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和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高素质人才越来越被需要。传统教育只注重教学结果,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创新思维和地理技能。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适应不了高速发展的社会,因为传统教育下的人才拥有丰富的知识,但是对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缺少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这就让他们在社会中感到格格不入,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所以,社会在不断变化,我们的教育也要进行相应的变化,现在的社会要求的是高素质人才,这和我们进行的素质教育教学不谋而合。通过新型的教育方式,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各项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更好,更快地适应。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要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也要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断研究探索,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下面谈谈我对如何发展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要转变教学理念
为了对当今新课程改革所提出来的要求进行充分落实,要求教师必须要将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之中,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设计的思路方面,要求教师必须要将过去传统的学生听、教师讲这一种教育教学模式改变,能够运用一种启发式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方式,贯彻当前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以求能够达到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这二者有机和科学结合,在最大限度上对高中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发挥。在高中地理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要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充分发挥,要鼓励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多尝试、多探索、多看以及多听,将培养高中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能力作为主要目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对高中学生叙述进行专心的倾听,对高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进行接纳,和高中学生一起讨论,实施共同的评价。
二、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高中地理对于文科生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地理偏向理科,对于文科生而言,难免会有挑战。因此,教师需要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知识点巧妙转变为易理解的知识,让学生容易掌握。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这就存在很多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很难参与教学,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应付考试,所以,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不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无法进行自我思考,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当存在问题时,多数学生不愿意向教师请教。另外,在课堂上,教师很少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气氛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教学成果收效甚微。
三、高中地理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的的发展
(一)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以往我们的地理课堂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很少有自己表现的机会,而且一般教师也不允许学生去表现,就是让学生认真的听课。久而久之,学生慢慢的就失去了主动性,丧失了学习兴趣。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课堂,最终都是教师要将知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最终能够自己掌握学习方法,具备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为此,高中地理新课改提出:“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为此,教师需要大力转变教学方法,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师生角色转换学习、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通过合理的分组、安排合作学习任务,有意识的指导,最终形成结论,有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点评,评选出优秀小组。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逐渐形成自主查阅文献、研究资料、分析数据的能力。
(二)尊重学生客观实际,差异化引导学生学习发展
由于生活背景、个人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差异,导致学生之间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而且无法回避的。但是,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本着有教无类的思想,认为只要方法得当,一定能让学生取得一样的进步,达到一样的学习效果。结果,往往盲目膜拜“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最终是适得其反。为此,高中地理新课改也提出:“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习探索扑克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所以说,在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学需要建立弹性的教学体系,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听什么,不听什么。教师也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差异化、层次化的教学体系。最终让学生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取得属于自己的进步,并逐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一节课程的成功或失败主要取决于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师讲授一些难点知识或者枯燥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那些并不容易被理解的知识转变成为学生生活过程中鲜明的例子。高中地理教材上面的知识往往都是具有很强理论性和专业性的知识,想要让高中学生很好的理解这些内容,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如果高中教师能够将这些地理知识成功转变为高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例子,再对其加以讲解,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地理教师为学生讲授一些具有很强对比性,而且十分容易进行混淆的知识时,要求地理教师采用一种表格对比的方式来进行比较,因为高中地理课本太多知识都是采用文字的方式来进行表述和表达,而那些十分容易混淆的内容就十分不容易被学生掌握,如果地理教师能够采用表格的方式来将这些知识进行归类,进而实施一种深入的区别以及比较,就能够加深高中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高中地理教师讲授重点章节以及重点内容的时候,高中地理教师能够将这些知识放在题目里面实施一定的讲解,如果教师仅仅进行知识的讲解,进而让学生去背知识和记知识,那么,学生并不会真正感受到这些知识所具有的重要性,更不会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的来源和原理,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将这些知识放在题目里面,鼓励学生去实践,进而再为学生进行讲解。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在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应对社会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的经验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在进行知识讲授时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融入到地理课堂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再是一个记忆的阶段,而是通过对知识消化吸收后形成自己的一个地理知识体系,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从这个地理知识体系中快速准确地调出有用的信息。在地理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进行强化,让他们能具备地理思维的敏感性,能从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的影子,能用地理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例如,在学习三圈环流这一课时,教师先是提出巧妙的问题让学生关注地球上的热力环流状况,接着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在自主探索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对副热带高压带及副极低压带的形成存在一定的疑惑,此时,教师要找准时机解释这个问题,使学生能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标;案例教学
引语
新课改的实施为高中地理教学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意义,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地理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和案例教学等方法逐渐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和采用。研究近些年的地理新课标和高考地理试卷,在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上都有所提升,案例教学的模式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和特征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本着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生存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根据章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体现新课标理念,利用真实的事件撰写案例,引导学生进入事件中心,分析案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模式,一是从理论到案例,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探究问题,以例证理,以例释理,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二是从案例到理论,引导学生以案例为桥梁,进行合作学习,探讨案例里的存在的规律。
(二)案例教学的特点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教学过程的合作性。过去高中地理教学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再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情况,这种教学模式大大阻碍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水平低下。案例教学则体现了师生互动,学生和学生互动的优势,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们讨论教师给的的案例或让学生们自己去收集案例,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二,教学内容的探究性。在高中地理中采用的案例多大是学生们熟悉感兴趣的事件,且和本章节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需要学生自己思考,探索,通过小组讨论,取长补短。如《我的家乡怎样发展》一文中呈现了我国西南某城市的发展现状,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目前的发展情况和问题,让学生们利用双休日进行调查访问,收集信息并进行一定的思考。再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教师再对一些问题进行引导,并进行一定的归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教学的拓展性。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的教材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不单一,不仅要用到相关的地理知识,还需要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参与案例过程中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作用
案例教学属于探究性的教学方式,以案例为素材,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进行学习探究。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作用主要有三点,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地理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由于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也不固定,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们进行创新,通过合作的方式找到问题本质,提高其创新能力。二,改变教学观念。高中地理传统的教学主要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教师只负责将知识机械的传递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这种教学方式放在过去并无大碍。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观念的改变,人们逐渐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不懂,学不透,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无论是从理论到案例,还是从案例到理论,都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学生们通过自己动脑,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并总结规律,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深化。三,促进合作和沟通。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还体现了互助合作的精神,不同于过去的地理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有限,大多只停留在口头的鼓励,流于形式。而案例教学从收集,编写,整理再到讨论总结,都需要经过小组的合作与探讨,特别在讨论中,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和问题,会有思想的交锋,促进学生合作沟通能力,学会关心尊重他人,在探讨中展现自我。
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
高中地理新课标中的案例教学主要以案例的讨论为主,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案例的讨论和总结都需要学生合作完成。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们对案例进行充分的分析探讨,集思广益。主要有四个步骤,首先要找到合适的案例教材,这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案例的选择上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且能反映地理一般规律和特征,要能提示地理原理和要素之间联系的案例。如在教授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节中,可以选择学生身边的铁路布局作为案例,向学生们介绍该铁路对家乡的经济影响,让学生们多学习对生活有帮助的身边的地理。其次要营造出适宜的合作氛围,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下才能有效展开案例学习,因为在案例学习讨论中,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教师要注意营造学生们讨论合作的和谐氛围。第三,教师要适时的进行引导,在案例讨论中允许有不同的见解和冲突,教师只需根据主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免学生们跑题。如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把握好课堂情况,当学生讨论冷场时,要及时进行引导活跃气氛,在学生跑偏主题时也要加以引导,要控制好课堂的节奏。最后,教师还要做好总结的工作,这总结并不是简单的结论,而是对整个案例探讨过程进行评价,对案例中涉及的地理问题进行评价总结,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帮学生们更好的梳理知识,让学生在情感价值方面得到升华,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四、总结
总之,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础和中性,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有利于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不仅可以学到基本的技能和知识,还能学会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大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徐田萍.浅谈高中地理中的案例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1(5)
[2]施尧雄.浅谈高中地理新课程中的案例教学[J].教育教学.2013(8)
[3]左世荣.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浅谈[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19)
【关键词】高一 地理 衔接 入门
【基金项目】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编号:JCJY131203145。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87-02
笔者从事高中地理教学近20年,每到高一年级时,总发现部分新生对地理学习兴趣不高,而且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成绩偏低。在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后,发现问题主要在于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上。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发现,高中地理内容与初中地理内容联系十分密切,但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要求明显不同。在初中,大部分地区地理不作为中招考试要求,而高中地理则与其他科目一样同属高考科目,其地位和难度都要比初中地理高出许多。学生初中地理知识缺乏,是高中地理入门困难的最大原因之一。经过对我校学生的观察和研究,高一新生地理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标方面
(1)地球与地图是地理学科的基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七年级学生掌握经纬网与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没有如何要求。经纬网的学习与地图的学习,要求学生有比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有初步的立体几何知识,七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尚未健全,立体几何的知识几乎是空白,要让学生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与技能难上加难。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经纬网与地图这部分内容没有进行加强与巩固,默认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理解与掌握了这部分内容。这一初高中课标衔接问题给高中地理教学造成困难。
(2)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以区域地理为主线,要求学生以某一区域为例,掌握学习方法,因此,各出版社在编写初中地理教材时都只对个别典型区域进行阐述,没有将所有区域纳入其中。这造成初中学生对地理区域的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了解甚少、掌握不牢。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系统地理学习为主线,要求高中学生以某一区域为案例,学习掌握地理原理和方法,因此地理区域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就成为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如人教版必修3《区域可持续发展》中“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在初中教材中只学习了欧洲西部,没有介绍德国;美国只是在介绍农业地区专业化时通过一副美国的地形图简单介绍了美国的河湖情况)。
二、教材方面
初中地理教材整体框架是按照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顺序构建的基本知识。高中地理则分为两大块: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以人地间关系为主线,介绍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基本规律,人地和谐地可持续发展。初中地理教材中具体地理事实,地理材料较多,高中地理则侧重于揭示地理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规律。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主,讲述世界各地区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和经济特征;高中地理是系统地理,主要论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形成原理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初中地理以感性知识为主,高中地理则上升到理性知识;前者是基础和依据,后者则是前者的加深和拓宽,两者相辅相存。
三、考试方面
目前的教育状况,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中考沦为“小高考”。因此,现在的初中教学几乎全部是为迎合中考而进行的,而地理不是中考学科,学校、教师、学生都不重视,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简单地认为,地理不参加中考,所以这一门课程也就不重要了,因而学习地理的兴趣受到影响。课堂调查和问卷调查的结果都反映出初中地理教育不受重视,初一初二只有平常的期中期末考试,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将地理学科的分数计入考试总分,因此,初中地理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上和质上都大打折扣。许多初中教师为应付学校的考试,在临近考试时只给学生划范围,出复习题,让学生死记硬背,以获取高分。而高考是国家级的选拔性考试,在文综的考试形式下,随着命题思想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向,对学科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比前者高得多。
四、学生方面
很多学生在某些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地理能力等方面存在储备不足,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与地理学习能力有缺漏,例如高中学习必须具备的重要地理原理知识(地球运动、气候等)部分基础缺失或不扎实;运用地图进行地理学习的能力、阅读地图与资料分析处理。提取地理信息等能力不强,对中国和世界地理区域及特征认识不全等。特别是进入高中后,对学生的思维方法、能力要求、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造成初高中学习的“跨度感”,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五、教师方面
【关键词】高中地理 案例教学 探究
一、高中地理教学应用案例教学的目标宗旨
1.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全面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即在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知识如果得不到转化利用就是去了其本身应有的价值,案例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应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地理知识存在某些知识点很抽象,与实际生活联系并不大,这种状况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难度。案例教学则应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案例素材与地理课堂教学知识相联系,不仅降低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理解的难度,而且更容易让学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而能将所学的地理知识活学活用,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丰富化的教学案例也有利于宽阔学生的眼界,开拓学生思维的思路,进而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锻炼发展的机会。
2.营建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自我探索能力。案例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案例教学为学生的合作讨论创造了条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参与性获得了充分的发展。课堂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小组讨论,促进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有利于构建平等和谐,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在自我探索下获得的知识经验往往记忆更加深刻持久,如此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显著提升。
二、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的积极作用
1.案例教学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立足于教材知识与具体案例相结合,有利于创设贴切恰当的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2.案例教学增强了课堂教学活力,相对宽松化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大胆发言,顺应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尊重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提高。
3.案例教学对于教师能力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案例教学使得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加开放,有利于建设民主化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受这样的氛围耳濡目染,也会在思想意识上树立合作平等等观念。
三、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精心选择案例,优化课堂教学程序。案例选择要与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相吻合,这是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的关键。对于案例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要立足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将趣味化与知识化相融合。对于案例的选择要进行精心筛选,案例要选择的恰当,选择范围可以开阔化,无论是从教材提取还是从生活中提取或是相关的文献材料中都可以,案例的选择要把握住客观真实、科学合理的原则。对于案例的应用要对实行的效果做好预测评估,要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立足点,要保障选择的案例能够切实吸引学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进行研讨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活力。如果应用的案例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这时候教师要有充分的补救性策略,例如可以换一个案例,继续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要结合学生现有的能力发展水平选择案例,对于应用的案例可能性带来的教学效果,教师也要提前做好预测评估。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发挥的空间,适时进行引导点拨,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2.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具体应用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案例教学已经获得了中学教育教学的肯定。现今的高中地理教材都有很多案例内容,为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创造了条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地理教材上的案例,引导学生利用案例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案例教学的具体应用一般先是从问题的导入开始的,接下来再进行小组研讨,针对问题出台处理对策,筛选出最佳处理对策,最后确定实行步骤。这是案例教学的普遍程序,在具体的案例应用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知识等进行灵活创新,丰富完善。要将总结反思作为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样能够提升学生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探究,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案例教学的具体应用要灵活多样,要结合具体实施的条件来开展,决不能只流于形式,陷入呆板僵化的局面。案例教学对于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驾驭力,能够对整个课堂秩序,学生发展思路做到良好的了解与调度。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掌握学生对问题讨论的大体方向,要积极为学生的思维锻炼创设条件。案例教学同样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发挥好自身协调组织的角色,学生要发挥自身主动参与的角色,这是案例教学取得显著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条件。
关键词:地理教学;应用分析;地理;信息技术
最新出台的高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规定。对高中地理教学予以改革,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弥补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不足,从而真正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学校领导应当有所作为,组织地理教师积极学习课程标准及教育大纲,并且对地理教师展开信息技术培训,促使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将其科学合理地应用于地理教学之中,真正提高地理教学的趣味性、教育性及有效性。
一、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简称“3S”技术,它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三者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关联的。具体应用3S技术的过程中,一般GIS负责定位,RS负责对数据或信息的采集,GIS负责对所采集的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这使其能够在诸多领域之中发挥作用,如农业、环保、交通。当然,3S技术之所以能够有效应用,与GPS、RS、GIS三者所具有的特点息息相关。其中,GPS具有的特点是实时性、全球性及精确性等,这使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不会受到气候条件的干扰,连续作业,精准定位与测量;RS具有的特点是感应距离远、感测范围广等,这使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获取远距离的电磁波信息,并对其予以处理,从而满足人们所需的图像或信息;GIS具有的特点是信息处理精准、信息分析到位等,这使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能够灵活地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分析和处理信息,为人们提供使用价值较高的信息。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高中地理教学之中有效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则可以改变传统“死记硬背”的教学状态,将所学地理知识立体化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加之教师细致的讲解,则可以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地理知识,进而有效学习地理知识,从而提高自身地理知识水平。从这一方面来说,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之中,利于提高教学质量。2.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将地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之中,教师还能够根据教学要求及教材合理规划教学方案,注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来定位地理位置,获取相关信息,进而对地理知识加以丰富和更新,如此学生在教学之中不仅能够获得地理知识,还能开拓视野,对地理环境、地理构造、地理现象等予以了解,从而使地理教学效果更佳。3.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深奥的、有趣的技术,将其科学、合理地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之中,能够通过呈现与教学相关的视频或图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将地理现象或地理构造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对其予以思考、探索,最终解读地理现象或地理构造,获得地理知识、思维能力等,促进学生良好的成长与发展。
三、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将地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使地理教学满足新课程要求呢?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及自身工作经验总结,提出的建议是:1.基于GPS的地理教学。在地理教学之中有效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是非常适合的,因为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的相关原理来模拟教学,将枯燥的地理知识予以立体化的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如此也能够使学生有效学习,提高自身地理知识水平。2.基于RS的地理教学。将遥感技术有效地应用到地理教学之中,应当侧重于将遥感技术的应用优势呈现在教学之中,以便学生能够感受到遥感技术的“神奇之处”,并且利用遥感技术来获取与地理知识相关的信息,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3.基于GIS的地理教学。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地将地理信息系统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简化地理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地理知识,从而有效学习地理知识。例如,某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气象方面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教材上出现的景象图、气象变化图等都表示看不懂。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景象图或气象变化图等予以简化,从而简化图形,方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知识。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领域也注重对先进技术引用,意在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方法,优化调整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其科学性、教育性及有效性。本文所展开的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丰富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参与知识思考与研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地理知识水平,还能培养学生地理学科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
作者:邓琼冰 单位:江西宜黄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相对其它学科而言具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但就目前来看,许多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致不高,需要教师做好科学的引导工作,这样才能帮助高中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地理的认知,开阔他们的地理视野。
1.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
1.1教学观念相对滞后
教师在为学生开展地理教学时,应该要明确自身教学目标,及时更新教学观念,这样才能满足当代高中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但就目前状况来看,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够先进,许多教师依然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导致高中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进而增加他们的地理学习难度。此外,高中地理教师对“三维”目标的整合也有待提升,有些教师虽然丰富了学生的地理知识,但是没有引导学生端正自身的地理学习态度,从而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1.2教学内容衔接不畅
教学内容衔接不畅是影响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再加上高中地理知识比较琐碎,学生往往很难掌握地理学习技巧,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会降低他们的课堂学习兴趣。通常情况下高中地理知识跨度较大,各种定律、原理的迁移性较强,在分析某一地理现象时知识运用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但现实中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内容衔接不够顺畅,学生很难对其形成知识树网,无形中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
1.3教学案例脱离生活
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要从生活角度举例,这样才能拉近地理知识与学生的距离,降低学生的地理学习难度。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许多教师在讲解地理知识时都较为理论化、抽象化,尤其是在自然地理部分,教师如果单純进行理论讲解,没有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学生参与地理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无法完成地理教学任务。
2.解决高中地理教学典型问题的应对方法
2.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要想解决高中地理教学典型问题,教师就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现地理知识学习乐趣,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除此之外,高中地理教师还要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习地理,以拓展他们的地理视野,满足他们以后的地理学习需求。
2.2做好教学内容衔接
地理知识系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做好教学知识的衔接,引导学生融会贯通,这样才能提升他们对地理的认识,使其系统化掌握地理学习技巧,找到参与地理课堂学习的乐趣。
2.3从生活中寻找案例
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要从生活中寻找教学案例,这样能够提升课堂知识的灵活性、生动性,最大限度降低地理的学习难度。比如我们看到的自然景观、经历的四季更替、遇到的气候变化等都是地理信息的展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一些地理现象,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3.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知识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要找到适合他们的方法,积极转变自身落后的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地位,明确地理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找到地理学习兴趣,最大限度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面对不同的学生主体,教师要做好教学内容的优化,以保障知识衔接的顺畅性。除此之外,高中地理教师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寻找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更好认识和学习地理,以满足他们今后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晓燕.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学周刊,2017,(12):59-60.
[2]史晶晶.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9):143.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环境教育;实践策略
在高中教育阶段地理作为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到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引领他们遵守环境保护的规则,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意义。为此,高中地理教师需将环境教育积极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在各个教学环节均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从当前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此强化他们环保意识。
一、深度挖掘教材内容,积极渗透环境教育
高中地理教材中选编的知识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复杂散乱,不过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容易,教师应当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为立足点,以此展开环境教育。高中地理教材中不少章节与知识点都与环境教育有着间接或直接关系,这就要求教师需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努力寻求知识教学与环境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借此积极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养成爱好环境的良好习惯。比如,在进行“全球气候变化”教学时,本节课的课程标准是:根据相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图表信息,归纳出不同时间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在环境教育方面,教师可先由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例子来设置悬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电影《后天》中的精彩片段:电影刚开始南极冰盖断裂。这是对全球变暖后果做出的大胆假设,让学生思考问题:这段影片反映了什么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这样通过渗透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使学生主动关注环境问题。
二、创新环境教育方式,调动学生主观意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实施环境教育,教师不能刻意将常规知识教学和环境教育区别开来,而是应当把两者当作一个有机整体,对环境教育教育模式进行科学创新,以此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实现环境教育同知识教学的有机融合和相互促进。教师还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构建愉悦轻松的教育氛围,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环境状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例如,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段关于珍惜水资源的公益广告,顺利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观看视频思考有关水资源的问题,使他们产生心灵共鸣迅速进入到学习新知识的状态。接着,教师让学生思考本节课需要探究三部分内容:什么是水资源,分布如何?为什么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并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水资源污染前和污染后的对比图片,像化工厂前的小河由清水变为红水、洞庭湖面积不断减少、城市河流脏臭等。通过视觉冲击,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中懂得科学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和措施,并树立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主动开展实践活动,亲身参与环境保护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渗透环境教育,仅靠理论知识的讲授效果有限,教师需主动开展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亲身参与到环境保护中,让他们产生更加深刻和贴切的感悟与体验。高中地理教师应把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互融合,主动组织学生成立环境保护研究小组,针对环境问题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引领他们分析产生各种环境问题的原因。并鼓励学生探究和制定解决对策,将实践报告提交给环保部门,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在这里,仍然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为例,由于本节课知识点较多,虽然是学生已经接触和了解过的,但是却较为零碎,教师需引导他们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并以合作调查形式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解决水资源如何合理利用的问题。对此,教师可积极学生组织水资源利用调查小组,带领他们调查在家庭中水资源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在社会上调查工厂用水是否节约合理,城市绿化工程是如何使用水资源的等。如此,学生通过亲身调查可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实践中,从身边的实际情况出发印象将更加深刻,内心也会得到震撼,并认识到节约用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四、总结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进行环境教育,不仅是地理课程的自身教学需要,还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全面发展的关键,教师需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积极渗透环境教育,让他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价值和作用,进而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实践活动中。
参考文献:
[1]陈瑶,周游游.高中地理实施环境教育的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262-263.
[2]吴昊.论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25.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乡土地理;地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231-02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可见生活化的地理教学至关重要。
一、基于生活化地理教学含义
基于生活化地理教学则是指在地理课堂上,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生活背景提取其生活经历,结合实际阐述地理知识,将地理问题生活化,体现“地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地理的视野去观察世界,理解世界。生活化地理教学的理论基础:教育学理论基础: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地理教学理论基础:《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记录和文献考察为辅。问卷在结构上分为四部分共计16道题。
三、调查过程与结果
锦州市共有5所公立高中,有83位地理教师,总体样本的选择考虑各高中的差异,采用整群抽样法,从各个高中的中抽取15名地理教师,共75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2016年1月至5月期间,通过纸质问卷与网络问卷的形式,共发放了75份针对老师的调查问卷份,回收75份,回收率100%为,经筛选,剔除无效问卷1份,有效份回收率为98.6%。对问卷结果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主要应用频次分析与百分制来进行分析处理。调查对象基本包括了各个学校的地理教师,具有代表性,调查是真实、有效、可靠的,基本上能够反映锦州高中生活化地理教学总体现状。调查情况如下
1.教师素质情况。教师素质主要从学历、专业、职称、任教年龄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在学历上,有56.76%的老师为本科,32.43%的老师为硕士;在专业领域上,有63.51%的老师为地理相关专业,而36.49%的老师专业与地理无关;在职称方面,初级教师占13.51。中级教师占67.57%,高级教师占16.22%,其他职称的教师占2.7%;在任教年龄方面,14.86%任教年龄为2年以下,21.62%任教年龄在3―5年,44.59%任教年龄在6―10年,18.92%任教年龄10年以上。通过调查问卷反映出:锦州地区的高中地理教师学历、专业领域、职称、教龄等专业素质普遍不高。
2.教师行为情况。针对教师行为情况主要从生活化地理教学态度、生活化地理教学准备、生活化地理教学过程三大方面准备。在生活化地理教学态度方面,对地理的新课改了解但不熟悉占74.32%,听过不太了解占5.41%。认为教学中地理生活化不是很重要占47.3%,认为比较重要的占40.54%,非常重要占12.16%。教师们对生活中遇到地理问题的态度非常关心的占44.59%,一般的占52.7%,不关心的占2.7%。在总结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识的态度方面,经常总结占16.22%,一般占35.14%,偶尔占36.49%,极少或从未占12.16%;在生活化地理教学准备方面,教学中使用的素材常来源于教材的占74.32%,来源教学参考书的占20.27%,来源日常生活仅仅占5.41%。地理课堂中经常更新例子的情况,经常联系且经常更新的占8.11%,经常联系但不更新的占21.62%,偶尔联系且会更新的占63.51%,偶尔联系不更新的占6.76%;在生活化地理教学方面,教师导入新课的方式,44.59%复旧课导入,33.78%以教材情景导入,21.62%列举生活实例导入,有59.46%的引入新课时进行生活化教学,14.86%讲授新课时,6.76%例题讲解,14.86%课外作业。教师们对课外实习活动的态度,10.81%认为很有必要,14.86%认为有必要,74.32%认为没必要。通过调查问卷反应如下问题:(1)锦州高中地理教师对生活化地理教学不重视;(2)教学案例来源狭隘;(3)教学内容守旧,与生活有所脱节;(4)生活化教学形式单一,不能贯穿始终;(5)少有实践活动,教师不够重视。
3.教学环境情况。老师们对学校能否提供网络机房和与地理相关的图书资料的态度,40.54%的能,但数量较少,59.46%不能。通过调查问卷反应出:学校方面应完善地理教学环境,开发更多的地理课程资源。
4.教学建议情况。教师们认为阻碍地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最终因素围绕在地理课时少、现行高考体制、教师的教学观、领导的办学观、自身素质和能力不足、教学设施六个方面。对于教学生活化教师们认为急需要提高的是相关理论知识、教学设备、课堂教学能力,应需提高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教育评价制度。通过调查问卷反应出如下问题:(1)地理课时安排紧张;(2)教学评价机制亟需改进;(3)相关培训讲座应该有所增加
四、相应的对策
1.加强教师生活化教学意识,开展相关培训。从结果来看,大部分的高中地理教师对地理教学生活化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他们虽有意识去增强课堂的实践性、特色性,但是由于所能参考有实践意义的理论稀少、没有接受的相关培训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因此,教育主管部T还需要大开展相关培训的力度,保证培训能够提高教师相关理论知识。另外,学校也应多鼓励地理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供本校教师与校外专家学者之间交流的机会,聘请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有关生活化教学的讲座或报告。
2.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针对课堂案例陈旧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搜集共享资源,如此不仅可以节省教师备课的时间,而且极大促进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在整理教学资源供本学科教师共享的过程中,也是老师对知识进行内化重组的过程,从而体现出了教师教学的创新能力。就目前而言,学校方面可以尝试建立课程资源的共享机制,社会方面也应建立地理教育教学资源库,便于资源利用者获取和集成地理信息。
3.合理使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发地理课程资源。乡土是知识之本、创造之源。家乡的地形、土壤、河流、气候、风俗民情、历史沿革都可以纳入地理学习的大课堂。乡土地理更贴近学生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地理概念,学习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4.固定生活化教学模式。通过逐步地探索完善达成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生活化、实践活动生活化、教学评价生活化,最终形成完整且系统的生活化地理教学模式。地理教师根据此作为依据进行教学活动,检验教学成果。
五、结语
1.高中地理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升,部分教师缺乏对生活化地理教学的重视,对相关理论不熟悉,模糊了解《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势必会造成对教学目标的模糊认识或曲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从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知识的理论性忽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地理教师的课程资源观落后;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比较单调,没有充分地开发利用;学校官方支持力度不够,大多数的教师安排课时少,工作压力大。因此有关部门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宽松地理课时,并且在生活化教学方面有针对性的培训政策。
参考文献:
[1]安桂清.论学情分析与教学过程的整合[J].当代教育科学,2013,(22):40-42.
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融入高中地理教学课程体系中,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的认知工具和重要的教材形态。整合的是将计算机服务于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便于地理教师教学。也是说把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教学媒体,整合信息、技术、方法、课程内容等多方资源,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指导,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的良好氛围。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国内现状
近年来,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研究在国内取得不少成绩,但问题也不少。问题1:理论研究多,实践研究少。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大多都是纯理论知识,而这些都是专家学者和高校的著名教授研究的,但是这些纯理论知识对高中地理教师的实际教学指导无实际意义。高中地理的特点是整体性和区域性。关于具体到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理论依据很少,尽管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研究多为理论类。高中地理教师对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理解存在局限性,一般都停留在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形式上,没有真正的做到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大多数地理教师只是把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看作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误解了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就是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这种错误的看法有部分是因为地理在高中学校的地位不太受重视和地理教师几乎没有外出去参加先进理论培训,使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实施离理论上理想效果偏差很远。同时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不清楚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目的,只是觉得应用信息技术是一种时尚,或是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比如高中教师没有专门的研究经费和时间,学校追求升学率。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对高中地理产生的影响
1.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因为信息技术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拥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模拟的优势及特点。动态的图片及声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是因为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化解难点。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和某些特殊的地理现象属于高中地理知识的重难点,高中教师运用传统教学手段板书、画图很难让学生理解这其中知识的深奥,而采用信息技术可以运用动画把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变的现象化,增强了教学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3.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和增加课堂的容量,是因为传统的教学高中地理教师通过板书,画图浪费很多的课堂时间,而信息技术让高中地理教师可以以课件的形式全面展示课堂内容,既为教师上课节省时间又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同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课堂上,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向学生提供多样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地理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重要的是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应用地图的能力。地理的学习最主要的是使学生能够看懂图和应用地图,从而提高地理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是老师根据课本现有的地图或是通过挂图进行讲解或是在黑板上画图但不精确不规范,这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吃力,同时教师也浪费了时间和精力。采用信息技术可以把地图里的地理现象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一目了然。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把地图放大或缩小和移动,而且可以提高地图的清晰度和区分度。教师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应用地图的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目前存在的问题
1.学校的硬件设施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一些乡镇学校,没有经济能力配置好的多媒体网络教室,部分学校甚至没有配置电脑教室。如果连基础的硬件设施都没有,谈何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
2.信息技术学科在大多数学校不受重视。现在学校都追求升学率,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关注的问题,信息技术学科不是高考的考试科目,学校不重视,学生自然认为信息技术课学好无所谓。
3.师资力量不足。
4.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资源不足。
5.对整合的认识不深。
五、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对策
对于整合的认识不深的问题可以采用不同地区分层次分步骤实施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地理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整合。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六、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