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范文

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

第1篇: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范文

经济发展是在一定经济增长基础上的经济结构的优化及经济质量的有效提高,中国加入世贸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它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其中最严重的很可能关系到中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和发展。国际经验表明,金融不稳定和金融危机会对社会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性的危害,在经济方面尤为明显。

来的金融不稳定带来的经济损害有多种形式,比如银行倒闭、企业破产、职工失业、为处置银行坏账所负担的财政支出、外汇储备的损失、GDP下降等等。计算发现,日本在1992—1998年间和韩国在1997—2000年间为处置银行坏账所负担的财政支出分别达到各国年GDP的21.5%和14.7%。北欧国家自1990年以来的三四年里因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达到其年GDP的10%—30%。这样的事实向我们深刻的说明了金融危机带给经济发展的巨大危害,甚至是经济倒退。

从经济发展来看,一个国家的金融领域出现混乱动荡,对银行信用体系、货币金融市场、对外贸易、国际收支及至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可称之为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和金融安全是对立的,靠的是国家金融竞争力、国家的金融系统抵御能力、国家金融得以存在并不断发展的国内外环境。面对这样一个不稳定的金融环境,如何使经济的发展减少影响或者拉升经济发展就成为了我们所面对的必然问题。

二、经济发展的机遇

危机,从经济上我们也可以这样去解释:危机是危险和机遇并存的一种特殊现象。经济结构的进步完善中,寻找机遇并抓住机遇就是经济发展的目标。在金融危机下,本文从经济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1.经济结构的调整,金融危机下银行、企业等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时这些行业也严重的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我们不妨可以提升对其他行业的投入比例,如农业、小商品、轻工业等。根据金融危机的危机空白时段拉升这些行业,存储资金等待金融的回升。

2.利用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金融危机常常带来的负面效果就是失业问题。这也是大部分人所担心的事情,然而这时也正是我们促进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的机遇,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往往人力资源的素质也是一大问题。在金融危机时,面对这方面的压力人们不得不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以便保障生存,这样也就给危机时的人才质量带来了很大的保证,当金融危机度过后,优秀的人力资源带给经济发展的贡献将是非常巨大的。

3.技术发展,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现代化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都能深刻的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技术进步不断改变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技术进步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在金融危机时,一切和金融有关的行业都可能崩溃,但技术却是一个例外,任何时刻先进的技术都会给经济发展的提升产生很大影响,促进经济的提高。

4.发展区域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注定是要先以农业为主要部门转为以工业为主,进而转为以贸易及服务等产业部门为主。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金融危机下的过渡时期不妨把视线转入区域经济,投入区域经济,带动区域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体经济的进步。

三、金融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的金融市场,融合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部分资金,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将是十分严重的。

例:2003年,爆发了SARS疫情,其具有突发性、预知性很低、求援依赖性高、后果严重等特征。在SARS疫情中,全国人民度过了“五一”长假,然而因为SARS,银行闭门休假、企业调整等给金融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为SARS人们不得不取消原定的假期消费、旅游一系列活动,国民经济同比去年降低了近10个百分点。

评析:上述例中SARS的爆发,把人类逼到了危机的面前。这里的危机就是指具有严重威胁,并具有不确定性和有紧迫感的情绪。危机是几乎来不及反应的,在这次SARS疫情中,对我国的金融也有很大影响,银行的闭门休假每天将产生的不便、人们出行的不便、社会各行业的结构等紊乱同样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从SARS看金融危机,当信息混乱、事态扩大、特别是用来弥补和恢复危机的资源供不应求时,只有当人们有了明确、真实的信息,看到解决危机的资源供应充足,才会感到危机的规模在缩小,个人和社会的危机恢复力就会增强。金融经济危机也是一样,当金融危机来临时,人们往往会有消极的心理,经济发展就需要从不同位置全面的解决这一问题。

国际银行不良资产重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证券化及金融并购都会对金融危机的解决起到一定作用。信息公开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都可以很好的促进公司企业的发展,危险和机遇并存的金融危机同样也可以带给我们发展的契机。经济发展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时,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提升自己,在金融经济中灵敏的把握住机遇,那么即便是金融危机也同样会带给我们经济发展的机遇。

参考文献:

[1]欧永生:金融危机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

第2篇: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次级贷款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 风险防范

一、引言

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在泰国爆发,并逐步扩大到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和韩国、日本。亚洲金融危机给人们带来的阴影尚未散去,在10年之后的美国爆发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百年不遇的次级贷款危机,美国经济严重衰退,并且华尔街风暴最终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冲击,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证券市场也经历了从2007年10月的6124点跌至2008年10月的1665点的最大涨跌幅,众多投资者遭受严重打击。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如此巨大的危害,我们应该认清其本质,找出其根源,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它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又应如何应对?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张亦舂(1998)基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分析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形成,并对亚洲模式进行反思。谢桂兰(2010)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三大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夏斌(2009)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观点。余永定(2000)认为要防范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中国必须健全和完善金融体系,保持汇率稳定性和灵活性,加速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调整。邹瑶琪(2009)和刘晓南(2009)针对如何防范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学者们对国际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对世界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做了细致的研究,本文结合已有研究文献,首先分析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然后分析它给全世界、尤其是中国所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我国应如何防范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原因分析

本文以2007年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为例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原因进行分析。为刺激经济复苏,进入新世纪以后,美国金融机构对信用比较低的人提供了大量住房贷款,这类贷款一般称为次级贷款。金融机构用次级贷款作抵押发行大量债券,从而形成风险巨大的房地产和金融泡沫。2004年下半年以后,美国提高利率,导致大量贷款过期,贷款人纷纷售房还贷,引起房价大跌,造成一系列金融机构发生支付危机直到宣布破产,进而导致实体经济严重衰退。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积极采取救助措施,对金融稳定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针对美国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可以从以下四个视角来分析:

1、金融监管缺失

美国历来主张市场经济,主张少监管,甚至不监管。这次美国金融监管的缺失,主要表现为对金融常新产品管理过松,尤其是次级贷款;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杠杆率过高,对场外交易的信用违约掉期等衍生产品,既无机构监管,也无标准约束,最终为危机爆发埋下隐患。

2、宏观经济政策不当

2001年到2004年期间为刺激经济复苏,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导致利率过低,形成房地产泡沫。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破灭。2004年6月起,美联储开始转变低利率政策,到2005年6月,经过连续13次利率调高后,联邦基准利率从1%提高到4.25%。到2006年8月,联邦基准利率上升到5.25%,标志着扩张性政策的完全逆转,这提高了购买房屋的借贷成本,因而产生了抑制房产需求和降温房产市场的作用,促发了房价的下跌,以及按揭贷款违约风险的大量增加。

3、低储蓄、高消费的经济体制

美国全国储蓄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9%左右下降到近几年接近为零。美联储报告表明2008年底美国家庭房屋抵押贷款和信用卡贷款债务合计为13万亿美元,相当于税后收入的123%。2008年美国财政赤字近5000亿美元,债务总额10万亿美元,人均负债3万美元。贸易赤字连续3年超过7000亿美元。由此我们可以认为,金融危机产生原因部分来自美国通过输出美元来透支消费的经济发展体制。

4、国际货币体系不合理

国际货币体系不合理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最重要根源。2008年全球经济总量为62万亿美元,美国占23%,并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用美元作结算货币的贸易额却占全球贸易总额的80%,各国外汇储备的60%以上是美元。美元既是美国的本币,又是国际货币;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向全世界输出美元,实质上成了全世界的中央银行。美国发生大量财政赤字、贸易赤字,发放大量美元,却不受世界监督。美国之所以能够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放松乃至放弃金融监管,实行低储蓄、高消费的经济发展方式,归根到底是因为美国和美元垄断了国际货币体系。

也有学者指出,美国金融危机不仅是技术与管理层面的问题,而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表现。金融危机与技术管理层面的问题有关系,但技术层面的因素只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导火索。这次危机的直接原因在于新自由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而其深层次原因还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

三、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

从金融方面来看,我国的金融机构虽然受到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由于我国的金融体制、银行制度经过改革,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质量比过去大大提高,加之我国政府对金融活动较为严格的控制和较为有效的管理。因此,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系统的破坏还不是非常严重,我国的金融系统运行良好。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我国加入WTO后已经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经济发展的外贸依存度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而美国则是我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国的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导致财富缩水,居民消费减少,企业投资下降,导致进口减少,进而对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制造业出口产生重大影响,而出口下降又导致整个制造业生产的萎缩。在我国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地区,特别是广东和浙江等地,由于外需的萎缩,很多企业的经营已十分困难,不少企业已经倒闭或面临倒闭。作为制造业大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不仅是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更为严重的是导致劳动岗位大幅度减少,失业率上升,就业困难。

四、国际金融危机的防范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外汇储备已超过2万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比例超过三分之二,与全球经济联系紧密。因此,在防范国际金融危机时,要树立世界眼光,从国情出发,在综合分析、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可采取以下措施。

1、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几年全球经济一直处于低速增

长的状态,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但与此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扩大内需,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是外汇储备充足,全球物价较低,有利于更好地运用国外战略资源;三是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改革。

2、改善社会资金结构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应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今后的金融体制改革,除了推进金融企业综合经营外,最重要的是扩大直接融资,改善社会资金结构。具体措施有:规范股票市场发展,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

3、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对外经济活动而产生的国际货币的收支,为支付进口贸易、偿还外债本息、防范投机性攻击、稳定外汇市场,一个国家必须有一定的外汇储备。我国外汇储备较多,有利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但适当压缩外汇储备并合理使用,既可提高我国资金使用效益,又可防止人民币升值。因此,外汇管理应从“宽进严出”改为“宽严适度”,争取实行贸易项目下意愿结汇,推进国际资本有序、双向、有效流动,使外汇储备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

4、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推进人民币可兑换,进而使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世界关注的问题。实现人民币可兑换要分四步走:第一步是经常项目可兑换;第二步是资本项目可兑换,这需要我们放宽对境外企业在中国直接投资的限制,逐步开放金融业;第三步是解除外汇管制,实行人民币可兑换,这还需要解决许多管理技术方面的问题;第四步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要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就要使人民币要在全球的贸易计价结算中、在全世界外汇储备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5、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经济、金融越来越开放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加强与发达国家合作,防范国际金融危机于未然。

五、结论

本文以2007年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为例,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形成原因,对我国经济、金融所带来的影响,并结合当前经济形势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防范措施。由于全球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本文所做分析及结论只是针对当前经济形势,若全球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则国际金融危机及其防范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亦春.如何正确认识亚洲金融危机[J].金融科学―中国金融学院学报,1998(4).

[2]谢桂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产生三大原因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0(5).

[3]夏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J].党建研究,2009(1).

[4]余永定.中国应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汲取的教训[J].金融研究,2000(12).

[5]邹瑶琪.论国际金融危机及防范[J].商业文化,2009(6).

第3篇: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金融虚拟性;银行脆弱性;危机;双刃剑;管控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金融,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主体,是金融危机发生时负面影响最大的机构,阴阳体系的脆弱性根植于自身,一旦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发生危机,严重影响金融经济的健康。虚拟性是现代金融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市场价值超越自身实体价值的这种属性和独立于实体经济的独立自我运动特征决定了其一旦发生危害,将会金融主体银行带来严重损害,所以,分析金融虚拟性对银行脆弱性的影响有助于防范和控制危机的发生和作用。

一、银行体系脆弱性与金融虚拟性介绍

最早提出并研究银行脆弱性问题的是马克思,他通过分析货币性质与特征提出了这个理论,他通过研究货币的三大与生俱来的脆弱性分析了虚拟资本对于银行的影响。货币本身购买力的波动变化、商品价格与价值的背离、支付手段可能导致的债务链断裂等三大性质决定了虚拟资本对银行信用可能产生的崩溃影响。金融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重要前提是人们对商品内在精神和货币价值的信仰,这决定了它无法脱离实体经济而存在,金融资本家天生的极端趋利性会导致虚拟资本运动的相对独立性,从而为银行信用体系崩溃埋下隐患[1]。在马克思之后,有很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银行的脆弱性,比如货币供应量变化带来的影响、股市波动和资产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等,总结了虚拟竞技队银行脆弱性的影响。比如股市波动,波动过大产生泡沫,致使股市资产价格失衡,信贷急剧扩张引发信贷泡沫,泡沫破灭之后股市资产价格进一步萎缩,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致使其价值缩水,造成价格大幅度下跌、通货紧缩和银行危机。资产价格波动与银行之间的密切关系决定了其脆弱性,比如日本银行危机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银行危机的发生都与此有关,均由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开始,引发了银行危机。这些年发生的数次金融危机都表明,银行危机的发生均有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导致。金融虚拟性理论的提出较晚,于2004年由国内金融学家白钦提出,时间较短,所以相对研究理论和结果还不完善[2]。

二、银行脆弱性与金融虚拟性的衡量与实证

银行脆弱性与风险的上升呈正相关,众多来自内部或外部的风险因素发生剧烈波动冲击银行信用体系时,就可能会造成体系的崩溃和职能的瘫痪,从而引发金融危机,所以,银行危机的发生是脆弱性风险因素积累到一定阶段冲破承受极限时发生的剧烈能量释放,银行危机也是银行脆弱性的一种典型性表现,是量变到质变引发的严重后果。对于银行体系而言,行业危机可能会拓展到整个领域,银行本身清偿能力不足,会被迫倒闭或者迫使政府出手干预提供债务援助。二十世纪初关于银行危机发生的评判指标理论认为只要有以下一条,银行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分别是不良资产比例超过总资产的10%、就业问题导致银行大规模国有化、发生大范围的银行挤兑以致必须采取紧急措施、拯救成本过高等,比如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都有以上表现,且带来的严重后果[3]。金融虚拟性的衡量指标研究目前还有待完善,以白钦和徐爱田等人为代表的研究理论中将股票指数与GDP增长率之间的背离关系、M2指数等作为重要指标衡量金融虚拟程度,考虑到其所关注的众多影响因素,货币和准货币增长率、金融相关比率、银行信贷占GDP百分比和股票交易总额占百分比等可作为直观分析因素。

比如2007年从美国拓展到全球的次贷危机,这是世界范围内的严重金融危机,有大量银行出现问题如破产、接受政府援助和被政府接管等,以英美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出现了一大批问题银行。我们结合金融虚拟衡量指标来看,表1中众多异常数据无疑都显示银行危机的严重性。

表1 2007-2008年次贷危机期间英美银行危机数据

金融虚拟性的衡量目前还需要持续深入以提供更多的理论、实践结果辅助研究,但是从美国次贷危机中英美的几项关键性指标来看,金融虚拟化的程度都较高,其独立于实体经济运行的情况和资产的巨大波动为银行业埋下隐患,加剧了脆弱性,从而导致其超越界限最终集中爆发造就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所以,通过分析研究银行脆弱性识别、衡量金融危机的危害有一定意义。整体来看,金融危机发生时金融虚拟性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可作为初步判断依据,即银行脆弱性会随着金融虚拟性程度的提升而不断增加,金融虚拟性研究可为银行脆弱性研究提供依据,预测银行危机的爆发。至于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金融虚拟性对银行危机的影响大小,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分析与研究。金融虚拟性双刃剑的正向和负向功能决定了它对经济的巨大影响,只有深入分析这些影响的严重性,加强有关金融虚拟性的研究和监管,才能够控制器负面作用,保证金融体系和银行体系的持续健康发展[4]。

总之,银行脆弱性和金融虚拟性之间的密切联系决定了银行危机的发生与金融虚拟性脱不开关系,加强金融虚拟形成程度的分析研究来预测银行脆弱性程度有助于加强控制,保障金融体系和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与运行。

参考文献:

[1]哀德磊,赵定涛.试论行业竞争对银行脆弱性的影响[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15).

[2]白钦先,沈军,张荔.金融虚拟性理论与实证研究一基于功能风险效率与哲学视角的分析[J].中国金融,2010(3).

第4篇: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贸易市场;负面影响;机遇;措施

1.引言

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出现停滞的现象,导致大量人员失业,贸易市场的动荡,同时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一定的转变,消费出现疲软的现象,导致对国内外的投资大幅度的降低[1]。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贸易市场也造成较大的影响,使得我国对外贸易的大环境进一步恶化,大量出口型企业面临倒闭的现象,全国的出口总额也出现较大幅度的降低,贸易顺差进一步减小。但是,金融危机给我国贸易市场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未我国贸易市场带来一个良好的机遇。

2.对我国贸易市场的负面影响分析

(1)经济发展缓慢,贸易需求锐减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美国是世界消费品的大国,对我国的贸易市场有着重要的地位。在21世纪以来,美国大量从中国进口物品,我国对美国的贸易量大,依存程度也在不断的增加,其中出口依存度更是每年高于20%[2]。经过经济危机后,美国的经济受到严重的打击,市民的消费观念也出现一定的改变,消费额出现锐减的现象。美国经济的增长的重要动力即是当地公民的个人消费,因此这次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降低,对消费品的需求量也大大的减少,从而导致我国对美贸易额大幅度的降低,严重影响了我国贸易市场的发展。

根据分析可知,由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中美国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3]。而美国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国家之一,因此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及需求-供给模型分析可知,我国的对外贸易量会大幅度降低,即贸易需求量曲线将左下方移动,假设我国国内的供给曲线不发生变化,我国对外出口的产品价格将大打折扣,同时还会出现产品大量堆积的现象。所以,金融危机造成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缓慢,最终引起我国贸易额大幅度下降,不利于我国贸易市场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2)外贸保护主义抬头

现在金融危机条件下的贸易保护形式越来越多样,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很多贸易保护措施,这其中主要有两种[4]:一种是滥用世贸组织允许的一些贸易拯救措施,这其中包含特殊保障措施、保障措施、反补贴、反倾销,俗称两反两保;第二种是使用常规的关税以及非关税壁垒,例如一些西方国家就提高了进口货物的关税,采取了限制甚至禁止进口等措施。

我国的外贸经济也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剧了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报复,从而导致多边或者双边贸易产生更多的纠纷和摩擦;2)由于增加了贸易壁垒,导致我国进出口产品的比例结构受到影响;3)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措施,是我国产品的出口状况受到严重影响。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危害范围的逐渐扩大,导致很多国家都在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其中针对我国产品的壁垒也有很多。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外部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出口状况不容乐观[5]。由于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贸易保护措施开始抬头,并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例如欧盟和美国改善本国经济状况的有效措施。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抬高了我国出口商品的门槛,使我国出口商品的数量有所减少,所以贸易保护措施是减少我国出口商品数量的又一大因素。

(3)增加收汇风险

近几年,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我国很多出口企业都改变了结算方式,从从原来的信用证结算变为了赊销结算[6]。这种结算方式的改变加大了收汇的风险,使出口企业直接面对国外进口买家的风险。此时,很多国外企业都会选择将债务转嫁给我国的出口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债务人申请破产或者经营出现困难,都会造成贷款的无法收回。根据相关研究可知,随着金融危机危害程度的加大,出口信用风险变大,坏账增多,出口企业损失惨重。为了减少外贸风险,出口企业应该购买一定数量的保险,降低损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口成本,进一步消弱我国商品价格的优势,因此,金融危机造成的收汇风险的增大是加剧严峻外贸形势的有一关键因素。

总之,受上述因素的影响,我国很多出口企业无论是通过国外融资和国内融资,或者向银行贷款的难度都有所增加,而且融资的数量还不能满足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对外出口能力的下降,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3.给我国贸易市场带来机遇分析

这场百年难得一遇的金融危机虽然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随之而来的改革发展机遇[7],可以让我们重新思考我国对外贸易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定位,转变增长方式,加快产业升级:

(1)促进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型

从目前宏观经济角度和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金融危机也可能是一次大的机遇。为了可以抓住这个机遇,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需要政府为企业的产业结构转型提供周密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企业自己也要把握住机会,加大技术、市场宣传和品牌效应的投入,为企业产业结构转型创造有利的条件。

(2)抓住国际市场商品下跌的机遇

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的能源需求大幅减少,能源的价格随之下降,我国应该利用自己丰富的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升值的机会,积极地采购储备能源资源,为我国的工业生产积累廉价能源。

(3)促进国际资本投入中国

为了保持国内经济的平稳持续增长的态势,中央提出了许多促进经济的措施,并将在2年内投放4万亿来刺激因对外贸易不景气而快速下滑的经济,希望能面对金融危机的时候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投资环境。一些受到本国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国际投资商纷纷将投资的目光转移到中国,将自己的资本转移来中国发展,其中来自港澳台、新加坡的投资约占中国整个国际投资的一半,这些地区对金融危机的反应比较敏感,经济也比较容易复苏。在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出台后,今年港澳台、新加坡对中国投资额度有可能实现一定幅度的增长。国际资金的大量投入,在固化过程中就会释放出更大的社会价值,提供更多的机会,促进内需。

4.针对金融危机应采取的对策

(1)中国的对外贸易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建立国际市场信息服务平台,为外贸企业提供各种服务信息。多举办一些国内外的出口产品的展销会,让企业更好地宣传自己的产品,为企业开展国际市场提供机遇。

(2)每个专业行会应积极了解全球范围内自己专业的业届动态,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特点,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与国外的专业行会多交流多联系,获取更多的国外的需求信息,为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发展提供帮助。

(3)为了减少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国家的有关部门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金融保险业提供多种方案帮助国内的外贸公司规避信用和汇率风险;人民银行与其它国家央行交换诚信信息;放缓人民币升值,给外贸企业喘息之机;鼓励企业采用国际保理和出口信用保险等工具减小收汇风险。

5.结束语

金融危机给我国的贸易市场带来经济发展缓慢,贸易需求锐减等诸多负面影响,同时也给我国的贸易市场带来促进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型、抓住国际市场商品下跌的机遇、促进国际资本投入中国等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能根据自己市场的实际情况,并能有效的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在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定能保障我国贸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乔治.最严重的市场危机60years.2008.

[2]陈雨露,庞红,蒲延杰.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J].中国金融,2008(8):67-69.

[3]李若谷,冯春平.美国次贷危机的走向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时评,2007:7-10.

[4]陈继勇,盛杨怿,周琪,解读美国金融危机——基于实体经济的视角[J].经济评论,2009(2):

75-78.

[5]武长海.金融危机对出口企业影响较大[J].经济察,2009(2):18-19.

第5篇: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技术 制度 体制 创新

金融,作为时代的高频词,引领着历代经济的发展、记录着经济的萧条、复兴和繁荣。金融危机也称金融风暴,主要是指全部或者部分地区的金融指标出现危机,或者无法继续生存。主要包括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和次贷危机等几种类型,从“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等要素方面表现出来。

通常,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较为显著,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收到抑制,货币大幅度贬值,经济总额和经济规模锐减,大量的企业倒闭、失业率剧增、社会普遍经济萧条,严重的时候甚至可以引发社会动荡。

从1637年郁金香狂热开始出现的泡沫经济,到1929年股市大崩溃引发全国经济的大萧条,再到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一直到现代2007-2008环球金融危机 ,可以说金融危机一直是伴随这经济的发展而前行的,人们依旧无法避免金融危机的突发性,但是,我们可以从根源处着手尽量减少危机造成的伤害。

一、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要有效的避免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伤害,必须要深入了解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当前的金融危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相较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金融危机有着很大的类似之处。

首先,泡沫经济是直接原因。

泡沫经济也是经济危机的直接反映,由于市场经济个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哄抬市场,营造了市场繁荣的表象,加上没有及时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从而导致了泡沫经济的虚华表象。

其次,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

经济管理体制是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上个世纪出现了经济“滞涨”以来,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遭到了强烈的批判,“经济自由、私有化、减少管制”倍受追捧,然而,过度依赖市场经济的自身调节,容易导致经济的发展不受控制,在利益的驱使下,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市场竞争机制。

最后,经济环境和宏观调控的制约力不恰当

由于美国市场的泡沫经济现象出现,波及全球的金融体系,特别是信贷危机不断加大,而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在追求市场经济的自由发展的大背景下已然较难发挥其强制调控作用。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产生影响的主要方面

金融危机的产生对中国许多行业的影响深远,其中金融行业是主要影响行业。包括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都在一定的程度上消减了原来的扩张计划;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地产、汽车、广告等实体经济也收到影响,进出口贸易受到重创,使得我国不得不改变经济管理体制的手段,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最后由于市场的萎缩,需求量下降,科技企业等受到影响,尤其是硬件和软件外包、芯片制造等行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的科技的进步。

1、经济市场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浪潮不断波及着中国市场,特别是对金融行业的影响,“2007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783亿美元,2008年前三季度达到744亿美元。”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流动性的减少,估计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会产生一些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是继续升值或是贬值也是“两难”选择,货币风波、次贷危机等对金融市场的冲击不容忽视。

2、经济政策的影响

世界金融危机严重的阻碍了投资者和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的自信心,导致了经济市场的变化,而经济市场的变动必然会引起政府金融政策的变革。首先,我国的财政政策由紧缩向扩展性转变;其次,货币政策的调整趋向适度从宽;最后,我国的进出口政策也相应的调整。

3、科学技术的影响

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的有序性,导致很多高科技产业的萧条,进出口经济收到重创,特别是汽车、电子产品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依赖于国外的先进技术。在进出口政策调整的前提下,必然导致产业经济的滑坡,产业经济受到影响,科技创新相应的收到限制,

三、我过应对经济危机的创新举措

1、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实体经济主要从工农业、交通运输业、商贸、建筑业等方面进行产品和服务的交流,而虚拟经济则主要是市场中的信用制度以及资本证券化的经济活动。经济危机的典型代表泡沫经济就是虚拟经济的过于繁华,而导致实体经济的相对滞后,在应对经济危机的创新举措中,首先要从原因的根本出发,正确实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关系,使两者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2、有机结合市场经济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之间的关系

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是经济有序进行的基本要素,但是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一定的缺陷,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难以平衡国民经济结构,甚至引发一系列经济、环境、社会问题;所以,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势在必行,利用政策的扶持,有效实现市场的资源配置。

3、加强科技创新,以科技拉动经济、减小经济危机的冲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带动市场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尤其在面临国际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特别需要科技的拉动力量。加强政策的扶持和科技资金的投入,加强科技生产,带动电子科技产业技术的发展,最大限度的缩小经济危机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的冲击。

参考文献:

[1] 欧文•B.今日宏观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第6篇: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范文

一、金融危机的根源和特点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此次的金融危机是系统性金融危机,其导火索就是美国的次贷危机,但真正的根源在于一是无限制扩张的消费和透支欲在背后使坏,美国依靠资本市场的泡沫来维持消费者的透支行为,市场被无节制地放大了;二是华尔街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推出各种高风险的金融产品,不断扩张市场,造成泡沫越来越大;三是美国较为宽松的监管制度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这次风波,而整个监管体制显然已经无法跟上金融创新的速度;四是亚洲国家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给了美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且输送流动性的无限动机,让其有足够的流动性。此次金融危机的特点:一是持续的时间长,罗杰斯说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二是破坏力大,此次金融危机百年不遇,格林斯潘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所见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三是影响面广,全球一体化给世界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此次危机世界任何国家没有一个能独善其身,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都难逃厄运。

二、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此次的金融危机表面上险象丛生,实际上有利于行业洗牌、优胜劣汰,企业发展机会多。因此,我们必须辨证地看这个影响的问题。

1、金融市场疲软带来的融资方面影响。作为企业融资的集中阵营――银行,在此次的危机影响下,呈现银根紧缩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地影响了企业的融资。企业融资困难,首先会对产品的市场推广、新产品开发、企业的品牌宣传上带来影响。其次对员工的薪资福利也有影响,由于金融危机引发的企业裁员风潮正在蔓延。最后,银行出于对自身安全的防范,不但提高了融资标准和成本,对融资额度也随之降低,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2、外贸业务降低带来外贸企业贸易的影响。金融危机将使欧美发达国家增长大幅放缓,有些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在这种形势下,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需求会大幅度萎缩,这对于对外贸依存度很高的中国企业来说,销售将大幅减少。但同时,由于中国产品价格较低,在国外大部分是低价产品,在金融危机的今天,国外民众也将更加青睐中国的低价产品。所以,金融危机对我国贸易影响将是一个逐步的过程。3、消费者的收入及心理带来的产品销量方面的影响。在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下,原材料成本上升,物价也随之上升,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大大地下降了。金融危机还将影响受众心理,消费者会控制消费欲望,缩减一些消费开支,同时,也会降低对新产品的信息敏感度和关注度,从而影响企业产品的销售和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导致了企业生产力的下降,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4、全球市场发展速度的放缓带来的影响。金融危机影响全球企业及市场发展速度的放缓,在总体上造成市场需求的下降,中国企业同样会受到这样趋势的影响,未来市场的增长潜力会有所下滑。5、企业家信心方面带来的投资规模的影响。目前中国政府和企业家们对中国未来经济的稳定还是持较为乐观的态度。不过,在国际经济的低迷形势下,企业家的投资信心还是会受到影响。从而是否也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现金流?这是一个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看到危机中潜藏的机遇。一是国际市场带来的潜在商机而提升的相对竞争力。金融危机使得欧美市场的运营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更多的会考虑压缩成本。而国内企业在产品、服务方面相对价格更低,且技术质量差距不大,这就使得中国更多的企业可能会成为国际运营商。二是行业并购会加剧。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就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直至倒闭。那些拥有强大品牌和资源优势的企业将会加大行业并购。三是行业洗牌再度袭来。在投资需求放缓,企业增长面临较大压力时,企业或改变依赖资源投资扩张模式转向利用新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或激发企业对产品技术的需求,达到行业内洗牌的效果。四是将会获得国家更大的政策支持。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家频频出台各种扶持政策,刺激消费,给中小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谋求科学发展

1、坚定信心,信心为王。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荣融曾经说:“面对严峻的形势,信心比黄金和货币都重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危机,危机就是企业的常态。在一场危机面前,没有勇气面对危机才是最大的危机。企业在应对金融危机面前,坚定信心才是最重要的,要充分认识到,危机将促使企业技术研发、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品牌创建、核心竞争力强化上做足功课,有利于产业的长足发展。2、捂紧钱袋子,加强资金管理。在金融危机面前,Cash is King(现金为王)是至理名言。企业时刻需要谨防因资金链断裂而失去生存的能力。企业要严管应收款和库存两个基本点。如果当月赚钱但是现金流是负的,一定要认真核查,及早解决出现的问题。重点放在应收、库存、固定资产采购上。企业要根据需要调整或修改销售政策,尽量现款销售,必要时成立专门小组负责催收应收款,控制应收款的增长。同时还要注意库存管理,加大库存处理的力度和速度,保持库存的周转效率。固定资产采购也要十分慎重,要与投资计划进度相匹配。真正做到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花。3、提高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效益。危机当前,通过提高全员劳动效率尤其作业效率,转变生产方式、提升管理水平,是企业在同行业中保持竞争的重要途径。企业要积极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增加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企业科技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形成比较优势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管理,鼓励管理创新。汲取先进管理意识,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使管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以新的管理思维理念与新的运作机制应对周围环境变化。通过管理改革和创新,使组织最优,效率最优,效益最优。4、采取多种措施狠抓成本控制。企业任何时候都需要控制成本,每个企业家都应该知道“勤俭治家”的重要性。尤其在金融危机的时候,股权融资、银行贷款都非常困难,企业的资金压力陡然增加,很多人束手无策,控制成本的压力立刻凸显出现。很多企业都在进行成本控制,但是效果并不明显,除了外部环境以外,内部推动因素最为关键。因此,要使成本控制落到实处,要注意处理好几个问题:一是树立全员的成本意识,组织上要有保障,制度上要有规章,文化上要提倡,多管齐下。二是领导要以身作则,只有领导带头,才有可能贯彻全员。三是建立成本控制的体系,贯彻成本标准、成本识别、成本措施、成本分析考核,以及成本持续改进。四是要采取措施增收,增收就摊薄了固定成本费用,单位成本也就降低了。五是要寻找省钱的方法,省钱就是赚钱!5、加强投资监管,完善风险管控。“危”中有“机”,并不意味着所有企业都能获得发展机遇,企业界有句名言:多数企业不是被饿死的,而是被撑死的。无数事实表明,企业在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时,过快的企业膨胀,以及盲目扩张都会使企业走上不归路。在金融危机时期,很多企业都准备规划行业并购计划,所以,当前还要防止“并购热”。企业要认真审查自己的投资计划、融资能力和现金流能力,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投资,能力不及的则要适度压缩建设投资规模。投资的核心是发展主业,对于与主业相关的、能够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可以投入,对现在做得比较大但近期不能对企业产生重大效益、也不能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的项目要放缓。在总体安排上采取“有保、有缓、有压”的发展格局。另外,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控体制,全面树立和科学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按照“效益、效率、防控”的要求建立现代化企业风险控制制度,要从源头治理抓起,在企业分权上实行制衡机制,通过分级授权明确职责,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风险控制机制,尽量做到“零风险”。6、建立全程全面监控的财务预警系统。构建符合企业要求和特点的财务预警系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也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最好方法之一。企业财务预警,是从财务角度对企业进行预警,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财会资料为依据,及时捕捉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过程中的堵塞、浪费、过度滞留等影响财务收益的重大管理失误和管理波动信号,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亮出黄牌、发出警报,督促企业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的危机演变成损失。财务预警系统不只是在意识到企业可能将出现问题时才使用,而应更注重日常监控,随时考虑各种可能导致预警的原因,重视从细微处发现问题,以便及时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第7篇: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范文

一 它的根本原因

资本的存在和扩张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为了增值,为了实现增值不折手段是资本残忍和血腥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构成了资本运动的全部和原始的动力。从资本主义诞生到今天走过了近五百年的时间,五百年来,资本主义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过了原始积累、自由竞争,垄断、国家垄断的历史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资本主义势力称雄世界,资本主义集团内部通过激烈的竞争,不断分化和组合,形成了规模宏大、实力雄厚的金融、能源、矿产、粮食世界性垄断集团,在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长期博弈中,最终获胜,获得了货币发行权,资本主义步入国家垄断阶段,国际资本应运而生,资本主义政权最终成为国际资本的附庸,国际资本通过手中掌握的海量资本,完成了对世界经济的全方位掌控,其实现增值的手段变得随心所欲,花样翻新,不断通过制造经济波动,劫掠世界财富。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性的经济波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近年来发生的频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虽然导致经济波动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是,结局却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值得我们认真地分析和研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进入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的形态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的同时,其实现增值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资本已经对通过传统手段掠夺财富,实现增值变得失去了耐心,而是利用手中掌握的海量资本频繁搅动世界经济,实现一夜暴富,疯狂地掠夺世界财富,掠夺的手段变得更加隐蔽和富于欺骗性二战后在频繁发生的石油危机、金融危机、粮食危机、局部战争危机的背后我们总能看到资本的影子,资本在这些危机的背后鬼魅魍魉,若隐若现,事实上我们应该知道:它___一国际资本才是这些危机的真正罪魁祸首!但哭得最伤心的却往往是最大的赢家,每次经济危机的最大受益者恰恰就是它,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危机的根本原因,也许能加深对危机的认识和把握,在未来的经济运行中防微杜渐,减少损失。

二 金融危机成为世界经济波动常态

金融经济国际化早在70年代就已露端倪,80年代进一步发展,到了90年代演化成席卷全球的大趋势。尽管几次金融风暴的冲击使金融经济国际化受到异议,但是,随着经济垒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金融经济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已成共识。金融国际化使得国际资本轻而易举敲开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大门,表面上表现为垒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合理高效流动,但本质上我们可以看到金融的国际化进一步加深了国际资本对世界经济的全方位控制,为国际资本搅动世界经济创造了条件和机会,国际资本只是在等待的合适的时机和机会来制造增值的机会。基于国际资本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控制地位,技术垄断、资源垄断、规则垄断、金融国家化使得国际资本如虎添翼,金融危机成为世界经济中的经常发生的现象,金融危机的常态化使得世界经济陷入经静性的波动中。

三 当代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

第8篇: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金融;脆弱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四种基本均衡与四大金融危机

    所谓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一种全局体系的风险因素,相对于的是一种局部性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金融风险,其破坏性极强,极易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是一种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金融体系的稳定是建立在一定均衡的基础上。这种均衡体现在四个方面:货币供求方面的均衡、资金借贷方面的均衡、资本市场方面的均衡和国际收支方面的均衡。其中货币供求方面的均衡体现在币值稳定上;资金借贷方面的均衡体现在信用关系的稳定上;资本市场方面的均衡体现在金融资产价格的稳定上;而国际收支方面的均衡体现在汇价和国际资金流动的稳定上。如果这四种均衡被破坏,就会导致不同规模、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根据其表现形式不同也可以分为四种:货币型金融危机、银行型金融危机、资本市场型金融危机、债务型金融危机。货币型金融危机是由货币贬值引发的金融危机,由于货币的贬值,导致外汇储备短缺,金融资本向国外转移,固定汇率体制被破坏,发生通货膨胀。银行型金融危机是由银行业自身出现亏损引发的金融危机,在银行体系中出现10%以上坏账,导致部分银行濒临破产开始倒闭,从而影响到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资本市场型金融危机是由于资本市场的崩溃所导致的金融危机,例如股市或楼市出现价格的暴跌。债务型金融危机是由无力偿还外债而引发的金融危机。

    二、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主要表现

    笔者上面分析了四类金融危机,那么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下,能否引发金融危机的发生?下面就分析一下我国潜在的金融危机。

    (一)我国潜在货币危机

    从我国现今的实际汇率上看,人民币一直存在一定空间的升值压力。而且通过与美国的对比,发现我国现今的通货膨胀率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从经常账户上看,我国一直维持贸易顺差,因此经常账户保持盈余,说明国家具有一定抵抗风险的能力。从资本和金融账户上看,因为从2005年开始我国放缓了对外国投资资金的吸收速度,因此外债资本流入中短期外债比重不断攀升,所以应该引起对这一方面的高度重视,以防引发短期投机资金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从外汇储备上看,我国外汇储备很充裕,是现今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大的国家,这是我国一种金融保险的方式。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不会爆发货币危机。

    (二)我国潜在资本市场危机

    在资本市场发生危机的关键原因是投资者的投资信心,随着我国证券市场逐渐的规范化,上市公司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证券市场投资环境不断完善,投资者的信心在不断提高。因此,我国证券市场应该在不断上升中,向“牛市”进发。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也不会爆发资本市场危机。

    (三)我国潜在债务危机

    我国现在的对外债务一直保持在安全的状态下,连续7年我国外债负担率、外债偿债率和外债债务率均低于国际警戒线。但近几年,我国对外债务的结构也在不断的变化,短期外债比例从2003年开始超出25%的国际警戒线。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要,但我国现今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也很小。

    (四)我国潜在银行危机

    我国现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中最不安全的因素在银行业,是最需要关注和预防的。第一,我国现在银行体系中的不良资产率仍有可能反弹。虽然政府一直在干预银行的不良贷款情况,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每年降低不良贷款2-3个百分点,,到2005年不良贷款率降到8.6%。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随着贷款力度的加大,不良贷款也会随之加大,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下,会出现银行不良资产的新的高峰。第二,我国银行业的资本缺口仍旧巨大。虽然银行业股份制改革解决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本充足问题,但资本不足一直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据有关估计,国内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达标的话需要补充1·7万亿元。第三,我国银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依然偏弱。银行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存贷款利率之间的差额,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80%以上来源于此,其他收入只占19%左右。而在国外银行的盈余中其他收入占到35%以上。第四,政府解决银行危机的成本较高。从近几年国家解决银行危机的方式上看,基本上就是国家出资解决问题,政府掏腰包买单,可以输国家为解决银行业的金融危机承担了高额的成本。

    三、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全面管理对策

    (一)加强金融监管

    从世界各国发展态势上看,金融监管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从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发展,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发展。因此,我国应该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进行金融业的全面监管。我国可以考虑参照美国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模式,成立一个专门的领导机构———国家金融协调发展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协调金融行业的风险管理,弥补现有金融监管的不足与缺陷。

    (二)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

    现在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是把中央银行作为最后的贷款人来维护金融稳定,我国一般是由中央银行通过提供再贷款的方式,救助陷入流动性危机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在救助危机银行机构时,先后多次履行了最后贷款人职责。

    (三)建立与健全投资者保护制度

    通过国际上先进经验可以看出,建立一些相关的投资人保护制度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一般来说可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证券投资者风险补偿制度、建立寿险投保者风险补偿制度等等,来有效的预防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从而催动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参考文献:

    1.苏锐.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思考[J].现代经济2008.(8):25-27.

    2.马宇等.美国次级债危机影响为何如此之大[J].经济学家2008.(3):92-98.

第9篇: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贸易保护;战略选择

当前国际金融体系正经历着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并已经严重影响到全球实体经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都感受到这股寒流。全球经济危机常常与贸易保护主义如影随形。一般来说,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各国政府往往倾向于通过刺激内需、降低外贸依存度来保护本国经济的独立性。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经济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实体经济迅速萎缩,失业率普遍急剧上升。为了维护本国的社会安定和政局稳定,为缓解经济衰退带来的国内就业压力,各国纷纷出台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一、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

就贸易保护的形式而言,贸易保护已经由提高关税、限制配额等传统的贸易壁垒扩大到了绿色壁垒、 技术壁垒、反倾销及反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等更大范围,发达国家更趁机找到了限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的借口,贸易保护的领域和贸易保护的手段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一)经济刺激方案中隐含贸易保护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纷纷出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期止住世界经济下滑势头。但在各国的经济刺激方案中,贸易保护主义隐含其中,一些国家制定了大量的显性或隐性的贸易保护政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迹象明显。如,强制购买本国产品、引导政府采购向国内企业倾斜、对进口产品差别对待等。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年初美国通过的刺激方案中所包含的大量购买美国货的条款,规定获得刺激方案资金支持的任何基础设施项目,其使用的钢铁产品必须为美国生产,除非联邦政府认定购买美国钢铁产品成本过高,会损害公众利益。

(二)利用WTO允许使用例外条款进行贸易保护

一直以来,WTO规则存在着广泛的灰色地带,如保护幼稚产业条款、反倾销协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保障措施协议等。这些规定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助长了一些国家采取或明或暗的贸易保护手段,使贸易保护主义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中国密集地遭受来自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或长或短,或合规或不合规的“两反一保”调查,就是一个有力佐证。

另一方面,WTO的争端解决机制赋予各成员在其他成员违反WTO协定或其利益受到减损时采取报复的权利,这一权利已经成为保证各成员遵守其在WTO协定中义务的基础。然而,WTO的这个运行规则在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强化了贸易保护主义的传染性。以这新一轮的贸易保护浪潮为例,继欧盟和加拿大等警告美国其“购买美国货”条款可能违反国际贸易规则后,美国开始考虑对意大利饮用水和法国奶酪征收报复性关税,以报复欧盟对美国鸡肉和牛肉实施的进口限令。欧盟也开始收紧自己的贸易规则,例如重新为牛奶出口提供补贴,指控中国产螺丝和螺母以低于成本价在欧洲倾销。

(三)由传统贸易壁垒向更广泛的形式转变

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利益分配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类产品以牺牲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代价,所以发达国家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传统保护手段频繁地应用的同时,利用自身在环保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制定更高的环保、技术、商品和劳工标准,从而形成绿色壁垒、技术壁垒、蓝色壁垒等花样繁多的贸易壁垒,以削弱发展中国家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获得的竞争优势,使得贸易保护范围更加广泛、全面。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9年1月份WTO主要成员共向WTO通报了248项技术性贸易措施,2月份通报了193项技术性贸易措施,比1月份减少27% ,3月份WTO主要成员共向WTO通报了259项技术性贸易措施,比2月份增加 34.2%。

(四)从商品贸易领域向劳动力雇佣和金融领域扩展

法国最潮要求政府给予本国国民福利;英国掀起排外抗议工潮,国民高举“把英国的工作留给英国人”以及政府施压银行应优先考虑本国客户;美国参议院通过议案,要求接受政府救助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招聘时,首先考虑美国国籍的申请者,而外国雇员不得超过总员工的15%。在金融领域也出现了保护主义的倾向,一些国家为了帮助国内银行应对危机,从新兴市场中把资本抽离。

二、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和给中国带来的挑战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

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告诉我们,贸易保护主义是一剂“毒药”,而发展自由贸易,通过竞争发挥各自的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并使贸易的各个参与方都获利。然而,当真正面对危机时,各国往往会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使自身置身于危机之外或阻断危机传染到本国或将危机转嫁给别国。事实上,一旦一国开始实施贸易保护之后,其结果必然是贸易战,而贸易保护都将形成各国的纳什均衡,陷入“囚徒困境”。

而这种无效率的局面是无法通过一个国家的政策改变来改进的。即所谓的集体理性与个人理性的对决,所有个人理性的结局未必是集体最优化的选择。这个时候就要采取贸易协议合作的方式来推动两国的自由贸易,实现有效率的均衡。在每次金融危机来临之际,一国对国内投资和贸易采取保护,在短时间内和表面上可以看到政策的效果,并且可以缓解国内失业和国际收支失衡,但这种贸易保护的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必然导致两败俱伤,也最终导致全球经济的衰退,对整个国际贸易体系来说是集体行动的失败。

(二)贸易保护主义给中国带来的挑战

金融危机下,各国政府为贸易保护主义大开绿灯,原有的贸易秩序被打破,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体,面临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加,在贸易保护的压力下,贸易摩擦的范围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扩展,从家电、纺织服装等转向新兴的钢铁、汽车、通讯设备、化工等产业。2009年4月,美国对中国乘用车和轻型货车轮胎启动特保调查、对油井管产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金额巨大,引起中国政府及产业界的高度关注。有数据显示,中国是遭遇反补贴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且目前三分之一的反倾销案件都是针对中国,全球对华补贴调查仍在增加,技术、劳工、环境等贸易壁垒日益增多。目前全球35%的反倾销调查和71%的反补贴调查是针对中国出口产品。2009年前三季度,有19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102亿美元,同比增长125%。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成员,连续3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此起彼伏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使我国许多拳头产品被逐出进口国市场,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三、金融危机下中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战略选择

(一)推进自主创新,凸显企业竞争优势

许多贸易壁垒都是针对我国出口商品档次不高、技术水平低而提出的。政府应该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战略,引导和激励企业重视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强化企业对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增强国内企业的内在竞争力。同时,通过追求产品的差异化和自主创新品牌的建立,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产品的质量问题。

(二)加大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的配合力度,增强产业竞争力

合理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改善贸易环境,适时的调整出口退税比例,加大产业调整的引导力度,淘汰落后产业,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给予金融支持,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帮助企业度过金融危机的难关。

(三)积极扩大内需,转出口为内销

当前形势下,主要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扩大内需尤为重要,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助于改变我国经济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格局,在出口困难的条件下,扩大国内消费,可以降低出口依存度,缓解外需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同时,增加消费,降低储蓄,将有助于缩小贸易缺口,削减贸易顺差,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四)充分利用WTO规则,积极应对

为应对金融危机,企业应深入了解WTO规则和贸易救济调查知识,利用法律进行自保和应对。企业是应对贸易摩擦的主力军,要组织行业协会壮大力量。针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和诉讼,要积极应对,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同时寻求更多的法律援助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参与。

(五)加强国际间合作,促进贸易自由化

金融危机是一场全球性的挑战,国际间的合作是战胜危机的有效手段。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经济联系紧密,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危机。目前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可能减缓,中国应积极努力,联合世界各国恢复多哈谈判,改进多边贸易规则,主动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国际经贸合作,从而为中国和世界经济早日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杨一萍.对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制造”遭遇贸易壁垒的反思[J].山东纺织经济,2009,(6).

[2]宋林飞.当前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与应对[J].对外经贸实务,2009,(5).

[3]戴海珊.金融危机时期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原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20).

[4]陈贻伟. 经济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影响及其应对策略[J]. 特区经济,2009,(10).

[5]陈爱蓓. 金融危机下的国际新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应对[J].现代经济探讨,2009,(11).

[6]阚风平.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经济复苏的影响[J].经济纵横,2009,(11).

[7]张圆媛.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经济师,2009,(12).

[8]张李倩.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1).

[9]杨柳. 金融危机形势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及我国应对策略[J].2009,(12).

[10]郭炳南,邓小清. 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趋势与中国的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9,(11).

[11]陈柳钦.金融危机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思考[J].价格与市场,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