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市场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F40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2
食品安全是新时期党和人民政府的重点核查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在我国新行政管理改革将食品和药品单独提取出来并加大监管力度的政策笼罩下,规范食品市场、加强食品市场稽查和保障食品安全是我国质检、工商等行政执法部门的重要职责。南京是我国的东南重镇,是中国东南部最重要的小食品集散地和食品自由批发市场。自2009年新食品安全法颁布以来,南京的食品市场状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本文基于对南京市食品市场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食品安全法》在南京市的贯彻与落实情况,以期为规范南京食品市场、促进新食品安全法对南京食品市场的约束力而献计献策。
一、南京市食品市场现状探析
要深入了解南京市的食品市场现状,应从了解南京市的食品分类和了解政府部门对南京市食品市场的监管数据入手。基于此,笔者前夕对南京市的食品市场进行了一次调研活动,现将过程与结果列示如下。
1.调研
①研究目的。了解南京市食品自由贸易市场现状,对照中国现行《食品安全法》,对南京市的食品市场进行综合评分。
②研究对象。将南京市的各大中型超市、食品交易市场、生猪交易市场等纳入调研范围,深入了解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此外,将消费者纳入调研范畴,听取消费者对南京市食品市场的综合评价。
③研究方法。笔者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第一,深入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听取超市负责人、个体食品经销商、食品批发零售商和消费者等对南京市食品市场的评价;第二,采用电话预约的方式了解南京市偏远辖区食品销售商家和消费者对南京市食品市场的评价。
④研究结果。通过对南京市各区食品市场的调研,笔者对南京市食品市场的现状总结了三点。
第一,问题体现在了对小型或个体食品生产、加工和代销点的监管和查处力度不足,有些生产、加工或代销点往往没有固定的营业场所,流动性大,为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管造成了很大难度。
第二,对食品市场监管的网络覆盖不完善,有些区域存在着空当,同时也存在着监管时段的不合理现象。如周六、日和晚上时段的监察力度不足往往会给一些流动食品摊点制造机会,加大风险隐患。
第三,与干货、酱菜、调味品等食品类型相较,快消食品的风险隐患更大,如街头一些流动摊点制作的烧烤、鲜榨类食品,小食品存在着大隐患,对于行政执法部门而言这是不容忽视的。
在调查中,笔者以食品的理化指标、生产日期、质量等级等等为评价标准,而综上数据显示,南京市各区域食品市场的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其中,苯甲酸、苯甲酸钠实测超标的食品经营商家占南京市各区食品经营商家总数的24%;果菜市场农药残留率占南京市总果菜市场比例的6.8%;无生产批次、过期和无质量等级的食品占南京市总食品市场比例的2.3%。从表面数据来看,不合格食品在南京市还是仅占据少数的。然而,即便是2%的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也会给无数个家庭健康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结合数据,笔者认为加大对南京市食品市场的监督力度已刻不容缓。
2.南京市食品市场运营的主要特征
南京市依山靠水,地理条件优越,生态资源丰富,是中国的东南重镇。在多年的建设发展中,南京市的食品市场运营已趋于成熟,汇集于本市辖下乡镇以及四面八方的食品成品和原材料每天都源源不断的涌入市场,目前已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结构。宏观来说,南京市食品市场运营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外产内销,各类食品都是由乡镇、农村或南京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其他省份所生产的,集中在市内各大、中、小型食品市场销售。
第二,各类食品均衡分散于南京市的各区域,按营销类型划分,食品批发和食品贸易市场占全市食品市场的60%以上份额,超市和食杂店销售的食品大多以速食为主,食品有包装和生产信息,易于发现风险和查处,占全市食品市场份额的40%。
3.整合分析
从整体来说,南京市食品市场现状不容乐观。其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首先是消费者的市场观念淡薄。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咨询了30位消费者。其中,有24名消费者表示对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不了解;4名消费者表示了解一二;2名表示了解。进而,从食品质量投诉方面来看,南京市工商、质监等行政部门每年接到的食品质量投诉仅占全省的3%。这充分暴露了南京市行政部门对食品安全法的宣传问题。
第二,从一些正规经验的商家了解到,近年来政府行政执法部门加大了对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尤其在2009年新食品安全法颁发并实施后,南京市行政执法部门多次打击不规范的食品市场,在确保食品安全法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然而,商家反映的另一个信息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近两年来人们反映一批即查处一批,而与正规食品经营商家没有利益冲突的,大多是批发到乡镇的一些食品经销点却始终保持着正常经营,这就说明了行政执法部门对市场的监管力度还不够充分,只能依赖人们的举报。
第三,南京市食品市场规范化运营的根源在于食品生产厂家,但从整体来说,南京市行政执法部门仅能从市面食品营销状况来打击食品违法经营,对生产源头的打击需联合多个部门,这就造成了新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困难。当前的状况是,打击一批,随即冒出一批,打击力度大,隐蔽经营多,难以从根本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二、从南京市食品市场现状看食品安全法的贯彻与落实
从南京市食品市场现状来看,行政执法部门对新食品安全法的贯彻落实并不够充分。那么,应如何改善这一状况,或者说,应如何将《食品安全法》作为一项纲领文件来渗透,来强化落实?笔者认为,基于南京市行政执法部门视角探析,我们应首先全面了解新食品安全法的细则,充分掌握食品安全法的内容纲要;其次合理把握《食品安全法》的文件精神,将《食品安全法》作为一项评价标准,来评价南京市的食品市场,规范市场运营,加强对市场的监督与管理。
1.新《食品安全法》的优势与不足探析
我国最新的食品安全法是2009年颁布的,与早期的《食品安全法》条例相对照,新的食品安全法突出了风险预防、检测与评估这项全新的内容。此外,新食品安全法还规范了新的食品安全标准,对于行政执法部门而言,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较大的突破。传统的食品市场行政执法仅依照生产批次(日期),或某项数据指标,甚至有些执法部门执行的是地方标准,这些标准不能规范、统一,在执法过程中往往会造成正规经营和违法经营一把抓,从而扰乱了市场秩序。新食品安全法颁布后,各地方执法部门在履行权责过程中会有法可依,从而既加大了对食品经营商家的教育力度,又有力的打击了违法商家的乱经营情况。然而,新的《食品安全法》也充分暴露了一个实际问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看到工商、质检甚至城管部门联合出击,共同执法,而这种执法方式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并且对一些违法食品经营商家的打击也不够透彻。其中所涉及到的权责问题,是新食品安全法的弱项,执法主体的不明确,也往往会对行政部门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执法力度。
2.新《食品安全法》的贯彻与落实
贯彻与落实新《食品安全法》是各地行政执法部门的重要职责,进而,应如何贯彻,又应当如何落实?对于南京市行政执法部门而言,这是一项最重要的课题。
首先我们来探讨贯彻问题。对于一项国家新颁布的政策或条例,有些行政部门的贯彻方式是:①组织所有党员干部、内部职工或执法人员通过座谈会、视频会等形式学文件精神;②将XX文件打印数份分发到各个部门;③领导讲话,下属记录;④讲解、宣传后布置“作业”,让党员干部或内部职工写感悟。诚然,这些贯彻方式本无可厚非――也能够起到实效。然而,从践行的角度来看,形式化的贯彻方式对党员干部、内部职工或一线执法人员的影响是深刻的。这会让他们忽略法律的权威,忽略党和人民政府的服务职能。会助长一些道德品质低下的执法人员的嚣张气焰,从而严重破坏党和人民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那么,应当如何贯彻新的《食品安全法》呢?虽然新食品安全法颁布已过去了4年,但笔者认为,现在贯彻仍为时未晚。这需要我们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第一,认真解读新《食品安全法》,把握新食品安全法的精神指向和内容纲要,并将解读结果数字化,融入于教育培训之中。例如,将《食品安全法》中的各项条例制作成问卷答案,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执法人员考核,从而实现更深入的渗透新纲领文件。
第二,要将新《食品安全法》与历史法律相对照,结合历史法律背景下的执法模式,对照新法律下的工作规划,从中了解差异,掌握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全面改进并深入了解新食品安全法的内涵,同时将这种“对照法”下发到各部门、各个执法人员手中,从历史、现在与未来三个角度全面贯彻新的食品安全法。
第三,深入了解新《食品安全法》颁发背景,同时深入一线了解各食品生产、经营商家的现状,广泛采集意见,从而得出更中肯的结论,在反思中贯彻新《食品安全法》,充分掌握新《食品安全法》的颁发意图。
此外,《新食品安全法》的落实也是一项系统工作。要结合《食品安全法》,将行政执法打造成为一个体系,并确立体系的大体框架和核心内容,从而更准确的把握《食品安全法》的精神指向,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法》中确立的各项细则。从行政执法部门视角探析,在实践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新的《食品安全法》细则。
第一,要扩大宣传。要改变传统的宣传方式,将新的食品安全法量化拆分为几个方面,在提出要求的同时,明确执法人员的行为规范。例如食品检验流程,在宣传中,应将新《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的相关条例列示出来,进而标示应如何开展实际工作,或借用仪器,或查验生产批号,要在宣传中规范执法人员的工作流程,加强对执法人员的行为引导。同时,将宣传扩大到消费者行列,将消费者纳入宣传对象范畴,帮助消费者建立起积极的配合意识,与行政执法部门共同来加强对南京市食品市场的监督管理。
第二,要加强工商、质检、农业行政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之间的联系,要明确职能,严控市场,要将市场监管当成一项系统工作来抓。首先,各部门要制定商家档案,对其所经营的产品、生产批次、进货日期、供应商和生产厂家等等进行详细备案;其次,将档案数据化,利用互联网系统构建各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交流互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再次,要实时掌控商家动态,并加强对食品生产源头的监控力度,从而实现全面控制食品市场,消除食品风险隐患。
第三,要构建人性化服务模式,创设一条龙服务流程。在宣传新食品安全法的同时,南京市行政执法部门也要加强对自身的宣传力度。要设立投诉电话、信箱和简易投诉渠道,要充分利用当代的信息化优势,建立单位主页,搭建行政部门与消费者和商家的交流互动平台。如此,则能够有效提升信息采集、调查取证和执法力度,加强对南京市食品市场的监管,并促进管理效能。
三、结语
综上,笔者仅就南京市食品市场现状总结了一些相关数据,并对新《食品安全法》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新《食品安全法》,笔者认为这不是一个行政执法部门的责任。除了要进一步健全法律之外,在实践中还需要各部门强强联合,同时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规范食品市场,推进市场的合理化运营;而也只有这样,才能积极消除风险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赵万弟,赵燕.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让百姓吃的健康 吃的放心――辽宁省川渝商会川渝食府的承诺与宣言[J].中国食品,2011(18):56.
[2]袁虹.完善机制落实《食品安全法》[J].卫生软科学,2010(3):216-217.
[3]程言清.市场化进程中城市副食品供给问题[D].浙江大学,2005.
[4]南京市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
涟水县地处徐淮平原东部,淮河下游,古黄河与六塘河之间。东邻滨海、阜宁、响水,西接淮阴、沐阳,南与楚州接壤,北连灌南。全县总面积16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7.9万亩。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气候区,其干湿、冷暖年际变化较大,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特点,受季风环流影响,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一般表现为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天高气爽,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干燥。 年均降水量950.2毫米。全县通过实施“一池三改”工程和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共发展沼气5万余只,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80%。全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138万亩,无公害品牌认证67个。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195.4万亩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率达90%。我县常年农作物复种面积220万亩以上,年产粮食65万吨左右,种植浅水藕、朝天椒、马铃薯等特色蔬菜40万亩,油料产量8万吨,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年饲养生猪150万头,出栏100万头,是全国商品猪、省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家禽年饲养2500万只,年上市以本地优质草鸡为主的活禽近2000万只,全县千只以上的养禽大户2320户,万只以上的大户270户,养鸽300万羽;年产肉类7万吨,禽蛋2万吨;可放养水面8万亩,年产水产品2.5万吨。全县林网密布,绿树成荫,现有活立木3000多万株,活力木蓄积量300万立方米,年可采伐20万方。
一、涟水县主要农产品、大宗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情况
涟水县主要农产品为稻米、无公害蔬菜、鸡糕、捆蹄、禽蛋、水产、竹木制品等,其色农产品鸡糕、捆蹄、土鸡及鸡蛋等在市场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开发潜力。全县注册农产品类有效商标106件,其中江苏省著名商标8件,市著名商标23件,有力促进企业品牌创建和市场知名度,为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质量安全方面,我县“圆绿牌”系列产品已通过ISO9001-2000和HACCP产品质量认证;苏美系列已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颁发的“国家质量卫生安全全面达标食品”证书、中国品牌发展促进会颁发的“中国知名品牌推荐产品”荣誉证书等;
二、涟水县农产品销售市场情况及主要销售形式
1.专业市场销售。即通过农贸市场集散地集中销售农产品。如涟城镇东城商贸市场、苏北果品市场、城北批发市场以及高沟镇、梁岔等乡镇农贸市场,带动了周围蔬菜、水产品等专业生产基地的形成,同进也提高了农户农产品的商品率。
2.龙头企业销售。即经过农业龙头企业加工、保鲜、储藏、包装后进行销售。如江苏大自然食品有限公司、江苏苏美食品有限公司、江苏上善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积极鼓励种养大户、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基层组织等牵头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农产品组织化程度和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截至目前,全县县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已达10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固定资产约达3.18亿元;市级龙头企业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3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15家。
3.运销大户销售。近几年,我县农村涌现了一些靠贩运农产品发家致富的“能人”,他们把农产品销往外地或联系外地客户来本地直接收购。如:杨口左磊禽业合作社、涟水荷缘浅水藕合作社等企业。
4.直供直销。即通过大中城市的批发市场和超市,设立分公司、专卖店或专柜、委托商进超市来进行销售。通过“商+超市”和“专卖店或专柜+超市”,将自己的农产品打入大中型超市,节约成本和时间。如:江苏圆绿捆蹄有限公司、淮安永顺德肉联厂已在上海、扬州、南京、淮安等地设立了专卖店和专柜;江苏康强食品有限公司、江苏苏美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产品均通过商进入大中型超市。
三、涟水县市场建设和农产品流通的主要形式及存在问题
1.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少,基础设施较为简陋落后。我县主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只有涟水县东城商贸市场、苏北果品市场、军民农贸批发市场,而高沟、梁岔等乡镇农贸市场规模小、配套基础设施简陋、交易手段落后,缺少能够实行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一些现代交易方式的高档次、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
2.农产品流通模式较单一,现代物流发展相对滞后。我县农产品流通模式主要采用“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企业与周边农户合作成立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基地建设,从而实现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相对滞后。全县仅江苏苏美食品有限公司通过自己的物流公司逐步发展以鲜活农产品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冷链物流系统,不断加强冷链配送能力。物流配套设施落后,专业冷链物流匮乏,影响了我县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资源整合,低成本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网络在我县还未形成。
3.农产品进超市门槛过高,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积极性。随着人们对自己的健康和食品安全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进入超市而不是农贸市场购买农产品,但是由于产品进入超市需交进场费、陈列费、促销费和导购费等各项费用,很多企业认为成本高而程序复杂,除本地市场的产品直接进超市外,均采取委托商的形式,有的甚至不愿意自己的产品进超市销售。造成“农超对接”这种现代流通模式在我县发展不够普遍。
四、加强县域农产品交易市场设施建设及完善农产品流通的对策和建议
1.加快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提升交易功能。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当前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是连接生产与消费、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载体。批发市场不应该只是一个单纯的交易场地,而应是一个包括发挥价格形成和信息交流作用在内的综合平台。政府应加大投资和配套投入,加大对批发市场建设的支持力度,合理布局市场结构,在对已有批发市场标准化改造的基础上,力争建设一批综合性、区域性、管理规范的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
[关键词] 建筑施工;安装工程;成品保护措施
一、建筑安装施工现场的成品保护的重要性
建筑物在施工的过程中,难免经历交叉施工的过程,即有些分项工程同时进行,程度不一,时间进程上有冲突,有些完成了,有些还在进行施工中,此时如果不对已完成的成品进行保护,可能会造成成品的损坏,增加工程量,浪费原材料,进而影响工程进度及质量,严重者会造成无法挽救的缺陷。因此,做好施工现场的成品保护是一项关系到工程进度、质量及施工成本的重要工作。
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量巨大、施工周期长、成本造价高、突况复杂,因此它需要施工者及管理者具有一定的职业素质,可以很好的协调施工工作中各项工序的时间和空间交叉、交错的问题,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以减少施工中损失。与此同时,管理者还需要有较强的管理素养,熟悉科学施工组织及统筹安排,成本控制及进度控制,可以搞好成品保护措施。
二、建筑安装施工现场的成品保护措施
1.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成品保护措施
1)敷设建筑电气安装管路时,应保持室内的清洁及完整。
2)现浇混凝土楼板上配管时,注意不要踩坏钢筋,土建浇筑混凝土时,电工应留人看守,以免振捣时损坏配管及盒、箱移位。遇有管路损坏时,应及时修复。
3)在混凝土板、加气板上剔洞时,注意不要剔断钢筋,剔洞时应先用钻打孔,再扩孔,不允许用大锤由上面砸碰孔洞。
4)开关、插座安装完毕后,应保持面板的清洁。其他工种在施工时,注意不要损坏开关、插座等。
5)明配管路及电气器具时,应保持室内的清洁及完整。搬运材料和其他机具时,不得碰坏门窗和墙面等。电气照明器具安装完成后,不要再喷浆,如果必须喷浆时,应做好电气设备及器具的保护好后再喷浆。
6)电缆敷设应在土建吊顶、精装修工程开始前进行,防止电缆施工时对吊顶、装饰面层的破坏。
7)当土建已完成墙面、楼板湿作业,楼层装修已基本完善时,可进行配电箱安装。安装好后,检查无任何问题,锁好箱门、钥匙保管好,外用包装纸箱或塑料布包好箱体用胶纸缠紧,防止划伤漆面和丢失箱内附件,并避免弄脏电具、仪表。安装箱面板时,应注意保持墙面整洁。
8)安装接地体时,不得损坏散水和外墙装修;开挖土方时,注意不要损坏接地体;不得随意移动已经绑好的结构钢筋。
9)对于变配电设备、仪器仪表、成盘电缆等重要物资在进场后交工验收前应设专人看护防止丢失和损坏。配电柜安装好后,应将门窗关好、锁好、以防止设备损坏及丢失。
10)当防雷引下线敷设时,注意保护好土建结构及装修面;当避雷网敷设时,不得损坏外檐装修;当防雷引下线敷设后,应避免砸碰。拆除脚手架时,不得碰坏避雷针。
2.建筑管道设备工程的成品保护措施
1)建筑管道设备安装完成后应用彩条布或塑料薄膜及时进行包裹保护,对已完成的工序成品部位设置标识牌保护成品。
2)安装好的管道不得踏压、不得用做支撑或放脚手板,不得作为其他用途的受力点。
3)安装好的管道及设备,应在抹灰、喷漆前作好相应的防护处理为免被污染。
4)卫生洁具在安装和搬运时要防止磕碰,洁具安装前及装稳后,应将洁具排水口应用防护用品堵好,镀铬零件用纸包好,以免堵塞或损坏。
5)对刚安装好的面盆、盆浴及台面,不准摆放工具及其他物品,地漏完工后应用板盖好,以防堵塞,完工后的卫生间不经允许任何人不得入内。
6)管道安装完成后,为防止管道堵塞,应将所有管路封闭严密,防止杂物进入。各部位的仪表等均应加强管理,防止丢失和损坏。
7)当土建已完成粗装修,设备房内门锁、门窗已全部安装完毕,方可进行水箱等各设备的安装。设备安装施工前后,应锁好门窗,并通知成保人员看护并办移交手续。安装后,应防止跑水、损坏装修成品。
8)消防管道安装与土建或其它专业发生矛盾时,不得私自拆改,要经过办理变更妥善解决。喷洒开关安装时,施工人员应戴干净白手套作业,严禁污染或损坏吊顶装饰面。
9)水泵安装前后,其周围各专业作业应已完成,户门有锁,场地清理干净,无积水现象,泵房内排水已完善,各孔洞已处理完毕,方可进入安装。安装完毕后,应派专人经常巡视并立即移交成保人员,严防施工用水、雨水等浸淹设备,造成损坏。
10)报警阀、消火箱内附件、各部位的仪表,必须按施工进度和是否具备条件施工,消防箱在安装时应先拆卸箱门柜,箱正边角用胶带纸粘上,以防土建抹灰时划伤箱体油漆。各种附件如水龙带、消防按钮等必须在竣工前统一安装。
3.建筑通风空调工程的成品保护措施
1)成品、半成品加工成型后,存放在宽敞、避雨、避雪的仓库中,置于干燥的隔潮的木头垫上、架上,按系统、规格和编号堆放整齐,避免相互碰撞造成表面损伤,保持产品表面的光滑、洁净,。
2)吊运、安装风管及配件时,要先按编号找准、排号,然后再进行吊运、安装,减少返工,应加强安全措施,以防坠落损坏风管、配件以至于伤人。
3)空调设备要用包装箱包起来,加强保护,防止损坏、污染。
4)洁净系统使用的部件,装配好后要进行洁净处理。处理好后用塑料膜分个进行包装。
5)安装完的风管要保证风管表面光滑洁净,室外风管应有防雨措施。风管及部件安装过程中,注意不要损坏和污染建筑物。严禁用风管作脚手架或其他承重物的支点。并且不允许随意踩踏风管和其他物体撞击风管。
6)暂停施工的系统风管,应将风管开口处封闭,防止杂物进入。
7)风管伸入结构风道时,其末端应安装上钢板网,以防止系统运行时杂物进入金属风管内。金属风管与结构风道缝隙应封堵严密。
8)交叉作业较多的场地,严禁以安装完的风管作为支、托架,不允许将其他支吊架焊在或挂在风管法兰和风管支、吊架上。
9)除尘器的成品要放在宽敞、干燥、避风雨的地方。其上面的接口要作临时性封闭,以免异物进入。
10)保温用料应合理使用,尽量节约用材,当收工时未用尽的材料临时带回保管或堆放在不影响施工的地方,防止丢失和损坏。镀锌铁丝、玻璃丝布、保温钉及保温胶等材料应放在库房内保管。
4.建筑智能安装工程的成品保护措施
1)安装电话插座面板时,应注意保持室内的整洁,不得损伤和破坏墙面及地面。
2)应对已安装完毕的组线箱和面板加强保护,防止被污染及损坏。
3)安装摄像机支架、护罩、解码器箱时,保持吊顶、墙面整洁。对现场安装的解码器箱和摄像机做好防护措施,避免碰撞及损伤。
4)安装巡更设备时,应注意保持吊顶、墙面整洁; 对安装完毕的巡更信息读卡器等设备加强保护,防止碰伤及损坏。
5)安装对讲分机时,应注意保持墙面的整洁,端子箱安装完毕后,注意保护箱体不被污染。
6)综合布线时,安装设置在吊顶内的线缆、线槽不得损坏龙骨和吊顶,地面线槽出线口应加强防水措施。
7)易损坏的设备如手动报警按钮、扬声器、电话及电话插座面板等应最后安装, 且做好保护措施。安装探测器时,应注意保持墙体的整洁。探测器、联动设备应有防破坏、防拆卸等功能。
8)报警探测器应先装上底座,戴上防尘罩,调试时再安装探头。端子箱和模块箱在安装完毕后,箱门应上锁,并对箱体进行保护。
9)室内应采取防尘、防潮、防污染及防水措施。室外应在出入口安装防雨设备。
三、结束语
建筑安装施工现场的成品保护,要求管理者加强自身素质,提高对施工管理的协调能力,采取更加稳妥的措施对已完成的成品进行行之有效的保护,进而提高工程整体质量,保证工程进度,控制工程预算。
参考文献:
【关键词】资本市场 理财产品 发展脉络 发展趋势
一、资本市场理财产品的发展脉络
资本市场中的一些理财产品是指我国商业银行针对某些特定的客户群开发设计,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通过科学管理投入到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
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特点,商业银行开发设计的理财产品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由商业银行自行开发设计并推广;二是属于定制式产品;三是理财产品按照事先的约定,进行投资与管理。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与客户的关系是受托与被委托,由客户委托银行对自己的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而银行只是受客户委托进行理财,而并不是自营业务,所以最后的盈亏均由客户承担。
与基金和保险相比,银行理财产品这一行业起步较晚,从2003年开始,首先是外汇结构性存款,经过一年的发展到2004年已取得重大进步。与此同时人民币理财产品陆续出现,主要是以银行之间的债券市场投资为主。2005年银行的理财产品持续稳定增长,出现本外币连续结构性存款,我国的四大银行走上快速发展之路。2006年到2007年,是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爆发式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发行的理财产品以及募集到的金额都以百分之百以上的幅度快速增长,市场上出现各种项目的融资类产品、投资股票二级市场的相关产品。
据科学统计,到2011年我国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总数量已经达到23889款,比2010年增长75.3%,在这之中人民币理财产品共发行21474款,占总量的90%,比2010年增长了86.6%,银行的理财产品发行速度明显提高,并且是以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主的增长特点。同时面向的客户也由个人扩大到企业,据统计,到2011年共有85个上市企业了关于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总金额高达304.7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十几倍。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主要流行的理财产品主要有代客境外理财、人民币理财以及外汇和本外币连接结构性存款者三大类。
(一)代客境外理财(QDLL)
2006年4月,我国出台了《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当年7月31日,中国工商银行就了国内第一种代客境外理财产品,随后大量的QDLL产品就开始涌现在市场上。但是,由于这一理财产品的特点是将资金投入到境外市场,因此产品的收益与全球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在2011年国际经济整体萧条的情况下,QDLL产品全年的发行量仅仅30款;由于受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恶化的影响,使投资市场的风险加大,对理财产品的需求量萎缩使股票市场大幅度下跌,QDLL出现负收益现象,给QDLL产品的发展带来严重挑战。
(二)人民币理财产品
2004年9月由光大银行发行的阳光理财B计划成为人民币理财产品正式出现在人们视野的标志,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大银行纷纷开始加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研究开发,从试探阶段过渡到大发展时期。
从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展来看,前期出现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主要是针对银行之间的市场债券,具有风险比较小、结构比较简单、收益略高于存款的特点,基本上算是储蓄的替代品。但是,进入2006年后,随着人民币理财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因此出现两大投资方向:首先是通过信托计划在资本市场投资,同时也包括投资二级市场以及新股申购型的理财产品;其次是为了满足大型优质企业客户的项目融资需求,通过信托公司给各大企业发放信托贷款。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07新股申购类的理财产品期望收益达10%,远远高于其他的理财产品,成为人民币理财产品中的绝对主力。
(三)外币及本外币连续结构性存款
2003年5月,中国民生银行推行了一款“安心理财”外汇理财产品。同年7月份,中国工商银行推行了“个人外汇两得存款”。这些外汇理财产品的推出促使外汇结构性存款快速发展起来。
而进入2004年初,随着国家出台《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各大银行更是加大力度,如火如荼地开发研究外汇理财产品,推出自己的外汇理财产品品牌,例如中国农业银行推行的“汇利丰”外汇结构性存款。同时,外汇结构性理财产品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市场研究显示,2005年跨币种的结构性存款逐渐面向市场,成为连接不同币种之间投资的纽带,在客户进行普通存款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衍生产品,与其他理财产品不同的是,它多了一个兑换环节,是外汇结构性存款的发展和延伸。
二、我国资本市场的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
(一)理财产品种类繁多,但设计缺乏创新
资本市场中的很多理财产品的差异性很小,使各大银行的理财产品定价以及市场定位没有明显的特色,同一质量的产品相互竞争完全体现在价格上。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尚未形成一个专业化的团队体系对理财市场、资本市场、客户产品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此外,由于金融产品容易复制的特点,使市场上只要有一家银行推出相关理财产品,其他银行就纷纷效仿,即使名字不尽相同但功能和投资收益都十分相似,严重阻碍了银行自行开发研究的积极性,而对于客户而言,产品显得眼花缭乱而缺乏吸引力。
(二)理财产品信息不对称
一些银行对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不充分,尤其是在产品风险上,虽然在产品说明书上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的详细的说明,但是很多银行在编写相关宣传材料时,对于风险提醒却是一提而过。此外,营销人员在销售过程中,过分强调产品的具体收益,而对理财产品的风险没有充分提醒,更有甚者连销售人员自身也不明白可能存在的风险。
(三)国内熟悉国际交易的专业人才短缺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形势下,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是很发达,使我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把境外市场作为重点投资方向,而主要投资产品是在衍生工具范畴内,所以要想维护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衍生品交易上的合法权益就必须熟知相关的交易规则,但是我国缺乏相关行业的专业人才,不能灵活运用国际交易规则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造成我国的商业银行不管推出哪种理财产品都只相当于零售终端,只能相对被动地接纳外资银行的报价。
三、发展战略
(一)创新策略
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加快创新型发展,研发理财新业务,尽量避免重复性产品,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大多数金融产品的本质相同,能够真正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不多,所以各大银行应该充分考虑市场上目标客户范围以及他们对理财产品的具体要求,要深入研究各项业务的发展前景,要确定市场定位以及需求规模,制定出适销对路的理财产品,真正保障客户的财产增值。
(二)营销策略
目前市场上,商业银行对客户并没有进行详细的分类,对目标客户的动态管理比较落后,无法将优势资源集中,提供给客户高效、满意的个性化服务。所以,良好的营销策略应该建立在准确的市场分析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销售渠道推广理财产品。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快速发展,从本质上改变了银行业务的服务模式,实现了由分支机构向电子化服务的转型服务模式,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提高服务质量,我国商业银行对营业网点的功能以及布局进行改造,扩展电子化服务的渠道,将大部分标准化服务实现由柜台向电子服务上转移,积极构建较为传统的物理网点以及电子银行服务渠道共同发展的营销模式,基本形成以城市中大型理财中心为主体,以中小型的专业网点作为补充,ATM、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共同发展的多方式、多渠道服务方式,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
(三)服务策略
首先是品牌化服务,产品的品牌给予产品许多内涵和外延,从而将不同产品区分开来,尽管金融产品具有易模仿性,但是不同银行多年以来的营销活动或者相关产品的使用价值等已经在众多消费者的心中形成持久的形象,这是很难复制模仿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对理财产品的要求不仅仅是它自身的使用价值更在于一种品牌、一种格调、一种文化、一种象征和心理满足,因此理财产品的品牌化服务要更加人文化、情感化、个性化,能够精确体现银行服务的文化内涵,所以商业银行建立起自己独特品牌不仅可以提高产品在同质化低层次中的竞争力,还可以大大提高本银行的知名度。
其次是个性化分层服务,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其服务模式应该以个性化服务为中心,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并结合客户对银行利润的贡献度,为不同层次的客户群提供不同的服务,因此银行可以将个人金融服务延伸到保健、退休、旅行、居家生活等领域,满足客户不同年龄阶段的理财需求。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评价标准,采取分层服务的形式,根据客户自身的喜好和需要提高高效服务。
(四)人才策略
首先要制定一套完整的、严密的理财人员培训计划,选取一批具有一定金融专业知识、通晓客户心理、懂得营销技巧的优秀员工作为理财产品的推销员,与此同时加强与保险、证券等行业建立系统的横向培训机制;其次在银行内部应采取竞争机制,使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上,新员工可以分配到一线上熟悉银行的相关业务,对于营销业绩优秀、具有丰富产品知识的员工可以竞选理财助理等岗位,以次类推,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理财行业中最专业、最权威的认证应当是国际金融理财师(简称CEP),我国金融理财师施行两级制度,分别是金融理财师以及国际金融理财师,专业理财师的认证在我国正在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探索出一条适合市场及客户需求的发展道路对于金融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四、资本市场理财产品未来发展趋势
(一)产品数量越来越多,增速逐步放缓
市场研究发现,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资本市场上的理财产品期数与规模将会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但是增速会相对降低。其中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前期基数低,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之下,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到一定程度时,高速发展就会难以持续;二是由于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是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受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理财产品的发展速度也会逐步放缓。
(二)创新产品不断研发,投资范围逐渐拓展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理财产品的种类会逐渐增多,产品结构也会日益复杂。银行理财产品的不断研发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每一款理财产品都是具有独特的创新之处,以2006年出现的“打新股”产品为例,其经过几年发展后,已经出现了“新股随心打”、“新股月月打”、“新股支支打”以及开放式产品等多种形式;从投资的范围上看,投资市场已经扩展到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地,再通过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基本实现了资产的全球化配置。
从产品的结构上看,根据研究分析,2007年发行的3000多只产品大致可以分为8个基本结构以及上百种资产衍生结构。在这些结构性产品中,凡是不确定性事件都可以挂钩,包括商品、汇率、利率、信用、股票等基础资产以及各种衍生品。
(三)风险逐渐提高,实现理性发展
2007年以前,由于良好的国际金融环境以及广大的市场需求,使得理财产品持续稳定发展,但是因为全球的股市调整,使很多理财产品出现了零收益或负收益的现象,这使得客户与银行之间的纠纷逐渐增多,也对理财产品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负面影响。
在风险事件逐渐增多以后,很多投资者开始对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和性质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认识。这种趋势也促使各大商业银行进行反思,寻找失误的原因,促进理财产品的不断改进,实现理财产品的理性发展。
(四)理财产品成为常规投资产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理财产品逐渐成为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战略业务,各大银行中逐渐形成完整的理财产品管理体系,使理财产品的发展走向正规,个别大型商业银行实现了理财产品的连续发行,这使得理财产品能够像保险、基金等投资项目一样,成为用户首先考虑的投资方式之一。
(五)将以短期产品为主,出现基金化趋势
由于我国正在处于加息周期,物价上涨过快,中长期的理财产品受到一定的阻碍。同时,由于客户对于理财产品的灵活性要求日益提高,这使得理财产品逐步实现了不可赎回到可赎回再到每月申购赎回的变化。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开始推出随时开放的理财产品,这些短期理财产品的出现,使基金化趋势日益明显。
(六)债券类理财产品将获青睐
随着股市市场的不断变化,投资银行之间的债券市场风险相对较小,很多客户为了保险起见,会使投资投入债券类的理财产品,因此这类产品具有重获青睐的趋势。
五、结语
根据以上分析得知,从2003年到如今,理财产品在资金管理上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广大用户的需求,在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风险小、收益稳定的利率、债券等投资品种是最受欢迎的,而全国性股份银行以及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未来银行之间理财产品的竞争将实现数到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刘倩倩,杨立社.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现状研究[J].海南金融,2011,(8).
[2]苏春余.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导刊,2011,(29).
[3]舒皓,刘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1,(21).
[4]李国峰.我国金融理财的发展趋势与挑战[J].农村金融研究,2011,(8).
关键词: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质量安全;市场监管
一、引言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和中心环节,全国430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肩负着70-80%的鲜活农产品的流通任务,是城乡集贸市场、菜市场及超市零售网点的主要进货渠道。加强对批发市场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于保障我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质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新发地、回龙观、八里桥、锦绣大地、大洋路、岳各庄、石门等13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商户及购买者问卷调查的结果,结合实地考察,从市场管理者、商户、购买者的食品安全认知特点和行为等方面,分析了批发市场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建议。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食品安全管理现状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质量安全监管任务主要由市场管理者执行,其手段主要包括制定规章制度、检查商户执行情况、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进场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查把关等。此外,市场管理者还要搞好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为商户提供卫生良好的摊位和场内交易环境。批发市场通常有一名副总经理分工专门负责食品安全监管,及时处理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解决顾客投诉及商户和购买者之间发生的争执。各大批发市场都建有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室),负责进场农产品的取样检测,并记录检验结果备查,有的市场还要将检验结果上报市级政府有关部门。多数市场的日常化验检测项目仅限于果蔬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水产品中的甲醛含量、干货中的二氧化硫含量等,对其他质量安全问题的检查主要是凭市场管理员的感官和经验来判断。
从这次实地调查中发现,批发市场在食品安全管理现状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市场安全管理制度比较完善,但执行力度弱
市场管理委员会及其业务职能部门是市场管理的主要责任者,各职能部门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如《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库房管理制度》等,市场都建有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并配备检测人员。另外,工商、公安、税务、银行等也进驻场内设点,或将部分职能委托市场管理机构代行。各大批发市场也都设立了与政府法律规范相一致的规章制度。可以说市场在机构设置、制度建立方面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的相关要求,这一点可以从对商户的调查中得到验证。
在市场访谈中发现,在具体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方面并不令人满意。市场各区主管人员对相关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对于商户的要求不严格。例如,一些市场对于刚入场的商户,要求一开始必须签订《商品质量保证书》、《商户规范经营责任书》、《市场卫生三包责任书》等协议文本,但对后期执行情况检查不严格。政府在批发市场推行购销台账制度,但市场管理者只看商户是否有账本,而对商户是否准确、完整、规范地记录并不细查。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方面,不同经营区域的执行情况存在差异:猪肉批发区的猪肉都是来自定点屠宰厂的,票证齐全,质量安全有保证;活鱼类水产品交易区基本上能做到定期抽检,但检测周期较长;蔬菜水果区由于商户规模小、数量多、产品来源难界定,市场普遍反映检验难度较大,各市场的抽检范围和抽检率都不一致。
(二)市场仓储和交易设施较为齐全,但环境卫生问题多
调查发现,北京市批发市场内的仓储和交易设施较为齐全,但场内不同经营区域差异较大。猪肉、活鱼及海鲜冻货区的仓储设施建设的比较到位,肉类区低温冷藏库数量充足,活鱼区配备有中转鱼池,冷冻产品区有低温冷冻储藏库。在粮油批发区和干菜调料交易区域,商户的店铺一般兼具批发与仓储功能。蔬菜水果交易区的设施主要是遮阳大棚,但是多数市场由于大棚数量不足,新鲜的果蔬产品直接在露天交易,遭受风吹日晒,鲜度受损的问题比较严重。
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大多数未经包装,易在流通过程遭受污染,市场卫生环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直接影响。从购买者对批发市场内卫生环境的评价看,回答满意的占23.3%,一般的为58.7%,不满意的为18%,可见多数购买者对场内卫生环境不是很满意。
实地调查中笔者发现场内卫生环境方面问题也比较多:有的蔬菜水果区,变质、腐烂的蔬菜水果得不到及时处理,随处堆积,蝇虫滋生;个别淡水鱼交易区污水横溢,得不到及时处理,甚至有的运鱼车干脆直接将废水排放到路面上,导致行走不便;少数肉类区则缺乏排气设备,厅内空气流动不畅,气味难闻。另外,商户将产品随地摆放、垃圾随手丢弃、饮食就地解决等现象屡见不鲜。
三、批发市场商户和购买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状况
(一)商户的食品安全意识比较淡薄
商户是市场内的交易主体之一,其经营行为对食品质量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调查发现,批发市场商户的食品安全意识不高、对相关食品安全知识和法规不是十分了解。
据了解,商户在与市场签订商品质量保证书、规范经营责任书等协议文件时,并不清楚文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只是市场管理人员要求签字,他们就照办。在建立购销台账时,也是按照市场管理人员的要求走个形式,台账记录很不规范,信息不完整,经营的产品一旦出了质量问题也难以查证。
(二)购买者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但缺乏鉴别能力
在批发市场上调查的422人购买者中,有236人是自家消费,占56%。这些被调查者中有82%的人回答重视食品安全问题,80%的人认为市场有必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强。但是,购买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制度了解不够,在购买时缺乏鉴别能力。购买者对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等概念比较了解,但对于农产品产地编码、市场准入、索证索票、产品可追溯等监管制度了解的还不够。
另外,大多数购买者在批发市场购买农产品时主要关注其新鲜程度、价格、生产日期等内容,对其他事项不太关注。有39.1%的人重视品牌,29.8%的人重视产地;67.9%的人在购买鲜、冻畜禽产品时会看是否有检疫合格章;约40%的人会看商户的营业执照等证件,并要求出示产品质量证明。
四、加强批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通过对北京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者、商户和购买者的调查发现,批发市场存在着管理不到位、商户对食品安全重视不够等问题,需要从市场建设、制度落实、宣传教育以及全程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把好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关。针对存在问题,就加强批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发挥食品安全监管作用
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注重场地面积和客流量,追求人气度,强调市场的货物集散功能、价格形成功能、供求调节功能和结算功能。在新形势下,为保证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应该赋予批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新功能,并通过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来保证新功能的实现。市场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仓储和配送冷链系统、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建立商户登记和商品准入制度、实施索证索票和台账记录制度、开展产品抽样检测等。只有从物质条件、环境条件、人员、经费等方面增加投入,才能充分发挥批发市场的食品安全监管作用。
(二)市场不仅要建立明确的食品安全制度,还要狠抓制度的落实
虽然政府出台了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各大批发市场也都制订了自己的规章制度,但在具体执行和落实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需要进一步狠抓制度的落实工作。有的市场与商户签订了质量安全责任书就算完事,有些市场为了稳定商户资源常常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这样下去只能导致有章不循、有令不止,安全管理制度难以奏效。因此,必须提高市场管理者的认识,不做表面文章,把食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市场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对执行制度好的商户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制度的给予批评和处罚,提高广大商户遵纪守法和诚信经意意识。
(三)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商户和购买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商户是批发市场上的经营主体,对自己销售产品的质量承担责任。但是,市场上的大多数商户都是个体经营者,文化程度普遍低,学习文件少,遵纪守法意识比较淡薄。批发市场应当不断对商户进行培训教育,向他们宣传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增强商户守法经营的自觉性和社会责任感。批发市场要重视购买者的权益保护,帮助他们提高鉴别产品质量的能力,及时处理投诉,鼓励他们对市场产品质量进行监督。
(四)政府牵头构筑生产流通一体化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批发市场监管是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市场流通环节采取措施,通过监管发现问题产品、追溯其来源,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并确定责任者。流通环节监管能够对生产环节产生影响,促进生产者生产质量安全的产品。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从产地源头开始,生产过程和流通环节一起抓,需要政府牵头构建从生产到流通一体化的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的农产品。
参考文献:
1、安玉发.技术创新助力农批市场功能拓展[J].农产品市场周刊,2006(21).
2、徐柏园.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7(3).
3、王登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分析[J].北方经济,2007(7).
4、丁建吾.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亟待立法和政策扶持[J].中国改革,2007(8).
5、吴干冰,陈本新.日本、韩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考察报告[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7).
6、魏国辰.对北京市建立国际农产品流通中心的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05(6).
一、全区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商家巧借假日契机,促进消费快速提升。近年来,众商家巧借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等契机,同时在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中大力营造亲情氛围,开展各种让利酬宾促销活动,吸引顾客流连,全区商贸市场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今年上半年,逐月零售额增幅分别为18.2%、24.0%、21.9%、27.1%、22.0%和29.2%。
(二)物价指数大幅上升,加速日常消费支出。今年上半年,由于CPI持续上涨,特别是猪肉、粮油等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生活消费品价格的上扬,加大了居民日常消费支出。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45.4%,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石油及制品类、服装鞋帽针织品类、日用品类四类商品零售额增幅较高,同比分别增长54.3%、44.2%、39.6%和24.5%。
(三)个体经济不断发展,批零行业再度领先。截至6月末,全区共拥有个体经济15448户,从业人数15709人,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2.4%和12.3%。其中:批零个体经济实现户数及从业人数双过半,分别增长14.2%和14.7%,解决了千余人的就业问题。1-6月份,全区商贸个体经济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3亿元,增长21.8%。其中:批零个体经济完成零售额6.53亿元,增长23.7%,为我区零售总额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四)商业税收快速增长,社会贡献日益凸显。社会消费品市场的良好运行,带动全区批零行业税收快速增长。1-6月,全区累计完成服务业税收总额5910万元,其中批发零售业完成2493万元,同比增长57.1%,占全区服务业税收总额的42.2%,税收额稳居其他行业之首,对社会贡献日益凸显。
二、目前我区消费品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上半年*区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以下问题:
(一)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区共有限上贸易企业21家,其中批发零售业20家,住宿餐饮业1家,主要集中在城区,至今尚有一半乡镇未能实现限上企业零的突破。今年上半年,全区新增限上企业个数不容乐观,去年年末自然增长及今年上半年申报的企业仅有4家。
(二)限上效应不够明显。1-6月,全区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87亿元,同比增长45.4%,仅占全区零售总额的7.8%,虽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但所占比重依然太低,限上效应不够明显,不能带动整个消费品市快速发展。
(三)收入差距制约消费水平提高。据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年上半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55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270元。按行业划分,今年上半年我区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排名前二位的是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融业,排名后二位的是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分别是21170元、16515元、6263元和5465元,行业间相差3.87倍。收入差距制约了消费水平的提高,造成城乡之间与不同收入者之间的消费需求差异。
(四)物价过高影响消费持续增长。上半年,我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同比增长6.3%,特别是食品类价格的大幅度上涨,虽然短期内对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上升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对消费品市场的稳定健康运行将产生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将抑制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需求,增加了居民消费预期的不确定性,进而影响我区消费市场的持续增长。
三、几点建议
今年上半年,我区社会消费品完成年初计划的51%,为全年22亿元目标任务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下半年,我们要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信心,促进消费持续健康较快增长。
(一)加强区域宏观调控,抑制物价过快增长。受国际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世界各国价格可以说是普遍上涨。20*年我国宏观调控首要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在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中,我区要立足自身特点,认真抓好各项稳定物价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加强粮食、肉类等食品的供给,建立价格调节机制和专项补贴基金等,同时加大价格监控力度,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二)着力提高居民收入,缩小城乡与行业收入差距。今年上半年,随着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公平、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等一系列建立和谐社会政策的逐步推进,居民收入预期增强,购买力总体水平提高。继续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不断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等;要续继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农村脱贫攻坚力度,开展扎实有效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提高居民消费信心,促进消费的增长。
关键词:外汇衍生品;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一、新疆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
自1997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暂行管理办法》后,中国银行率先于同年4月1日试点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至2003年该业务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已推行。其后招商、民生、中信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陆续取得该业务牌照。由于新疆与东亚五国及俄罗斯等过边贸往来历史悠久且是我国外贸重要组成之一,新疆外汇衍生品市场与全国经历了与上述相同的发展过程。2005年7月21日实行汇改成为新疆直至全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重要节点。之前,新疆外汇衍生品主要包括:远期结售汇交易、离岸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交易(NDF);之后,央行推出允许符合条件的主体开展远期外汇交易,并允许具有一定资格的主体开展掉期交易,新疆外汇衍生品市场的交易品种随之丰富。
新疆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目前有以下特点:银行间市场起步晚;无场内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产品结构简单(缺乏以货币期权为代表的复杂外汇衍生产品)。
二、新疆外汇衍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衍生品市场发展较晚,新疆外汇衍生品市场亦处于此大环境下,因此,该市场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
1.品种少,交易量小。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增强,汇率波动幅度加大,风险增大。央行先后推出远期结售汇、掉期等,但从目前来看,远期结售汇交易虽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但该交易参与者多为机构投资者,寡头垄断局面限制了该项衍生品业务的发展;NDF交易的参与者同样限于有巨额人民币进项的大型跨国公司,而该类公司在新疆为数甚少;银行间远期交易与掉期交易始于2005年8月,目前交易尚不活跃。
2.市场参与主体少。目前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参与主体主要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行等银行类金融机构,众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型机构投资者和大型企业对外汇衍生品市场缺乏关注度与投资的积极性。这与央行控制该领域风险的相关政策有一定关系,但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也导致市场主体种类缺乏与数量微小进而交易缺乏活跃度的弊端。
3.定价能力弱。在外汇间衍生品交易中,银行既客户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交易,又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对自有资产进行风险管理,但目前我国除香港外内陆尚未出现有竞争力的区域定价中心,这使得全国包括新疆的外汇衍生品投资者的投资收益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三、如何发展新疆外汇衍生品市场
为使外汇市场在汇率发现、资源配置与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得以更好地发挥,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促使新疆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拓展市场深度,扩大市场广度,提高透明度与流动性。
1.发展人民币远期交易、期货交易,适时推出期权交易。首先,通过不断完善即期交易市场,为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奠定基础。即期外汇市场作为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基础,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外汇衍生品市场运行状况。完善即期外汇市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逐步放松头寸限额,以便商业银行自主决定其持有的外汇头寸进行保值与投资;二是逐步放松对参与主体的限制,允许更多货币市场投资者参与即期外汇交易。其次,结合新疆实际与国际主流趋势,着重培育远期、掉期两大交易品种。通过允许和鼓励更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上述两类外汇衍生品交易可有效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化程度。此外,掉期交易之所以应予以大力发展是因为它可被看作一笔即期(或近期)同一笔远期交易的组合,这种组合降低了交易成本,常被用于对敞口头寸进行套期保值,此外还可通过掉期交易抛补利率平价达到套利的目的。套利机会的出现表明某种货币的定价出现问题,套利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该货币的利率与汇率回至合理水平,从这一角度来讲,掉期交易应大力发展。发展掉期交易还要尽快引入针对该交易的做市商制度以增加市场流动性。第三,适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权交易。当前经济形势下,进一步深化汇率体制改革,提高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是大势所趋,适时地推出人民币外汇期权交易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积极完善外汇衍生品交易品种,以组建地区性外汇衍生品交易中心为目标,发挥经济的规模优势,增强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话语权的同时增强新疆区域金融的活力。
2.扩大交易主体的种类与数量。逐步放松外汇管制是人民币汇率市场改革的重要目标,只有将潜在的外汇供求转化为实际的外汇供求,增强市场中供求双方力量对比的程度,才能促进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因此,探索扩大交易主体的种类与数量,在允许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大型非金融企业入场的基础上,适度鼓励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
3.建立适宜的金融生态环境。健全法律法规,及时调整外汇衍生产品发展中需要的配套政策,逐步健全对衍生市场的监管法律框架体系,避免市场效率低下或稳定性缺乏的结果。银行间同业协会或主要的交易商应发起制定适合我国法律环境的标准化法律文本协议范本,尽可能避免衍生品交易的法律风险。
建立与完善外汇市场中介机构组织,规范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制度,成立多家信用评级公司,使商业银行之间形成相互授信关系,为更多交易模式和国内银行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顺应国际金融市场上清算业务集中化、专业化的趋势,设立专业的清算公司,从机制上化解信用风险。发挥货币经纪公司在非标准化产品交易及创新以及市场推介中的作用。合理利用外汇衍生品市场同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及资本项目开放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来促进资本项目的开放,以此带动新疆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扬.构建人民币汇率的避风港: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张胜菊,武玉法,.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浅析[J].中国物价,2010(03).
[3]马千里.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02).
关键词: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业务;市场特征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3-0091-02
一、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股市不景气,通货膨胀率高。传统的居民存款已经不能满足对于金融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居民抗通胀需求和投资需求迫切。而国内却有缺乏多样化的适合居民的投资渠道。今年来的银行在理财产品业务上大做文章,银行理财产品确实也给广大居民提供了新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品种。然而,2012年以来,多家商业银行频频爆出理财产品亏损风波,建行代销信托产品浮亏超50%,工行员工私自售卖理财产品导致客户亏400万,华夏银行“中鼎财富”系列理财产品致客户亏损等,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管理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当前我国理财产品市场的现状如何?银行开发和推出的理财产品特征又怎样?这是本文即将讨论的问题。
二、理财产品市场现状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数量和发行规模都取得了显著的增长。居民的理财观念和理财需求不断提升,高端群体数量不断扩大,为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普遍高于同期限定的存款利率,并且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风险偏好、收益率等要求设计成多种多样的理财产品。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理财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也比较严重,风险控制水平也较低。
(一)总体来讲,理财产品市场需求旺盛
据相关调查统计,高收入群体中90%的客户表现出强烈的理财产品需求。银行理财产品的数量增长较快,根据wind金融数据库显示,从2004年理财产品数为30个,至2012年已经突破20000个。发行银行从2004年的八家至2012年100多家,发行银行覆盖外资银行、国有控股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理财产品从无到有,其数量总体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银行之间竞争激烈,理财产品有逐步饱和的倾向。
(二)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繁多
根据基本要求和条款可以分为多种:一是按照理财产品投资的基础资产,可以将理财产品分为股票、利率、汇率、信用、商品和混合六大类。二是按照投资收益类型可以分为固定收益产品和浮动收益产品。固定收益产品一般是将募集的资金投资于收益稳定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央行票据等。浮动收益产品一般是将募集的资金投资于收益不固定的股票等。三是按照本金收回情况分为保本型产品和非保本型产品。保本型产品和非保本型产品比较,前者的风险较低,与其对应的预期收益率水平也较低。四是按照理财货币币种可以分为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汇理财产品。外汇理财产品包括美元、欧元、日元、澳元等。五是按委托期限分为短期、中期、长期。短期一般是一年内,一年至两年为中期,超过两年的为长期。
(三)营销体系逐渐完善,营销人才素质显著提高
目前许多银行都成立了私人银行部和理财部。银行通过销售理财产品来挖掘优质客户,稳定客户群,为客户提高一站式理财服务,争取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理财产品营销模式逐步提升到注重信誉、品牌、网络优势等全方位竞争力的提高。组织分工更加细化。理财中心、理财工作室、理财专柜全面设立,银行也设立了专业的理财经理。这些理财经理都经过了专业系统的业务培训,对理财产品的认识十分清晰,综合素质显著提高,理财经理可以更加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资产状况为他们提高配置资产的合理建议。
三、理财产品特征
理财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未来我国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从发行的理财产品情况来看,我国理财产品市场的参与者数量不断增加,于此同时,理财产品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具体情况如下:
(一)期限
理财产品的期限通常是由标的资产的期限决定的。从整理来看,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短期化趋势明显,大量的超短期产品不断出现,平均期限普遍小于一年,且不断下降。而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平均高于中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可能因为外资银行经营更加稳健,发行长期理财产品有利于它们进行风险把控。
(二)收益率
收益率一般也是由标的资产的期限、风险水平等因素决定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分为预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实际收益率可能高于、低于或等于预期收益率。收益率按照收益形式分为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两类。固定收益意味着银行在产品到期时支付与预期收益相同的实际收益。浮动收益意味着在产品到期时支付的实际收益可以预期收益略有差异。
(三)风险
理财产品的风险主要来自于标的资产的风险。理财产品标的资产分为股票、债券、信贷资产、外汇资产、汇率等。债券资产风险最小,股票资产风险往往最大,组合资产风险位于之间。银行在产品设计上日趋成熟,理财产品越来越整合多种标的资产,分散了风险。随之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工具越来越多,未来理财产品的标的资产不断增加,提高其在投资者的资产组合中的地位。投资者的本金能否得到保障也是衡量风险的重要指标。本金给予保障实际上是给银行施加了额外的压力,使其在设计上更加理性。
四、政策建议
(一)研发差异化的理财产品,提高创新能力
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较大,但是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资金投向可以更加多元化,如养老产业、教育产业等。产品的期限更加灵活,产品结构设计也可以更加精细化。逐步形成各种特色的理财产品,提供在理财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加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能力
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银行理财产品亏损现象不断涌现,投资者损失惨重。建立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信息披露机制,及时有效地向客户告知产品相关情况,提供及时、准确的资产变动、期末资产估值等重要信息。在投资者购买相关理财产品之前,银行要进行充分的风险揭示。
(三)加强市场监管,保证市场健康发展
中国银监会陆续了《规范银信理财合作》、《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等规范理财业务的文件。由于银行理财业务风险控制机制相对复杂,资金投向更加多元化,客户面临的投资风险比传统的信贷业务风险更大。同时新巴塞尔协议第二支柱补充建议要求银行将所有表外实体承担的风险纳入资本评估的范围,未来监管部门仍需不断监控理财业务。
参考文献
[1] 苏春余.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导刊,2012,(29).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市场;问题分析;监管模式;监管效果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0-0131-02
1 金融衍生品市场概述
1.1 金融衍生品的概念
金融衍生品是指一种金融买卖合约,在该合约中,至少一方承诺在未来某一确定的时间以交易双方事先约定的价格、约定的结算方式提供一项约定的资产。金融衍生品合约中约定的资产称为基础资产或标的资产(Underlying Assets)。该标的资产可以是实物商品(如原油、小麦、铜等)、金融资产(如外汇、银行存款、股票、证券等)、利率、汇率或各种综合价格指数等。金融衍生品根据产品形态,可以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四大类。根据原生资产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股票、利率、汇率和商品。
1.2 金融衍生品市场概念
金融衍生品市场是由一组规则、一批组织和一系列产权所有者构成的一套市场机制。其分类标准和具体类型与金融衍生品相同,即是存在什么样的金融衍生品,就存在什么样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其功能也即是保证在其中进行交易的衍生金融资产发挥作用。
1.3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特点
(1)期货市场规模庞大但品种稀少。但统计显示,目前全球100家期货交易所上市93类期货商品267个品种,截至2012年5月,我国期货市场仅有铜、铝、小麦、豆粕、棕榈油、PVC、白银等28个期货品种上市交易。尽管我国商品期货交易规模大,但却集中在少数品种上,我国商品期货市场规模大但品种少的局面与国际市场形成鲜明对比。
(2)市场需求大且本土市场发展强劲。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宏观经济基础已经比较牢固。2012年,我国外汇储备高达3.31万亿美元,人民币信贷余额为62.99万亿人民币,股票总市值31.54万亿元,其中流通市值为24.31万亿元,债券托管额达20.18万亿元,交易所债券年度成交额为6.75万亿元,银行间债券成交额高达162.81万亿元。如此庞大的经济规模和交易量为衍生品市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环境,同时也萌生了对农产品期货、金属期货、能源期货、外汇衍生品、利率衍生品、权益衍生品的巨大需求。
(3)金融衍生品发展滞后。金融衍生品是交易所衍生品市场的主要交易品种,而我国交易所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滞后,除股指期货已上市以外,其他主流产品,如股指期权、国债期货与期权、外汇期货与期权及个股期货与期权等产品尚未起步,场内交易的金融衍生品缺位,与实体经济地位不匹配。
(4)本土过于谨慎推出而境外抢先上市。从2000年开始,亚太地区的期权交易得到快速发展,在2003年其成交量达到了占全球75%的高峰值。而我国市场上却不存在标准的期权交易,严重落后于周边国家。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包括20世纪90年代前期试点失败的负面影响,也包括近些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体经济事件造成的顾虑,以及法律法规、市场机制、管理水平、人才培养、投资者教育等不成熟、不完善因素的拖累。在我国本土市场缺位的同时,境外抢先上市金融衍生品的案例在全球化的今天早已司空见惯。2006年9月5日,新加坡交易所推出了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这是全球第一个针对中国A股市场的指数期货合约。
2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问题分析
2.1 法律规范不健全且滞后
目前,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相关法律规范主要是一些少量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散见于《证券法》、《期货交易管理条例》(证监会制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银监会制定)中,相关法律规范的科学性、全面性、权威性显然不够,在交易的主体资格和授权、交易的、交易的避险性及其认定、交易净额结算在破产程序中的有效性等方面存在法律风险。
2.2 监管主体多元化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下的机构型监管模式,割裂了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的统一性,导致监管主体多元化。比如,银监会是银行业从事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监管部门,人民银行与外管局又是银行业从事利率、汇率有关衍生交易的监管机关,证监会则是证券交易所衍生交易的监管主体,监管权呈现出多方利益博弈的状态。监管主体的多元化导致风险披露标准交叉、不统一,降低监管效率,增加交易成本,甚至出现分业监管与跨业违规的监管漏洞。
2.3 监管手段较为单一
面对监管对象的多元化、复杂性,作为金融衍生业务监管者的监管手段显得较为单一,监管能力和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对衍生品市场交易主体风险监管侧重于依赖事先的资格审批和市场准入,而对其内部风险规范不够、引导不力,重视资格审批、轻视流程控制和风险管理,惩戒机制缺失,现行监管手段难以胜任金融衍生业务发展的要求。
2.4 会计信息透明度不够
我国自开办金融衍生业务以来,金融衍生品一直是以表外业务进行,许多与金融衍生产品相关的业务无法在会计报表中得到真实、公允的披露,衍生品的会计信息透明度不够,作为表外业务存在较大风险隐蔽性,监管者的监管依据也难以体现。
2.5 衍生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我国金融衍生业务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缺乏金融衍生产品自主设计和定价能力,自主开发金融衍生品的定价机制、风险管理能力明显不足。面对客户在规避汇率、利率风险和保值的需要,采取的是拿来主义,主要采取与外资银行合作分成的方式。与此相对应,金融衍生业务监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普遍不高。
3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现状
从上述存在问题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市场监管比较薄弱是制约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主要问题。
3.1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实行“一线多头”的监管模式,呈多头监管、交叉监管、重复监管以及分散监管的特点。在监管主体方面,银监会主要负责对商业银行从事的金融衍生业务进行监管,同时对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法人以及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的分行等符合相关规定的金融机构开展的金融衍生业务实施监管。证监会主要负责监管国内期货交易,监管期货交易所和其他衍生工具交易所(黄金交易所除外)。国有企业若要参与境外期货业务需由国务院批准,并取得证监会颁发的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套期保值计划报证监会备案。保监会对保险公司的衍生工具业务实施监管。人民银行监管作为衍生工具场外市场的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和黄金交易所。同时根据2003年新修改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掌握功能型监管的权力,主要侧重于宏观方面的监控。财政部主要负责制定与金融衍生品有关的会计准则。当前随着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跨国银行的进入,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这种分业监管模式的根基已经松动,多头监管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导致监管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3.2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模式效果分析
首先,在这一监管模式下,各个不同的监管机构对不同金融行业进行相应的监管,当金融衍生品市场出现问题时,就需要各个具体的监管部门协调、配合出台相应的措施来加以解决,解决问题的时间周期比较长,这显然不适应金融衍生品市场上风险突发性发生的特点,使得监管措施不能及时对具体情况做出反映。这种一线多头的监管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实施有效监管的需求,往往导致市场上的风险得不到及时处理,从而错过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的最佳时机。
其次,在一线多头的监管模式下,监管目标和职责较难明确,往往导致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系统风险监管目标的界定比较模糊,容易导致金融监管冲突和监管空白,监管者往往缺乏对系统性风险的宏观了解和总体把稳,使得金融监管当局无法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隐患。
由上可见,在一线多头的监管模式下,监管主体众多,监管成本较大,严重影响了监管效率的提高,已经不能适合金融衍生品市场日益发展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重构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制。
要重构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体制,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出科学、有效、实用、超前的架构。结合当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来看,新的监管体制应该在避免监管真空、提高监管效率等方面具有优势,这就使得实行统一监管模式的现实意义更为突出。考虑到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复杂性,在统一监管模式下应实行多层次监管。
从实践角度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统一多层次监管体制重构的目标是要实现一元二阶三维动态无缝监管。所谓一元,是指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统一监管模式,即成立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实现银行、证券、债券、期货、基金、保险业统一监管,结束目前我国金融业由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财政部、发改委等多头分散监管的格局。所谓二阶,是指在金融衍生品市场运行过程中,常态监管以市场自身体系维持,此为一阶;当市场本身的监管力量不足以解决市场风险的时候,政府监管的作用将自动发挥,以使金融衍生品市场有序合规运行,此为二阶。所谓三维,是指监管层、交易所和投资者三个维度的渗透式监管,即宏观上由监管层常态监管、中观上由交易所即时监控、微观上由投资者自我约束,三个维度彼此渗透,互为补充。
参考文献:
[1]郭英杰.关于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思考[J].商业时代,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