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范文

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

第1篇: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范文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在于:(1)管理的内容是全面的,即不仅要管好产品质量,还要管好产品质量赖以形成的工作质量;(2)管理的范围是全面的。从产品的设计、制造、辅助生产、供应服务、销售直至使用的全过程,均需把好质量管理关;(3)管理的人员是全面的,企业的全体人员都是质量管理的参与者,因而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的质量管理方法。(4)管理的方法是全面的,全面质量管理并没有固定不变的管理方法,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地采用不同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包括科学的组织工作、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技术改造措施等。

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时,要求做到:(1)防检结合,以防为主,重在提高。要把管理重点从产品质量的事后检验转移到对生产流程的质量控制,即从管“结果”转移到管“原因”。(2)树立“以下道工序为用户,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的观念,以期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3)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产品质量实行量化管理。通过数据把握质量波动情况,为质量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以便有的放矢地对生产流程进行调控,改进产品质量。(4)对质量管理活动进行标准化。确保质量管理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在一个统一系统内协调运作,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循环周而复始地进行,使产品质量不断得以提高。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美国面临着质量管理的新问题。一方面,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大为提高,从注重一般性能发展到讲求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经济性。“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蓬勃兴起,各种消费者组织纷纷成立,消费者向企业提出了“产品责任”和“质量保证”问题,迫使厂商重视产品质量。然而,原有的质量管理方法已难以妥善解决现代生产中的质量问题。然而,原有的质量管理方法已难以妥善解决现代生产中的质量问题,人们亟需一种新的理论与方法来指导质量管理活动。另一方面,随着管理理论的开展,人的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被管理者在生产活动中的作用得到承认。在实践中,开始推行“工业民主”、“参与管理”和“目标管理”,强调让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充分发挥其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在质量管理中,出现了要求工人实行“自我控制”的“无缺点运动”,建立了“质量提案制度”。这一切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同时,系统概念与技术的产生,使人们运用系统观点综合分析研究质量问题成为可能。于是,全面质量管理应运而生。

如果把追求“顾客满意度”作为企业的目标,那么实现这个目标的管理思想就是“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简称TQM)”。虽然早在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GeneralElectrics)公司质量经理A.V.Feigenbaum(费根堡姆)就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但这一理念在中国真正产生影响却是近10年的事。他指出:现代的质量问题在技术上日益复杂,只有统一计划和组织,才能适当解决,因而必须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费根堡姆和质量管理专家朱兰等人共同倡导全面质量管理,他们认为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点在于:(1)要生产优质产品,除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控制生产过程外,还需要加强一系列的组织管理工作;(2)产品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的过程,管好质量就要管好全过程,包括市场调查、设计、制定标准、制定生产计划、检验、试验、销售、技术服务等环节,使之成为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产生后,迅速地从美国推广到西方各国,其理论、技术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日本引进这一理论、方法后,结合本国实际,形成了日本式的质量管理,称为“全公司性质量管理”。1969年,质量管理国际大会总结了日本式质量管理的经验,归纳出六大特点:(1)开展全公司性的质量管理;(2)实行质量管理的审核制度;(3)质量管理的教育与培训制度化;(4)积极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5)灵活应用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6)组织全国范围的质量管理推进活动。

我国于1978年开始全面质量管理的试点,以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目前初步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主要内容有:(1)建立行政和群体组织(学术团体)相结合的质量管理推进机构;(2)制订符合中国国情的质量管理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3)普遍开展质量管理教育与培训;(4)组织全国“质量月”,大规模地开展群众性管理活动。

第2篇: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范文

【关键词】知识管理;质量管理;建筑工程

在城镇化、社会各项基础建设的不断加快,给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不仅影响其建筑工程的性能,同时还影响建筑企业的信誉[1]。近年来,知识管理被广泛用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为工程质量管理提供重要的保障,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知识管理与质量管理概述

(一)知识管理

就目前情况来看,关于知识管理的概念尚未统一。在本文研究中,主要引用英国学者Rowley在1999年提出的定义:以促进组织目标观念为指导,深度挖掘、开发组织知识资产的行为[2]。知识管理的过程较多,包括知识的识别、共享、创造等。在具体的知识管理开展过程中,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要求创建、共享知识体系,从而有效促进组织学习。此外,美国著名学者Davenport在1998年提出没知识管理的需求和应用分为四类,即知识库、知识通道、知识环境、知识资产[3]。简单来讲,知识管理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核心竞争力的目标下,协助组织内所有的人、单位,对组织中的知识资本进行获取、应用、创新等的活动。

(二)工程质量管理

在建筑工程行业的中,工程质量管理指的是工程产品满足人们要求、符合规定用途所具备的属性、特性[4]。在早期阶段,工程质量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其中会用到数理统计方法。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目前的工程质量管理概念发生一定的变化,已延伸至全面质量管理,包括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工序质量等多方面的管理,且将涵盖组织内所有的管理职能。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知识管理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生产、管理中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且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产生极大影响。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管理,越来越被用于工程质量管理中。将知识管理与质量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大大丰富了质量管理的内涵,有利于质量与其他管理(成本、进度管理等)紧密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知识管理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在质量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过程中,即从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到竣工验收。在整个质量管理系统中,结合不同阶段的特点来开展知识管理。

1、方案设计阶段

在建筑工程的方案设计阶段,应用知识管理,其主要职责在于规划和设计,其中包括教育训练凝聚共识,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管理中心,实施知识社群分类,并收集组织中具备的知识,建立知识库,对知识进行储存、筛选等。

2、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的知识管理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5]。在此阶段应用知识管理,主要是建立质量实施管理系统,结合质量管理的要求,对系统中的知识进行获取、传统、运用等;全面搜集、整理施工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在整理搜集到的知识时,要求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并且将其传送至质量知识管理中心,然后由专家组对知识进行挖掘,从中找寻有效的信息,提出意见;对专家的意见进行评估、试点;在知识管理的应用发展中,当其发展至创新、成熟阶段时,结结合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情况,提出修改标准知识库的要求。

3、竣工验收阶段

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竣工验收阶段是最后一道关卡,更需认真对待。在将知识管理用于此阶段的质量管理中,需要质量知识管理中心综合考虑施工工艺、类型等因素,评估质量管理方法,并对其中较好的方法进行推广,对应修改标准知识库,充分利用知识社群(比如聊天室、社区、留言板等)来进行知识创新、扩散,将成功的实践案例、知识推荐给同行,实现知识共享,进一步改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向知识型质量的方向转变。

(二)在质量管理影响因素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的整个寿命周期中,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非常之多,比如施工材料、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工艺等。不管是哪个因素出现问题,均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将知识管理用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通过有效营运这些影响因素,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目的,这就要求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组建学习机构

结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组建一个学习型组织结构,在整个组织中培养起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坚持人文化思想,建立一个有机的、人性化的组织,然后以此为平台,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开展知识管理。

2、建立学习型小团队

为了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促进整个团队人员素质、知识地提升。在知识管理的应用过程中,采取自愿原则,建立多个学习型小组。让各个小团队之间分享各自的经验和知识,充分发挥、凝聚大家的知识力量,进一步拓宽知识的获取面。与此同时,鼓励各个小团体学习、推崇创新的管理文化范围,形成尊重知识、保护知识、共享知识的良好氛围。

3、加强材料、施工方案的管理

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知识库,用于指导施工材料采购、施工方法的应用以及施工机械的管理,确保施工材料的符合相关的施工标准,施工方法先进、施工机械得以良好维护,具备良好的工作性能等。充分利用知识管理,对施工材料、施工方案进行有效控制,促使整个施工质量符合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要求。

(三)在管理主体、方法的应用

对于一个工程项目来讲,参与方基本上包括业主、项目管理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因此,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中应用知识管理,必须要满足各个参与方的相关要求,利用知识管理,可以帮助参与方预防、处理因专业知识有限导致的质量问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繁杂、专业的工程,其中用到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工具,其中有些方法和工具会难以使用。但是,应用知识管理后,可以帮助参与方有效利用这些方法和工具,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再加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将其与知识管理融合起来是一种必然趋势。将知识管理用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时,需要有多方面的支撑,比如技术、人力、组织结构等。因此,在后期的知识管理应用中,需要进一步发展新的知识管理技术,有针对性地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并且加强学习新组织结构的建立,从而有效促进知识管理与工程质量管理的融合,全面提高工程质量,推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俊,陈骏.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及应用[J].价值工程,2011(25):66.

[2]周晓玉,张晓松,高飞.试论知识管理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新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2(04):33+35.

[3]刘伟俊,陈骏.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及应用[J].价值工程,2011(25):66.

第3篇: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范文

关键词:数理统计方法;企业;质量管理

一、引言

在市场经济发生巨大变革的同时,传统统计方法也面临着应用繁琐、误差大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在此背景下,数理统计方法因其具有统计效率高、统计方法多样、分析过程简单等特点,逐渐引起不同领域企业的关注。企业质量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本文通过整体数理统计方法的概念与作用,进而分析梳理统计方法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运用,为找出影响企业工作质量的因素及规律,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效率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二、数理统计方法的概念与作用

随着信息传播速度逐渐加快,我国信息逐渐处于大爆炸的状态。而数理统计方法便是基于这种信息变化趋势,在相关的数据上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出事物发展的趋势,进而根据数据发展趋势归纳出客观的规律,用以指导人们生活与生产,提高生活质量与生产效率。而数理统计便是指运用数理之中定量描述的方法对随机变量进行分析,通过一定次数观察实验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而根据数据来判断事物的发展规律。数理统计法的基本特征是以实验观察为手段,以概论分析与统计为基础,选择适宜的数学分析模型并进行验证。而正确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的原则便是要准确掌握数据统计方法的基本概念与思路,而在应用过程中,研究总体与样本便是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其中,总体是使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样本的全体,样本即是数理统计方法研究的对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数理统计方法具有以下几点作用。其一,节约管理成本。数理统计方法在实际分析中是利用基本的控制图与数学模型进行样本检查。检查过程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随机抽查的方法进行。伴随着被检查量的增加与企业生产量的加大,数理统计方法这种随机抽样检查方法,不仅能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数据分析,而且还能大量减少样本抽取的量与时间,大量的节约了管理成本,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管理的工作效率。其二,及时识别不安全信号,提高企业管理的安全性。数理统计方法主要是通过动态与静态两种分析方式进行数理分析与企业质量管理控制。在进行分析时,各种数据的采集都伴随着企业生产工序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即使企业在生产中某道工序发出预警信号,数理统计方法也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将这种信号传达于管理者,便于及时对相关工序做出处理,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的安全性。其三,资料积累,为后期企业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数理统计方法不仅采用动态监管方式对企业生产质量进行分析,而且还能够在大量的分析过程中积累历史资料。企业在每一次生产中,经过几次的数理统计分析,都会促进企业的质量管理,这些一系列的分析过程均会通过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积累,形成企业质量管理的历史数据,且每一种数据都是企业按照不同的时间与地点进行分类统计的,对企业后期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数理统计方法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运用

1.数理统计方法在农业企业质量管理中的运用

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与农业企业中的主要方面便是田间试验。田间试验是在田间进行适当的统计与分析,基于田间的生产情况,运用数据统计方法推理出相关规律,然后进行设计实验,可有效指导生产。数理统计方法在农业企业质量管理应用的另一个领域是数量遗传学领域。例如,农业企业在培育高质量的农产品时,可应用数理统计方法中的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法进行农作物遗传力的计算,然后运用于实际生产中,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

2.数理统计方法在医学企业质量管理中的运用

医学是最早使用数理统计方法的领域之一。在医学企业中,数理统计方法常用于防治疾病的研究工具,通过相关分析方法对某种疾病的相关诱发因素进行分析,进而验证这种疾病的病原体。例如,医学企业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肺癌与吸烟有关,由此得知了预防肺癌的主要方法便是减少或禁止吸烟。除此之外,数理统计方法还应用交叉设计、正交设计、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来确定某种药物对所需治疗的疾病是否有帮助,治愈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比较不同药物对某种疾病的效果等等,均为医院药物质量管理做出突出贡献。

3.数理统计方法在工业企业质量管理中的运用

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工业企业质量管理中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可以应用数理统计方法中的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分析等方法来解决工业企业产品革新等问题。并且,通过分析工业企业产品革新问题还可以改进企业工艺流程,判定企业生产的原材料与配方,进而得知影响企业生产的主要与次要影响因素,有利于指导企业生产。另一方面,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可绘制多种质量管理图表,相关人员可根据该图表进行可行性分析,解决工业生产中连续生产与大批量生产的有关问题,提高企业生产的可靠性。

四、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企业质量管理的建议

由上可知,数理统计方法涉及的企业范围较广,企业要想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还需从以下几点入手。其一,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领导机制。企业在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时,在生产车间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机构,用于统筹企业质量管理,保证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其二,加强对生产人员的培训教育。数理统计方法只是企业进行科学统筹与管理的一种方法,企业在推行这种方法时,应注重前期的准备工作,即应加强对生产人员的培训与教育,使其明白这种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进而在实际管理中,初步掌握数理统计方法的基本操作,在企业质量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方便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运行。其三,充分利用试点应用工作。在推行数理统计方法时,由于对于该方法的不理解,很难以较快的时间在企业进行推广并应用。因此,企业应充分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的试点应用工作,在实际应用之前先进行试运行,排除相关操作者的顾虑,提高后期实际应用的成功几率,保障数理统计方法在相关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可实施性。

参考文献

[1]于潇宇,焦永泉,付凤荣.数理统计在选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煤质技术,2006,(2):17-19.

[2]杨海容.浅谈数理统计方法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西南公路,2008,(2):77-80.

第4篇: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范文

【关键词】房屋建筑 施工项目 质量控制管理

近几年我国某些地质灾害的发生所折射出来的建筑质量问题备受人们关注,全国消协统计的十大热点问题中,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排在首位,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房屋建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房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房屋建筑质量管理水平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建筑问题。

1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1 . 1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概论

房屋作为商品既具有一般商品质量属性,又具有其独特的质量属性。一方面,房屋作为商品具有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实用价值及质量属性,另一方面,作为建筑工程的特有形式商品,其又具有适用性、整体安全性、耐久性、经济性、可信性、美观性及与环境协调性等质量特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需有针对性,必须考虑和适应工程建筑的特点和项目的特点,工程特点和项目特点共同决定了质量管理的方向。房屋工程项目的施工建筑是不可逆的,其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同时针对不同需求,房屋作为商品具有多样性特点,有具有生产单件性特点。房屋建筑在选址和设计方案确定后,其位置是固定的,也就是说作为产品是固定的。另外鉴于工程项目的差异性以及影响因素的多样化,质量管理的标准需有针对性。

1 . 2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方法

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代建筑,必须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现代化管理方法来确保房屋建筑工程项目高质高量的完成,全面质量管理成为重要管理手段。在建筑行业,全面质量管理可定义为,把有关建筑企业的行政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技术管理和统计方法密切结合起来,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质量体系,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从

而施工建成适用、经济、可靠、安全的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具有管理全面性、管理人才化、管理过程化和管理方法全面化等特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为PDCA循环法,由四个主要环节组成,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环节循环进行质量管理,确保在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做到周而复始的质量管理。

1 . 3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基础工作

房屋建设项目施工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建筑工程项目有关参与各方进行质量策划、编制质量计划、进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以及质量改进的基础,因此基础工作应该涵盖培训、责任分配、制定标准、计量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涉及到工程施工的各个方面,伴随着工程的进行而进行,每项管理工作都是从施工过程本身开始,并与整个施工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

2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2.1 项目施工过程的整体控制

首先,在项目施工开始之前就行该着手质量管理工作,使管理工作与工程施工是齐头并进的关系。施工开始之前的质量控制主要有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的控制、工程项目参建主体质量审核、工程建材以及各种应用材料的质量审查、工程施工器械及材料质量的审核、项目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的考查、制定相应质量标准与施工计划图纸的审查等。

其次,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始终伴随左右,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工序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及工程质量的预控、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问题的处理等方面。

最后,工程竣工质量管理是检验房屋建筑是否合格的重要步骤,需对房屋建筑是否具有独立功能和使用价值等方面的质量属性进行控制和最终审核。建筑施工结束阶段的质量管理内容主要有竣工验收、问题修复及返工、审核提交的质量检验报告及技术性文件、竣工图审核、对各分项工程的检验收据及报告进行登记评定。

2.2 质量控制过程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和完成是一个持续性的工程,这就需要质量管理工作也需是持续性的,需时刻伴随着工程的每道工序。因此,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是从工序质量到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的系统控制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工程质量控制是从原料质量控制开始,到原料成为合格产品结束的,其是一个具有全程性的系统过程。

2 . 3 质量控制系统的检验工作程序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系统的检验工作需遵循一定的程序,根据项目施工的程序情况,质量管理也需与之相匹配。质量管理的组织模式、质量管理相关人员职责的划分、工程项目的总体质量标准以及各环节质量检验指标等工作程序都属于质量控制系统的预防措施范畴。为了能够是工程项目施工与质量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在规定的每个环节完成后必须由监理工程师进行质量检验,并作出信息传达,以便随之而来的后续工作。

2 . 4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依据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标准是在工程施工开始之前就制定好的文件,包括设计文件、施工技术规范和规模、工程质量评定标准与方法等。质量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依据主要有相关建筑安装作业的操作规程、工程项目施工规程及验收规程、建筑材料的标准文件以及新材料的试验检验鉴定文件、实验取样的技术标准、材料验收包装标志的国家标准等。

2 . 5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监控内容和方法

在工程项目施工的规程中,质量管理工作需实施动态跟踪控制,对施工中的每个环节继续持续性的检验和评价,并及时作出信息反馈,并监督施工单位及时纠偏。施工工艺控制和施工材料质量控制是项目质量监控的两大主要内容。监控的方式有目视检查和试验检查两种,其中目视检查的内容和方法主要有工序活动、机械检验、目测手检、每天记录等;试验检查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有工程材料产品质量的检查、抽样检查、准确试验和每天记录。

3 结语

该文通过分析房屋工程质量控制的相关要素,提出了强化质量管理的定量分析理念,强调材料管理的重要性,和建设工程质量过程管理和现场管理的作用,对构建工程质量管理框架提供了理论支持。从长远来看,房屋建设工程管理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初自身完善外,还需我国相关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的支持与配合。

参考文献:

[1] 黎明.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04.

[2] 王思超.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11(5).

[3] 刘亚军.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质量控制研

第5篇: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范文

摘要: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能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加速生产流程,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讨论了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即TotalQualityManagement(简称TQM),菲根堡姆对TQM的定义为:“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1]。其基本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全面”(即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全面综合管理)和“四个一切”(即一切为用户;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依据事实与数据;一切按规范办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能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加速生产流程,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降低经营质量成本,减少经营亏损,降低现场维修成本,减少责任事故,追求企业利益和成功、使顾客完全满意、最大限度获取利润。

1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的全面性,决定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设计过程、制造过程、辅助过程、使用过程等四个过程的质量管理。

1.1设计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通过市场调查研究,根据用户要求、科技情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产品质量目标;组织有销售、使用、科研、设计、工艺、制度和质管等多部门参加的审查和验证,确定适合的设计方案;保证技术文件的质量;做好标准化的审查工作;督促遵守设计试制的工作程序等等。

1.2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组织质量检验工作;组织和促进文明生产;组织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组织工序的质量控制,建立管理点等等。

1.3辅助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内容有:做好物资采购供应(包括外协准备)的质量管理,保证采购质量,严格入库物资的检查验收,按质,按量,按期地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组织好设备维修工作,保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做好工具制造和供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等。

1.4使用过程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工作内容有: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处理出厂产品质量问题;调查产品使用效果和用户要求。

2全面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

质量对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归根到底,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和质量。

2.1提高全员的全面质量意识。意识决定行动,任何管理措施的实施都要统一思想,首先企业领导者的认知程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员工的质量意识。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带领全员深入持久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其次要提高每个员工的质量意识,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宣传和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技术和技能水平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调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理念,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增强对企业的使命感。总之,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岗位教育,真正提高全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促进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2.2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体系。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所有因素,包括人、财、物和管理等各个环节,涉及企业中的所有部门和人员,为分清质量工作的责任。必须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人落实、凡事有人考核,建立与健全质量责任制,形成一个完整、严密、高效的质量责任体系,保证全过程质量的可控、在控。

2.3做好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既然质量管理涉及部门多、人员多,在流程衔接上就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必须注意做好全过程的组织协调。首先必须明确各个部门的质量职能,并建立健全严格质量责任制,只有各部门各自承担的质量职责明确,全面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其次,必须明确一个综合性的职能管理机构,从总体上协调和控制上述各方面的职能,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运转起来,从而以最小的摩擦、最高的效率、最好的质量获得最好的管理效果。

2.4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注重效益。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广义的质量,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不矛盾,是协调一致的。在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也是为了减少整个生产过程及各个工序的无效劳动和材料消耗,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2]。

3全面管理领域新思想——顾客完全满意

顾客可以分为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内部顾客是指企业内部从业人员:基层员工、主管、经理乃至股东;外部顾客分为显著型和隐蔽型两种。显著型:具有消费能力对某商品有购买需求,了解商品信息和购买渠道,能立即为企业带来收入。隐蔽型(潜在):预算不足或没有购买该商品的需求,缺乏信息和购买渠道,可能随环境、条件、需要变化,成为显著顾客。顾客最关注的是卓越的产品质量、优质的服务、货真价实,以及按时交货。顾客眼中的价值是从产品或劳务中得到的收益减去商业成本所得的利益。收益主要包括:所获效用;实用性,购物享受等;成本主要包括:金钱支出;为获得满足所花时间、精力、获取信息和实物时所经历的种种不便等。而顾客所获得产品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产品效用、利益,以及隐含的个性化需求。

而“顾客完全满意”就是倡导的一种“以顾客为中心”的文化。企业把顾客放在经营的中心位置,让顾客需求引导企业的决策。在那些建立“顾客完全满意”管理模式的企业当中,企业需要了解顾客及其业务,了解他们使用产品的目的、时间、方式、周期;企业需要以顾客的角度进行思考,即“用顾客的眼睛看世界”。要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商品策略——假定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基本相同;靠高生产率低成本竞争;

(2)技术导向——在技术上超过竞争者,建立技术上的暂时性垄断地位;

(3)质量导向——重视产品质量,促进消费者购买;

(4)服务导向——通过提供服务,给产品增加额外的价值;

(5)顾客导向——把消费者的意见带进企业内部,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制定策略、设计产品。

其中,“顾客导向”的竞争策略,要求企业全面提高质量意识,提供优质服务。企业获得的将是一种长期的效果:永远留住顾客。

4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的实施应该而且必须追随目的而变。偏重于内向型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要转变成适合于外向型经营管理的更系统化的质量经营。一个企业的质量体系应追随它的方针、目标和相应的策略而做调整,这是一种发展趋势。

4.1系统化的思想和技术以及规范化、标准化将在全面质量管理中得到加强。

ISO9000系列标准的推广,美国国家质量奖的颁布,所有这些标准,已经并将有利于全面质量管理在科学方法论的帮助下,得到更深入的发展,更广泛的实施,并产生更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

4.2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领域将迅速扩大。

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的普遍通用性和有效性,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在第二产业得到公认,而且很快扩展到了第三产业领域和事业领域。甚至在一些政府行政管理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4.3高层对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

高层领导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和责任空前提高,因此,要实现“以质量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中心”,就必须由领导层亲自挂帅。

4.4重建工程(BPR)。

重建工程的出发点是追求顾客满意,它是顺应当前企业价值观革命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BPR是完全的顾客导向、外向型管理,而全面质量管理则是质量导向、内向型管理;BPR除了重视质量外,突出速度的重要性,同时兼顾成本和服务。

4.5战略策划与全面质量管理的结合。

第6篇: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范文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concepts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apply approach and method of quality chain management are summarized. The analysis and proposals in this paper will be useful for the furthe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关键词:质量链;质量管理;装备质量

Key words: quality chain;quality management;equipment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J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3-0014-01

0引言

质量链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不是传统质量管理模式在主体尺度上的简单延伸,而是以多个组织、多种要素共同参与质量形成与实现过程为内容,以质量流、信息流、价值流为对象,通过控制关键链节点,实现协调耦合、增值高效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研究质量链管理及其在装备研制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军事经济效益和现实意义,可以为装备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技术支持。

1质量链管理的内涵和基础

“质量链”(Quality Chain)的概念是由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UBC)的学者提出的,他们综合了QFD、SPC、SPI、供应链及工序性能、产品特性值、工序能力等重要的质量概念,系统地、全面地表示了他们之间的有机联系(Trozynski,1996)。朱兰博士按照他的理解,提出了“质量环”(QualitLoop)的概念,即产品质量是在市场调查、开发、设计、计划、采购、生产、控制、检验、销售服务、反馈等全过程中形成的,同时又在这个全过程的不断循环中螺旋式提高(Juran,1999)。实质上“质量环”与“质量链”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强调质量调控过程中的系统性和协作性。目前,国内对质量链做出的权威定义是,质量链是“组织群共同参与实现的质量过程集合体,是质量流以及信息流、价值流运行的载体”;质量链管理是指以多个组织、多种要素共同参与质量形成与实现过程为内容,以质量流、信息流、价值流为对象,通过控制关键链节点,实现协调耦合、增值高效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实施有效的质量链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基础工作:一是管理任务的确定。二是管理工作的规范。规范化工作的对象是质量链运作过程中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各种实体;另一方面是无形的事物,如工作程序、处理方法等。三是管理信息的统一。

2质量链管理的研究现状

2.1 质量链管理研究国内研究以对质量链直接进行理论探讨为主,集中于制造企业质量链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对具体的技术和方法比较缺乏。文献[1]中,描述了传统的封闭型质量管理模式。在文献[2]中提出质量链管理的思想是研究多组织、多要素、特定时段的质量链运行规律,并通过关键链节点的控制,实现有效耦合的管理方式。并提出了质量流、质量链、链节点、链节图、耦合效应等概念作为质量链管理的基础。并依照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对质量链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流程进行了描述。文献[4]对现有的质量链相关理论研究做了归纳和分析。

2.2 基于供应链研究供应链质量管理研究供应链指在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在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以及顾客之间所形成的供需网络,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研究主要着眼于供应链的特定功能,质量管理也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质量活动,对于供应链环境中企业间的质量管理、协作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文献中提出了基于质量环的供应链生命周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将供应链质量管理分为供应链孕育期质量管理、供应链构建期质量管理、供应链运行期质量管理。文献提出了供应链质量管理方法框架应包括组织模型、进化模型、进程模型和信息模型四个部分,分别加以了探讨。

2.3 装备质量链管理研究当前装备研制过程的质量管理基本还是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在产品形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进行质量体系认证,着重在企业内部完善对于质量的控制,军事代表系统也是按设计、配套、制造环节,按系统划分,按设计、生产单位、供应商等所处的地域进行职能划分,各自负责各自管辖范围内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对于企业间的质量控制关注不够,质量管理存在脱节,不同环节间出现质量问题往往需要通过上级部门出面组织协调加以解决。

3装备实施质量链管理有效途径

3.1 选择优秀供应商,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和质量链供应链是质量链的基础,只有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供应链,才能为质量流及质量链提供良好的运行平台。随着装备系统复杂性的不断提高,零部件质量对最终产品质量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现在军品生产对民营企业放开,供应商的可选范围大大增加,建立有效的供应商评估、选择、淘汰体系显得尤其重要。

3.2 分析产品质量规律,对装备研制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

产品质量在研制全过程中是处处关联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质量特性也不是相互独立的,上游环节的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通过将将产品研制全过程看作一个链状结构,分析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的装备明确特定的质量指标;分析各个环节中中间产品的质量特性的表现形式,其质量水平对最终装备的质量的影响;质量特性在各环节是如何传递、积累、转换的;针对不同产品、不同环节、不同质量特性,建立有针对性的质量特性接口关系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敏感度分析,找出研制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作为工作重点,并根据不同产品、不同质量特性随时进行调整。

3.3 开发信息管理系统,优化质量链管理基础条件供应链和质量链是在信息化和全球先进制造模式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要实现有效的质量链管理,就必须加强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装备研制过程复杂,研制周期长,牵涉面广,研制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可以使各环节可以迅速高效的进行信息交换,建立集中有效的质量链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成功的实施质量链管理必不可少。

4结束语

本文对质量链管理的内涵特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质量链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质量链管理理论作为一个源于复杂经济社会的复杂理论,其丰富的内涵和运行规律尚待进一步探索。推进装备质量链管理的创新研究和实践应用将是我们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 唐晓青,段桂江.面向全球化制造的协同质量链管理.中国质量,2002.

[2]唐晓芬,邓绩,金升龙.质量链理论与运行模式研究.中国质量,2005.

第7篇: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范文

关键词:园林建筑;质量管理;有效措施

前言

在百姓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人们对城市景观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不断加强园林建设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园林建筑施工质量是影响园林建设效果的重要环节,加强该过程的质量管理有助于提升园林建筑的安全性、美观性与实用性。现阶段我国的园林建筑质量管理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果,但仍存在组织结构松散、质量管理权责不明、施工现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给园林建筑成果与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质量管理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及时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园林建筑安全保驾护航。

1园林建筑质量管理概述

1.1国内外园林建筑质量管理的主要形式与发展

园林建筑质量管理对园林建设效果的影响巨大,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强质量管理研究,目前国外园林建筑质量管理的主要形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①以法国为代表,法国一直是欧洲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法国园林的发展离不开欧洲背景与新观念的冲击,因此园林建设与质量管理更加关注历史,文化底蕴浓厚。②以美国为代表,美国是相对自由的国家,而且园林建设与质量管理技术成熟,已经成为美国绿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极大的提高了园林景观效益。③以日本为代表,日本国土面积较小,为了达到充分利用空间的目的,其园林建设与质量管理更加贴近自然,充分利用自然山水打造和谐的园林风格。④以我国为代表的园林建设与质量管理,近年来我国的园林绿化快速发展,园林设计与质量管理与众多行业紧密相连,促进了园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2园林建筑质量管理的定义及方法

园林建筑质量管理与其他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相似,主要是指为满足业主需求、合同要求、国家相关规定、设计规范等综合方面要求而进行的管理工作。一般来说,园林建设是建设方与业主之间的交易规定,具有功能性、经济性、艺术性、实用性、使用期限等要求,其中艺术性与实用性是园林建设与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园林工程的对象大多是植物,种植完成后需要进过长时间的精细护理才能达到其应有效果。园林建筑质量管理意义重大,管理部门应明确其管理要素(见图1),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加强人员、材料、机械设备等方面的管理控制,进而确保园林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与效率。

2园林建筑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组织结构松散现象明显

在园林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其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弊端也逐渐显现,组织结构过于松散便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园林建筑施工人员整体素质不足,缺乏专业能力与学习能力,无法深刻理解与掌握设计涵义以施工工艺,不仅降低了园林建设效率,还有可能酿成严重的安全事故。②质量管理队伍中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由于园林建设与质量管理工作经常风吹日晒,工作条件较为艰苦,导致技术人员大量流失,影响了园林建设与管理的整体效果。③园林建筑质量管理组织规模有限,不仅资金周转易出现问题,管理效率与手段也较为滞后,久而久之更加难以生存发展。

2.2建筑质量管理的权责不明

园林建筑质量管理是园林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建设成果有着深远影响,为了提高该项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需要明确建筑管理权责,但在实际工作中权责不明确的情况非常常见。园林建设的承包方经常无法完成技术交底工作,施工方也不重视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双方相互推诿责任,且建筑质量管理中缺乏统一有效的施工方法、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为此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小难度。最严重的是,承包方对园林建设施工不重视,较多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导致园林市场较为混乱,施工方过于重视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却忽略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也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发展。

2.3施工现场管理不规范

施工过程是园林建设的重要环节,一旦施工现场管理不规范将会对园林建设效果造成不利影响。目前园林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存在问题,不仅忽视了施工质量,也忽视了现代计算机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降低了园林景观的经济效益与建设效率,无法科学高效的监控施工进度。另一方面是施工材料管理存在问题,并未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与管理,同时也没有严格控制现场施工材料的来源,为园林建筑安全埋下了隐患。另外,施工现场质量检验也存在问题,检验方法只适用于大工程,不利于小工程园林建设的发展,而且质量检验过于重视结果,忽视了细节的审查。

2.4缺乏有效的园林建筑质量管理验收机制

现阶段的园林施工质量验收机制不能科学全面的为园林质量提供保障。园林建设施工的大部分工作都是由承包方完成,专业企业完成的部分较少,因此施工效果并不理想。现实中园林建筑完工验收时,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设计方等单位的验收工作流于表面,对工程的实际情况了解较少,不能保证园林建筑的质量与安全。园林建筑质量管理验收机制还未形成竞争机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必须建立健全园林建筑质量验收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3加强园林建筑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建立健全建筑质量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园林建筑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与规范。①需要制定人员管理与培训制度,源源不断地吸纳人才,保证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能满足质量管理工作要求,同时还需要对员工的能力与潜力进行进一步开发,通过技术培训等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②要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清晰划分承包商、企业及职工之间责任与利益关系,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与园林建设质量管理有关的制度与规范。最后是质量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签订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每一个岗位的具体任务与权力,使岗位工作更加具体化、明确化、规范化,进而保证园林建筑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2完善园林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

完善施工现场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内容。①加强施工材料管理,严格把控原材料来源、运输及贮存过程的质量控制,避免因施工材料问题影响园林建筑的总体质量。同时还应加强成本控制,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营效益。②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在日常工作中提高员工的责任心与安全意识,为园林建筑质量管理建立有力后盾。③全面控制工程施工过程,对施工中出现的重点与难点加以分析,使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加强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竣工验收,保障园林建筑安全无隐患。

3.3推行园林建筑质量管理监理制

经实践证明,园林建筑质量管理监理制能有效提升质量管理工作的成效,值得在实际工作中大力推行。监理指的是对园林建设所进行的监管活动,监理单位一般指利用专业优势独立开展工程建设监理和其他技术服务行为的组织,能够为园林建筑质量管理过程提供明确凭据。监理内容包括园林建筑施工过程、植被种植养护过程、园林后期管理等,监理机制具有协调性与强制性,能保证园林建设中的正当利益、打击该过程中的不正当利益。总之,推行园林建筑质量管理监理制能够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制约各方,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4完善园林建筑质量管理的资料整理工作

资料整理在园林建筑质量管理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质量管理部门应加强园林建设全过程尤其是竣工验收后的的资料整理。验收对园林建设的意义重大,关系到工程结算、施工总结与整体评价,验收人员应对园林建筑进行全面检查,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书面资料,确定工程质量没有问题后才能通过验收。竣工资料验收需要对园林建设中涉及的施工图纸、设计方案等内容进行检验封存,一来检验工序是否合格,二来是为以后工作研究提供翔实的数据支持。

4总结

近年来,园林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园林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需要强化建筑质量管理工作,以此提升经济竞争力与社会竞争力。质量管理部门应提高重视,全面掌握园林建筑质量管理的定义及相关方法,通过建立健全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完善园林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完善园林建筑质量管理的资料整理工作、推行推行园林建筑质量管理监理制等措施解决园林建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园林行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森.关于园林园林建筑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J].收藏与投资,2016(12):57~58.

[2]蒋金萍.探讨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5(37):153,154.

第8篇: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质量管理综述

1.1 质量管理的定义与目的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而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和流程,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顾客期望的目标;确保公司以最经济的成本实现这个目标;确保产品开发、制造和服务的过程是合理和正确的[1~4]。

1.2 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从宏观上来说,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质量水平的高低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对于企业来说,质量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是开拓市场的生命线,正可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1.3 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

第一,要从对产品质量的管理转向对过程和系统的管理。

第二,要从原来以推行管理方法为主转向以培育管理文化为主。第三,从偏重于技术创新转向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并举。

2 制造业质量管理要素

质量管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质量管理理论主要在制造业产生并不断发展起来。按照质量管理在工业发达国家实践中的特点,质量管理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这三个发展阶段,前两个阶段主要关注点就是制造业的生产过程管理,从对大批大量产品生产的事后质量检验,到对产品的质量特性数据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抽样检验和过程控制方法,以及产品交验过程的抽样检验理论,都主要关注的是制造业生产管理的特点和重点,带着深深的制造业的烙印。

随着质量管理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更多的行业和部门开始引入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在推广过程中也不断强调其适用于各行各业。但是,这些理论方法在制造业是完全适用的,即使在某些非制造业不甚适用的技术方法,在制造业一定是完全可以应用的。即质量管理的所有相关理论、技术、方法研究和论述都适用于制造业的质量管理。

2.1质量管理理念要素研究

2.1.1全面质量管理要素

全面质量管理包含的质量要素有:质量领导、追求高品质的企业文化、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系统的得到全员认可的质量战略、培训、团队合作、顺畅便利的信息系统、有效执行的质量绩效评价和奖惩制度、适当的过程控制体系。

2.1.2 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质量要素

ISO9000族标准所包含的质量要素有:管理职责、质量体系、合同评审、设计控制、文件和资料控制、采购管理、顾客、过程控制、检验和试验、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检验和试验状态、不合格产品的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质量记录的控制、内部质量审核、培训、服务、统计技术等。

2.1.3卓越绩效模式质量要素

卓越绩效模式要求以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为核心,强调组织整体的质量经营,通过提高质量去实现企业的经营绩效。从大的方面来讲所包含的质量要素主要有领导作用、质量战略、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过程管理、员工管理、测量和分析改进、知识管理、经营效果。

2.1.4零缺陷管理质量要素

零缺陷的目标就要求组织以永无止境的持续改善为动力,运用合理的激励手段,不断提高工作和产品质量[18,19]。零缺陷管理要求组织做好以下方面:零缺陷质量目标、高层管理的的质量使命、有效的执行体系、质量信息以及有效的控制、教育培训、团队合作、供应商参与、持续改进、质量成本管理。

2.1.5六西格玛管理质量要素

六西格玛管理要求不断改善产品、服务质量,并制定质量目标目标、应用质量工具和方法来达到顾客满意的要求。六西格玛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质量上的统计标准,它更代表着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哲学。我国的六西格玛管理评价准则对质量管理要素进行了全面的诠释。六西格玛的要素有六西格玛领导力;六西格玛战略;顾客驱动与顾客满意;六西格玛基础管理;六西格玛项目管理;评价与激励;六西格玛管理成果等七个方面,下图显示了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

2.2最具代表性的质量要素

总结质量大师的理论和国家质量奖标准,并结合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生产运营特点,本文提出了一个全面考核中国制造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由13个要素组成,分为根源要素、支持要素和结果要素三大类。质量管理体现于企业运营的全过程,三类要素互相支持互相影响,如图1所示。

图1 质量三要素

(1)根源要素位于体系的底部,虽然是衡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隐性要素,但却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系产生的土壤和源泉,是保持质量管理水平的基本要素。(2)结果要素处于体系的顶部,直接由外部消费者评价,是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外在表现,也是底层要素作用的结果。(3)支持要素在根源要素和结果要素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结果要素的主要来源又是根源要素的承载体。通过它的运作将根源要素转化为结果要素,使隐性成为显性。

3 板式催化剂制造过程中质量管理

3.1 公司相关情况介绍

大唐南京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庄信万丰催化剂(德国)有限公司的平板式催化剂生产技术,同时收购了雅佶隆在上海所建的包括实验室在内的一整套平板式催化剂生产线,成为国内唯一平板式催化剂生产商,年产量为10000m3。后续还将建设二期、三期,建设完成后,催化剂总产能达到36000m3/年,成为世界最大脱硝催化剂制造基地。在板式脱硝催化剂的生产中,质量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2 公司组织架构

公司组织架构如图2所示。建立明确的组织架构,在此基础之上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以保证各项管理的传递与执行,确保产品质量信息的及时反馈。

图2 公司组织架构

3.3 质量控制程序

本论文提出的质量管理程序主要在公司领导层的领导下,公司各职能部门包括设计研发部、采购部、仓库管理、市场营销部、安全生产部、设备能源部和质量管理部等部门的协力合作,明确各自职责,建立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制造业质量管理要素,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板式脱硝催化剂制造的质量管理体系。

本质量管理体系设计的方案是市场营销部收集到的投标文件反馈到设计研发部,设计研发部按照具体的参数提出设计方案,市场营销部在此基础之上制作投标文件,当公司接到项目订单后,按照之前的设计方案设计催化剂产品配方和项目Spec,并制定产品检测控制计划。设计研发部将配方和项目Spec提供给采购部,采购部准备原材料的采购,原材料进厂前进行质量检测,把控质量第一关。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也制定相关的产品生产过程检测,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把控质量第二关。产品生产后对其功能进行检测,把控质量第三关。产品入库前后进行检测,保证发送到客户的产品的质量。即通过各个程序的把控,严格控制产品的质量。具体程序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板式脱硝催化剂质量管理流程图

4 结论

在质量管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适用于本公司板式脱硝催化剂生产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了公司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和形成了部门之间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通过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完善了组织内部管理,使质量管理制度化、体系化和法制化,提高板式催化剂的质量,并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和公司的知名度。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此质量管理体系,使之更好地适用于板式脱硝催化剂的生产。

参考文献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结构 基础和术语》. 2000版

马林, 尤建新.《高等院校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指南》,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龚益鸣. 《质量管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欧阳明得. 《质量管理――理论、标准与案例》,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

约瑟夫・M・朱兰, 焦叔斌等译. (uran`s Quality Handbook)《朱兰质量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第一版

David A. Garvin competing on the eight dimensions of quality[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87,(11,12): 101~109

Saraph J.V., Benson P.G., &Schroeder R.G.. An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the critical factors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J], Decision Sciences, 1989, 810~829

Ahire Sanjay L, Golhar Damodar Y, Waller Matthew A.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QM Implementation Constructs[J]. Decision Sciences, 1996, 27(1): 23~56

第9篇: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范文

关键词:工程质量;施工;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一 分析工程特点与难点以及重要意义

要做好实施工程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首先要对实施工程的特点与难点了解清楚,并对各个分部、分项工程内容、以及各个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各个单位工程、分部工程之间的总体施工组织安排进行仔细地分析,然后根据工程特点与难点策划出相应的技术、质量管理方案与方法。

二 明确施工技术、质量管理人员体系架构

根据实施工程的建筑面积与工程量,配备对应数量的技术管理人员,然后根据不同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态度、以及性格特点,合理设置不同技术岗位,构件出技术管理人员的体系架构。

三 根据各岗位特点,制定详细的职责分工与岗位职责

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涉及的内容,制定出详细的职责分工,以及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并对岗位进行讲解说明,让所有技术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以及每项工作的完成时间。此项工作一定要严格认真的落实到位,在具体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职责人工,对于经验少的岗位就会迷失工作的方向,每天不知道应该干什么,以致于整个施工技术、质量管理运行体系与机构就不能正常运转,严重的实施就会造成现场使用的瘫痪,或者造成现场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处于无政府状态。

四 编制及优化技术、质量管理策划

4.1 施工条件的调查和分析。包括合同条件、法规条件和现场条件,做好施工条件的调查和分析,发挥其重要的预控作用。

4.2 施工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理解设计意图和对施工的要求,明确质量控制要点、重点和难点,以及消除施工图纸的差错等。因此,严格进行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具有重要的事前预控作用。

4.3 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与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是直接指导现场施工作业技术活动和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是以施工技术方案为核心,统盘考虑施工程序,施工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目标的要求。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有效的配置合格的施工生产要素,规范施工技术活动和管理行为,将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五 作好施工工艺、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与图集的培训与教育

根据不同岗位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规划不同的专业技能培训计划。具体如下:

5.1 学生或经验少的技术人员培训的侧重点:设计图纸、施工工艺、常用规范与图集、公司技术与质量管理制度的培训。

5.2 具有经验与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培训的侧重点:常用规范与图集,公司技术与质量管理制度以及管理的思路与系统性技术方法的培训。

5.3 经验丰富与专业能力比较强的技术管理人员培训的侧重点:公司技术与质量管理制度、重要规范与图集、技术攻关项目的研发、施工工艺的创新与改进、新工艺与新材料的应用及研究。

六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的编制工作

掌握技术知识的快慢与深度,看图纸、理论不如实际检查,实际检查不如亲自编制与计算。认真、仔细地编制一项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对于没个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是很大的。因此,我们在项目整体实施前,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各分项工程技术交底为技术人员提前掌握设计图纸内容,相关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为实施阶段技术管理创造了前提条件,也发挥了技术先行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七 做好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分部分项工程的交底工作

正所谓技术先行,对于大型工程现场技术管理尤为重要,要做到技术先行,全员管理,首先必须将实施工程设计图纸整体宏观情况,施工组织总设计,主要施工方案,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向工程一线全体人员(包括工程、技术、预算、班组)进行全面的交底,对于实施工程的顺利进行与宏观把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使得一线管理人员在大脑中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技术管理主线与思路。

在具体工序施工工艺上的交底方面,不能片面地进行书面技术交底,还要对一线班组及作业人员进行口头交底。

八 做好各道工序的样板引路工作

样板引路技术管理的意义在于,给予一线人员直接的感官认识,便于一线技术、工程、班组与作业人员对每道工序具有具体施工工艺水平、标准有直观的认识,对现场具体施工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九 编制完善的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的编制过程,其实就是让技术人员提前学习与掌握质量管理的方法、制度、检查及验收程序、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点与关键点。

方法就是让技术、质量管理人员系统掌握质量管理的思路,知道怎么管质量,怎么才能管好质量。

制度就是让技术、质量管理人员系统掌握各个公司对于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告诉每一名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如何管理才能符合各个公司的一些基本要求。

检查与验收程序就是让技术、质量管理人员知道要管理好质量必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亲自到施工一线检查质量,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根据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对现场施工质量进行及时的纠偏或纠正工作。

验收程序就是告诉技术、质量管理人员管理要按照国家相关建筑法律管理质量,不能违反这些程序。

质量控制的重点与关键点就是告诉技术、质量管理人员从宏观与微观上知道实施项目质量管理中重点与难点。

十 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的运用

10.1 日检、周检制度

实施工程质量管理中,过程监督―日检、周检制度的严格执行极为重要,这种方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过程控制。对于质量管理而言,任何质量问题消灭于未然状态是最好的时机,这个时候主要作业是最大限度节省了时间与费用,对于任何工序,一次性成活,不返工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都是最低的。

10.2 涉及安全与使用功能的重要工序与原材料,关键、重要工序旁站制度为重要部位的施工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10.3 每道工序严格执行技术、质量管理流程:图纸、规范、施工工艺培训书面及口头技术交底样板制度的宣贯过程检查及纠偏日检、周检的严格执行施工方法的提炼、总结及改进。

10.4 工序报验制度、验收程序的运用

工序报验制度主要分为施工单位内部验收制度与对外报验制度。

内部验收制度是工序的检查与验收,是对工序质量的评价与总结,也是把控工序工程质量内部控制的最后一道关口,这种制度的正常运行是把控工程质量的重要法宝。

验收程序:主要指检验批及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外部报验程序,这种验收程序的应用是现代企业工程质量管理方法的一种改进与完善,对于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的建筑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提高现代工程质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与国际工程管理接轨的必经之路。

10.5 做好工程材料、构配件进场验收与复检验收

工程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因此,做好工程材料的进场验收与复检验收,是把好工程质量的第一道关口,是管控好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实施项目中,要严格执行。

十一 全员管理、全方位管理、全过程管理是做好技术、质量的主线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施工的单项工程总面积不断创新高,都面临技术、质量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身兼多职的情形时有发生。在这种形式下,许多施工作业点无人及时监控,造成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出现盲点、漏点。因此,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要发挥全员管理的思想,做到全方位管理,使我们所有工程一线的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做到全过程管理与监控,将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施工的总体工程技术、质量管理水平。

十二 责任心、主动意识、质量意识的培养、提高与转变是做好技术、质量工作的灵魂

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责任心、主动意识、质量意识就没有做好做好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意志与信心。因此,责任心、主动意识、质量意识是做好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灵魂,也是做好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根本。

十三 高标准、严要求是把技术、质量工作推到优秀的必要保障

如果要把技术、质量工作做好,做到优秀,那高标准、严要求就是我们技术、质量工作必须使用的管理方法,也是我们把技术质量工作推到优秀的必要保障。

十四 做好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的总结与改进工作

每施工完一个大型工程,经过系统回忆、归纳总结曾经应用过的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方法,对以后类似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方法与理论;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实践经验与施工方法。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