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管理职业兴趣范文

旅游管理职业兴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管理职业兴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管理职业兴趣

第1篇:旅游管理职业兴趣范文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供需脱节。以昆明市某高校为例,2004—2007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事旅游业的比例最高只达到23.38%,更多的毕业生选择以在校任教、考研、自主创业等形式就业。资料来源:根据某高校毕业生从事旅游企业就业数据整理而成

另一方面,旅游人才缺口仍然很大。以云南省昆明市为例,至2004年,到昆明的海外旅游者达49.33万人次,国内旅游者达1707万人次,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2万多人,间接从业人员30万人,有效职位数达5908个。而从上表可以看出,相对于2004年昆明市旅游行业提供的有效职位数和某高校的毕业总人数(88人),旅游企业的就业岗位是供大于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事旅游行业的比例明显太低。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二、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不足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目前大多数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多为党政干部,专职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一般很少。另外,在对旅游管理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调查中,希望学校能够有针对性地就业指导,帮助其顺利就业的,大一的学生占40%,大二的占23.5%,大三的占18.2%,大四的占52.5%。由此可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针对性,忽视了个人的个性特征。

(二)学校教学方面存在问题

在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占比例太多,实践课程较少。在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的看法调查中,10%的学生选择了“比较满意”,35%的学生选择了“不太满意”,27%的学生选择了“很不满意”。由此看出,学生对当前的课程设置是不太满意的;同时与逐年增开的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相比,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旅游教师普遍缺少旅游实际工作的经验,而从行业中聘请兼职教师,虽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但同时又存在教学方法不科学等问题。

(三)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其所从事的活动有着极大的兴趣,则其就会积极主动地做好这件事情,反之亦然。问卷结果显示:在对所学专业感兴趣的程度问题上,有效问卷中38%的学生选择“比较感兴趣”,48%的学生选择“不太感兴趣”,8%的学生选择“完全不感兴趣”。由此可见,很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不大,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他们选择从事服务行业的态度,在对“你是否愿意从事服务行业”的调查中,31%的学生选择了“比较愿意”,42%的学生选择了“一般”,19%的学生选择了“不太愿意”,3%的学生选择了“完全不愿意”。调查结果表明,一个人对其所学专业的兴趣,直接影响其择业的态度。

(四)学生就业心理存在偏差

目前,很多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对于选择到旅游企业就业存在很大的顾虑。究其原因有:一是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毕业生认为从事服务行业就觉得低人一等,在自尊心上过不去;二是旅游行业的通则是管理员要从服务员做起,因此往往刚进这些旅游行业时待遇不高,与学生预期收入不匹配;再加上社会、家长对旅游行业的误解,认为旅游行业是“青春行业”,造成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出现偏差,导致其不愿在旅游行业就业。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对策

(一)强化就业指导,合理规划职业

对企业来说,品德、责任心是选人的关键标准。因此,在学校期间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指导很有必要。第一,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指导,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第二,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尽早了解所从事职业的特性及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品质;此外,就业指导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除了开展就业讲座等形式外,还可以举办面向家长的就业说明会,请有关企业来校介绍其情况等帮助学生从多方面研究感兴趣的企业。

(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要细化专业方向。目前,我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基本上有酒店管理、市场营销、旅行社管理等专业方向。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还会出现更多的专业方向。因此,专业细化将是一个趋势。各个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实力来设置适应时代要求的专业,做到实用性,超前性,结构的合理性;二是要合理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实际动手能力也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提高;三是要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经验的师资队伍,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强化实践环节,提升操作能力

为了增强学生未来的竞争力,大学教育应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内容。在课堂设置上,要适当增大实践教学课时数的比例,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这方面,国外院校有许多的经验可供我们参考。例如美国康奈尔大学旅馆管理学院,校内就设有实习酒店,充分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需要;还可通过辅环节完善和补充教学内容,培养旅游专业素质;此外,要科学安排毕业实习,提高学生的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这方面学校可与一些旅游企业建立长期的联系,使之成为毕业生的实习基地。

第2篇:旅游管理职业兴趣范文

 

一、现有教学模式中的现状

 

(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特点

 

虽然旅游管理专业在我国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但由于其涉及的知识却包罗万象:从地理知识、历史知识、计算机知识到管理学知识等等。另外,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多设置于高职院校,这类院校的学生教学方法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理论性教学相对偏少,这也比较符合这类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考虑到这一点,授课方式要有所侧重。

 

(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具备多门学科的知识,而目前能够达到这个知识标准的教师并不多,这也就导致了旅游管理专业授课教师为了减少自己的工作强度,不得已去选择各类现有的教学辅助教案,将其直接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这样一来使得旅游管理这门需要很强的实践性教学模式的专业变得比较理论化,因此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建议

 

(一)提高授课教师自身的能力

 

想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首先就需要一名优秀的教师。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量,学习更多的授课方法,例如,反转课堂的方式、微课的方式等等。我认为每个老师所追求最好的授课效果应当是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老师应该想尽办法令每个同学更乐于倾听我们的讲课。而作为结果,就是学生能从教师的授课中收获到更多的东西。这里的东西既可以指专业知识,也可以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精心设计的PPT是必须的。尽量制作细节完备但又篇幅精简的幻灯片。如果有条件,在上课前将其打印出来发到学生手上。这样即便他们没有预习,在课上也有一个参考,而且一份制作精美的课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用心,对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好比电商与门店的对比,我相信在网上可以找到更好的老师的书籍或讲义,但我们毕竟和同学们在一个教室,拥有面对面授课不可替代的优势。

 

另外,课堂上应该准备丰富的旅游案例。实际的案例总是更易于让学生产生代入式的思考,每节课至少要有几个案例分析思考题供大家讨论,再准备一个作为课后习题,用于复习。这些例子应该是被精心设计的,经得起推敲的,这是因为教师要对学生们开放性的讨论结果有着充分的准备与判断。在授课初期,不要对例子的结果模棱两可,这样不利于同学们建立起独立思考的兴趣。尽量传递更接近正确的推断,当学生找出案例的关键并被实际结果肯定后会自然的产生自信,自信是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关键所在。这些例子可以涉及旅游管理的方方面面:一次失败的旅游路线规划、假期酒店定价与预定策略的成败、一次成功解决的旅游事故纠纷等等。

 

(二)教师注意自己的授课形象

 

教师注重自身的着装,谈吐与仪表。得体但不严肃的着装既可以传递给学生们教师很重视他们的讯号,又不至于拉开大家的距离。自信而逻辑清晰的语言有着不言自明的说服力。保持微笑,因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三)学校应开设实训课堂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特殊性,标准的课堂并不能够让教师完全展现要表达的内同,同时也限制了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例如旅行社的运营管理、导游实务、前厅与客房的服务管理等等课程是需要一些实际操作的环境来配合教师授课的,只有学生处于假设的工作环境下,才能够更好的理解教师所讲述的知识。因此,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训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必备硬件条件。

 

(四)加快推进校企合作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较强,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资源建设校外的实训基地。若学生到企业去实习,设身处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感受企业文化,这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且企业中的实践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去学习专业课,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

 

三、让学生畅谈工作与人生的规划

 

教师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和学生谈一谈某些可能的工作选择。通过一些例子,明确的让学生知道旅游管理专业对口的工作内容究竟是什么。这样既可以让大家对未来工作环境不畏惧,也可以让一部分有志于此的学生早作计划,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

 

在美国,人们会在各个阶段被人反复问及一个关键词:Career Plan。这既可以被翻译成职业规划,也可以引申为人生规划。教师要带给同学们的思考就是做出自己在校期间的一份人生规划。当你的人生具有一条自己设定的主线,一些小的、暂时性的阻碍就没那么容易妨碍到你前进的脚步。当你设计好一份长期的规划,你的最初职业选择也会显得充满可能,或者说,一个看似没什么吸引力的起点其实远没有那么糟糕,因为路还很长。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为了达到对自己将来的工作规划,而对现在的学习更加努力。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授课方式和思维上的不足,提出了一些方法可以让学生提高主观能动性,这样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师授课并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同时强调让学生意识到尽早树立人生规划对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课外工作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3篇:旅游管理职业兴趣范文

关键词:中外;旅游管理;实践;方向;方法;教师

1不同国家及国内在旅游管理实践教育中的特点

1.1美国在旅游管理实践教育中的特点

在美国,旅游管理的实践教育更多集中在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上,从这一行业的实际应用考虑,进一步培养学生服务宗旨意识,具备的教学特点如下:第一,认知能力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根据旅游市场的基本需要进一步确定该专业教学的重点内容,从而设计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第二,强化学生的主动意识。在该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进一步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提升学生对旅游专业课程的兴趣,不断构建更为突出的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第三,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该专业的教师更加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更为积极主动的教学方式被应用到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中。不同类型的学生在教学中都可以有效学习。

1.2瑞士在旅游管理实践教育中的特点

这个欧洲国家更加注重职业教育,他们认为这一层次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重要力量,需要进一步突出相关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就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方面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店校合作化教育。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今后酒店管理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学校中的理论教学有机统一在一起,将实践教学的课时量不断增加,甚至超过了理论课时量,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保证学生在实践环节更多的掌握相关的旅游管理服务经验和技能。第二,迎合该领域的特征。由于这一专业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突出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这就需要进一步在校期间,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因为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将服务能力培养作为本专业培养的重点内容,在课程内容融入、教学重点把握等方面实现有效倾斜。

1.3澳大利亚在旅游管理实践教育中的特点

澳大利亚是一个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在培养旅游管理人才上,他们也是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衔接,不断提升他们对相关专业技能的掌握。具体的教学特点如下:第一,以旅游行业为依据,实现精确化教学。该国的旅游管理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等方面更多注重对旅游行业的符合度,这样才能进一步培养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管理人员,进一步精确出酒店管理、展会管理、休闲度假管理等具体的旅游管理方向。这种教学方向进一步确定之后,学生接受的专业技术教育更多贴合实际教育需要,实现他们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第二,更加严格的实践教学。在学生进入社会实习的过程中,设计一套更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学生在相关领域的实习中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从而保证实践质量,让学生从实践环节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技能。

1.4国内在旅游管理实践教育中的特点

国内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也在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理念,不断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使得他们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构建符合市场需要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升该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具体的教学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符合岗位需求。进一步从旅游管理行业实际应用出发,不断调整该专业课程设置,选择更多符合该专业需求的课程进行教学。第二,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是积累学生对旅游管理行业认识,优化他们应用能力的具体措施,在实践环节中,学生可能更好地学习到相关的经验和理念,给他们提供运用专业理论进行实习的机会。第三,订单式培养。从旅游管理企业的需要出发,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这样就可以将企业管理中急需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融入,同时企业也将进一步融入该批人才的培养之中,提升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2中外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差异性暨国内教学的差距分析

各国、国内在旅游管理的实践教学中教育理念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为符合市场需要的专业管理人才,从而提升学生在就业中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2.1培养方向的不同

在国外,更多的职业学院将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设置给更为细化的专业方向,例如美国就有更为细化的赌场管理等特色二级专业,这种细化的专业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具有旅游岗位的需要。在国内,学生在专业培养中,更多高职院校进行的是全才培养,由于国内高职层次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很多学生毕业之后,找工作困难,为了进一步提升他们可以实现不同岗位的需求,拓展就业面,让他们在高职教学阶段,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是现代国内高职院校的基本特征,这样的教育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是全面学习,很多专业知识学习不够细致,具体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掌握和应用。因此,出现了学生进入任职岗位之中,他们适应时间较长,需要进行二次培训,从而培养适应更为贴合岗位需要的能力。

2.2教学对象的不同

在国外,高职教育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是入学的条件之一,只有具备一定酒店工作经验的人才能进入高职学校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这样使得该专业的教学人才在最初就具有基本的素养,他们具备了更为突出的实践经验,可以有效提升他们对专业知识能力。还有一些国家要求入校的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有着更多的志向和兴趣,强化在教学对象的基本兴趣点上有着更为突出。具备这些特点的学生可以更快地融入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之中,学习的有效性、针对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国内的高职教育入校学生都是毕业高中毕业生,他们对旅游行业的认识不足,他们选择旅游管理专业可能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学习过程中的针对性不强。

2.3教师队伍的不同

在国外,更多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都是具有一定的旅游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他们负责该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他们在选择专业教师的时候更多看重的是在酒店等领域的管理经验,没有将教师的学历作为任职的重要依据,对教师的教师资格实现后置,即当他们选择教师这一职业之后,在进行教师专业资质的培养认证工作,这样可以使得大量具有实践经验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进入高职院校进行专业知识教学。在国内,高职院校对专业人才的选择首先是他们的学历,目前高职选择的最低也需要是硕士生,他们虽然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经验不足,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任职能力不强,另外国内高职院校要求进入教师队伍的人才必须具备教师资格证,这样就进一步阻碍了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管理人才进入高职学院。

3国内高职旅游管理实践教育改进的具体措施

3.1细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方向

在进入专业课程培养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细化相关专业实践的方向性,需要具备具有专业适应性的专才,这才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找寻高职院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具体的细化方向,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例如,现在更多的高职院校已经进一步细化出酒店管理方向,这是旅游管理专业更为细化的二级专业方向,将其有效细化出来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这一专业方向选择更加符合需要的专业实践环节,进入相关的酒店实习,让他们在酒店中理解相关管理学的知识和应用水平。另外,细化方向还有会展管理,旅游管理等。

3.2融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由于国内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都是应届高中生,他们对这一专业的认识不足,可能在今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上缺乏动力,因此需要进一步突出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他们学习的针对性。只能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上想办法,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例如: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在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中,实施这一教学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具体来说,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组建项目研究小组。组建专业课程学习研究小组。因为在相关案例的分析过程中,需要有人开展资料收集工作,有人需要进行组内人员协调工作,有人需要代表研究小组最终发言工作。其次,布置项目任务。教师根据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性的知识掌握,再布置相关的项目案例,设置相关的问题分析,给定学生的探讨分析时间。最后,项目成果汇报及点评工作。另外还有导学案,将有意思的实际案例在教学之前介入,奠定学生学习的基础。现代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也是实现学生开放式学习的有效手段,将相关专业知识的内容上传网络,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学习,教师可以不受课堂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教师、同学交流,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学习的有效性。

3.3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在旅游管理的实践经验上需要具备更多的实践经历,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将相关的管理经验教授给学生。因此在教师队伍引入和培养上需要实施更为突出的管理;首先教师在引入环节,进一步偏向他们的实践经验,选聘那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进入高校,他们可以带来更多的实践管理理念,在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视野和实践能力。其次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例如寒暑假,将该专业教师选派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培养,在旅游企业中不断提升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进一步拓展他们列举案例的实用性,重点培养他们专业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他们认知实践教学的能力。

4结束语

第4篇:旅游管理职业兴趣范文

一、对口生源旅游管理本科生的特点 

(一)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综合素质良莠不齐 

对口生源旅游管理的本科生,入学时参加的是由所在生源地省组织的单独招生考试,考察的内容为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课,难度相对较低。而参加过普通高考的本科生,经历过高考的历练,文化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在进入大学后,对口生源的旅游管理本科生在学习能力上就表现出了弱势,尤其是在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旅游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学习上比较吃力。在对同一学习问题的处理上,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与普通的旅游管理本科生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一部分对口生源的旅游管理本科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已参加过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的专业实习,人际沟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随机应变等综合素质较强,在大学期间表现尤为突出。 

(二)学习的主动性不足,缺乏学习兴趣 

通过对口高考升入大学的旅游管理本科生,在职业高中或普通中专学习期间所接受的教学和日常生活管理模式和普通高中有很大的区别。在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多处于被动地位,再加上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就更加缺乏学习的兴趣。在进入大学后主要表现为:听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对老师布置的课程作业不能高质量地完成等。 

(三)心理早熟,自主意识强 

对口生源的旅游管理本科生,之所以选择通过单独考试的方式进入大学,主要的原因是文化基础知识薄弱,难以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或者是厌学情绪较重。在进入大学之前,这些同学就承受着来自于父母、学校以及其他上普通高中同龄人的压力,甚至是被歧视或冠以“不良少年”的称号,对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通过职业高中的专业实习,他们比同龄人更早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因此,对口生源的旅游管理本科生在进入大学后比来自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表现得更加成熟,在处理大学里的人际关系和学习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上考虑得比较全面和周到。作为90后的学生,他们也具有这个年龄阶段所有年轻人的共性特点,即追求个性,不愿意约束自己,部分学生纪律性和自控能力较差。 

(四)专业思想牢固,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和技能 

对口生源的旅游管理本科生虽然在文化基础知识上存在弱势,但在中专、职业高中阶段,已经树立了较为牢固的专业思想,对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已经有了相对全面的认识。另外,一部分同学在进入大学之前,通过专业实习,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实践操作技能,实践能力较强。 

二、对口生源旅游管理本科生人才培养改革的内容 

(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 

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层次和方式,是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基础。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1]。这种定位其实是相对狭隘和模糊的,尤其是针对对口生源的旅游管理本科生。在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导致学生形成本科生一毕业就能从事管理工作的就业思想误区,从而学生在一开始从业时不愿意选择层次低、实践性较强的服务性工作。因此,应根据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实际趋势,培养符合旅游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从旅游业的市场需要提出的,它不同于培养基础科学、未来科学等方面的人才,而是应用现代科学培养应用型人才[2]。 

(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设置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是高等院校旅游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之一,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的未来就业。我国旅游管理本科办学历史较短,对专业课程的设置缺乏经验,课程体系对培养目标的实现支撑不足,内容也相对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对于对口生源的旅游管理本科生,课程设置也同样存在诸多问题。普通本科生所学的大学英语、高数等课程,超出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能力范围,在未来的旅游从业中也不太适用。还有一些依托于地理学科、历史学科和外语学科设立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原专业特点依旧比较显著,缺乏旅游管理的特色课程,或课程设置不足。其次,由于对口生在中专或职业高中学习时,已经接受过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进入大学后,一些内容相近的课程重复开设,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及教师的创新能力。另外一些院校因为师资的原因,还存在“因人设课”的现象,导致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第5篇:旅游管理职业兴趣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旅游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产业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行业。与此同时,旅游业的飞跃也大大促进了旅游教育的发展。现在旅游教育已具有相当规模了,其中高职教育占有一定比例。但是旅游教育在飞速的发展中存在这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有些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脱离实际,难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不高,难以满足岗位的需求;毕业生的求职观念和方法不正确,难于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形势变化对要求…

当然很多高职院校在旅游教育中都采取了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比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设施以及通过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合作来进行旅游教育改革,都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效。为了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笔者针对旅游管理的教师教学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特点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特点是以能力为中心、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培养既具有一定的旅游管理理论基础,又能熟练掌握现代旅游行业的服务与管理技能,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具备良好旅游职业道德修养、较强的服务意识和综合职业能力,能适应旅游企业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是: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兴趣不强,对动手实践的课程非常感兴趣。总体而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有以下几个特点:

1.1实践性强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就业方向:旅行社、酒店、景区、会展、旅游管理部门及其它。专业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因此,旅游管理专业要求学生首先由很强的服务意识,其次有一定的动手实操能力。

1.2理论完善

旅游管理专业在各个高校开设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该专业有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教学内容。这是优点也是缺点,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完整的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内容,另一方面给实操性强的旅游管理专业带来了一定的瓶颈,很多院校局限于理论体系中而忽略了实操教学或者是偏向于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1.3 对学生要求高

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服务行业,不管是景区、酒店还是旅行社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实操能力,并且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

2 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各个高职院校都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因为各个学校师资条件的不同,实训设施也有差别,因此,各个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环节也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师资雄厚的学校有自己的实训基地,创建了自己的旅行社和酒店,为学生实践建立了完整的实践体系,为旅游管理实践做出了很多尝试。但是大多数院校都存在实训基地不完善,实训环节不完整的问题。

从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的情况来看,该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一般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校内教学实训环节,一般会安排在本专业的实训室中进行,学生单科实训的单项技能过于单一,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学生的实际专业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另一部分为校外企业实习环节,企业为保障自身利益,会长期把实习学生固定在某个岗位,这样的实习不仅不能使学生得到实践的锻炼,反而会使学生对旅游行业产生不良印象,从而影响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选择。

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大多属于“半路出家”者,缺乏对旅游学科的系统把握和必要的实践经验,不能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即使不是半路出家,还存在一种问题,就是年轻老师毕业就就业,学校面对学校,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很多院校不注意对教师的培训,教师在讲课的过程无法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只能将空洞的理论,教学缺乏吸引力和实际作用。现在很多学校注意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是着力与解决现有的问题。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注意不能陷入证书的迷障,而不注重考查教师真正的实操能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3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3.1 课程体系全面化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开设要全面化,因为旅游行业对学生要求很高,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方位人才。同样在全面化的基础上要有主有次,争取做到兼顾全局、主次分明;在使学生能把我重点、分清主次,夯实行业专业知识,明确未来职业发展路径。

课程设置要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课程教学相互融合,注重突出实践课程的比例。理论教学要精练,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3.2 实训环节系统化

许多院校在实训这一环节上一直采用固定的在校学习两年,出去实习一年的做法,这样做的确是减少了许多麻烦,学生实习直接接轨就业。但也有自身的缺点,它使得许多学生完全的丢弃了前两年所学的理论知识。应该打破这一局限,让实训环节灵活化、实用化,将实训分为课程见习、阶段岗位实习、旅游旺季实训、毕业顶岗综合实习。根据不同课程和进度需要,分阶段逐一消化整合。课程见习:根据教学课程进行相应见习实训,包括基本服务技能,基本操作示范,企业运营,工作制度和相关的工作纪律,以完成上述单个课题为目的的实操练习或观摩环节。阶段岗位实习:各学期机动安排,由企业提供若干工作岗位,实训人员直接上岗操作和服务。旅游旺季实训:当旅游旺季来临,合作企业将优先聘请能够熟练操作业务的学生或老师。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五-六学期,就本专业知识综合实操运用。

3.3理论知识全面化

旅游行业工作人员是一“大杂家”,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知识都需要了解和掌握,为培养出这种旅游人才,同时也要求我们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全面化,不仅需要精通旅游管理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对社会学、市场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知识有一定掌握。如:《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等均为涉及面颇广的课程,只有专业知识很广的教师才能完成这一教学;《旅游经济学》《旅游会计学》《旅游统计学》等对经济学的要求较高;《旅游管理学》等对管理学的知识要求熟悉;《旅游市场营销》和《旅游市场学》等则侧重于社会学、市场学等的知识。因此,作为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对自身知识结构的要求是很高的。

3.4教学方法多样化

目前,大多数旅游院校采用的教学方法仍是填鸭式、灌注式,启发式教学使用较少,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在高职教学环节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结合”的指导思想,教学模式力求创新实效、教学方法要求多样化,这样更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同时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比如我们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3.5教学设备先进化

当然,教学方法的更新与逐步完善的教学设施是分不开的,只有具备一定的教学基础设施才能使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室应设有投影仪、录像机,此外还应有专门的模拟导游室、中西餐实训室、客房实训室等旅游实训操作场所。

此外,教师可采用软件进行教学,如《景区服务与管理》《餐厅服务与管理》《前厅与客房服务管理》课程中的一些门票预订、客房预订、点餐操作可先在机房的相关软件上模拟完成,《旅游电子商务》等课程也可在机房完成教学工作。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吸收与掌握。

3.5岗位培训企业化

旅游高职院校和旅游企业合作是我国旅游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旅游专业教学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有很好的操作能力,然而我们大多数教师都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环节不够,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有机会去企业培训。在寒、暑假或其他时间,我们教师可到旅行社去熟悉旅行社内部的操作工作以及导游带团工作,同时去旅游景区甚至是旅游行政部门从事基本的管理工作,这样在教学工作中就能从感性的角度去阐述问题,便于说服学生。

总之,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旅游教育的发展,旅游高职教学更应该根据整个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进行高职教学改革,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更适合社会的需要,从而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使旅游高职教育事业蓬勃生机。

参考文献:

提高高职旅游管理教学的建议,广东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曾兰君。

第6篇:旅游管理职业兴趣范文

作为旅游管理工作者,可能要和全国甚至全世界不同语言的旅客交流、沟通。工作时用标准而流利的普通话与客户交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普通话说不好,这会对工作造成很多不便,甚至会为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提高普通话水平是提升旅游语言服务的关键,是高质量服务的一种表现。

2导游员提高普通话水平的必要性

导游员能用一口标准而流利的普通话与游客交流确实在听感上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语音为游客讲解是接待国内游客的基本要求,让游客听懂解说词也是导游讲解的基础。讲解员讲解时所使用的语言应该是为大多数游客所接受的规范性语音,但是许多导游员所使用的普通话或多或少带有方言,甚至在讲解时经常让游客产生歧义,甚至难以听懂。因此,讲解时语音规范、发音正确,是优秀导游员的基本功,也是职业形象高素质体现之一,是羸得旅游者信任的第一步。

3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普通话水平的策略

3.1政府加大推普力度,提高从业人员普通话水平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旅游等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政府更应加大推广普通话的力度,加大普通话的培训和测试工作,将普通话纳入职业培训范畴,投入一定资金对没有达到普通话等级标准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并鼓励员工积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通过测试促进普通话水平的提高,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采取“培训-测试-再培训-再测试”的方式,切实提高从业人员普通话水平。

3.2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普通话教学各类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普通话课程教学,应将普通话纳入公共基础课程,对于与口语密切相关的(旅游、酒店、文秘、营销、会计等)专业应将普通话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开设,加强课堂教学,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结合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3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改革普通话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授课前利用适当的眼神和体态语作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配乐解说,充分展示语言魅力;授课时采用学生喜爱的短剧、讲笑话等形式,提高学习兴趣;教给学生记少不记多、记声旁类推、记声韵配合规律等记忆方法,让其轻松而快速地学好普通话。

3.4突显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普通话口语特色有特色才有魅力,旅游专业的普通话教学要充分体现高职旅游专业的特点。教师可以选择有名的旅游景点,让学生按照文字进行朗读;或利用多媒体、模拟实训中心等场所播放旅游景点的相关影片,让学生随着画面的转换进行解说;更可打破常规教学,在实践环节教学中聘请历届有导游实践经验的学生为在校生讲授实战经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从而鼓励学生提高普通话水平。

第7篇:旅游管理职业兴趣范文

关键词:企业需求为导向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在新时代环境下,社会对旅游人才数量和素质的要求有很大的提升,现代旅游业需要的不再是单纯的旅游服务人员,更多的是需要具有较强服务意识和较高职业技能的综合性人才。中等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晚,中职教育对旅游专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也比较少,因此,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是单一的教学模式,中职学生对于这种纯理论的教学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在授课中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无法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整体素质不能得到提高,无法满足旅游业的发展需求。这进一步使很多中职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受到阻力较大,一些学生甚至选择改换专业或改换行业进行就业。

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探究

1.以行业需求培养旅游人才

在进行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时,教师要收集和分析旅游行业的实际需求状况,让教学内容充分贴近社会,顺应时代步伐。同时,学校要定期选送教师进入旅游企业进行实地学习,了解旅游企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近距离感受旅游行业发展,并收集相关的数据,做出分析总结。例如,在进行旅游管理心理教学时,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在充分了解企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设计旅游管理心理教学教案,对在企业学习时考察到的旅游人员的心理进行总结,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加贴合实际。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比较有应用价值。

此外,学校可以定期邀请旅游行业方面的专家开展讲座,让教师和学生都能了解行业动态,把握职业方向。当今社会,行业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中职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应时刻关注市场发展情况,分析职业岗位,及时更新旅游课程和内容。

2.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旅游管理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单纯的讲授模式,教师可以设计多个情景,如在学习某个旅游景区的主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这个景区的图片等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协助学生制定并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任务和练习的过程中,真正地掌握旅游知识。

3.注重实践操作

中职教育要特别重视实践操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模拟情景,组织角色扮演,采取任务驱动和实训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职业应对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模拟导游室、茶艺室、餐厅或客房等具体场景,并且设置一些矛盾情节,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将处理和解决矛盾的方法演示出来。

对于缺乏设备和实训场地的学校而言,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将学生派送到企业中顶岗实习,这样既节省了学校的资金投入,也能让学生到企业现场进行真实情况下的实践,获得更好的实训效果。

此外,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和教师可以及时掌握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防止培养出的人才和企业需求脱轨。就旅游企业而言,在旅游旺季,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会大大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校企合作的热情,学生也可以得到更多、更好的旅游实践平台,进而形成良性的合作循环。很多中职学校和旅游企业实现了紧密合作,建立了校外的实训基地。例如,在假期期间,让学生到黄鹤楼景区亲身体验旅游工作的流程和应对实际发生的问题,也可以和一些大型旅游景点或游乐场合作,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锻炼自身实际操作技能,提前感受就业环境和工作性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4.设置灵活的考评体系

大学的培养模式一般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目的是为了培养出管理层次的人才。然而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最终的目标是要培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对学生的考评方面,也不能单纯地“唯成绩论”,要根据中职学校自身特点,设置灵活多样的考评方法。

首先要设计好期末卷面成绩和实操课的训练表现的比重。不能仅仅依靠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就对学生做最终评价,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平时表现,把学生的平时成绩按比例计入总成绩。例如,学生在平时上课时的纪律表现、实操训练时的表现及作业完成的情况等。这样,不仅能全面地评价学生,也会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既节省了教师对学生管理的时间成本,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其次,考试方式要兼顾理论和实操。既要进行理论考试,也要考核实际操作。例如,在实操考核中加入真实情景模拟、设置小组协作完成项目等,通过考核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加强学生对理论和实操的重视,避免培养出的人才存在理论强、实操弱的问题。

再次要充分利用学校设施进行实训考核。虽然很多中职学校都设有校内实训场地,如前厅实训室、餐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及导游实训室等。然而实训课程仅依靠实训室是不够的。因此,在实训考核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其他基础设施和设备,如在校园内或在学校周边让学生进行模拟导游,利用食堂模拟旅游中的餐饮服务,利用宿舍模拟旅游中的客房服务,在教学楼的门口等地进行礼仪考核等。通过这样的考核,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更符合实际工作。

最后将实习成绩纳入总评中。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派送学生到合作的旅游企业进行实习,及时分析和总结这些企业对学生实习表现的反馈,把这些反馈纳入总评中,这样促使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应用自身学到的旅游知识积极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为之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结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出技能强、素质高的现代化优秀人才。因此,中职学校在旅游专业管理教学中,要紧密联系企业和市场,注重实际需求,不断强化训练,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不仅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旅游行业理论知识,还要在旅游职业要求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养,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团结合作精神、高职业技能的旅游从业人才,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

作者:熊佳佳

参考文献: 

[1]朱俊宏.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 

第8篇:旅游管理职业兴趣范文

【关键词】旅游管理 教学体系 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35-01

旅游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旅游业方法、手段的学科,是这个社会的经济、物质文化不断发展所诞生的学科。利用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对这种新兴的学科进行教学是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的,所以这些年旅游管理教学者们在不断的探索着旅游管理教学的创新型的模式和方法,以适应这门发展变化越来越快的学科。

一、传统旅游管理教学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

传统的旅游管理教学所传授的知识多是由其他学科引申而来,知识面不宽而且缺乏多样性。教师们的观念也只是传统的教会书本上的知识,让学生们考试过关,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对旅游管理的教学。从而导致教出来的学生只是纸上谈兵,甚至到最后什么都没有学到。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旅游管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质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而传统的旅游教学只是在课本上做文章。教师们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不知道要教学生如何去做一个好的旅游管理者,学生们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只知道考试通过,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三)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教学的模式指局限于学科内的知识,教师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比较单一,缺乏知识网络与其他学科的交互不多[1]。而且教学方式单一的演示性教学比较多,与学生的互动,促进学生的自发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比较少。

二、创新性教学体系的建议

(一)创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和学校领导要从根本上重视旅游管理这门学科,要确立旅游管理教学的有效目标,同时要积极的激发学生对旅游管理的兴趣,做到教师与学生都重视学科的教学目的。其次,在教学模式上,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为基本,创新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从而应用多方面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施教学。例如现代化的“三段五环一体化教学”,三段第一段是指,在行业基本素质奠基阶段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如心理素质、个人形体、公关礼仪等。第二段是指职业岗位能力提升阶段,该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工作的程序和规范。第三段指职业综合素质拓展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进行相关工作的实习。五环是指,教学目标的实践、教学内容的实践、教学条件的实践、教学管理的实践、和教学评价的实践。这五环结合前面的三段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体系,从而能使学生更加有条例,有依据的掌握旅游管理的学习。“三段五环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职业院校中常见的教学模式[2]。

(二)优化教学师资,培养教学人才

学校要不断加强对旅游管理教学教师的培养,有好的教师才能教出有用的人才。首先,学校可以让学校原有的教师分批去一流的高等院校进行教学培训,拓宽教师的视野,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其次,学校可以采取新老教师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老教师有经验,新教师有动力和新思维,让学生们能从不同的层次去感受旅游管理的魅力和艺术。同时,学校可以选拔那些对旅游管理教学有兴趣的同学进行培养,变成学校新一代的师资力量。第三,学校可以举办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师培训班,例如每个教师分别讲一节课的交流班或者请旅游企业的领导对教师们进行培训等。并且鼓励教师外出进行访问与游学,让教师的教学不必局限在学科之内。

(三)加强校企合作,增加实践教学

旅游管理学,是面向旅游业的一个学科,也是离不开社会实践的一门学科。没有社会实践,旅游管理教学就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就不能真正的去深入的了解旅游业最新的变化,就不能根据旅游业的发展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就不能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旅游业需求的旅游管理人才。所以,学校应当加强与当地或者周边地区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的联系,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建立校外实训基底,让学生了解更多旅游业最新的发展情况,让学生更加适应目前社会的需求[3]。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也能让学生的就业机会增多,为学校赢得口碑与更多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旅游管理教学的创新性教学还是一个充满着可能性的教学模式,需要旅游管理教学者们的不断努力,去适应这个社会不断发展的旅游业,来建立更加具有多样性、具有互动性的教学体系,做好教育模式创新、教育师资优化、校内外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我国的旅游管理行业才会涌现出更多的具有高行业素质的综合性、创新性人才,才能适应我国高速发展的旅游业。

参考文献:

[1]杨慧.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第9篇:旅游管理职业兴趣范文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为了促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够满足旅游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就应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化,提升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增强和业务技能的培养创造重要前提。同时,高职院校以及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人员还应根据行业市场发展情况不断优化教学工作,结合旅游管理实训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其职业能力。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管理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实践技能强、业务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促使其在毕业后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做出努力,在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其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也能符合旅游行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1]。基于此,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人员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行业发展新形势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的,继而将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主观能动的参与到教学中。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创新与改革

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理念以及理论内容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其实训内容也将得到一定的创新和优化,并随着实训内容的优化和完善,使得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成绩得到显著提升。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并由明确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式等组合而成。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创新及改革的整体进行分析可知,专业课程理念的更新是前提,理论内容体系的重新构建是关键,实训内容的创新是成果,其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传统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由外到内开始实施,也就是说其改革工作是先从实训内容开始,然后是课程原理改革,最后是教育理念的更新。而相较于传统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而言,经过一定改革而得到的现代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课程是从内至外的进行创新和改革,即从教育理念开始更新,然后对课程教学原理加以改革,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实训内容实施创新。这种改革方式使得现代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和改革得到充分的保证,使其更加富有科学性、针对性以及先进性,为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更多专业性强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2]。

三、将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在有限的实训教学时间内,若想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业务技能和职业能力,教学人员就应合理安排实训教学内容,结合实训教学目标精挑细选教学内容。基于此,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对专业课程教学时间加以安排,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时间,保证专业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充分锻炼自身的业务技能。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应基于市场需求的考虑来开展实训教学活动,借鉴国外课程设置的宝贵经验增强实训教学的专业性、前沿性,借助校企合作模式提高专业教学的实效性和行业性。具体来说就是,在校企合作校外实训教学活动中,高职院校与社会合作企业首先应更新实训教学理念,明确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借助多方努力达到高职院校、社会企业、学生多方的共赢[3]。从高职院校的角度进行分析可知,社会上的合作企业能够丰富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资源储备,是为学生提供提升职业能力、锻炼实践技能的主要训练场。特别是对那些缺乏开展实训教学活动经费、校内实训教学活动场地较小的高职院校而言,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不仅解决了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活动难以开展的难题,而且还改善了高职院校开展实训教学活动经费紧张的尴尬现状。而且在高层次校企合作活动开展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应加强负责校外实训教学活动教学人员、学生、专业课题研究小组、合作企业多方的沟通和联系,在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借助校企合作校外实训活动填补自身实训教学的空白,促使实训教学理论研究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化。

四、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学人员应明确提升本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并为此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实训活动和社会实训活动。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利用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创造实训应用的机会和积攒工作经验的平台。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人员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提高其人文意识和人文思维,增强其服务意识,使学生在和谐、融洽、富有人文气息的氛围中提高其自身的应用意识和交际能力。另外,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人员还应创新教学模式,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参与实训活动的兴趣和主动性得到充分激发,继而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探索旅游管理实训教学的奥秘。最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人员还应围绕实训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促进实训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灵活性以及针对性得到较为明显的提高,为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提供充分支持。

参考文献:

[1]邱瑛.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4(4):18-21.