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知识库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门卫保安值班员应当着装整齐干净、仪容端正、精神饱满,2.坚持文明值班,3.维护酒店形象,4.上班不5.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6.门卫应当维护好大门的交通秩序,7.指8.挥、引导各类车辆的人员,9.保障车辆和人员通行安全,10.使大门交通畅通无阻。11.对宾客应当热情友好,12.并认真回答宾客问话及解决宾客要求帮助的问题,13.礼貌接待客人。14.门卫应加强大门的前置警戒工作,15.坚决阻止衣冠不16.整者、形迹可疑者、精神病患者、流浪乞讨人员、贩卖叫卖人员进入酒店。17.对客人携带进酒店的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物品、管制刀具枪支等要及时阻止,18.并视情劝其交保安部代为保管。19.门卫对离店的客人应当表示欢送,20.欢迎他们再次光临。21.门卫要加强物品出门管理,22.物品出门须持证出门证;门卫在物品出门时要认真检查核对,23.发现出门实际物品与出门证所注明的物品不24.符或有疑点,25.应当场扣留该物品,26.经向主办部门核实后方可放行;出门证必须要由部门经理以上人员签字认可方为有效;门卫要对出门物品详细登记备27.查;门卫对客人的大件物品出门离店要有礼貌的进行查询,28.对实属客人的要及时放行。29.门卫要加强人员进出管理,30.非酒店人员或非宾客来访时,31.门卫要有礼貌的询问,32.分门别类处理,33.并对进门人员姓名34.、证件号码、地址、事由等进行详细登记,35.门卫要加强警惕,36.严防违法犯罪分子混入酒店作案。37.员工出门须凭部门经理以上人员签发的员工出门证出门。38.门卫要加强夜间警戒控制工作,39.注意车辆和人员的安全,40.人多时要注意防止失窃;防止他人在门卫周围闹事、斗殴,41.确保门卫周围安全;对晚上23:00开出的车辆要严格验证,42.做到“三对照”,43.即对照驾驶证、行车证、身份证,44.发现手续不45.齐或可疑情况要及时阻止并报告。46.认真做好门卫交接班工作。食堂库房管理制度
一、建立入库、出库食品登记制度,按入库时间先后分类存放,做到先进先出,以免贮存时间过长而生虫、发霉。
二、各类食品要分开存放,并有明显标识。
三、存放的食品应与墙壁、地面保持一定的距离。
四、建立库存食品定期检查制度,定期检验库存食品,掌握所贮存食品的保质期。
五、定期打扫库房,整理物品,保持库房整洁。
六、食品贮存库内不得存放农药等有毒有害物品。
七、及时处理掉不能继续使用的食品或腐败变质的食品和有异味的食品。
一、严格坚守工作岗位,不得随意离岗。
二、严格开关门制度,对外来进出人员,严加控制,并做好登记手续。
三、严禁买卖人员随意进出,并在校内大声叫喊,并管理好门前相应设施。
四、严禁外来车辆随意进入校园,特殊情况必须由校相关领导批准后方可入内。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内涵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构建的,是改变以往的财政资金层层拨付程序,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将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到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支出通过国库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或用款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将全部政府性财政资金都存在国库当中或者是由国库来专门指定的银行开办的单一账户,全部的财政支出都应该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来实行集中支付的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财政资金支出分成转移性支出与购买性支出;按照相关支付管理方面的需要,分为购买支出、转移支出、工资支出和零星支出;另外,根据支付主体的不同,又分为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
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功能
(一)改变财务支付方式,提高资金拨付效率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之前,我国执行的是分散支付制度,其财政资金拨付方式如图1所示:
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后,其财政资金拨付方式如图2所示:
从以上两图可以看出,在分散支付制度下主要是由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将预算确定的各单位年度财政性资金先拨付到预算单位银行存款账户,然后在支出发生时通过银行转账或支付现金等方式将款项支付给收款人。弊端主要是因为资金分散支付和存储,导致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效益低下,预算执行的透明度不高,支出过程脱离了财政的监督,而且资金运作的信息反馈迟缓,预算执行的信息不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来。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各预算单位主要是根据年度部门预算编制用款计划,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办理财政性资金的支付,财政性资金作为用款额度存放在国库单一账户之中,只有当预算单位实际支出发生时,才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财政性资金支付给收款人或供应商。相对分散支付制度而言,国库集中支付从根本上改变了预算单位原有的财务支付方式,简化了财政资金拨付程序,减少了资金滞留时间,同时便于政府对预算资金支付过程进行全程监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资金使用计划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前,财务管理的重心是资金管理,医院要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想方设法地争取尽可能多的财政补助资金,或者有的单位为了其既得利益,出现了“乱收费”、“乱摊派”的现象,违反了财经法规和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以后,医院的所有非税收入都要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医院的财务支出实现与否,也不再取决于医院银行存款账户是否有钱,而是取决于年度预算和用款计划。只有符合年度预算的用款计划,财政部门才给予审批;只有在用款计划范围内的经济事项,才能办理财政直接支付或财政授权支付。这就对医院的预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科学预算,尽可能细化预算,使所有的财政性资金的支付都建立在明细预算基础之上,并且要根据资金来源的性质将财政拨款与自有资金区分开来,确定哪些是由财政拨款资金支付的,哪些是由自有资金支付的,从而使财务管理的重心由传统的资金管理转向预算管理,强调了部门预算是财务管理关注的重点。
(三)从源头上加强对财政资金的控制功能
以往国家财政资金运转方式是分层次、多重设置银行账户,收入层层汇缴,支出层层转拨,资金分散,很容易造成截留、挪用资金的问题。从已公开的案件看,财政资金支付缺乏事前、事中监督。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资金并不直接拨人预算单位的账户,而实际只是给预算单位批复的一个用款额度或者说是一个指标,各预算单位并不直接的接触资金,减少了许多中间转拨环节,而且支用的每一笔钱都会及时地在财政支付体系中反映出来,这样,财政资金既不会被截留、挪用,也不会超额度支付,这就从制度上、体制上和源头上加强了对财政资金的管理与监督,自然而然地减少了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
(四)从执行过程中加强对财政资金的控制功能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前,财政部门对各预算单位的财政性资金的使用缺乏事前和事中的监管,在单位相对利益的驱动下,挪用甚至贪污财政性资金的问题时有发生。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体系下,财政国库管理部门运用信息网络系统构建国库集中支付内部控制体系,即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系统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全过程且实时监测预算单位财政资金的收缴和支付活动,加强对预算单位的财政资金收付管理,增强国库集中支付的透明度,财政监管“关口”前移,保证了财政性资金的安全和支出的规范性、合法性,加大了对财政资金使用中违法违纪行为的监控。
(五)加大财务人员基本的管理职责,加重医院财务管理任务,强化医院财务管理功能
根据预算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有效的使用,并且做好相关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方面的工作,负责组织医院编制用款计划,开展与政府采购相关的招投标方面的工作,负责财政综合信息系统的录入管理工作,按照财政直接支付的相关规定,向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提交直接支付申请书,提请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向银行开具支付令,银行将财政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按照财政授权支付的相关规定,签署相关的支付指令,并告知银行进行财政资金支付。所有这些都是新赋予医院的管理职责,这就大大加强了财务人员基本的管理职责,从而使医院财务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财务管理功能越来越强。
(六)财政综合系统资源实行统一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医院通过安排专人进行管理使用财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部门预算、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这个公共财政体系的子系统的有机结合与统一,使财务管理的职能从单纯的会计核算型向综合管理型转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了会计核算与预算执行相结合、财务管理和支付中心的会计核算相结合,在数据的操作、上报以及财务处理等方面真正做到财务管理之间的一致性,提高了预算及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确度。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48-03
一、浙江省奉化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库集中支付施行情况简介
奉化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成立于1994年,隶属于奉化市政府,是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现有员工189人,其中公务员8人、事业20人、工勤人员13人、临聘人员148人。同时分管奉化市政府下属部门21个单位的经费管理,并实行预算单位会计制度,是市政府的后勤保障部门。该单位原实行的是国库分散支付制度,即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是由单位按照预算级次层层上报用款计划,再由财政按下达的预算,将资金从国库拨付到一级单位,一级单位按照预算级次层层下拨到基层单位,基层单位再根据有关规定及业务需要,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款项,形成财政资金的实际支出。
进入本世纪初,随着2001年国家《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出台,逐步开始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改变了该局的财务管理理念,加强了资金管理的力度,提升了预算管理的权威性,规范了财政资金的拨付方式。这些规章制度的综合实施,对该局的全面发展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该局财务管理的积极影响
一是国库集中支付增强了该局资金使用的预见性和集中度。国库集中支付改变了以往财政资金的拨付方式,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设立零预算账户,把过去的多部门拨付改变为集中统一拨付,把多户头存款改变为单一账户,把一级一级的层层拨款改变为直通车式的拨款,进一步规范了项目资金的额度控制和专项支出办法。这一切都增加了资金使用的预见性,有利于财会人员统筹安排,提高了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针对性。
二是国库集中支付进一步提升了预算管理的地位和作用。预算管理作为事业单位最主要的财务管理制度已施行多年。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进一步强化了预算管理的核心作用。单位资金的使用必须依据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执行,单位通过零余额账户对财政资金采取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不能擅自变更资金用途,增强了预算管理的严肃性,限制了资金使用的随意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三是增强了该局财务管理的目的性、便捷性、时效性和透明度。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在制度和技术两个层面上都要求预算内容清晰,项目资金明确,每笔资金的使用都有时间约定和限制。财政支付资金直接到用户单位,减少了中间环节和在途资金量,降低了资金周转的时间和费用。事业单位的资金收入和支出在单一账户上都有记录,财政资金的使用、运转的透明度大大增加,避免了虚假信息的渗入,提高了各部门的监管力度。
三、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对该局财务管理产生的不利影响
1.预算编制时间短,准确度有待提高。该局财务管理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单位预算的编制、上报、审批和使用虽然在内容上、科目账务管理上有了许多新的规定,但其编制预算的主要程序与实施前没有太大的变化(年底编制上报,第二年度初审查、批准、实施)。预算编制时间短、预见性差、准确度低等问题依然存在。
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单位的财务管理已从过去的收支管理、资产管理为主逐步转变到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为主,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成为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因此对预算编制的要求更高了,也更加规范。在较短的时间内,编制出涵盖内容科学合理、项目计划充实可行、资金使用要求明晰、执行时间准确的预算,是一件难度较大的工作。
2.部分资金授权、到账、支付滞后,提前垫付资金增多。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要求每笔资金的使用都有严格的上报、审批手续。可在单位总预算的审批前仍然有许多资金需要支付,例如工资性支出、基建项目资金和专项资金等,都存在未批先用的问题。同时,年底的支出额度比较集中,由于单位预算涵盖的范围有限,项目预算很少细化到各具体项目;一些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资金的使用审批手续繁琐,造成预算支出追加与调整较频繁,减弱了预算管理的约束力,影响了其他项目的开支,减少了单位的年终结余。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支付为资金拨款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简称。在这一制度下,国库将直接控制从预算分配、资金拨付、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提供者账户的全过程。其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建立单一账户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国库单一账户和各部门账户两大部分,前者由财政部进行国库财政资金管理,后者是由国库为政府的各个支出部门设立的,一方面直接划款,一方面便于反映不同部门的预算情况。
2、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体系
(1)支出方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具体可以分为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财政直接支付是通过开具支付命令的方式,将指令下达到国库单一账户系统,把财政资金直接拨付到用款单位的账户。其中职工薪金支出,购买性支出以及中央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拨付企业大型工程项目或大型设备采购资金等是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到收款人的银行账户;转移支出,包括中央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出中的税收返还、原体制补助、过渡期转移支付、结算补助等支出,对企业的补贴和未指明购买内容的某些专项支出,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到用款单位的银行账户。
财政授权支付的范围包括未实行财政直接支出的购买性支出和零星支出。授权支付是预算单位事先取得财政部门的授权,再自行开具授权支付令,由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的银行账户。
(2)支付具体流程。通过图1和图2可以直观地看到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具体流程,这两种支付都是建立在现代化银行支付系统和财政信息管理系统的国库管理操作系统的基础之上的。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我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已经日趋深入,改革过程中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的建设也日趋完善,这些在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上的进步也对我国预算单位财务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的行政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在工作方式和服务理念上进行转变。具体来说,国库改革对单位财务管理所带来的挑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的挑战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财政资金由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进行集中管理,各个单位不再拥有资金分散保管的权力,所获资金的数量需要由单位的预算报告和资金使用情况来共同决定,这种严格的拨付制度给之前财务管理混乱、资金使用浪费等现象敲响了警钟。可以说,国库支付制度的改革规范了财政管理,强化了各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财政资金时所受到的约束,维护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这些管理上的规范化无疑要求各单位转变先前落后的财务管理理念。
2、资金支付方式的挑战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财政资金由国库单一账户统一管理,这种集中式的管理是建立在先进的信息系统技术的基础之上的,必须通过申报用款计划、各单位账户管理、支付中心管理、银行资金清算等环节,把财政资金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给收款人,有效地避免了中间环节中发生的资金流失,而且剩余的财政资金也将重新回归到国库的单一账户之中,可以说国库制度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预算单位原有的资金支付方式,也要求单位在申请资金时转变观念。
3、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的挑战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以后,单位会计人员也应与时俱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自己在学识水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等方面都能达到相应的要求。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基于行使职能的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长期没有明确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在财务管理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对从业人员的水平要求很高,不仅需要熟知《会计法》等相关法律内容,还要有相关的财务管理知识,然而这是我国当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所不具备的,他们缺乏基本的理财观念,整体财务知识的素质偏低,还有些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一人身兼数职,没有良好的工作团体,也没有专门的知识教育和业务培训,即使有新的制度和规定推出,也难以得到合理有效的实施和推行。另一方面,财务管理水平上的问题导致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中仅仅是针对账表进行处理,没有形成财务管理人员对风险和资金流问题进行监管的职责习惯,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也不完善,有的行政单位甚至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这就造成了单位内部不同科室之间财务状况十分的混乱,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让一些单位内部存在着有账不报,公款开销以及私设小金库等财务问题。
2、预算管理不够细化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重收支,轻预算的现象,有些单位甚至严重忽视预算编制和财务评价等内容,造成单位许多资金在使用时发挥不畅。在财务收支情况中,有的工作人员单纯的认为就是向财政部门“拿钱,用钱”的过程,因此对资金的具体预算上没有给予充分的认识,许多单位在工作中形成了跑财政的不良作风,在预算上的缺失也让单位在日常的财务工作中没有形成良好的纪律性和科学性,常常是脑袋一拍作出决定,随意性大,管理上不仅松散,而且混乱,这都大大降低了具体的财政资金的执行效率。
3、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没有明确好自身的职能所在,导致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偏低,流失情况严重。由于单位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差,没有形成很好的合作关系,导致我国在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上发生脱节。具体而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财务监管制度,加上对预算编制工作的缺失,造成其只负责日常账目上的收支,而对单位未来资金发展和资金使用的效率不予考虑;资金使用部门在资金使用后也对资金使用的情况没有很好的认识,这种财务管理上的混乱和失职,让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存在责任不清和账目不明的情况。另外,有的单位讲究面子效应,在行政办公条件上讲究豪华,铺张浪费现象严重,造成大量的国有资产没有运用到能真实改进国家经济的地方,有的单位在处理单位资产的时候没有委托专业的资产价值评估机构,而是擅自定价处理,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还有些单位的负责人通过贱卖国有资产来收取回扣,这些都是由于财务管理上的缺失以及在管理内容上没有做出合理的判断所造成的,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会大量浪费财政资金,还会造成行政单位声誉的败坏。
4、内部控制不健全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缺乏效率。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不高造成的,外加职责不明确,一人身兼数职等现象的存在,让财务管理中的审核监督问题浮于表面,有的单位干脆没有建立内部控制机构,有的虽然建立了却没能够有效的发挥其控制功能,导致在出现具体问题时没有一个完整严格的控制系统来进行规范化的处理,单纯的讲究灵活处理更多的是让管理人员搞一言堂,缺乏基本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四、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1、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自主管理能力,并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行政事业单位因国库集中支付体制改革而减少了可自由支配的资金量,这一方面削弱了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自身管理的积极性,但是另一方面这种自有资金的减少也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自身管理,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当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应当成为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管理的辅助措施,严格地控制资金和管理,从基层自身管理开始,加快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自我管理的能力,将约束转化为动力,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条件。
2、严格划分国库收支范围和支付方式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应积极做好国库支付管理,设置专人对国库集中支付资金进行管理,并按照资金的性质进行分配,可以纳入国库支付的资金只有财政性资金支付的业务,其它业务必须通过其他类资金中进行支付。从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来看,主要包括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模式,对于单位具体采用哪种模式进行支付,相关部门在资金使用范围以及财政科目上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根据相关部门下发的各类、款、项的财政拨款的支付范围和支付方式来对各类资金的支付范围和支付方式进行划分,并以此制定年度国库集中支付实施方案,根据不同类型财政预算拨款的用途和功能对资金管理权限和支出渠道进行界定。行政事业单位在确定了支付范围后,应根据自身项目体系的具体请款,构建完善的国库集中支付项目体系,确保财务会计活动的正常进行。
3、编制完善的内部用款计划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更加注重内部资金的管理,并建立完备的资金使用申请和批复体系。根据相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在国库资金支付范围内逐月上报该月的用款计划,另外为了适应实行财政国库支付的实际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应以细化预算编制为基础,以季度为限编制用款计划。为了配合国库集中支付体系以及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用能正常进行,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要对内部各部门下达预算通知,还应要求各部门依照年度事业计划和任务,以行政事业单位下发的预算数为基础来编制季度用款计划。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应该遵循均衡性原则,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应该遵循进度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则应该按照各部门的季度用款计划,以季度为单位为各部门划拨资金,且应该与财政下拨的国库零余额计划相符。
按中央司法部和财政厅的统一安排、部署,从2006年1月1日起,广东省全省行政系统单位开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到目前为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已一年多,经过这段时间的操作,笔者认为,在全省行政系统单位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具有其重要意义:其一,改革实现了财政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统筹使用,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其二,改革简化了财政资金拨付、周转环节,解决了过去财政资金层层拨付多环节滞留、甚至非法挪用的问题,提高了资金的拨付、使用效率;其三,改革使财政资金的运作更加公开、透明、规范,实现了财政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有效地预防了腐败行为。
一、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对行政系统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预算资金的拨付方式和程序发生了变化,削弱了行政系统单位资金的调度权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预算资金的划拨方式发生了变化,资金不再直接划拨给预算单位,预算单位银行账户上的原存款由一个“额度”来代替,只是在委托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账户上的资金余额为零)。改变了原来的财务报账方式。原来的费用报销是通过财务部门直接以现金或转账方式支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各预算单位报销费用必须在经过财政部门审核批准的额度内列支。资金由预算到支出,由财政部门全过程监督与控制,资金的使用必须定时根据预算提前向财政部门申报用款计划,待计划审核批准后方可用款,在具体用款时,预算单位必须开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财政授权支付凭证》,经财政部门确认后,由银行直接划拨资金到收款人账户,可见,资金的使用不再像过去那样有灵活性,削弱了单位对资金的调度权。
(二)财政资金运转的透明度增强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财政部门及银行能够运用信息网络系统全过程监控预算单位财政资金的支付活动,对预算单位支付的每一笔资金的金额、付款科目、付款用途、付款账户、收款人、收款账户、交易时间、付款人账户余额等要素都可以进行实时监控,极大地提高了财政资金运转的透明度,有效地预防了腐败行为。
(三)加大了会计核算的复杂性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财政资金拨付程序、支付方式、账户设置的变化,尤其是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严格区分、单独设账核算,加大了行政系统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复杂性。
(四)部门预算编制要求更高,预算执行更加严格,强化了部门预算
国库集中支付按“有预算才能有支出”的原则对部门预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预算编制不全,用款项目及数额的漏报、少报,有可能造成单位必须开支的费用无法报销或资金闲置,只有细化预算内容,才能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才能保证预算单位各项开支的日常需要。
二、在行政系统单位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存在的不足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虽然行政系统单位的资金使用权、财务管理权和会计主体未改变,但财政性资金的支付和流转方向的变化引起了行政系统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和会计核算程序等一系列内容的改变。在应对和适应这些改变的过程中,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还存在有许多不足之处。
(一)人员素质低,单位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行政系统单位所在地人民银行国库机构、委托银行的人员配置、人员素质不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加之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单位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硬件配备不完善,财会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制度认识、掌握不够熟悉,没有实际操作经验,与人民银行国库机构,具体开户银行缺乏沟通。
(二)零余额账户的管理及使用不够规范
目前,行政系统单位的财政支出大部分为预算内财政支出,大多都采用授权支出方式进行,都通过“零余额账户”核算,在支出过程中存在现金提取保管、银行垫付其他项目、资金要归垫核算的问题。
(三)预算编制依据不足
行政系统单位虽已经建立了部门预算的基本框架,但由于各单位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各地的消费水平、物价水平有差异,而各单位预算的编制仍未摆脱“基数法”,使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缺乏保证和科学依据,当然,编制出来的部门预算金额也就不够准确,比如:按经济支出分类编制预算中“招待费”、“水电费”、“其他费用”支出项目,其编制金额和支出标准就难以准确地把握。
(四)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滞后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行政系统单位的预算管理,会计核算模式和具体方法及银行账户管理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在执行、使用中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不适应行政系统单位的发展现状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要求。
三、行政系统单位应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采取的措施
(一)人民银行国库机构、委托银行和行政系统单位财会人员要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各项内容的学习,掌握新的理财知识,理财技巧,同时转变理财观念,加强与各业务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创建良好的理财环境。
(二)完善,合理配备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相配套的硬件设施,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改革科技含量,建立国库集中支付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从“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过度。
(三)加强对改革进程的调查研究。结合各自单位实际,建立全面、科学的财务分析和财务预测系统;同时合理运用预算方法,提高编制部门预算的准确性、科学性,做到编制依据充足、可靠。
【关键词】风险知识库;水库;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措施
Construction of Reservoir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Risk Knowledge Base
LIU Zhi-jian
(Wudu Water Diversion Project,Mianyang Sichuan 6217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afety factor of reservoir,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and puts forward the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based on risk knowledge base.Through lots of literatures,the reservoir risk accidents and the common causes of information statistics and sorting,establish the risk knowledge base of the reservoir,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of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afety management mechanism,the management system,to solve more risk,management responsibilities more clearly,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asures are more in place,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project.
【Key words】Risk knowledge base;Reservoir;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Measure
0 引言
水利工程[1]是集l电、防洪以及节水灌溉于一体的综合性利民工程,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长久以来,提升水利工程的质量,确保安全生产,是工程方非常重视的方面,从安全制度的建设、安全规范的拟定等方面均做了大量的探索,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然而,由于我国的水利工程繁多,且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致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以水库为例,目前主要采取传统的安全管理制度[2](例如,人工巡视检查、纸质档管理等),该管理机制下,不仅人工成本较高,且费时费力,管理效率较低。已经不能满足工程的安全生产需求,以致许多工程或多或少存在安全隐患,甚至诱发了一些事故。对1954-2003年间的四川省水库溃坝进行统计[3],该时间段内发生了400座水库溃坝事件,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原因在于,传统的水库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下,存在责任不明、突发事故应急预案不完善、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欠缺等问题。因此,建立完善的水库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是降低事故发生率的必要措施。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风险知识库的水库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建立体系,即建立一个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征兆知识库,并以此为依据,建立水库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以达到提前消除隐患,提升水库安全生产系数的目的。
1 风险知识库的建立
水库安全生产管理系统风险知识库,是一个将安全隐患、征兆与事故相关联的知识合集。该知识库的建立,有利于根据水库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或针对出现的事故征兆进行早期应急预案,以达到预先消除事故的目的。
水库风险知识库的建立措施,是通过参考多篇文献,对其中的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和整理。建立流程,如图1所示。
主要包含两个部分:1)事故内容;2)事故原因。例如,某地突然出现持续强降雨,水库蓄洪能力不足,却未及时洪水事故报警,继而诱发洪涝灾害。原因在于水库安全监测设备老化,年久失修。分别将其整理至事故内容和事故原因部分。建立的部分风险知识库[4-6],如表1所示。
2 水库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建立
本课题所涉及到的水库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是具有针对性的管理系统。系统建立的核心思想是:针对水库风险知识库的事故内容和原因,采取对应的安全措施,以消除安全生产的隐患,系统建立流程,如图2所示。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建立的具体操作流程,本文以表1所示的第一条为例,进行说明。假设在某个水库中,经常出现警戒水位报警滞后,从而诱发洪水的问题,而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监测设备老化,通讯设施不到位。因此,在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中,可以建立设备更新机制,即以制度的形式规定,监测设备使用至一定周期之后,立即进行更新替换,并建立全面的网络监测体系,提升监测警戒水位的探测精度。同时,在安全规范中,规定巡查人员在检查时,必须配备信号良好的报警通讯设备,确保水库各岗位人员的通信质量。
按照上述方式,结合表1的知识库,拟定的部分水库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内容,如表2所示。
从上述水库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来看,以提前预判和解决风险为目标的安全体系,能够有效规范工程管理者的行为,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明确安全人员的责任机制,对于提升水库的安全系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
此外,安全机制的建立与风险知识库密切相关。风险知识库的内容越全面,则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越完善。而对于风险知识库而言,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数据库,而是可以逐渐添加新内容不断完善的开放式数据库。而且知识库的建立,不仅依靠文献的信息分析,还可以通过专家经验,建立模糊诊断系统来增加新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水库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也是一逐渐完善的,开放式的管理机制。
3 结论
完善的水库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可以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同时,让水库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从风险知识库的构建,并针对性提出安全管理措施的思路出发,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同时,风险知识库的内容,仅以文献信息为依据,尚不完善。下一阶段的工作,将从获取专家经验、建立模糊诊断系统这几个方面出发,进一步丰富知识库内容,让安全生产体系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尚淑丽,顾正华,曹晓萌.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4(1):14-19.
[2]宋立松,程海洋,方琛亮,等.水库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系统框架、功能及效果[J].水电能源科学,2013,31(7):184-187.
[3]何晓燕,王兆印,黄金池,等.中国水库大坝失事统计与初步分析[J].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水旱灾害风险管理,2005:329-338.
[4]宋立松,程海洋,方琛亮,等.水库安全生产预警管理系统设计[J].水电能源科学,2013,31(8):152-154.
__电业局客户服务中心95598热线根据省公司“创建”活动的要求,通过全面推进规范化服务工作,健全管理制度,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管理,树立规范化服务新理念,从制度和机制上铸造“95598”服务品牌,树立真诚规范的服务形象,架起服务社会的桥梁,更好地服务于电力客户。
一、团结协作,努力完成各项指标
在局领导的关心下,在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在中心全体员工努力下,我们班组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统计表明20__年1-7月份总呼入数:128682起;人工受理数94576起;自动受理数:6339起;人工接通率:92,比去年同期的85上升了7个百分点,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类指标。
二、勇于创新,推出“规范化系列活动”
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以创建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规范化服务。系列一:建立健全规范化服务规章制度,针对新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补充、健全规章制度,客服中心和95598热线制定了首问负责制、交接班会议制度、系统运行测试制度、管理制度汇编、经济责任制考核等规章制度;系列二:规范服务用语,重点进行问候语、结束语、语气、语速、音量、音调的规范化和专项整顿;系列三:规范“95598”服务程序,对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咨询和投诉问题进行归纳,认真及时编制95598热线典型知识问答知识库和标准化服务手册。系列四:首问责任制的专项整顿。
三、建立常态培训机制,努力提升业务技能
1、95598电力客户服务工作要求客户代表有全面的电力业务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提高客户代表的业务水平,95598客服热线组织客户代表进行集中学习,还邀请莲都供电局专业人员到现场对客户代表进行教学并到莲都局相关后台业务部门交流走访。三月份,局邀请专业培训公司对全市95598服务代表进行了业务技能提升培训,在7月份举办的全省95598技术比武中,我局代表队获得了团体第五、个人第十一的好成绩。
2、坚持班组业务学习并开展了岗位业务培训,坚持每月对客户代表进行业务知识考核,开展工单点评、补充并修改了95598典型问答知识库,使大家的业务知识、业务水平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坚持每日一题的技术问答,工单论坛,一人出题,多人学习,大家相互学习。
关键词: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5-0089-02
李映霞(2007)认为知识密集型企业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生产高、尖、精产品,集中大量科技人员,科研设备先进的企业。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而言,最稀缺、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资源不是资金,而是各岗位知识型员工头脑中的知识、技能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对这些技能、经验、能力等知识的管理是应用知识管理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为了解目前国内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应用现状,我们展开了深入调查。
一、基本调查情况描述
调查以问卷调研形式进行,共调研走访北京市172家企业,包括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各类企业。为保证问卷质量,问卷的发放对象主要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者,基本调查情况分布如表1、表2。
二、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应用现状及问题
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应用现状是我们调查的主要内容,应用现状包括知识的存储、搜索、应用等方面,并根据应用情况总结了几点问题。
1.知识管理应用情况
我们调查了企业的知识搜寻能力、知识库状态、知识分享的激励、知识管理职能设置等情况,以此来判断企业对于知识管理的应用程度。
员工的知识搜寻能力,我们调查发现,不同类型的企业对知识搜索能力的重视不同,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
知识库状态是衡量企业是否建立并使用系统的知识库,例如:项目案例总结、技术图纸及文档等。在调查的176家企业中,大多数企业都建立并使用了电子化知识库,并且能够对知识库进行系统化管理的达到了所调查企业的1/5。可见随着数字化、集成化的发展,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对知识管理重视起来。知识已经成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企业知识库的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知识的保护有很大意义。
激励体系的建立表明企业对于员工知识创造相关行为的支持度。在调查的176家企业中,有明确的激励体系以鼓励员工的专利发明、知识分享行为的企业占41.8%。57.8%的企业对于鼓励员工的专利发明、知识分享行为并没有建立比较明确的激励体系。现代高新技术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发明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建立起完善科学的激励体系,鼓励员工进行知识的分享,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那么创新的源泉才不会枯竭。
知识管理部门的职能设置完善与否就意味着企业对于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我们调查发现,不同类型的企业对知识管理职能重视不同,具体分布情况如图2。
2.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应用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外资控股和公众公司在知识管理认知高于民营和国有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对知识管理更加重视。因此,国内知识密集型企业在知识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知识存储。企业知识应存储在企业的知识库中,知识库没有特定形态,如纸质知识库、电子网络知识库等,但知识库都是必须存在的。目前国内只有部分企业建立了完善科学的知识库,大部分民营企业的知识库建立还处于混乱无章的状态。企业的知识库建立应是符合企业的发展特点和内部员工的需求习惯。为便于员工使用,知识库应具备方便快捷查询的特点。知识库可以积累和保存企业知识资产,更重要的是,科学系统化的知识库能够促进内部信息和知识的流通,实现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与创新。
知识分类方式。知识管理的首要问题就是分类排序,郑双怡(2011)认为清晰的知识分类排序有助于快速了解和掌握企业知识,提高企业知识管理效率。现代企业知识冗杂繁多,员工在寻找所需的知识时,变得愈加困难。因此企业的知识库除了有较为强大的搜索手段外,还需对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和重要性排序,以减少知识在不同部门、不同组织内的理解障碍,从而提高知识的利用和创新。
知识利用。存于知识库中的知识只有少数人掌握,知识库利用率较低,知识共享、促进知识创新的原有目标无法实现。知识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一是由于知识共享平台建立和宣传不到位,二是由于企业未建立促进企业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知识管理应用建议
据调研发现,由于知识密集型企业中知识的特殊地位,知识管理已经上升到战略管理的层次,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取决于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建立的程度,只有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知识管理体系,企业才能发挥持久的生命力。
1.建立知识库
知识管理体系最核心的部分是知识库的建立。知识库不是一成不变的,与时俱进、与人俱进、与企业俱进的知识库才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助手。因此知识库应具有知识沉淀、知识更新、知识考核、知识激励基本功能。
知识沉淀是知识库最基本的功能,沉淀的知识以显性知识为主,隐性知识为辅。显性知识沉淀可以以构建岗位知识库和个人知识库形式实现。根据陈伟,张旭梅等(2011),基于岗位的知识管理系统以岗位为基础构建岗位知识库;以员工为单位构建个人知识库。企业根据各部门设置,每个部门有若干岗位设置,每个岗位上有若干员工,以岗位与员工个人为索引,建立岗位知识库和员工个人知识库,并且员工个人知识库包含在岗位知识下,岗位知识库在部门设置下。同时,构建企业内部交流平台,让企业所有部门的员工进行经验交流分享。企业应对交流平台分享的知识进行梳理,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并进行存档。
知识更新是知识正确性保证的前提。正确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而变化。另外,企业员工离职、岗位变动等也会导致员工个人知识库变更。这就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来保证知识库内容的不断更新。企业须定期检查已经存档的文件是否有过时、互相冲突的内容,确保存档文件的有效性、精炼性和一致性。
2.管理人员设置
知识库的建立与维护离不开知识管理人员,整个知识管理体系人永远是最核心的元素。知识管理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短期的工作,它贯穿于企业经营每一个阶段,存在于企业每个部门,作用于整个企业的每一名员工。在知识密集型企业中,为推动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和知识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需要根据企业规模和知识管理强度确定设置独立的知识管理部门或小组或专职人员或兼职人员。张新安(2003)认为负责知识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实施知识库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对企业知识资源进行汇集、过滤、整理、分类储存,确保知识库系统的建立、实施和保持。需要注意的是,知识管理人员要根据其层级规定相应的职责和权限范围,以保证知识库的安全。另外,知识管理人员要时刻对企业内部知识交流平台进行管理,如对员工发帖进行审核管理,在平台上讨论主题、宣传企业信息等。知识管理人员要定期对交流平台上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归档留存,同时根据用户反馈和实际需求,联系相关人员,不断断完善知识库的内容和功能。
3.知识保护
企业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知识保护内部规章制度和相关协议,为了防范由于知识型员工流失而给企业带来损害,企业要主动和员工理顺劳资关系,签订附有保密条款的合同,如竞业禁止合同。同时,对于员工独创性的专利成果进行奖励和专利保护。企业不仅要对企业知识进行保护,防止流失,同时也要对员工专利知识进行保护。为了防止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企业可以以项目团队形式进行作业,这样同一类型的知识就不是掌握在一两个人的手中,可以有效防止由于某个员工离职带来的企业知识的损失,从而对企业知识进行了保护。
参考文献:
[1]李映霞.技术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7(1):131-132.
[2]郑双怡.论我国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09-112.
[3]陈伟,张旭梅,但斌,李俊.面向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岗位知识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1(1):72-77.
[关键词]图书资料;科学化;管理途径
前言: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提升,形成了新的信息环境,信息的更新也更加的快速,同时图书资料的量也在不断扩大,这就使得图书资料的管理需要更高效的途径。网络环境和计算机技术为主导的形成,对于传统图书馆的资源管理模式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只有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资料的发展,才能够提出更加高效的管理途径,进而做到图书资料的科学化管理。
1.坚持藏书组织中的系统性、科学性
1.1建立好两个知识库
图书资料的数量众多,尤其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资料也在飞速的更新发展过程中,图书资料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繁杂,如果不对图书资料进行严密而系统的组织管理手段,管理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会影响图书资料的正常使用,因此应该采取高效合理的方法管理图书资料。当今社会的图书管理资料的基础工作是建立两个知识库,即科学文献类和新型科技两种,只有合理处理好这两个知识库关系,才能够确保图书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才能够确保图书资料管理科学化技术的实施。文献典藏与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方式相同,主要是通过对图书资料的合理分类,形成便于检索的图书管理机制,从而达到图书资料准确、简便快速查询和提高使用效率的目的。新型科技与文献典藏不同的是,其更需要高效的检索使用模式,新型科技的管理出来要实现高效使用的目的外,还要依存于更加简化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才能够实现独具特色的系统运行操作。
1.2建立健全目录查询体系
在建立好两个知识库的同时,应该确保图书资料查询的高效性,辅助流通性良好的查询台,可以更全面的确保图书资料管理科学化的实现,进而能够全面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目的。建立健全的目录查询体系是建立查询台工作开展的基础,[1]健全目录体系首先应该是科学合理的组织图书的排架和实施图书标签制,只有通过更具严密的逻辑规范对图书进行合理的分类排架,才能够更好的加快读者检索查阅的速度,只有对图书资料采用系统醒目的图书管理标志,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图书资料的应用管理。只有在传统图书资料管理的基础上加入计算机网络的科学化管理,才能够满足读者对图书资料使用的要求,因此应该在原有目录体系的基础上,对各图书资料根据不同种类的不同特色进行再区分,再增设新的热点目录,在原有目录和新设目录相结合的查询体系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图书资料查询的全面性和快速性,可以很好的避免图书资料查询遗漏的现象的出现,进而能够进一步实现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科学化技术的实现。
1.3建立严格的图书资料管理规章制度
图书资料的数量繁多,其管理工作较为冗杂,因此只有建立严格的图书资料管理规章制度,才能够实现图书资料制度化和条理化的管理,才能够更好的确保图书资料管理科学化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建立严格的图书资料管理制度是图书资料查询使用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为图书高效流通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也可以更好的保证图书资料不被损坏,进而可以确保图书资料的长久使用。只有建立稳定和高效的图书资料科学化管理体系,才能够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长期良性运转,进而能够更好的确保图书资料流通工作开展的高效性,在建立健全制度的同时,应该确保规章制度的实施开展,确保图书图书污损遗失赔偿办
法;图书出纳规则;集体借书规则;图书借还制度和图书分配原则制度的开展,才能够进一步的保证结合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图书管理工作的进行。
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中的应用
2.1借阅过程完全自动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图书资料管理相结合,可以更好的实现图书资料使用的高效性目的。[2]借阅过程的完全自动化即为基础的科学化技术的优点,完全自动化的实施可以有效的避免了图书管理者在管理中的疏忽带来的损失,同时为读者提供了更加方便高效的图书借阅方式,完全自动化还可以获得更多借阅者的资料,能够更好的确保图书管理制度的实施,完全自动化的开展采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自动识别、追踪和管理技术,无需管理者时刻监视也能够确保图书借阅秩序的合理,进而能够在减轻管理者工作负担的同时,可以更好的满足读者对图书资料的需求。
2.2清点作业简单化
图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的实施很大层面上减轻了图书管理者的工作强度,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条形码编排和分类工作的高效开展,可以更好的确保了归还图书的整理和对图书资料的清点作业的开展。清点作业的简单化可以更好的确保图书资料的归放和再借阅的开展,进而能够更好的实现图书资料使用高效性的开展,进一步促进了图书管理工作的合理高效运转。
2.3防盗管理安全化
图书资料管理科学化的实现可以更好的避免传统管理工作中图书管理者管理工作的疏忽,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图书资料的安全,而且图书管理检测门可以很好的感应到图书资料的条形码,可以避免了没被允许的图书带出图书馆,进而可以确保图书管理工作开展的安全性。
3.结束语
图书资料的数量和信息资源越来越繁杂,就更加需要科学化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实施开展,因此科学的管理可以更好的确保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有规律、有秩序的开展,只有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方法,才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从而满足人们对图书资料日益增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