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白色污染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白色污染 塑料 防治
所谓的“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
城市塑料垃圾的消耗量、废弃量十分惊人。在“白色垃圾”中,污染最明显、最令人头痛、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头的废旧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快餐具。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以一次性塑胶泡沫快餐盒为例,我国全年消耗量达4亿至7亿个。
一、“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二、对于危害严重的白色污染,世界各国的态度如何
世界各国已经被难缠的“白色污染”困扰多年,对于抵制“白色污染”更是各出奇招。
欧洲的很多国家的超市都采取出售一次性购物袋的办法控制购物袋的使用量,事实证明,运用经济杠杆应对“白色污染”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立法禁止使用塑料袋是应对“白色污染”的官方举措。美国的旧金山市是美国第一个封杀塑料袋的城市。2007年3月27日,美国旧金山市议会通过一项法案,限令旧金山的超市、药店等零售商分别在6个月和1年内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该法案规定,超市和药店零售商只允许向顾客提供纸袋、布袋或以玉米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严格禁止。如果不想被罚款,商家就只能乖乖地放弃使用塑料袋。实施这项禁令后,每年将节省45万加仑的石油,也省却了1400吨垃圾填埋的麻烦。
韩国政府从1999年起要求全国商场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和纸质购物袋。为推行和宣传这项措施,韩国政府当时在全国张贴了10万张宣传画,分发了20万份宣传册和6.5万个环保购物袋。新加坡也从去年开始举办“自备购物袋日”活动,每逢星期三,新加坡全国206家超市就会以非强制性的方式鼓励消费者少用塑料袋。
世界上其它国家也酝酿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遏制“白色污染”。法国将从2010年元旦起,在全国范围内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澳大利亚环境、遗产和艺术部长彼得·加勒特宣布,澳大利亚的超级市场将分阶段停止使用塑料购物袋,这项计划将于2008年底前开始实施。
在我国,如何防治“白色污染”,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呢?有关专家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将“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目前,国家对此末专门立法,广大群众希望有关法规尽快出台。
(2)制定中长期治理规划。非降解塑料制品从城市生活中“退位”已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有个紧迫观念,为其做两种准备,一是找出路;二是制定时间表。有关部门要在根治污染、减经污染、预防污染三个层次上规定任务、明确责任,使“白色污染”的治理有步骤、有目标、有期限地稳妥展开。
(3)重视“白色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可降解型“绿色”替代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
(4)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把“白色污染”防治作为“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重点内容来抓。
(5)狠抓污染源头治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省资源化、再资源化原则。一方面要抑制:“白色污染”量,另一方面强调“白色垃圾”的回收利用。
抵制“白色污染”的冲锋号已经在全球吹响,公众、商家、政府一个都不能少。
三、结语
随着白色污染问题的不断恶化和人类对其环境的重视,消除白色污染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完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生产成本太高,用途难以进一步扩大,而淀粉基降解塑料在淀粉基降解后,残余的碎片并不能完全降解,其分解产物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尚不明确。如何解决目前的环境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强调废旧塑料的回收、分类、加工,使有限的资源循环利用;其次是强调全民行动起来,响应号召,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温馨可爱结实耐用可长期使用的布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白色污染物从我们身边永远消失不见……
参考文献:
[1]长安,当代环境问题新特点[J].学科教育,1995,(06).
[2]方世南,环境问题: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兼与《该怎样谈论“环境问题”》一文商榷[J].学术月刊,2002,(02).
看到了这些,但有人会问:“什么是白色污染?” 其实,白色污染就是大量的废旧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统称为塑料包装物)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防治“白色污染”刻不容缓,这是现实发出的警告。有专家认为,防治“白色污染”,国外减量、回收再用、再生利用、降解等办法可以采用。但要实施,必须制定有相关法规,要加强市场和市容管理,要用政策鼓励、扶持环保的发展,要使公民确立环保意识,约束自身行为。以塑料袋、塑料餐盒为例,若大家都能少用或重复使用并按规定处置,就能达到减量和回收利用的目的。但当不少人还缺少这种自觉时,辅之以经济惩罚手段限制使用则是完全必要的。产生塑料废弃物的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没有责任感,没有相应付出,没有回收、利用、处置的压力,是“白色污染”迅速蔓延的重要原因。对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措施。 我们所居住的城市,越来越多地充斥着不易降解的食品包装袋和快餐盒,这样下去,城市的美景将被白色垃圾所污染,风光不再!消灭“白色污染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其实,我们去买菜的时候可以用竹篮。竹篮又干净,又实用,用它买菜最适合不过了。那么饭盒我们可以用铁的饭盒,铁的饭盒可以保温,也可以压做扁铁循环再用这样不是很好吗?同时我建议面包店只采用一次性纸包装,取消二次性塑料袋包装面包的做法,减少不必要的污染。
关键词:白色污染 危害 防治 建议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白色污染在一步步的向我们逼近。白色污染主要来源于塑料包装袋和一次性塑料餐盒。由于塑料制品的生产成本低、质轻、耐腐蚀、强度高、防水、便利、外形美观、色泽鲜艳、生产技术成熟等特点在全国广泛应用。但对其使用后回收难度大、利用价值低的塑料购物袋、垃圾袋等等,至今一直困扰着我们。[1]
一、何谓白色污染及其产生原因
白色污染是指一次性塑料制品(包括塑料餐盒、包装材料、农用地膜等)在其使用后,由于缺少回收利用的价值,其中绝大部分被丢弃在环境中,不仅破坏了景观,而且对自然环境也造成了危害。由于这种废弃的一次性塑料制品通常为白色,因此被形象的称为白色污染。
由于这些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的不回收利用。垃圾最终的处置方式基本上停在堆放或浅埋的水平,一些城镇将江、河、湖岸作为天然垃圾场,许多地方没有建立起与生产经营相配套的垃圾收集系统,垃圾放任自流、管理薄弱,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比较淡薄,造成滥用和随意乱倒现象普遍发生。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1.白色污染危害人类健康
塑料袋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塑料袋绝大多数是小型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有大部分是再生塑料制品,是利用工业废弃物和医疗机构丢弃的塑垃圾及垃圾站收集的废旧塑料加工的。尤其是彩色再生性塑料袋,使用的着色剂通常含有苯并吡,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质,与食品接触后,可能会转移到食品中对人体造成慢性中毒。[2]
2.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一)视觉污染
走在大街上、街心花园以及著名风景区等经常会发现被随意丢弃的塑料制品,不但影响了城市风景的美观,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
(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废塑料特别是塑料膜、塑料袋、一次性餐盒、饮料瓶等,这些体积大、重量轻、不易腐烂、不易分解的塑料混入土壤中后,会影响地下水的下渗、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因其不透气而破坏土壤质量,影响植物的生长,从而使农作物减产。
(三)危及动物和水生生物的安全
动物误食后易引起肠梗阻而死,若遗弃在江河、湖海,可导致水生生物的死忙。[3]
(四)潜在危机
有些白色垃圾不易回收,回收利用的成本高、效率低;难以降解,现阶段主要处理方法有焚烧和填埋,若将其焚烧,则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烟雾,污染大气。填埋处理不能随处进行,否则将对土壤污染,且大规模集中填埋是一项大工程,耗资较大;高温则分解出毒害物质,塑料制品本无毒,但在温度达到65℃以上时,就会分解出毒害物质,污染环境,特别是食品污染最为突出。
三、白色污染的防治
对于白色污染的防治主要从行政和技术两方面进行:
(一)行政方面
1.加强管理
在街道两旁设一些垃圾箱,尤其是人流比较密集的街道。并请相关部门加以监督。在超市购物后使用的方便袋不再免费,而是收取一定的费用,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
2.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
我国部分城市颁布了相关法规、政策,禁止使用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或难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和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通过采取这一措施,虽然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白色污染”危害,但从实践结果来看并不是十分理想。禁止使用此类包装物,就必然要有其替代品的产生,但是替代品在价格与品质上均无法与塑料制品竞争。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行政命令,不考虑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
3.强制回收利用
对于一些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循环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体废物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通用原则。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避免“视觉污染”,而且可以解决“潜在危害”,缓解资源压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标本兼治的好办法。
(二)技术方面
1.以纸代塑
以纸代塑是指用纸制品代替塑料制品。一般纸制品分为两种,一种是纸浆膜塑制品,主要是以芦苇、蔗渣等草木植物浆为原料。另一类是纸板制品,主要原料是木材,每生产1吨纸板就需用七百吨水。用以上材料制成的纸制品,废弃后很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解,因此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解决了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造纸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造纸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水。[4]
2.开发可降解塑料
并不是所有塑料包装物都是能回收利用的。例如,购物袋、垃圾袋和地膜等,回收难度大、利用价值不高应积极研制开发可降解塑料。可降解塑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稳定性下降,使用后的塑料包装废弃物能在短期内,经光或生物降解作用,裂解为分子量较小的烯烃物质,粉碎成小碎片,达到缓解环境污染的目的。
四、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2.加强对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等地方的“白色污染”的管理工作。
3.加大科技投入,研制降解期短价格低廉的可降解塑料。[5]
4.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运作机制。
5.建立全国性的专门法规,约束公民和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马艳茹,白色污染与塑料包装物,2000.3
[2]刘春乐,让“白色污染”远离我们的生活,保定日报,2006年5月8日第B02版
[3]付宜飞,张铁帅,白色污染的现状与现状分析,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3):2-5
从我国“白色污染”的现状和特点出发,总结国外经验,对“白色污染”应从回收利用、研制及开发替代产品、加强管理、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1)实行垃圾分类,以利回收利用。清洁的废塑料制品可重复使用、造粒、炼油、制漆、作建材等。而从垃圾场重新分拣废塑料制品,则费时费力,且塑料的利用价值也很低。所以一定要在废塑料制品进入垃圾流之前将其分类回收上来。目前,发达国家大都走回收利用的路子。我国城镇尽快推行垃圾分类弃置已势在必行。
(2)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可降解塑料。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研制成功以植物淀粉为主要原料的可降解塑料,大大缩短了其可降解周期。我国新型塑料的研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和正在开发出以淀粉、秸秆纤维、天然草浆等材料制成的“绿色”替代品。由纸质、淀粉、易降解塑料等新型快餐餐具已在一些铁路列车上使用,从而缓解了铁路沿线的“白色污染”程度。
(3)加强立法,强化管理,尽量减少或控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的生活用品。以法规的形式明确生产者、各级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的义务。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快餐餐具。我国的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也为此专门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扼制“白色污染”的污染源。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及全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大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完全落实到自身行动上,随手丢弃废物,乱倒、乱堆生活垃圾的行为随处可见。新闻媒介对“白色污染”的报道大多集中在以纸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术方面,缺少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产生废塑料制品的生产经营单位缺乏责任感,没有意识到自身应履行的义务,没有回收、利用、处置的压力。因此,要通过大力开展宣传教育,让公众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要让大家明白,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不是某一个或几个部门能办到的,最重要的在于人人都要树立良好的节约习惯,增强环境意识和社会公德,要自觉遵守法规,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关心环境,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关键词:白色污染;江苏大学食堂;问卷调查;可降解餐具
1.引言
不仅局限于我国,白色污染正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一次性塑料袋的无节制使用与跟不上时代潮流的环保意识。因此,为减轻白色污染对环境以及人体健康的影响而研发出的一次性可降解环保餐具正成为一股新风尚。一次性可降解环保餐具的推广不仅可以解决当下日益严重的白色,而且更符合绿色餐饮的话题。污染问题大到整个社会小到目前的高校食堂,一次性可降解环保餐具并未真正推广开。为了响应宏观政策的号召,从减轻白色污染带来的环境、健康问题以及提高作为一次性环保餐具原材料――农业废弃物的附加值,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考虑,特此以江苏大学6个食堂及若干小餐厅为例,做了这个一次性可降解环保餐具的推广方案研究,以减少江苏大学校内白色污染、、加强大学生对自身健康问题的关注以及减少对身体健康的损害、在推广过程中间接提高江苏大学生的环保意识。
2.问题提出
在中国,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社会中影响力比较强的一群人。而高校的食堂也比较多,塑料袋的使用也是食堂的主流。现在,以江苏大学为例,浅谈高校食堂的一般情况。
江苏大学有学生四万余人,基本上都是住在学校的。学校内部有大大小小十多个食堂,学生、教职工的一日三餐基本上都是在学校食堂吃的,所以食堂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在食堂吃饭的,有些可能会带到宿舍吃,有些可能会带到教室吃,这就涉及到了打包的问题,食堂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使用塑料袋。由此可见,食堂每天使用的塑料袋数量是惊人的。为了对食堂塑料袋的使用情况以及大学生对食堂塑料袋的使用情况的看法有具体的了解,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设计了一份与之相关的问卷,对学生一次性塑料袋使用情况做问卷调查;也与食堂对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情况进行沟通了解。最后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发现高校每天每个食堂塑料袋的使用数量庞大,都是以万为单位的,食堂管理员也没有相应的改善措施;大学生都知道使用塑料袋不好,但是他们只是有这个意识而已,并没有太深刻的感触。
3.方案推行
塑料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也污染量人们生活的环境。高校食堂塑料袋的大量使用情况时普遍存在的,对此,我们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这种情况,即对江苏大学学生食堂进行可降解餐具的使用方案推广。
第一个方案:以环保健康概念为目标,以可降解餐具名义推出“可降解餐具,您安心的餐具”为统一宣传口号;从绿色、创新、可降解的角度,通过广播、板报、新媒体等途径进行宣传扩散其影响力;对学生从可降解餐具的环保功能方面进行重点宣传。体现其处处为学生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思考,突出可降解餐具带来的环保健康的主题,让大学生通过这一行为来爱护社会与大自然;把使用可降解餐具的内涵引申到对保护环境的实际应用,对学生宣传成为一种保护环境的新做法形象,产生保护环境的欲望。
第二个方案:先与镇江市市政府、可降解餐具生产企业、江苏大学、食堂共同协商达成可降解餐具使用方案;其次在江苏大学所有食堂试行有偿性可降解餐具与一次性塑料袋并存的方案,由学生自由选择,试行两星期后,调查食堂、学生对可降解餐具、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状况,经过统计分析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最后直到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对可降解餐具推广实施方案满意时,食堂全面采用可降解餐具。
4.结论
目前一次性餐具在江苏大学食堂使用巨大,对制造餐具所需要的资源也很巨大,很有必要大力发展推广一次性可降解环保餐具。一次性可降解餐具的推广在环保意识较强的大学生中推行较为有效,并借助大学生群体由点及面,将一次性可降解环保餐具广泛的推广出去,为减轻白色污染问题及个人健康问题尽最大的那份力。此外,还有利于大学生积极践行低碳生活,起好带头作用,积极投身于环保生活的伟大实践,把环保生活理念贯穿于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号召、带动其他大学生投身低碳生活的宣传和实践中,提倡、施行并向社会大众宣传环保生活方式,倡导健康环保生活。
参考文献:
[1]黄加瑞.可替代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理想产品的探索与发展[J].中国包装,2000.
[2]董金狮.各种新型餐具生产使用及优缺点比较和评价[J].中国环保产业,2000.
傅伯勇
2007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该通知共六个方面,即: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对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大力营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强化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责任。
在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还具体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这份“限塑令”两年来实施得如何呢?无论大中城市还是在全国广大的城镇和农村,“限塑令”的落实情况却收效甚微。到底问题出在哪儿呢?
依我看,可能存在这样几个因素:
一是这份“限塑令”没有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这份文件认为,只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就会源头上对“白色污染”进行根本性的治理。也就是说,只要从生产、销售、使用三个环节把关,就能够控制住“白色污染”。但是,能够控制住吗?这是“堵”的办法,显然控制不住,就像大禹治水,只能“疏”,不能“堵”,越“堵”,情况可能越糟糕。事实上,“白色污染”的泛滥,真正的根源是没有能够取代塑料购物袋的无污染的替代品;如果有了,就根本用不着“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了,绝大多数人都会自觉使用这种替代品的。
二是这份“限塑令”的一些内容显得很幼稚。该文件“提倡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重复使用耐用型购物袋,减少使用塑料袋,引导企业简化商品包装,积极选用绿色、环保的包装袋,鼓励企业及社会力量免费为群众提供布袋子等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共同营造节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谈何容易?人们之所以在过去的若干年抛弃布袋子、菜篮子,原因何在?主要在于布袋子、菜篮子不方便、不实用、不卫生,已经被时代所淘汰。既然已经淘汰了,“提倡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不是显得幼稚吗?不信,我们只要到各处走一走,看还有多少人又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篮子呢?已经没有了。
[关键词]聚烯类塑料 塑料废弃物油化 功过分析
[中图分类号] X70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174-1
聚烯类塑料系人工合成材料,自然界并不存在这种有机物,目前还没有发现有效分解它的微生物或酶类。塑料废弃物进入环境,可数十年不降解,造成“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急待解决,而塑料制造仍大量生产和使用。两者之前存在着塑料“功与过”的某一结合点。
1塑料制品的“功与过”
塑料系石化产品。用有限的石油资源制造出更多的产品无疑是石化科技的一大贡献。几乎没有一个部门不直接、间接用到塑料制品。工业、农业、人们日常生活无不用到塑料。
工业生产过程用到塑料设备、产品包装运输,具质轻、节省木材优点。运费也会降低,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农业上用地膜覆盖,质地轻便,价格便宜,在农业上具有非常好的使用价值,能够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保证人们的生活水平。
商业用来包装商品利于商业流通。便利了商业的发展,能够更好的满足人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提升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
诚然塑料制品也有变为难以处理的废弃物的一面。如果不能够对其采取科学的处理措施,最终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环境的发展。塑料增加了城市固体废弃物重量的体积。经调查、实测知塑料约占城市垃圾的3%-5%。尤其是一些轻便的购物塑料袋,这些“白色垃圾”数量多,而且相对比较轻便,风一吹就会随风乱飘,这样不仅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市容,同时还会在城市中造成比较大的污染。最终影响到城市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这些聚烯类塑料还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比如一些食品袋和一次性塑料饭盒,当它们的温度达到65摄氏度以上就会产生一些有害的物质渗透到食物当中,从而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伤害。而且当前我国许多一次性的超薄膜塑料袋都是一些小作坊生产的,质量没有保证,生产环境也比较差,许多原材料都不合格,这样会对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农用地膜进入土壤,造成典型的“白色污染”。影响土地生产性能。在许多农业的生产过程中都会用到地膜覆盖技术,这样可以缩短作物的生长期限,最终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但是由于塑料薄膜的可降解性较差,老化后被遗弃在农田中会导致土壤固结,进而会影响到土壤的肥力,使得农作物质量下降。有的将这些废弃薄膜直接焚烧,不仅给土壤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当地的空气质量,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产生不良后果。
塑料废弃物进入江海湖影响航运、发电、养殖、水利诸多设施的正常运行或进行。一些白色垃圾会散落在江海湖泊中,它们会对水中的动植物产生较大伤害,比如会引起动物消化道疾病等,不利于环境的发展。
塑料制品的使用会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它是国发经济的“有功之臣”,其它任何材料目前也代替不了塑料材料。塑料废弃物确实给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但是负面影响不在塑料自身的理化性质,而在于使用塑料制品的人群。他们不把塑料废弃物视为资源,而视为废物。(1-4)、(1-5)、(1-6)中所列正是人群未正确处置塑料制品才造成的,与塑料难以降解这一物质性无关,要为塑料“正名”。
2白色污染的治理思路
首先要扩大环境意识的内函,不能简单地仅从直接的正负环境效益来认识某事物。要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减少对一次性塑料产品的使用,尽量利用环保购物袋,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达到环境治理的目的,减少白色污染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固体废弃物要分类,使难以收集的塑料废弃物高度集中。在回收固体废弃物时可以对其进行分类,这样可以更好的循环利用废弃物,变废为宝,减少固体垃圾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同时还可以节省更多的资源,满足生活经济的发展要求。
对白色污染的治理技术要全面权衡利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加大对废弃物的利用,研究更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减少白色污染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3关于白色污染的治理
硬质塑料废弃物再生利用。可以通过先进技术对其进行充分炼化,制作出更多的二次塑料产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减少对石油资源的浪费,最终达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要求。
聚烯类软质塑料废弃物可通过油化技术转变为柴油。该项技术可以更好的保证聚烯类软质塑料的循环利用,减少这些白色垃圾对城市环境和农村土地的不良影响。同时还能够更好的满足当前我国燃料的应用,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发展该项技术时应该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最终达到社会发展目标。
4聚烯类软质塑料废弃物的油化
该类塑料在一定温度与转化剂作用下,可以化为柴油。
经笔者试验,油化率在70%-77%(表1)。
按沸程产品主要柴油和少量汽油和煤油(以下称塑料降解油)当属轻油类。油渣由混杂物、未油化塑料和焦炭组成。气化物由在冷凝温度下不液化的烃类。其值由前两项产品推算出。
5油化行业中存在的困难
柴油转化率还可以再提高,技术上也可行。在工业生产中却难以实现。转化20%油渣中的塑料所用的能耗和时间都用油化新原料,经济效益远大于前者。要发展油化工业非塑料转化油得率越高越好,至少在目前是如此。塑料废弃物高度分散,收集的人工成本费较高。
6塑料转化油的品质
塑料转化油中不含蜡,不含硫S、氮N等元素的杂质。蜡、S、N正是石化产品油中常见的杂质。塑料转化油冬季也无蜡层出现品质高于一般柴油。塑料转化油带有塑料添加剂味,清除成本高昂。
参考文献
关键词:限塑令;有色塑料袋;白色污染
一、农贸市场限塑政策实施现状
截止到2013年6月1日"限塑令"实施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但是这条限令所想要达到减少白色污染问题的目的却是远远都没有达到,在过了严打之后,塑料袋的生产企业又开始运作了起来。根据调查所得的资料显示,一些大型的连锁超市都严格按照标准来实行购物袋的有偿使用制度,其中的信息标注以质量问题都能够符合国家所要求的标准,使用的量相比较于还没有限塑令之前,大约是减少了7成,但是农贸市场和流动商贩,却是无视限塑令的存在,依旧提供大量的免费塑料袋[1]。农贸市场对于限塑令的执行情况,除了杭州达到了将近7成左右,其他的地方例如成都、兰州、哈尔滨等,执行率连三成都达不到,有的地方甚至是用废旧塑料所制作而成的塑料袋拿来装食品或者是生鲜产品[2]。在市场大量需求的推动之下,一些非法违法生产的厂家竟相逐利,被"限塑令"所制衡的生产企业又卷土重来。
二、访谈调查结果
通过对商贩的访谈了解到,目前销售违规塑料袋的小贩都是直接用车将货运进农贸市场。摊主们反应了如果农贸市场实行塑料袋收费制度的话,其结果只能是无人来买最终执行不下去。农贸市场上所使用的塑料袋价格普遍低于国家规定合格的环保袋的价格,并且超薄型有色塑料袋的价格也低于无色透明的塑料袋,所以有色型超薄塑料袋成为了商贩们的首选。
通过对消费者的访谈了解到多数消费者对"限塑令"这项政策有所了解,但只是知道在大型商场及超市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对于农贸市场的塑料袋是否符合国家规定以及是否是"禁塑令"所涉及的范围却是一片茫然。在谈及是否愿意用无色塑料袋更换有色塑料袋时多半人选择了愿意更换。关于塑料袋使用过后如何处理的情况,大多数消费者选择了使用一次后扔掉,并且居民明知道自己所使用的塑料袋对环境有危害,但是即使在重复使用之后也只能扔掉。
负责监督"限塑令"施行的执法部门表明在农贸市场上执行起来仍有很大的困难。按照国家规定农贸市场的管理者有监督摊主履行"限塑令"的义务,摊主对此都具有抵触情绪并且不愿意配合执法部门的工作,而且使用环保袋的人数太少,摊主们接受不了。
三、在农贸市场中落实"限塑令"政策的建议
(一)强化环保意识
限塑的这一条限令在某些程度上,是可以将"白色污染"起到缓解的作用,但是要彻底根除的话,单单是只看限塑令是不行的,还需要加强群众的环保意识、管理方面和技术方面也是需要更进一步加强的,从而来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通过宣传、传播等途径让群众了解掉"白色污染"的危害性,塑料薄膜等塑料制品,就算是埋藏在地底下200年的时间也不会腐烂降解。因此,我们要鼓励群众,对于塑料袋最好就是能够"少用一点,回收一点,捡拾一点",提倡环保的理念,走上公众参与的道路。
(二)改变市场需求,更换无色塑料袋
要想让有色塑料袋能够自动地退出市场,这一点就需要从根本上下手。假设消费者了解到超薄塑料袋对于他们身体的健康会有危害性,以及对于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威胁,那么估计他们会主动放弃有色塑料袋的使用,从而来寻找能够替代的物品。从另一个方面上来讲,根据低成本理论的知识,环保意识在一定的条件情况下,人们环保的行为跟成本是有关联的。因为,为了鼓励消费者主动放弃超薄塑料袋的使用,政府应该对那些在生产无毒无害、容易回收、可再次利用的塑料袋生产商们,给予政策还有资金的支持。有色塑料袋的价格普遍低于无色塑料袋,对于商贩来说在经济利益的主导下必然优先选择有色塑料袋来降低成本,但是根据数据显示大部分人还是愿意用无色塑料袋更换有色塑料袋,那么如果有商贩愿意提供无色塑料袋,那么这部分人群当然会选择提供无色塑料袋的商贩,从短期看来商贩的成本价格增加了,但是从长远看这些经济利益其实还是增加到商贩那里,最终的受益者就不仅仅是商贩,而且还有消费者和环境公共的利益,其实也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三)加强市场管理
治理"白色污染"首先要从生产源头上治理,质监部门是监管的第一道关,但是监管塑料袋生产小作坊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在流通领域商务部和工商等部门是第二道关,要监督商贩使用无色塑料袋并实行奖惩制度,但是也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商贩们进行抽查,避免"限塑令"成为一纸空文,提高整个市场的质量水平和安全水平。
限制塑料袋的使用以减少"白色污染"、减轻环境压力,已逐渐成为世界的共识。如何使"限塑令"真正落到实处,面对执行的盲区首先第一步我们应当告别有色塑料袋,通过对公民环境意识的教育以及鼓励商贩积极配合,在流通环节由政府介入加强管理,并且让公众积极参和通过政府与公民共同的努力,最终由过度消费到合理消费以实现环境可持续展。
参考文献:
[1]何浩然,陈安来.中国限制塑料袋使用的政策效果及国际经验借鉴[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1):34.
[2]郑倩云,陈艳芹."限塑令"如何在集贸市场上行之有效[J].国家与城市竞争,2010(4):23.
[3]吕桂英.白色污染及其防治技术的思考[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4):20.
[4]贺圣中.浅析"限塑令"执行难的原因及对策建议[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52.
《品德与社会》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活动课程,针对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文本阅读理解转变为主题综合实践探究,是实现《品德与社会》教学优化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载体入手,依据课程的本质特征,建构品德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实践体验活动,使品德教学在课后进一步达到优效。
教学片断:
《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是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苏教版)第三单元中的第三课。全文共可以分为“生活中的塑料制品”、“白色污染”、“怎样减少白色污染”、“生活中的工业品”四个版块。在进行“怎样减少白色污染”版块教学时,我进行了如下处理;
师:幸好人们现在都已意识到“白色污染”这个问题,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合理利用塑料废弃品。(板书:合理利用)
师通过多媒体简介一些国家的做法(特别提到我国的“限塑令”)
师:为了减少白色污染,我们少先队员可以做些什么?
生1:以后妈妈买菜时让她用布袋,不要用塑料袋。
生2:我们吃好零食后要将包装袋扔进可以回收的垃圾箱。
生3:我们应该少用一些塑料袋、一次性塑料杯子等,就可以减少污染。
生4:我们可以把用过的塑料袋洗干净,多用几次。
……
师: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很强,决心也很大,让我们把它写在行动卡上吧。
小组活动(在行动卡上写下心愿、打算)
学生交流,并在“地球”上贴小树。(“地球”要留在班中,督促大家知行统一)
上到这儿,课也算完美收尾了,但留给我的思索却很多。品德与社会课最重要的是以知导行,知行统一,将自己的认识真正落实到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去。学生会做吗?能做到怎样的程度?能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吗?……同时我又发现在学生的金点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塑料袋”这个词。我不禁心头一亮,何不趁热打铁,就以“塑料袋”为主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将品德教学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起来,不仅能继续加深学生的道德认知,也能促使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实践中行动起来。于是就有了“让我们向塑料袋说Bye”的综合实践活动,范围就选在学生家庭中。经过选题,学生确立了“家庭中塑料袋的使用现状调查”、“ 塑料袋的处理方式”、“ 如何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样的研究问题,学生小组合作,或采访、或调查、或上网、或分析……最后呈现出了“小报、倡议书、图片、录音、标语”等丰富多彩而又极具实效的成果,更引发了学生“目前我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将来能不能从事有关环保的职业”这样持续性的思考问题。
活动后续:
活动结束后,教室里的垃圾桶原来每天都要用掉两个塑料袋,学生们发现桶里的垃圾一般都是纸、铅笔屑之类的,就省去了一个塑料袋。校园里,也经常能看到学生在为环保做出的一份努力。不少家长与老师交流学生在家中都自觉地做起了“节约小卫士”,一个塑料袋、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都是他们关注的对象……
教学评析:
品德课程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都应该注重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以自己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并且实践活动的体验又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一、整合,以生活放大课程的相融性
《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中“如何减少生活中的白色污染”这一环节的教学,学生的金点子都是源自他们自己的真实生活、经验。由此产生的“让我们向塑料袋说Bye”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自己的家庭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观察生活、探究生活、思考生活,因此活动后,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成了真正的道德行为,他们能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省下一个塑料袋,关掉一个水龙头, (下转第120页)(上接第118页)督促一位家长……活动真正与儿童的真实生活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品德课程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自然、顺畅地融为一体,丰富体验性。
二、整合,以探究丰富过程的体验性
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就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并在收集、归纳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并建构新知识的能力。在学生认知建构的体验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生活的人。老师根据教学载体的特点引导孩子建立活动研究的形态,放手让孩子通过自己喜欢、有效的方式去探究、体验,学生小组合作,或采访、或调查、或上网、或分析……他们用自己的眼观察,用自己的心感受,用自己的脑思考,用自己的手行动,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维和行动空间,所以他们的探究成果是喜人的,“小报、倡议书、图片、录音、标语……”是他们形成认识、转化行为的最佳说明。探究活动时学生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从而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三、整合,以优效提升认知的建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