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微课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微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语文教学微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语文教学微课

第1篇:初中语文教学微课范文

一、利用微课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课时为单位进行资源开发的,它在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形式、交流评价等环节都存在较大的封闭性。从过程和结果来看,这种教学活动都称不上是成功的教学活动。因为,所有愉快的、成功的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受教者的积极参与。而要想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营造带有一定情绪色彩、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这是丰富学生学习体验的根本,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微课是多媒体声光影技术的综合运用,它可以图片、音频、视频的形式来呈现知识,同时能给学生的感官带来多重刺激,促使学生快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微课设计中,将教学知识点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借助网络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以点燃课堂,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如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学中,教师可以《春日圆舞曲》为背景音乐来制作微课,并利用一些描写春天的诗文和一些优美的图片制作一小段视频,在教学开始前让大家观看微课视频,使学生感受到春日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对文章的情感基调有所了解,尽快融入到教学环境中去。

二、运用微课解析、串联知识点

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以在线学习为目的、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的微课程教学。微课内容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等特点,紧贴语文教学知识点、课堂学习重点和难点来制作微课,是微课制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利用微课进行知识点解析,或在微课中将有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可以实现语文教学内容在纵横方向的有效拓展和延伸,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分类,然后以某一知识点为主题将有关内容都安排到微课中去,运用微课来分解、解析知识点,将教学难点逐一攻克,直至实现课堂拓展和深化目标。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阿长与〈山海经〉》课文教学中,该课教学的难点在于“教导学生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许多学生都能认识到阿长这个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所具有的善良、仁爱的好品质,但是对她封建迷信的一面却认识模糊。教师可以“鲁迅笔下的普通中国民众”为主题来进行微课制作,将中小学教材中收录的鲁迅先生的文章中的主人公阿长、闰土、孔乙己等汇聚到一起,对他们的性格特点进行对比分析,讲述在旧社会,在沉重的封建礼法压迫下,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加深学生对鲁迅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的认识和了解。

三、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在多媒体环境中,初中语文微课资源可谓是非常丰富,微课的利用也增强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开放性、针对性。此外,微课与探究学习、合作教学等在作用上有所重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微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将课堂教学内容、课外学习内容与微课巧妙结合起来,重点开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在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课文讲解结束后,教师可以微课的形式,展示下节课即《我的母亲》()这篇课文的预习内容,安排下节课的学习任眨喝醚生搜集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写给母亲的散文、诗歌,在下节课开始前选人朗读自己选择的素材;查找资料,让大家通过资料查找了解的家庭情况、个人成就;熟读全文,找出生字生词,了解文意,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对母亲的形象、性格进行概括。如此这般,让学生带着问题、任务去学习,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勤于思考、积极探究的好习惯。当然,教师还可以将自己制作好的微课课件上传到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上,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搭建“微”环境,进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和语文教学质量。

第2篇:初中语文教学微课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微课 运用实践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微课教学手段将音效、图像、视频等整合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创新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学效果提升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微课相关内容介绍

微课是基于现代教学手段的、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关于某个知识点的精彩讲解或者是课堂过程中某个典型环节进行记录的过程。从定义上看,课堂教学的视频片段是微课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微课不仅包含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以及相关的教学练习等,还包括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馈以及教师对学生表现的点评和评价,通过视频、音效和图像等方式的组合营造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相比,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精炼以及形象生动的优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有助于课文难点的解决,在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感受语文课文意境和情感方面,能够提供有效的帮助。

二、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实践

(一)运用微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选用的课文都是经典文章,内容精美、情感丰富,但是由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以及文章描写的场景和情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所差距,因此学生在文章所承载的精美内容和深刻情感等方面无法完全理解,也就是在课文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优势,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入微课,通过微课形象、生动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黄河颂》这篇课文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可能没有实地的到黄河去感知黄河的壮丽,对课文中所描写的场景和传递的情感无法进行充分认知。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黄河颂》描写的情景和情感,必须增加学生对黄河的直观感知,让学生对黄河有着整体的印象和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微课,通过视频的形式将“黄河”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黄河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应,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提高了语文教学效果。

(二)运用微课拓展语文教学的内涵

运用微课拓展语文教学的内涵,实际上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更加的开放、包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在基于语文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相关教学重点进行启发和引导,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教学重点。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微课将课文中描写的场景进行呈现,帮助学生对场景进行分析和感悟,通过微课的视频画面与课文中的文字进行结合,让学生对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目的。

(三)运用微课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教学意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课的影音演示与教学过程进行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教材内容描写的意境进行深刻的的感知。以古诗文教学为例,在《赤壁》这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情景创设功能,对著名的《赤壁之战》的场面进行营造,让学生对《赤壁》这篇文章中的意境营造进行充分感知,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在语文情感教学方面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运用微课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微课在初中语文写作方面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微课将某一个写作主题进行全方位、立体的展示,让学生对写作主题有着更加深入的认识,并且微课还有利于学生写作素材的搜集和整理,在写作教学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探讨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既是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提高的重要手段。微课在语文教学内容理解、教学内涵拓展、意境营造理解和写作兴趣提高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

参考文献:

[1]赵世波.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5):47-48.

[2]吴莹.浅议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学语文,2015,(36):111-112.

第3篇:初中语文教学微课范文

[关键词]微课 初中语文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07

初中语文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习经典的文学作品、古诗文集等,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化审美水平,促进学生文化水平的提高,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微课的出现使原有的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并且已经成为了当下较为主流的教学模式。微课是近几年来产生的一种较为新型的教学手段,通过直观形象的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将抽象的语文概念和诗歌情境用形象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同时更好地解决一些课堂问题,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主旨,了解古典名作的历史背景,培养写作兴趣等。

一、微课的概念解析

微课是以视频的形式,为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主要围绕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的全过程。微课除了有视频,还有教学设计、课件、练习题等多方面的内容,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的需要进行相应的组合,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另外,微课还有学生学习情况反馈,对教师的评价、意见或建议等,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及时提问,并且能得到快速的解决,减少在学习中存在的疑惑,使学习过程更加顺利;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以及相应的点评,或者是学生提出的意见建议,可以发现自身知识讲解的优缺点所在,还能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准确的了解,方便在下一阶段的课程设计和准备中做出优化,促进教师自身教学素养和水平的提高。微课是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与传统课堂教学形式有所不同,有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微课与其他以多媒体设备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又有一些不同,其优势在于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精简,教学资源容量小不占用过大的空间等。

二、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课文内容一般较为丰富,由于初中生的学习经验、能力以及生活阅历都有所不足,教材的设计与学生自身的能力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就导致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有很大的难度。而微课的存在弥补了教材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将课文内容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拉近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其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对教学过程和质量有着明显的优化作用。

以《苏州园林》为例,课文中对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空间、风景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但是单纯的文字并不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苏州园林的结构和环境优美。利用微课《苏州园林》,教师可以在为学生播放苏州园林的视频图像的同时,对其进行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的解说,让学生在这样形象生动的环境下,充分理解苏州园林的结构、色彩、设计,领略古典园林的魅力,感受设计和工匠的智慧及相关的园林艺术。

2.解决课文中的疑难问题

微课模式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就课时内容开展师生互动的问题探究,以一种轻松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具备更强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将课文中的重难点知识与学生的兴趣点相结合,以巧妙的形式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锻炼学生的思考和总结能力。图文并茂的教学形式,更形象直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利用微课教学时,学生能够对存在的疑难点进行及时的发问,教师予以及时的启发解决,保证学生能顺利地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

3.提高学生总结课文主旨的能力

第4篇:初中语文教学微课范文

一、在教学中运用电教设备的作用

将电教设备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以教学形态多样化的优势,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电教设备的种类多,涵盖了视听和交互媒体,将多种教学媒体有机组合。合理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

二、运用电教设备,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须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单向“填鸭式”的,学生被动地接受,其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得以充分发挥。而电教设备图文声并茂、信息来源多元化,能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把学生带入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提升,让每个学生参与双向交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其学习的兴趣,集合学、思、练过程,促进视、听、学的同步进行,让学生不断收获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教学人造地球卫星时,通过电教设备为学生展示人造卫星原理、宇宙速度等相关知识,向学生传授中国航天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产生探索太空的兴趣。

三、运用电教媒体,化解教学的重难点

语文教材中部分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难以用语言准确、具体地表达出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多的困惑,而利用电教设备可以将课文中的重难点以直观、形象和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悟知识。如《济南的冬天》里有一段描写:“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上卧着点雪。”句中的情景再现不太具体,语言描述难度较大,学生难以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画面。充分运用电教设备,以动态的形式将这一情景展现出来,教师再进行讲解,使之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济南的冬天之美,感受到语言文字之美。

四、运用电教设备,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朗读的三个阶段目标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有感情地朗读是朗读教学的高标准。传统的朗读教学由于条件的限制,缺少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再现,学生难以进入角色。通过运用电教设备将课文内容制作成感情丰富的朗读音频、视频文件,以景激情、以声传情,诱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如在教学《荷塘月色》的过程中,利用电教设备,展示“荷塘月色”的优美画面,在轻柔的背景音乐中,辅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听读中进入文中的意境,欣赏美景,感受语言美、画面美,体味感情,从而无形地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朗读习惯。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可利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关键词语进行强调处理,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揣摩语言,品味词句,逐步提高鉴赏及朗读水平。

五、运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抽象思维的过程,而初中生在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方面欠缺,写作时往往搜肠刮肚无从下笔。在传统写作课上,教师仅出示作文题,让学生写作,在情感和思维上给学生设置了一定的障碍。而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画面、丰富多彩的形象,可令学生耳目一新,思维活跃起来,加速感知过程,提高思维能力,促进认识的深化。例如,写作《我的初中生活》,播放录制的学习场景和运动竞赛画面,那熟悉的场景一下子就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从镜头中,学生不仅看到了别人的形象,也看到了自己的表情、动作,还能看到自己忽略了的情景,情绪得以充分调动,情动而辞发,写作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六、运用电教设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5篇:初中语文教学微课范文

一、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要注意的原则

(一)完整性

微课程虽然同普通的语文教学相比,有一定的科技性、灵活性,但它和普通的课程教学一样,也要遵循一定的完整性,也就是说它的内容要包括:目标的设立、内容的编排、过程的建立、情景的设定、后期判定与评价等设计流程,让整个课程显得更流畅、更合理、更科学。但微课程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还是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它更多的是借助网络科技实现教学目的。所以,在评价与判定方面相比传统课程要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学习后的测评系统,对于语文微课程来说又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反馈,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

(二)规范性

虽然微课程比普通的课程要灵活多变,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在时间长短上却有严格的要求,不能为了讲清一个知识点或者加上外延的知识,讲上二十分钟甚至半个小时。微课程的优点是不需要在讲课过程中停下来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只用短小的微课程视频,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在设计微课程时,选的背景图片和整体结构都要与所讲内容相适应,都要满足看和听这两个主要的功能,因为这些细微的差异可能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都会有所影响和干扰。当然,作为贯穿整个微课程的要点,微课程的语言设计标准也很重要,因为语言对整体构架起着支撑和连贯的作用。微课程中所应用的语言不但要流畅、规范的普通话,而且还要简短、精确,达到一针见血的效果。我们知道,优质的微课程,不但对知识的传授有一定推动作用,而且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挖掘也大有助益。

(三)系统性

微课程虽然有短小、针对性强等特点,但老师在设计微课程时还要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和细节进行仔细的推敲,让整个课程除了完整性还要有知识的系统性。所以,在对微课程进行设计时,无需像普通课程那样明确地划分出不同个体,微课程只要逻辑相依,把各个知识块之间的网状系统连接成有机的整体结构,使学生便于掌握和理解就好。这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接受更多知识,对知识进行系统接纳很有帮助。

二、初中语文微课程应用的作用

初中语文不仅包含了较多的知识层面,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还能使学生很好地受到崇高品质的感染和熏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课内课外知识的吸收对提高语文综合成绩是非常关键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其交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微课程就成了教学的新宠。确实,微课程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也改善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过程,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对初中语文高质量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提高了教师教学效果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传授知识完全依靠教师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进行传授,并且为了让学生易于理解,教师在讲解重点、难点、疑点前还要根据内容进行适当的铺垫,这无形中占去了宝贵的课堂时间。遗憾的是,有时候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微课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引入,不仅节约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完善,还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教与学紧密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对提高学生思维创造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6篇:初中语文教学微课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 趣味性教学 情感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然而,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度强调语文学习的知识性,而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使语文课堂变得平淡无奇,呆板无味。

其实,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与教学目的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

具体来说,创造趣味性语文课堂,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

教师在营造课堂趣味性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试想,一个安于就事论事、墨守陈规、照本宣科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把课堂变得有滋有味的。反之,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出口成章,词藻丰富,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收放自如,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充满吸引力的。语文教师不仅仅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应结合自身的个性,发挥独特的个人魅力。“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语文教师,即使年龄、学历相同,但是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才情、特长等总是有千差万别的,所以不同教师的语文课也该是千差万别的,不能按照一个模式去套用,每个教师该找出自己的个人特色,凸显在语文教学中。教无定论,教师就应该在充分了解自身特点的前提下,想方设法使自己的课堂凸显个人语文特色。能创新的创新,能幽默的幽默,能煽情的煽情,如果以上都不擅长,那么尽量真诚,同样可以打动人。

总之,语文教师在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各方面都应尽量显示出其个人审美风貌。

其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贯盛行的灌输和强制式教学,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要动脑,还应动手实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寻找课堂与课外的结合点,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以学习说明文为例,从传统教学中,说明文在表达上重在说明事物的特点、性质,在语言上注重科学性、准确性,缺少生动性,内容上比较浅显易懂,叙事性、故事性较弱,与其他文体教学相比,往往平淡无味,不易引起学生兴趣。而说明文的实用性决定了说明文教学更要注重教材与生活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以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教学中应尽可能带领学生走到户外,书中单调的文字便成了具体的形象,这样既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在生活中运用,可谓一举多得。

最后,努力促成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共鸣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不能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使之与教师、与文本、与作者之情产生情感共鸣,那么,这教学活动便是干瘪空洞,枯燥无味的躯壳。我们的教育很多还都远离了情感。教师“肢解式”的分析,取代了学生对课文整体感悟,冷静而客观的讲解使作品变得索然无味,没有情感而言。这样的结果是使所有学生的眼里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所有的作品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

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教学情感亦一样。教学情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复杂的心理现象伴随着对文本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语文教学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魅力,还在于它自身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情感。可以说,“情感”是否“共鸣”,是趣味性教学活动的关键。教师讲课冷冰冰,无一丝暖意可言;像机器人一样虽有声而无情,虽有行而无神。这无激情的教学,必然得不到有激情的听课。这样的教学活动,台上台下死水一潭,教学效果必然不尽如人意。只有把教学情感交流、沟通得恰到好处、水融、和谐统一,才能克服枯燥无味的说教,才能防止出现压迫强制式的教学,才能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7篇:初中语文教学微课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性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实效性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将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转化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实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实践探索。

一、明确课堂教学的方向

语文课程有自己的语文教育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且语文科目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曾经有人说过:“语文教学的效率问题表现在教学上,而根本往往在对语文的准确、深入的理解上。”真正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科学的角度上,遵照新课改的倡导,具有鲜明的教学立场。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深研教材,根据文章的内容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严格按照新课标的学段教学特点,哪些内容学生更容易接受,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他们对哪些内容更感兴趣等。我们的教学只有做到真正为学生获取知识服务的时候,才是有效果的。

二、突出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但也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是注重知识生成的过程,换句话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让他们明白知识产生的过程,就像古人所说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新课改的教学前提下,我们要尽可能地体现以学为教的原则,因需施教,增加教学的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整个课堂教学起到统筹优化的目的,负责课堂学习的组织和协调工作,为学生创造更多自由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同时,我们还应当注意一点,体现学生作为主体教学并不是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要杜绝本末倒置的情况发生。笔者曾经看到过,有的教师为了“顺应新课改的倡导”,把课堂所有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而自己很少讲课,这显然是错误的做法。和小学阶段相比,虽然初中生具备一定的理性认识,但是毕竟还是相当有限的,对于新课的理解和知识的学习如果完全靠学生自己,他们显然会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完全让学生自学更是教师不负责任的表现。笔者以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好,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学习也好,都是建立在学生完成了一定的课程学习之后展开的。教师在授完课之后,比如每节课抽出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的时间来给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或者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才是正常的体现主体地位教学的表现。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的主次地位,切不可对学生放任自流。

三、加强探究学习的实施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想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不仅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方向,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对教材进行教学处理,巧妙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全面的语文实践。

四、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树立服务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课堂学习交流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把内心的想法和看法大胆地说出来,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语文教师一定要放下平时的死板面孔,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努力同他们做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也才会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和强烈的参与意识。

五、使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现在的中学生接触到的各种事物的机会比之前要多很多,网络的发展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平时接触不到的人和事,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所以,如果教师还是按照以前那样,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合今天学生的口味。所以语文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推出更多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同时也要允许在一个班级内出现个体差异。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有可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比如多媒体教学。近些年多媒体教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了各个学科中来,初中语文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将呆板的没有生命的知识变成形象、富有动感的视频。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真实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虽然是一种比较先进、科技含量较高的教学方式,但充其量也只是教学手段的一种,它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当然也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时间较长,如果遇到意外停电或者个别教师对电脑操作不熟练会给教学带来的一些突况。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也不能肆意夸大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只有做到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发挥它们的最大功效,取得最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8篇:初中语文教学微课范文

[关键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微课;应用;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6-0044-01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载体,包含与之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微课承担不同的角色;在导学环节中,微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引导学生复习之前的课堂内容,又帮助教师引入新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微课为学习者提供支架,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掌握。

一、微课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微课的特征是“短、小、精、趣”,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微课与多媒体优势互补并有机结合,英语教师能够广泛利用微课并且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笔者认为:中学英语教学中,微课在设计、开发及应用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微课不够短小精湛,课前导入太长。导入时间太长,无关的材料与资源会抢占学生的认知资源,从而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此外,有的教师在播放完一些视频片段后不加以分析便直接讲授新的内容,出现前后不能呼应的现象。

2.呈现单一的微课内容,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很多微课的内容连贯性不强,而且比较单调,除了视频和PPT演示外,基本很难看到新鲜的元素。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卡通动画、电子黑板等引入微课,因为这些形式更贴近学生。

3.选题分散,教学目标不聚焦。选题是微课制作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这些选题往往是针对某个具体的知识点或主要问题设计的。有些微课主题竟包含了一个大单元,例如,“定语从句”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包括:定语从句的特征、限定与翻译,关系代词的区分与识别,限定性与非限定定语从句等等。如此多的知识点使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学习。

4.把精品课录像重新剪辑就当作微课的录像版本。目前很多中学教师存在一些针对微课教学的片面认识,部分教师认为微课教学就是较短的录像教学,甚至把原来的精品课录像重新剪辑就当作微课。很多教师只是把传统的一整节课截成一段一段演示的小讲座,教学时间从完整的45分钟浓缩到10分钟左右。

二、中学英语教学中微课的设计

微课设计要求英语教师对微课有清晰、准确的认识,以便及时调整设计策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中学英语教学中微课的设计要从微课的内容选择、教学设计两个方面入手。

1.内容选择。教学内容选择,是微课设计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决定了微课要传达给学生什么样的内容,后面的每一步都要围绕确定好的教学内容来展开。笔者认为,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一般性问题,微课的设计制作应以专题为单位,弥补课堂教学中因为学时不足而造成的教学内容受限。由于这些微课视频所讲授的知识点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在课堂上学生会和教师积极互动、积极观看教学视频、主动感知学习内容、重点掌握教材知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9篇:初中语文教学微课范文

【关键词】小学;课堂教学;病态对话

对话教学的理念源远流长,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特别是在当代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和教师的重视。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突出平等理念,倡导互相尊重,强化双方互动,注重多向交流,旨在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然而在初中语文实际课堂教学中,诸如“满堂问”、为“对话”而对话等“伪对话”现象随处可见,大大限制了对话教学的功能,甚至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师生对话的本质

对话教学是古今中外教学思想的宝贵精髓。孔子的启发式与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曾经创造对话教学的极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部分明确提出“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对话教学是达到上述目标的最好平台之一。师生对话的内容、形式、目的等各方面与一般对话都有本质的区别。它不是简单的问答式的语言交流,心灵或精神的沟通才是师生对话的根本;它不仅表现为提问和问答,还表现为交流和探讨,言说与倾听。总之,师生对话不仅是教学的一种方式或手段,更是一种对话意识,是一种彰显平等、倾听、尊重、理解、创生的对话意识。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伪对话”的表现

1.师生对话中主体性欠缺。对话首先赋予学生以主体地位,不能将文本和教师的地位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人。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仍旧高高在上,学生的活动、体验仍旧身不由己,缺少自主性,同时也出现了学生自我丧失,极度依赖教师的现象。

2.师生对话中广泛性流失。一堂课,有的教师一讲到底,完全是一个教授的角色;即使有对话,参与对话的也往往是少数人,很多学生并没有参与到当中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应有的调动,这样的对话就很难实现有效。

3.师生对话中思辨性苍白。当前很多课堂教学设计,只关注对话的外显状态,而忽视了对话中的争鸣和思辨,缺少表面平静而暗流涌动的境况,课堂表象是一派生机勃勃、热闹非凡,但对话的效果很差。

三、课堂教学中“伪对话“原因探究

1.教师对有效对话认识的偏差。很多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是对话主宰课堂、气氛热闹活跃就实现了有效的课堂教学;误以为沉思中的“静”就是沉寂、冷场,而忘记了对话既是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同时也是生本、自省的对话,有效对话的关键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对话感知和体验,并进行分析思考,升华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2.有效对话实质性内容的缺失。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情感沟通、思维激发、共同发展的对话。它是人对人的生命主体间的心灵交流活动,是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抛出自己“精心设计”的一个个活动情境让学生开展对话,学生频频对话了,但仅仅充当了教师见解的“复述者”。

3.学生主体意识尚未激发。要让对话有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与我们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因“亲其师,信其道”的影响,学生更多养成了一种唯书、唯师的心态。

四、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的策略

1.俯下身子,平等对话。《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试想,如果我们语文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转变观念更新自己,而是一言堂的自我表演忘乎所以,又何谈对话?所以,语文教师应放下架子,和学生“心连心”。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教师与学生彼此接纳、彼此沟通,相互激励、共同提高。

2.以文为本,科学对话。教师、学生、文本构成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这三者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语文课堂教学对话的基本形式,即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等等。而如何使这些对话有效,“科学”二字实为必需。因为,只有科学对话,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目标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3.魂归来兮,精神对话。如果说,平等对话和科学对话是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对话的形貌,那么精神对话就是它的灵魂了。作为语文教师,在今天这个物化的时代,我们有责任反省:在和学生的对话中是否走进了学生心灵,生成学生真实、真切、必要的生命体验,并进而塑造了他们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了?为此,与学生的精神对话,作为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