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会治理新体系范文

社会治理新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治理新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会治理新体系

第1篇:社会治理新体系范文

一、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群众所掌握的基础性宣传工作。首先,做好通俗化解释、普及工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要求易于为人们了解,比如编写简明的教材、出版通俗的读物等。要体现“三贴近”的要求,善于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等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要求通俗易懂地表现出来,注重以视觉文化感染人。其次,要充分发挥各种舆论媒体特别是新闻舆论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注重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领社会舆论,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形成舆论强势。各种媒体都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做科学发展的促进者、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再次,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以理服人。比如讲指导思想的一元地位,不能把指导思想自我封闭和孤立起来,颐指气使,要讲清楚一元指导思想和多种价值观念并存的关系,要讲包容性。

二、着力解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人们思想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多样、多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成为人们思想的引领和精神的旗帜,要靠教育灌输。要通过开展多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统一思想认识,解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人的问题。不注重教育和灌输,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就容易各取所需,难以发挥统一思想、凝聚民心的作用。开展思想教育活动,要紧紧把握不同群体的关注点,确立不同的侧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从教育内容、形式到要求都要体现层次性。要抓住重点群体,关键是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以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为重点,增强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以价值范导主体影响人的功效,推动一般社会群体认可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不断丰富完善的体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个长期艰巨的思想教化过程,不可奢望毕其功于一役。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贯穿其中,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

三、注重加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关制度政策的设计与构建。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可贯彻执行的政策,落实到具体的制度和政策规定之中,通过制度、政策的设计和构建,通过各类评优和奖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纳入制度规范、政策规定、社会评价之中,由此强化制度政策的激励与约束作用。通过制度的激励约束,使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求的行为得到鼓励,使各种违主义核心价值要求的行为受到抵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项举全社会之力的系统工程,要通过具体的工作加以推进,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保障,如党内先进性示范机制、党政工团多部门协调领导机制、道德失范矫正机制等等。同时,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各类评优评奖制度结合起来,积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纳入测评标准。

第2篇:社会治理新体系范文

学习三力建设心得体会:赢在执行

“执行力,创新力,凝聚力”建设简称三力建设。在学习了十七大报告和三力建设的有关知识后,使我很受启发和教育。下面我就个人的工作实际,谈谈我对执行力的一些心得体会。

执行力决定着一个单位的竞争力,在教育事业单位也不例外。

一、执行力的衡量标准&8212;&8212;按质按量的完成工作任务。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评价一个单位,一个教师,通常是看这个教师的工作态度和一个单位的整体面貌。对于一个普通老师的评价,我觉得不仅要看他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成果,还要看他在教学上有没有创新精神,有没有改革的意识,有没有关心学校的发展。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关心学校的长远发展,善于思考,及时提出一些思路和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主动改进。对学校安排的任务任务对待、认真完成,并及时汇报,这样的人即使有点小缺点,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二、执行力的三个核心&8212;&8212;人员流程,战略流程,运营流程

一个学校的工作,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要懂业务,会管理,有整体规划、设计的能力。必须要了解本学校每一位教师的现状及每一位教师的工作能力,安排调整好每一个教师的工作任务,做到人尽其才。明确工作方向,明确任务目标,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在工作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各项任务的目标实现。总之,在工作中要把握三个核心,一是用人,要做到尽量发挥每一个老师的最大能量,其二是规划,必须要对本校的发展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对各项管理有一个明确的工作分工和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其三确保各项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在用人方面,要善于选拔人才,要在工作中信任每一个有能力的人,要开发他们的自身价值。

三、增强凝聚力,构建一个有执行力的团队是做好工作的保障。

第3篇:社会治理新体系范文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宁国的文化传统;开放的文化生态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126-02

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逐步由主要通过政治方式,向以文化为主要表现力的综合方式转变。文化软实力成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力量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必须与提升文化软实力相结合。近年来,宁国市通过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努力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宁国的文化传统、宁国的现实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宁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路径。

作为一个山区县市,宁国市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安徽县市前列,连续三年被授予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连续五年荣获“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称号,连续三年跻身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行列,之所以能够在安徽率先崛起,从根本上讲就是依靠开放的文化软实力,这也是宁国市今后发展最大的无形资产。宁国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也需要从文化中寻找动力、提振信心、集聚智慧、凝聚力量。构建宁国开放的文化生态,必须提升建立在县域文化、公共服务和人力素质提升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特色文化感召力、居民创造力和对区域外的吸引力。

一、宁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探索

1.提炼城市精神,构筑城市共同价值。城市精神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精髓,是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提炼,是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升华。它是一座城市从外到内显示出的地域性的群体精神,包含着城市内生活成员的共有价值观;它是城市被认同的价值与共同追求的境界;是城市创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是城市的精、气、神。

宁国是著名的“中国元竹之乡”和“中国竹子之乡”。莽莽山冈、津河两岸、村前屋后,处处都有翠竹的身影,无论土地是否肥沃,无论雨露是否滋润,宁国悠悠翠竹都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傲然挺立。这种生生不息的“翠竹精神”,正是宁国人创新、创业、创优的真实写照,也是推动宁国率先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凝聚全市发展合力的一面旗帜。近年来,宁国市大力弘扬翠竹文化,积极倡导勇破勇立的拼搏创新精神、自信自强的艰苦创业精神、竞风竞节的争先创优精神,努力塑造新时代宁国城市精神。

勇破勇立的拼搏创新精神是宁国“翠竹”精神的灵魂。在宁国,没有一条整车生产线,却拥有全国汽车橡胶密封件30%的份额;没有一条家用电器终端生产线,却拥有全国电子元器件20%的份额;没有任何建材资源优势,却诞生了亚洲最大的耐磨材料生产基地,拥有全国耐磨铸件21%的份额,荣膺“中国耐磨铸件之都”荣誉称号;宁国的工业企业很少生产终端产品,但却在末端做得小而精,80%的企业担负了发达地区产业龙头的配套角色,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自信自强的艰苦创业精神是宁国“翠竹”精神的基石。从闻名全国的以夏鼎湖、陈宗明为代表的“四大名旦”,到以金国清、唐新国、周夏耘等企业界“十大金刚”,宁国初步形成了“老、中、青”三代宝塔式的企业家群体,成功研发百余种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60多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省、市奖,涌现出“海螺”牌水泥、“凤形”牌磨球、“鼎湖”牌密封圈、“司尔特”牌复合肥等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竞风竞节的争先创优精神是宁国“翠竹”精神的价值取向。从安徽省唯一的县级金融安全区,到全省“名牌产品”高居榜首的县级市,从第一个推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轨运行制度,到率先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均衡化,成为安徽61个县市中第一例;从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到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宁国市先后进入了全国、全省先进行列。

时下,“翠竹”精神正成为宁国全市上下创新、创业、创优的一种力量,一种激励,一面鼓舞人心的旗帜,经过几年的努力,已不断深入人心,并转化为日常工作的动力。

2.打造城市品牌,塑造良好城市形象。城市品牌可以彰显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核心价值,对内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对外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美誉度。宁国城市有三张名片:

第一张,宁国是“自然山水,宜居、度假的创业之地”,致力建设生态环保型的人居城市。宁国是水阳江、青弋江、富春江的源头,境内西津、东津、中津三条河流穿城而过,拥有峰岭地貌的天下奇观青龙湖,有北亚热带东北部最后一片原始森林板桥自然保护区,有地球上濒临灭绝的防癌治癌珍稀树种、素有植物界大熊猫之称的天然红豆杉群落。宁国的森林覆盖率近75%,是“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元竹之乡”,素有“长三角绿色氧吧”之称。宁国的国土面积2 4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万、依山傍水的地形地貌与卢森堡相当相似,繁华雅致的都市风情、江南诗韵的田园风光、宛如仙境的世外桃源相兼相容,构成了一幅“东方卢森堡,梦中桃花源”的优美画卷。

第二张,宁国是“多元文化,相融、共生的繁荣之地”,致力建设开放创新型的文化城市。宁国文化底蕴浓厚,东汉建安十三年置县,1997年撤县设市,儒释道文化源远流长,江南商埠文化、徽商文化和苏商浙商文化一脉相承,风土人情与“红学文化”息息相关。宁国民风开放包容,这里是清末的移民城市,在20世纪初就较早地接受了西方文化传播,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曾有3万上海人在此生产生活,形成了“打造创新型城市、构建企业家社会、培育文明化市民”的城市价值理念,其移民文化素有“安徽深圳、中国上海、世界美国”之称。

第三张,宁国是“特色产业,研发、经营的总部之地”,致力建设先进高端型的产业城市。已形成汽车橡胶密封件、耐磨铸件、灯具电容器三大产业集群,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21%和80%,跻身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市)、“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十强县”、“安徽县域银行业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市”行列,被授予“中国耐磨铸件之都”。

3.弘扬传统文化,增加城市文化厚度。宁国是个移民城市,“土著少,客藉多,五方杂居,风俗不一”。历史的变迁,移民迁徙垦荒生息,儒释道文化、江南文化、徽文化、移民文化、西方文化、上海文化、浙商文化等交融积淀共同形成了宁国的文脉,形成了“开放包容、进取创新”的文化氛围。特别是有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良好传统,宁国作为一个交通较为闭塞的山区县市,之所以能够在全省率先崛起,靠得就是这种多元文化的软实力,靠得就是创新创业和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宁国人愈来愈体会到宁国的现代化事业,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动力,尤其需要立足已有的文化积淀,大力传承和弘扬文化精神。从2002年开始,宁国启动了每年一届的节庆文化活动,每年一个主题,将宁国文化的传统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宁国文化的内涵和符合现展的精神,构建创新文化、和谐文化、生态文化,打造符合时展的核心价值观念。

二、宁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经验启示

1.与城市文化相结合,构建城市核心价值理念。宁国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城市的文化,尤其是一个城市的传统文化和城市精神,体现和反映着该城市的核心价值理论。城市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城市的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应该与城市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城市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城市文化之中,形成市民的共同认识,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从而使主流价值观通过文化载体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市民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2.与城市形象相结合,提升城市的文化感召力。宁国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支柱,集中表现为城市的整体价值观及市民的价值取向,是维系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优美的城市形象,不仅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创立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位,繁荣城市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增强城市软实力,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富有导向性的城市形象,对广大市民具有激励性,对城市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具体来说,对内应具有凝聚力,对外应具有吸引力和辐射力,它对城市的繁荣和健康发展应具有引导作用。

第4篇:社会治理新体系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ZHANG Xin-ping;CHEN Xiao-jun

Abstract: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s the essential embodiment of the socialism ideology.College days is an important period of forming the world outlook,life outlook and value outlook.If Marxism don't occupy,other things will do.Therefore, we must innovate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ttern, the mentality and the method, practically transform the socialism core value system as university student's conscientious pursuit.

Key Words: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novate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的大学生的精神空间,如果的东西不去占领,就容易被别人东西占领,如果真是这样,对他们未来的影响不堪设想。因此,要巩固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包括当代大学生。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

一、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涵义

同志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 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力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规律和途径,是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紧急而又重要的任务。那么,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呢?

第一,坚持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以为指导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多年革命和建设伟大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已经证明,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只要坚持以为指导思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各种社会思想的共识基础,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才能增强社会思想意识领域的和谐局面。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指导地位,以作为统领一切思想的基础。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共同的理想是一个民族团结奋斗的目标和追求,没有理想和追求,就没有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摆脱贫穷落后和挨打的局面,走向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梦想和追求。因此,无论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选择、伟大实践,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上,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都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增强了对这一共同理想的信念,从而在客观上形成对各种社会思想观念的指导作用。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不能没有自己的精神。这种精神从历史的角度看,可以是民族精神;从现实的角度看,可以是改革创新精神。当今世界竞争激烈,只有改革创新才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华民族勇于改革和创新的精神,是实现全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每一个时代所体现和倡导的各种精神,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等,其实质都是体现锐意改革进取和勇于创新,都以爱国精神为支柱,体现着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古往今来人类文明之精华的总结,鲜明地回答了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为最广泛地统一当前多种思想观念奠定了基础。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仍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种深刻而复杂的背景下,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工作树立了一面旗帜,建立了基本的纲领,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二、如何抓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那么,如何搞好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他们头脑中生根发芽呢?我们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思路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们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我们要用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学生,引导他们学理论用理论,努力成为“青年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选择并为之奋斗的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学生,激发家国情怀,倡导知行合一,将个体追求融入共同理想之中,健康成长成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我们要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学生,秉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理性报国,做“先天下,常为新”的时代先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实现文明生活的重要基础。我们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学生,形成优良的校园文化,建构和谐文明的大学社区。

第二,教育模式创新。加强思想沟通,学校应充分发挥辅导员密切联系同学的优势,彰显辅导员“发动机”与“领航员”的作用。可以通过建立大学生喜欢的网络建立网上社区,促进班级同学多沟通、多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以研讨创和谐,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从“单一化”向“立体化”的转变。根据学生年龄、专业、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的特点,采取风格各异的活动形式,并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专业素质和发展需求,设计不同的培养内容,用耐心、细心、恒心去培养能思想、善行动、有思路、会做事的学生。

第三,方法创新。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确认识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教育规律,进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我们正在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工作,丰富学生服务的项目与流程,建设学生成才的第二课堂,以思想政治教育带动综合素质拓展。大学的根本在于育人,学生工作的根本在于促进诸育和谐、德育优先。我们将继续坚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研相长、诲人不倦的优良传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针,为培养将来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建设者而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贵芹,宇文利.学习同志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9期,第5~6页

[2]..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3]..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新华网,20062082311

第5篇:社会治理新体系范文

团县委组织我们基层团委书记学习王成长书记的署名文章《勇争执行力建设先锋》,文中号召全市广大团干部要培养、具备“善操作、会落实、能创新”的鲜明特质,现就结合我的工作谈一点心得体会:

根据团干部流动性比较大的特点,扎实做好基层团建工作,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方便基层团干部好操作,进一步规范操作,加强管理,提高效能。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开展团组织的活动,善于操作。配合德育教育在鸳楼中学3月份举办了“文明礼仪伴我行”演讲比赛、6月份举办了“祖国在我心中,我为祖国添光彩”主题演讲比赛、才艺展示等。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爱国热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镇团委联合镇综治办关于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镇村)”的工作,制作了一些法制宣传的展板,在学校中进行了展览,对提高学生们的法律意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青年就业创业始终是党政关注、社会关心、青年关切的最紧迫问题。镇团委主要还是以服务广大青年团员为主要目标,提高广大青年团员的职业技能。今年夏天在团县委和农林局的联合组织下,对我镇20多名青年进行了“农业经纪人资格证书”的培训。经过这些培训使广大青年提高职业技能,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把一些基本的技能培训规范起来,落实到广大青年身上,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团委的作用。“恒于落实”,就是要求我们做工作要坚持下去,我们一定克服各种困难把基层团委工作做好。

第6篇:社会治理新体系范文

[关键词] 核心价值体系 独立学院 学风建设

学风是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也是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有时也特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就其存在而言,学风弥漫于无形,却可观察与有形;就其作用而言,学风不仅影响到当前的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现状

1.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进取心不强

学习作为人的一项复杂活动是应该有较强的动机的。所谓动机就是使个体引起行为的一种动力,并且具有维持行为和指引方向的作用。独立学院的学生,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尤其是大学一年级学生,还处于“心理断乳期”,面临新旧角色带来的矛盾和冲突,从依赖到独立的困惑,对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不适应显得比较突出,缺乏学习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

在整个社会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同时,思想道德范畴和精神文明方面的一些不良倾向也有所抬头,如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客观存在的部分社会分配、用人制度等方面不正之风的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对远大理想学习目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倾向比较严重。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前,部分学生进大学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文凭、谋求理想职业、提高社会地位。他们对学习抱有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忽视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学习和积累。

2.学生纪律观念淡薄,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们在做每一件事情时,必然有一定的目的。学习也是如此。通过学习可以获得知识,满足学习者的认知需要,所以知识本身就是学习的目的。每一个清醒的学习者都会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他的学习活动均围绕学习目的来运转,学习目的是第一位的。由于独立学院高收费的影响,学生中部分人认为花钱就可以什么都能买到,我花钱你服务,没有认识到自己也是受教育的对象,因而读书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学习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在独立学院学生中,上课迟到、早退人数较多,无故旷课现象严重。许多学生不会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由于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不严,大量的学习时间被虚度在玩乐之中。这种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补考、重修、留级、退学的比例较高。

3.自信心不强,不能灵活地处理各种社会关系

独立学院的学生,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都表现出较强的意识和潜力。但由于高考成绩的不理想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产生了“能力不足、低人一等”的感觉;同时,因为是降分录取到独立学院,更使他们“底气不足”,对自己毕业文凭的含“金”量、毕业后待遇等都表示质疑,因而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缺乏自信心,表现出一定的自卑感。当今社会,许多高校的学生都表现出行为上缺乏自我约束力,独立学院发达地区生源居多,且多为独生子女,这些学生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征,在日常人际交往中缺少大局意识、缺乏与人积极配合的沟通意识,增加了学生学风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独立学院学风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反映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有明确的主导性,它为引领独立学院学风建设提供了理论视野和方法论指导。

1.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巩固的指导地位

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坚持指导思想,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科学化。当前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倾向不可避免地对青年学生产生重要冲击和影响。因此,在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化学术研究的同时,必须要坚持和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用科学的理论占领主阵地。从而发挥对青年大学生的正确理论导向作用,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特别是在“两课”教学中,要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采取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并能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

2.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切实开展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促进优良学风形成

当代大学生适逢新时代,国家为大学生提供大量施展才华的空间与平台,大学生应努力树立远大理想,自觉强化理想信念。以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根本,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师生,切实为独立学院学风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要着眼于广大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义理论体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原则,切实增强大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认真组织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深入学习、研究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最终的落脚点是转变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可持续性。

3.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彰显大学精神,加强学风建设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一是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载体、活动载体、文化艺术载体、传媒载体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二是要增强大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成就感以及民族理性精神。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推进学生人格完善。

第7篇:社会治理新体系范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Path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Leading Independent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AN Cao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68)

Abstract With the spread of the debt crisis, the world situation unrest, social mutual agitation of various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ideals and beliefs on people and everyday life had a tremendous impact. 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 role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of higher education as a new force, played increasingly prominent. What people train, how to train people,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new education system must be solved good fundamental problems facing independent colleges also must address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priority.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s to build spiritual power and ideological basis for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Following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college to search path of building the core value system.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th

0 引言

“核心价值体系”一词为我国的首创,首次提出始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为战略任务。紧接着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分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重要理论指导。我党在“十报告中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有机体中,指导思想居于最高层面,是指对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的的价值认同,从根本上说,是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认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点,应将切实贯彻。独立学院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是结合践行“文化强国”战略这一“宏伟蓝图”的大背景下我国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在青年学生群体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大任务,肩负着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培育合格人才的重大使命。

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1 从理论层面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指的是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中国化最新成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十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凝练,将过去较长的表述精简为24个字。用贴近老百姓的精炼语言,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 从实践层面看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反映一个社会意识的本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并且涵盖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意识形态、价值取向,从而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是引领社会前进的精神旗帜。”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抓住社会主义价值需要、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的关键,是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突出重点、抓住根本,保证正确的方向。

独立学院作为高校的一个支系,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有责任与义务在引领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不仅是党和人民赋予高校的神圣使命,更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重大理论问题的重要内容。独立学院也只有在理解和掌握了核心价值、贯彻树立和实践、取得丰硕的建设业绩,才能影响社会、引领社会,才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才能培养和造就大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由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学生大多来源于城市,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学生多数备受宠爱,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三观”需要正确引导。独立学院的发展方向如何确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独立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教育、树立、践行工作。

2 高等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状

当今时代,是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时代,是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时代,也是我国全面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时代,在这一新的条件下,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使一些人淡忘国家意识,消解民族身份,失去对传统的认同感;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控制自然和人自身的能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但科学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等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引起新的伦理道德问题。当前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信息发达的社会,信息来源、传播渠道和内容都多样化了。特别是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一项极为紧迫的重大战略任务。

3 独立学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

(1)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深刻理解并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首先坚持教育为主导思想。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其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一是融入课堂教学,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力,引领独立学院的学生深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发挥其政策性强、现实性强的优势,通过分析,引导使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和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实践锻炼,思想与行为相结合,引领独立学院的学生在社会现实生活的锻造中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弘扬主流文化,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坚持把素质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以人为本,独立院校作为新兴群体,当前独立学院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着文化积淀不深,学院领导重视不足,面临着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挑战等问题,应该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地位进行历史积累,首先引导学生应该懂得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弘扬什么,摒弃什么,吸收什么、抵制什么等等,有自己鲜明的立场和观点,主动建设出特色校园文化,特色就是个性,特色就是生命,特色就是优势,把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组织成精品活动,使大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再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新兴媒介,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播力,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校园文化的形成。

(3)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准则,从观念上、方法上、手段上进行创新。通过丰富的社会活动去感受,引导大学生培养荣辱观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分清教育主体与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第二课堂、实践学习、科技竞赛、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阅历、锻造他们的意志、提高他们的素质、增长他们的才干、发挥他们的才能,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引导学生将理论付诸现实,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成一种意识,一种自觉遵守。

(4)打造一支道德高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组建一支既能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能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辅导员队伍。联系平时思想教育工作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各方面的表现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道德修养、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职业核心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针,组织开展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进行教学,让政治理论课、实践课、大学生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就业指导的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培养辅导员专业化。为此,辅导员要努力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出一流班风,用自己的科研精神带出一流学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出一流学子。

高校作为争取社会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养成是重中之重。独立学院多年来已经获得了中国社会的认可,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在社会的各行各业持续做着自己应有的贡献,很好地补充了中国青年培养覆盖面问题。从另一层面看,独立学院的学生综合知识水平要略低于普通公办本科院校学生,他们的奋斗起点较低,困难更大,思想变化也更加复杂,及时引导、正确的教育既可以有效地帮扶他们成功、成才,更培养了他们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沈壮海.党的十报告解读之十一――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兵团建设,2012(22).

[2] 袁贵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中国社会科学,2008(1).

[3] 刘明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8(7):45-46.

第8篇:社会治理新体系范文

1普通高校公共课体育教师的职业社会地位因素分析

引起普通高校公共课体育教师职业焦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校公共课体育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当高校公共课体育教师职业社会地位达不到期望值时,他们的自尊心会受到挫伤,从而产生职业焦虑。近几年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已经得到提高。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高校教师作为社会中间阶层的领头军而被列为整个社会阶层的中上层。张建新等对全国33所高校共380位公共课体育教师的调查资料表明:35.7%的高校公共课体育教师认为自身职业的社会地位不高,而其他学科的教师仅有9.1%认为自身职业的社会地位不高。可以看出,同为高校教师,公共课体育教师对职业社会地位的自我评价相对其他学科的教师而言要低许多。公共课体育教师职业社会地位不高的情况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高校公共课体育教师的经济待遇

近几年,高校教师的经济待遇较改革开放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全国各行业中也处于较高水平。从整个社会来看,高校公共课体育教师的经济待遇并不低,所以绝大多数高校公共课体育教师对自身的工资水平也比较满意。但是在高校内部,公共体育课教师的经济待遇要比其他学科教师的要低,相比其他学科的教师,公共课体育教师的课时系数普遍偏低。这是一种变相降低公共课体育教师劳动成果的表现。由于学校领导的不重视,在许多学校存在着公共课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同样上一节课。报酬比其他教师低,同样是工作而公共课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却得不到相应的认可。高校体育是体育教师施展自己教学与学术的舞台,学校的各项政策对体育教师行为影响极大。高校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激励机制,是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师不稳定的一个方面的原因,但众多体育教师产生流动倾向,还有环境的影响。绝大多数教师感到收入底的客观现实和社会心理已对高校体育教育形成强烈冲击。由于体制或其他它方面的原因,以对公共课体育教师造成巨大的心理焦虑。

1.2高校公共课体育教师的社会权益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其社会权力除了公民享有的一般权力外,就是他的职业本身所赋予他的专业权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的权利作了明确的规定,教师的社会权利得到法定的保障。对于高校公共课体育教师而言,他们在工作保障权、专业自主权和公民生活权等三方面,得到了法定的保障。但是,公共课体育教师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现象在高校却比较普遍。学术职称是社会对知识分子的综合学术能力和学术成就的认可标志。它一直是高校体育教师检验高成就感实现的客观尺度,也是体育教师功利要求的集中体现,历来为人们所高度关注。在院校各项政策中,职称评定对大多数体育工作者情绪稳定性影响很大。由于目前科学技术教育思想在高校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公共课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特点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高校公共课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一年四季始终上课,工作量大,进行科学研究的时间较专业技术教师是有现的。但是在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中,校方的政策没有考虑公共课体育教师的职业工作特点,在职称评定中的科研等硬性指标上,公共课体育教师与专业技术教师的要求也一样,这样势必妨碍高校公共课体育教师工作动机的实现,使公共课体育教师心理造成严重的挫伤以及不平衡和失落,挫伤了工作热情。在情感上造成很大的压抑。

1.3高校公共课体育教师的职业声望

职业声望是社会舆论对某一职业的意义、价值与声誉的综合评价。职业声望反映着一个社会对一定职业的评价的高低。公共课体育教师的职业声望与高校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这是由于体育知识属于弱势知识,在加上其他一些内外因素,使得一些高校公共课体育教师职业声望不如高校其他学科的教师,但是在中国目前的情形下,公共课体育教师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的提高不是一时之间可以改变的,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来实现。因此要求公共课体育教师们在工作中调整自己的心态,始终把职业焦虑控制在中等适宜的范围之内,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来逐步提高高校公共课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

2提高普通高校公共课体育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对策

现阶段公共课体育教师固然需要向全社会呼吁,从改善高校公共课体育教师的社会权益和经济待遇着手来提高他们的职业社会地位,但更为重要的立足点与出发点是高校公共课体育教师自身的“主体”转变。因为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均不能给某种职业施予尊严。职业威信不是外在的,与其说它是外在争取的结果,还不如说职业的尊严体现在从职人员的工作行动中。如果公共课体育教师把社会或高校其他学科教师对自己的低评价一味归咎于外在因素,将无法在客观上寻找到健康有效的实现途径、因此,将问题的重心定位于高校公共课体育教师的主体变化,是现代社会条件下解决高校公共课体育教师职业危机的根本出路,也是缓解公共课体育教师职业焦虑的核心要素。

2.1对运动技术的正名

众所周知,知识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结。根据知识的表现形式,哲学家们把表现出典型思维特点的知识,称作认知性知识。与之相对应的,理当是那些表现出典型的外部运动特点的知识,我们试称之为操作性知识。而操作性知识,可以一分为三:生活操作性知识、生产操作性知识和文化操作性知识。而体育运动的核心内容一运动技术便是文化操作性知识的一种。长期以来本当以运动技术的传习为主旨的学校体育教学事业,其社会地位相当之低,是因为人们没有明确意识到运动技术是操作形态的知识,也没有把运动技术当作知识的一种来对待。许多学校体育工作者,担心外人说运动技术的传习不算作为有价知识的教学,就匆匆地把一些即浅显又未经条理化的生理保健常识和体育竞赛规则或裁判法以及体育轶闻趣事等内容,一股脑儿地当作科学知识,塞进体育教学的教材体系,希望以此来证明体育教师和体育课都是有知识身价的。如果体育界人士能切实把运动技术当作操作性知识来看待,就特别有利于为体育教学正名,进而提升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因为体育教学传授的运动技术是操作性知识,与其他一些学科传授的认知性知识都是知识的一种形态,有的只是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差异而绝无贵贱之分。在这样一个认识基础上,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就容易摆正,体育教学自然可以步入学校教育的正常轨道之中,进而公共课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也可能得到提升。

2.2提高高校公共课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

第9篇:社会治理新体系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对“学习者共同体”进行了理论解读,而后分析了组建“学习者共同体”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学习者共同体”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具体作用,以期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有所稗益

在当今社会多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从关注物质、能源生产的工业社会进入到一个更加关注知识生产与创新的知识社会。相应地,仅仅作为语言知识承载者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英语专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建构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终身学习是所有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共同任务。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学习者共同体”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意识,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与此相适应,创建“学习者共同体”,改革传统教学工厂式组织形式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在“学习者共同体”中,无论专家、课程开发者,还是教师、学生,都是真正意义上平等的学习者,所有学习者都以协同性活动为中心,而不再像以往那样以某一方为中心。这将从组织层面上实现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两极教学模式的双重超越,完成教学组织形式向学习组织形式的过渡。因此,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合理应用于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对我国教育教学理论的完善和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对“学习者共同体”的理论解读

“学习者共同体”这一教学模式来自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提出,他强调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努力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求和主动建构知识。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主要强调学生个体在学习知识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对建构主义进行了深度研究和发展,指出学生个体学习知识不仅是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在社会背景下建构知识的过程。于是,他提出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个体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认为人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形成的,而是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人发展的社会源泉是他们参与的各种共同活动,这种社会性的互动可以极大地促进学习效果的完善,因为社会互动是信息传递的桥梁,知识就是在学习者与他人和社会之间的互动过程中建构的。

1989年,美国学者布朗(Brown,J.S.)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基于广泛学习共同体的社会性建构,需要在丰富资源的支持下与同伴学习者、教师和学科专家等展开充分的交流。他在此基础上于1989年率先提出了“学习者共同体”(community of learners)这一概念。“学习者共同体”或译为“学习者社区”,是由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它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实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它是一个以知识建构与意义协商为内涵的学习平台,在学习中能发挥群体的动力作用,强调人际心理沟通与相容,反映了个体与个体之间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学习文化,是信息时代知识创生的社会基础,也是一种崭新的、培养终身学习者的学习组织形式。

二、组建“学习者共同体”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转变知识结构:变“惰性知识”为“生产性知识”

根据认知心理学家的观点,语言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辛,需要反复运用、不断建构和生成,在无数次实践中得到矫正和完善的过程。概念性知识就如同是一套工具,不仅在运用中被充分理解、实现其存在价值,而且还会不断得到发展和改进。人类的知识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类型:“惰性知识”和“生产性知识”。“惰性知识”是指贮存于人类大脑之中,很少或很难被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它们通常来源于书本和课堂学习;而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在头脑中也会积累很多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通常被称为“生产性知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学生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往往束手无策,这说明“惰性知识”向“生产性知识”转化的问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因为难以解决而被刻意回避。这一现象在当前国内高校英语专业教育领域中尤为突出。很多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虽然每天早起晚睡,忙于背单词、短语,但仍然无法轻松自如地用英语表达思想、沟通交流,大量从书本和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不到有效应用,而成为了“惰性知识”。针对上述情况,任课教师应充分发挥“学习者共同体”的优势,努力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知识的机会,创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共同参与、集体学习的过程中,激活头脑中的“惰性空间”,实现“惰性知识”向“生产性知识”的转化。

(二)转变思维模式:变单一性思维为多元化、发散性思维

“学习者共同体”不仅为激活学习者概念性知识创造了条件,还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互相学习的平台。社会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只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是外部世界在认识主体意识中的反映,因而具有主观性、社会性和可传达性的特征。世界上不存在超越于认识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知识,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任何问题都不存在唯一的、完全正确的答案。通常情况下,人们是以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来解释或建构现实,由于每个人的社会经验和认识环境各不相同,没有任何两个人的知识建构是完全相同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解释和处理方式。由于每个人的认识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组建“学习者共同体”,可以在学习者之间搭建一个有效沟通的平台,使他们在参与合作、协商对话的过程中,了解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拓展思维空间,变“单一性思维”为“多元化、发散性思维”,他知识的建构更加科学、系统。

(三)转变教育观念:变课堂学习为终身学习

学习是一个不断建构和生成的认识过程。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拓展,我们已经进入到一个学习型社会,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者。“学习者共同体”对于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为教育者提供了一种开放式的、鼓励创新的全新教育理念和学习文化。在“共同体”中,教师要在心理上完成角色转化,不再以知识拥有者自居,而应该以自己热爱学习的态度、善于学习的能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带动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师生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互动学习的热情,引领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要组建真正的“学习者共同体”,学生也同样面临着角色的转换。信息化时代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了相似的信息平台,教师不再像过去那样拥有对知识的垄断权。在这样的形势下,每个人都是知识的吸纳者和学习者。社会要发展,学习者就必须树立超越前人的勇气和信心。学生要勤于钻研,拓宽自己的学习视野,在学术问题上积极探索、兼收并蓄,既要在人格上尊重教师,也要敢于质疑、挑战权威。“学习者共同体”无疑为这种超越和挑战提供了极佳的土壤。

三、“学习者共同体”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主导思想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结构等实际情况来制定学习任务,设计教学情境,规划教学环节;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互动建构英语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第二,以精心设计学习情境为出发点。学习情境是“学习者共同体”实现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探求知识建构和师生相互交流讨论的重要场地,因此,要尽可能多地利用一切资源(书籍、报刊、Internet资源等)创设学习情境,以最大的效力帮助学生实现对英语知识的建构。第三,以协作学习为载体。通过包括师生、专家等在内的礼会性因素的共同参与,使学生既有自己对英语知识建构的心得,也有其他个体或群体对英语知识的体会,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操作程序

第一步,提供吸引学生学习英语的背景知识,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用生动形象、鲜活可靠的信息手段(如录像、PPT等)向学生展示该知识点学习前的背景知识,加深学生对学习该知识点重要性的认识和认同。

第二步,鼓励学生围绕该知识点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考虑学生能力不同、性别搭配、人数不定的问题,将学生分组进行“学习者共同体学习”;其次,让学生自主选择与教学任务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要通过查找相关文献资料,探析该知识点的深层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步,精心布置教学情境。教师可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采用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表演赛、语音语调比赛等符合教学任务的新型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完美融合中进行讨论学习。同时,让学生参与教学情景设计,师生共同讨论学习该知识点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第四步,同专家合作并应用网络技术,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对于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同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进行网上交流学习,通过网络资源、图书等独立解决问题。

第五步,总结不足,继续发展。教师要对学生在分组讨论、发言及与专家学者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改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三)教学效果

1.提出有吸引力的英语知识点背景知识,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英语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组织者”的角色,使学生自主完成“对外来知识的加工和抽象以及对内在知识的重组和具体化”。

2.鼓励学生选择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可以创造“学习者其同体”载体,促进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合作、帮助、提高,在共享集体心得的同时,完善自己知识体系中的不足,在学习英语知识点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当今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使用多媒体进行英语知识点的学习非常重要,它促进了高校教学关系的深刻变革,加深了对原有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推进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存储,推动该知识点在教学情景中转移。并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学生在应用网络技术查找资料时,通过论坛或E—mail方式能与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进行沟通交流,可以将相关英语知识点学习得更透彻、更深入,解决方案也更完善、更合理。

3.精心设计教学背景,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实现学生英语语言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可以充分体现“学习者共同体”的本义——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地位平等,即学生是主体,教师者辅助。

4.同专家合作,可以弥补教师和学生自身思维、仪器使用、方法、学识、眼界等的局限性,增长才干,积累相关知识。在同国内外各界专家学者进行沟通交流时,实际上已经形成“网络共同体”,它是“学习者共同体”英语教学模式的延伸,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应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在同社会各界专家学者进行沟通交流中,师生都可以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有利于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态度。

5.通过不断的总结分析,可以发现“学习者共同体”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并通过修改完善来提升“学习者共同体”的效果,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合作互动、应用语言知识的平台,从而有利于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注意事项

我们要清楚地知道,学生不是只简单地对英语知识进行输入、存储,而是对新旧知识的相互融合和建构;英语教师不只是英语知识的呈现者和主导者,而是与学生一起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不再是知识建构的组织者、垄断者而是促进者、支持者;英语知识教授不再是单向地从教师传向学生,而是双向地在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协调的传递。因此,英语教师在制定学习任务时,要尽可能地使学习任务服务于现实世界,避免空洞无实;在设计学习情境时,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各抒己见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效果跟踪时,要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现实世界中得到检验,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