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教学心得范文

地理教学心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教学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教学心得

第1篇:地理教学心得范文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培养出了很多有用的人才,但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更偏重于对地理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就是“教师说,学生听”。这种教学理念忽略了学生在创新意识和个性健康方面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以及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和素质教育可以说是格格不入。这也就说明了传统教育模式已越来越不符合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在高中一线岗位从事教学也有7年的历史了,对于新课程我简单地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重学生,轻教师

其实在早期的教学评比中经常是无生课堂,就是让评委看教师的表演,谁表演的好谁的课就好,我一直对此深恶痛绝。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是中心,学生是配角,是听众。一堂课上的好不好关键是看学生听懂了多少知识,记住了多少。但是我们应该记住地理教学不仅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的过程,是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的过程。有些时候我们要敢于放手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不要急于把知识告诉他们,而是鼓励他们参与到教学中,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知识。

二、重过程,轻结论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就是要教会学生应试知识,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使得地理这个充满活力和兴趣的学科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死知识。传统地理教学模式的最高追求就是标准答案,谁的学生在考试中能写出更接近标准答案的回答,那么这个教师就是好教师,是成功的教师。但是每个教师都应该知道知识是学不完的,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而不是让他们成为机械的记忆工具。

三、重实践,轻理论

地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但是在很多时候,学生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兴趣并不浓厚。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理论性太强。如何让学生学以致用,如何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这很重要。其实我们都知道古人对于农业生产以及天气、气候有许多的谚语,这些谚语其实就是古人对地理知识的实践,或许很多农民不知道它们的地理原理,但是他们知道其地理意义。我们的学生学习地理有什么用呢?当然是不仅要知道地理现象和原理,更该去理解地理的意义。

四、重创新,轻识记

在很多教师的课堂上最急于解决的就是书上的知识点,把书上的知识点记住并很好地在考试中运用,一个好学生就是一个好的解题工具,一个好教师就是一个好的帮学生解题的工具,解出来的答案越接近标准答案那么这个工具越好。为什么要有标准答案?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有很多答案?有了所谓的标准答案,我们的学生只知道去识记,去向标准答案看齐。其实我们更应该让学生去思考“标准答案”真的标准吗?在实际生活当中又有多少事是有标准答案的?让学生自己去想,不需要太在意学生想到哪了,想出了什么连你自己也不了解的地方,越是这样反而越能说明我们的教学是成功的。

五、重理念,轻工具

在当下特别流行多媒体教学,当然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等,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在教学中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我一直认为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因为现在好像一堂好的地理课,必然是需要多媒体的,这已经脱离多媒体使用的本意,它其实只是一个辅助教学的工具,一堂好的地理课关键是向学生传达了什么,有没有让学生对这节课有所感悟,有没有对一个或一些地理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如果都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了,学生知道了懂了,“一笑而过”,那么这堂课其实是很失败的。

第2篇:地理教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新教材 地理教学 “巧”

导语巧备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开始,是调动学生心理状态,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的重要手段。精彩的导语,是开启新课的钥匙,引导学生登堂入室;是承前启后的桥梁,使学生“温故知新”;是乐章的序曲,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主旋律;是感情的起搏器,激发学生心海的波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设计出新颖的导语,以求在教学过程中重重地敲响“第一锤”。

兴趣巧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它,主动学习它,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方法很多:丰富多采的地理游戏;简便易记的歌谣;学生易猜的地理谜语;各式各样的地理活动;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精彩的课堂教学等都能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语言巧说课堂语言是一门集科学性、趣味性、逻辑性为一体的艺术。地理教师的语言一是要规范,使用普通话,让同学们听得明白;二是要简洁,不能啰里啰哆,让学生听得心烦;三是说话要幽默风趣,深受学生的喜欢;四是要多使用激励的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情感巧引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设置情感目标,并巧妙地进行引导,如在学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列举中国航天业的辉煌成就,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问题巧提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每节地理课前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能在课堂中真正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问题。可在知识的重点处、新旧知识的衔接处、问题的卡壳处、练习错误的疑难处等选择启发点,开启学生心智,由“山重水复疑无路”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思维境界。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提问要针对教学目标,不能远离目标提问。提问要面对全体学生,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把握难易程度,尽量做到因人提问;课堂提问要具有趣味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中学生头脑中,生动形象的东西仍占激起其大脑兴奋的主导地位,这种学习的心理特点决定在地理提问中必须具有趣味性。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性:当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时,教师给学生的思维之路人为铺设障碍,有意识地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于适当的时机提问。

教具巧制“物”的准备不容忽视,地理教师要利用和自制教具,教具不能粗质乱造,而应精巧。象地理图表、影片、光盘、课件以及实物模型等都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认真准备好,以便在课堂上应用,让学生直观感受。

地图巧读读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学会欣赏景观图、阅读连环图、牢记符号图、绘制实用图、看懂各类图,做到胸中有图,读图解意,学好学活。

难点巧破地理教学中的每一节内容,都有其难点,教师要能化解难点,巧破难点。如在学习“地球仪、经纬线”时,因为是难点,在上课前,让学生自制地球仪,结合自制的地球仪,讨论经纬线;又如在学习“地图”时,要达到会制作一张易懂的地图的目标,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观察学校,按自己的想法和常识绘制一张简单的学校地图等。

活动巧排“活动”是地理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强调学生自主参与,加大了活动的比例。教师对各类活动的安排要灵活,对游戏活动、填图填表活动、讨论学习活动、资料收集活动、参观采访活动、野外观测活动、动手实验活动、练写心得活动、各种探究活动、问题辨论活动、课堂演讲活动等要周密计划、科学组织。

成语巧用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成语,会顿时使课堂生辉添彩。如在讲南极洲冰雪覆盖的大陆时,可引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说明南极洲厚厚冰层形成的原因;在学习东亚时,形容与我国的位置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与朝鲜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邻邦;北欧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湖泊众多,可形容是“星罗棋布”;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采用“杀鸡取卵”的做法是不可行的;南极洲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冰川,但冰川的利用对人类来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等。

“布白”巧留“布白”原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中的一个术语,是指画家有意在画面的某些部位不着笔墨,制造高深幽深、朦胧虚空的视觉效果的一种艺术手法。课堂教学作为独特的艺术活动,巧用“布白”的手法,同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板书时故意省去关键字词,留下空白让学生补充完整;只绘出地图的大体轮廓和主要地理事物,让学生完成并标注名称;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等。

第3篇:地理教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教育;学科整合;

作者简介:王晓青,男,1955-,教授;研究方向:地理教育,自然地理;E-mail:wxq922@sohu.com.近二三十年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代新技术革命中最活跃的因素.“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变革了人类对空间、时间和知识的理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充分发挥人类的智力资源,特别是在对物质资源的生产要素效能的发挥起到催化作用”[1].因此,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深入应用,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推动了各个行业内以及行业间的技术革命.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对人才队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教育事业的革新迫在眉睫.基础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奠基阶段,受到了史无前例的挑战.

1研究的相关理论

1.1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国外来看,各国政府在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方面都给予了政策支持,同时也采取了许多措施,不断加以改进.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这一阶段大约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后期.其主要特征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而且这些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大多以演示为主.第二阶段是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这一阶段大约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其主要特征是逐步从辅助教转向辅助学,即强调如何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这个阶段主要是开发教学软件、课件和教育教学管理软件,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将计算机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第三阶段是计算机革新学习模式阶段.这一阶段大约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现在.其主要特征是不仅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辅助教或辅助学,而更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这个阶段重点是网络教育,标志性的口号是“建网,建库,建队伍”[2].

从国内来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已有20多年的历史,我们国家的“校校通”工程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目前,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正在蓬勃开展,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关于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的理论研究.主要有湖南师范大学王先明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2]和山东师范大学赵修雪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开放式地理教学实践研究》[3],奠定了主要的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学科整合的研究方向与思路.

(2)关于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有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余言的《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4]和河北滦县一中李建荣的《信息技术视野中的地理教学》[5],在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方面有着成功的应用案例和学科教学模式.

1.2信息技术对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意义

信息技术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很好的把握了高中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关系,利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资源,服务于高中地理教师的备课过程与授课实践,拓宽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资源搜集渠道,便于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共享,高等师范院校在培养地理师范生信息技术素养方面上提供借鉴与参考.对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高中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为其他高中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提供参考,在高中地理教师的轮训的课程设置中可以有的放矢.

2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分析

2.1调查问卷的设计

我们主要采取封闭式的问题方式,对问卷的内容进行设计,并在小范围进行信度(Reliability)和效度(Validity)测试,以反映我们调查内容的实际情况.

2.2调查结果的分析

我们在东部沿海省区随机抽出了500家高级中学,抽取的学校包括曲阜师范大学附中、日照一中、温州中学、杭州外国语中学等,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80份,有效调查问卷310份.在这310份调查问卷中,省级规范化学校150家,市级规范化学校100家,其他等级的学校60家.从图1中看出,省级规范化学校有150所,占调查总数的49%;市级规范化学校有100所,占调查总数的32%;其他类型的学校有60所,占调查总数的19%;符合调查的预期.

从表1中得出,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中的授课比例比重在20%以上的占到64.5%,授课比重在19%以下占到总数的35.5%,说明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占的比例是很高的,大大超过半数.短短十几年的发展,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工具开始有质的飞跃,从刚开始的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狼来了”式的恐惧,到接受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状况,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快速提高,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模式与形式丰富多彩,高中地理教师在准备教案的过程中不再捉襟见肘,而是在充足的信息资源保障下进行兼收并蓄型的整合与创新.

地理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地理教师平均要带175个学生,最高值是一个地理教师带432个学生,最低值是一个地理教师带24个学生.

从图3中得出,高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进修课程需求的前三位的为《电教技术前沿》、《信息检索》、《课程制作》(排名不分先后),所占的比例均为20%,对《信息系统》的需求为11%,《电子白板应用》的需求为10%,呈现出多样化.

从表3中可以看出,生均信息技术投入与课堂效率Pearson相关系数为0.215,为中等程度相关,生均信息技术的投入和课堂效率呈现出来的正相关,引导我们加大在高中地理教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投入.

2.3调查结果的思考

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与数据整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经费投入

在信息技术上的投入是保障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效率提高的前提,高级中学的等级以及高级中学所在地的经济状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级中学在信息技术方面的预算,以及信息技术服务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弹性.硬件设施建设、软件采购和教师培养都需要持续不断的经费支持,也是高中地理教学通过信息技术提高效率的关键所在.在增加经费的投入基础上,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以及人员的合理搭配,班级结构和师生比例,是经费投入落到实处的影响条件.在这个执行的过程中,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更新至关重要,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所给高中地理教学体系以及师生关系所带来的变革已经远远超出了既定的预期.

(2)教育观念

教育是当今信息时代各国谋求生存、发展、争雄的第一位的战略性产业.当今世界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和国际竞争紧密相联;当今国际竞争的特点,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乃是科技水平和实力的竞争、智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也就是教育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因而提出了教育先行的观点,即把教育投资看成是开发智力资源的生产性投资,开发智力资源应优先于开发自然资源,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应略高于基本建设投资的增长速度.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争雄,都采取了增加教育投入,优先发展教育的政策.

(3)教师配置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高度的教学责任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信息技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信息时代的高中地理教学需要信息技术,但是任何先进的信息技术都需要教师的操作,二者可以优势互补,既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信息技术虽然能够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但是应用起来还要注意时机和分寸,只有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具,才能使高中学生在理解地理学科中的抽象知识时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要把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到高中地理教学进程中去,这个进程中高中地理教师是主导.

3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对策是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具体模式,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出一套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地理教学实践中的策略,形成可以指导教学实践的可实施性方案.

3.1多媒体教具与传统教具有机结合

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耳朵与眼睛是主要的互动部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加高中学生听与看的机会,专家做过实验,听与看相结合来帮助接受信息时的效率是普通教学效率的十倍以上.图与表是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第二媒介,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不仅让高中学生掌握基本地理概念和原理,更重要的是要让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养成思考与应用的能力.

3.2地理教学信息技术综合应用平台建设

地理教学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地理教学资源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的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管理,通过对高中拥有的地理教学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地理教师,以便进行正确的备课,不断提高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效益.

3.3地理教学与科研人才的信息技术素质培养

随着高中地理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高中地理教师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从传递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高中地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当前复杂的高中地理教育形势下,传统的高中地理教育方式日益捉襟见肘,高中地理教师只有成为研究者才能更好地适应高中地理学科教育改革所带来的挑战,信息技术素养的学习和研究恰恰可以帮助高中地理教师成长为高中地理教育的研究者.

第4篇:地理教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中学地理 心理地图 构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学生获得“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中学地理教学还是固守旧的思维方式,学生为了考试死记硬背,无法在头脑中形成地图。这不仅不利于中学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还不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地理知识进行运用。所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心理地图,是学好中学地理的关键。

一、中学地理教学构建心理地图的积极意义

1.心理地图的构建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中学地理的教学中,让学生构建心理地图,可以使得学生依靠心理地图进行形象化的思维,也就是进行地理空间思维。这种思维在中学地理学习中是解决各类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对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进行分析时,即使当前没有纸质的地图,学生完全可以借助心理地图来确定所要分析的地方的纬度、经度、气候以及洋流、气压带、风带的具置,然后对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通常情况下,心理地图掌握的越好,地理空间思维就越活跃,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1]

2.心理地图的构建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

由于中学地理知识比较零碎,记忆的东西也很多,如果不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很容易造成知识的遗忘。而构建心理地图是记忆地理知识的最好途径,并且不容易发生遗忘。例如,在学习中国地理的时候,如果头脑中形成为了完整的中国地形图以及中国行政区划图,那么在分析某一个地方的气候或者地形特征时,即便手中没有地图,也没有在地理课上学习过该地区的相关知识,我们完全可以把该地区放在头脑里的地图上,然后结合这一地区的气候或者地形特征,对该地区的气候以及地形进行推测分析。这样记忆的会更加深刻,也更加的持久,相比死记硬背要轻松容易的多。

3.心理地图的构建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在地里学习中,运用心理地图可以提升想象力。例如,如果给出某区域的经纬度:东经105度,北纬30度,那么运用心理地图就可以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得出这个区域是四川盆地,然后再结合四川盆地的一些特征,就可以很容易的解决相关的地里问题了。这种利用头脑中已有的地理信对图文进行转化的过程,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2]

二、中学地理教学心理地图的构建

心理地图是纸质地图在大脑中的形象反映,心理地图的构建过程比较复杂,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加强心理地图建立的训练,从而使得学生尽快的建立准确的心理地图。

1.强化识图能力,加强地图积累

心理地图的构建是建立在对大量的纸质地图感知基础之上的,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加强看图读图的能力,让学生勤看地图。例如,让学生从地图上寻找早课堂教学中所讲述到的具置或者地形。在进行中国地形的教学中,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读图,熟悉各类山脉的主要分布,对四大盆地以及四大平原和高原的主要特征进行了解然后将地图册合上,进行地理图册的填充。在填充中,遇到比较困难的要立刻进行查找。这样反复的进行填图训练,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就会有极大的提升。

2.加强图形转化,构建心理地图

在地理的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心理地图的构建,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图形转化训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图文转换能力,将文字信息转化为数字图像信息,或者将画面信息转化成文字信息。比如在看地图,绘制等高线可以依据地图判断出等高线具体的走向,疏密程度以及在变化中的规律;图图之间的转化,将一种类型的图片转换成另外一种类型的图片。比如,将剖面图转化为平面图或者局部图片转化成整体图等等;一图多用。在给一张地理图片进行描述时,可以赋予各种不同的地理含义。例如,在学生回答完成一道题后,脑海中原题的思维模式要改变,就应该重新对地图进行设计;特写镜头应该放大,借助于计算机技术,使得原图中某一部分进行放大,同时赋予它针对性的问题。这样训练学生,不仅能够使得学生从宏观上对某个地理事物进行研究和把握,掌握其一般性,然后又能够在局部找到它具有的特殊性。

加强图形转换训练,能够使得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基本概念以及原理的掌握,更好的把握地理事物在空间上的分布以及相互联系,实现整体图片到局部图片、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景观图到示意图以及具体图像到抽象图像的思维转换,促进学生心理地图的建构和发展。[3]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地理的教学中,地图是地理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对于中学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和记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识别纸质地图、读图的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建立心理地图。心理地图的构建对于深化地理知识的学习、长久的记忆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先论述了中学地理教学中构建心理地图的重要意义,然后从两个方面对如何加强中学生心理地图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期待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中学地理教学有所启迪,并促进我国中学地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杨迎,曹卫东.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地图的构建策略[J]. 地理教育,2013(S1)

第5篇:地理教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地理教学;学习兴趣

Theory new lesson mark under of geography teaching

Yu-fei

【Abstract】Geography teaching at our country have been a for long time indetermination of academics, at dissimilarity of place dissimilarity of time, "treatment" of geography academics also don't exert homology, in regard to Henan, in the last century 90's, have several years, Gao Kao3 don't test geography, geography become will test a category, in the teach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position suffer a disastrous decline;Afterwards become big comprehensive, geography then Be a condiment and put top Gao Kao3's"dinner party".

【Key words】New lesson mark;Geography teaching;Study interest

地理教学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不确定的学科,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地理学科的“待遇”也不尽相同,就河南省而言,在上世纪90年代,有几年高考不考地理,地理成为会考科目,在高中教学中,地理地位一落千丈;后来变成大综合,地理则作为调味品,摆上了高考的“宴席”。进入21世纪,河南省进行高考改革―“3+综合”,地理学科的地位才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在高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中招仍然不考地理,这种状况持续至今。现在,地理学科又面临教学改革,在不同的地市,又有不同的教学版本,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使得河南省的地理教学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无疑多种版本的出现加大了高考的不确定性,也加大了高中地理教学的难度。

那么,在新的形势下面临新的问题,作为一线的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怎样搞好地理教学呢?

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传统的教育思想,我国教育过多地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即强调知识的记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学生过多地依赖教师指导,缺乏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具体知识的获得,忽视知识形成的过程,造成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现代教学论认为:21世纪的中学地理教学要顺应国内外教学改革的潮流,教会学生学习。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也就是说让学生会学。古人也讲教师的职责应该是“授人以渔”而不是“受人以鱼”,说的都是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纯粹地让学生获得书本知识,《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改革课程,应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的过程,这也是现代教学理论的新思想,新课改的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应有两事两不应的要求:1、学生不应死背大量知识内容,而应有相当程度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2、学生不应被要求什么都知道,而应知道如何寻求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如科学地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地理学的功能则是通过学生的学习获得与生活有用的知识,并且能把这种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释生产中的现象和规律,这才是地理教学的最高境界。新的地理教学大纲及新教材改变了这一传统做法,不论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是给出的结论少了,活动多了,死答案少了,探究多了。。这就给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即在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是要立足教材,面向学生。用巧妙的问题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通过教师的点播和讲解来满足他们的欲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素质。

2.充分利用教材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旧教材中地理事实偏多,有些内容又较深,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因而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新教材中,课本明白直观的结论少,而活动和问题较多,充分利用这些活动和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容易抓住他们的兴奋点,化繁为简,如在讲“洋流”一节时,教师先引导他们看洋流模式图,再提出问题“中低纬度的洋流是什么方向的?”让学生找出规律:北半球的洋流是暧流还是寒流?引导学生看出东寒西暧,最后教师总结低纬度洋流分布规律:北顺南逆,东寒西暧;这样水到渠成,既避免了教师讲,学生烦的情况,又巧妙的解决了难点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教材中类似的问题和探究比较多,只要我们能够把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调动起来,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恰当利用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地理教具是传授地理知识的重要媒体,是获取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具可分为图像、影视片、模型、标本等,模型标本能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增加感性知识;影视片、幻灯片、录像等电教手段形象生动具有增大知识容量,信息反馈迅速的特点,向来为学生喜闻乐见,但大部分的幻灯片影视片制作起来难度较大,一般的地理教师每一节课有针对性地运用这些还是较不容易。因此,地理插图就成了最实用而又简便的教学工具。新教材中大量的地图示意图、景观图与课文紧密配合相得益彰,是垂手可得的好教具,应充分利用,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原理图,如风的形成图,势力环流图及洋流模式图,这样的图要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充分利用讲解原理,最好把它们画到黑板上,边讲边画,直到学生能讲会画。第二类是景观图,它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如在讲自然带时,课本给了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和亚寒带针叶林三幅景观图,通过观察树木,学生就能体会到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从而造成植被的种类和分布的不同。

4.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第6篇:地理教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地理教学;知识传授;潜能

新形势下的地理教学应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科学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将重点放在学生身上,真正体现学生主体,贯穿“人本”教学。在地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甚至是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如何使学生真正能够学会学习,提高技能,是我们每位地理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开展探究性教学,激发学生潜能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对学生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与情境,采用“问题解决式”的探究、发现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善于营造一种可供学生积极探索的创造氛围,精心设置台阶,把学生引入到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去。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动笔,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角色活动,充分领略到“学习的主人”的充实感,体验到喜获知识、迈向成功的欢乐,进而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了“印度的气候特征”后,提出问题:假如印度的北部没有喜马拉雅山脉,气候会怎样?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设想,发表了以下见解:(1)印度的气候会比现在寒冷。(2)印度的降水会比现在少。对于学生回答的这些问题,教师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乐学、爱学。

二、开展自主性教学,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和谐高效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并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尊重知识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教师要科学和艺术地设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实施师生互动的双向教学组织形式,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要让学生从“学会”地理知识走向“会学”地理知识。例如,在学习“世界的气候类型”时,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亚洲人、非洲人、欧洲人、美洲人介绍自己所在大洲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把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上课时,也由学生充当记者等角色对教师进行采访,最后由教师总结新课并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个个踊跃提问,使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群言堂”,课堂气氛更加和谐,不仅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和谐高效。

第7篇:地理教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中学;地理

一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特征

(一)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的基础的地理知识,才能了解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协助,让学生逐渐的学会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逐步的分析人地关系。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的形成规律和演化特点,从而,逐步的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具备地理学习的基本素养和方法,在不断的学习和锻炼中,逐渐的掌握地理的基本技能[5]。中学地理的教学活动,不止是学会教材上的知识点,还要掌握基本的地理技能。从目前考试题目的考察来看,对地理学的考察不仅是对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注重考査的是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掌握了书本知识后能够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进行迁移转化,从而能够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服务自己的生活,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地理教学活动中会涉及到很多的地图、图表和数据,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时候,更多的是要具备一种阅读地图、图表和数据的基本技能,从而将此技能应用到其它的学习和生活方面。

(二)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运用不同的学习手段对相关的地理信息进行搜集,然后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地理知识的学习与地理技能的培养有机相结合起来,养成良好的地理素养。在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中,在掌握地理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需要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就要注重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重视人地关系的培养

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之后,要从多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人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6]。在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应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来引导学生的地理热情,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感情,从而引起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好奇心,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教学中的意义

(一)对地理课程改革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出来。同时,在中学的教材中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内容也逐渐增多,涉及的知识点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熟练掌握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相关软件,通过对软件的熟悉,对图件的制作,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7]。由于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制图技术能够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动态的表现出来,因此,采用辅助制图技术对中学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能起到有效的帮助作用,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地理综合素养的意义

地理学是一门比较独特的学科,在这门学科中,除了掌握文字的知识点外,还有大量的地图信息是重要的知识点。因此,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引入使其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对学生也更加具有吸引力。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准确的解读地图信息以及巧妙的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制图技术,能够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地理知识,掌握里面重要的知识点,并且能够感受到地理魅力所在,在不自觉中提高了对地理的兴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自己的地理综合素养。

(三)对地理教学内容的意义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中学地理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手段,传统的制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教学的需要,由于传统制图方式在精确度和制图效率方面的落后,导致了其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效果相对较差。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中学教师需要借助于某些专题地图来阐明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变化过程,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直观的展现教师需要的内容。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地理要素分布图的绘制,学生可以直观的认识地理要素的特征和分布。同时,教师可以用这些专题地图来丰富自己的教学素材。

(四)对学生认知的意义

学生是地理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是地理教学活动的辅助,让学生成为地理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目前教学方式多为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实现学生的主题地位哪?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要改变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自主设计教学活动环节,寻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合作,在活动和探究中完成地理的教学内容,在讨论和学习中完成地理知识点的学习[8]。这种学习方式是基于地理问题和地理背景材料的,因此具有问题性和实践性。在日常教学活动当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应该探究学生对新学习知识学习的过程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和学生互动,多与学生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新的地理知识。地理信息系统制图主要是以某些区域为主要载体进行的,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制图技术的应用,逐渐培养学生形成对地理事物判读和认识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地理事物名称的同时,认识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说出自己家乡的主要河流和主要的大河,从而掌握祖国的主要水系。

(五)对学生人地关系培养的意义

在教学活动中人地关系是一条极为重要的教学主线,人地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教学的环节当中。地理信息系统制图技术可以直观形象的表现各种人地关系。例如在讲授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之间的关系。城市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城市上的交通干线实际上就是人类对地理环境施加的影响的结果。

第8篇:地理教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150-02

一、案例教学的背景和定义

(一)背景

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于1870年首创的,后经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郑汉姆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

(二)定义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这里的案例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收集的典型事件、人物或者人物和事件的有机结合体,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别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

二、新时期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创新策略和建议

(一)做好案例的选择和呈现工作

在地理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和呈现对案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案例的选择与呈现决定了案例教学的成败,因此,在案例的选择和呈现方式上教师要特别谨慎与尽心。首先,选择的案例不仅要与所学的知识有关联,更重要的是要有很强的现实和实际意义,不能脱离现实,要学生认为地理是可以解决现实问题的,而不是让学生觉得地理是无用的学科。其次,案例的呈现要打破以往的呈现方式,不能只是简单的用文字图片呈现,而是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仪器,多种呈现方式相结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高中地理的黄河流域治理的章节中,教师就要避免直接说教,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解有关黄河的知识,通过一些文字和图片、影片来编写一个案例:由于地势地形以及河流冲击的原因,在世界各大河流两岸,居民都是居住在比河流高的地区,但世界有一条河流例外,居民居住在比河流低的地方,这条河流就是黄河,在黄河下游很多居民都居住在比河流低的地方,当地居民戏称黄河为“地上河”。同时教师也要向同学展示一些有关“地上河”的图片与影片。看了这个案例,很多同学都会好奇,会有很多问题,如河流不都是在“地下”流吗,怎么流到了“地上”呢?想到这些问题,很多学生就会觉得非常好奇,为了弄清问题,学生不用老师监督就会自己主动去找查阅资料,寻找答案。这样图文并茂的案例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更好地了解案例内容。

(二)善于利用问题来进行案例教学

教师不能仅仅简单地呈现案例就可以了,重要的是通过巧设疑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这样案例教学才是有成效的。教师呈现案例后要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案例中隐藏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然后师生可以一起探讨案例中的各种问题。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可以产生令人吃惊的效果,使学生不会觉得地理无用、无聊,而是积极去思考问题,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根据黄河流域的治理案例,我们就可以设计出以下几个问题:(1)“地上河”形成的原因?(2)“地上河”的主要危害有哪些?(3)“地上河”的治理方法有哪些?(4)如何才能根本的治理黄河?等等。通过案例教师把要教的内容转化为一个个小问题,再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主动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中,学生就需要不断地查阅各种地理资料,在了解“地上河”为什么形成之前,学生就必须先掌握黄河流域的地形地势以及气候等相关的知识点,从而就慢慢了解了黄河的各个方面的知识,这就比传统教学中教师单方面说教的效果要好多了。

(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案例教学不仅仅是希望通过案例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更是希望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把地理知识“活学活用”,这样案例教学才是有意义的。例:在地理教学中有关空气保护问题,就可以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在空气保护这一节知识教学中,老师可以先向学生阐述空气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再通过书本、多媒体等向学生讲解当前存在的空气问题,再以此引出教学案例,在2012年,我国各大城市出现了雾霾天气,不仅造成了空气质量的下降,更危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了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其危害是巨大的。老师向学生呈现案例之后,就要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雾霾天气是如何产生的?②雾霾天气有什么危害?③雾霾天气发生后,该如何去做?④以后如何预防雾霾天气的再次发生?学生看到老师提出的问题之后,就会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来分析有关雾霾天气的种种问题,通过对雾霾天气的分析和探讨,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有关空气保护的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会发现地理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可以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难题,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生地理知识,也才会在实际生活中主动运用地理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吴子萍.新时期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0).

第9篇:地理教学心得范文

关键词:地理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更应该是作为一种指导思想渗透在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之中,特别是体现在各学科教学之中。那么,作为中学基础学科之一的地理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这是我们每位地理教育工作者值得重视与研究的。

1.在地理课堂教学目标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把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学科教材内容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充分利用这些因素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大到地球,小到乡土;其重要课题都是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重大问题。如: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自然资源与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生产力发展,地理学发展史地理名人等。利用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会对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务实的态度,积极的价值趋向等健康个性产生积极影响,如认识上的突破、态度上的转变、意志上的锤炼、性格上的陶冶、情感上的升华,或从中学到为人做事、与人沟通的本领,从而实现着心理教育的功能。所以,地理教师不能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忽视知识本身所包含的心理教育功能,要善于挖掘这些心理因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态度、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既是影响地理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又是构成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有关各国或民族的风土人情等学生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以及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地理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良好情感。从而达到以愉快的学习心态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2.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认真贯彻心理学与教育学原则,通过调节课堂气氛,改善教学方法来优化教学环境,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以及主动的求知倾向。

首先,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创设一个温暖、宽松、和谐的教学心理环境。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和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才能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才能积极思维。为此地理教师要做到: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各教学手段的优势,借助动感图像。尤其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以其直观,生动,视听结合等特点往往能使地理课的切入巧妙而自然,从而带动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性,创设一种愉快和谐、民主、科学、互助进取的教学氛围,把学生置于被关心,理解信任的情境中;鼓励学生把学习中的心理感受和积极情绪表现出来,切忌对学生的不良暗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还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自觉激发学生良好心理状态,有意识消除不良心理状态。

其次,讲究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和课堂检测,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学习心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没有有效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实现教学目的,也无法完成地理教学任务。所以,地理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媒体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法。采取情境、游戏、活动、趣味、体验等教学方法,运用导入、讲解、演示、结束、强化等技能,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的情境,使教学活动充满乐趣。同时注意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会科学用脑。在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或课堂评测时,要注意避免学生因负担过重,压力(难度)过大而引起各种心理障碍。所以,学习任务和检测的安排要富有“弹性”, 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有区别的合作教学活动(即分层教学和检测)针对学生的差异分类提出要求,进行分层设计,要让各类学生经努力都能“摘到桃子”,使其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体验到学有所成的喜悦;使全体学生各得其所;让学生的知识、能力都有所提高,使其个性的发展都成为可能。同时,学习任务布置也要丰富多彩、多样化。可把动手、动耳、动眼、动脑结合起来,以避免单调刺激使学生产生分心、疲劳。对评测的结果,要多鼓励,少批评,对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评价与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