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预算可视化范文

财务预算可视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预算可视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预算可视化

第1篇:财务预算可视化范文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财务活动也不断朝着复杂化、多样化方向发展,高校对财务管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财务管理面临更大的考验。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关系到高校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其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推动高校实现快速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所应用的财务管理系统还普遍处于较低水平,其只能满足学校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相关需求,无法有效处理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相关特殊情况。

随着学校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各种业务的处理方式均在不断更新,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发展需求。高校的财务部门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除了需要处理大量的学生收费、报销业务、财务报表、管理工作等外,还需处理师生查询欠费、学校查询经费使用情况、欠费统计等等业务。因此,在应用传统财务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高校财务部门工作人员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同时,目前在部分高校的财务部门还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因此,基层财务监管工作很难做到位。高校的财务信息化还处于较低水平,部门高校还使用手工记账的工作方式,财务信息的传递较为缓慢,进而导致高校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等均受到严重影响,对高校实现健康、快速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部分高校相关部门未能科学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开展日常工作过程中未能与财务部门进行积极、有效地沟通和协调,进而导致财务管理相关工作无法顺利实施。因此,各高级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并采取措施积极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学校财务管理系统。

二、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

在我国高校的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指的是部分企业、高校积极对与高校财务核算存在特点相适应的财务软件进行研发,研发结果使得凭证至报表功能得到实现。但是在该阶段,软件功能还较为单一,其功能主要为财务核算。第二个阶段指的是信息管理逐渐朝着优质管理、精细核算的方向发展。第三阶段为网上支付、查询、缴费等信息化功能的实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变革,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也在不断推进。目前,多数高校所使用的财务管理系统基本已经实现财务信息查询、报表汇总等功能,但随着管理决策需求的不断增加,该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较大局限性。

尤其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各行业管理决策层越来越重视从原始数据中深入挖掘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因此,在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基于原有系统,充分应用相关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数量庞大的数据源进行深入挖掘,使得相关数据的利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高校想要实现这些就必须进行高校财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可实现从学校的科研、教学、学生管理事务、后勤、行政等诸多业务层面上对学校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庞大数据进行统计,然后实施数据间的对比,对其变动、发展趋势等进行科学分析,进而挖掘出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内在模式及内在规律。通过这个分析结果,可促进高校的资金使用、资源配置得到不断优化,进而提高学校预算管理的精准性,降低财务管理风险,为学校管理层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促进决策的科学性得到有效提高。由此可见,积极进行决策支持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已经成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

三、拥有决策支持功能的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措施

(一) 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

模糊、不完整的庞大数据往往隐含着丰富的人们无法预知的潜在用处的知识和信息。数据挖掘指得就是在大量的数据中将这些有潜在用处但还未被人们发现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提取的一个过程。实施数据挖掘的过程中通常均需要应用到诸多种知识和技术,应用较为普遍的主要为机器学习、数据库技术、统计学、模式识别、数据可视化、神经网络、信息检索等等。数据挖掘处理的主要问题是将隐藏于数据库中的具有使用价值的事件找出来,然后应用相关技术、方法、工具对找出的事件进行分析,进而获取真正有意义的信息,最后再将这些信息进行归纳,使其成为对决策者有用的数据信息,进而为决策者工作的实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对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可更加有效地对高校财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在工作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相关财务数据得到更加充分、有效地挖掘。实施有效的数据挖掘才能将各种类型财务数据所存在的相同特征与所表达二者之间的关联度找出。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合理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将其设置成为可实现对财务数据异常、财务数据与原始数据不符、财务数据进行自动检验的模式,并凭借该种模式能够对财务资料数据出现的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基于数据挖掘技术进行高校财务管理决策支持平台的构建,并对该平台进行不断完善,可促进高校财务信息化系统同时具备数据挖掘、分类、预测、预警等诸多功能,进而为学校财务管理提供价值更高的决策支持。

(二) 科学进行系统框架建设

系统框架构建工作的实施必须以学校财务管理实际情况作为根据。在功能模块上,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主要包含两大模块。一个模块为原有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该模块的功能主要为财务报表、日常结算、工资发放、收费管理等,功能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该模块作为基础实施财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构建才能促进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需求、决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在具有典型性的数据挖掘系统平台的实际构建过程中,需要进行建设的模块主要为数据源、数据加工、数据存储、业务应用等。各个模块的建设需要实施的步骤主要为数据的清理、集成、选择、变换、挖掘以及知识的发现和模式的评估。在子系统上,其组成部分共有四个。

第一,部分为数据源抽取模块。目前在多数高校中所应用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基本拥有学生缴费及助学贷款、财务管理、教师科研经费等一体化网络信息化平台。在这个系统的基础上决策支持系统构建时,首先需要以学校财务决策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作为根据,将数据挖掘给予数据处理的相应数据源进行明确。

第二,部分为数据提取子模块(ETL)。该模块的功能主要是将存在于外部数据源中的数据集成至数据库中,使其能够存在相应的数据表中。该模块一般均可支持诸多种数据源和Oracle、SQL Server等诸多种数据库服务器。此外,通过该模块还可实现将TXT、Excel等数据集成至数据库服务器中,促进数据结构实现一致性,为数据挖掘算法的应用创作更好条件。

第三,部分为决策支持系统功能子模块。在财务管理系统中,往往存在有数量较为庞大的基础性财务数据资料,以这些基础性资料、数据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各个数据、资料之间的相互关系、财务管理具体工作要求作为根据,实施决策支持系统构建。在决策支持系统中包含有诸多子模块,其分别为聚类分析、关联模式挖掘、分类与预测、异常预警等子模块。在这个系统中,各类数据挖掘算法的功能管理模块就是由这些子模块集成的,其功能主要体现为挖掘并深入分析数据提取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源。

第四,数据可视化模块。在该模块中,主要包含有两个子模块,其分别为原始数据和挖掘结果可视化子模块。通过该两个子模块,实现了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得以展示,使管理者能够更好容易了解数据特征,继而能够实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最佳的数据挖掘算法。同时还可促进数据挖掘结果得以更好展示,大大提升了数据挖掘结果查看的便捷性。

(三) 系统功能

第一,促进业务与财务数据高度共享得以实现。在财务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的实现过程实质上也是信息交流与共享实现的过程。在信息化过程中,凭借数据仓库技术,彻底将数据资源的封闭性打破,从科研、教学、人事等各个不同业务系统进行原始数据抽取,进而促进财务与业务流之间的资源关联与资源共享。该种功能使网上报账工作、结算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学校的办公人员、教师、学生均可凭借相应的用户权限在网络上查询相关财务信息。业务与财务决策子系统二者是相互融合的,二者的数据信息也真正实现了共享,因此,会计环节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均可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也更有利于审计监督工作地开展。

第二,促进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高。高校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可实施财务管理分析工作,促进学校财务分析工作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还可提升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在该系统中,主要是凭借数据挖掘技术实施教师课时津贴、工资、科研经费发放及使用情况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可全面、准确地获取学校科研水平、师资结构等信息。同时,该系统还可有效分析学校各二级部门相关经费的具体开支情况,获取经费使用相关信息,提高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可有效减少经费浪费。

第三,促进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对学校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财务预算基础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相关业务详细、准确的经费来源情况、资金收支情况,然后结合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实施精细化财务预算,提高预算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进而实现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第四,促进财务异常预警得以实现。在学校的办学过程中,在办学资金的筹集、教育经费的使用上各个高校均有较大的自主权。所以高校的财务运行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在决策支持系统中拥有风险预警系统和风险控制系统,凭借该两个子系统可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并在财务数据出现异常的时候发出预警,大大提升了高效财务运行的安全性。

第2篇:财务预算可视化范文

关键词:电力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路径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电力行业开始了以财务电算化为代表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十二五”期间,为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全国网公司信息共享,国网公司信息化建设完成了SG-ERP,实现了覆盖面更广、集成度更深、智能化更高、互动性更好和可视化更优的信息化成果。

目前电力公司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运用ERP系统和财务管控系统,系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和强化控制上。但作为集团公司,特别是作为资本密集型的电网企业,管理层级复杂、操作人员众多、项目建设任务重,对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在项目管理方面,各业务模块都各自建立一套自己的体系,如电网项目在天丽系统建设自己的项目储备库,生产性大修技改项目则在生产管理系统构建自己的项目储备库,导致预算编制时需要从不同系统对接数据,不仅不利于统一管理、统一推进、统一标准,而且加大了工作量,增加了核对难度,影响预算管理效率。

另外,企业级项目管理平台尚未建立,项目可研文档、估算数据主要依赖线外沟通获取,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难以保证。同时各系统间不相融合也不利于数据的整合、控制和及时反馈,现在仍然不能做到及时准确的反映企业预算执行情况,只能在预算一个周期后,如月、季、年之后通过财务报表分析预算执行情况,不能做到实时监控、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当然也就不能及时做到分析的改进,对确保完成预算目标,提升预算科学性产生不利影响。

一、进一步完善现有预算管理系统

以公司战略为导向,以完善预算闭环管理机制为重心,建立支撑战略目标有效分解、公司资源合理配置、投资效果合理计量及经营绩效公平考核的企业级全面预算闭环管理体系。一是搭建涵盖立项、储备、执行、分析的项目全过程综合管理平台,促进立项审核透明化、储备管理常态化、能力需求平衡合理化、执行状态清晰化,为项目投资决策、过程监控、分析评价提供系统支撑。二是基于将各专业业务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的集成,构建技改、大修等专业类型项目可研、储备审核决策辅助工具,强化财务人员在项目可研、项目储备环节的经济性与合规性审查职能。三是进一步完善项目预算编制流程,优化损益性预算管理流程,基于电网基建、技改、大修等项目类型的管理特点建立共性与个性兼顾的预算控制体系,健全预算闭环管理体系。

二、自主研发和使用全链条预算管控系统

整合ERP、物资招标、财务管控等系统信息,建立全链条预算管控系统,对各类项目的预算下达、需求提报、物资招标、合同签订、合同履约、物资领用、财务入账、项目结算、发票校验等9个关键节点进行全程跟踪监控;全面开展数据信息治理,按月抽取、分析、通报各专业、各单位项目预算执行情况,促进项目支出规范有序。逐步拓展系统功能,融合项目可研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审核、投资能力管控、投资与回报挂钩、基建投资预算等管理要求,推进公司项目信息共享和项目全过程管控,实现项目可研、储备、预算、创建、执行、关闭等环节闭环管理,有力支撑项目投资决策、过程监控和分析评价。

三、建立预算执行预警系统

为提升实时监控能力,建设电力公司预算执行预警系统,实现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反馈,保证预算执行。一是对预算之内的所有经济事项设置警戒线,当偏差事项触碰警戒线时,系统及时提醒预算管理人员进行干预,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方可取消报警,如拒绝预算执行或进行预算调整,使预算处于实时监控状态,确保年度经营目标实现。二是开展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按照“兼顾运营效率、风险防范和持续发展,促进发展质量与效益提升”的总体要求,开展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国内外电网企业绩效课题,加强预算指标的过程跟踪,推动将预算管理要求纳入执行预警系统,确保公司绩效优秀。

我们相信,通过进一步完善现有预算管理系统、自主研发和使用全链条预算管控系统、建立预算执行预警系统三条路径,可以优化当前电力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使预算管理方法更加科学、效率更高、质量更高。

参考文献:

[1]朱峰.对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研究[J].企业研究,2013(22).

[2]尹玉善.电力企业信息化条件下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当代会计,2013(09).

第3篇:财务预算可视化范文

关键词:高校;信息技术;财务管理

目前,面对日益增长的财务支出,高校面临着沉重的成本控制压力,其中之一就是源于信息技术应用的因素。信息技术应用与高校日常教学、管理活动密不可分,信息技术是指人们用来获取信息、传输信息、保存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的技术。对于信息技术的财务筹划和预算是高校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资金运作与管理涉及到校内每一个部门的预算项,因此其成本核算很困难。

信息技术是高校建设和发展中变化最快的支持因素,同时又有着广泛的普及率,几乎所有的教职员工都配有个人电脑,随教学建设一同增加了应用信息技术的物质基础,并且绝大多数学生都有个人电脑,学校配给教学、管理软件,提供网络应用服务,这些都消耗了越来越多的资金,另外学校众多服务器的扩容,电子图书馆的扩展,要求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软、硬件加速升级,这也同样加大了资金需求。尤其是近年来,高校信息技术和相关服务的需求和使用不断增加,给高校财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要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财务筹划与管理。

一、影响信息技术财务预算的因素分析

(一)管理思想的变化

过去人们认为高校所购买的诸如个人电脑、服务器及其配套软件只是教师和学生的研究工具,这些机器到了有效期后就被淘汰处理掉,但现在人们意识到信息技术是“战略资源”,传统的财务管理政策已经不再适用,必须按照信息技术日益加快的更新速度重新配置财务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资源优势,取得最大投资效益。

1.获取信息技术方式的变化。过去高校购买大量的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服务,现在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充,教师、管理人员的增多,学生数量的剧增,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教育资本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其支出在成本预算中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许多高校采用了租赁的方式,在保证有效寿命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信息系统和技术支持,通过租赁,个人电脑程序可以由服务商自动更新升级,学校省去了自我采购并在软硬件失效后再销售处理的环节,节省了大量的财力、物力。

2.信息技术规模的变化。随着信息化的建设,对信息技术应用要求不断提高,为满足教学活动的更多要求,许多高校还要求校园基础结构升级,如改造网络线路,增加多媒体教室和机房等较大规模的投资,高校就有可能负债融资或与厂商联合办学,这就要求学校财务部门调整、优化投资或负债结构。

3.信息技术管理方式的改变。过去,高校依靠自己的员工负责信息技术维护和服务,但现在,随着信息技术软硬件的技术进步和专业细化,需要更多更专业的人员做维护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那么雇佣众多员工是否经济合理呢?可以通过对外承包和自我维护两种方式进行比较选择,这两种方式从经济视角看各有利弊,在员工能胜任的通用信息技术上,学校可以免去外包费用,但有些情况,如系统转换、大型个人电脑安装等,通过一次性外包,其花费更加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而不需雇佣长期的技术员工。

(二)信息技术财务要素的改变

过去,统一的教学、管理部门拥有的计算机硬软件、网络资源等,财务部门能方便地计算成本,并定期(一般7-10年)地提供购置和维护资金。如今,典型的信息技术财务预算围绕着课程信息技术、可视化技术、媒体服务、用户支持、电信、网络、信息服务等多方面开发实施。在这种模式下,不能仅考虑教学和管理使用因素,还要考虑为财务预算提供收入的学生和用户的学杂费和服务费等等,为财务预算增加支出的是教职员工工资、硬件采购或系统租赁费、软件使用权、支持性公益服务费、相关课程培训费、设备维护费、员工技能培训费,基础结构和设备升级费等。因此信息技术要素的变化,要求新的财务管理方式。

(三)信息技术有效寿命的缩短

现在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软硬件升级换代越来越快,一般地讲,硬件3年左右就落后,其性能就不能适应教学活动的需要,软件6-12个月就要发生变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对于支持人员和服务时间的需求,尤其是网络支持服务,同时也增大了调查、研发部门和人员的维护量和费用支出。

二、为信息技术提供财务预算的原则

(一)确定信息技术计划

信息计划是整个学校发展战略的一部分,需要有学校预算来提供资金,因此,应首先确定未来几年学校信息技术发展计划。

(二)制定财务计划

高校为信息技术所进行的预算包括传统的以部门为基础的预算或者成本中心预算,一次性的资金分配、维护费用。信息技术财务计划里包括不同种类的收入和支出,其中收入包括向学生收取的学杂费、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费等。具体的技术费用包括硬件、软件和服务,其中硬件是不是资本性支出,取决于设备和融资方式:如果设备是租赁的,它应该归类于日常运营费用;如果设备是购买的,它反映为资本支出,财务部门则应从其预期使用寿命给出资金使用方式,软件每年都进行预算。一般地,高校可以以租赁的方式获得软件,或者以年度结算来租赁,或者以永久租赁的方式获得,这些费用通常作为一次性的年度维护费用,而学校范围内的应用软件如图书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招生就业软件系统、教科研系统、人事工资管理系统、远程开放教育系统、专业实习实验软件系统等是一次性花费购买,因此这些软件作为资本项目采购预算,同时还支出年度维护费用和相关支持费用。

在信息技术费用中,服务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它包括网络接口、光缆、当地和长途电话服务供应商的线路接口等等的年度支出。

另外,还可以通过费用返还的方法来节约为信息技术投入的资金成本,具体讲:把上一年度校内各部门从信息技术中得到的收入按一定比例返还配置或留成给该部门,使该部门通过技术改造升级获得更多的“自我造血”的赢利模式,以减少高校的资金压力,但此种方式一般只在规模较大和技术力量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部门见效。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对于信息技术的财务资金计划包括新的收入、支出费用和现有的资源。从财务观点看,现有的配置到信息技术中的资源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快速变化的信息技术和应用软件不断地替代陈旧的技术和软件,财务部门可以适时地将维护资金转化成租赁费用,因为很多时候主机软件租赁的预算可以免去使用相同软件的个人电脑的单独租赁成本。

学校财务部门应该结合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合理筹划和预算,为信息科技方面的支出提出合理化建议,最终帮助有关部门修订出科学合理的信息技术投资方案。

信息技术预算和成本管理战略反映了更加广泛的学校预算和资源配置原理,建立起针对学校信息技术投资管理的财务模式,可大力支持信息技术发展,提高资金、设备利用率,加强学校管理。

参考文献:

第4篇:财务预算可视化范文

关键字: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医院财务会计及物资管理现状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众多功能完备的信息技术手段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当前众多医院均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取得了阶段性实践成果。然而由于系统建立始终处于孤立状态,没有与广泛的医疗信息形成系统联结,导致各个系统之间的互通合作与信息共享发展变得极为困难。在各项基础管理数据不完善的情况下,管理者的长远发展目标将难于实现。由于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不成体系,令大多数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始终处于对帐务的管理阶段,没有实现可视化与精细化管理目标。医疗设备与医用物资是医疗成本的主体构成元素,目前多数医院没能成立专项物资管理系统,一些医院虽然采用计算机技术实施综合管理,但应用范畴也仅仅停留在对库房的管理环节,没有真正实现对物流的综合管理,无法形成对库存周转率的科学分析、医院库存资金的占用情况、损耗物资现状及真实的物资成本计算。同时对医疗物资的采购、使用、领用环节也无法实现预算控制,设备的修购基金无法做到计提规范,令各项成本计算不够准确,这些均会造成医院无法对物资及设备进行安全、完整与有效的利用。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一些医院实施绩效考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信息化管理热情,然而由于大多数工作仍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导致基础管理数据的收集不全面,无法形成多位一体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医院会计成本管理的科学目标是真实、全面与准确反应医院真正的成本信息,强化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令患者医疗负担切实下降进而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效益。然而目前大多数医院的会计成本核算管理却推进缓慢,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医院成本范围划分、各项成本的归集与分摊、管理评价等环节较复杂,主体缺乏各项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支持。

二、财务管理中信息化管理方式的重要作用

基于各项优势信息在医院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信息管理方式成为医院科学管理的主体武器与手段,信息流可起到对人流、现金流与物流数量、发展速度、方向与目标的综合调节。在医院财务管理实践中,一切活动均离不开有价值信息的科学支持,因此医院信息既成为医院管理对象,同时又是其重要管理手段。科学的信息管理方法为医院财务管理各项决策的制定提供了基础依据,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与医院能否准确、及时获取充足信息密切相关,因此要想令决策管理符合医院发展实际需求,就必须以优势信息为依据,采用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准确、及时与完整的反应各项经济活动状况。

三、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科学建立

(一)完善构建全面预算管理系统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应包含对预算编制的合理审核、预算的执行管理及分析三类内容,基于医院各个科室、部门综合业务的工作需求进行合理的预算编制可有效保障各项管理数据的准确性,预算对象则落实到各个职能与管理科室中,进而实现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依据预算管理中的编制子系统涵盖领域可将其分为对医院业务、资本、筹资及财务预算四类模块。而预算控制系统则应包含项目申请、推荐承诺及支付申请三类环节。预算分析及考核系统应主体涵盖对医院执行预算的完善对比分析、综合查询及责任中心管理考核等模块。

(二)财务会计管理及物资管理系统的科学建立

医院财务会计管理系统科学建立的主体目标为对其各项日常业务实施凭证综合处理,包含对录入凭证及复核凭证等的处理。完备的财务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设定时间并自动结转系统中门诊、工资、住院与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中的各项业务数据,对其进行转结账处理,完成各项凭证的生成并对总账予以记录,针对往来业务进行细化清理并完成银行对账工作,生成各类数据报表。由此可见财务管理系统的科学构建尤为重要,我们只有充分把握其优势功能,合理选择财务管理软件工具,依据医院财务管理需求引入适应性模块设计才能令财务管理系统实现科学的构建。医院物资管理系统为其提供了各项物资的综合采购信息,验收及入出库情况,库房的盘点管理与价格的综合调整等各项作业管理功能。透过相关报表我们可有效实现对各类信息的综合查询,并在物流各个环节中对材料证件、批号、有效期与条码等综合信息进行管理,确保医疗材料的安全使用性。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物资管理系统对医院药品物资进行综合管理,对供应存货情况、交货质量、时间及价格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判别药品供应商不威胁医院根本利益,从而以最优势的价格、品质选择最适应医院发展的供应商。

(三)成本核算系统的整合建立

完整的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应以健全财务管理系统及良好医院信息系统为核心,促进各系统间的整合发展,并全面综合的采集各类成本要素。医院成本核算涉及到较多系统的综合支持,且需要众多数据的辅助管理,因此其处理过程较为复杂。在成本核算的系统建设中我们应建立综合管理模块,例如对数据的综合采集模块、成本的归集分摊与核算模块、分析模块等。同时我们应充分将医院的最小核算单位作为起点,同时满足其成本核算各类对象需求,从而令各类全面、实用与配套的成本核算构成医院综合的成本核算体系。

四、结语

令过程管理透明、可检查、可跟踪是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为了有效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只有强化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其优势功能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才能真正规范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令其朝着精细化、科学化方向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财务预算可视化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

一、关于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的研究现状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的研究现状

企业内部控制是由公司董事会、经理层以及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实现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其整体框架包括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督机制(COSO,1992)。COSO2004在其公布的研究报告《企业风险管理的框架》(讨论稿)中,把内部控制的目标解释为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遵守目标;并将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扩展为风险管理的要素: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而预算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2002年4月我国财政部印发的《关于企业实行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指出:“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并指出,财务预算、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共同构成企业的全面预算”。

(二)对于“企业集团”概念的界定

本文所指的企业集团是指以中国的董事会管理模式为主的中国的企业集团,不同于美国或日本的董事会模式。董事会模式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公司治理原则中董事会具体内容的不同。美国采取的是单层制董事会,中国采取的是双层制董事会,日本属于介于二者之间的董事会类型(李维安,2001)[c]。2002年中国证监会和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可以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委员会。在我国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设立必须经股东大会做出决议,董事会不能自行设立,这是与日本、美国立法显著不同之处。

(三)企业集团与集团公司的区别

在以往有关企业集团的研究中,人们常常以集团公司替代企业集团,但二者有根本性的区别:一是法律地位不同。集团公司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具有法人资格,企业集团是法人企业的联合,其本身不具备法人资格。二是结构层次不同。就集团公司而言,无论它有多少子公司,但由于集团公司内部推行资产一体化,其内部单位都紧密联合。企业集团由于内部联合的不同,而呈现出组织结构上的多层次性。三是联结纽带不同。集团公司的联结纽带主要是产权纽带,而企业集团不仅有产权纽带,还有产品、人事、技术、经济等多种联结纽带。四是集团公司是企业集团的核心部分。企业集团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协作层,而集团公司实际上由企业集团的核心层和紧密层组成。

对企业集团而言,由于存在两权分离、委托人与人财务目标不一致和会计信息不对称、股权过度集中和董事会约束力弱化等治理结构问题,企业集团内部会造成经营者损害所有者利益的现象,故此才引出预算管理问题。期望通过预算管理来约束集团经营者的行为,确保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预算管理作为内部控制中的一部分,加强预算管理是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一个有力的手段。健全的预算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而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水平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预算管理的水平。

预算管理是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的目标体系,是整合企业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流的必要经营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就是通过信息流来控制实物流、资金流和人力资源流的过程控制系统。企业经理人员从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中提取那些相对重要及其值得重视的各类信息,包括反馈和前沿信息、公司整体与各子公司信息、公司内部与外部信息,此时预算的优势才能更好更大限度的发挥出来,更加有效的为决策服务。 三、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与一般企业预算管理的区别

基于价值管理的理念,我国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与一般企业预算管理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集团预算管理在组织体系上,将责任中心划分为资本经营责任中心、资产经营责任中心、商品经营责任中心和产品经营责任中心,其中资本经营责任中心是最高层次、最重要的责任中心。

(二)企业集团预算管理在预算目标体系上,将资本增值、经济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价值量指标作为预算管理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指标。

(三)企业集团预算管理在预算编制体系上,以财务预算为中心和向导,资本预算和经营预算都要符合财务预算目标的要求。

(四)企业集团预算管理在预算报告体系上,以会计报告系统为中心,包括财务会计报告和管理会计报告。经营业务预算报告作为预算报告系统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反映各业务的预算执行情况,另一方面是对会计报告的补充和说明。

(五)企业集团预算管理在预算评价体系上,主要以价值量指标为依据,包括以价值量反映效率指标和效果指标。

(六)企业集团预算管理在预算激励体系上,将资本增值或经济效率与经营者的利益紧密联系,使股东价值增加与经营者报酬成正比。

(七)企业集团预算管理在预算监控体系上,将监督控制重点放在对以价值为基础的预算目标、预算报告、预算评价和预算激励等环节。特别是从基于价值的监控角度出发,内部审计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企业集团是由许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组成,各独立企业独立编制其预算,因此企业集团预算管理是由各子孙公司的独立预算组成的一个预算系统,母公司的预算是所有子孙公司预算的系统整合而不是简单加减。

四、通过预算管理加强企业集团内部控制

Goold和Campbell等学者以总部与各业务经营单位间的管理关系为出发点,将企业集团管理控制划分为三种不同模式,即战略规划型(集权型)、财务控制型(分权型)和战略控制型(折中型)[d]。我国企业集团预算管理一般采取折中预算的管理模式,这将从战略的高度选择了适合我国企业集团预算管理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预算管理应当而且必须成为母公司强化财务管理的重要机制。但是如何强化预算控制职能,还有好多基础性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项工作就是如何通过预算管理加强内部控制,使预算管理从战略的角度为提升企业集团整体价值服务。本文从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分别展开讨论。

(一)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内部控制机构

预算管理委员会是预算管理这种内部控制手段中的内部控制机构,它的设置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内部监控的需要,也可以使各部门之间的专门信息交流变得更为方便,以保证预算编制基本目标的一致性。预算管理委员会,其成员由各重要职能部门经理组成,并吸收高层管理人员以及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组成主席团,主席团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最终的预算。各部门对部门预算负责,管理层对企业总体预算负责,分别形成管理层与各部门的考核标准。只有这样,预算各方的利益才能得到制度保障。

(二)确定预算目标——内部控制的直接目标

预算目标是企业战略的具体体现,它可以是财务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经济增加值;也可以是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结合,如平衡记分卡的指标体系。不同的预算目标反映了不同的企业价值取向。对于我国许多企业集团来说,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有没有明确的预算目标?战略地图为企业明确目标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战略地图是从平衡记分卡简单的四层面模型发展而来的。平衡记分卡(Kaplan & Norton,1992)四个层面的战略指标不是孤立,而是四个层面目标之间的一系列因果联系,这些因果关系的通用的表示方法就是战略地图。战略地图是对企业战略要素之间因果关系的可视化表示方法,它有像平衡记分卡一样深刻的洞察力。战略地图增加了一个细节层,用以改善清晰性和重点性。

战略地图说明了四个层面的目标是如何被集成在一起描述战略的。每个企业都为了其特殊的战略目标订制战略地图。一般来讲,战略地图的四个层面涉及了大约20~30个相互关联的平衡记分卡指标。它显示了结构适当的平衡记分卡中的多个指标如何为单个战略提供使用工具。企业能够在一个大约有二三十个指标的集成系统中制定并沟通他们的战略,这些指标确定了关键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关键变量包括领先变量、滞后变量和反馈循环,即描述战略的轨迹。

(三)预算的编制与实施——事前内部控制

预算编制是预算目标的具体落实,即将其分解为责任目标下达给各子公司的过程。预算的编制应以企业的预算目标为基础,尽量做到全面、系统、完整。凡与企业经营目标有关的经济业务和事项,均应通过预算加以反映,并要注意各项预算之间的协调平衡,以保证整个企业的各项业务均能按照预算顺利进行,进而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内部控制。

(四)预算的执行与监控——事中内部控制

预算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运用预算指标对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日常控制,保证一切活动严格按预算执行;②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使得原有的预算失去存在基础时所进行的预算调整。预算编制好以后,在企业内部就具备了“法律效力”,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都应根据预算进行。需要强调的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重视人力资源潜能的开发利用,充分调动员工积极参与控制管理。因为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即员工来进行管理的,控制的主体也不应该是别人,而是每一个员工。同时,预算执行过程中还应做好预算执行情况的记录,进行有关预算信息的收集与反馈。

(五)预算的修订与考评——内部控制绩效的评价

为了保证预算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必须建立合理的预算调节机制。预算调整必须要规范,既不能僵化也不能稍有变化就调整。一般将预算调整分为两类:目标调整和内部调整。对前者应规定严格的限制条件,除了突发的特殊事项需要进行调整以外,一般每年只调整一次;后者属于企业内部资源的调整,并不影响企业的经营目标,调整频率可以适当增减。

在考核的同时,企业应适应员工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多元化的奖惩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对于预算的激励条件,采用动态评价模式,在增加可实现难度的同时,相应加大激励力度或每隔一定时期采用以前期为基数的评价标准进行。这样做可以使之成为全体员工创造价值增值的动力,而对于预算考核可以采用平衡记分卡的方式以附加价值为依据,从财务、顾客、内部经营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对业绩进行综合的计量和评价。

五、结论与启示

预算管理是强化企业集团管理控制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企业集团预算管理无论在组织体系、预算目标、预算编制、预算报告、预算评价、预算激励、预算监控上,还是在内容与方法方面,都有区别于一般企业的地方。本文通过对企业集团类型的区分,对预算管理模式的选择,为我国企业集团预算管理提供了一种思路,通过对预算管理编制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优化控制,从战略的高度通过预算管理实现企业集团整体价值和效益的最大化。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根据企业集团自身的特征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创新,激励自明、约束有形,做到激励与约束相统一,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企业集团与各子公司的责、权、利对等,以促进企业集团整体的协同发展,取得最大的控制效率,真正发挥企业集团交易成本低、规模效益高的优势。此外,应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在遵循预算管理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以成本效益为原则,抓住企业集团预算管理的重点环节,形成最适合各企业集团的预算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学会.企业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专题(2005)[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07.

2.李凤鸣.内部控制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03

3.王化成,佟岩,李勇.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

4.谭兆春.推行预算管理,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J].企业经济,2004.12:212-214.

5.孙传英.给予公司治理与组织结构的全面预算管理[J].管理论坛,2004增刊:33-34.

6. 林秀香.构建有价值的企业预算管理框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8:63-67.

第6篇:财务预算可视化范文

现阶段,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达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的创新模式,能够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发展,是企业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企业在网络经济背景下,创新其内部的财务管理模式,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一、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具备的特征

网络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必须顺应时势的发展,转变其财务管理模式,使其可以更好的适应网络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发展的实践表明,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模式,是其财务管理软件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效结合。在与计算机网络结合发展的过程中,使其财务管理模式朝着智能化、可视化以及独立的决策支持系统方向发展。其次,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核心,是企业内部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部分,其集中式、全方位的综合管理,是其财务管理模式发展的关键之一。另外,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其发展的中心环节――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时,还应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坚持财务预警权高度集中的原则。

二、关于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分析

在网络经济时代中,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以网络经济、知识时代以及技术经济为出发点,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全方面的创新。以期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相对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模式,促进其管理层决策的科学化发展,实现企业经营利润的最大化发展目标。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是企业顺应经济发展形势,必须作出的重要抉择。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企业能否获得商机关键所在。互联网科技的普及发展,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只有从根本上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创新企财务管理的模式,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1.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为了进一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工作,企业必须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使之制定的财务管理目标,能够顺应网络经济时展的趋势。随着网络经济时代不断的发展,企业经济业务发展中涉及到的客户目标、业务发展流程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企业的客户目标以及业务都具有共享性,同时,其具有的可转移性知识资本的地位逐渐变得重要起来。社会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知识的更新速度以及应用速度都非常快,并且涉及到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为了更好的满足经济业务的发展,应适时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只有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才能实现企业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以及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2.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全球经济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固有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传统的财务办公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经济业务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将传统的办公模式转化为网上办公与移动办公,促进财务管理者办公条件自由化的发展。同时,企业财务管理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查询企业资金与财务信息,财务管理人员可以网络在线查看与企业来往客户的资金运作状况,及时的查询到企业资金款项的变动。此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在企业与银行、保险以及海关等社会资源之间的业务问题处理,实现高效的网络化办公,提高财务人员处理报表的速度,从根本上改变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方式,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促进企业实现长期经营目标。因此,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空间,必须做出的决策之一。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管理工作的方式,才能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不断的实践经验表明,在网络经济时代迅速发展,网络知识技术不断的更新与发展,企业管理者必须从信息经济理财的角度考虑,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使企业可以在网络经济时展的过程中,全面、准确、及时的发展商机,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高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性以及财务决策的准确性。同时,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目标、客户等资料,进行相对详尽的分析与研究,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财务计划以及相应的财务决策。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财务分析、财务决策以及财务控制的关键点罗列出来。科学、合理的进行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企业财务与经济业务一体化管理的目标,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发展。此外,企业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企业财务集中管理、规避财务风险以及财务监督控制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7篇:财务预算可视化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创新发展现代观念管理未来趋势

一、管理会计现代创新观念的形成

(一)现代价值观念的形成时间价值观念的形成。时间价值包括:会计人员完成自身工作的时间价值。尽管会计人员分工不同,但应当保质保量完成分工后的本职工作;资金的时间价值;即在企业筹资和投资决策时,应充分考虑使用资金和时间所具有的增值能力;会计信息的时间价值,即按要求及时、准确地传递会计信息争取到的价值能力;货币时间价值,是指同一货币量在不同时间里价值的差额,亦即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货币量所发生的增值,企业价值观念的形成,从企业文化的视角来看,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因素,根植于本土传统文化,当其适应现代管理所需要的文化氛围,就将有效实现其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包括战术与战略“管理”、事前与事后反馈“控制”,这是当今管理会计创新发展的两个基本概念。

(二)动态管理观念的形成当今是信息技术时代,由于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会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使会计信息加工、整理和处理能力大大提高,信息在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交流变得快速、敏捷。企业可以随时根据环境信息的变化迅速作出动态的应变决策。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决策支持与控制系统,承担着管理会计的多种职能和重要内容,企业必须服从经营管理的需要,开拓视野、创新思维,树立起动态管理创新观念。即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不断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进而找出最佳平衡点,作为决策优选点和创新立足点。

(三)管理会计能力观念的形成管理会计的前身是成本会计。因此,经济环境特别是制造环境对其影响巨大。主要有柔性制造系统,制造资源规划,适时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与新制造环境相适应产生了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如战略管理、基准管理、智能化管理等,使得管理会计创新能力增强,形成管理会计创新能力观。管理会计能力主要包括:竞争性的会计选择能力,即根据主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选择潜在利润增长点的能力;迅速调动企业价值资源投入“攻击点”的能力;善于借助外部资源,弥补价值链中薄弱环节的能力;敢于竞争并能找到竞争对手的弱点,在局部形成自身独特的价值创造能力;持之以恒的会计政策实施能力。管理会计能力观认为,企业本身的资源,能力是有限的,通过资源外向配置与外部的合作伙伴分担风险,企业可以变得更有柔性,更能适应变化的经济和制造环境的需要。

二、管理会计研究的创新发展

(一)当代管理会计研究的创新发展管理会计内容方面的创新拓展与更新应注意以下方面:

(1)管理会计内容的创新拓展与更新。更注重长远性的决策分析创新。决策是关系一个企业战略发展创新的全局性筹划。决策分析是管理会计的中心内容。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包括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在决策中,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管理提供各种相关、可靠的信息。首先,在它提供与经营投资决策有关的信息过程中,应注意克服传统管理会计所存在的短期性和两单性的缺陷,立足于决策的长远性,以战略的眼光来梳理并提供真正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意义的与决策有关的有用信息。其次,在经营决策方面应建立起长期的本量利分析模式。应用各种决策分析方法,按照欲达的经营目标、投资目标,比较各种备选方案,从中择优选择出利润最高、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方案,作为发展的起跑点、竞争的立足点和决策的优选点。再次,在注重长远性决策分析的基础上,进而有利于企业确定具体战略,包括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也有利于推动战略成本预测、战略成本决策、战略成本计划编制和战略成本控制。把住了战略性的决策分析,就把住了企业战略发展的大局。

(2)更强调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和使用人力资源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人力资源作为知识创新的主体,将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核心的经济要素。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以至人力资源的竞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信息,必然离不开人力资源会计提供,因此,管理会计在预测、规划、决策与控制过程中,必须将提供会计信息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起来,形成激励机制发挥人的作用。

(3)更加大分散控制的风险管理创新。现代经济的不稳定性、信息的非对称性,以及各种突发事件,不可避免地给企业财务带来风险。按照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过程,现在风险控制方法有风险决策、风险预防和风险处理等三种基本类型。其中风险预防方法是指在接受既定风险条件下,通过采取措施来降低损失出现的概率,减少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其预防措施主要有:回避风险法;降低风险法;分散风险法;转嫁风险法。当今企业在经营与投资管理中对风险的控制是以控制和预防为主,更多的是采用分散风险法。在投资组合、资产重组及并购与联营等方式中分散风险。如企业联营是由企业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本来应由一个企业独家承担的风险,变为由联营企业共同承担,从而将风险分散开来。

(4)转移成本管理重心的成本管理创新。目前市场明显进入了“微利”时期,企业几乎不可能依靠高价格获取利润,单纯的“节能降耗”和“单项成本管理”的管理手段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而科技成本管理重点是通过新产品开发、优化产品设计、大力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等,将降低成本与科技进步有效地结合起来,才是降低成本的有效举措。为此,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转移成本管理重心,抛弃传统落后的生产方法和制造工艺,逐渐从生产制造的高成本中转移到采用新技术研制开发降低成本上来,将从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上来,从而拓展成本控制的视角。转移成本管理重心要加强成本计划,规划好目标成本,研究拓展目标成本管理。日本丰田汽车的成本管理研究发现,目标成本管理可分为成本计算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目标成本管理从原来单一考虑减少成本进化为多维成本管理,包括与质量管理,顾客管理和业绩考核管理相融合;同时也发展到企业的产品开发成本管理。这一发现进一步体现当今成本管理重心的转移,管理重心领域的拓展。

(5)涵盖更多指标的全面预算管理创新。全面预算就是以货币的形式对既定的利润、成本规划、决策方案所作的综合计划。涵盖业务预算、财务预算和专门预算等及其预算指标和考核指标。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已经贯穿于企业事前、事中和事后经营的全过程,体现在内控指标体系中涵盖着战略、风险、财务、资金、薪酬等许多关键指标上。业绩评价的考核指标,按考核类别有效益类指标、营运类指标和控制类指标;评价时还吸入非财务指标。中油股份集团在预算管理中对考核指标的确定,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在内部控制体系内推行价值驱动、业绩透明、系统化、创造足够激励、可行性五大原则,体现公司战略,市场价值与个人责任的有效结合,将业绩评价指标落到实处。

(二)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新发展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1)平衡计分卡与战略地图的新发展。平衡计分卡整合了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从客户、财务、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企业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完善了业绩衡量系统,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由这四个层面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所描述的战略图,被称为战略地图。战略地图提供了战略描述的可视化工具,完善了战略业绩管理的理论结构体系,描述和促进了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是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发展和升华。平衡计分卡从关注非财务指标扩展到战略地图,使其成为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的必备工具,成功地将企业战略描绘成多维的、相互联系的规划图。平衡计分卡和战略管理会计这两种理论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发展,作为管理会计方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中油控股集团在注重股东投资回报的同时,也融进了一些平衡计分卡所强调的因素,如员工队伍与质量安全环保等内容。除平衡计分卡外,还有两种平衡管理工具值得借鉴:一是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CIMA)的企业治理模型和战略计分卡;二是超越平衡计分卡的战略绩效管理。这些工具的设计理念和应用价值都不能低估。

(2)作业成本法的优势拓展。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中心,根据作业对资源的耗费,将资源成本分摊到作业中计算出作业成本,再对作业成本进行确认、计量、报告,计算出真实的产品成本。这种方法从根本上讲是一种间接成本分配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的运作效率,减少资源耗费,动态化和前瞻性地控制成本,最终减少了成本。与传统的间接成本方法相比,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系统下间接费用不清的缺陷,有助于企业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改善了成本分摊方法,拓展了成本核算的范围,及时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能够精细核算成本,使以前许多不可控的间接费用在系统中变为可控。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在实践中得到拓展。如在企业进行决策的过程中主要用作业成本法来提供相应的成本数据资料。

(3)实证研究法开拓发展。借鉴科学研究方法的交叉趋势,尤其是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越来越多地采用自然科学方法,特别是定量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来研究本学科的问题。用数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建立起定量关系的实证公式,称为实证研究法。近年来我国不少学者结合一些成功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对管理数据加强采集,组织和统计分析、理顺重要数据、变量间的内在关系,采用统计图法、代数法、指数平滑法、最小乘方法和加权平均法等,推证和完善必要而有效的计算公式,以增加数据量化的程度,由理性论证提高到数字化实证的程度。实证研究法提供了量化的数字数据,提高解的可视化程度,真实可信的效果,甚至获得实证结果的唯一性。通过其它学科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包括系统分析、控制论、运筹学、数理统计、博奕论、计算机模拟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来提高管理会计的实证研究水平,以推动管理会计学科的创新发展。

(三)管理会计研究理论的创新管理会计研究理论的创新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管理会计研究的新视角。目前不少学者从不同文化背景出发探讨了新型的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研究者不再侧重探讨西方管理会计体系,或只是简单的模仿西方,而应当根据自身的文化背景建立独具特色的新型管理会计体系。而且新型的管理会计体系不是单纯的注重效率和效益。更应当关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环境保护等;要从本国的文化背景出发与战略管理、企业文化、企业内控和治理相结合,进一步探讨管理会计的发展问题。

(2)管理会计管理目标的更新。管理会计的管理目标,按传统理论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利润最大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按这种标准尽管能够使企业加强管理和经济核算;但它没有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和竞争环境中,忽略了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风险因素。目前企业管理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对企业价值的评估,而企业的价值又是企业现实收益与未来收益、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自身的经济走势与外部资本市场的综合表现。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并权衡风险与报酬,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定现代管理会计的目标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3)管理会计模式的跨越。纵观20世纪管理会计的发展。无论是管理会计还是战略管理会计模式都是以新的形式跨越或变迁。一是战略管理会计模式的跨越管理。战略管理会计从服从某一企业的战略管理已经延伸到服务于跨越企业的战略管理。有学者(傅元略,2005)通过对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特点的分析,揭示出战略成本管理会计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构建跨越企业边界的战略管理会计模式。这种模式共享跨越企业边界的信息体系资源,对供需链节点企业的设计、采购、制造、销售和物流进行协同管理;并寻找跨越企业边界的有效成本管理方法,以协助供应商、客户和节点企业对产品设计成本的协同管理,并解决提高低效率问题。二是管理会计模式的环境变迁。管理会计模式创新本质上应视为一种由“适应环境”向“创造环境”的转变。

(4)“体验经济”的适应性变革。当代管理会计提出一种适应“体验经济”的变革,所研究的不是产品和服务,而是一种“快乐体验”。即通过一定的感性载体对人产生体验效应,形成经济价值,实现商品化,创造出与“体验经济”相适应的“准文化产品”。引导人们对管理会计职能、对象与作用相应地产生新认识:其职能凸显企业智力资产管理;其对象也由于经济形态的转变具有新的特点。从而拓展了管理会计研究的新领域。

(5)微观管理和组织创新理论的拓展。一是微观管理中的创新成本理论,该理论十分丰富,包括战略成本理论、风险成本理论、不确定成本理论和社会责任成本理论。现有成本计量方法和技术对微观创新成本进行计量并不成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二是组织创新对传统管理会计理论的开拓。组织创新对传统管理会计基本理论产生很大冲击,以致管理会计中预算控制,成本管理、业绩评价和经理激励等许多方面均有许多新的发展,特别是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和业绩评价报告的具体方法有许多革新。诸如此类创新理论对提升管理会计理论的创新发展是重要的推动,支持和促进。

三、管理会计未来研究的趋势与建议

(一)借鉴先进方法提升实证水平实证研究应从我国文化背景出发,充分利用我国的已有研究成果和数据,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研究方法,研究理论和经验,针对我国的实际问题开展实证研究。并将管理会计研究与共他研究融合为一体,拓展研究相关领域,如财务、财务会计、物流、信息管理、行为学、经济学、管理科学及专门人才培养等。研究中要强调采用实际数据的数字计算。理论界和企业界应携手合作,深入到企业经常观察和了解实际管理系统的运行,掌握管理会计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总结管理会计成功的经营管理经验,创造本国的实证研究方法。

(二)加速建设多维通道和数据源不少学者揭示当前管理会计在实践应用中缺乏必要的源数据、高效的数据转换和处理手段,致使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远落后于理论发展,陷入了困境徘徊的局面,为此,应加强财务循环数据组织与采集,搭建会计软件技术平台,开设多维通道和数据源,借助不同导向应用程序,提升发散性转换手段和处理技术,以满足更多的互不相容的信息需求。同时应用IT技术,开发应用软件和程序,瞄准会计边界和前沿,突破应用技术困境,在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中获得共同发展。

第8篇:财务预算可视化范文

【关键词】中德合作 警务工作 管理

【中图分类号】D693.65 【文献标识码】A

德国警察管理3.0模式有哪些具体做法

德国警察管理变革吸收了企业管理会计的先进方法,使之与警务工作相结合,并充分利用本国优秀的软件技术,已开启了迈向3.0时代的步伐。德国为联邦制国家,警察事务归属于州事务,所以各州在现代化进程上的步伐略有差异。巴登符腾堡州(以下简称:巴符州)警察管理改革在德国警察管理变革幅度最为显著和成功。

巴符州位于德国南部,是德国经济发达地区。2008年,经过前期试点应用,巴符州启动了建立在SAP 商业智能网络平台组件基础上的、覆盖全州警察机构的“平衡计分卡管理系统”和“领导信息系统”。

SAP商业智能网络平台负责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资料汇集于统一的数据库内。目前巴符州警察机构使用的智能网络平台主要汇集了来自刑事案件统计系统、交通事故统计系统、财务预算管理系统以及州统计局报告系统的相关数据,这些系统的数据在日常警务及行政机构办公过程中会实时更新。智能网络平台通过自动接口与这些系统相连接,实现每日一次的数据更新。部分数据,如地区人口数量等,则根据州统计局内部的更新周期,定期传递给智能网络平台。智能网络平台首先检查收到数据的可信度,之后将其转化为统一的格式并压缩。最后经过审核的数据会形成高密数据包,以备进行各类细节比较分析时提取使用。

智能网络平台提供了数据支持,平衡计分卡管理系统则是实现警察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工具。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管理工具,最初于1992年由哈佛大学卡普兰和诺顿提出,并被誉为“75年来世界上最重要的管理工具和方法”。除在企业界得到广泛应用外,目前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典和葡萄牙等国政府机构管理中也正引领着新浪潮。

具体做法为:他们首先定位巴符州警察的使命,进而确定了该州警察的基本价值观,再由价值观引导出愿景,最后通过愿景确定了该州警察的四项重点战略:降低犯罪、减少暴力、提升交通安全和保障公共秩序。实现战略在日常纷繁复杂的警务工作中的导向性作用,正是应用平衡计分卡的意义所在。在平衡计分卡设计思路的指引下,巴符州警察厅将警务工作中与四项重点战略相关的主要任务转化为关键绩效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指标系统(即计分卡)。一般每个战略对应一到多个指标,每个指标的权重不同。指标的权重值即为该指标在全部战略目标中所占的比例,而每项战略目标所对应指标的权重和,则为该战略目标在全部战略目标中所占的比例。

领导信息系统应用于巴符州警察机构,较平衡计分卡管理系统早两年。这套以智能网络平台为基础的信息展示系统以清晰、友好的界面为巴符州警察厅、局及派出所的管理层提供各类可视化数据信息。

平衡计分卡管理系统和领导信息系统通过多维度评估和与相关参数的连接,首次为巴符州的警察管理提供了实用、全面的辅助分析功能。例如,结合案件、所辖区域、负责派出所和措施,可迅速判别警务行动理念的有效性。机构领导者不需向其他部门调取资料即可随时进行数据分析。以往需要文职人员向各个部门分别索取资料,再逐条录入Excel文档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点点鼠标,将所需数据调出,并自由组合分析。拥有相关权限的厅、局级领导还可调取全巴符州各级别警察机构的最新数据。透明度的提高有助于进行细节分析,使各市局间的标杆管理成为可能,并最终有助于各地区负责人对所辖区域的真实情况取得正确认知。

引入智能网络平台、平衡计分卡管理系统、领导信息系统对巴符州警察厅来说,其影响不亚于一场技术风暴,抗拒的声音亦从未停止,但用此改革项目负责人Renter警官的话来说:“如果反正永远都没时间去做的话,那不如就从现在开始吧!”上述系统引入的第一年,大量从前用于填写Excel表格的时间就被节省下来。但是相应地,也增加了比如登记外勤工作时间的需求。巴符州正计划启用时间自动录入软件系统。此外,流程管理、数据挖掘、线上报警系统等新的现代化技术手段也已纳入巴符州警察厅近期的改革计划之中,他们正加快迈向警察管理3.0时代的步伐。

德国警察管理现代化改革最可资借鉴之处

我国经济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2005年中国GDP总量超过英国、2007年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至2014年,中国GDP总量已近英国的4倍、德国的3倍和日本的2倍多。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政府机构公共管理改革起着“催化剂”和“助推器”的作用;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也迫切需要目标明确、运转高效、信息透明的行政机构提供配套的保障。公安机关作为国家最重要的行政管理部门之一和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提高其管理效力势在必行。

2015年7月9日,公安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夏崇源在公安部推进公安改革专题座谈会上强调,要“更加注重在体制、机制、制度上下功夫,坚持向改革要警力要战斗力,着力提升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夏崇源同时指出,“要依靠科技强警、强化科技支撑,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着力推进信息流、业务流、管理流有机融合,健全完善情报信息主导下的警务运行模式,坚持向科技信息化要警力要战斗力”。

如何向管理要警力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我国,目前公安干警总数约为170万,警民比例为1.31‰ 。不但对比经济发达国家①较少,就是与部分经济较为落后国家②的警民比例相比,也明显偏低。警力紧张一直是长期以来困扰公安事业发展进步的“瓶颈性”难题。那么,在现有警力相对有限、短期难以改善的情况下,如何最大程度地实现警察对公共安全的保障功能并增加其透明度,是我国警察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而这正是德国警察管理现代化改革最可资借鉴之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德国警察管理3.0模式借助高科技手段,进行信息研判,以数据为支撑,调整警力部署,提高了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效率。我国公安机关警力少、任务重,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借鉴德国警察的管理经验,我们要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警力。

(作者单位: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公安基础部)

【注释】

①如德国是3.04‰ 、法国是3.84‰ 、新加坡是3.87‰ 、韩国是3.65‰。

第9篇:财务预算可视化范文

(一)管理会计的含义

管理会计是为进行决策的内部管理者提供资讯。商业银行的财务预算、成本核算、盈利分析、业绩评价、资产负债管理等内部管理的核心事项均必须在一个健全而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之下完成。以花旗银行为例,其依赖先进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详细的成本信息民,应用作业成本法建立了有竞争力的定价体系,其管理会计系统的架构早已成熟而有效,为银行整体的成功运作提供了稳固的基础。“管理会计并不是一门纯粹的管理技术,而是一种管理机制,这种管理机制就是目标管理责任制,以责任制为核心,以预算、控制、考核为主线,以核算为基础,构成管理会计的全部内容”当这些各阶段的管理目标逐一实现之,管理会计带给商业银行营运的收益将是不可估量的。

(二)管理会计的特征

管理会计弥补了传统管理会计的一些不足,是传统管理会计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

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管理会计至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管理会计重视企业长远目标和全局利益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抢占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拓展企业生存空间,实现企业长远利益已成为企业家最为关注的问题。管理会计适应形势的要求,对信息的分析完全基于整体利益,注重企业长期的持续发展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根据企业的远景规划,重视市场开发、新产品开发及新产品定位,在复杂多变的环境市场竞争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追求企业长久的竞争优势,并且以最终利益目标作为企业成败的标准,而不仅仅满足于某一个期间的利润达到最大。甚至,有时会为全局利益而做出放弃短期利益的决策。

2.管理会计是外向型的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超越了单一会计主体的空间范围,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向企业提供了更为广泛、更为有用的信息。它不局限于本企业这一个环节,而是以企业为出发点,一方面密切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注重研究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与企业相关联的各方面的信息,强调企业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协调一致;另一方面,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确定和实施正确、适当的管理,把握机遇,积极主动地适应外界环境,保持和加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相对竞争优势,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最终实现预定的企业目标。管理会计所具有的外向性,缩小了管理会计模型和实际环境之间的差距,增强了管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准确性。

3.管理会计提供更多与相关的非财务信息

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条件下,企业要想保持和发展长期的竞争优势,除了需要优良的财务业绩之外,还必须掌握与企业竞争对手的信息以及与企业相关的背景信息等非财务指标,包括企业经营业务、顾客满意程度、产业结构对企业的影响、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和劣势等。管理会计根据外界环境及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从企业内外广泛收集、加工、运用各种相关信息,帮助企业管理层对市场及竞争对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能够以更广阔的视野进行思考,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管理会计是对各种相关性信息的综合收集和全面分析,在提供及处理信息的方法上都有所改进,为决策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信息。

4.管理会计的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管理会计是企业经营的产物,为更好的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管理会计采用了较灵活的方法体系:管理会计对原有成本计算方法及成本管理方法进行改进,引进作业成本法,并实行作业管理;管理会计运用价值链分析法,结合其他的分析方法,如PEST分析法、SWOT分析法、矩阵定位分析法等,比较、分析同行业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明确企业的市场定位;管理会计实行目标成本管理、非财务指标的业绩评价及分层激励机制等,更好地适应企业分权管理模式;管理会计还灵活应用动因分析法、产品组合矩阵法、生命周期分析法等多种方法,为企业管理提供全面、充分的信息。管理会计在处理信息方法上的多样化,有助于企业管理层更广泛、更深刻掌握决策相关信息,从而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性决策,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二、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应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一)典型案例分析

2010年10月,某市分行计划财务部监控资金头寸时,发现其所辖某支行现金库存达2152万元,超过上级行核定现金库存200万元近10倍。该支行对前台柜员资金进行突击检查,某于2010年8月23日至10月10日间,发现营业室综合柜员、根据市分行提短期合同工邹采用空存现金、直接盗用库款等方式,在49天时间里多次挪用、盗取银行资金共计2180万元购买体育彩票,形成现金空库1680万元。其作案手段是:

空存现金、虚增存款2126万元,向其男友开立的4个账户虚存资金52笔、金额共计2126万元。上述资金,通过系统内转账方式转入体彩中心账户54笔、金额1954万元;提现后购买体育彩票172万元。

直接从本人营业用现金箱中盗取现金54万元。其中:多次直接拿出现金在中午业务闲暇时交柜台外接应的男友,或下班后利用最后一人离开营业室时机自行夹带出现金,共计39万元:或直接拿出现金自行或交给其他柜员存入其男友账户,共计15万元。

上述2180万元涉案资金,全部被用于购买体育彩票;这期间,邹某以空取方式将购买彩票中奖所得500万元归还部分库款,最终形成现金空库1680万元。目前,邹某及其作案同伙已被正式逮捕;所在支行涉案人员上至高级管理人员下至一般员工34人隔离审查,等待法律以及建行内部规章的责任追究。

从典型案例透视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存在着如下问题:

1.管理人员严重失职,前、中、后台风险控制全线失守。通过对邹某案件涉及的相关业务环节进行梳理,发现市分行、支行和营业室三级管理人员不履职甚至严重失职,使得邹某“轻松”越过授权、查库、事后监督检查、库存现金限额控制和安全管理等“五道关口”和至少十二个业务环节的风险控制闸门,“从容”作案。可以说,正是这些环节的违规操作和管理失控,导致前、中、后台的风险防范制度和措施全部落空。

(1)营业室大额现金存取的两级授权环节流于形式。按照建行两级授权柜员制要求,邹某作为营业室普通柜员,其业务权限只能直接办理存款10万元,取款5万元以下的业务。自2010年8月起,邹某办理的52笔空存业务中,除15笔、共计141万元是权限内办理外,其他37笔均是通过授权形式空存大额现金来完成,最大一笔授权为180万元,共虚增存款1985万元。在授权过程中,授权柜员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对授权业务真实性进行审核,作为A级柜员的3名营业室负责人甚至违规将授权卡及密码直接交邹某自行办理业务,使得两级授权的风险控制作用完全失效。

(2)支行及营业室将“三级查库”职责层层下放,导致三个环节的制度形同虚设。第一,营业室副主任将日终轧账清点柜员尾箱、监督封包并进行登记的规定置于脑后,授权柜员自己进行现金核查,且未真正履行与柜员共同封包加双锁程序,擅自将钥匙交给不具备封包资格的柜员,为邹某盗取尾箱现金提供了可乘之机。第二,营业室会计负责人将每旬查库职责交给另一副主任,在邹某作案期间该副主任查库6次,每次都不实际盘查库款,只是登记《现金单证核查登记簿》,结论均是“账实相符”.第三,支行行长将每月查库职责委托给副行长兼营业室主任,而营业室主任只是对主钱箱进行核查,没有对柜员的尾箱进行检查。层层下放职权、层层推卸责任,层层漫不经心,管理没人抓,责任没人负,导致邹某可以“从容”作案。

(3)营业室事后稽核和市分行业务检查、纪检监察三个环节敷衍了事、走过场。第一,营业室稽核人员事后稽核仅从注意业务表面合规性,没有按照规定对上一日会计业务进行全面稽核,对业务关键控制点未实行重点稽核,在己经察觉出邹某经办的业务存在异常和疑点的情况下,也没有及时跟踪可疑大额现金收付问题。第二,特别是在邹某作案期间,市分行会计业务检查组对营业室进行过检查,邹某知道检查组要检查,怕问题暴露以生病为由请假逃避检查。检查组掉以轻心,只核查了在岗柜员的尾箱,对己发现库存现金总额过大问题没有查清、提出质疑和进一步核查,检查报告对细节上的问题反映不够、分析不充分,没有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第三,作为案件防范的另一道屏障,市分行委派到支行的纪检监察特派员对全行经营管理和员工思想动态心中无数,在对邹某买彩票和个人生活问题未给与高度重视,工作不深入、履职不到位,削弱了内部监督力量的作用。

(4)支行及营业室各级管理人员对柜员库存限额和现金备付率两个环节出现的重大异常麻痹大意。第一,营业室违反柜面库存限额管理规定,自行将柜员尾箱库存限额由5万元提高到综合柜员30万元、其他柜员20万元。在长达49天时间里,邹某库存现金均超过20万元,最高达到1780万元,是上级行规定柜员正常库存限额的近356倍。第二,市分行核定该支行现金备付率4.5%,现金库存应控制在200万元左右,但在邹某作案期间,营业室日均库存现金达1540万元,是该支行正常现金备付率的近8倍。这些重大异常现象,均未引起支行各级管理人员的关注。

通过对以上案例分析表明,会计操作部位面临着许多新的风险点,承受着各种各样严峻的考验。

市场竞争迫使商业银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我国商业银行都已认识到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而且也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应用管理会计。论文格式各商业银行在管理会计的理念、方法研究和业务推广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迄今为止,尚未有一家银行全面系统的推行管理会计,可以说商业银行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仍然处于初始阶段。

2.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还不完善

目前,我国学者对于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实际应用中更是存在着理论普及范围不广,认知程度不高的现象。由于缺乏理论的支撑和指导,商业银行实施管理会计的过程中缺乏总体性原则和规范管理的运用机制,没有对推行管理会计的步骤进行统一的设计和规划,常常是想到什么就用什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会计整体效果的实现。至今,仍没有商业银行全面系统实施管理会计的成功案例。

3.传统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缺陷

虽然部分商业银行也已经建立起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并且在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考核等方面发挥了有其应用优势,但是管理会计作为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在应用价值链分析银行业务流程,确定银行竞争优势及处理银行定位问题时,不仅需要内部信息,还需要对竞争对手进行跟踪了解,采集竞争对手的相关资料数据。通过对竞争对手相关信息的分析,能够使商业银行尽可能的掌握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及可能对银行产生的影响,这对于银行决策层进行决策和管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传统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只针对银行内部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而对于一些重要的竞争对手信息如竞争对手的财务指标、产品种类及价格、市场营销活动等信息,在传统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根本没有体现,而且由于这些信息的取得方式、数量、特征和加工处理都与传统管理会计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改进。此外,商业银行的各类管理信息数据分布在不同的系统或部门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的割裂和分散,加之各部门或系统在信息处理方面口径、标准的不一致,使会计信息的共享和深加工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些都对管理会计的应用造成一定的阻碍。

4.商业银行应用作业成本法存在一定困难

商业银行业务种类多、业务程序复杂,其所提供的产品是无形的金融服务。因此,在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识别资源、分析资源动因、划分作业成本库、确定作业动因都存在很大的困难。一些在理论上十分理想的动因,在实践上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根本无法取得相关数据,或者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上只能人为的进行判断,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和客观性。以作业动因为例,在银行经营过程中导致间接成本发生变动的因素有很多,但并非所有的因素都要被确定为作业动因,如何选取比较恰当的成本动因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基础就成为了工作中的难点。如果选取的数量过多,会加大数据收集的难度,增加工作量,造成资源和人力的浪费;如果选取的数量过少,则无法比较准确的反映出产品的成本,不利于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5.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银行各职能部门在制定绩效考评标准时,主要考虑本部门的利益,很少关注银行全局和组织整体绩效,平衡计分卡往往被视为仅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工具,只强调员工层面的绩效考核而忽视对组织层面的绩效考核,使得平衡计分卡并未与组织的愿景、紧密的结合起来;在评价指标类别的选择、具体指标选取等环节上,银行各业务部门仅根据岗位职责进行简单分析,指标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存在考评指标设置太多、指标过高、关键绩效指标不突出等问题;在评价体系中,只强调效益、资产质量等财务指标,而对于客户方面、学习与成长方面等从长期来看会对银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指标关注不够,片面追求短期收益,忽视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短期效益与长远利益的平衡问题。此外,由于对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系统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员工对评价指标不理解,对考评不支持,这些都对平衡计分卡的实施产生一定的不利的影响。

三、推进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建议

基于上述对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现状的分析,笔者尝试对商业银行战略管理会计的应用提出几条建议,以期在理论上丰富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上为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加强理论研究

在理论研究方面,可以成立一些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工作,吸收会计学、管理学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和相关领域的学者参与,对一些难点问题加以调查研究,并提出解决办法,将管理会计的研究工作上升到组织理论研究的高度,逐步完善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进而为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要结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情况,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有选择的借鉴和采用西方国家的管理会计的方法。

在推行管理会计的过程中,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全面,即在实践当中,可以采取先试点、后推行的实施方案。管理会计的某些方法比较容易理解,可操作性也较强,可以挑选部分内部条件和管理较完善、制度较健全的商业银行,组织实施管理会计方法,或依据管理会计的思想对其现有的管理会计系统进行完善。在提高试点银行的管理水平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之后,再逐步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实施,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双赢的效果。

(二)加强信息管理

信息资源的搜集和利用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基础,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优势,更好地为商业银行管理服务,必须提高信息的质量,增强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充分性。为克服传统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只面向银行内部的缺陷,商业银行应考虑建立竞争对手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采集、记录和分析竞争对手的资料信息,为商业银行管理提供更加全面和相关的信息。同时,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成立统一、权威的信息管理部门,将这个部门定位于兼具数据统计枢纽中心和咨询调研功能的全行范围内信息资源的管理部门,加强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为消除数据在存储和利用上的“信息孤岛”,商业银行应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设,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对银行现有的业务模式、营销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和整合,打造基于数据资源全行集中、客户信息全行集中、管理信息全行集中、业务流程全行集中、授权管理全行集中的现代商业银行管理平台,以“统一计算机平台、统一规章制度、统一信息及业务编码、统一管理、统一监督”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为整体目标,实现财务系统与营销、信贷、风险等其他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通过内部局域网或直接通过互联网,使总分支行能及时反映、传递会计信息,从而为管理会计的实施提供更加及时、完整、全面的信息,促进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有效应用。

(三)灵活应用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依据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思想,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根据资源动因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然后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上。在商业银行推行作业成本法首先应当明确一点,就是采用作业成本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成本的准确度,而并非是绝对精准的成本信息,因此在应用时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1.对于成本对象的划分要适当。以满足成本管理的需要为前提,可依据银行自身特点,在充分考虑到收集数据的可行性后,对产品进行科学的分类,应注意成本对象的划分并不是越细越好,如果将产品划分过细,必然会导致信息收集和处理成本的增加,加大工作难度,违背成本效益原则。

2.成本动因的选取要合理。资源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的选择和确定是推行作业成本法的重点和难点。在选取时,要注意成本动因与间接成本的相关性,间接成本与成本动因的相关程度越高,则所计算出的成本信息的准确性越高。另外,还要依据重要性原则对成本动因进行分析,对于那些对成本变动影响不大的成本动因可以少取或不取。

3.成本分配过程要灵活。不必要求所有的资源耗费都参与作业成本的分配过程。能够直接对应成本对象的资源成本,无需通过成本动因进行分配;与成本动因相关性不强的资源成本应当采取其他标准分配到产品中,避免成本信息发生扭曲。

(四)提高平衡计分卡实用性

商业银行在应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评价时,为了使抽象的目标和规划变得生动形象,可结合的可视化工具--地图对进行具体、系统、全面的描述,使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来。以地图作为沟通的媒介,对商业银行的目标、行动计划、目标值、及用于评估业绩的各种评价指标进行描述,消除了员工对银行的不解与困惑,使各个职能部门及其员工明确自己在银行经营发展中的权责,从而确保部门目标及个人目标与银行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为使指标选取、权重及目标基准值设置有更加科学的依据,可以考虑在人力资源部门建立相关的数据库,一方面保存银行以前的绩效评价相关指标和反馈信息等历史数据,另一方面收集竞争对手的绩效评价的相关信息,这些数据信息将成为未来指标设置和选取的重要参考资料。在设置考评指标值时要难易适度,首先,要保证岗位目标与目标相一致,其次,设置的指标必须是可以实现的,但其实现具有挑战性,员工必须要努力付出才能完成这些指标。指标过高,会导致员工对完成指标失去信心,指标形同虚设;指标过低,则不能体现员工努力的差别,激励效果无法体现。同时,不要忽视非财务指标的重要作用,如新产品研发、客户满意度、核心客户等,这些指标的改善是需要银行长期努力的,但是一旦这些指标得到改善,可以更加有效的帮助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升财务业绩。因此,应当注意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更加全面客观的对绩效进行衡量和考评。

(五)将管理会计的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中去

全体成员的思考方法和行为方式都会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当目标与银行员工的基本信念相一致时,企业文化便会发挥出一种巨大的能量,激发员工极大的工作热情来贯彻、执行银行;当目标与现存的企业文化不一致时,企业文化则会表现为巨大的阻力,阻碍、破坏的贯彻执行。管理会计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外向性等特点,管理会计的实施是一项需要管理层、各部门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工程,只有各个层次对银行的整体、局部策略和阶段性策略都充分认同,才能保证管理会计顺利地实施。因此,必须建立起管理会计与企业文化建设良性的互动关系,将管理会计的理念与银行的企业文化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在企业文化中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念、全局整体观念、外向型观念,使员工形成较为一致的价值取向,促进管理会计的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