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范文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

第1篇: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范文

课堂教学目标作为课标下教学观念与现代课堂的融合,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实施与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来看:很大一部分是地理老师的教学观念、课程观念跟不上新课改的要求。鉴于此,教学目标设计之前,必须整合指导理念与思想进行。

1.课程理念是正确定位目标价值的基础。课标最核心的要求是将学科发展变成学生发展,通过注重地理探究、学习需要、地理素养,将学习过程与结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这也可以看出:当代高中地理教学更注重学生发展,老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发展,更要从知识传输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是一切思维产生的源泉,科学的问题对激发探索欲望、提高思维活跃性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科学提问对解决问题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它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这期间,问题有效性具体体现在深刻性与开放度,通过注重实施层次,达到帮助学生挖掘潜力、激发思维的要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能否自然高效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着重大联系。在充满自信、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效果与效率较好。因此,在现代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在学生独立学习的条件下,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做好小组讨论,并且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深层反思、监控、补救、调整,以此激发学生的效能感。在创建小组时,结合学习差距与个性特征,让整个课堂氛围更加融洽。

二、体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设计原则

1.展现三维融通。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方法与过程、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技能与知识三个维度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其中技能与知识是条件,同时也是价值观、情感态度、方法实现的有效载体,方法与过程是关键,它是实现整个情感态度、技能知识以及价值观的中介。因此,在现代教学目标设计中,必须整合学生状况、知识技能与实施方式,尽量做到实践与目标设计的统一,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功能。

2.关注主体差距。自课标推广以来,它要求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目标始终围绕学生发展。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中,它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而“最近发展区间”与多元功能则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梯度。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要求与层次的目标梯度,让学生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保障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3.优化地理课程标准分析。在新时代的教学设计中,要求在教学设计之前,对教学系统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通过深入教学目标与基础设计,深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地球的圈层结构”中,它的课程要求是:掌握地球圈层结构,并且概括圈层特征。建议通过示意图绘制或者利用学具、教具,明确地球圈层构造。在这道题中,它指出了该章节的学习目标,掌握地球圈层特征与结构,活动建议是针对目标或者要求提出的建议,不仅是教学媒体组合与选择的依据,还能辅助学生认知,生成良好的媒介。这两个建议重在体现方法与过程,同时也是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得以实现的方式方法。另外,通过示意图或者学具进行教学,还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三、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

1.领会课标精髓。地理课程作为地理教学实践、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的衡量标尺和依据,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从渗透教学精神,贯彻课标要求出发,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地理的技术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与持续发展观。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将技能知识、方法与过程、态度与情感有机地贯彻到一起,这样才能将其生成互相联系的整体,最后推进学生发展。

第2篇: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范文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中地理老师应该如何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呢?我根据自身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总结出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教学优化策略,希望为教育一线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也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批评指正,从而不断优化、完善。

一、准备赢得整堂课――良好的课前准备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内容形式选择是否恰当等将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的优劣,良好的课前准备是优化高中地理教学的前提基础。

(一)制定全面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标准和依据。教学目标对地理教学具有指导、协调、引领和评价的作用。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和明晰性,就需要很好地把握和理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来开展课堂教学。首先,教师需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深刻把握地理课程标准;其次,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考虑学情,制定目标;最后,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层次地细化教学目标。

(二)精选、整合教学内容。

高中生的学习负担比较重,所以地理老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精挑细选、重新整合,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有价值的地理知识,从而优化地理教学效果。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抓住主干知识,适当删减。高中地理教材内容多而地理课的课时相对较少,要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教师抓抓教材主干内容,合理删减。例如,高中地理必修2第五章中“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这一问题研究与学生的生活较远,所以在教学中我将其舍弃。第二,注重内容衔接,补充复习初中知识。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是在初中知识基础上扩展和深化的,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加强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地理学习。

(三)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方式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知识反馈和学习活动状况来灵活选择运用。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例如,在教授高一地理地球运动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是具有地理教学特色的图式法并结合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式,促使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其次,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做到扬长避短,从而发挥教学方式对教学活动的巨大促进作用,从而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二、过程深化结果――课堂教学过程优化

课堂教学是实施地理教学,锻炼学生思维学习能力,增强地理观念意识的重要渠道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教学方式,落实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能力都应该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

(一)巧妙运用提问策略,将教学内容问题化。

有效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他们的学习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适时的难易结合的提问,将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思考、想象,培养理性发散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强化。

(二)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进而融洽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营造师生教学共同体;教师要注意运用形象生动富于感情的学科语言进行教学,使得课堂氛围活跃向上。

(三)利用教学评价的激励机制。

教学评价是增强教学效果,激励师生发展的有效手段。良好的课堂评价立足学生本位,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表扬学生的优点,欣赏学生的进步和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感和自豪感,获得审美体验。教学评价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催化剂。

三、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是一种需要不断循环往复、总结完善的活动,教师应该在一堂课结束之后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对影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在进行下一堂课时避免、调控和优化。这样,教师的教学活动由课前准备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再到课后的及时反思,形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统一体,将会更加有利于地理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教学效果的强化。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陈国平,魏为.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国教师报,2006-5-31.

第3篇: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体验式教学;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0-0137-01

一、高中地理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1.高中地理学科有利于体验式教学情境的创设。高中地理课程是人文与社会教育的课程。地理课程的人文性决定了地理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较为密切;另外,在当前的地理学的研究和教学中,有一个趋向,即以人地关系中的问题为中心分析有关自然要件好社会经济活动因素,找出合理解决的措施,以有利于人类更合理的建设事业。这些都有利于各种真实的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情境引入地理课堂;同时地理课程还具有科学性,这一特点避免了直接生活情境拖沓的弊端,教学情境可以得到一定的规范,有利于体验情境的创设。

2.体验式教学有助于高中地理教学难点的突破。地理学时探索地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地理学嘴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是研究地球上人与地球环境的关系。在地理教学中师生主要解决下列问题:什么是地点?它是怎样的?它为什么在那里?它会在哪里以及会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的答案说明和解释的是世界上各地方和区域的地理位置、处境,各地方,区域内部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解答当前处境的成因要联系到历史和现状,从现象中显示出某种规律和特征。因此,高中地理教学必须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为先导,然而复杂的空间变换过程是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的地方,体验式教学,对解决这一问题有很大帮助。在高中体验式教学中,学生通过对教学情境的体验,去认知理解地理现象,并且因为发现事物与自我的关联而产生情感反应,并由此生发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领悟,从而找出地理规律和特征,并把地理规律和特征运用实践生活中。

3.体验式教学有助于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达成。体验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亲身履历和感悟,是知识内在经验的升华,是自得自悟的全部活动状态。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体验式教学能更好的达到三维目标。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各种情境中,亲身经历各个环节,从外界和内心都获得某种感知,这种感知有可能是某个地理知识或者地理技能,也有可能是引起情感上的波动等等,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初步的教学目标已经达成。学生获得感知之后,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在这个过程学生会总结出一些地理特征规律,学会地理学习方法等等,这时给学生带来的总是难以忘怀的生命张扬,自信心、成就感油然而生。从而在情感上的体验更为深刻,对生活、生命更为本质性的内容产生经验和感受,更深一步的教学目标通过体验式教学已经达成。因此,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融入和态度,意义的生成,从而有利于问题的解答和地理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高中地理体验式教学策略

1.树立正确的体验式教学理念。教师是教学设计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因此,教师本身应具备正确的客观体验式教学的理念,才有利于体验式教学的应用。

在高中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这样的理念:1.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2.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本素养。3.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4.强化应用意思,把地理学科教学置身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科技生活的广阔背景之中。5.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同时获得情感上的体验。

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实现体验活动目标与学科教学目标的统一、人文素养培养与情感的生成并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与综合素质培养的统一和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和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统一。

2.适时引导。教育最直接最根本的职能在于启迪、促进和发展人的精神世界。教师是教学目的的贯彻者、文化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且还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是不可代替的。在体验活动中,学生可能存在各种问题,比如一些地理实践无从下手,或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偏离方向等等,都需要教师去及时适当的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避免被学生牵着鼻子走.

3.组织学生及时交流。在高中地理体验式教学中,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名符其实的交流,使学生的自己的体验得到强化,同时感受到同学和教师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改变他们自己认知方式的缺陷,另外通过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对自己的认知方式的反思和完善,在交流中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第4篇: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范文

关键词: 高中地理 生活元素 教学设计

一、引言

在高中地理学科学习中,很多学生常常抱怨书本知识过于抽象,老师教学方法过于理论,很多概念需要“死记硬背”,加之受传统教育思维的束缚,很多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题海战术”、“一言堂”的方式开展教学,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深感地理学习“难上加难”。笔者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完全围绕高考进行,地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严重脱离。而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入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下我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高中地理课堂中运用生活化理念开展教学的具体措施。

二、引生活化案例进课堂,调动学生动手探究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他的话阐述了一个哲理,即学生拥有无穷智慧,而最能体现他们智慧的活动便是实践动手操作。笔者认为,在日常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以生活化作为教学思路,引入生动、实用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动手探究环节,实施教学,以此展现地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密切关联。

案例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

首先,我以一个探究性问题作为开场白:“同学们,倘若你们以后考到自己理想的高校,在新学期开学时,想不想自己去学校报名,锻炼一下自己的出行能力?”我的问题一抛出,全班大多数学生都报以肯定的回答。我接着说:“全国各地大学很多,不同的高校在不同的城市中,如果你想独自去报名,就必须学好交通运输这一章节的内容。”我的阐述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

其次,我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大学报名路线设计方案任务”,如小组1的任务为“从弋阳县出发,去天津大学报名的最短路径”,小组2的任务为“从弋阳县出发,去上海大学报名的最经济路径”……我则为他们提供各种地理工具,由于设计好的任务与学生未来可能遇到的生活实际问题密切相关,每个小组学生都陷入热烈的探究中,积极分析,设计最优路径。

最后,当每个小组的方案提出后,我当堂对他们的方案进行点评,及时发掘各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总结性思考问题:“既然交通运输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本章学习中,你应该采取何种态度呢?”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

教学反思:上述案例中,教师将地理学习与大学报到这一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联系起来,创设课堂实践探究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方案各异的出行规划,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读图应用环节中,为了找寻最佳路线方案,很多学生还通过网络、文献资料查找其他信息,在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引导下,地理学习实现学以致用,学生必然兴趣满满。

三、引信息化工具进课堂,为学生展示地理生活化魅力

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使越来越多的信息设备被引入高中地理课堂中,为地理教学增添多元化色彩。然而,大多数教师进行地理教学时往往仅会利用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设备等传统信息技术工具,实施教学,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便会索然全无,教学趣味性难以彰显。笔者认为,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书本知识的特点,引入实用性、生活化更强的地理信息化工具,向学生展示地理生活化的魅力。

案例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在上述内容教学中,为向学生全面展示GPS、GIS等地理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的紧密性,我引入“谷歌地球”这款地理信息化工具,开展教学。

首先,采用理论讲授的形式,为全班学生介绍GPS、GIS的概念,让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当然这种了解仅仅停留在粗浅的、理论的层面。

其次,在多媒体大屏幕中引入“谷歌地球”软件,并在区位搜索中输入“弋阳一中”,屏幕上立刻展现出弋阳一中的平面图,看到自己学习、生活的学校以数字地图形式展现在眼前,全班学生眼前一亮,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

再次,利用“谷歌地球”展现GPS、GIS技术生活化的一面。如借助“谷歌地球”中的“公交换乘”功能,很方便地帮助刘刚同学搜索到他想要的公交乘坐信息;借助“谷歌地球”中的本地搜索引擎功能,帮助李阳同学找到他一直想去的“元祖蛋糕旗舰店”……总而言之,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能够通过“谷歌地球”得到解决,他们充分体会到地理学习与生活的重要联系。

教学反思:上述案例中,教师借助“谷歌地球”,为学生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地理信息工具在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效应展现无遗,相较于传统模式,仅采用单一多媒体设备,实施教学方式,引入地理信息工具,为学生呈现地理学习生活动态化、视听动态化的一面,让他们真正意识到地理知识学习,地理工具应用对生活的重要价值,最大化激发他们参与课堂学习、探究的兴趣。

四、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将生活化理念引入地理学科教学中,则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在今后教学实践中,一线地理教学工作者应以生活化教学理念为切入点,创设更多、更好的教学模式,让地理学习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

参考文献:

第5篇: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 学习兴趣 途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兴趣也是教学大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在教学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本文将在对传统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研究探讨增加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途径。

一、新课改下对传统高中地理教学的反思

1、灌输式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地理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用填鸭式机械地灌输知识的方法,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因缺乏学习动机和目标,容易引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听课不积极投入,把课业当成负担。

2、程序式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地理教学,基本都是按照原有既定程序实施教学,缺乏教法和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学生对地理知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浮于表面。对书本和教师盲目遵从,不敢大胆置疑,缺乏创造性思维,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封闭式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地理教学,把学生的身心禁锢在教室里,禁锢在地理教材、课堂练习、作业、考题和各种复习资料上,强迫学生机械地学习记忆、被动地接受知识。地理知识的学习缺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得所学的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严重脱节,不能学以致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途径

1、通过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地理这一学科的知识涉及多学科内容,且很多知识抽象性、逻辑性强,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仅凭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也很难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因而,教师可借助地球仪、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片等各种直观教具,或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等,直观的将事物的本质要素和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地球的运动”时,运用Photoshop或Powerpoint 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直观地展示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教师予以简洁的解说,美丽的星球和自然界奇妙的现象吸引了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使学生学习起来兴趣十足。

2、通过语言调控激发兴趣。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媒介。我们之所以称教师的教学行为是“言传身教”,恰恰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语言对与学生的学习的重要作用。无论那种教学行为,离开教师的语言都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因此高中的地理教师也应在教学中加强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研究探讨利用语言的调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式。在地理教材中,很多地理知识是抽象的,在教学中需要用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或诗句、民谣、谚语等来引导学生想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地理事物的特点还可使课堂教学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增强学生兴趣,令学生神往,达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水循环”时,我引用了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巧妙的将学生引入了想象的境界。即形象又生动,且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以语言调控学生的兴趣要求语言准确性,逻辑性、生动性强,学生才会易于接受和理解。同时要尽量简明扼要、形象、具体;语音要清晰,音量适度,语速适中,以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时,要生动形象;讲解地理概念时,要严密准确,化抽象为具体;总结规律时,要抓住要领,言简意赅;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暂时变换声调,提醒注意。

3、通过知识生活化激发兴趣。

《地理新课标》对地理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即“将地理知识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 生活的经验准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因此地理教师应思考如何把地理教学生活化,突破课堂教学空间,实行开放式的地理教学,使地理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在教学中擅于创设生活情景,把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把抽象的文字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活情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理解。例如在讲解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城市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等地理知识时,就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本地区实际情况加以运用。又如:在《亚热带季风》的教学中,教师可从生活情景导入:提问学生生活中所了解的我国哪些天气现象与季风有关,我们是怎样加以利用的?还可以结合实事内容例如引导学生对汶川地震的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家乡所在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这些问题的提出,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现实生活中去,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导入教学内容,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思维,还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刻体会学地理以致用之感受。

4、通过营造民主和谐课堂气氛激发兴趣。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以人为本”的课堂环境,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授者变为引导者,从知识的灌输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积极思维,敢于质疑。当学生与教师和书本的观点不同时,教师不要马上进行评价,应与学生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地理教师还应该充分调动情感因素,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人格,关爱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那么学生也就能够“亲其师而信其道”了。地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会因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激发。例如,在学习“日照图、气候、洋流”等较难内容时,地理教师应耐心、细致的讲解,用微笑和眼神鼓励学生,用积极的评价激励学生,与学生共同分析知识上的难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趣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作为高中的地理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不断改革教法学法,提高自身师德素质、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艺术,充分利用教学中各方面的有利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周先燕,宋国华,培养兴趣,发展智力,提高能力——浅谈高中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考试周刊》2009,08

第6篇: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同课异构;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76-02

为了让高中地理教师更好地跟上新课改的要求,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积极主动地进行新课改的探索,授课时更好地把静态的教材赋予鲜活的生命力,学校借助“同课异构”的形式发掘教师的潜能,使教师队伍之间能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所谓“同课异构”指的是高中地理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结合所教授班级不同的学生实际,再加上教师本身的背景知识、情感体验及生活经历设计出个性化的课堂形式,使高中地理课堂呈现不同的教学风格。可以说,同课异构既充分关注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关注到了教师的个性化特征,走出了传统教育“同一性”的弊端。同课异构的具体上课流程是,让同一科教师每一次针对同一教材进行个性化的教材解读、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交流反思,并同时上演示课,让同一学科的教师既能在活动中发现教师间的差异,又能在共同的探讨中挖掘新课改的精神,吃透教材,用好教材,从而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一起成长为专业型高中地理教师。

一、加强同课异构的教研是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

教研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只有提高教研水平,才能提升整个教研组的教学水平。我校按照同课异构的要求,实施集体备课和定期举行教研活动。高中地理教师要依据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及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集体备课,可以进行专题讨论,也可以进行说课评课,还可以对个案进行分析,方法不一而足,目的就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更好地体现个性化教学。高中地理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精心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案,并通过同题异构的公开课进行现场演示,再由小组点评、教学发现分享和教学建议等环节,力保最终出来的教学成果是优秀的。这一场场教研形成了一股股头脑风暴,教师备课上课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都明显增强,真正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挖掘了大量的优秀样板课,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亦大大提高了。

二、地理课堂实验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对于高中地理课本中的一些地理现象,空间跨度大,事物较抽象,演变过程也很漫长,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讲授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减,因为它缺失了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问题、发现答案的思维训练过程,更不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能把实验带入高中地理课堂,那就会给学生一个观察、动手、思考和发现的宝贵的机会。因为地理实验具有极强的直观性、探究性和实践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已日渐凸显。比如,笔者在讲授森林的环境作用时,就设计了一个课堂演示实验。通过现场实验让学生明白了大森林不仅是吞碳吐氧机,还是吞水吐雨器,理解了为什么说“大森林是地球的绿色之肺”的结论。这节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参与“同课异构”的全体教师学到了新的授课方法。

三、同课异构更注重板书设计,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一定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程序,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之余,也不能忽视板书的设计。因为板书可以做到图文并茂,趣味横生,有个性的教师还可以设计出匠心独具的创新型板书来。笔者在“同课异构”的公开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既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又动态地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知识体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智慧,强化了其对所授知识的记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做到了启发性与纲要性的统一,做到了互补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课堂上只运用多媒体呈现板书的做法不够完善,因为多媒体的出现会让教学内容分散到各个幻灯片中,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梳理和把握,且幻灯片的预设性很强,在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师生交流共同完成教学的今天会束缚师生的思维,无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做到松弛适度,讲解合理。若在多媒体之外加上板书,那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及核心、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就会更加地凸现出来,体现了知识的结构,更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四、同课异构中利用“地理略图”多媒体演示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第7篇: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范文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学生对地理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

长期以来,地理因为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较小,被划分到副科的位置,得不到重视。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地理,思想上比较懈怠。而且地理是一门边缘性的学科,文理知识交错分布,综合性比较强,学习难度比较大,使得学生很容易产生畏学的心理。

(二)创新思维能力比较差,变通能力比较差

地理这一门学科的综合性强,它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用辩证的、全面的有逻辑的思维去看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分析问题的深度不够,思维缺乏逻辑性,不全面。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众所周知,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地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就可以取得好成绩。但实际上,很多学生甚至是教师,都认为背书是学习地理的好方法,轻视理解,重视背诵,这种方法会导致学生看得懂地理知识,但实际操作就很茫然,困惑。

(四)不善于运用地图讲课

很多教师在讲课时,只是简单的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图或者板书,没有带地图进教室的习惯。前苏联地理学家乌中斯基说“把地图带进教室,就是哑巴也会说话”。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学生因为懒惰不愿意看地图,只愿意记忆书本上的文字。这就会导致学生脑海里的知识不能和地图里的知识一一对应起来。

二、关于教学有效性的概述

教学有效性强调的是有效地课堂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在课堂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得学生学到有效的知识系统的过程。它重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三、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充分加深对新课标和教材的理解与把握

传统的课程表标准单纯的注重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新课程标准不仅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注重学生态度和情感的培育。

对于地理教材的理解与把握,一方面要充分研究它的具体内容并掌握需要延伸的内容;另一方面要重视教材编写人员的编写教材的目的和用意。

(二)创新创设新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侧重于对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应用学生和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情景或者例子,根据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师生共同设立一个生动形象、风趣的学习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发他们对地理问题和知识的思考。

(三)引用实例教学,逐渐转变教学的方式方法

实例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用典型的地理事物和例子,以问题为核心,以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合作中掌握地理知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例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典型实例、问题对比、问题讨论、总结结论。

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总结地理知识的规律,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获得的知识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归类,学生在筛取有效信息、整合加工信息等方法的能力得到加强。

(四)充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强、趣味性强的学科。其中很多的地理知识都可以做成PPT格式的课件,有些地理知识也可以利用Flash软件做成动画类模拟地理现状,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放映给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方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助于突出重点知识,简化难点知识,减轻学生学习的畏惧心理。作为教师,要熟练的使用现代的多媒体设备,根据实际的教学进程,适当的使用多媒体设施,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而完成有效性教学。

(五)教师要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发展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教“书”,学生背“书”,课堂枯燥乏味,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低下,这很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服务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旁指导,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世界观、价值观。

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后进行及时的反思,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的改正,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教学反思包括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理念等的反思,要求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坚持写教学感受,为下一次有效的进行教学保存资料。重要的是教学反思要坚持不懈地将教学反思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不放弃。

四、结语

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对地理课堂教学不断的进行改进、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认真的完成教学目标,还要密切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变化和心理变化,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仇彬.怎样增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考试周刊,2009(26)

[2]王军英.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学科学周刊,2012(1)

第8篇: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范文

>> 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式的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及实践探究 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关于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初探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探讨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探索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浅析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试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反思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县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县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县域高中普遍存在以下这些问题:硬件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学生生源差,基础差,教学班额大;教学时间不足,教材内容多等等,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严重阻碍了地理教学的发展。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而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对地理教学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何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培养创新精神,是目前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实践证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为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建立宽严有度的课堂纪律

良好的纪律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松散的纪律会使集体丧失奋斗目标;高压的纪律会增加学生的紧张情绪,学生容易对目标产生倦怠,失去兴趣,甚至对学习、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宽严有度的纪律有利于增强教师的亲和力与威信,便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宽严有度的纪律,有利于使后进学生在自律的基础上,逐渐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借助丰富有趣的地理知识培养其学习兴趣;有利于班集体浓厚学习氛围的形成。

二、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质量,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内容越感兴趣,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获取更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经常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激发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保证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地理学习之中,比如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的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小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其次,在平时的教与学的过程中针对普通高中生特点,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入手,采用多样教法,激活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再把成功的喜悦化作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保持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厚,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就越强,自然也就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主动的参与,更为积极的思维,从而使主动参与学习成为一种持久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实现自主学习,达到地理教学的目的。

三、注重创新备课,以学促教

(一)联系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备课内容

由于学生知识的储备不够全面,尤其是学生的初中地理知识缺乏,再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有必要增减或更换一些知识点和具体案例,更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高中地理有很多知识是在初中地理知识基础上才能接受和理解的,这就要求教师把初、高中知识适当整合,才会达到较好的效果,可以选择教材以外的案例,尤其是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案例,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地理规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源于生活,对生活有用。学生感受到地理有用而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敏感地捕捉学生生活实际与经验中有教育价值的地理问题或现象,创设生活情境,将抽象的地理知识生活化,将具体的生活经验地理化。例如, 在学习“世界的气候类型”时,教师可以找一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并和我们生活的地区相比较,找出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让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后,再进行世界气候类型的讲解,通过对比分析和学习后,使学生学到不同的气候类型下的自然、人文、经济等方面有显著差别,体会到地理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体会到地理的真正价值,这样学生即容易理解,又对地理产生了极大的求知欲,能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

在地理教学中融入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使教师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引导学生探究重点、难点问题上,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静止内容动感化,枯燥内容生动化,重点内容突出化,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教学条件,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机,便于学生形成有意注意,消除学习的疲劳和紧张。

四、注重灵活多样的地理课堂教学方式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听课效率将大打折扣。实践证明,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产生认识的冲动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二)突出精讲精练,培养效率意识

精讲精练是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大动脉,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少而精,强调要抓住教学内容中主要的和基本的知识,以最少的精力换取最大的效率,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树立明确的、符合教学内容的、并通过教学能够实现的教学目标,所配备的例题,讲解及练习全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这一目标应是教学内容中的“精华”,确定这一目标,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在知识能力的传授培养上分清主次,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然后不断变换形式进行训练。

第9篇: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课堂教学 定位 反思 弊端 把握 指导 培养 发展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因此,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定位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上.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这值得我们各位地理老师深入反思.现就这一问题谈谈我的想法:

定位教师角色,反思传统教学师生关系的弊端

师生关系的定位传统上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教师是教育者,具有绝对的权力,至高无上的权力.在这种关系下,学生没有与教师平等沟通的权力,没有独立发挥自己想象力,创造力的自由,没有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教育由专制走向民主的今天,特别是新课程的改革和新课标的实施,在教学中更是要求师生要合作,要交流,要沟通,才能共同完成学习目标.所以,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十分迫切,而这种关系的建立有赖于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交流的过程,教师只要扮演好学生潜质的开发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未来成长的参谋和顾问这几种角色,努力改变过去那种"人灌","机灌"的形象,就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实现新课标中"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制定教学目标,反思课堂教学中"度"的把握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试验)明确指出 :"基础教育的任务是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侧重地对学生实施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为社会主义各行业输送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力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明确新教材各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对于"新纲"中要求"理解"的内容,即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必须反复讲深讲透;而对于"了解"的内容,则作一般性掌握,至于其他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取舍;教学中要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努力摆脱"高考"指挥棒的束缚,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完全能适应今后的生产和生活而必需的知识.为此,在教学中,对于新教材删去的专业性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只要简明扼要的讲清现象,而不再需要过细过深地探究其理,如 "地转偏向力的产生","矿床的形成过程"等.其次,从教学内容设计来看,要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淡化纯理论和学生难以接受的东西.纵观新教材,不难发现各单元在编排结构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从生活实例或是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出发,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突出了新教材"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如果忽视章节内容在地理知识系统中的地位,任知识重点没有把握好,只注重传授感性地理知识而轻视理性知识,影响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地理知识系统未能有效地形成,培养学生素质的目标也无法实现. 另外,在进行地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地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选择教学方法,反思学生学法的指导

随着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深入,我越来越感到: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 记得过去一般的授课模式主要表现为:"满堂灌","一言堂",忽视学生"主体"作用,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增加"花色品种",以提高教学效果:

1,学生当主持人

报刊新闻具有"内容新","时效强","事件真","跨度广"等特点,在教学中适度适时运用报刊新闻,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准备某方面的地理新闻或地理知识,适当时在地理课上轮流主持3-5分钟"听我说"节目,由于学生参与性强,又有上台"成功"演讲的机会,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自然会得到提高.

2,开展角色扮演

地理教学必须改变教师"独家经营"的教学方法,应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下,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其中角色扮演法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而又颇见成效的好方法.角色扮演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更不用说天真活泼的中学生,在一些地理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通过拼板游戏,能很快掌握板块构造知识;由学生扮演导游在课堂上"周游"世界,了解洋流的运动和交通干线的分布;担任"环保局长"答"记者"问,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让学生变为领导者,参与宏观管理与决策;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活化地理事物,增强真情实感等等.

3,实施开放式教学

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有机结合,地理课只有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才会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如讲"天气系统"可在气象台上;学习天体知识,可带学生去天文馆,指导他们观察;可去野外考察山岳地形了解地质构造;可去环境监测站学习"环保知识",并了解本地污染及治理情况等。

4,利用图像进行教学

地理教学和地理学习都离不开地图,如何进行图文转换 这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问题.对此,我采用图像导学法来解决.利用图像进行教学,强调的是教师语言的引导和图像的引导,并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它重视学生动脑,动眼,动口,动手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教师的引导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

但在实施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却发现学生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1,被动学习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抓住重点,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地理原理和地理事象,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记忆要点.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对地理知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细心看图,不去认真思考,归纳,总结,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填图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由此我觉得: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在学生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方面加以指导。

众所周知"要我学"与"我要学"两种效果迥异,故而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当前地理教改的关键所在.而适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觉进入听课的最佳状态,进而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实施教学活动,反思学生技能的培养。

单纯依*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兴趣持久,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将课本的问题研究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深深地爱上地理,认真钻研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在积极汲取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同时,也可以合理开发校外资源,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校外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气象台,天文馆,博物馆,科技馆,主题公园,青少年活动中心,科研单位等.教师可以结合所开设的选修课题,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请人现场讲解.当然,学生也可以在课余以小组活动形式自由参观,但是教师要给予知识指导和安全教育。

通过对校外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通过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制定教学评价,反思学生身心的发展。

过去的地理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即学生的考试成绩,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心理品质.而新课程的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期望的是学生未来的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评价,用评价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集中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课程标准》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教学相长.淡化终结性评价和考试甄别功能,强化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强调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将评价机制融于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中。

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即时评价时要注意:

1,注意营造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评价氛围;

2,对学生的解释,不作简单的确定性评价;

3,注意实行视情况而定的延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