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Keywords:digitaleconomy;institution;innovation
数字经济是一场数字技术推动的经济革命。这场数字化革命正在以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为推动力,以开放的知识为基础,从制造领域、管理领域、流通领域的数字化扩展到包括政府宏观调控的一切经济领域,逐渐形成一个经济体系。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是美国数字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解决凯恩斯主义所遗留的滞胀问题,新自由主义思潮逐渐抬头并呈现占主导地位的趋势。美国传播学者丹·席勒(DanSchiller)指出,以“应该让市场自己遵循其自然的逻辑”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新被奉为美国国内的正统理论[1]。80年代的里根时代和90年代的克林顿时代都很大程度上遵循新自由主义思潮的理念。最近几年,新自由主义思潮成为美国数字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柱之一。
首先,作为数字经济重要技术推动力的因特网本身就是自由思想创新的产物。一方面,因特网的设计思想避免了垄断集中,体现分散自由;另一方面,因特网为数字化的信息提供了自由流动的空间。因此,因特网不仅是流通领域数字化的重要技术支持,更是新自由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新自由主义思潮在美国的发展提供了因特网生长的土壤,孕育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其次,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自由市场观点和理念渗透到了美国的经济发展政策中,特别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电信和传媒业发展的政策中,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宏观经济环境。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通过一系列程序对电子计算机业、电脑业和电信业的界限一再进行重新划定,将蓬勃发展的网络业中越来越多的部分划到放松控制的电脑业一边,促进电脑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主张把政府的控制管理降到最低程度、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原理的作用的思想,在美国电信和传媒业决策中逐渐占据优势,更使有关决策出现放松管制的特点。1980年,在《有关计算机的第二次调查》中,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决定,作为美国电讯基础设施的核心部分,受政府管理的电讯公司也可以成立分公司,不受制于现有管制措施。这一措施使得被赋予特别市场自由权的专业化网络行业向整个电信市场扩展[2]。1996年,美国通过了《1996年电讯法》,消除电信行业的垄断,开放所有的电信市场,放松了对不同种类的电信和媒体公司相互进入业务领域的限制,允许不同的媒体市场相互渗透,促使美国全国范围内的从电信运营到硬件制造、软件开发、网络通信、互联网服务、广播电视等各个领域展开新的竞争和重组,从而推动高速“宽带”网络的建设[3]。由此可见,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广泛渗透,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市场环境。
二、美国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数字经济健康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保证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美国政府不仅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而且还通过政策支持保障数字经济健康高速发展。首先,美国政府增强网络的安全性,提高消费者对网络的信任度。美国政府通过《关于信息系统保护的国家计划》构建联邦政府的信息安全模式,推动公众与民营之间的自愿合作,以保护信息基础设施。美国商务部企业服务局与产业界、消费者代表和政府部门共同合作,开发一种新的电子商务密码系统,专用于网上消费者的保护。另外,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采用网上冲浪的方法,对网上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对于网上的欺诈行为,司法机构按刑事犯罪进行审理。其次,美国政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1999年10月,美国通过了《域名权保护法案》,规定域名与商标保护统一,不得冒用、非法注册或使用与他人域名十分相似的域名进行网上商业活动。在域名的管理上,将过去的政府负责注册登记改为由因特网域名定名公司(ICANN)和网络解决方案公司(NSI)代表政府负责域名的注册登记,大大降低了域名的注册管理费。最后,积极发展电子商务。1996年底,克林顿亲自倡导成立美国政府电子商务工作组负责制定有关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措施,并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实施。1997年颁布《全球电子商务框架》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并具体提出五项原则:(1)私营部门必须发挥主导作用;(2)政府应避免对电子商务的不当限制;(3)政府必须参与,并致力于支持和创造一种可预测的、受影响最小的、持续简单的法律环境;(4)政府必须认清因特网的特性;(5)应该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因特网上的电子商务。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全球和全国商务电子签名法案》,使在线合同或在线交易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进一步方便企业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
三、官—产—学—公众创新模式是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源泉
数字经济之所以在美国兴起和繁荣,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特网演化处在官、产、学、公众各类主体组成的创新网络之中。正是这一网络机制促成因特网的迅速普及发展,带动整个美国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转变。
美国数字经济是数字化技术在经济领域创新以及渗透的结果。创新包括了技术、制度和产品服务方面的创新。单单市场需求的存在或者技术机会的存在都不能促成技术革新,单独看来,这两者都是技术发生革新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只有他们同时成立的时候,技术革新才成为可能[4]。也就是说,脱离了产品服务创新的市场需求,单纯技术创新不会促进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以美国苹果电脑为例,就可以清楚地认识这一点。苹果在PC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过去十年,苹果获得了1300项专利,相当于微软的一半,几乎相当于戴尔的1.5倍。但是,创新能力并没有使苹果公司置身于食物链的顶层。1981年,该公司营业利润率高达20%,而目前仅有0.4%,远低于行业平均的2%。目前,该公司在全球PC市场的份额仅有2%,无法与戴尔和IBM相匹敌。苹果公司充分说明业务模式创新比技术创新更为重要。戴尔、亚马逊、eBay等公司都是以更低的价格销售商品和服务模式,迎合更多的消费者[5]。因此,美国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是由技术创新需求和产品服务创新的市场需求相互推动。
事实上,传统的“官—产—学”三线螺旋体创新体系仅仅提供美国数字经济技术创新的需求。美国科研体系的特点是政府、企业和大学单独或联合资助进行研发活动,促成了美国产生大量创新成果,并得以产业化与商业化发展。因特网正是在这种政府、企业和大学创新体系中由国家投入基础技术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企业积极支持和参与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这种建设新的创新环境的过程中,机构和国家的界限被打破。相反,原来互不联系的三类机构,即公共(官)、私人(产)、学术(学)三方面逐步适应共同工作,相互交织作用,进一步在创新进程的各个阶段建立了相互联系,形成了“三线螺旋体”。
但是,“官—产—学”三线螺旋体创新体系忽略了产品服务创新的市场需求,还不能够完全成为数字经济的创新源泉。结合苹果电脑失败的教训可以看出产品、服务等业务方面的创新同技术创新同样重要,而且这些归根结底取决于对公众偏好的满足。公众的偏好需求驱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创新方向,引导政府政策与制度的制定。在进一步满足公众偏好的基础上,公众积极广泛地参与在线购物、虚拟社区、数字学习、数字娱乐等都构成推动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动力。而且,当前美国的部分研究机构在统计数字经济发展状况时,都对公众的上网比率、上网时间等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兰德公司在加强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议中同样认识到设法让民众了解创新活动的重要性以及民众通过什么方式来支持创新。这些都说明公众是推动美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公众与“官—产—学”三线螺旋体创新体系相互作用,形成“官—产—学—公众”创新模式,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所必需的技术创新、产品服务的业务创新,成为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源泉。
四、风险资本是美国数字经济转型的“革新力量”
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新技术企业与创业资本或风险资本的互动式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所谓风险资本是由职业金融家(即风险投资家)连同管理一道投资到年轻的、快速增长的、并且有潜力发展成经济重要贡献者的公司中的资本,风险资本是初创公司重要的资金来源[6]。美国风险资本市场制度是一种增进和分享创新收益为目标的有效率的融资制度安排。风险资本投资的运行特点包括三方面:一是投资面向新兴产业(主要是信息产业)中的初创企业;二是风险资本还通过资本经营服务直接参与企业创业;三是风险资本具有良好的退出机制。正是这三个特点使得风险资本能够通过独特的创新试错机制和风险分散机制,把资本、技术和知识联系起来,赋予美国经济支持技术型初创公司发展的优越环境。20世纪90年代,风险资本投资在美国发展迅猛(见表1),相继培育出DEC(数字设备公司)、Intel(英特尔公司)、Microsoft(微软公司)、Compaq(康柏电脑公司)、Apple(苹果电脑公司)等著名的高科技企业。这些高科技公司为美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示范效应。
进入新世纪,美国数字经济遭遇挫折,风险资本投资的绝对数额出现急剧下降的趋势,但这并没有削弱其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统计表明,2000—2003年期间曾经接受过风险资本投资的企业在就业创造和销售收益增长方面对美国经济的贡献仍然超过其他同行企业。在信息产业部门这一现象更为明显(见表2),比如2000—2003年期间,计算软件整体行业出现裁员8%,销售额仅增长5%,而风险资本投资企业却仍然创造了17%的就业机会,销售额高达31%。因此,风险资本投资正在很大程度上拉动当前美国经济的复苏。
总之,无论是在美国经济繁荣或复苏阶段,风险资本都对美国经济做出重要贡献,是美国数字经济转型中不可替代的“革新力量”。
参考文献:
[1][美]丹·席勒.数字资本主义[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3.
[2][美]丹·席勒.数字资本主义[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0.
[3]郭庆光.21世纪美国广播电视事业新构图——“1996年电信法”的意义与问题[J].国际新闻界,1996(6).
[4]Rosenberg,Nathan.InsidetheBlackBox[M].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2:231-232.
关键词:数字经济;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1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3-0183-03
数字经济是一场数字技术推动的经济革命。这场数字化革命正在以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为推动力,以开放的知识为基础,从制造领域、管理领域、流通领域的数字化扩展到包括政府宏观调控的一切经济领域,逐渐形成一个经济体系。
一、新自由主义思潮是美国数字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解决凯恩斯主义所遗留的滞胀问题,新自由主义思潮逐渐抬头并呈现占主导地位的趋势。美国传播学者丹・席勒(Dan Schiller)指出,以“应该让市场自己遵循其自然的逻辑”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新被奉为美国国内的正统理论[1]。80年代的里根时代和90年代的克林顿时代都很大程度上遵循新自由主义思潮的理念。最近几年,新自由主义思潮成为美国数字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柱之一。
首先,作为数字经济重要技术推动力的因特网本身就是自由思想创新的产物。一方面,因特网的设计思想避免了垄断集中,体现分散自由;另一方面,因特网为数字化的信息提供了自由流动的空间。因此,因特网不仅是流通领域数字化的重要技术支持,更是新自由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新自由主义思潮在美国的发展提供了因特网生长的土壤,孕育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其次,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自由市场观点和理念渗透到了美国的经济发展政策中,特别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电信和传媒业发展的政策中,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宏观经济环境。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通过一系列程序对电子计算机业、电脑业和电信业的界限一再进行重新划定,将蓬勃发展的网络业中越来越多的部分划到放松控制的电脑业一边,促进电脑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主张把政府的控制管理降到最低程度、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原理的作用的思想,在美国电信和传媒业决策中逐渐占据优势,更使有关决策出现放松管制的特点。1980年,在《有关计算机的第二次调查》中,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决定,作为美国电讯基础设施的核心部分,受政府管理的电讯公司也可以成立分公司,不受制于现有管制措施。这一措施使得被赋予特别市场自由权的专业化网络行业向整个电信市场扩展[2]。1996年,美国通过了《1996年电讯法》,消除电信行业的垄断,开放所有的电信市场,放松了对不同种类的电信和媒体公司相互进入业务领域的限制,允许不同的媒体市场相互渗透,促使美国全国范围内的从电信运营到硬件制造、软件开发、网络通信、互联网服务、广播电视等各个领域展开新的竞争和重组,从而推动高速“宽带”网络的建设[3]。由此可见,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广泛渗透,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市场环境。
二、美国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数字经济健康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保证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美国政府不仅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而且还通过政策支持保障数字经济健康高速发展。首先,美国政府增强网络的安全性,提高消费者对网络的信任度。美国政府通过《关于信息系统保护的国家计划》构建联邦政府的信息安全模式,推动公众与民营之间的自愿合作,以保护信息基础设施。美国商务部企业服务局与产业界、消费者代表和政府部门共同合作,开发一种新的电子商务密码系统,专用于网上消费者的保护。另外,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采用网上冲浪的方法,对网上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对于网上的欺诈行为,司法机构按刑事犯罪进行审理。其次,美国政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1999年10月,美国通过了《域名权保护法案》,规定域名与商标保护统一,不得冒用、非法注册或使用与他人域名十分相似的域名进行网上商业活动。在域名的管理上,将过去的政府负责注册登记改为由因特网域名定名公司(ICANN)和网络解决方案公司(NSI)代表政府负责域名的注册登记,大大降低了域名的注册管理费。最后,积极发展电子商务。1996年底,克林顿亲自倡导成立美国政府电子商务工作组负责制定有关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措施,并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实施。1997年颁布《全球电子商务框架》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并具体提出五项原则:(1)私营部门必须发挥主导作用;(2)政府应避免对电子商务的不当限制;(3)政府必须参与,并致力于支持和创造一种可预测的、受影响最小的、持续简单的法律环境;(4)政府必须认清因特网的特性;(5)应该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因特网上的电子商务。20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全球和全国商务电子签名法案》,使在线合同或在线交易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进一步方便企业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
三、官―产―学―公众创新模式是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源泉
数字经济之所以在美国兴起和繁荣,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特网演化处在官、产、学、公众各类主体组成的创新网络之中。正是这一网络机制促成因特网的迅速普及发展,带动整个美国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转变。
美国数字经济是数字化技术在经济领域创新以及渗透的结果。创新包括了技术、制度和产品服务方面的创新。单单市场需求的存在或者技术机会的存在都不能促成技术革新,单独看来,这两者都是技术发生革新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只有他们同时成立的时候,技术革新才成为可能[4]。也就是说,脱离了产品服务创新的市场需求,单纯技术创新不会促进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以美国苹果电脑为例,就可以清楚地认识这一点。苹果在PC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过去十年,苹果获得了1 300项专利,相当于微软的一半,几乎相当于戴尔的1.5倍。但是,创新能力并没有使苹果公司置身于食物链的顶层。1981年,该公司营业利润率高达20%,而目前仅有0.4%,远低于行业平均的2%。目前,该公司在全球PC市场的份额仅有2%,无法与戴尔和IBM相匹敌。苹果公司充分说明业务模式创新比技术创新更为重要。戴尔、亚马逊、eBay等公司都是以更低的价格销售商品和服务模式,迎合更多的消费者[5]。因此,美国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是由技术创新需求和产品服务创新的市场需求相互推动。
事实上,传统的“官―产―学”三线螺旋体创新体系仅仅提供美国数字经济技术创新的需求。美国科研体系的特点是政府、企业和大学单独或联合资助进行研发活动,促成了美国产生大量创新成果,并得以产业化与商业化发展。因特网正是在这种政府、企业和大学创新体系中由国家投入基础技术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企业积极支持和参与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这种建设新的创新环境的过程中,机构和国家的界限被打破。相反,原来互不联系的三类机构,即公共(官)、私人(产)、学术(学)三方面逐步适应共同工作,相互交织作用,进一步在创新进程的各个阶段建立了相互联系,形成了“三线螺旋体”。
但是,“官―产―学”三线螺旋体创新体系忽略了产品服务创新的市场需求,还不能够完全成为数字经济的创新源泉。结合苹果电脑失败的教训可以看出产品、服务等业务方面的创新同技术创新同样重要,而且这些归根结底取决于对公众偏好的满足。公众的偏好需求驱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创新方向,引导政府政策与制度的制定。在进一步满足公众偏好的基础上,公众积极广泛地参与在线购物、虚拟社区、数字学习、数字娱乐等都构成推动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动力。而且,当前美国的部分研究机构在统计数字经济发展状况时,都对公众的上网比率、上网时间等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兰德公司在加强美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议中同样认识到设法让民众了解创新活动的重要性以及民众通过什么方式来支持创新。这些都说明公众是推动美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公众与“官―产―学”三线螺旋体创新体系相互作用,形成“官―产―学―公众”创新模式,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所必需的技术创新、产品服务的业务创新,成为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源泉。
四、风险资本是美国数字经济转型的“革新力量”
美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新技术企业与创业资本或风险资本的互动式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所谓风险资本是由职业金融家(即风险投资家)连同管理一道投资到年轻的、快速增长的、并且有潜力发展成经济重要贡献者的公司中的资本,风险资本是初创公司重要的资金来源[6]。美国风险资本市场制度是一种增进和分享创新收益为目标的有效率的融资制度安排。风险资本投资的运行特点包括三方面:一是投资面向新兴产业(主要是信息产业)中的初创企业;二是风险资本还通过资本经营服务直接参与企业创业;三是风险资本具有良好的退出机制。正是这三个特点使得风险资本能够通过独特的创新试错机制和风险分散机制,把资本、技术和知识联系起来,赋予美国经济支持技术型初创公司发展的优越环境。20世纪90年代,风险资本投资在美国发展迅猛(见表1),相继培育出DEC(数字设备公司)、Intel(英特尔公司)、Microsoft(微软公司)、Compaq(康柏电脑公司)、Apple(苹果电脑公司)等著名的高科技企业。这些高科技公司为美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示范效应。
进入新世纪,美国数字经济遭遇挫折,风险资本投资的绝对数额出现急剧下降的趋势,但这并没有削弱其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统计表明,2000―2003年期间曾经接受过风险资本投资的企业在就业创造和销售收益增长方面对美国经济的贡献仍然超过其他同行企业。在信息产业部门这一现象更为明显(见表2),比如2000―2003年期间,计算软件整体行业出现裁员8%,销售额仅增长5%,而风险资本投资企业却仍然创造了17%的就业机会,销售额高达31%。因此,风险资本投资正在很大程度上拉动当前美国经济的复苏。
总之,无论是在美国经济繁荣或复苏阶段,风险资本都对美国经济做出重要贡献,是美国数字经济转型中不可替代的“革新力量”。
参考文献:
[1] [美]丹・席勒.数字资本主义[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3.
[2] [美]丹・席勒.数字资本主义[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10.
[3] 郭庆光.21世纪美国广播电视事业新构图――“1996年电信法”的意义与问题[J].国际新闻界,1996(6).
[4] Rosenberg, Nathan. Inside the Black Box[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231-232.
[5] 龚伟同.技术创新毁了苹果[J].商务周刊,2004(4).
[6] 宋玉华.美国新经济研究――经济范式转型与制度演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55.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American Digital Economy
HE Xiao-yin
(Commercial College,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52, China)
关键词:西方;设计艺术;数字信息产业;文化产业;政策;战略;发展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一、西方数字信息产业政策
1.美国数字信息产业引导政策
首先是美国的自由经济。美国人似乎痴迷于各种新的信息开发和应用。他们拥有着悠久的创新历史和丰富的创新经验。美国最先认识到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将近半个世纪内,美国研发费用中用于研究的那个部分中的差不多85%来自美国国库。20世纪50年代,大量资金投入到军用计算机的开发之中,使得计算设备方面的知识有巨大的增长。20世纪60和70年代,美国政府主要对网络技术给予支持,对互联网的的出现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美国是崇尚自由的国度,自由女神像是美国自由崇拜的象征。现如今,自由经济一直为美国所推崇。美国政府尽量少插手干预经济,以防止被支持的行业和部门形成对政府的依赖,从而妨碍市场竞争的公平性,鼓励人们敢想敢干。这样的经济政策,给予了现当代数字信息产业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少了政府的主动扶持,为了生存发展和经济利益,数字信息产业内部会主动寻求创新的途径。然而,自由经济带来的经济泡沫,带来经济动荡,2007底起从美国最先爆发的金融危机持续至今愈演愈烈,并且将全球经济拖入泥潭。不稳定的经济环境势必会影响数字信息产业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崇尚自由的国度所实行的开放战略。尤其是人才开放战略,在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的同时,美国也从其他国家引进大量人才。近些年来,美国每年留出29万个名额专门用于从国外引进高科技人才,著名学者、高级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优先入境,不受国籍、资历和年龄的限制。这种做法,为数字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基础,把世界各国培养的人才当作美国人才队伍的储备力量。
其次是文化开放战略。美国不单是不设文化管理部门,甚至不制定文化政策。政府只是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和严格的法律保障。在这种自由和安全氛围的促进下,美国对文化产业采取的是多方投资和多种经营的方式,鼓励非文化部门和外来资金的投入,美国文化产业十分依赖于境外的投资,这充分体现了美国文化产业经营的开放性、跨国性。例如,在好莱坞,最具实力的电影制片厂之中,哥伦比亚三星的老板是日本的Sony公司,福克斯的老板则是澳大利亚的新闻集团。而且事实证明,近些年来美国好莱坞影片的制作成本越来越高,大制作影片的投资达到了天文数字。利用强有力的金融市场来支撑美国电影产业,大投资的持续使得文化产业在美国经济总产值中的地位遥遥领先。
2.日本数字信息产业引导政策
二战后的日本发展外向型经济,确立了“技术立国”战略,通过大量引进、消化、吸收欧美的科学技术成果,实现了国内新兴产业逐渐形成发展,使战后的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日本的外向型经济,也让日本很快地吸纳新的技术,使数字信息产业能很快的在日本兴起。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日本不断追求品质精良的制造,特别追求产品生产所需要的技术的精炼研究,以稳定的企业间的交易与合作关系为保障,形成了一种纵向系列化的封闭式创新。日本的经济飞跃,为数字信息产业在日本的发展打下经济基础。
同时,日本是世界上最早致力于产业制定与产业结构设计的国家。日本政府对产业结构的干预程度很强,干预的主要手段为提出明确产业政策。但20世纪90年代则成为日本经济“停滞的十年”,或者说是“失去的十年”。1994年,日本提出“新技术立国的方针”。1995年,日本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日本经济结构改革思路》。1999年又提出了“产业技术产业创新基本战略”。日本虽然看到了计算机技术变革的机遇,但是在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上出现了失误。
经过日本政府对数字信息产业逐步重视,并对其发展方向的调整,日本的数字信息产业迅猛发展。从2001年,日本政府开始新方向的产业调整,公布《IT基本法》,实施“IT立国战略”,成立“IT战略本部”,制定《e-Japan战略》(日本IT战略)等一系列战略方针,最终获得了很好的收效。
二、西方数字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前景
1.美、日数字信息产业发展动态
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文化、科技、经济一体化是各国现代数字信息产业发展的共同趋势。文化与经济的一体化主要指文化进入市场,文化产品的商品化、市场化运作,也促成了文化产品的更新换代,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经济发展又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同的,科技与经济的一体化,科技的提升一方面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带来经济效益,一方面经济的稳定发展又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科技与文化的一体化主要是指科技为文化的传播和创新提供技术手段的同时,科技创新成为文化的一部分,为文化的创新提供源泉。三者互相联系,相互影响。
美国文化霸权地位的取得,在经济和政治因素促成的基础上,科技含量仍占据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它直接构成了美国文化产业的输出机。以美国的3D电影为例,美国的数字银幕增幅惊人,由2009年的7736块增长至2010年的16522块。占美国的总银幕数39500块的40%之多,其中3D银幕增长了4500多块,现在3D银幕已经占据了美国数字银幕的半壁江山。同时,在2010年10部票房最高的电影中,有7部电影推出了3D版本,而在历史票房排行榜上,共有7部电影的全球票房超过了10亿美元,其中3部就是去年上映的:《阿凡达》(28亿美元),《玩具总动员3》(10.6亿美元),《爱丽丝梦游仙境》(10.2亿)。还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公司的ipad和iphone的问世,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再是电子产品的简单意义,而是代表着一种潮流,是时尚文化的标志。
日本文化、科技、经济一体化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动漫产业链的形成。近十年来,日本动漫产业平均每年的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日元,已经成为日本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实际上,加上动漫衍生品的销售收入,广义的动漫产业在日本 GDP中的比例平均在 6%以上。2005年整个动漫产业占日本 GDP的比例甚至超过了16%,超过了汽车工业。
日本的动漫产业之所以发展这么壮大,与其文化、科技、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方向是密不可分的。
在电子游戏方面,也因为与动漫的相互渗透,使得日本的电子游戏产品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接着,就是动漫周边产品的制作和销售。动漫周边包括包括以动漫为主概念的玩具、食品、饰品等实物,同时也包括音乐、图象、书籍等文化产品。就这样一部成功的漫画能通过长长的产业链与科技结合,经过再创作,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
2.美、日数字信息产业发展历程
纵观美、日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利用电子媒介向全球输出文化及价值观念是更好的往经济、文化、科技的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数字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传媒产生了重大的变革。从传媒的发展历程看,人类历史上的传播媒介经历了“口语文化”、“书面和印刷文化”、“电子媒介”三个阶段。如果缺少了电视、电影、收音机、印刷新闻媒介和广告这些传媒的支撑,那么,至少美、日文化的传播不会如今日这般普泛与深入。
电子媒介是指运用电子技术、电子技术设备及其产品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其中包括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和光碟等等。电子媒介的出现让信息的传递从传播速度上,更加快速;传播范围上,更加广泛;传播质量上,无论是图像、还是声音质量都更高。
美、日这种利用电子媒介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输出,不仅仅影响了人们饮食、服饰等等表像的文化符号的改变,还促成了价值观念的碰撞与交流。日本利用电子媒介输出其文化和价值观,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年轻人们出现了“哈日一族”,中年一辈,也大多都经历过通过日本电影迷上山口百惠、高仓健的时代。
3.西方发展数字信息产业的前景
关键词 数字测量图;地质测量;煤矿生产
中图分类号:P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5-0135-02
数字化测量技术是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测量技术为一体的新型测量技术,具有高效、准确、便捷等优点。矿山井下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测量工作,关乎煤矿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贯穿于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但由于矿山井下环境比较恶劣,地质比较复杂,过去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难以满足现代煤矿生产的需求,随着数字测图的应用,使得煤矿井下测量能够准确高效完成。
1 煤矿数字测量图概述
煤矿数字测量图是指测量人员在煤矿井下进行实地测量,并收集和汇总相关数据,利用CAD软件进行绘图和加工,形成具有具体数据和形象图案的“图纸”。它是以井下巷道导线点为核心,以导线网为管路,按照1:1比例绘制的井下地质实测图。
1.1 数字测量图的特征
数字测量图的特征主要有:1)测量精度高。在矿山井下测量地形时,可以将测定物点的距离误差控制在3 mm以下,极大的避免了从输入数据到绘制成图过程中的精度损失,从而有效减少了展点误差、方向型误差、视距型误差,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精度,确保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2)自动化程度高。数字测图在绘制的过程中,采用计算机软件绘图,可以实现自动计算、自动选图示符号、自动识别等,同时还可以实现动态修图、无痕修改、多次复制等,相比传统手工绘图,其图形更加规范、精确、美观;3)图形信息丰富。数字绘图是在绘图软件窗口上准确定位坐标,并可以通过实测数据的编辑,设定物点的连接信息,包括定位信息、属性信息、实测数据信息等,使得绘图内容丰富完整。
1.2 数字测量图的内容。
数字测量图的内容主要包括:测量标记、收尺标记、巷道碎部酮室、巷道特征、地质标记、边界标记等。绘制人员应当根据测量数据、地质特征、周边环境等标记相关内容,比如各种主要保护煤柱线、村庄轮廓线、河流线等。因此,绘制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制图,采用标准图形、符号、线条,按照标准比例进行绘制和标记,不断丰富图纸信息和内容。
1.3 煤矿测量数字成图方法
煤矿测量数字成图有两种方法:1)原图数字化:该方法需要配备的仪器有计算机、数字化仪、绘图仪,是在数字化绘图软件的支持下,采用手扶跟踪数字化或扫描矢量化的方法对测量图加工出图,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由于扫描矢量化成图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优点,通常被优先使用。但该方法受原地图影响比较大,扫描成图精度比原图效果略差,为了获得更精确的成图,通常采用修测、补测等方法提高原图的精度;2)现场数字测图。现场数字测图是内外业常用的方法,需现场采取一定的措施,对现场地质地图进行测量后现场绘图,最大限度的确保了测量的精确度。但该方法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比较大。
2 数字测量图在煤矿井下测量中的重要作用
数字测量图的产生和应用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煤矿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必要手段。它是测量人员手工或仪器测量井下地质数据后,采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处理数据并成图,为煤矿生产提供依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数字测量图的技术也获得较大的发展,其在煤矿生产企业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数字测量图是煤矿企业创新技术的具体体现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改革和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企业生产效益最大化,才能在竞争激烈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数字测量图是作为现代高科技产物,其包含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测量技术等,其在促使企业不断朝着技术化、标准化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字测图企业改革传统经理念和创新生产技术的具体体现。
2.2 数字测量图是煤矿企业提高效益的具体措施。
煤矿井下测量工作是煤矿生产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其贯穿于煤矿的探测、煤矿的开采、安全维护等各个环节中,而测量图是煤矿井下测量工作的具体成果表现,其精度准确与否对煤矿生产整个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而数字化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测量精度高、测量信息完整等优点,可以为煤矿井下作业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促使煤矿生产安全、持续、高效进行,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3 数字测量图在矿山井下测量中的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煤矿企业生产管理模式不断更新和发展,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理念不断深入影响,加上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增大,煤矿企业深刻认识到创新技术的重要性。矿山井下测量是获取煤矿生产基础资料的主要途径,过去主要采用人工检索、分析和处理数据,难以满足现代化生产和技术管理的要求,尤其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大的损失,引发社会强烈不良反响,为了准确预防和快速处理矿井危害事故,就应当从提高井下基础资料的准确性入手,利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实现井下地质情况的数字化反应,为企业高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数字测量图在矿山井下的应用主要包括:1)跟踪井下作业进度。测量人员可以根据数字测量图对井下作业进行跟踪,实时掌握井下作业的进度,以便于及时调整和优化作业方案,提高生产效率;2)为井下作业提供准确的数据。测量人员可以根据测量图的标记,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快速量取直巷进尺和剩余进尺,避免盲目作业,减少作业错误的现象发生;3)指导井下施工方向。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测量图相关数据和标记,预先模拟巷道施工进程,在线分析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为井下现场施工提供建议;4)实现自动计算。在测量图上,可以直观反映地质相关数据,为施工方案设计自动提供测量数据,避免人工计算的繁琐,减少人为因素的误差,确保了工程数据的准确性。
总之,数字测量图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企业生产实现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发展的必要手段。煤矿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尤其是生产环境恶劣的矿山井下作业,更需要应用数字测量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数字测量图相比传统方法,其具有诸多优点,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人工手段产生的误差,提高绘图的准确率,为矿井作业和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段强,申家国.试论矿山测量数字化的应用技术[J].科技资讯,2010,11(09):11-12.
关键词:数字城市 ,模型规划 ,意义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our country undertakings of various fields to obtain th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the acceleration of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the city planning is accelerating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to bring one of the problems, how to reasonable planning cities, le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to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 and constantly to the digital transition, urban planners is a very important task. This paper will in digital city planning an analysis of the model, aims to promote our country city planning to the digital change,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ity.
Keywords: digital city, model planning, meaning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周全的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达到整体上的协调,促进数字城市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由于缺少合适的方法和模型,往往依靠城市规划者的经验来决定,因此,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对于物质空间的规划稍显严重,所以在以后的城市规划中,要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使城市规划达到协调。
一、数字城市规划模型研究的重要意义
1.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我国现在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又是世界上一个人口大国,其资源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一个很小的数字乘以十三亿,都会变得很大,基于这种背景下,建设数字化城市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城市的夜景照明问题,在目前极度紧张的用电环境下,城市夜景照明所需能源消耗的矛盾也在日益浮出水面,如何既能满足城市夜景照明需求又能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及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了。如能建立良好的运营机制,将城市夜景照明中节约的资源,应用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其他方面,必将大大促进我国社会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2. 时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发展方式的概念越来越清晰了,目前世界各国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一味的向自然索取,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了,人们已经意识到节约资源与能源的重要性了,因此,新形势下,构建数字节约型城市是尤为重要的,是适应潮流的体现,更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创举。
二、数字城市规划模型研究
城市的规划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促进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能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字化的概念被提出,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而数字化城市的规划也应运而生。数字化城市是指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较为准确的建模,按照客观发展规律,构建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的、符合可持续战略的新型城市。
1. 基于遥感技术数据驱动的城市模型规划
我国城市的规划一般都是基于反映城市历史或者现状的空间数据驱动,而利用常规的手段收集城市构建所需的模型存在时间长,价值高的弊端,这就会导致城市构建基本数据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城市规划模型在城市构建中的作用,是不利于数字化城市建设的。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作为一项新型技术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而其在城市构建模型收集数据中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遥感技术提供了多平台的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多源影像数据,而遥感技术的应用,也使城市模型构建中遥感数据的提取和空间分析城市现实。因此,利用遥感技术能够保证城市模型构建数据收集的及时准确,并具有周期短,耗资小的特点,是构建数字化城市的必然之举。
2. 虚拟现实技术与规划方案的动态可视化
构建三维的城市模型为城市规划方案的可视化提供了直观、直观的方式,城市城市构建与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辅助工具。而虚拟现实技术为城市三维仿真的提供了重要的平台。目前我国城市规划模型的构建大部分仍然停留在二维上,这对与城市规划者在观察上是不利的,因此,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城市规划模型能够使城市规划模型更加逼真,使城市规划决策者能够更加直观的分析和理解规划方案,也能够增加群众对城市规划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客观性。
3. 多源数据同化理论的方法研究
数字化城市就是城市的各方面都要以数字化为基础,数字化的基础就是对各种数据的整合与应用,通过数据的整理让数据能够为城市的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做出贡献。面向数字城市规划的模型在研究与应用中都要以数据为基础,而在城市规划的实际过程当中数据的量是非常大的,而且来自不同的部门和领域,这些数据的格式、精确度和分析方法都是不同的,因此,要在具体模型中使用这些数据,就需要专业的人员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分析,最终获得城市规划需要的结果,为城市的规划服务。此举能够解决城市规划模型中数据缺乏的现象,数字化城市的构建以数据为基础,可以说,数字化城市就是各种数据集合产生的城市规划模型,通常城市规划模型的构建都是缺乏相关的数据,造成城市规划没有强大的数据支持,造成城市规划的失败,因此在构建城市规划模型过程中,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城市规划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因此,构建数字化城市是非常必要的,而构建数字化城市首先要从构建城市的模型开始,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城市规划数字化模型的构建。数字化模型的构建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相信通过我国城市规划者的努力,在我党的领导下,我国城市的规划一定会成为此领域中一颗璀璨的新星。
参考文献:
[1] 王日臣.数字城市模型构建的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 段学军.论数字城市规划的关键技术及其实现[J].城市规划,2010.
[关键词]数字出版 选题策划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一、数字出版选题策划的重点和难点是创意
选题策划预先决定做什么、如何做、谁来做等问题。它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我们目前之地与未来我们要往之处。”[1]23明确选题策划的目标、寻找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在整个出版策划过程中居于关键地位。
数字出版选题策划是数字出版编辑吸收和整合出版资源、设计和构思选题的创造性活动。选题策划是数字出版编辑对未来数字出版物的总体设想,包括名称、内容、结构和形式等方面,还涉及编辑的市场意识、用户思维等相关问题。与传统出版选题策划相比,它具有更恢弘的动态结构,更高的创新要求。
传统出版企业确定策划目标以及实施方法时,主要思考以下四个问题:出版社有哪些资源?明确的读者群有哪些?哪些销售渠道可以利用?企业自身瞄准市场的竞争情况和进入该市场的主要障碍(包括解决障碍的方法)是什么?[1]23而数字出版企业主要思考另外四个问题:如何有效实现数字化的生产手段(即知识的获取、整合以及传播媒介、渠道的数字化)?如何更好地利用各种媒体呈现内容资源(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于一体)?如何实现专门化的传播活动(专门从事知识获取、加工和传播的活动)?如何提供更便捷的知识服务(网络环境下能随时、随地提供服务)?
可以看出,与传统出版企业相比,数字出版企业的选题策划有以下特点:(1)以获取受众的注意力为目标,重视对知识和信息等内容资源的吸收和整合,强调各种传播媒介的高度融合。这些整合与融合,既体现了内容创新、技术创新、传播创新的魅力,更体现了思维的创新。(2)需要一种融“选题策划”和“营销”为一体的“大出版策划”思维和实践。这种重视整体性的出版策划理念,能从动态结构上将“写什么”和“怎么写”,以及提高数字出版产品市场占有份额的所有努力融为一体,从而实现数字出版产业的“双效”提升。[2]很显然,这也是一种思维和实践领域的创新。由此可见,一个优秀的数字出版选题策划,必然以创意为核心,即以创意性理解、创意性表达及创意性传播贯穿策划目标和实施方法之中。这种创意既可以是无中生有式,也可以是推陈出新式。
二、数字出版选题策划的创新途径
本文拟从数字出版选题策划的内容、传播、价值实现三个方面,讨论提升数字出版选题策划的创新途径问题。
首先,数字出版选题策划的内容,主要指信息和知识等资源内容的获取和整合。资源内容的“获取”“整合”概念与“选择”“重要性”概念密切相关。哲学家怀特海在《思维方式》中指出,事实(Matter-of-fact)和重要性(Importance)作为两种相互对照的观念,不可避免地成为一切范围的经验的基础。“事实”是单纯的存在概念,它包含了存在的环境和存在的类型。“重要性”是指重要性的感觉、重要性的假定、重要性的等级、重要性的类型以及必定重要的某种东西。它的不充分的定义是:导致将个人感受公开表达出来的那种强度的兴趣。对重要性(或兴趣)的感觉体现于感性经验的存在本身之中。[3]7-12,102这一精辟的论述也适用于本文此处的讨论,即我们讨论数字出版选题策划的内容获取与信息“吸收”“整合”途径时,最先要思考的是我们在何种“重要性”原则指导下,在什么范围内做出何种选择的问题。
从产业经济运营的角度看,数字出版产业表现为注意力经济,它具有通过获得受众的注意力来获得商业利益的经济特征。所以说,我们为了节约时间和资金,必须从海量的信息中选择、获得有效信息,这种选择机制就是注意,这种指导原则就是经济效益原则。但是,数字出版产品具有特殊性,是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的结合物;消费数字出版产品时,因为它具有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提高道德修养的功能,因此它还具有教育民众、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属性。为此,我们又必须重视数字出版产品在“社会效益”原则指导下,提高数字出版产品的文化自觉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所以说,数字出版选题策划的内容创新途径就是:在“双效”原则指导下,通过联想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方式,广泛从企业内部、外部“吸收”和“整合”内容资源,使之生成新的结构,产生新的功能,获得新的意义,从而创造新的内容。
当然,在具体实施时,不同的数字出版企业会有不同的行为偏向,因为它涉及企业定位等问题。选择者的发展理念(思维)、知识水平、行为能力深刻地影响着数字出版选题策划内容的获取与信息“吸收”“整合”方式,因为在大数据时代,在哪里获取信息?如何获取信息?如何挖掘数据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如何把海量的信息转化为知识?这一系列问题都极具挑战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数字出版编辑需要处理好两大关系:一是海量的数字信息与用户对信息和知识需求的确定性、多样性的矛盾。海量的数字信息以零散无序的方式存在,相互之间缺乏语义和情境等方面的关联,而社会成员对信息的需求是明确的、多样的。目前,用户需求正向自动问答、辅助决策、智能交互等方面发展。[4]1672为了解决此类问题,诸多学者从“基于用户信息需求”角度,大力研究数字出版模式。有学者断言,谁能通过研究用户、分析市场,在海量信息和知识中抓住其中有效的部分,谁就能获得成功。[5]93-96正如《面向互联网的信息处理》强调的,如今互联网信息处理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内容的有效性和丰富性、结构的清晰性等标准,一方面对内容信息进行去冗分类、去粗存精;另一方面,发现信息的关联性或者语义关系,从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4]1625
二是被动吸收与主动创作的关系。除了被动吸收外,我们还可以主动创作,可以借鉴网络成功的交互式写作经验以及坚定的服务精神。在笔者看来,我们固然需要从市场角度迎合用户需求,也要从出版业的文化自觉角度,尽量培养、引导用户的需求,走“发现作者,培养作者,创新作品”之路,使策划的选题更具有前瞻性和引导性。
其次,关于数字出版选题策划中的传播创新途径问题,我们可以从传播的时间和空间变化、传播者和用户的关系、传播技术革新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传播创新”与技术创新、内容创新密切相关,因为获取内容、创新内容、传播内容、经营内容(包括延伸产业链、增值价值链等)等的过程,也是形式创新、技术创新的过程。[6]82
聂震宁先生在《数字时代:出版业的变与不变》中指出,出版业已经从传统的以物质为载体的内容传播,转变成以物质为载体和数字技术为载体的两种传播方式兼容的行业。数字技术日新月异,一方面,增长了数字空间的信息量,超越了传播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对如何打通内容和信息提出了要求。此外,聂先生还认为,数字出版企业传播技术的创新需要与转变观念相融合,必须抛开“出版社一直会获得内容”这样的基本假设,即必须从过去的所谓“内容为王,出版社是内容提供商,数字技术最终要求诸出版业的内容”的思维模式,转换定位为内容服务商,运用数字技术,为用户提供包括文本、图像、语音等信息在内的综合。
再次,价值是事物能满足主体需要的特性,通常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因此,数字出版选题策划的价值属性以及实现方式与如何满足用户需求有关。
在哲学层面上,我们可以从真(科学)、善(伦理)、美(审美)的角度理解价值。就此处讨论的数字出版选题策划的价值实现而言,我们可以具体化为用户的普遍性需求和特殊性需求、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感官需求(如快乐)和心理需求(如幸福)等的价值实现问题。用户的普遍性需求主要体现为对文化权益的基本文化需求,用户的特殊性需求则表现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具体文化需求。前者属于文化事业,后者属于文化产业。国家对这两者有不同的文化政策。为了整合用户的现实需求、发现和引导用户的潜在需求,数字出版编辑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1)加强与用户的互动,深刻了解用户的现实需求。(2)通过数据之间的结构关系分析、语义分析等方式,挖掘用户潜意识中情感方面的需求。
在经济与文化的选择中,我们可以通过加强与用户的互动来了解用户的现实需求,通过挖掘数据背后的经济价值,从而加大实现注意力经济的力度;但也要重视数字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重视其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从而担当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社会责任,最终为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做出贡献。
总之,数字出版编辑要以“双效”为指导原则,通过分析用户和市场,吸收和整合各种内容资源,努力挖掘资源背后的经济、文化、社会等价值,创造性地传承文明、传播文化,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1] 邓咏秋.出版策划及当前出版策划的重点.编辑之友,2003(1).
[2] 就一件具体作品的创作而言,“写什么”和“怎么写”密切相关:当作家确定“写什么”时,必然仔细思考“怎么写”。在信息和知识泛滥的时代,从作品的传播和接受方面来说,“怎么写”则比“写什么”更重要,因为它体现了作家仔细观察、巧妙表达以及对读者需求的精确捕捉。
[3] 怀特海.思维方式.刘放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4] 王海峰,吴华,刘占一.面向互联网的信息处理.中国科学,2013(12).
[5] 黎海英.论媒介融合下加强出版选题策划的必然性.学术论坛,2012(1).
关键词:数字产品;定价策略;数学模型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成熟,游戏道具、账号、网络服务等各类数字化产品的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但是由于数字产品对于环境具有高度的依赖性、个性化、易变性、可复制性、无磨损性、期限性等新型特征,使得其价值分析、功能评价等产品定价策略方面相对于传统实体商品而言具有较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借助于大数据,运用数学知识来实现数字产品的最优化定价,以实现商品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产品定价策略的内涵
产品价格不仅影响者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和企业发展,更是会影响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状况和社会安定,对于社会经济关系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产品定价策略是企业在产品价值的基础上,根据市场中不同变化因素对于商品价格的不同影响而采取的不同定价方法,进而实现定价目标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营销战术。比如个人化定价、非线性定价、群体定价、渗透定价策略、心理定价、折扣定价、分地区定价等策略都是常用的产品定价策略,都是企业运用价格手段来适应市场,实现企业营销目标的重要方法。在影响产品价格的众多因素中,产品的供需关系是对其影响大的关键因素,也是动态调节产品价格的重要杠杆,而产品价格也是产品市场营销中最重要的变数,因此研究产品价格和市场供需情况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企业最优定价策略的制定的关键。
数学与产品定价策略的关系
在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中,制定最优的产品价格对于稳定社会经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为了实现产品定价最优化的目标,不能只是凭借企业负责人的个人意愿,而是建立在严谨的市场分析以及对于影响产品定价各因素的数学分析之上,运用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模型来进行产品价格定价,需要运用数学的抽象思维特征,在分析产品生产成本、市场定位、营销渠道等基础上,对于产品的价格进行大致的预估,并根据实际的供需关系进行产品价格的动态调整。当然为了提高产品定价的准确性、科学性,必须要利用数学思维的特点,针对产品的特点运用数学模型将产品价格与市场供需之间的关系具象化、数据化、公式化,以保证产品定价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后续产品价格的动态调整提供依据,为整个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提供便利条件。总之,数学在市场产品定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以及市场定价策略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数学在数字化产品定价策略中的应用
(一)运用数学知识为数字产品定价提供参考依据。电子商务背景下的数字产品的定价本身没有那么简单,不仅仅是成本价加上利润,而是需要有商业逻辑、销售策略,需要对于行业了解作为支撑。正如稻盛和夫所讲,“定价要定无限接近顾客心甘情愿支付的最高价格”,最好的做法就是运用数学逻辑思维对于产品的生产加工、市场定位、预期销售量等进行预估,并对于成本、利润、定位、比价等数学分析,以此为数字产品定价提供依据。比如运用数学知识对于数字产品的毛利润进行评估计算,如果想要提高产的毛利润就必须要降低产品生产和营销成本,才能提升产品竞争力,保持足够的广告预算,获得流量,进而提高产品销量;或者降低成本的同时,降低产品定价,通过产品的超强的性价比获得高利润。这为产品定价以及价格营销策略提供了参考依据,这也决定了产品是放弃毛利润做最高性价比,还是做高毛利润获得营销成本。当然当消费者的收入、社会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候,消费者对于产品需求和产品销量也必然发生变化,产品定价也需要进行动态调整。(二)运用数学公式,明晰价格和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利润是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额,也是价格与产量之间关系的直接反映,因此正确处理价格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也是产品定价策略以及商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关键环节。在实际交易中,市场上最希望看到是供求关系的平衡,而供求关系的平衡就需要用价格作为杠杆进行调节。价格作为市场营销中最重要的变数,企业定价策略能否适应市场环境及供应情况的变化,影响着企业能否制定最佳的产品定价策略。众所周知,企业生产经营的原则是为了利润最大化或亏损最小化。根据企业生产和产品销售的利润公式,利润=(价格-变动成本)×产量-固定成本,可以得知产品价格与市场供应数量之间的关系,如果数字产品的价格下降,(价格-变动成本)即会降低,因此必须提高数字产品的销量才能获取最大利润或使亏损最小。如果数字产品价格上升,(价格-变动成本)就会提高,提高产量有利于获取最大利润或使亏损最小。此时所形成的斜向上、斜向下、垂直的生产曲线,可以明显看出产品需求的变化导致了价格的变化。假设需求的变化是增加的,达到最大产能后,需求仍然增加,此时生产者会扩大产能增加产量,引发一轮投资热潮。假设需求的变化是减少的,减少产量后,需求仍然减少,此时生产者会陆续闲置产能减少产量,这就是所谓的去产能去库存。(三)数学的统计和计算在数字产品定价、价格促销中的应用。数学的统计作用和计算作用在产品价格制定和价格促销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统计作为数学的重要内容,在数字产品的定价中,需要充分发挥数学的统计功能,对于数字产品的数量、营销量、流通量、浏览量等数据收集、统计分析,从而得出数字产品的销售、盈利情况,以此为依据进行产品价格的动态调整。否则在没有任何理论根据和数据支撑的情况下,往往会使得产品定价或者价格促销活动发生偏差,给商家造成经济利益上的损失。其次,数学的计算作用对于数字产品定价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产品定价中,运用数学原理、数学公式等数学知识对于产品价格、供需关系、销售情况等进行计算,在产品定价时制定怎样价格能够让产品价格与产品销量形成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产品价格促销时候设定怎么的价格促销力度才能够吸引消费的同时实现盈利,这都是数学计算作用在数字产品定价中的运用体现。总之,只有将数学的计算机引入到数字产品的定价策略中,才能够制定出最科学、最准确、最优化的价格策略,实现商家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四)数学模型在数字化产品定价策略中的应用。由以上分析可以得知数字产品营销利润与产品价格和销量紧密相关,并且通常产品价格与销量是呈现反比关系,价格越高销售量越低,价格越低销售量越高。因此在数字产品定价中,如何协调产品价格与销量之间的关系是产品定价策略中的重要环节。这里运用数学函数,根据产品价格与销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构建数学模型来精准地制定产品价格,或者利用数学选择合适的价格促销时机和频率,利用数学计算适当的价格促销幅度,从而增加产品销量,实现商家的利益最大化。比如一些数字化新产品上市时,在有众多顾客能接受其价格并具有购买欲意愿,且短时间内市场上没有新的竞争者出现的情况下,假设新产品的销售成本q,价格为P(t),总的销售时间为T,总销售量为Q,则在整个数字化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可以得出数字化产品的市场总需求为f(x),则:f(P)=a-bP(t)a>0,b>0;其中a为产品免费供应时的理想最大需求量,b为每当b上涨一个单位时产品的销量下降的数值,因此可以在总销售时间T内实现新产品的总销量的高价策略的数学模型,即:∫∫−==TdttbpadtP0T0)]([()(fQ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数学模型、数学公式等在当今市场定价策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大数据背景下充分发挥数学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将数字化产品的价格和供需之间的关系具体化,有助于商家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制定更为合理的市场定价,为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和企业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顾子毅.关于网络商品定价的数学模型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16):71-75.
[2]徐承龙,段为钊,周羽宇.一种触发式汇率期权定价的数学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8):1138-1142.
[3]李宗活,杨文胜,刘晓红,司银元.全渠道零售企业在线投放优惠券的渠道整合策略[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0,40(3):630-640.
[4]袁欣欣.数字产品定价数学模型的分析与论证[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9(2):9-12.
[5]王倩.基于统计思想的商场薄利多销数学模型[J].商情,2020(16):86-86.
关键词:投入产出;企业管理;数字化;动态;经营
企业的经营就是各要素的投入产出管理和优化,投入产出的比例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生存。目前多数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企业的投入产出事前核算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企业都是手工或者静态的核算,并没有建立数字化、动态的投入产出管理,没有实时跟进各类要素和产品的成本和市场价格,对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敏感性不足,无法及时进行动态管理,这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国家整体经济向着节约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将不利于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稳固。
1现阶段加强企业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1.1竞争的加剧及环境变化的快速决定企业要加强投入产出的数字化管理
目前国家整体出现了产能过剩,很多的企业主要依靠政府补助进行生存,企业整体的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影响,一些企业仍然没有意识到环境的变化,决策的时候没有借助投入产出的数字化管理,造成企业的资源浪费。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走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东莞等传统的制造强地都出现了大批企业倒闭,经济整体下滑,这些问题的发生决定了企业必须在投资和生产的时候更加科学化管理。另外,现代社会由于新媒介等的介入,很多环境因素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很多市场价格变化速度及其传导速度更快,企业如果依托于以往的手工计算的投入产出管理,将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变化,无法获取最新的数据进行决策,导致其决策无效,反而被市场淘汰。
1.2投入产出的数字化管理有利于企业管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及竞争的加剧,很多企业内部
也选用了以市场机制运行的方式,对各要素进行内部的层层分解,实现内部的核算,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环境变化较快,很多的内部管理需要更加高效,及时将市场的变化融入到管理之中,而且目前很多公司内部的员工、车间、厂房和班组的工资都是和投入产出的管理系统挂钩,因此投入产出的管理要实现数字化管理和动态管理,这样才能够及时反映市场的变化和公司各个班组的成本、能耗的降低,这样的内部管理才能够得到员工的认可,才能够推动企业的改革。
1.3投入产出的数字化管理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我国的制造业也在全球竞争中面临着迁移的风险,周边国家越南等国也慢慢在制造业上与我国企业进行竞争。未来我国企业的发展要向更高级的产业主动性转移,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而这种转移就需要企业加强对其投入产出的管理,通过市场信息的收集,加强研发的投入,向一些蓝海竞争领域发展,避免简单初级的加工业,实现我国整体产业的结构调整。如果没有进行必要的投入产出管理就随意进行调整,将可能导致很多企业没有获取相关的动态信息,缺少数字化的管理,而导致企业盲目转型,这样企业可能反而会失去发展的机会进入发展的陷阱,这最终也将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2建立完善的动态化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系统
2.1建立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
企业投入产出的数字化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企业需要建立起符合自身业务特色的动态化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系统,查明企业生产管理所存在的基本数量关系,明确企业生产的界限,通过这一系统获得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和其他一些重要的情报信息,在系统的建设中要将企业的业务和产品统一在这个系统中,清晰地发现人财物的关系。这个系统要实现对产品分配方向、价值构成的集成和查询等功能,系统内的数据要能够实时根据原材料的价格、委托加工的费用、人力的投入、产品价格的变动等进行更新。
2.2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模型建立及其与ERP系统的对接
在系统的建设上要着力建设一个模型库、数据库和方法库,企业内产品、业务的投入产出数据要归集到数据库,用以对模型库等提供数据来源,数据库应当将企业的财务数据库、计划数据库、物资供应数据库、生产调度数据库、设备数据库、销售数据库、人事定额数据库等集合在一起,做一个综合的数据库,面向企业的管理层,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库就包括了矩阵、基本统计、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和数据规划等,为不同的决策内容和生产要求提供相应的方法分析。模型库包括了决策分析模型、相关性分析模型、数学规划模型等,这是结合企业的具体业务进行选择。企业需要将ERP系统与投入产出模型进行统一,利用ERP所拥有的计算机高速运转的能力处理制造生产和管理运营中的海量数据,提升ERP系统的动态反应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在双方的统一中要确定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实现ERP与投入产出表数据的转换、利用投入产出表提升ERP系统的功能,对于输入数据可以利用原有的公用数据模块和其他模块进行提取,并通过手工添加一些必要的数据,将生产计划书、产品定价文件、成本核算文件、原材料供应清单等输入ERP系统中的管理模块、生产模块、车间模块、采购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生产计划模块等,从而根据生产流程得到各类投入产出的消耗关系矩阵,得到总产品矩阵及总产量向量,设计ERP模块中的数据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和价格模拟提供依据,满足多种经营的需要。
3利用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加强成本管理
3.1利用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加强成本管理的总体思路
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最主要的运用是在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中的投入是指劳动资料、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消耗,产出是指产品的分配和数量、方向,通过数字化管理可以利用计算机等将这些关系以矩阵式的方法进行棋盘式列示,综合分析双方的数量关系和匹配关系。由于现在技术的变化也导致很多消耗关系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相对稳定的关系,但是技术的改变也将导致其消耗比例出现变化,而且采购价格、产品价格、劳动力价格等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该系统必须是动态化的,对目标成本中的各要素变动也要进行动态管理,这也需要对成本内的项目进行详细的分解,确定足够细的基础数据。成本管理需要在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系统中进行分层设计,综合考虑实物投入和价值投入的不同,企业需要对成本中所涉及的流程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分析主要产品的生产流程和技术经济关系,结合会计核算特点对该流程进行归集合并,全面反映企业生产中的物料投放和产品产出关系。
3.2加强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与多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结合
由于现在很多生产都是柔性生产,多数企业也接受了定制化生产,这对企业的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带来了变化。传统的财务成本核算已经难以反映这种生产的变化,投入产出管理也需要对财务成本的分摊标准和核算提出新的要求,投入产出管理应当结合一些最新的技术和财务方法,对成本进行更好的分摊。例如投入产出管理可以结合作业成本法,对生产流程中的作业进行归类,利用作业分摊成本,并以作业动因归集成本,投入也应当利用作业对各类消耗资源进行归集,进一步提升成本管理的准确性,通过提升成本分摊的科学性,企业也可以提升其投入产出管理的准确性。相对比而言,对于一些新的产品,由于要明确其作业,在对新产品的投入产出模型设计的初期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但是作业成本也有一些不足,例如一些作业可能在柔性生产系统和敏捷生产系统中面临着人员和物料组合灵活性较强的问题,生产任务也随时进行调整,容易造成一些资源的消耗难以追溯到活动中,这样可以利用列昂惕夫提出的投入产出分析模型,记录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资源投入、产出活动、货币投入,计算中间投入成本和初始投入成本,汇总的投入成本,利用直接消耗系数、单位成本向量、物理单位计算的投入产出表,得到单位成本,从而得到成本核算。
4加强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运用
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除了可以提升企业财务核算和成本管理外,对企业整体的运营和管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可以利用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的原理提升企业整体经营和价值链管理。企业的价值链活动包括了生产、销售、售后等环节,可以通过产值、费用、收入、生产效率等方面进行衡量,辅助活动也包括了订单、人事、采购、管理、研发等,财务指标主要是新增合同金额、人工费用、材料采购价格、固定费用、技术开发费用、制造费用等,这种方法的投入产出管理是利用投入产出的理念加上价值链管理的思想,将企业的各个价值链环节的轻重缓急进行划分,用量化的指标确定重点环节和战略方向,准确计算出内部管理的价值,监控企业的研发投入及其对生产的作用,避免研发投入不足,通过财务指标的分析,反映各指标的平衡关系、对企业管理提升的价值及其实现的利润,推算各环节应当贡献的价值,反映各环节需要提升的不足,推动企业管理的提升。将这种投入产出的方法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可以解决企业管理难以量化的问题,通过直接消耗系数分析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不足及其努力的方向,为制定后续的管理提升计划提供数据支持,也可以成为管理环节中绩效考核的依据,避免管理的盲目性。在企业的制造资源计划中也应当利用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将投入产出数字化管理与企业工序产品的生产计划、成本计划、外购产品采购计划、成本核算、物料清单结合起来,以企业的基础信息平台为依托,提升制造资源计划的科学性。企业的投入产出管理有利于企业提升其经营的有效性,是现代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和竞争加剧而必然采取的措施,它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升级,企业要利用投入产出的数字化管理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数字化系统,利用这一系统完善成本的管理和核算,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和资源的整合。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希望能够对企业有所帮助,也对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升级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李成林 单位:江苏神舟车业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崔晓,王艳刚,李富忠.投入产出技术在农业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北方经贸,2015(07).
第一,生产率的内生化问题一直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波动理论的核心问题。无论从理论上的熊彼特创新理论、内生增长理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和供给学派等宏观经济理论的演变来看,还是从实践中的信息经济、数字经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和目前的“新经济”,贯穿其中的主线之一,至少对经济学家而言,就是生产率的内生化及其度量问题。生产率及相应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决定经济增长速度极限和经济周期微波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二,“新经济”的可持续性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政策含义。例如,即便存在增长的顶部、失业的底部或扩张的极限,事实上没有一个人知道它们在哪里。因此,宏观调控的相机抉择有赖于把握生产率及相应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否则,与其自寻烦恼,还不如放弃陈旧的担忧,把自我牺牲性的先验性调整信条放在一边,顺其自然。对中国而言,实施宏观调控、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都涉及到生产率及相应的生产可能性边界问题。所以,“新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必将促进我们进一步加强生产率问题研究,加强对内生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波动理论的研究。
“新经济”讨论对宏观经济政策具有积极意义。
1.就财政政策而言,应该注意财政约束和财政政策相机抉择性的作用范围。财政约束在刺激私人投资、促进美国历史上时期最长的经济扩张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是维持美国经济动力(momentum)的重要政策之一。财政赤字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是影响美国经济的重要因素。在克林顿任期内,美国通过加强财政约束、偿还债务而使美国由过去多年的财政赤字扭转成为财政盈余。美国以往的问题在于,当预算不应该盈余时出现了盈余;美国的私人债务太高了。因此,一旦出现预算盈余,重要的是偿还公共债务。虽然偿还公共债务不仅会影响私人公司和家庭,而且会影响整个经济,但真正重要的是总储蓄率或总债务与财富的比率。美国国务院和国会明智地选择将社会保障信托基金的盈余分离出来,用于偿还公众持有的财政债券,这个行动对于维持美国近几年来经历的个人资本的快速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偿还债务不仅是美国已取得的成功和为什么本轮扩张看起来如此年轻的一个重要因素。减少赤字、转向盈余、开始偿还债务帮助美国拓宽了促进本轮生产率拉动型扩张的投资的空间。可以讲,美国“新经济”不仅仅是由于生产率回升本身,而且是由于它与严谨但不过度的财政政策和理智且果断的货币政策的相结合。这些都帮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创造了较好的工作机会。
2.就货币政策而言,应该注意货币政策的利率工具及其传导机制,强调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定货币和经济增长而非股票市场价格。就货币政策及其与“新经济”关系而言,需要强调两点。第一,市场利率的变化是市场经济平衡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率工具及其传导机制,对于平衡储蓄和投资、保证低通货膨胀下的持续增长,具有重要作用。美国90年代初突然涌现的技术创新提高了投资收益预期,这种预期投资盈利能力的上升会传递到利率,利率最终构成了在非通胀经济中平衡储蓄和投资过程的政策选择。美联储之所以调整联邦基金利率,是因为一些不适当的措施已经导致经济扩张的成本上升,这主要归咎于资本收益率的提高和一定规模的财富效应的增强。尽管看不到有任何理由说明生产率不能继续增长,但是,实现这一目标要求经济的不平衡不能上升到使经济扩张偏离其轨道的程度。只有平衡发展的经济繁荣才会无限地继续下去。第二,货币政策目标应该针对宏观经济,应该针对临近的通货膨胀性失衡或通货紧缩性失衡,而不应该是资产价格,即便是资产价格孕育了经济失衡。美国有一些有说服力的证据表明,财富效应可能会给经济带来失衡的危险,但这并不意味着使金融市场和产品市场恢复平衡的最直接的手段就是要求货币政策以资产价格水平为目标。撇开以资产价格水平为目标是否是政府的正当职能这种更深层次的问题不谈,以实现该目标为目的的货币政策成功的证据几乎没有。股权投资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对未来收益及其贴现率的不确定性,很少来自作为中央银行主要工具的隔夜利率的变动。因而,即使鼓励短期利率的大幅波动以应对股票价格的变动,投资者恐怕也很难正确应对股权风险的幻觉。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强调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新经济”的作用,认为即使是最快的计算机也不能撕破规则之书,消除对持续性的财政约束、警觉性货币政策和对未来前景现实预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