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与秋天有关的词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识字教学;趣味识字;识字情境化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44-1
识字教学一直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且如今的新教材还加大了识字的量,提高了识字的要求,既要求学生会读,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其他的语境中灵活运用,提倡学生多认少写,大量阅读。这些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如果单单地依靠机械地记忆,根本无法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充分地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在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识字方法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一些识字的方法,同时获得一定的识字能力,然后去快乐识字、轻松识字,但是如何在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识字方法上下功夫呢?首先要摒弃以往的收效甚小的机械识字方法,抓住课堂教学有效的学习时间,在“趣”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采用有趣的识字方法等等,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下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说说我的一些不太成熟的做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创设愉快氛围
在一线的老师都有体验,就是学生心情愉悦时做什么事情都会提高效率,识字也一样,所以我个人觉得在识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尽力营造一种非常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氛围中不觉得是和老师在一起,而是跟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在一起,一起找寻识字的方法,一起将识字内容融入有趣的话题中,一起“玩”识字游戏等等,和老师这个朋友一起学习,学生非常主动积极,且兴趣浓厚,效果绝对是超乎寻常的。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当学生当老师是朋友的时候,他们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就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在教学活动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自己的困惑,有效地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如我在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时,我就做了两个头饰,一个是大松树,一个是小松树,课前我和班上一个学生就排练好一个简单的课本剧,一上课我就和这个学生将这个课本剧上演给学生看,学生们除了从课本剧中获悉了大致的文本内容外,学习的兴趣也被彻底地激发起来了,因为老师参演了课本剧,所以一下子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学生们不仅在老师的引领下理解了文本的内容,也轻松地学会了文中的九个生字和一个偏旁,因为氛围愉悦,学生心情也愉快,继而产生兴趣,主动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乐学快识,识字效率提高于无形之中。
二、创设识字情境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些孩子做什么事情全是从兴趣出发,当孩子融入一个学习的情境后学什么知识都会觉得非常快乐,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常常采用一些相对比较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去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以拨动孩子内心深处那根求知的弦,从而乐于学习汉字。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表演、多媒体、图画等非常有效的孩子喜欢的形式去创设识字的情境,此举能够直观形象地促进识字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极好地促使学生养成自觉的识字习惯,当然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识字水平。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识字一时,我首先认真研读了文本,识字一的内容是与秋天有关的几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的学习去描绘秋天的美景、秋天的气候、秋天的丰收画面,这几组词语的排列非常有序,且诵读起来还能够朗朗上口,学生容易记住生字,也容易培养好的语感,还能够在感悟秋天美丽的同时积累一定的词语。其次我也认真研读了学生,我发现低年级的孩子也并不都是一张白纸,他们对秋天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也获悉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要想让学生了解相对陌生的文本中的几组词语,可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自主识字。于是在具体的识字环节中,我创设了以下情境:“时光老人的三女儿秋天带着丰富的礼物来到了我们身边,想看看这些礼物吗?”接着鼠标轻点,出示一些魅力无限的关于秋景的图片,最后在学生沉浸在秋天的美景之中时捋去美图,现出美景后面的词语,教师同时谈话激发学生比谁先学会这些与秋天有关的词语,并会用这些词语说说秋天的美景。”在此课堂中,学生轻松融入识字情境,不着痕迹地开始了识字教学。
三、充分利用教材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扎实过好字词关、朗读关,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是语文教学必须落实的基本目标。在进入文本之前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初读课文,在初读课文中整体把握文本、了解文本。对课文的朗读感悟首先应该是整体的领悟,只有准确地把握整体,才能对其中的每一部分深入地理解;相反,脱离了课文整体,对部分的理解肯定是肤浅的,甚至是偏颇的。因此在《秋天的雨》的朗读教学中,在导入新课揭题后我也不例外地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叶圣陶先生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站着读者,那边的桥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潜心会文”的过程就是深入阅读、充分思考、逐步领悟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学生独特的感受,丰富的体验才能源源不断地生成。在诵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边读边划,“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直接的、整体的感悟,同时也能让学生掌握自主朗读的方法,实现自主学习,在这一过程的朗读指导中,对文章进行揣摩和体会,一步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在《秋天的雨》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秋雨中的景色,以及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五彩缤纷”,从而为下面学生能读出五彩缤纷做好铺垫,埋下伏笔。而后我播放课件,让学生在清新而又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秋天的图片,那些图片色彩丰富、美不胜收,有五颜六色的山,有在阳光下闪烁的一排排金黄的银杏树,有火红的枫叶和枫林,有金黄的稻海和丰收的果园,还有那些多姿多彩的……这些图片都让学生叹为观止。通过这些课件的播放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一个直觉印象,对秋雨中的“五彩缤纷”有一个形象的了解。在感受之后,我又让学生轻轻读课文第二段,一边读一边划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经过学生的读划和交流后,教师小结:“这么多的颜色交错在一起,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说,就是——“五彩缤纷”,这样,学生就把直觉印象中“五彩缤纷”和文本中的“五彩缤纷”联系起来了,把感知的形象和抽象的语言文字结合起来了,可以让学生把在感知中的感情投入到语言文字中,并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表现出来。
三、品读课文,激感
将朗读和想象相结合,才能使“读”富有深度。学生朗读时多种感官密切配合,迅速协调,注意力高度集中,是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复合感知过程,能开拓思维,帮助学生组织思维,激感,把对部分文字的感知和情感联系来理解课文,再现情境,意会内涵。让学生通过再读课文,认真思考,引导学生咀嚼、品读文中语句,将文本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和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评价,读中显境,读中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形成清晰、丰富、敏锐的语像感,建立语言与表象的心理联系。在《秋天的雨》这篇课文中,我就在学生领悟了五彩缤纷这个词语后,再来个“回马枪”,让学生读出”五彩缤纷”,进行反复品味,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依据语意品赏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语意感。有了对五彩缤纷的理解,学生对和颜色有关的字词就显得特别敏感,在读第二段的时候,当学生碰到表示颜色的字词,就情不自禁地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或重读,或轻读,有的还摇头晃脑,读得可谓有滋有味。但是读完之后,我并没有就此了结,而是不露声色地顺水推舟,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进行想象,让学生不但能读好,还能读中显境,此时学生在读优美的语句时,在他们的脑海中已经有美好的景色了。
四、再读课文,领悟精髓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是精神的内核。作者总是在平素的生活中有所触动,于是随手拈来,生发开去,把理念寓于信笔所至的叙述上。在阅读的时候,我们要在阅读之中,引导学生跳出课文,以第三者的身份,思考一个问题: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这样的思考,是学生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为基础,去反观作者的表达形式,使学生在对课文谴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反观中,领会作者表达的匠心之所在,从而完成情感到语言的消化吸收,习得表情达意的技能。在这篇课文中我这样教学:教师一边呈现有关的画面,一边引导学生思考“当秋天的雨把金黄色献给田野,把橙红色带给果树的时候,田野和果园是一片怎样的景象?”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就能充分地感受到秋天的雨给我们带来的丰收了。
葛某是个濒临自闭症边缘的孩子,但还没有严重到自闭的程度,
语言表达严重障碍,不会和外人说一句话。就是在家里也很少说话。我想了很多办法。我想,他一个人不说话,多找几个人陪着他是不是就会好一些呢?于是,我经常把他和几个同学叫到前面来表演或是读课文或者说些别的。可是,一轮到他的时候,不论老师和同学们用什么样的语言来鼓励他,他只是很紧张地伸伸舌头,前后挪动几步,却一句话也不说。我真的感觉什么办法也没有了。就在我对他觉得无能为力的时候,一次公开课却让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那一次,我在会议室讲了一节语文教研课,题目是《秋天的快乐》。这是一节口语交际课。在课前,我让学生大量搜集了有关秋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由于学校的安排,这节课由开学初被调到了学期末。所以,已经在讲这节口语交际课以前把描写秋天的作文讲完了。而且学生都利用上自己搜集到的词语和句子以及段落。再加上平时我就很注重对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回过头来,再让他们说说秋天的特点,对他们来说就不难了。课堂上,同学们都积极踊跃地发言,我也给了每个同学充分展示的机会。就在同学们说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再给一名同学展示的机会,谁来呢?”只见同学们的手举得更高了。正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葛某也举起了他的小手,这一举动不光我看到了,同学们也都看到了。几个同学看看我说:“老师,让葛某去吧!”这时,同学们也都不喊“我”了,都开始说:“对,让葛某去。”并且把目光都投向了葛某。就在葛某拿着自己的读书笔记往讲台走的时候,整个会议室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是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不由得我也跟着鼓起了掌。“我搜集到的段落是……”他说话了,他真的说了。我激动极了,眼泪立刻充满了我的眼睛。当时心情真的是说不出什么滋味。因为是讲课,我马上调整了自己的情绪,收起了自己激动的眼泪。当葛某回答完以后,同学们和我给予了他更加热烈的掌声。我即时给予了他表扬,并带领同学们又给予了他赞扬的掌声。
一、如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1)抓重点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与丰富,对课文有整体感悟之后,开始进行深层次理解,这时要善于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如《花钟》一文中有一个精彩段落写不同的花开了,但词语不重复,表达非常生动。这样的妙处,在学生阅读中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就难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如果让学生把文中描写花开的词语全部换成“花开了”。再让学生读一读,感受体会,学生会体会到一直用这个词,太烦了而且语句很单调,从而很容易体会到正面例子的表达效果。
(2)灵活运用对比方法进行语言训练,感悟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如教学《蜜蜂》一课中“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与“它们飞得这么低,不可能看到遥远的家。”这两句话要求学生进行对比理解,可让学生体会到反问句的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2.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材料。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语言积累意识,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要建立在感悟的基础上,它既包括必要的语言知识的积累,又包括大量活生生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如词语的积累、句子的积累、片段的积累、篇章结构的积累,教师要指导学生灵活筛选文中最有特色的字、词、句、段等进行吸收。如《秋天的雨》一文,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句子。而《花钟》一文中可引导学生积累有关花的语句、诗句……总之,应引导学生积累自己认为好的句子,好的词语,都可以积累下来。
3.重视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语言材料和语言表达形式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如何进行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呢?训练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运用词语,也可以运用句子,还可以运用表达方法等进行有机训练。
(1)用词口头说话训练,如《秋天的雨》中的“五彩缤纷”一词,要求学生会用它造句,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五彩缤纷”是表示色彩繁多艳丽,我们可让学生说说色彩繁多艳丽可能会是哪些颜色,如:红色、黄色、紫色……用五彩缤纷形容的事物可能会是什么,比如:各种花朵、名族服装等,然后让学生用上“五彩缤纷”一词形容。
(2)句型模仿训练。课文中精彩的句子很多,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体会后,应抓住其中典型的句子,进行句式训练。如《秋天的雨》一课中描写秋天的句子形象生动,我们可以让学生仿照其中句式,摹写“春天的景色”。再如教学《玩出了名堂》时,在学生感悟课文之后,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文中的表达方式,提高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我要求学生联系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让学生运用课文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说一说他们玩中的乐趣和收获。在教师点拨下,学生畅所欲言,说出收获。
(3)抓特色课文,进行写话训练。有的课文段落的结构表达的方式,选取的材料都很有特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相机进行写话训练。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在学完后,可以让学生选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
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加强小学生语言文字的教学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每一位从事语言教学的老师从主观上都能够充分认识到。但如何把这一教学任务卓有成效地体现在教学实践当中,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教学研究。
1.探索教学模式。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还负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摆脱困扰教学效率提高的以灌输为主的课文内容分析的教学模式,要精讲巧练,讲练评结合,切实地把语言文字教学和读写听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语言文字。
2.进一步完善教法。每一课的教学是语文整体教学任务这一长链中的一环。语文教学的着力点在哪儿?一个例子应选取什么内容教给学生,这是需要认真对待的。教师只有在继承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新教法,才能有效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朱自清先生的《春》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都是借景抒情的典范之作。作为通过对季节描写来传递情感的作品,它们类似的结构及抒发出的迥异的情感值得我们玩味揣摩。
我们先以朱自清的《春》为例来分析它的结构。
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作者先用“盼望着,盼望着……”奠定了自己的感情基调,渲染出了作者的欣喜之情;接着又对春天的各种景物进行细致的临摹;最后通过对春天的赞美来表现自己的喜爱之情。全文形成了“盼春-画春-赞春”这样三段式的结构。
而在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开头用“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也是先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接着也是对秋进行细致描绘;最后表达自己对秋的眷恋之情。形成了“向往秋天-描绘秋天-眷恋秋天”三段式的结构。
对比如下:
盼春-画春-赞春
向往秋天-描绘秋天-眷恋秋天
在写法上,两位散文大师为了更好地抒怀,在对季节的临摹中都选用了最具季节特征的景物。如在《春》中,朱自清先生具体描绘了5种最能体现春意的景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春天人们的活动,分别形成了五幅优美的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在《故都的秋》中,郁达夫也具体临摹了最具秋天特征的五幅图画:早晨所见画、槐花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图、果树奇景图。
对比如下: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早晨所见画-槐花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图-果树奇景图。
《春》和《故都的秋》在结构和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在文中抒发的情感却是完全不同甚至相反。这也许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有关。
古人早抒发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喜悦,也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的哀叹与惆怅。作为文人的朱自清和郁达夫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古人的文化熏陶。因此在《春》中用“盼望着,盼望着……”为开头,这就决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希望、明快而喜悦的。朱自清先生在行文中使用了大量的暖色调的词,如:“朗润、红、粉、繁花嫩叶、呼朋引伴、热闹……”这些词语的运用,给人以热烈和欢愉的感受,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而在《故都的秋》中却以“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为开头,奠定的基调是深沉、悲凉和寂寥的。在行文中使用的词也都是冷色调的,如:“一椽破屋、破壁腰、疏疏落落、清闲、落寞、衰弱……”这些词的运用足以让读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
【教学目标】
1.认识“侧、欣”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兴、舍”,会写“脑、袋”等13个生字,会写“东北、红松”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初步体会“抽出、浸”等词语表达上的好处。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和丰富的物产,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喜欢小兴安岭的理由。4.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美丽景色,激发热爱
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必备品格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重点】
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想象文中描绘的景物,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欣赏图片,谈话激趣。
师生交流:
1.看图交流:课件出示小兴安岭景色图片,学生欣赏图片,互相交流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教师小结:同学们,在祖国的东北有一座山脉叫小兴安岭。小兴安岭几百里全是森林,那真是美极了。瞧!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给我们展示的就是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3.课件出示: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北部,长约三百六十公里,平均高度为海拔四百至六百米。整个山脉分布着温带针落叶和阔叶混合林。针叶树种以红松、
(2)
(5)
沙松为主,落叶阔叶树种有白桦、水曲柳、色木等。森林中有梅花鹿、紫貂和东北虎等珍贵的动物。林地上生长着人参、乌拉草及其他珍贵的药材。
4.导入课题: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课件出示)美丽的小兴安岭。
【设计理念:借助图片和简介,让学生初步了解小兴安岭,激发了学生为进一步了解小兴安岭而阅读下文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侧着
欣赏
浸在
乳白
利剑
树梢
显得
木材
膝盖
来临
宝库
(重点指导生字
“侧、材”为平舌音,“梢”为翘舌音;“剑、显”为前鼻音,“兴”是后鼻音;多音字“兴、舍”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宿(sù
xiǔ
xiù)舍(shè
shě)兴(xīng
xìng)
练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①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宿(sù
xiǔ
xiù)
sù
住,过夜,夜里睡觉
,如住宿、留宿、露宿等。
xiǔ
夜,如一宿、两宿等。
xiù
星座,如星宿等。
②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舍(shè
shě)
shè
居住的房子,如宿舍、旅舍、校舍等。
shě
放弃,不要了,如舍己为人、舍近求远、四舍五入等。
③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兴(xīng
xìng)
xīng
1>举办,发动,如兴办、兴工、兴学、兴建、兴叹、百废待兴等;2>旺盛,如兴盛、兴旺、兴隆、兴衰、复兴、兴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3>流行,
(3)
(6)
(7)
(8-13)
(14)
盛行,如时兴、新兴等。
xìng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如兴味、兴致、豪兴、雅兴、败兴、游兴、扫兴、即兴、助兴、兴高采烈等。
练读一读。
①两位老同学一宿(xiǔ)没睡,整晚都在宿(sù)舍里讨论星宿(xiù)的问题
②为了学习方便小明舍(shě)弃了家里舒适的环境,选择住在学校的宿舍(shè)里。
③如果你有兴(xìng)趣的话可以到小兴(xīng)安岭去旅游。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融化】
吸引人。
【欣赏】
(冰、雪等)变成水。
【苍翠】
(草木)青翠茂盛。
【诱人】
食物之间结合得紧,没有空隙。
【葱葱茏茏】
(草木等)深绿。
【严严实实】
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
课文开头写(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接着按(季节)顺序,先写(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景),再写(小兴安岭夏天的美景),然后写(小兴安岭秋天的美景),最后写(小兴安岭冬天的美景);结尾写(小兴安岭是花园,也是宝库)。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三、学习“会写字”
脑
袋
严
实
挡
视
线
坛
显
材
软
刮
库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准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袋、严、实、显”,上下结构,上下基本同宽。
“脑、挡、视、线、坛、材、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刮”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袋、显”和左右结构的字“脑、软”,
(15)
(16)
(17)
学生练写。
抽:左高右低,右边“由”中间的横左右不和竖相连。
脑:左边的“月”窄小,第一笔撇书竖撇。
袋:上面的“代”写的扁些。
影:右边的三撇中下面一撇最长。
严:第二横在横中线上,右边的撇是竖撇。
挡:左高右低,右边横折的横在横中线上。
视:左边是“礻”,千万被写成了衣字旁。
线:右边是两横、都稍向上拉,斜钩要长,右上角一点不能丢。
坛:左窄右宽,云字下横要长、撇折的折稍向上拉、末端有点。
显:上窄下宽、两部分都要扁,业字右边的竖和撇都要长一些,下横最长。
软:车字要窄、第二笔撇折的撇长折短、起笔要上拉,下横变为一提。
刮:舌字上撇要平、短,下横稍长,口字要小,刂旁竖钩要长。
库:广字要大,右下面土字的一竖要高、下横要长,两边的人字要小。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四、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脑袋
浓雾
利剑
树梢
宿舍
花坛
膝盖
美餐
宝库;
(2)表示动作的词语:抽出
长出
融化
汇成
涨满
散步
侧着
欣赏
封
挡住
遮住
浸在
献出
收藏
来临;
(3)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嫩绿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
各种各样
苍翠
酸甜可口
又香又脆
鲜嫩
名贵
又松又软
诱人
又肥又厚;
(4)叠词:淙淙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
各种各样
又香又脆
又松又软
又肥又厚;
2.练习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练习用抽出或浸说话。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小兴安岭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我们为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而感到自豪。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8-30)
(31)
(32-34)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借助动词理解一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重点)
3.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美丽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师范读课文。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谁能简单地说一说?(引导学生简单交流:春姑娘来到了小兴安岭,给小兴安岭披上了绿装,溪水欢快地流淌,枝上的嫩芽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似乎想告诉人们春天到来的消息。夏天,小兴安岭树上的枝叶绿得逼你的眼,一片一片将天空遮得严严实实的。花儿也像比美似的各自舒展着婀娜的身姿。秋天也不甘示弱,到处一片金黄,落叶跳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庆祝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冬爷爷赶着马车也来到小兴安岭,踏上松软的白雪,去寻找小动物朋友们的足迹。)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课件出示)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小兴安岭真美!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概括总结。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本文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地区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2.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概括总结。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①小组交流:这句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②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方法指导:找中心句
概念:中心句是指作者在文章中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说明自己的态度,抒发自己情感的句子。
位置: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是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3.理清顺序: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1)
(3)
(4)
(5)
(6)
(1)自读课文,看看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
(2)作者按照
顺序,
写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表示时间的词语是:
、
、
、
。
(3)问题过渡:作者在每个季节中都写到的是什么景物?为什么这样写?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品读。
4.我发现同学们已经被小兴安岭的美景深深地陶醉了。小兴安岭这么美,我们就随课文对它继续进行了解。小组同学选择喜欢的季节,去读相对应的课文内容,并互相交流。
【设计理念:从课文最后一段总结性的段落入手教学,旨在引领学生了解中心句及其作用,初步感知课文清晰的写作思路,初步理解课文先分后总的写作手法。】
三、小组汇报,品读释疑
(一)小兴安岭的春天。
1.课件出示春景图片,鼓励学生交流: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
(1)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①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抽出”在这里是“不知不觉间,突然间长出”的意思,它写出了枝条在春天里快速而有力生长的样子,生动、形象。)
②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自己对树木的喜爱。
(2)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
①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淙淙:形容流水发出的轻柔的声音。写出了小兴安岭的的动态美、音律美。)
②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展示自己对溪水的喜爱。
(3)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①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俯下身子”“侧着脑袋”“欣赏”,作者把小鹿活动的姿态当成人来写,写出了小鹿可爱的样子,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
②作者描写春天的景色时写小鹿的活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小鹿的悠闲更突现了森林、小溪的美丽和安宁。)
③指导朗读:怎样读好这句话?(这是一个长句子,可以按照所要表达的意思和结构把句子分成小段,在小段之间适当停顿<换气>,使长句子能从容、自然、流畅地读出来。)
④假如你就是那只小鹿,你能加上动作读一读这段话吗?(引导学生通过有
(7)
(8)
(9)
(10)
(11)
(12)
(13)
感情的朗读表现小鹿的可爱和悠闲、快乐的生活。)
2.指名读,读出春天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景色,读出对春天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课文运用了很多好词佳句。重点训练学生体会“用词准确”的好处,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二)小兴安岭的夏天。
1.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我们再来欣赏夏天的小兴安岭。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课件出示:树林、浓雾、阳光、野花等图片)
(1)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①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封、挡、遮”三个动词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了树木的勃勃生机。)
②“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是AABB式的四字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
、
、
。(郁郁葱葱、层层叠叠、苍苍茫茫)
③假如你就是小兴安岭的一名游客,你怎样介绍夏天小兴安岭的树木?(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师生评议。)
(2)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①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浸”
说明小兴安岭的雾很多、很浓,整个森林都浸染在浓雾里,朦胧的画面感跃然纸上。)
②指导朗读:雾在山谷里飘起,由于森林被叶子封得严严实实的,雾不易散去,整个森林就像泡在浓雾中。你要是置身其中,就像置身于神秘的仙境中。试着读出这种感受。
③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师生评议。
(3)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①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因为阳光是从严严实实的树梢穿过来的,从树梢的缝隙漏下来的,所以像利剑
一样。“利剑”一样的太阳光也写出了夏天阳光的耀眼。)
②男女生比赛有感情的朗读,师生评议。
(4)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①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运用比喻,把鲜花盛开的草地比作大花坛,写出了草地的美。)
②指导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③我也来用“……像……”写一个比喻句。(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14)
(15)
(16)
(17)
(18)
(19)
(20)
④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师生评议。
2.指名读,读出对夏天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设计理念: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结合朗读加强指导,提升朗读水平,增强语感。】
(三)小兴安岭的秋天。
1.秋天是迷人的季节,秋天的小兴安岭哪能些景物吸引了你呢?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课件出示:树木、物产等图片。)
(1)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树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①这句话主要描写了什么?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这一句是对落叶的动态描写,“飞舞”既表现了落叶随秋风悠悠飘落的景象又表现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②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读出这一切变化将小兴安岭装扮得更加美丽,读出对秋天小兴安岭的喜爱。
(2)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教师出示有关图片)
①这句话主要描写了什么?从中能看到什么?(这句话写出了小兴安岭秋天的丰收景象,从中看到其丰富的物产资源。)
②指导学生带着喜悦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③秋季果实累累,遍地是名药材,无边的森林尽是宝藏,这是多么令人惊喜!事实上,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到处都是宝。你还知道小兴安岭有哪些物产?(小兴安岭还是山野果、山野菜的丰产区。有松籽、平榛、山核桃、山梨、山葡萄……小兴安岭森林资源丰富,素有“红松故乡”之称。地下矿产丰富,以黄金最为突出。盛产兴安岭落叶松、红松、云杉,还有珍贵毛皮兽。)
2.指名读,读出对秋天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四)小兴安岭的冬天。
1.在这冰天雪地的冬天,会有什么吸引你的呢?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课件出示:树木、积雪、动物等图片。)
(1)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
①这两句话主要描写了什么?(这两句按空中、树上、地上的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冬天雪花飞舞、银装素裹的美景。)
②指名读,师生评议。
(2)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
①这句话主要描写了什么?(“不得不”表现了紫貂和黑熊躲进洞里的无奈,突出了小兴安岭冬天很冷。)
②指名读,师生评议,指导学生在朗读中表现出紫貂和黑熊的无奈,感受动
(21)
(22)
(23)
(24)
(25)
(26)
物们独特的过冬方式增添了无穷情趣。
2.
学生自由朗读,读出对冬天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五)小兴安岭的四季。
1.谈话小结:这节课上我们一起了解了一年四季的小兴安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互相交流)
2.作者也从心中由地发出赞叹。引读最后一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3.你觉得课文的结尾写得好吗?为什么?(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小兴安岭比作大花园和宝库,形象说明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
4.引导学生用“是……也是……”说句子
(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主旨。
1.
文章通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地区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学习写作方法
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抓典型景物进行描写:本文作者在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时,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的典型景物进行描写。因小兴安岭最典型的景物就是树木,所以作者在描写四季景色的时候,每个季节都写到了树木,但每个季节的树木有不同的特点。
(2)举例:
大地穿上了一件金黄色的毛衣,枯黄的杨树叶和鲜艳的枫叶飘落下来,好像是几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花园里,争芳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
这段文字抓住落叶、这两种秋天的典型景物描写,重点突出。
(3)练一练:你最喜欢家乡的哪一个季节或一处景物?认真观察后写一写,注意抓住典型景物进行描写。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各抒己见)
这篇课文以“树木”为主线,记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以及丰富的物产,赞美了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又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认识了中心句,学习朗读了文中的长句子。
七、主题延伸
1.读了本文,我们对祖国的壮美山林更加热爱,我要用手中的画笔画出眼中的小兴安岭。
(27)
(29)
(30)
(31)
(32)
(33)
(34)
八、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林海》《东北大森林》
(一)阅读《林海》思考:
1.作者写了大兴安岭林海的哪些景物?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东北大森林》思考:
文章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九、当堂检测
阅读《林海》《东北大森林》。
十、课后作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35-39)
(40-43)
(44-45)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总起:树多、景美
春天--树木、积雪、溪水、小鹿
景
物
分
夏天--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
色
产
述
秋天--树木、落叶、野果、药材
优
丰
冬天--树木、雪、西北风、动物
美
富
总结:花园、宝库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例如,引导学生理解“抽出”在这里是“不知不觉间,突然间长出”的意思,它写出了枝条在春天里快速而有力生长的样子,生动、形象。从而使学生理解句子“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树木茂盛生长的特点。再如,在理解句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时,抓住“封、挡、遮”三个动词,感受树木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和树木的勃勃生机。
在教学本课时,读的形式比较多样,有指名读、评价读、表演读、齐读等,把读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感受了小兴安岭的美。如:在指导读“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让学生加动作读出小鹿的可爱,在情境中,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小鹿,入情入景。再如:在指导读“…树木长得葱葱茏茏,把森林封的严严实实的…。”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感受,读出树木的茂盛,入情入景地以朗读来体现树木的特点。
不足之处:
例如某位老师在教学苏教版第四册语文《练习六》“读读背背”中的四个成语“莘莘学子立雪求道春风化雨孺子可教”时,在学生对四个成语已经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用“莘莘学子”进行说话练习。学生发言举例:我们都是莘莘学子;莘莘学子们正站在操场上参加升旗仪式下;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每一个莘莘学子都在努力地学习着……
“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莘莘学子”的意思应是“众多的学子”。在“莘莘学子”前加“一大批”、“许许多多”或者是在“莘莘学子”后面加上个“们”字,造成了词意重复。而在“莘莘学子”前加上“一位、每一个”这些限定,则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它语言精练、结构严谨、含义深刻、富有表现力。借鉴传统蒙学的成功经验,苏教版教材将成语组合成了押韵合辙的“成语歌”,此举无论对于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词汇,还是读书明理、做人处事,都大有裨益。但成语短小精悍,言简意骇,不仅常常让学生“望而却步”,甚至老师有时也会一知半解。我在教学时也曾有过难忘的经历:
师:谁能给狮找些朋友呢?
生:狮子,狮王,狮身人面像。
生:我看过电影《无极》里面有个狮吼功。
师:是的,有个成语就叫河东狮吼。
生:老师,什么叫河东狮吼啊?
师:大家都看过电影《无极》了吧?影片中那个女人的狮吼功厉害不厉害?河东狮吼就是形容一个女人很凶很凶的。
在学生满意而不再询问后,我当时曾也为课堂上能如此机智地解答学生的问题而洋暗自得意,然而坐在下面听课的一位老教师却就我在课堂上给“河东狮吼”的定义进行了一番质疑,当时我颇不以为然。近日偶读一则文史常识,方始领悟自己把“河东狮吼”解释为“形容女人凶悍”确实有失偏颇。
“河东狮吼”出自坡一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龙丘居士”即陈季常,坡贬官黄州,和陈季常过从甚密。陈季常嗜酒好剑,挥金如土,自称一世豪士。他家宽敞华丽,养着一群歌妓,客人来了,就以歌舞宴客(这有点像我们现在招待客人进歌厅)。其妻柳氏是河东(今山西)人氏,性情暴躁凶妒,每当陈欢歌宴舞之时,就醋性大发,拿着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椎打墙壁,弄得陈很是尴尬。坡这四句诗就是取笑陈季常彻夜不眠地跟朋友们饮酒高谈阔论之时,柳夫人不耐烦了,像母狮子一般大吼起来,可怜的陈季常吓得一阵哆嗦,拄着的手杖都掉了,可见陈季常是多么惧内。“河东狮吼”的典故从此确立,至今仍然是凶悍妻子的形容词。
再看某教师教学苏教版第四册《识字4》教学片断: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识字4的第一、第二排词语(出示词语),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这一排排词语,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生:第一排词语都带有木字旁,它们都和树木有关;第二排词语都带有禾字旁……
师:中国汉字多么奇妙,有时候我们只需要看看汉字的偏旁,就可以大致了解这个词和什么有关联了。昨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请同学们回去再去找找类似的词语,好让我们继续欣赏汉字的奇特之美,你们有没有找到呢?
生:我找到的是“梧桐”,它也是一种树的名字。
生:我找到的是“森林”。
生:妈妈告诉我一个词语叫“楷模”,我不知道她和树木有没有关系。
师:并不是所有木字旁的字都和树木有关系。“楷模”就是大家学习的对象,比如,李洋洋同学最遵守纪律,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今天我们要学习另外一组偏旁……
……
从教学现场老师模棱两可的回答来看,其言外之意就是“楷模”一词与树木无关。其实通晓文史常识的人应该知道,“楷”和“模”原本就是两种树,而其中“楷树”就是常被喻为“苦命、苦水”的黄连木。那人们因何而把“有高风亮节,能起表率作用的人”赞誉为“楷模”呢?
清人学者所著《广群芳谱》记述:楷树系落叶乔木,树形高大,枝干疏而不曲。相传楷树最早生长在孔子墓旁,“鲁曲阜孔子墓上,时多楷木”。因此,楷木被人们赋以刚直不阿的品格。其实楷树就是黄连木,是原产中国的一种落叶乔木,因其木材色黄而味苦,故名“黄连木”或“黄连树”。
模树的叶子春天是青色的,夏天是红色的,秋天是白色的,冬天是黑色的,因其色泽纯正,“不染尘俗”,又生长在著名的周公坟上,亦为诸树之榜样。
关键词 有效提问 整体感知 有效教学
新课程要求小学语文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倡导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着力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强调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的小学语文课堂离不开有效提问。那么,怎样才能提升提问的有效性呢?
一、有效提问应顺应儿童心理,激发阅读情趣
只有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课堂提问也是如此。
教学《雾凇》一课,在上课开始时,我们不妨从研究课文题目入手,向学生发问:“雾凇是怎样形成的?”至此,我们再引领学生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知晓:“凇”与寒冷、冰冻有关;“凇”是寒冷的天气中,地面物体上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冰晶”;“凇”是白色,有形,松散可感的。接着,可以问:“你能想象雾凇是一种怎样的图画?”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严冬季节雾气遇冷凝结,变成树枝上白色的茸毛、草叶上晶莹的冰花,联系生活感知词义,引发审美情趣。然后,可以呈现十里长堤上美丽动人的雾凇图画;继而朗诵《雾凇》精彩的开头,扣读“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点题之笔,打开阅读门径。
二、有效提问应切合教学内容,引导整体感知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一定要切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同时要有的放矢,既要有深度,又要体现层次性,使学生在不断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教学《李时珍》一课时,找准关键处,可抓住“完善”一词,层层设疑:“完善”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为了编写“完善”的药物书,他是怎么做的?新的药物书《本草纲目》是“完善”的药物书吗?这样以“完善”为核心,层层递进,不仅使学生对“完善”的理解达到全面准确,而且对课文的思路也有了清晰的把握,从而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内容。
三、有效提问应突出重点、难点,探索文本内涵
有效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因此,有效提问自然要突出重难点,去探索文本内涵。
在教学《看》时,学习第一句教师可问:看了画面你觉得公园里的怎么样?‘好看极了’是什么意思?哪个字突出表现了好看得不得了?”(引导学生在“极”字下圈点)。在教学第二方面“多时”时,教师可问:同学们再看画面,公园里的开得多不多啊?(多,很多很多!)怎么个多法?课文中又是怎么写开得很多很多的呢?(“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接着出示画面,以指导学生认识“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三个词语。在学习第三方面“美时”,教师可问:⑴书上还从哪方面讲的呢?⑵引导学生理解“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书上哪个词语表示深秋的风是很冷的?在深秋的寒风中怎样开放的呢?深秋的寒风那么冷,但迎着寒风开放,说明怎么样?在学习第三句时,教师可问:看的人很多,你们跟随着人群怎么看的?你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看到了什么?你们看后心情怎么样?愿不愿意马上离开?大家为什么舍不得离去呢?从而紧扣第一句“好看极了”,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的美,从而体会文章的内涵。
四、有效提问应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
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的发展,提出的问题既要有广度,也要有深度。
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体会《北大荒的秋天》第4自然段时,在让学生了解了这段构段方式后,又让学生欣赏了一组北大荒秋天的图片,然后就问学生:“你觉得北大荒秋天的原野热闹非凡吗?你能具体说说吗?”学生经过思考,很快说出一组优美的语言:北大荒秋天的原野热闹非凡:稻子乐得笑弯了腰,果树演奏交响曲,白杨树哗哗地歌唱……这样,启发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同时又训练学生的语言。
阅读是汲取知识文化最直接的手段,而深阅读则是对知识文化的融会贯通。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三年级语文的知识总结1一、易读错的字
早晨(chén)绒(róng)球花
粗(cū)壮 荒(huāng)野
照例(lì) 放假(jià)
衣裳(shang)双臂(bì)
背诵(sòng) 挨(ái)打
二、易写错的字
晨:上边是扁“日”,下边不要少写一横。
装:上半部分右边是“士”,不是“土”。
荒:中间部分是“亡”,不要多写一点。
舞:共有十四画,第十三笔是竖折。
扬:右面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要写得左窄右宽。
三、会写词语
早晨 汉族 鲜艳 绒球花
服装 打扮 朗读 安静
停在 粗壮 穿戴 校园
敬爱 国旗 敬礼 铜钟
教室 树枝 这些 好奇
招引 古老 枝干 影子
落下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欢 处罚 放假 互相
所有 能够 猜想 扬起
双臂
四、多音字
教(jiào)教室( jiāo)教书
好(hǎo)好听( hào)好奇
觉(jué)觉得( jiào)睡觉
假(jiǎ)假话( jià)放假
背( bèi)背诵( bēi)背负
圈( quān)圆圈( juàn)羊圈
五、形近字
汉(汉字)叹(叹气)
服(服装)朋(朋友)
静(安静)净(干净)
粗(粗心)姐(姐姐)
落(落下)洛(洛阳)
狂(狂欢)犯(犯人)
猜(猜出)清(清水)
扬(表扬)杨(杨树)
避(避开)臂(双臂)
六、近义词
鲜艳—艳丽 好奇—新奇
打扮—装扮 洁白—雪白
安静—宁静 轰响—轰鸣
狂欢—狂喜 突然—忽然
觉得—感觉 流利—流畅
详细—详尽 认真—仔细
清楚—明白 鸦雀无声—悄然无声
七、反义词
安静—热闹 招引—驱赶
洁白—乌黑 湿润—干燥
出来—进去 扬起—放下
主动—被动 认真—马虎
清楚—模糊
糊里糊涂—一清二楚
鸦雀无声—人声鼎沸
八、词语搭配
【动词搭配】
(打)招呼 (朗读)课文
(跳)孔雀舞 (做)游戏
(看)热闹 (走过)荒野
(吹着)口笛 (站)墙角
(收起)戒尺
【形容词搭配】
(敬爱)的老师(可爱)的小学
(古老)的铜钟 (粗壮)的枝干
(洁白)的粉墙
【数量词搭配】
一(条)小路 一(间)教室
一(所)小学 两(只)猴子
九、词语归类
【ABB 式词语】一条条 一个个
【 AABB 式词语】急急忙忙 高高兴兴
【“ 一× 一×”式词语】一字不漏 一声不响
十、句子积累
1.拟人句: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2.反问句: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十一、考点提示
1.背诵:“日积月累”里的古诗《所见》。
2.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学校里有不同民族的学生,大家穿戴不同。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一起做游戏,非常快乐。
3.仿写句子: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清风一吹,他们便跳起欢快的舞蹈;蝴蝶一来,他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招呼。
4.识记含有身体器官名称的成语: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5.写写自己的同学,把其长相、性格特征和经常做的事情等写下来,让别人猜猜他是谁。
三年级语文的知识总结2一、易读错的字
石径(jìng) 赠(zèng)送
君(jūn)子 橙(chéng)色
印(yìn) 着 凌(líng)乱
增(zēng)添 棕(zōng)色
钥匙(shi) 缤(bīn)纷
喇叭(bā) 丰(fēng)
二、易写错的字
径:右边的部分第二笔是点。
霜:上面的“雨字头”第三笔是横钩。
挑:第七笔是竖弯钩,不是斜钩。
紧:下面的部分要写得紧凑。
规:左边的第四笔是点。
迟:上边的“尺”最后一笔是点 。
三、重点词语
寒冷 石径 斜着 霜叶
赠与 姓刘 盖住
残冬 君子 橙黄橘绿 送客
铺满 水泥 紧紧
院子 印着 排列 亮晶晶
规则 凌乱 棕红 迟到
金色 放晴 明朗 金黄
雨珠 落叶 闪闪发光 尽头
平展 叶丛 歌唱 一盒
颜料 邮票 飘扬 争着
仙子 淡黄 好闻 梨花
勾住 一曲 丰收 清凉
留意 枫叶 果树
气味 香甜 香味 过冬
四、多音字
挑(tiāo)挑水(tiǎo)挑战
行(xíng)步行(háng) 行列
空(kōng) 天空(kòng)空地
扇(shàn)扇子(shān)扇动
好(hǎo)好像(hào)好奇
乐(yuè)音乐( lè)快乐
五、形近字
寒(寒冷)赛(比赛)径(小径)经(经过)
霜(霜叶)雪(雪花)残(残花)线(白线)
挑(挑明)跳(跳动)迟(迟到)送(送人)
泥(水泥)呢(人呢) 列(列车)刘(刘海)
盒(盒子)盖(盖子) 梨(梨树)利(利用)
曲(一曲)由(由于) 丰(丰收)手(手指)
六、近义词
明朗——晴朗 凌乱——杂乱
增添——增加 仔细——认真
愉快——愉悦 清凉——凉快
美丽——漂亮 香甜——甜美
欢乐——快乐
七、反义词
凌乱——整齐 增添——减少
仔细——马虎 清凉——炎热
美丽——丑陋 雪白——乌黑
八、词语搭配
【动词搭配】
(加紧)挖洞 (睡)大觉
【形容词搭配】
(明朗)的天空 (彩色)的地毯
(棕红色)的小鸟 (金色)的海洋
(美丽)的 (好闻)的气味
(金色)的小喇叭 (丰收)的歌
【数量词搭配】
一(双)小雨靴 一(个)小巴掌
一(把)钥匙 一(盒)颜料
一(把)扇子一(枚)邮票
一(首)歌子
九、词语归类
【ABB 式词语】
亮晶晶 湿漉漉
【ABAB 式词语】
金黄金黄 瓦蓝瓦蓝
【描写颜色的成语】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
秋高气爽 五谷丰登 瓜果飘香
春华秋实 层林尽染 天高云淡
十、考点提示
1.背诵:《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和《秋天的雨》第2
自然段。
2.会用自己的话说说《山行》《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诗句的意思。
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6、7
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4.《秋天的雨》第2
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5.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6.学会用正确的格式写日记。
三年级语文的知识总结3一、易读错的字
融(ròng)化 剩(shèng)下
睁(zhēng)大 摇晃(huàng)
缩(suō)小 根茎(jīng)
拆(chāi)开 咱(zán)们
嚼(jiáo)着 稍(shào)息
几(jī)乎 答(dā)应
拼(pīn)命 嘀(dí)咕
禁(jìn)令 蹭(cèng)来蹭去
二、易写错的字
剩:第十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睁:右边的“争”第四笔横要写得长一些。
诉:右边的部分有“丶”,不要丢掉。
旅:右下角是“ ”,不要写错。
怜:右边是“令”,不是“今”。
算:部首是“?”,中间是“目”。
三、重点词语
寒冷 离开 等待 剩下
斧子 砍倒 山谷 火柴
原野 告诉 睁眼 接着
一定 煤油灯 发生 树根
村子 灯火 旅行 咱们
可怜 刚才 救命 拼命
扫地 管理 胃口 来得及
流泪 打算 要好 草堆
作声 答应 做梦 马上
当然 消化 知觉 光亮
眼泪 大吃一惊
四、多音字
切(qiē)(切开)(qiè)(一切)
倒(dǎo)(倒下)( dào)(倒立)
难(nán)(为难)( nàn)(苦难)
调(diào)(调动)( tiáo)(调剂)
答(dá)(回答)( dā)(答应)
应(yìng)(答应)( yīng)(应该)
卷(juǎn)(卷起)( juàn)(试卷)
几(jǐ)(几个)( jī)(几乎)
稍(shāo)(稍微)( shào)(稍息)
处(chǔ)(处罚)( chù)(到处)
五、形近字
等(等着)寺(古寺)
剩(剩下)乘(乘车)
砍(砍树)吹(吹风)
由(由于)油(石油)
睁(睁眼)争(争气)
并(并且)拼(拼命)
泪(泪水)汨(汨罗江)
喊(叫喊)减(减法)
刚(刚才)钢(钢铁)
六、近义词
美丽—漂亮 满意—满足 舒展—伸展
周围—四周 悲哀—悲伤 分散—分开
七、反义词
寒冷—温暖 难受—舒服 高大—矮小
舒展—收缩 悲哀—欢乐 分散—集中
八、词语搭配
【形容词搭配】
(很远很远)的地方
(寒冷)的冬天
(细细)的根
(高大)的树
(开心)的样子
(小小)的阳台
(年轻)的农夫
(美丽)的木地板
(要好)的朋友
(勇敢)的蟋蟀
【量词搭配】
一(盏)煤油灯 一(个)农夫
一(辆)手推车 一(棵)树
一(头)大黄牛 一(次)旅行
一(只)小蚂蚁 一(块)大奶酪
【动词搭配】
(睁大)眼睛 (钻出)地面
(执行)命令 (搬进)洞里
九、词语归类
【ABB 式词语】暖洋洋 笑眯眯
【“越A 越B”式词语】越走越快 越看越像
【含反义词的成语】争先恐后 七上八下
【含数字的成语】四面八方 三言两语
十、句子积累
拟人句: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十一、考点提示
1.背诵: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的内容。
2.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3.学会用所给词语编一个童话故事。
三年级语文的知识总结4一、易读错的字
大洞(dóng) 准(zhǔn)备
孵(fū)蛋 撞(zhuàng)到
萝卜(bo) 晾(liàng)尿布
干吗(má) 来访(fǎng)
压(yà)根 模(mò)仿
发疯(fēng ) 差(chà)不多
百发百中(zhóng)
二、易写错的字
准:左边是“两点水”,右边是“隹”,不要少写一横。
暴:第十五笔是点,不是捺。
晒:右边第五笔是竖弯。
三、会写词语
变成 门板 破洞 准备
墙壁 暴风雨 很饿 撞到
吃饱 根本 安心 主人
母鸡 注意 蜘蛛 漂亮
因此 晒太阳
四、多音字
吗(má)(干吗)( ma)(好吗)
担(dān)(担心)( dàn)(重担)
觉(jiào)(睡觉)( jué)(感觉)
长(cháng)(变长)( zhǎng)(长大)
压(yà)(压根儿)( yā)(压力)
尽(jìn)(尽力)( jǐn)(尽快)
中(zhōng)(中心)( zhòng)(中弹)
弹(dàn)(子弹)( tán)(弹力)
五、形近字
准(准备)堆(土堆)备(备好)奋(兴奋)
壁(墙壁)臂(手臂)饿(饥饿)鹅(天鹅)
饱(吃饱)跑(跑步)晒(晒着)洒(洒水)
六、近义词
使劲—用劲 安心—放心
漂亮—好看 浓密—稠密
飘动—飘荡 牢固—坚固
明白—明了 高兴—快乐
特别—特殊 好听—动听
洪亮—响亮 感谢—感激
怜悯—怜惜 诧异—惊诧
七、反义词
安心—担心 漂亮—丑陋
偶尔—经常 浓密—稀疏
牢固—松散 明白—糊涂
陌生—熟悉 讨厌—喜欢
高兴—悲伤 白天—晚上
特别—一般 批评—表扬
容易—困难 成功—失败
失望—希望
八、词语搭配
【动词搭配】
(跳)出来 (讲)故事 (晒)太阳
(放)风筝 (飞过)屋顶
【形容词搭配】
(小小)的声音 (浓密)的胡子
(甜甜)的果酱 (百发百中)的猎人
【量词搭配】
一(条)缝 一(张)网
一(根)胡子 一(条)狗
一(个)圈套 一(只)公鸡
一(个)男孩
九、词语归类
【含“笑”字的成语】捧腹大笑 眉开眼笑
【 AABB 式词语】破破烂烂 匆匆忙忙
十、句子积累
1.感叹句:
对一根胡子来说,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品啊!
2.排比句:
(1)它不会像狗一样叫,不会像猫一样叫,也不会像牛那样哞哞叫,更不会像马那样嘶鸣。
(2)一天早晨,它在树林里练习,发出的喔喔喔的叫声是那么逼真,那么好听,那么洪亮。
十一、考点提示
1.背诵:“日积月累”中表示团结起来力量大的俗语。
2.识记有关“笑”的成语:捧腹大笑
开怀大笑 哈哈大笑 哄堂大笑
眉开眼笑 喜笑颜开 相视而笑 哑然失笑
3.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写故事。
三年级语文的知识总结5一、易读错的字
母亲(qīn) 鹦(yīng)鹉
翠(cuì)鸟 吞(tūn)下
捕(bǔ)鱼 蒲 (pú)公英
合拢(lǒng) 盛(shèng)开
观察(chá)
二、易写错的字
搭:右上边是“艹”,不是“?”。
翠:羽字头不带钩。
耍:上面是个“而”字,第二笔是撇。
钓:右边的“勺”,第三笔是点。
趣: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喜:注意上边是“士”,不是“土”。
睡:右边第四笔横最长,最后一笔横最短。
三、重点词语
搭船 母亲 外祖父 沙啦
响亮 羽毛 翠绿 长嘴
静悄悄 吞下 捕鱼 雨点
船夫 用力 船头 翠鸟
蒲公英 盛开 玩耍 呼喊
哈欠 钓鱼 而是 观察
合拢 有趣 喜爱 睡觉
乡下 窗前 常常 绒毛
假装 起床 一本正经
四、多音字
啦(lā)(沙啦)( la)(来啦)
假(jiǎ)(真假)( jià)(放假)
乐(lè) (快乐)( yuè)(音乐)
觉(jué)(自觉)( jiào)(睡觉)
盛(shèng)(盛开)( chéng)(盛满)
悄(qiāo)(静悄悄)( qiǎo)(悄然)
五、形近字
沙(沙发)吵(吵闹)搭(搭船)答(回答)
悄(悄悄)消(消失)啦(沙啦)拉(拉手)
吞(吞下)蚕(养蚕)盛(盛开)盆(盆子)
欠(哈欠)吹(吹风) 耍(玩耍)要(重要)
钓(钓鱼)钩(钩子)
六、近义词
用力—使劲 美丽—漂亮
玩耍—嬉戏 喜爱—喜欢
快乐—欢乐 盛开—开放
仔细—认真 合拢—收拢
张开—展开 一本正经—不苟言笑
引人注目—惹人注意
七、反义词
漂亮一丑陋 快乐—悲伤
合拢—张开 引人注目—默默无闻
喜爱—讨厌 仔细—马虎
吞—吐 有趣—枯燥
静悄悄—闹哄哄
八、词语搭配
【形容词搭配】
(彩色)的小鸟 (翠绿)的羽毛
(红色)的长嘴 (金色)的草地
(绿色)的草地 (可爱)的草地
(一本正经)的样子 (有趣)的蒲公英
【量词搭配】
一(条)小鱼 一(只)翠鸟
一(张)长嘴 一(种)花
一(片)草地
九、词语归类
【ABB 式词语】静悄悄 傻乎乎 懒洋洋 毛茸茸 脏兮兮 慢吞吞 喜洋洋
【拟声词】沙啦 呼噜 嘎吱 喀嚓 轰隆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一本正经 大惊失色
从容不迫 心平气和 没精打采
十、句子积累
1.比喻句: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2.感叹句: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十一、考点提示
1.《搭船的鸟》第2-4
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考查。
2.《金色的草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常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