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第1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

一、教师与学生人性化的交往

叛逆、新潮、固执等,还没有真正走上社会的舞台,现在的小学生们就被以成人的目光贴上了种种标签。很多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其实,我们不妨从自身寻找原因,换个角度来看待学生的成长。当面对学生的各种学习问题时,多数教师是气愤的,拿学生没办法,他们的气愤其实是教学无可奈何的表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梳理自己的情绪,把学生的种种行动看作健康个性发展的标志来加以宽容,从而能平心静气地与学生沟通。教师的镇静和从容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过于急躁的情绪会导致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如严厉批评、讽刺、体罚等,这是学生不愿意接受的,感到自己被强制,缺乏人性化,减弱了他们接受教师教导的意愿。

教育是人性化的,有时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慈爱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份小小的礼物、一次真诚的鼓励都会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时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彩的语言。教师的良好情感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要给学生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学习活动中。特别是理解能力差,记忆力不好的待努力的学生,由于经常被家长奚落,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所以当他们回答出问题的时候或取得小小进步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最大的赞扬。当他们没有信心的时候,教师要告诉他们老师永远支持他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自信的学生。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学习习惯的养成关系到学生以后学习的效果。年龄越小,可塑性就越强,因此,语文教师教学要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从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点滴抓起,对于不良习惯要及时纠正。习惯的养成是长期的过程,是在不断发展中提高的过程,教师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坚持下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自然养成。

1.教师要做好的榜样。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十分重要。如教师的板书就要做到字体工整、美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规范、流利、标准。

2.认真书写的习惯。有的学生写字总是笔记潦草,缺少笔画,错字连篇;有的学生写字不管笔顺,随手乱写乱画。学生执笔、坐姿等都要有良好的习惯,书写要认真一笔一画,书写工整规范,注意间架结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字写好。同时多让学生观摩一些优秀作品,让他们明白什么样的字才算是写得好的字,有写好字的欲望和标准。

3.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助手,当遇到不会的字词时,不能总是依赖教师,获得现成的答案,要自己动手解决。如查看《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教师不要一手包办,要督促学生使用工具书,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读音和适当的释义,提高学生认字解词的能力,训练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这样学生在阅读课文、课外书时,碰到生字、新词,也可以借助工具书弄懂它们的正确含义,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多动笔的习惯。写作靠的是平时练笔,学生在课下要养成一日一记的习惯,把每天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心得写出来,或者摘录名词佳句,名言警句等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

三、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

小学语文教材的知识内容极为丰富,古今中外的社会历史,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其中许多知识都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说不清的。现代教学手段则可以充分发挥其再现性特点,展示生动形象的画面,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使上述知识信息通过各种视听手段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地再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获得一种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也不能绝对化、简单化。有的课堂“满堂充电”,学生眼花缭乱,反而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影响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这是我们应引以为戒的。课堂气氛的改善关系到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的诸多方法中,教学方法的运用是重点,而教学节奏的把握是难点,要多加研究,才能使课堂气氛更适合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抓好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1.口语交际就离不开普通话教学。谈到普通话教学就离不开拼音教学,所以要抓好口语交际就必须抓好拼音教学,这是学习普通话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时,平时要多训练学生说普通话,不但师生之间要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同学之间也要用普通话交流,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普通话水平,为今后的学习和写作打好基础。

2.借助课文的朗读教学,训练学生情感。加强朗读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取个别读、领读、齐读、自由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能力,以达到训练学生有感情地进行口语表达的目的。

3.教师要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这些年龄小、知识少、经验少的小学生具有旺盛的精力、广泛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只要教师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也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如在进行“我爱吃的水果”这个口语交际时,让学生动手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再说一说它的样子、颜色、味道,为什么喜欢它?可能短短的几句就说完了,而大多数的学生说得都差不多。但是如果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你所画的水果上加上一个表情,或笑、或哭、或怒,再想象一下为什么你喜欢的水果会有这个或笑、或哭、或怒的表情。”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学生,就一定能说出各种各样,稀奇有趣的故事来。

第2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29-01

一、拼读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素材库,同时也是学生进行拼音学习的重要方式。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会话能力积累,有了一定的实践技能,但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不够,特别是字音(音节)的拼读是学生拼音入门学习的难点。人教版新教材采用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教学汉语拼音三拼音节gua、guo、hua、huo、kuo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上课时,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是正在调用他们原有的“语言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指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来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教师可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并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最后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说出双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后,还须经过大量的“耳听口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综合认知能力,以达到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现的209个音节。为了增强学生的拼读兴趣和效果,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口语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从学生使用的学习文具入手。从学生最乐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为学生营造喜闻乐见的拼音音节氛围,使他们爱学乐学,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拼音能力了,又发展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拼音学习与观察情景图片的整合

低年级学生认识世界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认识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在教学中善于将情境图片与拼音学习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借助一定的情境进行拼音知识的学习。人教版新教材拼音部分在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看图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了巧妙的组合。特别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图,给师生带来了更大的创造性的学习空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真研读每一幅情景图,想办法激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借助情景,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从记汉字。

1、看懂留意,练习拼读。有的情景图内容简单,物体的名称和音节对应出现。如第7课,妈妈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贺卡。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读音节、认记汉字。

2、抓住画面特征,记住字形。有的情景图中的事物具有体现字形的特点,但图上的物体真正体现字形的往往只在画面的某一处。教学时应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画面,突出最形象的体现字形的部位,启发学生想像。

3、充分利用插图加深记忆。刚学会拼音字母的学生,拼读音节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就很容易拼出音节了。学生在认读时,遇到认不出、说不上的汉字,教师可以描述图意,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使学生回忆起字的读音和字形,

三、做好拼音识字与阅读儿歌的有效整合

在低年级阶段,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引导学生进行拼音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一久就会导致学生的审美疲劳,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做好拼音识字与阅读活动、儿歌教学的有效整合,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或者趣味化的阅读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拼音学习范围,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为儿歌或口诀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材料,识字却是他们由拼音的学习转入高一层次的学习活动。人教版新教材在编排上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把拼音与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我认为这样的安排不仅巩固了汉语拼音的运用,而且便于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为学习合体字准备了条件。每一课中都有图画表示独体字的意义,字的上面都配有汉语拼音音节,图下又有汉语拼音短文和词组。句子来概括图意。学生通过读儿歌、既学会了一些汉字又没有增加单纯识字的心理负担。

我感到从一年级开始,学生每认记一个字时都应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大致了解字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要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二要运用造句的方法使学生大致了解字义;三要运用汉字构字的规律让学生了解字形。教师还要注意强化听、说、读、写的互相渗透。听,听字的读音,听老师范读或同学朗读;说,让学生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说一句完整的话;读,拼读音节,认读生字,按词的组合朗读句子,读懂句意;写,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指导学生练习书写。通过充分调动眼、口、耳、手的功能,使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综上所述,在拼音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重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巧妙的进行引导教育,以便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感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3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哲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Some Philosophy Thoughts o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 Teaching

SHEN Xiuwen

(Shilipu Primary School, Gaoyu Town,Ci County, Handan,Hebei, 056500)

AbstractThe principles of Marxist Philosophy are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content,form and important point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 teaching.Starting from text extension,subjects integra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activities in class and after class,with the viewpoint of universal contact,elaborated are the teaching content planning as a whole and regrouping; with a firm grasp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on properties and individuality,introduced are the laws of Chinese teaching aswell as the treatment of its unique language phenomena; according to the laws of the unity of opposites, the three pairs of teaching mode: exploration and reception, expression and experience, and belief and realization,are compared,analyzed and explored.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 teaching; philosophy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按照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有利于认清本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把握语文教学规律,无论是提高学生语文的素养还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1 语文教学中重组语文教学内容按照普遍联系观点、统整

小学语文课程中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审视课本的内容是滞后的,是落后于时展的,语文教学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从以下诸方面改进,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基于文本,拓展资源。按照普遍联系的观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具有自身的知识和丰富的情感,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拓展课程资源时它可以自然要比教科书内容丰富了许多,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中有效的提高了学生们的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其次,学科整合,横向联系。小学语文可以说在教学中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又可以提高思维能力的训练、情感的熏陶等。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全面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凭借语言文字和课文内容,耐心讲解来引导学生潜心领悟,从而让学生们寻找知识间的联系,深化认知结构。再次,课内、外结合,开放互补。语文综合性学习和课堂教学同等重要,首先要大写作观、树立大阅读观,在教学中不仅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途径,还要使学生不断的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上相互交叉、渗透。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 语文教学中寻找教学新支点,把握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共性是指同类事物、系统或者过程的矛盾有共同性。个性是指每个具体的事物、系统或者过程中的矛盾又有其特殊性。从来看出个性中含有共性,共性中存在于个性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共性与个性中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出以下要求:第一,概括共性。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共性方面以外还要寻找共性。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段和学生的知识程度逐步扩大范围,总体采用原则是由横向比较、内部比较向纵向比较、外部比较发展。即可以巩固旧知识,也可以加快新知识的学习速度。第二,要讲求个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要引导学生找寻语言学习的共同之处以外还有引领学生寻求特殊点。小学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语言的规律,而且要让学生品味语言的新颖和独特。第三,不仅要突出语言的个性还要体现语言的共性。教师在平时的语言教学过程当中,不仅要体现语言的共性,教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规律,而且要做到突出个性,做到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对立统一规律探求语文教学中的新模式

复杂的矛盾体系中,一切的事物都是有矛盾的。各种矛盾之间总是不平衡的,它们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相同的,矛盾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都是有特点的。这一原则提示小学语文教学别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探究式”和“接受式”。 “接受式”的优势在于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里掌握到不以书本为载体的知识,此交流方式很单一,学生们接受知识比较被动,不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知识能力。“探究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到丰厚的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发展能力。因此,此交流方式可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其次,“表演(活动)式”与“体验式”。将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进课堂,课堂教学实效最为关键,不能仅为了追求形式而忽视了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在表演活动中,教师应该最关注的是学生的语言积累,随时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不是在表演活动中的形式。“训练式”和“感悟式”。语文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及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语文是学科中人文性很强的,不仅仅是光通过训练就可以的。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等,感悟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总之,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学科中需要我们以一种哲学思辨精神来思考更高层面的。从而使语文课堂上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2]本书编写组.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5,39,43.

第4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实践思考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教学观念过于陈旧。

当前,仍有一部分语文教师教学观念过于陈旧,阻碍了语文创新教学课堂的有序进行,新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教学方案创新,使得语文教学方向逐渐明确化,但是很多教师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学思路过于老化,而且,教师过于重视升学率和学生成绩,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模式单一。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听课状态,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课堂教学氛围显得比较枯燥乏味,教师没有正确指导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比如说在学习《梅花》这篇诗词时,可以通过书画的等式帮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文章的内涵和理解能力,但是教师没有为学生营造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抑制了学生想象思维的发挥,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教学策略缺乏针对性。

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模式不是随意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具有科学的规划和指导,不然很难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教师要合理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套用别人的软件进行教学,这种方式违背了创新教学的真正目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创新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由于小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学生应该根据学生的特征变化适当的选择科学的教学手段。

二、新课程下对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新要求

新课程下主要以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模式为教学思想指导,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基本前提条件,帮助学生较快的掌握课程知识,首先要打破原有的单一的授课方式,根据教育教学制度进行创新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并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拓展性讲解,并设置相应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语文知识。在新课程中,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老师还是“催化剂”,他得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习。当前课程改革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现代教育技术成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明确指出在教学进程中应该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来“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说明教育技术应用不仅是传述手段的运用,而且涉及技术应用背后更为关键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的更新,也要求教师重新认识、改变某些传统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控制方式。

三、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实践创新意识。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时,首先应该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比如,王崧舟教师在讲《与象共舞》这一课时,通过两种教法、两种思路上了这一课。一种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知识;另一种教学目的是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及运用语言形式。这两种教学都使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虽然构思不同,但是教学一样精彩,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出来,很好地体现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

(二)全面掌握教学方法,进行正确引导。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养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课堂教学的改进,全面考虑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利用课内课外各种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打破教学常规,合理分析教材。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在生活中到处都有语文学习资源,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实践中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全面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探究,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联系生活进行语文教学创新。同时语文教学应该从现实生活出发,重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拓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拓宽视野,切实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的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面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新课程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教学。教育部门还要对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法进行思考和总结,当然语文创新教学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小学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不懈的用创新教育理念精心组织教学,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大胆进行创新教学,使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雷振国.对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6,(17):107-108.

[2]何亮.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浅析[J].文学教育(中),2013,(03):116.

[3]张新星.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35).

第5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教学占整个语文教学的百分之六七十,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其他学科教学质量的优劣。阅读首先是学生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次是一种不断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如同人的眼耳。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输灌给学生,但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一种自己能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阅读。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表达的能力。多进行阅读,可以丰富语言、积累词汇。另外,通过阅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水平。因此,阅读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有利于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写作表达的能力;有利于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不就说明读书与写作、表达的密切关系吗?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看多了、读多了,“厚积而薄发”,就能对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们务必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花大气力改进阅读教学,不断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二、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我根据学生的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会飞的蒲公英》这类涉及自然中的植物等的教学内容,我会创设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趣。又如我在教《快乐王子》一文时,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王子和燕子在高空中对话的情境,王子后面藏着一些词语,接着小燕子答应了王子的请求,巧妙地引出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提供有力的佐证。

三、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语文课程新大纲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这方面来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是培养学生独立的、自觉的阅读的能力。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证明,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量直接影响到他对新知识的接受强度。其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阅读课中,教师可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字、词、句到段到篇;由浅入深,从能回答问题到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能思考“是什么”一类浅层问题,再到能思考“为什么”一类深层问题;由理解课文内容到掌握中心思想再到了解写作特点;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条理性和精确性,最后做到举一反三。培养自学能力,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既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重视学法的研究与培养。学法主要靠在学习中领悟,而不是靠灌输。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读书的方法,是可取的,这样学生得到的学法更牢固、更灵活,可以用来指导今后的阅读实践。

第6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互动教学 学生

由于在当前新课改当中惯用的就是互动,这也是按照新课程对于课堂教学的重新定位,并且这也是新的价值取向在教室课堂教学当中。按照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互动传意的过程。如果方式不同,那么就会有着不同的效果。从本质上来看,这种互动核心内容就是要做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创新、探究和学习。从具体上来看,必须要让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这样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而能够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并且其关注点绝对不能只是放在对于学生参与学习,其中更为关键的就是必须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也就是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充分发挥。

而对互动所进行的实施,具体来看,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必须确立参与教学目标,这主要是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对学习目标确立,在这一过程当中,必须将“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例如在对《四季》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立足于在课前对课文内容熟透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做到对学习目标确立。教师说:同学们注意啦,今天我给你们带来几幅图画,你们看看上面所画的是什么,你们和同桌可以进行交流讨论。而这时借助于投影向学生展现四季的画面,而这就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家纷纷去进行讨论,同学们则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与同学进行交流,教师则在同学之间的交流当中能够听到令人惊讶的谈话,而这就可以让学生在本课的学习当中确立明确的目标,也就会让学生有着浓厚学习兴趣。

二是必须确立参与教学过程当中的难点和重点,借助于分析不同意见和讨论其中的难点、重点,而学生及时的向教师实施反馈,这样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之间的帮助做到对多向互动的实现。而这也就是将“我要学”逐步转化为“我会学”。还是对《四季》这篇课文进行教学的时候,通过对春夏秋冬这四幅图出示之后,这样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想象和观察,按照图的意识,自己提出相关的问题进行回答,而在进行自由讨论之后,有些学生说最美的季节是春天,因为花儿都开了。还有的说最美的是夏天,这是由于夏天可以到小溪当中捉鱼。还有的学生说最美的是秋天,因为这个季节有着很多的水果。还有的学生说最美的季节是冬天,这可以在雪地上玩耍。而经过学生的讨论,这样对于教学当中的难点和重点做到有效解决,从而产生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教师在教学完一门课程之后必须做到对内容的及时参与回顾,这一过程就可以做到有意识性的积极引导学生从“我会学”逐步转化成为“我学会”,这样就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在参与过程当中学会学习。还是以《四季》这篇课文举例说明,教师和学生两者进行共同反思。教师:同学们在经过这篇课文学习之后,你们所知道的是啥,这样你们将自己所知道的都告诉你的朋友们。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让学生畅所欲言。可是在互动课堂当中也不应该放任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的课堂,而这也依赖于对和谐和充分参与良好氛围的营造。而这一过程当中,通过教师回顾所学到的内容,则必须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只有做到这点,才能让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知识做到有效的掌握。

综上所述,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对于教材必须要做到深入的钻研,积极做好教学设计,从而把教学目标逐步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这也构建出从已经了解的知识而转向新的知识。通过对基本事实情境的创设,从而让学生对基本原理进行启发和感悟,留足空间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良好的机会。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借助于广泛交流从而让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互动,通过相互之间的补充、沟通和影响,这样就会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更多的让学生对问题发现、提出和解决,通过平等、和谐以及民主的师生关系的有效构筑,通过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的相互之间的教学,这样就会有着真正意义的学习共同体形成,而借助于师生之间共同发展和相互交流的互动教学关系的实现,这如今也逐步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这样所做的探索也能够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姚立娟. 谈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中的“互动合作”[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7).

[2]闵光富. 英语互动教学应坚持的三大原则[J].教学与管理,2008(18).

第7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教学 实施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都在发生着令人欣慰的质的变化。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教学习惯乃至评价标准不可能随着课程的改变而彻底改变,这样就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益的低下。故此,实施课堂高效教学,进一步改变课堂教学中少慢差费的现状,成为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所谓“高效教学”,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单位时间内,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我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高效教学”这种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但是,“高效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增进,而且还应该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说,“高效教学”的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与灵魂。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高效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奥秘,就会主动、积极、执着地去探索。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情授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课过程当中,让教师的情感与授课内容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充分利用自己的形体语言来配合授课内容,并且要把学生的情绪也引入教师的激情当中。如:学习《荷花》一文,播放荷花舞蹈、蜻蜓飞来、小鱼游去的画面,教师配乐朗读,让学生想象自己融入荷花池中,变成一朵白荷花后,蜻蜓、小鱼会对“我”说什么?这样让学生和老师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从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精设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密的导入对授课内容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一堂好课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前境导人。如:学习《荷花》一课,导人时课件出示生机勃勃,随风摇曳的荷花,配上背景音乐《采莲》曲,让学生初步感知荷花的美丽,并设问:你能用一词或一句诗来形容荷花吗?让学生通过画面感知荷花的美丽,产生走进文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鼓励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创新意识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即培养质疑问难能力。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质疑问难,从而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认为i文需要教师的一个引导讨稗。

1.审题激质疑:

关键字句是题目的“窗户”,透过“窗户”才能领略内涵,引导学生读题、审题,围绕题目提出问题,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更能迅速地掌握题目的脉络和内容。比如:教学《三顾茅庐》一文时,可这样设问:“顾”是什么意思?“三顾茅庐”又是什么意思?谁“三顾茅庐”?他为什么要“三顾茅庐”?结果怎样?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对“三顾茅庐”的分析探究抓住了本文的中心内容。

2.身边小事启质疑:

除了课堂教学锻练学生质疑能力之外,应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实际,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身边日常事务提高质疑问难的能力。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三、创设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1.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会去思考,思维总是指向解决某项任务的。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和掌握,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去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一般是通过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例如:学习《第一次拥抱》,师引导: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1: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生2: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我”是什么感受?……学生所提的问题,其实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就能顺利地体悟文中所表达浓浓的亲情。显然,这部分内容若以“教师讲解明白”为主,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若以“学生探索明白”为主,学生就变成了主动探索者。

四、转化教师角色由知识的复制者变为学生创造潜能地开发者

学生的创造性与教师有密切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教育观念,增强教育创新意识,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做“数学”,用“数学”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五、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力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若学生学数学缺乏正确的学习会事倍功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例如:讲授《桂林山水》一文,分析桂林的山有三个特点:奇、秀、险;要求学生依同样的方法自学下一段,桂林的水也有三个特点:清、静、绿。作者运用了“抓住特征,分步描写”的方法,学生通过学法指导练习学法,最后掌握学法,让学生体会出:描写自然景观,要抓住它的特征分层、分段叙述。对于标点、字、词、句、段、篇的学法指导,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来得出结论,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

六、优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创新

第8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便可根据不同的年段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文本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适宜的的策略引导和培养学生“悟”的能力。

一、联系生活领悟

学生学习是以原有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引导、激活学生的生活库存,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触类旁通,具体感受学习材料的内涵。教学完《惊弓之鸟》一文后,学生对成语“惊弓之鸟”的意思大概了解了,但若要实际运用仍有困难,说明学生还是浅层次理解。此时,教师让学生回忆曾经受过惊恐、见到一点动静特别害怕的事例。学生纷纷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记忆。一位学生这样讲:有一次,我作业没做好,偷看电视,被妈妈狠狠打了一顿,以后我看电视总是战战兢兢的。又有一次和妈妈一起看电视,忽然有人敲门,我连忙站起来跑回卧室去写作业,我简直成了惊弓之鸟。学生对成语的理解打上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烙印,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使学习材料更有现实感,学生更容易领会词句的意思,进而提高阅读效果。

二、展现形象顿悟

学生受知识水平、生活积累的限制,对比较抽象的学习材料难以理解;教师可借助直观事物、模拟情境、具体动作把学习材料内涵化作具体的形象。如教学《》“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一句时,学生对“暖”和“寒”的内涵难以把握,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言语直观以及录像直观感受“暖”和“寒”的含义。从中感悟到了没有费一枪一弹,智取金沙江后的高兴心情,推测到“暖”字烘托出了巧渡金沙江的喜悦之情,然后播放了《飞夺泸定桥》的画面,学生看着画面上艰难地攀着铁链,桥上是敌人的枪林弹雨,桥下是惊涛骇浪,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向前推进真叫人胆战心惊,“寒”的内涵不解自明。教师提供了这些典型的感性材料,学生心中忽然开启感悟之门。

三、引导比较彻悟

第9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农村 小班额 语文课堂教学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1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民工子女的大量外出等原因,目前,农村小学的生源出现了自然萎缩,学校出现了人数少于十人的小班。面对学生的日益减少,如何教好三五个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生活、健康等方面获得长促发展已成为当前农村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对农村小班额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谈谈对小班额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从语文课程性质来说

一是要紧扣语文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因此,我们应根据语文课程的性质来进行课堂教学。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这只是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而忽视了工具性。对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展示其的工具性,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融。

在学生人数很少的课堂上,很多教师也无精打采。为了使课堂教学氛围热烈,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很多教师费尽心思,可就是无法使课堂上响起朗朗的读书声,无法使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揣摩品味,无法使学生对优美精彩的文段有独到的分析和见解。甚至由于没有必要的训练,缺少必要的积累,使得学生读篇幅短小的课文也结结巴巴。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就是缺少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能以基本语文训练代替必要的领悟,而应在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的基础上,真正做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才能使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得以实现。

二是要回归语言本位。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并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培养和发展。其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至关重要。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需要依靠具体生动的听、说、读、写等活动。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是小班化语文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语文材料,并能亲身体验语言的实际运用,从而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解释词语。这样,学生能边读边感悟文章内涵,品味到语言的魅力。然后,教师要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再次感悟文章,获得情感熏陶。之后,教师应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疑问,并让学生自己去品析文章中的精彩段落和句子。最后,教师应给学生留扩展性作业,发展学生的能力。如教师可让学生仿写相似文章,或者阅读相关材料。这样,以读带悟,以读带品,以读带写,可使学生真正读懂文章,并学以致用。

二、从学生角度来说

一是要学会欣赏学生。小班化课堂教学更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因材施教,使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可使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因此,教师应带着微笑进入课堂,用亲切和蔼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学生,并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鼓励,如“讲得好”“回答精彩”等话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喜欢教师,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此外,教师应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这种教学方式符合“乐学”的原则,可使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最佳心理状态。

二是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组。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合作学习。但很多教师认为只有人数多、小组多才能进行合作学习,而农村学生少根本无法进行合作学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学生人数少也可以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班化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获得发展,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三是让学生感受被赏识的快乐。“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人都有一种引起注意,得到认可,获得赞赏的天然欲望。特别是学困生,更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对于学习困生来说,教师一句表扬的话很可能唤起他的进取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寻找机会给班上特别好动的学生予以激励性评价,就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使学生积极努力学习。此外,教师要降低对学习困生的要求。如提问时,教师应选择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就能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把这种赞赏别人的评价方式教给每个学生,使他们更愿意合作,从而使同学关系更融洽。

四是重视非语言评价,增强亲和力。在注重语言评价的同时,教师更要重视非语言性评价,如重视体态语言的激励评价。人体是一种信息发射站,人的接触除了有声的语言外,无时无刻不以动作、表情、体态等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例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夸奖的手势、一个会意的点头、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等等体态语都代表了教师的评价。这些都会牵动学生,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同时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应重视利用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

五是充分利用教室空间开展评价活动。教室空间是班级文化的载体,教师可利用教室空间开辟小组评比专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背书、作业、课堂表现等方面考核合格的学生,或者表现良好的学生,就可以得到一颗小星星贴在自己小组的荣誉栏里,集够十颗小星星就可以换一个笑脸圆月亮。每得到一个圆月亮,小组内每个学生都会得到教师的奖品――精美的书签、可爱图案的小即时贴、作业本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增强了学生的小组意识和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尤晓岚.关于当下小学语文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学,2010(6).

[2]张雪娟.语文教学的原生态研究.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