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内控制度对于单位本身的运作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进行合理化管理的一种必要措施。
这种管控机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运作和管控都有重要意义。但是,相对于企业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实施效果仍然较弱。为了继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明确对财务的有效控制。要依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内控管理手段,编写并完善相关的财务控制制度。这样才能使行政事业单位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管理工作是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之内,为提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与便捷化而进行的一种财务管控模式,这种模式的运用可以使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实现财务有效管理与资金安全性的有效途径。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行收益能够在正确的财务控制模式下得到稳定与提升。在此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工作制度的实现,与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框架也密切相关。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管理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有序管理与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财务会计的有效控制对其资本运作及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所处单位的财务内控工作未给予足够重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规划当中,也没有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制度纳入到实际的管理手段当中。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管理工作对其管理和发展缺乏实际意义。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内部管理工作与单位各部门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要想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合理化管理,必须首先使行政事业单位当中的各部门在机构框架之内与财务内控制度形成良好的协调关系,在业务沟通上能够实现彼此互助、信息共融,提高财务会计管理的效率与效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工作在制定与实施过程当中会面临不不同境况。往往在实施过程中会遭受来自各方的阻力,这种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们对于财务会计合理化管控模式缺乏一种透彻的认识与理解。这种认识现状的缺乏会对财务会计内控工作的进一步实施构成阻碍。
(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未与日常运营相结合
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工作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常态化运作进行良好的结合,才能确保其在单位的整体管理当中起到应有的规范作用。但是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相关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内部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将其放在管理过程中相对终重要的环节上。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就会在一种缺乏执行力的财务控制机制当中被消耗和流失。出现这样的结果也正说明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固有资金的管控力度要远大于对于单位固定资产的管控力度。实现财务科学化管理不仅要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还要对单位的设施等其他物质化的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如果财务管理失衡,使其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常态化运作缺乏有效联系,就会出现资产管理缺陷。
(三)财务会计工作基础薄弱
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得以顺利实施,就必须使其建立在一种完善的会计工作基础之上。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工作并没有实现制度上的规范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在进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时,甚至有很多单位仍然在凭借经验来实施财务管控,没有考虑实际情况,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显然是非常不利的。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当中,没有科学合理的监管机制。这就使得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监管缺乏实际作用。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管理工作当中缺乏比较严格的规范,由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财务总结时,并没有按照正确的收支账目进行相应核算,而是简单地将收支进行抵消。在这样的核算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状况并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反馈。
(四)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未与会计信息化相结合
技术进步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更加容易实施。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带来了新的管理手段,同时也优化了过去的财务控制模式。使会计电算化开始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当中。但是,这种管控模式有利也有弊。基于先进的财务管控体系,既有的财务管理手段得到了很好的优化,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技术更新,操作方式也出现变化,因此财务舞弊的可能性也就会出现。如在财务管理活动当中,会计电算化操作者会同时负责信息的报送与输出工作,这样在录入信息时就会出现财务舞弊的风险。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增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意识
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控工作的顺利实施,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控制人员必须首先从意识上提升对于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有效性的认知。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推动者,其对于财务内控工作负有监督职责。必须确保其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保持真实,为财务内控工作的开展铺平道路,打开局面,这样行政事业单位才能够健康发展。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要基于单位财务管理现状提升自身思想认知与管控意识,在管理过程中还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宣传,加强其他工作者对所进行的财务会计内控工作的认识与理解,并倡导单位工作人员及各部门之间加强信息沟通,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便利。
(二)使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与日常工作相结合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要与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相结合。同时还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内部管理工作的监督作用,这种监督应在合理备的财务监督体系下进行,用以辅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得以科学合理地实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与其他日常的运行内容进行紧密结合,及时对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实施精确化调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控制效果能够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强化财务会计基础工作
为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管控制度能够得到良好的贯彻落实,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要针对单位的具体情况,加强对于财务相关人员在此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再依据财务管理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财务控制制度,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能够在这个制度的框架之内施行,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能够得到规范科学的管理。
(四)加强信息控制
会计电算化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务控制的信息手段,要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管理,就必须首先使操作者对于这种信息工具有足够的认识和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员工的不同基础情况安排实操或其他教育课程,帮助员工了解会计电算化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依据单位的需要,还应当不断升级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相关程序,提高财务控制效率和效果。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于信息操作者的监督管控环节,确保信息对于监督平台的透明公开,避免出现财务舞弊。
四、结束语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是指在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为了确保相关资金安全,同时保障会计信息客观真实而采取的一种现代化控制措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和发展,以及资本的管控与人员的科学化调配等均具有现实意义。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内部控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要依照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使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得以顺利运行,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雪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务;会计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是合理优化配置财政资金的重要举措。因而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人员,必须紧跟时展的需要,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才能促进财务控制成效的提升,促进各项改革有效的推进并服务广大人们群众。基于此,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作出以下几点分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现存问题分析
1.行政事业单位缺少对内部财务的控制意识
现阶段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内部控制意识依然不强,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财务管理控制工作制度。主要原因表现是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多是国家拨款,基本不会出现资金不到位的情况,所以单位相关领导和财务工作人员对财务内部控制并没有给予太多重要的关注,只要资金运作正常都不会去深入理会,是否财务管理存在隐患。甚至有些单位,财务人员形同虚设,资金的运作流向基本直接由最高领导签字指导就可以领取,这样一来,真正的单位财务管理更加难以进行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无形中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恶劣影响。
2.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不完善
除了一部分对财务内部控制意识缺乏的行政事业单位外,随着国家反腐败力度加大,废除铺张浪费之风越刮越强,不少有觉悟的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财务控制日趋重视,重视固然可喜可贺,但是目前存在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依旧存有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即使在没有足够实践并对单位的实际收支进行考证就可以跟风指定出新的财务控制制度,二是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对制定成文的财务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容易得过且过,三是单位的财务部门岗位设置不够合理及缺乏科学性,对于不相容的岗位没有进行明确的人员分工,缺少甚至没有互相监督和制约,很容易导致出现一些像采购兼保管、出纳兼复核的情况,为违法乱纪行为的产生创造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3.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服务公众,因此单位的运行资金多为国家支持,单位本身并不需要自负盈亏,所以很容易导致有部分的单位领导为满足个人利益从而有意无意地弱化单位内部会计岗位的设置,以方便其利用职务便利,偷偷挪用、或占用单位经费的现状发生。除此之外,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也加剧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的薄弱程度。第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不够,尤其预算支出行为基本无人监督,结果实际支出往往会超出原有预算很多,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助长了腐败铺张之风。第二方面部分单位会计记录不准确,同项目数据的输入输出有明显差距,导致数据失误、提交的财务报告也并不完善,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第三方面相关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不高,互相缺少监督管理,不能及时更新财务知识按照国家法律有序开展财务会计的基础工作,甚至有些人还会弄虚作假、中饱私囊。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措施
1.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意识
加强单位全体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财务控制必要性的意识是提高单位财务控制的第一步。只有通过各种培训、学习、讲座,让包括单位领导、财务人员等全部工作人员在内都认识并了解到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更好的团结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监督。相关领导也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控制工作才会多些支持少些阻碍,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制约制度,达到有效控制内部财务的目的。
2.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建立并完成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财务控制的有力保证。首先应该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单位的财务会计岗位进行合理的配置,尽量做到专人专职,分工明确,不相容的岗位必须由不同的人来担任,改变原有的岗位混乱不清晰情况,以此来形成财务会计工作者之间的互相制约和互相监督,同时对会计工作内容包括审计、现金流向、固定资产管理等实行有效的监督考察制度和严格的奖惩制度,确保工作人员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以提高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可行性。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建立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定期相关财务信息,提高全体人员的监督热情,并促进各级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
3.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从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除了要建立起健全完善的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还需要高素质、高责任心且专业的财务人员来执行,否则再完美的制度也会变成表面形式。所以,行政事业单位要从根本做好内部财务控制工作,一定要选择具备财务会计专业技能同时个人道德和素质也很高的工作人员来担任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的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要重视在后期工作中对基层会计工作者进行定期的培训,进行专业和最新法律动态考核,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在单位中,鼓励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并通过奖惩制度的运作,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尤其要注意的是,单位还应该提倡并强调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性,绝不允许出现造假等破坏行为的出现,一旦发现,必须严惩,从而保证行政事业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以更好的服务广大人民群众[3]。
三、总结语
总之,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在加强财务控制的同时,认真分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足的具体表现,并通过不断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全体职员的财务控制意识、建立并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致力于财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从多方面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工作成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施巧灵: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探讨[J].当代经济,2011,16:68-69.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直处在一个中等的发展水平阶段,虽然没有严重的滞后,但是发展也不是很迅速。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与壮大,就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与创新已经是势在必行的。分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可以发现以下几点问题:第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落后,对于预算外的经费管理处于一种“捆不住、收不拢”的局面;第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力资源方面的缺陷,相当一部分的事业性费用支出没有计划,在资金使用的时候没有进行提前的预算,只有在使用之后才发现是否已经超出了预算;第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难以体现,在出现利益分歧的过程中,单位成本会计往往都是先考虑自身的利益,或者是只维护自身部门的利益,对全局利益的考虑不够全面。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一)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预测功能
许多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没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预测的功能,往往会造成在经费的开支上面超出了基本预算。在通常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的时候没有进行提前的预算,只有在使用之后才发现是否已经超出了预算,明显没有将财务管理预算功能放进日常管理之中,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够对资金有效控制的想象出现。因此,财政部门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现实情况和自身特点,对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预测,将资金的优化设计提高到一个更深的层次。在一般情况下,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完成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任务,对于任务的有效完成,就需要扩大事业性支出的比重。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长期实践,能够看出用于事业性支出的额度不能够低于整体额度的80%,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支出,要不断地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据我国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定》中的标准,有效的制定资金使用的额度。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事业性支出额度与整体额度的比例,并定额行政事业单位中各个部门的最高资金支出额度,对出现超额的部门要进行处罚,对有大量结余的部门要进行奖励。
(二)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核算功能
就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成本会计的引用,能够有效的在一些情况下控制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支出,并且通过对资金额度的计算看出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工作状态:一是成本会计在单位月、季、年的结转时,对各项账目、应收账款、应付费用等进行审核,并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预算,利用成本会计所核算出来的所有资金,对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工作和费用做出效益分析;二是要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中各个部门使用的费用进行分摊,虽说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都是独立的工作单位,但是,正是因为独立的个性,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之间的工作和任务都不同,却有着一定的联系。以为一个单位是统一的整体,分出了各个独立的分散个体,所有个体都是为了整体而服务,所以,互相之间是一种承接的关系,有的部分所作的工作就是为其它部门进行服务的。
(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监督功能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就要对财务人员管理制度进行改革,能够真正发挥出财务管理监督功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单位的领导把管的,在进行单位财务收支的过程中,只有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明确情况,其余的人员基本上都不会清楚。单位的财务人员直接受命与领导,在领导对财务的控制不合理使用的过程中,单位财务人员不能按照事实反应情况,所以成本会计就发挥不出自身的作用。想要充分的发挥出财务管理监督的功能,就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任命与罢免,都要由单位财务部门进行批准;第二,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的特点,对单位内所有的财务人员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不用直接受命与领导,改变传统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简述
1.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主要是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利润和预期利润之间出现差距,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的顺利开展。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重视度比较大,但行政事业单位往往忽略财务风险的重要性。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方面遭受经济损失,不能达到本单位预期收益。纵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状况,其实际情况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有缺失与漏洞[1]。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它是非营利性的,没有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更容易、更便捷。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特点
任何单位或组织在运营过程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而财务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变。本文总结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特点,其一,可变性,即单位的财务风险根据时空、地域等因素的变迁发生质的改变。也就是说单位财务风险是视财务活动而定的,是瞬息万变的,能够根据外部环境、财务活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变幻和更新,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很强。其二,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发生时间等等,这些是行政事业单位预料不到的,在没有发生之前是很难预料到的,财务人员很难掌控和把握、其三,客观性。财务风险的发生不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是独立在主观意识之外的,难以预测和改变,财务人员将财务风险降到最小化,不可能完全消除财务风险。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提高财务基础工作水平
财务基础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必要途径。财务人员的基础工作是决定会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石,也是考验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试验石。由此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个人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最新人士调查结果发现,行政事业单位从事会计的人员大都年纪偏高,基础的专业知识匮乏,而且相对其他部门,人员变动和波动情况较小,严重阻碍财务人员整体水平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和财会部门负责人要重视这一现象,并不断的加强财会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定期进行在职培训,或给予高校进修的名额,从本质上增加整体的财会队伍素养。同时还要转变财会人员处理财务风险的方式方法,降低财务风险的破坏率,选择精明能干、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来胜任工作,将工作简单化、专业化。
2.有效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的直接措施就是行政单位依据自身情况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风险预体系。财务活动的运营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仔细研究自身财务运营的规律以及财务风险的规律,应依此规律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量化。例如预测财务风险可能发生的时间段或者影响程度。建立相应的预警体系,通过这套体系对财务风险的发生进行进一步的预估极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单个方面进行建议:其一,确定好财务风险的预警指标,最好能够将其量化,采用相应的模型来确定财务风险的发生率。其二,财务风险的预警指标和预警值要保持高度一致性,若与实际情况有出入,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进行调整和更正,保持虚拟值和实际观测值的高度统一性。其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时要充分借助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因为财务数据往往以海量形式存在,依据信息技术有效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就能有效处理海量的财务数据[3]。
3.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
会计工作中的一项中最基础的工作就是会计预算,它在整个财务运营中充当者掌舵手的角色,控制的财务运营的方向。会计预算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做好会计预算能够直接性降低财务运营中的各类风险。在财务运营的开始前做一个良好的会计预算能够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顺利进行,也能够在财务运营一开始就对运营中的风险有所把控,当财务运营中出现问题时也能够及时做出反应,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行政事业单位如要要更有效的去规避财务运营的风险就要不断的去完善预算管理体制,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工作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同时要着重于人才的选用,通过多渠道,多方向的招聘更多财务人才。并且在事业单位内部对财会人员进行定期工作考核,提选优秀人才。全面促进财务管理水平。
4.加大财务风险监督管理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监督包含了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所以在加强财务风险监督时不仅要从单位内部出发,还需要相关监督部门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强化内部监督具体可以从加强财务管理里的内部制度,增设内部审计机制,定期做内部审计工作。从而将监督工作落实到各个财务人员身上,以此强化内部财务风险监督。而强化外部监督主要是针对相关监督部门,增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向目进行跟踪,并增加风险管理处理评估标准。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滥用违用的惩罚力度。简化相关的监督流程,对每个环节都要制定详细的监管、审查方式,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1]。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作用,实现内外监督结合的叠加效用,才能够最大化降低财务风险,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有效益的行使其公共职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实现单位社会效益最大化,更好地实践公益性目标,健全完善有效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风险,减少风险带来的单位形象的损害。作为财会人员,要树立时刻警惕财务风险,树立财务风险意识,熟知财务管理的各个步骤和单位的经常往来业务,在风险预警机制的协助下,预测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以便更好的处理风险,应对紧急、危机状况。
参考文献:
[1]潘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策略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4):13-14.
[2]豆芳菲.浅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J].中国市场,2015(10):133-134.
[3]钱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8):127-128.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 改革
我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1998年实施以来,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和新形势,会计制度想要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进行改革,以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做好会计工作的需要。
一、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 核算基础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核算基础实行的仍是收付实现制,所反映的内容是年度之内的现金流量,这就很容易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无论是上期、本期或者下期,只要是收入便作为本期收入,而支出也记为本期支出,这不但不能客观的反应资金的流向,同时也让收支配比失去了意义。二是无法客观反映出事业单位的投资情况,例如对于跨会计期间的资本性支出,收付实现制下一般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混淆的做法,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规模信息失真,从而造成对资产的监管的失控。
2、会计目标的定位模糊
会计目标必须满足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对使用者的范围定位还较为模糊,在对会计信息的规定上也不够全面。主要表现为:一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范围限定的过小;二是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要求规定过窄。会计目标的不确定导致了所反映事业单位责任履行情况的不全面,同时不利于使用者对会计主体当期运营状况的判断。
3、会计科目设置混乱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科目设置的内容与企业会计科目设置的内容差别还是很大的,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种类的不同,而导致了预算管理的不同,各个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科目调协也不尽相同,这使得科目设置混乱,已经成为我国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
4、会计报告体系不健全
会计报告是政府部门对社会公众报告财务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主要形式。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报告体系,仅有收入、资产负债表、支出表,很难全面的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财务情况,行政事业单位的报表体系之中缺少现金流量表,这对现金的变动情况也无法表现出来。现阶段,部门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入已然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根据相关规定,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支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核算 从而经营收支结余并不能反映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增减变动。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建议
1.转变核算基础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16条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会计核算体系,虽然可以直观反映出预算的执行状况,人工成本也较低,但是它不能全面的反映出单位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以及业务活动情况,这就很难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一个真实、全面,有利于决策的信息。而且,“可选择使用权责发生制”,致使部分经营性事业单位在选择核算方式时的范围较大,人为改动报表指标的空间也很大,这是导致财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在财政拨款这些专项业务上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其它方面则采用权责发生制,在实行权责发生制上可以采用渐进式的转变方式,进行试点推广。而对于政府采购问题,可以通过完善政府采购管理的方式,来明确采购的计价方法,在采购过程中,严格执行府采购的相关制度,并建立监管机制,以达到降低采购成本,节约开支的目的。
另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投资主体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事业单位的会计体系与企业单位会计体系的差别有缩小的趋势。所以事业单位也可以借鉴成熟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来完善自身的会计核算体系。
2.明确定位会计目标
在会计目标的定位上,既要考虑到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也要认识到会计自身的实际需求。因此,笔者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要设定成“如实反映”。“如实反映”是指客观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这样做的原因,一是有助于规划事业单位未来的现金流量;二是有助于会计监管职能的发挥;三是有助于协调各方利益,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如实反映”会计目标的内容主要包括:提供能够真实反映事业单位运行状态的经济资源,并提供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发生变动交易的数据等等。
3.完善财务报告体系
健全的财务报告体系所提供的财务信息要真实、全面,要具有预测性。笔者认为可以将主体财务报告同辅助财务报告相结合,也就是总体报告编制出以后,再用辅助报告进一步说明。此外,还要对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进行修改,例如增加一些能够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社会效益的指标,增加能够反映对外投资收益的相关指标。这样一个财务报告体系就能够全面反映出现金流量、资产存量,进而有利于全方位的分析,对事业单位日常动作过程所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校正,使事业单位的效益实现最大化,同时也能够帮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把握事业单位的发展前景,做出科学的判断。
总结:
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面临着机遇,同时也迎接着挑战。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还存在着会计目标的定位模糊,会计科目设置混乱,会计报告体系不健全等许多问题。所以,事业单位要全力配合国家针对事业单位所出台的相关政策,加快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速度,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相信通过广大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构建一个科学、完善、高水平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控制 管见
行政事业单位是指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其履行的是执法监督和社会一些管理职能等,如部门所属的执法监督、监管机构等。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是指以制度、预算等为主要手段,通过规范和约束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的财务行为,保证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行政事业发展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管理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新问题,本文从客观实际出发,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并提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几点对策建议。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特点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主体和层次
财务控制主要是通过财务措施限制财务信息的不对称性,弥补财务契约的不完全性,以规范财务管理活动,确保制定的财务计划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来自行政事业单位外部的财务控制,即财政部门代表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的财务控制;第二个层次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对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的控制;第三个层次是单位内部职能部门对员工的控制。第二和第三层次是内部财务控制。通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层次的分析,财务控制的主体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行政事业单位之外的政府财政部门;二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者和相关职能部门。政府部门的控制属于宏观控制范畴,主要由国家政策和相关部门进行控制。而管理者和主要职能部门的控制属于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是基础性的财务控制活动。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目标
财务控制目标是财务控制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评价财务控制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总体目标是在确保国家有关财政和法律法规制度贯彻执行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以及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各项财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和财产的完全完整,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方式
从理论上看,财务控制的方式主要有制度控制、技术控制和激励控制三种。具体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过程中,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特点,又可划分为预算控制、制度控制、收人控制和支出控制等等。其中,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主要对象是单位收入和支出行为,因而财务控制的主要手段是依托预算以及各种法律、法规、行政组成的制度体系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行为。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预算编制不够科学
根据国家预算管理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根据行政事业发展的计划和任务,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但一些单位在编制预算时,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一是预算编制不全面,缺乏量化分析及有效分配。按照预算编制的相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现行预算将预算内容分为若干科目,并对预算编制的口径及限额进行了明确规定,但带有行政事业单位特点的一些支出,如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支出、实地调研支出等仍然难以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对各项预算支出没有做到具体细化,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主次轻重不分,缺乏调查研究,闭门造车,导致预算脱离单位实际,预算不能准确体现行政事业任务的实际需要。二是编制时没有充分考虑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也没有认真评价所提供的服务与效益,简单地采用在往年预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系数的增量预算法,使编制的预算和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不相适应。以致对事业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单位因预算过小、资金缺乏而阻碍了事业的发展;对事业发展较慢、规模较小的单位因预算过大而滋长了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气。
2、制度控制不够严格
制度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基础。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在单位的财务控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制度的核心是对单位预算的管理制度和财务收支方面的管理制度。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制度不健全。例如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管理制度还没建立起来,造成把关不严,供应范围过宽,资金分配存在严重的随意性。二是制度执行不力。例如对资金的管理、原始票据的管理和固定资产的管理等虽然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严格遵守,存在着有章不循,执法不严的现象,造成单位财产的流失。
3、财务控制意识淡薄
普遍来看,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财务控制意识还较为淡薄,没有很好地树立财务控制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忽略财务控制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和内部人员普遍缺乏对财务控制知识的了解,忽略了财务控制活动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作用,将部门预算等同于财务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没能正确认识财务控制制度,财务控制活动的进行缺乏实施基础。二是忽视会计工作重要性。会计的基本功能是核算与控制,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的职能没有得到良好发挥。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特殊性和单位内部人员的错误认识,长期以来会计人员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只充当支付角色,其核算职能严重弱化,控制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是缺乏对支出的控制意识。从单位管理者到下属部门的人员都对单位的各项支出没有控制意识。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明确、合理的各项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致使财务监督与控制流于形式,经费乱支现象严重,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巨大损失。
4、会计核算不规范,资产管理混乱
首先,账目核算不规范。缺乏科学合理的核算方法和相关标准,账面核算不规范,随意性大。行政事业单位在账面核算过程中运用不法手段掩埋收益,掩盖计划外不合理支出,账面核算混乱,会计账面根本不能反映单位真实财务情况。其次,会计原始凭证管理不严。行政事业单位原始凭证的格式和内容普遍不规范,很多票据的内容填写不全,在审核的时候也并不严格。原始凭证的开具缺乏必有的程序,甚至原始票据上都没有相关单位的盖章和相关责任人的签字,造成会计核算从基础上就不规范。另外,固定资产管理也较为混乱。固定资产账面和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对已贬损灭失的资产没有进行及时的登记,对新购入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作价入账的现象在行政事业单位广泛存在。此外,固定资产的非法转移现象严重,给国家的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的对策
1、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加强预算控制
事业单位预算是事业单位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事业计划的重要保证,也是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因此,事业单位预算应当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得编制赤字预算。在正式编制预算前应总结、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掌
握财务收支和业务活动及有关资料的变化情况,找出影响本期预算的各种因素,剔除上年一次性或临时性因素;客观分析本年度事业计划对预算的要求,分析本年度国家有关政策对预算的影响,正确领会上级有关部门对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有关要求。建立有效的预算信息反馈系统和职责明确的预算责任中心,随时对事业任务完成进度、实际效益,预期目标偏差情况等进行阶段性跟踪、评价,借以了解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偏离目标,分析产生偏离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以调整和修正,合理调剂余缺,做到预算的严肃性,灵活性相对统一。
2、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制度控制
财务制度是事业单位从事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和行为规范。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制订一整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财务工作才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保证事业健康发展。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科学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稽核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产管理制度等等。
3、加强人员教育宣传,提高财务控制意识
单位负责人在单位财务控制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单位财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财务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负主要责任。通过日常宣称以及开设相关课程等方式加强单位负责人对财务控制的认识,有利于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建立、推广和完善,同时,通过采取各种类型的宣传活动,如板报、主体演讲等方式,提高所属人员的财务控制意识,促进单位内部各部门人员财务控制意识的提高,使财务控制充分发挥其作用。
4、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落实规范管理
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管理水平,必须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核算的控制作用。长期以来,会计原始凭证管理不严,账面核算不规范和固定资产的管理混乱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制度建设和部门预算的实施效果。我们要强化会计工作基础,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建立对会计工作的检查制度,从根本上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刘艳萍:事业单位财务控制问题初探[J],山西财税,2004(11)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行政事业单位的机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这意味着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升,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率,确保创造社会服务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眼下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上还存在很多缺陷与不足,需要不带完善与创新。
一、国内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一)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财务管理的理念
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企业,其的运营管理不是以经济营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社会为运营目标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都是由政府直接拨款或者相关补贴得来的,属于无偿性的资金,所以在行政事业单位分配以及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对资金的科学合理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也会通过经营国有资金来获取更多的资金收入,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风险分析较少,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存在很大的风险。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率较低
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预算不规范,经费分配不合理、费用的支出无计划且无记录,或者是费用支出计划得不到落实。财务管理部门对于经费的管理基本都是在使用后进行核算与记录,这样的管理模式导致经费支出往往超出,规定项目的资金使用经常被挪用等等。最重要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时,只追求收支平衡,不考虑资金使用率问题。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直接就理解为单位资金状况的管理,忽略了最为重要的固定资产管理,很多固定资产的闲置,重复购买等都造成了资金使用率较低。由于缺乏对资金使用率的考核,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也会随之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效益降低。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财务预测与控制管理
财政拨款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所以预算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但在日常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对于预算及控制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从预算编制开始,行政事业单位准备不够,编制的时间较短,不从行政事业单位的需求出发,这样的预算编制通常都不够准确合理,对于实际的资金使用以及财务管理没有任何约束力。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财务预算只是纸上谈兵,预算资金拨下来之后,行政事业单位不会根据预算来进行合理分配使用。所以,实际资金使用往往超出预算,还会出现专项资金被挪用到其他项目上,从而导致财务管理混乱。
(四)行政事业单位不具备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专业人才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的特殊性,一般事业单位只设立了会计岗位,负责单位收支计算等,缺乏管理知识与经验,大部分的单位由于未设立财务管理部门,所以会计人员兼职财务管理工作。由于自身所拥有的相关知识经验缺乏,再加上自身工作职务繁忙,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得不到落实,或则管理出现偏差,从而影响财务管理效果。
(五)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尽管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都构建了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还是存在很多漏洞以及在执行过程中效果不佳的问题。其中,很多单位经费支出的控制管理上不够严格,造成了超支现象严重;还有行政事业单位对于票据等管理制度不完善,往往造成了工作人员报销超出实际使用资金的情况,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缺乏,行政事业单位大量的设备闲置,或者被单位、个人私自处理转让等等现象都是导致了国有资产以及国家资源的浪费;最重要的是缺乏监管制度,这导致了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较低,并没有起到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作用。
二、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
(一)转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理念
行政事业单位尽管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作为社会服务性机构,也应该考虑到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主张应用科学创新的财务管理理念,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提高社会影响力,在同样的资金条件下,为人民、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利益、服务与财富。不仅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声誉,同时确保了国有资产的充分合理利用。
(二)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有序高效进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出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其中应该包括资金管理、收支审批、稽核以及监督管理制度。要求所有费用收支都必须要经过管理部门的审批,在核算过程中,所有收支费用都应该有相应的票据、原始凭证作为收支凭证。规定统一的核算标准,当中包括固定资产的估价、折旧等。监督管理制度是为了加强财务管理力度以及国有资产的安全,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定期向政府部门递交财务说明,对于日常收支等等可以采用公开透明的方式来公布,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应该每年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考核,确保预算控制管理得当,固定资产有效利用,经费收支平衡,财务会计账真实可靠等等。
(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加强,应该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为了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应该配备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选用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拥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如果是原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聘用,则应该进行财务管理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确保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财务管理知识以及业务技能。除此之外,由于财务管理的特殊性,还应该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宣传,要求做到细心、用心、忠心。也就是工作要求细致努力,同时应该不受金钱诱惑而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事。由于当下市场经济发展迅猛,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财务新知识以及新业务技能的培训,确保财务管理工作与时俱进。
(四)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提高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应该从预算的编制开始就应该把好关,从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以及以往的资产使用情况出发,将固定与不确定因素分开考虑,从而最终分析总结出预算,在编制预算时还应该做到详细具体,以便日后的执行。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严格根据预算编制执行,不得随意调整或更改。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预算执行的考核与评估,确保国有资金的安全、有效、科学使用。
(五)严格管理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资产之一,其管理效率也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的效果。所以,财务管理部门应该严格管理固定资产,将已有的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并根据新旧程度进行估价,将使用不到的陈旧设备进行合理处置,并记录在案。对于所需购买设备数量进行计算,确保不会造成固定资产闲置。固定资产日常的使用与保养也应该严格把关,不能刻意破坏或者替换。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担负着为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责,其财务管理对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影响较大,不仅关系到国有资金的安全使用,对社会的安定以及发展等都有着积极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转变财务管理理念,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对财务预算以及固定资产的监管,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绦明林.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状况.[J]财政监督.2009,(22).
关键词:财务;管理;创新
一、行政事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财务是发展的命脉,是建设和强大的前提。只有发展了经济,国家才能在世界竞争中具有立足之地。我国每年都有大量资金投放到国有事业单位,但这些物质资金通常被行政事业单位所耗费,并且资金的流向不明。究其原因,应属于财务管理制度的缺失。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大多采用收支记账方式,由单位内部的会计人员来完成,但核算方式较为落后,权利分布较为集中。并且,单位内部的会计人员一般由任期内的领导设置,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也多由领导负责审批,只要符合相应的法律条例,领导往往会忽视资金专款专用的问题,直接签字通过。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预算逐年走高已经成为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特征。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员对此现象也早已见怪不怪。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要归属于财政部门对预算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更没有对事先制定的预算规划进行细致的管理和执行。而诸如此类的原因则可以总结为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制度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失。例如,面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制度的不明确和管理的缺失,相关的执行人员也无能为力,因为财政制度的定义模糊,给职员在执行过程中带来了阻碍。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已积极投入力量进行财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但传统的管理机制却无法与改革后的财政制度相适。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传统管理制度的改革。
2.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计划的执行过程中,缺少基本的约束力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公款吃喝以及利用公款旅游、进行高档消费的现象屡见不鲜。这说明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着明显的预算控制不严格的问题。许多单位在现代宾客,宴请领导的过程中,不顾当初的预算规划,造成支出过高,浪费过多,同时也对我国政府人员的公众形象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用于具体项目的资金无法做到专款专用,这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可以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种。但目前这两种支出在单位内部并没有明显的区分,并且项目支出的资金通常用来补充基本支出的不足。
在使用专项资金的过程中,要注重资金投入后产生的经济效益,避免只注重拨款的多少而忽视资金的管理。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要进行严格的绩效管理,在整个过程中,单位更应重视审核预算的过程。
3.缺乏基本的财务分析
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参与财务分析的机会较少。并且其财务分析的方式也过于落后,只能根据已产生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方式同样采用的是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这会导致最终的财务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片面性,无法清楚的看到全面的财务状况。这对管理者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机制应如何建立
通过以上我们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前发展的现状以及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综合考虑其发展的规律,最终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制的创新归结为建立五种全新的体制。财务的日常管理体制和全面管理体制。财务监督体制、资产管理体制和内部控制体制。这五种全新的体制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协调着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逐步成为当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创新体制。
1.日常财务管理机制
财务的日常管理主要负责辅助财务部门完成每日的基本工作。而日常财务管理体制则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的系统运营做出了保障。例如日常财务管理机制创新中应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根据我国《会计法》和会计工作的有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应采取适当的会计方法妥善的处理财务问题。尤其是审核报销凭证的过程,应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对不符合规定的,以及超出单位预算的支出,一律不予报销。以此来保证单位财务部门的资金能够专款专用,不被浪费。其次,各行政事业严格控制每年地方人民代表大审批的预算经费的使用情况,单位的财务部门相关人员应定期向政府财政部门汇报资金的使用和结余情况。及时根据资金使用情况制定本单位的预算。最后还应及时以会计报表的形式向领导汇报本单位的财务情况,使领导了解单位的财务情况,及时做出管理战略的调整。并以会计报表的形式接受社会各界的检查和监督。
2.全面预算管理机制
根据多年成功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经验的及时汇总,我们发现,行政事业单位能够转变自身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和观念是尤为重要的。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的财政部门进行全面预算机制的建立也是在进行自身的约束和管理。通过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再次整合资源,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实现内部的优化和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进行科学编制,是通过合理安排编制预算的时间和创新编制预算的方法来实现的。编制预算是一个综合性极强,过程较为复杂的工作。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单位的方方面面,又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影响预算的因素。既要考虑到单位目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单位未来将会面临怎样的状况。既要讲究预算管理体系能产生一定的局部效应,又要考虑社会效益。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包含了许多分析和论证工作。总之,创新后的预算管理体制要以“零基预算”理念为支撑。
3.内部控制机制
内部控制主要是指控制单位内部的会计机制,杜绝由会计部门的差错而引起的财务管理疏漏。首先,会计岗位的设置应充分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专人专岗,分工明确,并使单位会计人员恪守职责,履行义务。以此来保证会计系统的完整运行和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其次,建立内部资产定期清查制度,以保证内部资产的完整。再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电子信息系统,避免内部人员过多干涉单位的资金运转情况。最后应针对内部的会计人员进行相应的约束和管理。不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素质,以会计人员的职位道德法规和相关法律来对其行为进行约束,避免违法乱纪,知法犯法的现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物管理过程中出现。同时,单位可以联合外部审计机构和中介机构一同对内部的财务部门进行监督。
4.资产管理体制
高效的资产管理运行机制首先要明确划分职责范围,将行政事业单位的法人作为单位运行的整体负责人。此外,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方式。即对行政机关直属的事业单位采取直接管理的方式。
5.财务监督机制
创新后的财务监督机制是集编制预算计划,执行预算编制和监督为一体的财务监督体系。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的每一分钱都能恰到好处的发挥其作用,新型的财务监督体制根据资金的流动去向来进行监督,保证全程监督。总之,无论是财务监督体制中的事前、事中还是事后监督,三者都是为了保证预算和资金能够落实到实处,避免财务问题的再度发生。
总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机制的创新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受多种因素影响,并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在现在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我们面对以上的这些问题可能还会束手无策,但创新的理念和脚步我们始终不能停歇。(作者单位:新疆昌吉州水利局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处)
参考文献
[1]谢绍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全书.安徽.安徽音像出版社冶金分析.2004.
关键词 经济效益 竞争力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为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价值目标,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根据财政部颁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构建了自身的一套内部控制系统,但是实时运行中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来自于财务会计的基础工作中。例如,财务舞弊、弄虚作假或因领导决策失误导致的财务问题,使得财务工作效率低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还有客观性、可预测性及可变性强,且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事项都是非盈利活动,这些活动引发的经济、债务风险均是财务风险,所以,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非常重要。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有利于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决策科学化,规范会计基础的工作。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策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因此要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强化会计工作,降低财务风险。单位可以通过采取多种财务决策方案择优选择的方式,分散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能力。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部门的权责分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的效益,运用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客观地对资金收支进行评价和预期估算,为接下来的财务工作展开进行指导和建议。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通过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可以落实好岗位责任制、财务科科长责任制、会计岗位责任制、会计稽核岗位责任制和出纳人员岗位责任制,可以维护好我国财政制度和会计制度,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管理。
(2)有利于扩大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完善资金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部控制有利于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集中管理,不仅可以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还能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价值,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财务内部控制可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流动资金的分析,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制度,构建全员成本控制体系,不仅可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也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
(3)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有深远的意义,可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在重视经济管理的基础上,重视自身的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功能,从而充分调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可利用资源,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效率与公平是做好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把行政事业单位的资源进行整理,然后重新合理分配,优化收支结构,保证收支平衡,有了良性的收支关系,才能保证单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存在的若干问题
(1)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较为薄弱。实行集中采购制度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对于资产的使用仍然缺乏内控制度的管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按照规定建立定期财产盘点的制度,没有将购置的固定资产进行及时的登记入账,固定资产的明细账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登记,对于资产保管的责任缺乏明确的规定,易造成财产的流失,甚至会出现账外资产现象。
(2)对费用支出的控制不够。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经费的支出缺乏必要的控制,像招待费用、会议和办公费用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实报实销制依然被广泛采用,只要满足相应手续的需要,有相关审批人员签字,财务人员就会开单报销;专项的经费被挤占,导致专项资金无法发挥应有的效能。
(3)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脱轨。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一般只负责核算、付款的工作,对单位的重要决策不太了解,更不要说对重要决策实施的过程和结果的掌握程度了;缺乏对业务部门的内部监督和财务管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管理人员只负责对某项的收入进行登记核算,不考虑收入额的合理性,也不考虑是否按照合同规定及时收取,缺乏必要的财务监控。
(4)对相关票据的管理不严格。行政事业单位对相关的票据管理不到位,例如,对于购买、领用、核销等,没有按照单位的规定建立相应的台账,对这些票据保存的不完善,没有及时录入系统;单位对票据的使用情况也没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不利于执收部门按时上缴相应的收入,严重的会造成擅自挪用公款的现象;对于已经使用的票据,没有立即办理交验和核销,易造成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的现象。
(5)对预算工作的控制不严格。近年来,由于预算的不断改革,使得预算控制得到了相应的加强,但控制的力度相对比较薄弱。预算编制不够合理,缺乏必要的细化,依然按照当年的财政状况、上年的收支情况及预算单位的自身业务状况等进行制定,对预算的支出不能逐笔进行核定;预算缺乏必要的计划性和科学性,预算调整追加也比较频繁,对于单位资金的使用没有预见性,使预算的约束控制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不利于预算工作的开展。
(6)缺乏对岗位的优化配置。行政事业单位的编制有限,人员相对来说比较紧张,导致对岗位的安排缺乏合理性,有的单位存在一人兼多岗的现象,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对于记账人员、业务决策人员及保管人员等没有进行有效的分离制约,造成一部分单位存在出纳人员兼复核工作,采购人员兼保管的现象,造成单位的管理存在漏洞,不利于单位的发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采取的措施
(1)进一步增强内部控制意识,规范内部控制流程。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做到内部控制水平与财务管理制度相适应,以加强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合理设置会计机构,明确岗位职能,建立相互制约、相互分离、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资金管理的风险意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使用、调配和控制,增强单位负责人以及会计人员对财务工作发展的前瞻性,提升对项目风险预测以及风险评估的预见性,防止财务工作出现重大纰漏。
(2)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并严格的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对经费的支出情况实行全过程的监督,国库拨款给行政事业单位后,要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安排和预算,对资金的落实情况进行核查和监督,要确保每一份资金落到实处,并使资金的用途达到预期的效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也要建立审计部门,以对资金在流动阶段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意见反馈,从而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
(3)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事后控制。当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措施主要含: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预算管理控制以及财产保全控制等内容。这些制度主要侧重于事前及事中控制,对出现问题的事后处置涉及很少。事前控制是让单位按照一定的目标运作,事中控制是做出正确的选择,事后控制则是对落实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进而对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隐患。
(4)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管理。先进的信息系统,是内部控制运行的平台,它可以极大地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信息沟通系统是否通畅,决定着行政事业单位能否及时掌握营运状况和组织中发生的各种情况,能否实现信息在各个层次和(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各个部门之间迅速地传递和交流,为员工提供履行职责所需的各种信息,对可能发生的异常状况及时做出反应,从而及时报告,防止重大损失的发生。
四、结束语
在财务内部控制的角度上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这要求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财务内部控制,保证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提高工作效率。财务内部控制不是一两天就能落实好的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要循序渐进地深化内部控制改革,才能保障经济活动的安全和合法,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促进社会主义发展。
(作者单位为辽宁省人民检察院沈阳铁路运输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