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范文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发展农村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第1篇:如何发展农村经济范文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农村经济;推动;发展

一、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农村信用社是为促进农村发展而设立的金融机构,因此农信社的经营活动要以帮助农民提高生活水平、支持农业发展为宗旨,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的推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农村信用社有助于农民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为农民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农信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民从农信社贷款不仅手续简单,而且贷款门槛低,需要贷款的农民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拿到贷款,为农民提供了方便。第二,农村信用社通过贷款给农民,优化了资金结构。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主要用于贷款,通过收取利息盈利,以往农信社的资金没有借贷出去,造成资金的利用率不高。农信社把资金贷给农民,既充分利用了资金,又为农民提供了帮助,促进了农业发展,进而带动了农村的经济。第三,农民利用贷款对农村各项设施进行改善,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基础。比如,农村的灌溉设施对农田的意义重大,交通设施对农村与外界的交流有重要作用,这些设施的完善需要贷款支持。修缮各项设施既方便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又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第四,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较低。民间借贷的缺点是利率高,贷款人难以背负高利息,而且容易发生借贷纠纷,不利于农村的和谐建设。从信用社贷款利率低,而且手续简便,这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1.深化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改进农村金融服务

信用社要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优化,明确产权归属。为贯彻“三农”政策,有必要对信用社的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以进一步体现信用社的支农本色。同时通过改革,划分产权归属,加强信用社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业务水平,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另外,明晰产权可以对信用社的经营起到激励作用,改进企业管理模式,有利于对风险的预防和规避。信用社在产权制度改革中,要顾全大局,坚持逐渐过渡、稳中求进、因地制宜。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各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自然环境、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也不相同,导致各地区信用社的效益也有高低之分,因此在改革产权制度时要考虑各地的不同情况。每个信用社要根据各自的自身条件、当地的经济水平、企业管理理念采取不同的产权关系,对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可以把信用社改革为股份制企业;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不宜采用股份制,可以把信用社改革为更适合当地经济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对经济发展适中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产权制度。

2.农村信用社需要创新业务品种,多层次服务“三农”

农村信用社的宗旨是服务农民,支持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其业务范围主要是为农民提供贷款、理财等服务,可以说信用社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一要坚持信用社扶持农村的宗旨,通过加大基层网点的覆盖率,提供多品种的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吸引农民通过信用社融资、贷款,为需要贷款的农民提供贷款,为需要存款的农民创收,加快农村资本的流通,以达到帮助农民,为信用社增加效益,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只有逐步完善信用社的金融服务才能使农民和信用社双方都得到发展。二要提高信用社的信用度,使农民真正从信用社得到实惠。构建良好的信用度是金融机构发展的关键,县乡级政府要明确信用社的具体负责人,并鼓励村干部发挥宣传、带头作用,为信用社信用度的构建工作打好群众基础。信用社只有提高信用度才能吸引更多的农民,切实起到扶农助农的作用。三要在信贷业务中建立客户经理制度,信贷业务是信用社的主要业务,需要一批专业的金融人才来管理,同时客户经理也可以为农民解答疑问,提供咨询服务,为农民推荐更优惠的服务品种,并给农民介绍国家最新的贷款政策和各种信息。客户经理不仅能推销信用社的信贷业务,又能为农民选择最实惠的服务。

3.坚持以农为本,提升农业产业化升级

新时期农村建设的新要求是发展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实施民主管理,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发挥如下作用:一要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比如农产品品种的升级、收割设施的购置等,提高农民、政府和信用社的收益。二要支持农村开拓休闲产业,利用农村独特的环境优势和原生态生活方式,赋予农村的各项资源以商业价值。比如“农家乐”产业可以让人体验乡村生活,农村观光产业可以让人体验种植的乐趣,这些产业发展都需要信用社的支持。三要大力支持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养殖业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大规模的养殖业不仅能给农民创收,还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四要支持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疏通道路交通,完善灌溉设施,改进电路设施,从而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三、结论

可见,农村信用社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不仅可以为农民解决资金困难,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而且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信用社只有通过完善产权制度,提供多种类的业务,促进农村产业的多样化,才能更好地提升农村经济。

参考文献:

第2篇:如何发展农村经济范文

一、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概述

农村金融发展的目标在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国农村经济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始终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于是促进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当务之急。农村金融的驱动,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1、金融与经济关系理论

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双重的。根据马克思的理论逻辑,商品经济不仅决定了以货币、信用和银行制度为特征的“金融”产生,而且还可以决定其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在货币方面,马克思认为货币通过商品价值、商品交换、流通要素和资本运作反作用于经济。它既能极大支持经济发展,又使客观存在的金融风险演变成金融危机破坏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加大。

2、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化大农业是高度产业化的社会化生产,农业企业化的经营对资本的需求量大,融资形式多样化,新的农业技术研制和推广也要借助金融的力量。同时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季节性、周期性闲置资金,农村社会的各种游资也需要金融机构吸纳形成资本,推动农业经济不断成长和农村经济增长。金融介入农业及农村经济不仅起到融通资金的媒介作用,还发挥了经济调节的职能。

三、促进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要实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全面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将农村金融的功能定位在对分工的促进与农村产业的深化上,走工农协调、城乡互动发展之路。

信用合作社要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难等问题,对症下药,建立预警机制。积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突出信贷支持重点,对不同类型中小企业采取不同的融资扶持策略。

1、改进信贷管理制度,健全贷款营销激励与约束机制。信用社要制定科学的、切合实际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客观评定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合理确定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要逐步建立和推广贷款办理时限制度,简化审批程序,提高信贷审批效率。信用社在完善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的同时,要建立信贷营销激励机制。要科学合理地制定信贷人员发放、回收贷款的综合考核办法,客观公正地评价信贷人员的工作业绩。对积极开拓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且成效显著的信贷人员,要给予与之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和保护信贷人员主动拓展信贷业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信用社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基层央行要加大窗口指导力度,疏通货币政策传播渠道,引导信用社不断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存量和结构。在保证信贷资产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扩大和增强基层信用社信贷支持力度,加大信贷营销力度,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在坚持信贷原则前提下,不惜贷、不惧贷,主动增加有效信贷投入,增强信用社风险防范意识,努力盘活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资产比例。

3、改进金融服务,提高服务水平。要发挥点多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在结算、汇兑及财务管理、咨询评估、理财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搞好市场分析,了解金融政策,提高经营决策水平。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涉外业务,减轻企业负担。要积极推进城市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制定政策措施,支持地方信用社扩大规模,增强资金实力。要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吸引民间资金;要加快风险投资体系建设,鼓励和培育优秀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4、以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为动力,创新信贷支持手段。要根据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积极开发“量身定做”的新的贷款品种。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还贷有保障的优质中小企业允许办理“借新还旧”。积极探索采用企业股权、出口退税税单、应收账款等多种抵押方式,解决中小企业抵押资产不足的问题,以适应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数量少、次数多的特点。允许中小企业比较活跃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在满足农户小额农贷需求的前提下,适当集中资金,积极扶持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

第3篇:如何发展农村经济范文

关键词:经济发展;基础教育;发展变化;挑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208-01

农村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从世界范围来看,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普遍落后于城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的低下所导致的农村整体人口素质的低下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响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课程,它是整个教育系统运行的软件。当今世界各国在构筑适应21世纪发展方式时,无不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奠基工程,纷纷由政府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门机构,并立专项、拨专款予以经常性的关注。

众所周知,提起农村基础教育我们的第一印象是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简陋的校舍,设施设备的老年化,师资的短缺,家庭教育的缺失等。但随着国家经济战略的转移,各项政策的实施,使得经济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给我们基础教育带来了强有力的机遇与挑战。目前农村的教育状况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教育、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课程问题在其中逾加突出。只有进行全面、系统的课程改革,才能使农村教育走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培养“学会生存”的一代跨世纪人才的轨道。建立社会与经济的密切关系,发现一种适合于它的环境的教育体系。

一、经济发展让农村基础教育发生变化

1、教育条件的变化

教育发展要有物质条件作为基础,如:硬件条件、试验条件、器材经费、校园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经济发展使我们农村校园拥有了更好的师资配备,美丽的校园,舒适的教室,宽阔的塑胶操场,干净卫生的学生食堂,还拥有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各种教育功能室。(微机室、科学实验室、音乐美术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等)这些都是以前农村基础教育不敢奢望的教育条件,而如今成为了现实。

2、接受教育人群的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我们农村教育从单一的只是面对农村娃娃,如今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城乡一体化融合,各大企业的迁入并新建带来了许多流动的受教育者。他们来至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受教育经历和学习的习惯。在这样的带动中我们农村教育面对的人群更为多样性,开展教育工作有了更大的难度。

3、人民群众对待教育意识的变化

经济发展让外出打工的农村人员相继回到了孩子身边,留守儿童,贫困儿童问题得到了改善,人们对待教育的意识得到巨大转变。过去时时刻刻都在忙于生计的他们,对于教育力不从心,甚至有些人有“读书无用论”思想。如今在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条件之后,他们开始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二、经济发展让农村基础教育面临巨大挑战

1、教育投入加大带来的挑战

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村教师的待遇,相关政策的实施缩小了城乡教师以及与公务员的差距,先进的设施设备大量投入使用,同时学校的建设更适应现代社会中教育的要求。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如何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应当优化学校人事管理,加速实施“全员聘任,平等竞争,定编定岗,择优聘才,淘汰转岗优化组织,强化培训,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人事改革。继续优化科学管理与规范管理,刚性与弹性管理,激励管理与惩罚管理的综合化、系统化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

2、教师队伍建设的挑战

农村基础教育存在专业教师不足、教师素质不够高等相关问题。要适应新环境下的学校建设,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项规则制度,抓管理、促教研,努力实现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育能力、教育评价的全面转变。学校还应该多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班及教育研讨活动,让培训与教育相结合,使教师继续教育能落到实处。

3、学校与家长、社会等诸多因素存在的挑战

长期以来农村父母大多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分放任自流,或严厉有余,方法不得当,使得孩子身心造成不良影响,给学校教育增添了不少障碍。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意识。学校应利用好家庭这一教育资源,多与家长、社区联系沟通做好宣传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举行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孩子学习情况,通过沟通互相了解在理解中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总之,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条件的不断改变,农村教师们应安心稳定、积极乐观健康的担任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提高教育管理专业化水平,为学校与学生、家长、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好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春香,董鹏,潘军,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和对策[J].文教资料,2008年32期.

第4篇:如何发展农村经济范文

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是我国市场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及国家的经济政策方针等宏观的晴雨表。农村经济发展通常是以国家经济的战略方针为指导,同时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市场环境等,以此为依据来确定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的。工业化背景下,我们要想保证中国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就需要不断实现农业生产的转型,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2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当前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并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如果不能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稳步的发展。

2.1基层领导没有对发展农村经济引起足够的重视

部分基层领导的文化素质比较低,对上级的规章制度没有很好地执行,更没有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村领导往往不能建立起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不能通过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改造传统农业。农业项目需要较长时间的投资,但农业项目收益率相对较低,很多银行不愿意提供贷款,而政府又不能提供有效的政策服务,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2.2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相当大一部分的集体经济,如何发展集体经济,对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当前作为农村经济管理的基层人员,由于其自身素质不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受其思维和思想的限制,这些基层人员往往不能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要求。此外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体制也不健全,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就导致了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3农产品质量不能保证

在中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农村经济也呈现出了较快的发展趋势,农产品的产量也在逐年上升,但受农业技术的限制,当前我国的农产品质量仍然很低,有时由于种植不合理,还会出现农产品大量积压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工业化背景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新型工业化将推动传统农业的发展,将通过信息化带来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契机,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提出了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以期能够及时地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从而推动农村经济高水平地发展。

3.1使基层领导重视发展农村经济

要想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从基层领导抓起,让他们从思想和行动上都引起足够的重视。市、镇两级政府应当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实行规范化管理。同时还要定期地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让村干部进行调研并撰写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宏观上把握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与此同时还应该充分地发挥村民的民主监督作用,使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能够落到实处。

3.2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投入

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是当务之急,资金是农村建设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我们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投入力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当对发展农村经济给予优惠的政策,对农业项目或农产品加工减免税率,同时也要采取强制措施使农村信贷投入有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商贸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农产品价格,最大可能地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从而促使农村经济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3.3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

新农村的经济发展必须有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一个完善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可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必须转变农业发展的理念,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优势资源,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利用农业科技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科学带领农民致富。

3.4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目前很多农村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已经开始转变个体经营为规模性经营,通过农业产品的深加工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特别是打造“农产品的龙头企业”对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都起带头作用。目前实现农村的产业化经营有多种方式,包括加工业、手工业及农产品的等。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发展小型手工业提供了优势,农村的手工业顺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在农村得到了迅速规模化发展。除此之外,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加快了龙头企业的经济发展,也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途径。3.5加大农业科技的应用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科技成果可以转化为农业生产力,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发了一些新的农业技术、农业产品,一些学术成果也实现了转化。

4结语

第5篇:如何发展农村经济范文

关键字: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

前言:所谓的农村集体经济中的“三资”所指的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这三项,三资管理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物质保障和基础,三资管理问题切实关系到广大农民朋友的实际利益,从而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关注,加强三资管理对构建新型农业经济体系和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有一定深远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仍然有不少的问题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遏制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速度,所以,改善农村集体经济的三资管理是刻不容缓的。

1当前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的状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经济的转型,对农村经济的建设有了更加严苛的要求,从而三资管理的经济价值与政治价值也越来越高,虽然各地都立足于实际采取有效的方式管理着农村的三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逐渐有越来越多的管理问题出现,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1.1管理制度不完善

众所周知,一个实际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在一定程度降低管理的难度,增加管理效率,但是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当地的管理人员并没有制定相应的三资管理制度,造成三资管理十分混乱,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得不到改善。而对于已经建立管理制度的地区,由于当时的环境因素导致管理制度多数都十分粗糙,对于资金,资产等的管理十分不完善,而随着国家经济体系逐渐健全,旧有的管理制度不足以满足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从而暴露出各种问题,再加上管理三资方面的工作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如今农村的三资管理缺乏章法的主要原因。而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实际工作时,数据十分混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村负责人对集体经济中的三资管理难度,对整体的发展十分不利。

1.2重视度不够

由于思想的束缚,导致农村相关的三资管理人员对工作内容不了解,从而导致多数人不能正确对待三资管理,没有认识到三资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仍旧停留在就有的思想,认为三资管理仅仅是算算账,管理一下集体公有的资产,没有注意到三资管理的深层次含义,这就导致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敷衍了事,账目时常错乱,而且对于土地资源归属权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记载,这就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争端发生,从而影响农村的整体和谐性,对农村的发展十分不利。

2改善农村集体经济的三资管理现状

2.1完善管理制度

为了能尽快的改善农村三资管理的现状,更快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完善现有的三资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俗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一个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所以各地应该尽快建立起适合当地地区的三资管理制度,扫除旧有制度的盲点,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管理。并且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三资清查工作,争取做到不漏,数据真实,并且建立相应的后续的监督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具有预防某些人挪用公款私用,还要明确每一份集体资产的用途,规范每一笔三资交易,并且管理负责人应该定时的走访地区、抽查账簿等进行核对,最大程度做好“三资”民主化建设――是在农村集体经济各项事务中,按照民主管理的原则,严格执行民主议事规则、民主管理权限等民主管理各项规定,最大程度的做到三资管理透明化。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更能加快建设农村的经济制度体系,保障农民的利益。

2.2提高重视度

为了能更好的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标准,农村相关的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对农村三资管理的认知度,并能提高对三资管理的重视度,改变旧有的思想观念,督促当地工作人员能认真的对待自己所属的工作,深度挖掘工作内容的含义,并且教育当地村民,使其明确三资管理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和对提高经济效益的帮助。只有当地村民及相应的管理阶层能了解三资管理的重要性,才能最大程度上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当前三资管理的现状,从而突破当前农村在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瓶颈。

3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更快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三资管理不仅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物质保障和基础,更关系着农村集体经济制度建设的发展和完善,更极大程度的保障了农民的收益和权力,为市场经济增添活力,也对农村的民主和谐气氛有一定的帮助,更是密切党群关系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推动力量,所以说,加强农村的三资管理对农村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想要国家抓住机遇继续高速的发展经济,就必须打下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而这就需要农村的经济发展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因此,对与三资管理必需加大力度,虽然管理好三资是一件十分任重道远的任务,但是只要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提高重视度,就一定能实现目标,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促进农村集体的和谐,为构建和谐射虎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6篇:如何发展农村经济范文

关键词:农村 经济 发展 思路 对策

当前,发展农村经济是中央最关心、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城乡人口的比例失调,农民整体素质偏低,高成本、低产出的传统农业模式,小生产与大市场的不适应,使得农村人均收入总是上不去,GDP值也低。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就此问题,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探讨。

一、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经济收入

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迫切需要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基础设施建设与转变增长方式。

1.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

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要以增收为目的,要以生产质量高、增加值多的农产品为主,要积极发展粮食产品的深加工,把粗放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为集约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

2.要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

用现代工业部门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装备农业,全面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彻底改变以人力为主的农业耕作方式。

3.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和蔬菜业,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为了避免地区之间产业过度雷同,实现规模经营,形成区域整体优势。

二、 扭转农民增收缓慢局面的方法

1.必须实施规模经营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载体。要实施规模经营必须盘活土地资源,既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严格执行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又要建立合理的流转机制,将耕地、山场的经营权通过转包、拍卖、入股等形式逐步向大户、向能人集中,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

市场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就是要实行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规模就是市场,规模就是效益。只有形成了规模生产,实现了产品的批量上市,才能降低农产品交易的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确保生产效益。现阶段的家庭承包经营,对实施规模化经营虽然有一定制约,但规模经营并非无路可走,无章可循。只要通过一定途径和方式组织千家万户统一发展某一项产业就可以形成区域性的规模发展。要实现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的骨干产业规模经营,逐步走上主导产业的小型大规模发展之路,我认为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通过示范样板的辐射带动形成规模化生产;二是通过龙头企业发展带动产业规模经营;三是通过能人带动形成规模化扩张。

2.必须主攻精品名牌

现阶段的农产品市场已全面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而生产的目的也由解决温饱转向了增收致富。不论是传统农产品生产,还是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都存在着市场营销的问题,在什么都有、什么都多的市场环境中,要实现农产品的有效销售,就必须主攻精品名牌,靠品牌效应占领市场,解决卖难现象,可以就品牌就是市场。主攻精品名牌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攻特色。创精品名牌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项目、特色产品,靠多数地方不具备的优势出奇制胜。二是攻管理。获取名牌后最重要的是配套各项管理措施,防止假冒产品充斥市场而砸牌。三是攻宣传。“好酒也怕巷子深”,在千方百计攻市场的同时,要加大宣传攻势。四是攻批量。创精品名牌的最终目的是要抢占市场先机,实现顺利销售,从而获取较高的效益。因此,必须组织批量生产,形成批量上市,消除有品牌无产品、有产品无批量现象。

3.必须发展龙头企业

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就是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与瞬息万变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由于农产品生产与市场之间缺乏必要的联接纽带,分散生产和销售,很难形成规模和优势,即便是形成了规模生产,也会因为分散销售抢市场而出现互相压价、相互残杀的现象,加大了农产品交易的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要确保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就必须突破性发展产业龙头企业,靠龙头将农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有效连接起来,形成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格局。发展龙头企业:一是要走出政论办企业、管企业的误区。本着谁有能力谁牵头,谁先发展扶持谁的原则,按市场经济规律组建龙头企业,不能搞“拉郎配”和过多的行政干预。二是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龙头企业的发展经营必须兼顾公司、农户等多方利益,防止出现一味追求公司利益而损坏农民利益的现象,只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才能切实起到产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三是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出台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的环境。

三、加快劳动力转移,扩大农民就业范围

1.发展教育和培训事业是促进劳动力有序流动、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治本之策

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因此,从近期看,只有针对劳动力不同的文化水平、分层次、分对象、分渠道地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在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才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从长远看,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把青少年作为最主要的教育目标。

2.支持农民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要学习浙江致富农民的最大经验“百万农民创业,带动千万农民就业”,使农民普遍得实惠,长期得利益。目前,最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和“个私”经济,而农民创业就是其中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3.要加快城市进程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一个地区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决定因素。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意味着就业空间扩大,农民外出务工机会也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根本上说,是要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经济发达地区、大劳动力密集型工厂搬至或设分厂于生产成本低、交通日益通达的不发达地区和小城市,产业和资本出现了加快转移的趋势,这种梯度转移对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为此,我们也要不失时机地顺应这种趋势,大力促进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

4.转移方式要多样化

针对目前各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普遍重于劳务输出的倾向,在劳动力转移方式上要因地制宜,坚持多样性,要坚持内部与外部、异地与就地、境内与境外相结合,职业转移与身份转移结合,就业与创业并重。

四、必须走发展减负之路

农民是农村经济的主体,农民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稳定和经济发展。而影响农民积极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负担的轻重。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减负新途径,走发展减负之路。尽快地将农村费改税工作由点到面全面摊开,用税、费的法制化、规范化杜绝乱收费行为给农民带来的额外负担,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引导农户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种植资产,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要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重中之重。通过企业发展,一方面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实现农民变农工,增加非农收入;另一方面壮大集体实力,变农民上交为集体上效,彻底减负。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劳动力转移,扩大农民就业范围,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要统筹城乡发展,以农民富裕化与现代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优势互补、协调统一的城乡关系,形成以城带乡、以工带农、以农稳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参考文献

第7篇:如何发展农村经济范文

关键词:现代农村;经济管理;核心内容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工业生产逐渐实现了机器化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人们的意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城市人口对优质的生活进行享受的时候,人们对农村的发展现况也提出了要求,对农村发展更加重视。城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需要农村发展来作为保障,因此,要想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一定要对农村、农业和农民进行进行解决,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同时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才能更好对核心内容进行掌握。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是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更快的发展农村经济,一定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得到发展。

1 农村经济管理的内涵

农村经济管理是指在特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利用市场环境,根据国家的经济方针来对农村的经济发展进行宏观管理的活动。农村经济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前提下,保证更好的对消费过程进行调配,这样能够实现对农村经济的管理。农村经济管理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实现的,在进行经济管理过程中要能够对本地区的经济优势进行发挥,同时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按照计划对管理的过程进行必要的调控。

2 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现在,人们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非常重视的,因此,如何建设更好的新农村成为了国家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成为了农村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做好必要的管理工作,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农村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同时也能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1 农村经济管理现状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的内容。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台了很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将这些政策落实到实处,能够更好的保证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农村经济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对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这样才能提高农村的物质生产水平,同时也能提高生产效率,采取更加有效的管理方式对农村经济进行管理,农村经济管理的现况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的,现在,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经济发展不协调的情况,同时也出现了极其不平衡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农村经济管理干部队伍素质过低的情况,农村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等问题。

2.2 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问题

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多的,其中,农村经济管理者在专业素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通常农村经济管理者就是当地的农民,这样会导致农村经济管理中出现两种非常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当地的农民作为管理者能够更好对当地的资源进行利用,但是这些人员在知识方面也是存在一定的限制的,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无法公正的情况。为了更好的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在管理队伍方面进行必要的改进是非常重要的,拥有更多的专业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解决在人力资源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能更好的对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实施。

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情况,虽然国家对三农问题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国家政策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政策不匹配的情况,导致很多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国家在对农村经济进行发展的时候还停留在财政补贴方面,这样就使得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政策,导致农村经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无法落实的情况。农民在市场竞争方面意识是比较差的,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非常迅速,这样就使得社会生活中很多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但是,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对滞后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竞争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3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

3.1 制定完善适应农村的法律法规

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在农村问题的解决上除了要以德治国更重要的是要依法治国,完善法律法规来对农民的利益进行法律保障。我国对农业的法律大致有《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等。农村经济管理者需要切实落实法律的相关规定,保证农村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些法律法规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民的合法权益,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不良的经济情况,这就要求国家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来遏制,而这些农村的经济问题需要农村经济管理者们及时反馈,国家才能及时了解农村的新问题,妥善解决。

3.2 培养一批适应时展的干部队伍

农村的经济管理离不开一批适应时展,了解时代要求的管理者队伍。他们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领导者,主要进行领导、决策的工作,是统筹安排农村经济工作的核心。这批干部必须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政治觉悟,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农民耐心细致,这样才可以对下属有示范作用。农村经济管理者的专业素质,不仅包括较高的文化素质,还包括对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掌握,特别是与农村、农业、农民相关的经济和法律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民。而且农村的干部队伍必须要稳定,要有一套完整的人员流动方案,保证在岗的人员都是有能力能办实事的人。另外,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在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的时候要发挥农民群众的力量,多方听取农民意见,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虚心接受人民的意见和建议。

3.3 建立健全民主监督体制

农村经济管理要面向群众,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这就需要一个健全的民主监督体制。农村经济管理归根到底是为农民大众服务的,要接受农民的监督。完善监督体制,既是政治民主的表现,又能及时纠正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健全的民主监督体制能进一步调动农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他们为农村的经济管理献力献策。健全监督体制,能更好的为农民服务,在一方面督促管理干部办好事、办实事,另一方面,为构建服务型的管理模式提供了群众保障。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可以引进信息化的办公模式,信息化的办公模式具有“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特点,通过强大的信息统计系统,制作相应统计表格,便于政务公开。另外,信息化办公能够吸收其它地区先进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促进本地的经济管理更上一层楼。

4 结束语

现代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建立专业的管理队伍,同时在管理体制方面也要进行健全,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农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将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进行明确。

参考文献

第8篇:如何发展农村经济范文

村干部如何践行承诺争当带头人

村“两委”换届已经结束很久,相信各地的村干都已经进入工作角色,现在也该到践诺的时候了。那么村“两委”干部如何践行自己在竞选时所向群众许下的承诺呢?村“两委”干部应按照 “竞职承诺”开展赛作风、赛能力和赛业绩等践诺活动,以高昂的热情和干劲投入到工作中,为实现自己的诺言,带动群众致富而努力奋斗。

一、赛作风,变群众“找上门”为主动深入基层,为群众服务。各村村干部当选后,要主动深入农户去调研,去倾听民声,去真正了解村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村民最渴望新一届班子做的,哪些基础设施需要改进、修建,哪些举措需要进一步落实,哪些门路可以让村民尽快提高生活水平,哪些方式可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切实改变以往一些村干部选举时“雷声大”,上任后“雨点小”,对村里的事不闻不问或一问三不知的不良现象。应该让群众发现这样的现象:村干部的脚印遍布各家各户,干部对群众的事更上心,对群众更贴心,转变作风不在只是坐在会议上和酒桌上“说”出来,而是真正在为民服务的脚印里体现出来。

二、赛能力,变行政、经济“难有为”为积极有为。村“两委”班子要经常积极深入到田间地头调研,谋划农业经济发展,通过整合本村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村干部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宣传方针政策上和作为一名“旁观者”、“指挥者”,而是作为一名“实践者”带头发展农村经济,个个争当带头致富示范户,突出“双带”能力。同时,还应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道路、水利、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农村软环境和硬环境,为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创优有利条件,营造良好氛围。把自己真正放到为群众服务的位置,正确树立自己的角色,时刻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导向解决问题,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上来,把诺言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三、赛业绩,变上级“下任务”,群众“指挥人”为主动争任务,争当农民致富的“领雁人”。各村要结合“践诺”活动,利用村中的公开栏将新班子成员业绩和承诺一起“晒”出来,让党员群众监督和点评。通过开展这一活动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乡镇形成浓厚的比贡献、比业绩的氛围,不仅本村“两委”班子成员之间比,还村与村之间赛,这样就会涌现一批批致富能手,致富领雁人。

第9篇:如何发展农村经济范文

关键词:农村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01

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一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根据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切合实际的原则,使创新农村生产方式、发展农村经济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规划相衔接,有步骤、有重点地加以推进。二是通过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等,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广开创收渠道,化解基层债务,增加财政收入,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调动干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农村工业化是壮大农村经济总量的关键,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器,也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支撑点。三是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投机行为,完善农资流通渠道,降低农资价格,切实给农民减负。四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涉农优惠政策,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二、加快信息化建设

农业信息化就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它通过信息和知识及时、准确、有效地获取、处理、传播和应用,把农业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农民手中,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信息化,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升级,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要卓有成效地开展农业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各部门及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信息化意识,提高他们对农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以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解放来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建设。要建立健全农村市场服务体系,建立权威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市场预测分析,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使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成为政府引导农民调整结构的重要手段,发展市场农业。另外要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化工作制度。针对当前缺乏农业信息化建设复合型人才的现状,需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大对农村信息技术培训的投入,通过培养培训一批、引进吸收一批的方法,建立一支既精通农业科技又擅长信息技术应用的农业信息专家队伍。同时要把多媒体信息广播系统、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农业信息综合利用试点、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项目资源有效整合,形成了视频会议、党员电教、电视荧屏、互联网站、声讯平台、信息导报“六位一体”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避免了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降低了项目运行成本,提高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效益。

三、依靠科技进步

目前,“科技兴农”已被社会上广泛接受,然而,我国农业科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重大创新成果不足、应用转化效率不高、科技体制机制不顺、人才教育培训能力不强的问题还相当突出。面对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农业资源刚性约束和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压力,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产品供求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加快发展农业科技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为紧迫。但是,在认识程度上 还有较大的差别,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科技意识,真正把农业科技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国务院提出“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不单是为解决当时农业徘徊、投入不足所采取的应急措施,而是基于对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认 识,以及我国人多地少、财力有限的客观实际需要决定的,是一项长 远的战略决策。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依靠科学技术振兴 农业是永无止境的,所以说“科技兴农”是一个长期的根本性的战略决策,而绝非权宜之计。

1.加强技能培训。不仅要开办农村书屋、建设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农民自学,还要经常组织专家、能手对会员进行面对面技术指导。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要在创优农村发展环境中下真工夫,伏下身子请人才,让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传授一片人。3.营造浓厚赶超发展氛围。要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经常组织农民到先进地区开阔视野,请先进典型入社传经送宝,通过对标定位,激发农民提升素质的压力与激情。或采取科普讲座,技术交流会或组织专家讲座,攻关或现场培训的形式对农村乡土人才进行培训。4.组织农村优秀的乡土人才到外地考察学习,有条件的话,送到国外考察学习,开拓视野,增强农村乡土人才的科技水平和国际水平。在培训方式上,建立市、县(区)、乡(镇)、村四级培训网络,市人才中心负责师资培训,县(区)人事局负责骨干培训,乡(镇)负责入库优秀乡土人才培训,村负责专业户的培训,同时把培训与晋升农民专业技术职称结合起来,促进广大乡土人才的科技水平的提高。

四、抓特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