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经济的特点范文

低碳经济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经济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低碳经济的特点

第1篇:低碳经济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低碳;风景园林;功能;特点;要则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重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可持续发展观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贯彻落实,引起了人们普遍的重视。低碳风景园林的营造能够进一步完善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提高生态品质,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生态效益。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材料与设备的选择方面风,减少耗费的化石能源量,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风景园林低碳、低污染的绿色效果。

一、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分析

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风景园林在营造的过程中所耗费的能源越来越多,园林营造的材料选择、生产、建设施工、后期维护、更新等每个阶段都存在着能源消耗现象。低碳风景园林的营造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量,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进行低碳风景园林的营造,可以采取就近或本地采购材料的方式,这样能够减少在运输过程中材料排放的碳量,从而有效降低能源的总体消耗量。在园林的建设材料的选择中,建设玻璃、钢材等的用量,采用低碳、环保的材料来降低用碳的成本,在园林建设中,尽量采用太阳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选择低耗能、低污染的高科技产品应用到风景园林的营造中,这样能够有效达到低碳的园林建造目的。在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完善设计方案,尽量将园林的使用时间延长,避免一味的追求观赏价值,而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墙等高能耗的建筑材料的设计方案,从根本上降低能耗。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各种高科技材料和木材大量的使用到园林建设中,低碳风景园林的营造鼓励可持续发展材料的选择和采用,将创新理念应用到园林营造中,对旧的材料进行改装和重组,进行重复利用,循环使用。这些材料的循环使用能够有效提高材料在施工前后的能源利用率,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低碳风景园林营造中的贯彻。

低碳风景园林的营造有助于增进绿色植物的功能。目前我国风景园林建设中,提倡建设较多的自然生态景观,减少大面积草坪广场以及空旷的硬地广场的建设,对于喷泉和人工瀑布等需要大量耗电的建筑设施,也进行了数量限制。鼓励风景园林建设林荫地等适合于公众进行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加氧气,减少热岛效应的场地。对于风景园林中的自然山河、湖水等要保留在最初位置,这些方式都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充分发挥绿色植物在风景园林中的碳汇功能,扩大碳汇,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合理的储存在绿色植物的根茎中和土壤中,这种风景园林的营造是一种较低成本的减碳方式。

二、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要则分析

与普通风景园林的营造相比,低碳风景园林的营造考虑的因素较多,在园林设计、园林材料的选择、施工过程以及项目更新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到低碳环保的因素,合理、科学的计算风景园林营造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通过有效的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大化的提升营造园林过程中的能源利用率。

在风景园林的建设过程中,要通过严格的碳评估,控制好园林营造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严格执行每一道程序,做好各个阶段的维护工作。风景园林营造的每一个阶段都或多或少的留下碳足迹,所谓碳足迹,也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活动,都将释放出一定量的温室气体,例如在开车中、采暖过程中以及食用的产品中,都将释放出温室气体,留下碳足迹,通过有效的测算碳足迹,能够衡量人们的日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啊风景园林的营造中,要充分理解建设过程中的碳足迹,只有明白了风景园林营造前和营造后的碳足迹,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的对控制碳足迹。随着高科技产品和环保型材料的产生,园林设计师在设计园林的过程中,就要选用最环保的材料,最大限度的减少碳的排放量。选择碳友好的园林材料,其直接的衡量标准就是在选择材料时考虑碳的成本,所谓材料的碳成本,也就是指在材料的生产、制造、运输等一系列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还包括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材料所产生的废弃物体和能源消耗量等。碳成本越低,则这种材料就成为碳友好材料,比较适用于风景园林的营造。此外,即使是两种一样的材料,其碳成本也会不同,这与材料的地域性也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选择碳友好的园林材料时,也要考虑它的地方性因素。

在风景园林的营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消耗大量的石化能源,大项目的机械设备的使用,也将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些因素都将给园林所在区的地表带来压力,造成空气污染、交通压力以及噪音等问题,因此,风景园林在营造时要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尽量采用小规模的结构设计,减少机械设备的使用,最大限度的控制风景园林在营造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效的保护土壤和园林植物,从而提升园林生态环境的质量。风景园林营造过程中的碳成本,与设计方式、材料以及园林的维护管理都有着直接关系。施工过程中的碳成本是一次性的,而园林的维护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成本却是持久的。为了保证园林的景观长期处在优美状态下,保证风景园林的观赏价值,常常需要对园林中的设施和植物进行定期的维护,在给植物施肥、灌溉等的过程中,就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就要求园林设计师充分掌握园林的低碳设计原则,设计具有自动维护性、可持续性的生态系统,最大化的控制碳成本。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立体化设计,增加植物的立体效果和多样性,将人工草坪由草地来代替,采用乔木等适合于粗放管理的草木,有效控制园林营造中的碳排放,又进一步使风景园林得到美化。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还要尽量延长风景园林的使用期限,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很多建筑物的生命周期都在缩短,这些项目的更新都将带来大量的碳排放。因此,设计师在园林设计时,要充分做好调查工作,对园林的材料选择、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等做好充分的了解,避免园林营造的设计过于风格化,一味的追求时尚,而忽略了环境的保护。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因素,设计出具有长期使用价值、环保同时又美观的园林方案,有效的控制园林营造过程前中后的碳排放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传统的化石资源在逐渐减少,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明显,低碳风景园林的营造能够迎合我国的气候变化趋势,进一步改善我国的城市园林环境,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各种环保、节能材料的采用,保证风景园林从设计施工到养护管理的各个过程中都能最大化的降低碳成本和碳排放,严格按照低碳风景园林的营造要则,进行园林的各项施工和维护,充分实现低碳风景园林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杨锐,王俊杰.景观视角下中国低碳城市发展路径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1(01):178-179.

[2]丁金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低碳化建设策略探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24):211-213.

第2篇:低碳经济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城市建筑 设计 实践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一范式之中,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会因此产生一定的甚至是深远的影响。同时你,也或对经济社会的转型以及低碳技术的发展和转让产生积极的作用,甚至会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核心利益 。因此,在低碳经济的视角下,除了要践行节能减排之外,还应该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同领域进行能源的节约与优化,实现有效的控制和对环境恶化的减缓,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低碳建筑就成为低碳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积极的参与其中,把低碳理念和低碳技术充分的应用其中,使居民能够直接的参与其中,使低碳建筑与低碳经济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见,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低碳市场的健全为前提,而对于城市建筑来说,要想将其置于低碳经济的视域之下,需要首先激活城市低碳建筑的市场需求,全面的促进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通过低碳经济的发展引领城市建筑的优化。因此,本文首先对低碳经济的含义进行了诠释,然后分析了低碳经济视角下城市建筑中存在的问题与低碳建筑的特点,最后就城市建筑的设计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希望通过本文的工作,为实现城市建筑的设计与实践行为提供一定的可供借鉴的信息,更好的促进城市建筑的发展和低碳经济的推广与应用。

一、低碳经济释义

“低碳经济”自从被提出之后,就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国际组织、研究机构以及一些学者的高度重视,并对其展开了持续的探讨与研究 - 。从长远来看,低碳经济含义不仅满足全球环境保护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引起了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重视。我们讲的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与低污染为前提的经济,其本质是经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来减少能耗与降低污染物排放,形成新的能源结构;其主要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与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其基础是设立低碳能源体系、低碳技术系统与低碳产业结构,要求设立和低碳发展相符合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与促进低碳发展的国内外政策、法律法规与市场机制,其主旨是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是技术不断创新与能源结构调整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即基于技术创新与政策措施,开展一场能源革命,形成一种较低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方式,并能减缓气候变化。低碳经济具有以下几个的特点:(1)低碳消费是低碳经济的实质。低碳消费是一种提倡适度消费,克服或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尊重自然与保护生态等为特点的新型消费行为方式;(2)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的推动力。低碳技术包含多种新技术,这些技术一经物化到低碳经济的生产过程就会转变为低碳经济发展关键的物质条件与推动力动力;(3)低碳经济发展的载体是低碳产业。低碳经济发展的水平由低碳产业承载能力所决定;(4)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能源。低碳能源是指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以及低碳排放的能源,转变现有的能源结构是促进低碳经济的重点。

二、低碳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低碳建筑的特点解析

(一)低碳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一段时期以来,我国低碳市场尚未成熟,在可预见的将来也难以形成完善的市场,那种连续稳定的市场需求也没有最终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加大对城市低碳建筑的发展和改造是缺乏一定的支持力度的。可是,因为未能建立起相关的强制性的市场,城市建筑的低碳化趋势显得十分缓慢 。

2、在现有技术水平与政策环境条件下,我国低碳建筑的设计与实践还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太阳能是主要的低碳能源,而除此之外,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或者使用还未能提上日程,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与建筑节能的改造成本有关,有的关乎投资回收期等。

3、在目前情况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筑节能环保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力度还不够,尚未形成产业优势,除了太阳能之外,其他的建筑节能科技的技术水平还相对较低。此外,城市建筑相应的技术标准与产品检测以及认证体系等还并不完善,尚未形成支撑城市建筑节能的能力。

(二)低碳经济下低碳建筑的特点。

1、在现代城市建筑中,将低碳经济的元素注入其中,能够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高校利用,而这也成为低碳建筑发展的重要趋势。可是,在某种意义上讲,将低碳经济的思维运用到城市建筑体中,要经过现代低碳技术的转化才能得以实现。所以,现代城市建筑往往要把清洁能源通过先进的低碳技术运用其中,使其和能源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起到较低的碳排放量和节省人们日常开支的目的。

2、对任何建筑来说,其生命周期都是特定的。比如在拆除城市建筑时,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在这种情况下,对建筑垃圾的回收与利用以及利用的效率和效果已经成为衡量现代建筑是否符合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标准。为此,需要要求我们在建设城市建筑的过程中,要对低碳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选取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促进城市建筑的低碳化。

3、在当今世界中,低碳建筑的发展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因此,在低碳经济视角下发展低碳建筑需要将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最大限度的通过可再生能源来代替不可再生能源。这也成为低碳建筑和一般建筑最重要的区别。此外,低碳建筑要求能源的使用量尽量的减少,降低碳排放量和能耗的消耗。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城市建筑的设计与实践

(一)突出城市建筑的综合属性。

现代城市建筑的功能与属性是多方面的,因此从城市建筑的设计与实践的角度来说,要最大限度的采用低碳技术和使用低碳材料,以此来减少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因此,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城市建筑要全面的运用低碳节能技术,以此来构建一个有机统一的节能系统。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宣传,使居住者能够节能资源、保护环境,养成使用低碳产品与服务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使低碳建筑向着绿色建筑的方向发展。

(二)加强城市建筑的支持与推广。

在低碳经济视角下,城市建筑的设计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以及建筑的工艺选取都较为特殊,在成本方面也会出现明显的增加。所以,在设计与实践城市建筑的过程中,对开发商与建筑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最大显得的节省成本和增加利润,另一方面要加强低碳建筑的支持与推广,主动的提出开发低碳建筑产品 。而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制定相对的扶持措施,使低碳建筑产品能够在价格和性能方面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使其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城市建筑的低碳化趋势中来,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三)通过科技进步促进城市建筑发展。

无论是低碳经济还是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城市建筑,都要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利用才能最终实现。因此,需要过科技进步促进低碳建筑发展,在回收利用建筑垃圾的同时,要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在保证空气清新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居室的能耗;在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健康舒适生活的同时,尽量提高建筑的耐久性能。唯有如此,才能有益于节省资源与能源。

四、结束语

近年来,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处在十分复杂的情形中。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低碳经济显得十分的必要。而在社会发展的全部领域,城市建筑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于气候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因此,需要在当前乃至以后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并将这一要素深入到城市建筑领域,迎合时展的大趋势。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墙体材料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注释:

王军浩. 发展低碳建筑促进城市低碳经济[J]. 科技资讯,2012(10):238-239.

R LAL.Enhancing crop yields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hrough restoration of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pool in agricultural lands[J].Land degradation and development,2006(17):197-209.

孙玉杰. 基于低碳经济下的现代城市建筑研究[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12):87-88.

黄浩苑.深圳:绿色建筑撬动城市低碳经济[J].城市经济,2012(5):12-13.

李楠.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城市建筑色彩[J]. 大众文艺,2011(2):90.

第3篇:低碳经济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 特点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204-01

一、低碳经济模式的特点

世界各国尽管对低碳经济模式的特点认识不一,但归结起来的特点是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即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因此,所谓的低碳经济,是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高碳经济相对应,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或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低碳经济实质是在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实现能源低碳或无碳开发。

二、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低碳经济的提出,预示着一场国际新工业革命来临。将来的经济必然是低碳经济,将来各国经济体的竞争必然是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低碳规则的竞争,甚至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将可能形成“低碳壁垒”。因此,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意义重大。

但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社会经济发展与节能、气候变化的多重任务,这种低碳经济新模式的提出给我国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我国的能源结构一直呈现高碳结构。长期以来,我国以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为基础的技术系统,以及由此基础上粗放的能源利用系统,决定了随后的技术系统与利用系统,是一种路径依赖过程。它在不断追随的技术创新与相应的制度创新中获得递增的规模收益,路径依赖过程不断得以强化,形成了“碳锁定”状态。因此,我国能源结构的高碳锁定的路径,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我国经济短期内难以走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其次,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之中,高碳气体排放的大量增加难以避免。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远未实现,21世纪上半叶我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城市化、人民生活小康化等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不可避免,都会对能源提出巨大的需求。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继续履行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责任,是我国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但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履行减排温室气体的国际责任角度考虑,我国都必须抓住这一场低碳工业革命的新契机,处理好能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低碳经济。

1.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建立低碳型社会。结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尽快开始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近、中、长期规划。当前,要大力开展低碳宣传,引导低碳社会生活方式;倡导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低碳经营的理念;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对于企业,则要推行低碳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提倡消费节能减排的新能源交通工具;健全发展各种环保组织与协会、低碳经济协会。

2.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引领经济发展正成为世界潮流。我国应以此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加快建立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经济体系。关于能源结构的调整,我国要逐步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发展核能、风能、太阳能。通过结构调整,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3.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是否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研发的低碳技术包括节能和清洁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可再生能源、节能清洁汽车技术、农业和土地利用方式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通过把替换燃料、高效使用能源、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封存二氧化碳等措施联合起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4.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当前,应该大力加强能源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确立能源中长期规划的法律地位。采取的主要措施应包括: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法等相关法规,进一步强化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制定与可再生能源法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通过经济、法律等途径引导和激励国内外各类经济主体参与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的清洁发展;加快推进我国能源体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制建设,培育持续稳定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改善健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环境与制度创新。

5.促使企业承担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采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措施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作为企业,要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行为,建立起低碳经济的责任制度。只有低碳经济成为企业的一种“集体行动”,更多企业自觉地转化为低碳企业时,我国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才有现实的基础。

总之,我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我国应该尽快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建立鼓励低碳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波,赵文华.论低碳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8)

第4篇:低碳经济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低碳经济”概念源于英国2003年《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大背景下,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的新型经济发展范式,越来越被世界各国广泛重视和关注。围绕低碳经济,各国学者已经开始了相关方向的分析与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与技术的定量研究、及各区域选择发展低碳经济路径和模式的规范研究等领域。

其中,国外学者作了大量关于实证方面的分析,通过对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研究,论证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代表性观点有:(1)Nicolas(2006)在《气候变化的经济学》中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造成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估,认为如果不采取任何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未来10年内气候变化将给全球带来GDP5%-20%的损失;(2)Grossman(2000)、Friedl (2003)、Ankarhem(2005)等学者对各自所在国家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发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检验,认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长期关系是呈倒“U”型的关系;(3)APIO(2005)等学者则对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进行相关的脱钩研究,并对环境压力指标与经济驱动力指标的各种可能组合给出了合理的定位。除此,欧美日等先进发达国家在关于发展低碳经济实践操作层面也做出卓有成效的研究,且提出保障发展低碳经济的各项国家行动计划,例如:英国的《气候变化法案》、美国的《低碳经济法案》、澳大利亚的《碳污染减排计划绿皮书》、以及日本提出《面向低碳社会的12大行动》等。

相较之下,国内学者研究很多都集中在规范分析方面,主要包括对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经验的介绍,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模式与机制初探等。(1)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赵娜(2007)全面介绍了英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举措与成就;胡淙洋(2008)介绍了发达国家近几年的低碳经济发展历程,并分析了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启示。(2)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庄贵阳(2008)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洪大用(2010)从社会学角度讨论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气候变化问题,探讨中国建设低碳社会的复杂性以及存在的体制优势。(3)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模式与机制初探。陈英姿(2009)通过实现不同地区相应的能源强度改善和能源结构低碳化目标,实现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杨万东(2010)从金融危机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分析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选择;陈文婕(2010)在分析低碳经济的重点是培育和发展新兴低碳产业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低碳产业创新系统和低碳产业集群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此外国内还有不同学者分别从倡导低碳消费(陈晓春,2009)、建设低碳城市(陈文艺,2009)、发展低碳技术(杨芳,2010)等视阈,探讨实现中国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和途径等。

总的来说,低碳经济概念提出,到开始应用实践至今,学术界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质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立低碳产业结构和低碳技术体系;二是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三是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律保障体系。同样由于低碳经济发展会涉及到经济、社会、政治、环境、技术等各层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需要针对区域经济系统现实状况,才能提出有效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及路径。

二、黑龙江经济的低碳转型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不断深化,我国各省份都致力于推进低碳经济发展,黑龙江在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实力,努力缩小与经济发达省份差距同时,也在积极探索一条符合本省实际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和模式。黑龙江省是我国的老工业生产基地,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产业结构在当地仍然占主导地位,这导致本地区经济发展一直锁定在粗放型增长模式中,是造成黑龙江碳排放一直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通过合理调整和优化本省区域经济结构系统,加快促进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然而,黑龙江目前经济的低碳转型受到产业基础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约束,黑龙江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既要考虑原有的产业基础与能源结构,还要不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基于此,我们主要提出以下对策:

1.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在区域产业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已有研究表明,第三产业在能源消耗方面为最少,同时又对经济贡献的拉动不低于第二产业。因此政府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优化产业整体结构,将有利于促进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整体低碳化和碳减排的实现。

2.加快对第二产业,特别是传统重工业的改造和升级。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化工企业存在技术落后、设备老化和生产条件较差等特点,这些都是制约黑龙江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因素。因此,面对传统重工业,应用低碳技术改造高碳传统产业,提高产能效率,是实现黑龙江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升级的主要对策。

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黑龙江省的能源消费结构目前以煤炭、原油和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为主,其中煤炭的消费比重占近70%,是黑龙江省的主要能源。而煤炭存在利用率低、污染重的特点,如何解决黑龙江能源消费结构高碳化是黑龙江省从高碳转向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难题。加速能源调整步伐,一方面,黑龙江省应坚持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和化石能源,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另一方面,当前更可行的是提高当前传统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例如,优化煤产业的组织与产品结构;促进煤炭、原油等能源的深加工转化等。

4.建立健全适应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由于碳经济发展模式刚刚兴起,我省乃至我国支持低碳经济发展采取的政策工具主要是财政补贴,而在其他相关方面政策法规基本还是空白状态,例如法律措施、政府采购、转移支付等手段。因此,黑龙江省必须尽快制定出台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有关战略规划,以及探求在政策法规方面的创新保障路径,从而保证低碳经济得以顺利推行。

参考文献:

第5篇:低碳经济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绩效评价;汽车制造业;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TM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3-0094-02

Design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Automotive Industry under low carbon economy

Zhou Tian-ji Liu Ping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China 150080)

Abstract:Automotive industr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economy, is the key link of achieving the low carbon economy. At present, there is no automotive industry enterpri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under low carbon economy in our country. It is unable to provide standard and to practice instructions on automobile industry in the aspec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o the research of this field becomes very urgent and necessary.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traits of low carbon economy, designed a set of suitable for automotive industry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which aims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automotive industry.

Key words:performance evaluation; automotive industry; low carbon economy

引言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汽车制造业形成了一个庞大又完整的产销体系。然而人们发现传统汽车制造业的辉煌背后,正涌动着一场山雨欲来的“低碳革命”。[1]目前,几乎全球的汽车制造企业都在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来研发适合市场的汽车低碳技术。

低碳时代的到来,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本文在特定的低碳经济背景下,对我国汽车制造业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能够使我国汽车制造业在低碳背景下的绩效评价更加有据可依,进而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对汽车制造业今后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低碳经济对汽车制造业绩效评价内容的影响

发展低碳经济在客观上要求汽车制造企业必须重新构建业绩评价指标,从而引导和激励汽车制造企业实现生产和经营的清洁、高效。《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是多年来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所主要采用的评价标准,该绩效评价体系重点对企业的资本效益、资产经营、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加以评价。[2]以“经济附加值”(EVA)为主的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和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强调了企业的绩效评价应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高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实现企业从会计利润向经济利润的转变。[3]

但是,上述评价指标并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的生态效益。本文根据汽车制造业的特点和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建立财务指标与低碳环保、内部业务运作、发展潜力、客户等指标相结合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是设计低碳经济下汽车制造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科学选择。

二、低碳经济下汽车制造业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基本框架

要建立合理客观的绩效评价指标需要遵循综合性、科学性原则,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互相结合以及要注重指标的可操作性。

基于以上汽车制造业在低碳经济下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除了汽车制造业一向重视的各项财务指标,鉴于当前经济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深,我国汽车制造企业面临的国际挑战不断增强,对本土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潜力的评价,对于今后所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企业的内部生产运作、顾客对企业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新的指标体系的建立要凸显这些特点。

低碳经济下的汽车制造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应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同时基于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将低碳环保、内部业务运作、客户、发展潜力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绩效评价。低碳环保指标维度的单独提出,既可以突出低碳环保的重要性,又可以使汽车制造企业综合绩效的评价更加准确与全面。

三、主要评价指标

(一)财务指标

作为最重要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财务性指标衡量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自身价值。本文根据汽车制造企业的特征,选取的财务指标主要衡量了企业资产和收入等方面的增长趋势和增长速度、各项资金的利用效果和经营效率、偿还债务的能力及获取利润的能力,这更加明确地体现出在现今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财务指标

(二)内部业务运作指标

本文所设计的内部业务运作指标主要体现的是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运营能力,其主要考核了生产流程的合理性和产品的合格率、供应链各环节的效率以及产品开发和服务的质量。这样的设计较传统的改良、创新过程、经营过程和售后服务过程更能体现出汽车制造业生产运营的特点,对企业绩效的描述更加贴切。具体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内部业务运作指标

(三)客户指标

客户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汽车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客户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因此,客户指标是汽车制造企业绩效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设计的客户指标所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客户对汽车质量和销售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客户的保留率、重复购买率以及企业产品所占有的市场份额等。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客户指标

(四)发展潜力指标

汽车制造企业要想长远稳定的发展,一个衡量与评价其未来发展潜力的指标,是确保企业绩效评价能力在未来得到提升的迫切需求。本文所设计的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展潜力指标主要是从员工素质、对产品所投入技术的资金和时间等方面来进行发展潜力的考核的。这样的设计既体现出汽车制造业的特点,又能摒弃原有指标中的冗余,使评价更加简洁且显而易见。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发展潜力

(五)低碳环保指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环境问题关注的日益增长,汽车制造企业的环保压力逐日增大,只有将环境因素纳入其战略管理和经营决策中去,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制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引入低碳环保指标,并将其与其他指标相结合,可以更加科学地反映企业的综合绩效表现。对于汽车制造企业而言这些低碳环保指标主要包括“三废”排放率、产品健康度与工艺清洁度三个方面。具体如表5所示。

表5 低碳环保指标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下虽然强调了环保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整体而言,环境评价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企业需要的是一个综合的业绩评价体系,包括财务层面、企业自身内部运营层面、客户层面、发展潜力层面、低碳环保层面等。在低碳经济下汽车制造企业综合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四、结论

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作为我国经济的主要支柱,能耗污染比较严重的汽车制造业,需要一套合理的、适应低碳经济时代的绩效评价指标,以确保汽车制造企业在低碳经济下持续健康的发展。本文正是以低碳经济作为研究的背景,结合我国汽车制造业的特点,设计出一套综合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以确保在低碳经济下我国的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前景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苏明芳.基于BSC汽车制造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 企业导报,2009(1):46-49.

第6篇:低碳经济的特点范文

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传统依靠高能耗高投入和对资源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其主体思想是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降低单位产出中的碳排放量,低碳经济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经济发展背景和文化背景。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特点使其成为了易于采取低碳营销管理的产业领域,有助于引导旅游景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从而引导社会和旅游消费者建立更加环保低碳的生活消费理念,从而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做出贡献,同时也有利于调整和优化旅游经济的结构。低碳经济对于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作用和意义客观上要求在其在发展低碳经济中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把握和思考,即旅游景点的低碳营销管理模式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其总体发展战略和规划布局,必须立足于打造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来为低碳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旅游景点自身也要加强内部的低碳化管理和面向旅游消费者的低碳营销宣传教育力度。

二、目前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贯彻实施,旅游经济走在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前列,诸多旅游景点发展模式得到了低碳发展模式的初步化改造,旅游产值中单位产出中碳排放含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降低。但是毕竟旅游景点发展低碳经济的时间起步相对较晚,归纳总结起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第一,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景点营销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旅游景点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布局的全面解读,使得旅游景点低碳经济导向的营销管理对于其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贡献程度不高,由于得不到高层次的旅游景点发展战略上的确认,使得其低碳化营销管理的相关机制没有确定下来;第二,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景点营销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旅游景点如何设计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解决方案,使得低碳经济营销管理的思维模式得不到坚实的业务支撑,打造循环经济虽然已经成为了不少旅游景点的共识,但其落实下来还存在较大困难;第三,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景点营销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旅游景点管理企业自身内部低碳化营销管理的具体部署,使得内部低碳化管理水平不高,同时面向旅游消费者的低碳营销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措施不够得力。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建议和对策研究

根据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及其对于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作用意义和相应要求的概述,在分析了目前旅游景点低碳经济营销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结合低碳经济相关理论和要求特别是对我国旅游景点发展低碳经济营销管理案例的综合分析研究,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加强和改善低碳化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的具体建议和策略。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景点的营销管理研究吕琨(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哈尔滨150050)摘要:在发展低碳经济提倡低碳生产消费的基本时代背景下,旅游作为我国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营销管理中低碳思维意识和相关措施机制对于提高旅游经济的单位产出中的碳排放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旅游景点低碳营销管理中的问题,即缺乏对于旅游景点发展战略规划和意图的关注和支持,旅游景点中的低碳循环发展模式还尚未得到有效构建,以及旅游景点内部低碳管理和对外宣传的力度措施缺乏力度等,最后提出了旅游景点营销管理中加强和提高低碳模式的建议和对策。关键词:低碳经济;旅游景点;营销管理;研究第一,旅游景点低碳化营销管理中应该加大从旅游景点自身发展战略规划和布局的宏观思维出发,以此来制定满足其战略发展实施需求的低碳经济营销管理模式,并在相关机制上确立其相应的资源和资金投入。旅游景点进行低碳营销管理模式探索,服从和服务于其战略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基本要求和前提,但同时也必须指出,低碳经济模式和取向能够显著地改善目前旅游景点的盈利模式和运作机制,并为其向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奠定长远发展机制;第二,旅游景点低碳化营销管理中应该朝着建立循环经济的目标进行,以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旅游景点中循环经济的发展应该面向旅游景点业务的全方位环节,特别是对于一些核心价值创造环节和价值增值环节的循环式改造将会大大地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服务产出水平,另外对于开拓新的旅游营销模式和渠道模式也是有着重大的作用;第三,旅游景点低碳化营销管理中应该优化旅游景点管理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和相关管理流程,降低内部管理中的碳排放水平和管理的效率,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面向旅游消费者向其宣传低碳环保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在提高其低碳旅游消费理念的基础上增强其低碳旅游环保消费模式的形成,从而最终实现旅游景点的低碳化营销管理的运作,这种产业链条的联动是旅游景点低碳生态模式发展的基础。

第7篇:低碳经济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水运;低碳物流;低碳经济

1前言

各国已经认识到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世界各国对于建设低碳经济以应对全球变暖的共识也不断得到加强,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日益关注,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与经济发展最大的挑战。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的必要性。而内河运输顺应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具有能耗低和环境友好且运能大、占地省的优势。

2水运的特点及其现状

水运是低碳、低成本的物流平台。水路运输各国家应用最早的主要运输方式具有兴起最早、历史最久的特点。目前,我国的水运在全社会货物周转量中所占比重达55%,在外贸货运量中占到了90%以上。并且其经济特征是能耗少、成本低、载重量大、占地少、污染轻是在成本方而,水运的运价只需3分钱,相当于铁路的1/5、公路的1/12,每吨货物运输1公里,水运产生的污染物是最少的。在污染排放方面运送1吨货物行驶1000公里,不同运输方式相比较。例如,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卡车是船队的9.5倍,火车是船队的3.2倍,火车和卡车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分别是船队的5倍和7倍。历史上中国就是世界领先的水运大国,我国东西方向有长江、黑龙江、淮河、珠江等几大水系组成内河运输体系,南北方向有五大主要沿海港口区域组成海上航线。

3水运的低碳经济运作所存在的问题

3.1船舶种类复杂,型号种类繁多

有一些专用运输船舶和特种船舶分类更加详细,通常,客船和货船两种交通工具共同组成运输的船舶。而干货船和油槽船两大类货船按照其用途不同又有差别。油槽船可分为:油轮和液化天然气船,每一类船舶又有不同的型号。杂货船、干散货船、冷藏船、木材船、集装箱船等构成;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加工这些必然要为复杂的分类的每个型号的船舶配备专门的零部件。

3.2运营船舶老化严重,十年以上的船舶仍为运输主力军

目前,十年以上的船舶成为运输的主力军,加之降低了节能减排的效果,增加了碳的排放量运营船舶老龄化严重,许多船舶运营企业不注重船舶的保养和维护,使得船舶燃油消耗率升高。

3.3企业没有燃油能耗统计,忽视低碳减排的技术应用

在国内,另外,中小型企业很难注重低碳减排技术的应用,大部分企业能耗统计仅做成本核算用,没有建立系统的燃油能耗统计管理制度。很多船舶运营企业的管理机制不完善,由于船舶买卖频繁,政府推进低碳理念的难度较大。部分小企业根本没有燃油能耗统计。普遍的情况是效益不好时有没有能力进行有效的技术投入,当企业效益好的时候不考虑低碳减排问题。

3.4船舶难以保证往返都能载运货物

不对称,船舶空载率较高,导致航运市场的结构性运量不足,由于航运信息缺乏运量供求信息通道来源不及时,甚至达到了平均空载率50%。

4、水运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低碳经济,即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理念,通过技术、制度创新,开发新能源等手段,最大限度减少煤炭石油等能源的消耗,减少CO2等加剧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水运是我国交通运输方式中历史较为悠久的。水运具有能耗少、低成本、载重量达、污染少等特点,应当作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首选。调查数据表明,在相同运距和相同载重量的条件下,水运产生的污染物较少。例如,CO的排放量,卡车是船队的9.5倍,火车是船队的3.2倍;碳氢化合物,火车和卡车的排放量分别是船队的5倍和7倍。由此可见,水运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最优选择,它不仅好能少,排放的污染气体也少。我国水资源极为丰富,自古以来就是世界领先的水运大国,其水运布局也有很大的优势,在促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水运的低碳经济运作所存在的问题

(一)船舶类型复杂多样

目前,水运船舶根据载人还是载物大致分为两种:客船和货船。对于货船,按用途又可以将其分为干货船和槽货船。干货船又可以根据载物种类分为杂货船、木材船等多种;油槽船可分为:油轮和液化天然气船,每一类船舶又有不同的型号。还有一些专用船舶其分类更为多样。因为每一种型号的船舶都有区别于其他的零部件,船舶如此复杂的分类给船舶制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加工大量不同的零部件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同时会造成更多的环境污染,反而不利于我国资源节约型,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运营船舶老化严重

由于船舶造价成本高等原因,水路交通运输船舶更新换代速度较慢,十年以上的船舶成为运输的主力军,运营船舶老龄化严重。甚至,有些船舶运营企业为了最大限度降低运输成本,不注重船舶的保养和维护,船舶燃油消耗率高升,降低了水运节能减排的效果,增加了碳的排放量,削弱了水运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燃油能耗统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国内船舶运营企业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没有建立起系统的能耗系统管理制度,尤其是在中小企业中,受经济发展和工作量大的限制,中小型企业有意忽视了低碳减排新型技术的应用,大部分企业能耗统计仅做成本核算用,没有建立系统的燃油能耗统计管理制度。同时,政府推进低碳理念的难度较大。目前普遍的情况是,船舶运营企业在效益不好时没有能力进行有效的技术投入,效益好的时候不考虑低碳减排问题。此外,由于物资运输的不对称性,船舶难以保证往返都能载运货物,船舶空载率较高,增加了能耗。

综上所述,水运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顺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力促进水运的发展与创新,制定行之有效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是我国科学工作者面临的主要研究课题。此外,人们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也会享受低碳生活带来的好处。大量发展低碳经济中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第8篇:低碳经济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供应链; 绿色供应链管理; 途径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我国经济发展倡导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经济发展低碳经济,要求企业强化绿色供应链管理,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与国外发展的经济相比,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也相对落后,要获得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就要积极克服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企业管理的发展。

1.低碳经济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述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下,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一般来讲,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手段,减少高碳能源的消耗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形式[1]。

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经济模式,也是人们工业文明发展的又一次重大的进步。追求能源的高效利用,开发清洁能源,创新技术等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质性内容。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现代管理模式,主要是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的影响和资源效率,它来源于传统的供应链,但又比传统的供应链先进,将“绿色”和“环保意识”引入整个供应链,使企业能够达到绿色制造的目的。绿色供应链以强大的理论和供应链的管理技术为基础,会涉及多个供应商、生产厂。主要的目的是使产品从物料的获取、加工等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小,具有极高的资源效率。

低碳经济与绿色供应链管理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目前低碳经济发展的领域有清洁煤技术、新能源、智能电网等,绿色供应链管理则一直将绿色理念和环保意识融于整个供应链管理的过程,在企业的生产中实施绿色采购、绿色包装等一系列的绿色供应管理,使绿色供应链能够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消耗降[2]。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低碳经济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是为了应对现阶段的气候变化,保证能源的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具有以下特点。

2.1优化能源利用,寻找绿色能源。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低碳经济,而我国社会的发展仍然存在高能耗、高污染的现象,资源的配置出现错位,影响了整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关注能源的优化,以及充分利用,努力寻求低碳能源,而低碳能源是指高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的一些能源,具体包括可再生的能源、核能以及部分的清洁煤,而可再生能源又包括太阳能、风力能生物质能等。

2.2注重技术创新。积极创新能源技术与减排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制度的创新,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控制碳的排放量,保持生态平衡[3]。基于这样的发展,无论发展怎样的技术能源,都必须以低碳技术为主。在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关注技术的创新,将技术创新作为改善环境、控制能源消耗的关键。

3.低碳经济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

现代社会中的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在全新的理念中,从明确低碳经济发展的模式开始,了解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在低碳经济下寻求企业发展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低碳经济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完善内部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在低碳经济下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的领导用发展的眼光来统筹企业管理。要做好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就要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采用合理的方法对个部门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协调平衡混合部门的发展,在公平的基础上注重效率的不断要提高。要让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作成为企业发展的优势[4]。

另外,要积极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筹建企业的信息传输网络,对基础性的网络信息设计进行优化,利用企业的信息化网络推动各个企业之间信息的传播,利用信息化的建设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大量的一手资料,为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3.2政府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规。绿色供应链的管理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在有效的管理下加强监管,对相关的法规进行完善。首先对绿色环保进行大力的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以及迫切性。让企业具有一定的危机意识,对于宣传的内容,一方面要宣传市场营销的理念,也要向消费者宣传绿色消费的重要意义,培养其绿色消费的意识。为绿色供应链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除此之外,要完善政府监管的体系,从各个方面听取意见,接受舆论的监督。其次,要制定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污染的惩罚,为绿色发展模式的运用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另外,也可以建立产品质量检测的监督体系,与法律法规相结合,共同促进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3.3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绿色技术。要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就要进行绿色生产,达到节能、减污、降耗的目标。根据生产的过程,制定防治污染的具体措施,减少企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开发利用新型能源,将传统产业进行升级,使具体的运输方式也能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污染的目的。另外,也要积极建设综合运输系统,对交通的基础设施进行规划,优化运输的路线,采用一些低排放的运输方式。要鼓励发展,并使用具有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的新型的运输方式,发展货运信息的服务网络,提高运输效率[5]。这些技术创新,都是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措施。

3.4加强企业合作,促进低碳生产。在整个低碳经济的发展中,不同的企业主体之间会有不同的利益,但是可以进行积极的战略合作,将各个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连接成一个庞大的系统,在供应、生产、运输、销售等领域普及环保意识,能积极促进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利用这样的企业合作平台,使不同的企业共享技术创新的信息和成果,促进低碳生产。

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倡导低碳经济发展,在具体的企业管理中,应用绿色供应链管理,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低碳经济下进行绿色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发展低碳科技的意识,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途径去优化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完善内部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政府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规;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绿色技术;加强企业合作,促进低碳生产,共同推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钱宇.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途径[J].中国水运,2010,03:24-25.

[2] 田慧丽.基于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浅析[J].企业研究,2013,02:13-14.

[3] 崔立民.低碳经济时代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J].中国商贸,2012,19:120-121.

第9篇:低碳经济的特点范文

(河南省财经学校,河南郑州450012)

[摘要]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选择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在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制约的内在矛盾时,应积极提倡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本文提出以低碳经济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并寻求低碳经济转型的正确途径。

关键词 ]低碳经济;中国经济;转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4.140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温室气体排放远远超出了地球的承受能力,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引起世界的强烈关注。针对经济增长与环境制约的内在矛盾,增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了探索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课题。我国作为工业生产经济大国,正在不断致力于开发适合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并对发展低碳经济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选择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促进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为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贡献一份力量,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

1低碳经济的内涵和特点

1.1低碳经济的概念

在当今能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提出的低碳经济概念,是为了在能源利用的同时做好对环境的保护,保持自然环境的节能减排、低损耗、低污染,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保障人类的生存环境。低碳经济模式在起到了对自然环境保护的同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既不会阻碍社会经济前进的脚步,优化了能源结构,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又不会给自然环境造成危害和污染,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低碳经济所提倡的发展理念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致的。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要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另一方面要积极地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通过制定合理的节能减排计划尽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只有发展低碳经济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共同进步,改变原有粗放后集约型的发展模式。

1.2低碳经济的特点

低碳经济就是要对能源进行高效利用、促进新能源发展、建设绿色GDP,加快能源创新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进一步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制度建设,促进人类生产观念的进步。我国的传统经济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加快了能源的消耗,换来的却是较低的经济效益,同时向大自然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为节能减排、促进经济转型提供了新的途径,是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进一步阐释。总体来看,低碳经济具有三个特点:

(1)综合性。低碳经济强调经济发展与减排的结合,更多的涉及社会、环境、人文的综合问题,目的是通过减少能源需求和排放来促进经济发展,不是以降低生活质量和放慢经济增长为前提,不单单是为了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不同的国家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和发展空间也不一样,制定合理的、公平的节能减排目标是保证社会公平和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

(2)战略性。低碳经济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解决当下我们遇到的生态问题,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是长远的水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天气变化反常这些众多的问题更要解决长远的发展问题,低碳经济是对当前能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调整,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深刻变革,为了让人类的生存环境适应地球的生态系统而做出的战略性布局。

(3)全球性。整个地球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气候变暖是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所以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也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发展目标。

2我国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所面临的困难

2.1政府对绿色节能技术缺乏足够的支持

在我国由于绿色节能技术还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发展较晚,人们对于绿色节能技术和新能源不被大多数的人所接受,认识不清,严重阻碍了低碳经济发展。同时国家又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扶持,发展绿色节能技术需要的新材料、新设备购买成本极大的上升,节能技术研发者的积极性因此也受到了打击。很多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更多的投入到普通技术产业发展中来,忽略对绿色节能产业的重视,影响着我国绿色节能产业的发展。

2.2对绿色节能技术缺少评估标准

目前来说我国绿色节能技术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对绿色节能技术的评估没有传统的数据作为支持,多通过建设过程的中的实践与探讨,一些绿色节能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漏洞百出,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估。再加上绿色节能技术相应的投资又极其匮乏,而研发成本较高,不能对绿色节能技术进行及时的投入、优化和完善,极大地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规划。

2.3低碳产业的推广阻碍重重

我国必须要从国外的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才能解决对低碳技术的研发进度缓慢的现实,大力推广低碳产业,一方面通过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加快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对国外的低碳技术进行实际的利用。我国一直以来对国外先进技术存在重引进、轻创新的情况。很多企业希望能够为这些先进技术投入大量的资金来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这些技术往往背道而驰,不能跟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起来。到最后,既没有培养出自主创新能力,也没有带动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对国外的先进技术过度依赖的局面。

3我国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可能途径

3.1改变落后的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

积极地参与低碳减排行动,从根本上转变对于低碳发展方式的认识,根据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鼓励支持绿色节能技术。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创造一个有利于低碳发展模式推广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在鼓励支持绿色节能技术发展的同时,并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对节能减排进行有效的监督,要充分认识到低碳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需要各方面长期的坚持和共同努力,树立主人翁意识,节约资源,珍惜资源,同时对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要正确处理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抱枕转型效果。其次,还要重视人们的配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要逐渐转变人们对于低碳转型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将低碳的观念植入人心,使人人都能参与到低碳减排的行列中来,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实现低碳生活。

3.2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尽快建立起以低碳经济为主题的近、中、长期战略规划。根据中国发展的需要,制定明确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战略规划,积极争取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大力支持,明确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方向,抓紧时间在全国建立一批代表性的低碳经济试点区域。我国在东部发达地区有很多重要的能源基地,采取相关政策吸引研发及高端制造业投资,这些区域主要有低碳产业园、低碳商业区等,利用这些试点区别来发展低碳技术,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为社会的低碳化发展提供实践基础,促进低碳技术的应用。同时,政府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布局的划分进行指导,加强对绿色节能技术的支持力度,制定出建设各阶段的目标责任,促进各地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以实际行动支持绿色节能技术的发展,如对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等。对于购买绿色节能产品的消费者提供补贴或者是贷款方面的优惠政策,研究出绿色节能新技术的企业或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增强人们购买的积极性,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我国要积极吸收发达国家在绿色节能新技术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强合作,不断地进行丰富和完善。

3.3加快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结合各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明确各地域的发展优势,进行总体战略规划,进行地域划分,形成当地的特色产业。在生态环境比较容易遭到破坏的地方,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加大对环境的保护,保证当地生态平衡;在一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指导的地区,用高新技术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依托各地区有利的地形条件以及自然环境,结合各地区的发展现状,结合现有的产业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安排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大对创新性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用新兴行业来带动经济结构的转变,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