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范文

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

第1篇: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范文

一、新教育教学背景下教学反思概念的提出

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以人为本”,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里的“人”主要指的是教学主体,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

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策略、教学计划等进行不断的反思,以达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回顾,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强化正确认识,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总结规律,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教师学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教学反思是一种教学思想,“反思”应贯穿于教学始终。它是以发现问题为基点,以提出解决方法为起点,以制订反思计划为中介,最终以形成反思性日记或论文为目的,并以此为新的起点,指导和完善新一轮的教学,从而使得教学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意义

1.是培养反思型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培养创新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而这依赖于教师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必须是反思型的教师,具备自觉的反思意识和较强的反思能力。以往,虽然已有一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反思的重要,但普遍看还是比较缺乏的,有的教师即使有此意识,也往往处于一种片面的、被动的、不自觉的、不系统的状态。现在,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提出“反思”,要求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全面的、主动的、自觉的、系统的反思,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借以提高教学效率。

2.是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主动力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之所以反思,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这实质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是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反思过程能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使教师的素质有极大的提高。

3.教学反思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当教师全面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他会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环节获得体验,使自己变得成熟起来。只有不断学会教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不断学会学习的学生。为了学会教学,教师不得不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最终实现两个“学会”的统一。

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 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地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 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看法, 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教学”,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三、教学反思在教育教学中的实施

教学反思的实施,首先是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是对教育观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实施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思教学态度、行为

为了更好地调控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自然要对自己已有的态度、行为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检讨自己的教学言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2.反思教学策略

抓住教学策略的反思,就是抓住了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的反思,抓住了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何适应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反思。

3.反思学习过程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通过反思,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4.反思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不仅要反思课堂教学行为,也要反思课前的教学计划,包括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或更长远的教学计划,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是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及怎样具体实施计划等等。

5.反思教学评价

第2篇: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范文

一、关于课堂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学科在课程特性上出现了异化、变质现象,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上:一是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特别是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一些教师为了落实所谓的“自主、合作、探究”新理念,习惯选择科技含量高、网上资料多的课文让学生研读,但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又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年龄特点,结果是将语文课上成了科学课,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二是有的教师喜欢在课堂上唱歌跳舞,活动搞得多,学生读得少,把语文课变成了艺术课。当然,我不是反对绘画、唱歌、表演等走进语文课堂,但艺术究竟该怎样走进语文课堂,怎样与语文课堂整合,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果只是为了营造课堂气氛,为了所谓的学科整合,只能导致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

二、关于课堂学习方式

关于自主学习。如今,为了体现“自主”学习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多数教师在阅读课上习惯于让学生自读课文、自选方法。但凡事都有个度,如果把握不好这个度,往往会把“自主”变成“放任自流”。当学生还没有对新课产生阅读欲望时,教师便让学生自定、自选学习方法,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还有的教师,在学生汇报、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教学时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教师应该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担当起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角色。

关于合作学习。目前合作学习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学语文课堂。但我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比较随意,教师只要自己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在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的情况下,就立即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又立即让合作学习戛然而止。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时一定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求、呈现的方式,不要让合作学习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成了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三、关于课堂教学语言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自选学习方式等新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注重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语文,课堂上显得十分热闹,但静下来想想,教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语文课堂上出现的一些“流行语”,很是值得商榷。

如有的教师习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在小学阶段,教师喜欢让学生高声朗读,这样做容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学生喜欢的方式不只有大声朗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比如默读和浏览。如果一味地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学生往往避难就易,产生逃避心理。

第3篇: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范文

今年是我校新课程改革的第二年,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或多或少的渗透到了我们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影响着我们教学的思想。虽然我们四年级还没有正式使用新教材,但是我们应该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力争使老教材焕发新的活力。本学期,我教研组以洪合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按照教科室统一部署,主要围埔韵录阜矫婵展长期、扎实的教研工作?SPAN lang=EN-US>

二、 工作重点

1、 深入实践《新课程标准》,优化课堂教学。

虽然我们四年级使用的还是省编教材,但是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跳出老教材给我们带来的束缚,好好学习《新课程标准》,大胆的实践,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老的教材中,重新审视老教材,充分挖掘老教材与新理念之间的结合点,注意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素养,把握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想学、会学、乐学”。同时,把教研的重点放在如何发挥四十分钟课堂教学的效率上,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追求学生在四十分钟里的收获最大化,真正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

2、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重点。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间接为直接,学生通过活动会发现一些问题,并进一步寻求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语言交际、理解分析、相互协作等能力得到强化。语文教学必须走大语文教育观的道路,这才能使教育改革的路子越来越宽。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必须打破单一的封闭的教学形式,努力做到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文为依据,教书育人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

3、认真组织好二级教研活动。

今年的二级教研活动,在形式上有所变化,采用“集体备课—一人执教—课后评议”的形式开展,目的是让组内的每一个教师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真正的提高自己专研教材,组织教学的能力,同时利用大家的智慧,力争使课堂教学最优化。

三、 工作目标

1、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2、 通过教学研讨,理论学习改变“高耗低产”的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效率。

3、 在教研活动过程中,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积累经验。

4、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科研能服务于课堂教学。

四、 活动方式

新课程理论的学习,以集中学习和个别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展开,使新课程理念逐步深入教师的思想领域。理论学习的同时,并充分利用“学术沙龙”和学校的教研活动,将新课程理论与课堂实践结合起来,以课堂为阵地,逐步改革课堂教学的理念, 使理论的学习更富有实效性。

五、具体活动安排

时间

活动内容

八~九月份

1、集体备课。

2、学习《新课程标准》。

3、“学术沙龙”

4、自由交流课:朱莉执教。

5、 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十月份

1、 二级教研活动(吴伟斌执教)

2、 “学术沙龙” (2次)

3、 备课期中检查。

4、 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语文实践活动。

十一月份

1、课堂调研

2、“学术沙龙”

3、备课检查。

4、组织期中语文质量分析。

十二月份

1、课题阶段性小结。

2、“学术沙龙”

第4篇: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范文

例1:有位教师上《古井》一文,课文的主旨是启迪学生努力做“对人们无所求却无私地向人们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人,可教者却在导入课题时,对学生讲了一大堆不着边际的话,从城市到农村用水不同引入到农村从无井到有井的变化,还组织学生讨论“井水”与“河水”谁比较卫生。这样一来,一节课就在无关痛痒的问题讨论中结束了。

【反思】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教师应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抓紧时间教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为了上好本课,教师应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在正确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的主旨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本节课的导入,让任务驱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本节课用不着组织学生讨论井水与河水谁比较卫生的问题。应把较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读课文,让学生直接接触文本,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理解文本。

二、随意链接

例2:有位教师上《赤壁之战》时,一上课,教师就从“夏”、“商”、“周”、“春秋”、“战国”、“三国”、“唐”、“宋”、“元”、“明”、“清”等历史的演变点出今天所学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三国”;其次教师又介绍三国情况:如三国名称的来历、三国地理位置、三国军事情况等;接着重点讲了刘备、曹操的故事并评价刘备、曹操,同时还讲到了《厚黑学》;然后教师又介绍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智勇双全、心胸狭小等;再介绍蒋干盗书、黄盖的苦肉计;最后才引出赤壁之战。刚板书课题,下课铃响了。

【反思】这是一堂典型的教师吹,学生飘的课。课堂上,教师信马由缰,讲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学生连课文都没有读一遍,收益甚微。《赤壁之战》节选自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要在短短两三节把课上好,实在不容易。我认为,讲这样的课文,课前,教师首先应做好铺垫,介绍《三国演义》并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课堂上,教师应长文短教,结合课文的预习提示和课后思考练习,立足课堂进行引导。用不着一节课把所有的与《赤壁之战》有关的知识全部讲完。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有重点地介绍一二,课堂重点还是应放在引导学生读课文上。

三、指向不明

例3:有位教师在上《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拿着地球仪走进教室,有学校校长一班人来听他的课。这位教师想拿实物来营造情景,于是问学生;“同学们,今天教室里多了什么东西?”同学们个个看看校长,不敢回答,教师便抽一位学生回答,一个学生站起来小声说:“多了校长。”老师一听,急了,生气地说:“乱说,校长是东西吗?”同学们齐声回答:“校长不是东西。”

【反思】教师拿实物来营造情景,这并没有错,但由于教师提问的问题情景指向不明确,学生听了后不知该说什么,造成答非所问,影响了课堂效率。我们在课堂上也常常听到“你读懂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等指向不明的提问,学生在没有明白问题的指向之前,不知所措,师生不着边际地在“流连往返”的情景对白中游离教学重点,甚至产生歧义,闹出笑话。

四、环节多余

例4:在教学《曹冲称象》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有位教师安排了动手实验:让学生找来量杯、石子、天平等做水的浮力实验,并做详细的记录,然后根据记录进行分析,了解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懂得曹冲称象的原理。

【反思】教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学情,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所使用的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在实验中手忙脚乱,完全无法得到比较准确的数据,进行分析。所以,一个个茫然,无从下手,造成课堂教学低效。此时,不如教师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五、板书繁杂

例5:教学《詹天佑》一文,学生还没有把课文读懂,老师就急急忙忙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同时还画上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示意图,再借助插图,把“人”字型线路的示意图也展示在黑板上。满满一黑板,别的不说,就说学生抄板书就接近花了30分钟。试问,这样的板书有何用?

【反思】板书是教师精心备课的艺术结晶,是微型教案。上面这位教师把抄写板书当作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浪费了不少时间,并且板书内容繁杂,五颜六色,符号众多,图画齐全,除了正板书,还有副板书,满黑板都是。板书的呈现,也不根据学情,多是老师直接告诉。板书应是师生学习的精彩提示,应根据教学活动逐步完成。课堂让学生抄写板书,死记板书不可取。课堂上,教师应根据教学重点,提纲挈领地板书其授课要点,引导学生学习,少用繁杂的板书。

六、练习机械

例6:有位教师教学《给予树》时,教师直接揭示课题后,就要求学生读课文,学生读了一遍又一遍,前后共读了四遍。然后就是写生字,一字一排,写完一遍再写一遍,就这样下课了。

【反思】目前,许多老师片面地认为学生的能力发展靠反复练习获得。于是,反复机械的练习充满了课堂。例如教学生字,很多教师教生字,一般是一个生字一个生字地教:先教读音,再教字形笔画,然后告诉字义,最后让学生抄写生字,一字一排。这样,一个一个地教,学生一个一个的学,一排一排地写,很机械。其实,有些生字用不着一个一个地教,一排一排地写,我认为写“3+?”遍就行了。读课文也是这样,一遍一遍地读,没有明确的要求,机械地重复,让学生越读越讨厌。课堂上,教师还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做具体的指导,读读、背背、议议、写写有机结合,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逐渐提高。

第5篇: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055-02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职业学校的学生中多数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在课堂上一问三不知,对语文课不感兴趣,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已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如何突破这个瓶颈,笔者认为应根据职校生现状,体现职业特点,突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做好文章。

一 教学目标准确定位

语文作为其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应和专业相结合,和学生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在职校的真正作用。教材编排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内容力求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中职生就业、从业、创业的需要,以及认知特点和情感心理,实现课本学本化。让课文内容和专业贴近,课文思想和专业互融,口语、写作为就业铺垫。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正视现状,承认学生的差异,扬长避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长处。

二 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教师应把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定位于一门为专业技术理论课服务的基础课。有了为专业课服务的定位,语文教学就应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尽量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应重点培养学生两种语文能力的提高:

1.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

大部分中职生就业中,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再就是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准确。

2.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另外在教学中开展一些诗文朗诵、主题班会、演讲会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能力。只有具备了思考、交流、学习的能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 教学方法以练为主

目前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大搞“一言堂”,大唱“独角戏”,语文课甚至成了“满堂灌”的代名词,使语文教学走进了“高消耗、重负担、低质量”的死胡同。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1.学生的手动起来

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让学生的口动起来

针对中职生不愿主动发言的状况,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每一次讨论交流中得到锻炼。诵读也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但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教师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站起来得到锻炼。笔者在教学中采用自读、提读、齐读、小组分工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这样既营造了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又能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自我锻炼的机会。根据语文教学和专业的需要,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对话、表演等语言训练,形成较强的口语能力。

3.学生的脑动起来

在语文课堂,必须首先让学生成为自己抉择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沉思、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进入到“知其所以然”;在质疑中启发学生从“浮光掠影”的浅层理解进入到“静影沉璧”的深层破译里;在质疑中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养成分析、判断、推理、演绎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某一职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 教学评价淡化分数

目前,各职业学校对语文课时的安排各不相同,周课时数从2节到3节、4节、5节均有。考试难易度当然也不尽相同,教师很难从成绩表面判断谁的语文水平高些,谁的语文基础好些,谁的语文能力强些,当然更难判断该学生毕业时,语文知识掌握是否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而能合格毕业。因此,根据目前职校生的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应强化语文职业能力的应用,简化知识理论的考查,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的评价,淡化分数的量化。笔者曾在所教班中尝试过这样的考查方法:把考查内容分为四块: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阅读能力、口头交际、专业有关文体写作活动。并分阶段进行考查,在学期中进行口头交际的考查;在期中进行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的测试;然后,期末进行一次和专业有关的文体写作,一方面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结合专业,考查学生语文方面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教学应根据中职生的现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特点,增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下大功夫,才能为学生接受,让家长放心。

参考文献

[1] 敖碧红.中职语文教学定位的思考,《中国林业教育》,2010年第3期

[2] 吴文强.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1期

[3] 童庆炳.语文教学改革的哲学思考,《语文建设》,2011年第8期

第6篇: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小学 英语教师 课堂语言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表_自己的情感,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影响,那么如何使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应用更加规范、有效,使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有趣、有效呢?

一、克服单一,提升课堂语言的丰富性

相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教师用英语组织上课也大不如汉语那么灵活多变,导致现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比较简单。内容单薄、语言表达形式单一的教学语言会让学生失去新鲜感,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非常少。所以,教师需要积极的准备,设计出更多内容精彩的课堂语言,灵活地加以应用。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I like dogs时,教师在开始上课时就微笑着与学生进行打招呼:“Good morn-ing,everyone.Nice to meet you.”学生们也是习惯性的与老师进行问好:“Good morning,Miss Li.Nice to meet you,too.”对于这种司空见惯的课堂开场白,语言包含的信息非常单一,学生们经过一年多的熏陶已经完全没有了新鲜感,与教师打招呼时也是心不在焉,注意力根本没有被吸引过来。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教师对这种简单单一的课堂打招呼的语言进行了改进。上课一进教室,教师一边用目光与学生交流,一边把语速放慢、声调提高,与学生们打招呼,“Hello,my dear boys and girls.I like dogs.Do you like dogs?Will you share something about dogs with us?”学生们对于新鲜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当听到老师所说的话中有新的内容,再加上老师恰当的肢体语言的配合,学生们的注意力被迅速吸引。为了帮助学生听懂,老师在说完了英语之后,又用汉语进行了翻译,然后又说:“Now let’s begin

our new lesson.This lesson is on dogs.Are you ready?”学生们齐声回答:“Yes.”在教师这种富于变幻的教学语言当中向学生传递了很多的语言知识,也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关注。

二、防止过度。确保课堂语言的适度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接触英语的时间较短,课堂上教师过度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而没有及时的帮助学生解读,很可能造成学生听不懂,甚至听不进去老师所说内容的情况。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已教师需要考虑小学生的英语水平,把握好应用英语、汉语的度,恰当的应用教学语言。

又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like dogs的story time部分时,教师开始用的教学语言是:“Now boys and girls.look at these pictures.These are some animals.This is a eat.This is a dog.That is an elephant.That is a horse.What animal do you like?I like cats.because it is quiet and cute.Do you like cats,too?”然后,让学生们回想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且给出答案。学生们对于这种大段的英语听起来会有一定难度,听不懂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就分散了。教师通过反思,进行了改进:“Now boys and girls.look at these pictures."伴随着这句话,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了一组动物的图片,其中有一些学生们学过的小动物。“What are these animals?”学生们在教师的问题下开始看图并且回答问题。“What is this?”“It’s a cat.”“What is that?”“It’s a monkey.”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What animal do you like?Do you like monkeys?”教师又适时地提问,由学生进行回答。经过这样的改进,避免了教师大段的个人独白,增强了与学生的互动,确保了教学语言的适度性,也让课堂上的提问更加契合时机。

三、避免错误,增强课堂语言的正确性

小学生接受的英语语言知识信息绝大部分都直接来自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教师只有从开始就给学生做出准确规范的榜样,让学生接受正确的语言信息,从而能够在开端上避免语言的错误应用。

第7篇: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范文

夜色

【教材分析】

怕黑的天性使孩子看不到夜的美丽,阻挡了孩子们探索的视野。夜晚的星空是怎样的璀璨?夜晚的花草是怎样的微笑?夜晚的大地又是怎样的唱着无声的歌?柯岩的《夜色》正是捕捉到了孩子们怕黑的心理,以打动儿童心扉的文字,呼唤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生活。

在教学中通过诵读诗歌感受小朋友从害怕夜晚到不害怕夜晚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特点。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增强识字兴趣,让识字、写字、读课文变得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胆、敢、往”等12个生字和厂字头1个偏旁;会写“色、外、看”等7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读懂句子的意思。

3.初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读好长句的停顿;正确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我”的转变过程,从小就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夜晚星空的景象,引导学生交流。

师导入:夜晚的星空多么美呀,可是有个小朋友却害怕夜晚,不敢往外瞧。他是谁呢?我们一起去文中看一看吧。

2.板书课题:夜色。

3.学写“色”。(结构、偏旁、笔顺;下面的“巴”要舒展)

4.齐读课题。说一说你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

二、读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

2.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向同学请教,读准拼音,重点强调“胆、敢、往、勇”都是第三声,“窗”既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散”为平舌音。

3.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1)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2)用字组词说话。看谁说的句子更精彩。

4.自己再读课文,数一数课文共分为几个小节。(2小节)

三、感知课文内容

1.认真读课文,找出从前的“我”和后来的“我”分别是怎样的。

2.出示课文插图及第1小节。

(1)指导朗读第1小节,提出“词语连读”的要求,引导学生在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准确停顿。

如,“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

(2)那时候的“我”胆子很小,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看图片,结合第1小节内容说一说图中描绘了什么。

(4)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分享“勇敢”的故事)

(5)带感情读第1小节,教师指导节奏。

四、学写生字“外”“看”

1.出示生字,观察占格。(“外”的“卜”部要长而宽)

2.教师讲解,范写生字。

3.学生书空,描红练习。

4.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字词认读比赛。二、朗读课文,学习第2小节

1.指导朗读第2节,重点指导长句子的停顿。如,“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2.想想“偏要”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偏要”说一句话?(指名说)

3.“我”和爸爸一起出去散步,“我”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4.后来的“我”还胆小吗?为什么?

5.体会“我”由“害怕”到“不害怕”的过程及变化。4.你晚上会和爸爸妈妈去散步吗?你看到过哪些景色呢?说一说。

三、带感情朗读课文

1.体会害怕时是怎样的,来朗读第1小节。

2.看到夜色下的美景,不再害怕的感受,来朗读第2小节。

3.小组比赛读。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课文中的生字你都会认了吗?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

2.课件演示会写字的笔顺动画。

3.教师指导“再、晚”的结构笔顺。

再:笔顺是。注意第四笔是竖。

晚:“日”字旁,共十一画,第十画为竖撇。

五、领悟“夜色”

1.教师播放歌曲《小星星》,引导学生通过听儿歌,感悟“夜色”的美。

2.你觉得夜色怎么样?(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来板书,如“美丽、迷人”等,相机出示课文第二幅图。)

3.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谁能带领大家来读一读呢?

[教学板书]

9夜色

“我”从前

胆小散步亲自看现在

勇敢不怕黑

第8篇: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礼仪课程;涉外礼仪;职业形象;文化内涵;群体形象

[基金项目] 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号:201202017。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123-2

一、当代大学生群体形象描绘与分析

历年来,社会公众对大学生的印象应该是用这些美好的词汇:天之骄子,出类拔萃,国之栋梁,志当存高远,他们应当是心志高洁,追求理想,崇尚科学,革新社会的一批人,他们应该是社会的精英人群,众人的行为表率。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专业素质,高洁的道德素质。

然而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关于大学生各种事件的曝光使人们对这个群体的印象急转直下,很多震惊社会大事件如:复旦投毒事件,清华虐熊事件等都发生在大学生群体当中。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不禁要问,我们的大学生怎么了?我们有什么能做要做并且必须要做的。据有关网络媒体调查:76.2%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作为大学生的自身形象并不满意,52.3%的大学生对自身社会形象的树立选择了迷茫状态,32.7%的对自身的形象定位模糊。只有很少一部分大学生明白社会对自己的形象期待,占调查大学生的37.5%,那么可以知道有62.5%的大学生对此并没有概念。

还有很多大学毕业生在从事涉外工作的过程中,或者是唯唯诺诺,显得自惭形秽,或者是在没有了解国际涉外礼仪通则的情况下,言语不当,影响了自身工作进一步展开,甚至影响了国家形象。

对于自身的身份不认同,人际交往意识差,交际技巧不够,不能正确看待群体合作和个体价值体现之间的关系,道德价值标准模糊,自私自利,常常与大学生的行为相伴,在某些情况下会触犯法律,挑战公众和社会的道德底线,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群体形象,也影响了国家形象,如若不加以重视引导教育必然也会影响他们自己职业形象的建立和职业前途。

二、对高校礼仪文化课程设置现状的思考

礼仪是一个国家整体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甚至是物质文化水平在社会交往层面上的显现。也是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表现。作为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培养注重礼仪,注重自身形象,高道德素质的大学生是责无旁贷的。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导出一条公式:个人的成功=15%的人际关系加上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因此,作为大多数即将大学毕业就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讲,参加礼仪教育课程,建立自身形象意识也是走向社会实现职业理想的必经之路。

在礼仪课程的设置方面,各地方高校都有自己的设置方式,一般采取开设共选课,举办讲座,班级入学教育的方法,在涉外专业的范畴内设置礼仪专业的必修课等等。但是,这些课程以理论灌输为主,缺乏实践操作和行为分析环节。

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于世。根据该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有意识的层面只是这个冰山的一角, 那是看不见的,但正是这看不见的部分决定其实人的心理行为当中的绝大部分是冰山下面的那个巨大的三角形的底部支撑着人类的行为。因此,高校礼仪的培养应扩充礼仪冰山文化的下层,通过讲解,实践,分析帮助学生了解礼仪的真正内涵,通过实践之后的理论讲解使学生接触到礼仪文化的冰山下层,使礼仪所附着的文化带动礼仪素养的提高,让冰山底层的文化作为礼仪教育强有力的支撑,这包括礼仪文化思想的摄入,礼仪文化认同和文化包容。

从“冰山理论”进行分析,高校的礼仪课程效果不理想,除了非学校所能控制的社会因素以外,不可否认的一些问题依然是存在的。如:高校对礼仪文化教育和其课程设置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所开设的礼仪讲座多是随机性质的。而所开设的课程例如:《社交礼仪》、《公共关系礼仪》多为公选课程,并且课时比较少,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没有实践环节。再有,高校对礼仪课程和礼仪教育缺乏客观理性的思索,涉外专业的学生当然应该在学习好传统礼仪的同时加入涉外礼仪的诸多内容,然而礼仪课程分类不完善,没有做到细化到每个涉外专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效果不好。而且,高校没有把礼仪教育与学生的素质教育和道德素养的教育这两个最应该完成的教育目标结合起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社交课程变成了学生完成学分目标的任务,教师教授课程时教学手段陈旧落后,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而礼仪教育可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职业素养等多种优势也成为空谈。

三、高校在礼仪文化教育实践方面应做出的改善

(一)高校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应重新定义礼仪教育的意义和内涵。根据“冰山理论”,个人的礼仪教养只是冰山露在外面的一角,事实上礼仪教养是内在素质及修养的外化反应,其核心是夯实冰山的下部,即强化人的道德修养。因此礼仪教育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应是重中之重,而不是一般的文明礼貌教育。应从培养有理想,对生活有设想,拥有健全人格和正确道德价值观念的方向努力。从尊重自己到尊重他人,从职业设想出发到达树立良好职业形象的工作。引导学生理解礼仪文化在中国及其它国家由古到今的历史,了解礼仪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从而教与学双方都能真正注重礼仪教育。

(二)高校应系统设置礼仪教育体系。认真系统规划设置课程,从教学大纲的制定开始,不同年级学生制定不同教学计划,建立不同专业学生的礼仪课程实习分类。建立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礼仪教育制度。

高校应该杜绝几节公外课程和几次讲座就完成大学礼仪教育的做法,把礼仪教育分阶段安排到大学的八个学期当中去,如:在大一的两个学期,可以进行大学校园礼仪,自律礼仪,成人礼仪,道德修养等适合刚刚进入大学且十八九的青年学习的礼仪,而对于大四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应该开设职业形象礼仪,服饰礼仪,社交礼等课程。对于涉外专业的学生,应该把礼仪分为国家礼仪和涉外礼仪两部分,缺一不可。要根据涉外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把礼仪课程细化分类。

(三)利用高校的多种教学手段,探讨礼仪教育课程的实践化。应该在礼仪课程上打破传统以教授为主的陈旧模式,结合不同专业的礼仪培养目标,采取授课,讲座,座谈,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即使在课堂上也可以进行讲授,模拟情景教学,微电影展示,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每个人手上的手机拍照功能和大学校园美丽的校园场地设置场景,让学生从身边的情景评析礼仪文化现象。

(四)多元化复合式考察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礼仪教学效果如何考察,应该不仅仅靠试卷分数或者论文这些单一的方式。除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析之外,也要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具体到每学期的礼仪课,要合理解构分数,平时成绩必须占相当的比重,包括课堂情景表演,随堂测验,讨论小组递交的讨论是否具有应用价值和思考价值。每个学期的礼仪课程成绩应累计,在大四即毕业前夕。给每一个学生一个综合评定的分数,最好纳入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

关于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的评估,应培养在礼仪教学方面有研究并能具备良好礼仪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每个学期中和学期结束前,应通过师生座谈,探讨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通过督导教师和学生座谈,学生给授课教师量化打分,两者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反省和提升礼仪教学的教学质量。

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和形象树立,不仅代表着大学生本人,也代表着他所受的高等教育院校所具备的教育水平,不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也是一个社会整体素质水平的展现,更是一个国家形象的展现。因此,高校礼仪教育必须内外兼修,与时俱进,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配合,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良好礼仪素养和个人形象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胡清华.跨世纪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汕头大学教育文汇,1994,(2).

[2]林华坤.多途径进行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J].太原城市事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3]胡芳萍.浅谈大学生的礼仪教育[J].黑河学刊,2010,(3).

第9篇: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范文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是指汉语言所独有的一种有韵的最为含蓄凝练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体之一,是相对于新诗而言的。诗和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两种体裁,也就是两种类型。由于词是从诗中派生出来的文学体裁,也有将诗词归为一类的。第一,它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体。第二,它是有韵的文体。第三,它是最含蓄凝练的。

2.整合

整合,就是对资源的获取、组合和利用。所谓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相互渗透,协调一致,构成一个整体的活动或过程,从而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达到1+1>2的效果。

“古典诗词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主要是利用小学语文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古典诗词的魅力、作用,将资源优势互相渗透、融合,协调一致,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人文涵养提高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二、课题简介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形成系列化的方案。

(2)分别设置实验班与对照班。具体研究:① 古典诗词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实施途径。 ② 古典诗词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一般模式(课程结构)。③ 古典诗词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活动开展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2.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古典诗词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途径和方法。探索出适合实际情况的一些新思路,便于大面积推广,为古典诗词阅读教学的开展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提供示范。

(2)提高小学语文诗词学习活动的质量,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以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素质,使教师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职业技能都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1)做好前期调查。在实施课题之前,课题组教师对学校全体学生古诗诵读基础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对古诗及相关知识知之甚少,低年级学生限于背诵类似于《 鹅 》《 静夜思 》这样传诵极广的诗篇;高年级学生最多能背诵十来首,但对诗题、作者、所在朝代的认识就没有那么清晰与准确;大多数学生对诗题记忆模糊,对于诗人及所处朝代的认识一片空白。

(2)召开实验班级家长会,营造研究氛围。课题组教师在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后,又召开各实验班级学生动员会,精心准备一些资料供学生阅读和观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真草拟本课题的研究设计报告,组织课题组成员反复研讨定稿,为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在调查学情的基础上,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各小组的研究方案。方案确定后,制订课题计划,课题研究全面启动。

2.课题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普遍层面上横向展开。

(1)把握古诗词诵读的活动开展。① 区别对待,分层次要求。首先,我们对《 语文课程标准 》规定的80篇诗目分年级要求,努力形成“人人诵读、遍地诗声”的良好风气。其次,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每日一诗”活动,采取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学习形式,力争把活动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② 创设氛围。各班都要开设自己的“古诗文诵读”专栏,每周抄上一首新的诗词,让学生读、悟、吟、背;充分利用每天早读时间和中午预备铃前5分钟,开展集体诵读活动,巩固诵读成果;板报、橱窗经常刊登古诗词;“红领巾广播”开辟诗词欣赏栏目,广播播放诗词曲赋或诗词音乐,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学校每学期还开设“古诗词诵读日”,在这一天对各班级的诗词诵读活动进行总结表彰,激励先进。

(2)开展形式丰富、生动活泼的诵读活动。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诵读形式、方法、技巧、激励手段等方面勤于探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并经常开展经验交流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另外,学校和一些班级也采用夺红旗、争红花、奖贴纸、评明星、光荣榜等多种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走近古代诗词文化。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一是讲述古代诗人的趣闻逸事,这些故事往往融文化性和趣味性为一体,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学生易于从故事本身领略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靠直觉捕捉古代文化气息。二是撷取古诗中的名言名句,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让学生了解古代的风俗。三是从诗词本身出发,使学生逐步感悟到古诗有咏物、抒情、吊古、伤怀等思想内容,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让学生知道,古诗词是我们生活的另一面镜子。

第二阶段:纵向深化,开展专题研究。

为了把研究细化和深入,研究的后半段,我们把课题定位为一项具体的研究,一个具体的课程,最后选定为“农历诗词课程”。

(1)为什么一定要选和农历有关的诗词?我们生活在空间与时间之中,但很少有人对空间与时间进行反省。从存在主义意义上讲,人是被抛入这个世界(空间)中的,生命是一个偶然,每个人本质上都是无家可归的,因为一切所谓的家园都是不稳定的。但是,人类必须努力地为自己寻找家园。我们的民族文化与历史,就是我们最后的家园,是谁也掠夺不走的。关键是我们怎么守住我们最后的家园。

首先我们追问自己:作为民族文化和历史的一部分,古典诗词与我们的生命有关吗?古典诗词能唤醒我们的灵魂吗?有人说过,我们的先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敏锐地感受着物候的变化。在春花、夏雨、秋风、冬雪中,先人们和大自然对话,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伟大的诗歌。中华民族何以伟大?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才能和千年前的诗人们一同呼吸?才能拥有一种古典的生活方式?

后来我们决定带着学生以农历时间为线索,从秋分开始,跨越四季春夏秋冬,直到下一个秋分结束。在这段旅程中,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根据四季变化学习诗歌,同时结合国画、民间故事、汉字、书法、考古、对联、民俗感受着诗词的温暖和气息,触摸着诗词背后一颗颗伟大的灵魂。

(2)课程内容及操作。这一课程是一年漫长的穿越,在这一年中,我们将带着学生穿越二十四个节气,穿越四季。学习内容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① 节气诗系列。在农历二十四节气当天,以节气特征为主题,带领学生了解节气,走进诗歌。

② 农历节日诗系列。春节、元宵、三月三、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八、除夕等是我国传统的农历节日,各地都有浓郁的地方风俗来庆祝节日,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的优秀文化。这些节日诵诗也是农历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

③ 季节组诗系列。每一个季节都有许多诗人的咏物之作,每一个节气都有每一个节气典型的物候,为每一个季节安排一个季节诗之旅,为每一个节气选择其中一种花来进行吟诵。

④ 走进名人系列。诗歌总是与诗人紧密关联的,在一首首经典的诗词背后,究竟站着一位位怎样的诗人?而这些诗人的性格也如同四季一样各不相同。因此,在每个季节中,选择一位与之气质相同的诗人,走进他的诗词,走进他的灵魂。比如春天——走近陶渊明,“但使愿无违”;夏天——走近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秋天——走近杜甫,“竹石如山不敢安”;冬天——走近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

⑤ 实践活动系列。农历节气中有很多传统习俗,让学生跟随节日诵诗,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在亲身体会中感受与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农历课程,如春风竖蛋,清明踏青,端午包粽子,中秋赏月,重阳赏菊。

四、课题实施效果

通过一个实验周期的课题研究,我们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实验效果。

1.学生层面

(1)培养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在第一阶段的“调查、整理、分析”阶段,我们从调查问卷中了解到:① 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98%的学生不但喜欢读诗,而且经常摘抄并能记住一些精美的诗句;80%的学生都曾萌发过写作的欲望,并确实有过尝试的经历。② 95%的学生对诗词虽有兴趣,但认识肤浅,兴趣基本由冲动的情绪支配。学习中带有极大的盲目性、随意性。但随着课题研究的逐步深入,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越发浓厚。尤其在第二阶段的“激趣、阅读、赏析”的过程中,学生在大量的活动引导下,学习到了“欲罢不能”的境地,人文素养得以提升。

(2)增强了学生的文学底蕴和阅读、鉴赏能力。在大规模的“阅读、赏析”过程中,我们组织学生对大量的优秀诗作进行解剖、赏析。通过赏析、品悟,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诗歌的特点(音韵的和谐、节奏的鲜明、饱含丰富的想象和热烈的情感等),并通过对诗歌和小说、童话、故事等的比较,对诗歌进行了全方位的评析、感悟与学习。同时,我们还把研究与课堂教学接轨,并利用综合活动时间,大量阅读、品悟、积累诗歌语言。从而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和鉴赏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3)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审美情趣等协调发展。我们发现,学生能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审美情趣等都得到了协调发展。其间,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引领学生亲近自然、回归生活、感受真情,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心智得以开启,心灵得以陶冶。

2.教师层面

(1)科研能力得到提高。课题研究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载体。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摆在重要位置,帮助实验教师加深了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认识,帮助教师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念。令人惊喜的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但得到更新,而且逐渐将新理念内化为个人自觉的教学行为。先进的教育理念能真正被教师内化并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必须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因为先进的教育理念根植于教育教学实践。通过课题研究的探索,我们得出结论: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是教师培训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高效模式。在这个模式中,首先,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有教师的参与过程,有教师教学行为的跟进,能有效弥补目前大规模教师培训中的种种不足。其次,教师在“研究”中学会了“研究”,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教研意识和科研能力都有明显提升。

(2)教师的校本教研意识显著增强。教育是集体智慧的劳动。课题组要求实验教师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同年级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共同在研究中成长。实践—反思—总结—实践,这是教师成长的阶梯。课题组努力营造好研究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科研主体性,对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集体研究解决。同时,在讨论会上引导教师积极反思。教师对研究中的问题、难题的思考,是教师成长的重要过程。

3.教学层面

(1)课题活动开展模式的构建。通过研究活动的开展,我们逐步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小学古典诗词阅读学习的课题活动开展模式。

(2)探索了不同形式的活动专题,主要构建了“农历诗词”课程。

五、课题的思考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认为古典诗词资源丰富,每所学校、每位教师都可以立足校本进行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题的研究,总结了专题活动形式,为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阅读提供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可行性。下一步的研究,我们要思考如何构建评价机制,以保证目标的“达成”,真正落实活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