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范文

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

第1篇: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范文

一、礼仪教育

礼仪是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人类社会内部交流的基本语言和行为方式。其规范表达人际相互问候、致意及给予必要关照的惯用形式、治国安邦与立身处事的社会基本秩序和规则,并外在体现为个体道德水准、国民精神素质。礼仪教育则是传授礼仪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教育。

礼仪教育的目的是让初中生掌握礼仪规范,其以行为表现为落脚点。所以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理论教育,它的突出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一方面,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礼仪所有的深厚文化内涵不借助于外在形式将无法体现,它表现为全部整体外化。因此,礼仪教育的开展在唤起学生的礼仪需要,产生礼仪认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主要制定明确详细的行为规范,让初中生能够将知识转化成实际行动。另一方面,礼仪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如果将礼仪规范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必定流于形式。只有经过实际训练,让初中生将习得的礼仪规范付诸实践,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开展礼仪教育的意义

初中阶段是青春期的第一阶段,是中学生身心发育的一个突变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在初中阶段开展礼仪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解决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烦恼。利于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够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从长远看,还可以促进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

1.有利于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

礼仪是对人们的具体行为提出规范,通过自我约束的形式来尊重、方便他人,最终也能让个体受益。对初中生开展礼仪教育,可以让他们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更好地处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从而能维护和发扬社会美德。对初中生进行礼仪教育,并不断强化对他们礼仪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让他们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能让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得到提升。

2.有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以学生为本。对初中生进行礼仪教育,正是贯彻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在初中教育阶段,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方法,加强学校的礼仪教育,无疑会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及提高学生基本文化素养提供有力支持。

3.有利于对传统美德的继承

礼仪是由社会风俗习惯逐渐演化而成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各种礼节,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精粹。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丰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初中生开展礼仪教育,可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及全民素质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初中生礼仪教育的对策

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初中生的全面发展,还关系到传统美德能否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因此,通过对初中学生礼仪现状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礼仪教育还有待加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以切实提高初中生礼仪素养。

1.完善礼仪教育内容

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中,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了诠释,提出“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体系,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实践性。”因此,学校在制定教育内容时,不仅要考虑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还要将内容明确化、具体化,重在传授操作层面的知识,以讲授礼仪规范和训练为主,同时适当涉猎理论层面。将礼仪教育内容科学化、系统化之后,才能让教师进行礼仪素养教学时做到有章可循,将其真正落实到日常教学当中。

2.将礼仪教育纳入课堂教学

在当前的教学中,没有专门针对礼仪教育的课程安排,要想真正做好礼仪教育,必须将其内容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在已有的“思想品德课”中,开设专门的礼仪讲座,让学生从理论上学习礼仪知识,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同时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其他课程中,比如语文课本中包含的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思想、历史课程中反映民族的风尚、礼节的知识。通过全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仪表、仪态、行为举止和文明语言方面的礼仪,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展示出美的仪态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3.倡导初中生的自我教育

第2篇: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范文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生活化 教学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追求高效课堂的形势下,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入手,为学生提供更便捷和完善的学习体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实践和理解逐步形成的。生活中蕴含丰富的人生真谛,需要学生自主探索和开发。由此可见,思想品德课对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还能够促进道德品质的发展,作为初中阶段德育的关键课程,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教学效果,比如教师教学脱离实际,使学生对枯燥的课文失去兴趣;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太少,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学思想落后,不善于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等。如何改变思想品德教学现状,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就成了摆在思想品德教师面前的难题。思想品德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习专业知识,创新教学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给初中生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氛围,逐步培养初中生成为懂纪律、讲文明、爱生活的阳光少年。

一、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优化思想品德教学内容

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不断创新,挖掘教材背后的真谛,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注重对初中生的综合技能培养。思想品德教学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行为规范和心灵启迪,帮助初中生摆脱错误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我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装备,密切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我制作形式多样的微课,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将生活中的小事件体现在微课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的同时对生活有更多的理解和感悟;我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实现由文字向音频视频的转化,在新旧知识衔接方面更顺畅和全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讲到《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内容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一段生活中初中生犯罪的视频,告诫学生要做守法的好公民,不能做违法的事情,否则将会给自己的人生画上污点,对学校和家庭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我给学生分享一些生活中常用到的法律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具体的法律条款。还给他们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升对法律的认识,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初中生的道德素养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很多内容都要放到具体的生活中感悟和理解,因此,我在教学时会积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初中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思想品德知识,丰富人生阅历,提高道德素养。比如在讲《做自立自强的人》时,针对初中生过于依赖教师和家长的现象,我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说出自己的优缺点,然后提出改进策略。当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和听取他人评价的时候,也是一种锻炼。然后我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比如模拟辩论赛,双方辩论的题目是“初中生是否应该自立”,然后我认真听取学生的见解和观点,给予他们详细的指导。初中生正处于思想逐步成熟的阶段,他们的主观意识在不断增强,因此需要思想品德教师给予心理和道德方面的辅导,提高初中生的道德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在社会飞速进步的今天,初中生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厉,只有自身提高重视,才会有新的进步。比如在讲到《感受法律的尊严》时,我会让学生模拟法庭审案,分别选择学生扮演法官、原告、被告和律师,思想品德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监督,让学生对法律有深入的了解,防患于未然,做守纪律的好学生。

三、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学离不开课外实践活动,因为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不足,也可以让初中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带领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时候,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的安排进行设计,使班级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促进初中生不断完善,不断进步。我经常组织学生到公园里或者广场上进行分小组问卷调查,并将收集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调查结果。学生在进行调查的时候,不仅锻炼了发挥能力,还使随机应变能力得到了提高。网络时代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有新的机遇。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初中生合理利用网络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要让初中生了解网络中的陷阱和误区。比如我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设计一期以“提升初中生思想品德水平”的黑板报,当学生竭尽全力地发挥聪明才智时,对学习更感兴趣,同学间的团结协作更和谐。在具体绘制黑板报时,锻炼初中生的编辑排版和色彩搭配的能力。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思路,使初中生保持爱生活、爱学习的好习惯。

四、布置探究性的作业内容,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成长

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是学以致用,即初中生运用掌握的思想品德知识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因此,我在布置作业内容的时候,往往会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贴近生活的实践内容,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比如近年来我国各地雾霾严重,污染人们的生活,我会让学生走上街头,进行义务宣传,提倡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初中生在宣传的过程中,更坚定了信念,以后在生活中注重环保。比如我会让初中生课后探究如何打破消费陷阱,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到自己家附近的超市或者商场了解他们的促销政策和打折力度,这样当受到消费欺诈时能够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打破不正当竞争带来的隐患。比如我会让学生回家给父母做一顿饭或者写一封信,感谢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和无私的爱,可想而知,父母一定都会感到很欣慰,也会使初中生学会表达,逐渐成长。具有生活化的作业设置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新型教学观念的体现,并且将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3篇: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范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柔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5.1

一、柔性管理的概念

从本质上讲,柔性管理是一种对"稳定和变化"进行管理的新方略。柔性管理以人性化为主要标志,强调和谐的组织内部氛围[1]。

初中班主任柔性管理,主要是指在班级内部艺术性的开展学生的管理活动,从而创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对于班主任而言,班级柔性管理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对班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二、班级柔性管理的基本特征

第一,人本性。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班级刚性管理越来越不适应班级管理的需要了,班级管理也开始强调人本理念,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班级柔性管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保姆式教学管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将学生看做是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

第二,情感性。初中生正处于情感不稳定时期,情绪不够稳定,极度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班级柔性管理要求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在平等的基础上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班级柔性管理要求班主任进行感情投资,使学生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形成人人爱家、人人报家的和谐氛围。

第三,层次性。受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的影响,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文化素质、个性特征、道德水平等都会有所差异。班主任柔性管理就是要承认并尊重这些差异性,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满足班级每一位学生的需求。

三、初中班主任柔性管理的途径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关键时期,实施班主任柔性管理就是要班主任细心观察和了解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有的放矢地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初中班主任柔性管理的途径有哪些呢?

(一)树立柔性管理理念

事实证明,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容易达到教学目标。柔性管理要求初中班主任应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树立柔性管理理念,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初中班主任应树立柔性管理理念,在充分理解初中生的年龄段特征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当学生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应主动伸出援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会得到初中学生的认可和爱戴,班主任也更容易准确把握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好的管理班集体。同时,柔性管理要求初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熏陶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他们,政治思想工作就能起到"公生明、廉生威"的实效。

(二)在班级活动中实现柔性管理

实施柔性管理要培养得力的班干部,班主任要谨慎选择,定期换届,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选择班干部的时候,可以采取民主选举,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选拔。这样选出来的班干部都是顺应"民意"的,全班学生都会自觉服从安排和管理。

同时,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班主任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给学生创造有利于实现自主管理的外部环境,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有能力约束自身行为,管理自身事务。初中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班主任不可能事事管、时时管,所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使其实现自我管理是班主任管理的一大突破。初中班主任可以将自我评比机制引入到班级中,定期评比学生在学习、卫生、纪律、人际方面的行为,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以便全面了解自我,实现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

(三)在情感激励中实现柔性管理

对班级实施柔性管理,要求班主任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时刻关心学生的喜怒哀乐和情感需求,通过深层次的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达到柔性管理的目的[2]。

初中生十分渴望得到情感上的认同,渴望理解和被尊重。初中班主任要充分把握初中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及时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其真实关心学生的内心真实感受,尤其是当学生遭遇情感困惑时,不要一味的指责学生,而是要帮助学生分析其中道理,帮助他们早日走出情感困惑。班主任只有在管理工作中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融入自己的真情,才能在学生中形成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四)实施学校与家庭的双重柔性管理

初中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毕竟是有限的,要想更好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家长对于教育孩子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家长与班主任要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的途径之一,定期召开家长会是加强学生管理的重要方式。班主任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是实施柔性管理的重要途径。

家长会上对于前段时间以及下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做出一个比较细致的规划,对于学生教育问题与家长达成共识,并请优秀家长介绍教育孩子的成功的经验,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班主任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还可以依靠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建立了家长互动QQ群,将每天的作业和基本教学状况学生的当天行为表现公布到网上,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学校和家庭实施双重柔性管理。

四、结束语

总之,将柔性管理引进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创新和发展。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符合现代化理念的新的教学管理模式,班级柔性管理能够使班主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4篇: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范文

关键词:有效课堂;生物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24-01

一、有效课堂的概念

让学生有效的学习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只有做到了有效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继而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和目的。

二、初中生物课堂的现状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物教学也当如此。初中生物课程被很多学生看作是“副科”,从思想上对生物的学习不够重视。但生物课程是初中新开始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堂,学好初中生物课堂将为更高阶段的生物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现今的生物课堂致力于大力开展互动式教学。另外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兴起,为现代教学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手段,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初中课程的教学当中。这些功能对生物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一个不易被人理解的生物知识非常直观地展示出来,让乏味的生物课变得非常有趣,让学生们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三、当今初中生物课堂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初中生物课堂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一系列的生物课堂中的问题:

1.学生缺少真正的合作、探究式学习。

现在的教学过程中有部分的学生合作、探究活动,但这些活动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并没有体现出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的过程,因而学生在该过程中并没有体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长此以往,合作式学习也会同“问题课堂”一样只有流于形式的表达。

2.学习仅限于课堂,缺少课下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习过程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并不是单靠某一时间段就能够完成的任务。科学来源于生活,因此在生活中也可以学习生物。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缺少潜移默化的养成,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养成在生活中学习生物的习惯,成为每位教师都应当首先考虑的问题。

3.教师要正确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我们可能会发现有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得出结论,都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展开,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环节很少,只是机械地按照教师设计的方案操作。学生的自主建构缺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有了问题。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构建有效生物课堂的策略

首先,作为一名要教师,要充分展示魅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有效学习的剂。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能否有效学习也与教师本身有关,学生会将教师对他的期望值内化为自己的期望,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努力程度。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弥漫人性的温馨,焕发生命的活力,我们的教才是有效的,学生的学也将更有效。

教与学相辅相成,学生能否有效学习在于教师对学习任务的设计是否能让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优,在课堂中能否及时抓住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发现教学设计存在问题时能否及时做出调整。追求有效,是中学教学的永恒主题,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老师去实践、思辨、提升,使它成为现实,让我们一起去追寻!

其次,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时代在不停地发展,初中生物教师也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在新课改中,教师要不断地接受新事物。如陶行知所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教师不仅在于教学生各种学问,更在于培养其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研究学问的方法,这才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真本领。

参考文献:

[1]贺伟民.中学阶段的生物教学与素质教育[D].河南大学,2007.

[2]金文威.中学生物学中的哲学[J].中华素质教育,2004,9:27-28.

[3]徐萍.让生物教学回归学生生活[J].素质教育

[4]卢勤泉.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科教文汇: 下旬刊.2010,(09):.

[5]王丽霞.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J].科技资讯.2010,(27):211-212.

[6]宋兴江.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J].成功: 教育.2010,(07):174.

[7]李李光.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商业文化: 学术版.2010,(10):230.

[8]马梅英.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2010,(11):36.

[9]孙振华.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学周刊.2011,(05):110.

[10]张爱枝.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法的探索[J].青海师专学报.2007,(S1):40.

[11]李温杰.浅谈初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与方法[J].中华少年,2011,04:187.

[12] 诸葛进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008.

第5篇: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范文

一、现实性与理论基础

中学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能力,以化解长期强调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化训练的现状。这就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必要措施和手段对中学生进行有效干预和必要引导,以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促进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方面,改变一考定乾坤的单一评价模式,把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生自我了解、发现、认识相结合,让学生不仅仅学习到知识还能建立自信。因此,中学生的自我教育就成为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

初中历史课主要是以知识点的记忆为主,知识体系庞大而复杂,历史史实与历史变革均附带着众多人物、时间、背景、事件等。教师要讲的知识点多,学生要记忆的内容也很多,为了赶进度要成绩,教师会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识体系的梳理与讲解上,学生则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上。久而久之,初中历史课就成为“灌输式”的典型,老师有讲不完的知识点,学生有记不完的古今中外历史巨篇,因而学生普遍认为历史学习枯燥无味,学习与不学习历史对今后的帮助不大,造成所谓的历史学科危机。难道初中历史真的如此乏味?其实不然,历史中充满了历史故事,许多知识点是学生非常想了解的,学生乏味的是课堂中自己变成了被动记忆的机器,缺乏自我参与和兴趣,因而,提高中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使之在课堂教学中找到自己,就显得非常必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对信息进行加工时,会积极主动地应对有意义的信息,而所获取的知识将会与其他所掌握的知识形成关联,形成复杂思维能力。为了使学习者提高能力,知识量的储备是必要的,知识量积累越多,学习者对知识的深化、突破和超越就强。同时由于知识量的积累过程比较枯燥,就需要学习者充分运用外在力量的引导作用,以形成明确学习目标,还要运用内在力量对自我进行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以督促自我学习。建构主义的理论为我们对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自我督促档案的创建

自我督促档案的创建是基于课堂教学这一基本教学过程,通过自我督促档案的介入作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记录课堂参与效果,并对自我学习效果进行反思。通过这样的反思,自我调节、自我激励、最后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1.课堂自我督促档案预期达到的目标

创建自我督促档案是基于以下几个目标:一是提示或提醒学生本堂课将会自我记录自我课堂的表现;二是记录学生课堂上听课效果、回答问题、参与课堂积极性、理解程度等上课效果;三是学生通过参与自我督促档案的记录,感受到自身的变化,由此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2.课堂自我督促档案的设计

课堂自我督促档案的设计共分为如下两个步骤。

一是对初中历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表,这一表格的设计主要是弄清楚所授班级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兴趣度和学习历史课中遇到的困难,为下一步设计自我督促档案提供参考,表格设计如下:

二是初中历史课自我督促档案表,这一表格是针对学生每堂课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记录,表格设计如下:

3.自我督促档案的发放与收集

第6篇: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范文

一评价内容指标体系

在我国,素质教育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很多人在研究文献和日常对话中都经常使用“综合素质”一词。但是,学术界对综合素质的确切内涵及其构成成分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不同的研究者从语义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不同的视角对它提出了见仁见智的看法。从起源上说,“综合素质”是针对教育实践中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和升学率而提出的,它在外延上包括了传统纸笔考试所能够考察的各种知识和能力,但在通常的意义上,则指的是学科测验所不能体现的其他各种素质的总和。综合素质是一个外延十分广泛的概念。它是个体道德、情感、意识、智慧、身体等多方面素质的有机结合,由多种复杂的成分构成。

基于对综合素质的理解,很多省、市和地区都构建了在各自辖区范围内使用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但是,这些评价指标体系所包含的维度(出现较多的是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合作沟通、体育与健康、审美情趣、综合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操作等)和指标差异较大。笔者无意卷入某个维度或某个具体指标是否应该设置以及所占权重大小的争论之中,仅就以下几个突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其一,评价维度与指标选取的差异反映了教育工作者对综合素质的内涵缺乏应有的共识,特别是综合素质与学科素质的关系还没有厘清。有些地(市)在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中设计了“体育与健康”、“普通话”、“英语口语交际”等维度或指标,但这些指标基本上属于学科教育目标范畴,可以在相应的学科测验或课程评价中加以测评。把它们从学科测验中分离出来并放在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就使得综合素质与学科素质之间的关系变得混乱且难以区分。综合素质究竟是什么?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中的综合素质应包括哪些重要成分?它们与学科素质的关系如何?这些都需要加以明确的界定。

其二,有些评价指标可能对中小学教育发挥不良的导向作用。在我国当前高中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中考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指挥棒”。原来的高中录取把分数作为唯一的依据,致使初中学生为分数而学,初中教师为分数而教,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令人堪忧;而改革之后的高中录取则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要“多一把衡量的尺子”,从多个维度或侧面评价学生。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其本意在于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但是,如果选取的指标不合适,则可能导致学生庸俗的“全面发展”,甚至会对学生发展产生误导。以“审美与表现”为例:有的地(市)规定在艺术比赛中获奖或参加艺术考级获得某一级别证书的学生,可以在“审美与表现”评价中加分。这无疑会促使(也可以说是迫使)大量学生涌入业余艺校或聘请家庭教师,学习自己未必真正感兴趣的声乐、器乐或美术。

其三,有些评价指标难以客观测评,缺乏可操作性。桑代克曾说:“凡物的存在必有其数量”;麦柯尔则声称:“凡有数量的现象都可以测量”。但这描述的都是理想状态。教育测量通常属于间接测量。就当前的测量与评价技术而言,我们还不能保证能够客观地测评综合素质的所有成分.如果不加区分地将一些难以客观测评的指标纳入指标体系,就必然影响整个评价的质量。例如:有些地(市)在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中设置了学习动机、意志、个陛、心理健康等指标。但是,这些心理品质的评价难度很大,即便是由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实施,在关系到能否毕业、升学的高利害情境下,也很难获得准确(效度好)、可靠(信度高)的评价结果。

应该说,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尚需要通过广泛的意见征询、深人的专家论证以及民主的决策机制加以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笔者认为:从理想的角度看,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导向性,即所选取的指标要符合新课程的学生培养目标,反映新课程所倡导培养的各种素质或能力,能对正在实施中的课程改革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2)学科共通性,即所选取的指标应该是跨学科而不是某个学科所特有的。如果指标局限在某个学科范围内,那在学科测验中进行评价即可,不必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3)可测评性,即所选择的指标应该有操作性定义,可以进行既准确有效又可靠一致的测评。4)可比性,即收集来的反映某个指标的数据资料,可以在评价对象之间进行比较,能够区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水平。5)可行性,即指标的选取或方案的设计要获得学生、教师、家长等各种利益相关群体的广泛认可,且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保证。

二评价主体

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做法,让学生、同伴和家长等多主体参与到评价中,使评价成为多主体共同参与和协商的活动,已成为当前教育评价主体选择的重要发展趋势。很多地区实施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都十分重视多主体参与,要求不仅有教师或教师小组的评价,而且要有学生同伴互评或学生自我评价。但是,这些主体的评价能否做到客观公正,尚待深人的分析和讨论。

在多主体评价中,受到质疑最多的当属学生自我评价。应当说,在日常教与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身素质、自己所从事的活动或已完成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使之从自身经验中发现更多有意义的东西,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但在关涉毕业与升学大事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学生往往很难做到客观评价,这不仅仅是由于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有限,更深层的原因是学生身处的文化环境。即便学生能够客观评价自我,在主观上也想这么做,但他们的家长或教师也可能提供“必要的发表”,让学生在自评中给自己“贴金”。这种现象在某些已实施中考改革的地区日益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见通常文辞优美,充斥溢美之辞,给人以一种“雾里看花”“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觉。

学生同伴互评也颇受争议。支持者认为: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彼此十分了解,而且由多个学生对同一个学生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地减少评价误差。‘翻但是,反对同伴互评的意见也很尖锐。首先,学生在同伴互评中能否保持客观公正值得怀疑。同伴互评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同事评价很类似:当评价结果与某种高利害决策联系起来时,个体可能会知觉到某种利益的冲突,即给予别人高分可能会减少自己的机会,因而很多人会依据世俗惯例进行评价。其次,每个学生对评价标准的理解不尽相同,加之缺乏相应的培训和发表,评定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最后,在高利害评价中采用同伴互评,可能会出现学生互相讨好、互相猜忌或互相贬抑等现象,使学生的人际关系出现微妙的变化,使学生变得虚伪。

较之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由教师或教师小组来评价其所教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似乎更为合理,但它同样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有些教师同时任教多个班级,所教学生数量较多,尽管教师工作认真负责,但对学生的了解却很有限,因而在评定时,教师往往较多地依据印象和学科测验成绩进行评价。有些教师反映,每个教师对综合素质的各个维度和指标理解差异较大,因而难以保证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还有的教师坦率承认自己在评价过程中无法克服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和人情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当校长或其他强势人物干涉评价时更是如此。教师实际上也是升学竞争的参与者——学生毕业与升学的结果与其奖金、职称评定以及声誉等切身利益紧密相关。这种角色上的冲突,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无论是学生自评或是互评,以及教师或教师集体评价,都难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准确性。要解决这个问题,恐怕不能寄望于改进学生自评或互评,较为可行的途径是从改变制度和文化人手,尤其是改变以学生分数或升学率来评价教师工作业绩的做法,使教师能以相对独立的身份和立场,在广泛收集有关学生综合表现信息的基础上,做出较客观的评判;或者借鉴国内外高校招生制度,直接组织高中学校教师参考初中毕业生提供的某些关键资料以及自己通过面试等手段收集的信息进行评价。

三评价方法

如前文所述,综合素质是一个外延十分广泛的概念,它由许多复杂的成分构成,其评价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可以肯定地说,传统的纸笔考试由于难以评价学生在真实世界中的表达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影响个体终身发展的重要能力,无法评价新课程所倡导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而已不能满足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为此,必须在纸笔考试之外寻找一些其他替代性的评价方法。

目前,各地(市)采用较多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法是主观评定法,也就是由某一评价主体(如学生同伴或教师)根据评价对象的平时表现及提交的有关资料,在若干个维度和指标上进行量化评分。这种方法实施起来较简便,但难以获得理想的效度、评分者一致性信度和重评信度。有些地方参考国外大学招生过程中的综合素质评价经验,尝试或建议尝试使用推荐信(1etters0frecommendation)、成长记录袋评价(portfolioassess-ment)和面试(interview)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为当前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但需注意的是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只有合理使用,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推荐信是国外大学招生中较为常用的一种综合素质评价方式。推荐信通常由高中教师或其他社会人士撰写。推荐者要用具体(不能空洞且要用事例支持观点)、有说服力(必要时进行量化和比较)的语言,介绍学生在日常学习、课外活动、社会交往、个人特点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并预测学生在所选择领域的发展前景。这些信息有助于招生人员更加全面地了解候选高中生。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美国,推荐信为大学所提供信息的参考价值也很有限。G·西斯坎德(G.Siskind)曾分析了19所大学33名学生的推荐信。这些推荐信一共包含958个评价观点。G·西斯坎德将这些观点分为4类:1)积极评价;2)认为自己不太了解被评价者;3)认为被评价者存在因年龄或经验不足而导致的某方面问题;4)认为被评价者存在与年龄或经验无关的某方面问题。结果发现:推荐信中87%的评价观点属于积极评价;属于第四类的评价观点仅有6%,且主要来自少数几封推荐信。在我国,由于受教师评价制度、诚信文化以及教师撰写推荐信的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采用教师撰写推荐信的方式来评价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其内容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恐怕更加难以保证。成长记录袋评价,又称档案袋评价,是一种质性评价方式。它既可以用于形成性评价,又可以在高利害的终结性评价中使用。服务于毕业或升学的成长记录袋可以将初中毕业生的有关作品(如研究性学习报告)、证据(如社区服务记录)以及其他资料收集起来,用于反映他们的综合素质状况以及付出的努力、取得的进步和获得的成就,供高中学校在招生时参考。不过,如何克服成长记录袋评价中的评分主观性,如何保证成长记录袋所收集的东西具有真实性,如何将成长记录袋评价与招生联系起来,如何使相关利益群体(如家长)认可这种评价方式等,这些问题都还有待深入、细致的研究。从国外在大规模、高利害评价中使用成长记录袋的经验来看,我们需要谨慎、稳妥地进行有关改革,经过试点研究后再考虑在较大范围内推广使用。

面试在员工选拔实践中十分常用,在综合素质评价以及学校招生中也可以采用。面试使招生单位或部门有机会直接与候选人接触,对候选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操作表现能力及仪表、态度等综合素质做出评判,能更全面地了解候选人,避免录取高分低能的学生,为综合素质高而考分较低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但是,这种方法工作量大,实施起来较困难。去年国内有大学通过以面试为主的方式选拔新生,但受到了较多的质疑和批评。能否保证面试过程与结果的公平,如何克服面试中的主观性和偏见,面试能否有效地选拔优秀学生,已成为广大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不难发现,所有的评价方法都有利有弊。使用得科学合理,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助于高中学校选拔新生;如果使用不当,则不仅耗费资源,还可能妨碍学生的发展乃至教育事业的进步。笔者建议:在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中,首先要选择和使用科学的方法,确保各种评价方法的实效性、效度、信度、公平以及区分度等指标合乎测量学要求。其次,不要把从国外借鉴来的新方法简单地“拿来”使用,要对我国的国情和新方法的使用条件有足够的认识,要在区域性实验和培训的基础上谨慎地选用。最后,综合素质的构成成分多而复杂,使用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都难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和有效。在实践中,要把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以防止“一叶障目”或“以偏概全”。

四评价结果的表达与使用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表达形式是量化的等级还是传统的综合评语,这也是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遇到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毕业而言,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必须达到某个共同认可的最低标准,因而采用传统的综合评定方式即可;而就升学而言,招生人员需要比较不同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因而需要以量化的形式表达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应该说,量化等级和综合评语这两种表达方式各有利弊。在目前公正、诚信、和谐等主题备受百姓关注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实验区都采用了等级加综合评语的折衷方式,这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如何使用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是初中生毕业与升学制度改革中的关键问题。已经实施新一轮中考改革的地区,通常要求学生在综合素质达到某个规定的等级后方能毕业。但在升学方面,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使用的方式却大不相同。它们大致可以区分为4种情况:第一种是“硬挂钩”,就是将综合素质评价的等级视同一门考试科目的成绩,将之与其他科目成绩相加后作为高中录取的依据;第二种是“部分挂钩”,即规定各科考试总分在某一区间内的学生按照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录取;第三种是“分层挂钩”,具体做法是规定报考不同性质(普高或职高)和水平(是否是示范高中)高中学校的学生要在综合素质方面达到不同的等级标准;第四种是“不挂钩”,即学生的综合素质只要达到毕业标准就可以不加任何区分地参加高中录取。

第7篇: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提升教学效率;教学方法探讨

初中体育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基础体育教学过程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增强学生体质,体育意识和锻炼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培养其锻炼身体的习惯,为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方针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它是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锻炼体能,促进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提高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是贯彻教学方针,培养建设合格人材的具体体现。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来体育教学的实际与教学实践观察,谈谈如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提升体育教学效率。

一、关爱学生,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

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本。然而体育教学毕竟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课程教学,又该如何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本”呢?笔者认为,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体育的兴趣程度、对体育的掌握程度、对体育学习的期待等。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心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要有一定的了解。比如有些学生身有残疾,有些学生不能做高强度的体育运动等,这些都是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特殊个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以注意。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程度。比如有的学生爆发力强,在短跑项目中有一定的优势;有些学生耐力好,可以坚持长跑项目;有些学生弹跳力好,跳远跳高都难不倒他们等,类似这种特殊的学生个体,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发展他们的特长。

体育学科的教学大多在室外,由于室外授课受天气影响较大,特殊天气下,更要注意关爱学生。教师对学生多加关心,有利于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教师对学生好,学生自然也会喜欢这个教师,那么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气氛就会更加愉悦。

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受教学条件与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他们遇到问题不爱思考,也没有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多数是被动地进行学习,对于教师布置的课下训练也经常敷衍了事,要么就根本不训练,将其抛到了九霄云外。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各种习惯,包括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好的习惯才能有好的品质,优秀品质也是命运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支持。如进行篮球单身肩上投篮的学习时,我就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先预习一下,可以自己去网上查阅一些与此相关的资料,在网络上观看视频等,提前了解单手肩上投篮的技术动作,对于自己不理解或是掌握不了的动作要记在本子上,等上课的时候进行重点练习,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更有针对性,教学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上课时,我会要求学生认真听教师讲,仔细看教师的动作;下课时,我会为学生布置一些训练内容,让他们课下进行复习。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强调准备运动的重要性,严格按照规定的过程和步骤来做,自己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就有可能对身体带来损伤。自我评价是一种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好习惯,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一定要指导他们对自己的动作、技术进行自我评价,养成习惯后,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就会更加仔细、严谨,这种良好的习惯会为学生的终身锻炼带来很大的益处。

三、丰富教学手段,增加体育教学课堂趣味性

语文、数学、英语课前需要教师精心备课,那么w育教学需要教师课前备课吗?答案是肯定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精心组织教学,就必须熟悉教学内容,对于上课时需要怎样教学,需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对于课外教学可能会发生的意外以及应对的措施等,教师心中都应该有一定的计划,这样才能把体育课上好。

课前准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一位体育教师都不应忽视这一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体育运动知识讲解的时候,要专业术语与肢体语言示范相结合,教师到位的示范,能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容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设计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来。

四、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优秀的体育教师非常善于结合体育运动和体能学习的规律和特定,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巧妙地结合起来,架起学生、教材、教学目标之间的桥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的教学课程都是非常有趣、好玩的,学生参与度高了,教学目标的完成就更容易。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我就从日常教学做起,利用队列队形练习来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促进学生组织纪律性的提高。在每节课的准备部分,我会让一些表现较为积极的学生上来领做,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还会起到自我规范的作用。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理论学习,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己的有效教学意识,从教材、学生家庭等多方面进行把握,提高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初中体育教学要想拥有高效的教学效率,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中,让每一个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育意识、体育精神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学生在快乐中能够收获知识,锻炼身体,这才是高效率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童国友.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策略[J].考试,2012(11).

第8篇: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范文

关键词:农村 初中班主任 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B-0007-01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与社会期望一致的共同目标,有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有一定的自我管理制度、执行机构,有健康的舆论和评价体系”。班主任在创建良好班集体的过程中,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实现育人目标。

一、 班主任是学生适应社会要求和认识社会的引导者

现代教育要求学生提前接触社会、与社会融合,而现实社会意识形态多样化,初中生生理逐渐发育成熟与认知能力的不成熟之间存在矛盾冲突,学校五天的正面教育往往抵不过两天社会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有很多教育者对社会的阴暗面避而不谈,采取各种措施将受教育者与社会隔离。这种做法无疑陷入了“关门教育”的误区,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挖掘社会正面的教育材料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 班主任是班级主体与学校教育方向的衔接者

学校是由若干班级组成的,学校的教育方向和办学目标是通过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班主任及其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的。班主任处于学校和班级主体的中间环节,是学校和班级主体的一个有机衔接点。这个衔接点要求班主任在充分把握学校办学方向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调整,使教育工作与学校办学方向和社会发展要求保持一致。可以说,班主任实施教育的过程,是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是班主任自我提升的过程。

三、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领导者

班主任必须明确学生身心及认知特点,并设定教育目标。班主任与全体学生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学校办学方向、社会要求共同确定学期目标、学年目标以及整个三年的发展目标。一旦目标确立,安排参加各种活动。班主任要利用学校举办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活动的契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与学生共荣辱、同进退。

四、班主任是学校与家长、学生的协调者

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班级的组织者,主动与家长商讨教育对策,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完美结合,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作为农村初中,现在我们面对的70%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他们大多数是隔代养育或者托管、代养,有的学生自己照顾自己。对隔代养育的学生,往往由于溺爱,学生自私任性,在集体中唯我独尊,我们应更多地给养育人以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让爷爷奶奶了解溺爱的危害,把握好严与爱的尺度;对托管、代养的学生,我们要尽量与其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家长的督促来解决学生与监护人的各种问题;对无人管教的学生,由于他们往往自觉性较高,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作为班主任不仅要给他们以教育、引导,而且给他们亲情关怀,给予生活的关照。

五、 班主任是任课教师相互配合的组织者

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班级的组织者,主动与任课教师商讨教育对策,协调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怎样使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愿意为班集体倾注更多的热情,帮助班集体取得更大的成功呢?首先缩短学生与任课教师的认知距离,共同确立创建优秀班集体的目标,加强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一方面,作为班主任必须了解任课教师特长、兴趣、教育教学成果,利用班会课向学生介绍,树立任课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另一方面,要在合适的时机,把创建优秀班集体的信息恰当地传递给任课教师,把学生的良好愿望和学生的情况介绍给他们,促使任课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自觉、乐意参与班集体建设,为班集体建设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六、班主任是班级评价的引导者

班级评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教育评价内容单一,扼杀了部分学生的天性。新时期的班主任,应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将国家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办学理念融入评价体系,以评价的杠杆撬动学生发展的主动性。

首先,班主任要建立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并结合学生实际将其转化为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作为学生衡量自己发展的标准。第二,班主任要树立平等意识。在鼓励优秀的前提下,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第三,班级评价应建立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制度。自我评价应着重自己的学习、活动的行为反思;小组评价应立足组内个体的发展变化,指向优点与不足;教师评价应着眼于班级共性和个性,扩大优势,形成良好班风,补充不足,调整教育方法,促进更大的发展。第四,评价结果要定期与家长交流,通过家长的参与,激发学生发展的动力。同时,班级应加强评价结果的运用,通过表扬、表彰、奖励,让更多学生及时得到进步的肯定,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 班主任是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学生之间的桥梁,是架通学生现实与未来的桥梁,作为班主任应该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使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个性得到发展,将学生培养成适合未来社会要求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第9篇:初中生素质教育自我评价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培养初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显然已不能适应自主能力发展的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英语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需要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有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的五层需要,其中"尊重需要"已为广大教师所重视,并已经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并对他们充满关心和期待,会对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期待通过言词交际和非言词交际传达给学生,会使学生们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学习的潜力得到发挥,因而提高学习效益。

精心设计主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通过活动表现的。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活动是转变学习方式的关键。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

教师充分的课堂提问,亲切的表情,让学生消除紧张,利用游戏,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同时增进情感。学生在仿中学,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模仿,模仿是语言学习的有效策略,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环节中的初级阶段。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对情感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日益重视这个法宝,这是因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的培养。初中生好奇、好动,不喜欢枯燥、乏味的东西,喜欢教师的信任,克服心理障碍,大胆交际,学生的习惯,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发展个性。不怕出错,与人交际,久而久之,会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就是“好学”。学生学习情绪不高时,应多鼓励;学生学有所成时,要及时肯定,提出更高目标。同时,互动活动要多元化。学生参加多种有意义的活动。如采访活动、角色扮演、游戏、小组讨论、记者招待会、自我评价反思等,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调控小组讨论中学生的自主程度。小组讨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价值的小组讨论应使学生人人参与,小组成员的搭配应尽可能科学合理,包括对角色的分工也要明确并到位,而不是那种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就开展进行的随意性较大的合作活动。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后,应根据话题的难易,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而不是当学生的思路刚刚打开,情绪刚刚活跃,讨论活动就浅尝辄止。

按照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活动可分为:呈现活动;练习活动;交际活动。每一类英语活动都有很多方式,很多活动是可以交叉进行的。教师在设计这些活动时要考虑以下几点:呈现活动的设计要以旧带新,在复习旧课的基础上创造情境,呈现新的教学内容,要力求生动形象,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可从情境中引出教学内容,降低学生理解语言的难度。练习活动的设计要多层面,要考虑不同程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可能性,要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练习活动,无论在学习内容还是在参与形式上,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一个机会可锻炼,可自我展示。另外,操练时要从视听入手,处理好仿说、替换、复用的关系,做到逐层递进。交际活动要从头抓起,从培养交际意识到交际能力要循序渐进,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活动、生生活动,使交际活动在模拟的或课堂教学本身真实的环境中展开,激起学生表达情绪,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选择话题,表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