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范文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第1篇: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范文

农村的风俗文化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它是课程资源本地化的重要体现。了解本地风俗,挖掘其中丰富的人文内涵,认识本地乃至中华文化的特点,领略它的博大、丰厚,从中吸取营养,从而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斗门区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民间文化艺术品种繁多,每年春节期间均举办民间文化艺术大巡游,莲洲舞龙、皇族祭礼斗门水上婚嫁、三灶鹤舞各呈风采,这是学生了解本地风俗的好机会。其中本地乾务“飘色”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是珠海市和斗门区各大节日中不可缺少的民间艺术表演节目,也多次应邀参加港澳和周边地区的大新喜庆活和文化艺术交流。在学习课本有关风俗文化生活的文章时,我设计了一个“我有我色彩”的专题活动,让学生去了解乾务镇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飘色,要求学生用相机拍下“飘色”时的照片,了解“飘色”的起源、表演方法以及文化意义,让他们认真调查、访问,并作好笔记,写出调查报告。课程资源本地化,就近取材,大大丰富了农村的语文教育。

二、日常生活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从中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既使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认知、情感,又方便学生的参与近距离的直观性、感受性。使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既符合儿童的需求,又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统整性明显的特征。我们生活在海边。如何从中寻找教育资源呢?学生父母大多数从事捕渔工作,我于是设计了“大海•故乡”主题活动,让学生走近海边,走进渔船,了解大海和捕鱼过程,了解渔民的生活,从中通过活动学生了解了渔民的工作情况,并从中体会到其工作的性质、艰辛以及他们工作所创造的价值,激发了学生对渔民的敬佩之情,并进一步让他们理解“珠海”“渔女”的象征意义,使他们在对海上人家了解的基础上培养对故乡的热爱,对故乡人民的敬仰,最后“海上人家”的专题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用采访录、相片、感想等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树立了自觉维护大海,维护自然的使命感。之后,再通过“设计一份礼物———表真情”主题活动,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感、所悟。

还有学校也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这里有自己的历史,有朝夕相处的老师和伙伴,有自己的农村特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它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让他们由融入学校来融入社会,热爱学校来热爱生活,并在综合实践中提高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我设计了“学校,我们的家”这一专题活动,学生通过“前人的足迹”、“为老师画像”、“他(她)为学校增光彩”等等的活动,对学校由陌生到了解,对学校的感情也从自卑转化到自豪,在熏陶感染中,不良行为减少了,维护学校的责任感增强了,爱校的好品德形成了。并在自主设计、组织、评价的综合性学习中培养了合作探究的好习惯,提高了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能力能力。

三、自然

大自然不仅哺育了我们,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优美的风景,丰富的动植物,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能极大地触发学生的美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美的风景是大自然赋予农村的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这里天空澄澈,视野开阔,空气清新,花香鸟语,曾经是古代诗人灵感的来源,现在,它也可以成为培养学生美感,进行语文创作的平台。例如,第一册第三单元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展示了四季的美好景色。我设计了“四季舞台”的系列写作活动与之相配合,让学生来到野外,来到河边,聆听自然的私语;爬上小山,观察树木,感受四季的色彩;静听鸟语,静聆虫吟,体悟天人合一的感觉。并要求他们把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诉诸笔端。农村不仅有优美的风景,还有丰富的生物。农村就是一个开放、广阔的生物园,学生身边的生物多种多样,触手可及,这是农村比城市优越的地方,在学习语文时,老师可以信手拈来,丰富学生的直观认识,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桑葚、云雀、蟋蟀等。老师适时合理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明白:大自然中处处有语文,从而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自然的守护者。

四、总结

第2篇: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范文

农村地区的信息,虽然不及城市丰富便捷,但是如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如网络、报刊、电视等,就不会因此成为与世隔绝的桃源人。了解社会动态,关注社会,做生活的有心人,是现代社会对每一位学生的要求,也是新课标对每一位教师的要求。其中利用热点话题是较为有效的途径,它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社会中,去感受、去思考、去讨论、去探索,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积极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近年来,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动荡不安,叙利亚、伊朗、埃及、乌克兰,一个个国家陷入了动乱和内战中,为了让学生对国际形势有所了解,我设计了“战争与和平”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要求学生收集关于叙利亚的资料、信息,学生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各种渠道搜集了有关资料,充分地了解战争的原因与过程,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的危害,认识到我国维护和平稳定的意义。很多学生在这次活动后养成了看电视新闻,看报纸的习惯。

(二)风俗文化

农村的风俗文化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它是课程资源本地化的重要体现。了解本地风俗,挖掘其中丰富的人文内涵,认识本地乃至中华文化的特点,领略它的博大、丰厚,从中吸取营养,从而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斗门区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民间文化艺术品种繁多,每年春节期间均举办民间文化艺术大巡游,莲洲舞龙、皇族祭礼斗门水上婚嫁、三灶鹤舞各呈风采,这是学生了解本地风俗的好机会。其中本地乾务“飘色”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是珠海市和斗门区各大节日中不可缺少的民间艺术表演节目,也多次应邀参加港澳和周边地区的大新喜庆活和文化艺术交流。在学习课本有关风俗文化生活的文章时,我设计了一个“我有我色彩”的专题活动,让学生去了解乾务镇独具特色的文化活动———飘色,要求学生用相机拍下“飘色”时的照片,了解“飘色”的起源、表演方法以及文化意义,让他们认真调查、访问,并作好笔记,写出调查报告。课程资源本地化,就近取材,大大丰富了农村的语文教育。

(三)日常生活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从中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既使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认知、情感,又方便学生的参与近距离的直观性、感受性。使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既符合儿童的需求,又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统整性明显的特征。我们生活在海边。如何从中寻找教育资源呢?学生父母大多数从事捕渔工作,我于是设计了“大海•故乡”主题活动,让学生走近海边,走进渔船,了解大海和捕鱼过程,了解渔民的生活,从中通过活动学生了解了渔民的工作情况,并从中体会到其工作的性质、艰辛以及他们工作所创造的价值,激发了学生对渔民的敬佩之情,并进一步让他们理解“珠海”“渔女”的象征意义,使他们在对海上人家了解的基础上培养对故乡的热爱,对故乡人民的敬仰,最后“海上人家”的专题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用采访录、相片、感想等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树立了自觉维护大海,维护自然的使命感。之后,再通过“设计一份礼物———表真情”主题活动,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感、所悟。还有学校也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这里有自己的历史,有朝夕相处的老师和伙伴,有自己的农村特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它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让他们由融入学校来融入社会,热爱学校来热爱生活,并在综合实践中提高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能力。我设计了“学校,我们的家”这一专题活动,学生通过“前人的足迹”、“为老师画像”、“他(她)为学校增光彩”等等的活动,对学校由陌生到了解,对学校的感情也从自卑转化到自豪,在熏陶感染中,不良行为减少了,维护学校的责任感增强了,爱校的好品德形成了。并在自主设计、组织、评价的综合性学习中培养了合作探究的好习惯,提高了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能力能力。

(四)自然

第3篇: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范文

享受政策红利,

农民变身“新市民”

重庆市永川区来苏镇农民工康厚明受益于户籍改革,完成了从 “农民――农民工――新市民”的身份转型。他以农民工身份当选党的十代表,还在继续为未来城镇化进程中的主力军融入城镇、享受市民待遇鼓与呼。

康厚明离开老家,先后到武汉、广州等地打工,他做过建筑工、挖煤工、装配工等。融入城市是康厚明一直以来的梦想,他最盼望能有稳定的工作和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不用在城乡间徘徊,不用为身份迷惘。

重庆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后,大幅放宽了农民进城落户的门槛,在外漂泊30多年的康厚明终于实现了自己进城的梦想,将户口落到九龙坡城区,成了一名“新市民”。和他一起打工的60多名农民工兄弟,有20人选择转户进城。

“转户进城不单是身份变了,待遇和福利也升级了。”成为“新市民”对康厚明来说有3个最直接的好处:一是可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二是子女可以就近入学,不用交择校费;三是农村土地权益没丢,仍可继续享受。康厚明的很多工友还申请住上了宽敞、整洁、便宜的公租房,不用再去挤简陋的工棚。

虽然现在已经成了“城里人”,康厚明仍然关注农民工群体的生存状态。“从农民到农民工,再到‘新市民’,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身份之变,也是农民工群体共同的盼望。”康厚明相信,如果政府能把对农民工的福利待遇、社会保障等做得更扎实,整个群体都会对未来更有信心。

自助者人恒助之

从农民工到金牌技能教练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作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在技能、素质等方面必须尽快适应转型升级的要求。

39岁的徐龙杰是中国石油集团东北炼化工程吉林化建公司(以下简称“吉林化建”)的工人明星。他是公司第一个保送上大学的农民工,第一个被中国石油集团聘为技能专家的员工,第一个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第一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技能津贴的员工。

1994年,职高毕业的徐龙杰恰逢吉林化建招工,于是留在了那里。为了站稳脚跟,徐龙杰白天练技能,晚上啃书本。每个月90多元工资,徐龙杰硬是挤出一半的钱来购买专业书籍。晚上看书怕影响其他人休息,徐龙杰就到走廊里借光学习。就这样,他读

完了《焊工守则》、《焊接工艺》和《熔焊原理》等十余本专业书籍。不仅学会了电焊工应知应会的操作技能,还掌握了只有大学才能学到的焊接理论。

1999年,技艺渐成的徐龙杰开始参加各类比赛,起初他只是想试试身手,没想到竟两次夺冠,一下成了公司里的“双技明星”。此后,徐龙杰在大大小小的比赛中屡次摘金夺银。公司看他很有潜力,想把他培养成高技能型人才,于是保送他到西安交通大学深造,并为其提供学费和生活费。

上学期间,徐龙杰从没去过当地的名胜古迹。闲暇时,他就埋头在图书馆里查资料。学成归来后,徐龙杰更是势不可挡,“中国青年学习成才奖”、“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纷至沓来。200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正式聘任徐龙杰为电焊技能专家,并将他安排到企业的各大施工项目中。2008年6月,中国石油集团东北炼化工程公司“徐龙杰焊接工作室”挂牌成立。徐龙杰负责带领团队开展新技术攻关、新工艺开发和高技能人才培训。

入行21年,徐龙杰从农民工成为优秀焊接工人、金牌选手,又从金牌选手提升为焊接专家、金牌教练。自助者,人恒助之。徐龙杰的成功转型,一方面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坚强的意志,另一方面,也与企业对他的支持和培养密不可分。在徐龙杰看来,农民工虽然起步低,但不等于不能成功。“每天多学一点、多付出一点,就可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既靠机遇,也拼实力

从外来务工者到公务员

据国家统计局的《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指出,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仅占6.1%,初中学历占60.6%,高中学历占20.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2.8%。他们当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农家子弟,在大学毕业后,虽然户籍返回原居住地,仍是农业户籍,但他们大多数人外出打工从事的却是办公室或相对轻松的工作,与其父辈已大不相同。

2010年,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出《广东省2010年从优秀外来务工人员中考试录用基层公务员公告》,拟从外来务工人员当中招考公务员。来自广州、深圳、珠海等9座城市的11290名外来务工人员报名,对50个岗位展开了角逐。此举为新生代农民工打开了一条崭新的上升通道。

1980年出生的周水清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1997年参加中考,他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但由于家境贫困,他没能读高中、考大学,而是进入一所中专院校。2000年毕业后,他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大专学历。2006年,周水清离开家乡,来到繁华的珠三角,在那里,他在一家私营企业里工作了4年,从一名普通职员一步步升任办公室副主任。

当周水清从报纸上看到招考的消息时,他动心了。虽然在城市里已经打拼了4年多,但他的户籍仍在农村。在城市里落户扎根一直是他的梦想,之前只有在城里买房这条途径可以帮助他实现梦想,但对于一个打工族来说,在城市里买房似乎有些遥远。而考公务员,过去的高门槛更是让他连想也不敢想。现在,广东能给外来工这个机会,虽然指标不多,但周水清还是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只要努力,人人都有机会开启梦想的大门。”

在这场选拔中,周水清成功突围,被录用为中山市西区办事处公务员。公开招考让他成功脱离农籍,转为城市居民。

2011年7月15日,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再次发出《公告》,将从优秀工人、农民中选拔基层公务员的学历要求降至高中(中专、中技)以上,进一步打破了学历和地域对农民工的限制。

权利平等、机会平等是社会公平的最基本要求,因权利不平等而造成的社会地位差别是社会不公平的体现。广东省针对外来务工群体开放“公务员”这一重要的职业空间,不能不说是打开社会阶层上下流动通道的积极探索。而继广东省之后,四川、陕西等省纷纷仿效,陆续放开对外地务工人员考取公务员的限制,数以万计优秀农民工获得了公平发展的机会。

从农民工到企业高管

持续学习,赚取翻身资本

农民工要想真正融入城市,需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心理上贴近城市居民。首先,要在城市谋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其次,尽快融入城市社会的主流群体,习惯与城市居民交往;再次,在心理层面,对自我有城市居民的身份认同,在城市里有归属感。

2000年6月份,杨国庆从老家湖北只身来到浙江台

州,凭着自学的大专文凭,他顺利进入三友公司,成为一名办公室职员。经过整整两年的磨合,杨国庆适应了这份工作。

对于杨国庆来说,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学习。几年里,他系统地学习了《公司法》、《劳动合同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平时一有空,他就主动到一线熟悉企业生产运作的每一个细节。通过不间断的学习,杨国庆升任集团董事会秘书,分管集团的人力资源、信息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等事务。他的学习热情也受到领导的赞赏。在企业的支持下,他先后参加了复旦大学高级总裁研修班以及北京大学EMBA课程的学习,完成了从农民工向企业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对于农民工而言,追梦的过程颇为艰难。尽管政府和社会都给予农民工群体诸多的关注,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相关制度体系等一系列政策,为农民工产业工人化、市民化扫除障碍,但是,国家和社会只能为新市民铺平政策之路,实现转型仍需要农民工自身付出努力,主动融合。正如杨国庆一样,当他来到台州后,便在心理上将其视为第二故乡。为了主动融入当地生活,他努力学习台州方言,还积极为当地经济发展献计献策,他撰写的《商都情绪》、《关于路桥摩托车产业发展壮大的对策与思路》、《对台州区域经济的再认识》等一系列文章获得市领导的高度肯定。

只有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积极调整心态,努力缩小与城市的差距,新市民才能让融入城市的梦想照进现实。

打破文化孤岛,

重建农民工“精神家园”

有人说,“农民工”这一群体缺少“文化”。但事实上,新生代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3。可见,新生代农民工缺少的不是文化知识,而是从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的文化氛围。徐龙杰们的转型固然离不开自强不息的拼搏,但所在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更为其铺就了向上的台阶。与他们不同的是,绝大多数农民工仍身在城市,心无所栖,心态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徘徊。

社会各界关注农民工,更多关注其物质生活,对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多数服务仍停留在每年不定期地为农民工放映几场免费电影、到工地送几场演出这种“送温暖”活动上,这些暂时性的文化关怀无法改善农民工的文化生活。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贫乏问题,应将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形成制度,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架构中。合肥市包河区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深入实践。

合肥市包河区素有安徽“第一城区”之称,那里聚集了约40万名农民工及产业工人。为了丰富工人们的文化生活,包河区包河苑社区在农民工集聚地建立了9个农民工文化驿站,构成了区、街镇、社区、工地4级服务体系。

第4篇: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范文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农村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经费投入较少、师资力量薄弱、以及农民工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等。为了促进农村教育进一步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从管理体制、经费投入、师资力量以及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相关问题给出的对策。 

 

我国人口众多、生产力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在这种条件下我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但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办学条件较差、师资水平较低以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等需要我们加以解决。 

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在对农村中小学的抽样调查报告中指出,“在样本小学、初中,课桌椅残缺不全的分别占37.8%和45.1%;实验教学仪器不全的占59.5%和70.3%;教室或办公室有危房的分别占22.3%和28.8%;教具、墨水、纸笔、粉笔不足的分别占到32.55%和35%。截止2002年底,除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6省市以外,全国其他地区中小学d级危房总面积为4000万平方米。”[1]随着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比例的不断增加,危房面积在逐年减少,基本的教学设施也日趋完善。但现有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勉强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多媒体教室、语音室以及机房等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仍很难普及和应用,再加上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等因素,我国农村教育的质量远远低于城市。 

(二)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亟待加强 

农村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依据农村教师队伍目前的状况,远远没有达到农村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建设和管理。 

首先,农村教师短缺以及农村教师学历层次偏低。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大多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来进行教学,教育教学观念陈旧。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中小学教师进修学习和培训的机会相对缺乏,不利于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学水平。近年来,随着教师结构老龄化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一些教师已不再胜任教学工作,而由于受当地财政水平的影响,师范类毕业生和正规本科毕业生愿意到农村进行教学的却聊聊无几。因此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 

其次,对农村教师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致使农村教师代课现象普遍,不利于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广大农村,教师的工资与城市教师相比普遍较低,而随着居民消费指数的不断上涨,一些农村教师对目前的生活现状越来越为之不满。迫于生计,一些教师将自己的教学任务交给一些并无教学资格的人,而自己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做别的事情,每月只需支付一些代课费用。从代课这一现象一方面可以看出农村教师的待遇需要加以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要对教师进行不定期的在岗抽查和教学水平的定期评估,严查教师找人代课的现象,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新的读书无用论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动机 

近些年来,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以及收入低等现象致使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家长们也因此产生了学习无用或让子女提前就业学门手艺的想法,所以就导致了大量学生辍学和厌学现象的发生。在广大农村,读书无用论至今仍被一些家长认同并加以推崇。虽然也有许多农民希望子女成才,但因受到农村的经济条件的制约,一些学生仍无缘和城市学生一起进入高校继续深造。 

(四)外出民工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偏低 

对于留守子女的定义,学术界一般将其界定为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生活和学习的16周岁以下的孩子,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6年底,中国已有2295万的留守子女,占到农村同龄人口的20%。与此同时,学生父母同时外出打工的比例占外出民工总数的56.70%,是外出打工家庭总数的一半;而在父母一方外出打工中,父亲外出打工数明显多于母亲。统计结果还显示外出民工家庭教育中进行隔代教育的占留守儿童总数为 41.24%,而长期处于这种隔代教育环境下的学生,更容易产生依赖、懒惰、自私、的习惯,同时也更容易忧郁和自卑。随着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对于这些特殊儿童的教育也日益成为教育界以及学术界广泛探讨的话题。 

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较低仍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质量。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和社会地位;严格实施教师资格管理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有效地开展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继续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支教工作;继续做好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的教师帮扶工作等。 

(二)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并指导他们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 

对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学校的范围之内,培养学生也不仅仅只是教师的职责,同时也是家长的职责。只有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而在广大农村,因经济落后,社会文化发展落后,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在农村的发展中,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大力要推动农村的经济,提高农村的文化水平,使农村家长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从而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培养。 

(三)开展关爱活动,关注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父母外出打工学生,因其父母长期不在家中,长期缺少家庭的关爱,留守儿童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作为教师,要多关心他们,多进行师生交流。通过一些积极的交流,可以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及时的加以减轻和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惑。同时,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一方面可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在集体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集体中感受温暖。 

(四)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的习惯和能力 

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外界的影响来塑造和培养学生使之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在其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有利于留守儿童心理矛盾的自我疏解以及自我控制。广大家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其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从而逐步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进行自我教育的习惯。 

(五)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解决留守子女教育问题 

从我国现阶段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已经成为解决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选择。 

所谓寄宿制学校,是实行全日制、封闭式的管理,对在校学生进行生活、学习统一管理的学校。寄宿制学校可以对留守儿童进行统一的生活管理,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留守儿童开展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因此寄宿式学校是当前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据统计数据显示,自中央和各地大力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以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2006年,全国小学寄宿生人数达704万人,占小学在校生总数的6.6%,西部地区小学寄宿生比例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全国初中阶段寄宿生总规模已达2221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37.3%,中西部农村初中寄宿生分别达到44.9%和52.4%。”[3] 

随着寄宿制学校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将会摆脱隔代教育带来的种种弊端,在寄宿学校学校中充分体验学校教师和同学们的关爱,健康茁壮的成长。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关系到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健全和发展。它与解决好“三农”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关系到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在新形势下,要增强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发展与改革并举,努力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使之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3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第5篇: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范文

我校党委和有关部门始终把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摆在党政工作的重要位置,把实践活动列入学生培养的总体框架之中,并作为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些年来,我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每年都取得了较大成绩,无论是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团队总数、参加人数、涉及地区和社会影响都呈稳步上升趋势。为今年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良好的成绩提供了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根据团市委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结合我校自身特点和今年的特殊情况,紧紧围绕抗击非典和促进经济建设两个重点,广泛动员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我校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赵文同志为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20__年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求各院系制定详细、周密、安全的措施,明确责任,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各院系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广泛宣传动员,并结合各自年级特点,制定了本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把农村贫困地区、城镇社区作为重点服务地区,把防治非典服务、医疗卫生下乡、大学生“三个代表”实践服务作为重点活动内容,切实深入基层,与普通群众打成一片,向群众学习,增进对人民的情感,在实践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艰苦奋斗的意识,调动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重点考察北京市的教育发展状况,为首都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力争把我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精心组织点面结合注重实效

针对非常时期,学校转变教学方式,大部分学生都在家学习的特殊情况,

为了保证今年暑期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学校团委适当转变组团方式,注重点面结合,把集中组团与分散实践的方式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参与社会实践的人数增加,并扩大了实践范围。初步统计,我校今年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学生超过7000人次,实践地区包括北京、安徽、湖南、湖北、内蒙古、江苏、山东、黑龙江、辽宁等20余个盛市、自治区,收到了很好的实际效果。

政法学院分团委在接到通知很短的时间就组建了暑期“ 三个代表”社会实践宣讲团。本次宣讲团成员主要由20__级3班法律专业和学生理论社团的同学组成,按照学校团委“就近就便”的工作原则,在八里庄街道鼎力社区居委会进行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针对当地居委会反映该社区居民对于法律咨询的要求较为强烈这一实际情况,实践团在鼎力社区西区小花园开展了法律咨询活动。同学们积极、热情、认真、严谨的为居民们作了有关婚姻、财产继承、民事纠纷等方面的法律咨询,得到该社区居委会领导和居民们的一致好评。此外,实践团还与居委会的同志举行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座谈。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除了组织在校学生到社区开展活动外,政法学院还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鼓励和支持返家学生,立足家乡,利用假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和调研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外院20__级英语教育系1班的同学以北京市大学生为关注对象结合国家的发展,人才的流失,就当代大学生责任问题展开讨论与调查。调查报告深刻而发人深思。英文系20__级4班实践小分队深入到房山区后浦村进行主题为“关注教育与人才”的调研活动。他们利用问卷和走访等形式调查了当地的人口、生活、经济水平,尤其是教育等具体情况。在村里唯一的小学里和村委会的领导对当地教育等问题进行了座谈,同学们用新时代大学生的独特视角,切实的调查体会当今中国农村的教育状况。通过实践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社会实践增长了对社会现状的认识,加强了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明确了自身的社会位置和价值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外院英语教育系的学生在暑假期间自己组织家附近的小朋友义务授课,不仅仅丰富了暑期的生活,还有效的培养和提高了自身专业技能,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矗

文学院通过走进社区、郊区及利用电话与网络采访等多种形式,围绕包括“三个代表”思想与特殊时期高尚精神的宣传、“抗击非典珍爱健康”宣传、非典时期先进人物事迹宣传以及绿色文明奥运宣传等四项主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的重点在于深入社区,在朝阳区和平街道和平家园社区和房山区琉璃河镇祖村,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对当地居民宣传防治“非典”的重要性,普及医疗保健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希望能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努力提高首都市民的公民道德素质和文明修养。

资环学院以党员大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围绕首都现代化城市管理体制的建立和“新北京、新奥运”的建设展开社会调查。针对生活中比较突出的交通、治安、环保、卫生等问题展开细致的调查并提出解决建议,为北京建立公共卫生体系、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设现代化大都市、迎接20__年奥运会献计献策。一系列的社会活动,开阔了同学们的眼界,使学生有充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自身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数学系分团委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到北京的国土房管局,汽配中心,打字复印服务部,编辑部,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一统计处,宣武区安顺城菜市场,永定机械厂,天驰油集团,大兴电器配件加工厂等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调查和挂职锻炼。科技社会实践小分队,就社会热点问题结合专业知识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同学们围绕大学生思想状况、大学生消费观念、能源问题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研究并写出了质量较高的报告。更多的同学走进社区,了解社区、为社区建设提建议、在社区开设服务站,参加本地社区的环境保洁、小区巡防、义务为本社区的小学生、中学生开办数学、英语辅导班。部分同学通过提前到小学、中学进行实习,不但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更多的体会到了教师责任的重大。“追寻学长足迹”主题调研小分队,活跃在北京的普通教育战线,利用暑假走访了数十名数学系毕业生,通过采访他们在一线教学实践中的经历和体会,结合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数学系的未来发展以及在校生将来能适应社会要求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生物系团总支在同学中进行了全面的动员,通过电话、信件、网络与每一位同学取得联系并在踊跃报名的学生中挑选出20多名同学,组建了“三个代表”宣讲团和社会调研团。设立专门负责人,对参与社会实践的队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社会实践期间,同学们深入到郊区、学校、家属区,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了走访,同时也亲身感受基层干部为地方经济发展,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而付出的艰辛,大大改变了他们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片面认识,他们对国家、对社会树立了更加坚定的信念,明确了自己奋斗的目标。通过宣讲,很多学生还同一些单位、社区结对子、交朋友,双方建立起长期的联系。此外,部分同学对师范生就业情况、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农村教育的建设问题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切实的感受到了“三个代表”的实践对国家发展、百姓致富的重要意义,对“三个代表”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实践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社会实践的锻炼让他们有机会学到很多课堂上所没有的知识和经验,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也更加自信。

为了丰富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活跃部队的文化生活,今年八一前夕,音乐学院组织学生骨干来到了武警9支队二大队的所在地,举办了“鱼水情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生会与武警9支队二大队共庆八一文艺晚 会”。同学们从接到任务的短时间内以极大的热情精心组织和排练演出节目,演出当天,精彩的节目博得了武警战士们热烈的掌声,虽然天空下起了雨,给演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同学们的热情,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得到了锻炼,积累了舞台经验,并且展现了音乐学院学生的良好形象。

此外,历史系、物理系、美术学院、教科院、化学系、信息工程学院、初教院等院系也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暑期生活,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对社会的认知度,为树立当代青年良好的政治水平、道德修养和正确的社会责任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纵览今年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重视、组织精心、注重实效、学生参与面广、活动内容丰富、社会反响强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第6篇: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新生 期望值 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05-03

1 调查目的

为了搞好高职院校新生入学及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及发展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工作,促进高职院校新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更好地进行自我调适,自我发展规划,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期间取得综合全面的发展,特作高职新生基本情况及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期望调查。

2 调查方法

根据本课题组成员长期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一线工作的经验,经课题组成员认真的研究讨论,精心设计的涉及2012级高职新生家庭经济情况、学生成长过程的实践经历、就读职业院校动机、学习适应情况、就业期望定位、对职业院校学习生活期望、相关价值取向及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的调查问卷,进行了涉及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和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两个院校的14个不同专业的1500名2012级高职新生入学两个月后的期望值调查,取得基本材料。

对问卷调查表进行认真的分类统计取得基本数据后,再根据学生的电子学籍统计学生的构成基本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形成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新生期望值调查报告。

3 调查结果

(1)学生基本情况表(见表1)。

(2)学生对既往受国家或机构资助情况及对资助的期望(见表2)。

(3)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及预期(见表3)。

(4)对校园文化、学校教育及管理的预期(见表4)。

(5)学生情感感受及预期(见表5)。

4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的统计,可以看出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新生群体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学生构成主要来自于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较差的家庭子女,其中以女学生组成数较多,在普通教育阶段中,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性,导致在乡镇基层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综合发展水平不高,明显缺乏文化学习以外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2)由于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新生普遍来自农村乡镇基层,在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以前,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曾先后受到过来自国家及社会机构的资助,进入高职院校后,对获得资助以完成学业的期望更大。

(3)调查结果显示,高职新生虽主要来自于农村完整的家庭,但由于家庭经济情况不良,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多有外出务工经历,有近半数学生曾有或长或短的留守经历。在高职新生群体中,不乏来自于因各种原因而形成的单亲家庭子女,他们的学习成长需要获得更多的关怀、引导和帮助。

(4)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新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较高,对通过职业教育获得就业机会和提升就业能力的预期较大,学生对毕业后能顺利就业的期望较高,但由于就业体制的变化及学历层次的局限性,学生对首次就业质量要求不自信,但又对基层一线就业的认可度不高,显示出有部分高职新生承受着一定的就业压力与焦虑。

(5)尽管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新生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适应较慢,进入高校后对专业学习适应过程稍长,但他们由于多有离开家庭所在地,到异地求学的经历,导致他们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适应较快。

(6)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新生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表现出两极差异,表现为中职升入高职的新生其理想与现实较为接近,对高职阶段的学习适应能力明显较强;而高考录取的高职新生明显存在着理想高于现实,对高职阶段的学习生活适应能力稍慢,高考录取的高职新生对所就读的高职院校的学习生活条件及办学条件期望较高。

(7)高职新生对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及文体活动的期望值普遍较高,对高职院校的学习生活纪律及管理模式期望是自主性相对宽松型的管理模式。其原因是主要来自于农村基层的新生,由于独立生活相对较早,成长过程中受到来自父母及师长的约束较少,他们自觉自我管理与自主约束能力较强。

(8)高职新生对自身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认可度较低,对礼仪修养的认知程度不高,但对能妥善处理同学关系并能与同学友善相处的意识认可度较高,对进入高职院校后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全面发展的认识定位相对较分散。

(9)高职新生对在高职院校学习期间的恋爱期望不高,对情爱的需求较为冷静和理智。但对课余生活的合理计划和安排较为盲目,显示出不自主的无序状态。

(10)高职新生经常思考人生价值与意义,但有明确信仰的比例不高,对时事与新闻的关注程度不大,对考试作弊、弄虚作假、功利主义等的意识和行为容忍度较大。

5 教育策略讨论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分析,我们认为为了加快高职新生对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适应,促进他们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高职新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确保今后走上工作岗位能适应相应专业岗位的社会需求,更好地促进他们成长与成才。高职学生在职业教育的阶段中除了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与道德教育、政策与形势等基本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外,还要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教育引导工作:

(1)高职教师要从对新生家庭基本情况调查入手,在充分了解新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关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

充分了解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新生的基本构成状况,理解他们在过去学习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处于农村乡镇基层,社会经济及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不少学生甚至有过留守经历,家庭教育的不当或不全,甚至是长期缺失,加上家庭经济状况不良及家庭文化氛围的不足,加之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使得主要来自于乡镇基层的职业院校学生在中学阶段教育中形成的文化理论基础不足和个人综合素质发展相对局限的现状,这些现象很容易引发他们内心潜在的自卑或不平衡,从而影响他们在高校阶段的学习与发展。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本着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及个人全面发展出发,努力弥补他们过去发展的不足,更加关心爱护他们,激发他们的自尊、自信与自强,发挥他们独立生活早、动手能力强、受过艰辛磨砺、抗挫折能力较强、勤奋务实的特性。通过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成为我国建设事业中各行各业的高素质的实践应用型的高技能型人才,弥补我国企业行业及基层生产管理一线的人才资源的严重不足,是于国于民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一件大好事。

(2)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除了注重教育的职业属性和高校属性外,不能忽视特定地区教育的民族属性。

高职院校的教育在强调教育的职业属性的同时不能忽视教育的高校性,要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努力完善高职学生的健全人格品质与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只具有高操专业技能,而缺乏思想灵魂的传统型的“工匠”,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是为了提高他们终生学习和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发展的能力。只有健全的人格品质与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成长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的实践应用型的高技能型人才,才能产生创新型的思想灵魂,具备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还要强调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民族性,通过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熏陶和影响学生,学生通过对民族文化演进与发展史的了解,去了解人类演进的历史轨迹,让学生懂得尊重每一个民族在其特定历史条件下衍生的民族文化,使学生学会包容文化的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具备顺应当今尊重历史、尊重民族文化、尊重自然生态和包容多元文化的世界人文意识发展态势;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培养民族地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自信,学会与世界多种意识形态相容,避免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步入人文精神的迷失或文化意识与价值观念的狭隘,从而有利职业院校学生成长为具有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又具有较好的人文精神理念的生产与管理一线的优秀人才。

(3)新生专业思想教育中注重与相关企业行业的教育对接,增强学生对所读专业有较好的认识,确保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前有明确的目标和价值定位。

专业思想教育是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时必须形成的价值理念及目标定位,新生入学时着重抓好学生专业思想的基本教育,对于推动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由于高职教育的在校学习时间较短,学生如果不能尽快形成专业学习价值定位和确定学习目标,尽早地调整学习方法与策略以适应相应专业的理论与技能的学习,是很难把相应专业学好的,如果在专业学习上由于学习方法的不适应而造成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信心不足,将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业较好地完成和毕业后的就业。所以在新生入学后,高职院校应当组织专业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中的专家学者、优秀的同专业的学长、已毕业就业的发展良好的校友等人员资源深入新生班级进行专业学习指导,以他们的亲身学习成长体会,来引导新生对专业的认识定位、学习方法及学习理念的调整。同时,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设相应的条件,尽早组织新生到专业所涉及的行业企业去参观或见习,促进新生对专业的市场需求及未来发展有较好的认识,对专业学习的适应,对未来就业前景有较良好的定位,可以缩职短高职新生对专业行业实践的认识差距,树立高职新生对专业学习发展的自信与就业自信,从而推进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发展进程,尽早实现高职学生由普通知识学习向高技能型专业化的学习角色转化。

(4)注重对高职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及文明行为的养成,突出抓好学生基本礼仪修养的养成教育,通过行为养成促进思想意识的转变。

由于高职学生主要来自于家庭文化氛围不浓、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滞后的乡镇基层。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主要提供的是他们学习生活的“生存”保障,而疏于对他们进行公德与文明、生活习惯与行为修养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学生更多地看到的是家长们为了生计而奔波与劳碌,有时在缺乏合理的分配系统与监督机制下,为了个人利益而争论不休,更谈不上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良好个人礼仪修养。成长中的这些经历,潜移默化地滋生了学生重实惠、轻道义的拜金主义和重个人权利、轻应尽的义务的功利主义思想,这些思想长期的存在难免带来高职学生只注重眼前,不太着眼未来的宿命式的人生观,部分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刻苦精神、钻研精神,学习纪律涣散;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上课看闲书,说闲话,玩手机短信,课后玩电脑游戏等。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新生入学后,注意研究新生的特点,利用新生面临新环境的从众优势,严格要求,强化训练,务必把握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紧、抓好、抓细、抓实。采用严格的纪律约束,重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纠正他们成长中习得的行为习惯偏差,通过高职院校教职员工的言传身教和高年级学生的言行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新生教育氛围。在教育实践中,可以采取讲座的形式从思想教育、学习生活习惯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成材教育、学习方法介绍、专业知识介绍、人际交往礼仪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行为修养加上严格的纪律约束,是为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及行为习惯,将对学生自己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5)加强对高职新生课余生活指导、情感情绪的指导及心理疏导工作。

进入高职院校后,新生对高职院校的专业学习和校园文化生活的适应还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加强教育引导,努力缩短这个适应过程,使学生尽快适应高职院校的学习,避免学生因不适应高职院校的学习生活而产生挫败感甚至造成跟不上学业的现象。在新生入学后,教师要努力指导新生的课余生活,学校要多组织开展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凝聚新生群体,分散新生的自我关注度。新生离开家乡独自到异地求学,面对新的环境与新的人际关系,新生的个人情感情绪也有一个较长的调节适应期,老师要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做好新生情感情绪的指导工作,让新生更早地产生对新的环境的情感情绪的认同,从而能更好地投入到专业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学习中。

同时,高职新生的认知还很不全面,由于成长的家庭教育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不足,家庭可提供学生支配的经费差距较大,入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导致学生的发展状况有很大的不同,导致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学生中常见的自卑、敌对、焦虑、抑郁、偏执、人际敏感有等心理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常常影响着新生的学习生活与个人发展。高职院校应当特别重视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重群体心理辅导与个别心理咨询相结合,多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不断消除新生的心理防御壁垒,让他们走出狭小的自我,走向高校开放的人际环境。

总之,高职新生作为高校中最后批次录取的学生群体,他们有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的特点,也有高职学生自身的共性。作为民族地区高职新生,更有民族地区学生自身的一些特点。做好民族地区高职新生的期望值调查,能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心理预期,能促进民族地区高职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决策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育与管理的效率,提高学生在校期间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以促进民族地区高职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