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园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刊主编 陈永华
记得那是2009年深秋的一天,为张罗《教学月刊·小学版》改版以及《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创刊号事宜,刚从杭师大教师岗位转任主编不到半年的我在月刊社时任正副社长的陪同下,专程前往周老师的寓所拜访,倾听周老先生的建议。尽管事先已久闻周老大名,但与他直面交流还是第一次,那天天气很好,秋高气爽,在周老寓所对面的小茶馆。当周老听说《教学月刊·小学版》准备分科办刊,并有了专门的小学语文版时,他用“深感振奋”表达了激动之情。窗外的阳光斜照在周老满头的银发上,泛出丝丝光芒,愈发映照出先生精神矍铄。先生纵横论道于当下的小语教学,激情飞扬,字字珠玑。其对中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情怀之深、对《教学月刊》的情谊之浓,带给我的是一份震撼、一份感动,更是一种鞭策、一份勉励。此情此意也成为激励我和《教学月刊·小学版》五年以来不断前行的一种精神力量。
那天的谈话一直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后来也就有了《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创刊号上的《在中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折点上……——周一贯老师访谈录》一文。周先生就小学语文教学的实然和应然问题发表了掷地有声的真知灼见,就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不落实的现状,先生鲜明地指出其主要原因在于“该教的没教好,而可教可不教、暂时不必教的,又往往教得太多”,呼吁重认语文课程本色。针对课改以来各种教学流派渐露风采的状况,先生更是表达了欣慰之情,并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只有实现‘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这两方面辩证统一,才能带来小学语文教学园地的姹紫嫣红、万千景象”的主张。多年以来,先生不仅对语文教学群体风格与“浙派语文”教学艺术做了理论上的探讨,并且在实践层面对一线教师进行着有效的引领,对《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将“突出浙派特色”作为追求刊物个性化的抓手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欣然接受《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浙派语文”栏目的主持工作。在他的关怀和感召之下,“浙派语文”栏目和“浙派语文”研究曰渐走向成熟,其思想内涵通过刊物的辐射,正不断滋润和丰盈着课堂教学。先生更以一位长者的身份对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一直寄予着厚望,谆谆教导,身体力行。作为一位专业学术期刊的资深作者和读者,先生亦深谙办好专业学术期刊之道,并不断贡献着智慧和力量。早在1984年始,先生就曾经受聘《教学月刊》兼职编辑6年之久。《教学月刊·小学版》分科办刊后,他更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浙派语文”栏目的主持工作,续写着与《教学月刊》的情缘。
说来也巧,2009年的那次谈话之时,恰逢周老先生从教60周年,转眼又是5年过去了,周先生依然活跃在中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舞台上,活跃在推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各种平台中,他更是以自己的方式依然支持着《教学月刊·小学版》以及其他教育学术期刊的工作。2014年岁末,在《教学月刊》主办的一次活动上,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教师,已近80高龄的先生大声告白,“假如身体允许,我愿意对中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一直研究下去,不断研究下去……”在场的每一位无不为之动容。诚如先生自己所言,“情系教坛满头霜,笔耕舌论默默忙。识得寂寞个中味,桃红李白话西窗”。先生之“吾道一以贯之”的这种执着精神和人生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位后辈敬仰和学习。
向您致敬!美丽的麦田守望者!尊敬的周老先生!
关键词:小学语文 游戏化 教学 分析
新课改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方式,其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实现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增强。这样一来也就对我们的教育方式提出了要求,需要我们以更加丰富多彩和互动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给予学生自我展示和积极交流的平台。而游戏化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式和途径,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组织,进而开展有趣的游戏化教学,能够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爱好。针对这一问题,在小学语文的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设计和组织呢?对此笔者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一、对游戏化教学的基本认识
1.游戏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情境性。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有地互动,在沟通和交流中实现知识的传输,而不是传统的、相对呆板的教学。而游戏化的教学就能让我们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而且游戏是学生们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引进这一教育理念让我们教学更加多彩并且实现了学生的全面互动。例如在教学第一册《识字4》时,课前先预备好贴有生字的金牌和花形,学了生字后,巩固字的偏旁、结构,进而在教学的过程中组织一些游戏,如按照偏旁部首的相同性来“找朋友”,学生拿着卡片进行。
2.游戏化的教学是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对于游戏化的教学来说,它不拘泥于教学的方式,而重在教学的效果,是进行一定心理特征分析的科学教学方式,所以它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通过游戏为途径来开展教育教学的管理。游戏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就变得更加多样化。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也让课堂教学充满乐趣,减小了学生的厌烦情绪,使得大家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愉快的体验中获得知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
1.游戏在拼音教学中的应用。针对于小学的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进行汉语拼音的相关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因此我们就可以实现游戏化教学的应用,采用相关的活动或者是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拼音歌曲来教给大家,这样一来也就使得整个教学的过程轻松而愉快。
2.游戏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识字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进行汉字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相对感性,而不是严谨地对文字的偏旁、部首、表音、表意、象形、意义等各种内部结构关系进行分析。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重更加趣味性的教学,我们可以把一些汉字当成一个相对完整、由一些线条和笔画所组成的图形来学习,这样相对枯燥的课堂教学也就变得更加生动而有趣。运用游戏方式可转变为易于学生接受的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需要以“游戏”作为辅助手段来开展教学。
3.游戏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进行阅读教育,阅读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对于语文阅读来说,它是培养一个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促进智力的发展。所以,在小学的语文教育中一定要重视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对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可以运用一些适当的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让阅读变得有趣,不断地调节课堂的气氛,实现对语言阅读的练习,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学生来说游戏化的教学就是一个简单可行的好方法。例如:我们在学习《乌鸦喝水》这一课时,可以进行相关的情境模拟,这样一来就会让大家充满对课文的兴趣,增强文章对他们的吸引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准备了一些细颈瓶、小石子,让一些同学上来体验,这样通过快乐有趣的游戏,学生们的积极性就被调动上来了,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好好地看看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4.游戏化教学在口语交际中的运用。如在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有趣的游戏》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以游戏为背景,进而让学生来叙说自己曾经做过哪些游戏,同时哪些游戏是比较有趣的,并且互相说说这些游戏怎么有趣。我把这次口语交际设计成了一次“我和大家来游戏”的活动。学生们在游戏中感觉到了游戏的有趣。
总之,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是尤为重要的,它是结合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所处的年龄阶段进行的一项教育活动,同时也是新课堂教育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体现。在这种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实现了良好的互动和沟通,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活了起来,变得更加有意义。
参考文献
接着,进了“无土栽培温室”,里面有一个大管子,管子里装了营养液和水,管子上种着一盆盆不知名的草儿,在温室的角落里有一盆仙人掌。
出了温室往左拐,就进了“珍植园”,珍植园里的植物长得都很茂盛,而且四季常青,品种也很多,有西红柿,茄子,节瓜,丝瓜,黄瓜,南瓜,还有车前草,凤仙花,含羞草和猪笼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猪笼草了,它的叶子扁扁的,像一条条小船。猪笼草的奇妙之处在于:它有几个酷似袋子一样的东西,那几个“袋子”是干什么的呢?原来,那些“袋子”是用来抓东西吃的!它那几个“袋子”可以引诱蚊子和苍蝇这样的小飞虫来吸取“袋子”上的汁液,由于那汁液很滑,所以前来吃汁液的小飞虫就会掉进“袋子”里,“袋子”里又深又湿又滑,小飞虫飞不上去,便只能呆在这里面等着被猪笼草“饱餐一顿”了。
生物园里还养了一些小动物,有鸽子,麻雀和乌龟等。开始,我还以为那些乌龟是一块块大石头,后来,它们伸出了一颗颗调皮的小脑袋后,我才知道它们原来是一只只“千年老龟“。
那么,我们如何有效地来挖掘这些资源呢?
一、自然资源的挖掘
大自然是语文取之不尽的源泉。他们的眼里没有林立的高楼和精彩纷呈的歌舞,但他们却拥有一个比城市学生更广阔更丰富的世界――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那里有高山、有流水、有花草树木、有虫鱼鸟兽、那是自然的天籁,有着无穷的奥秘。这个丰富得无与伦比的大自然,不仅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更蕴藏着供我们使用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我们安康是个古城,全国南北交汇之地,历史悠久,山清水秀,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很丰富,瀛湖、香溪洞、南宫山、擂鼓台等自然景观,带着学生去亲近,去体会,在碧水蓝天、千亩林园中,在百鸟争鸣的音韵里,学生学着观察,试着感悟,他们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发现自然现象中的美妙。如在进行“感受自然”、“我爱我家”、“寻觅春天的踪迹”等这些综合性学习时,我们可凭借农村中学的优势,因势利导,利用我们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带学生到田间地头去尽情地寻觅春天的踪迹,欣赏田埂上刚钻出来的小草,树枝上的新芽,山坡上星星点点的小花,湿润的泥土和微微的风,这样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情不自禁融到活动中去。又如在进行“漫话探险”这一综合性活动时,我利用双休日,组织同学们游当地胜景“一线天”,尽览家乡风貌,探究自然的奇妙,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探险和互助合作精神,又增强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更积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
二、社会资源的挖掘
每个人不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学生再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式的书呆子,语文学科以认识社会为主线,培养学生民主、合作、竞争、进取等现代意识。语文综合性学习要以此为资源.让学生到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体验不同的生活。如:在开展“关注我们的社区”这一综合性学习时,刚好我们镇是人群集中的社区,学校也正好组织了“学雷锋”活动,于是我就组织学生到社区去,打扫社区卫生、看望孤寡老人,让他们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又如我镇属本县的经济强镇,有几家厂矿企业,于是我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进企业,走访乡镇有关领导,进行调查访问,让学生了解家乡,萌发他们“长大后我一定要建设好家乡”的理想。又如开展“戏曲大舞台”这一综合性学习时,让学生走向社会,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我市的“汉黄二调”、“龙舟”文化,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让学生对祖国的民族艺术产生更加深切的感情。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念,促使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三、人文资源的挖掘
[教学目标]
1.认识“辆”“匹”“册”等7个生字,正确认读“一辆车、一匹马”等6个数量短语,初步养成使用量词的习惯,对于不同的事物使用不同的量词。
2.熟读并背诵《字母表》。能将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一一配对。
3.学会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形近字的字形,激发自主识字的兴趣。
4.熟读并背诵《春晓》,感受雨后清晨的美丽春光。
5.阅读《阳光》,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量词,背诵古诗。
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理解诗文的内容与思想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词卡片。教师领读生词,学生跟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仔细观察,这一组词语有什么样的特点?(都是以“一”开头的词组,揭示量词的概念)
3.学习量词。出示相关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根据图片上的信息,来说一说物体的数量。如,老师问:一()车?生答:一辆车。
4.量词的用法:这些量词都是用来表示事物的单位,针对不同的事物,所使用的量词也不一样。量词不可乱用,要使用恰当。
5.拓展:你还知道哪些量词?说一说。(一只鸡、一头牛、一朵花、一个苹果)
二、字词句运用
1.找一找,连一连。
(1)复习语文园地一中的《字母表》,指名背诵,分小组背诵,评选出最熟练小组。
(2)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字母表》,仔细观察每一组大小写字母,说说它们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
(3)同桌展开游戏活动,一个同学出示大写字母,另一个同学从字母卡中找出对应的小写字母,然后两个同学将字母卡同时放在桌上,一起读一读。
(4)出示课本上“找一找,连一连”的内容。学生完成课本练习,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行对答案,对全对的同学提出表扬。
(5)学生拿出练习本,开始默写《字母表》,查漏补缺。
2.读一读,想一想。
(1)出示课本上的两组字,教师指名读,及时正音。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字各有怎样的特点。(第一组字都有部件“日”,第二组字都有部件“寸”。)
(3)小组讨论:我们如何认识、记住这些字,并且能够区分开来。(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字形,如“过”字去掉一个走之旁,加上一个日字旁,就是“时”。)
(4)引导学生总结识字方法。我们刚刚都用了哪些方法来识字?(“加一加”或者换偏旁的方法)
三、展示台
1.同学们自由读课本上的词语,说说你在哪里能看到这些词语。
减法、算式、计算、排列,数学书上可以找到。
品德、家庭、尊重,品德书上可以发现。
2.你还从其他的书上认识了哪些字?请你写在课本的空白处。
3.复习生词。开小火车读生词。
4.小结:语文与我们的生活、学习都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我们要学会在生活中留意新字词,增加知识的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1.导入:春天来了,唐朝诗人孟浩然感受到了这美丽的春光,他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读《春晓》,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教师范读、同学互读等方式正音。(注意“觉”是多音字,在诗中读“jué”。)
3.思考:“春晓”是什么意思呢?(春晓即春天的早晨,写的是作者在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所见所感)
4.整首诗里,描述了哪些景象?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诗句,然后请同学来说一说。
(鸟啼、风雨声、落花满地)
5.理解诗句的内容。
出示相关的图片,根据图片上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这首诗的每一句是什么意思?讨论五分钟,然后反馈讨论结果。教师补充学生说得不完整的地方,总结发言。
6.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7.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8.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背诵。如教师引读,学生接读,填空的形式,想象画面的方式,帮助学生背诵。
二、和大人一起读
1.教师范读,同学们请认真听,把自己不会读的字做上记号。
2.把做上记号的生字多读几遍,同桌间相互帮助,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师生合作朗读短文。师生轮流,按照自然段交换着读。
4.通过朗读,你知道了阳光给大自然带来了哪些好处?(禾苗绿了,小树长高了,河面闪着阳光,“我”家明亮了。)
5.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阳光的宝贵之处,让学生分组交流,再想想阳光还有哪些作用。
6.小结:阳光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促进植物的生长,还能杀菌、消毒,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阳光,我们要珍惜阳光。
三、小结
语文园地二中,我们学习了量词的用法,也复习了《字母表》。学习了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来识记生字,相信同学们日后一定能积累更多的生字。语文的学习不仅在课堂上,也在生活中,需要我们细心地去观察。就像伟大的诗人孟浩然,将春天的景象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二
量词:一(辆)车
《春晓》闻啼鸟风雨声花落
关键词: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16)03-0177-01
作者简介:卓玛草(1984-),女,藏族,甘肃迭部人,小学一级教师
我国的民族地区因为地理条件、教育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足,在教育改革政策的推动下,虽然有了显著发展,但是,总体上还存在诸多未能克服的问题,比如,教学中的资源问题,试验课程中的设备问题等。所以,本文从现代教育技术的角度剖析,重点讨论网络资源在民族地区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并将这些资源与新课改的要求相结合,有效地将其应用在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中。
一、概述
通过网络资源、计算机、投影仪、电脑软件、电信通讯等的应用,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以丰富、多样、创新的形式,多元、有趣、直观的内容充实教学,以达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引发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采用这种方式,促进了教学环境的改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网络资源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资源的特点包括传播快、易于学习、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资源丰富等。网络资源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充实教学内容,给学生一种全新的视角认识世界,给教师足够的资源尽情发挥其创新能力、创造能力。正所谓“一网在手,学遍天下”。这种教学资源的应用,可以改善教育环境,转变教学模式,拓展师生视野。
(一)搭建网络资源共享平台
首先,完善基础设施的配置,这需要电信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设备方面通力合作;其次,要求拥有一定的网络技术,不仅是资源的搜索,还需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相关程序的维护等;第三,在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上,分享众多教学经验,扩大教育资源的点、线、面;第四,进行网络培训,使民族地区的小学教师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些设备,可采用远程培训的方式,也可鼓励教师自己摸索学习。
(二)改变教学模式
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应清晰地认识到网络资源应用的问题。首先,应该将网络资源的搜索与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相结合,选择相关内容,进行教学课件的创新。可以通过网络作家、案例、典范文章的选择等,进行具体的语文教学课件设计。其次,需要改变教学主体,充分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的引导能力。因此,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水准,设计课程应注重高度与层次感,引领学生向更高的方向发展。第三,制作课件与教学中,通过PPT、表格、图片、视频、影像资料、文字等展示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设置重点、难点,并对细微的部分加以讲解。第四,在教学中,坚持系统化的原则,将小学语文教学投射到学生的整个生活中,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一种探索,一种解决诸多“人生问题”“道德问题”“情感问题”的方法。
(三)合理创设情境
以《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课(人教版)为例,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索一些图片,配上文字,将其制作成教学课件。首先,应该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对文章内容进行了解;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设置好的幻灯片,注意把文字与图片相配合,并采用配音或伴读的方式,营造出一种学习的困苦、艰难,当图片显示孩子们的身影时,配上音乐、文字鉴赏,从而增加直观与形象感。其次,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探讨式教学的应用,充分利用课堂进行能力训练,课前课后培养其自我表达、阅读和思考能力;在该课的教学中,应配以充满希望的“快乐脸庞”,让艰难与希望、困厄与快乐相对应,突出对比,提高学生的敬佩之心,让其了解“珍惜”的真实意义;从课文教学延伸到情感深处,增加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印象与刺激,使其从学习中获得人生感悟。第三,采用课后与学生共同探索的方式,通过网络搜索相关主题内容;播放《一个都不能少》《美丽的大脚》等经典影片,让学生了解那些孩子生活困苦,但努力向上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知水平。
三、结语
在民族地区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网络资源的共享,应完善基础设备配置,比如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的增添、网络线路的搭设、应用人才的培养,设计与新型的网络资源相适应的教学课件,改变教学模式,营造趣味性教学氛围。另外,还应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充分突显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资源共同享,创设情境,促进教学,从而推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丽君.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优化问题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14(1):97-100.
一、 加深对创新教育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倡导创新教育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最基本的特征便是创新。教师只有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勇于打破常规,建立一种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满腔的热情去热爱每位幼儿,爱护和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幼儿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创新空间,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尽情发表自己的意见才能使幼儿创新的潜意识得以发挥,渐渐得到培养。如在语言活动中,可以上“吃吃说说”、“听听说说”、“玩玩说说”、“画画说说”、“演演说说”的课,让幼儿在吃水果、画图画、听故事、玩游戏中学习说话,发展他们的表达能力。总之,这种新理念的形成,将对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起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说对幼儿实施“创新教育”是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否则,这种可贵的精神将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幼儿只能在模仿、顺从中长大,失去创造的机会、条件和信心,而且很可能最终成为平庸的、缺乏独立见解的人。
但随着创新教育开展得更加广泛,一些幼儿园步入了误区,在教育行为上出现偏颇。有的将科学教育等同于创新教育。基于此,一些幼儿园开始投巨资建设科学宫,对教师开展科学培训,搞娃娃发明创造展览等等。一些幼儿园开展了一些歌唱、舞蹈、绘画等活动,以为就是实施了创新教育。也有的将个性等同于创造性。因此,在社会上、幼儿园里,特长班泛滥,美术班、钢琴班、武术班、书法班、舞蹈班等等,不一而足。应当看到
,科学教育、艺术教育乃至特长培养对儿童主体性、创造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无论如何,它们均不是幼儿园创新教育的根本与全部,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决定了幼儿园的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幼儿自主活动、探索的兴趣与意识。
二、教师要加强学习,创新工作,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做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必须要转变那种妨碍幼儿创新精神和创新发展的教育观念,把注意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切入口,把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目标,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发现知识,充分尊重和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把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贯穿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观念层面的东西要转化到实际行动中,往往有很长一段路。
教师必须确信每个幼儿都有创新的潜能,要还幼儿主体的地位,并坚持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幼儿年龄小,对任何事物都好奇,他们好观察、好动、敢想、敢问。例如随便的一个“”,他们会说成是太阳、饼干、皮球等一切圆的物品。其实,这就是他们创造的过程。在幼儿的世界中,理解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教给 幼儿思考的方法,也应积极挖掘错误想象后面隐藏的正确性,给予表扬。因为只有让幼儿时时有成功的喜悦,才能激起更强的探索、创新的积极性。幼儿的创新就在于他用自己的眼睛、大脑去发现自己不曾知晓的一切。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激发幼儿自主观察、想像、表达和动手操作上,并以此培养幼儿对生活、对自然以及对社会的探索欲望和精神,为未来的创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以往的实践中,教师对幼儿活动过程的价值重视不够,对幼儿活动的结果评价过严,缺少宽容与鼓励,对幼儿活动过程控制程度过高,常常以自己的主导作用替代幼儿的主体地位,成了幼儿创造性萌发的羁绊。
因此,解放幼儿,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想,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手去感受自然和社会是最重要的。这样成长的幼儿不愁没有创新的兴趣和精神。幼儿学习的是生活经验,而不是知识系统,生活就是幼儿园的课程,幼儿园的活动、游戏教育活动都是幼儿创新教育的途径和载体,不能单纯依赖某一领域教育的作用。
在现实的幼儿教育中,还存在忽视幼儿主体地位、压制幼儿创新行为的现象,许多幼教工作者习惯于用循规蹈矩的教育目标去一直甚至放弃幼儿生气勃勃的发展目标。目前在许多幼儿园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将教师的教育目标转换为幼儿的发展目标,对此,可以采取“弹性计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成课程”):把课程设计看作是教师、幼儿、家长以及社会共同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具有高度动态性、灵活性、开放性的过程,教师并不是盲目的追随计划,而是灵活、有目的的追随幼儿。任何计划应该有“弹性”,允许教师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加以灵活激动的改变、创新。当然变动要有据可依,要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这样教师的劳动才称得上是一种创新劳动。
【关键词】静思 小学 语文教学 妙用 创新思维 大智慧
《新课标》要求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注重对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具有创新思维。而静思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最好途径和绝妙方法。古往今来,凡是有大智慧者,无不是静思的典范。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研究院科顶说:“家长和老师每天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们要集中注意力!但从没有具体教他们该怎么做”。他认为,学校引入静思这种教学方式,恰好能弥补这种缺憾。
一、静思的定义
“静思”就是沉静地思考、省察。解蔽曰:“空石之中有人焉,其名曰,其为人也善射以好思。耳目之欲接,则败其思;蚊之声闻则挫其精,是以辟耳目之欲而远蚊之声,闲居静思则通。思仁若是,可谓微乎?辟耳目之欲,远蚊之声,可谓危矣,未可谓微也”。【汉】贾谊《新书・修政语上》:“静思而独居,譬其若火。”【宋】梅尧臣《送李载之殿丞赴海州榷务》诗:“世事静思同转毂,物华催老剧飞梭。”
静思是沉着冷静地以最理智的方法看待问题。它是人们发挥自身潜能的一种方法,也是成就大智慧的必经途径。静思不是真正地“停止”,而是暂时放下手中的事情,让思潮降低,达到明晰的状态,然后去回顾思索。静思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固化、提升。
二、静思的作用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里的“三省”就是一种静思,反映了我国古人运用静思的方法修练其身,不断提高。
相关研究表明,静思可以起到以下的作用:静思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增强对思维过程的控制;静思有利于减轻学生压力,缓解疲劳,调节情绪,提高学习效率;静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静思有利于对教学信息的复习巩固;静思有益于学生的思维发展;静思对学生品德的发展及行为的转变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静思的妙用
1.课前静思 调适身心
小学生课余总是难以静下来,做游戏、打跳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因此,教师在预备铃响后,可以安排2-3分钟请学生坐在座位上静思。比如,教师引导学生端正坐姿,双手平放在大腿上,双目微闭,呼吸缓慢而均匀,头脑里默默数数或默背诗歌,结束前默念一两句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或激励奋进的话;齐唱一首歌,想象画面;聆听一支乐曲,张开思维的翅膀;听同学读优美文章或诗词,然后进行评价;闭上双眼,天马行空,不加约束地想。静思结束后,便可马上开展教学活动。
2.课中静思 提高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凡是有经验的教师,每一节课都会预设一个“”,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盛景”,引起思维碰撞,点燃思维火花,让学生大脑处于极度兴奋状态。一旦进入了这种状态,学生特别活跃,手舞足蹈,教室里热闹非凡。此时,教师要采用静思的方法慢慢让学生思维舒缓降温,张弛有度。比如,让学生坐在座位上,双目微闭,两只手放在桌面上,深呼吸,慢慢吐纳气息或者放一段舒缓的乐曲。
识字写字教学中,合理运用静思,不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而且能增强识字写字的效果。如,教学“葬”这个生字,先让学生静思:这个字由几部分构成?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其构字特点――上边是“草”,下边是“草”,人死后埋在“草丛”中就是“葬”。学生写字前也不要轻易动笔,要静思这个字是什么间架结构?笔画笔顺怎样处理?在格子里如何摆放才美观?想好了才下笔书写。如果学生能养成这个习惯,每次作业都将成为一幅艺术作品。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中的重中之重。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我们认为,静思默读可以促使学生强化思维,加深理解;静思默读可以激发、维持学习动机,使之达到最佳强度,并能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静思默读可以培养情感,陶冶情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若恰当应用静思默读,让学生对词句静思和品味,把文本与其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就能达到新课标提出的阅读要求。
习作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同时也是教师最为棘手的问题。国内许多研究只关注了学生的说与写的关系,忽视了静思在写作中的作用。而我常引导学生先拟一个写作提纲,再“静思”“打腹稿”,想好了才写。这样,效果很好!
3.课后静思 整改提升
静思既是一种方法,又是成就大智慧的途径和手段。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静思的习惯。除了课堂上的训练外,每天还应该给学生一个课外拓展静思的任务――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闭上眼睛,用10-20分钟静静地思考:今天,我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遗憾?如何弥补?明天我该怎么做?......这会为学生生成大智慧奠定扎实的基础。此外,可以让学生用周记、月记等形式进行静思。
参考文献
【1】李军 《创造性思维训练在阅读中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3.1
【2】肖川 《教育探索: 从自我反思开始》 中国教育报 2001.3
【3】关艳 《静思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学习情绪影响的研究》 中国知网 2009.6
【4】王长乐《静思与大智慧》 煤炭高等教育 2005.11
【关键词】农村初中 作文教学 低效 原因 措施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然而,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薄弱,学生作文水平低下,作文教学低效,一直困扰着农村语文教师。为改变这一现状,文章通过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质量。
一、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低效的原因
(一)农村中学对作文教学不重视
农村初中对作文教学普遍不够重视,很多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重视课文讲解,认为完成课本书目的教学就万事大吉,却忽略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一般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足够的精力,缺少有效地指导和训练,到中考前让学生背诵优秀作文来应对语文考试。这种教学方式势必会使学生失去写作的热情,也不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二)教师自身的写作能力低
在农村中学,许多教师没有在师范院校接受过正规的理论教育,自身的写作能力低。在上作文课时,忽视学生写作思维的发展规律,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懂得联系实际,不能将写作理论与学生的经历和周围环境相联系,让学生凭空地去想、去写,于是学生的作文就出现了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仅仅是按时间顺序把自己的日常活动记述下来,不会构造文章,作文枯燥,没有文学价值。
(三)经济滞后、基础条件差,难以满足作文教学的要求
由于农村经济落后,一般学校办学条件差,图书存量少,要么图书陈旧,要么适应性差,图书室、阅览室利用率低;而学生也因家庭经济条件差,很难添置满足阅读需要的书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阅读教学跟不上时代步伐,限制了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和信息的获取与储备。
(四)生活空间狭隘、视野狭窄,立意、选材难以出新
农村师生生活在乡村,受生活环境的制约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出门少、阅历浅、视野窄,对外面的精彩大世界缺乏了解,无法感知日新月异的周围世界和新人新事。其结果导致学生作文的素材贫乏,作文的立意、选材自然难以出新。
(五)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偏低,影响学生作文水平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城镇的学生自小就受到父母较好地引导,处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教育环境中。但在农村,学生家长只要求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作文成绩,特别是写作水平则不关注,更不会对学生作文进行指导,导致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低。
二、提高农村中学生作文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要充分认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在中考、高考等各种考试中,语文是必考科目,而作文又是语文中必考且高分值的板块,分值占40%以上,而且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内容涉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一般常用的应用文、评论、随笔等,因此,必须加强作文教学。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要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和真情实感,学生就会乐于写作文。
(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素材,强化写作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及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教师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向学生推荐《语文报》《中学生优秀作文选》《读者》等报纸杂志,以及名篇佳句、优秀作文、网上资料等,积累素材。 写作的时候,这些储存会蜂拥而至,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四)指导学生模仿作文
模仿是人类学习和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学生的模仿性很强,仿写范文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可以让学生先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开始,然后到仿写范文,并注意模仿结构、立意。例如:在学习了朱自清《春》一课后,让学生认真体会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要求学生按照《春》的结构,仿写《夏》。还可模仿茅盾《白杨礼赞》的手法、魏巍《我的老师》的选材等写出相应的习作。只要教师细心指导,仿写的文章也一定会成功。
(五)教给学生写作技巧
写作是一门科学,有其独特的规律,教师要把这些规律介绍给学生,如怎样审题、立意、谋篇,怎样安排结构,怎样开头结尾和选用表达方式等等。例如在文章结构方面,针对学生“走到哪里黑、就到哪里歇”的写作现状,给学生讲讲提纲法;又如对段落的处理,段与段之间不能太突兀,特别是跳跃性大的地方要有合情合理地过渡,做到语意前后连贯,无雕琢的痕迹。
(六)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改革作文评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