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急管理知识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 价值 效益 企业管理人才 职业英语培训
近年来,中国经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已经形成。开放型经济呼唤能与国际市场自由交流的企业管理人才。随着企业对外经济交流朝全面化、纵深化发展,英语应用能力成为企业管理人才的重要人力资本。然而,根据对于扬州市支柱行业的企业调查发现,企业管理人才的英语培训依然延用固有思维,投入和成效反差较大。因此,我们需要语音经济学理论进行成本分析,构建合适的职业英语培训模式。
一、语音经济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语言经济学最初是由“信息经济学开拓者”美国经济学家Marschak于1965年提出的。他认为语言具备经济特性:价值(value)和效用(utility);费用(cost)和效益(benefit)。他认定经济学与探求语言方面的“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费用与效益的关系[1]。
语言经济学在发展中,吸收了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定性分析,将语言和多济的关系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其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2]:首先,语言是一种人力资本。学习者可以利用语言这一工具性资本来获得其他人力资本。因此语言是可以用来补充和取代其他类型资本的人力资本。第二,学习第二语言(如外语)是一种有经济效益的投资。人们学习外语的部分原因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即考虑学习外语的“投资费用”和学成语言后的“投资预期效益”。国际化市场对于能够用多种语言进行交流的人有着较高回报。因此人们乐于投资语言技能学习。第三,语言的经济价值存在差异。这主要是由于语言在各种任务、职业和社会部门中的应用程度不同,导致对语言的需求程度不同,其经济效益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二、企业管理人才在职英语培训投资的经济效益
伴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已经在全球平台开展业务。企业应激励管理人才驾驭通用语言英语,进行无障碍交流,胜任贸易全球化的要求。企业管理人才职业英语培训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投资。其成本是企业或个人为培训所花费的人力成本和物力财力成本,其效益取决于该培训可以给管理人才和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培训的数量和质量应符合社会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对扬州市十六家支柱行业企业和新兴产业企业的调研,事实并非如此,职业英语培训存在一个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效益问题。调研表明,企业管理人才职业英语培训整体水平参差不齐,企业间差异明显,普遍存在费时低效的问题。大型企业重视企业管理人才系统化职业培训,职业英语培训是其中重要一部分;而中小型企业更倾向于倡导员工自学,效果不明显。目前,企业管理人才所参加的职业英语培训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职称英语培训。主要是帮助学员通过职称英语考试,提高收入。但受访者反应培训主要是应付考试,对于日常工作和企业发展用处不大,因此企业并不能从中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第二类,各类英语证书培训,多为员工自主参加。企管人才自主花费时间成本和财力成本,获取相关证书,以提升自己的岗位,获得经济收益。企业虽然鼓励员工这种做法,但前提是不能影响工作。这类培训种类繁多,员工选择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往往有时所获证书在企业工作中用处不大或不被承认。这样,企管人才综合考虑成本和收益后,积极性并不高。前两类职业英语培训占据培训的主体。培训对于企业管理人才日常工作和企业发展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大,因而产生了“英语无用论”的说法。然而,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步伐要求企业决策者开始对于企业管理人才的国际化能力培养。因此第三类――有针对性的职业英语培训的出现成为必然。在充分考虑企业发展和员工职业生涯需求后,企业有针对性的组织或安排人员参加相应的职业英语培训。企业此举既能鼓舞在职人员的士气,又能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管理人才,实现企业与管理人才的双赢。针对企业需求的职业英语培训虽然还在萌芽阶段,但是培训符合市场规律,是职业英语培训的发展趋势。
三、“以国际市场需求为本”的企业管理人才职业英语培训模式分析
根据语言经济学的基本观点,要构建“以国际市场需求为本”的企业管理人才职业英语培训模式,企业和社会需要更新理念,发挥各自所长,共同协作。
1、企业应构建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国际化发展规划,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明确对于本企业管理人才国际化能力素质的要求(包括对于职业英语能力的具体要求),合理设计管理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和量化考核机制,建立合理的动态管理管理体系和薪酬激励体系等。将提高管理人才国际化水平的职业培训纳入人力资源管理的常规工作内容,有效引导人才成长,提高个人和企业双方财力和时间投资的经济效益。企业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自行组织、派员参加或委托社会培训机构进行针对性管理人才职业英语培训,并对参训人员进行本企业国际市场英语应用能力考核,对培训进行有效性评价,确保培训达到企业预期的效益。对于参训合格人员,企业应根据管理考核机制予以相应的经济激励。
2、社会应广泛开发教育资源,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术业有专攻,为提高培训的经济效益和效果,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社会培训机构,组织企管人员职业英语培训。时下社会培训机构多为小型企业注重利润,因此热衷举办各类热门英语考试证书班,培训学员考试通过的技巧,耗时短、见效快。这就形成企业需求与社会培训机构的供应脱节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出发。首先,应广泛开发教育资源,比如高校师资。以扬州市为例,所有在扬高校均具有工科背景,高校英语教师长期从事相关专业英语教学研究。部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具有深入企业工作实践的经历。他们能够更好的领会企业及行业相关岗位的职业英语要求,更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方案及实施教学。笔者曾针对扬州某一企业需求,设计利用我院的模拟实习基地,对参训人员进行现场授课实践,既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又能让企管人才现学现用提高教学效果。这一方案实施的主客观条件,是普通培训机构无法实现的。第二,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鉴于中小型企业单独投资职业英语培训的成本巨大的情况,政府及行业协会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调研相关中小企业需求,对口设计职业英语培训,做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助推器。
3、培训机构应合理设计培训内容体系
培训机构在设计企业管理人才职业英语培训内容时,应充分调研企业岗位需求、行业国际化市场发展信息,敏锐洞察各企业、行业的文化特征,提炼职业岗位典型的英语工作任务,形成有企业行业国际化特色的教学方案。同时,培训机构应谨慎挑选合适的师资,采用项目化实践式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各种条件创设模拟英语交流工作情境,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结合,提高企管人员的英语主体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应用能力。培训考核以考核学员能够完成典型英语应用工作任务为标准,提高他们职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满足企业国际化发展需求的效果。
四、结语
新型企业管理人才职业英语培训模式,以企业、社会和培训机构合作为基础,以企业国际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企管人才完成岗位英语应用任务能力为标准,切实提高人才和企业培训投资的经济效益,增强人才和企业的国际化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l]何文贤.语言的经济属性与ESP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2)
一、主要内容
(一)以总体预案为核心,做好预案宣传和解读工作。深入分析我区公共安全形势,宣传做好人防民防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党各级政府关于加强人防民防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精神;宣传政府切实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宣传县及我区各类预案和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的重要内容和处置规程,提高全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二)以人防民防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提高公众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按照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灾前教育以了解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为重点,掌握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灾中教育以自救、互救知识为重点,普及基本防护手段和防护措施,告知公众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如何迅速做出反应,如何开展自救、互救;灾后教育以经历过突发公共事件的公众为重点,扶平心理创伤,恢复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三)以典型案例为样本,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通过介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正反两方面案例,剖析公众在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时,临危不乱、灵活运用自救、互救知识配合政府救援、减少人员伤亡的正确做法,总结分析案例中使用的处置手段、采用的应对措施等,增强公众“思危有备,有备无患”的忧患意识,进一步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结合普法、依法行政等宣传活动,宣传普及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公众的法制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二、宣教计划组织实施
(一)开展专题宣传活动。一是围绕全国防灾减灾日(每年五月12日)主题,结合我区实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人防民防应急管理科普宣教活动。二是把公共安全知识深入到机关,推进到企业、社区、学校、家庭。三是在社区、高危企业、学校以及建设工地等公共场所设置应急标识。四是在主要公共场所设立宣传栏,摆放展板,悬挂标语,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提纲。五是通过举办讲座、科普展览、知识竞赛和专题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从不同层面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研讨、交流和宣传力度。六是结合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全国消防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声势浩大的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公共安全意识。
(二)进行人防民防应急典型案例宣传。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报道。
(三)加强人防民防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对各级党员干部进行培训,使其增强人防民防应急管理意识,提高统筹常态管理和应急管理、指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对各社区、各部门的人防民防应急管理干部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制度,提高为领导决策服务和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对基层干部、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使其增强公共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排查安全隐患和第一时间应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提高安全管理和重大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对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对应急救援队伍、青年志愿者等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培训,使其熟悉和掌握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救援和安全防护技能,提高在不同情况下实施救援和协同处置的能力。
(四)开展公共安全教育。要针对较常见的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结合我区实际,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教育,使公共安全教育内容进入学生课堂。同时,利用多种平台,对基层单位开展普及教育。
三、培训计划组织实施
(一)主要任务。认真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加强人防民防应急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应急工作方案,学习掌握人防民防应急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思想认识和防范、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我区应急管理工作现状、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程序、应急管理工作相关制度、应急预案编制要点和应急准备以及现场处置基本知识等。
(二)培训对象。根据我区人防民防应急管理工作实际,管理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各党政班子成员、人防民防应急管理机构干部和工作人员、基层干部、相关企事业办负责人及应急处置救援队伍。
党政班子成员应急管理培训的重点是增强应急管理意识,提高统筹常态管理与应急管理、指挥处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
各级人防民防应急管理机构干部和工作人员培训的重点是熟悉、掌握应急预案和相关工作制度、程序、要求等,提高为领导决策服务和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
基层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的重点是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提高突发公共事件隐患排查监管和第一时间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企事业办单位负责人应急管理培训的重点是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和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各级各类应急处置救援队伍培训的重点是熟练掌握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救援和安全防护技能,提高在不同情况下实施救援和协同处置的能力。
(一)基础性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应急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一项只有社会效益和长远效益的工作。目前全市主要有四个方面基础性工作应予关注。一是没有预算的问题。全市各级各部门没有将应急管理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资金没有来源,开支没有口子,已严重制约了工作的开展;二是应急管理没有纳入各级各类学校培训课程。目前全市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没有全面展开,培训教育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应急知识进学校、进课堂不够深入,还没有完全进入各级党校培训主体班课程;三是市县两级没有建立应急管理专家库,如何做到专业的事情专家做,专业的事故专家处,已是我市需迫切解决的问题;四是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薄弱。基层应急管理人员、资金、物资、装备不足,应急救援的基础条件薄弱,特别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较差,突发事件预警信息获取慢,先期处置能力弱,应急救援能力有待提高。
(二)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全市应急管理“一案三制”的工作格局虽已基本形成,但全市八个区县(市)和专业部门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一是机制不完善。全市应急联动响应机制不灵活,从上到下指挥不协调,部门间联动运行不充分,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响应不到位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还存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二是体制不健全。目前,仍有资阳、南县、高新区没有日常的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住建、交通、教育等部门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
(三)突出问题有待抓紧解决。
一是消防装备设施落后。消防部队是主要的应急救援现场处置力量,目前全市市县两级消防装备能力不强,全市云梯消防车仅x辆,其中只有x辆最大举高x米,只能开展x层以下高楼的应急救援工作,一旦高层建筑失火,扑救难度大,后果不堪设想;
二是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和地质环境问题依然严竣。
全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防治任务重、难度大,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开山修路、村民不合理切坡建房引发的地质灾害等呈上升势头,建设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三同时”制度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
三是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使用监督管理不到位。
我市生产、运输、使用危化品企业较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第一、农用三轮车运输危化品监管不到位。目前,全市农用三轮车运输氧气、乙炔、液化气等工业气体的现象比较普遍,且无人监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第二、加油站内社会车辆乱停乱靠,妨碍公共安全。中石化X分公司目前在全市设有x个加油站点,社会车辆在加油站内乱停乱靠现象比较严重,仅凭中石化X分公司难以有效扼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第三、会龙山油库、双强化工、宏源稀土等涉危企业均处在资江城区段,一旦发生泄漏或爆炸,污染水源等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城区几十万人饮用水安全;每天穿行的数十台运输液氨、气油、柴油的车辆也是较大的安全隐患。
三、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理顺市县两级应急管理体制。
理顺体制,确保有机构理事,有人员办事;利用市县两级机构改革的契机,把政府办系统应急管理人员落实好。
(二)进一步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突发事件主要发生在基层,防范和处置也主要在基层。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是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深入推进应急管理的关健所在。目前,我市基层的应急救援和保障能力差距大,人员、资金、装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因资金困难投入不够;各类突发事件信息获取能力较差,综合预警能力不强;应急机制不健全,应急知识宣传教育不深入,遇到突发事件,先期处置能力较弱。应急管理工作重心应下沉、关口应前移,基层应急管理组织应健全,经费保障应有力,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三)进一步加大对应急管理经费的投入。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财政措施,保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x省实施办法》第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目前,我市市县两级财政未将应急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应急管理经费投入不足,不利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各级应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
一、严格预案管理,完善预案体系
一是督促预案修订。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进一步做好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化品三大直管行业、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工作,积极督促各镇街和相关部门修订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健全完善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实现数据的及时更新,提高预案的实用性、操作性。二是严格预案评审。在聘请了41名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专家的基础上,5月中旬,对专家成员进行预案评审、备案知识的培训。各级应急救援预案修订后,都必须由相关专家进行严格的要素评审,增强预案的实用性、操作性。三是强化预案备案。按照上级工作安排,近期主要抓好新建企业及规模以上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备案工作,督促省、枣庄市驻滕单位进行应急救援预案备案,确保年底前完成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备案工作。四是搞好预案衔接。认真梳理市、镇街(部门)与企业预案,企业总体预案、专项预案与现场处置方案,相邻的生产经营单位或区域预案的内容,搞好相互之间的衔接,形成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快速反应的预报预警预防应急联动工作机制。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救援能力
一是强化队伍管理。进一步加强5支危化品专业救援队伍的管理,加快重点危化品生产、使用企业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步伐,将东沙河、南沙河、木石、柴胡店等4支区域性非煤矿山应急救援队伍交由镇安监中队管理,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二是强化技能培训。在各救援队伍抓好自身业务技能学习和训练的基础上,近期在山东危险化学品鲁南应急救援中心,举办两期应急救援队员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班,全面提高救援人员的现场处置能力。三是强化资源管理。及时对专业救援队伍的救援装备进行维护或更新,充分发挥预警救援指挥平台功能,随时掌控全市应急救援资源的分布情况,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拿得出,用得上。四是强化预案演练。按照“练为战”的原则,引导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救援预案演练,5月组织煤矿暴雨期间停产撤人演练,6月组织采石场应急救援演练,力求在演练中查找不足、修正预案,增强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
(一)基本情况 。
1.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进一步完善。成立了由区分管建设工作的副区长任组长,区应急指挥中心主任任副组长,区住建局、安监局、环保水务局、建筑工务局、经济促进局、民政局、财政局、__交警大队、__消防大队、各街道办等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的__区建筑工程抢险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住建局办公室,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综合协调、分类管理,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做到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到人,确保了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
2.应急救援预案体系逐步完善。我局今年以文件印发实施《__区建筑工程抢险应急预案》、《__区住房和建设局防洪防风应急工作预案》、《__区住房和建设局燃气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应急预案。每项预案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都明确了详细具体的工作措施,对每个建筑工地的应急工作组织发动等具体事项都做了详细周密的安排,全区建筑系统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已基本建立。通过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急救援、应急处置整体水平。2015年,区住房和建设局共组织“防洪防汛”联合演练、消防应急救援演练、暴雨天气防台风救援演练、触电急救演练等大小应急演练近92次,通过演练,有效地检验了预案的可操作性及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建筑工地应急救援、应急处置的整体水平。
3.进一步完善应急保障体系。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应急队伍在我区从事工程队伍的建筑施工企业中选择,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调用,常设1个专业抢险中队,为深圳市__区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二是加强风险隐患排查管理。通过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安全生产月、建筑工地汛前防汛防洪专项检查、消防专项检查、九打九治专项检查、防台风瀑雨灾害专项检查、交叉检查等方式进行风险隐患排查,并做好相应的隐患排查整改记录、台帐,落实整改措施及人员,积极开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和监管工作,较好地掌握了我市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和应急资源状况,并对其开展有效监管,通过加强监督管理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形成检查、监控、救援三位一体的监管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模式,有效遏制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为及时迅速开展救援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应急救援技术方案修订和专家评估组建设。由我局施工科牵头,负责组建由科研、勘探、设计、施工、质监、检测中心、安监等技术专家组成的专家评估库,制定及修订应急救援技术方案,开展工程结构安全性鉴定。四是设立物资储备管理单位。根据区政府职责分工,由区国资委按“先征调、后补偿”的原则,负责协调我区建筑施工企业有关工程抢险物资、设备、人员的调用工作。
4.应急管理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一是抓值守。加强应急值守工作,信息渠道畅通,确保24小时值班电话有人接听、有人处理、有人反馈、有人办结。明确应急工作分管领导和专职或兼职信息员,应急信息工作做到了及时、准确、有效,提高了应急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二是抓预防。针对不同的时期、不同施工项目特点,市、区住房和建设局及区应急办分别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值守应急工作的通知》、《关于应对强降雨天气的紧急通知》、《关于认真作好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做到早预防,将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消除于萌芽状态。三是抓管理,建立应急管理长效机制。首先是抓内部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人员职责,其次是坚持定期召开应急管理会议及时
总结讲评和安排全区建筑工地应急管理工作.5.施工企业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全面提高。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应急知识进企业、进工地的“两进”活动为宣传主题。采取多种形式,使应急知识宣传有声有色。一是设置现场宣传场点、悬挂横幅标语、宣传气球、张贴宣传挂图、发放宣传资料、接受咨询等方式,向建筑工人宣传应急知识。二是媒体宣传。利用电视、互联网、短信等媒体,充分利用社区体育活动室、文化站、文化广场以及宣传栏等场所进行宣传。又利用短信定期向手机用户发送公众应急小知识,还组织全区建筑工地主要负责人观看了应急知识教育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应急管理知识。三是结合各种主题活动日,如“安全生产月”、“千万农民工共上一堂课”、“国际减灾日”、“消防日”、“法制宣传日”等进施工工地开展应急科普宣教,发放宣传资料、普及专项应急知识。
6.认真做好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工作。我局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做好日常值守应急和信息汇总工作,不断提高信息报告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值班登记、交接班制度。根据国家、自治区关于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要求,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信息报告要素、时限、渠道和责任主体,强化对重要值班信息的查询、研判、跟踪和汇总,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接收、采集和报送工作。
(二)存在问题。
1.建筑工地应急管理机构的建设参差不齐。由于今年开工建设的建筑工程项目较多,大小不一及管理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特别是个别旧改项目,虽有应急管理管理机构体系,但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未能到岗履职,造成应急救援预案的可操作性不强。没能充分发挥建筑工地的应急管理的优势,施工企业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2.应急培训力度不大,培训面不广。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个人应急管理水平的不足成为制约应急管理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应急管理培训是这一问题最直接和有效的解决办法。我区建筑系统目前尚未建立系统的培训机制,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员直接或间接参加过区、市里组织的培训,无论从培训的面和效果上都是不足的。
3.应急保障能力有待提高。一是应急专业应急队伍种类不全,装备不足,技能掌握不全,需要形成长效的培训演练机制。二是应急物资分散且装备落后,救灾物资准备不充分,还处于较低水平、低标准阶段。三是储备物资数量少、运输时间长、储备品类单一,影响到实际救助能力。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1.健全应急管理组织网络。通过健全指挥部、救援队及专家队伍,明确应急工作分管领导和专职或兼职信息员确保信息报告及时、准确、真实。
2.加强应急专业队伍建设。按照依托专业队伍,整合社会力量,提高装备水平的要求,坚持一队多用、一专多能的原则,做好人力资源的统筹工作,加强应急队伍的培养和训练。
3.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定期或不定期对建设工程突发事件隐患进行分析和检查,对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特别是重大风险隐患加强实时监控,实现风险隐患整治与日常监管有机结合。加大督促力度、切实落实整改措施。具体明确专人负责隐患排查的具体工作,认真做好隐患的统计汇总、分析评估和信息报送。
4.精心组织各类应急预案演练。坚持以应急预案演练为着力点,努力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一是配合市、区应急办做好应急演练。二是区建设工程的有关单位要加强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演练后要有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预案,达到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真正将专业应急队伍打造成一支叫得响、打得胜的应急队伍。
5.加强应急培训与宣传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应急管理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应急管理知识讲座和培训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积极参与省市组织开展的突发事件应急知识宣传演练活动,不断加大应急知识宣传工作力度,做好辖区建设系统的应急知识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建筑工地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基本情况。
目前,__辖区有6家瓶装燃气企业,共计7个瓶装燃气供应站、52个瓶装燃气服务点。在我局编制的《__区燃气行业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框架下,各燃气企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方案》,各瓶装燃气供应站和瓶装燃气服务点相应制定有《应急事故处置方案》。在我局的督促要求下,各燃气企业将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登记建档,在每季度的安全生产日常检查中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重点检查内容。同时,由我局每季度定期组织开展燃气行业安全生产应急实兵演练。
现__辖区范围内已铺设次高压燃气管网11.9公里,中压燃气管网339.2公里,低压燃气管网700多公里。主要以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编制《燃气管网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组建专业的城市应急救援队伍。结合__区燃气管网实际情况,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健全完善突发事故应变处置框架,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充实物资设备储备,加强对次高压、中压、低压管线的日常巡查。同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活动,达到“完善机制、磨炼队伍”的目的。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1.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根据__区燃气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变化,结合安全生产设施设备标准要求,与时俱进,完善和健全应急管理工作,建立一支过硬的应急救援队伍。重点完善瓶装燃气经营站防爆设备、瓶库间管理措施、车辆安全运输等关键环节的防恐应急工作。
2.推进突发事故应急工作的标准化建设。针对燃气安全供应的行业特点,在日常应急管理工作中,逐步统一规范各燃气企业和站点的应急基本措施,包括前期预警小组、物资保障小组、救援应变小组、疏散分导小组等,进一步规范标准化统一建设,确保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及时有效。
为贯彻落实《*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86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绍政办发〔20*〕157号)文件精神,根据我县实际,就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围绕县委“建设更加富裕、秀美、创新、文明、和谐的新*”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作用,深入开展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大力提高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素质,提高基层组织和单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工作原则
1、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体制。
2、坚持依靠群众,共享共建。鼓励社会参与,依靠群众,多渠道、全方位构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3、坚持立足基层,强化基础。立足于基层自我防范,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推动和加强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工作。
4、坚持分类指导,循序推进。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工作载体,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
二、适用范围
本意见所指基层组织和单位,是指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学校、企业、医院、社会团体、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经营管理单位等。
三、工作目标
力争通过一到二年的努力,基本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应急管理预案体系,初步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应急监测预警制度,全面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工作,广泛建立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自救队伍,基本形成基层应急工作网络,使广大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普遍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应急管理基础设施相对完备,突发公共事件明显下降。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责任
(一)规范应急管理机构建设
工作目标: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县政府有关部门本着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充实应急管理机构。
1、20*年底前,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成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确定应急管理责任办公室,落实专职干部抓日常应急管理工作;村(社区)、企业、学校、医院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建立专兼职的应急管理机构。(责任单位: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
2、20*年底前,县政府有关部门明确应急管理分管领导,确定应急管理责任科室。(责任单位:县政府有关部门)
(二)规范预案体系建设
工作目标: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构建相对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在横向上,结合实际确定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应急保障等各类专项预案框架,确保预案基本覆盖本地可能发生的主要突发公共事件;在纵向上,初步构建完成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重大活动安全单项应急预案等的预案体系。
到20*年底,所有乡镇(街道)、50%的村(社区)制订可能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重大财产安全的各类应急预案或操作方案;到20*年,村(社区)要达到80%。到20*年底,100%的高危行业、生命线企业制订应对企业安全隐患的应急预案,80%的其他企业结合企业特点制订防火、防毒、防传染病、防自然灾害、防生产事故等危及企业和员工安全的应急预案或操作方案。100%的学校要制订可能危及师生生命安全和重大财产安全、严重破坏教学秩序的各类应急预案或操作方案。医院、社会团体、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经营管理单位要根据实际,制订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或操作方案。(责任单位: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教体局、县卫生局、县安监局)
(三)规范监测预警制度建设
工作目标: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县府有关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程序进行规范,对信息报送的渠道和责任进行明确,不断完善社区、乡村等基层组织预警系统,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突发公共事件监测网络和信息直报系统。
到20*年底,全县所有乡镇(街道)要培养基层应急信息员队伍,重点区域、群体、行业要设立基层应急信息员,形成以基层群众为主体的安全信息网络;乡镇(街道)和县府有关部门应结合实际明确领导分工、落实现场处置及协调工作职责,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报送程序,明确信息报送的范围、责任主体和报送要求,建立和完善24小时的信息报告制度;要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锣鼓等方式加强应急信息、预警的延伸,着力解决边远山区信息报告和预警中“最后一个人”的瓶颈问题,努力构建全覆盖的应急管理信息网络。(责任单位: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府有关部门)
(四)规范社区应急管理建设
工作目标:街道、社区建立应急自救队伍,不断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等应急预案,使居民对应急处置、安全知识的知晓率逐年提升。
1、逐步完善社区应急救援体系
到20*年底,全县所有社区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健全应急预警信息的渠道;100%的街道办事处建立维稳调解、民兵应急救援、专职消防、事故救援等队伍;100%社区建立护区队、义务消防队等队伍。各社区居委会要重视应急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素质培训,每年开展二次应急演练,提高应急人员的处置能力。(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县民政局)
2、加强社区应急管理知识培训
对居民的应急管理知识培训纳入社区居民教育体系,通过课堂培训、板报宣传等形式宣讲应急处置和安全知识。到20*年底,居民对火警、交通事故、医疗等急救电话认知率达到80%以上,到20*年达到90%以上;到20*年底,懂得用电、用燃气、消防、食品卫生等安全常识的居民比例达到50%以上,到20*年达到60%以上。(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县民政局)
3、建立集日常服务和应急指挥于一体的群众热线电话
到20*年底,50%的乡镇(街道)建立群众热线电话,到20*年达到70%,到2010年,群众热线电话在各乡镇(街道)普遍建立。(责任单位: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民政局)
(五)规范农村应急管理建设
工作目标:乡镇、行政村建立应急自救队伍,不断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等应急预案,使农村居民对应急处置、安全知识的知晓率逐年提升。
1、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活动
在每年开展的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中,增加应急管理知识“下乡”,编印应急管理实用手册和宣传资料进农村;到20*年底,农村居民对火警、交通事故、医疗等急救电话认知率达到60%以上,到20*年达到70%以上;20*年农村居民对用电、用燃气、消防、食品卫生等安全常识的认知率达到50%以上,到20*年达到60%以上。(责任单位: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
2、规范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应急管理
在农村用电方面,变压器有护栏和警示标志,线路规范,用电设备各项性能和指标符合铭牌标示和安全标准,严禁私拉乱扯,杜绝使用老化线路,建筑物内严禁使用电线。(责任单位: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县供电局)
在农机和农村运输车辆、船舶管理方面,所有运输车辆、农用船舶和大型农业机械都依法登记,按要求检验合格,司驾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牌无证、脱检脱审脱保、无作业证和持假作业证等违法行为,渔船、农耕船不得从事经营通运输活动。(责任单位: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农业局)
在农村消防管理方面,积极发展农村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全面落实防灭火措施,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在农村道路安全方面,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逐步完善道路安全设施,加强对事故多发路段的整改,学校附近等重点路段应当设立安全警示标志。(责任单位: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公安局、县交通局)
在农村危房管理方面,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校、幼儿园、卫生院、诊所、敬老院、教堂、寺庙等危房的排查,加大危房改造力度,提高房屋安全等级。(责任单位: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建设局)
在农村自然灾害预防方面,普及自然灾害防治知识,增强应对地震、洪水、暴风潮、冰雹、雷电、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增强群众临灾自救互救能力,保护农作物不受病虫害侵蚀、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损害;普及防止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的环保知识,增强应对自然灾害的敏感性和防范能力,不断完善基层群测群防体系。(责任单位: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水利水电局、县农业局、县环保局、县气象局)
对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应急管理,要有制度,落实专人负责,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府有关部门要定期督查,指导督促相关单位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3、制定防范和应急措施
针对交通、消防、公共场所、学校、用电等可能引发的突发公共事件,制定预防计划、防范对策及应急措施,推广应急管理“枫桥经验”的“四早法”,每年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有针对性的对电路、道路、农机作业现场、公共场所、大型家宴聚餐、村民生活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巡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有记录,有整改计划和整改措施,对难以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或紧急事件要及时上报。(责任单位: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府有关部门)
(六)规范企业应急管理建设
工作目标:实现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应急队伍专业化、应急演练定期化、处置突发事件自主化,应急能力全面提高,各类事故发生率严控在指标之内。
1、编制完善企业预案
到20*年底,各类规模以上生产经营企业全面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预案内容简明、管用、注重实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所有的高危行业、生命线企业每年开展一次以上联合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责任单位: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安监局)
2、加强企业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
20*年底前完成企业应急队伍建设,督促企业切实抓好应急队伍的训练和管理,加强对职工应急知识、技能的培训,特别是安全生产关键责任岗位的职工,既要熟练掌握生产操作技术,也要掌握安全操作规范和安全生产事件的处置方法,增强自救互救和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责任单位: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安监局)
3、开展企业隐患排查监管
每年的年初、年中和事故高发时段,认真组织开展定期、不定期的隐患大排查,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检测评估,及时整改。(责任单位: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安监局)
4、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和信息报送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企业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并按照分级标准迅速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责任单位: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安监局)
(七)规范学校应急管理建设
工作目标:全面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将应急处置常识纳入课堂教育,规范各类突发事件和事故苗头的报告,各类事故的及时处置率达到100%。
1、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到20*年底,学生应急知识知晓率要达到60%以上;到20*年,每个学生每学期应急知识授课数要达到3课时以上,应急知识知晓率要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教体局)
2、建立预警机制和防险救灾应急预案,落实危机防范措施。全面推广学校食堂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的“五常法”,认真组织开展学校防火、学校校园及其周边治安环境整治等工作,坚决防止火灾、集体食物中毒、交通等重大事故的发生,接送学生车辆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从严查处超载等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教体局)
3、建立健全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制度。凡学校发生的重大突发性安全事件,如食物中毒、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和紧急灾情、传染病流行病疫情,以及师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不论发生在校内还是校外,只要涉及学校师生,都应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报告。(责任单位: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教体局)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要充分认识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把推进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县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县府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的组织领导。
(二)周密部署,扎实推进
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难度大,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县府有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按照实施意见确定的目标、内容和工作进程要求,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实施。要加大对推进工作的指导、检查、督查,确保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一、进一步提升值班和信息报告水平
1.牢固树立值班工作无小事的思想,始终把值班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研究解决当前值班工作中存在的值班力量不足、制度落实不严、信息报告质量不高等问题,构建职责明确、定位清晰、运转高效的值班工作体系。
2.督促各级、各类值班室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清晰工作流程,配齐必要设备,改善值班条件。加强对值班和信息报告工作的检查指导与调研,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研究提出改进措施。
3.加强对政府系统值班人员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4.严格规范值班信息报告标准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企业、社区、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信息报告员制度,提高信息报告质量。加强突发事件信息筛选审核、分析研判和趋势预测工作,提高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把握能力,及时提出防范应对措施建议,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二、进一步提升应急防范处置能力
5.修订完善《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督促完成全县县级应急预案的修订计划,抓好预案修订、审核、备案等各项工作落实,强化对县级专项和部门预案修订的指导,提高预案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全面总结2011年度全县应急预案演练工作的基础上,研究提出2012年县级预案演练计划,并督促抓好落实。
6.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意见》及《县志愿者队伍组建方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快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协调运行机制。
7.在2011年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健全完善风险隐患、物资装备及应急救援队伍信息数据档案,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提高应急防范能力。
8.做好应急专家组协调服务工作,调整充实应急专家组成员,适时召开专家组成员会议,定期组织专家组开展应急管理调研,充分发挥专家组成员的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作用。
三、进一步推进政府应急平台建设
9.加快推进县政府应急平台建设,根据市政府应急平台建设技术规范,尽快启动县政府应急平台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整合资源、分布实施的原则,督促指导各乡镇(办)、县直有关部门加快应急平台建设。
10.根据有关技术标准,对全县的基本情况、重点防护目标(危险源)、各类应急救援装备物资、救援队伍及其他应急资源进行统计梳理,建立应急平台数据库。
四、进一步做好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11.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及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集中轮训或业务培训,年内举办全县应急管理知识培训班,培训邀请高层次应急管理专家授课讲座,覆盖到企业、社区、农村、学校等基层单位。
12.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对外应急管理交流培训活动。
五、进一步强化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
自查方面
自查项目
自查内容
自查情况
备注
医院感染管理
组织管理
1、是否健全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
是() 否()
2、院感委员会是否按照规定履行职责,有工作记录;
是() 否()
3、是否配备医院感染专责人;
是() 否()
4、是否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是() 否()
5、院感管理制度是否符合现在法律法规要求;
是() 否()
6、院感染专责人员是否开展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是() 否()
7、是否有院感暴发等方面相关应急预案;
是() 否()
8、是否对院感暴发事件开展调查处理,对责任人有行政处理意见并落实;
是() 否()
8、是否建立院感管理定期检查和考核制度;
是() 否()
9、院感报表的填写是否及时并符合要求。
是() 否()
疫情报告
1、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是否运作正常;
是() 否()
2、疫情报告及时无漏报、瞒报、缓报;
是() 否()
3、是否不按规定履行传染病报告义务;
是() 否()
4、是否未按照规定报告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是() 否()
消毒隔离
1、是否健全并落实消毒管理制度;
是() 否()
2、是否开展消毒技术培训,并有记录;
是() 否()
3、医院感染监测记录是否完整;
是() 否()
4、监测监测结果是否合格,不合格是否有整改记录;
是() 否()
5、进入人体组织、器官医疗器械、器具、物品是否有效灭菌,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是() 否()
6、接触皮肤、粘膜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是有效消毒;
是() 否()
7、重点科室设置是否规范;
是() 否()
8、高危科室消毒隔离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是() 否()
9、医务人员是否按照要求做好职业防护和健康管理。
是() 否()
医院感染管理
医疗废物管理
1、是否健全医疗废物管理的组织、制度、应急预案;
是() 否()
2、是否落实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
是() 否()
3、是否开展对从业人员相关法律法规、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应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是() 否()
4、是否开展从业人员的卫生安全防护的健康体检、预防接种并配备必备的防护用品;
是() 否()
5、是否对医疗废物及时进行分类收集;
是() 否()
6、封口是否坚实、严密,是否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是() 否()
7、医疗废物容器、包装物、是否起到防渗漏、防穿刺的作用;
是() 否()
8、是否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是() 否()
9、是否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进行严格消毒,达标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是() 否()
10、是否有医疗废物暂存设施设备,并有明显标识
是() 否()
11、暂存间是否有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是() 否()
12、暂存间是否有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制度和记录;
是() 否()
13、是否配备防渗漏、防遗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
是() 否()
14、用后的血液、体液标本,病原体培养基等高度危险废物,处置前是否就地消毒;
是() 否()
15、是否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是() 否()
16、是否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
是() 否()
17、是否对医疗废物种类或数量、交接方式、最终去向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进行登记;
是() 否()
18、是否与具备资质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签订合同,并保存危险废物转运联单;
是() 否()
19、医疗废水处置装置运转是否正常,有相应的规范记录;
是() 否()
一线职工作为生产第一线,参与到劳动保护中尤其重要,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企业劳动保护工作需要他们的参与,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最了解哪里可能有事故隐患和职业病的危害,更重要的是他们本人的职业素养也会直接影响到安全生产,如果缺少一线职工的参与,劳动安全是不可能搞好的。
1 加强风险管理,识别危险因素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基础
一个木桶盛水的多少,不是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所有木板长度的平均值,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或质地最差的木板。安全工作的可靠性,是由全体职工的整体安全素养所决定的。每个职工都好比这个木桶的一根木板,数量极少的三违人员是引发事故的“短木板”;因此,千万不能成为最短、最差的那根木板,也不能做事故后“亡羊补牢”的事情。
近年来国内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大部分都是由于危险因素辨识不清或未辨识出环境和作业场所中存在的危害因素,企业只有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害因素进行各种步骤与方法,如技术措施、规章制度、监督检查、宣传教育等,查找可能产生事故的危险因素,才能对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的可接受程度,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才能消除和控制风险,尽最大努力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依托工会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完整的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一台运行的机器,如果存在薄弱环节,虽然现在一切正常,但它一定会产生问题、发生故障,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俗话说;“绳子断在细处”揭示的就是这个道理。安全工作不能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容易、简单的工作一拥而上,抢着干;困难、复杂的工作无人问津,绕着走,就像一根绳子有的地方粗,有的地方细,一定要越是薄弱的地方,越要加强管理,不给安全工作留下一丝一毫的隐患。这个安全薄弱的地方就是要通过工会组织建立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和健康权利的实现,对于企业消除事故隐患,促进安全生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各种社会组织中,工会组织就是劳动者利益的代表,这是一个由劳动者组成的特殊的社会组织。工会运动的涉及到劳动者的经济生活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当劳动关系的形成和变化时起着重要的影响。工会组织扮演者企业职工劳动保护的监督者,要主动承担起劳动保护监督的责任,是贯彻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法令、法规,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重要方式。各级工会组织要主动承担起组织教育广大职工,通过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实现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责任,要经常到生产岗位检查和落实职工劳动保护情况,减少和杜绝安全隐患。
工会组织要明确自身定位,确定推进安全生产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在工作内容上:要联系实际,坚持做到同生产活动的紧密结合;在工作形式和方法上:要选择职工容易接受的方式,为职工解决在安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便于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安全生产中。
工会组织要坚持围绕安全生产大局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如:开展一系列技术性比武,合理化建议,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安全教育等活动,让职工参与到其中来;不仅如此,工会组织应积极参与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安全工作制度的研究,督促和协助行政去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工会代表巡视、检查安全生产落实情况等。
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和隐患,工会组织要及时有效地监督和整改。只要是检查出来的问题,就不能藏,不能拖,必须按程序走,有计划积极尽快地加以解决,对于检查出来的各类隐患,应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分工及时进行整改,严守“三定四不推”原则,分级来负责,把事故真正消灭在萌芽的状态,有效发挥安全检查的职能,达到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的目的。
3 强化职工安全风险意识,提高职工自我保护能力,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制度
要及时调整职工在安全理念认识定位上的偏差,提高职工的整体安全意识。要积极引导职工努力克服“违章难免”的错误思想和侥幸心理,培养职工诚信办事,规矩做事、遵章守纪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真正转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从而不断强化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
职工安全风险意识的增强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作为持续改进的一项重点工作。充分了解和掌握职工的各种能力和资格,完善技能考核制度,鼓励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对安全关键岗位采取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人才流动,及时建立起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职工的安全意识不强,出现违章操作和违规违纪行为很大部分与很引起事故的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企业加强职工安全教育,不断改善劳动条件,积极采取安全技术等措施,关心职工心里的想法、直观反映的情绪、工作中的身体状态等,帮助职工及时排出心理上的不良因素,以安全的思想理念来指导职工最佳状态参与到安全生产中。
加大安全培训力度,充分借鉴宝贵经验将安全风险管理知识培训纳入职教计划,通过脱产办班与现场传授相结合的方式,普及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同时通过外聘专家授课辅导、样板带路、专业小组推进等方式,把安全生产管理的理念、方法传授到岗位,普及到所有职工,使安全生产管理融入到车间生产日常工作中,实现各岗位安全风险自控、自律,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高。
4 建立安全应急处置体系,明确相应救援工作和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减低损失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绝对的,由于种种原因,事故难免发生,我们需要解决的是,既然事故已经发生,应该怎么处理?故安全生产管理的另一项内容就是应急处置管理。
1)事故发生前所采取的行动,主要是建立应急管理能力。其应对措施主要是应急预案;报警系统;应急组织与救援中心;应急医疗系统;培训、演练与预案实施;应急资源;特殊保护计划;互助救援;
2)事故已经发生或发生期间和发生或所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其应对措施主要是启动预案与报警系统;启动应急组织与救援中心;提供应急医疗援助;疏散和避难;搜寻和营救;
3)事故应急处置后需要使生产、生活恢复到正常状态或得到进一步改善。其应对措施主要是清理;损失评估;消毒去污;保险理赔;失业评估;应急预案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