的概念,我们所应该关注的应该是整个项目采购流程中的成本降低,是对总成本的控制,而不是单一的针对采购货物或服务的价格。获得了低价的采购物品固然是成本的降低,但获得优质的服务、及时快速的供货、可靠的货源保证等也无疑是获得了成本上的利益。同时,降低采购成本不仅指降低采购项目本身的成本,还要考虑相关方面的利益,成本就像在U 形管中的水银,压缩这边的成本,那边的成本就增加。单独降低某项成本而不顾及其它方面的反应,这种成本降低是不会体现在项目采购管理的利润之中的。所以,需要建立这种全流程成本的概念,来达到对整个项目采购管理总成本的控制和降低。我们不应该仅仅只看到最直接的成本降低,还应该从项目采购的全过程来衡量成本上的收效,从项目采购的全过程来探求降低总成本的有效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采购过程中发掘无处不在的降低成本的机会。

3.3 企业要想保证项目生产经营的良性运转和健康发展,必须发挥好企业管理层调控和服务的两大职能,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调控机制。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8篇: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归纳范文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becoming more competitive, profit space more and more small, building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it has a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enterprise social benefit and economic benefit, so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fo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s a reflection of its economic benefits for the barometer, can saying is the core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the key.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F25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建筑施工企业和其他各类企业一样,也需要科学合理地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且建筑施工企业因为具有生产经营流动性大、生产施工场所多、生产施工组织存续期短等特点,对财务管理的要求更加高、更加严。归纳起来,笔者认为要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和控制工作:一是要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二是重视生产经营各个阶段的财务管理工作;三是在关键管理内容上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四是财务管理应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一、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

从目前各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情况来看,各企业习惯性或通行的做法是,一开立新的二级经营机构或开工新的施工项目,立即就以其名义在银行开户,造成银行账户过多过散。这样做的优点是资金使用方便、快捷。但缺点是非常明显的,有较大的管理漏洞,资金管理失之于散、失之于乱,使企业的资金不能集中合理使用,如果管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资金的沉淀和外流。在这里提出一个解决方案。首先,撤销或合并各项目、分公司在银行多头开设的账户,实行企业基本结算账户统一管理。其次,各分公司、项目部的生产经营资金必须统一汇入企业开立的总部银行账户或区域管理中心银行账户,实行企业财务集中管理下资金调度和使用。第三,实行企业资金有偿使用的办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按照各单位生产经营规模,确定各单位的资金占用定额,凡超过核定资金定额使用资金的,实行更加严格的审批手续,并适当上浮资金占用期间的利率。

二、重视生产经营各个阶段的财务管理工作

目前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建筑施工企业低价承接施工业务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果企业不加强财务管理,就有可能使经营的结果演化成“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无效功夫。因此,笔者认为,重视和加强企业生产经营各个阶段的财务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一般而论,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分为投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实施阶段和工程款回收阶段。

第一,投标阶段是生产经营的基础。投标报价的高低及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企业效益的好坏。投标阶段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要积极参与投标标书、报价的编制工作,对施工预算进行合理控制。准确的施工预算既可以提高投标中标率,又能够规避中标项目的亏损。同时,在投标过程中,各类费用如标书制作费、差旅费、咨询费、办公费、招待费等,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不加控制,积累起来将造成企业的效益漏洞。因此,需要事先加以规定,规范开支范围和数额,并落实责任人进行严格管理。

第二,施工准备阶段的财务管理相对简单但绝不可偏废。在这个阶段,就要针对施工项目配备好财务管理人员,根据投标文件和项目责任成本编制施工预算,对成本、利润及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计划,为施工过程的财务管理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三,施工实施阶段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和关键。施工实施阶段是成本的形成和发展阶段,事关企业效益。在施工实施阶段,财务管理主要应做好成本控制和分析。(1)做好原材料采购的财务管理和控制。把好进货付款关。对用量较大的原材料应货比三家,进行充分调研,确定合适的采购价格;或者利用财务手段进行约束、调节,提倡直接从生产厂(场)家进货,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材料差价。(2)加强人工费用支付的财务管理和控制。对各施工班组实行责任承包,签订施工合同,并严格执行,减少人工费用支付的随意性。同时要确保民工工资发放,杜绝“包工头”截留人工费的现象。(3)施工机械费支付的财务管理和控制。大型施工机械、工程量较大的施工内容,施工机械作业要签订合同,并严格执行。要严格按完成工作量结算,做好原始记录,计量准确。合理确定机械台班定额,把单车单机核算落实到机型和操作者个人,做到事前测算、事中控制、事后考核,提高机械使用效率,争取超额完成台班定额工作量,同时,注意控制机械设备的维护成本。由于项目施工的特殊性,实际的机械利用率不可能达到预算定额的取定水平;再加上预算定额所设定的施工机械原值和折旧率又有较大的滞后性,因而使施工图预算的机械使用费往往小于实际发生的机械使用费,形成机械使用费超支。由于这些原因,有些施工项目在取得建设单位的谅解后,于工程合同中明确规定一定数额的机械费补贴。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把施工图预算的机械使用费和增加的机械费补贴来控制机械费支出。

在施工实施阶段,财务管理要定期(按周、按旬、按月均可)做好财务管理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正确计算、清理工程财务管理成本,同时要定期与施工预算考核要求进行对照、计算,按分部分项工程分析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及时进行反馈,以使企业或项目管理部采取积极措施纠正偏差,确保效益。

第四,工程款回收阶段的财务管理非常重要。工程款回收阶段是在进行工程结算的同时,按计划做好工程款回收工作。进入工程款回收阶段,在财务管理上,应与工程预决算部门密切配合,详细计算出超预算外需要业主签认的各项费用,进行工程结算。同时要对施工合同等应付应收合同、协议进行清理、确认,以确保取得的工程款收入全部按期到账。

三、在关键管理内容上切实加强财务管理

1、科学组织原材料的供应,限储压库盘活沉淀积压资金

由于原材料、设备在建筑施工企业投资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合理科学地组织原材料的供应,限储压库盘活沉淀积压资金,对资金周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财务部门应该和材料、生产等部门紧密配合、深入市场、仔细分析、认真研究工程的工作量,做到按照工程量进度勤购少储,盘活沉淀积压资金。首先,必须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把好进货关,尽量压缩库存原材料数量,同时要建立可靠的供货人。其次,建立库存定额制度,减少流通环节和仓储保管的费用,缩短原材料在库的仓储时间,减轻资金的压力,使资金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

2、抓住主要环节,采用有力措施保证资金使用

按照施工过程资金需要的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防止固定资产等支出过大。一是企业或项目在购置固定资产时,要防止盲目求大贪多。在施工生产过程中要把握适度的标准,搞好自我把关、自我约束,把有限的资金充分用在施工生产中去。二是努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控制招待费、后勤服务等方面费用开支。三是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预付款的支付,并充分合理利用延期付款的办法,发挥资金效益的最大化。

3、合理安排资金,适度举债

企业负债过多,会增加利息支出,加大成本负担。但适度负债,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可提高企业收益水平,减少财务风险。

四、财务管理要贯穿企业运行的全过程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根本上讲依赖于效益水平的高低和现金流量的大小。财务管理不仅要求实现全企业的管理,更要求企业领导的重视,企业全员的参与。

1、企业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财务工作的重要性,要懂得生产经营和资金运作的基本知识,要熟悉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掌握驾驭财务管理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2、要形成全员互动共同参与,切实做好财务工作。财务状况是企业经营活动成果的最终体现,财务信息是每个经营环节的动态价值反映,企业的每一次经营活动都要涉及财务收支,企业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涉及资金收付。因此,财务管理不仅是全过程的管理,而且是全方位的管理。全员都要参与财务运行全过程,企业要多吸纳职工的合理化建议,职工参与财务管理过程就是监督与维护企业利益的过程。

3、用好国家和地方的各类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利益。近年来,为增强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在税收、规费、工资、社会保障、科技进步等方面均有不同的优惠政策出台,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有政策敏感性,提高管理水平,要善于发现、利用优惠政策为企业服务,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利益。

五、财务管理应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由于建筑市场尚不规范,管理没有完全法制化、规范化,不正当竞争依然存在。同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偶然性、不可预见等因素会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管理和经营风险。因此,建立和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设定财务预警指标、选择预警指标标准值、编制财务预警分析报告等措施来预防财务风险。

1、根据建筑施工企业所处的行业、规模和经营情况以及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以偿债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为基础,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指标为补充,同时重点突出现金流量指标。

2、按照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建筑业主要财务指标设定财务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对于其他指标,可以按照各企业目标期望值设定“预警标准值”。

3、编制财务预警分析报告。根据财务预警指标分析,结合企业收集的相关信息,综合起来编写财务预警分析报告,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第9篇: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归纳范文

【关键词】 国有大型企业; 内部审计; 服务职能

企业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不同,是基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主要站在企业立场上,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服务,其着眼点和切入点是保护企业自身的利益,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其最终目的与企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国有大型企业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也逐步扩大,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要在行使好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的基础上,将内部审计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将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国有大型企业的咨询服务部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

一、加强国有大型企业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必然性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指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管理,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审计在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在更宽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为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供服务,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另外,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通过的内部审计新定义强调:“内部审计人员应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洞察企业风险,帮助企业实现目标。”新定义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角色要求发生了转变,不再过分强调内部审计人员是一种监督者的身份,而更多地强调他们要帮助管理者进一步发现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起到服务企业的作用。

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就要在行使好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基础上,积极汲取现代国际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将内部审计的职能由单纯监督检查的保护性职能向与咨询服务的建设性职能并重转变,更好地维护国有大型企业的经济秩序,在深化改革、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惩腐防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加强国有大型企业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意义

在国有大型企业的日常审计工作中,往往从管理层到内部审计部门都认为内部审计就是单纯地行使监督职能,就是审查企业内部的违规、违纪和作弊行为,甚至有人认为内部审计的职能与纪检监察的职能类似,内部审计部门应与纪检监察等机构合署办公,这种对内部审计的片面理解,造成了其服务职能的缺失。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国家对国有大型企业监管力度的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日益健全,国有大型企业在市场竞争加剧和监管力度加大的双重压力下,传统以“查错防弊”为主的财务领域的内部审计,已经远不能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这从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内容必须有所创新,要突出内部审计的服务特色,从管理当局的角度思考审计的适用性和价值。

传统的观点认为,国有大型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责仅仅是对下属单位的监控,这种观点容易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和下属单位出现对立情绪,不利于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这就要求内部审计部门要树立服务管理的审计观念,充分认识和贯彻与被审计单位的合作共赢理念。在这种审计观念下,内部审计工作方式要进行相应调整,积极开展“参与式”的服务型内部审计,发挥好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

三、加强国有大型企业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涵义

(一)内部审计要为领导的决策服务

第一,在日常的审计工作中,内审部门收集和分析的生产经营与财务会计信息比较广泛和全面,能够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服务;第二,内审部门可以通过对大量微观信息的分析,综合归纳出具有全局性、有建设性的防止问题重复发生的措施,为领导提供完善体制、改进机制方面的建议,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第三,内审部门可以对领导决策的实施分层次、全过程地跟踪,对决策的水平和效果进行评价,并将审计信息反馈给领导,为完善和优化决策服务;第四,内审部门可以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领导解决问题提供决策依据,以利于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的问题,改善和加强管理。

(二)内部审计要为企业的中心任务服务

国有大型企业的年度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都要围绕本企业的工作重心、职工群众反映强烈和领导最关心的问题开展工作。内审部门要从企业安全生产、转型发展、节约增效、节能降耗、防治腐败、职工薪酬等方面入手,开展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深入分析影响企业发展的困局和瓶颈产生的原因,帮助企业实现安全、效益、生产、转型等目标,确保企业中心任务的完成。

(三)内部审计要为企业防范风险服务

激烈的市场竞争对经营风险防范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内审部门应在风险防范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内审工作要关口前移,实现事后审计向事前和事中审计转变,加强对经济业务的事前和事中监控,力争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可以在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建立若干个监控点,及时分析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其负面影响,对内部控制的缺陷、漏洞和潜在风险提出预警,达到事先防范和防患于未然的功效。

四、加强国有大型企业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途径

(一)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目前,国有大型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着重监督轻服务、重查处轻防范的现象,造成的后果是披露的问题多、帮助解决的少,提出的建议多、采纳落实的少,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实际上,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是对立统一的,服务寓于监督之中,服务职能通过监督职能加以体现,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因此,内审人员应在开展监督活动的基础上,利用对本企业情况熟悉的优势,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善于发现妨碍本企业目标实现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切实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出谋划策。只有服务意识增强了,服务工作到位了,内部审计工作才能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得到被审计单位和部门的理解和配合,其监督和服务职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提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随着国有大型企业发展的规模化、多元化,其内外部业务量不断增大,管理活动也越来越复杂,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要发挥好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本企业包括各下属单位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还要熟练掌握财务、会计、审计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要精通财税、金融、经营、管理、法律、工程与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综合知识,更要有高度的职业敏感和较强的分析与表达能力。只有培养和造就这样的内部审计人才队伍,才能适时提出深层次、有价值、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当好领导的参谋,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才能得以真正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