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第1篇: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新型化的要求。笔者认为新课改下语文教师应做到以下方面:

1.正确看待课程改革,树立对新课程改革的信心。新课程的改革增加了老师的教学压力,因为他们要改变已经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探索新课程的新模式,还要面对家长和同事的质疑。

并且很多家长的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只关注考试结果,对新课程改革缺乏应有的信心。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进度。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转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侧重于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将学生的健全人格、综合素质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老师要辨证地看待学习方式。一般老师会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即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自主性学习只有对话和提问才是最新的教学方法。其实新课程强调的是学生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地选择探索、接受、体验或者模仿等多种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因此老师要辨证地看待学习方式的改善。

3.具备全面、开放的知识结构。语文反映的社会生活是个大千世界,涉及各种领域,重视各种观念的交叉与共存,语文与思想道德、社会生活、历史文化以及自然科学等有密切的关系。这些都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全面、开放的知识结构。

4.要有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提高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一些教师凭借教学参考书去教课,教死书。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活的知识,培养活的能力,教师必须提高独立钻研的能力。要能抓住作品的立旨立意,分析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找出语言特点、艺术特色等。

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1.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了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能力、情感的生成,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让学生对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介入,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书中各类注释,研究课前提示、课后习题,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情感,感受语言特色。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会思考,依据学习要求以及提示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开展阅读,课文中有答案的划出来,养成作批注,做笔记的习惯,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活学活用,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国学生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被动的接受知识已经形成了习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问题。高中生在经过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下,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独立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引入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之中。

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把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能力关系着学生能否在学习的道路上行走的长短。因此,学生应在课堂听课基础上,全面系统认真阅读课本,并利用各种资源(上网等)获得相关的辅导资料。

在课堂上,笔者结合教学目标设计足够数量的探究题目,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开展学习活动,自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组间巡视,对后进生开展辅导,对其他学生进行思维方式上的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用自己的思维获取知识,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认知,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3.采取展因材施教的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存在学习基础与认知能力上的差异,采取因人而异、因需而导、因材施教等有效措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开展分层施教,使全体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发展、提高。

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统筹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课堂提问设计上既要有拓展性较强的问题,也要有难度一般、基础性的问题,既要考虑优等生的认知能力,也要兼顾后进生的学习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实际,尽量兼顾更多的学生,在开展分组探究时注重优秀、中等、一般合理搭配,课堂提问时向优秀生提问一些难度较大的思考题,并要求他们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供其他学生借鉴。

对于优秀生,可以在课堂作业以外专门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防止他们在学习中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学困生则注重基础知识训练。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因生夯实语文基础,注重课本知识理解与语言文字基本运用,对中等以上学生强调灵活运用与深入理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4.注重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改的深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电教媒体,在声、影、形等方面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优势,活化了教育方法,优化了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

5.重视课堂互动,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占据课堂全部时间,学生在下面被动听课。这种教学方法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互动,开展课堂讨论,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第2篇: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生本教育;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生本教育是由我国的郭思乐教授所创立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生本教育理念与素质教育理念在教学上产生了共鸣,对于我国目前的教育事业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重新确立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完全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角,每堂课都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演讲,而学生只是单纯的听教师的讲解,学生处在一种完全被动、被支配的地位。这种教学无法开启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对于语文学习无法起到推动作用。

所以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运用,教师首先应该重新确立自我角色,一切为学生为重点,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能力,让学生的思想充分表达,而教师则应该作为辅助和引导的角色,引导学生进入语文学习,并且及时的纠正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

二、创建交流环境,通过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课堂上的交流活动很少,仅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提问和回答。而通过心理学我们可以知道,大部分中学生都处在思想活跃的时期,具有喜欢交流的特征,而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思想活跃性,所以教师应该注重课堂的交流环境。教师应有计划地设计并组织学生在课堂针对知识和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的思想火花在交流和讨论中不断的迸发,由此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到知识、激发思维,还可以有助学生在不断的讨论和交流中培养出合作精神。

例如在学习《鸿门宴》的时候,许多学生会认为刘邦是一名奸诈的小人,项羽才是大丈夫的形象,但是另一些学生一定会认为刘邦是最后的胜利者,项羽才是失败者,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针对文章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来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能根据课堂实际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不断双向交流的动态变化过程,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的这种动态性,并做到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机械地根据预先的教学设计,刻意追求该课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1.及时调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整体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偏差,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以更好的促进教学为目的做好及时的调控。

2.灵活变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动态过程和当堂教学实际特别是学生思维实际的需要,适当变通已设计好而不适应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步骤和过程,可以前后变通,也可以主次变通,也可以是教师的讲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变通。

3.恰当取舍。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和学生当堂所表现出来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适当的取舍。取舍,有时候甚至是忍痛割爱,把那些不适合学生实际甚至超出学生当堂学习承受限度的环节和内容舍去,不刻意追求预先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或内容的全面性。而对那些学生没有掌握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可以增加时间,强化讲授和训练,以求达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我们认为在一节课中教师如果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好其中最重要的几个或一个问题,丰富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训练了思维,学生确有收获,就是一堂好课。

四、帮助学生确立具有个性的学习策略。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策略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实际上,生本教育的学习策略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有效的统一方式。每个人的思维类型不一样,思维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不同学生对同样的内容和任务的学习速度及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所需要的帮助也不同。

五、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和肯定学生,期待“不教而教”。

教师要学会激励、赞赏学生,积极的情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待“问题”学生,教师尤其要多一份爱心和鼓励,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改变他们对语文的学习态度,正确认识并体验到语文的实用价值。对学生的发言,教师应当正确引导,积极鼓励,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生本教育要求“先学后教”“不教而教”,很多知识都得法于课内,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留下一些探究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进行课外学习,在学习中寻找答案,使学生感到学无止境,在渴求中求知,在挑战中完善自我。

随着应试教育逐渐的退下舞台,素质教育的登场,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对于当今教育事业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每位一线的教师都应该认真的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并且将生本教育理念发挥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让我国的教育事业再攀高峰。

参考文献:

[1] 张文进.浅谈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8)

[2] 陈凤春.灵活运用“生本”理念,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J].现代教育论丛.2008(06).

第3篇: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1.针对担忧焦虑、不知所措的学生

这类学生重视语文的学习,但由于基本功差或者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担忧和忧虑,常常感觉不知所措。

针对基础差的学生,以《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为阵地,系统地有选择地给他们补充基本的理论知识,并结合习题,达到理解、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也许有同学会想,高考又不考理论,学习理论不是浪费时间吗?其实不然,高考并不直接考理论,考的是理论的应用,这其实是变相地考查理论。比如,词性的掌握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它不仅关乎到字音和字义,而且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关系尤其密切。病句修改以及句式变换都跟句子成分有直接的关系,尤其语言应用,仅靠语感是不行的,必须有理论做指导。

针对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采取时时关注,积极引导的办法,尤其对他们的作业进行跟踪观察,个别讲解,这样既避免了浪费课堂时间,又达到了练习的目的。跟初中语文相比,高中的语文从授课方式到知识考查都完全不同,它考查的重点不再是记忆能力,而是知识运用和迁移能力。有些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还是完全按照学习初中语文的方法来学习高中语文,虽然他们在语文学习上很下功夫,可是效果并不理想。这就需要我们注意,在学习方法上,及时引导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初中到高中的转轨。

2.针对不重视语文甚至是轻视、漠视语文的学生

这类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初中时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照样可以拿高分;还有些同学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语文拉不开分数,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针对这类学生,一方面,以鼓励他们有更高的追求,向更高的目标努力,不能满足于现状;另一方面,针对他们在平时作业或练习往年高考题中出现的问题,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目前的水平离高考还是有距离的,如果不努力学习照样会考不好,125分这样并不算特别高的分数和105分这样并不算太低的分数,照样可以拉开分数。从而,因为压力,从内心产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另外,针对语文本身比较稳定的学科特点,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让语文来替其他科目分担压力,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针对应付老师、投机取巧的学生

有些学生迫于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缺乏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甚至抄袭同学作业,来应付老师的检查批改,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还有一些学生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或者是干脆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

针对缺乏兴趣的学生,我采取多鼓励少批评,课堂上鼓励、课下批评的办法,培养他们的兴趣。如果发现作业有抄袭现象,我并不直接询问是否抄袭,而是提前私下把学生单独叫出来,先表扬一下作业中的进步,然后提出具体要求,让他把做题的具体过程展示在作业上,以便我对症下药地讲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促进了他们的学习。

针对投机取巧的学生,可以先肯定他们勤奋学习的精神,然后拿他们的成绩和付出与那些因语文学习方法得当而成绩好的学生相比,让他们认识到题海战术对语文学习效果并不好,鼓励他们就做过的题认真进行归纳总结,鼓励他们多思考,争取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提高课堂效率,从而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语文学习最主要的阵地是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效益,这一直是我谨守的课堂教学理念。如何充分地利用课堂的一分一秒,有效调控课堂就成了最关键的一环。为了真正做到有效调控课堂,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我一直在两个方面不懈的努力着。一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认真钻研考纲和教材,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的讲解真正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另一方面,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真正达到“双赢”的目的。

第4篇: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这也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必要途径。教师通过科学的设计问题,并且把握时机向学生提问,能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教学下,快速的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使学生在高中阶段能够夯实语文基础,促进学生与语文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问需坚持的原则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则。①实用性原则。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需要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紧密的结合,教师提问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的语文知识掌握的情况。因此,在提问中,教师需要坚持实用性的原则。②与学生学习能力匹配性原则。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还应坚持与学生学习能力匹配的原则。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语文学习能力不同,进而对于知识的理解速度和理解程度也不同。针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难度也应该低,如果提问的难度过大,将导致这类学生无法回答出问题,也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信心,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而针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难度也应该较大,以扩展这类学生的思维,实现语文学习上更大的突破。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策略分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科学的提问,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使学生高质量的完成高中语文课堂学习任务,具体的提问策略包括问题的设计策略、提问的时机策略以及问题的总结策略等。具体分析如下:

1.问题的设计策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提问之前,需要对问题进行科学的设计,而这也是提高提问效果的重要保证。在问题的设计方面,教师主要应结合本堂课实际的教学内容,从中提炼出相应的知识点,根据相应的知识点进行问题的设计,而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回答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的过程,教师通过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设计,能够提高提问的效果,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提问下,快速的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实现学生语文学习上不断的进步。此外,教师在设计语文问题的时候,还应该设计多个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语文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最佳的语文学习效果。

2.提问的时机策略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的把握提问的时机,如果时机把握不好,将无法将提问的最大效能发挥出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而在把握提问时机方面,教师需要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①教师在讲述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应给予学生3分钟左右的时间理解和消化,然后提出与此知识点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采取这种提问时机的依据就是在学生理解完知识点之后再思考相应的问题,其思考的效率会更高,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②在本堂课的所有知识点都讲完之后,教师还应该提出一个系统化的问题,就是将本堂课所讲述的知识点进行有机的融合,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快速的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当中,以实现最佳的解决效果,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3.问题的总结策略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还需要对问题进行总结,而问题总结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学生了解自己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存在着哪些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对问题进行总结,主要包括学生回答的问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正确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存在着哪些不足,日后需要怎样的改正等等。教师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问题的总结,能够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教学和科学指导下,能够快速的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的不断进步。

第5篇: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外国文学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外国文学的发展需要关注到教学的人文特性,关注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要求要对外国文学教学全面推动与发展。本文针对当前高中外国文学教学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进而实现教学策略的发展,为外国文学教学的发展做出推动作用。

一、外国文学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外国文学作为文学宝库的重要组合成部分,也必然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的开放,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国文学在我国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逐渐提高,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在当前教学过程中,外国文学似乎始终没有找到自身的独特发展点所在,而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笔者对当前新课标下语文外国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做出如下整理。

(一)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外国文学教育的发展始终受到解读的限制

在当前外国文学教学中,教师总是会不自觉的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与限制,对外国文学有过度的解读,不自觉的在解读外国文学的过程中掺杂如一些政治、阶级观念,而不是单纯的站在文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样的解读方式,导致外国文学中的人文特性和文学特性的忽视,对于教学工作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这也是当前高中阶段外国文学发展不占地位的重要原因。更多时候,外国文学的教学发展,都是停留在卷面程度的,以一种程序化的姿态,去完成教学任务,最终解读教学。

(二)在当前教学过程中受到了考试的影响

在高中阶段的各学科教学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考试的影响,这也是当前外国文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外国文学本身蕴含着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背景,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阻力,但是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很明显的存在着关注考试,将教学模式化的倾向,即使在课堂教学,也未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及探究,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的突破发展,没有留出时间形成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些都阻碍着对外国文学的解读与发展[1]。

二、外国文学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一)确立尊重多元文化发展的理念

在当前高中教学中,要想实现外国文学的发展,就要树立尊重多元文化的发展,树立多元文化理念,全面推进教学工作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定足够的基础。在当前外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教师首先就要确立多元文化理念,尊重多元文化。这种尊重,是要打破阶级局限和自身的审美局限的,需要尊重多元文化的发展,实现教学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的将外国文学作为一项教学内容,作为一项简单的教学发展方向做出判断,最终实现教学的突破与发展,这也是当前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的教学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念[2]。

(二)实现学习中的“对话”

在当前外国文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推进“对话”的形成,不仅是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对话,更是要实现教师与作品、学生与作品的分别对话。在当前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停留在教师与作品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等单向的发展过程,而缺乏学生与文学作品的交流,实际上是一种缺失的过程。在当前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的与教材的对话,能够从自身角度去寻找与探寻外国文学的魅力。在当前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到问题所在,单向的教学并不能得到足够的认知,而是需要有意识的推进教学的发展,为学生的阅读领悟能力的提高做出准备。合理规划课堂,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阅读,全面推进教学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定足够的认知基础,能够实现教学的最终发展。外国文学的学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处于一种劣势状态,而想要推进教学的发展,就要从点滴积累开始推进教学。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理解马丁•路德金,将自己带入到教学中,实现教学的突破发展[3]。

(三)发挥文艺理论在外国文学中的作用

在外国文学教学中,需要发挥文艺理论的积极影响,将一些文学理论的原理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文艺理论,是教学发展的纲领与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成长做出启示。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实现教学的突破与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做出启示,这也是足够的认知,帮助学生的成长做出启示。文学理论指导下,能够更加关注到文学的本质、特征,文学的发展脉络等,这些也是对高中外国文学史的教学突破。外国文学受制于传统的教学理念,能够很好地实现教学的突破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定足够的基础,最终实现教学的发展。在当前高中文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对外国文学的重视程度,全面推进教学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做出启示,这也是文艺理论发展的重点所在,能够全面推进学生的外国文学的阅读与领悟能力,全面推进教学的发展,不仅推进教学的发展,更是要提高学生整体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胡小英.试论外国文学课堂小组合作研究学习教学【D】.河池学院学报,2007(S1)

【2】谢秀林.浅谈如何提高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性【J】.广州教学研究,2013(21)

第6篇: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重要板块,同时也是学生进行高中语文学习的一大难题。教师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应当遵循学生的自身特征发展以及诗歌鉴赏的特点来对学生进行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从而有效地提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水平。

一、从分析诗歌意境来进行课堂教学

所谓作者的心中有路,学者在进行学习时,只需要跟随其道理进行学习,就能看到作者最真实的想法。而能够真正地引导学生将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得一清二楚的老师才是好的优秀的老师。由此可见,进行诗歌鉴赏教学的起端,应当先教会学生从理清作者思路入手,但是诗歌本身同其他阅读教学有着极大的不同,其不同于小说、散文以及戏曲,诗歌大多没有良好的故事情节,诗歌的语言有着极大程度的跳跃性,表现形式较为含蓄,学生在进行诗歌学习时,往往只能看到诗歌的表象,而其中表象正是进行诗歌鉴赏的重要单位,是作者的心情以及想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生只有准确地认识和了解表象才能对诗歌的内涵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因此,进行诗歌鉴赏应当从分析意象出发,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诗歌结构以及作者的情感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真正意义上将诗歌鉴赏步骤规范化,教会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的方法,从分析诗歌意境入手,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进一步有效地进行诗歌鉴赏。

二、通过课外阅读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多多进行课外阅读,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感,对进行诗歌鉴赏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日常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外时间以及早读时间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在学习过了《沁园春・雪》一课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其他的的诗篇,诸如:《卜算子・咏梅》之类的文章,让学生对不同时期的作品有一定的了解,真正体会伟人的内心世界。

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时,可以对学生进行规定性的任务教学,让学生对好的诗篇以及有意义的诗篇进行背诵,通过对名人诗篇的背诵来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尽管学生在进行诗歌背诵时,会感觉困难,大多数学生尽管很快能背诵某一诗篇,但是也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忘记了,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诗歌学习以及背诵的兴趣,甚至应当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巩固背诵效果,教师应当教会学生记忆规律,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记忆以及背诵,从而有效地提升高中诗歌鉴赏教学效果以及提升学生的高中诗歌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应当充分地注重诗歌鉴赏教学,加强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当注重教会学生从分析诗歌情境入手进行诗歌鉴赏,并且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进行诗歌鉴赏能力的提升,从而有效地提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马秋红.探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有效性[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2(12):58-59.

[2]王琳.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有效性[J].华章,2013(11):227.

第7篇: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有效教学;高中语文;课堂策略;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问题。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但是长久以来,我国比较重视新课程方案设计,题材编写,导致教师和学生的接纳和实施程度如何,并未做到足够的重视,最大问题表现为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上课无趣乏味,以至于无效和低效的现象。所以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也成为了广大教师尤为关注的问题。

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流于形式,追求新潮: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就是为了让课堂教学目标得以有效的实现,充分的发挥,语文教学本就遵循着原则“因文而定、因课而改、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是在实际当中,教师们经常呆板的去做教学计划并且按部就班,所以导致形式的意义大于实际的效用,得不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1.2课堂教学节奏失调,松散,不够规范:课堂教学节奏指的是老师根据学生们心理特点、想法、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环境对课堂教学进行调节控制,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积极性。但是有些教师天马行空,想到什么讲什么,使教学情节颠来倒去,使学生云里雾里,不清楚现在应该做到哪,并使得教学时间大量流失,出现课堂教学慢、差、不积极、讲不完等情况。

1.3课堂练习活动组织无序:课堂上学生死记硬背,单调乏味机械式训练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学不需要接受学习和模拟的训练,有些教师已经完全忽视基本训练与培养,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但实际上学生们并不会真的认真讨论研究,以至于浪费课堂时间,表面是全体学生参与,实际只是浪费课堂教学时间,以至于出现了图形式,凑热闹,放而难收的低效教学课堂。

2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必要性分析

本文通过上述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新的教育改革体制下,有效的教学探究在教育界反响越来越大,以新的角度、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方式得到了推广,不同知识采用不同的编排呈现一种清晰的框架。首先需要教师们充分理解并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概念,提倡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语文课堂回归生活,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最终学生的学习主体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出来。以前的课堂学习中,由于学生主体认知性不足,导致学生积极性难以提高。

3改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合理性建议

本课题首先研究当今语文课堂出现的现状与问题,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如何突出语文教学的针对性?以及如何改善当今高中语文课堂现状,作出以下分析解释。

3.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要想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培养学生们内心树立一种意识及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利用语文课本的资源内容想法传达给学生,并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一定的引导,学习的方法影响着学生们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主体性思想,让学生主动、生动、灵活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首要提高的目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达到课堂教学质量。

3.2渗透语文“人文精神”体现语文课堂真正价值:重点强调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人文性,应体现语文的文之美、句之美,这不仅能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并且丰富学生的思维想法,使学生们能积极面对生活,这就是语文课的价值魅力,关于这一点,教师们应以新课改编为前提,做到重新认真研究语文教学,认真感悟语文教材,很多文章可以反映出人之间的真、善、美,所以教师加强运用文本里的素材,将美感悟到生活中,带到学生心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感悟语文课堂的真正价值。

3.3优化课堂组织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死板、无趣、死记硬背、单调,不如理科活跃性,学生犯困,难以提高热情。教师应当激励学生并关注学生,学生心里会暗暗下决心,激励自己好好表现,从而提升心理上的一种变化,课堂上老师带动学生们进入有趣的氛围中,可以转化教学形式,可以采用话剧表演、演讲、辩论一系列有趣的组织模式,不要局限于分组讨论等死板的组织,学生并未理解到语文的有趣性,可以在课堂上举些小例子,丰富教师自身的知识,也让学生们认真投入进去。

4结论

综上分析可得,课堂教学的改革是需要老师传递思想,带动学生积极性,它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想法、一种理念,培养学生主体性思想,提高语文课堂上教学质量,在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实现有效的互动,从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赵朝彩 单位:贵州省毕节市第四实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李翠玲.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7:44-45.

第8篇: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作为人类交流的最重要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而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便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在重视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解读能力便是其中重要的方面。但随着现代社会阅读方式的改变,高中语文阅读正在丧失个性化和高品位,以致语文阅读失去了意义和价值[1]。笔者认为,改善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深入文本,拓展阅读视野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作品表达的都是作者对生命的真切感悟。因此要想弄懂文章,首先应该追寻作者的足迹,找到文章的写作背景,站在作者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这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实现学生视野和认知经验的重叠,带领学生从各个角度领悟文本中的灵魂、生气、精神,这样才能让文本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带领他们领略不同的美景[2]。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课文:“同学们在开学前都参加了一个星期的军训,相信大家对军训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已经有了深深的体会。”此时学生在下面纷纷点头,教师继续说道:“但是跟革命时期先烈们的奋斗与牺牲相比,军训这点苦可谓不值一提。”然后教师再向学生简单介绍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受的种种屈辱,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凝神观看,思考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工农运动掀起了热潮,革命形势风起云涌,同志来到了湖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写出了《沁园春?长沙》这首气势磅礴的作品。通过挖掘写作背景,学生仿佛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因此对诗词的理解一点即通,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对文本的品鉴,是基于教师对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的介绍之上的,因此要想深入文本,便应该从写作背景入手,领悟文章感彩。由此可见,在文本解读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二、诵读文本,抓住文章情感

课本中的文章无疑都是经过千挑万选而来的,因此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和品味这些文章十分必要。语文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教学时,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朗诵,从而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3]。例如:在教学《相信未来》这首诗歌时,教师可以先将全班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朗读,并讨论如何才能带着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反复阅读后,学生发现该诗第三节的朗读难度较大,不知道是该将“手指”和“那”断开,还是将“手”和“指”断开。不同的读法反映了学生对该诗的理解差异。此时,教师再告诉学生,要想理解诗歌,前提是抓住诗歌的意象,然后再让学生比较“排浪”和“浪”的意思是否相同。接下来学生开始在小组内探讨,有的学生认为不同,有的认为相同。教师再继续提出问题:“排浪”一词中的“排”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深思,才发现原来这里的“排”其实指的是一排排、一道道涌向天边的巨浪。采用类似的方法,教师带领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完成了对文章意象的分析。

三、抓住细节,分析人物

小说是高中语文教材中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其表达思想情感主要是通过人物来实现的,作者通过塑造形形的人物形象,展示社会百态,表达人生真谛。对人物的描写,必然少不了细节刻画,所以,学生对人物的分析也离不开细节。在文本解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捕捉文本细节,学会从细节去感知作者的思想和情感[4]。例如《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因为此文的篇幅较长,教师可以尝试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出场之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作者是如何侧面描写贾宝玉的,又是如何描写王熙凤的?”有了答案后,教师再带领学生系统地对人物进行分析,特别是贾宝玉和王熙凤。针对贾宝玉在出场前的侧面描写,可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王夫人说贾宝玉是给全家带来灾难的祸根,另一方面则是林黛玉回忆母亲贬斥贾宝玉的话,这些均从侧面反映出贾宝玉叛逆的性格。另外,作者在描写王熙凤时也手法独特,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众人都恭敬严肃,她却放诞无礼,这体现了她特殊的身份地位和泼辣的性格。细节描写主要指作者通过细节来刻画和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形象,从而跟文本的某些主题相互辉映。显而易见,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丰富故事情节的重要方法,是激发学生创新阅读的有效媒介,也是深化文本主题的点睛之笔,更是彰显文本风格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文本解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捕捉文本中的细节,选择从细节入手,更好、更深刻地剖析人物的形象特点,进而感知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情感。新《课标》强调,教师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同时,要重视提升学生获取信息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文本解读的过程其实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相互交换信息的过程,是语言与意义的融合,文本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词汇教学或获得信息的表层,而应多角度、全方位地展开。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在文本解读教学中摒弃枯燥乏味的灌输式讲解,尽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拓展阅读视野;带领学生诵读文本,抓住文章情感;帮助学生抓住细节,分析人物,以此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代秀秀.关于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10(8).

[2]季孝良.文本解读的时代要求———语文教学的一个现实问题[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12).

[3]袁晓薇.重视培养文本解读能力———从语文新课标看高师中文专业的教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2).

第9篇:高中语文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浸润式教学;策略研究

一、研究背景

高中语文浸润式教学的研究提出了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依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它能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语文思想,提高其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同时还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效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学手段的改革,从而优化语文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高中语文的浸润式教学策略

1.以丰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教学活力

有效教学的开展前提是有效教学活动的支撑,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充分了解和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反对教师的单一化教学模式,他们渴望教师能够采用新颖且丰富的教学方式,为他们营造和谐有趣的学习氛围。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小品、辩论、表演等形式,以此使他们在趣味性的活动中轻松并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

例如,我在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五课《荆轲刺秦王》的教授中采用了表演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分别饰演课文中的主要角色,使其充分融入“刺杀”的过程中,通过模仿荆轲的语言和行动,感受荆轲为了捍卫祖国安全,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的英雄形象,并引导学生学习荆轲不畏、勇敢坚韧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开展,能够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从而促进学生轻松而主动地掌握知识。

2.转变教师观念,培养教师情感素养

在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要将认知和情感相统一,用情感浸润课堂,课堂教学的气氛与教师的情感投入有着直接的关系,对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深刻意识到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要乐于奉献,以饱满的授课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师由于工作繁重且压力大,很容易产生情绪波动,而这会使学生产生紧张和害怕的心理,以至于无法集中精神学习,阻碍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镇定且豁达的教学情绪,使学生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学习语文知识。没有爱心和责任心的教师是无法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此外,语文教师还要具有对教学的热爱之情,对知识的科学态度以及对学生的负责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动学生并感化学生,实现共同奋进。

3.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以情生情

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做一个值得学生信任的教师,学生对教师有了足够的信任,他们就会打心底里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这门课程,而信任是对学生的尊严和价值的肯定。尊重和赞美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当获得教师的赞美和表扬时,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动力便不断增强,因而,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给予积极和肯定,无论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他们回答问题和表达想法时都要耐心倾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在认真地对待他、尊重他。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听讲更认真,并积极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给予他们帮助,适当地降低这一类学生的作业难度和作业量,使其有足够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由此让学生信任和感激教师,继而产生学习兴趣,并乐于学习语文知识。

4.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它应当是严谨的、科学的,且具有灵活的启发性和高度的教育性。而语言浸润方式是借助艺术性的语言巧妙地组织教学环节,一味地照本宣科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感,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当然,教学语言还要力求规范,在表达思想或阐述观点时要符合语法规范,逻辑性要强,这样有利于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同时,教师的语言还要具有启发性,讲述问题时不能直接灌输教学内容,而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空间,让他们主动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然后再通过教师的启发和指导,领悟其中的道理。由此,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

5.创设恰到好处的情境,渲染课堂氛围

情境浸润方式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在教学中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对于带有艺术性的语文教学,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将学生引入到课程中。而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因而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知识并搜集其他有效信息,为学生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促进他们自主探索并解决问题,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问题设置要富有启发性,留下神秘感,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提示和点拨。

总而言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需要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通过活动、情感、语言和情境等浸润式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知识的构建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