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范文

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

第1篇: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园林景观;城市景观墙;环境;运用

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科学规划的重要内容,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科学高效的设计,有助于拉近人与建筑的距离,使得城市更具人文气息。在人们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应该不断加强对园林景观设计的研究。为了能够提升园林景观设计水平,应该科学合理地利用城市景观墙。

1.城市景观墙的概念

了解城市景观墙的概念是深入分析的重要前提,当前的城市景观墙已经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中不可缺少的景观元素。城市景观墙直接反映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取向,城市景观墙的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城市景观墙的运用

2.1城市景观墙发挥的作用

景观墙的设计建设将环保理念充分应用,绿化墙体的应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绿化墙体经过专门处理能够实现绿色植物同墙体的有效融合,有助于出现垂面绿化的效果,既能够增强美感,还能够起到环保作用。此外,绿化墙体还具有一定净化空气的作用。

空间作用的发挥是其典型因素。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景观墙科学合理地利用能够把景观墙的空间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实际工作中,景观墙往往可以采用组合排列以及分割等形式来处理,增强其空间感。

文化作用的发挥是一种不可忽视的作用。表现手法不同,所展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也是不同的。浮雕塑造法、马赛克拼贴法、彩绘表现法是其中最为典型的表现手法。在今后工作中,对于这些内容要不断加强研究,才能够真正适应实际需要。

2.2城市景观墙的具体应用

在新形势下,对于城市景观墙的具体应用也应科学分析,立足于实际需要。道路、公园、广场以及居住环境的设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工作应从实际出发来进行科学设计。

公园是重要的城市景观。公园的设计既要满足其实用性,还要使得其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价值,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能够把景观墙内容同服务对象协调统一起来,使得景观墙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园林环境中。

城市中的广场可以分为多种形式,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以及文化广场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对于这些不同形式的广场,在实际过程中应该结合其不同功能科学设计,有助于满足实际要求。对于市政广场而言,在设计过程中要突出其严肃性,同时还要体现出对人们的亲近性;对于文化广场而言则是要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需求;对于纪念广场而言则是要能够充分体现出民族精神;休闲娱乐广场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营造出安全、干净以及和谐的环境。

道路的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道路选型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设计,景观墙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景观墙本身具有文化传播性和观赏性等多种功能,这些因素的设计对于满足实际要求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景观墙在道路景观中的应用,同其它设施的结合有助于营造出舒适健康的外出环境。

景观墙在居住环境中的设计,首先要能够保证具有舒适性及方便性,能够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必须满足居民的审美要求。

第2篇: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范文

(2.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剧烈的全球化带来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剧烈的社会变革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使得走国际化路线的口号声音更加响亮,发展的背后有着对地域文化传承的隐忧,当前城市建设有诸多问题存在,雷同化的城市被一个又一个的复制,城市地域文化的保护、继承与城市国际化发展形成偏差。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在城市景观设计的地域文化层面上进行了思考,旨在探讨城市景观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特色的塑造。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地域性;城市文化特色

1 城市文化、地域文化与城市景观的相关概念阐释

1.1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生活在该地域的成员,在既定的时间、空间,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承、社会制度,以及民俗习惯、等多种因素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地域性既指多与空间条件相关的自然地理,也指多与时间状况相关的人文地理上的概念,空间上存在地域、地貌、地质、山脉、海洋、气候、动物分布等要素,时间上涵盖天时地利的变迁,民族发展衰亡等特征。

1.2 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包括城市的历史景观、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三个大的方面,而这三方面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组成了城市景观的基本骨架。城市景观设计主要就是针对城市进行的公共空间的设计和规划,在把握城市形态的同时还要维持自然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将自然和人作出一个最优化的组合,就是满足人类日益高涨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同时也要考虑提高人们的审美品质的职能。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地域社会的传统特征,使各地的景观反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2 城市景观设计与城市地域文化的相互关系

地域文化和景观设计两者相互作用,互为需要。城市景观设计离不开地域文化。脱离地域文化内涵的景观因缺乏内涵而经不起推敲,很难体现时代的厚重感。地域文化可以总领景观设计的主旋律、支配景观设计各种元素的巧妙组合,优化景观作品结构。地域文化也离不开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将文化抽象提炼出来形象叙述,使地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2.1 城市地域文化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这种城市地域文化可以通过语言、观念等无形的文化形态体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建筑、街道、雕塑等有形景观要素体现出来。离开了悠久的历史文化沃土,城市的景观空间也就失去了独特的文化魅力。通过地域文化验证的景观设计即为人们生活规律所认证的景观,地域文化即为人的长期使用规律下形成的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要求,满足人的要求的景观是城市的需要,是人的需要,是经过实践验证后的景观设计。

2.2 城市景观设计对城市地域文化的塑造

作为一个概念,地域文化需要借助于某些形式表达出来,景观设计作为一种媒介,成为叙述文化的语言。城市景观设计如何反映地域文化、引导地域文化、延续文脉都是现代景观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一个城市文化的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景观文脉的传承也经历了长期的演变与积淀,并为大多数人不自觉地接受,成为了城市的一种不易言喻的气质和与众不同的特征。设计意味着在历史景观环境中注入新的生命,赋予城市以新的内涵和形式,使城市景观历史的记忆得以延续。

3 当前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在地域文化层面上出现的问题

3.1 缺少人文与地域特色

在当今的中国,西方强势文化急速蔓延,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人们的生活,历史文脉与传统的文化价值观渐行渐远,越来越多的城市景观空间一味追求雷同的“现代化”风格,失去了特色与个性,缺少深层次的文脉表达。而且,不知从何时起,传统民居、历史街区甚至连文物古迹,都似乎成了经济发展、开发建设的绊脚石。一些城市在新区开发和旧城更新时,将数百年来形成的富有人情味和鲜明特色的古老城区,进行“脱胎换骨”的打造,使之消失殆尽;迅猛且快速推进的城市化,以“旧貌换新颜”换来“千城一面”的无个性的城市空间。

3.2 对传统地域文化的误解

曲解“中国古典文化”就是“中国文化”,把“中国特色”和“中国传统特色”混为一谈,提到“中国”就联想到“传统”,想当然地从古典景观文化中去拿。有的设计师在设计中简单加入传统形式的景观小品,如古建的亭、廊、榭等,似乎只有搬出传统的形式才能体现出对传统的尊重和继承。这种不了解传统真正内涵、仅仅简单照搬的复古主义,不仅没能解决城市景观的特色及文脉问题,相反对现代城市的景观功能起到了破坏的作用。

4 发掘城市地域文化,营造城市景观特色

4.1 顺应和保护自然环境

现在,改变过去长期形成的改造、主宰自然的思维定势, 树立新的自然生态伦理观,在尊重爱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利用并改善自然环境,已经成为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也当然是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城市景观设计首先要顺应自然,珍惜自然景观资源, 对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砖一石都要精心设计,物尽其用,力求实现天人合一,才能取得理想的审美效果。否则, 纵然单个景观设计自身是完美的, 也会像一块鲜艳的补丁, 成为城市景观设计的败笔。

4.2 保护老城区整体空间环境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 保持城市景观的连续性, 保存街巷空间的历史记忆, 是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需要, 也是增添城市景观文化内涵的手段。老城区都是前人精心选址、长期经营的结果, 一般都拥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较多的名胜古迹、与众不同的乡土建筑, 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 应视为凸现城市特色的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疏散古城人口, 合理确定古城主要功能, 改造更新古城基础设施, 缓解古城交通压力, 以达到保护古城空间特色的目的。

4.3 充分展现传统文化资源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城市景观必然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但城市景观如何利用城市文化资源, 形成自己的特色, 就要靠建筑设计师和城市设计师的匠心独运了。一般来说, 独特优美的城市景观设计,除了巧借自然景观外, 还要传承凸现所在地域既有的文化内涵, 特别是那些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4.4 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对老城区及名胜古迹的保护, 主要是为了传承历史文化, 满足人们的审美、怀旧等心理需求, 促进旅游业发展, 而不是食古不化, 抱残守缺, 让人们沿袭过去落后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 对老城区的保护也不是原封不动, 一切照旧, 而应是在保留其空间格局、整体风貌的目标下, 对那些无历史文化价值的破旧建筑进行清除, 对那些不符合城市发展肌理又妨害周边环境的城市用地进行功能调整。对历史建筑物内部的生活办公设施进行改造, 以满足当代人生活工作的需要。在新区的景观设计中, 恢复或模拟个别历史文化景点, 以体现地方特色及景观的整体和谐, 满足当地居民的审美要求, 是合情合理的, 但不宜过多, 更不允许粗制滥造。

5 小结

地域文化是是地理、历史、民族、民俗等方面文化元素的集合,发扬地域文化既是对中华文化的保护也是城市景观设计一个思维理念。将建筑、雕塑、绿化、公共设施等诸要素进行综合、艺术的布局, 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 城市景观设计应结合当地的人文精神、文化内涵, 形成有品位、有个性的地域文化特色。改变现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拓展现代景观设计新思路、研究地域文化景观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中国建工出版社.2000.

[2]岳忱瑞.地域文化影响下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东北地区城市景观设计探讨[D].沈阳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第3篇: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景观规划;

中图分类号:G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343-01

一、城市规划

1、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对城市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管理,以适应或达到城市发展的要求,并对城市的景观设计进行指导,是对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通过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和恢复来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并促进对传统文化及地方特色的保护。

二、景观规划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1.景观规划定义

景观规划有两种不同的定义。一个是ForMan(1995):空间上镶嵌出现和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的组合,在更大尺度的区域中,景观是互不重复且对比性强的基本结构单元,它的主要特征是可辨识性、空间重复性和异质性。一个是肖笃宁(1997):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城市景观(Urban Landscape)是建筑学中一门范围宽泛、很综合又难以准确定义的专业。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房屋建筑应当是它构成的主体,并有建筑以外的空间环境相辅,两者合起来称为城市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建筑是创造为人生存和工作所需用的空间场所,基本要素表现为功能实用,造型美观和经济等。城市的景观是建筑物外的一切,人工的、自然的,是人们工作和休闲用的空间环境。它要求舒适、安全而更具观赏性。建筑有明显的技术性、经济性和对城市的直接作用。景观更具社会性、时间性和间接作用。建筑对城市常表现为强势、刚硬,景观常表现为弱势、柔韧。历史证明:世界上称得起优美的城市多半是建筑和景观和谐地统一,刚柔相济,相辅相成。有多样丰富的优美的城市空间和景观环境,让人们生活在其中感到舒适、愉快,得益健康,并有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内涵。

2.景观设计发展现状

景观设计在中国明显落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先天的弱势,加上全球化进程加快,东西方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国景观在矛盾重重中不断改变进化,很大程度景观设计是在古老的风景园林基础之上开始成长的,但中国景观面临着很多问题,尽管中国的景观设计行业发展很快速,但是机遇跟危机总是互相伴随的,而且国内景观设计普遍存在着文化失语现象,对中国本土地域文化的独特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然而景观设计对中国来说是一门迟来的专业,当发达国家早已走在前列的时候,我们才刚刚起步,在这个初始的阶段,景观设计在中国的发展还是有着很大的阻力,景观规划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我们虽然在古典园林上以前到过巅峰,有过独领的年华,但景观设计学走进中国才十多年,只能算是刚刚兴起,在没有成熟的景观体系下,国内普遍存在的文化丢失现象成为中国景观设计规划面临的严峻挑战。

三、城市景观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1、 城市景观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不同点

城市景观规划基本立足点是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审美的需要,对城市各项景观要素采取保护、利用、改善、发展等措施,为城市发展提供从全局到个案,从近期到远期的总体性政策要求。并体现、控制、引导城市物质建设风尚,促进城市景观体系的良好形成,而城市规划偏重于城市物质形态的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主要内容有空间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绿化植被和水体规划等内容。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位于城市管理之规划、建设、运行三个阶段之首,是城市管理的龙头。

2、 城市景观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同点

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从城市规划以及景观设计的概念及内涵可以知道,实际上,城市规划中包含着景观设计这一因素,景观作为城市的亮点和呼吸道,它的合理设计和分布充分体现了城市以人为本的思想,因此,景观设计作为一种生态化的绿色设计是城市规划发展的一部分,也是城市规划所要实现的一个目标。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两者都需要结合人文、历史、自然、人的行为心理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 城市景观规划对城市规划的依赖性

景观规划是城市规划的具体体现,景观规划着重于对城市的景观构成要素以及城市的总体形象进行合理的设计,要构建城市的景观要素之前,需要先对城市的整体形态与格局具有清楚的把握,优秀的景观设计都是建立在这项基础之上的,因此,城市规划作为对城市整体形象及格局分布的科学划分,对景观设计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城市景观规划发展的建议

1、城市景观规划发展的建议

19世纪90年代,中国的景观设计行业是一个转型期,全球化一体的进展,中国社会在外来经济的冲击和机遇下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对环境问题意识的提高,使景观设计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景观的内容和知识体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加接近国际路线,也就是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从传统的花园,庭院,草城市广场,街道,街头绿地以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甚至整个地球都属于景观设计的的范围,这也给景观设计师们带来了众多的机会,中国遍地的景观事务所也遍地开花,景观设计在中国获得广泛的关注,我们应发出自己文化的呐喊,中国土地资源辽阔,自然人文景观资源极为丰富,这独有的环境需要景观设计师和规划师们共同去保护,去协调,从而能创造出适合自己民族的,也就是属于中国独有的景观,当代景观需要超越民族文化同时,才能在世界景观中屹立不倒,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参考文献

第4篇: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生态理念;培养;应用

在发展经济以及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对自然能源不断开采以及其它一些不当的做法,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包括植被破坏、水源污染、能源紧张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提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应该对生态资源进行合理地利用,人类与自然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景观设计生态理念概述

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应用学科。与传统的景观设计相比,景观生态设计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生态功能良好的景观格局,可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减少废物的排放,从而增强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

2.景观设计生态理念培养策略分析

2.1加强高校教育,培养景观设计专业人才

高校教育是进行景观设计生态理念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景观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学校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美术学科的教育,因为美术学科是景观设计的基础,也是在景观设计中有效融入生态理念的基础。其次,则要培养学生多种学科的运用能力,通过学科教育,使学生可以从生态的角度来看待景观设计专业。再者要加强心理学、生态学、人体工程学学科教育,因为现代化景观设计必须考虑到景观观赏者的心理以及行为对所设立景观的影响。例如,在设计现代城市公园景观时,设计人员要从游人心理以及行为角度出发,合理设置植物景观,而且要合理布置园内垃圾丢弃位置,以保证所建设的公园既符合现代城市建设的要求,又符合环保的要求。当然,为了培养出这方面的优秀人才,就必须配备优秀的教师,所以,高校也应该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教师人数在不断增长,一部分优秀的高校教师,将西方发达国家在景观设计中的先进理念与经验运用到我国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有效提高了学生专业素养。但是,景观设计生态理念培养在高校教育中任重而道远,这还需要更多的优秀教师参与其中,使得生态理念可以真正融入到景观设计中。

2.2提高全民素质,共同促进景观设计学科持续健康发展

将生态理念有效融入到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指导设计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和努力,因为社会公众才是现代城市的主体,这需要社会大众对生态保护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基于生态角度的景观设计,需要社会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而且要通过实际行动将这一理念贯彻落实,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可以实现景观设计与生态理念的有效结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具体而言,政府部门应该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以及生态保护做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尤其是政府高层应该加强这一方面的认识,这样可以使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将城市景观布置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进而有效提高其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地方政府为了做好表面文章,在市政建设过程中,尤其在城市景观布置中,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考虑。有的政府高层因缺乏城市景观设计方面的专业素质,导致在城市景观布置中,盲目行事,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略了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产生严重的后果。其次,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通过借助各类媒体大力宣传,不断加强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使大众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公众监督,不仅可以有效规范政府在城市景观布置方面的政策制定,而且可以形成全面参与保护生态的良好局面。

3.景观生态设计理念的运用

3.1以人为本,尊重自然

人类不是独立于自然而存在的,而是自然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尊重自然赋予的生活空间,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自然而生存,人类维持生命所需的一切都来于自然、取于自然,只有尊重自然的设计才是以人为本的设计,二者密不可分。

3.2崇尚美学,提倡生态

提倡生态设计并不是不注重美。美的形式、美的内容都是景观设计必不可少的,“景观”一词本身就体现美的内涵,“设计”是创造美的过程,好的景观设计作品,应该在满足生态和使用功能的同时,也是一件美的艺术作品。一个没有美感的景观设计作品,即使是合理的,符合生态标准的,也只能是一件低劣的设计作品,因此,符合自然规律的作品,也要在层次上、视觉上做合理地安排。美和生态是共存的,二者的完美结合才是设计的最高境界。

第5篇: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低碳 城市景观 设计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6.038

1. 低碳语境简述

低碳,指较低或者更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即是一定意义上通过减少碳排放为途径的环保。

近些年来,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人口规模、社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各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球气候变暖,各种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在此背景下, 低碳、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景观等一系列新概念也相应的兴起,为解决全球危机问题带来了一线希望。由此,“低碳”作为极富社会价值的观念,成为了全球主流的意识形态,也为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发展模式提供了一个契机。

2. 低碳理念在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2.1以自然为本的设计

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高效的自我修复系统,尊重自然,尽量减少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开启自然的自我恢复功能成为解决碳排放问题的最佳策略之一。

而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中,许多设计方案打着“低碳”的标签,事实上并不低碳。例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一股城市绿化“草坪热”在全国许多城市兴起,为了跟随潮流,许多城市砍掉原有枝繁茂密的大树,用大面积的草坪取而代之。在西北一些严重干旱的城市,设计师为了达到奢华的视觉景观效果,不惜建大面积的水景设施。这些形式作品在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也加剧了碳的排放和自然修复功能的退化。

2.2人性化的设计

当代城市景观其本质就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空间,是使用的艺术,因此城市景观设计应从人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使其设计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以营造以人为本的和谐的当代低碳型城市景观。

我国的山水画论中言“心无水则不活”,可见在整个自然景观要素中,水景设计的重要。在低碳语境下,水景设计除了考虑效果上的营造,还应该因地制宜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如在地址的选择上,就应该依据地势特色、水源环境来设计水景,创造出符合市民需求的优雅的景观环境。

2.3生态型的设计

西蒙兹说“人类需要从城市中获得灵感、激励、身心放松、优美及愉快的源泉。”城市作为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建立的一个人工生态系统,这就要求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必须以生态为核心。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发掘现有的绿地资源生态效应,利用生态维护和再生的设计方法,使城市景观设计为人类提供无尽的生态型服务,使城市真正走向低碳化。

3. 当代低碳型城市景观设计的营造要则

3.1自然优先

人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当代低碳型城市景观设计创建的首要原则就是以自然优先。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人文条件等,使设计适合原有基地环境,达到城市景观建设对原有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达到最低程度。

例如,在园林水闸的选择时,就应顺应自然水流自上而下,由高到低的自然原理,将闸口正对水流地处,这样既能使水流顺畅的通过水闸,又能防止水流不均匀的对水闸基地的冲刷。结合土地本身的自有净化修复功能,大量使用乡土植物以及水体净化等生态措施,以降低景观后期的维护成本,延长景观的使用寿命。尽量保持原有河流的自然形态,水景植物的配置上模仿自然生物群落,保持植物多样性原则等。

3.2适度设计

城市绿化系统是实现低碳的关键所在,充分利用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加大城市绿化,提高植物覆盖率。通过提高园林绿化质量,科学的布局绿地的分布结构来提高城市景观的公共绿地效果。例如,在现代化城市中,多采用标准化的市政雨水管道来处理雨水。一方面雨水失去了与地表接触的机会,割断了自然界雨水的循环,另一方面在暴雨天气管线排水不顺时容易导致路面局部积水现象。基于国际一些经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在城市街道的局部地段建设一个雨水园恢复雨水与地表的接触,既简单快捷进一步增加了城市绿化率又节约了后期维护成本。

结语

在低碳时代背景下,基于低碳语境构建当代低碳城市景观已是大势所趋,也是实现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众多毫无意义夸张的景观形式或是各种异国情调的社区景观和追求奢华视觉效果的市政景观,构建当代低碳型城市景观设计其过程是任重而道远的。它对当代城市景观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结合自身的自然条件坚持适度设计和人性化设计原则,将低碳思想贯穿于整个景观设计选材,设计施工,后期维护各个环节,才能创造出真正低碳的、可持续的、生态的、节能的、整体的当代低碳型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 胡涂洋.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J].科学与对社会的影响,2008(1).

[2] 王向荣.林 箐.现代景观的价值取向[J].中国园林,2003(1).

[3] 王祥荣.植物造园与生态设计[J].城市规划汇刊, 1992.

[4]刘秀晨.园林绿化对低碳城市的贡献[J].建设科技,2010(4).

作者简介

第6篇: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范文

城市文化和城市景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在漫长的城市发展历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塑造着城市的特色。一方面,城市景观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它能够反映并培育城市文化;另一方面,城市文化是城市景观的灵魂,它能够不断改变和塑造城市景观,两者在一个反馈环中相互影响[1]。城市文化和城市景观作为两种客观存在,它们之间的互动影响并不是直接的,而需要通过人作为中介才能实现。(1)城市文化对城市景观的影响需要通过人来实现。尽管城市文化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元素出现,但它是能够被人们感知和理解的。这种对于城市文化的感知和理解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从而塑造着城市景观设计者、决策者及公众的意识形态方面,再以不同强度影响城市的格局、肌理和景观形象。城市景观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为了迎合某一群体共同的使用需求与价值取向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城市文化对于城市景观的影响有时候是温和渐进式的塑造,有时候则是疾风暴雨般的骤变。比如,罗马就是在渐进式的城市建设中延续着城市文化,因而留下了许多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景观,反映了罗马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色;而巴黎则是在19世纪经过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改造和重建后呈现出现在的景象,反映了19世纪工业发展对城市的功能需求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自身成就的标榜。(2)城市景观对于城市文化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需要借助于人来实现。人们不仅建造景观,而且还通过观赏和体验来理解景观,并且依据他们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东西形成新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人们对某个城市的文化最直观的感受通常来自于城市中一些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场所,因为它们具有强烈的可识别性,所以能够成为人们脑海中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形象”,再通过群体的共识,便会发展成为大众对城市的文化认知[2]。人们对这些景观场所进行改造可能会增强或减弱其原有的文化特征,从而改变其原有的文化氛围,再经过较长时间的过滤和积淀,又会孕育出新的城市文化。

2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文化表达

2.1视觉符号化表达

通过视觉符号来表现城市文化是城市景观设计中最常用的文化表达方式。符号是可以为人类所感知的能够代表意义的载体形式,是联系物质和意识的桥梁,也是文化的产物[3]。人们使用约定俗成的符号来代表或区分某种事物,是信息传播和交流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尤其在现代主义建筑的单调形式使得许多城市身陷“千城一面”的危机时,景观视觉符号常以寓意深刻的形态语言展现城市的历史片段或民风民俗,成为人们认知、体验城市文化精神,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4]。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在设计和建设中就大量运用了体现地域文化的视觉符号。比如在色彩上,公园将红、黄、白、灰等最能表现皇城色彩的颜色作为基调色,反复运用在景观小品、铺地、植物和灯光色彩上,给人以极强的心理暗示,同时通过一系列分布于空间节点中的主题雕塑概括了北京城的历史和民俗风情。通过视觉符号来表达城市文化的时候要注意特定的时代、地域、社会背景及价值观等方面因素。比如,日本庭园的枯山水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这种意义是与其形成的时代、地域文化紧密联系,中国古典园林也有自己的文化渊源,如果把枯山水作为一种符号直接插入中国古典园林,势必与整体环境不和谐,其文化意义也会让人难以理解。因此,在景观视觉符号的选择上,必须紧扣城市的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有代表性的文化要素,放入恰当的城市环境中,才能引导欣赏者正确领悟其所要传达的内涵。在我国当前的城市景观设计实践中,存在一些对视觉符号使用不合理的现象。比如,有些城市在景观设计中,对视觉符号生搬硬套,甚至直接复制,导致城市景观丧失特色。还有的城市想要吸引眼球,运用一些造型奇特而突兀的景观视觉符号,结果违背人们的审美偏好,也难以和城市的环境相和谐。这种对符号的不合理使用反映了部分城市建设者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心理,不仅不能产生优秀的城市景观,还会损害城市形象。

2.2场景氛围的营造

处于城市文化结构中层的制度与行为文化,对城市景观设计也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城市特有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更是城市特色的重要来源。但是,这个层面的城市文化仅仅依靠视觉符号来表现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场景来激发。实际上,城市中那些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不仅仅因为它们能满足人的视觉观感,更重要的是它们凝聚了人的活动,体现出城市特有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新建的城市景观如何吸引人的参与,激发人的活动呢?阿摩斯•拉普卜特在《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中提出了“场景”和“规则”的概念。场景和空间不同,空间是客观的存在,并不具有文化信息,而场景则由于融入了人的活动,从而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并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5]。比如,欧洲街道和广场上会形成人们喝咖啡、聊天的场景,而中国街道和广场上则会呈现老年人健身活动的场景。因此,城市景观设计不应该仅仅提供空洞单调的空间,而应该站在空间使用者的角度,营造他们乐于参与其中的“场景”。“场景”的营造离不开对“规则”的解读,这里的“规则”实际就是某种文化中经过长期积淀延续下来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这些“规则”形成了环境的性质,也限定了不同空间中人的行为和活动,使得空间成为具有文化意义的“场景”。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之前,就应当对当地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以及人们对理想环境的理解进行深入调研,将其中对今天生活有意义的部分提取出来作为景观设计的依据,促使新建景观对人的活动产生持久的吸引力。比如在成都都江堰广场设计前,设计师了解到场地北侧原有的一些揽船用的水泥坑一直是是当地人玩牌、看牌的适宜场所,于是在广场设计时按照原来水泥坑的尺寸设计了一系列5m×5m见方的、由矮墙石凳围合成的小空间,空间内布置石桌石凳,给人们提供玩牌、看牌的场所,从而将当地人特有的生活习俗延续下来,形成了极富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6]。

2.3精神与心理的满足

城市景观设计除了通过提炼视觉符号、营造场景氛围的方式来表现城市文化,还应该注意传承和发展城市的精神文化内涵,以满足人们精神和心理的需要。实际上,富有文化含义的视觉符号、富有生活气息的环境场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但是要进一步表现一个地域的精神、价值观、审美趣味等,那就要上升到城市的精神文化层面。如前所述,中国城市景观的建设自古以来就受到传统“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无论是北京紫禁城还是江南古镇民居,无论是北方皇家园林还是苏州私家园林,都体现了人顺应于天、与自然相融的天人思想。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更是综合运用各种元素赋予物质空间以诗情画意,把人们凭感官感觉到的物质空间升华为对人们情感起作用的意境空间[7],成为中国传统哲学观、价值观、审美情趣等精神因素的集中体现。中国当代城市的精神文化是建立在传统精神文化的精髓基础上的,因而今天的景观设计必须深入研究传统精神文化的丰富内涵,并且解决好传统精神文化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转化问题。这种转化不是对传统精神文化的简单复制或挪用,而是在认识传统精神文化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进行分析、评估、扬弃及更新发展,将那些能够体现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的内容以及对人们的生活有重要意义的内容提取出来,使其成为景观设计的新的创意和启发[8]。比如,中国传统景观艺术中蕴含浓郁的人文精神,但其毕竟主要是为少数人服务,当代的城市景观设计则是一种面向大众的行为,所以在当代景观理想的探索过程中,应该从现实的需求出发,寻找其中的民族智慧。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设计中,设计者通过大型自然山水景观的构建,营造出山环水抱、诗情画意的空间意境,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精神文化中的审美意趣,而且为公众提供良好的生态休闲环境,让古老的城市轴线融入壮丽的自然景观之中[9]。因此,优秀的城市景观应该是在继承本民族传统精神文化特征的基础上,赋予景观以新的时代内涵,这样的城市景观才能真正给人以精神上的慰藉和归属感。

3结语

第7篇: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景观;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199-01

一、引言

美国建筑学家伊利尔·沙里宁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这是因为城市景观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文化和理想的载体。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进步,景观建设也日益繁盛。然而在这个表层形态繁盛的背后,掩饰不住文化思想的逐渐匮乏。更有甚者,有些景观设计师或追求效益或本身对设计项目的文化内涵不够重视,因而在景观设计界出现了很多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涵的景观设计作品,或者只是照搬一些带有文化意味的符号,因此,城市景观“趋同化”、“均质化”成为普遍现象,使得景观设计的地域文化性研究显得比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要。

二、地域文化的概念

地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地域自身具有一定的界限,地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地域之间则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同时,地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地域的变化则会影响到周边地区。

地域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有机融合,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段时期内经济文化发展、人类生活习俗等在物质空间及人类精神层面的烙印。同时,地域文化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三、我国景观设计的发展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空前发展,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同时也刺激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高追求。随着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各国的突出问题,我国学术界、理论界开始关注环境和景观设计方面的问题,特别是进入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功,我国的景观行业进入了一个转型时期,经济的繁荣和环境意识的提高使景观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景观的内容和形式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景观设计在全国各大城市也日益提上日程,景观设计俨然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上档次上水平的一个重要标签。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日渐提速,世界各国各领域的交流日益增加,趋同化现象日益明显,直接借鉴抄袭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具有自己景观特色的的景观设计如同清晨的星星,廖若无几。相反的,本来一些具有当地风俗特色的景观却在大拆大建的热潮下,顷然倒地。现在人们又在强调生态化设计,然而我们常常见到的却是某些生态主义设计过于平淡而缺乏艺术的价值,或者过于强调自然而忽略了人的需求,一些纯粹功能主义的作品虽有良好的社会性,但却与文化、自然隔绝,同时也不具备相当的艺术水准。

当前国内景观文化建设杂乱无序,一方面是因为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共存的世界,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价值判断,景观建设活动和设计理论似乎有多种准则、方向和尺度,已不存在内在、必然的某种准则。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处于文化转型期,文化各层面转变不一致,设计理论不成熟,没有形成自身的特性。此外,市场经济作用下的功利社会,更多的投资者、设计师只注重景观建设本身。实际上,景观活动中真正具有深层意义的问题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景观本身”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归根到底则是景观文化的问题。

四、城市景观的特点

1、城市景观都是在当地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时也制约了城市景观的轮廓。如江南水乡一词,自然是多水的环境。水便是该地的自然景观,在景观建设的同时考虑最多的便是水的应用。

2、城市景观不仅仅是人们眼中的物质空间,它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一是文化历史与艺术层,包括蕴涵于景观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化因素,它直接决定着一个地区、城市、街道的风貌。二是环境生态层,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人文与自然因素在内的从资源到环境的范畴。三是景观感受层,指对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体及其感受的范畴。

3、城市景观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城市景观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都是景观整体系统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卡西尔认为:人有超越自然世界的一面,那就是文化的世界。文化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的概念相当广泛,是通过人造符号与符号系统得以在时间与空间传递的,同时,人也不断地以物质实体的设计创造与发展着文化。城市景观文化不仅仅局限在“形式”上,他还有着深层的“意义”,他还是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人们社会需求及精神层面的载体。城市景观正是通过各种实体及其空间组合延续着文化的传承。因此,景观不仅仅是人们所看到的物质世界,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精神世界。因此,也可以把我国现在留存下来的古典园林景观说成是当时社会知识阶层表达自己精神和追求的景观文化遗产。

文化对城市景观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它一直并将继续影响着不断发展的城市景观。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类型,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的共同作用,便会产生千姿百态的城市景观以及对景观审美的不同观念。也正是由于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使得东西方的城市景观和对景观的审美大相径庭。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创造物。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民族对城市景观的设计文化心理是不同的。不仅东、西方有差异,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同一国家不同的地域间都有微妙的差别。这种差异性和变异性的表现是有根源的,概括地说,是由于审美立场、审美态度、风俗习惯等诸多文化因素造成的。

五、文化氛围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城市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实现城市的繁荣与进步仅仅靠混凝土建筑和科技是无法解决的,人是城市发展的动力,要想吸引人还得靠环境,当然环境不仅仅是物质环境,还包括人文环境,而优良的文化传统却可以塑造优雅的城市环境,这就是文化的影响力。景观所蕴含的文化理念、价值取向及象征意义等,构成了“景观文化”。

城市景观文化的建设不仅关系到物质文明的建设,也关系到精神文明的升华,体现着一个城市人们的生活追求。而生活追求的高层次已不仅仅是物质的追求,而是文化、精神层次的追求。然而只有一流的文化方可塑造一流的城市形象,其中的关键在于人的文明素质和文化涵养,只有高素质的人才能为城市的发展创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景观在设计上更加注重人、文化与自然的和谐,设计中的文化因素是将客观物质世界与人类精神世界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客观物质是形式,文化因素是内容,是依据是灵魂,形式只是表现内容的载体,认识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向及其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对景观设计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六、总结

第8篇: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景观色彩 色彩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注重色彩的民族,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建筑素以色彩丰富、用色鲜明、对比强烈而著称,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着色系统。像老北京城黄琉璃瓦、红柱子的宫殿建筑与灰瓦白墙的民居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然而,伴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城市色彩正被潮水般涌现出来的新建筑所淹没,往日和谐的城市色彩秩序被打破,而新的色彩秩序却因种种原因尚未建立起来,城市色彩呈现出一种无序、混乱的状态。城市色彩景观与城市色彩同样都是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同样包括了城市外部呈现出来的各种色彩的总和。

不同是城市色彩仅仅是城市中所有符合城市色彩概念的集合,而不会在意这些色彩的构成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地方特色。城市色彩景观重点针对城市在建设和发展中色彩的无序、杂乱以及无视地方文化传统,违背地方人文精神等种种现象,而产生的对一个美好、协调、有特色的城市色彩面貌的期待。因此综合前文的相关概念,提出城市色彩景观的概念:即城市实体环境中通过人的视觉所反映出来的所有色彩要素所共同形成的相对综合的、群体的面貌。从广义上讲,城市色彩的含义十分丰富,不仅包括城市的建筑、植被,还包括城市的气候、物产、民俗等等。城市色彩景观是新兴的概念,是一个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共同作用的研究。通过对城市色彩景观进行系统性、控制性的规划可以使城市色彩得到和谐的统一,保持或逐渐发展为视觉宜人的,符合人们心理生理需求,具有地方区域体色,展示地方文化的人居环境良好景观。城市景观,作为城市的外部空间的城市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有机体,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的有机室外场所。目前我国城市建设正在快速的发展和空前的发展,城市环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城市系统在自然演变与城市发展间的相互关系更加脆弱。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城市及城市景观的出路。

而在色彩控制上,一方面控规编制要保证城镇整体空间结构的完整性和对公共利益负责;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土地开发的市场化运做、结合开发商操作和政府的规划管理要求,强调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如在整体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组织以及用地细分中应以实现土地的均好性为原则,以保障政府对土地的收益和便于房地产开发商对地块的开发。同时,规划应对部分市政配套设施布局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另外对于建设强度、建筑密度应采用灵活的控制方式,合理运用市场杠杆协调城市开发。如探讨对于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的奖惩措施来促进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等。

一、影响城市景观色彩的主要因素

同一种色彩,在使用面积不同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

人对于同一种色彩产生的心理和情感也会因色彩面积而有所不同。视面积的大小

对色彩的心理效应有较大的影响。视面积大,对心理的作用强,视面积相对较小,

心理作用弱。有一些色彩在小面积时十分低调淡雅,但当使用面积扩大很多倍时,

很可能变得华丽而出跳,造成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有些温和的色彩也是在面积

使用过大时在色彩性格上变得具有了侵略性和压迫感。这种现象便被认为是色彩

的面积效应。因此,在建筑物的设计上,大型建筑物很少使用色度过高的色彩。

这个原理在景观设计中亦是如此。

二、城市景观设计中色彩运用的主要原则

城市景观色彩,虽然有其不同的分区特点,但归根结底,仍从属于该整体的系统。在这个系统内,每一个景观色彩的细部元素都必须服从于整体性。在景观色彩设计时,也要先从系统性出发,构思出城市整体的色彩发展方向和控制方案,再在各自的分区根据区域特点进行色彩下一个层级的设计。失去了系统性的控制,景观色彩必然会出现杂乱或呆板。

三、城市景观色彩设计

景观色彩也属于视觉艺术的一个范畴,因此,城市景观色彩的组合在很大程

度上要重视对于视觉需求和心理需求的满足。视觉需求是一个变化中的因素,但

也有其相对稳定性。我们对于景观色彩的设计,就应该同时满足视觉需求中的“求

变”和“求稳”。在“求变”方面,要求景观色彩的使用要顺应时代需求,这种时代性和变化性虽不像服装中的流行色彩那样更替迅速,但还是应该顺应现代审美的趋势,如果景观色彩在不同时期都运用同类的色彩及同类的色彩组合方式,则会产生审美疲劳和腻烦感。因此,在古代,对于景观色彩的审美偏向“中庸”的低明度中性色,而就现代审美而言,明度高,纯度低的色彩在景观色彩中较受欢迎。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对于高雅、宁静、祥和的色彩追求,古往今来一直未变。这就是由于对于传统审美的内心认同感所决定的。所以我们必须在设计中同时兼顾“稳”和“变”。在整体统一的基础上,局部求新求变。创造具有创新意义的景观色。

参考文献:

[1]张长江,城市环境色彩管理与规划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8~97

[2]吉田慎悟,环境色彩设计技法——街区色彩营造,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6~23

[3]赵希,相由色生——景观中的色彩浅析,现代园林,2010(9)

[4]黄国松,色彩设计学,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第9篇: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范文

l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意义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立足点已经不再局限于花草树木所创造的美的感受,而应考虑到对现代城市生态发展建设的需求,所以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功能不仅仅限于满足于人们观赏的需要,而是创造合理的现代城市人的生态环境,因此,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对于现代城市的发展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园林景观已不同于传统园林的筑山、理水、种植花木,而是在传统园林景观和现代园林景观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今社会和人的需求,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景观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体现区域特色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

2当前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

在规划设计方面,没有自己的一套独立的完整的高质量的绿地系统规划。而总规中的绿地系统规划只是城市总体规划中各种性质用地地块的相对补充部分,它只对绿地分布提出初步考虑,而无法确定出绿地的具体指标及建设的主题思想。这样导致绿地建设工程实施中随意性加大,造成了绿化建设的不合理性和无序性,其结果弱化了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方面的作用,久而久之,给人以“园林设计就是做绿地”的印象。虽然每年的绿地建设项目都当重点来抓,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绿地总是各专业项目中第一个被删减的牺牲品。马路是越来越宽了,高楼是越来越多了,绿地是越来越小了。在一个绿地项目建设的初期,有完整的设计方案,理论思想,有其完备的设施和功能作用。往往在一步步的实施进行中,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而遭至搁浅:如资金不足,与其它市政设施的交叉关系,商铺门脸经济的利益驱动等等,最终一件完善的项目设计会被删减得体无完肤,功能尽失。由最初的公园变成街头绿地,再由街头绿地变成花坛树池。久而久之,给人以“园林设计就是做花坛”的印象。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户外环境景观设计又有了施展才艺的空间。但是,不可否认,在一些售楼处大肆吹捧的美景家园背后存在虚假现象:在一块土地取得建设权后,规划师便开始介入规划,基本任务是界定用地范围面积,建筑限高,容积率、绿地率,水电气等条件。此时的绿地一定是满足了一个指标要求,至于绿地的合理性要求便不是规划师的职业范围了。接下来是建筑师接手,建筑师在上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工作,重点在于建筑户形、道路和停车上,绿地一般会更迫近用地边缘和建筑四周,绿地始终是一个配角。再下一步该是园林师上场了,等待他们的又是什么呢?部分开发商为了满足自身利益,绿地变相成为其它用地,被分割成一块块的小空间,不要说以人为本了,就是满足一些简单的休闲娱乐的功能要求都难上加难。只能在一块块的小空地上做一些绿色构图,而开发商当初承诺的美景家园也基本荡然无存。

3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3.1生态理念设计

生态景观的核心要义是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从生态层面上进行景观建设。生态景观既有正生态景观的概念,也有负生态景观的概念,如空气污染、水质变坏、绿地减少等,属于负生态景观的范畴;反之,则属于正生态景观的范畴。作为城市景观设计工作者,应当努力塑造正生态景观,为人们创造优美、健康的生活环境。

3.2健康主题设计

健康景观是从人类自身健康的角度,对公众活动场所,如广场、街道、小区等进行建设,鼓励人们运动、锻炼,使人们身心健康。健康景观首先在美国提出,而在国内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美国是一个汽车社会,物质丰富,但许多人缺少锻炼,因此,景观设计建设中“如何给人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以步代车”是设计师们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把机动车道变窄,人行道加宽,增加人行道绿化,不仅有利于节能,还有利于身心健康。

3.3艺术美观设计

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不应该成为最后的摆设和点缀,艺术对景观设计而言,也不只是一种形式语言借鉴的来源,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虽然沿袭传统园林设计中以艺术审美为指导的方法论,已不完全适合现代景观设计学发展的需求,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艺术打入“冷宫”。在当今遭遇民族身份危机和全国“千城一面”的情况下,艺术作为一种思想工具,在景观设计的创新中应该发挥它应有的魅力。艺术景观就是将景观设计得更美,更有文化内涵,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4朔造科学的城市景观设计思想

当前我国城市园林景观正处于全面建设发展阶段,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这样严重阻碍了其发展。由于它是我国发展的一个新型职业,城市园林景观行业的发展相对国际发达国家来说比较晚,同时也不够完善,因此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应该相信,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风景园林专业学科的不断完善,人们文明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良好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不会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能够真正表达其丰富的内涵和精神追求。我们应该正视我国和地方区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进行景观设计,使它真正能够担负起保护绿色家园,捍卫生态国度的重任。现代化城市景观应该考虑两大问题,就是民族身份的问题和人地关系的问题。首先景观设计要适应本土的民族性、地域性。纵使是今天这样的信息发达、各民族文化互相融合渗透的时代,民族性、地域性仍然是城市环境艺术创作的一个主要原则。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城市美的创作要反映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其次看它是不是有利于环境的改善,有利于环境负荷的减少。现在的建筑更多是在模仿古人,模仿中国的古人,模仿欧洲的古人,使用的建筑语言都是死的语言。中国当代要有活的城市,就必须要用活的语言,当代中国人生活的语言。城市景观设计要适应现代人的精神需求,把城市的景观环境建设作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城市景观设计师和艺术家而言,必须对如何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或精神需求做到心中有数。科学的建设城市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城市社会学的,也就是关怀城市的居民,不仅仅只是造一个景观,造一座大楼,造一条大道和广场,它要关注和解决城市的社会问题;另一个层面是关注城市的生态环境,适应生态的可持续性人类创造环境,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世世代代健康、舒适、安全地生活下去,这是可持续性的。城市如何有好的生态环境,城市规划,就是要告诉土地的使用者“不准做什么”,城市开发的可持续性依赖于具有前瞻『生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同样,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依赖于前瞻陛的生态基础设施,如果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不完善或前瞻胜不够,在未来的城市环境建设中必将付出更为沉重的代价,决策者和学术界对此的认识和研究还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